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

企业信用案例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应用

0引言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特性,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产生企业信息外泄的安全隐患,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企业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合理应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保障[1]。

1电子信息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指通过电子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通过信号、图像、文字、数据等传输方式描述一些事物的变化状态及运动轨迹。电子信息技术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其中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电子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2.1自动化、智能化

电子信息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全面性、时效性,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企业信息安全的稳定性,帮助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以往的企业安全管理大多使用人工监测,不能准确掌握有效数据、实时监测,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应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企业的安全管理,大大节省了人力,保证了信息管理的准确性、实时性,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2集成化、微型化

电子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新型技术,主要集成了通信网络、高频技术、光电技术等。单一功能的大体积产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在设计时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性电路的集成,缩小模块占用空间,使产品体积小、便于操作[2]。

2.3数字化、网络化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网络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应用。由于许多电子产品只能识别二进制数位指令,因此想被机器识别,必须将指令进行数字化,企业通常都会应用数字化方式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和存储。各计算机之间必须通过网络互连才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网络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

3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防范意识薄弱目前,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大部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企业管理的安全性,企业也在不断加大投入。但是,部分企业员工信息安全风险意识淡薄,认为信息的安全管理有专业的部门负责,与自己没有关系。即使企业制定了相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也极少有员工会按章操作、遵守规范。

3.2病毒传播一直以来,计算机病毒都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头号天敌。互联网上存在各种恶意程序或病毒,企业内部员工在工作时要接触外部网络,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恶意攻击。一旦感染病毒,轻者会造成计算机卡顿,对操作者的工作效率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电脑瘫痪、泄露企业信息等相关问题。企业内部计算机通常都互联共享,病毒还有可能造成整个企业计算机网络瘫痪[3]。

3.3系统漏洞企业要重视内部

系统漏洞的及时修复。如果没有及时将漏洞解决,就有可能会被黑客入侵,或给竞争企业可乘之机,对企业网络进行攻击,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

4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4.1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企业部分员工的工作都需要连接互联网进行完成,此时应对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引起重视。在连接外部网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恶意程序或软件进行病毒入侵,为企业带来安全问题。要强化企业内部系统防火墙的安全性能,确保企业网络的安全性。防火墙应对所有操作进行监测,对客户端和每个链接的发起到结束进行监控,及时对系统漏洞进行修复,提高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可靠性。

4.2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认知

在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培养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新的安全问题和技术问题进行实时更新。企业信息管理部门要全面掌控企业的信息资源,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系数进行有效提升。根据历史入侵信息,对安全管理手段进行适当调整。

4.3加大安全管理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基础设施的投入;购置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定期对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注意设备老化线路的检测与维修,对采购设备的安全性、易操作性进行全面评估,另外可适当采购UPS电源,防止突然断电带来的数据损失。

4.4加强企业网络平台的建设

目前很多企业在应用一种通过软件与安全芯片结合建立的私密存储平台。这种平台可以为企业信息安全提供全面保护,避免企业数据外泄。企业可根据需求,对员工权限进行设定。文件存在专人专查的特性,保障了机密信息的安全性。

5结语

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高效、便捷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企业要提高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全方位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落实,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云.电子信息安全管理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7(17):203-205.

[2]胡美维.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电子档案的安全管理[J].兰台世界,2017(Z1):91.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传统企业想要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拥有良好的发展动力,需要响应国家的科学兴国政策,及时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更加快捷高效,电子信息技术的特性也使其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应用。而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运用,在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更深的信息化程度。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信息的安全性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疏漏导致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商业机密泄露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还会影响企业之后正常的经营发展。所以,增加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用是企业管理人员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效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基于实际状况可知,还存在着一小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难以跟上时代的进步,逐渐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后续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另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向大型企业学习,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没有理解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也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导致了虽然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

(1)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实际的管理工作还是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实际状况来看,不少管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匮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没有正确的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认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完全由IT部门所负责,与自己无关,这样的观念使得部分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都严重缺乏管理信息安全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甚至导致商业机密泄露的事故发生;第二,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却忽略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缺乏规范的措施来防范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第三,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落实。这些都是造成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薄弱的因素,由此可见,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

(2)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都威胁着企业的信息安全,一旦有心怀不轨的技术人员利用这些漏洞盗取商业信息并以此获利,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未来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管理的安全漏洞甚至会成为同行的攻击目标,最终导致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因此,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系统的技术含量,及时发现并弥补安全漏洞,有助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4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安全性策略

(1)增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上文提到,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业想要更好的开展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计算机依旧需要人力操控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员工规范的操作计算机并充分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工作的有效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应有的价值。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增强管理企业信息安全的力度,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信息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好的保护企业信息的安全。

(2)增强管理系统防火墙。为了应对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企业可以通过应用防火墙技术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是专门设计应用于保护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的,通过对访问权限的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入侵行为,无死角的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还设有报警机制,当发现病毒的存在时报警机制就会被触发,同时开启保护模式确保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企业的信息中心也可以通过防火墙的预警来做好预防工作。防火墙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下载更新补丁,确保能够满足保护系统安全的需求,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开发安全网络平台。企业安全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建立也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组合不同企业间的共同信息,同时,它还可以保证不同企业信息的唯一性,维护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平台中还应当配置专业的杀毒软件,定期整顿网络平台的环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全面扫描计算机系统,将无用的软件和垃圾及时清理出去,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为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高效的完成日常的运营工作,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善,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快完善这一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向荣.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240.

[2]邓工科.试论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0):161-162.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安全管理;应用;探讨

1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做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是协调企业进行各项工作的关键。优质企业靠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密切相关。安全管理贯彻企业发展全过程。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减化企业工作流程、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提升企业的宽度与高度。

2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势

企业信息系统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这是从概念上进行分析的结果。企业信息系统结构的内容包括概念结构、功能结构、网络结构、软件结构、层次结构等,这些是构成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的基本内容。企业信息系统还具备诸多的功能,这些功能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装置不仅投资较少节省开支的同时还可以实现数据的单独或共享处理,具有明显优势。

3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3.1企业信息管理正式性原则

企业信息管理正式性原则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在进行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具备正规的安全使用流程和操作程序,使之符合国家行业规范。另外,电子信息技术在使用过程必须要受到使用流程和操作程序的制约,这是电子信息技术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技术人员要遵守正式性原则,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使用正确的操作手法提高专业素质,避免出现扰乱电子信息秩序的行为。

3.2企业信息管理简洁性原则

企业在使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管理要保证简洁性,优化电子信息技术使之更加简单快捷。简洁性原则要求我们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简单化,使企业工作从复杂转变到简单,使管理更富有条理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水平。企业信息管理简洁性原则能够帮助企业优化管理环境和工作流程,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文/徐向荣本文分析了企业在进行信息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摘要信息的传递。

4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4.1企业安全意识薄弱

科技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方便先进的科学技术。企业根据社会新形势加大了信息化投入。现有技术逐渐完善,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认为信息的安全问题不在自身管职责范围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员工轻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自身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在企业发生信息安全事故时难以进行补救,阻碍企业进行良性发展。

4.2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不具备完善的体系,企业需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关规范。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和奖惩制度,针对企业出现的安全管理事故责任到人,提高员工信息安全管理意识,解决潜在危机保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3计算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

市面上的计算机系统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计算机系统尚未成熟,该技术存在着弊端。计算机可能会在软硬件方面、系统方面存在一些缺陷,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容易出现安全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缺陷对计算机系统行攻击,破坏计算机内在程序。一些企恶性竞争雇用黑客恶意搞破坏,黑客将木马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注入计算机系统中破坏系统从而盗取企业有用信息和重要资料,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企业风险增加对企业发展形势不利。计算机自身的漏洞会降低系统的安全性能和计算机运转速度,影响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计算机信息资源会在无形中被转移,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4.4系统重复开发严重,维护困难

许多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公用计算机系统对系统重复进行开发。企业双方都具备计算机系统的支配权,企业进行工作时利用计算机系统。系统经过多次引用导致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混乱了系统的运算机制。另外双方企业不重视系统的维修工作,没有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维修工作,系统矛盾越来越深化,加快了系统崩溃速度。

5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5.1提高员工防范意识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利于企业顺利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计算机状态受使用者的影响,员工遵守计算机技术使用规则、重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工作的失误,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大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只有从员工入手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率防止企业信息泄露。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帮助员工进行正规网站的辨认。提高员工警觉性,禁止点击网站出现的广告。

5.2做好防火墙设计消除漏洞

防火墙技术可以保障企业信息安全,是一项专门保护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技术。防火墙可以设置互联网的访问权限,对外有侵入行为进行监测,时刻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另外开启防火墙的报警机制,一旦发现病毒的存在立即触动报警机制开启保护模式保护计算机,及时自动上报企业中心做好预防工作。防火墙设计可以自行进行补丁更新,优化系统性能,提高企业计算机系统的整体安全指数。

5.3建立企业计算机交流平台

企业员工计算机知识储备量严重不足,员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提升自身计算机操作水平,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企业要深入员工实际进行调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学习平台,为员工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定期进行技术考察会,员工可以从中弥补自身不足。

5.4建立安全的网络平台

针对企业重复开发建立安全的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开启文件的共享开关,组合双方企业的共同信息的同时保持双方数据的独立性,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在平台中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定期清理计算机系统环境整顿计算机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全面的扫描,清理不必要的软件。

6结束语

技术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不断深入开发计算机系统,设置更加合理安全的系统消除计算机存在的漏洞规避风险。企业研究计算机系统在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从自身出发提出解决方案做好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韩建.企业安全管理中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展望,2016(24):8.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传统企业想要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拥有良好的发展动力,需要响应国家的科学兴国政策,及时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更加快捷高效,电子信息技术的特性也使其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应用。而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运用,在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更深的信息化程度。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信息的安全性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疏漏导致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商业机密泄露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还会影响企业之后正常的经营发展。所以,增加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用是企业管理人员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效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基于实际状况可知,还存在着一小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难以跟上时代的进步,逐渐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后续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另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向大型企业学习,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没有理解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也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导致了虽然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

(1)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实际的管理工作还是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实际状况来看,不少管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匮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没有正确的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认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完全由IT部门所负责,与自己无关,这样的观念使得部分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都严重缺乏管理信息安全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甚至导致商业机密泄露的事故发生;第二,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却忽略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缺乏规范的措施来防范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第三,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落实。这些都是造成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薄弱的因素,由此可见,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2)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都威胁着企业的信息安全,一旦有心怀不轨的技术人员利用这些漏洞盗取商业信息并以此获利,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未来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管理的安全漏洞甚至会成为同行的攻击目标,最终导致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因此,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系统的技术含量,及时发现并弥补安全漏洞,有助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4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安全性策略

(1)增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上文提到,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业想要更好的开展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计算机依旧需要人力操控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员工规范的操作计算机并充分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工作的有效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应有的价值。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增强管理企业信息安全的力度,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信息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好的保护企业信息的安全。(2)增强管理系统防火墙。为了应对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企业可以通过应用防火墙技术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是专门设计应用于保护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的,通过对访问权限的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入侵行为,无死角的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还设有报警机制,当发现病毒的存在时报警机制就会被触发,同时开启保护模式确保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企业的信息中心也可以通过防火墙的预警来做好预防工作。防火墙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下载更新补丁,确保能够满足保护系统安全的需求,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开发安全网络平台。企业安全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建立也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组合不同企业间的共同信息,同时,它还可以保证不同企业信息的唯一性,维护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平台中还应当配置专业的杀毒软件,定期整顿网络平台的环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全面扫描计算机系统,将无用的软件和垃圾及时清理出去,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为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高效的完成日常的运营工作,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善,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快完善这一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向荣.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240.

[2]邓工科.试论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0):161-162.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

1引言

传统企业想要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依旧拥有良好的发展动力,需要响应国家的科学兴国政策,及时引进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方式而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更加快捷高效,电子信息技术的特性也使其在企业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良好的应用。而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层面上的运用,在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了更深的信息化程度。但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信息的安全性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来,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疏漏导致的企业信息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商业机密泄露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之外还会影响企业之后正常的经营发展。所以,增加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使用技术手段增加信息管理的安全性,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效用是企业管理人员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2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效用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技术逐渐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基于实际状况可知,还存在着一小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优势和重要性,导致企业的发展速度难以跟上时代的进步,逐渐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以及在行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后续的生存和发展都难以为继。另有一部分企业虽然向大型企业学习,增加了管理体系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但是没有理解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实质,也缺乏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这也导致了虽然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漏洞

(1)管理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虽然建立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实际的管理工作还是需要工作人员的参与。管理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是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从实际状况来看,不少管理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匮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部分管理人员及员工没有正确的企业安全管理意识,认为企业的信息安全完全由IT部门所负责,与自己无关,这样的观念使得部分企业员工及管理人员都严重缺乏管理信息安全的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甚至导致商业机密泄露的事故发生;第二,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但是却忽略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缺乏规范的措施来防范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第三,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这一制度并未得到落实。这些都是造成企业信息安全管理薄弱的因素,由此可见,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防护意识,对于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2)管理系统存在安全隐患。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安全漏洞,这些漏洞都威胁着企业的信息安全,一旦有心怀不轨的技术人员利用这些漏洞盗取商业信息并以此获利,这将不可避免地给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以及未来的正常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管理的安全漏洞甚至会成为同行的攻击目标,最终导致行业内出现恶性竞争。因此,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系统的技术含量,及时发现并弥补安全漏洞,有助于企业健康长久的发展。

4提升信息化管理模式安全性策略

(1)增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上文提到,工作人员对信息的安全防护意识是维护企业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企业想要更好的开展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但计算机依旧需要人力操控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员工规范的操作计算机并充分重视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更好的提升工作的有效性,确保管理系统能够提供应有的价值。此外,企业的管理人员还应当增强管理企业信息安全的力度,组织企业员工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员工信息安全防护意识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降低信息泄露事故的发生概率,更好的保护企业信息的安全。(2)增强管理系统防火墙。为了应对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漏洞,企业可以通过应用防火墙技术来保护企业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是专门设计应用于保护计算机软硬件安全的,通过对访问权限的管理实现实时监测入侵行为,无死角的保护企业的信息安全。防火墙技术还设有报警机制,当发现病毒的存在时报警机制就会被触发,同时开启保护模式确保计算机软硬件的安全,企业的信息中心也可以通过防火墙的预警来做好预防工作。防火墙技术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自行下载更新补丁,确保能够满足保护系统安全的需求,为企业的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开发安全网络平台。企业安全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建立也是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可以组合不同企业间的共同信息,同时,它还可以保证不同企业信息的唯一性,维护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平台中还应当配置专业的杀毒软件,定期整顿网络平台的环境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全面扫描计算机系统,将无用的软件和垃圾及时清理出去,保证企业的信息安全,为企业长久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信息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帮助企业更高效的完成日常的运营工作,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了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是目前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尚未完善,严重影响着企业的信息安全威胁着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当尽快完善这一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推动企业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向荣.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1):240.

[2]邓工科.试论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18,2(10):161-162.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矿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安全生产

矿山企业中的生产活动,主要对象就是地下空间中的矿体,而矿山地下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千变万化,对于矿山企业的正常的生产活动的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如果矿山中一旦出现问题,会给地下正在作业的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给矿山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在矿山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的重视,加强对于地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并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确保矿山企业的生产安全。

一、矿山企业的信息化以及矿山安全的背景

(一)矿山企业信息化在矿山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强化企业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管理质量,并通过先进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将矿山中所有资源,从而通过矿山企业当中的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形成企业当中的一个共享平台或者共享系统,从而更加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管理工作。在矿山中,信息的流动具有水平方向流动以及垂直方向流动的特点。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矿山生产和设计信息化;第二个方面,矿山设备调度与运行智能化;第三个方面,矿山网络信息化。为了完成矿山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的矿山企业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才能有今天的成效,这六个阶段依次为单个科学计算、数据库应用、网络系统、CAD和CIMS生产控制系统以及计算机集成系统、ERP、电子商务。

(二)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的管理对象就是进入地下空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工人以及矿山的工作环境两方面。因为矿山企业当中的生产活动都是在地下进行的,生产的主要对象就是地下空间中的矿体,由于地下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矿山之下,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多变,要求矿山企业在进行地下生产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作业,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以免给地下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损害,给矿山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一旦在矿山中发生安全事故,就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对被困人员进行救治并尽量保护好国家的财产安全。

二、信息化管理在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矿山企业数据库矿山企业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数据库,就应该实现确定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具体的程序。建立一个健全的数据库应该从第一步启动工程开始,接着建立技术环境、确定数据库主题并且进行数据建模、进行数据库的设计、进行数据的转换、对元数据进行定义以及管理、开发用户决策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管理企业数据库等八个程序,并且从安全组织管理、场地以及设施管理、技术管理以及员工的行为管理这四个角度进行考虑,建立起矿山企业内部的健全完善的联络机制,建立内网进行联络需要按照客户端/服务器以及浏览器/服务器这两种模式来设计模型。并且让员工在其电脑上安装上相应的客户端或者是安装相应的软件,再或者直接将数据库安装在矿山企业总部。对于数据库的模块化分,应该将其划分成事故登记表、事故人员登记表以及国际表等。还能够建立起其他类型的数据库,比如气候环境数据库、设备数据库、生产活动数据库以及人员管理数据库等等,对于矿山企业所有的数据将其收集起来,如果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将这些数据库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完整的大型数据库,从而给矿山企业的生产活动提供全面的数据分析,提高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化程度,从而促进我国矿山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安全评价体系矿山企业中的安全评价体系就是对于矿山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可靠性分析并且对于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寻找到发生安全事故最低、经济成本投入最少并且全方位最优的投资方式。我国目前在矿山企业当中普遍使用的安全评价的方法主要是定性评价法、概率风险评价法、指数评价法以及基于人员、设备、环境以及管理等四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法、预知危险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法以及安全事故树分析法等等分析方法。因此,在众多的安全评价方法当中,矿山企业要在充分了解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结合企业本身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再利用计算机技术,收集有效的安全信息,提升矿山企业生产活动安全评价的科学性、时序性、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从而建立起企业内部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安全管理体系,为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保障,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在采矿过程当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而减少对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的威胁以及减少对企业经济带来的损失。

三、结语

能源开采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有些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矿山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对于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重大威胁,所以,应该加强将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提升安全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从而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国家的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于振华.数字矿山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科技大学,2014.

[2]周训兵,尹智雄.矿山安全形势和安全管理方法分析[J].黄金,2013.

[3]李邦田.加快推进央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N].济宁日报,2011.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作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社会各行业领域企业发展过程中,部分民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纷纷开展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极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营决策科学性与管理水平。然而在这一总体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尚未开展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与当前社会经济总体发展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也使得企业核心竞争力无法大幅提升。

1信息化建设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1.1提高了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在我国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早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所管理的档案信息数据都缺乏必要的重视性与安全管理意识,整体管理模式较为粗放。例如在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会将各项生产技术的具体工序流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制定的决策计划等具有一定程度保密性要求的信息数据加以档案管理。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人员与企业往往将所管理的各项纸质信息管理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但却没有开展相应的权限管理工作,中小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与基层工作人员都可以接触到具有较高保密性质的文件数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型国有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与其他消极影响。而随着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通过构建企业档案电子数据管理库,将各类信息数据按照其保密等级与重要程度进行划分,不同的访问用户只能翻阅权限范围内的信息数据,从根源上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1.2降低了中小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运行成本

在以往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但需要配置大量的工作人员,进行高重复性的档案整理、数据信息抄写记录等工作,还需要投入大量企业运营资金与固定资产。例如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占用企业内部办公面积来构建档案管理库,为防止纸质档案信息出现潮湿损坏,还需要采购配置抽湿机等电气设备。因此在中小型企业运营过程中,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对企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务压力。而随着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中小型国有企业仅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与人力资源,用于采购计算机、服务器等相关信息化电子设备,以及研发中小型企业的内部档案管理系统平台,便可以开展更为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但其运行成本有所降低,还不会出现所储存档案信息出现损毁的问题。

1.3提高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决策合理

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所制定的企业发展决策计划,往往需要对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集、汇总整理的各项信息数据加以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最为合理的企业发展决策计划。而在我国中小型企业早期档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各项信息数据的采集与记录为人工模式,因此受到工作量与人工因素影响,所记录的信息数据并不全面、且时常出现信息数据抄写记录错误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型国有企业所制定发展决策计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而随着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发展,一方面,在数据采集层面上,得以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等信息化电子技术,从庞大的潜在数据信息库中高效率挖掘出潜在商业价值较高、或重要程度较高的信息数据,从而为中小型企业发展决策计划制定工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参考价值更高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在数据信息记录层面上,不但可以替代人工开展高重复性、高错误率的信息数据记录备份工作,且中小型国有企业所构建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普遍具有数据智能纠错功能模块,确保了所记录管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2.1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当前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在档案管理团队配置层面上,普遍存在着绝大部分管理人员工龄较长,虽然有着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极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信息化电子技术以及企业档案管理平台系统缺乏正确认知与深入了解,并没有很好地适应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此外,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配置上,部分中小型国有企业并没有根据档案管理实际工作情况加以针对性配置,而是根据国企相关体制规定而粗放化管理与配置工作人员。笔者提出以下两点优化策略:第一,对企业现有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考核作业,将专业水平与岗位要求差别过大的工作人员进行调岗处理,并对剩余工作人员开展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工作;第二,企业根据档案管理实际工作情况与工作需求,针对性调节档案管理工作团队的配置比例,优先选择吸收经过系统性学习培训、对信息化电子技术有着深入了解的高级专业人才。

2.2中小型国有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当前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虽然纷纷开展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档案管理工作体系层面上,仍旧运行着旧有人工模式下的管理体系。而旧有管理体系上并没有规定如对所配置信息化电子设备的维修保养等环节的管理流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型国有企业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笔者认为中小型国有企业应对大型国有企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所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加以适当参考与学习,并根据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与运营实际状况,来针对性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

3结束语

笔者为提高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对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对信息化建设在中小型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主要作用与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上述提高人员素养、优化人员配置、构建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优化策略建议。

参考文献

[1]马洁.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2018(06):177-179.

企业信用案例范文第8篇

和前两种方法相比,信用评分法是一个量化法最著名的模型就是Z计分模型(Z-score):它的基本思想是利用数理统计中的辨别方法分析银行的贷款情况,建立一个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区分信贷风险度的模型,得到最能够反映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的好坏,具有预测和分析价值的比率,从而对企业进行信用风险状况评估。模型如下:X1=流动资本/总资产;X2=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收益/总资产;X4=优先股和普通股市值/总负债;X5=销售额/总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Z<1.8,财务状况较差,信用风险高,拒绝贷款;1.8≤Z≤2.99,为灰色区,误判的概率较大;2.99<Z,财务状况良好,信用风险低,可以贷款。Z-score模型主要是利用财务指标进行加权平均,该模型有2大缺陷:①企业财务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信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风险度量的结果也只是对过去风险水平的测量;②中小企业多半不是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原始数据获得困难。

二、现代判别法

(一)统计模型法。统计模型法是典型的定量评级法,根据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统计模型,计算其违约风险的大小常见的有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1、Logit模型。Logit模型是通过一个取值为0和1之间的Logistic函数来进行二类模式分类。不要求数据满足正态分布,这是其最大优点;另外,自变量、因变量之间不是线性关系,模型如下:xk(k=1,2,…m)为信用风险影响变量(多为企业财务指标),ck(k=0,1,2,…,m)为技术系数,通过回归估计获得。回归值p∈(0,1)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分析的判别结果。如果p接近于0,则被判定为“差类”企业;若p接近于1,则被判定为“好类”企业。即p值离0越远,企业违约风险越小;反之,违约风险越大。2、Probit模型。Probit模型假定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样本企业的债信质量得分也服从标准正态分布。Xi与B分别为解释变量与回归系数构成的向量;Yi*为样本公司有财务危机的倾向。当Yi*>0时,表示样本企业有债务危机倾向;当Yi*<0时,表示无债务危机倾向。统计模型确实可以凭借统计分析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依据,比较容易在评级效果上取得一致性。但存在两点缺陷:①缺乏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区别函数中的权重及自变量。在信用评分模型中的权重及自变量通常只能维持短期的稳定状态,特别是当金融市场发生变化时,其他的财务比率也许在解释违约风险概率上容易造成预测模型的不稳定。②模型忽略了难以计量但又重要的因素,如借款人声誉。

(二)人工智能法。人工智能法主要包含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1、专家系统。专家系统其实是模拟专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计算机程序,将专家解决问题的推理过程再现从而成为专家的决策工具或为非专业决策者提供专业性建议。专家系统一般采用归纳推理法,分析一系列案例,发现其规律。归纳推理有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大量案例信息来发现规律的信息驱动型;二是利用先验模型指导来发现规律的意识模型驱动型。利用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法大大降低了风险评估的难度,但是专家系统中知识的获取始终是瓶颈,极大地影响着专家系统在信用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2、神经网络(PNN)。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模式识别能力、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特点的计算机制,该方法主要将知识编码用于整个权值网络,具有包容错误的能力,同时对数据的分布没有严格要求,也不必要详细表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该模型原理是通过神经网络的分类功能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的。首先找出影响分类的因素,作为PNN的输入量,然后通过有导师的或无导师的训练形成神经网络的信用风险分析模型,用于新样本的判别。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