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

艺术设计教学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设计基础教学现代陶艺作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现状

现代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不同的民族、时代、经济模式、社会形态下,会有不同的艺术追求与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是物质与精神、科学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统一。以往那种以工业化为基础的设计教育观念和体系,在以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突显其自身的局限性和滞后性,势必要求设计教育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现代设计教育改革应率先从设计基础教育开始。倘若没有系统、科学、合理的设计基础教育,实现设计教育改革目标就无从谈起。目前各校课程设置至今仍囿于“三段式”和“三大构成”的局限。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优势和特点明显,但如不能从整个人才培养标准的高度,对其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构成来看,完整课程体系被条块分割的情况就不可避免。结果课程安排成了简单的排列组合,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严重脱节,使得学生在专业设计上突显出创造力的缺失,这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综合性、创造性人才”要求相悖。

二、艺术设计基础教学问题分析

设计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面对上述问题,设计基础教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进行理性分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知识与观念更新的时间在不断缩短,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日益加强,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在日益淡化,且向边缘化发展。基础教学也应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这样才有益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如果基础阶段过于强调专业教育,无形中将抑制学生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将使其潜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挖掘。这样即使学生将来毕业了,获得了一定的文凭,也较难适应社会发展。

三、把现代陶艺引入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及其作用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部分。现代陶艺主要传达现代人的观念和心声,特别强调对泥、釉及成品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强调创新意识,以充分展示设计者的观念和材质的美感。从本质上说现代陶艺并不是以时间来界定,而主要看作品中体现的观念和形式。这些特质正是把它引入设计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的原因之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创新意识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中普遍实施陶艺教育,目的不只是为了培养艺术家,而是作为提高人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手段。借助陶艺这种手脑并用的教育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此外,我国作为陶瓷古国,普及陶瓷艺术的知识、弘扬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艺术也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拓教育对象的心智,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艺创作既是创造性活动,也是技术性很强的活动。从选料、成型到施釉、烧成,每个程序、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和变化的可能性。比如成型的方法很多:手捏、泥条、泥板、压模、挖空、拉坯等。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有着很多“意外”,为表达创作者的理念和创意提供了种种可能。因此,吸引着创作者不断地去探索各种造型、施釉和烧成的方法,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乃至艺术天赋得以激发和释放。陶艺的介入为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介质。陶艺活动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会动脑与动手,设计思维和肢体的协调能力能够得到训练,这样不仅使设计基础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拓宽文化视野

设计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和载体之一。在设计基础教育中体现文化性也是时代的呼唤。设计基础教育应作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开放式的综合体而存在。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除了可以丰富学生技术知识之外,还能陶冶情操、优化知识结构、扩大其知识储备。很多基础扎实的学生在大学三四年级的创作中显得平淡和乏力,没有广博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重要的原因。凡艺术大师无不是广泛涉足,博采众长。这也是现在所倡导的“宽口径、厚基础”。

3.塑造职业品质

在学习实践中,一些学生难以静下心来投入到设计中去,缺乏坚韧的品质和勇于探索的激情。一件优秀的作品决不是偶然产生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业是一种双向的自主选择的活动,有着良好的职业素养必然将是一种优势。现代陶艺不同于别的材质,而是土与水、土与火的艺术。由于它的媒介物是可塑性极强的泥,可变性极大的釉料,以及烧制过程难以控制的火候,所以陶艺创作时常呈现出超越创作主体的艺术动机、艺术预期的现象,并且在没有成为作品之前随时都可能失败。因此,制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态与调节能力。陶艺的制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品质。新晨

4.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陶艺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性思考的有效途径。设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训练设计思维能力和培养设计创造能力”的教育,建立起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设计基础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各类设计院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的特定环境类似于一个工作室,教师与学生处在一个平等的空间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会更加的流畅。教师的引导更为直接,教学指导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师的制作理念、制作技巧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这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调动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结语

设计基础教学要找准其自身的位置,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标准来进行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虽然陶艺的介入不能解决设计基础教学所有的问题,但探索的脚步一刻也不该停。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2篇

1.更新观念,转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面对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现实,如何在本科教育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关注社会需求及行业动态,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其今后的就业紧密联系,成为今天高等院校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现状中得到有益启示。以美国为例,实践是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的课程灵魂,学生通过实践课程紧密结合社会需求从而能很快进入职业轨道。学生毕业的就业率是衡量美国艺术设计学院知名度的直接标准。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的职业角色教育从新生入学第一天就开始了,并且一直伴随学生到毕业。

2.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绝不是靠几门课程、几个环节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思路,不断改革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达成。

在美国,许多艺术设计学院都会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提供各种职业实践机会给学生,包括暑期项目、国外旅游学习实践项目、纽约和欧洲工作室项目以及大量的与各大公司的合作项目。在许多著名设计艺术学院里,大量的教学课程就是与大公司合作的实际产品设计项目。这样,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就已充分与社会接触,并通过各种职业实践机会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为例,为适应社会及企业需求,其相应构建了企业型的设计教育结构,学院每学期都会有若干项目课程与企业密切相关(被称为“企业赞助项目”),同时,许多课程也是在专门工作室完成的。正是由于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构建起了特有的教学体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学院的数码设计专业、平面设计专业及娱乐设计专业等,在全世界具有领先水平。

3.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实践教学队伍

缺乏高素质、稳定的实践(实验)教学队伍,是当前制约高校实践教学的瓶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要搞好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首先是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引进既有系统的理论修养,又有丰富艺术设计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其次,要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艺术设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以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长期或短期聘用的方式,邀请国内外艺术设计行业的精英或专家来校讲学、授课,力争将最新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通过上述多种途径的综合努力,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实验)教学队伍。

4.注重与业界的横向联合,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

艺术设计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十分密切。如美国洛杉矶中心艺术设计学院和底特律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就与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和产品制造商进行了广泛合作,为推动全球汽车和产品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而企业也为学院专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如日本丰田公司每年资助创造研究学院的产品设计专业达100万美金之多。因此,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我们应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与相关行业及企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条件,以不断增强其社会实践及应用能力。

5.加强实验室及工作室建设,设立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

对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可以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或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因此,有必要加强实验室或工作室的建设,特别是基于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性强、行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加大对有关实验实习设备的改造和投入力度。同时,我们还必须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个层面综合考虑,系统设置先后承接的、纵贯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课程和环节,通过系统的学习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

二、多维立体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设想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3篇

包豪斯呼吁提高工艺的地位,使其与“美术”平起平坐,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学校与必须与与工艺匠人的领导者及工业体系建立长期可持续的联系,以便于把包豪斯的设计方案和产品真正推向市场,创造财富。这与现代艺术教育中的“校企合作”的做法是相通的。对学生进行系统地、高强度的工艺训练,成为包豪斯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包豪斯首任校长格罗皮乌斯指出“艺术超乎一切方法之上,它本身是难以传授的,但手工艺却可以”“每位艺术家都必须具备手工艺的基础,正是在工艺技巧中,蕴涵着创造力最初的源泉”。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包豪斯坚持“学校必须重新被吸纳进作坊里去”的教育观念,对工艺能力的培养,成为包豪斯的基础课程。在包豪斯的早期,推行了“双轨制”教学模式:工艺训练与艺术素质培养并重。在学校里是“师傅--工匠--学徒”之间的关系。与课程体系相匹配的,包豪斯的教师也分为两类:造型教师和工艺教师。各个作坊的运转,都由一名造型教师和一名工艺教师共同负责。造型教师一般为画家,工艺教师则是在各自的工艺类别上技艺精湛的人。正是有了这样的培养理念和师资搭配,包豪斯学校才培养出了具有艺术创造力和工艺制作能力的综合型设计人才。当代艺术设计教学,从高职到博士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我们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包豪斯重视设计创意思维的

二、包豪斯学校关于注重功能和造型的探索与争论,至今仍值得思考和借鉴

包豪斯学校在魏玛的6年时间里,曾建立了陶瓷作坊,设计和制作陶瓷产品。一开始,陶瓷作坊更多的是坚持“浪漫的创作方式”,较多的倾向于艺术创作。格罗皮乌斯竭力主张大师们放弃原先陈旧的方式,而是将功能性置于首位,与市场紧密联系。为了使设计教育更加适应现代工业的发展,格罗皮乌斯将手工艺的培训与工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陶瓷被赋予了融入现代性设计的可能性,从而使其开始和大规模、系统化的工业生产建立起了联系。另一方面,包豪斯的作坊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雏形,它为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提供了一个最初的、适应现代工业体系的原型。包豪斯的作坊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手工艺术教育的场所,学员们在这里要学习和掌握各种工艺技能和生产技术,以为将来成为独立的设计师打下基础。同时,在这些作坊中,又初步实现了“作品及产品”的目标,使教学成果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这一点上看,这些作坊又具备了现代生产企业或设计公司的某些特征,为作坊的自我发展提供经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包豪斯“双轨制”的教学模式,至今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仍然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包豪斯作坊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双轨制”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当然也离不开双轨制模式下造型老师和工艺老师的密切配合。现代艺术设计工作室的教学仍然适用这一模式,我们可以特聘企业中具有较高实践操作技能的技术骨干参与到教学中,也别是参与到实训教学中。而学校教师可以更多的对学生作创新思维与设计观念上的引导。学生的技能掌握需要较长时间持续不断的练习和实践,这是基于这个原因,负责技能实训的企业特聘教师在教学中的连续性显得特别重要。格罗比乌斯曾说过:“我坚持要有手工劳作训练,它本身不是目的,也完全不是想备不时之需以便真正从事手工艺生产,而是为了要创造一种良好的全面的手、眼训练条件,并作为掌握工业生产过程的初步实习。”而在现实中,我国的艺术设计教学有种淡化工艺教学的趋势。而实际上,扎实的工艺技能,不仅是成为一名优秀设计师的重要条件,也是设计灵感和设计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四、包豪斯主动融入现代市场体系,积极接受和引进新技术的态度,值得现代设计教育学习和借鉴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4篇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设立艺术设计专业的大专院校已经达到1400多所,每年毕业生数量约10多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发展数量,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引起了我们的思索。我们一定要根据各院校特点,利用丰富的艺术资源,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本身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突出实验性与前瞻性。学生真正要适应社会,真正培养的实际上是他的心理要适应社会,而不是技术要适应社会,技术要高于社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几门基础课——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往往抹煞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和培养有较强的个性表现力、创新能力、有前瞻性及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这层功能。三门课程的教学实验改革,各校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强调造型和技术能力的培养。除去这两点外,还应教什么,目的何在?我认为这才是真正解决现存问题的关键。什么才是高于单一课程,贯穿艺术设计教育的本源问题?毋庸置疑,是艺术审美。艺术审美引领着艺术设计教育中一切要素的走向。所以,深刻意识到素描、色彩以及色彩构成课程除却造型、技法以及单一的色彩配比以外,还能通过“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给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艺术审美训练的平台。而恰恰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艺术思维与表现能力的高低,对能否实现现时代设计教育的目的与要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述三门基础造型课程,在全国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中体现为两大倾向:一种是强调“设计性”、理性化的教学,其弊病是缺乏对学生艺术审美修养的培养,容易养成学生肤浅的形式主义观念和漠视设计艺术性的匠人品位,对学生造型创新思维的培养仅停留在空洞的形式层面。二是脱离设计特殊性,强调造型表现的技术性,造成学生思维禁锢,审美僵化,使之较难与后续课程链接。两种倾向都容易导致课程内容偏缺与方法盲目。“艺术视觉思维的训练”“艺术表现语言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略掉,恰恰这是设计专业学生理解设计与技术的关系、设计与艺术的关系、艺术设计与社会的关系的桥梁。这也理应是这些基础课课程所要承载的教学内容,而并非要到进入设计专业课程后才要做或才能做到的事。

二、领会艺术的思维与表现

世界上极具前卫地位的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的研究生说:“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我们学到了如何思想。”这反映出美国艺术教育的重点是突出观念和思维,这也是西方现代艺术教育的重点。如何训练学生学会思想,成为西方现代艺术教育者研究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90年代开中国艺术教育界也因此开展了系列学术争鸣。中央美术学院由周至禹教授领军,率先对本部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并已成体系。强调设计的学科特点,围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组织课程的建设。

众所周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现代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是极其强调“思维训练”的。而设计基础课同样强调“思维”训练,不同的是根据课程特点,偏重于对“艺术的思维”训练,而且是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去领悟,以达到教学目的。整个过程中“艺术的”这个前缀非常重要,因为在整个设计教学体系中,没有哪门课能如此直接地把学生领入与“艺术表现语言”对话的语境,并让学生迅速进入“艺术思维”的状态。在此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审美广度与深度的引领,很容易让学生步入一个全新的艺术审美高度,学生对造型以及

技法的理解不再是概念化的,而是个性化的。最终,达到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育的全部教学目的。

三、教学的具体内容与方法

1.在“艺术的思维与表现”的体验过程中,强调艺术审美素养的训练。审美的觉悟需要通过感官对环境和客体的体验、思维对视觉的想象,最终由手准确地在载体上表达出来,观看、想象和构绘三者构成了视觉思维的全过程。根据所授基础课程的自身特点突破传统设计基础教学的单一思路,强调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艺术与设计双重性,建立合理的教学目的、课程内容,以及与后续设计课程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有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在掌握具象和抽象造型规律的基础之上注重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的培养、艺术视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艺术语言表现规律的体验,并通过基础课学习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造型与色彩之间的高级和谐。最终实现学生艺术视觉洞察力与艺术思维创造力以及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和谐进化。

2.从目标式教学转型为过程性教学,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力、领悟力及艺术个性和创造力。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设计系实验教学丛书《过渡——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中写道:“重要的仍然是过渡过程中的思维训练,用脑画画,启发心智,用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种可能性,其意义甚过了局部作业的完整性。”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5篇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又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本文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现状的角度出发,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提出对策。

【关键词】

高等学校;民间美术;艺术设计教学

民间美术是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之余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中华民族美学艺术的集中体现,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识、情感气质和审美观念。[1]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和基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为现代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增强了艺术设计的效果,拓宽了艺术设计的视觉表现语言。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既可以促进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丰富课堂内容,还能传承民间文化,增强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度,保证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独特生命力。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现状

我国现有艺术设计教学多以西方文化体系为中心,“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不仅忽视了我国本元设计文化的发展,还造成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对民间美术重要价值认识不到位以及艺术设计教学缺乏对民间美术匹配的重视度和价值认知。[2]同时,我国多数高校照搬西方艺术教学框架,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对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缺乏对民族设计元素的重视,长此以往不仅导致学生对西方艺术设计理论的狂热追捧,而且还影响了学生的设计思维,民间美术成为教学空白点,在这种状况下,学生对民间美术缺乏兴趣和认同,更无从谈在设计中创作利用。民间美术属于民间艺术的分支,但由于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地域性较强,加之缺乏系统的收集和整理,致使民间美术中富有实用和审美价值的技艺因得不到传承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更别说融入到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当前,国内部分院校常邀请国外相关教授和学者讲学,其中不乏国际知名学者和设计师,他们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段和全新的设计技能,但也有一些学者将我国的“风水”、“太极”等传统文化成果作为增加其教育的砝码,在国内遭受冷落的民间美术,在国外却被视为珍宝。同时,由于受崇洋媚外思潮和民族虚无主义的影响,加之部分艺术教育者缺乏振兴民族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民族文化出现了断层现象,影响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

二、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民间美术是艺术设计的源泉。艺术是从艺术中产生的。形式纷繁复杂、内涵深远丰厚、题材丰富多样的中国民间美术是直接来源于人民群众的美术形式,不仅具有稚拙、自然和质朴的原发性,还具有浓郁的地域乡土气息,蕴含着中华民族审美的原始精神,是实用性和审美价值的统一体。现代艺术设计从民间美术中汲取造型、色彩、内涵等养分,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艺术语言和思想内涵,而且还使作品极富现代艺术意味、民族精神和气质。

(二)民间美术是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有益补充。民间美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视觉感强和富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元素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3]当前,国内各艺术设计院校学生接触和了解的多是西方设计理论和实践知识,对民间美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深入系统的学习,这不仅导致民间美术在高校课程资源设施方面普遍落后,而且还造成学生设计作品风格的单一和西化。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座资源宝库,而且还启发了学生艺术设计的创新性思维和表现形式,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形成有益的补充。[4]

(三)民间美术有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地方高校艺术设计院校只有形成自身特色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人才,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随着高校艺术教育竞争的日趋激烈,各高校在设计艺术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体系改革方面做了许多研究,但由于缺乏对独特区域文化背景的研究,导致各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千篇一律,设计作品中地域性视觉元素严重匮乏。[2]民间美术作为富有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文化资源有着独特的表现题材和审美形态。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将地域个性鲜明的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打破了现代教学的趋同性,有利于构建具有地域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进而形成各高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对策

(一)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民间美术课程。学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设置计划也各异,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开设民间美术采风考察、美术作品临摹、民间美术作品赏析等民间美术课程,采用“讲授和欣赏为辅,实践创作设计为主”的教学方式,合理安排课时。以必修课程为例,学时可安排在36~108学时之间,学习内容以民间造型、民间传统的设色勾线等为主;对于课时较为充裕的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主题创作或设计,采用民间美术造型、民间视觉符号和民间美术观念自主选题进行设计创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实践经验。同时,专业课程设置还必须与市场实习、学生学科竞赛紧密结合,通过专业学习培养学生兴趣,通过市场接轨找出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社会审美之间的契合点。[5]

(二)邀请民间艺人走进课堂。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民间艺人、知名的民俗研究者以及民艺专家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使他们对民间美术产生向往和追求,通过目睹民间艺人的创作激发学生向民间艺人学习精湛技能的兴趣,为创作积累素材与激发创作灵感。同时,学校还可以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收集民间美术相关资料、开展以民间美术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定期组织专题讨论会。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聘请民间工艺大师到校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三)实践考察。民间美术多出现在风俗礼仪中,这就要求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践考察,借助手机、相机等设备对具有代表性、启发性的民间美术作品与工艺流程整体记录,了解民间美术的创作思想、传承背景、制作流程、工艺造型、色彩运用等。同时,学校还应最大限度地运用各种资源和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如与一些民间美术机构联合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特色民俗博物馆、聘请民间优秀艺人讲授技巧、在校外建立民间美术采风实习基地等,加强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识,有意识地汲取民间美术营养,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将民间美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多元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创造力,而且还能将民间美术的优点化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血液,赋予设计作品新的活力,强化设计作品的张力,填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民间艺术的空白。

【参考文献】

[1]皇甫娟.中原民间美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学融合的宏观思考[J].学术论坛,2015,2

[2]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3]明兰.民间美术融入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价值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4]李长福,郭艳.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探讨———构建具有地域性特征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5]宋志春.论地方民间美术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教育,2011,7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6篇

一、开设手绘POP字体课程的重要性

(一)市场需求量大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课程的开设是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的。通过对市场的调查,了解到无论是大型超市、百货商场,还是一些服务性行业,都愿意选择一种方便、快捷、灵活、经济的促销方式,而手绘POP广告则因其有速度快、变化快、效果明显的特性,具有其他促销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了商家们首选的促销形式。POP广告如今已成为商业竞争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POP广告的优势为他们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也决定了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各企业、广告公司、超市都非常需要手绘POP的专业人才,市场对手绘POP人才的需求供不应求。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要开设合适的、为之所需的专业和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职业院校灵活的办学模式,也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技能实用性人才。

(二)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POP字体是在黑体字基础上的变体字,通过一段时间的字体训练后,对书写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容易。而职业院校一贯强调技能训练,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加大练习力度,找到POP字体的书写和设计规律,就能成功的绘写POP海报,想在企业、商场的宣传部门找到一份工作也是很容易的。从教学实践来看,80%~90%的学生从一开始接触POP海报,就会被它的插画和文字所吸引,能主动去练习,作业质量也较高,兴趣很浓厚。

二、POP字体的市场现状与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社会上能真正能胜任手绘POP这份工作的人很少,迫切需要培养大量手绘POP。而新疆有20多所职业院校,只有5所院校有艺术设计专业,开设手绘POP这门课程的院校更少。有的院校虽然已开设,但重视程度不够,手绘POP内容只占了字体设计课程的一小部分,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从师资来看,目前具有这种手工书写能力的老师也比较少。大部分老师美术功底深厚,黑体、宋体字书写美观,但对整个商业POP海报设计却并不了解,更别谈什么手绘了。当然在学校之外也有一批从事手绘POP的美工,但大部分人员对海报的整体排版单调、对色彩把握也不到位,或缺乏语言的表达能力,只会书写不能对员工进行正确的书写培训。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加强从事POP设计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引进人才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参观、市场调研等提高现有教师的手绘能力和综合素养,使教师所教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教材来看,市面上有关POP手绘的教材和培训刊物种类很多,但适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直观教学的教材并不多,大部分教材内容不够完整,或者以技法练习为主或者以范画欣赏为主,没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使教材缺乏系统性;在课时安排上,临摹书写基础字体占用了大量课时,按每周两课时计算,差不多需要八到十周的时间,这样,进行POP教学的时间就被压缩了。而在POP教学中过分注重单字练习,忽略了词组的成串书写,使字与字之间缺乏联系,无法从结构和整体效果上去把握。另外在字体与插图、色彩的搭配组合方面也不够完整,画面较为平淡,还需要突出海报主题和审美效果。

三、对手绘POP字体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编写合适的教材目前市面上的POP教材内容比较分散,只是单独的字体或插图、范例欣赏等,没有完整的制作及讲解过程。另外大部分教材均是介绍笔画书写的要点,比如字体的框架结构、重心的偏移等,没有具体的案例讲笔画的书写,也没有具体到哪些笔画是黑体字产生改变、过渡到POP字体的。职业院校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弱,一旦脱离书本,进行成串字体的书写就显得束手无策,写出来的感觉还是黑体字,没有POP的美感。所以我们应该组织力量编绘POP教材,对制作过程及书写技巧进行详尽的剖析与讲解,添加实用性和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立体手绘POP制作图片,使其更加适合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量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字体设计是作为一门基础课而开设的。在这门课程开课初期,需要用大量时间练习宋体、黑体等基础字体,它们是写好字的基础,是字的脊梁,这一点不可否认。而目前在教学计划中字体设计这门课程只开设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如果用十周多的时间来学黑体和宋体字,课时量就太多了。能否集中时间掌握一两种字体,然后再以这些字体作为基础,为手绘POP做一个铺垫呢?通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黑体字的练习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先用三周的时间练习铅笔勾勒黑体字的笔画和字形,然后用五周的时间练习排笔大字书写,用墨水在报纸上练习,注意字的框架结构、重心、字与字之间的联系等。最后用剩下十周的时间重点练习手绘POP字体,在练习中,只需将大部分笔画保持一致,个别笔画微略调整,进行变形、夸张,这样既能节约大量时间将课程重点放在手绘POP字体上,使课程的实用性加大,又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广告、标志、招贴等课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调整教学内容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想方设法地把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手绘POP是一种乐趣,愿意主动的去接触。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先给学生介绍优秀的手绘POP作品,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以各种类型的字体为主的海报,分组临摹练习,分工制作海报,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让学生进入市场调查研究,再回到课堂当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多加练习。学生就能进一步了解市场信息,使临摹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把手绘POP海报真正的推向市场。从练习过程来看,学生在一开始就被种类各异的海报所吸引,急于了解。此时要抓住学生浓厚的兴趣,再结合POP海报上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讲解单字的写法,并扩充知识面,讲解同一部首下各种字体的书写变化,反复练习之后,学生掌握的单字就多了,也能举一反三。最后再进行词组的串联书写、标题的装饰、插图和色彩排版等,学生的兴趣也就能保持很长时间。学生就能熟练掌握海报的书写技巧、制作方法等。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7篇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趋向大众化的今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寻找社会需求,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市场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那就是素质加能力加专长。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上,重点掌握从事艺术设计领域中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人文素质和艺术设计专业素质的培养,注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化的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材的编写和选用等一系列教育环节,都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来确定,为社会培养外向、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找到它们的最佳结合点,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专业设置上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实用学科为主导,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1.视觉传达专业与广告学专业结合的优化整合

艺术设计系视觉传达专业,是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中一个较为成熟的专业。长期以来,以培养从事广告、包装等行业的视觉设计的专用人才,主要研究包装装满等视觉传播媒介外的形式美设计,而很少涉及市场的需求调研、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以及传播的内容、方式、功能和传播规律等问题。

而广告学专业的教学是一门以研究大众传播媒介、广告策划和创意、广告管理执行为主的新兴学科。它更注意培养学生理性的市场调研、市场分析、产品形象定位和广告策划与管理。同时也强调广告的创意和创造性方法的训练,主要培养从事广告策划创意和管理的广告人。如果视觉传达设计注重的是纯审美的设计与制作,那么广告学则注重创意与策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人发展,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从事的广告、包装、平面设计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昔日的单纯的广而告之和商品装满,而已扩大到企业或机构的一切产品服务及事业推广等各个领域,已逐渐成为与企业、市场营销密切相关的,整合营销、传播设计的一部分。客观上,市场所需的优秀设计人才是既有视觉形式美的设计能力,更要懂得消费市场、消费心理、广告策划、媒介传播、经济营销和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我们将广告学专业的内容介人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从孤立的艺术设计范围中纳人至整合传播、市场营销与视觉设计的集合体,并从传播、市场、创意、数码技术等方面注人生机,使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广告学专业在教学结构上优化整合,形成新的学科特点,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将课程溶人到专题设计中进行,从理论教学与实践两方面考核学生的设计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

二十一世纪,随着整个人类社会进人信息时代、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影视化等多媒体艺术设计,对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师?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如何改变艺术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具有我系特色的,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求的新的艺术设计新体系,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在本项目立项的同时,于2001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学制四年的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学生,2(X)5年7月,首批学生将圆满完成学业,获取双专科文凭。

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其应用主要有图形图像、视频音频、二维三维、静态动态等任意形式的组合,为艺术设计增添了一种全新的媒介,使影视、广告、动画、网页、产品、环境乃至各种图形图像和文档设计的表现有了质的飞跃,我们在重视培养学生手绘技法和模型制作的传统技能的同时,要求学生学习各种计算机软件,目的是将学生从传统的“绘、写、刻、印”等概念中解放出来,从而获得表现的自由和便利,并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进行全新的创作,掌握和精通计算机艺术设计的技能。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不断地革新,使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的课程以实用性、实践性、先进性、复合性、创造性为主要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于2002年7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近几年又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进行国际交流,由德国资深平面动画设计师Mr.瑙。,月Cke在我系开设多媒体与动画课程。同时派相关教师到上海交通大学学习多媒体互动课程,了解国内最新的多媒体设计信息,充实到教学中去,该课程的教学课件已于2004年9月获得江苏省高等院校优秀课件的“好课件奖”。20()3年7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应用双专科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高校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能在这种比赛中脱颖而出是很不容易的。

3.根据市场需求,增设多媒体设计专业

去年下半年在学院领导的统一部署下,我系组织学科建设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对无锡新区及有关企业、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及有关企业、上海有关设计公司等进行调研,深人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寻求新的专业增长点,通过对苏州鸿鹰动画制作有限公司、苏州宏广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圆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的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单位缺乏经过高校培养的,有系统专业知识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经过充分的调研、论证,我系和无锡东强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无锡火鸟动画制作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我们和这些公司的设计人员一起讨论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进行课程的规划和设计,并确定教学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事宜,同时邀请这些公司有实践经验的设计人员担任我系有关课程(例:动画造型设计、动画技法、动作设计等课程)的教学,打破专业教学只有同类专业教师主讲的惯例,使学生能及进了解到设计最前沿的信息、表现形式、操作技能,同时定向为公司培养他们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互相合作、互惠互利,我系于2以抖年9月正式招收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三、抓好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是确保人才培养规格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项目研究了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匹配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抓好课程建设作为研究的重点。

为了使我系设计教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就必须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设计教学观念上进行根本性的转变,对设计教学进行再认识。建立“以学生为本,实践第一”的教学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的最佳组合形式,逐步形成支撑和构成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框架。

1.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重新整合

随着现代装饰技术、材料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设计思潮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中原有的室内设计类课程已远远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本项目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对“建筑室内设计”课程从课程内容、授课方式、指导实践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模式和培养计划的特点,本项目注重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室内设计的实际的设计能力,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综合素质的养成为主线来设计课程,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弱学科理论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完整性,在课时上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设计实践的教学时间,同时强调理论教学要为实践教学服务,使本课程改革紧扣实时性、应用性、规范性、实践性、创新性。

(1)教材内容改革:由于建筑室内设计是一门实时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充分体现先进性的特点,我们不断进行教材的调整,把当前最新的设计新技术、新材料、新思维替换原有的相关内容,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时代同步的专业信息。此外,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其它室内专业书籍,作为可看的参考资料,向学生推荐,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有更大的扩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

(2)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利用详实的图片作品,方案实例,工程剖析,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设计原理。在训练学生手工绘制方案的同时,加强学生利用电脑制图的技能,为他们走出校园,更好的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程前期考察:在进行一项设计之前,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相关设计内容、地点、相关材料以及当地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情况有一个充分、有效地考察。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更好的体现文化内涵,人文色彩和地方特色,使作品散发长久的生命力。

(4)增强实践教学:在教授本课程时,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吸取,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获取。由于室内设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当高的学科,所有的理论都需要通过实践来体现,所以我们不仅安排学生进行虚拟的设计创作,更让有条件的学生参与社会设计方案的实践,通过实际的设计创作,进一步提高设计动手与思维能力。

(5)规范教学:室内设计课程不同于其它设计类课程,它与建筑紧密联系的特征,使得在教授课程中的规划性、严谨性显得尤为重要。由作图习惯开始到设计领域里的知识规范都要—向学生传授。这样才能保证今后学生的设计方案因没有规范性而导致失误的产生。

(6)参与、创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与部分课上时间进行竞赛创作,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通过参与社会竞标、竞赛等方式进行全面提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可以更多的向学生传授实践功能。

(7)网络化教学:为了进一步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我们还利用了丰富的玩temet资源,不断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设计网站,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面。本课程2003年10月获南洋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于2以抖年8月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课程二等奖。

2.引进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艺术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艺术和科学的结合,使造型艺术不断出现了许多新的表达形式,在那些新的表达形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造型具有“动”这个最重要的要素。二十世纪的造型艺术,基于对科学的关注和直接应用,开创了“光”和“动”的艺术这一新的领域,一些具有时间要素的动的作品,展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视觉效果。

动造型的教学研究,是中国设计教学体系中一个全新的课程,该课程在以往的平面、立体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空间、动的要素,使设计创!}练从二维、三维进人多维训练阶段。学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形态,融人了动的因素,使作品显现出无限的生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意识,引发学生从多角度、多视点观察事物,从而寻找更好的表现手段来展现事物。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动造型最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材料的构造与特征、加工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动手制作的能力,强调技能的训练。课程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1)利用自然风力变化的造型;

(2)利用人工动力变化的造型;

(3)利用磁力变化的造型。

同时,还利用光几水、声音、图像等变化的过程,利用这些表现手法,进一步创造出非物资要素的表现。如动本身以及光、流体、气体、映像、音、色彩、热能、摄影等,根据这些要素创造的造型,在动造型的教学研究中占据广泛的位置,使动造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这样一个全新的概念。

从2(X)3年起,在艺术设计系4个班级中开设了动造型课程。学生对此课程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并根据课题要求,将一切可能联想到的动的效果,用形态表现出来,在我院艺术设计系展厅举办了动造型教学成果展。该课程于2004年8月获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优秀课程一等奖。

本项目通过课程整合,保留精华,增添新的内容、方法、手段,同时强化计算机应用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以至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评价我们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的水平已经接近本科,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专业历年来就业率一直高达百分之百。

四、狠抓教育质量,使教学改革成果落到实处

1.抓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几年来,我系已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比例的30%,中级职称占35%,同时注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读在职研究生,不断提高自己,同时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对大学毕业两年以内的青年教师,指定教授、副教授进行指导,制订培养计划,促进青年教师尽快胜任教学,确保教学质量。系领导在检查、督促教案的同时,经常下课堂听课。学院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2(X)4年我系五位老师参加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位获二等奖,其余四位获三等获,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抓教育质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作为教与学的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中一直处于两个截然不同的位置。教师作为专业知识的讲授者、传播者,占据着一个看似合理的主导地位。而学生作为获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接受者,处于从属地位。随着整个教学课程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改革,这种被动的教学关系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作为设计教育实施者的教师来讲,重要的是转变思想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对话模式进行授课,改变以往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新型的使教授与学习两者统一的双向教学模式,包括提问与讨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则更能显示出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随着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逐步理解和掌握,他们迫切需要用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到的所有理论,并增强实际创作经验。我们建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在专业课程中加人模拟实践部分,或给学生真正的课题,以真实的设计条件让他们进行创作,让学生体验在创作中所会碰到的各种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艺术设计教学在注重专业性、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设富有特色的教学课程,使得专业设计课程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更为贴切,更富有个性。如给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开设室内材料与构造、工程预算等课程,给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开设行为美学、前卫艺术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并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而是增加了学生选课的余地,满足不同学生个体的需要和兴趣,针对学生不同基础,因材施教,使学生认识到专业学习的乐趣所在,把进行专业学习很自然地成为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

3.多渠道培养人才,开展专业资格考证工作

艺术设计教学范文第8篇

校企合作起源于德国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该模式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得到社会实践的机会,实现教学与市场相连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是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结合统一的一门独立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方式有别于传统艺术门类的教学。基于艺术设计教育强调创造与实践活动,国外艺术设计高校纷纷将企业、工厂的订单引入校园,进行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教学。(图1)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与工厂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校内组建实习作坊,以师徒方式进行教学。包豪斯“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模式。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教学为研究和实践服务;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实践为教学和研究提供验证”。[1]这种良性循环的教学实践运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欧美及日本等国家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不尽相同,但均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联系,重视理论与动手能力的结合,这些都是在学校与企业建立多种合作的形式下得以实现。如德国的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BTEC”、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国内高校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吸收国外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使设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很落后。目前国内只有少数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而大多数院校的设计教育水平依旧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准上。高校扩招后,各类大学纷纷开设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造成师资、教学设施严重不足;设计与市场不对接,高校设计教育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虽然一些学校也设立了实验室、工作室,但多数青年教师缺乏设计经验及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无法将社会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反馈给学生,使教学停留在“学院派”设计中。缺乏实践的支撑和引导,大量概念性的、虚拟的、空想性的课题成为教学重点。学生缺乏市场意识,自我封闭、主观臆断;设计运作与沟通协作能力、动脑与动手能力低下。基于以上情况,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依据学科发展方向,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势在必行。

2校企合作的价值与意义

2011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艺术学成为独立学科门类,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意义也将大大提升,对艺术设计教育界新增或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完整性、开拓性和可行性的学术框架作理论的铺垫。就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我们一直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的同时,致力于与本国的人文特征相融合。校企合作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探讨的平台,让学者们在实践中谱写出更多符合本国人文的设计理念。“整个设计行业的服务模式,永远处在甲方和设计者之间的博弈运动之中,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设计教育体系,不应该仅仅偏重于这个博弈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设计师),而必须包括另一个,甚至更为重要的主体——对于甲方(决策者)和全社会公众进行现代设计的审美教育的思想启蒙,并在两者并重的基础上再对两者的关系展开研究与教学。”[2]校企合作的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和企业,实际意义当然通过这两个机构体现出来,而且是相互想成的体现出来。学校是教育的基地,但也不要忽略了企业教育的巨大潜质。学校在实施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得为企业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因而论课程、实践课程需严谨地设置与调整。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切入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特征突出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单元,形成集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于一体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改善学校的教学内容,实质性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相比高校而言,企业乃至于社会都迫切的需要实行校企合作。随着商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决策者都开始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全国各地也成立了各种设计公司,但设计出的作品却良莠不齐。一方面是设计师的水平问题,更多的确是甲方对设计的不了解,主观的误用而造成一些视觉垃圾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校企合作让企业走进校园,让甲方零距离的接触设计、更懂设计。提升设计受众们的审美能力,让设计美化我们的人文环境为大众而设计。

3实行校企合作的措施与建议

虽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还未在我国高等院校得到普及,但也有少数先进的院校由于起步早,也摸索出了各自宝贵的经验值得大家借鉴。中央美术学院的杭间教授提出央美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是“:立足于中央美术学院丰富的艺术人文的传统,同时面向当代艺术、设计与文化,强调开放性、实验性、多元性的教学宗旨,建立了一套基于人文精神与创作精神的培养,同时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并且这个模式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完善。”[3]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走校企合作的道路,应以理论指导为基础,实践操作为根本。对内因材施教,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外虚心向国内外优秀院校学习教学理念与实践模式,热衷于向本地乃至全国著名的企业展示师生的设计作品,争取与之达成合作关系为实践教学搭建实施平台。实行校企合作的具体操作模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学生入校前期,以基础知识为主,案例讲解为辅。每一门专业课都有高年级同学做的商业案例与之相匹配,让同学们在入学初期就深刻的认识到,每一门课程的开设都是有作用的,并从宏观上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是从事什么工作的,为日后的就业方向早做规划。校企合作可以用合办设计大赛的模式呈现,高校与企业联合举办一些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大赛。我们学校艺术设计学院每学期都举办黄鹤楼异型烟包装设计大赛。大赛的评委来自黄鹤楼烟厂的专家和高校在包装领域有一定研究的教授。参赛者则来自各个高校,大赛呈公开的交流平台,选手们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得到专家和老师们的意见。在介绍自己的作品过程中也是对同学们沟通能力的一种锻炼与提高。大赛获奖作品的标准是多面的,既要符合包装的基本要求,还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的收获是呈立面的,将所学的理念转换为实物,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专业技能。(图2)校企合作还可以实行“订单制”,学校将企业的实际项目拿到学校来制作,企业的项目负责人、学校的老师、若干学生,组成各种团队,模拟企业运行的真实步骤与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慢慢掌握行业的操作流程。既有平常同学们熟悉的老师在身边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又有企业负责人对他们提出社会需求。每一次项目实践的经历对学生而言都是一次成长与蜕变。以往的课程结业是老师一人按学校的教学规定对学生进行评核。在项目订式单课程模式中,学生的最终成绩老师只有50%的授予权,剩下的20%由企业评分,30%由项目组的其他成员给予。通过项目订单制的课堂训练,同学们的观念体系、品德体系、能力体系、能力体系、知识体系,都得到了质的变化。(图3)除了向高校提供真实项目,企业还应派遣优秀的、设计经验丰富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实现教学“双导师”,让校企合作制作出的成果既体现出高等院校的设计水平,又能满足商业社会的实际需求。此外,政府与社会也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参与者,它们的加入会让校企合作的前景更加明朗。政府多颁布一些开明的政策,支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事业,优化企业的商业发展道路,让他们自身得到更好的完善,从而能更便捷的达成合作关系。社会对校企合作多一些关注,权威人士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其优势与弊端,进行分析与畅谈,让校企合作从一开始就以比较客观的姿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