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企业信用管理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企业信用管理论文

第1篇

论文摘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企业信用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本文力图从企业微观层面入手,选择从内部会计控制视角,利用企业现有可操作的会计控制手段,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即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

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管理。由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自身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尤其是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导致信用管理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信用管理部门是组织的职能部门,必然存在着与其他部门在业务上的协调与监督。信用管理与内部会计控制的结合,利用会计控制的思维和视角去改善现有制度,整合企业价值链管理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1.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提出

对于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已有一些学者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比如:谢旭提出的基于销售——回款全程业务流程的信用管理体系;陈晓红教授等人提出包含企业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的企业信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方法;文亚青教授提出的包含经济信用、法制信用、道德信用在内的“三位一体”的企业全面信用管理。但它们都存在过分关注应收账款的回收,微观层面的操作性不强、过于关注宏观环境的探讨等问题。

笔者认为,全程信用管理体系较适合与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和制度程序相契合。全程信用管理体系是从销售——回款的业务流程的角度设计的,提出将销售与回款之间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整合,通过对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关键点进行控制,保障信用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展开,保证组织经营目标的实现。

全程信用管理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管理制度、程序措施、控制环节。现代信用管理的控制体现了事前客户资信管理、事中赊销管理、事后应收账款管理的三重控制模式,设置了从客户开发到追收欠款的关键控制反馈节点,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回环流,保证信息流的畅通、真实、完整,为未来管理控制奠定基础。这样的信用管理体系适应了我国大多数企业设立信用管理部门的初衷——解决现存的大量应收账款欠款、呆坏账等“历史遗留”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进一步规范客户管理、销售签单的日常管理制度问题,逐步实行成熟、规范化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体系。

2.基于内部会计控制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控制体系和以销售——回款业务为中心的全程信用管理体系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包括:采购及应付账款控制、销货及应收账款控制、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生产及成本会计系统控制。全程信用管理的范围包括:客户开发、订单受理、发货管理、货款收回、售后服务及债权管理。会计内部控制的循环包括信用管理体系的循环,信用管理所涉及的业务流程都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是防范风险、降低风险的重要业务流程。

在公司治理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已提升到战略高度,而会计内部控制处于战略的中心。因此以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对销售——回款为中心的业务流程进行改造,使其更规范严密操作性更强,权责分工更明确。下面我们将说明如何在会计内部控制环境下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我们按照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顺序来重点说明。

2.1事前控制——目标客户控制所谓目标客户管理是指企业在进行客户资信管理的时候,应按照信用管理目标的要求,遵循二八原则(20%的重要客户会为企业带来80%的利润),按照会计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选择获利性客户。做好目标客户管理一般要完成两方面的控制:信用信息的交流与控制、信用分析。

2.1.1信用信息系统的交流与控制信用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在企业的经营业务活动中广泛流动,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其管理与维护可以遵循会计内部控制中的计算机化资讯控制的关键控制程序,重点关注以下两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性。只有先保证安全才有可能让有用的信息传递和流动,支持基层业务操作和管理层的决策。因此,辨别、规范信息搜集渠道,识别防范信息搜集风险,预防信息搜集过程中信息的干扰和失真将保证信用信息的外部安全;信息的分析、开发、管理职责的分离将保证信息的内部安全。

第二,组织管理控制。按照会计内部控制的要求,信用信息处理作业应遵循权责划分控制。资讯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应明确订出,明确信用信息由信用部门专属控制,避免出现信息由不同部门同时控制的现象。信用经理授权应明确信用信息向上传递给管理层和向上他业务部门传递的口径和方式。

2.1.2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对选择的目标客户的经营管理情况、财务情况、市场环境、产品竞争力等为依据对受信方的信用能力或信用风险程度做出的判断和选择。信用分析的控制应主要关注以下方面。

第一,信用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预测未来最重要、最艰难的工作。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对信用风险进行分析,有利于最终风险的防范——应收账款的管理。信用风险结构的外部风险大多是由于受信企业的财务恶化导致的,要综合运用有效的财务分析指标结合相关的信用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其内部风险的产生首先是由会计内部控制出现漏洞开始的,因此规范销售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控制措施是管理内部风险的首要政策。信用风险的分析应由信用经理直接负责,垂直领导信用管理人员,与财务主管、营销主管、销售主管协同配合进行,并贯穿整个业务流程始终。

第二,信用额度设置。根据“二八原则”对客户信用额度进行前期管理既可保证稳定的利润来源,又可规范信用额度管理的重点,避免管理分散化。企业对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的确定应该以授信企业自身为出发点,受信客户为导向。不同的管理层级应该拥有不同的信用额度授权,不同的目标客户可以得到的信用额度应该符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一个可参考的公式是:信用额度=客户预计年销售额/360×信用期限。根据会计内部控制的思想,信用额度的设定应与企业相应的内部价值链活动保持一致。

2.2事中控制——赊销成本控制

这一阶段涉及授信企业的大部分业务活动,并且也是会计内部控制中交易循环控制的重点,基本上包括了销售与应收账款控制、采购与应付账款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控制。因此企业在赊销管理的控制重点应该关注现金流的风险和成本,产品生产和服务。

2.2.1现金流风险和成本控制

现金循环周期可以反映受信企业和授信企业双方的现金流情况,是现金管理和内部控制(在这里会计控制的现金管理不仅仅是防范舞弊的牵制管理)的重点企业。信用管理应该把信用周期与现金循环周期的时间周期协调起来,使信用周期服从于现金循环周期,尽力达到两者的统一。在企业现金循环周期中会发生下述连锁变化:应收账款占用企业资金产生机会成本,企业会短期融资以保持经营活动持续进行,负担贷款利息成本,并且营业资本的投入也会加大,流动性风险相应变大,企业的现金流成本上升。企业控制应收账款额度及期限的关键在于以企业自身整个现金流运动为出发点,考察目标客户的会计政策、盈利能力、财务风险、营运资本和流动性及现金循环周期来制定应收账款额度及期限的信用政策。

一般来说,企业获得详细的预算表、现金流量预测表或管理报表的可能性相比银行低很多,依靠企业公开报表进行分析的可靠性会大打折扣。通过对客户所运用的会计政策的考察与评估,企业可以更多地了解财务报表处理的本质,对随后的盈利能力、财务风险、营运资本和流动性的分析的针对性也会增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客户定期的拜访,业务人员与客户的愉快交流,会对上述分析活动提供极有益的帮助。再有企业应该尽力获得现金流量表(历史的或预测的都可以),因为与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很难用弄虚作假和寻机性会计的方法进行粉饰,其信息比利润、资产、公积金等数据更为可信。而且债务的偿还必须用现金,掌握客户重要的现金流信息就可以更好地预测目标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好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风险和资金成本。

2.2.2产品生产和服务控制

当应收账款正常到期时,客户提出延期或拒绝(全额)付款的最有利的“借口”就是企业销售的商品不符合合同条款,出现产品质量瑕疵、没有按规定运输货物、交付货物等不一而足。企业应首先从操作程序、凭证传递上对采购、库存、生产、配送、支付结算方式严格按内部会计控制思想进行制度管理,标准化流程,这样可以规避该交易纠纷产生的故意违约风险并避免“借口”产生。企业对支付结算方式的选择应格外慎重,特别是对外贸易,我国企业往往吃亏甚大。企业应根据内部会计控制政策的要求选择债权比较有保证的支付结算方式,比如要求以银行票据、信用单(证)、带息商业票据等,甚至可以要求购买方提供信用保险。总之,严格对合同进行管理和控制,及时高效地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是避免客户延期拖欠或拒绝付款的有效方法。

2.3事后控制——应收账款控制

应收账款的收回将最终反映企业信用销售是否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现金和利润,降低现金流风险。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监控的常用分析方法有账龄分析和DSO(应收账款变现天数)。账龄分析解决应收账款的存量问题,DSO解决应收账款的流量问题。企业提供信用额度就会产生应收账款存量,每一笔都有它的年龄,对它的年龄进行分析可以知道它的合理寿命和质量,减少坏账的存量。DSO分析收回应收账款的平均天数,当企业提供信用时会预估应收账款收回天数以确定信用额度,保证企业可以承担合理的应收账款流量,控制风险累积。

2.3.1DSO分析

DSO是信用管理部门衡量其工作效果的重要指标。DSO表示每笔应收账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账款变现天数=(当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当年总销售量)*365。

企业应设定自身的DSO目标,借以做出授予客,信用期限的决策。DSO应考虑到三方面的共同作用,行业环境的客观可评估性、企业自身的竞争态势和定位、客户的导向性问题。DSO分析的直接服务对象应该是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信用期限的评估,做到账款质量的评估,缩短现金循环周期的末端滞留时间,控制坏账产生的时间性风险。

2.3.2账龄分析法

第2篇

建立有效的环保企业信用评价

信用管理来源于西方,最早是起源于超市系统的信用卡管理,逐渐引入到财务的管理中。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信用管理的评价主要分为3个类别:一是定量评估,二是定性评估,三是综合评估。本文通过综合评定法的一个例证,进行分析和介绍。以一个即时录入的购物、回款交易为数据来源建立财务循环模型,综合目标客户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合理控制发票的额度,并对业务人员的销售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动态跟踪货款回收,进而建立核心货款的关键回收模式———账龄管理体系。

1系统业务流程的建立

模型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流程:企业销售人员将定货客户的资料交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人员,应收账款管理人员根据对方的信用额度和用户资料将其计入客户的档案。随着客户的情况变化和业务发展,此系统会自动调整该客户的信用额度。每次客户进行交易时,销售人员开票通知开票管理人员。开具出货票上,应写明购货的单位、名称、数量、单价、结算付款的方式。

开票管理人员根据开票通知单上的信息,自动调出该客户的欠款情况、信用情况、信用额度、信用期限等。如果欠款额度与开票金额相累积之和不大于信用额度,就正常履行程序开票付货,如果已经超出了信用额度,就要在票据上注明欠款情况,并拒绝开票出货。

对于明确还款的客户,必须查阅当天的应收款回笼账单,确保还款的及时到位。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财务部门对于收到的货款及时进行系统输入,并及时进行冲抵环保企业应收账款,确保整个系统的顺畅运行。所有账目的核销时间,应以时间顺序为准,并与发票一一对照,与财务账册及时对证。开票管理人员要随时更新各类信息,并提供给销售人员作参考,确保各类财务数据的准确无误,确保能够将潜在的风险客户排除在体系之外,实现环保企业应收账款增加的安全,从而有效避免风险。

2根据客户设想模型转化关系

建立以下模型组织:客户:客户ID、业务员ID、主管ID、名称、地址、电话、联系人、开户银行、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业务员:业务员ID、姓名、部门单位产品(服务品类):名目ID、产品服务名称、归属部门、税率、计量单位、数量主管:主管ID、姓名、职级、职称、业务范围划分收款单据:收款单据ID、业务员ID、客户名称、金额、日期、付款类型发票:发票ID、客户ID、产品ID、业务员ID、数量、单价、日期、结算方式

应用数据挖掘处理技术实现信用的分类辨别和规避风险

本功能实现的原理,是基于信用管理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对有关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交易分析管理。对所采用的数据挖掘技术在信用管理中进行充分利用与评价,建立管理模块。这个功能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分类、综合和合理论证,进而利用现有的财务数据进行评测。如,能够对海量的各类信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客户的信用额度是否合理、流失客户数据的分析对比、控制风险是否适宜、客户是否存在恶意欺诈。这种模块的建立,以客观的数据为依据,以数据挖掘技术为构造模型来分析推进架构,使财务主体对客户的业务、信息、额度以及是否有业务员与客户联手实施欺诈的行为,均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和分析,以在财务决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1系统的结构模型

系统的结构模型分为4个类别。第一类别:客户特征、交易数据、其他数据;第二类别:业务模型、数据挖掘;第三类别:初始信用、信用分析、恶意欺诈预警;第四类别:ORCLEDM系统应用、结果生成。

2关键技术

系统配套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参考采用SAS,Dminer等工具进行综合性和预言性的数据挖掘分析。可通过以下几种模式进行模型信息分析,见表1。数据方法之所以采用决策树算法,是因为这种方式容易理解,适合将结果显性化、可视化。参数可由用户自选设定。其中,客户初始信用模型:可根据客户提交的基本信息材料建立;当前信用分析:信用的评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种模型以客户的业务交易数据和特征作为基准,来预测下一阶段的数据,对信用额度和期限较小的客户会进行提示;恶意欺诈判别:这个模型对于分析客户的历史数据非常重要,通过分析异常的波动来分析判断是否存在着单向或者与业务员联手进行恶意欺诈的行为,并进行及时的提醒,报主管进行审批。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信用;管理;预算

伴随着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体制的改变和变化,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工程概预算与工程结算审核等的需求日趋专业化,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应运而生。我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从产生到发展,正日益走向成熟,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下产生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建设单位的微观管理提供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服务,为正确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新的形势,国内造价咨询企业不仅要面对行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大量外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的进入带给我国咨询企业学习先进经验的机遇的同时,竞争的加剧也必然令整个行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不但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企业的管理,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用完善的法规和科学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造价咨询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参与建设项目信用管理[1],通过良好的信用建立企业的业务平台,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信用管理往往容易被企业忽视,但实际上,信用管理对于企业极其重要。第一,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可信度,并积累企业的无形资产;第二,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来自企业内外部的失信风险;第三,信用管理可以建立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现代信息沟通机制和人才发现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第四,信用管理可以提高在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加强信用管理,努力提高信用评价等级,是当今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企业按市场需求开展企业信用评级活动。只有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才能增强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发展优势。加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信用管理也是转变造价管理部门职能的重要举措之一。造价管理部门可充分发挥其在信用建设上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咨询企业信用法规体系,并且强化信用监督,通过对危害社会信用的各种行为做出的整治,达到规范造价管理部门行为,提高造价管理部门公信力的目的,从而构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信用激励机制,在咨询业内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造价管理部门信用管理职能。

2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规范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

要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政府要从政策方面引导,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营造公平、公开、公正、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培育市场机制,利用政策手段把造价咨询业务最大限度地推向市场[3]。政府应维护行业利益,促进行业发展,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做坚强的后盾,加强信用管理,使市场有序健康地发展。其次,相关立法机关及管理部门应从企业的角度制定行业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工程造价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连同造价协会等相关部门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及检查监督制度。实行多方面配合,加强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工作成果和执业行为进行检查、监督,真正落实信用评价体系的实施,为工程造价行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再次,企业也应具体制定企业内部从业人员信用管理制度,规定从业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保证审价结果的公正性[4]。同时,企业需制定咨询服务效果评价标准,加强企业内部从业人员的信用道德教育,并将信用服务纳入相关的考核标准,注重信用服务的考核。

3强化内部信用管理,提高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相对业务范围比较单一,虽然表面看起来热闹,但是实际上主要还是集中在工程实施阶段的预算,标底的编审和工程结算的审核等方面上。但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工程造价管理正在经历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工程概预算管理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到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到国际流行的建设工程全面造价管理。而大部分造价咨询企业在从事服务时,其业务范围仅局限于简单的概预算编制,应发展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建设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建设工程全面工程造价管理以使社会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也增加了咨询企业的业务量。目前,工程造价咨询市场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局面已经形成。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要提高信用等级,树立品牌,就要抓好内部管理,走高水平、优质服务的道路。只有通过严格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实力,努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从发展趋势看,今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是全方位的投资咨询服务。国外一些大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因长期在市场经济下运作,总结了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如企业管理方法、咨询技术、企业文化、职工激励制度等,都可以学习借鉴,提高自身水平。行业内部可以加强各单位和人员的诚信学习,通过举办讲座,普及诚信教育,在行业中营造诚信氛围,定期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评出的3A企业应在行业内大力宣传,对落后的单位严格批评,增强大家的信用意识。

4加强工程师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普遍存在造价工程师缺乏,专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不少企业采用造价工程师挂名,而让一些资历及经验较浅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实际工作。很多企业认为员工只要能熟悉图纸,会计算工程量,会套用定额及取费计算总价即可,而忽略了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既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和相关法律的复合型咨询人才。因此,目前很多造价咨询企业只能靠降低成本进行恶性竞争,导致整个行业在社会上被误认为是一种技术含量低,且无信用机制约束的简单劳动。造价工程师签字制度的实施使得工程造价咨询业务多元化、广泛化,有利于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同时为发承包双方提供科学公正的服务及权威的建议,更体现了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的要求。通过造价工程师的签字,也使其与咨询成果一并记录在案,具有可追溯性,即使多年以后,也能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因此,造价工程师需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及信用服务意识,重视咨询质量,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企业信用。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培养一线工作人员,即专业造价从业人员,使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既懂工程、懂经济,又懂得信用服务对于企业自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拥有一支懂技术、精业务、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讲信用、重服务的工程造价管理队伍,不仅加强了整个企业的专业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并且为提高建设工程造价咨询管理水平,推动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5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使造价咨询企业有权无责,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有编审定价的权,而无对咨询业务报告所负的责,其实这点也是因为信用管理不良导致的,因此建立信用奖惩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正常发挥作用的保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出工程造价企业及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良好行为记录表和不良行为记录表,利用网络建立信用平台,按年度进行网上登记、审核。对企业及从业人员可以通过信用平台对守信者的良好行为应予及时表扬、肯定并记录、公告,使守信者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企业得到不断发展壮大,从业人员也能建立良好声誉,使社会对企业及个人的行为有所了解,在选择业务上作为参考依据。同时,对于失信者的不良行为也应在信用平台上进行批评、记录并公告,使失信者受到法律、行政、经济、道德等多方面的惩罚,企业与个人付出与其失信行为相应的经济和名誉代价,使其想要发展,必须加强企业及从业人员的信用管理,否则将被市场淘汰。想要让信用平台充分发挥其用途,必须建立有效的信用奖惩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其对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控制作用。综合来说,奖励机制可通过良好记录公告,造成企业之间的隐形竞争,从而为整个行业发展起到正面引导作用。惩罚机制则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通过政府管理部门做出行政性惩罚,通过行政管理手段限制企业和个人的执业行为,达到制止违规或失信行为;另一方面对信用不良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经济处罚,严重的若违反法律的,则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

6结语

信用管理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极其重要。从长远发展眼光来看,想要让一个企业乃至整个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得以健康、长足地发展,除了有效提高从业人员、技术团队的技术水平,提高企业、行业的管理能力外,还需要加强企业、行业的信用管理,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真正重视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加强监督、宣传,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互相配合,工程造价咨询行业才能稳步发展,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执业行为才能进一步规范化。

作者:偶丹萍 单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参考文献:

[1]阎琳,余书印.关于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实行共享礼仪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营管理,2007(8):17-18.

[2]岳丹丹,刘燕.工程造价从业人员信用评价体系探讨[J].经济师,2013(7):32-35.

[3]吴怀俊,马楠.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4]江苏省工程造价优秀论文汇编.江苏省工程造价管理协会,2004.

第4篇

首先,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果各企业的信用管理制度比较完善,企业间就会以诚信的态度进行交易,这必然会让交易市场变得更加稳定,更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有利于维护市场的经济秩序。在当今时代下,企业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一些企业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往往会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这必然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如果各企业都讲诚信,守信用,那么不当得利的情况就会减少,公平竞争就会增加,市场的经济秩序就会转好。最后,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企业只有讲诚信,才能获得良好的口碑,才能创建知名度高的企业品牌,才能让企业自身更具竞争力。如果企业不讲诚信,那么企业就难以迅速发展,更会面临破产的风险。例如:南京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当地著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它主要以生产月饼、元宵、各种糕点等食品为主,在没被媒体曝光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每年至少有两、三千万的收益,但是,自打该企业出现“陈馅事件”后,南京冠生园的商业声誉一落千丈,企业形象几乎降到冰点。时隔半年,企业生产难以为继、申请破产,究其原因是该企业本身失去了起码的“诚信”,不重视产品质量,只想着获取不法利润,结果既害了消费者,又害了自己,更给当地月饼市场也带来了严重影响。可见,企业自身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该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善,就不会为了谋取利益而使用“陈馅”生产月饼,就不会造成企业破产。

二、我国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尽管我国工商企业一直在研究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办法,但是,我国工商行业信用管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我国工商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太多,这必然给企业信用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财务部门不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和本单位间的财务往来状况;而企业销售部门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经营情况,而不知道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往来状况,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认知不同,它们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必然会出现意见分歧,这必然会造成企业信用管理的正常开展。其次,销售部门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会给信用管理带来过大的风险。企业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以业绩论英雄,工作人员销售量的大小直接决定着销售人员的工资档次,更有些企业单位的销售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也就是说,这些销售人员没有基本岗位工资,只有销售产品,才能得到报酬,所以,销售人员往往会为了获得提成而违规操作,或者隐瞒客户的一些不良信息,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如果真的出现问题,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的。最后,财务部门独自承担信用管理工作,会出现信用管理不合理现象。例如:财务部门只了解客户和本单位的财务关系和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分析企业信用度的好坏也只是以财务往来账目资料为判断依据,而有些企业单位可能和本单位合作时间较短,根本无法以财务往来账目为判断依据,很容易造成判断错误问题出现,因此,让财务部门独自进行信用管理是不合理的,只有发挥单位内部各部门的优势,让各部门相互间沟通和协商,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更加合理化,才能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有效手段

1.提高全体职工的信用管理意识

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就能完成,它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才能做好的。因此,企业要多宣传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让全体员工都认识到信用管理是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只有全体员工相互沟通、共同合作,才能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为企业降低一定的经营风险。还有,企业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信用管理,以避免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2.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在以往,企业信用管理工作主要依靠销售部门或者财务部门,这必然会导致企业信用管理不合理问题出现,因此,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非常必要。企业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后,该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信用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以保证企业信用管理向系统化方向发展。当需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时,该部门完全有精力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走访,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只需要简单的配合工作可以了。

3.提高信用管理者的能力

信用管理者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领导者,他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工作的优劣。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信用管理者一定要具备丰富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有调节部门关系和优化员工配置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信用管理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努力。

4.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

建立完善的客户资料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信用管理的顺利开展。信用管理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客户资料并归类建档,而且要及时进行信息更新,通过资料来判定客户的信用度并进行科学评估,还要给客户设立信用额度。还有,信用管理人员也要多去税务、工商部门了解客户信息,多收集有利于评估客户信用的有关资料。

5.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

针对有些销售人员为了自己获得利益,瞒报客户不良信用信息问题,企业内部一定要严格审查客户信用额度,避免出现超额度赊欠问题。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当客户需要赊欠货款时,不管是谁办理赊欠业务,都要经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信用评估,杜绝一切违规操作问题出现,保证客户信用查询按流程办理,为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6.实行客户等级制度

企业信用部门首先根据客户和本单位的交易记录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然后再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判断客户的还款能力,最后再对客进行等级定位,为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通过对客户实行等级制度,企业的信用管理会更加合理,对企业自身和客户来说都有好处。

四、结语

第5篇

我国企业数量多,规模也很大,但综合实力还是大而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的管理不够完善,管理不够科学化,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差距。当前生产调度报表的管理主要是以手工操作的方式,计算机化管理只占一小部分,主要是报表的生成和传输作用,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要求,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激烈,企业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进步,以较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占领市场,生产调度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在必行。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技术目前已迅速发展并应用,其信息管理系统具有许多优点,信息处理及反馈速度快,信息量大且综合管理能力强,通过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使国有企业的管理进入科学化、精细化的时代,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下面结合贵州省黔西县黔希煤化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做一下简述。

2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架构

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数据采集层、调度监控层、管理层。下层为数据采集层:将所有采集的数据利用各种方法采集至调度室信息管理服务器。中层为调度监控层:利用服务器相关组态及配置,对采集点进行实时监控。上层企业管理层:利用全厂局域网的形式将各类采集数据在Web服务器,各装置负责人及相关领导,可以通过办公计算机实现实时监控和历史查询。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生产装置的DCS输出数据、小型PLC装置、分散数控仪输出数据或从基层单位手动上传的数据。

3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3.1实时流程监控画面,B\S模式Web和远程浏览功能,实现局域网浏览,支持手机远程游览功能。

3.2流程图的趋势查看,报警功能,回放功能。对重要设备报警监测。

3.3生产报表模块,由用户提供需求,可以自动生成生产数据。

3.4品质管理模块,分析化验中心设2个输入点,可以上传输入分析数据,和在线分析数据分类汇总。

3.5计量管理,包括计量点管理,计量信息管理,检定/校准管理等。

3.6视频监控集成,生产画面能进入工业大屏显示。

3.7设备(主要设备及仪表)管理方面。①有各装置设备台账,能够分类查看和统计数量(如反应器类、泵类、换热器类等)。②能对档案内设备检修内容、更换备件情况、改造情况进行实时更新。③能统计不同时间段内主要设备的运行时间、开停次数、开停原因。④建立压力容器、压力管线台账,有设备主要参数(管道长度、管道类别、操作压力、温度、介质、容器类别等)、目前运行状况、检验评级、下次检验时间等。⑤建立设备及仪表日常维修管理系统,有故障发生时间、通知检修时间和检修内容、检修结束时间及实际检修内容、更换主要备件、试车验收时间、试车验收情况等。⑥有计量台账管理功能,有各种计量工器具台账,有目前状况,下次检验时间等。⑦在工艺流程图上可查看关键设备及仪表档案(设计参数、开停车时间、检修履历、备件库存情况)、报警次数、时间及原因。⑧可以查看关键转动设备的实时轴振动、轴位移、主要轴承温度,可以查看以上三参数的趋势图。

3.8察看库存备品备件、原材料库存情况及计划申报内容。

3.9支持能源管理、安全管理、生产优化、生产绩效考核等功能。

4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优点

4.1通过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并对生产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和处理,来进行生产过程的优化管理,指导生产运行。

4.2实现动态调度与监控以及能源使用效率评估等业务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而实现企业能源的定量控制以及综合优化使用,达到节能和增效双同步。

4.3设备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帮助公司提供设备的利用率、完好率、保障设备的连续运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实现设备资产寿命周期内的最大化利用,提高设备投资利润率。

4.4通过建立标准的检验管理体系和检验方法,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指标、分析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和综合分析,为质量追踪和及时处理质量事故提供基础。

4.5运行绩效管理对生产操作水平进行量化考核以及对企业整体运行绩效进行评估。

4.6安全管理功能模块采集相关安全生产数据、排放数据,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信息透明实现及时决策,预防和消除与安全、环保健康有关的问题,消除风险,稳定经营。

5结语

第6篇

(一)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加大资金周转难度和坏账风险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扩大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经营者就容易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致使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增加了资金占用,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势必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二)应收账款粗放式管理,不重视资金成本分析

任何生产资源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成本,资金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追求回报的,经营者在重视账面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收账款被无偿拖欠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的测算,对应收账款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客户拖欠账款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最终能收回就可以了,没有关注资金成本的分析,一单业务账面上的收益扣除客户无偿欠款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

(三)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晰,考核奖惩不明确

企业没有清晰划分应收账款管理权责,销售部门认为收款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认为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产生的,应最终由销售部门负责,彼此之间经常出现推诿卸责的现象,没有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出现呆账坏账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考核奖惩无法落到实处。

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提升和改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管理客户的赊销风险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求客户现金结算,就会大大削弱销售谈判筹码,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如果同意客户赊销,则会面临款项被拖欠、甚至客户破产无力偿还的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但就大部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而言,仍不容乐观。

(一)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相关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政策,在与客户的接洽谈判前没有充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无法准确把控与客户合作的程度,日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二)无法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出信用政策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资信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信用政策,要么企业错失市场良机,要么企业加大坏账风险,给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观上不重视,信用政策制定后就不再跟踪调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所限,所掌握的客户资信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到位。

(三)缺乏对信用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

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督评价机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总结反馈信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经营决策层难以准确认识信用管理工作对改善应收账款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问责及奖惩措施以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工作。

三、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事前审批——落实完善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审批

1.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所有客户进行调查与信息搜集,被授信客户信息档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全称、通信地址、注册资本、成立年限、法人代表、行业类型、公司性质、信用记录、交易规模、业务利润贡献度、回款记录等。

2.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在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型对其信用程度作出的一种规范性判断,这种规范以一定的标准和标志表达。

3.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是以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所确定的可以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信用期 限是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及客户资信情况、合作情况、市场情况等资信进行评定后给予授信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超过约定的信用期即为逾期,应通过合同条款或其他方式加以明确。企业可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审批客户信用政策,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和各自专业分工提出针对性审核意见,由企业主要领导最终审批信用政策,参见表3客户信用管理审批流程。

(二)事中监控——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企业在对客户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审批确定后,仍应给予持续的跟踪关注,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额度或者账期超过信用期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资金回笼,并对该客户的资信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分析逾期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若该客户资信评估状况不足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对一定授信额度和期限范围内的客户实行定期拜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市场环境、行业地位、双方交易规模及利润贡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客户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及时调整信用政策,随时把控好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事后评价——总结反馈

信用政策执行效果,落实问责制度企业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信用政策审批和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信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授信审批是否尽职尽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和账期是否超过信用管理小组审批的信用政策,超信用的欠款是否加强催收回笼或者采取必要的债权保障措施;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问责制度,任何应收账款都必须有对应的责任人,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事项和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都要及时予以问责处理。

四、结束语

第7篇

(1)综合信息查询功能。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种工具软件被应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尤其是PowerBuilder开发工具中的数据窗口的应用,具有快速、可视图形截面、性能优异、功能强大等优点,从整体上来说,该开发工具是一种面向对象的交互开发工具,具有非常大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利用PowerBuilder开发工具的内部查询机制,能够将数据窗口作为媒介,主要功能包括两种,即查询条件的输入以及查询结果的输出,进而实现自由组合的查询,该种任意组合的方式,能够满足查询显示实际需求。

(2)动态查询功能。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开发设计过程中,用户在开发之前并不确定查询需求,需要在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所有的数据项进行组合,以此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动态查询。通过利用PowerBuilder编程方式,能够创建数据窗口,在创建数据窗口的过程中,需要动态地构造SQL语句,为现在的数据窗口控制创建一个新的数据窗口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SQL语句的构造,SQL是计算机关系型数据库处理语言的一种,具有强大的功能,在进行SQL动态语句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根据SQL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建的SQL语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两个列名,分别为ORDERBY与GROUPBY;条件表达式;基本视图或者表;目标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用户通过选项方式录入查询内容,计算机系统将录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相应的代码,并连接查询条件,为了提高查询的准确性,应该在显示产讯结果数据窗口中,提前进行函数模拟,将代码转换成相应的汉字,满足不同用户的查询需求。

2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专业人才较少、素质相对较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并且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应该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专业人才神话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与钻研,进一步促进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但是,目前企业的缺乏专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并且箱单一部分准也人才的素质相对较低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应用范围相对较小。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是全球化的,可以说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但是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其应用范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非常狭窄,尤其是在落后的农村地区,计算机数量相对较少,影响农民对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多数企业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仅仅局限于信息查询、交流等,并没有充分的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作用。

(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起步相对较晚,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同时,由于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并且自身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我国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普遍较低,直接影响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与价值,亟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

(4)ERP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不高。ERP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结合对企业运营管理中产生的数据分析,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工具及有力手段。但ERP技术的推广应用仅仅在大企业有一点的覆盖,而一般中小企业仅仅限于在财务做账中使用小型软件,更没有体现出现代财务管理,结合中小企业对管理的要求不高,加之靠人来管理人的的成本低,更没有使用ERP软件系统的动力,ERP软件系统的植入思想很难在中小企业中应用。

3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现状的有效措施

(1)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更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想要提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水平,首先应该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因此,企业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投入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等,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增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计算机院校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专业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技能的培养,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研究力量,同行业之间也应该增进协作与交流,为研究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人才提供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保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自身领域中充分的发挥作用。

(2)扩大应用范围。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企业的各个管理环节中,通过创建基于因特网、局域网的信息共享平台和网络办公系统,能够提高企业信息管理、信息传递等的网络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企业营销管理中的应用,一件产品的销售涉及到众多部门,例如质检处、计控处、财务处等,由销售部签订合同并秤单,客户凭借秤单到仓库提货,质监部门通过计算机开具的出库凭证打印质保书,整个流程过程中涉及到的部门以及数据非常多,为了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该进行跨部门集成,形成一个清楚、自由流通的信息网络,以此提高管理的合理性与高效性。

(3)强化技术研究。企业应该不断的强化对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尽可能的利用国家以及相关机构给予的优惠政策,或者设定一定的奖项,充分的调动相关人员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水平。同时,企业应该投入专业资金用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工作,为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便利的条件,各研究人员应该强化与其他研究人员的交流,或者到先进的企业进行参观和学习,能够为自身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此外,应该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筛选、决策制定、决策实施三个控制过程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

(4)推广使用ERP信息管理系统。通过ERP系统的使用,植入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推行管理制度及提高管理效率的强有力手段。ERP系统的使用也是企业发展壮大后管理当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和不可逾越的一步,更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管理的方向并且在不断深化,以国外甲骨文、SAP及国内的用友软件和金蝶软件为代表的ERP软件巨头就是典型代表。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企业项目管理;推动因素;新趋势

一、企业项目管理的含义

作为企业管理学科中成长性最快的一个分支,项目管理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组织形式,改善了对各种人力和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方法,对管理实践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随着市场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全球经济组织对有限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客观上要求经济组织对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对资源在成本、时间、质量三个方面进行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同时以目标导向的价值观指导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项目管理方法符合这种要求,因此在传统的项目行业之后,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广泛应用项目管理方法来管理企业的经营活动,此时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应用相同的原理来管理大量持续发生的企业活动,即如何进行企业项目管理(enterpriseproiectmanagement,EPM),也就是,按项目管理(managementbyproject)。

传统的项目管理中对项目范围定义过于狭窄的缺陷在企业项目管理中得到了改善,所谓企业项目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进行项目管理,其主导思想是把任务当作项目来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

企业项目管理是伴随着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如企业和政府部门)中的广泛应用而逐步形成的一种以长期性组织为对象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其早期的概念是基于项目型公司而提出来的,是指管理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项目(managingprojectsonmenterprisewidebase),即着眼于企业层次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企业中诸多项目实施管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项目管理方法在长期性组织中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项目型公司,传统的生产作业型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等非企业型组织中也已广泛地实施着企业项目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的概念进而有了较大发展,逐渐成为一种长期性组织(不局限于企业组织)管理方式的代名词。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的巨大变革引发了项目管理的变化。促进这些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如下:(1)竞争压力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公司发现,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保持盈利变得更加困难。新的管理、低成本以及高度的灵活性是一个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2)更多的合作。今天,项目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它需要不同部门、公司,甚至不同行业的知识、技能与人才。要顺利完成一个项目,基于项目的、临时的和多功能的组织是十分必要的。(3)全球化。为了利用机遇并使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跨越国界进行经营。随着技术的进步,信息流转更加顺畅。全球化在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共享著名品牌的同时促进了项目管理的相应发展。(4)更快的革新速度。技术发展一日千里,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这些变化对组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5)日益复杂先进的产品。随着技术进步在组织中的普及和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研发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6)低通货膨胀。公司的营利能力逐渐变得更多地来自于效率更高的内部流线型运作,而不是来自于价格的上升。

二、企业项目管理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国际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竞争已成为我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上不仅面临着来自国内同行业企业的竞争,还必须与来自国外的跨国集团进行竞争。其次,客户类型日趋复杂化、需求日趋个性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的市场环境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开始起决定作用;随着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顾客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众市场。早巳烟消云散,需求日趋个性化、多样化。最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企业技术的更新速度逐步加快。企业所面临的新的市场环境,使得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市插上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且其周期的长短难以预测。总之,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境的作业业务日趋具备了项目的特色,作业日趋项目化。

企业项目管理的主导思想就是把任务当作项目以实行项目管理,即按项目进行管理。企业项目管理就是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对企业中各种各样的任务实行项目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基于项目管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项目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而企业项目管理也将成为未来长期性组织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1,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将企业战略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开始,引入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推进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项目管理是一种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企业负责人根据项目实施的目标和情况来考核项目经理,而项目经理只要求项目成员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强调项目实施的结果。项目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的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灵活地选择有利于实现各自目标的方法,以目标为导向逐一地解决问题,最终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2.有利于提高组织效率。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可以改善企业对各种资源利用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方法。由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员构成临时的团队来运作和管理项目,就能够提高整个组织运行的效率。

3.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按项目进行管理,是把企业的管理责任分散为一个一个具体项目的管理责任,由各项目经理具体对各项目负责,确保各项目的执行及完成。此外,各项目经理可以将项目分解为许多小的责任单元,由责任者分别按照要求完成目标,然后综合、汇总。而管理责任被细分为一个个细小的责任单元,有利于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及成员工作的考核、监督,有利于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4.有利于复杂问题的集中攻关。项目团队集中了与项目有关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集中在一起共同为实现项目的整体目标而努力,并经常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彼此交流信息及想法,相互做出和接受彼此的反馈及建议性的批评。基于这样的合作,团队成员可以对复杂问题集中讨论、集中解决、集中攻关,有利于复杂问题的快速解决,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5.有利于控制成本面向体系、组织、人员,全面满足质量、进度和费用综合要求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细化的项目过程控制,降低成本,强调反馈作用,即强调干预形成成本的过程,根据人为的控制意图不断改变过程;使用先进的信息手段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现代成本管理追求项目利润最大化。

6.有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项目需求就是客户的需求,它包括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项目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要面向客户、面向对象,充分强调沟通的作用,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满意,满足客户需求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三、企业项目管理的新趋势

1.对消费者的关注。传境的观点认为,项目的失败源于延迟、成本过高或产品不能满足要求。在新的商业条件下,管理者们认识到,真正的失败是不能满足消费者。

2.开发更加复杂的、前瞻性的方法理论,以便在对项目的重大投入之前更好地评估风险风险管理由四个不同的因素构成: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应对策略、风险控制。风险识别指可以使公司要实施的项目有更好地远离风险的方法与技术;风险量化指项目组织用来更清楚地界定各种风险(包括隐含因素,或对项目结果的可能影响)的规范化行为。应对策略包括使用充分的偶然性计划来确保一旦问题发生,也不会对项目进展造成重大的损失。风险控制指建立正式草案应对未来风险的机制。

3.项目安排的新发展,以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为突出代表,在传统时序安排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更重要的进展。

4.建立新的组织结构以便在新的环境中更有效地实施项目,该结构基于项目,关注消费者,有更好的灵活性。

5.组织结构的两个重要变化是重量级项目管理组织的产生和项目管理办公室(PMOs)的更多应用。重量级项目管理组织表明了当项目工作由公司的偶然行为转变为终生行为时基于项目的组织的进化。项目管理办公室(PMO)的职责是为组织提供有效实施项目所必需的支持。提供的服务包括;管理支持、项目管理顾问、项目管理指导、建立方法与标准、培训、维持项目管理者队伍。

6.职能交叉的协作使项目的实施更有效率,项目开始后的适时调整也十分必要。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模型,一种新的模型在开发周期的初始阶段就应用了功能集成、职能交叉、团结协作的项目团队。这种职能交叉的团队的目标是从项目的一开始就便重复建立项目组织所造成的时间损失最小化。

7.环境的变化要求对项目进行更有效的控制。

8.项目管理者的重新定位与过去大不相同,现在的商业环境既不稳定,也没有摆脱竞争压力。项目管理者的角色与责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今天的多变的商业环境要求项目管理者更多地关注消费者,其次,项目管理者必须得到授权。管理者必须有独立决策的权力,有企业家的行为,并承担相应责任,而不仅仅是有效运营项目的技巧与知识。

9.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使更加分散的、没有实际形式的项目团队大量涌现。小组之间可能从未谋面,但必须团结协作,以使项目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粱世连,高平.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冯健文.企业相顾管理问题研究.软科学,2003,(6).

第9篇

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理解为能抑制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的一套行为规则与程序。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博弈规则,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是决定长期经济绩效的根本因素。制度约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另一方面,界定可以被允许从事某些活动的条件。因此,制度是一种人类在其中发生相互交往的框架。制度作为人们相互交往的指南,通过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规则来减少不确定性,当经济主体做生意、借钱、驾车、人际交往时,就能够知道或者很容易学到应该如何去做。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无可争议的,制度能够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源于其目的是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罗纳德•科斯认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是建立使市场主体讲信用的收益大于失信的制度。现阶段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讲求信用。据商务部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有统计表明,我国企业坏账率高达1%至2%,且呈逐年增长势头,相比较之下,成熟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企业坏账率通常为0.25%至0.5%。我国每年签订的约40亿份合同中,合同履约率只有50%。虽然企业失信行为的泛滥并不能完全归结于行为主体的道德败坏,但与现有制度建设的欠缺有着必然联系。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人们实施机会主义行为的收益大于其成本,在征信成本太高而失信成本过低或为零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处处上演,必然损害企业的利益,造成市场失灵和秩序混乱,这是失信的主要原因。企业在不甘心受到相应损害的前提下,为了保持正常的交易,尽可能保护自身的利益,必须建立一套完善且有效的制度作为保障,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应运而生。企业依据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信用销售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成立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了解客户、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为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增加赊销成功率等进行一系列活动,从而规避和降低信用风险。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是其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

二、制度变迁理论与企业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制度变迁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制度的产生与变动来研究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发展,并指出各经济主体经济绩效各异的根源。马克斯•韦伯指出:凡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就是有效的制度。企业制度作为社会生产的一种组织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活动效率的追求逐步形成,企业制度发展的直接原因是提高经济效率,这集中体现在企业制度的变革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新的企业制度既能节约生产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能增加产出,不仅能为管理的创新提供制度条件和前提,也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综合效率。罗纳德•科斯指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达到最优效率,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制度安排对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的受益都将产生影响,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企业需要在不同的制度之间进行选择。道格拉斯•诺斯从人类行为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结合考察制度产生和变迁的过程,制度是为了降低人们互动中的不确定性而存在的,随着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边际生产成本逐渐递减,以及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中机会主义的存在,边际交易成本就会逐渐增加,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制度的稳定性丝毫不否定它们处于变迁之中的事实。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渐进、非连续的过程,是由于社会中非正式约束嵌入的结果,不论是惯例、行为准则、行为规范,还是个人、公司之间的契约,制度总是处于不断演化之中。在经济活动中,组织及企业家从事有目的的经济活动,因而他们是制度变迁的主角,型塑了制度变迁的方向。虽然韦伯、科斯、诺斯等对制度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尽相同,但都认为生产力或技术的进步以及制度的变迁,对社会或是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一个有目的的实体,是由其创立者设计出来、用来最大化其财富和收入,以及实现其他由社会制度结构所提供机会设定的目标。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逐渐改变制度结构,不同约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企业的财富最大化。最合理的制度安排就是使交易成本为零,如果原有的制度安排不能提高利润,原有制度安排下的某些人为了获取潜在利润,就会率先克服这些障碍,从而导致新的制度安排。信用制度变迁对利润增长的作用路径是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现有的制度安排决定了市场经济交易机会与交易成本,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收入及速度。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进出口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外界条件、因素变化进入经济系统时,则改变了现有的经济条件及收益结构,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新的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利润,实现经济的增长。因此,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企业实现利润增长的必要基础。为了获得经济绩效,企业建立一套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是必然选择,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经济不完备情况下机会主义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这其中,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是最优选择。

三、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各种创新能力中最基本、对其他创新能力起促进或制约性先导作用的创新能力,具有稀缺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企业的正式制度会影响企业的组织氛围,进而在资源决策时产生规范和理性,只有当资源与企业正式制度适配时,其创新能力才会提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具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作为信用销售中考察企业市场营销能力、营运能力、内部管理能力的核心制度,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属性和特征,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赊销、信用交易规模不断增大,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较为明显。企业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和规则,有效降低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存货成本等相关管理成本,同时迎合了客户不同交易方式的需求,大大提高了销售利润率和市场占有率,使本企业具有了其他同行业企业不可比拟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一方面,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满足经销商或消费者短期融资需求的同时,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营收益,实现了消费者价值和企业自身利益的统一。特别是在生产贸易链愈加紧密的情况下,只有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降低市场主体的交易成本,才能推进跨区域的企业合作,在实现企业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至最低。另一方面,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形成战略联盟,使上游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渠道商之间形成稳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交易对手的忠诚度和成功率,提升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由三个基本部分构成:正式的规则、非正式的约束(习惯、惯例和自我限定的行事准则)以及它们的实施机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仅包括企业制定的各种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规则等正式制度,也包括信用文化的培育、诚信教育等非正式制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方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采集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状况,为制定正确的信用政策、发放信用额度提供依据。

2.建立企业内部授信管理制度

企业在交易决策过程中通过科学的信用审批方法和程序,审查客户的资信状况,控制授信额度。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以及企业的信用政策,由专门的信用审查部门决定发放其信用额度。

3.建立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企业决定授信后,要对受信客户实施严密的风险跟踪管理,如发生销量大降、法律纠纷、财务收支危机等非正常情况时,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立即开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后果出现。为此,企业应建立应收账款档案及其动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应收账款分类管理制度、赊销客户监控制度、账龄控制制度和欠款催收制度等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尽可能做到既不失去已有客户,又能按期足额收回账款。

4.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

企业开展信用风险管理必须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发建设具有专业水平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供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使用,让企业的各个部门或环节都成为信用风险的管理者和控制者。信用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应该具备客户档案管理、客户信用评价、客户授信决策、债权保障管理、应收账款分析、账款催收管理等基本功能,实现企业对信用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管理、分析和预警等。为降低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成本,可将系统与销售、会计核算信息化等系统的信息数据库联接与共享。

5.建立信用风险转移制度

企业信用风险转移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强化企业信用销售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尽可能采取信用风险转移办法将风险转嫁他人。信用风险的转移必须有机构愿意承接,但目前我国的信用保险和保理机构很少,业务受理范围也十分狭窄,基本局限在出口业务,因此在现实销售中,对于信用程度很高的客户,可以直接采用信用销售,信用程度达不到的客户,可以要求其提供抵押或担保,以增强债权保障,防止和减少风险的产生。

6.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第10篇

关键词: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策略

中国的外贸企业很长时间内以出口量、创汇额为追求目标,忽略用应收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考核企业效益,增加了信用风险。据统计,我国外贸企业的坏账比例为5%,而美国企业的坏账比例仅为0.25%~0.5%.如2004年,内地上市的著名电器商长虹,亏损接近37亿元,当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海外坏账高达4亿多美元。2006年9月1日,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网博客频道开通中美追债博客,借助网络及结合美国追债律师团丰富的专业资源,使中国外贸企业债权人多途径、全方位了解中美追债业务。可见中国的外贸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识淡薄,在交易全过程缺少科学、规范、有效的信用管理意识及管理政策,使得外贸企业的风险增大。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来控制风险,对于中小外贸企业来说,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快速控制外贸风险的方法,它既能对外贸企业交易全过程进行控制,又能促使企业开始建立科学信用管理体系。

一、出口信用保险的控制风险作用

购买了出口信用保险,中国信保公司会对企业进行全过程的风险控制,主要分为:

1.交易前的风险控制。在出易前,往往会不了解买家的信息,对买家信誉比较担心,又缺乏调查买家资信的手段。通过中国信保,可以利用其全球信息网络,帮助做客户资信调查,从资金实力、信用程度、道德风险等多方面对买家做全面的评估,帮助企业防患于未然。外贸企业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提交信用限额(即外贸企业可以向买家出口货物的最大金额)申请,其实也是对国外买家信用的一次再评估。中国信保通过自身的网络和渠道,对国外买家进行综合评估后的信用限额批复情况,是决定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保持业务往来的依据。如果该信用限额不予批复,一般是由于国外买家信用记录不佳,上了“黑名单”,财务状况不佳,或者与国内其它外贸企业的业务已经有了拖欠。外贸企业可以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得到更多的买家信息,获得买方资信调查和信用限额等其他相关服务,为外贸企业与买家谈判提供依据,同时避免和防范损失发生。

2.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货物出口后,风险仍然可能会发生。例如2004年9月,大连地区某出口企业A公司向G国买方B公司出口7票货物,合同金额32万美元,结算方式为OA60天。A公司于货物出口前在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下称“辽宁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并获得保险人批复的买方信用限额35万美元。不料,货物刚刚抵达目的港,A公司就收到了B公司托管人的破产保护通知,企业面临巨额经济损失的危险。类似的风险外贸企业会经常遇到。因此,企业投保出口信用险就非常重要,投保出口信用险后,中国信保会即时跟踪国外买方的动态变化,适时评估买方的信用风险,并提示外贸企业可能发生的风险,为外贸企业提供不良买家名单,及时调整信用限额,提供风险预警。而且,中国信保即时跟踪收汇情况,协助外贸企业监管应收账款,反馈的国外买家的负面信息可以帮助外贸企业加大催收力度,甚至终止与该买家的现有业务,避免更大的损失。

3.交易后的风险控制。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之后,将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一旦发生损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最大限度地减轻公司的损失。出口信用保险在外贸企业出口贸易损失发生时给予经济补偿,维护外贸企业和银行权益,避免呆坏账发生,保证外贸企业和银行业务稳健运行。例如沈阳某家皮鞋厂是具有自营进出口权的民营小企业,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90%以上,主要的海外客户只有中国台湾和美国两家。2006年2月至5月,鞋厂先后向台湾买家出运了11笔货物,货值40多万美元。但到了付款日期,台湾买家却拖欠货款、迟迟不付,鞋厂因为这笔收不回的账款濒临倒闭。不过作为出口信保的被保险人,鞋厂马上想到中国信保,立即报案。中国信保在海外调查中发现,该台湾买家已停业,负责人下落不明,用“蒸发”二字形容毫不为过;而且,因存款不足,往来银行已宣布该买家公司及其负责人为“拒绝往来客户”。为使被保险人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中国信保立即决定:按照规定,向被保险人先行赔付。2006年9月27日,中国信保将40多万美元的支票交到皮鞋厂总经理的手上,总经理感慨万千:“中国信保把我这个民营小企业从破产的边缘拉了回来,我万分感谢!”。

二、外贸企业采用信用保险应采取的策略

1.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西方企业几十年的经验说明,外贸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体系,全面管理外贸企业出口信用的各环节。很多外贸企业经理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收账款,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实际上,追账只在信用管理中占很小一部分。当货物出口时,应对出口的货物和国外买家时时监控,保证货物的安全和国外买家得到满意的服务,争取早日收回货款。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将有关信息反馈给市场销售部门,了解国外买家的资信优劣,为做好以后的出口提供决策依据,从业务流程上控制风险的发生。结合采用出口信用保险来逐步建立外贸企业信用管理体系,达到控制外贸风险的目的。

2.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采用出口信用保险,必须熟悉出口信用保险条款,不能认为购买出口信用保险就万事大吉,外贸企业就没有了欠债风险,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有的外贸企业有深刻的教训。如某外贸企业与信保公司签订综合保险保单,国外买家提货后即申请破产保护。该外贸企业于获悉国外买家申请破产保护后第3日向信保公司报损,同时提出索赔。但是在审理贸易合同时发现:该外贸企业与国外买家签订贸易合同中承诺于1月后支付某外贸企业20%的预付款。但是,截至破产之日,国外买家也没有将预付款支付给该外贸企业。明知国外买家此次交易中未支付预付款,也未在申请限额时说明,存在故意隐瞒不良交易记录和知险后出运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信保公司对其未来收汇风险的评估和判断,极大地损害了信保公司的权益。信保公司以该外贸企业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存在重大瑕疵为由,最终决定对A公司的出运损失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并不退还保费。由此可见,购买出口信用保险,不等于就没有风险。因此,了解出口信用保险条款,积极配合保险公司,才能最有效控制风险。

3.积极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充分发挥其作用。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业务时,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资金,二是在目前汇率波动较大,人民币存在一定升值空间的情况下需规避汇率风险。目前,出口信用保险项下支持外贸企业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赔款权益转让方式和出口票据保险方式,外贸企业应积极利用。

赔款权益转让方式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支持融资的方式。在外贸企业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的基础上,通过外贸企业、中国信保与银行三方签署“赔款权益转让”协议,将保单项下外贸企业从中国信保获得赔款的权益转让给银行的方式实现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外贸企业在中国信保投保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同时希望得到银行的融资,但由于该外贸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已经用完。这样中国信保可以在外贸企业投保的基础上,与外贸企业、银行三方签定一个“赔款权益转让”协议,银行则在此转让协议的基础上,结合外贸企业自身情况,在中国信保批复的信用限额以内,考虑在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出运后给予出口押汇、出口贴现或者其他贸易融资支持,部分自身信用比较好的外贸企业,甚至可以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获得出运前的融资,或者银行放弃追索权的票据买断业务。如果到期国外买家未支付货款或者发生保单规定的其他收汇风险,中国信保将在外贸企业提出索赔后,根据保单规定将原赔付给外贸企业的赔款支付给银行,外贸企业实现了规避汇率风险和融资的目的。

出口票据保险方式是以银行为投保人,重点解决出口企业获得出口票据项下资金支持的保险业务。由银行将其为外贸企业提供的出口票据融资业务,包括以LC、DP、DA方式交易的跟单汇票融资业务的收汇风险直接向中国信保投保出口票据保险。中国信保将在对银行票据融资项下的国外买家进行调查给予授信的基础上,承担因国外买家商业风险和国外买家所在国政治风险而导致的银行票据融资业务项下的收汇损失,从而实现出口信用保险对融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作用。例如,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机械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荷兰的2000万美元驳船获得了中国信保的承保支持,并成功在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办理了出口信用险下押汇业务,融资金额达到了1280余万美元。

总之,外贸企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体系,大力采用出口信用保险等风险规避工具,促使外贸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新。出口信用保险问题的思考。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3):44-45.

2.徐政华,徐向东。发挥出口信用保险融资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外经贸财会,2006,(4):29-30.

3.姚星。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对策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6,(1):48-48.

4.高秀屏。利用出口信用保险防范企业出口信用风险。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7,(1):65-69.

5.刘传俊。中小企业应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扩展出口业务。对外经贸实务,2007,(4):35-37.

6.赵明昕。出口贸易中的国家风险管理。保险研究,2006,(6):48-50.

7.唐若昕。开拓创新求发展乘势上千万里。中国对外贸易,2005,(1):52-54.

8.仪垂林。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创新发展。保险研究,2005,(9):64-66.

9.翁发林。当出口商收到贷款时—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际商务追讨业务综述。中国对外贸易,2004,(10):42-43.

第11篇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经济贡献及其贷款困境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99%,工业产值占60%,实现利税的40%和出口额的60%,中小企业安排就业占75%,提供新增就业机会占80%以上。此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层次少,经营灵活,比较适宜创造性劳动及创业。作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摇篮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新兴行业和部门的创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开拓性的作用,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型转变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凸现出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我国己逐步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了一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日益公平的外部环境。但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还存在很多困难,资金短缺是普遍存在的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资金不足致使中小企业新产品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开拓力度不够、信息获取条件有限、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固定资产难以更新等一系列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解决资金问题是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与意义

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是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方式保证债务人债务的履行及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其基本职能是通过保险的方式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梁,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的现状。因而,开发贷款信用保险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贷款信用保险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信用等级不高的问题使得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对中小企业的资格条件和抵押担保条件要求极其严格,限制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用等级低也阻碍了中小企业潜在资金需求向有效资金需求的转化,使其资金需求停留在较低水平上,融资规模难以扩大。贷款信用保险则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二)贷款信用保险可以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心

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推进使商业银行越来越注重资产质量及贷款安全,这也造成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规模缩小。通过由中小企业投保贷款信用保险,使银行贷款多了一个风险承担者,相对降低了银行的贷款风险和管理成本,使银行愿意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贷款信用保险可以通过降低贷款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贷款信用保险的作用在于降低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贷款信用保险中,债权人对债务人能否履约缺乏足够信息,但对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作为一个以信用为其服务内容之一的机构,以其对债务人履约能力的深入调查和了解为基础来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信用保险,从而通过提升申请贷款企业的资信改善了贷款交易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保险公司由此承担了被保险中小企业的违约风险,但保险公司可通过专业的资信调查来获得被保险企业的信息,使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企业间的信息基本对称,同时通过大数定律来分散个别企业的违约风险。因此,保险公司经营贷款信用保险使当事人三方中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企业间及银行与贷款企业间信息对称,从而使市场交易效率得以很大提高。银行扩大了贷款规模,实现了规模扩张和收益增加,企业降低了融资成本,资金筹集难度降低,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也从贷款信用保险中获得了发展。

三、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及其信息经济学基础

(一)中小企业贷款信用保险的本质

我国现行保险实务中的信用保险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一方当事人为避免另一方当事人的信用风险,作为权利人要求保险人将另一方当事人作为被保证人并承担由于被保证人的信用风险而使权利人遭受商业利益损失的风险。可见,这种信用保险实际上是立足于债权人的立场,在保障债权人的授信损失,而非立足于债务人的立场,真正保障债务人的信用损失,维持债务人的资信评级。而且从这种信用保险的保险标的、保险利益归属主体、损失填补的对象分析,该保险完全针对债权人的授信损失而非债务人的信用利益。因此,现行保险实务中的信用保险实际上是一种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授信保险,而不是保障债务人信用利益的信用保险。

本文所讲的贷款信用保险是真正意义上的立足于债务人的保险,目的在于维持债务人信用评级及债务人将来的付款承诺的信用不发生损失。其定义为,当特定事故发生,致使债务人有信用评级降低等信用减损的可能性时,由保险人负担保险给付,以维持债务人的信用不减损并维持债务人原有信用评级不致下降。

(二)贷款信用保险的信息经济学基础

在市场交易活动中,当经济主体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出现信用不足时,客观上需要信用增级以减少和避免信用风险,确保信用补偿,或在信用不能清偿时仍能取得补偿,以使交易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使信用保证和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必要。中小企业与贷款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贷款信用保险得以产生的根源之一。在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过程中,因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能否履约缺乏足够信息,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保险公司出现后,银行与企业间交易的成功取决于贷款信用保险实现的两个条件,即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及保险公司与企业间的信息对称。只要保险公司的资信及经济实力足够强,银行便可认可保险公司的履约能力,而保险公司通过专业的资信调查与评估后认可中小企业的履约能力,由此可以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保险公司经过调查和评估也与企业间实现了信息对称,于是保险公司成为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桥梁,使银行与企业间的信贷交易得以顺利进行。贷款信用保险的经济学意义在于完善市场信号甑别机制,修正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增进市场信用,促进交易的完成。

银行与贷款信用保险公司之间信息的对称,即银行对贷款信用保险公司信用的认可是中小企业借贷行为能否成功的前提。因此,只有资信度高、运作规范、确有履约能力的保险公司方可经营贷款信用保险。同时,贷款信用保险公司可通过建立专项贷款信用保险风险基金并存入银行。在这种方式中,银行通过对基金存款的实际控制确认了保险公司提供贷款信用保险的资质和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银行与贷款信用保险公司间的信息对称。

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困境问题

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困境,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精力。从直接融资方式看,我国引入了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操作方式,但实践下来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小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需要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吸收资金,以充实自己的力量,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的股权交易则成为其必然选择。然而,目前风险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规模小、方向偏;证券交易市场有指标分配和上市额度限制;专用的“二板市场”和相关的各类技术交易市场尚未建立;企业持股人还不能进行股权柜台交易等等,都使得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流通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不完善。此外,“风险投资基金”只青睐高新技术产业,而对广大非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不感兴趣。

从促进间接融资角度,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前几年已成立了一些半官方性质的担保公司,2001年下半年又缔结了一个“中国担保业联盟”。我国已基本上建立了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核心的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结合的实践模式,通过募集各类担保资金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用担保制度对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上发挥的作用。如多数担保机构资金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对于众多缺乏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况且多数担保资金担保期限短,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则多为长期资金需求。同时,由于我国许多担保机构保值增值能力较差,而且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协作中,担保机构往往处于谈判中的劣势,承担了过多的贷款风险。这些必然影响担保机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和各地担保机构规定,贷款企业必须向担保机构提供同等数额的抵押品,这种对反担保财产的规定也使许多中小企业还是难以获得贷款。

第12篇

(一)不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几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中,有一个重要的表现,那就是权力下放。这样做有利于管理对信用社进行直接有效的管理,能从根本上提高信用社的管理效率,也有效的避免信用社对中国银行的资金依赖,拥有独立的经营权。但是这样的权力下放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在权力下放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地方政府对信用社的干预和管理,尤其是对信用社资金和资源的管理,当地政府容易进行过多干预,这样显然不利于信用社独立的发展,产生政府对信用社管理侵权的局面。其次,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仍然采用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信用社的管理方式应该以市场为主而不是行政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经验还不足,如果一直处于行政管理状态显然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的长远发展。

(二)财务型管理人才缺乏

作为我国的金融机构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信用社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信用社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财务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资源。财务管理是信用社经济管理的重要方面,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显然使我国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信用社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资金运转来进行的,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对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信用社主要位于农村,其管理方式多为粗放型管理,相关体制较落后,从而不能使信用社的经济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的一种,其经营目的同样是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导致信用社经营成本增大,吸引储蓄的能力下降,同时贷款能力不足。另外由于信用社的特殊地位,很多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之外还要承担其他的管理职责。

(三)改革定位具有矛盾性

在农村信用社的多次改革中着重强调了信用社的产权关系,指出必要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范进行改革,同时鼓励农村信用社向着商业化的趋势改革,是信用社真正的实现自我发展和自主经营,同时自担风险,进行自我约束。另外在改革中作为农村信用社必须扎根于农村,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始终坚持为三农的服务。虽然在信用社的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作为从中国农业银行分离出来的信用社资金实力肯定比不上那些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实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这显然不符合服务三农的宗旨,若要强调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目标,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信用社的改革初衷。因此应该调节好信用社的宗旨和改革目的,使两者能有机结合,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二、有效解决现代信用社经济管理问题的对策

虽然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改革信用社股金结构,采用下放式与合作制的经营模式

面对目前信用社改革问题中出现的权力下放严重,政府限制较多等问题,在坚持权力下放的同时,农村信用社的经济管理还必须坚定的执行合作制经营模式,充分调动农村信用合作社自身的能动性,强化其自身的管理体制,以此来增强信用社的风险抵抗能力。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增强对信用社成员服务能力,积极调动信用社成员的工作热情,使其提高工作效率,这显然也是有利于信用社有效发展的。信用社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权力下放也应该运用到信用社内部管理体制中去,巩固信用社成员在信用社管理中的地位,形成整体的、系统的信用社管理体制。最后权力下放要求信用社成员深入到农村和农民中去,积极了解三农问题,为信用社宗旨服务。

(二)建立完善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

由于农村信用社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因此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资金管理结算体系。现代农村信用社应该在继续开展同城票据结算的基础上,另外开展其他类似商业银行的转汇业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村信用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积极进行信用社其他业务的培训和学习,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水平建立全国结算业务,提高信用社的结算能力,扩展信用社的经营业务。其次,农村信用社可以借助其他一些商业银行结构联合开展资金结算转汇业务,当然也可以结合一些其他组织结构开展自身的资金结算体系。最后,完善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离不开优秀的资金管理人才,所以扩大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人才的招收是建立完善信用社资金结算体系的重要前提。

(三)组建农村信用社自律组织,对信用社改革进行准确定位

进过几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农村信用社经济管理体制取得较大进步,但是由于改革目标与信用社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矛盾冲突,主要是信用社经过改革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与信用社的服务宗旨相违背,应该在进行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加强信用社的资金运用能力,同时加强信用社在业务管理、员工管理、资金结算、资金调配方面充分发挥信用社的组织协调能力。组建农村信用社的自律组织,既可以切实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又可以保证政府组织等相关部们规定的落实和执行。信用社经济管理体制有效改革和创新,能为信用社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也为信用社不断发展、协调与平衡做贡献,从而增强信用社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目前信用社存在的问题,有多种解决策略,上面几条对策研究只是在笔者有限的知识范围内提出来的。

三、结束语

第13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运行机制;企业文化

企业知识管理是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而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和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过程,即知识资源创造和利用的过程,体现的是人力资源、高新技术、业知识和市场信息等要素为主导的企业管理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已逐渐作为一种阕素,在生产管理中物化而产生财富,企业既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经营,也要搞好无形资产的经营,促进企业的加速发展。

一、实施企业知识管理创新

一是构建组织体系。知识管理阑难以量化而导致责任分散,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以支持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包括管理机构、专业小组、基础设施等,管理机构通常包括信息部、人力资源部、技术开发部、企业文化部等,专业小组包括各专业项目研发组等,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信息网络、人事信息库、档案馆等。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对于信息共享、知识有效利用和外部了解企业提供了平台,整个企业内部将通过信息的广度与深度的延展,通过知识获取与利用的加强,而实现决策效率的提高。

二是开发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网络是支撑知识管理活动的催化剂,充分利用和发掘这一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企业与用户沟通、内部与外部交流,如通过企业网站可以让用户看到整洁的厂容厂貌、先进的生产线、各系列的产品及规范的管理系统等,不仅完善了企业形象.还让客户随意词阅、咨询和及时订货,简化了办事程序,用户满意度增加。企业内部员工可以通过访问局域网知识资源,随时了解业务发生、任务下达、生产形势等信息,使工作协调性增强,工作效率提高。

三是实施知识管理经营战略。企业通常把知识视为资源或产品,对其实施有效管理,鼓励融人产品和服务,它包括各个生产环节中的“软要素”的创新,如质量、技术、市场、环境、机制、思想等,从而改善管理方式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收益,这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笔者所在中铝山西分公司煤气厂作为国内大型发生炉煤气厂之一,实行以“系统管理”为中心的知识型管理战略,纵抓系统管理创新,横抓人素质的提高,几年来,设备还是同样的设备,人还是同样的人,尽管市场压力越来越大,但保证氧化铝能源供应的水平却不断提升.技术指标逐年改善。主体设备运行状态接近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这说明了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是企业深挖内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要与企业自身发展情况紧密结合,从而确保其有效性,获取更大收益。

二、建立知识有效转化的运行机制

一是提供资金保障。企业应支持各部门对知识管理的投资,确定开发经费在生产成本中的比例。以保证知识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条件的可以研发具有该领域领先水平、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争取纳入行业创新工程立项计划,从而形成多渠道的资金来源。二是增加科技投入。首先,根据企业效益情况,集巾进行重大科技问题的研究开发,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如,中铝山西分公司煤气厂近5年对发生炉满料层操作、降低灰渣含碳量、小粒煤气化利用等l0余项影响质量、成本、环保等的问题列项攻关并论证实施,其中有3项达到了国内先进,不仅操作技术水准极大提升,而且对企业良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次.坚持自主开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相结合一条龙,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联合协作,加强与行业单位科技人员的交流,推进技术进步。如,2003年中铝山西分公司煤气厂与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究发生炉煤气优化控制方案,邀请北京专家来厂现场培训,就弥补了我厂技术力量的匮乏,使煤气厂实现了生产线自动控制的飞跃,达到了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准。这也证明了科技投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三是实行知识管理竞争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员工广泛开展知识创新和技术革新活动,以多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优秀管理和科技人员为企业作贡献,充分发掘技术开发潜力。如,确立企业技术人员所占人数比例为企业生死线,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奖励有贡献的员工或小组。有条件的可以先进行试点。另一方面推行知识创新项目责任制,从项日的提出、开发到运行,实施相应的激励办法,如开发时间的长短、巩固提高的效果均对应不同的奖励金额,激发科技人员的热情,使知识利用率提高,最终达到产品能耗下降、质量提高的目标,推动企业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三、完善人力资源开发运行机制

知识管理引进了开发无限的人力资源,更突出了人的主体作用。经济学家发现。公司资产中有一半是人力资本,但是企业各层面的大多数决策是由少部分上层管理人员作出的,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被浪费了。企业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资源意识,进一步健全聚才、育才和用才机制。

一是承认个人能力在知识发展巾的作用。个人能力包括个体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对工作的责任心,与人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判断力和创造力等等,有时候个人、知识和丁l作是合而为一的,个人是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载体,作任务则是让个人专长发挥的平台。如果仅满足于“干好本职”的基本标准,每个人作为一种企业的活跃因素,工作的热情就不能够被有效激发出来。因此鼓励员T_终身受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调配制度,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促进提高个人智力、知识技能和创造能力,对于企业灵活运用人才是必要的。

二是创造成才环境。专业人才处于正常竞技状态,是企业处于良性发展的重要前提。专业不对口、空手搞科研、学习挨冷眼,不仅挫伤专业人员的进取心,也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专业人员出成果难,企业受益也难.在知识创造财富的现代.显然不合时宜。一方面应积极支持开展学术交流、职称评审、技术讲座和业务进修等活动,尽可能创造实验条件和手段;另一方面应善于发现、使用和储备企业科技管理人才,完善内部人才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支高水平的骨干队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三是维护知识资源共享。企业必须避免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对自己的科研成果或管理经验的保留而造成时效上的巨大浪费,要善于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来提高企业创新和应变能力。所以.企业在努力营造网络信息平台的同时,更应加强部门内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一方面选拔能够提供最佳操作法、节能法或管理经验等知识共享的员工,对其进行奖励,进行成果认定推广.鼓励员工按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另一方面在人力、质量、技术、经营、财务等知识含量较高的部门’-建立知识资源积累、沟通、更新、实时共享的新机制和知识库,使工作人员能够在互相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省去大量重复性劳动.进行高水平的知识创新。这也是一个转变观念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协作能够产生效率。知识碰撞会带来新的飞跃,相反,个人经验、个人知识只能由自己支配和使用,建立知识管理体系便成为

一句空话,企业受益从而个人受益也无从谈起。

四是普遍提高员工的素质。企业在有针对性地对各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的同时,还应进一步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主要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积极适应生产自动化和精益化进程,以岗位为主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员工的技术创新成果,既激励员工积极上进,又有效地使员工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另一方面引导员工的工作和行为方式.如,在产生经济效益的部门进行试点,通过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在所处工作层面上,发挥创造能力。

四、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重点是人的思想素质的现代化.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包括良好的员工职业道德、企业荣誉感和集体精神等。许多企业家已达成共识:调动人的积极性比更新设备更重要。近年来。许多企业从实施“凝聚力工程”到创建“学习型组织”“节能型企业”等等,实质上是体现了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贯穿着创业精神、发展方针、管理思想、经营理念、服务宗旨等,凝聚成一种强大的力量.为企业注填了新的生命力和巨大动力。

一是引导人的职业精神的形成。要着力培育员工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竞争意识和协作配合的集体意识,对突出的人或事进行表彰奖励,舆论宣传,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生产与建设的工作积极性,为知识管理的有效推行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二是引导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强化与企业共荣辱、用户至上、效益第一的价值观,促使员工形成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思维模式,这对企业内外部所产生的效应都是巨大的。如“海尔真诚到永远”不仅约束了员工职业道德,也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日日清”有效控制了员工工作效率,“零缺陷”确立了产品质量的标准,这些超前的企业文化意识,使海尔集团成为新世纪中国商界的楷模。

第14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建设节约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力l映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洲2020年人均GDP达到3仪美元,GDP总量达到如伽例乙美元的规模。要达到这样一个规模,发展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是必要的保证。

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建立节约型社会要紧密与企业业务相结合,笔者通过几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认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一是要从自身做起,构建节约型企必二是积极重视企业内部信息化的推广与应用,让企业成为‘节约’技术和服务的提供商。”应该说,信息技术的兴起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技术与管理的支持。

实践中,如何在第三产业(主要指服务业)中协调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整企业自身经营策略已成为许多企业界人士所共同关注的课题。笔者认为,第三产业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必然要通过推行信息化来达到为社会节约的手段,并且要在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成本、运营成本、服务成本的瘦身以及利润的增长。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立足企业内部广大员工,从唤起节约意识入手

企业内部达到节约的目的,一靠企业制定符合实际的制度与规定并有效地执行;另外就是员工节约意识的觉醒,把日常节约意识形成习惯嵌入到日常的生活中,促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节约的行为。其实,每个员工都有的自己负责的工作,在工作流程中,都会有一定的节约空间,比如纸张的使用、休息时电脑显示器的关闭、室内空调温度的控制等等。寻找这个空间就需要员工意识的觉醒,有了节约的意识,每一个员工都能成为节约的节点,散落的节点通过公司管理的系统化,就能形成一个节约网络。如果这个网络每年可以减少千分之一的非必要支出,对于整个中国社会而言,产生的效益就将是百万元甚至千万元的数量级。

据《中国财富》介绍,知名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有关减少隐性成本案例进行介绍。思科公司的每一个员工在月初是都会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到:“您上个月电话费是xx、您目前在公司的排名是xx。”这样的邮件是在提示有关员工,应该节约电话费了,同时鼓励出色的员工。在这样的邮件里通常会有个链接,告诉员工应该如何减少电话费。

思科很注重对员工节省意识的挖掘,使用的方法也更为有效和人性化,成功实现了降低隐性成本的初衷,很值得我们借鉴。

2立足于内涵的提升,从优化服务流程着手

同样是思科,还曾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购买思科公司的一项产品,产品到家了,你可能连一个员工都没有看到。这是对高品质服务流程的一种夸张描述。尽管没有普遍的使用意义,但拥有一个高效高质的服务流程显然是一个企业节约成本的有效手段,更是一个成功服务型企业必备的素质。

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服务流程是贯穿干整个企业运营的链条,更是企业的生命线。打造韦约型企业,也要从服务流程着手,不断对其进行优化。对于一线非循环性企业而言,有效实施“流程穿越”,其目的是通过“客户穿越、岗位穿越、公司穿越”的“流程贯穿”,对现有客户服务流程进行全新设计和系统改造,以达到增强流程运行效率和提高流程结果品质的目的,随着“流程穿越”的落实与推进。

随着OA网上办公系统的应用和推广,优化服务流程,重点是抓住信息化这一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效率。如网上办公、网上服务等,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让客户享受了方便快捷的服务,而且大量减少了由此而产生的企业成本和客户管理、维护成本的支出。

3立足于社会需求,做节约技术和服务的供货商

广东省张德江书记曾经说:“信息化好比新的海洋和天空,有无限的开发和使用能力”。可谓一语道出了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前景。

第15篇

关键词:虚拟专用网VPN远程访问网络安全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产业多元化、结构分布化、管理信息化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提升,信息管理范围不断扩大,不论是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外部的供应商、分支机构和外出人员,都需要同企业总部之间建立起一个快速、安全、稳定的网络通信环境。怎样建立外部网络环境与内部网络环境之间的安全通信,实现企业外部分支机构远程访问内部网络资源,成为当前很多企业在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VPN技术简介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他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装和加密传输,在公用网络上传输私有数据的专用网络。在隧道的发起端(即服务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封装和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到了隧道的接收端(即客户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到达用户端。

VPN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数据、音频、视频等服务以及快速、安全的网络环境,是企业网络在互联网上的延伸。该技术通过隧道加密技术达到类似私有网络的安全数据传输功能,具有接入方式灵活、可扩充性好、安全性高、抗干扰性强、费用低等特点。它能够提供Internet远程访问,通过安全的数据通道将企业分支机构、远程用户、现场服务人员等跟公司的企业网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扩展的公司企业网,此外它还提供了对移动用户和漫游用户的支持,使网络时代的移动办公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基于Internet的商务应用在企业信息管理领域得到了长足发展。根据企业的商务活动,需要一些固定的生意伙伴、供应商、客户也能够访问本企业的局域网,从而简化信息传递的路径,加快信息交换的速度,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和决策速度。同时,围绕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企业的分支机构越来越多,企业需要与各分支机构之间建立起信息相互访问的渠道。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网络应用和日益突出的信息处理问题,VPN技术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VPN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通过将数据流转移到低成本的网络上,大幅度地减少了企业、分支机构、供应商和客户花在信息传递环节的时间,降低了企业局域网和Internet安全对接的成本。VPN的应用建立在一个全开放的Internet环境之中,这样就大大简化了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满足了不断增长的移动用户和Internet用户的接入,以实现安全快捷的网络连接。

二、基于Internet的VPN网络架构及安全性分析

VPN技术类型有很多种,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VPN服务器架构以及客户端连接应用,基于Internet环境的VPN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好、接入方便等特点,能够很好的满足企业对VPN的常规需求。

2.1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架构Internet环境下的VPN网络包括VPN服务器、VPN客户端、VPN连接、隧道等几个重要环节。在VPN服务器端,用户的私有数据经过隧道协议和和数据加密之后在Internet上传输,通过虚拟隧道到达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经过拆封和解密之后安全地传送给终端用户,最终形成数据交互。基于Internet环境的企业VPN网络拓扑结构。

2.2VPN技术安全性分析VPN技术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隧道技术,数据加密和用户认证。隧道技术定义数据的封装形式,并利用IP协议以安全方式在Internet上传送;数据加密保证敏感数据不会被盗取;用户认证则保证未获认证的用户无法访问网络资源。VPN的实现必须保证重要数据完整、安全地在隧道中进行传输,因此安全问题是VPN技术的核心问题,目前,VPN的安全保证主要是通过防火墙和路由器,配以隧道技术、加密协议和安全密钥来实现的,以此确保远程客户端能够安全地访问VPN服务器。

在运行性能方面,随着企业电子商务活动的激增,信息处理量日益增加,网络拥塞的现象经常发生,这给VPN性能的稳定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制定VPN方案时应考虑到能够对网络通信进行控制来确保其性能。我们可以通过VPN管理平台来定义管理策略,分配基于数据传输重要性的接口带宽,这样既能满足重要数据优先应用的原则,又不会屏蔽低优先级的应用。考虑到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网络应用程序的不断增加、网络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对与复杂的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权限分配的综合处理能力是VPN方案应用的关键。因此VPN方案要有一个固定的管理策略以减轻管理、报告等方面的负担,管理平台要有一个定义安全策略的简单方法,将安全策略进行合理分布,并能管理大量网络设备,确保整个运行环境的安全稳定。

三、Windows环境下VPN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企业利用Internet网络技术和Windows系统设计出VPN网络,无需铺设专用的网络通讯线路,即可实现远程终端对企业资源的访问和共享。在实际应用中,VPN服务端需要建立在Windows服务器的运行环境中,客户端几乎适用于所有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面以Windows2003系统为例介绍VPN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配置。

3.1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器的安装配置在Windows2003系统中VPN服务称之为“路由和远程访问”,需要对此服务进行必要的配置使其生效。

3.1.1VPN服务的配置。桌面上选择“开始”“管理工具”“路由和远程访问”,打开“路由和远程访问”服务窗口;鼠标右键点击本地计算机名,选择“配置并启用路由和远程访问”;在出现的配置向导窗口点下一步,进入服务选择窗口;标准VPN配置需要两块网卡(分别对应内网和外网),选择“远程访问(拨号或VPN)”;外网使用的是Internet拨号上网,因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VPN”;下一步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接口,此时会看到服务器上配置的两块网卡及其IP地址,选择连接外网的网卡;在对远程客户端指派地址的时候,一般选择“来自一个指定的地址范围”,根据内网网段的IP地址,新建一个指定的起始IP地址和结束IP地址。最后,“设置此服务器与RADIUS一起工作”选否。VPN服务器配置完成。

3.1.2赋予用户拨入权限设置。默认的系统用户均被拒绝拨入到VPN服务器上,因此需要为远端用户赋予拨入权限。在“管理工具”中打开“计算机管理”控制台;依次展开“本地用户和组”“用户”,选中用户并进入用户属性设置;转到“拨入”选项卡,在“选择访问权限(拨入或VPN)”选项组下选择“允许访问”,即赋予了远端用户拨入VPN服务器的权限。

3.2VPN客户端配置VPN客户端适用范围更广,这里以Windows2003为例说明,其它的Windows操作系统配置步骤类似。

在桌面“网上邻居”图标点右键选属性,之后双击“新建连接向导”打开向导窗口后点下一步;接着在“网络连接类型”窗口里选择“连接到我的工作场所的网络”;在网络连接方式窗口里选择“虚拟专用网络连接”;接着为此连接命名后点下一步;在“VPN服务器选择”窗口里,输入VPN服务端地址,可以是固定IP,也可以是服务器域名;点下一步依次完成客户端设置。在连接的登陆窗口中输入服务器所指定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连接上VPN服务器端。:

3.3连接后的共享操作当VPN客户端拨入连接以后,即可访问服务器所在局域网里的信息资源,就像并入局域网一样适用。远程用户既可以使用企业OA,ERP等信息管理系统,也可以使用文件共享和打印等共享资源。

四、小结

现代化企业在信息处理方面广泛地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网络,在企业网络远程访问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环境中,虚拟专用网(VPN)技术为信息集成与优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VPN技术利用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专用网络,从而为企业用户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性的资源共享和互联服务,是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和延伸。VPN技术在企业资源管理与配置、信息的共享与交互、供应链集中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