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

企业项目投资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战略;投资组合;实物期权

企业的生存靠发展,企业的发展却要依赖于投资。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原有领域内的创新。固然,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依托于某个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企业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创新,无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良,都会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方面的风险,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具备了投资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项目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无论是扩大再生产或是开拓新市场都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鉴于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坚决杜绝决策程序的随意化和形式化,要深入的考察和权衡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将项目纳入到企业整体中加以系统的考量。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项目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做了简要的思考,并对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备注】

【1】许世刚,茅宁.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65-69

【2】陈海芳,宋平.管理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0

【3】郭百钢,韩玉启.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科学管理研究.2004.2:73-76

【4】李向红.内含报酬率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不足与完善[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2-33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2篇

信息化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管理,以及降低运行成本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出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人无我有”的阶段,信息化应用往往能给企业带来显著的竞争优势,但是到了“我有人有”的阶段时,信息化应用已蜕变成了一个基本要求,而不是一个竞争优势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竞争企业间都实施了同类型的信息化应用时,其使用效果相当,而初始的投资成本与投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的信息化应用,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位置。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由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构成。隐性成本一般是指信息化项目实施带来的组织变革成本、先动成本、风险成本等。显性成本通常主要由建设前期准备成本、硬件投资成本、软件投资成本、上线成本等几部分构成。

1.1前期准备成本包括项目建设前期开展的项目咨询、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等工作所需投入的前期准备费用。

1.2硬件投资成本

硬件投资成本指信息系统建设时所需购置的一次性费用或租赁费用,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环境、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设备及网络环境的搭建或升级改造等相关方面的投资。这些投资基本都是以固定资产的形式进行管理,以折旧的方式摊入成本,投资去向与投资规模显而易见,因此往往也是投资者侧重关注的部分。

1.3软件投资成本

软件成本是指构建信息系统所需的软件投资,包括系统平台软件、数据库软件、外购或委托开发软件所需的费用,以及软件调试、部署等费用,属于无形资产范畴。

1.4上线成本

包括开展新系统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以及上线前的数据准备、试运行功能测试等相关工作的所需投入。有些信息化项目在测算投资成本时,只包含了硬件投资成本与软件投资成本。事实上,作为项目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前期准备成本与上线运行成本不应被忽略在投资成本之外。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中,显性成本由于资金去向明确、数额明确,且涉及投资审批等环节,因此测算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而隐性成本属于“软性成本”,不同企业内容各异,错综复杂,又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考量,因而常常被忽略。

2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入使用后,必然需要继续相应的投入来保障系统的运行,这部分的成本对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有着长时间的影响。信息化项目的运行成本通常由系统运行成本、系统变更成本、系统安全管理成本、网络运行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维护人员成本、培训成本等所组成。

2.1系统运行成本

系统运行成本是指维持系统运行所需的成本,如维持日常数据中心、运行终端所需的电费,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易耗品的损耗,以及每年需购买的系统运行授权使用费等。

2.2系统变更成本

系统变更成本是指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或提升的需要,或需与其它信息系统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交换等情况下,对系统应用软件进行变更开发的成本,此外还包含了系统软、硬件的变更,如系统平台更换、数据迁移等情况下需投入的成本。

2.3系统安全管理成本

系统安全管理成本是指为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而开展的诸如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日志检查分析、数据备份等工作所带来的成本。随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对信息系统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系统安全管理成本已成为信息化项目运行成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呈现增长的态势。

2.4网络运行成本

当前信息化应用大多需要借助于广域网或公众互联网的支持,使得应用终端能接入到数据中心,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指通讯链路的运行或租赁费用。网络运营商的发展带来了网络资费的降低,但随着企业信息化应用对网络依赖程度的提高,网络运行成本在整体运行成本中的份额不断增大。

2.5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

硬件设备维护成本是指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所需的设备维护费用,包含数据中心设备、客户端设备、网络链路设备等硬件设备的维保服务费。软件维护成本主要包含信息系统软件运行中需软件厂商、集成商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或运维支持而购买的服务费用。随着信息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维护成本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软件维护成本在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2.6维护人员成本

维护人员成本主要用于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对信息系统软件、硬件的维修、维护工作所给予的劳动报酬,这是保证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和提高信息化能力的基本投入。

2.7培训成本

信息系统应用的最终指向是终端用户,终端用户及后备终端用户的培训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通过持续、有计划的培训,来确保信息系统得到正确的应用。

3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信息化项目投建通常着眼于经济效益、管理效益或社会效益三个目标,在收益表现上由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两方面构成。由于信息化项目通常更多的是追求长期效益,为企业奠定一个竞争优势的基础,不能要求立竿见影,因此隐形效益占的比重会更大一些。

3.1显性效益分析

显性效益大多体现在直接经济效益方面,可以用货币单位,直接进行定量计算经济效益,以同比、环比的方式体现企业收益差异的变化情况。收益分析主要从增收、节支两方面加以评估,不同的应用类型、不同的应用模式需要从不同的维度加以分析评估,在增收、节支的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增收方面,一是因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二是因信息化带来的新客户群体、新业务领域所带来的营业收入的增长。节支方面,一是库存周转期的缩短,资金占用的下降;二是人工成本的减少,包括管理环节的减少、组织层次扁平化、人工效率提高等因素;三是工作环节效率的提高、差错率的降低带来的成本的减少。

3.2隐性效益分析

信息系统的隐性效益不容易用货币单位直接计量的经济效果,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评估维度上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颗粒度的细化;②信息提供速度的提高;③信息准确性、及时性的提高;④信息加工速度的提高;⑤信息对于业务分析、决策提供的帮助;⑥信息系统应用对提高营销能力、服务能力提供的帮助,对企业品牌塑造提供的帮助;⑦信息系统应用对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管控能力提供的帮助。

4企业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

在厘清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项目收益的定量、定性分析,信息化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来。信息化项目投资收益分析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信息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率,但是仅仅只是做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评估工作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在项目规划阶段,还需要有正确的信息化项目投资原则,只有在正确的导向下,才有可能正确决策项目是否应该投建、如何投建。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定位在以提升企业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管理效率为手段,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简单地在项目建设标准上追求“高标准”、“领先”、“第一”,其中的无谓投入只能降低信息化项目的效益。

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因时、因条件、因能力和需要综合考虑,把握“适当”、“适合”的原则,既把握适当的投资规模,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欲使信息化建设成功,适当的投资规模是前提条件。过高的投资规模,必然带来投资的浪费,反之不合理地压低投资规模,势必影响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影响信息化建设既定目标的实现,最终一样会带来投资的浪费。如何决定投资规模,需要明确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二是为什么选择通过投建信息系统的方式来解决?三是投建信息系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收益?四是投建信息系统能有多少收益?企业需要在明确这四个问题的答案后,从企业的经营战略、行业环境、竞争地位、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自我诊断和定位,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基础和条件,形成初步的解决方案。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3篇

[关键词]投资决策;实物期权;净现值

一、引言

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实物期权理论正替代传统的净现值法(NPV)而得到广泛的运用。许多学者也将该方法引入了IT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之中,如:Benarch和Kauffman运用Black-Scholes模型,近似地估算一电子银行网络项目中所包括的实物期权价值,他们将项目投资机会看成一个仿真的美国式买入期权(Pseudo-AmericaCallOption),并考虑分红的情况,将项目现金流现值和看成是期权的基础资产;Taudes运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分析软件升级项目的经济效益;Panagi和Trigeorgis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某通信项目的经济价值;Schwartz运用动态规划法(DynamicProgram-ming)讨论了两种IT项目的期权定价。

上述文献中存在着两个缺陷:一是虽然在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时考虑了项目内含的实物期权价值,但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中却仍然遵循NPV方法的思路,而没有考虑实物期权的执行问题以及何时执行问题;二是缺乏对软件开发项目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所包含的实物期权作全面、系统的研究,大多只是考虑到项目中的等待期权。本文则对上述问题作了详尽的研究和分析。

二、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

从项目管理与项目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可归纳为图1所示的一般过程:

在图1中,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收益或投资成本,t0=0是项目的决策点。在决策时,I是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成本),相对于项目的整个寿命期,一般来说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时间很短,所以假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在瞬间完成。t1是项目开发的起始点,t2-t1是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项目有一现金流C1支出,C1可能是常量,也可能是随时间的变量C1(t)。从t2时刻起,项目的首期开发完成,项目开始有收益,即现金流B1,B1也可能是常量,更一般的是随时间的变量B1(t),这一收入可能是企业出售软件或软件相关服务效益的收入。同时,对于大多数成功的软件项目来说,从t2时刻起,该软件项目又开始了进一步的开发,如增加软件的新功能,或将软件移植扩展到其他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从t3-t2阶段是软件项目的第二次开发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开发费用为C2,C2的特点也与C1相似。从t3到tn,其中可能包括多个与t3-t2阶段相似的软件项目的扩展(二次开发)阶段。T是该软件项目结束的时间。由于技术进步与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一般来说一个软件不可能永远继续下去,它可能在某一时刻被完全淘汰。综上分析,t0是项目的决策点,t1是项目的开发起始点,他们可能是同一时间,但大多数情况下可能是不同点。t1-tn是项目的开发阶段,其中t1-t2是项目的纯开发阶段,在这一阶段上,项目无收益。t2-T是项目的收益阶段,在这个时段上项目有现金流入,他们通常大于本阶段上的开发费用。值得指出的是,软件项目在t2-T阶段,企业可以中止并出售该项目,并一次性收取转让费。

三、软件开发项目内含实物期权分析

从图1的分析可以看出,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包含了多个阶段。把软件项目看作是由一系列序贯开发的小项目所组成,这一观点在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中已被广泛接受。在软件项目中,前一阶段的决策,决定了后续阶段的开发投资。所以,在前一阶段的经济评价中,应考虑本阶段的决策所带来的后续阶段投资机会的价值。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分析在软件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中项目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

在t0点,即项目投资决策时,项目内含一个等待(wait)或推迟(defer)开始的实物期权,这相当于一个美国式的买方期权(CallOption)。该期权的执行条件是:推迟项目可以使得管理人员获得更多(额外)的有关项目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有利于管理人员采取管理行动,而且,一般来说计算机硬件,软件的价格随时间迅速下降,推迟项目会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但同时也应看到,推迟项目也可能导致项目收入的损失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即推迟项目具有机会成本。在项目决策时,应综合全面考虑这两方面因素。因而,在项目决策时,除了筛选项目外,还应考虑这一实物期权的价值,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决定最佳项目开始时间。

在t0时,除等待期权外,项目还包含有第二阶段投资机会的实物期权。

在t1至tn时项目的开发阶段。在开发阶段上项目具有更大的管理柔性,项目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有:1.推迟或中止下一阶段的开发。2.若不期望的情况出现,并且继续下去,则可完全放弃该项目。3.根据新掌握的信息,扩展或缩减项目。4.发现新派生软件(项目)的投资机会。

最后,项目的经营阶段,项目还可能包括中止(出售)的期权,或由于条件的变化,进一步升级软件的机会。

虽然软件项目中所包含的期权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影响他们价值的因素主要包括:1.执行项目中实物期权所产生的收益。对软件开发项目来说,这可能是项目在某一阶段的收益,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收益越高,期权的价值也就越大。2.执行实物期权所需要的成本。对于软件开发项目而言,是投资于项目下一阶段的成本,一般来说,其他条件不变,成本越小,期权的价值也就越大。3.收益与成本的不确定性的程度。对于金融期权来说,其价值是建立在市场风险之上的,这个风险反映在证券资产的价格变化上。然而,其中之一变为不确定了,则项目所包含的实物期权价值会相应增加。4.实物期权的截止时间。对于软件项目来说,这一时间就是下一阶段项目管理决策的可能时间。在实践中,它经常是企业因素所决定的。实物期权的截止时间越长,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高。5.项目包含的实物期权执行的机会成本。若这一机会成本越高,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低。6.无风险折现率。无风险折现率越低,则期权的价值也就越高。

四、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的目标与内容

Trigeorgis等学者提出,在考虑内含实物期权时,投资项目的价值包括两部分:一是传统的、被动的、静态的(static)项目直接现金流的净现值(NPV)。二是管理柔性或灵活性所产生的项目内含实物期权价值。这一思想可归纳为下式:F=NPV+V(1)

(1)式中,F是扩展(Expand)的NPV,也是整个项目投资机会的价值;NPV是按净现值法计算出的项目净现值;V是项目内含期权的价值。

根据项目投资决策的NPV法则,内含实物期权的IT项目,其投资机会的价值大于零时,项目可行;筛选IT项目的多个独立方案时,选择投资机会最大的投资方案。在大多数投资项目的实物期权理论研究以及实证研究的文献中,都遵循这一准则。然而,这类投资项目的决策思路却值得重新审视。

传统的投资项目经济评价中,没有考虑项目中可能包含的实物期权,其经济评价是为其投资决策服务的。而投资决策的特点是在决策时只有投资或不投资两种选择,若项目选择投资,其经济评价的使命便告结束。若选择不投资,项目就放弃了。传统的投资项目决策的内容可归纳为下面三个基本内容:1.决定投资项目是否经济可行;2.若可行的投资项目存在多个相互排斥的投资方案,筛选最佳的投资方案;3.在企业资源(预算)约束的条件下,筛选多个项目的投资组合。然而,若投资项目中包含实物期权,项目经济评价中也考虑了项目内含实物期权的价值,那么投资项目不仅在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上与传统项目的经济评价不同,而且项目的决策内容和方式也与传统项目的决策不同,具体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第一,项目的决策不仅在项目最初的决策阶段(点)进行,而且还应延伸进项目的整个过程之中。第二,在项目最初的决策阶段(点),管理者不仅要决定项目是否可行,筛选最佳方案和选择投资组合,而且还要依据项目经济评价的结果,决定项目内含期权是否应该执行和何时执行。第三,投资项目内含期权的经济分析,不仅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而且还应延伸至项目开发的全过程。在项目开发的每一个阶段,根据项目经济分析的结果,决定当时项目所含实物期权是否实施、何时实施。

五、软件开发项目决策框架与准则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软件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引入实物期权的概念和实物期权定价方法,是软件开发项目经济分析与决策管理的革命,它必然给原有的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带来深刻变革。本文构建了软件开发项目的经济分析与管理决策过程的框架,其主要内容是:1.确定本阶段软件开发的范围及下一阶段开发的可能范围,决定是否可引出相关的开发项目。2.构造确定本阶段开发项目包含的实物期权,如推迟开发、进一步扩展开发等。3.预估开发项目成本、收益、时间和无风险折现率,特别应分析确定成本与收益的不确定性特征,如变化方差等。4.根据开发项目的不确定源的特征,选择合理、恰当的市区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开发项目内含期权的价值。对于相似于美国式期权的实物期权,还应确定最佳执行时间。一般来说,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主要包括:已有的期权定价模型、偏微分方程法和动态规划方法等。5.根据项目的经济分析结果作出管理决策。应该指出的是,在软件开发项目的不同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有所不同,下面详细分析不同开发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与规则。

在软件开发项目的最初决策阶段,决策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传统项目投资决策内容相同;二是针对项目内含期权的决策。具体可归纳为图2所示:

具体的决策准则如下:新晨

1.筛选可行项目。若软件开发项目的投资机会价值(扩展NPV)大于或等于零,则项目可行。

F≥0(2)

2.在可行项目中,选择最佳方案。投资机会价值最大方案:

F*=max{Fi}(3)

i=1,…,N

3.投资方案的期权决策。最佳投资方案选定后,具体的管理决策选择可归纳为下表。

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开发阶段,管理决策的内容为:根据项目经济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执行期权,何时执行。若项目包含的期权价值大于零,对于相似于美国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则选择最佳时间来执行;而对于相似于欧洲式期权的实物期权,则到期执行。在执行美国式期权时,涉及到最佳执行时间的确定。正如实物期权的定价没有统一的模型一样,这一时间的确定是没有统一的模型,而应根据项目不确定因素的特征来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Benaroch,M.,R.J.Kauffman.Justifyingelectronicbankingnetworkexpansionusingrealoptionsanalysis[J].MISQuart.2000,24(2)197-225.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4篇

纵观石油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实际情况,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项目负责人制度流于形式,存在有项目负责人,没有人负责项目现象。

目前,按照规定,在石油企业所实施的项目都要求有项目负责人,各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往往是该单位的主管领导,只是“单位负责人”,并不是实质意义上的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只是名义上负责,不具体管理项目,实际上是集体负责,计划阶段由计划部门负责,施工阶段由基建部门现场负责人进行管理,材料购置由物资供应部门负责。这样,项目从计划到组织施工,人人负责,导致责任主体过多,出现问题又无人具体负责,使投资控制无法真正落实。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现在各地企事业单位中,党和国家的各级机关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人管理。名曰集体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这种现象是造成项目投资失控的根源。

(二)没有建立严格的投资控制考核制度,建设单位投资控制观念淡薄,存在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思想。

虽然中国已加入了WTO,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在一些石油企业还没有真正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内部管理中,投资仍实行计划管理模式,由单位承担投资风险。由于没有建立严格的投资控制考核制度,各建设单位对降低项目投资缺乏积极性、主动性,以多报项目,争取投资为目标,对投资项目投资控制观念模糊,存在公家的钱不花白不花的思想。这样就造成了计划资金的有限性与各单位争投资的矛盾。从设计单位到建设单位,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争取到项目的批复,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少报投资费用、夸大经济效益,待项目实施后,又随意增加工作量,结果造成投资超支既成事实,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钓鱼项目”,造成投资的极大浪费,这种现象已成为影响一些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主要问题。

(三)项目投资管理抓两头,投资费用运行的中间环节失控。

就项目投资的管理程序来看,一般是只抓项目期初投资批复以及项目竣工结算费用调整,忽视了投资费用运行的中间环节。项目期初由建设单位上报项目建议书,经审查后,委托设计部门做可研报告,然后计划部门组织专家对可研报告方案审查,确定最优方案,再由设计部门做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后,开始组织设备订货、征用土地及施工图设计,建设单位根据计划内容及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项目前期管理部门负责对可研方案的审批,而方案期初投资是根据当时条件下估算额,由于受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施工现场条件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方案投资与实际施工结算费用往往会有很大差异。在项目批复时,虽然已考虑了一定的不可预见费,但这只是依据以往经验,按一定比例核定预备费,项目投资费用的实际差异往往要高于批复投资的冗余度。投资管理部门又根据批复投资下达项目实施计划,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只了解工程进度,不掌握资金的使用进度,计划投资调整只是依据概预算部门的竣工结算审批单,这样就造成项目的期末结算费用与批复投资额差异只能在竣工结算时才能反映出,不能在项目实施的中间环节进行解决。

二、加强工程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搞好项目投资管理,将投资规模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建立项目管理小组,实行项目经理制。

为了解决多头管理、多人负责的现象,应从项目规划计划到实施结算,建立项目经理制,组成由计划、基建、物资供应、概预算等各部门组成的项目管理小组,选出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协调各方面关系,直接对工程项目的成败负责,管理小组成员对项目经理负责。

项目经理的选取应符合一定的条件,他不只是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和任务执行者,要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经营管理等其他多方面能力,对项目团队成员的激励以及与单位的策略保持一致的能力。项目经理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项目目标。也就是说,他必须使项目团队成为一个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互动的高效率群体。项目经理的能力要求既包括“软”的方面――个性因素,也包括“硬”的方面――管理技能和技术技能,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个性因素。项目经理个性方面的素质通常体现在他与组织中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力和行为方式上。素质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有效理解项目中其他人的需求和动机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号召力――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交流能力——有效倾听、劝告和理解他人行为的能力;应变能力――灵活、耐心和耐力;对政策高度敏感;自尊;热情。

2、管理技能。管理技能首先要求项目经理把项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认识到项目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以及单个项目与母体组织之间的关系。只有对总体环境和整个项目有清楚的认识,项目经理才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具体包括:计划;组织;目标定位;对项目的整体意识;处理项目与外界之间关系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意识;授权能力――使项目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决策。

3、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是指理解并能熟练从事某项具体活动,特别是包含了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活动。优秀的项目经理应具有该项目所要求的相关技术经验或知识。技术技能包括在具体情况下运用管理工具和技巧的专门知识和分析能力。具体包括;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和技巧的特殊知识;项目知识;理解项目的方法、过程和程序;相关的专业技术;计算机应用能力。

项目经理可以实行招聘制,不搞形式主义,把真正有能力的员工选拔出来。项目管理要引入有限责任的风险机制与激励机制,建设单位明确考核指标,根据工程的性质,对项目经理实行工程投资包干考核。项目经理在承担风险义务时,还应拥有对项目的决策权力。在投资包干范围内,项目经理对负责管理的项目可以自主优化施工工艺,自主购置施工材料,自主调配人员等。

(二)优化投资结构,建立规范的投资控制考核办法

各石油企业应建立由各单位行政领导和主管领导参加的投资优化领导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初,将计划资金在各项目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建立公开、透明的分配机制,避免跑要投资现象,从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设单位根据下达的投资计划,合理安排工程项目施工。对建设单位的投资费用实行总额控制,建立起严格的投资控制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做到超罚节奖,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并且,要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避免建设单位套取资金,张冠李戴,以确保项目按标准、按时完工。

(三)对项目投资费用施行动态管理,实现环节控制。

投资管理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投资管理工作。而投资控制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管理活动,所以必须坚持投资费用动态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投资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为了改变年终算总账的投资费用管理方式所带来的滞后性,概预算部门要参与到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对施工工艺流程进行全程评价,一旦发现意外情况,及时与计划部门沟通,确定解决办法,做好投资预警。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细化施工工艺,将整个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功能块,做好每个功能块的投资预测与实际完工费用对比。

投资预测的内容主要有:1)工、料费用预测。主要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2)施工方案引起费用变化的预测。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上先进可行和经济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项目所在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条件、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工期安排的实际情况,比较实施性施组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与标书编制时的不同,或与定额中施工方法的不同,以据实做出正确的预测。4)辅助工程费的预测。辅助工程量是指工程量清单或设计图纸中没有给定,而又是施工中不可缺少的。4)大型临时设施费的预测。5)小型临时设施费、工地转移费的预测。

2、把好工序质量关,控制返工率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把工程质量关,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检验,把管理工作真正贯彻到整个过程中,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返工现象的发生,避免造成因不必要的人、财、物等大量的投入而加大工程投资。

3、加强合同管理,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工程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时间范围应从合同谈判开始,至保修日结束止,尤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合同管理,抓好合同管理的攻与守,约束施工单位,以防被对方索赔。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5篇

事实上,以行动为导向的企业决策者会重点关注投资中作为先行者带来的先行优势,而忽略投资决策中的实物期权的价值。这些决策者认为,推迟进入市场会使得利润被竞争者抢走,因此他们就会选择放弃实物期权。如果先进入到市场上企业有能力阻止跟随者获得市场份额,它就会拥有先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跟随者受到先行者的巨大威胁,并被迫做出尽早进入市场的决策。这个竞争的结果就导致了潜在进入者推动先行者比它期望的时间更早的进入市场。一旦这种思维成为定式,决策者可能推进项目速度过快,而承担不必要的技术和市场的风险,并且加剧了前沿技术研发工作的实际困难。先行优势通常包括以下内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品牌的忠诚度,技术的领先,以及工艺创新的可能性等。

1.企业形象和声誉创新的重要动机之一就是:消费者会将创新性来确定企业的形象,而不是贬义的“山寨”形象,而该企业也会被看作是一个“前沿”的企业,不过这很难说是对企业良好声誉的正面效益。

2.品牌忠诚度和转换成本先进入市场的领先者的品牌忠诚度就是获得忠诚的客户,他们是不太可能尝试跟随者的产品。

3.创立全新产品还是改造旧产品在创新获得利益有很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先行优势往往会稍纵即逝。以制造超级巨无霸飞机为例,主要是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之间的竞争。

4.专利技术在“专利丛林”里的高新技术公司,很多的创新和专利都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干扰。也许结局是稳赢的诉讼,也会由于审判和冻结的时间太久,导致先行优势尽失。

二、跟随者并不会“后下手遭殃”

二战后东亚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经验,日本和亚洲“四条小龙”维持了几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被称为“东亚奇迹”。在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过程中,没有多少新技术是这些国家发明的,他们的技术创新主要靠引进国外技术,然后在生产过程中加以改良。我国在改革后二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相当大的原因并非在高精尖产业的国际竞争中取得突破,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跟随者往往发展的比先行者要快。仍然有很多企业决策者没有意识到,作为追随者也具有很重要的优势:能够在不可逆转的投资进行之前更多了解技术,观察市场反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功能深入考察,以避免在过时的或者难度过大的技术上投资。并且跟随者可能会在顾客教育、员工培训、政府审批、基础投资等很多方面比先行者节省大量的投资,却可以从中获益。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一个长时间的全面的研究中,一个创新产品的成功从设计到生产和销售的时间里并没有发现任何的先行优势。先行优势可能需要很大,才能激励企业决策者提早行使实物期权,即立刻投资。如果强大的先行优势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可能就需要仔细的进行实物期权分析了。决策者通常都会采取执行那些净现值为正的投资,他们要抢占竞争的胜利果实,实现先行优势。然而,正如之前研究的一些产品和市场,可以看出要小心这种先行优势的力量。因为正相反,跟随者在学习了先行者优点,去掉了其缺点之后,很容易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等待也有价值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6篇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投资项目;项目后评价

投资项目后评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指的是企业在项目投资完成或过程中,通过对投资项目的实施过程、结果及其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地回顾,与项目投资决策时确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变化及差异,全面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将信息反馈给企业决策层,改善企业类似项目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的重点内容应包括:投资项目的行业是否发生重大变化并影响企业发展,项目收益是否满足企业要求,项目能否可持续及主要影响因素,总结项目投资经验及教训,提出今后企业、项目发展的建议。

一、投资项目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项目实施过程评价(1)项目前期决策阶段:主要对项目立项的依据,项目决策过程和程序等进行总结与评价。(2)项目实施准备阶段:主要对项目设计、开工准备、资金筹措等情况和程序进行总结与评价。(3)项目建设实施阶段:主要对项目合同执行、建设、管理与控制、重大变更及风险、竣工验收等情况进行总结与评价。(4)项目运营维护阶段:主要对项目实现程度、收入情况、运营成本和财务状况进行总结与评价。

(二)项目目标后评价项目目标后评价是指通过项目运营初期实现的指标预测项目实际目标,并与项目前期阶段确定的投资目标进行评价分析,评价项目投资目标是否正确、合理,目标实现程度,产生的偏差及原因等。

(三)项目效益后评价(1)项目技术效果评价:主要针对项目实际运行状况,对项目采用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政策。(2)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根据项目达到的实际情况及运营现状,全面识别和费用和效益,进行盈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和风险分析,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判断项目效益的实现程度。

(四)项目影响后评价(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新确定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结果,对项目建设、运营管理期间的主要污染物及控制情况,项目环境评价验收情况,区域的环境质量情况,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等进行总结与评价。(2)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主要对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产生的社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互适应性、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因素等进行总结与评价。

(五)项目持续性后评价根据项目现状,结合国家、地区、行业的相关政策、资源供给和市场环境等,分析可能影响项目可持续性的因素,评价项目的持续性,并对影响因素提出建议。

(六)项目管理后评价项目管理后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全过程中各阶段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者的能力及水平做出评估。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期间的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合理,项目管理者是否有较强的责任感和有效地管理项目的各项工作、人才和资源是否使用得当等。

二、项目后评价可采用的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常用方法之一,是将投资项目已达到的各项指标,与投资决策时确定的各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变化及差异,分析原因,得出结论及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及建议。对比分析法通常包括“前后对比”、“横向对比”、“有无对比”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采用相同的对比口径。

(二)逻辑框架法逻辑框架法是用一张简单的逻辑框架表来展示一个复杂项目的多项目标间的内涵与关系,分析项目各项目标及所需手段间的逻辑关系,以评价项目活动及其成果的方法。逻辑框架法通常应包括垂直逻辑关系、水平逻辑关系。

(三)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根据人们的思维过程,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层次的单目标问题,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同一层次以及上一层次目标间的关系,最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的方法。

(四)其他方法项目后评价常用的方法还包括调查法、专家打分法等。

三、项目后评价指标的确定

不用类型的投资项目应选择不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指标有:(1)项目目标评价指标:①宏观目标(符合国家、地区、行业规划及产业、技术政策等);②具体目标(项目规模、项目功能、市场目标等)。(2)项目效益评价指标:①技术效果评价指标(如工艺流程、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国产化水平等);②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收入指标(销售收入、补贴收入、增值税抵扣等)、运营指标(经营成本、财务费用、总成本等)、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利息备付率、偿债备付率等)。(3)项目影响评价指标:①环境影响(项目的污染物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等);②社会效益(受影响人群的范围、影响程度和对影响的反作用等)。(4)项目持续性评价指标:①影响持续性的内部因素(企业管理体制、企业自身状况、项目前景、规模经济等);②项目外部条件(资源供给、政策影响、自然环境与生态要求、市场变化及其趋势等)。(5)项目管理应包含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其评价指标:①项目管理模式(是否符合项目特点、合适等);②项目管理机构(部门设置、人员配置等);③项目管理活动(及时性、有效性等)。

四、项目后评价报告

项目后评价报告是评价结果的汇总,其内容应包括:项目情况简介、投资决策过程及项目目标、项目实施过程及目标实现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内外部因素变化情况、总结经验及教训、评价结论及问题解决建议等。

五、结语

企业项目投资范文第8篇

1.1AHP法AHP法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导致对多因素问题分析时很难做到每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完全一致性,需要结合要素的不同权重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根据Saaty九标度判断矩阵,将定性判断定量化,构造两两对比矩阵;其次,利用和积法确定不同层次的相对权重;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于对两个复杂要素的比较不能完全一致,会出现偏差,需要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指标为CR=CI/RI,其中,CI=(λmax-n)/n-1,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的维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一般情况下,CR越小,矩阵的一致性越好,当CR<0.1,可以判断矩阵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1.2VIKOR法VIKOR法是一种基于理想点法的多属性决策方法,最早由Opricovic[11]于1998年提出。其基本思路为:首先,定义正、负理想解。正理想解是指各方案在评估准则下的最优值;负理想解是指各方案在评估准则下的最差值。其次,对备选方案指标值与理想方案的接近程度排列优先顺序,越接近正理想解的方案越好。排序采用了由Lp-metric发展而来的聚合函数。

2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指标分析

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的规模较大,涉及的因素较多,构建全面、系统的指标评价体系是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前提[13]。具体而言,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会受到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为不动产,外部环境会影响房地产项目投资;其次,房地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项目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房地产企业决策者最关心的;再次,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复杂性,政策风险、工程风险、经济风险等会影响项目的投资决策;最后,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和建安工程费也会影响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综上所述,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分析之后,笔者构建了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一级属性和二级属性指标,见表1。

3基于AHP和VIKOR法的房地产企

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案例分析W企业是国内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之一,业务范围覆盖50多个城市,年销售规模达到千亿元。本文以W企业将在天津、徐州、福州和成都实施的4个房地产项目为例进行投资决策的评价研究:酒店式公寓项目A1位于天津市区南部,该宗地临近市级商业中心,商业配套设施齐全,北侧为相关政府部门;别墅区项目A2位于徐州市铜山区,处于城区主干道,靠近连霍高速,交通便利,周边商业配套设施均面向高层消费群体;商品房项目A3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依山傍水、环境优雅,临近多所大学校园,超市、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公交系统完善;配套商业设施和高层住宅楼项目A4位于成都市核心区,有多路公交经过,周边配套包括学校、商场、医院、银行等。4个房地产项目均有自己的优势,侧重点不同,本文从环境指标、收益指标、风险指标和成本指标4个方面利用AHP和VIKOR法对W企业的4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进行评价。

3.1利用AHP确定指标权重研究人员邀请10位来自房地产开发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分别对一级指标集和二级指标集的重要性进行打分,构造判断矩阵,通过MATLAB10.0软件计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2~表6。从表2~表6的数据可以看出,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由此本文得到了14个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二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见表7。

3.2利用VIKOR法进行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评价对于4个项目的收益指标和成本指标,笔者通过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可以查出相关经济数据,同时,邀请10位专家分别从环境指标和风险指标对4个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5分,然后求出专家的平均得分。因此,本文得到W企业4个房地产项目的所有原始数据见表8。由于表8中的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量纲,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在VIKOR算法中常使用线性规范的方式进行无量纲化,具体计算过程见式(2)和式(3)。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环境指标和收益指标为效益属性,即分数越高越好房地产企业项目投资决策的风险指标和成本指标为成本属性,即分数越低越好同时,需要计算W企业4个房地产项目14个二级指标的正、负理想解,得到在评估准则经过无量纲化之后求得的W企业4个房地产项目的正理想解和负理想解见表9。由表10的数据显示,从可接受利益的门槛条件看,Q值排序第一的房地产项目与排序第二、第三和第四的项目均不满足条件,其差值均小于0.3333;从可接受的决策可靠度看,4个项目均满足条件。因此,笔者基于AHP和VIKOR算法比较W企业的4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决策,认为4个房地产项目均为妥协解。相比之下,笔者认为项目A1是经过妥协后的最优投资决策,而项目A2是经过妥协后的最差投资决策。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