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员工;知识管理;企业战略;投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1

企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环境,另外,国家进行的金融改革和呼之欲出的利率改革,不可避免的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部分企业低效的使用资金(包括大量存货占用资金和投资回报率偏低的项目等),将会面临很大的困境。另外,现代社会对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的要求的提高,势必增加人工成本。部分企业在急剧变化的现今,面临众多风险,如不采取措施,进行全方位改革,企业的生存将面临重大威胁。这篇文章将分析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措施。

一、战略的制定,投资项目的选择及实施

目前企业在制定战略,选择投资项目和控制项目运营方面有很大的风险。有些企业制定战略,未合理的分析战略的适宜性,未合理的分析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盲目地扩大投资,片面追求扩大企业规模,造成企业大而不强。大量投资回报率低、回收期长的项目,不能及时为企业产生合理的现金流,造成企业负债规模不断增大,以至于超出合理界限,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和经营风险。对项目的管理,缺乏合理的项目预算或对预算不执行严格的,导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周期不断延长,企业可能错过市场机会,投资回报率相应降低,严重情况下,导致该项目亏损。企业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必要的人才,为企业设计合理的流程并且合理的布局设备,以致产生企业设备综合利用率低等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建立专门的战略研究机构,分析国际和国内形势,并经过董事会研究讨论。企业聘请外部中介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时候,应该对中介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中介机构应该具有相应的声誉、资质和成功案例。对企业跨行业,多元化经营,对新行业的法律环境,经营模式和管理经验,要充分的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重大项目,举行专家评审,在可行研究环节,进行充分论证。项目实施前,进行严格的预算,包括项目完成时间,项目实施中,对预算进行严格的管控,购进主要设备和主要厂房建设的资金要严格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对超出预算的部分追查原因,并追究责任。在项目运营中,不断完善企业的流程和各项控制,以求达到企业战略目标。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有些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内部控制,但是内部控制没有发挥相应的效果,或者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脱离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发展脱离企业的目标。企业缺乏相应的机制,定时检查企业的相应控制,梳理内部控制关键点,建立统一的规范的操作标准,使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框架下运行。企业未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图,明确每个职位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内部员工可能对自己的职责和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缺乏明确的认知,尤其新员工,在涉及相应的内部控制的时候,只能靠口口相授,没有规范化的学习文件,以至于自己的行为不能够合理的在规范的要求下进行,不明确自己要求的行为,导致预期的控制不能够实现。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像内部控制流程图或风险控制矩阵一样的可视化的流程控制,导致内部审计,在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的时候,更显得吃力。长此以往,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例如,有些企业对相应的内部控制缺乏在控制责任基础上的绩效考核机制,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有的企业对超出预算的费用,不追查原因,不分析可能避免的措施。有些企业建立相应追责机制时,只考虑产生的过失,对产生过失的人进行处罚,而不考虑内部机制的缺陷,完善内部控制,导致过失重复发生。对待这些问题,现代企业应进行良好的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和信息在企业内部之间的流动,可以更加有效的管控企业的内部活动。把员工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内部控制特别注意的方面,变为企业的文件和规范,通过教授和培训,把这些知识和规范,传播给其他员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能会得到很大提高。

三、员工的管理与激励

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实施新战略的员工,或未及时改进其薪酬体系,薪酬等激励机制不能有效地使员工的行为保持和企业目标一致,致使战略失败。战略的实施与制定都离不开员工的实施,选任与企业战略要求相匹配的员工,是企业制胜的关键。如果企业缺乏与企业战略制定实施相匹配的有能力人员,企业必须招聘新员工和培养内部员工。否则,企业经营必然失败。例如,企业在开拓新市场的时候,如果缺乏出色的营销人员,企业战略必然无法实施。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所要求的行为。企业应关注每个员工的发展状态,建立合理的薪酬体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要求文化的形成,使员工行为自觉符合战略的要求。特别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体系和评价机制,应进行合理的设计,除常规财务指标,例如利润率等,各种非财务指标,例如新产品开发率和产品到货时间的减少应列入考核范围。激励机制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把员工行为规范在企业要求的范围内,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

企业的战略引导着企业的方向,企业的预算和内部控制确保企业稳步的迈进战略目标,而员工是这一切的实施者。良好的企业规范、文化和激励机制,能引导员工做出企业所要求的行为,达成企业的目标。为实现企业管理方面的进步,其应做好员工方面的培训,建立严格的内控规范和监督机制,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提升。

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有效方法;市场竞争

创新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而这其中更为核心和关键的是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发展的状况,对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直接、关键的影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保持高效的财务战略执行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获取市场份额和相关利益,保证企业的健康、有序和持续发展。

一、造成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财务以及战略执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根本原因。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财务规划与业务规划之间不够统一协调,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候没有对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考虑,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实际业务之间相脱节,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导致财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其次,是企业内部在财务战略方面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财务战略的合力不够,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会随着战略执行过程逐渐加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另外,企业财务战略没有进行精细化分解,财务战略目标不够细致,无法将战略职责和工作内容分配到个人,执行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战略信息控制系统,无法对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地保障也是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问题。

2.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因素与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匹配是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当前的理财环境不够统一,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战略制定的层面比较狭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没有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协调,财务战略的执行必然需要一定的执行组织和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财政战略执行力低下。另外,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之间的不匹配等都是导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构建企业财务与业务规划的一体化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必须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协调统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规划流程,将企业财务预算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业务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和步骤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和计划,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企业业务规划是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基础,因此这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2.强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共识

企业要做好相关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就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相关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具体的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对共识的范围、共识的内容进行确定,明确是哪一些人要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哪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各个方面达成相应的共识,消除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财务战略执行上的认知偏差,统一认识,共同提升战略执行效果。

3.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是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内的计划目标,这些短期计划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不能过高,避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应当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而是要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目标分解,要让多个部门参与到财务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协作、合作努力。最后,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要落实到个人,尽量将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目标执行的效率,明确相应的权责。

4.完善财务战略执行的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对财务战略执行信息化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要通过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对财务战略执行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评估,并且运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体系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评估,强化员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与战略目标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鼓励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

5.做好企业战略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外部理财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科技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等等要素,要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你,关注理财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和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策略和方法。

6.强化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内部环境要素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结构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相适应,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建设,做好人才机制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且积极引进和培养战略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水平和质量。

三、结语

企业财务战略执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到财务战略制定和执行行为本身的影响以及企业内外部相关要素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武生,冯芳娟.如何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J].现代企业,2008,(12):63-64.

[2]彭海雄.基于执行力的财务战略制定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09.

[3]李文强,汪波.虚拟企业战略执行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4):113-118.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3篇

企业战略管理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越来越多地被企业家、CEO所重视。一个企业假如缺少战略管理,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的航船缺失方向与路线的指引,其结果将是险象环生,难以顺利达到理想的彼岸,甚至是被浩瀚的大海所吞没。正如美国战略家伍德将军所言:“假如企业战略正确,即使其犯错仍会成功;假如企业没有战略或战略错误,即使做对了,也仍可以失败”。就目前中国物业管理企业的现状而言,“战略决定成败”的概率远高于“细节决定成败”。物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可以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通过正确熟悉自己,明晰企业的战略目标,规划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途径与战略方法,从而使企业得到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扬长避短、做强做大、立于不败之地,打造物业管理行业的“百年老店”。

物业管理企业实施战略管理必须在把握市场与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战略制定、企业战略实施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正确把握物业管理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

企业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物业管理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做好企业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竞争环境的分析,并以社会、行业大环境、大趋势为依据,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中长期发展方向,不断捕捉企业发展的机会,消除或减弱企业发展的威胁,强化企业优势、回避企业劣势。

珠海华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市最早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之一。2001年,我们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企业已走过16年风雨历程,但是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管项目仅有10多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有800多万元。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上任不久的公司经营班子决定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公司在经济效益、企业规模、企业品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增长了4倍,4个项目被评为“国优”,10多个项目被评为“省优”,并获得了多个各级政府颁发的荣誉,公司无论从规模、品牌、效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前,首先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做好宏观环境分析,因为这些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时,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即分析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建设、政策动向、司法执法情况、政府机构设置与改革、重要政治事件等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的变化及对物业管理市场的影响深度与广度;分析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对当地物业管理的影响;分析国家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科技发展水平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装备水平的影响等。

其次,在进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方面,我们应着重把握如下六方面的趋势:行业政策不断得到完善,行业法制管理逐步健全。非凡是近年来国务院、建设部、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猜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陆续颁布,物业管理市场与行业将逐步走向法制化;房地产市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带动物业管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导致物业管理企业优胜劣汰、存强去弱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客户现实与潜在的需求持续增长,客户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将不断增加;业主的维权意识、消费意识同步提高,必然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化;物业管理企业呈集团化发展趋势,跨地区、跨行业组建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将陆续出现。

在做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进行行业竞争分析,即分析行业新进入者、顾客、供给商、替代服务产品、行业内现有企业对本企业的竞争与影响。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我们拟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其主要过程如下:

1.企业使命的确定:在确定企业使命时,我们借鉴了世界上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把企业的使命定为“让全世界老百姓都能用上通用汽车”;韩国三星公司把企业的使命确定为“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的产品与服务”。我们依据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把企业使命确定为“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一流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2.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企业战略目标通常考虑中远期目标,一般3~5年为中期目标,5年以上为长远规划目标。我们在制定企业[FS:PAGE]目标时,充分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和企业适应外部条件的匹配能力,把目标确定为经过努力“跳一跳”能够得上的目标。在经过充分的论证与评估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主要目标有:企业业务规模目标、市场主攻方向及占有率目标、人才发展目标、服务品牌目标、科技进步目标、利润目标等。

3.企业竞争战略的确定:我们在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特质,制定了企业成长战略、竞争战略、品牌战略、服务优先战略、市场求存战略、市场业务占有率战略、专有战略、求胜战略、大势把握战略、资金战略等等,确定以“品质、诚信、专业、科技”取胜的总体战略思路。

4.企业战略的制定、评估和选择:进行战略多方案比较与评估,在充分比较鉴别各方案的优势、得失的前提下,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的综合战略方案,企业战略方案应包含不同的层次,如公司级战略、事业部战略、职能部门战略。

三、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完整的贯彻执行下去是企业战略管理成败的要害。

目前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方案后,内部出现“你吹你的号,我拉我的调”的不协调现象,导致战略决策和实际执行的巨大偏差。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提高员工正确做事的能力,二是加强团队精神的培育,并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三是加强企业战略实施的监督。

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做出了若干事关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如改变了只为上级公司(发展商)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走出珠海,面向全国物业管理市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具有华发物业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精品战略、人本战略、社会效益优先战略);在服务产品结构上,突出发展高端住宅、写字楼、政府物业等;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大力培育企业文化战略等。通过实施以上适合企业特点、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战略,使华发物业走上了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内跨入了全国物业管理企业先进行列,成为珠海物业管理的一面旗帜,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物业管理十佳企业”。

参考资料:

1.华越,《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可持续发展;战略预算;预算编制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116(2011)06―0104―06

一、提出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当中,经济的稀缺性通常反映在市场价格上。尽管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稀缺性对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其在市场价格中却几乎得不到体现。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等原因,鲜有听闻企业为了应对环境和社会因素的稀缺性而专门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管理的工具。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企业要是不能很好地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将无法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谓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也应当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预算系统。所谓战略预算(Strategic budge―ring)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以战略目标为编制起点,通过优化配置企业资源以及实行滚动、灵活的过程控制程序来保证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方法(张熙庭,2010)。本文尝试性地借助“平衡计分卡”理论,试图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企业战略预算的编制过程当中。

二、企业战略预算――以“平衡计分卡”理论为基础

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在适用期间上存在短暂性,在提高绩效水平上存在滞后性,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诟病。“平衡计分卡”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由卡普兰、莫顿教授等人提出。该理论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有效地利用资本不再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唯一决定因素,另外一些诸如无形资产、技术创新、优秀的员工素质等的“软因素(Soft fae―tors)”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卡普兰教授等认为在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应该加入除财务指标以外的指标。他们提出,所有的指标可以分为四个维度。

财务维度。财务维度指标可以说明企业的战略实施是否取得了经济绩效上的成功。事实上,财务维度指标起着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它指出了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达到的经济绩效目标;第二,它也是衡量非财务指标是否有助于企业战略实现的终极标准。

顾客维度。顾客维度指标定义了企业竞争的市场因素。通过适当的战略目标、衡量标准、主动创新,顾客对企业的价值将会反映在顾客维度指标中,企业可以通过顾客维度指标的实现取得在极端细分市场中的竞争优势。

内部作业维度。内部作业维度指标主要是找出顾客和股东关注的内部作业流程并制定指标以提高效率。改进内部作业流程的效率的目的,是使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满意。

学习和成长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为其他三个维度指标的实现提供了基础。通过改进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能力,最终也将提高企业在财务、顾客和内部作业流程方面的效率。在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中,员工的技术资格、自发驱动、努力目标及企业信息系统是最重要方面。

“平衡计分卡”的目的是构建以企业战略为起点,与财务指标相呼应的四个维度指标的战略层级系统,并根据四个维度的指标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战略预算的编制可以综合四个维度,融入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在我国,战略预算一般被称为全面预算。2000年9月,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明确提出企业应当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2001年4月,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企业应当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002年4月,财政部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了企业应当实行包括财务预算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这些法规虽然强调了全面预算的重要性,但还是明显地侧重于完善企业治理、提高经营管理绩效等经济层面。我们认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在预算管理中融入对生态环境、社会因素的考虑,对战略预算进行持续性管理。

从企业自身的持续性和成长性角度看,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以看作两种交替出现的状态:持续和成长。孙静华(2007)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外因主要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内因主要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及资源配置效率,企业管理和创新等。我们认为这些因素的归纳明显侧重于与企业的经济经营绩效的关联性因素,尚有完善的空间。Figge等人(2001)指出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应同时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的持续性、环境的持续性和社会的持续性。在进行企业战略预算的持续性管理时,就需要同时考虑这三方面因素。因为:(1)经济的持续性是企业发展持续的根本,追求经济绩效的成功也是企业存在和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2)企业在考虑环境和社会的持续性时经常会以竞争企业为参照,这样有助于环境和社会持续性管理理念的传播;(3)经济持续性、环境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相辅相成。

单就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而言,深圳证券交易所早在2006年就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鼓励上市公司主动自愿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初,国资委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股东、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企业的价值取向也相应地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单一取向下转变为“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的多元取向,企业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就相应地转变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盈余、生态盈余和社会盈余(王立彦,2008)。

“平衡计分卡”兼顾了不能用货币计量的“软因素”,因而有利于整合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在预算编制时,采用“平衡计分卡”有助于确定和改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的目标。

三、企业战略预算编制――整合“软因素”

“软因素”主要是指难以用货币计量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密切相关的非经济因素,即生态环

境、社会等因素。在战略预算编制过程中融入“软因素”,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第一,在战略预算的四个维度指标措施体系内加入针对“软因素”的特定指标及措施;第二,在战略预算的四个现有维度指标体系外设计针对“软因素”的特定指标体系及相应的措施;第三,突出“软因素”,演绎设计全新的战略预算。

(一)在现有维度指标体系内加入指标及措施

跟其他与战略相关因素一样,通过巧妙的指标设计,环境和社会因素也可以很好地融入到现有的战略预算四个维度指标措施体系中。这就是说,在确定相关的核心战略因素(绩效动因)后,设计相应的指标和措施可以把对环境和社会方面的考虑与现有的指标很好地整合,以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由此,生态环境、社会因素也成为战略预算指标及措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融入各项指标与措施之间的因果链条当中。

虽然在战略预算指标体系内加入了对环境、社会等因素的考虑,但从整体层面来说,该指标体系还是企业追求最终的经济绩效的工具。所以,这种在战略预算的四个维度指标体系内分别加入“软因素”的指标及措施的方法与影响企业战略的环境、社会等方面因素只是部分相关。

(二)在现有维度指标体系外设计指标及措施

在现有的市场价格体系当中,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是从社会的非市场系统中产生的,诸多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尚无法由市场机制进行调节,它们仅仅代表了一种经济学说所研究的外部性。然而,企业并不是在一种纯商业经济的环境中经营的,企业也会同其他的社会环境进行互动,比如社会文化环境和法律环境等。环境和社会的因素会通过非市场的调节机制影响社会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像国家制定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将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业及企业的发展。因此,在战略预算编制所依据的“平衡计分卡”中除四个维度外,需要加入反映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的指标及措施。在加入反映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的指标及措施时,所用的指标和措施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表明企业的战略意图并与企业的战略执行过程相关。所以,在游离于市场调节机制之外的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且现有的战略预算指标缺乏相应的指标措施时,就很有必要加入关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指标措施了。

与战略相关的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可以通过常规战略预算指标的四个维度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它们直接影响财务指标,也间接影响非财务指标。与常规战略预算指标设计过程一样,环境和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也应当采用相应的措施来进行设计,并最终将其与财务指标通过分层的因果链条联系起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关于是否需要加入一个环境和社会维度的指标措施体系并不是在战略实施过程当中决定的,而应该在指标的设计和应用与战略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来确定。

(三)演绎设计全新的战略预算

第三种方法,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整合并且揉进传统的战略预算指标的方法是演绎设计一个针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维度的全新战略预算。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演绎设计一个全新的战略预算的过程并不是与设计传统的战略预算的过程平行分开的。相反,在进行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预算的编制时,必须要结合传统的战略预算和新的环境(社会)战略预算的内容。所以,演绎设计的环境(社会)战略预算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整合方式,而是前两种方法的延伸。演绎设计的战略预算内容主要来源于现有的战略预算,并在环境社会因素的战略相关性和与财务指标的因果关系被前二种方法确定之后,主要用于协调、组织和进一步区分这些因素。演绎设计的战略预算主要用于协调控制与战略相关的生态环境、社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被包含于企业整体的战略预算体系之中。

四、企业战略预算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构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预算应该满足这些条件:首先,构建过程必须要将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第二,战略预算的指标措施体系不应是普遍通用的,而应能准确地反映特定企业的战略特点、要求和具体的环境、社会方面因素。也就是说,战略预算指标措施体系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精确设计。第三,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应该根据其战略相关性进行整合。第四,要能够根据整合环境、社会方面因素后的企业战略制定具体的财务维度、顾客维度、内部作业流程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环境和社会维度的预算指标及措施。

构建以可持续性为目标的战略预算过程,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第一,选定需要制定战略预算的特定企业或部门。第二,与企业战略相关的环境和社会因素必须被认定。第三,这些因素与企业的战略相关性必须通过某种的技术分析手段确定。第四,根据这些与企业战略相关的因素编制具体的战略预算(图1)。

(一)选定特定预算对象

因为战略预算是根据特定企业的特定情况相应制定的,所以整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选定企业。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其具有许多的功能部门,每个功能部门的经营目标可能不尽一致,每个功能部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利润中心。因此,需要根据每一个利润中心来制定特定的战略预算。需要注意的是,战略预算并不是一种形成企业战略的工具;相反,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表现企业战略并促进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战略预算的制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企业整个战略制定和实施的组成部分。

(二)确定战略相关环境社会因素

为确保战略预算与据以选定的特定企业相关,必须首先确定与选定企业的战略相关的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

企业生态环境因素,是从对环境的影响出发,测试企业自身的实际污染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般可以包括:排放(废气、废水、废油)、垃圾、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噪声污染及震动、废热、辐射、对环境和地表的直接破坏,等等。确定企业生态环境因素,旨在探寻与企业战略相关的环境方面因素,确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由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或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反过来,这些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最终将会影响企业战略的实施。

由于社会方面因素多种多样并且缺乏加以分类的基础,定义所有的社会因素非常困难。因此,将社会因素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社会要求权进行分类,比较可行。有关企业战略的社会问题可以系统地按照所有现有的和潜在的利益相关者来确定。利益相关者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价值链利益相关者、社区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利益相关者;或者也可以按照相关性将利益相关者统括分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有直接物质资源交换的利益相关者,间接利益相关者是指与企业没有直接物质资源交换的利益相关者。

(三)确定环境和生态因素的战略相关性

对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预算,确定

生态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的战略相关性是关键环节。这样做可以将这些因素与预算指标进行因果关联。此外,图1所示的由上而下的预算编制过程,也保证了所有的战略预算指标都是层次分级因果关联的。这样有助于整合企业所有的战略资源,顺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

像其他的企业战略相关因素一样,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也应当融入到企业战略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在确定环境和社会方面因素的相关性时,可以同时综合考虑这些问题:该因素是否代表了企业战略的核心问题,该因素是否对企业战略问题起关键作用而且成为企业战略的绩效动因,这些绩效动因在实现企业战略核心问题时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等等。

(四)制定企业(部门)具体预算

根据确定的战略相关性,编制包括财务维度指标、顾客维度指标、内部作业过程维度指标、学习和成长维度指标、环境和社会维度指标的企业(部门)战略预算。企业(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战略相关因素,编制战略预算。在编制具体的企业(部门)的战略预算时,可以选择适合企业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零基预算法、标杆法、滚动预算法、业绩预算法、作业预算法等。

五、企业战略预算实施――实时改进的管理过程

传统的预算主要倚重于成本预算和会计信息系统。它容易导致短视行为,缺乏战略导向,关注成本的最小化而不是持续的经营效率提高从而达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而且,它过分关注内部信息而忽视了外部因素,极容易导致企业丧失已有的竞争优势。为了克服这些缺陷,根据“平衡计分卡”理论,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当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编制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的长期战略预算。但是,仅仅结合企业战略,编制战略预算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传统预算的滞后性问题。因此,应当建立一种有助于管理层实时改进的注重管理过程的战略预算实施框架,尤其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企业战略预算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战略预算的实施,有其全新的实施控制方法(图2),该方法注重管理过程,并有助于管理层实时改进。我们认为,战略预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战略预算的编制、战略预算的实施、以预算结果评价战略实施成果。

预算编制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识别预算目标阶段和编制预算阶段。当然,预算目标应该从企业战略出发。为便于分类,预算的实施阶段可以被定义为:预算编制的目标和步骤被实际运用,以收集、分类和分析预算实际数据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利用计算机编程来获取预算数据并以一种有意义的、容易理解的方式输出这些数据。以预算结果评价战略实施阶段可以进一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第一,因为预算是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进行编制的,所以战略预算的最初目标就是为了评价企业战略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也就是说检查企业战略预算的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实施效果。第二,战略预算所提供的信息和反馈应该用来检查企业战略假设及其合理性;具体地说,就是用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和社会方面战略预算的实施反馈信息来检查制定企业战略预算时所依据的战略假设前提。

战略预算的编制、实施和以预算结果评价战略实施的阶段划分都是概念性的,图2仅仅是实施战略预算的一个过程列表。然而,这些阶段在不同的实施进展程度也可以相互重叠交叉。所以,后一个阶段不需要等到前一个阶段完成就可以进行;而且,战略预算的编制、实施和以预算结果评价战略实施阶段并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注重管理过程的战略预算实施框架要求随形势的改变,在不同的进展程度检查和修订预算。因此,注重管理过程的战略预算实施过程控制方法,应当具有以下特征:(1)应具有一种有效机制来检查和修订预算的指标和措施;(2)应能够随形势的变化编制相应的具体预算;(3)应具有周期性地检查和修订实施中的整套预算的弹性机制,检查和修订过程应该与企业竞争环境或企业战略目标的变化同步;(4)应能够用于检查企业战略的假设前提。

上述战略预算框架主要起了两方面的作用:第一,它对战略预算的编制、实施和以预算结果来评价战略实施阶段进行了划分;第二,它提出了应该随着战略预算的实施不断地对战略预算进行改进,这也可以称之为“改进过程”。对企业战略预算实施过程进行阶段划分能够起到两方面作用:第一,有利于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第二,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这样也可以突出尚需继续研究的后两个阶段――实施阶段和以预算结果检查企业战略假设阶段。另外,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如果不进行检查的话,战略预算的目标会很“自然”地进行衍化,从而引发可能的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偏离,甚至与企业新的战略预算相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框架中的“改进过程”就可以通过检查和改进战略预算的指标和措施,对战略预算起到修正偏差、保驾护航的作用。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战略指标;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TM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1

一、企业战略概述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预测未来的基础上,为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而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指企业战略的分析与制定、评价与选择以及实施与控制,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企业战略的制定主要以企业发展为主要目的,并针对内外部形势分析,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达成,因此企业战略具有全局性和复杂性、稳定性与动态性、收益性与风险性等三个特点。

二、电建企业搭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电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内外部形势分析、企业发展战略指标设定以及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三个部分。

(一)内外部形势分析

内外部形势的分析主要着眼于对于战略规划阶段及预期内,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分析。常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种:SWOT分析法、内部因素评价法、外部要素评价法、竞争态势评价法。所谓SWOT分析法,就是对企业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等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将企业战略与内、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电建企业因其行业性质,目前采用SWOT分析的方式较为全面。

由于电建企业受国家能源战略的影响较大,且电建企业同置率较高,行业性质及内容基本相同,因此在对电建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对国家能源战略、能源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明确未来战略期内,将要采取的行动及发展指标的预判。

在对内部形势进行分析时,主要针对电建企业综合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包括企业财务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市场经营指标、成本结构等,所有指标均需经过科学测算,对企业内部构架力求进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新一轮战略指标预测。

(二)企业发展战略指标设定

企业发展战略指标设定是搭建电建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电建企业根据其企业特点,企业发展战略指标的设定应包括财务、市场、生产经营、人力资源、成本控制、科技、信息化,以及企业文化等主要指标。同时,要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点:(1)明确的战略区间,分阶段细化各项指标;(2)以具体数据为主要参数进行量化指标;(3)把握整体逐级递增的原则;(4)全面掌握上一阶段企业经营整体数据,并依此为基础,科学设定下一阶段企业发展战略指标。

(三)企业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1.明确企业战略体系之间的层级关系

企业战略管理以及实施现已成为动态提高电建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电建企业的战略体系一般涵盖公司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纲要、职能战略和子战略。如某电建单位职能战略就是总部各职能部门根据该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包括:经营、人力、财务、常规火电、科技等8个职能战略。子战略指各专业子公司根据总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的自身发展规划。该企业据此形成了由基本职能战略和子战略有机组成的独特的金字塔形战略层级关系。

2.强化企业战略的审核流程

围绕着电建企业的发展战略,各支持板块要求制定出相应的职能战略和子战略,形成方向一致、目标层层分解、措施有效支撑的战略体系,并采用统一的结构和分析工具。电建企业的企业战略主管部门应负责对整个体系进行战略编制的审查和指导。

3.企业战略实施的保证

(1)战略实施的制度保证。如某电建企业在确定战略制度时,先对各职能部门和所属子公司的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全部进行梳理,确保该企业的每一项制度都符合战略发展要求,并在该企业中层及以上人员设定战略导向的绩效标准及有吸引力的激励目标,激励员工以及战略的执行主体,以调动其自我控制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2)战略实施的执行保证。创新企业的激励约束制度、丰富物质和精神激励办法,使战略目标的实施结果可与员工激励紧密相连。在推动战略执行时运用企业的信息系统及时对战略绩效考核、及时兑现各种激励办法,确保战略深入人心,落地实施。

4.战略评估与改进

企业决策层作为发展战略的制定者、引领者和指导者,每年要组织对企业发展形势的分析,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方略,布置各下属机构制定、实施和不断改进职能战略和执行规划。

三、电建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重点

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重点应为战略的贯彻实施工作,即战略的执行。尤其针对电建企业项目部点多面广,组织层级多的特点,对战略的执行影响较大,因此要尤其注重在执行以及执行中的方式、方法:

(一)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战略的实施工作是一项困难的工作,它不能简单地通过道听途说的管理要点加以解释;

(二)要清晰地理解战略实施工作的过程,必须要建立一种逻辑模式和有章可循的方法。

(三)决定企业战略实施工作的成败的关键要素包括就战略、组织机构、协调、信息分享、激励措施和控制等问题做出的决策,并了解这些关键性工作决策和背景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战略体系的搭建是一项较为精细和复杂的工作,体系搭建的有效性及预见性,对于企业未来战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建企业的战略体系由于其行业的独特性,对企业战略体系搭建的要求纵向层次更高,战略分析及实施要求更为精准。因此,在搭建战略体系时要精准把握企业特点,才能更契合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工商管理知识与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4:1-21.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战略管理;评价

一、企业战略评价系统的构建

1.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是信息处理的第一步,获取信息的可靠性对信息加工后的作用有重大影响。来自企业内外的信息其各自存在形式分布不同,因此获取方式亦不同,下面我们对企业外部信息的取得和内部信息的取得分别加以讨论。企业外部信息的分布情况,企业无法控制其变化,要获取企业外部信息必须进行专门的调查和监控。对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应主要以市场信息为主。

2.信息的加工。

信息的加工一方面指对已取得的信息进行趋势预测,另一方面指战略信息的评价。这些加工过的信息才是战略评价系统的输出信息。首先,对比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法又称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有关的可比较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它是评价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揭示客观存在的差距,发现问题;其次,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也称连环代替法。它是分析决定或影响事物变动的各个因素及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多因素影响某项指标的情况下,假定其他几个因素不变,依次变动一个因素,从而测定其变动因素对该指标的影响程度;再次,比率分析方法。比率是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示的相对数,比率分析法是计算各指标的相对数,比较各种比率的一种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结构比率法、趋势比例法和相关比率分析法三种。

二、企业战略评价的相关内容

1.审查企业战略的根据。

审查企业战略的根据就是企业战略得以成立的理由。由于企业得以成立的理由是以企业内、外关键战略因素为基础,扬长避短为原则而取得的。因此,关键战略因素的审查即为企业战略根据的审查的实质。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关键战略因素会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当这种变化使战略失去赖以存在的基础,企业战略的实施必将受挫,企业只有及时调整转换战略才能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或减少损失。

2.评价战略实施的表现。

企业战略是通过安排计划、制定目标来实施的,计划目标完成的情况又受许多变化的因素影响而有所偏差,因此高层管理者必须在实施中用一套指标来评价企业战略的实施情况。指标的数目要适当,要有主有次全面反映。有限的指标数目就要求指标要有重点,但重点指标在不同战略中各不相同,应很好把握。适当的指标数目也有利于评价和控制,减少控制评价过程的费用。

3.分析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处于企业任务环境中的许多利益相关者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绩效。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并用各自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表现。

费瑞曼建议,高层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每一类利益相关者利益的要求来全面测定企业表现,从而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三、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

1.优化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方式。

对企业战略实施控制,主要是运用控制论中的平衡偏差原理,所谓平衡偏差原理,就是依靠平衡效益的实际值与所需的标准水平的偏差进行调节和控制,反馈是实施控制的基本手段。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反馈可分为前馈和后馈两种:前馈是指提前检测,提早获得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某一环节进行提前控制;后馈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被控对象进行检测,及时获得信息来实施调节控制。

首先,完善事前控制方式。事前控制方式是指对企业中某一事物,在其活动前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方式。如产品投产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的有关影响因素所进行的控制。它是利用前馈信息实行控制的方式,其重点放在事前决策和计划上,即行动之前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预测和环境资料等前馈信息,拟订出不同的可行方案,从中进行优选,然后依此控制

其次,优化战略实施的控制方式。战略实施中的控制方式战略实施过程中的控制方式,是指对企业战略执行活动及其过程的某一事物变换的现场控制方式。它是利用反馈信息来实行调节控制的方式,其重点放在对发生的行动效果及其形成过程的经常监督和调整上,即通过战略评价系统及时把被控对象的输出与控制标准进行比较,提出纠正偏差的行为措施,不断消除行动效果偏离既定标准的现象,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

2.完善企业动态过程的控制。

战略控制既重要又难以捉摸,而能够仔细考虑保持战略有计划并按部就班的实施这个问题的公司则屈指可数。控制战略实施的确不容易:(1)紧迫的短期问题总是使人无法专心于战略。战略的期限假设有的话,似乎不如必须在下星期前完成的任务那样紧迫;(2)需要改变现行战略的信号往往易于忽略;(3)战略本身需要修改。这个流动目标使成功与失败模糊不清,而且这种无力的警告只能更加说明系统控制的必要。要实现有目的监督,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不使这种监督脱离正轨才能坚持下去。 跟踪控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管理战略行动的实用办法。一般情况下有四种方式:监测战略推进的进展;监视主要外部变化因素;在一个阶段或紧急情况下进行全面评审;最后是保持战略管理过程的完整性。这些措施一旦施行,既可以维持某种一致同意的进程,又可以及时的调整该过程。没有这样的控制,战略行动就将错失良机。

首先,监测战略推进的进展。战略实施的行动线分布在一系列具体的、局部的规划和活动中。每一项战略推进,都应分成几步,对于要长期执行的步骤,应制定详尽的规划;其次,监视关键的外部变化因素。各项战略都是根据假设(预计)的背景制定的,人们会有意无意的做出有关未来需求、技术、价格、政府条令、竞争以及一系列其他外界变化因素的假设。这些假设是制定计划的前提,企业战略大体上就是根据这些预计条件设计出来的;再次,进行全面评审。战略控制中的跟踪概念要求对新的条件具有适应性,这种动态调整是战略本质的一部分。因此控制系统必须有可能根据最新的发展重新估价计划的进展,阶段评审的目的就在于此。

总之,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企业战略管理者为企业选择了最佳战略,并且为战略的实施安排了周密的计划,将全局战略分解为各职能战略去具体实施。企业的战略管理为日常管理指明方向和范围,日常管理是战略管理的基础和具体化,因此战略管理的实施只能通过日常管理来贯彻、体现。

参考文献:

[1]傅传莹.浅议企业经营战略[J].河南石油,1998年第6期.

[2]李文明,陈晶璞.中国企业经营战略浅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8期.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7篇

一、企业财务战略研究现状

企业战略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正确的企业战略管理思想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而战略上的失误会导致企业损失。正如美国西尔斯公司前总裁伍德所言:企业经营就好像战争一样,如果公司的主要战略成功,即使有些战术失误,也同样能获得成功。在国内财务学术界,专家学者对财务战略研究的历史并不长,成果也不多。统计表明,在各大财务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以财务战略为题的为数不多,其中也缺少对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可以说,财务战略研究在国内财务学术界正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外对企业财务战略这个概念还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认识,对财务战略这个新生事物的解释也各有各的观点。财务战略涉及到企业战略和财务管理两大领域,但是在财务战略的起点、目标以至具体含义上仍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共识,特别是在财务战略与具体不同类型企业结合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对财务战略的研究大多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从筹资、投资、企业收益分配以及风险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论述。研究企业财务战略的必要性:

首先,体制改革需要研究和制定企业财务战略。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企业无自主经营决策权。在“统收统支”、“专款专用”的原则下,企业的资金主要依靠国家行政拨款,资金无偿使用,净利润上交国库,同时企业亦无投资决策权,不能按照市场需要进行投资活动。因此,企业既不用为筹资操心,也不用关心资金的投放及其收益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来说是没有必要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合理地筹集、投资资金,控制成本费用。同时要正确地处理各种财务关系以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这就需要企业从长远、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能够正确处理各种重大而复杂财务问题的智谋策略,也就是要制定财务战略。

其次,企业环境的复杂变化需要财务战略。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政治风云变化莫测,经济发展波澜起伏,科技日新月异,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复杂多变的环境既给企业财务管理创造了许多有利机会,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威胁。能否以战略的眼光,把握环境变化的趋势,趋利避害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然而,目前的财务管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来看,都很少融入战略管理的思维与方法。在现代高度竞争、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企业领导者如果仅仅依靠以前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无法面对新的环境和形势的。只有从战略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提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传统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通过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使财务管理的眼界更加宽广,从而确保企业具有持久旺盛的竞争力。

二、企业财务战略的理论认识

(一)财务战略的内涵。财务战略是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对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谋求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的一种谋划活动。它是以企业长期发展为目标,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预先制定的用于指导企业未来资金均衡有效运动的战略规划及实施这一规划的总体谋略。由此可见,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它不仅体现着战略理论“战略”的共性,也体现了财务管理战略“财务”的个性。

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局性和长期性;一方面是导向性。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是因为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效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制定的,并从财务的角度及未来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进行了描述。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和权威的指导作用,并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说财务战略具有导向性,是因为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策略,因此企业财务战略就成为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围绕其实施和开展。

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的从属性。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制定、实施和评估都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并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为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三是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这是企业的其他职能战略所无法替代的。

(二)财务战略的特点

1、从属性。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要服从于企业的整体战略,从资金方面支持与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的从属性意味着它要受到企业整体战略的制约。

2、长期性。企业财务战略是站在企业全局高度以长远的目标来谋划企业的财务活动,着眼点是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其制定和实施应能从资金方面保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财务战略的长期性意味着它在较长时期会对企业资金运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各种重大理财活动具有长期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3、综合性。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内部、外部因素,主观、客观因素以实现战略的目标;其次,企业财务战略要以资金为工具来综合地反映企业预期生产经营的结果,把企业的资金运动看作一个系统,要从企业整体战略的角度协调好这一系统。

4、稳定性和动态性。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概念。一项事物既要具有稳定性又要具有动态性,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对于财务战略而言,这又是其应当具备的。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战略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如果财务战略朝令夕改的话,那么财务战略就不称其为战略,而是战术了,也就失去了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指导意义。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财务战略为企业财务活动指明方向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战略并不是现实本身,仅仅是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没人能触摸或看见战略,这就意味着每一个战略都有可能错误地反映现实或歪曲现实。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企业正在执行的财务战略的基石很可能改变,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时,现有的财务战略就不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财务战略就要进行适度的调整,这就是动态性存在的需要。至于如何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保持一个微妙的平衡,则是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企业财务战略正是在稳定和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最终达到目的。

三、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财务战略的制定程序。制定财务战略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首要环节,是实施财务战略管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1、财务战略环境分析。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财务战略管理也不例外。分析、预测环境因素变化对财务战略的影响,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出发点和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财务战略管理的重心和难点。财务战略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外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的,对企业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有影响作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从构成要素上看,外部环境主要由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和竞争环境三部分组成。从影响方式来看,外部环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因素,如产业环境、竞争环境、金融环境等;一类是只能间接地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如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科技教育环境、自然环境等。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各种因素和条件,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生产经营规模及特点、管理水平及管理状况、财务组织结构及财务人员素质等因素。分析外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找出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机会和威胁,以便充分利用有利的发展机会,避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分析内部财务战略环境主要是为了弄清本企业的财务优势和劣势,以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对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可以在尊重客观可能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内外财务战略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制定出最佳的财务战略。

2、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确定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即要明确在未来相当长的战略时期内,企业准备实现哪些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的内容与使命反映了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的理财思想和观点,表明了企业的理财与宗旨。

3、确立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的核心。确立财务战略目标既是制定财务战略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制定财务战略的关键环节。有了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才能界定财务战略方案选择的边界,从而排除那些偏离企业发展方向和财务目标要求的战略选择。

4、制定财务战略方案。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拟定若干个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通过分析论证,在权衡利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实现财务战略目标的最优方案。

(二)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也就是努力遵照前面所述的各战略原则,以此为指导思想,评价各分期目标实现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制定与实施前,除了考虑财务战略要求,还得关注组织情况,即建立健全有效的战略实施的组织体系,动员全体职工参加,这是确保战略目标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同时明确不同战略阶段的控制标准,将一些战略原则予以具体化。

财务战略实施是通过一定的程序,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实现财务战略的行动过程。财务战略实施是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环节,它包括制定中间计划、拟定行动方案、编制财务预算、确定工作程序、实施战略控制等工作内容。

1、制定中间计划。中间计划是介于长期战略与行动方案之间的计划。从时间上讲,它一般在1~3年之内。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了比行动方案更全面的内容。在财务战略的时间跨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中间计划往往就是年度计划。

2、拟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对中间计划的进一步细化,是实施某一计划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具体安排。例如,如果企业选择了股票筹资战略,就需要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为发行股票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

3、编制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企业未来一定时期内财务活动和财务成果的预算,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利润表、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从财务战略的角度讲,财务预算是财务战略目标的具体化、系统化、定量化,是财务战略行动方案及相应措施的数量说明。

4、确定工作程序。工作程序规定了完成某一行动或任务的步骤和方法。企业在确定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时,必须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之与财务战略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为了制定最佳的工作程序,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和计划评审法、关键线路法、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方法。

5、实施战略控制。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由于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往往会出现偏差,为此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财务战略控制,就是将财务战略的实际执行情况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检测二者的偏离程度,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使之保持协调一致的过程。财务战略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尽管这三种控制对财务战略最终能否顺利完成均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当属事前控制,即事前就应采取措施使财务活动符合财务战略的要求。与事后再采取补救措施的事后控制相比,事前控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进行具体的战略控制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优先原则。对财务战略中重大问题优先安排,重点解决;(2)自控原则。战略实施的控制要以责任单位与人员自我控制为主,这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3)灵活性原则。尽量采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迅速解决实施中出现的问题;(4)适时适度原则。要善于分析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实施过程中努力确保各项工作同步进行,进度差别不大,从而利于内部协调。

四、对实施财务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分析和消除实施财务战略的壁垒。设计好财务战略之后,就得将它付之于行动。由于财务战略实际上代表着企业资金这种关键资源在企业组织中的重新配置,所以必然会影响组织内部的资源关系,使组织内部在形式、规模、结构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旦财务战略影响到某一内部组织自身的地位和利益时,它有可能不按战略加以调整,这势必会对企业实施财务战略形成阻碍。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自上而下地进行沟通协调,使各层次组织理解并支持财务战略的实施。

(二)建立长期有效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企业领导者制定财务战略后,如果企业没有有效的内部约束与激励机制,则无法保证财务战略的实施。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包括领导者对财务战略实施的监督,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监督以及领导者、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权责关系的确定。此外,企业还可利用各种管理技能激励员工把奖励与对财务战略的推进程度联系起来,逐步改变他们的价值观念,使他们乐于提出有利于战略发展的建议方案。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8篇

一、造成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原因

1.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

企业财务战略财务以及战略执行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是企业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根本原因。企业财务战略以及战略执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财务规划与业务规划之间不够统一协调,很多企业在制定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时候没有对企业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充分的考虑,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发展实际业务之间相脱节,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就会导致财务战略无法有效实施。其次,是企业内部在财务战略方面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财务战略的合力不够,企业组织内部的摩擦会随着战略执行过程逐渐加剧,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另外,企业财务战略没有进行精细化分解,财务战略目标不够细致,无法将战略职责和工作内容分配到个人,执行过程无法有效开展。最后,企业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财务战略信息控制系统,无法对企业财务战略实施提供可靠地保障也是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欠缺的主要问题。

2.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影响

企业内部发展因素与外部因素与企业制定的财务战略不匹配是导致企业战略执行力低下的主要原因。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当前的理财环境不够统一,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战略制定的层面比较狭窄,很多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其次,企业财务战略制定没有与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有机协调,财务战略的执行必然需要一定的执行组织和机构,但是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导致财政战略执行力低下。另外,企业财务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规章制度、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等之间的不匹配等都是导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缺乏的重要原因。

二、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构建企业财务与业务规划的一体化

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必须将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协调统一,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规划流程,将企业财务预算规划与企业业务发展经营活动结合起来,通过企业业务经营计划相关指标和步骤对企业财务战略进行规划和计划,从某个程度上来说,企业业务规划是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的基础,因此这是决定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力提升的关键。

2.强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共识

企业要做好相关的沟通交流工作,要在企业内部,就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相关问题达成一定的共识。具体的说,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对共识的范围、共识的内容进行确定,明确是哪一些人要对财务战略执行的哪一些方面达成共识,要在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组织结构之间等各个方面达成相应的共识,消除不同层级的员工在企业财务战略执行上的认知偏差,统一认识,共同提升战略执行效果。

3.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

对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是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重要方法,在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内的计划目标,这些短期计划目标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是也不能过高,避免影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次,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不应当只是针对财务管理部门,而是要在整个企业内部进行目标分解,要让多个部门参与到财务战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共同协作、合作努力。最后,财务战略目标的分解要落实到个人,尽量将目标进行精细化处理,这样能够保证财务战略目标执行的效率,明确相应的权责。

4.完善财务战略执行的信息化控制体系

根据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为了提升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对财务战略执行信息化控制体系建设进行完善。要通过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对财务战略执行的进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掌握和评估,并且运用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体系对企业员工的执行力进行评估,强化员工的行为控制能力,将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与战略目标执行进行有机结合,采用鼓励手段,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

5.做好企业战略执行与外部环境的匹配

与外部环境进行匹配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外部理财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科技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经济发展环境等等要素,要对企业所处的现状进行分你,关注理财环境变化,实时更新和调整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策略和方法。

6.强化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内部环境要素的协调

首先,就是要调整组织结构,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组织结构发展之间的相互匹配,对企业财务管理机构和结构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相适应,优化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其次,要做好企业财务战略规划与企业文化建设之间的结合工作,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财务战略的执行力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和规章建设,做好人才机制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规划的执行奠定良好的制度保障,并且积极引进和培养战略财务管理人才,提高企业财务战略执行的水平和质量。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9篇

企业的发展趋势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物业管理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做好企业宏观环境与行业环境、竞争环境的分析,并以社会、行业大环境、大趋势为依据,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企业中长期发展方向,不断捕捉企业发展的机会,消除或减弱企业发展的威胁,强化企业优势、回避企业劣势。

珠海华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珠海市最早成立的物业管理企业之一。2001年,我们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时,企业已走过16年风雨历程,但是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管项目仅有10多个,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仅有800多万元。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上任不久的公司经营班子决定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在这一战略规划的指导下,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公司在经济效益、企业规模、企业品牌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约增长了4倍,4个项目被评为“国优”,10多个项目被评为“省优”,并获得了多个各级政府颁发的荣誉,公司无论从规模、品牌、效益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在制定企业战略规划前,首先要把握市场发展的趋势,做好宏观环境分析,因为这些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广泛的。我们在进行宏观环境分析时,应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入手:即分析当时国家的政治制度改革、法律法规建设、政策动向、司法执法情况、政府机构设置与改革、重要政治事件等对行业、企业的影响;分析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等的变化及对物业管理市场的影响深度与广度;分析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对当地物业管理的影响;分析国家科技政策、科技体制、科技发展水平等对企业经营管理、企业装备水平的影响等。

其次,在进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方面,我们应着重把握如下六方面的趋势:行业政策不断得到完善,行业法制管理逐步健全。非凡是近年来国务院、建设部、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广东省物业管理条例》、《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文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猜测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陆续颁布,物业管理市场与行业将逐步走向法制化;房地产市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快速发展而进入高速发展期,并带动物业管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导致物业管理企业优胜劣汰、存强去弱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客户现实与潜在的需求持续增长,客户对物业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的广度与深度将不断增加;业主的维权意识、消费意识同步提高,必然要求物业管理企业运作更加规范化;物业管理企业呈集团化发展趋势,跨地区、跨行业组建物业管理企业集团将陆续出现。

在做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同时,我们要进一步进行行业竞争分析,即分析行业新进入者、顾客、供给商、替代服务产品、行业内现有企业对本企业的竞争与影响。

二、企业战略的制定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我们拟定多个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其主要过程如下:

1.企业使命的确定:在确定企业使命时,我们借鉴了世界上许多成功的案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把企业的使命定为“让全世界老百姓都能用上通用汽车”;韩国三星公司把企业的使命确定为“以人才和技术为基础,创造最佳的产品与服务”。我们依据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把企业使命确定为“以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创造一流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2.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企业战略目标通常考虑中远期目标,一般3~5年为中期目标,5年以上为长远规划目标。我们在制定企业[FS:PAGE]目标时,充分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条件和企业适应外部条件的匹配能力,把目标确定为经过努力“跳一跳”能够得上的目标。在经过充分的论证与评估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主要目标有:企业业务规模目标、市场主攻方向及占有率目标、人才发展目标、服务品牌目标、科技进步目标、利润目标等。

3.企业竞争战略的确定:我们在制定企业竞争战略时,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企业特质,制定了企业成长战略、竞争战略、品牌战略、服务优先战略、市场求存战略、市场业务占有率战略、专有战略、求胜战略、大势把握战略、资金战略等等,确定以“品质、诚信、专业、科技”取胜的总体战略思路。

4.企业战略的制定、评估和选择:进行战略多方案比较与评估,在充分比较鉴别各方案的优势、得失的前提下,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的综合战略方案,企业战略方案应包含不同的层次,如公司级战略、事业部战略、职能部门战略。

三、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完整的贯彻执行下去是企业战略管理成败的要害。

目前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方案后,内部出现“你吹你的号,我拉我的调”的不协调现象,导致战略决策和实际执行的巨大偏差。为此,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提高员工正确做事的能力,二是加强团队精神的培育,并把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与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三是加强企业战略实施的监督。

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我们做出了若干事关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如改变了只为上级公司(发展商)提供物业管理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走出珠海,面向全国物业管理市场;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走具有华发物业特色的品牌发展之路(精品战略、人本战略、社会效益优先战略);在服务产品结构上,突出发展高端住宅、写字楼、政府物业等;实施人才战略、品牌战略、科技进步战略、大力培育企业文化战略等。通过实施以上适合企业特点、顺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战略,使华发物业走上了快速、健康、稳步发展之路,在短短几年内跨入了全国物业管理企业先进行列,成为珠海物业管理的一面旗帜,2005年被评为“广东省物业管理十佳企业”。

参考资料:

1.华越,《浅谈我国物业管理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传统关系;现代关系;

作者简介:姜毅,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蔡银珠,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0级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优秀的战略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也已经走进了“战略取胜”的时代。在企业战略中,市场营销战略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与其形成了无法分割的联系。

1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

1.1企业战略

战略就是一种计划,而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区别于竞争对手,在同行中突出优势。面对竞争残酷、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企业想要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终目的进行企业战略的策划。从本质上来说,优秀的企业战略就是保证公司获得利润的途径和手段。

1.2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多变的市场,从全局出发,以长远的观点和服务企业发展为基础而制定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要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策划,首先要先了解市场、了解竞争行业、了解企业本身,然后要明确战略目标,找准定位。当市场营销战略被确定采纳,就必须通过一些短期可行的操作来检验市场营销战略的长期可行度。

2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外环境

2.1市场

人口规模、地理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营销市场的规模。人口的规模决定个人或家庭消费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人口的地理分布决定了消费者的地理分布,因而决定不同的营销市场规模。其次,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不尽相同,制定营销策划时,必然要清楚对相应产品有需求的年龄层,找准市场,完善策划。

2.2行业间的竞争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深对竞争行业的了解是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明确竞争目标,时刻关注竞争行业的动向和营销的方式方法,分析同行同业营销手段的优势和弱势,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才能突出优势,避开弱势,制作出更优秀的市场营销战略。

2.3企业自身特点

当然,制定优秀的市场营销策略必然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尽量避开企业存在的劣势。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管理者和职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与号召力,这样,市场营销战略才可以策划得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同时其执行的可行度和完成度也将得以提升。

3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3.1市场营销的作用

市场营销战略帮助协调公司内部各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手段。它是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长远发展为目标而制定的决策。第一,它可以让公司内部人员形成明确的共同思想,有利于企业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将实现企业目标的可能性提升到最高。第二,它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富多样的合作伙伴,为公司的发展寻求无限的可能性。第三,它可以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效地留住客源。

3.2两者的传统关系

大多数的市场营销战略都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来制定的,因此,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支,一项内容。也就是说,要先有了企业战略,才能有市场营销战略。因为这个观念,大多企业的运营都是由最高管理者站在让企业持久发展的高度上来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然后再由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制订各个部门的作战计划。这种至上而下的战略制定方式,导致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者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目标和市场营销战略时受到企业战略计划的引导。在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传统的被包含关系下,企业策划出的市场营销战略往往有着很大的局限。或许最开始会得到许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迎来企业的鼎盛时期,但是,如果不改变市场营销战略,不提升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从根本上失去顾客基础和市场基础,企业的生存也会存在危险。

本来只拥有一个小酒厂的秦池就是最为明显的案例。他的酒厂靠有针对性的广告发家,靠中央电视台广告的中标迎来辉煌时期。他以广告来作为企业战略,由上至下,市场营销也围绕这项战略展开。广告可以拓宽市场,但是并不能创造稳定的顾客流动,因此,如秦池一样,许多以广告或是促销作为战略方针的企业都会在后期陷入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制定企业战略的方法已经走向末路。

3.3二者的现代关系

因为市场的需求,企业最大程度地运用职员的优势,不仅让市场营销人员参与战略策划,还为企业不同层面提供计划和策略。管理层面也渐渐地从在市场营销战略所取得的成效上来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因为市场营销处于了解客户需求和价值的最佳位置。随着企业在制定战略上的突破,市场营销策划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市场营销战略也开始逐步挣脱企业战略对其的约束和主导,以较快的速度偏向以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为导向的方位。在此基础上,市场营销战略遵循总体利润领先战略,突出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等成功通用战略的原则,成为企业在同行同业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的不二法宝。企业制定战略的方式方法也不再只是遵循由上至下的陈规方式,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新颖方式,形成了新型的逆向关系。

3.4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占据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

许多企业对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方式方法加以改善和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市场营销战略也早已成功跻身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战略。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再也不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是老板与老板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为市场营销战略为企业整体上的成功奠定了扎实而不可替代的基础。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在企业战略上取胜的海尔、沃尔玛等无一不是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这必须要有其他部门以市场营销战略为导向,策划出与之配备的策略,这样才能形成以市场营销战略为核心的总体战略。如今,市场营销战略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成败,所以,企业的整体战略必须要支持并全力配合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1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所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定位、发展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四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是指国资委根据出资人职责依法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制订程序、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条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管理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尊重企业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指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四)客观、公正、科学、统筹;

(五)提高工作效率,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

第六条企业要明确负责发展战略和规划编制的工作机构,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并报国资委备案。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发展战略和规划决策委员会。

第八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包括3-5年中期发展规划和10年远景目标。编制重点为3-5年发展规划,并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和发展适时滚动调整。

第九条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现状与发展环境。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环境分析和竞争力分析等;

(二)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三)发展目标;

(四)三年发展、调整重点与实施计划;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六)需要包括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企业在制订发展战略和规划时,可参照国资委编制的《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应当涵盖其提出的内容。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按照国资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报送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报送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文本及编制说明。

第十二条国资委组织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进行审核,在规定时间内将审核意见反馈企业。

第十三条国资委对企业报送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内容的审核主要包括:

(一)是否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

(二)是否符合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方向;

(三)是否突出主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是否坚持效益优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十四条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应当根据国资委的审核意见,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修订。

第十五条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中国资委派出的股东代表、董事,应当在企业股东会或董事会上充分表述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意见。

第十六条企业按照内部决策程序对发展战略和规划修订后,应当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正式文本报国资委备案。

第十七条企业在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过程中应当制定年度计划,对实施情况与发展目标进行对比评价,及时调整。

第十八条国资委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的编制说明

由我委编制的《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规划管理办法》)按照立法程序已通过审查并公布。该办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央企业实际情况研究制定。

一、《规划管理办法》的编制背景

(一)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是出资人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属于企业的重大决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作为出资人,对其所出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监督和管理,维护所有者权益,是保证出资人职责到位,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权利、责任、义务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持续发展进行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制定各种计划和国资委对企业领导人进行任期考核的基础。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既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国资委依法监督管理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为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干预企业的经营决策自,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要强化基础性工作,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三)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国资委根据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求,研究提出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原则、重点和工作思路,并以此作为编制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工作指南;企业应根据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和自身情况研究提出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战略。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国资委依法对企业重大投资活动进行管理,是出资人的重要职责。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使企业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必须加强战略研究和管理,正确把握企业发展方向。今后国资委对企业重大投资活动的监管,主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凡是规划内的、主业投资,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由企业自主决定,国资委实施备案管理;规划外的、非主业投资,则要进行严格监管。为企业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加强企业市场主体地位。

(五)办法制定的原则。

在《规划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当中,我们主要坚持以下原则:

1.尊重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发展;

2.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和建立合法、高效的管理程序。

(六)《规划管理办法》的编制过程。

办法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一年零五个月时间。在编制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的工作方法。办法的文本进行了10多次大的修改和完善。

二、《规划管理办法》明确的几个问题

(一)企业是编制和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体。

《规划管理办法》体现了企业是编制与实施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体。企业负责其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国资委对其进行审核。主要是对制订的程序和内容进行审核,并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工作应坚持的原则。

《规划管理办法》规定,在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工作中,始终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企业编制的发展战略和规划,要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突出主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审核,明确企业主业和整合优化业务的调整方向及目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做强做大;其次,国资委在审核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和对企业实施进行监督管理中,也要坚持上述原则。

(三)《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了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的工作程序:

1.企业按要求制订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并向国资委报送发展战略和规划草案;

2.国资委对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反馈企业;

3.企业对发展战略和规划修订后,将正式文本报国资委备案;

4.企业对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实施,国资委将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目标和实施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内容。

三、《规划管理办法》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一)按照国资委立法工作规则的要求,该办法的内容包括了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具体规定和实施日期等。

(二)按照《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该办法不设章和节,文章结构是按照总则、组织机构、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审核、实施、附则六个部分的框架进行构思。主要内容包括:

1.办法制定的法律依据和办法的适用范围;

2.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和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的定义;

3.国资委规划管理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和要遵守的内容;

4.企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包括建立工作机构和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等;

5.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在办法中规定了一般情况下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并与之相配套,制定了《中央企业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大纲》(已先期下发中央企业);

6.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管理程序,即报送、审核、企业对审核意见的处理、备案(报正式文本)、实施与调整等。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企业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传统关系;现代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31-02

优秀的战略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当今社会企业的经营也已经走进了“战略取胜”的时代。在企业战略中,市场营销战略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与其形成了无法分割的联系。

1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战略

1.1企业战略

战略就是一种计划,而计划的目的就在于区别于竞争对手,在同行中突出优势。面对竞争残酷、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企业想要求得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最终目的进行企业战略的策划。从本质上来说,优秀的企业战略就是保证公司获得利润的途径和手段。

1.2市场营销战略

市场营销战略,就是企业为了适应环境和多变的市场,从全局出发,以长远的观点和服务企业发展为基础而制定的整体市场营销活动。要进行市场营销战略的策划,首先要先了解市场、了解竞争行业、了解企业本身,然后要明确战略目标,找准定位。当市场营销战略被确定采纳,就必须通过一些短期可行的操作来检验市场营销战略的长期可行度。

2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内外环境

2.1市场

人口规模、地理分布、年龄分布等因素都严重影响着营销市场的规模。人口的规模决定个人或家庭消费产品的市场规模。而人口的地理分布决定了消费者的地理分布,因而决定不同的营销市场规模。其次,不同年龄层的需求不尽相同,制定营销策划时,必然要清楚对相应产品有需求的年龄层,找准市场,完善策划。

2.2行业间的竞争

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加深对竞争行业的了解是必须要做的一门功课。明确竞争目标,时刻关注竞争行业的动向和营销的方式方法,分析同行同业营销手段的优势和弱势,在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时才能突出优势,避开弱势,制作出更优秀的市场营销战略。

2.3企业自身特点

当然,制定优秀的市场营销策略必然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尽量避开企业存在的劣势。与此同时,企业要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管理者和职员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企业的实力与号召力,这样,市场营销战略才可以策划得更加符合市场要求,同时其执行的可行度和完成度也将得以提升。

3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3.1市场营销的作用

市场营销战略帮助协调公司内部各种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手段。它是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够长远发展为目标而制定的决策。第一,它可以让公司内部人员形成明确的共同思想,有利于企业更合理更充分地利用企业资源,从而将实现企业目标的可能性提升到最高。第二,它可以为公司带来丰富多样的合作伙伴,为公司的发展寻求无限的可能性。第三,它可以直接了解客户的需求,有效地留住客源。

3.2两者的传统关系

大多数的市场营销战略都是根据企业整体战略来制定的,因此,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营销战略只是企业战略的一个分支,一项内容。也就是说,要先有了企业战略,才能有市场营销战略。因为这个观念,大多企业的运营都是由最高管理者站在让企业持久发展的高度上来描绘企业未来发展的蓝图,然后再由各个部门的管理者在此基础上制订各个部门的作战计划。这种至上而下的战略制定方式,导致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者们在制定市场营销目标和市场营销战略时受到企业战略计划的引导。在市场营销战略与企业战略传统的被包含关系下,企业策划出的市场营销战略往往有着很大的局限。或许最开始会得到许多的合作伙伴或客户,迎来企业的鼎盛时期,但是,如果不改变市场营销战略,不提升市场营销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久而久之就会从根本上失去顾客基础和市场基础,企业的生存也会存在危险。

本来只拥有一个小酒厂的秦池就是最为明显的案例。他的酒厂靠有针对性的广告发家,靠中央电视台广告的中标迎来辉煌时期。他以广告来作为企业战略,由上至下,市场营销也围绕这项战略展开。广告可以拓宽市场,但是并不能创造稳定的顾客流动,因此,如秦池一样,许多以广告或是促销作为战略方针的企业都会在后期陷入困境,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的制定企业战略的方法已经走向末路。

3.3二者的现代关系

因为市场的需求,企业最大程度地运用职员的优势,不仅让市场营销人员参与战略策划,还为企业不同层面提供计划和策略。管理层面也渐渐地从在市场营销战略所取得的成效上来思考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因为市场营销处于了解客户需求和价值的最佳位置。随着企业在制定战略上的突破,市场营销策划在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市场营销战略也开始逐步挣脱企业战略对其的约束和主导,以较快的速度偏向以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为导向的方位。在此基础上,市场营销战略遵循总体利润领先战略,突出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专一化战略等成功通用战略的原则,成为企业在同行同业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的不二法宝。企业制定战略的方式方法也不再只是遵循由上至下的陈规方式,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新颖方式,形成了新型的逆向关系。

3.4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占据企业战略的核心位置

许多企业对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方式方法加以改善和创新,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市场营销战略也早已成功跻身为企业战略的核心战略。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再也不是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是老板与老板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为市场营销战略为企业整体上的成功奠定了扎实而不可替代的基础。世界五百强企业里面,在企业战略上取胜的海尔、沃尔玛等无一不是在市场营销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然,这必须要有其他部门以市场营销战略为导向,策划出与之配备的策略,这样才能形成以市场营销战略为核心的总体战略。如今,市场营销战略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整个企业的成败,所以,企业的整体战略必须要支持并全力配合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4结论

战略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目标,一个合理的战略如果被准确有效的实施,不仅能让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明确公司目标,让其在工作上尽心尽力,更能给企业带来空前绝后的收益。从市场营销战略在一个企业中发挥出的作用中我们可以看到,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优秀的市场营销战略对企业来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吕(契)莲.面向市场营销战略的竞争情报研究[J].中国商贸,2011(8):43-44,62.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process and business practic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问题;对策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trategic management;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2-0160-03

0 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隶属现代企业管理范畴,是在企业运营中实施的高层次、高水平的管理方式,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企业的前途命运。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有着管理费用较低,经营机动灵活等优势,但也存在抗风险能力差、集聚人才难、融资渠道窄等劣势。因此,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研究的重点和焦点。

1 中小企业战略演变过程

中小企业战略演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从财务控制、长期战略计划、竞争战略与核心能力、知识发展的战略五个发展阶段。

1.1 财务控制战略阶段 财务控制处于战略管理演变过程的初级阶段,最早出现在某些西方国家,从二战结束后恢复重建过渡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阶段,公司致力于在高效的规模生产中加强风险控制,以促进竞争力的提高。另外,从技术上讲,这个阶段需要大规模的投资,使得大量的长期投资和财务预算的协调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财务控制战略是异常时期的财务预算控制为主要特征的战略管理。

1.2 长期战略计划阶段 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因素,由企业内部控制转向市场约束。企业的战略重点逐渐从内部财务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时期的战略决策,主要的是针对企业外部问题,而不是内部的问题,比如产品的结组合和在哪个市场销售这些产品等。

1.3 竞争战略阶段 在20世纪80年代,竞争理论的代表迈克尔·波特提出了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和聚集战略的三种确立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并提出为实现以上三种竞争战略选择,企业应开发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链。

1.4 核心能力战略阶段 在竞争策略的基础上,普拉哈拉德(C.K. Prahalad)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在他看来,企业要建立一个长期的竞争优势,不仅要考虑业务经营,以适应外部环境,同时也要重视企业的战略资源的占有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企业要拥有核心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核心竞争力战略成为这一时期企业增长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1.5 知识发展战略阶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催生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企业要实现知识发展战略,必须要实现知识共享,提高创新和管理。在这一时期,知识是提高生产力和实现经济增长驱动力,成为战略管理的普遍共识。

2 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问题分析

根据国内外研究者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的研究,本文结合中国企业发展实际,可以总结出我国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战略受危机驱动的影响较大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系统的战略,不像大型企业,有一个清晰的长期战略规划,大多数是突发事件发生以后,企业管理者采取应急措施,或者有可能设想一个长期战略的大概想法[1]。而在这种危机时刻进行的战略管理,往往是企业决策者被动的创造,也许能够帮助企业暂时脱离困境,但是不是涉及长远的战略规划。

2.2 企业战略受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影响较大 中小企业的战略,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个人的企业愿景,企业战略的制定、执行、控制评估都是主要创业者一个人完成,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就直接关系到一个战略的好坏。一个企业管理者,如果具备高度的独立思考能力,对市场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够从平常中发现异常之处,从细微处认清方向,就能够帮助企业创造和利用更多的机会,把企业不断引向成功。但是有的中小企业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固步自封,只会将企业推向极为被动的境地。

2.3 企业战略模式是非正式的 中小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正式程度是远远低于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如果中小企业作出战略决策过于正式的话,它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结果。过分强调结构化的、书面化的计划将使中小企业面临呆板僵硬的发展格局,因为它降低了灵活性,这也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最重要的法宝。

2.4 企业战略的制定是非科学的 中小企业战略制定者一般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利益相关者,很少采纳员工的建议,并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这将有可能由此导致战略的片面性或具有很强的功利性。此外,中小企业战略决策者的信息来源比较狭窄,一般不太可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战略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基于战略决策者的直觉,而不是对于形势的科学、准确的研判[2]。

2.5 企业战略管理变化较大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有一个问题是对于增长的管理,中小企业的增长速度往往超出创造者的预期,中小型企业的增长也意味着的决策者已经不能单独管理的所有活动[3]。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是民营企业,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美国组织学家格雷纳(L·E·Greiner)经过研究发现,组织的成长过程大致经历了创业阶段、指导阶段、授权阶段、协调阶段和合作阶段这五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动力不同,因此将会呈现出不同的管理问题,并随着企业的发展战略管理而继续改变。

3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对策研究

本章针对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希望为中小企业在实施战略管理过程中提供借鉴意义。

3.1 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 笔者重点从理论学习、利用内部和外部资源、加强实践三个方面入手,培养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

首先,加强战略思维理论学习。这里提到的理论学习区别于普遍意义上的理论学习,培养战略思维能力,要重点加强战略思维方面的理论学习,可以多看一些哲学方面的书籍、研究一下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学习中外经典战略思维方法等,有意识的培养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处理企业管理问题时,能够从大局着眼,辩证的看待、处理问题。

其次,善于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战略思维能力包含的内容广,深度大,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战略思维理论。当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是对于一些重点决策企业家拿不定主意时,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积极寻求优秀企业家的帮助、求助咨询公司等,也可以逐步在企业建立智囊团,充分利用内部资源。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能力不仅包括自身储备必要的战略思维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还包括在遇到自己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时,站在一定的高度,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优势资源,帮助解决企业出现的问题。

最后,加强实践,把战略思维理论运用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企业家学习战略思维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把战略管理运用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实践是检验企业家对于战略思维理论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在不断的企业实践中,可以进一步丰富企业家的战略思维,企业家与员工紧密接触,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有助于检验战略决策是否科学合理,也会促进战略决策的切实贯彻执行。

3.2 组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 管理决策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更要保证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为了确保企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组建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体系。

一方面是组建决策团队,并不断提高决策层的素质。中小企业的领导层不只有企业家一个人,要充分利用其他管理者的聪明才智,有意识的组建决策团队,团队成员的选择要科学合理,体现专业性、互补性、协调性等原则。同时还要对决策团队成员不断进行培训,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管理机会,为中小企业储备智囊人才,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另一方面是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法。决策方法种类很多,大体分为两类: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主要是管理者根据过去经验、知识积累等因素对企业战略管理做出决策;定量方法主要是运用数学工具,比如统计、可行性分析、概率等对企业战略管理做出决策。在实际运用中,通常将定性分析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中小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方法的选取上既要做到科学合理、注重效率和质量又要充分考虑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3.3 建立战略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相当于战略中所讲的事前导向和事后控制,引导员工按照正确的方向努力工作,同时对于工作的效果给予一定的反馈[4]。绩效评价是企业实施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中小企业要充分重视战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众所周知,绩效评价对员工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员工往往会参照绩效评价标准,朝着有利于自己绩效考核的方向努力。一旦,中小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出现问题,企业经营行为将会朝着不利方向发展并带有很大的惯性,企业事后要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调整。因此,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标准尤为重要。在建立绩效评价标准时,企业管理者要依据企业发展战略来制定标准,对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赋予权重,如专家打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充分服务于企业战略发展的大方向。

另一方面是要做到“动静结合”。绩效评价体系既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连贯性又要动态变化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要求,动静的度如何把握,考验着企业家的管理才能[5]。因此,在制定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一个指标的可变程度以及权重变化的幅度,既保证绩效评价标准大方向不轻易变动又可微调来适应企业战略的需要。

4 结论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但是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着更多困难。本文从历史文献中总结了前人对于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解释,分析了其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并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现在以及对于中小企业的相关管理及规定,阐述了中小企业存在的理论基础,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现在出发,并结合国外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成功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吴满玲,程茂洲.中国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4(11).

[2]杨晓东.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22).

[3]何春杰.对中国企业战略管理的思考[J].税收与企业,2002,10.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战略定位管理

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战略管理是结合企业内外部条件确立企业目标,并使其实现的过程。当前的战略管理研究多数集中在大型企业之中,关于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方面的研究及实例相对较少。中小企业在国内经济中有着重要地位,是推动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飞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在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同时呈现出寿命短、成长速度慢等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缺乏切实的、灵活的战略管理。与大型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具有人员少、规模小、资金少、组织灵活变通的特点,所以在一般的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中都存在人力和财力方面的难题。因此,有必要进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为我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思考方向。

一、中小企业加强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1、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特性之一,而优胜劣汰则是市场竞争的规律。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战略管理的实质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我国企业不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而且还面临着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战略头脑,不能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企业就会随时被市场竞争的海洋所淹没。

2、企业扩张需多元化发展和战略联盟增加。为了避免或减少企业风险,获取规模经济或稳定收入,许多企业已在不同的行业寻找最佳发展机会。在这种条件下,产业间的相互关联和波及效果势必影响和决定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产业进行战略分析意义重大。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就要求以优势企业为依托,通过市场经济通行的方式对大量中小企业和其他弱势企业进行并购,或通过强强联合培育大公司、大集团。这就给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并以此来制定较长期的发展战略。

3、竞争形态的变化。过去的竞争是静态竞争,而现在的竞争是动态的竞争。动态的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竞争的频率加快了;二是竞争的规则在改变;三是被打的企业还没有被打倒的时候,首先发动进攻的企业先倒下了。现在小企业战胜大企业,新兴企业战胜传统企业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4、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公司战略主要解决影响组织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当一个组织在战略上出现了严重失误时,它可能要承担破产的后果。如果一个组织制定并实施了适宜的战略,那么它将从中受益。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公司战略涉及到整个组织。它包括业务的各个领域和各项功能,是通过把业务中各部分最好的实施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而非简单相加而形成。二是公司战略通常把公司某项业务的生存看作最低目标,而把创造附加值作为最高目标。三是公司战略包括组织所从事的各项活动。四是公司战略可沟通组织和外界环境间不断变化的关系。五是公司战略是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六是公司战略对于增值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只有销售额、盈利能力、市场份额、股份收益率或其他类似的指标。

二、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囿于资金、人员规模有限,大都缺乏企业战略管理的意识,并没有真正落实这一对企业生存发展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管理办法。综合来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及问题。

1、缺乏战略管理指导。一直以来,国内的理论界及企业界都认为战略管理属于高层次管理决策,它仅仅适用于大型企业,并不能应用于中小企业。这导致很多关于战略管理的研究及实例都是围绕着大型企业完成的,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并不能完全照搬应用于中小企业,需要做出较大的革新。所以当前国内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的理论指导。另外,很多中小企业往往局限于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考虑,缺乏战略意识。

2、战略定位不准确。企业的战略定位是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好的战略定位是实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先决条件。当前,国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定位,它们的战略定位都是根据市场上的短期需求临时制定的,具有较大的市场灵活性,这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但是这样制定的战略并不能称之为“战略”,充其量可以称为“策略”,因为它根本没有从市场的长期发展来进行深入考察而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就算是有小部分中小企业开始着手战略定位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也很难制定出适合于严峻竞争形势下的战略定位。企业战略定位除了需要进行外部市场环境的深入考察分析以外,还要充分结合中小企业自身内部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有些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往往会以企业管理者的主导思想来实施制定计划,太具有主观性,客观性不强,这就容易造成中小企业制定的企业战略定位脱离自身实际情况,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3、战略技能匮乏。与大型企业相比,由于中小企业资源有限,管理结构相对不够完善,管理人才相对较匮乏,所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真正了解战略管理的涵义。另外,中小企业“获取短期效益”的发展目标决定了企业管理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系统性地分析研究市场环境、企业内部条件,进而深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部分中小企业虽然通过咨询相关的管理公司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工作,但是大部分只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甚至有些单位认为战略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种束缚,限制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灵活性。只有小部分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历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战略管理对于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自身缺乏系统的管理知识理论,缺乏进行战略管理所需要的管理知识及专业技能,因此,他们并不能切实掌握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路、原则及方法。还有一些中小企业认为“企业战略”就是“企业计划”,这个概念是大错特错的。“企业计划”是实际的安排,而“企业战略”则是一种发展方向。

三、加强我国中小企战略管理的对策

战略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要比“工具”的作用大得多。战略已经是一种管理思想和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实质在于用战略思维的方法和战略性竞争的方法,改造和渗透企业经营管理原有的各个环节、层次,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加有利和更加安全的生存、发展优势。因此,战略的本质可以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即运用系统论等整体思维方法,帮助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获取并确认局部或整体的竞争性成长优势的全过程。战略就是管理,战略渗透并指引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战略的本质是以正确的方法获取生存和竞争优势。然而,在企业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战略并没有百分百的成功,也没有做到完全成功。

1、有保证的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要想使生产管理有一个新的飞跃,就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体制、稳定的生产程序、准确的原始数据、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一套科学管理方法。现代生产管理要求企业将经常发生的工作与偶然发生的实践分开,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来处理经常性的工作,一切按程序管理。而对于突发事件,要求管理人员在生产现场推广应用“5S管理”、“模特法”、“目视管理”等,从而使生产现场的秩序化、制度化、标准化得以实现。

2、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为了提高成本控制,中小企业应该首先建立规范的成本会计制度,使成本费用会计处理的原则与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得到确定,并使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得到规范,使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业务规程的制定得以实施。

3、提升企业研发管理能力。中小企业进行研发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把握好产业方向和产业定位。中小企业要认清本企业的综合实力,不能盲目地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二是科研发展策略要与企业整个经营战略保持高度的协调性。三是对产业规模扩张的时机和突破口要把握准确。产业规模的扩张是有条件的,包括资金、技术、市场、人才以及管理等方面。有些企业不重视人才的培养,一旦产业规模铺开,就会出现很多的管理问题。当然,产业规模的扩展也不要盲目多元化。四是长远规划研发管理。

4、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小企业战略管理中同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国内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当、资源配置不合理、人事任用不合理、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体制等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加强企业员工的培训、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制度、完善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从而提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飞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在面临巨大挑战和机遇的同时呈现出寿命短、成长速度慢的问题,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日趋显现。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特点,深入考察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企业战略。

【参考文献】

[1] 杨雯:如何做好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J].经管空间,2012(2).

[2] 曹志平: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现状、成因及管理[J].管理世界,2007(3).

[3] 颜光华、林明:外国中小企业战略管理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4).

企业战略的制定方法范文第15篇

[摘要]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具有传统的全面预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建立在企业战略的目标基础之上,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和依据,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分解和具体化,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企业战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和控制,并依此有效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实施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就是要实现战略与预算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的工具。

[关键词]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企业战略;编制;执行;考核

战略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所在,在整个现代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其他管理系统都应服从、支持企业战略的需要。全面预算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系统之一,应该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发挥对企业战略的实施和保障作用。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旨在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创造企业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本质上说,它是从整个企业的战略的高度来合理规划、科学配置企业的有限资源,使之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并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和执行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是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的战略工具。

一、传统的缺陷与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优势

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业按照职能划分为各个责任中心或部门,企业高层在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到预算期内各种因素的变化,相应地增加或减少有关资源项目的预算额,以确定未来一定期间的预算。这是一种粗放和低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往往流于形式;更重要的是与企业的战略相脱节,从而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体地说:(1)不支持企业战略。在传统的预算模式下,由于缺乏总体战略目标的统领和指导,各部门经理和员工不了解企业的战略,不明确自身的工作与企业战略的关系,只为完成预算指标而工作,使预算不能发挥有效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致使企业制定的战略无法得到贯彻和执行,往往流于形式。这种没有战略导向的预算,易导致预算只重视短期活动而忽视长期目标,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企业价值。(2)不支持企业的价值创造。传统的全面预算关注的是企业耗费了多少资源,而不是创造价值的作业,导致企业忽视进而可能丧失创造价值的能力。(3)不利于挖掘潜力,提升企业竞争力。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往往掩盖了过去年度的低效和浪费。由于在编制预算时,不关注企业的流程和作业,无法发现各工作流程和作业中的瓶颈,无法识别和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不利于企业价值链和作业的优化。(4)缺乏可靠依据。传统的全面预算编制的依据是长期销售预测或目标利润。其逻辑前提是企业外部环境相对平稳,市场竞争不很激烈,企业单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当今企业高度重视竞争优势和战略管理的形势下,这种逻辑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形势瞬息万变,因而企业的销售预测与利润目标就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而以这种不确定性的预测为依据编制的预算也就难免具有片面性,在预算执行中可能引发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培养和增强。(5)执行控制力较弱。传统的全面预算存在重编制轻执行的弊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通常有企业各级领导和各个部门的参与,但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进行控制和跟踪调查时,参与者则明显减少。一方面,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机制,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较大;另一方面,缺乏对预算差异进行科学深入的定量分析,难以确定差异产生的真正原因。同时,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相关的管理者和责任人。预算控制侧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6)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传统的全面预算管理的业绩评价指标过于单一,仅以预算指标作为业绩评价的基础和依据,以预算差异为主要的考核方法,而忽视了对非财务性和非数量性工作的考核。事实上,这些非财务性指标往往反映了企业整体长期发展及其战略目标的指向和实现程度。

比较而言,由于战略导向全面预算是建立在企业战略的目标基础之上,以企业的战略为导向和依据,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上的分解和具体化,从而可以充分地发挥企业战略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并依此有效地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具有传统的全面预算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而言,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具有以下特点:(1)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而战略的执行则通过预算提供保证。一方面,要通过预算来保证战略的实施所必需的资源得以落实,并通过预算对战略的执行进行控制;另一方面,预算的编制又必须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和导向,从而发挥预算对战略的支持和保障作用。(2)引入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来描述和具体化战略目标。战略往往是概括和抽象的,需要具体化和具有可描述性作以支撑,使之易于理解和执行。战略地图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可以描述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路径。战略地图是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发展而来的。平衡计分卡四个层面的战略指标之间存在一系列的因果关系,战略地图就是表示这些因果关系的通用方法。它描述了战略的逻辑性,清楚地显示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关键内部流程目标。运用战略地图,企业可以化战略为预算目标,再运用平衡计分卡,化预算目标为预算,从而实现了战略与预算的对接。(3)以作业为基础。作业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活动,可以作为企业划分控制和管理的单元。作业是成本的动因,也是竞争优势的来源。因此,企业根据战略要求合理地确定作业之间的关系,对于降低成本,增强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预算作为管理工具,以作业为基础,按照作业和作业量来确定资源的消耗,可以使成本预算更好地发挥作用。战略导向全面预算以战略为起点,以作业为中心,通过作业分析,优化作业链,达到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目的。(4)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合理,激励机制有效。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业绩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一个细化的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的测评指标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需要,将企业的长期战略与短期行动联系起来,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计量评价体系,很好地平衡了财务绩效指标与非财务绩效指标、企业内外群体之间的关系,使企业各流程的业绩得到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由此建立的与预算评价结果相对应的激励机制,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和员工愿意并努力去完成预算目标。(5)动态性的管理体系。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在考评预算执行的同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和业绩考核指标,对预算执行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使预算能够准确而及时地反映企业的战略方针。

二、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实施

实施战略导向全面预算,就是要实现战略与预算的对接,使全面预算成为支持企业战略的工具。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战略导向全面预算的编制。(1)高层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的愿景,制定一定时期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目标,然后运用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预算相连接,即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绘制企业的战略地图。战略地图将企业战略具体化,使战略的各构成要素形成因果关系,并与战略目标相连接,使抽象的战略目标具体化为预算目标,平衡计分卡再将这些预算目标转化为四个方面的目标及指标值,从而使战略目标变得可理解和可执行。(2)从战略地图中确定关键因素、关键流程和作业。通过战略地图对战略的描述,发现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的驱动战略,以及实现战略的路径。企业应专注于这些重要的内部流程及形成各关键流程的作业。(3)将预算目标落实到各个流程与作业中心。(4)进行价值链和作业分析。确定各作业的可控性和协调性,区分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分析增值作业的效率性,消除非增值成本,优化作业链。(5)按改进后的流程和作业,并依据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预测未来的作业量和资源消耗量。各个作业中心编制预算草案上报,企业高层再按照战略目标确定作业优先顺序,调整资源需求与资源供给之间的差异,最终形成以战略为导向,以作业为基础的预算。(6)企业战略往往随着企业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相应的调整,因此,企业应系统、周期性地调整预算,以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营环境,更好地指导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为此,企业应采取动态的预算编制模式——滚动预算。为了避免工作量的大幅增加,比较可行办法的是按季度滚动编制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