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篇

就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就要不断地变革与优化其财务制度,并把其扩大至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中,同时把企业的财务核算扩展到企业社会成本及效益中。从总体上看,企业财会是实现企业自身责任和社会责任相通的桥梁,也可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连接的桥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企业是有社会价值的,所以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并维护整体的利益,如果企业只是重视社会财务收益,而对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不关注,就会使企业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中,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声誉,以及无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企业财会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是我们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所在。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中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而把此作为研究背景,不少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问题引发了部分财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并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丧失职业道德,一味把追求资本收益作为工作的中心,这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无法得到完全地履行。

(二)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模糊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大众化的问题,但是本身内容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界定。以往的财会制度主要是把企业的利润作为其中的工作内容,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则不同,它主要是采用计算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以及收益,进而全面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损害,所以两者的切入点不同,因此核算的内容也就大不一样。所以,只有将企业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一一确定以后,才可以更好地实施这一制度。

(三)相关法律不健全

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来看,虽然当前存在一系列的法规。然而,从客观上来看,相当多的法规内容都是比较模糊的,而且在实践中可操作性不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未能对企业无法或者是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所需要接受的处罚加以明确。

(四)信息披露形式单一,财会制度内容未定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花很多的时间来讨论非正规财务会计形式或一些文字来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样根本无法达到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社会责任财务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在核算的内容上是有一定区别的。从现在来看,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还未能明确其中的核算内容,特别是和这有关的会计科目、计量方法也不是十分规范,这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全面推行。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建立

(一)转变思想观念

企业首先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尽可能地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并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社会的总效益,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企业要抛弃以往的财会观念的束缚,大力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优势所在,使企业意识到其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不只是有利于社会,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更好地促进更多的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完善相关法律

有关企业财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法律规定也比较少,只是在会计法中稍有提到,而具体如何实施则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使得很多企业不会考虑把社会责任信息公开。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要强化企业在这方面的法律建设工作,要求企业披露这方面的信息。所以说,法律要对规定企业必须执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并对各类信息进行披露,防止企业利用法律的漏洞实施一系列对社会责任不利的生产及经营活动,所以要走上用法律规范其发展的道路。

(三)构建社会责任财会核算体系

就行业的不同,其社会责任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对于其社会责任财会信息的比较也极不有利,然而就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其社会责任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采取这一措施完全可以实施的。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确保计量单位以及计量方法较为灵活,以实现其多样化的发展,如根据可以使用货币进行计量的情况则使用货币,而不可以使用货币的时候就要采用实物进行记录。

(四)提升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财务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财务人员不只是要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同时还要学会政治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等多个方面知识,所以要对财会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尽快地提高其综合素质,保证其能力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

(五)充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脱离不了其周围的生存环境。我国有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失衡、失业人员过多等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矛盾,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还要注重环保,要走出一条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道路,以达到以上各方面的内在统一,同时还要对各行各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统一规范。

四、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企业环境责任环境审计

一、环境问题引发的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已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把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结合起来研究,即是现代环境危机所迫,也是会计信息与决策者之间关系狭隘而造成的沟通失误所迫。从中引出的问题,已不单纯是会计问题,更多意义上的是一种社会问题。在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国务院总理面对记者关于环境污染的提问时,公开表示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十五"计划我们大多数的指标都基本完成了,但是环境指标并没有完成。为此,总理提到必须采取切实有利的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可见,在当前的经济发展中,环境保护的重要和迫切性越来越被关注。如何在环境和发展之间求得平衡,既不能为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环境放弃发展,已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可以说是我国现阶段各方利益"博弈"的一个核心部位。环境保护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利益出发点,政府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措施,而在当前作为制造环境污染行为主体的企业也应该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了使环境保护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层面得到更好地实施,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稳步推行环境会计外,还必须更有效地开展环境审计,从而更好地对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进行监管。

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环境保护

在当今这个提倡环保意识的年代,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都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我国学术界也有过相应的讨论,有学者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三大内容:第一,为政府提供税收,第二,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第三,为市场提品或服务。但有的学者指出在有关国际组织的权威文献中,企业纳税、提供就业和产品至多属于"遵纪守法"和履行"最低的义务标准"。根据联合国的观点,从原则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包括:"一个公司应该对其经营后果负完全责任,这包括直接影响,也包括间接的负面影响,……对企业社会责任更高的要求源于一些公司的外部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多领域都可能发生并且会涉及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群体。"简单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契约",它通常包括人权、环境保护和劳工权利等内容,在社会上显示着"公司的公民形象"。环境污染作为经济学中典型的外部性问题,企业是难以推卸责任的。研究表明,环境的最大污染源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造成了环境污染,就应当承担起环境治理和恢复环境质量的责任--无论是道义的抑或是法律的环境责任。因此,环境保护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称之为环境责任。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在为股东追求最大化的利益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促进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破坏环境的时候承担的赔偿责任。履行环境责任企业应将环保理念和行动贯穿到其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首先从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力求减少产品给消费者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应专注于提高产品使用的能效,以及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制造产品所需要的能源,在生产制造环节,企业还必须考虑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系统,把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法律允许的范围。但是,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集体,当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冲突时,往往会对这些社会责任产生被动抵抗的局面,甚至想方设法地来逃避责任。因此,光靠企业自觉地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而没有相关地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地支持,在现阶段根本是行不通的。即使是有了一定的法律、法规作保障,仍旧会出现很多企业不依法办事或者是钻足法律的空子。这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总理指出治理环境污染"要严格执法,依法保护环境,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依法关闭那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依法追究那些制造污染,而给群众、给社会带来重大损失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利润。由于企业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至于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以及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它能从市场上得到利润的多少。但是,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不同,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活动中,同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污染物。企业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企业就应该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计,是以整体或全社会的利益为基础,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确定以至解除企业的环境责任,使其贴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评审企业的环境责任,既是一种社会的关注、政府的行为,也是企业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三、环境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

环境审计,也称为环境、健康和安全审计,是审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拓的一个审计新领域,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环境审计被定义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环境审计的主体包括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根据环境审计的定义可以将其定位:对于政府审计而言,环境审计应当作为绩效审计范围的扩大;对于内部审计而言,它是经营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民间审计而言,则表现为财务报表审计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开展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审计是控制和防范污染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系统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问题存在于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环境的审计应该体系在各个审计层面上,所以环境审计系统包括政府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三个部分。

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包括生态(生活)建设审计和环境污染治理审计两个基本方面。主要内容表现为对各级政府环保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国家大型环保项目的审计和对政府的环保部门制订的环境规划和政策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监督,并依据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保护基础标准,审查政府环境规划和政策执行的结果和效果。审计机关以其超脱地位和特有的功能实施环境审计,对环境管理所发挥的重要促进和保障作用也是其他机构无法替代的。政府环境审计主要体现环境保护宏观层次方面的意义,主要对象是各级政府、国有金融机构环保信贷资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排污费、环境支出等,相对较少直接涉及到对整体企业的审计,但政府环境审计为其他两个层次的环境审计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具有统驭作用。

民间环境审计主要是针对企业的环境报告进行的对重点行业、企业所进行的环境审计,应主要由民间审计组织来完成,充分发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作用,对上述企业环境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以及环境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表达意见。其审计内容主要体现在环境资产确认与计量、审计环境成本费用支出审计以及环境效益审计。正如美国环保局就环境审计作过的如下定义中所阐述的那样:"环境审计就是由会计事务所或其他法定机构对适用于环境要求的有关业务经营及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查。"对企业环境责任报告的审计,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全面铺开。随着企业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开展对企业的环境责任报告审计将成为必然趋势。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自然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它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内容。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对企业履行受托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与评价过程。企业环境责任的承担者应当是企业的管理当局,环境审计本身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内部审计。内部的环境审计包括环境法规执行审计和环境管理系统审计,企业若违反了有关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就会引起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实施环境法规执行审计,审计人员首先应了解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然后要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否违反过环境法规,若有违反则结果如何,企业是否针对这些违反环境法规的情况制定了改进措施并进行切实的改进。其次,规范化的环境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对环境的危害,使企业的环境成本降到最低,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在运行上是否经济、高效是环境审计的重点

由此可见,在环境审计的三个层面中,具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作用,相辅相成。在现阶段,国家必须加强环境审计的法规建设,逐步推进民间环境审计。但环境保护必须从基层做起,审计企业的环境审计、特别是以自律为出发点的内部环境审计是现代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内部需要设计一种监督与评价措施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项目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它既属于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这也说明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从被动抗拒转变为主动接受,能更自觉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实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审计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瑜曹玉俊..对建立我国环境审计系统的探讨.[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4

[2]郭群单力.环境审计大透视.[J].《环境》.2005-5

[3]亚审环境审计研讨会暨环境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在武夷山召开[N]中国审计报.2005-03-30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3篇

CSR报告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有过一段短暂的发展,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相关利益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绩效,加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越来越多的公司才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英国BP公司的石油泄漏(2010)、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2011)更是在全球掀起了对社会与环境影响的关注高潮。目前社会与政府组织普遍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活动及其影响予以关注,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应运而生(Hopwood,2009),有效的CSR报告和审计鉴证都将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沈洪涛,2010)。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会计师事务所不仅在财务信息审计鉴证上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开展提供技能支持,而且诸如电子商务审计鉴证、环境审计鉴证等新市场方面的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更能给CSR审计报告鉴证提供更直接的经验支撑。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四大”关于CSR报告的审计鉴证业务市场正在不断扩大,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被鉴证组织、专门的咨询公司以及“四大”专业服务公司所分享。全球范围内第一份CSR审计报告鉴证出现于1992年,毕马威(KPMG,2011)进行了全世界范围的调查,反映有70%以上的G250企业和近65%的N100企业聘请专业的会计机构进行了CSR报告的审计鉴证,这充分表明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价值肯定和市场需求。与国际上由注册会计师主导CSR审计报告鉴证行为的状况相反,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这一领域中的市场份额较低(沈洪涛,2010),CSR审计报告鉴证工作在我国的开展较为迟缓。我国第一份经审计鉴证的CSR报告是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由挪威船级社(DNV)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其出具审计鉴证报告(2006),这也拉开了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序幕。2009年上交所、深交所指引,自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井喷式增长,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前十个月了1525份CSR报告,比2012年同期增加了188份,增幅为14.1%,但仅有171家企业进行了CSR审计报告鉴证,说明进行报告鉴证的企业并没有同趋势地增长。2010~2013年,我国虽然经第三方独立审验的报告数量连续递增,但相对于报告整体数量增幅,经审计鉴证的报告数量增幅则略显缓慢(商道纵横《2012-2013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年CSR报告虽然在第三方审验方面有较大提升,但仍处在较低水平(《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3》,2013)。

二、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标准

目前在国际上,CSR审计报告鉴证多采用自愿选择的方式,在国家层面上强制要求企业对CSR报告进行审计鉴证的只有三个欧洲国家。其一是法国,自2001年起法国要求公众公司将环境信息纳入年报,并要对这些环境信息提供第三方鉴证。其二是瑞典,从2008年起瑞典所有国有企业要公布经过第三方鉴证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三是丹麦,从2009年起规模较大的约1100家国有控股公众公司要将可持续发展信息纳入年报或者出具独立报告,且这些披露的信息必须经过第三方鉴证。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自愿披露还是强制披露模式,国际上并没有形成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这极大地增加了CSR审计报告鉴证业务开展的难度。考虑到专业会计人员对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增长要求,许多国际组织或国家机构都开始或正在制定相应的标准,例如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ISEA)是全球最早颁布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AA1000AS,2003)的组织,其制定的AA1000AS(2008)和国际审计与鉴证标准委员会(IAASB)制定的ISAE3000(2005)是国际上G250、N100企业最常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IS?EA颁布的《AA1000审验标准2003》以及修订版《AA1000审验标准(2008)》将审验标准中的AA1000原则独立为一个单独的标准,包含三项原则,即:包容性原则、实质性原则和回应性原则,它是与利益相关者视角最为贴近的国际标准;IAASB的ISAE3000则旨在为专业会计师提供非财务鉴证业务应遵循的原则和重要的程序。此外还有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制定的G4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欧洲会计师联合会(FEE)有关可持续发展鉴证的系列讨论稿、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和挪威船级社(DNV)的各鉴证标准。GRI指引第一版于1999年,2006年的第三版也就是G3指南中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鉴证的建议,2013年的G4指南中对鉴证提出了更深层次与更具体的要求,建议企业选择外部鉴证。FEE(2002,2006)在其系列讨论稿中认为在可持续发展标准传播的早期阶段,应通过独立鉴证提高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可信度,增强股东的信心。我国目前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采用自愿披露模式,同时也没有专门的、统一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但是在审计报告鉴证的过程中除参考国际上通用的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外,还是应用了诸如《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等呈现本土化特色的审计报告鉴证条款。

三、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

1.从国外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情况来看,主要有:(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初步界定。Owen等将社会责任审计定义为“一个组织决定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衡量和向公众报告这些影响的全部过程”;CSR报告鉴证可以看做是为缩小报告提供者和使用者之间的“信任差距”,从而由报告编制者以外的独立第三方对企业所编制的CSR报告进行鉴证的一种社会责任审计活动;AA1000AS中“验审”被定义为审验机构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适用的规范和标准,对组织公开披露的绩效信息及其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作出评估,以提高组织公开披露信息的可信度。(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例如主体研究。在目前更多企业倾向于选择第三方独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进行CSR审计报告鉴证(Simnett,Vanstraelen&C.W.Fong,2009)的大流下,另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企业内部管理机构是CSR审计报告鉴证主要提供者,因此CSR审计报告鉴证应当由内部审计人员进行(Allegrinietal,2011;Ridleyetal,2011);二是发现存在管理者控制CSR审计报告鉴证的迹象,导致审计鉴证缺乏独立性,认为必要时应当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审计鉴证的过程中(Brendano’Dwyer&DavidL.Owen,2005)。(3)从不同角度分析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PeregoP.和A.Kolk(2012)探讨了跨国公司如何采取保证措施来维持和发展企业问责制的可持续性,发现外部制度的压力和内部资源、能力是推动企业进行报告鉴证的基本因素;GaryF.Peters和AndreaM.Romi(2013)研究了可持续性治理特征对CSR报告自愿鉴证的影响,认为环境管理委员会的存在促使企业进行自愿的报告鉴证,并且多选择内部审计师进行审计,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对企业是否进行自愿报告鉴证并无影响。

2.国内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较少,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概念的界定。《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中阐述了验证、保证和鉴证的不同定义,验证和鉴证都是保证的具体形式。在CSR报告—GATEs体系内,CSR报告鉴证是指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就报告符合《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纲要》的程度做出评价,就报告验证的基本过程和结果做出的公开声明,以证明报告披露的信息的基本质量和报告验证的真实性、独立性和公正性。张和平(2012)给第三方审验下了定义,认为CSR报告第三方审验是指由与企业不存在利益关系的第三方审验机构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流程,根据使用的规范和标准,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信息,管理体系、数据和流程,以及报告遵循实质性、可靠性、准确性、完整性、平衡性等原则的具体情况。(2)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的研究,包括动因(刘钧,2013)、主体(周晓惠、许永池,2011)、模式(赵哲,2011)等。袁蕴(2011)、严培蓓(2011)、张庆龙等(2012)从第三方审验的目标、审验标准、审验的内容、执行主体、程序和技术、验审时限和审验报告等七个方面来构建上市公司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框架。而在主体研究方面,我国不同于国际上百花齐放的观点,国内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当成为CSR审计报告鉴证的主要提供者(黄彤,2012;张和平,2012),主要在于注册会计师可以提高鉴证质量,增强我国CSR报告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沈洪涛等,2010)。(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影响因素的探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显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CSR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李正、李增泉(2012)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发现,CSR报告鉴证意见具有正向的市场反应,而董事会承诺不具有市场反应。

四、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

20世纪60年代,在研究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的过程中,美国学者首次发现了控制风险的问题,并建立了评估控制风险的措施(Brown,1962)。

1.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目前,对于审计风险的涵义各执一词,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2004)则认为审计风险应为“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不恰当审计意义的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而就审计模式来说,目前国际上采用的审计模式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因为能够在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审计环境下发现企业资产缺失的问题(Knechel,2001)。近几年来,学者也对审计风险进行了长足的研究,包括审计风险的定义(谢晓燕、黎菁,2013)、成因(岳向黎,2013)、对策(李露璐,2013)等。与此同时,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规范、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审计程序选择不合理(王海燕,2013)等原因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我们不能单一地看“发表不恰当意见论”和“带来的损失论”(谢晓燕、黎菁,2013),应当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强化风险意识和谨慎、客观发表审计意见来防范审计风险(李述有,2012)。马春英和周允征(2011)以我国环境审计风险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基础,首次构建了我国环境审计风险模型,认为环境审计风险=外部风险(概念风险、准则风险、政治风险、环境风险)×执行风险(可接受的环境审计风险条件下的重大错报风险、环境检查风险)。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审计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推行的审计风险模式(2003)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风险检查。

2.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社会责任审计风险即审计人员通过实施社会责任审计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心中存在的重大错误而发表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可能性(宋娜,2012)。关于社会责任审计风险的研究文献屈指可数,韩晓梅(2006)基于社会责任观探讨了审计风险的演变,即:审计风险=企业社会责任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控制风险×财务检查风险×非财务检查风险×委托人满意度风险;郑晓青(2014)在审计风险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行业环境、内部控制结构、社会责任审计内容、社会责任审计标准、会计师事务所等五个社会责任审计的风险因子,构建了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模型。范妮娜等(2011)认为应该从审计评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素质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加强社会责任审计风险控制。梁飞媛等(2011)从企业内外部考察社会责任风险的控制路径,认为一方面企业应将社会责任风险控制纳入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之中,另一方面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应做好监管工作。王清刚(2012)基于智能风险管理理念,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中的主要风险,主要从企业内部四个方面构建了风险导向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框架。

五、研究述评与展望

国外对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一些欧洲国家甚至强制性要求企业进行报告鉴证,鉴证发展较为迅速,而我国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也才停留在自愿鉴证的阶段,进行报告鉴证的数量还比较少。国内外CSR审计报告鉴证的相关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着问题,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仍是一个较新的、机会与挑战并存的领域。

1.CSR审计报告鉴证现状研究组织与学者齐头并进,研究成果丰硕。关于CSR审计报告鉴证研究现状方面,各组织的力量占据绝对地位,其中商道纵横和金蜜蜂等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刻关注我国的CSR报告动态,可以成为各学者研究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重要数据来源。重要的学者诸如沈洪涛教授,在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方面成果丰硕,尤其是在CSR报告鉴证研究方面,居于我国该方面研究的领头羊位置,沈教授对我国CSR审计报告鉴证的情况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为该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2.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未统一,研究较为表面。国内有关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较少,且较少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CSR报告鉴证标准,几乎都是对国际上的CSR审计报告鉴证各标准的比较研究,并且没有考量我国国情,研究较为表面化。同时,各类国际和国内组织都相继出台了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标准繁多也就意味着会促使各鉴证机构的鉴证依据选择自主性大且不统一,容易导致CSR审计报告鉴证结果缺乏可比性。可见,制定统一的鉴证标准亟待解决,未来应当加大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强度,以期更加有效地引导CSR报告内外部审计鉴证业务的开展。

3.对CSR审计报告鉴证基础理论研究不成系统,概念界定不严谨。CSR审计报告鉴证、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的概念界定是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和CSR审计报告鉴证风险控制体系构建的基础,如果对这两项概念内涵定义得不严谨或不清晰,必然会影响框架和风险控制体系的科学性、可靠性。但是,目前不仅是学术界对该定义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而且各国际机构对其的定义也没有统一。虽然国内对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诸如目标、动因、主体、标准及程序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大多浅尝辄止,或仅就其中的某个方面进行重点探讨,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理论框架,突出表现为:CSR审计报告鉴证框架内容方面零散而不成系统、CSR审计报告鉴证观点统一化(如主体)、偏向于从外部因素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等。未来可以加强对理论的整体系统研究,观点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并且可以适当地内外部结合来探讨CSR审计报告鉴证的影响因素,如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披露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2

近年来的环境污染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矿难事件的频频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概念是1953年博文(H.R.Bowen,1953)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中提出的,自此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进入学术界的视野,并迅速成为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简要发展历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框架,并深入到具体的实务当中。比如,1997年以来,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简称GRI)推出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使经济、环境、社会三层业绩的报告成为像财务报告一样的惯例。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道门槛,如一种新的社会责任标准SA8000标准正成为继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现的规范企业组织社会道德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的、具有国际性的新标准。以沃尔玛公司为例,欲申请成为它的供应商必须先填写相关申请表,只有达到它制订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才有机会取得订单,成为它的合作伙伴。

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最早出现在1990年厦门大学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的教材中。二十几年来,政府、企业、学术界陆续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2005 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布了《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将企业社会责任最先在纺织业中进行推广;国家电网公司也于 2006 年 3 月 10 日正式对外了我国中央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截止2011年,我国企业共了898份社会责任报告,比2010年增长了18.2%。报告显示,2007年至2011年5年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从50.81%增长到60.9%。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已公开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报告名称不统一,报告披露流于形式

以中国A股为例,2338家上市公司中仅有592份公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5.33%,这说明有七成多的上市公司没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94.2%采用了《社会责任报告》的报告名称,另有上市公司的报告名称为《可持续发展报告》、《企业公民报告》、《环境报告》等。

信息披露没有考虑相关利益者的需求,报告的信息披露流于形式。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中,不少篇幅放在了企业的社会贡献及职工福利等“良性”信息方面而对于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员工的生产安全健康等“非良性”信息却避而不答。

2.报告质量差别较大

根据中国社科院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课题组分别调研了中国境内的国企、民企、外企的百强企业。结果显示,在被选中评价的300家企业中,按百分制考评,全部企业的平均得分不到20分。课题组根据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阶段特征,将企业分为五类:卓越者、领先者、追赶者、起步者和旁观者。只有中国远洋集团一家企业属于卓越者,其已连续三年排在该报告的第一位。有205家企业是旁观者,占总数量的近七成。另有26家企业是0分甚至是负分,其中外资企业有19家,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在华外资企业均“榜上有名”。这些企业在社会责任发展规划、反商业贿赂制度与措施,企业的环境管理和节能等方面的信息披露程度非常不足。

3.定性披露为主,可比性差

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尽管报告篇幅不短,但缺少定量的信息,尤其是没有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此外报告纵向和横向的对比较少,过于简单,相关性及可比性较差。即使是同一行业内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比较基础不一致,各企业对某项目的内涵不同,导致同类的各项指标缺乏可比性及可理解性。

三、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的相关建议

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我国特殊的国情也决定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必须执行政府导向型的披露模式。具体来看主要有:

1.确认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管理者要综合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企业关注的不仅仅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还应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雇员、客户、供应商等,还包括政府部门、社区、媒体等社会大众。因此企业必须披露其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要。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企业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可以显示其雄厚的核心能力及竞争力,提升其社会形象及声誉,提高其在投资者及消费者中的潜在吸引力,有利于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少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与公司业绩正相关,而不承担社会责任带来公司业绩的下降。

事实上,随着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我国企业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必须积极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标准如SA8000标准等开展实际工作。如实准确的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这一趋势将随着企业竞争的激烈与深入而更加明显。

2.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长期以来的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使企业往往重视经济利益而忽略企业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其投入还是产出,都既反映内部的经济性,也反映外部的非经济性,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社会效益最大化。企业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成为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3.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导致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差别较大。因此政府部门可根据其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借鉴GRI的做法,从经济、环境、社会三大维度来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框架。经济维度主要指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主要包括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种和数量、产品安全质量及售后服务、创造利润额、上缴国家的税收、企业员工职业病的发生率、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等情况的披露。企业首先要获得经济上的盈余,才有可能履行社会责任。经济维度的收益指标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指标。环境维度主要通过环境绩效指标来体现,披露内容包括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为环境治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效果、降低能源消耗的情况、企业治理环境的长远目标及行动等。社会维度主要包括为发展市政建设、娱乐设施、公共交通、医疗保健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及慈善事业及对希望工程的捐款、对失业者、残疾人就业方面提供的便利、及时缴纳税款等情况的披露。

4.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相关理论的发展

(1)加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指南

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监督和核算的准绳和规范,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可以在目前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补充,尽快出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指导企业从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逐渐过渡到以单独会计报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规范和约束不同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不同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具有可比性,这是构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前提。

(2)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

由于社会责任涉及经济、环境、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其核算对象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其在会计计量上存在较大困难。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因此会计理论界应更多的探讨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可以适当引导各科研机构及学者积极开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理论的研究。

(3)促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独立审计

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审计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有利于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可信性,同时提高其会计处理的规范性,避免信息披露流于形式,促进其信息披露的实质性与相关性。目前部分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采用了利益相关方验证的方法,但其不能替代第三方的独立审计,不能对其编制报告的科学性、编制方法的标准化及编制内容的完整性进行鉴定,更不能保证其报告的独立性。因此,促进社会责任的审计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

究,2007(07):3-12.

[2]张兆国,刘晓霞,张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J].会计研究,2009(03):54-60.

[3]李新娥,彭华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声誉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03):74-76.

[4]郭素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11(03):81-85.

[5]林松池.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0(03):20-2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原则;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引言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是社会综合效益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诚信缺失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如何加快企业发展又能促进社会综合效益是会计体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社会责任会计以企业社会综合效益为主,能够让企业改善社会生态环境、加强社会公共基础建设。所以,发展社会责任会计对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与原则

(一)社会责任会计内涵

社会责任会计的模式新颖,主要体现在核算内容的不同。核算内容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社会带来的贡献,比如对生态环境贡献、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以及人们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贡献。社会责任会计在国际中得到了西方等国家的广泛认可,在我国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财务会计主要是核算企业经济行为带来的各种经济效应,社会责任会计则不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表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员工医疗保险、企业缴纳税金情况、企业改善社会生态环境、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等方面因素。社会责任会计行业的发展成熟有利于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二)社会责任会计基本原则

社会性原则。社会性属于社会责任会计的一大重要原则,也是最基本原则。社会性原则要求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要尽量扩大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只是其衡量指标的一部分。只有把社会性这一根本原则作为基础,才能整体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才能使企业把社会效益置于企业个体利益之上。

真实性原则。社会责任会计还要坚持会计的真实性原则,会计报表必须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具体活动。社会责任会计也是会计体系发展的一个分支,真实客观的信息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参考依据。虚假的信息是不符合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因此,社会责任会计要真实的反映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只有真实的信息才能够反映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真实性原则要求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要遵守。可见,真实性原则要求社会责任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准确、直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履行情况,反之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能够为企业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正确的指引,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真实的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所以,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在对企业信息披露过程中无所隐瞒,真实可靠。

政策性原则。政策性原则主要是指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以及企业过程中的实施要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为依据,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

(三)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建设中长期坚持的基本政策。社会责任会计的强调和具体核算是有效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社会责任会计不仅在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建立了企业员工保障体系,把员工发展纳入到企业整体发展过程中,是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体现。

参与国际竞争需求。企业要想扩大社会经济效益,就必须走出国民,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大型企业发展水平靠拢。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最初是发源于西方国家,并且在西方企业中得以一定程度的利用、改善,体系已经逐渐成熟,这样的差距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了严峻考验。国际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认定标准――SA8000的实施再一次提高了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SA8000主要包括企业员工工作时间、所得报酬、工作安全、人性化管理等诸多方面。因此,以国际发展标准为主,提高企业发展水平,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就必须在企业中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会计学科建设的需求。由于我国改革开放比较晚,关于会计学科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很少有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加强会计学科理论建设,提高社会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对会计学科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目前还只是停留在初步形成,小范围普及过程中,在企业的具体运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研究,发现其在企业运用过程中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体系,这对丰富我国整体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意义重大。

二、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范围难以确定

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有很大区别,因此在核算范围方面也就有很大的区别,传统会计主要是以企业的财务为核算对象。但是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对象比较复杂,财务情况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还涉及到环境污染,社会效益、企业责任等多个方面。而且在实施过程中还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社会文化、企业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造成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对象比较复杂,核算的价值难以用数字进行准确的计量,而且会增加计量过程中的成本。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社会责任会计要在企业核算中得以应用就必须遵从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用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社会实践,否则将无从依据。社会责任会计属于社会学与会计学结合起来的一门交叉科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然而,在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相比西方国家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起步较晚,发展较慢。

(三)与社会责任会计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是保障社会责任会计在企业中得以顺利实施、开展,发挥核算、监管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我国仍然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也就是说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尚且还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强制性程度,目前仅局限在道德、社会群体、社会舆论的压力之下。由此可见,确少了法律制度这层天网的保护,社会责任会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对策

(一)实施责任会计与企业自身发展结合

企业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来进行。对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进行合理审计,审计者的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独立性等都对其审计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素养、能力等职业操守同时也会被外界不同的因素所干扰着,例如审计的相关标准、相关方法、道德水平及其专业的素质等等。这也影响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只有建立与社会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够实现促进社会发展与企业发展共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生产合格的产品,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企业只有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在企业中积极推广社会责任会计。

(二)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

我国会计理论体系研究还有很多漏洞,社会会计理论研究还不完善。因此,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对社会责任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标准、计量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成果要经过企业实际运用之后,经过实践检验后,把理论编写成书籍或者论文保存起来,给企业在具体实际运用中提供合理的参考价值。

(三)建立完善的法律系统

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还是新事物,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可以履行社会责任也可以不履行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会计推广来看,不利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也影响到社会责任会计的法律法规建设。所以,我国法律部门要积极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立法工作,对企业落实社会责任进行明确的规定,按照法律办事,形成良好的法律氛围,促进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

四、结语

社会经济建设取得进步的同时社会问题也在不断的出现,比如环境污染问题,企业诚信缺失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工作的引入能够对企业进行实践指导,增强企业员工和企业整体的社会存在感、责任感。而且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渐受到国家政府和社会群体以及人民大众的广泛关注。社会责任会计是适应时代背景需求应运而生的产物。因此,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是丰富我国整体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6篇

1 绪论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很久以来,我国的企业一直都过分局限于微观利益最大化,对于企业来说,自身的利润状况、负债状况、投资收益状况以及风险等指标才是需要关心的重点。在这种目的的趋势下,很多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和发展为国家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有一些企业为社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我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非常常见。2010年英国Bp石油公司墨西哥钻井平台爆炸致使十数人死伤,而且沉入海底的钻井平台持续每天漏油5000罐,从四月份到五月份,一共漏油两千万加仑,对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不管政府和企业为此付出了怎样沉重的代价,都挽回不了在灾难中受到波及的那些无辜的海洋生物和普通民众。除了环境问题,这些企业发展还会带来一些员工问题,我国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富有的国家,廉价的劳动力让我国的制造业非常发达,在中国制造享誉全球的背后,是那些被压迫、被剥削的廉价劳工。2010年的富士康跳楼事件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劳工事件,短短半年之间,富士康13名员工跳楼,揭露了部分企业剥削劳工、压榨劳工劳动力的事实。事实上,不仅是这些没有知识能力的廉价劳工,即使是一般的高级白领也常常要忍受来自各个企业的无理要求,接受低薪加班甚至无薪加班的工作,从广大工薪阶层到全国的高薪人士,很多国民都生活在无休止的工作压力中。企业发展为社会带来的更加令人胆战心惊的问题还有产品安全问题。2008年三鹿奶粉刑事案件是我国2008年最大的食品质量安全案件,共有12892名婴幼儿因为这次的食品安全问题在医院接受治疗,一些婴儿甚至因此丧生。三鹿集团是中国比较知名的企业,这个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让公众对食品安全已经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种企业造成的危害是金钱无法弥补的。从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和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持续和稳定,我们要吸取这样的教训,认识到企业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认真对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让全社会来监督企业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如今国内外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但研究成果并不是很好,本文对加快我国企业和国际接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形成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本文综合运用归纳、分析的方法,结合已有的文献和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改进的建议。全文由绪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及发展现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优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结论七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的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的框架;第二部分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包含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对社会责任会计含义的解释等内容;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为第四部分找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做准备;第五部分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發展的形式分析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成因;第六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前文的理论和分析提出优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些建议;最后第七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2]。

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2.1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1)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和观点

对企业社会责任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在企业社会责任产生的早期,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样企业就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逐渐的发生了改变,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多的内容。目前,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一般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的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要为人民谋取福利;狭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在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员工、消费者、投资者、社会公众以及所有和企业的利益相关的群体都有着一定的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企业的商业道德、产品的质量、生产安全和社会公益[3]。

(2)企业社会责任的观点

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加深的过程。在二十世纪中叶,人们完全不知道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但是,随着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大家意识到,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同样也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4]。传统观点认为当今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只是企业的管理者,并不是企业的所有人,他们只是为企业的股东管理企业,股东们最关心的就是企业利润,因此企业管理人要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提高财务收益率就是企业唯一的责任,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弗里德曼。相对于传统的观念,还有一种现代社会经济观,这种观点认为,企业不能够只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发展的同时还有责任保护环境,为社会创造财富。这种观点基于企业的社会人特性和利他主义。很多人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变,人们对企业的要求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经营要经过政府的许可,政府有权利依法解散没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企业。从这个角度讲,公司企业已经不仅要对股东负责,更要对社会大众负责。

2.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政府加强对企业的调控能力的要求

政府是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是市场的宏观调控者,更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在提高人们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上,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企业加强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政府才能够对企业的绩效做出更加准确的评价,判断出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及时制定出正确合理的调控策略和措施。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必然要求

除了政府以外,企业管理人也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了能够更好地制定企业的发展策略,企业的管理人往往需要更加全面具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仅企业的财务和社会责任预算要依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也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而且,一个企业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企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守法律的约束,也会顾及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只有更新社会责任情况,才能够为企业制定出正确的经验策略[5]。

3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规范及发展现状

3.1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环境状况

我国《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信息进行了披露,中国证监会还要时刻观测会计环境,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每年对公司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做出新的规定。事实上,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大的法律环境还是比较完善的。1997年,中国证监会在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和格式)(修订)》的通知中规定:要公布发行人所在行业的行业特点,行业的竞争情况以及风险;1999年中国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六号(法律意见书的内容与格式)(修订)》的通知对债务关系进行规定,要说明发行人是否因为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因素产生侵权之债。但是除了这两项法规,我国基本没有其他的法规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做出规定,而这两条规定又过于笼统,内容也不够全面,善意,我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环境还不是很成熟[6]。

3.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在西方国家的影响下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统计局和环保局就要求各个企业定期把自己企业环境方面的报表送到有关单位,这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开始,那时信息的使用者只有政府,这份报表的内容也不够规范。如今,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已经规范了很多,但是内容上还是不够全面,对企业税、劳动就业率、生产率等问题都略显不足。而且,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虽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进步是建立在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上的,我们的经验并不丰富,很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框架都还只是设想,没有可操作性。现在政府也没有强制要求企业披露自己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一切都依赖企业自己,我国并没有严谨具体的法律约束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信息和格式自然就很难完成、规范[7]。

4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4.1 披露内容不全面而且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企业中很少在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即使有一些企业做出了披露,内容也非常有限。在所有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了环境方面的信息,这部分企业都是从事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8]。

4.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项目在会计报表中未予单列

很多企业已经履行了相关的社会责任,但却没有在披露中显示出来,而是将这部分内容通過财务会计项目进行反映,这说明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认识还不够。他们把环境绿化保护费、企业的排污费等项目直接记入管理费用,把企业做出的一些公益活动的支出也被列入到了营业外支当中,在会计报表中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完全得不到体现,这非常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9]。

5 优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5.1 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工作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与社会责任法律方法的建立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只有通过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责任进行硬性规定,才能够让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目前我国缺少详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很多企业不主动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阻碍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所以,及时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工作,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想要又好又快地完成这个任务,我国政府机关以及社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现实生活的操作性分析,以保证制定的法律法规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能够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10]。

5.2 制定社会责任会计的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依据,是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的重要依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必须也要有一个合适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来参照,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是企业处理自己的社会责任标杆,是对社会责任进行管理的有效措施。要想让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更好地发展,我们在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同时,还要借鉴外国会计界的相关理论经验,结合当前会计准则的程序,成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研究小组,发动会计界和企业界等的专业人士参加,努力加快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进展[1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比较研究

我国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使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向与特征则取决于现代公司会计制度的特征和未来趋势。网络系统是一个便利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将在拉近信息提供者与用户之间时空距离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信息容量,丰富信息的内涵与形式,形成密切而多样化的信息交流和使用关系。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亦提供了高效率的传播方式。然而,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如何迅猛,我们都必须立足实践,立足已有的科学理论。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的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社会责任会计主要研究如何有效维护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并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社会公众等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是通过确认和记录企业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提供企业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现如今,在提倡“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高度重视,研究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显得日益迫切而必要。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当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相对滞后,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如此,我国政府、企业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问题日益关注。如2006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深圳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我国许多著名企业亦相继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如作为首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最具社会责任企业”评比中名列前茅,并荣获“2006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贡献奖”和“2006年中国网友喜爱的十大名牌”公益品牌奖的国家电网公司,了《2005社会责任报告》,并为汶川大地震捐款8600万,捐款捐物总价值达2.1亿元,很好地履行了其承担的社会职责。

在世界实践领域,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先开展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践。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198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出版了《公司报告》,鼓励企业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除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1982年,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小组提出了《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该草案就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披露提出了广泛建议,要求跨国公司提供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诸多信息。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分析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亦是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理论前身。但社会企业会计自身又存在着独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础。传统观点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阔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涉及到社会学、哲学、伦理道德学、经济学、会计学、系统论等多门学科。

1、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来研究社会的功能、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学科。社会学认为,企业是一种经济个体,同时亦是一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然而,在传统会计理论下,企业则仅仅被认为是一个经济个体。社会学理论认为,必须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运用社会学的观点和角度才能认识到社会各种组成部分之间的深层关系。社会学研究各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其中许多研究内容关系到企业的社会责任,如劳动人口和就业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

2、哲学理论

哲学理论是人类智慧中关于人的思维与世界相互联系的原始理论,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它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提供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原始方法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哲学核心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共同和谐发展,应在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推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可持续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工业革命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这促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定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当前,在产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类仅仅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而未考虑到世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的整体,这样的观念意识造成了非常多的环境问题,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以上观点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

3、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构建信息披露制度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期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并在弗里曼等学者推进发展下,利益相关者理论成为了对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举足轻重的基础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不应该仅仅由股东或其他单独个体主导,更应当符合政府、社会、供应商、客户、员工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因为企业本质上是一种受市场环境与社会影响的组织。根据相关利益者理论,企业在努力谋求自身进步的同时,也要与社会各方利益相协调。

三、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建议

1、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仅注重现有投资者的传统会计目标是其缺陷之一。市场化的发展将使企业的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仅要考虑现有股东获得信息渠道的便利,更要注意将企业介绍给潜在的投资者,吸引潜在股东的眼球,增强其发展潜力,以扩大企业的资本规模。随着我国信息网络产业的发展,潜在股东从企业获得信息成为相对容易的事,因此潜在投资者必将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利用会计相关分析软件可以全面地分析企业内外部的经营发展状况,并向会计信息使用者充分地披露企业有关盈利预测、未来发展前景、现金流量的信息,回答用户、潜在信息使用者等利害关系人最关心的问题。

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但是,当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以上需求的,这也是当前成本会计模式受到非议的主要原因。同时,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在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非财务信息将给用户提供许多不同的信息,从而弥补财务信息的不足。因此,必须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对目前的会计业务以及流程进行重组,最终达到当前的会计目标要求。

3、从保障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安全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在利用会计信息的同时,保障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安全。当前,信息的传播渠道广泛,网上信息披露也有许多好处,但会计信息数据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在给企业带来财富和商机的同时,也有可能把企业带进安全的陷阱。在网络会计信息环境下,资金的安全、信息的安全也将成为企业财务的重要问题。根据美国联邦调查局权威调查显示,美国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心怀不满的员工,其次是黑客,最后是竞争对手。由于网络会计信息交流公开化程度较大,信息使用者和操作人员干预系统的机会增加,再加上网络信息系统使用的是共用通讯线路,系统所面临的安全隐患必然增加。因此,不论是有意的攻击还是无意的失误操作,都将给网络会计系统带来巨大损失,增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会计信息也因此产生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4、从社会责任会计实施角度

我国现代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要求采取逐步推广的方式进行。社会责任会计能否有效实施受到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和计量手段、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成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容易计量和实施的社会责任,应强制企业披露;对因其它原因不便统一规定或难于计量的社会责任,可采取自愿披露或建议披露的方式,比如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稀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的行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化工行业以及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医疗和食品行业等试行社会责任会计。综上所述,应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推广社会责任会计。在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形式上,可先采取文字叙述的简单方式,待相关条件成熟时再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独立报告形式。同时,政府可以先要求大企业披露其社会责任信息,然后逐步向中小企业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

[2] 宋献中、龚明晓:公司会计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3] 袁蕴、牟涛: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J].财会月刊,2007(9).

[4] 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2007.

[5] 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J].会计之友,2007(12).

[6] 迟德强:海外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及借鉴[N].证券市场导报,2007-08-23.

[7]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J].南华大学学报,2002(4).

[8] 陈银飞、姜苑:浅谈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渊源[J].商业经济,2004(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新领域,在我国的研究还尚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本文阐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分析了其在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当前现状,提出了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信息

一、引言

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新在1968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从此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随后,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开始普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我国会计学家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较晚,目前通常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描述为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的是如何满足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把社会责任同会计学有机结合,以会计方法全面地反映和核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引起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企业不可能做到绝对独立,其经营离不开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支持。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效益最大化。从而有利于协调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抑制企业行为的短期化,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职能与过去相比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其不再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管理者和参与者,而是从宏观上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当前我国正努力将社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生态的平衡发展、环境的合理保护,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传统会计在会计目标、会计方法、会计报告和会计监督等方面都已无法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助于国家宏观职能部门依据企业提供的相关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掌握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社会公益事业等相关信息,从而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以促进经济、社会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波社会责任运动,社会责任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策略。国外各种企业排名显示出当前评价公司声望的指标已不再局限于营业收入和资产规模等经济项目,而更多是侧重于创新能力、发展与吸引人才能力、产品服务质量、社区和环境责任感等方面,这些指标都体现出社会责任标准评价公司的趋势。我国企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取得与国外跨国公司平等的竞争地位,就必须加大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力度,与国际接轨。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会计披露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业绩,体现企业对社会的关爱,对环境的爱护,对职工的关怀,可以充分展示自身良好的企业文化,从而建立企业形象及信誉。同时“社会责任标准”(socialAccoumahility 8000,简称SA8000)也是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项新的国际贸易标准,它强调保护企业内部劳工的权利,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系列最低要求。企业如果通过了SAS000的认证,就能更好地证明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赢得公众的信任,突破非关税贸易壁垒,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因此,我国要加大出口力度,企业必须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兼顾局部利益和社会全局利益,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运用。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的“三鹿奶粉事件”使人们开始反思获利不应该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一个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就必须兼顾经济、环境、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发展,否则,企业的发展是不健全的,企业的成功也必然不可能持久。也就是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该关注环境、资源和员工福利等问题,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中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已迫在眉睫。通过科学构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合理确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灵活选择计量方法,有效建立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体系,从而真实记录企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并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支出及实际取得的成效。政府也可以利用社会责任会计提供的信息,考核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包括人才培训储备、吸收失业人员就业、职工福利改进、劳动条件保护、企业环境美化、与员工交流等方面。此外,通过社会责任会计,运用会计手段定期反映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监督企业履行对社区及政府的责任,推动企业设立社会公共事业,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研究 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仍然很不健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范围界定模糊,也尚未确立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缺乏独立系统的核算体系。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制定也滞后。2006年我国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一整套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但是却没有涉及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准则。由于缺乏强制性的准则规范,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也不具有可比性,从而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的众多学者也开始对社会责任会计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理论渊源、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情况介绍、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学科之间的比较、社会责任指标、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计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思路,初步架构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但理论方法体系尚不成熟,在许多领域的研究还是空白,高质量的文献专著也较少,很少研究是将会计学与社会学、经济学、计量学、生态学等学科的发展结合起来的。许多研究仅是借鉴国外已有成果,且往往避重就轻。与传统会计相比,社会责任会计还存在一些尚未突破的理论难题,如计量方法和报告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难以推广。

(二)社会实践 早在20世纪8代,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局就要求企业编制报送关于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但这类资料一般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得。中国证监会在1999年要求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在法律意见书中要注明公司是否由于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动安全等原因产生债权债务。财政部在2002年颁布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中专门增设了“综合社会贡献”指标,用以考核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深圳交易所于2006年颁布实施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交易所于2008年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均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职工、股东、债权人、客户、消费者以及社区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承担其应尽的社会责任。国资委也于2008年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意见中不仅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也详尽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但由于我国大型知名企业不多,科技含量也不高,缺少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基础。尤其与传统会计相比,对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较为困难,需要企业去做大量的数据调查与核实,导致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偏高。因此,目前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施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会计核算内容模糊不清,计量方法缺乏标准,非货币计量方法较多。同时,社会责任量化信息披露较少,基本以文字性描述为主,且往往只愿意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鲜少揭示其对社会造成的损失,导致社会责任会计在计算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时往往存在主观臆测,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银行均了社会责任报告书,但其报告水平并未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由此可见,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但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转贴于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 目前,各个国家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是依靠企业自愿性披露。然而,社会责任的履行属于企业的社会义务,当社会义务与经济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企业就可能不会履行这一责任。因此,从长远来看,为了规范社会责任信息,制定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强制性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是必然趋势。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历程和实施经验来看,政府通过制定法律和法规等方式规范社会责任会计,明确规定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强制企业执行,使企业行为得到调整,促进企业步人良好态势发展。例如,法国政府在1975年就提出了《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建议各家大公司每年公布企业的“社会报告”。之后还先后制定和修改了相关法律,强制规定达到一定规模的组织要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除此之外,英国制定了《工作和健康安全法》、《就业保护法》、《就业法》、《水资源安全及质量法》、《空气污染检查法》等一系列法律,美国政府也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如《环境政策法案》、《空气质量标准法案》等。通过这些法律法规,各国政府分别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推动了本国社会进步。我国虽然也颁布了一些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的法规,但主要侧重于环境方面,且比较空洞,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建议我国政府部门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实务可操作性的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其内容应涵盖环境资源、社保、公共事业、劳动、产品质量和税收等各方面。同时,政府还应在完善立法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落实各执法环节,严格监督企业的社会活动,修正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目标,做到奖惩分明,使企业在国家机关的监督控制之下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此外,社会责任会计也必须建立一定的准则和制度,这是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开展对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研究,规定社会责任成本和社会责任收益等具体内容和信息披露方式,使企业会计核算、披露信息时有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可循,用以指导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

(二)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实务上的操作往往需要经由理论知识的指导,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尤其是在计量、报告环节上的研究盲点,使得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停滞不前。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我国会计界可参考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的社会计量委员会机构,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个机构除了包括会计界的专家学者外,还应吸收经济学、社会学、人力资源学、计量学、组织行为学和企业文化理论等学科的专家或学者,集百家之长,解决社会责任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过程中,还应注意到社会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改变传统会计的思维模式。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社会效益,而不再仅限于经济效益;其核算内容不同于传统会计核算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而是企业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内容的多样化,传统会计里的货币计量会计假设也不再适用;除了传统会计的核算原则外,社会责任会计还需要增加社会性、政策性和强制性等原则;由于会计核算对象的不同,社会责任会计在会计要素上也需要进行创新;与传统企业会计主要是从数量、金额方面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相比,社会责任会计既可用文字叙述的形式,也可运用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收益表、增值表和环境损益与效益对照表等数字形式,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报告。只有通过分析比较。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传统会计的理论体系,社会责任会计的实务操作才能真正实现突破。

(三)加强社会责任意识 社会责任会计至今仍然存在较多的理论难题,且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准则的约束和监督,从而导致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自主性高。因此,企业作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其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由此可以看出,要提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首先就必须先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在发达国家,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会计理论界和社会公众都非常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意义,创造条件培养企业自愿披露意识。反观我国,普遍存在着劳动合同不规范,工作环境恶劣,频繁的生产事故,以及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针对这一现象,我国政府也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企业中大力宣传和倡导社会责任观,组织社会责任方面的讲座,充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尤其要转变企业经营管理者长期形成的只重视经济利润的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如环保意识、人本意识等。教育企业管理当局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既要立足于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要考虑社会的整体效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考评,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企业经济目标的完成情况,还应对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促使企业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程度也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推动。美国正是由于社会公众勇于指出企业各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掠夺式经营行为,要求他们承担必要的社会义务,从而推动了美国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因此,我国除了需要在企业界广泛开展社会责任的讨论和教育以外,也应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意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如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相关利益者就会抵制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有维权意识的企业职工和消费者也会使得只需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广大的舆论压力和新闻报道也会迫使企业不得不开始重视社会责任。这些都为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福利经济学;外部性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如依法缴纳税金、保护生态环境、治理污染、节约资源消耗、创造就业机会、支付职工工资、维护职工权益等。社会责任会计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会计的结合,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站在社会的角度,运用会计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和社会责任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测定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和造成的损害,以向政府、债权人、投资者、社会公众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一门新兴会计。社会责任会计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经济学相关角度来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既促进了社会责任会计学科的发展,又奠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社会责任会计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是整个会计理论基础的中心,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理论也大部分来自于经济学。经济学的各分支体系中,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福利经济学研究如何增进现代社会整体的经济福利,它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

(一)福利经济学理论概述。福利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于20世纪二十年代创立的,它是从福利观点或最大化原则出发,对经济体系的运行予以社会评价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体系,福利经济学认为改进社会整体福利状况是研究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若把如何提高社会成员的福利这一问题具体细化为社会成员福利的内容如何、社会成员福利的评价标准如何、影响社会成员福利高低的影响因素如何等,则必将会强调企业所应履行的社会责任。

(二)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的直接理论基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各国的经济都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巨大消耗及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的基础上,这种盲目发展经济的模式必将会反过来制约后续的经济发展。为了子孙后代的福利和地球的未来存亡,人们越来越关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各级政府也相继开始重视企业对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和社会公众福利等社会责任问题。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在推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在谋求最大收益的同时,还必须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利益。近年来,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新的企业责任观念,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政府强调实施福利主义经济政策。除了在环保、自然资源再生方面大力投入外,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和养老等方面增加了大量政府开支,同时也要求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样,社会责任会计便应运而生,通过核算、反映、监督、控制和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指标,促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社会目标和社会公众期望。由上可知,社会责任会计产生所依据的正是福利经济学派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可以说,福利经济学是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而社会责任会计则是从宏观角度衡量核算和监督企业目标执行情况。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思考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外部性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于20世纪初提出的,它是指人们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外部性和社会责任会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外部性的基本理论来进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效用分析。

(一)外部性理论概述。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向外部性,称之为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但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从权责相对应的角度看,如果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造成了外部不经济,理应由企业来负责减少和消除。要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就要求企业在废物回收、污水处理、空气净化、安全生产等方面增加投入。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反映和监督企业在减少和消除外部不经济所采取的措施。因此,外部性理论也是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外部性效用分析。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社会责任会计要对其加以确认、计量和披露,用来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调节方式进行补充调节,使得企业披露其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以及企业处理这种影响造成的社会成本。社会责任会计对外部不经济的披露和反映有利于促进企业履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假定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分别为Cp和Cs。由于存在外部不经济,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有Cp

除此之外,经济学者们还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如政府使用税收和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合并、明确财产权等等,将这些措施与社会责任会计配合使用,互相渗透,更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的目标。

综上所述,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有利于促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并产生丰富的理论成果,以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实践。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责任会计尚处于认识、探索阶段。通过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和外部性效用分析,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为构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探索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孙月平.应用福利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0篇

一、社会责任会计含义:从股东利益最大化到利益相关者理论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大卫弗林斯最早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并进行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与传统会计的有机结合,是会计结合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应用。大卫?弗林斯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理论基础是利己主义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美阔会计学家斯雷克?莫布雷认为,公共部门的许多社会后果与经济后果,来自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社会责任会计应对其整理、加工、分析和评价,并向公共部门报告。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公共部门。

美国会计学家艾哈迈德认为社会的许多不利影响.来自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社会责任会计应核算、披露企业的不利影响和治理其不足之处在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不反映企业对社会的有利影响.企业报告社会责任的主动性缺失。

曰本会计学家番田嘉一郎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出社会责任会计应核算众多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其目标是社会财富(而非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生存依赖于被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服务对象包括股东、债权人、供货商、社K.政府.消费者等相关利益人。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中,社会责任的服务对象不断扩大,从公共部门—整个社会;职能不断完善.从信息的分类、加n、分析和衡量—不利信息的治理和补偿.,最后研究的中心是企业和汁会关系。n丨:述社会责任会计的含义界定不够具体本义经过研究得出社会责任会计是财务会计学的分支,核算,计量和报告依据会计准则(阳秋林,2006),运用数观统计等多种方法,反映、监督企业社会责fE的履行情况,向相关利益人报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以增进扑会福利,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从决策有用观到受托责任观

(一)决策有用观的驳斥

FASB(1978)认为会计目标是决策有用观。IASC(1989)提出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

雷曼(1995)反对决策有用观,批驳该观点信奉由市场经济,企业的社会责任依靠市场来完成。然而,市场是不完善的,企业是H利的经济人。它们为了自身利益常损害社会利益,正是这一状况,社会责任会计才应运而生。伯克斯蒂和朗林(1983)批判决策有M丨观认为FASB的决策有用观存在福利性假设,如优化资源配肾服务公众利益。然而,现实市场中.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致使企业行为损害社会福利,伯克斯蒂和朗林(1983)得出:“在现实世界中,决策有川观+能成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

(二)民主受托责任观

格雷(2ooi)自先提出r社会责任会计的受托责任目标企业使用社会资源,理应向社会各方报告社会责任的履U悄况威廉姆斯指出社会责任会计的受托责任观是企业使用资源、提供倍息的权利义务行为。

格雷早在1992就指出了企业逋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民主性和社会性⑴。企业与社会存在隐性“社会契约”,亨受良好的经营环境、消耗社会资源,应该向公众报告社会责任信息。并且政府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规定企业社会责任服务的对象、披露信息的内容(布朗和费热,2006)如,投人信息、生产信息、贡献信息。信息的应使州事项法,满足不同公众对特定信息加X、整理、分析的需耍.形成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式民主的理念。

(三)道德受托责任观

雷曼(2002).认为,格雷的受托责任观不够彻底,很难生成公正的社会赶任信息。人权、祸利、工作等“基本物品”对公众域存用,并且比其它物品更重要,但却不具有市场价值,决策仃用观忽视这些基本物品信息,认为会计的职能是核算数据,不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然而真实社会中,企业承担荇社会责任.需要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促进企业的和谐、持久发展,需耍数字和非数字的语言表达,披露使用社会资源的理由和W此产生的结果。世界经济论坛(2012)也倡导公平、非歧视、机会均等的社会责任目标,因此,雷曼的公平、正义标准,属于激进的受托责任观道德观。

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从新古典经济学到政治经济学

(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甩德曼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代表t他认为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盈利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企业是股东的私产,对股东负责,不应承担社会责仟斯密认为,企业根据股东利益最大化理念,能增进社会福利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把企业社会责仟推给市场,片面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市场并不能服务社会利益,常损害公众利益(格雷,2002)新古典经济学不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布朗,2006)。

(二)合法性理论

拉马纳森(1976)首先倡导社会责任会计的合法性理论,公司决策者的行为和战略要相同于居民社会文化.企业被认同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萸尔和韦布,2005)和顾客忠诚度(马琳、萨尔瓦多和路易斯、艾莉西亚和鲁维奥,2009),企业要通过社会责任信息披谣来完成这一认同。林德布洛姆(丨994)指出.合法性理论成该使用合法化的过程去实现合法性理论考虑了社会群众,似不能真正考虑社会群众的利益。因为倡导股东利益在居民利益之上,公司社会说任会计的履行以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利益一致为条件。

(三)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持续发展依靠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摒弃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斯坦福大学,1%3)?利益相关者利益均等。企业的经营理念是股东与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合作,而不是股东至上(詹森和麦克林,1976)。企业的资产基础包括债权人的债务资本、供货商的信用资本、雇员的人力资本、公众的支持和政府的经背环境资本,企业应该给以回报,赢得公众信赖(琼斯和威克斯,1W5、李,2008、柯尔克,2011)。

利益相关者理论有两大进步:一是利益相关者平等;二是接受利益相关者监督

(四)政治经济学理论

菩提(1986)认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各阶级的权利和利益诉求不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利己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实现,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社会责任会?的理论基础会计学家森科(1980)批评弗里德曼的新古典经济学具有错误假设,提出用政治经济学理论解释财务数据。施勒和库柏(2004)首次使用政治经济会计学术语,企业在特定的制度背景下经营,常损害弱势群体利益。波特和克莱默(2011)认为,会计的职能超出f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数字披踮社会责任会汁既是经济问题,乂是政治问题似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家治理模式,由于官僚主义,易导致“大花板效应”,降低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巴登,2009)。

四、社会责任会计披露方法:从问卷调查到大样本研究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社会责任信息报告先后经历了声誉法、会计法、指数法、内容分析法和数据库法。

声誉法是给企业设定一些社会责任指标,赋予不同分值,以问卷的形式让居民等评价人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情况打分u汇森和阿尔伯特(1979)指出应答者对企业从事的社会责任活动,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应答偏见,同一个企业会有不同的得分,所以研究结果质量低。声誉法很少被研究者使用。

会计法是把企业魄行的社会责任信息划分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运用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肖那和爱波斯坦(1976)对美国ABT联合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使用会计法进行研究。迪尔克斯(1979)对Stage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也运用该方法进行研究,马哈帕崔(丨984>对五类企业盈利能力、污染支出、系统风险的相关性运用该方法进行研究。拉马纳森(1976)指出,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会计法无法进行市场检验。斯顿(1982)指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在部分领域会计法不能进行计8,当前,会计法也很少被研究者采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数法由蒙逊和雅培(1979)首先提出,假设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社会问题越多、数it越大,则社会责任表现越好、信息质M越高。并用该方法对财富五百公司社会责任信息的年度报告进行研究,计算SID指数。此后,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中,指数法成为主要方法£阿乌加和辛格(1981)、理查德森(2001)、库克和哈尼法(2005)等均运用指数法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布斯(1987)评价指数法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准确。但缺点是不研究信息披露质量(伦德郝姆和朗格,1993)。

内容分析法运用加数法计算企业披露履行的社会责任信息数量,主要依据是字数、句数、页数。艾哈迈德和杰哈(1990),坎贝尔(2003)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根据字数计算。乔伊?史密斯(2005)在坎贝尔的基础上增加了句数和页数计tt。该方法具有主客观相结合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分类,实行大样本研究的优点,缺点是信息小类确定具有主观性。

数据库法。企业社会责任专业评估机构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库来量化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效果最好的是KLD多维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员T和谐及多样性、环境绩效,产品质量、社会认同、契约执行、原子能、南非业务等(阿盖兰斯和古德,2005)。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数据库评价社会责任客观,但数据库是一个动态数据,且多数来源于企业本身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构建成本高。

五、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从百家争鸣到与企业价值正相关

布拉格登和马林(1972)、鲍曼和海尔(1975)运用价值法实证研究得出社会责任屉行与股利正相关。海因茨(1976)、格因特(丨977)实证得出公司社会责任和股东每股收益正相关,但使用价值衡量法对证券市场研究取得的结论不相同?莫斯科维茨(1971)得出企业良好的社会价值行为促进股票价格上涨。万斯(1975)的研究结论相反。亚历山大和布赫霍尔茨(丨978)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和股票风险关系进行研究.两者没有相关性。孟森与雅培(1979)得—152—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股东投资报酬率不相关。从上可知,到20世纪80年代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和企业价值关系研究没有得到一致结论。

海斯格特和科特(1992)对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好的公司与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差的两类公司对比研究,前者的企业价值较大。波拉斯和科林斯(1994)对注重企业社会责任且披露及时与注重企业短期行为信息披露不及时的两类企业进行研究.从长远看前者的财务反映好于后者。拉奥和汉密尔顿(1996),福特曼(1997)研究不良经营行为企业,结果企业业绩下滑。白求恩(1998)验证出没有成本收益优势“徘徊其间”的企业,通过对产品使用者的忠诚服务可扭亏增盈。米勒和贝瑟(2001)大样本研究了675家小企业,结果是社会责任行为积极的企业,经营效果良好。希尔曼和凯姆(2001)对企业社会责任及相关利益者对企业价值影响采用大样本回归分析研究,得出两者正相关,利益相关者管理对提髙企业价值具有不确定性。约翰逊(2003)对是否承担社会责任的两类企业进行研究,社会责任行为积极的企业带来利润增加,而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业绩下滑㈧41。波特、克拉姆(2002)和威廉斯(2006)研究得出,企业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业绩战略资源。内曼等(2007)对企业网站的社会责任报告分析得到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企业价值不具有规律性,有些企业两者正相关,有些企业两者不相关,雇员利益、产品质量和企业价值正相关,社区环保利益和企业价值局部相关。伯内特、罗伊斯和汉森(2008)通过对电力公司的污染和绩效关系研究.得出积k的环境绩效管理能降低企业环境成本,提高环境效率D蔡(2010)研究韩闻企业得出公司业绩与社会责任指数正相关。

由上述可知,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是&家争鸣,没有得到普遍认同的实证研究结果,但近年来存在一种趋势: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或在某些方面)正相关。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加人利益相关者贡献,进行企业价值和社会责任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表现出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

(一)国外社会责任会计述评社会责任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思维,是全新的一个会计分支,具有多学科知识,如行为科学、经济学、数理统计、信息论、政治经济学等,会计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增多,“绿色会计”、“可持续会计”、“环保会计”等社会责任会计具有了监督、推动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职能,使企业社会责任计量、披露从空中楼阁成为现实。社会责任会计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对传统会计的批判。摒弃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决策有用观fl标。社会责任会计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产生于物资缺乏、生产力落后的卖方市场时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企业的包容力很强。而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买方市场时期,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发展。企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相一致,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能增进企业价值,使所有者权益增加,产生合法性理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竞争苒、供货商、分销商、消费者、职工、政府等利益息息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依靠利益相关者的协同.企业价值链由各利益相关者活动组成,产生了利益相关者理论:

但上述理论尤法解释周期性烃济危机等市场失灵给社会经济和居民福利带来的破坏,市场的制度背景和有组织导致r社会赀任会汁的阶级性,其参4_民收人初次分配的职能影响若不同社会阶的利益,由资本主义不能解决这种分配导致的利益和权利冲突,政治经济学民主社会的新思维很快成为会责任会计增进社会福利的新论会计成为变笮社会分配的动力。

第二,规范会计縄论研究。与传统会计不同。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高度发展出现的新的会计分支,具有崭新的会i十h标.必须建造全新的会汁理论抿架以服务会计n标(拉曼纳森,1976),规范会计理论主要研究会计“应该是什么”,然后引导出良好的会计实务实证会计现论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提出假设,用证据判断其真伪W为各P)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问题规定很少,所以企业的会计报告很难找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即使部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也不能做到“标准公允”和“信息公允",加之,社会丧任会实证理论研究缺乏,学枵们众说纷纭的假设根本没有可获得的企业社会责任倍息数据接验证,所以: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取点应该M?规范会i丨理论规范会计理论研究的优点是没行假设、偏好,逻辑推理严密当前,企业社会责任感缺乏,完整、成熟的规范会计理论框架来指导企业的社会责仟行为:罗伯逊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描述企业的社会价值活动,涪要从规范会计理论研究开始,贝瑟也持相同观点。

第三,开放性社会责任会计是各学科相互交叉的集合体在其发肢历程中理论在发肢、内容在丨;.富。从单纯股东利益—相关者利益—社会利益—全球利益,坏境问题(社会资源竹约和浪费、环境污染和恢铋)、消费者利益(产品质tt和服务)、公众福利(慈善、捐赠、杜区利益,弱势群体救助)、鹿员福利(生产坏境、就业、安全.健康及教_),其他利益(权利平等、信川保障、道德,文化、通货膨胀、壮界和平h还包括今天的和谐社会、绿色环保、低碳排放。

闻外社会赉任会计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没有明确社会责任会H?不仅仅是企业的会计,在社会责任会计概念研究中,没有闸明杜会贞任会计的信息质量特怔,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证性.公平性、可审计性。其次,在目标和理论基础的研究中缺少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会计因素如建*可持续发展会计(即牛态会计和服务会计)的理由:绿色生产、稀缺资源、企业压力、法律限制、企业文化道德'企业律垴后,没能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加大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如缺少交易许可权、环境税,总量-交易计划、现值技术、成本收益原则等工具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缺少不同国家法律结构和财政结构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我闸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和实证研究较晚,并且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环境。当务之急是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并增加理论研究的协调资产?

(二)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

1.我闻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生态受托责任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逮设已经取得厂举世一目的成就,

人民福祉、社会基础建设巳得到很大改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生态的极大破坏,资源的巨大浪费,生态环境成稀缺资源,生态需要成为人们第一需要,生态产权成为第一产权企业直接使用公众生态资源,产生公众牛态成木,是第一生态个体,理应向公众报告生态生产和生态改善,赠行生态受托责任,否则,将导致弱势生态产权及生态破坏.当前,我国政府已推行生态市场环境建设.生态计域技术改进、生态认证,生态核算得到程序保证生态受托责任观,不仅能考核企业生态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还能鼓励生态投资,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2. 我闰社会主义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我_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引导市场经济眭康发展,克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思想,实现r社会责仟会i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我s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荇企业相比承抱着丨:人就业的更大压力,涉及到Wi十民生的部门多有国有经济承担,这些部门大多高投入、低回报,所以,国有企业承拘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产生r更多的相关荇利益,w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和理论能激励企业更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如果用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将+利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不利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公平盘争

3.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

我国是社会主义闷家,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信奉市场和利己主义,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只能是股东、债权人和政府我闻当前倡导和谐社会和和谐发展,包括社会各成员和谐和生态和谐,所以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是全部利益相关者(这也是由我国社会主义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相关荇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包括:股东、债权人.政府、供应商、消费苕、雇员、社会大众、社区、弱势群体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完整确认、汁童、报告企业社会责任w行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需要”。

4.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

我w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要求企业在追求n身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社会繁荣、生态发展、人民福祉改善的多重任务(特别是国有企业),所以,我国社会贞任会汁的内容不同于德国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会计,也不同于法国的福利主义社会责任会i十.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既包括企业经济效益,还包括人力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人力资源效益指雇员薪酬、塥利、医疗、安全、就业、培训等±态效益指企业进行生态投资和生态友好行为(遵循牛.态规律、生产生态产品.提供生态服务、使用生态技术)获得的生态改善。社会效益指企业诚信、良性竞争、安全生产、依法纳税、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捐赠、法律建设(保ilH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5.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传统会计采用货币计量.但是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复杂性决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单位的多重性:货币计量.食物计量,劳动计计,并且,劳动计贽、食物计量在某些方面优于货币计算。如.减少雇员工作时间3小时,减少空气噪音30分贝,比货币计M更能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所以,食物计量在某些方面更能客观、全面、具体、真实地反映企业社会责任信息3社会责任会计应该采用定量数据(报表中)和定性文字描叙相结合的方式(附注中)。具体的汁S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复原成本法、影子价格法、替代评价法、调查分析法、法院裁定法。

6. 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美国实行自愿披露社会责任制度,法国实行强制披露社会责任制度。当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愿低,且法律不完善,所以应采用强制和自愿披露相结合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对于法律规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必须强制披露,企业的道义责任采用自愿披露。国家应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定。如,人力资源效益责任、生态效益责任、社会责任的最低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试点,然后全面推行。给予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企业以声誉激励,产生声誉优势收益

7.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绩效评价指标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包括企业经济效益、人力资源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所以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应主要集中在这儿个方面。人力资源效益指标包括:就业人员、员工薪酬、员工培训费、员工事故率、员工满意度。生态效益指标包括:原材料投人产出率、能源利用率、水资源循环率、废品率、废气废水排放tt和处置比率、环保资产金额。社会效益指标包括:企业社会贡献总额(雇员薪酬+退离休人员薪酬+福利+利息+利润+纳税额)、社会捐赠额、社会捐赠率、社会积累率、顾客满意度、矿难次数和死伤人员等U8#。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责任会计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在追求盈利、从社会获取利益的同时,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它赖以生存、并将继续向其索取财富的社会。惟有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并乐善好施的企业,才能堪称为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要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企业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应尽的义务。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意识到,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有识之士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和发展献计献策,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通过宣传使企业经理和会计人员提高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使企业真正意识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对协调企业生产目的与社会生产目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一致有重大促进作用,而且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改变传统的以营利为企业唯一目标的经营理念,从而在企业内部自觉、主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二、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对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界定,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基础。美国学者戴维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于它的社会权利;(2)企业应该是一个双向开放的系统,即开放地接受社会的信息,也要让社会公开地了解它的经营;(3)企业的每项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成本和效益;(4)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从事那些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5)企业作为法人,应该和其他自然人一样参与解决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围之外的社会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界定在遵循企业社会责任界定标准的同时,也要有利于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进行。既不能脱离方向,也要便于核算。因此,在界定时应充分考虑核算和披露的要求来进行,要让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使用人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承担这种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如何承担这种责任。根据上述界定标准以及目前各国的共识,目前应该界定的具体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应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企业为核心,以社会公众期望为标准,从内向外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的基本经济责任。包括自觉服从国家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和监督,有效地合理组织人财物,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人员的就业和工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积累资金;降低消耗和成本,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强化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保和环保工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2)关心和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责任。企业以良好的经营作风、职业道德、产品设计、职工的精神风貌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3)对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应广泛关心和参与改善社会环境的各种社会事务,履行社会义务。

第二,以企业的社会角色来划分。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履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职责,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即发展生产力的责任;承担在履行发展生产力责任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履行物质资料再生产领域之外的责任。如执行国家法令法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增进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出贡献等。

第三,以责任的性质来划分。包括:企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依法向国家交纳税金和各种费用;企业必须遵守和维护法律责任以外的社会道德、行为道德和社会正义;在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之外,在与企业相关的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社会尽责,如关注消费者权益、尽力提供就业、不搞歧视、帮助社区发展和支持科教事业等。

第四,以责任的表现形式划分。社会责任应该包括:满足社会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交纳税金;为国家创造财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增进社会公益事业。企业要克服对自我利益的过分追求,有效地引导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首先,需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起企业以“社会意识”为中心的观念;其次,在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同时,必须通过“强迫机制”,即运用法律手段,强迫企业履行;而制约影响企业自觉履行好社会责任的根本问题则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种适宜的社会环境来解决。

三、制定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规

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目的”,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有许多国家尚无法律以明确的方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为了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就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目的、责任与义务之中。例如我国,虽然目前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等。在这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然都有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太弱、可操作性低的问题,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可以拓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空间。又如,虽然我国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几十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但现有的法规仍以环境管理法规为主,尚缺乏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所以,政府应做出统一性规定,以指导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与报告实务,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置于国家机关监督控制之下,产生良好的效果,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会计信息揭示不断走向规范化。此外,国家作为宏观控制的主体,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增强审计和财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并对企业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变被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使市场机制健康良性运转。

四、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首先,要加快理论研究,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阻碍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必须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性质、核算内容、核算方式、确认与计量方法、报告内容与形式等。社会责任会计属于超前性研究,它有益于推动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会计改革的深化。在理论研究中,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吸收与借鉴,注意对西方理论和经验的吸收与借鉴,做好与传统会计共存的理论研究,二者经过协调研究,是完全可以互补的。其次,要加紧实务调研,推出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体系。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方法,针对我国具体的社会、文化特点,探讨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并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制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记录、报告等作出制度规定,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第三,要加强业务培训,配备社会责任会计执行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高水平的会计技术,以及运用会计技术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新的市场经济观点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也应当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大会计人员培养力度,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为社会责任会计在各企业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条件。要使我国企业能够正确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恰当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必然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实务技能。

五、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督机制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问题相联系,如果不加强监督,那么社会责任会计很难发挥其作用。更确切地说,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外部的控制力量。另外,盈利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认为其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支出远远低于其所获取的利润,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经验也表明,相关的立法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涉及企业责任会计相关内容的法律,与其相应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已经成为社会责任会计工作推广的阻碍,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和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审计立法方面来看,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相关审计标准是政府审计的法律依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审计准则是独立审计法律依据。但是,这两个审计法规体系都没有关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的专门规定,更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现有法律虽然存在一些涉及社会责任的条款,但是不成系统,且不属于审计应当遵照执行的依据,因此其用于指导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要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先对该审计行为进行规范。规范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审计组织、审计业务的法律规定,也包括审计组织本身执行审计业务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则。各级政府审计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构等应主动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使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组织实施审计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围广泛、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要求全面的实际,可由审计机构牵头组成由审计人员与社保、环保、工程专家共同构成的审计队伍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在社会责任审计方法方面,应改变传统审计强调对会计记录进行审查的方式,应审查企业的各种文件、记录,到企业生产现场勘测,对产品、废弃物进行调查分析,组织召开员工、管理人员、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及周边群众等专题调查会议等方法进行审计;在审计结果利用方面,审计人员审计结束后应客观公正地撰写审计报告,向政府及公众公布审计结果,为政府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提供依据,给投资者、消费者、雇员等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政府审计机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并公布审计报告,是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监督手段。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也应积极开展内部社会责任审计,及时监督企业各部门和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奖惩和考核制度,推动集团所属单位全面贯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加以披露和报告。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鉴于社会责任会计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其知识能力素质,也包括其思想素质。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不能仅从企业利益出发漠视、掩盖企业社会责任。

现有的会计人员大都是经传统财务会计培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不仅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教育,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人力资源理论、环境保护、社会伦理学等。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准确核算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

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来说,应当加强自我学习,在自觉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七、稳健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备,也无成熟的经验,因而推广应用社会责任会计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当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方式稳健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披露内容应当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首先披露容易取得和计量的项目,然后随着计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责任会计实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增加披露内容。二是先自由后统一,先提倡后强制:对于一些尚无经验、尚不成熟的内容要允许自由选择其认为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待有成熟经验后再提出统一的规定或要求;对于一些经验不足、尚不完全成熟,或者尚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或理解的内容或方法,应当先提倡实施,待时机成熟后再强制实施。三是要先试点再逐步推广。试点企业可按如下标准选择:在地域范围上,可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具体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这些地区的企业有经济条件履行社会责任;在行业范围上,可先选择比较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行业作为试点,如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化工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稀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的行业以及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和医疗行业等;在企业特征范围上,可先选择会计管理工作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如上市公司等。

参考文献

[1]刘秀琴.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3,(5).

[2]柴利明.我们亟待实施社会责任会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4).

[3]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朱伟平.对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2篇

Abstract: With people's aware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rising, corporates are asked to disclosure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then proposes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on.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不对称;信息披露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information asymmetry;information disclosure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1-0161-02

0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改变,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企业承担了社会责任就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披露社会责任信息。

现代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产生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扮演着与财务信息披露类似的角色,即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的一个新兴分支,是社会责任与会计的结合,是应有关各方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而产生的,以会计的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应和控制。

1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目前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以两种方式出现,一种方式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进行披露;另一种方式是单独对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如2006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建设银行、国家电网等企业相继了首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深圳证券交易所也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上海证券交易所还于2009年8月5日正式了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标的并推广社会责任投资理念。

从我国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发展来看,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所以对这一理论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实务上有部分企业开始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尤其是规模大、盈利能力好的公司会披露更多的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他们为了避免政治成本以及为了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会乐意积极披露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但是自愿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总体水平较低,内容相当有限,还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格式也十分不规范和不完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不够在我国,许多企业都将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唯一目标,从而忽视了企业的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企业对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缺乏自觉性。在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指引下,政府盲目追求经济发展指标化,对企业经营者的业绩考评主要以经济指标为主,很少考虑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标,这是导致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严重不足。

1.2 利用利息不对称,进行印象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是向公众公开的,盈利能力好的公司有能力承担公司社会责任,同时为了将自己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传递给相关利益者,使自己与其它公司区别开来,也会愿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是这其中也不乏有为了以极低的成本,向公众宣传其良好的财务形象、产品形象、管理形象和社会形象而刻意进行的,其利用传播的广泛性可以将公司印象管理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1.3 没有单独设置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会计科目在日常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往往把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作为常规的财务问题进行处理。如企业没有履行法定义务而受到的罚款、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赞助和捐赠等一般均列入“营业外支出”科目予以披露;为履行相关责任而投资新设备以及固定资产的构建等,都作为一般的固定资产支出处理;排污费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利用“三废”生产产品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缴纳的税款中;这样信息使用者则看不出哪些款项是因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这不但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相关信息的使用。

1.4 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独立报告的意识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披露,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社会责任会计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但是,目前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报告的寥寥无几,除了几个跨国公司最近两年开始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外,一般企业几乎没有专门披露的。这不仅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使用,更直接影响了企业形象的树立。

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及对策

2.1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方面目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专设相应的会计科目在会计报表中进行反映;在会计报表附注部分进行相应的说明;专门编制相应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披露如环境损益表、增值表等。

鉴于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可在传统三大报表的基础上增加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来反映。对于定量的财务信息一般采用会计基础型,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果可以确认和进行数据计量,则应优先采用定量指标进行反映,对于确实无法进行定量反映的,也可以用文字表述的方法进行披露。社会责任会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有些社会责任项目是无法进行会计计量的,但是这些信息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要时我们也应考虑非会计基础型的披露方法。

另一方面,对一些条件成熟的大型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宜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亏损)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

2.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方面

2.2.1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的问题。作为披露主体的企业,不单是作为领导者和管理决策部门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企业全体员工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有关的部门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已逐步开始意识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但是,认识的还都比较浅显且不全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可行的途径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如组织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讲座,通过媒体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等。

2.2.2 深入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理论指导实践,理论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实践的发展。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方法体系的多元化,核算对象的复杂性,尤其是计量环节尚未突破,使得当前社会责任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其结果是社会责任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出现盲点。对此,会计理论界应对社会责任会计这门新兴学科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力求解决如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确认等基本理论问题,以突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的障碍。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必须借助于适当的理论导向:一方面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恰当的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做些研究;另一方面应该成立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及运用专门课题组或研究机构认真研究出相应成果。只要这样,才会提高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早日与实务相结合,突破实务操作的主要障碍。

2.2.3 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立法工作,建立相应的准则和制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管理职能,企业的活动在受到法律保护的同时,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政府应该用法律的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吸收、借鉴西方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参照目前制定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会计制度的基本程序,研究制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这是企业处理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2.2.4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进行社会责任审计为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管力度,保证企业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与公允性,应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有利于降低信息的不对称。审计、监管是社会责任信息客观、有用的保障,是利益相关者决策科学、有效的基础。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并将有关的情况向公众公布,使有关人员能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结束语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不可避免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是随着社会对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逐渐强化而形成的,企业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有助于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这就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从而真实、适当地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2]罗金明.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研究[J].财会通讯,2006(10).

[3]钱红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审计月刊,2008(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会计社会责任 实现

一、引言

国外学术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存在许多观点,其中古典观点主张管理当局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利润最大化,而社会经济学观点认为管理当局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包括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很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企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仅仅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不在乎公众期望、道德义务、资源使用和法律遵守等因素不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同样,我国理论界学者也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公司在创造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处理好与公司相关的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司与社会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二、会计社会责任形成的基础

会计社会责任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文认为会计社会责任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契约理论下委托关系的形成、角色理论和法规制度要求。

1.契约理论下委托关系的形成。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由于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形成了委托关系。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之一,有义务定期向股东等投资者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这样会计除了作为一种经营管理人员之外还负责向股东和投资者报告财务信息的责任,会计责任向外延伸。

2.角色理论发展,会计人员地位提高。在会计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会计意识流派,在每个流派中,会计的角色都有所不同。最初的会计意识流派是会计技术流派,此时的会计角色主要是“管家”,会计职能仅仅是管家所有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然后是会计艺术流派,此时的会计角色是“账簿先生”,会计职能此时单独分离出来;然后发展到现代的主流会计意识流派,即会计信息流派,认为会计的主要角色是信息提供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流派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会计作为管理人的角色理论渐渐受到各方的认同。从会计意识流派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社会责任越来越广泛,因此角色理论的发展也是会计社会责任行成的基础。

3.职业团体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完善。在二战以后,世界各国主要目标转向战后经济恢复,这时出现了许多新的会计职业团体,如会计师事务所,各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了相关的商法、公司法和税法等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注册会计师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不断修订及完善,通过法律途径明确了会计责任。由于职业团体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建立,使得会计从企业内部职能逐步发展为一种社会性职业,这样会计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外延又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展。

三、会计社会责任的分类

社会责任的分类有许多标准,本人所讲的社会责任是根据责任的性质进行划分的,将会计的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及文化责任。

1.经济责任。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经济和会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促进会计的进步,会计的完善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会计具有真实反应经济实质的责任,保障经济的良性发展。经济责任是会计工作中最重要的责任。

2.法律责任。会计法律责任是由会计法律关系主体对其不当会计行为所应承担的后果。会计法律责任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是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基础,要求会计人员真实核算、及时充分的披露信息、客观的评价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等。法律责任是会计人员需要负有的最基本的责任,是最低层面上的责任。

3.文化责任。企业文化与会计是不可分开而论的,企业文化中蕴含着会计,会计中体会着文化。同时,会计本身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会计文化是指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仪式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和规则。良好的会计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协调会计部门内部之间的关系,而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关键,促进整个企业文化的落实和完善。在文化责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道德责任,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

四、会计社会责任的实现

如何能让会计的社会责任很好的实现是值得政府、企业和每个会计人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1.社会、国家层面。社会和国家层面主要是会计人员工作的外部环境,具体表现在相关的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具体条例、准则存在漏洞三个方面。本人认为在改善外部环境的过程中,政府起到最关键的作用,相关立法单位应该在《会计法》及其他法规中,增加会计社会责任的内容,对会计履行社会责任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履行的义务进行明文规定,对违法者依法予以严惩。同时,应该对相关会计准则进一步完善,弥补现存的漏洞。

2.企业、个人层面。企业和个人层面主要是从微观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从企业治理结构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企业的治理结构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此处的会计人员是广义的会计人员,包括企事业会计工作人员、注册会计师等。会计工作的核心是会计人员,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碧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讨论与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12)

[2]张忠民.会计责任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困难及对策

1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

1.1外部动因。

信息的外部需求是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大动因,根据外部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把外部动因进行分类:强势影响动因、半强势影响动、弱势影响动因。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政策。半强势影响因素主要是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力量,这些因素能够引起强大的社会反映,制造强大的社会压力,从而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企业体制创新。弱势影响因素主要是指的消费者,消费者是影响农业上市公司最直接的影响因素,但是也是最弱的,只有当涉及自身的利益时才会引起反应。

1.2内部动因。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农业上市公司来看,其内部主动披露的原因可以从企业文化、利益提高、组织结构和创新需求方面来考虑。企业成立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也是企业进步的主要原因。从亚当斯密强调分工以来,企业的社会价值就是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的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2我国农业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困难

2.1我国农业企业自身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查阅现阶段大多数农业企业发战略,不难发现,他们没有把承担社会责任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中,在大多数农业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很少把社会责任包括在内,有效的责任型政策更是无从谈起,并且有较少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由于农业企业在内在驱动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是无法正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情况。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或弱化了其向社会提供食品安全指标。农产品在原材料质量保证、生产环节、技术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披露很少。

2.2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备。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相比西方国家落后近40年,在很多领域处于空白或者起步阶段,没有完整的理论基础做支撑,无法形成体系,建立标准。现阶段的大多数成果是在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继承而来,但缺乏创新,没有同我国经济基础紧密结合,不适应中国农业企业的发展水平。再者,与传统的会计理论比较起来,社会责任会计是不能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实践中企业需要一些特定的方法和相应的程序,该问题也是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中的一大难题。

2.3较高代价的社会责任信息公布。

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这是新的披露领域,需要会计人员进行专门研究和学习,开始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注入财力、物力、和时间。并且核算内容比较复杂,有些不易量化:公农业企业受益的社会余暇贡献,是否保护生态环境负责、是有益于社会公益负责、是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负责度以及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负责度情况等等,投入相对较高的财力才能完成社会责任会计成本报告的制作。

3推进我国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3.1提高企业自身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把自愿同强制性的原则相结合,根据自身企业的披露水平,现在较为可行的披露方式为相关信息明细项目增加在原来会计报表项目上。同时,激励农业企业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公示各自相关信息,通过这样的步骤就会慢慢的完善这个报告体系。农业企业应该认识到披露信息同时也是在履行本身的职责,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其树立自己希望的形象。与固有的标准相比,社会责任标准以及成为保持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一项不可或缺的指标。此外,要加强农业企业领导者对自身社会责任的管理,将其理念融入企业理念文化中。为了使企业员工认识和行动相对一致统一,必须对企业的人员进行全面的社会责任教育和培训,让企业成员把这些责任规范从内心里加以认可。

3.2构建和完善相在我国比较适合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统一的规范。社会责任会计要想有自己的独立的核算体系,也要逐步跟进责任特点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框架体系。由于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不完善,所以我们在吸收西方和借鉴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在结合本身已有的比较成熟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自身国情和本土企业特点的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必需性和紧急性,必须在会计实务界和理论界都得到充分认可。请相应专业的权威人士对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是国家部门理所应当做的事情,这样就可以有条不紊制定出符合当前的社会情况的准则。

3.3适度加大社会投入,加强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培训。

会计人员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结合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特点和农业信息需求做出相应的改变。一个比较现实可行的办法,在会计人员之后的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中,把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知识学科添加融合进来。会计雇主对会计人员知识的期望要求,已经不仅仅限制于传统会计信息。会计人员应该在原有会计信息披露基础之上,拓宽其领域,在社会责任方面与农业进行特点结合,深入分析农业企业业务与社会责任之间的联系。会计人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只是企业自身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适度降低企业披露成本。国家也应认真思考社会责任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合理规划、认真实践、拓宽服务、看清趋势,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晋伟,李冰欣.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会计与审计研究,2012(5):123-128.

[2]冯韦.基于可持续建设理论的建筑工程招标文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12-1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0-0072-01

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提出的。他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社会学中的运用”,从而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在20世纪6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就已经在美国大量出现。法国也在20世纪70年代正式颁布法规,要求企业必须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英国也在1976年要求企业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

而对我国来说,社会责任会计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实务都相对落后,现有的会计报表体系无法充分反映企业的社会贡献及社会损害情况,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企业信息的需求。

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披露内容不全面,避重就轻。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都只集中在正面影响的问题上,几乎没有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披露,企业报喜不报忧。

第二,披露方式以文字说明为主,货币计量较少。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仅涉及企业对职工的责任、对政府税收的责任等,在其相关社会责任报告中,定量信息更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时,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介绍,而没有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加以量化披露,并且没有纳入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中,尤其是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第三,披露科目和报告依附传统财务报告,未单独列示。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将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和传统财务会计问题融合在一起,都放在传统的会计科目下进行归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当然,仅有极少数的国有大型企业就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编制了独立报告并进行披露。这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社会责任会计相对于传统会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不能像传统企业会计那样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它采用多种计量单位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事项的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成本较高。企业往往不愿单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展仍然滞后。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正处于研究和摸索阶段,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主要通过财务会计体系,采取自愿的原则进行披露,披露内容零散分布于企业财务报告内,而且很不规范。因此,学习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行经验变得十分必要。

2 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进程和大工业生产发展,企业的巨型化在创造规模效益的同时所带来的问题日益突出。西方企业巨型化带来的问题导致其社会和民众与企业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而这种斗争的发展演化导致社会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大企业也不得不相应调整劳资关系,改善劳动环境。在民众的推动下,具有广泛民众基础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运动频繁涌现。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公众对企业公开公示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而通过社会责任会计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控制和监督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将以美国、法国为例,简要叙述其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及经验。

(1)美国。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斯在《会计杂志》上发表了《社会经济会计》,首创了“社会责任会计”一词。之后,社会责任会计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理论界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973年,奥斯特斯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又一次掀起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浪潮。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局、职业安全和事故防护局等,都要求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

美国会计学会(AAA)也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活动业绩、人力资源、社会费用及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信息。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在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已经有几十项准则涉及社会责任问题。例如,1992年11月的SFAS NO.112雇主对雇用后福利的会计处理,1993年6月的SFAS NO.116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1998年2月的SFAS NO.132雇主对养老金以及其他退休后福利的披露等。

(2)法国。在工业化国家中,法国最重视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法国政府于1977年以正式法令和政令的形式要求企业实施社会会计,要求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编报社会平衡表。从1984年起,所有社会平衡表必须列示最近三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符合标准的企业分别编制。社会平衡表应当包括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保护等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又分为若干个子目。这些要求具体详细,反映了法国社会的福利主义倾向。同时,法国政府还要求企业注意改善环境,如治理废水等,降低资源消耗,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服务和捐赠等。

3 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给我国的启示

第一,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就是需要制定政府主导下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准则和制度,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详细程度、真实科学和披露方式进行规范。

第二,依据本国的实际确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我国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时,也应考虑企业面临的主要社会责任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应主要满足哪些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确定应该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范围。

第三,选择科学合理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应选择采用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方式,更全面、更集中地披露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

第四,美国会计机构和会计学术界对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影响。我国会计学界不仅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成果,而且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我国自身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为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