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

地摊经济趋势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摊经济;数字化;后疫情时期

一、引言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使得扮演着商品交换功能的地摊经济应运而生。这种通过摆地摊来获取收益的经济模式,从远古时代的以物易物到新世纪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无论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贫穷落后国家都一直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并伴随着人类走过了数个社会形态。事实上由于地摊交易的合法性饱受争议,它一直被视作一种边缘化的经济。2020年两会期间,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地摊经济的社会和经济价值的大力肯定,极具人间烟火气的地摊经济作为中国传统商业形态再次回归到国人视野中,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社会热点话题。

二、中国地摊经济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地摊经济发端于地摊交易,回顾历史,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繁荣时期都不难发现地摊经济的身影。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买椟还珠、削足适履等都与地摊经济息息相关。由于各个时期社会形态、管理条例、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国的地摊交易的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一切弛放、自由通商的宋朝,地摊经济可谓空前繁荣。反观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城管部门力量的加强,地摊经济日渐萧条。这表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央对地摊经济的管制与当时的地摊经济的繁荣程度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趋势。总体来看,在漫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地摊经济的管制呈现宽严交替的形势。出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生产力水平、科技发达程度等因素相关之外,还与其经济学内涵有直接关系。

三、地摊经济产生的经济学原因

时至今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够使地摊经济销声匿迹。即使经历了统治者们的不断打压和清剿,地摊经济仍然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结合经济学视角进行分析,地摊经济能够不断重生存在现实的原因和基础。

(一)地摊市场的存在是产权界定不完全下商贩与政府间的博弈虽然以现代化为准则的城市规划禁止任何有悖于秩序的东西,但是地摊交易在低收入人群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由于产权界定的不完全性,使得摊贩以道路等公共区域作为“寻租”的对象成为可能。按照法律规定来讲,街道、道路是公有的,即经济学意义中的公共物品。在这种情况下地摊市场的存在可以视为商贩与政府间博弈。由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只要不存在外部不经济,任何自愿的交易都会带来福利的改进。这表明地摊经济是摊贩和政府博弈后的一种纳什均衡,它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符合帕累托改进的要求。这点赵英军教授在其研究中建立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了证明[1]。

(二)政府高昂的打击成本是地摊经济存在的现实基础如果将政府看成一个理性人,掌握着公共物品的控制权,在政府和摊贩之间的博弈中,摊贩处于优势地位,它会很容易躲避政府的打击,而政府却很难遏制地摊交易,这会使得政府在对地摊交易持续进行打击的过程中产生额外的、高昂的取缔费用。而事实上地摊交易通过占用一部分公共领域的资源给社会带来的福利净增进要大于将其闲置不用。此外,摊贩在使自己获利同时,也为附近的居民提供的低价的商品和购物的便利。这都增加了整体的社会福利。虽然地摊交易也会带来一些诸如影响市容、阻碍交通这样的负外部性问题,但是如果其产生的外部性很小的话,如果政府持续打击地摊经济,将会产生高额的成本,大大减少社会的整体福利,因此政府只能默认地摊交易的产生,不再约束地摊交易才能达到纳什均衡,从而更快提高整体的社会福利,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地摊经的存在的合理性。

(三)扮演商品交换功能的地摊经济能够满足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地摊经济的商品交易文化发展了数千年,其强烈的区域色彩和民俗气息已经成为一些地方极具人文风情和民俗特色的靓丽风景。如西双版纳的告庄在管制放开后一跃成为网红夜市,成功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大型的购物中心、商场超市等纷纷在社区落户,但是其受众群体多为高收入的高层次消费者,忽略了低收入群体的消费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地摊商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轻低收入者的消费压力和生活成本,使其能够以较低的付费获得较大的效用,对市场经济形成了有效的补充,是区域性零售业态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2]。

四、地摊经济的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自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对于地摊经济的发展都秉持着严监管、狠打击的态度。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后疫情时代,随着中央对地摊经济的“松绑”,这种门槛低、风险小的创业方式为因疫情事业的人员、年迈的农户、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等社会底层群体创造了维持生存的新出路。这种边缘经济形态在阻止中国经济下滑的同时,解决了5000多万人的就业与生存危机。据国家统计局于2020年4月17日的公告显示:从表2可以看出在突发的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中国的经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一二三产业的GDP增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紧随其后的是几十万小微企业的破产倒闭以及众多中小企业的苦苦挣扎。数据显示仅在第一季度就有46万余家中小企业倒闭,这对中国经济地发展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在这样严峻的局势下,对地摊经济进行“松绑”,让众多的小微企业业主从事地摊交易,既能有效缓解大批量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又能及时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再次回暖。其中,以成都市为例,3月至5月,成都累计设置了3.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这表明地摊经济已经成为后疫情时代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政策的关键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3]。但地摊经济带来的负面问题依然存在,脏、乱、差的卫生状况、假冒伪劣商品横行、消费者维权难等诸多不规范的因素仍然饱受诟病。随着收款码、云摆摊APP等数字工具的普及,新地摊经济要实现合法和规范经营,撕掉劣质标签、突破发展瓶颈,数字化演进正当时。

五、地摊经济的数字化演进

地摊经济松绑后,摊主在摊位开展直播卖货的场景随处可见。这种在现场售卖的形式,在增强了消费者互动体验的同时,也为城市管理人员的监管提供了便利,真正用接地气的方式做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入数字化技术的地摊运营模式正孕育着一幅充满升级的商业蓝图[4]。

(一)电商巨头合力助推地摊经济复苏地摊经济的大火,让国内各大电商巨头看到了潜在的商机,地摊经济成为各大互联网巨头的新战场。作为零售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策划者与供应商,如何抓住时代的闪光点,国内的电商巨头纷纷出手,扶持级计划支持地摊经济:从上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加码地摊经济,旨在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新兴地摊运营,促进其数字化演进,助力地摊经济乘“云”而上。据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显示,数字化技术对个体经营者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即数字信贷发展水平每增长1%,疫情对经营者的冲击就减少2.57%。支付宝的最新数据也显示,截止到5月底,全国已经有1200万小店和地摊的收入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被数字化赋能的新地摊表现尤为突出。支持消费券核销的小店流水比发券前一周环比增长高达73.4%。此外,继重庆解放碑、西安大唐不夜城率先与鹰云智能及阿里云等大数据平台实现智慧商圈数字化技术的合作后,合肥淮河路步行街、番禺万博CBD等更多地摊经济也将加入数字化运营的行列[5]。在数字化的驱动下,新地摊经济将反哺品牌经济、数字经济、新制造等新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溯源系统+数字化运营打造智慧新地摊以往地摊经济作为城市中的一种边缘经济常常因为卫生状况堪忧、商品质检有问题、阻碍交通等负面效应而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数字经济时代如何确保地摊经济健康、卫生、有序地长远发展?“数字物业”、“数字城管”等新兴技术将为地摊经济注入新活力。此外为了解决地摊经济的货品质量安全问题,各大电商平台可以运用追溯系统,从产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全流程进行把控,为地摊商品打上一针强有力的定心剂。事实上,除了商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地摊的管理更是一直困扰政府的难题。一直以来地摊经济都处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境地,在数字经济时代,管理人员需要调整思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地摊经济进行数字化的运营管理:首先,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检测,筛选出容易发生拥堵的路段与时段,通过对数据的进一步分析,设置合理的摊位位置,进而实现地摊经济的合理优化。其次,通过对地方服务机构进行数字化赋能,以精细、科学的服务引导大众合理的设置摊位,帮助地摊经济摆脱脏、乱、差的固有印象。最后,运用数字技术将摊主的信息、卫生资质、位置信息、产品信息等录入后台,形成实时的动态管理系统,同步追溯地摊的运营情况[6]。ArcGISOnline中国已经开设了“地摊经济”专题应用。用户在网页上可以实时地对全国各地允许摆摊的地点进行查阅。表4是北京市地摊位置信息的汇总:从表4中可以看出,用户通过登录ArcGISOnline,北京市允许摆地摊的位置一目了然,这种数字化赋能的手段成功实现了地摊经济的合理优化:降低摊贩的时间成本和试错成本的同时也为政府更科学的监管提供了便利。

六、小结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2篇

核心提示:一个建材企业的生存、发展的状况如何,取决于其企业产品在建材市场所占份额的多寡。所以,作为企业经营,研究和把握实现企业直接效益的市场终端走势,把与消费者打交道的"卖场"找准、搞活,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2002中国佛山陶博会期间本报参与组办的"中国陶瓷发展与未来高峰论坛"上,主讲专家刘景洲先生对中国建材市场的发展趋势作了精辟的分析,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思考和启迪。

2 我国建材市场经历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孕育萌芽,90年代的大发展。进入本世纪,全国经营面积在3000m

以上,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建材市场约有2500家,全年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左右,约占全国建材市场需求总额的三分之二,已经形成名副其实的建材市场流通的主渠道。目前我国建材市场的管理模式是多元化格局。多数为门店集市型、摊位租赁型、超市管理型和混合型。摊位租赁型市场占绝大多数,约占90%以上。

从市场经营范围来看,有综合型市场,有专业型市场,也有以经营某一大类产品为主,其他产品为补充型市场。当前综合型市场虽占多数,但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呈上升趋势。

摊位制市场的管理格局将出现新的模式。

现有摊位制市场管理,大部分是物业管理型;存在种种弊端,如商区布局零乱,交易行为不规范,纠纷多,购物环境差,市场信誉度低等,发展初期尚未形成竞争压力阶段尚可维持,但随着发展、竞争,这种管理模式,对内缺乏凝聚力,对外缺乏竞争力,是难以为继的。市场的管理从物业管理型向新的经营管理型发展是必然之势。

当前我国摊位制市场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批发零售功能不清,二是市场占地规模大,三是市场中经营户小而多,四是市场的配送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物流功能没有合理有效的分离出来。这些问题虽说是市场的培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它影响着市场效率的提高,阻碍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规范,市场管理者和经营户都将提高效率,降低营销成本,扩展营销业务为目标,在这个内在动力作用下,必将促使市场各种功能合理有效地进行分离。其发展趋势大致是:

发展趋势之一,批零分工将逐步清楚。

发展趋势之二,大城市中的零售市场将向错位经营发展。大城市中市场布局比较密,为避免盲目竞争,在商品定位上将以特色来锁定各自的消费群。建材超市主要经营中档偏高档的商品。摊位制零售市场定位将向两极发展,城市中心的地区,向经营高、精、新商品,或向有特色专业市场发展、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市场,商品定位在中档偏低和常规建材产品上。一些著名品牌产品将开设专卖、专营店,在居民集中社区开设便民店,从而形成不同档次,不同营销方式,互为补充的新商区。

发展趋势之三,批发市场都盲目扩大经营面积,云集众多小商小户的状况将发生变化。通过竞争,一批经营有方的经营户将不断扩大,形成大经营户群,而经营乏术的小商小户将逐渐被淘汰。市场中的各大经营户与零售商、大户之间,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营销网络,各自做大经营不同品牌商品。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交易环境、市容场貌得到根本的改善。

发展趋势之四,市场将向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发展。而有特色的专业市场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得到发展。

发展趋势之五,物流作为一向独立的产业将越来越被人重视。建材产品,装饰材料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量大、自身重、价值低、物流费用在商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配送中心的发展,也呼唤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产业。因此,物流从市场中的附属地位,将形成一个独立的专业化的、现代化的社会化的一个产业。

建材超市将得到较快的发展。

1996年我国第一家建材超市天津北方家居开业,它以全新的营销理念,先进的营销方式,科学规范的管理,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一时,国内掀起了一股超市热。5年多时间过去了,虽然天津北方家居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毕竟他是敢吃螃蟹的第一人。目前建材超市已近40家,分布在天津、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长沙、昆明、广州、沈阳、吉林、无锡、苏州、杭州、嘉兴、深圳等全国10多个城市。其中上海发展最快,已有35家,占全国二分之一。建材超市在我国出现不是偶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客观规律的反映。入世及与国际接轨,建材超市的发展当然也不会例外,也不能例外,从现有的经济基础,技术条件来看,既有国外几十年培育发展成功的经验,又有国内5年实践经验的借鉴,特别是在建材超市发展中,外资企业将占据重要位置,据专家们预测,从现在起我国建材超市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到2005年,全国建材超市将超过100家并将出现3到5个连锁经营集团。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3篇

1、阿里1688 “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 “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2、供货方面,阿里1688全部通过工厂直供的 “新批发”模式触达 “摊主”,确保没有中间商。数字化夜市地摊进货专区也将同步上线,选品专为 “地摊经济”优化,让 “摊主”们用同样的价买到更好的货。

3、资金保障方面,阿里1688为全国 “摊主”提供700亿元的 “诚 e 赊”免息赊购服务,支持摊主在1688赊账进货,商品卖出的资金再用于还款和新一轮的采购,赊购额度最高200万元,循环额度 + 账期保证 “摊主”资金链健康平稳运转。

4、销售促进方面,阿里1688将应用数据能力,为“摊主”推送趋势热点,帮助 “摊主”提前发现商机,决策 “进什么货”。“地摊经济”借数字化新批发能力实现智能化,让 “买家更想买,‘摊主’卖更多”。

(来源:文章屋网 )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摊贩经济 摊贩管理

一、概 述

(一)非正规就业相关理论阐述

1、非正规就业概念及界定

所谓非正规就业,是指在付酬、劳动时间、劳动关系、工作形态、社会保障及经营活动等方面不稳定或不规范而与正规就业有性质上区别的劳动就业形式。对非正规就业,在经济学上我们首先得给出科学的界定,使之可以被确认,从而可以被归类和管理。

引用张彦教授的界定方法,我们可以把非正规就业不同于正规就业的界定要素列举如下①:(1)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2)劳动时间不固定;(3)收入不稳定,非标准工资雇佣方式;(4)劳动关系不规范、不稳定;(5)劳务收入经常处于税务监管的“盲区”,经营活动处在法律法规的边缘不易统计;(6)家庭所有制及自我雇佣等工作形态。上述六条标准之中只要有一条符合便不是正规就业。尤其是要注意“非正规就业”与违法就业的区别,即以劳动方式取得收入及总体上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利作为其合法性的界限,不能逾越。

2、我国非正规就业门类

非正规就业是由个人、家庭或合伙自办的微型经营实体以及以社区、企业、非政府组织为依托,以创造就业和收入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自救性和公益性组织及其他自负盈亏的劳动领域。如:(1)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正规部门里的非正规就业,如短期临时就业、劳务派遣就业等;(3)第三类是以独立的服务者或机动劳动者存在的经济形式。主要指摊贩经济、家政服务行业等从事各种临时性和零星就业的部门。摊贩经济是非正规就业里面规模最大、数量最多、涉及面最广的领域,而且其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3、我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战略意义

“2008年12月中国社科院的《社会蓝皮书》显示,国内实际失业率已达9.4%,再加上今年大学生、农民工、下岗人员三支就业大军的叠加,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而非正规就业对扩大就业、缓解压力的贡献率已超过50%” 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之下淘汰出了大部分下岗职工和低素质人群,他们赶不上经济腾飞的马车,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发挥非正规就业“就业海绵”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非正规就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二)摊贩经济相关理论阐述

1、摊贩经济的定义

所谓摊贩,亦称小摊贩,专指那些无经营执照、无经营房屋、无固定经营时间、被纳入城管取缔的个体小商品经营者。摊贩经济,即街头贩卖活动,是人类史上历史悠久、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业态。从我国古代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到近现代走街串巷的街头叫卖者,如卖菜的、剃头的、挑货郎担的,一直发展到当代的摊贩商业街,如我国北京的秀水街以及各个社区之间的早市等。还有香港的庙街夜市售卖品种异常丰富、货品极富特色而且价廉物美。每年各大高校里的跳蚤市场,临时布阵很多学生组织的摊位售卖各种书籍、衣物、学习用具等。而在美国也存在着很多摊贩市场,如波士顿的Faneuil Hall,芝加哥的Maxwell街市,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如今已形成城市中重要的风景线。

2、摊贩经济的特征

各国的摊贩经济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有共同的经济特征:

第一,从业主体大多为城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部分自产自销的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其共同的特点是为生活所迫从事摊贩,文化程度较低,属于社会弱势群体。

第二,摊点经营规模比较小,经营生产场所不固定。摊贩往往可以通过步行、肩挑、车运等方式在不同的地方流动性地进行商品或者服务交易。也有一些比较固定地点营业的摊贩,但是经常受到城管部门的驱赶,被迫流动。

第三,贩卖的商品大多数为价值不高的日用品。如衣饰、玩具、三无产品和盗版电子产品以及各类农产品,如时令蔬菜、水果等。另外还提供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一些服务,如修理家具、收购废弃物、擦鞋等服务。这些商品和服务满足了城市“贫民窟”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需求。

3、关于摊贩经济的几种观点

(1)取缔主义。此观点认为摊贩对城市市容造成极大破坏,应该予以取缔。学者们认为摊贩们是“脏、乱、差”的代名词,破坏城市环境,影响城市形象。摊贩们降低了城市品位,与实现城市现代化目标严重不符,将摊贩们视为白色经济的“眼中钉”、“肉中刺”,是社会问题的制造者。

(2)鼓励发展。这是在2004年在日本福冈市九州大学召开的“亚洲摊贩国际研讨会”中亚洲各国专家学者们达成的共识。此观点认为摊贩经济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为经济繁荣带来了黎明前的曙光,应该支持鼓励并且合理引导。

(3)客观观点。此观点认为摊贩经济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已经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并发展着,是一种必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之所以现在政府部门与摊贩的对立,是因为摊贩经济的新发展与旧的管理机制不匹配。

二、发展摊贩经济带动非正规就业

(一)摊贩经济与城市非正规就业的经济联系

摊贩经济作为非正规就业形式的一种,与非正规就业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二者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一致性。从摊贩经济和非正规就业的经济联系上来讲,要促进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摊贩经济吸纳就业的能力是重要推动力,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预测,摊贩经济在促进非正规就业方面所起到的拉动作用将扮演着就业“火车头”的角色。

1、非正规就业者大军里面大多从事摊贩买卖

摊贩经济从业人员在非正规部门就业人员中占据大部分。摆摊设点进行经营是非正规就业中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人们日常经济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从别的就业岗位转向摊贩经营,与其他非正规就业门类相比,降低了从业转换成本。

2、摊贩经济的市场需求所对应的人群恰恰是非正规就业者

从事非正规就业的人员,收入少,购买能力低下,而摊贩提供给他们的商品和服务因为价格低廉、品种多样化、生活化,能够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所以这部分人群对摊贩经济存在着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摊贩经济被取缔,这部分人群的生计将受到严重威胁,从而会加剧贫困,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摊贩经济从业门槛在非正规就业领域是最低的

既不需要什么劳动合同、口头协议,也不需要受制于其他雇主,找个空闲的地皮,去批发市场批发几样小东西,摆个摊点就能做生意赚钱。与其他非正规就业部门相比较起来简单易行,而且事实证明,摊贩的扩张恰恰引起了非正规就业率同比上升,直接导致了非正规部门就业的扩大。

(二)摊贩经济对促进非正规就业的重要意义

摊贩经济形式是摊贩从业人员由非正规就业转向正规就业的一个“驿站”,发挥摊贩经济在非正规就业领域中的“内部动力”效应,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就业低效率。摊贩行业不仅解决了摊贩业主自身的就业问题,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给同类经济群体,起到了双向就业的积极作用。非正规就业为摊贩经济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摊贩经济促进了非正规就业率的提升。预测以后的就业趋势,摊贩经济的“火车头”带动作用在促进非正规就业领域将会愈发的明显。

三、发展摊贩经济相关对策建议

(一)规范市场秩序

为加强管理,政府应该设置“摊贩中心”,专门对摊贩进行专业性的规范化的管理。对迁人摊贩中心的摊贩发给牌照,赋予合法性,降低赋税,规范摊贩市场经营,引导摊贩自觉迁入与迁出。将摊贩中心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中心,展现地道风味和传统意蕴,延续街头文化。

(二)明确摊贩产权

复旦大学刘新宇博士曾经指出摊贩管理低效背后的根源其实是产权的错置,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明确摊贩的产权。在治理过程中承认摊贩的设摊权,并降低申请设摊的成本,在规范摊点的同时明确摊点所对应的摊贩业主,明文规定其应该遵守的市场法则,并形成长效机制,减少在以后摆摊设点的不稳定性而引起的各种利益冲突。产权明确,摊贩经营岗位稳定,避免了摊贩业主进入“失业—再失业—又失业”的怪圈。

(三)摊贩自治

鼓励摊贩成立自治团体,应用各种激励措施加强摊贩内部的自我管理。不仅可以减轻城管执法负担,还可以实现摊贩的结社自由和经济自由的基本权利,协助解决城管日常执法与摊贩的纠纷,减少暴力执法、暴力抗法而引起的动乱。摊贩“自治”将有利于就业者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降低经营成本和失业风险,也有利于提高城管部门的管理效率。

(四)摊贩管理法制化

摊贩的管理在法律上还是一个盲点,缺失切实有效地法律提供根据和支持,使得我国摊贩经济发展在规范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城管人员执法理念低,执法程序不合法,管理活动缺乏监督等。摊贩业主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在抵抗过程中酿成了人间悲剧。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让摊贩经营活动和城管的管理活动和谐进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五)完善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大都针对正规经济设计,触碰不到非正规经济的边缘,对非正规经济的管理只能严重缺失,尤其是在摊贩经济的规范与管理上就更少涉入。完善政府经济职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发展摊贩经济的有效途径。将政府经济职能的十六字方阵“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落实到摊贩的管理上。

四、结 论

摊贩经济的管理与非正规就业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理论上应加强摊贩经济与非正规就业经济联系的研究,完善理论的不足,为经济决策者提供理论建议。实践中,政府应该发挥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认真履行经济职能。总的来说,要以发展摊贩经济为手段,带动非正规就业为目的,帮助从业者走向健康长久就业之路,这对于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维持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态势,促进社会和谐具有战略性意义。

注释:

①张彦. 非正规就业: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②引自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非正规就业:破解就业难题的新途. 2010.08

参考文献:

[1]何松. 我国发展非正规就业面临的问题与政策建议[J]. 北京:商业时代,2009(3)

[2]王会涛,汪戎. 我国非正规就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综述[J]. 黑龙江:北方经贸,2011(1)

[3]张占勤. 城管执法与摊贩经济[M]. 河北:宝鸡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准则 趋同化 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跨国兼并活动愈加频繁,各国对一套适合在世界范围内使用且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又是WTO成员方,新会计准则定于2007年1月1日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随后会逐步推广到所有公司。我国与分阶段完成趋同的日本、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中国大胆采用了一步到位的策略,这体现了其与国际标准趋同的信心,新准则体系虽然是中文的表述,但依据的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精神,在框架结构上也是一样的。我国政府推行会计国际趋同的态度既积极,又不乏现实。新准则考虑到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特点,针对特殊类别交易(如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等)和特定类型行业(如石油和天然气采掘业等)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具体的规定,并保留了一些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包括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某些政府补助的特殊会计处理和不具有投资关系的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披露等。

一、我国会计准则趋同化的障碍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

《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要求制定的, 而我国市场经济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成熟。在西方国家常见的经济事项,在我国可能刚刚出现甚至还未出现,这就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在我国没有用武之地。而且对于我国的一些特殊会计事项《国际会计准则》并未考虑,如果单纯追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势必使我国很多会计事项的处理无据可依。

(二)法律环境的制约。

《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之一是资产负债表, 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侧重于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 而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 公司上市、增资配股、退市均以利润作为判定指标。在这样的法律环境下, 我国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偏向利润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资产负债表信息的质量, 这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倡导的全面资产负债表观相差甚远。

(三)知识存量和社会意识的制约。

我国的会计准则以财政部法规形式颁布, 具有强制性; 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 公允表达是最高原则, 企业可以背离会计准则及其解释的规定,采用其他可以实现公允列报目的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四)会计信息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建立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基础上的《国际会计准则》是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服务的; 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财务会计目标是: 会计信息应当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求, 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二、会计准则趋同化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一)可能使公司业绩得以提升的若干规定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原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样,在没有补价的情况下,就不产生损益;新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虽然新准则增加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限定条件(商业实质),但是非货币换中对商业实质的判断存在一定的会计弹性,上市公司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此外,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是一个难题,从而为企业利润调高留下一定空间。

2. 长期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出现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列示,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属商誉,不列示),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当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原规定是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计入公司利润,新准则下可将其一次计入当期损益,以此调高当期利润。

3. 投资性房地产: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应以成本模式为基准计量模式,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需计提折旧或摊销,而是以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条规定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繁荣景象时对公司业绩较为有利。

4. 借款费用:新准则扩大了可以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此外,新准则还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制造业公司等的业绩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5. 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对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的支出,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的支出,具备一定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该规定减轻了科技企业在开发阶段的利润指标压力。此外,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原准则规定,如果合同及相关法律均未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超过10年;新准则不再具体规定摊销年限,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应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利润上升)。这样,公司对其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确定,以及寿命多长的判断将对公司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

6. 企业合并:新准则就是否属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适用于权益法或购买法,并就商誉的处理做出规定。购买法下,作为支付对价的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值的,其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利润上升);以往对合并价差是逐年摊销的,而新准则下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予以减值测试,是否发生减值及减值幅度大小将依靠主观判断。

(二)、可能使公司业绩下降的若干规定。

1. 股份支付: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的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时,如果是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则在授予日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公司利润减少。

2. 固定资产: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将考虑弃置费用因素,这将对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可能承当较大矿区废弃处置义务的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即加大固定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弃置费用将资本化在固定资产当中并以折旧方式在资产使用期进行摊销,这将加大正常年度的折旧金额,减少会计利润。

三、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建议

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协调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 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及限制,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还存在很大差距。为我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市场, 我国应加快国内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建立既符合国情又兼顾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大体来说, 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构建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 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目前, 我国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概念框架体系, 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由会计概念框架指导。会计概念理论框架的建立能够为各项具体准则的研究、制定、评价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由于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还缺乏深入认识,而我国至今也没有一套科学、系统、完整的会计理论体系, 所以, 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除了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完善活动外, 还要加强对我国基本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尽可能制定出一个既有利于维护我国利益、又有利于促进会计国际化、得到国际社会公认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在这个概念框架的指导下, 适当考虑中国特色, 制定一套在原则上前后一致的具体会计准则, 尽量保持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一致性。

(二)建立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工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目前应尽快培养会计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1. 要努力推进会计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多层次化, 重点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高级会计人才。

2. 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 了解国际惯例, 提高业务素质。

3. 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自觉性, 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只有使我国的会计变得先进起来, 才可以通过参与国际会计活动来展示自己的实力, 扩大自身的影响, 才能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中拥有一席之地, 从而为我国争取一定的国家利益。

参考文献:

[1] 王玉.会计准则趋同的状及对我国的启示.会计之友.2007年3月.

[2] 王伟.及中军.浅谈新会计准则变更及其影响.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下旬刊).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摊铺机;发展;现状;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4.196

0 引言

摊铺机是用来摊铺级配碎石、基层稳定材料、碾压混凝土材料及沥青混介料等筑路材料的专用机械,是修筑各种等级公路的基层和面层的关键设备之一。按照摊铺材料可以分为:碎石摊铺机和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按照行走方式可以分为:轮胎式摊铺机和履带式摊铺机;按照驱动方式可以分为:液压驱动、机械驱动和液压机械混合驱动;按照一次摊铺宽度可以分为:小型摊铺机(4.5m以下)、中型摊铺机(6~8m)、大型摊铺机(9m以上)。摊铺机主要包括摊铺机主机和熨平板,主机主要提供动力和控制,并将摊铺料输送到熨平板部分,熨平板部分主要是将摊铺料振捣压实。

1 摊铺机在国内的现状

我国最早出现的摊铺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自己研制的LT6型轮式沥青混合料摊铺机,成为目前使用量最多的摊铺机。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的高等级公路进入迅速发展期,因此开始引进国外摊铺机品种。

西安筑路公司于1988年引进了德国戴纳派克技术,首先生产了LTY8型摊铺机;江苏华通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于1985年引进口本新泻铁工所技术,制造了2LT LZ45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徐工科技1989年引进了德国福格勒摊铺机技术,组装生产了S1700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陕西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则于1992年与德国A BG公司合作,从此拉开了国内市场生产大型摊铺机的序幕。

我国摊铺机生产厂家在引进国外技术,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同时,并在此基础上改进,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的改进,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摊铺机系列产品。目前国内知名摊铺机生产厂家有徐工、华通动力、陕建、中交西筑、三一重工、、天津鼎盛、新筑、柳工、常林等国内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厂,由于摊铺机市场需求量小,生产企业多,因此国内摊铺机市场竞争激烈,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国内的摊铺机的最大特点是:与进口摊铺机相比,相同配置的摊铺机,国内摊铺机的价格要低得多,因此,国内摊铺机受到施工单位的喜爱。但是国内摊铺机的缺点也比较明显:性能不稳定,一是产品首次无故障工作时间太短,需要经常维修,影响施工,另一方面是摊铺质量不稳定,不能适应高等级路面施工要求。因此在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目前还是清一色的进口摊铺机。

2 摊铺机在国外的现状

20世纪30年代,福格勒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摊铺机,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机电液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摊铺机技术发展成熟,欧美各大型工程机械公司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进行了重组,利用各自的优势强强联合,形成了福格勒、ABG、戴纳派克三巨头三足鼎立。

国外摊铺机厂家多为工程机械行业大公司,在国外基础建设稳定的情况下,将目标瞄向了海外市场,特别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印度和巴西等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在中国、印度和巴西建立生产基地,抢夺市场份额。由于国外摊铺机的质量和性能稳定,施工效果好,因此,在中高端市场,进口摊铺机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

3 摊铺机的发展趋势

国外摊铺机的技术应经相当成熟,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向两个方面发展。

3.1 集成化

摊铺机的功能主要是摊铺,而且摊铺机的工作状态体积比较大,安装和拆卸不方便,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需要不同的施工机械来共同完成施工作业,如果摊铺机同时具备其他设备的功能,比如具备摊铺之后的压实功能、具备养护机械的相关功能,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施工效率。

3.2 智能化

目前摊铺机施工过程中,一台设备需要很多人同时在场,才能保证摊铺机行走过场不会出现问题,而且驾驶员的操作环境恶劣,为了保障操作视野和运输需要,仅仅有一个驾驶棚,具备智能操作系统,驾驶员在舒适的驾驶室内一个人就可以操作摊铺机进行全方位监控施工情况。

国内摊铺机由于发展时间短,和国外同类产品还有不少差距,目前处于追赶阶段,但是不能仅仅是追赶,不然永远不能超越他们,目前需要做的主要是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

(1)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研究施工工艺,设计符合施工单位要求的产品,在国内基础建设大发展阶段,超大型和超小型摊铺机是发展的一个趋势,满足大型工程施工和城乡道路建设需要。

(2)在国内生产企业众多和国外企业具有技术优势的环境中,要把握机会,增加技术储备和积累,不断进行创新,试试关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将最新的技术应用到摊铺机上,提高摊铺的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是企业生存下去必备的。

(3)节能技术的应用,摊铺机属于高能耗设备,发动机功率大,柴油消耗量大,采用最新的节能发动机,并合理设计机身构造,充分利用清洁燃料,将节能技术应用到摊铺机中,是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管金刚.中国摊铺机发展现状分析[J].民营科技,2008,8(04):12-13.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7篇

一.无形资产的概述

正确理解无形资产的概念,对于做好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是非常重要的。《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

第一,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第二,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它具有超额盈利性、垄断性、收益的不确定性、无实物形态、无可比性等多项特征。

二.新旧无形资产准则的内容比较

(一)对适用范围作了调整

新会计准则在总则部分首先明确了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将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排除在了无形资产的的核算范围之外。明确规定:作为投资性房地产的土地使用权,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

(二)对概念重新进行了定义

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只包括了旧会计准则定义中无形资产的可辨认部分,而对于不可辨认的商誉,则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同时,新会计准则还明确了符合无形资产可辨认性的两个标准,更确切地界定了无形资产。

(三)对初始计量的内容作了调整

对于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入账后,应以其摊余价值减去相关的减值准备后的余额作为账面价值。

新会计准则取消了旧准则中有关“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计价部分”,统一规定为:“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这就要求对于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当按照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所确认的初始成本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四)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规定不同

1.对无形资产摊销规定的比较

(1)摊销期限的比较

2001年的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日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当期损益。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限年限,该无形资产摊销期限按如下原则确定:第一,合同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合同规定的收益年限;第二,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第三,合同规定了收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收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第四,如果合同没有规定收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这遵循了谨慎性原则,但也限制了无形资产的稳定性。这些规定过于笼统,难以适应无形资产日益复杂的现状。

(2)摊销方法的改变

2007年新会计准则借鉴国外的摊销方法,对采用直线法摊销也没有实行“一刀切”,而是提出“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更具可行性。准则通过将无形资产区分为使用寿命有限和使用寿命无限的无形资产划分,使摊销的对象更明确。新会计准则对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摊销法。

2.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旧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中最大的不同点是: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更需要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要求对无形资产的减值进行估计等。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对企业各会计期间利润的反映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会计人员在判断资产是否减值、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时应更加谨慎。

三.新准则无形资产对企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在上述各方面都做了相当大的变化,不断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这也预示了我国和国际接轨的趋势。同时新的会计准则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无形资产确认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企业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路主要有两种,大多中国企业采取分析市场空间和新的需求点,然后扩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利润率水平不高而利润可增加的办法。另一种思路是研究企业各种利润的来源,然后根据利润组成结构及发展趋势,进一步决策,找出解决难题的方法,这个思路最终落实到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运营上。

(二)无形资产的摊销对企业的影响

无形资产新准则规定:企业选择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企业预期消耗该项无形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新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企业可以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方法加强利润的控制。尽速摊销还可以尽快收回资金,使公司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加快产品和技术创新,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计提减值准备政策的改变对企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不得转回。对于无形资产来说,计提减值后,当以后资产价值又回升时,如果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必然会引起当期利润增加。新会计准则的这一规定,将会有效的遏制上市公司利用“秘密储备”对利润的操纵。

四.新准则中无形资产尚需完善之处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趋同 会计准则 商誉

我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逐渐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趋势和速度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之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是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有关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的若干修订与新规定是我国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重要表现之一,这些修订对我国原有的商誉会计规则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并与国际商誉会计规则趋同。新准则对商誉的内涵及外延、确认与后续计量等方面都有了修订或者新的规定。下面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商誉的若干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规定进行分析。

一、 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前有关商誉的规定

自1992年以后,我国才逐步制订并实施商誉会计规则。主要有:(1)商誉是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2)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只能确认企业兼并中产生的“合并价差”。(3)商誉按照并购企业的购买成本与被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评估价值)的差额进行初始计量。此后,商誉要按照受益年限进行系统摊销。

总之,在2006年以前,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对商誉的会计核算仅仅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范,这些规定模糊且粗糙,难以有效指导具体的会计实践活动,并且不能很好地体现商誉的“三元”性质。而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商誉从概念到确认和计量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二、 从无形资产到商誉-国际趋同

2006年财政部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虽然没有对商誉进行单独规定,但是分散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等相关具体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的内容,已经表现了其高度的国际趋同性。对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有关商誉的内容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地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商誉内涵和外延的规范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合并商誉的内涵和核算方式都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关于合并商誉的内涵和外延,《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三条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准则第六条指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不能单独确认的无形资产,构成购买日商誉的一部分。”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适用于《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这使得我国的企业合并商誉会计实务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不确认自创商誉

对于自创商誉,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无法将其与管理费用的支出区分,目前理论界还未找到一种可行的方法将其资本化,因此,同国际上的做法一样,我国对自创商誉也不进行确认,只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产生的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进行确认、计量;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产生商誉。另外,新准则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而首次在会计处理中使用“商誉”这一会计科目,是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迈出的一大步。

3. 商誉的确认――只能采用购买法

我国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商誉是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明细科目存在的, 并且不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反映, 只是包括在合并价差里,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放在“长期投资净额”项目下列示,不能体现会计的明晰性原则和充分揭示原则。而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明确指出合并价差就是商誉,会计核算视同商誉。例如,《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第15条明确指出:“在购买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所享有的份额的差额,应当在商誉项目列示,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当按照减值测试后的金额列示”实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后,不再使用合并价差的概念,统一以“商誉”这个会计科目列示。

确认合并商誉,IAS规定所有企业的合并只允许采用购买法,严格限制使用权益结合法,而FASB更是已禁止使用权益结合法。我国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三条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很明显,被购买方的净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购买法的做法,确认方法与国际准则趋同。

4.商誉的后续计量――不摊销商誉,只对其进行减值测试

我国在会计准则改革前,商誉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一般采用摊销的方式。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以合同规定或法律规定的年限为准;如果合同和法律均未规定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摊销年限不超过10年。所以企业会在取得商誉后不长于10年的时间内将其摊销。

根据商誉的三元理论,商誉是最为无形的“无形资产”,如果将其摊销,那么企业商誉的账面价值会越来越低,这与企业的实际价值不符。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利用商誉“超额利润”的优势,经营状况会越来越好;而且,商誉维持的时间越长,企业的就越受青睐。譬如可口可乐的商誉就是其品牌价值,谁能说可口可乐公司的商誉摊销完毕了就不存在了呢?另外,由于并购产生的巨额合并商誉费用,如果摊销的话,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著名的例子就是在时代华纳的并购案中,140 亿美元中的80%是为商誉而支付的。即使选择了长达40年的摊销期限,时代华纳每年所要注销的商誉价值仍要高达2.75 亿美元,这导致其在并购以后的第一年报告了2.17 亿美元的净损失。由此看来,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比强制性的在规定年限之内摊销更能真实反映商誉的性质和实际价值。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都明确规定了商誉不再摊销,而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我国取消了以前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商誉进行摊销的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13条规定:“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计量。商誉的减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 号――资产减值》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方法也与国际准则相似。这些都体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国际的趋同化。

通过国际会计界对商誉处理变化的描述,以及对我国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商誉相关规定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商誉的确认、后续计量和披露已经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并且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和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这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迅速接轨,有助于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有助于我国会计届与国际会计界之间的交流互动。

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趋同不等于盲目的相同。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应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趋同是大势所趋,方向不可逆转;二是趋同不同于相同,中国的会计趋同不追求形式的完全相同,而是争取确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的实质相同;三是趋同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四是趋同应该是双向互动,而非单边行动。①因此,我们还要加强与国际会计届的交流互动,使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相互适应,而不是我国会计准则一味地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于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修订了《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的公告,建议降低对同受国家控制而不存在其他关联方关系企业的披露要求。这个修订考虑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消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新的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改革在与国际会计准则高度趋同的同时,对于有我国特色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国情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也要有所保留,并且应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双向影响。

参考文献:

[1] 胡谷乔,《对商誉会计几个问题的认识》.商场现代化.学术版,2005(6).102

[2]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84-88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8-32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9篇

食盐电解法因有多种市场需求旺盛、经济效益良好的联产品,选择定价方法与经营环境和期望目标有关。

我国氯碱行业传统的产品定价方法遵循劳动价值法则,将总成本分摊到电解液(烧碱)、氯气和氢气,由各自的分摊成本加合理利润形成各自的价格。在商品市场为卖方市场的时期,总成本分摊法则的合理性掩盖了它的局限性。进入买方市场以后,总成本分摊法则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并逐渐被认识。

国际氯碱价格通行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商品市场法则,烧碱、氯气和氢气商品的定价以诸产品平衡销售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及氯碱行业碱氯不平衡矛盾的加剧和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绝大多数氯碱企业均已意识到在商品销售环节采用国际氯碱通行的价格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因而,氯碱总成本分摊法则将逐步被局限在企业内部核算、计划和统计报表范畴。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营销价格策略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企业建立氯碱商品价格的快速决策机制是市场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营销机构需要的价格快速决策机制呼唤建立氯碱销售价格模型网络,根据市场行情反馈的信息和企业生产与库存状况,迅速调整企业商品销售价格。这是氯碱企业在“转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企业相关产成品销售价格模型网络的基础是产品价格数学模型,而建立商品销售价格数学模型网络,需要首先选择商品定价方法。

一、定价方法

1、我国氯碱行业成本核算办法

商品成本是生产中的物料投入和各种生产及摊销费用的货币表现形式的总称。制订氯碱成本核算办法的初衷,一是为了规范地综合反映氯碱企业生产状况和管理水平,便于同行业进行比较;二是作为制订氯碱产品价格的基础。

中国化工会计学会氯碱分会1994年12月颁布的《氯碱行业主要产品成本核算规程汇编》规定,企业需将氯碱总成本分摊到烧碱、氯气和氢气,且对不同的电解方法规定了不同的分摊比例(见表1)。

(1)同一种电解方法,因采用同一分摊比例,可以进行同类企业间的成本比较。由于不同的电解方法分摊比例不同,故不同电解方法之间的相同产品成本不具有可比性。

(2)分摊后,烧碱、氯气、氢气的制造成本各自独立,各自依据分摊的成本制定销售价格,盈亏独立核算。相关联产品的成本分割和价格独立的弊端,会表现为任一商品的销售不畅都会造成生产和销售失调,进而影响到企业运营。

(3)若不同的电解方法具有相同的氯碱制造成本,所反映出的离子膜法烧碱制造成本会比隔膜法高出23%以上,氯气成本只有隔膜法的63.9%,进一步造成不同电解方法的烧碱(含耗碱产品)之间、氯气(含耗氯产品)之间的制造成本差异与商品价格差异,不利于公平竞争。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氯碱企业营销环节的商品定价,应该有针对性地规避成本核算规程的某些规定。

2、国际氯碱业“公制电化单位成本”概念

60年代以前,国际氯碱业烧碱需求大于氯气需求;70~80年代有机氯产品发展迅速,对氯的需求逐渐大于对烧碱的需求;90年代初期,世界环保呼声高涨,一些有机氯产品被怀疑具有致癌毒性(如氯溶剂)或被确定严重破坏水环境(如氯漂白)和大气环境(如氯氟烃),这对氯碱业造成严重冲击,《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将限期逐步停止生产和禁止使用

氯氟烃,发达国家饮用水和漂白用氯逐渐减少,从而导致氯气总需求量减少,影响到烧碱产量,使烧碱价格上扬:1986年底,氯气和烧碱价格分别为154~165$/t、和90~100$/h到1992年分别变为20~30$/t和220~240$/h碱氯需求矛盾的主导方面发生位移,造成氯价大跌而碱价上升。1996年后,主要是由于EDC、VCM、PVC需求的快速增长,拉动氯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碱需求增长速度,再次呈现氯短碱长。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目前。

氯碱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烧碱和氯气的需求平衡是相对短暂的,不平衡是经常的,矛盾的主导方面在历史上是经常变换的。碱氯需求不平衡,需要采用价格杠杆刺激市场,国际氯碱业通常是采用“公制电化单位成本(ECU)”作为标尺,动态地调整烧碱和氯气的销售价格:

1电化单位=氯气价格+1.1烧碱价格

对于以氧氯化法产EDC、VCM、PVC等为主要耗氯产品的工厂,或者其它氢气增值不大的公司(例如上海氯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二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采用这一公式动态地调整氯碱商品产销价格是基本正确的。

氯碱营销价格采用ECU作为标尺的主要好处是:

(1)由于烧碱和氯气(含衍生产品)的销售和生产经常处于不平衡状态,建立“ECU”标尺,有利于营销人员综合判断、主动交易、促进企业平衡生产。当氯长碱短时,营销人员可以以烧碱的销售价格快速推算氯气(含氯产品)的底价;当氯短碱长时,又可以以氯气(含氯产品)的销售价格快速推算烧碱的底价,或者综合计算氯碱(含衍生产品)价格变化对ECU的影响程度。

(2)根据测算,我国氯(氯产品折算量)进口量1997年为123万卜1998年达到174万匕预计今后若干年氯(产品)的进口仍然呈高速增长态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难以改变氯短碱长的行业状况,在争取烧碱出口和氯(产品)进口的商业活动中,也需要使用“ECU”作为标尺,推算企业烧碱出口能够承受的最低价格或者氯(产品)进口的最

高价格定位。

(3)以“ECU”作为标尺,还可以推算或判断我国氯碱业与国外氯碱业的某些差距。

二、建立我国氯碱企业营销用ECU标尺

我国有200多个大大小小的氯碱企业,多数企业规模不大,能够用一两种与ECU标尺相关联的商品主导企业命运的企业数量不多。即使是一个中小企业,也往往有多种(耗氯、耗氢、耗碱)商品,不能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直接表达商品间的关联度,但均能够用简单的数学模型清晰地表达每一种商品与ECU标尺及其参数(碱、氯、氢)的关联度。因此,建立营销ECU标尺就显得很重要。我国碱、氯、氢制造总成本的计算方法与ECU计算办法基本一致。由于各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参差不齐,生产外部环境存在差异,表现于氯碱生产过程的碱损失率、氯损失率等不尽相同。因此,各企业氯碱制造总成本和碱、氯、氢的价格系数均需依据成本核算,确定营销环境的ECU标尺时,烧碱价格的系数也不一定取1.1,是否忽略氢(产品)也需权衡。

电解反应平衡式:2NaCl+2H20=2NaOH+CL2十H2

理论平衡量:1173680712

理论产出比10.88750.025

企业实际产出比10.885之0.9100.023~0.025

1电化单位=烧碱价格+(0.885~0.910)氯气价格+(0.023~0.025)氢气价格。

对于国内多数企业,收获1t氯的同时会收获1.10~1.13t碱。碱氯产出比数值大小并不具体反映技术先进程度和企业管理水平,因为已经计入了碱、氯、氢生产环节产品收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三、建立相关产品营销价格模型网络

我国企业碱、氯、氢的自用率和深加工水平差异很大。因此,氯碱企业除了根据生产实际为营销人员提供本企业简单的ECU数学模型和当前商品价格定位外,也需要以多种深加工商品价格数学模型为基础,以ECU数学模型为纽带,建立企业比较系统的氯碱(含衍生物)产品营销价格模型网络,用以指导销售和生产。

加工商品价格数学模型,是将氯产品、碱产品、氢产品等营销价格与ECU价格数学模型的参数相关联:

商品(氯产品、碱产品、氢产品)价格变动值=原料消耗定额\原料(碱、氯、氢)价格变动值假定消耗定额不变,就可以迅速计算出若干种商品价格变动对ECU底价和销售期望值(销售收入、盈利)的影响,必要时采取应变措施,指导营销人员调整其他产品的价格定位。

以上只是一个思路,模型编制的繁简程度取决于期望目标的确定。

价格模型确立后,需派专人进行管理,并用反馈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数据进行演练,根据企业目标及时提出合理调整价格的建议。

四、烧碱价格趋势展望

1、历史的回顾

90年代以前,我国氯(产品)消费市场低迷,生产技术落后,氯碱产量随着轻工、纺织耗碱量的增长而增长,氯(产品)需求不足制约着烧碱产量增长,每年都要进口一部分烧碱。因此,烧碱被确定为氯碱中的主导产品,电解成本分摊办法中烧碱就分摊了60%以上的综合制造成本。进入90年代,烧碱实现自给有余,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繁荣使氯(产品)需求增长速度高于烧碱需求增长速度,我国氯碱业经过短暂空前繁荣(1995年)的平衡生产期,很快过渡到了氯短碱长(1996年下半年明朗化)的时期。1998年下半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影响,国际氯碱市场低迷,世界VCM销售价大跌,又引发了我国大量进日或走私进口VCM和PVC,造成国内氯的需求也出现疲软的迹象,加之烧碱出口困难,国内氯碱价格开始全面滑坡,氯碱产量跌入低谷。1999年上半年虽有回转的迹象,但不十分明显。

以上是近几年我国氯碱行业的总趋势,氯碱价格则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见表2)。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0篇

然而,由经济发达、各项配套政策完备、商业运行环境良好的东部沿海地区前往经济欠发达、各项配套政策欠完备、商业运行环境不够良好的中西部“淘金”,对于每一个意欲在中西部这片广袤空间培育新的专业市场的企业或者投资者而言,都可谓是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

那么,在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专业市场已经步入较高水平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究竟该如何科学地建设当地的专业化市场呢――是照搬东部地区的既有经验,还是完全另起炉灶?此外,中西部地区在推进专业化市场中还需要注意哪些现实问题?

“明细定位”至关重要

“所谓专业市场,就应该在‘专’字上做足文章。”业内人士指出,一个好的专业市场首先需定位清晰,不可边定位边招商。

无论是产地市场、销地市场,还是集散地市场都必须依托当地优势,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据了解,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绍兴轻纺城就依托当地产品和种植业优势,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河南中原芝麻批发市场、浙江海宁皮革服装城和浦田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以其经营品种、款式与价格优势、新的交易方式为特色,确定了其在同类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河北保定则是依托传统优势,发展特色市场一举成功,如安国东方药城、留史皮毛、望都辣椒、满城草萄市场等。

目前,中西部不少地方都对发展专业市场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而且不少已经热火朝天地上马建设;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其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譬如一些不具备发展纺织专业市场的地方却鼓足干劲往纺织业方向发力;不具备发展五金机电专业市场的地方却乐此不疲,这说到底就是一个定位模糊的问题。

定位不准不仅无益于一个新生专业市场自身的健康生长,而且容易导致重复建设。一些地方专业市场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往往出现多家专业市场在同一层次上重复建立,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以批发类专业市场为例,由于办批发市场旱涝保收,包括中西部在内的一些地方的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批发市场,并已经造成了批发市场的大量重复建设――如北京市大大小小建材类专业批发市场就有40多家,郑州市食品批发市场就有9家,大大超过了城市的需求。有些市场为了争夺有限的经营客户,陷入恶性竞争之中,结果谁也发展不起来,出现了不少空壳市场。

由于定位不明细而可能带来的更为严重的恶果是,市场主办方因此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只注重短期利益。据称,一些定位不明细的专业市场最终“沦为”大杂市,而这些“大杂市”的主办方为了拉拢经营者,往往大肆进行“让利”、“优惠”等不规范市场运作,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地产、地价不断上涨,市场的租赁成本越来越高。专业市场以租赁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若它以承租的方式进行经营,由于地价不断上涨,作为“二房东”的专业市场,它的成本自然提高了。

此外,专家建议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专业市场的进程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到单个市场的“明细定位”外,还要进一步意识到有没有可能有效整合及利用市场内的各种资源,使之功能分区清晰(交易区、物流区、居住区等),并有没有能力把这些新兴专业市场的服务功能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显现。“从东部现有经验看,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专业市场的过程中,还要充分意识到,如何确保交通资源的配置、公共资源的配置最大化地去适宜客商、居民包括来此市场内消费者的需要。”

着力培育“产业集群”

从中西部一些省市这两年来专业市场建设的成果看,尽管纺织、废金属处理、五金批发、服装生产、茶叶加工等专业市场已经开花结果,然而一个潜在的问题是:在百花齐放的中西部,我们却鲜见花团锦簇的、具有产业集群特征的大型专业市场的出现。

相比之下,目前重庆在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建设军团式综合专业市场方面呈现出较多的闪光点。据了解,到2006年底,重庆市已建成重庆船舶交易市场、重庆金属材料交易中心、重庆旧车交易市场、重庆工程机械设备交易和租赁市场、化学危险品市场、报废汽车拆解基地和金属材料配送中心建设等七大专业市场。

“目前重庆物流业总体规模虽小,但是已初步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为成为西南的物流中心创造了条件。”在此前于重庆市召开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西南片区会议上,有关人士指出,重庆通过这种连环式、集群式发展思路,不仅在当地培育出了七大分工明确的专业市场,而且这些相互关联的专业市场还将进一步使重庆具备逐步建立与之配套的物流配送中心的可能。

清华大学经济合作研究所所长余永达对于“产业集群”这个概念的理解颇为深刻。他认为,不能以为“产业集群”只适合于那些经济发达、产业链条齐备的地区或者行业,在中西部大力建设专业市场的进程中,如果能战略性地将这个概念的内核注入其中,不仅有助于中西部未来专业市场的长足发展,而且有助于在这些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组”,带动经济的整体加速。

“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中国社科院数量与技术经济所副所长齐建国也表示,东部专业市场发展实践证明,凡是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专业市场就能够健康有序发展。

我国的专业市场发展至今,众多同质化市场争吃一块蛋糕,使专业市场的经营成本提高,而利润却在下降。因此,积极引导中西部专业市场走“产业集群”的路径,还有助于建立行业制约机制,进行竞争成本管理。

“专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之间的竞争。要进行竞争成本管理,首先要得到当地政府的鼎立支持。显然,政府的统一规划有利于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有利于建立行业制约机制,严禁一些不法操作。而在产业聚集或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业内人士认为。

此外,在具有产业聚集地区形成的商品市场具有显著的规范效应,有利于降低成本;这些企业之间可以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之间可以较好地协作,能形成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这些将进一步促成成本的竞争优势形成。同样,在消费聚集地区形成的市场,市场交易者通过市场的集中采购,也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

专家观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所副研究员杨松就“我国中西部市场的开发与投资”问题接受本刊独家采访。

《中国市场》:现在很多投资商都有意去西部投资建设专业市场,您认为他们为什么看好中西部地区?

杨松:中西部地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以上,人口占一半以上。地域辽阔,交通便利,随着中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在努力赶超沿海地区,未来中西部经济发展将呈现飞跃发展的势头。中西部地区确实是投资者的“一片蓝海”。这是人们之所以愿意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商品交易市场的大环境。

《中国市场》:去中西部投资建立专业市场要注意什么问题?

杨松:去中西部地区投资商品交易市场要考虑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和比较劣势,要避免投资冲动,避免盲目投资,做到趋利避害。

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体现在:(1)中西部地区的商品市场发展相对较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余地。(2)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与商品交易市场所经营的商品类型基本相吻合,因而商品交易市场的存在和发展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基础。一般来讲,人均GDP在5000元以下的水平时,是我国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成长和崛起的黄金时期。从江浙等地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情况看,也可证明这一特点。(3)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看,商品交易市场产业有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和扩散的趋势,这符合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这种趋势又正好与中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各种各类初级商品市场政策相吻合。(4)中西部地区的经营成本较低。如经营场地租金、摊位租金、雇佣员工等成本较低。

中西部地区的比较劣势体现在:(1)商品市场(商品集散地)与商品的生产地相对较远,客观上要增加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经营的商品主产地是在江浙闽粤等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将商品从东部地区运输到中西部地区不可避免要增加成本。而成本的增加,又会影响和决定商品的价格。另外,距离遥远也会影响商品的周转,特别是一些快速消费品、时尚消费品和季节性商品的周转可能会较慢,经销商要适应当地消费需求,必须提前备货,提前打款。因此,有实力的投资者将来应当考虑在当地发展加工业,就地解决产品的来源问题。这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也极有好处。(2)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度较低。越往西部地去,地广人稀,商品交易市场选址难度较大。同一地区,商品交易市场不能建的过多。市场应该尽可能靠近居民聚居区和消费区。因此,在中西部地区恐怕很难出现在东部地区商品市场林立、扎堆的情况。(3)市场的招商,特别刚开始时候的招商,恐怕有一定的难度。市场开办者能不能吸引本地和外来有实力的经销商,这是市场成败的关键。(4)中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等与东部地区有很大差别。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消费方式与东部地区差别更大,不可能套用东部地区的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5)人们的市场观念、消费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和转变,对商品交易市场的认识和接纳要有一个过程,市场的培育过程恐怕比内地要稍长一些时间。总之,商品交易市场应当具有货品全、价格低、产品流行快的竞争优势,而要在中西部地区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中国市场》:当前,我国的专业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改造吗?为什么?

杨松: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早期地摊、摆摊设点,到今天日益现代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商品交易市场。退路进厅,还路于民,从马路市场转向室内相对封闭的市场,商品市场的经营方式、经营手段等发生了重要变化,目前正朝向现代化、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是,我认为,商品交易市场目前仍然是摊贩制业态。这一点,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

我个人认为,摊贩制市场并不是一种现代而先进的经营方式。但客观而言,在当前我国生产力水平条件和居民消费多层化的情况下以及传统消费惯性使然,摊贩制市场目前仍然表现具有很强的经营优势。主要体现在:(1)经营方式古老而传统,群众熟悉,有长期的消费习惯基础。(2)进入门槛低,开办费用低,所有者经营风险低。(3)商品价格相对低廉,薄利多销。(4)商品流转速度较快。特别适用于农副产品、生活日用品、时尚商品等。(5)消费者选择性较强,深受普通百姓欢迎。

摊贩制市场的缺点在于:(1)由于市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市场的所有者不能有效地控制经营者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管理缺位,给不法商贩以可乘之机。(2)市场所有者与经营者责、权、利关系失衡,市场经营风险基本上转嫁给商户承担。(3)进货渠道难以有效控制。(4)总体上讲,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商品价格低、质量较为粗糙,因此摊贩制市场的商品信誉相对较差。(5)商品销售不能明码标价,消费者需要讨价还价,售后服务也难以保障。(6)经营主体独立,商户之间容易出现产品重复、规格重复、相互压价现象。(7)摊贩制市场内商户众多,经营特点是“散、小、多”,属于“小流通”,它是与分散、小型、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小生产)联系在一起的,不符合“大生产-大流通”的发展趋势。(8)一部分摊贩制市场场地简陋,经营设施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各种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交通,造成外来人口聚集、市场周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摊贩制市场是我国一种独特的商业业态形式,虽然国家标准《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中并没有列入这种摊贩制市场形式。摊贩制市场兼有其它业态的特征:从管理和经营方式看,接近于购物中心这种业态形式;从服务方式看,类似于超市和便利店的开架售货;从商品价格策略看,采取了仓储式商店、折扣商店的廉价策略。

搞清楚了商品交易市场的本质特征,弄清它的利弊,我们就知道应该怎样看待它与电子商务化的关系了。我个人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的改造和嫁接。这是未来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趋势。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对不能把发展商品交易市场与电子商务化对立起来,不能因为电子商务化就取消或否定商品交易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不能因为目前商品交易市场存在一些不规范的东西就否定它存在的意义。

我认为,商品交易市场在中国将会长期存在,应该是一种独立的经营业态,应该列入国家零售业态标准。

我之所以认为商品交易市场有必要进行电子商务化的改造,是因为电子商务化带来的好处,电子商务化有利于商品交易市场进一步规范化。即:一是有利于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综合管理水平,从粗放式的管理转向现代化的管理;二是节省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提升资金流、物流速度。三是有利于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业态发展水平,促使市场经销商向跨地区、跨国界的总经销、总转变。四是有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对商品流通信息进行采集和统计。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手术类项目;成本测算;特殊性研究

Study on the Operation Items Cost Accounting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Price Items Specification in 2012and Particularity Research

ZHU Yi,HUANG Ming-zhong,DENG Yan-hua

(Deyang City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000,Sichuan,China)

Abstract:Cost accounting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Service Price Items Specification in 2012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medical pricing.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general method of the cost accounting of medical service items, analyze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st accounting on operation items, and try to find out a solution.

Key words:Operation item;Cost accounting;Research on the particularity

1背景介绍

201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对外了《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版)》(以下简称《规范》)。新版《规范》遵循"中央管项目、地方管价格"的原则, 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各项目价格。为了保证四川各地开展好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成本的监审工作,四川省发改委根据有关的法规章,结合《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2012年版)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工作手册》),特制定《四川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成本监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完成新《规范》的成本测算工作[1]。作者所在市的发改委、市卫生局选择了市区内三甲医院和二甲医院各一所,各自独立进行新版《规范》中已经开展项目的成本测算工作,测算结果将作为德阳市新《规范》项目的定价依据。

2基本测算方法

手术项目和其他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相同,以完全成本法作为核算基础,从价值补偿角度计算成本,能够更明确反映项目实际成本与服务量、收费价格间的关系。按照四川省《指导意见》要求,医疗项目成本由人员成本、卫生材料成本、医疗设备使用成本和间接成本四部分构成[2]。

2.1人员成本包括医生和护士的工资、补贴、奖金、社会保险金和其他收入。手术项目人员成本=手术科室平均工资×参与手术医护人员数量×手术时间,《工作手册》已经规定了各类手术参与手术医护人员数量和手术时间的参考值。

2.2卫生材料成本卫生材料成本是指项目内涵中包含的必须使用不再单独计费的一次性医用材料、低值耗材和医疗器械包的费用。手术项目通常卫生材料成本较大,包括手术器械包、布类包、消毒药品、手术刀、止血材料、缝针、缝线、纱布、棉签、口罩、帽子等。

2.3医疗设备成本医疗设备成本是指将该项目服务过程中使用的医疗设备的年折旧值分摊到每一次操作中。各类手术涉及到到医疗设备较多,包括各类腔镜、各种刀类、显微镜、动力系统等等。

2.4间接成本是指将科室成本中除各项目直接成本之外的费用分摊到各项目中的费用,具体包括所在科室水电气费用、房屋建筑折旧、其他设备折旧、管理费用、医疗风险基金等等。

3手术类项目成本测算特殊性研究

3.1政策性因素影响

3.1.1新《规范》要求反映手术项目的技术难度价值新版《规范》已经对体现其技术劳务价值的人力耗时、技术难度、风险程度等内容进行详细描述、赋值,确保将反映诊疗项目人力成本的知识、技术、劳力、风险等要素纳入价格确定的计量范围[3]。手术类项目属于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相对较高的,测算手术项目成本时必须充分考虑其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的影响。

3.1.2取消药品加成后提高手术项目价格是必然趋势随着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取消,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才能补偿取消的药品加成亏损。从医改趋势和进程来看,取消药品加成、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检验费用,提高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是国家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趋势,手术类项目属于医疗服务类项目中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较高的,取消药品加成后提高手术类项目价格是各地制定新《规范》价格的必然趋势。

3.2人员因素对手术成本的影响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医疗项目人员费用由参与人员数量、工资福利和工作时间三个因素决定,其中《工作手册》已经设定了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的参考值。如果按照《指导意见》采用科室平均收入水平计算人员费用,手术项目人员费用将会低于真实水平。因为参与手术的医生和护士多为高年资人员,其技术职称和工作年限往往高于医院平均水平,其工资收入一般也高于医院平均水平,因此在进行手术类项目成本测算,应考虑以高于平均水平的工资福利来计算人员费用,否则将导致手术项目成本低于实际水平。

3.3手术室基础设施的分摊计算与其他医疗项目相比,手术类项目对工作环境、硬件设施的要求更高,而且每1例手术都会使用到共同的基础设施。由于不同种类手术对手术室相同基础设施的使用时间不同,因此分摊成本相应不同,通常手术时间长、技术难度大的手术成本应当更高。在实际测算过程中,我们选择使用成本当量法将手术室基础设施成本作为间接费用分摊到不同的手术项目中,并选择使用《工作手册》中规定的技术难度作为当量系数,某手术项目基础设施成本=医院手术室基础设施总成本×[该项目难度系数/∑(各手术项目难度系统×手术例数)]。

3.4器械包与布类包成本的分摊计算

3.4.1术中使用器械包的分摊计算术中使用的基本器械不属于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根据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项目过程中的损耗,按使用次数分摊成本;同时器械包每次使用完毕后都要送至供应室消毒,也会发生一定的消毒成本。因此,器械包单次成本=(器械包原值/分摊次数)+ 器械包单次消毒费用。

3.4.2术中使用布类包的分摊计算术中使用的布类包属于低值耗材,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应当根据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项目过程中消耗的卫生材料实际使用量、使用次数和价格平均计算摊入手术项目成本;根本同时每次布类包使用完毕后也会送至供应室进行消毒,发生相应的消毒成本。因此,布类包单次成本=(布类包原值/分摊次数)+ 布类包单次消毒费用。按照四川省《指导意见》要求,布类包平均使用次数应当为60次。

3.5术中使用辅助设备的成本测算2012版《规范》的重要变化之一是改变传统直视手术操作路径的项目进行了单列,如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其项目内涵已经明确规定了术中使用的腔镜和相应卫生材料不再单独记费。由于术中使用辅助设备通常为多科共用,如何分摊测算辅助设备成本是测算手术成本的又一重要问题。我们引入《工作手册》中规定技术难度作为当量系数,使用成本当量法将辅助设备成本分摊到使用该设备的每一例手术中,术中使用辅助设备单次成本=(术中使用辅助设备年折旧值×该手术难度系数)/∑(使用该设备各类手术的难度系数×年开展例数)。

参考文献:

[1]四川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项目定价成本监审指导意见[EB/OL](2012-11-16)[2013-11-20]/content/content.aspx?Key1=64&Id=17002.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弃置费用;年金;实际利率;现值

特殊行业固定资产处置时存在着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相关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环境恢复义务。我国很多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牺牲环境的基础上的,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背离。为使企业应负担的恢复环境的社会责任在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表现出来,在借鉴国外政府做法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情况下,我国会计核算引入了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必须考虑弃置费用的规定。

鉴于弃置费用的金额与现值都比较大,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在使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湖北经济学院刘群同志在《会计之友》2008年第2期(见2008年第2期上,5页)发表了论文《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正》(以下简称《弃置》),提出了与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中相异的会计处理方法。文章指出:“弃置费用支付时点在固定资产寿命的终结点,企业只有及时足额支付弃置费用,才能顺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反映弃置费用形成过程。从财务角度看,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融资的过程。教材将终结点将要支付的弃置费用折算为现值计入初始点固定资产价值,目的在于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将这一部分价值分期计入成本费用。在补偿的基础上形成未来的支付储备。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看弃置费用的现值与终结点上的弃置费用虽然数量上不相等,但价值上是等价的。在固定资产寿命期内通过成本费用补偿形成的现金流入量,其现值应当等于弃置费用的现值。其终值应当等于弃置费用,因而可以称之为等价现金流量。”

笔者认同刘群同志提出的弃置费用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观点,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上也强调了这一点。也十分赞同《弃置》一文作者关于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必须正确反映弃置费用的形成过程的观点。但本人不敢苟同《弃置》一文作者关于等量现金流量的观点,同时对《弃置》一文中表2的计算结果也稍有异议。

关于等价现金流量的概念。等价现金流量即我们在财务管理概念上所提到的年金,其含义是强调每年末必须收到(或支付)一笔现金,形成偿债基金或投资回收基金。年金的会计假设或前提是:这些收到(或支付)的年金特别是在投资的早期每年末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将再次存入银行产生利息,年金和产生的利息在以后的年度中再度产生利息,依次复利下去。才会产生设定的年金终值。联系《弃置》文中例题。需要每年末支付62949.47元的年金,然后在第15年末产生2 000 000的累计储备金。但我们所讨论的特定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只是企业预提的费用,而非真正支付的现金。在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内。企业不会为预计的费用真正付出现金,只是计提而已。因此不可能会像年金一样可以产生复利,预计的弃置费用因而也绝不是等额的现金流出。不能用等价现金流量去计算分摊弃置费用。

关于《弃置》一文中表2的计算结果,在不考虑尾数调整的情况下,第15年末等价现金流量的累计余额应为944 242.05元。文中表2的最后一年即第15年作了尾数调整,调增了176 039.53元(207 069—31 029.47)。至此,等价现金流量的累计余额为1 120 281.58元,仍与预计负债的结果2 000000元相差甚远。预计负债的数字逐年计算见表2最后一列,表格中预计负债在第15年末达到了2 000 000元,但如何由每年计提的62 949.47元的累加余额达到年金终值的最后累计数2 000 000元,表格和会计分录处理过程中均没有作交代。且作为尾数调整的概念。只是适用于由于利率计算造成的小误差。《弃置》一文作者一次调整176039.53元,相对于每年31 029.47元的预计费用,已经超出了正常情况的范围,远不是误差或尾数调整的概念可以解释的。

笔者赞同教材书上的计算方法。该方法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分摊费用。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原则。但认为其会计处理结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提出来,共作讨论。

首先,正如《弃置》一文作者所讲。弃置费用的现值在初始点一次性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并没有实物资源与之对应。因而,与其说它作为资产计入固定资产原值,倒不如作为一种未确认的费用更合适。在以后的年度中,弃置费用的现值同利息一起作为财务费用逐年分摊,这样更符合经济现象的实质。联系200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实例,则第一年会计分录应为:

借:未确认的融资费用 55 250 000

贷:预计负债 55 250000

在以后年度中,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分摊方法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致,费用逐年分摊计入财务费用。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8-0048-02

0引言

改革开发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中接触的商品种类也愈发的丰富多彩。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逐渐实现了自由交易,使得批发市场得到了发展和繁荣,也推动了商品流通形式的变化。作为商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发市场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1 小商品批发市场概述

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前身是集市贸易,在上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以小商品批发为主要经营方式,属于一种有形有质的专业批发市场,是商品流通组织过程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小商品批发市场与普通的商场、超市等商品贸易形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是利用投资者投资的资金,建设相应的经营场所,之后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商户的聚集,从事商品交易活动,投资者通过收取商户的租金,来获取收益。

小商品批发市场从事的主要是小商品的批发业务,也就是人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百货、小五金、生活用品和部分文化用品等,小商品具有生产点多面广、品种丰富多样、消费变化迅速、价值相对较低的特点。小商品批发市场中的商品经营活动主要有商业经营。信息等,其参与的主体包括商家和消费者,也是卖方与买方的关系。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功能除了具备原有的商品集散、资源配置、信息交流、价格形成和综合服务外,还将逐渐发展成为生产、供应、销售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其发展潜力是十分巨大的。

2 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的发展

2.1批发市场概况

由于社会形态、经济发展程度、发展理念等的巨大差异,与国外的批发市场相比,我国的商品批发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国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最早发展于改革开发初期,以地摊和路边小店为经营方式,在聚散效应下,逐渐形成了相应的街市,其规模也越来越大。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地区成为市场发展的增长点,为商品批发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也带动了批发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一些大型的小商品批发市场逐渐形成。以石家庄的南三条市场和义务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代表,使得批发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2.2建筑的发展历程

以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发展为例,对其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1)地摊市场

地摊市场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地摊为主要的经营形式,使得小商品市场有了相对稳定的地点。一般都是直接在地上架设木架或铁架,之后搭设木板,形成简易的摊位,之后在上方搭设塑料薄膜,遮阳避雨。在这个时期,市场的功能相对单一,基本上只有简单的商品流通功能,而且公共设施极为简陋。由于是自发形成,使得市场摊位杂乱无章,管理困难。

2)末棚市场

末棚市场发展于80年代末期,也称为草帽市场,由于有了政府的支持,对市场建筑进行了简单的设计。利用水泥板对摊位进行固定,使用钢架玻利瓦进行支撑,对摊位进行了合理规划,使得市场更加井然有序,便于管理。在市场的中心位置,建设有相应的服务大楼,公共设施逐渐完善,使得市场的功能日趋多样化。但是,由于内部设施简陋,且与内部居民区相互混杂,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3)半室内摊式市场

90年代初期,在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义务小商品市场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半室内摊式市场,也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的管理和投资力度,通过在钢筋混凝土棚架上架设波浪形石棉钢瓦的形式,将市场遮蔽起来,使得市场不再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商品的分布混乱,不利于消费者迅速找到自己满意的商品,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

4)室内摊铺市场

室内摊铺市场出现于90年代末期,同样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政府部门对市场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在内部按照商品种类进行划分,分区分类经营;同时,对商铺进行了统一设计,使得市场布局更加合理,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购物环境。在对市场进行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安全问题,在市场中设置了3个消防控制中心,通过智能化的消防设备,对火灾进行预防,切实提高了市场的安全。

5)现代复合式市场

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对于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又一次的扩建和完善,最终形成了现代化的复合式市场。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技术和先进的建筑材料,对市场建筑进行了改造,应用钢架、金属盖板、薄膜等,以橙黄色为基调,突显出市场的商业氛围,并对建筑的外部造型进行了设计,使得其更加起伏有致。同时,在市场内部,对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并加入了网络平台,对商品信息进行传递,使得市场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并逐渐呈现国际化的趋势。

3 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设计的要点

在对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建筑进行设计和规划时,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实际需求,顺应时展的趋势,从消费者的角度,创设一个宽敞舒适的购物环境。

3.1市场选址

对于小商品批发市场而言,建设地址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市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结合承建方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设计规模,尽量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区域;确保市场选址符合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确保市场内外交通顺畅,可以满足市场人流和货流的出入要求。因此,一般情况下,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选址都位于城郊结合部。

3.2整体规划

市场布局同样影响着市场功能的发挥,必须引起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对市场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时,要以充分发挥市场功能为主,坚持功能优先的原则,尽可能保证内部净空间的充分利用,减少死角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坚持经济、适用、美观、有序,结合实际进行。就目前的发展形势看,随着市场功能的多样化,建筑的形态也逐渐向着现代复合型市场转变,要突出市场的聚集效应。

3.3内部空间设计

为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要加强对于市场内部空间的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在市场中设置相应的休息区,并种植绿色植物,结合玻璃幕墙或顶棚投入的阳光,使得消费者可以获得轻松愉悦的购物体验,减少大型市场带给人的压抑感。同时,为了提高消费者的兴致,要坚决避免一条大道走到底的直通式结构,采用环形或回转的结构形式,使得消费者可以随兴进入小道,既可以使得每一个商铺拥有均等的商机,也可以使得消费者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提高市场的商业气氛。

3.4安全设计

对于大型市场而言,安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较为困难的,如何在尽可能减少占地空间的情况下,切实保证市场的安全,是设计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1)水幕

可以在市场中设计防火分区,布设水幕隔离带,辅以防火门,对火灾隐患进行预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水幕的供水量必须适宜,而且需要进行定期测试,消除不稳定因素。

2)消防间距

消防间距是指通过在建筑之间预留适当的间距,以适应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等需求。适当的消防间距可以延缓火灾的扩散速度,为火灾的扑救工作留出充足的时间。对于大型市场而言,为了保证聚集效应,不可能对其进行过度分割和隔离,因此,消防间距就成为预防火灾的主要手段,可以通过在商铺之间采用隔热材料、设置防火分区和自然排烟天窗、架设防火挂板等形式,对火灾进行预防和延缓,从而保证市场的消防安全。

4结论

总而言之,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属于商业建筑的一种,其作用和意义都是十分巨大的。在对其建筑进行设计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借鉴先进的经验,进行综合性针对性的设计,实现经营与建筑的有机结合,使得建筑的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荣.大型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设计要点剖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2(11):11-13.

[2]严哓龙,王伶剑.大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研究与实践[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7,26(5):523-525.

[3]万国荣.小商品批发市场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浅析[J].建筑节能,2011,39(12):44-46.

[4]徐印州.对我国批发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3(3):70.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报业经济;报刊发行;报刊零售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79-02

21世纪已进入传媒新时代,互联网、新一代3G数字手机以及户外视频等新媒体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生活,并改变了传统传媒业态。面对新兴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大等诸多优势,传统报业仍然有它不可替代的平面媒体功能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掘自身的特色和潜力,除发挥报业的新闻专才优势外,还必须做好报刊发行工作,特别是报刊零售工作。

一、目前现有报刊发行模式及前景展望

(一)报刊发行在报业经济中的作用

发行是报业经济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报纸只有通过发行,其综合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在西方国家,报纸的发行者是报社的领导者,而在我国的报业当中发行只是一个附属部门。对许多报业人士而言,发行不过就是卖报纸而已。人们总是认为报业应该以采编为主、广告为辅。报纸不能没有信息,采编自然不可少;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来源,直接关系着报社员工的经济利益;而作为报社咽喉的发行却常常被忽视。随着报业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思想框架正在被时代改写。报纸要从内容上取得竞争优势是很困难的,因为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会有上百家报纸进行报道,如何吸引读者的关注,发行策略的选择就成为致胜的关键。因此,报纸发行已成为报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也是报业竞争的主要着力点。

(二)现有报刊发行模式

当前,报刊的发行主要有征订(或订阅)和零售两种经营模式。征订(或订阅)模式能够对报刊发行打下较为稳定的基础,报纸没有一定的订阅量,发行量就不能稳定;而零售模式则可以使报刊发行更加灵活、便利,可以扩充读者群。两种销售方式同等重要,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报刊零售的经营方式主要有报刊亭(摊)销售、流动售报、自动售报机等几种。

(三)报刊发行前景

近两年,受金融危机等宏观经济影响,报刊发行出现低迷。但从宏观来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比例在70%~80%,中国第三产业占的比例较低。报刊发行属于第三产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报刊发行市场增长的空间将会很大。同时,中国报业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报业甚至被称为“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伴随着一些大的报业集团的成立,境外资本、民营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大举进军报业,一些传统的事业制报社也开始进行市场化的尝试,跨地域扩张也屡见不鲜……中国报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竞争时代,报刊发行也必将进入新的发展轨道。

(四)零售模式是报纸发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售在培养报纸的潜在读者群以及在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品牌形象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因为,零售是报刊发行渠道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发行结构中最活跃的环节,更是广告商考察媒体广告效果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越是零售比较好的报纸,也越有比较大的订阅量,有很多报纸甚至主要依靠零售发行。但由于零售读者具有游离性和不稳定因素多的特点,也为各大报社的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零售管理的五个突破口

(一)优选摊点,搭建有效销售平台

建立有效的零售平台必须寻找合适的零售地点。应根据周围人群与环境特点,确定其是否适合建立零售报摊(报亭),以避免资源浪费。对拟建立的零售报摊(报亭)要多作调查研究,要计算人群流量与经营成本,合理测定报摊(报亭)的发展前景。只有将零售地点选择好了,真正搭建起有效的零售平台,真正提高零售报摊(报亭)的整体竞争能力,才能在与竞争对手较量过程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从而切实提高自身整体经营效益。

(二)把握热点,做好预告宣传工作

要对区域新闻与人物新闻等内容及时把握,提前做好相关新闻的预告宣传工作,把当天报纸上所刊登的重要新闻信息,通过各种形式展现给广大读者,以此来激发广大读者的购买欲望。例如:可以通过有效的叫喊等传统方式,传递给过往及人口密集的人群;可以通过和各通信公司合作,把当天刊登的新闻信息采用短信的方式传播给读者;也可以在各大报摊上张贴重大新闻提示海报,使得广大读者能够在最快、最短的时间了解到该报当天所刊登的新闻信息,以实现全网络、全方位的触动营销。

(三)瞄准市场,探索灵活经营方式

必须树立全面的市场意识,坚决走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在巩固、提高征订发行的基础上,要把着力点放在零售上,打好报刊零售突击战,重点激活报纸零售市场。在经营方式上,可以成立专门的零售团队,建立、完善密集的零售网络,组建多层次、全方位销售平台。积极拓宽零售渠道,通过委托经营、组织活动等多条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开拓零售市场。

(四)加强创新,拓展自办化销售渠道

报刊零售自办化是报刊零售业的最终发展趋势,谁起步越早,谁就越受益。报刊零售自办化的本质就是报刊零售的终端化,即直接把零售工作做到终端。零售有报摊(报亭)终端和读者终端,因此,报刊零售的终端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报摊终端直接配送方式(简称配送方式);一种是读者终端的直接销售方式(简称直销方式)。配送方式是指把报纸直接通过配送员送到所负责分管的报摊或报亭上。以前报摊和报亭的报纸是通过层层批发的方式到报摊手中的。报纸直接上摊是该方式的核心,其好处是可以通过配送员的优质服务与情感沟通,让摊主多销本报社的报纸。直销方式是指把报纸通过直销员(流动售报员)直接销售到读者的手中。流动性是这种方式的基本特点,这种方式是固定报摊(报亭)的一种补充,也是零售销售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例如,在城市重要公共场所实行流动直销,这些都是报纸零售直销的创造。展开直销大军的竞争,得终端者得天下,会成为报社零售发行的主要思路。

(五)品牌建设,打造优秀的销售团队

过去发行工作被看做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自办发行20年,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少有提高。随着发行工作重要性的凸显,发行工作被重新审视。目前,大部分报业都在着手加强业务培训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使用和晋升机制,逐步有计划地引进销售策划人才,强化品牌建设,组建优秀发行管理团队,最大限度地提高队伍的战斗力。

同时,还要建立品牌销售管理体系,强化品牌建设,统一形象,规范经营,文明服务,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根据零售摊点所处位置、环境的不同及销售特点,将销售指标进行详细分解,并订出不同的考评权重。这样,才能科学评价每一零售摊点的销售业绩,从而真正激发零售人员的销售热情与营销积极性,打造一支热情洋溢、积极进取的销售团队。

参考文献:

[1] 报纸零售发行自办化将成为主流趋势..

Thinking of the retail job of the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s

LI Hai-ying

(Newspaper and periodicals retail co.,Harbin newspaper group,Harbin 150070,China)

地摊经济趋势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流动摊位;存在特征;发展趋势;合肥市火车站广场附近

Abstract: In this paper, Hefei City train station flow booth near the plaza as example, comprehensive use of various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tat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ow booth plaza near present Hefei train station, summed up the reason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analyzed the stall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 and modern life in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 but also attempts to explore in near the train station is a special area, the futur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tall.

[Key words: flow booth;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trend; Hefei city near the train station square

中图分类号:TU24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调研背景

合肥的火车站承载着展示合肥美好城市形象的重任,站前广场因为地摊的乱象丛生,严重影响来合旅客对合肥城市的第一印象。那么此种情况下,研究火车站广场附近的地摊的存在特征及今后的发展趋势,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是我们规划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象界定

流动商贩:“经常变换位置,现买现卖的小商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个定义不足以概括现有流动商贩。部分商贩具有经常变换经营地区的特性;部分则是在较为固定的一片区域内活动;还有一小部分商贩则表现出在具置也相对稳定的情况。为此,我们将调查对象界定为:不在固定构筑物内现买现经营者。

三、地摊存在的必要性

1. 摊主的谋生手段

作为摊主的谋生手段,流动摊位有其优势是——摊主流通费用低。不用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运输和薄记费用极低,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做小本买卖。因此,完成同质同量商品的交易,地摊与正规商店相比,即使售价较低,也有利可图。

2. 方便居民的生活需要

火车站地段有其特殊性,人流量大,周围饮食类商店类型单一,只有麦当劳肯德基,价格贵并且供货速度慢,而周边的大排档,小吃既便宜又快捷且品种多样,对于匆忙赶车的旅客,他们更愿意在摊位上买吃的,另外,一些低收入者阶层购买力低,只能多消费低档次商品,这也是地摊生意所以红火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地摊对广场周边环境的影响

1. 对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

地摊给周围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2. 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

地摊多摆在公共道路等人流集中地段,妨碍了城市交通,占道经营现象严重,给车辆及行人的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地摊走后的脏乱现象影响道路与站前广场的环境卫生,对市政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对城市形象的影响

地摊摊点形式及设施不规范,卫生差,影响市容。火车站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窗口,它周边流动摊贩的布局与规划更是至关重要。

五、城市管理机制的问题

街头地摊的管理混乱,无统一管理机制和专门的法律法规监督约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管与摊主——“猫和老鼠”

摊主向城管缴纳部分费用。城管对地摊的管理主要是罚款和没收财物,直接损害了地摊摊主的经济利益与生存。城管与地摊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对立”关系,矛盾重重。

2. 摊主与店主——不亲不疏

店与摊的关系一般为地摊设在店面前的马路便道及马路车行道空间,设在店面前的地摊一般都向店面缴纳一定的费用,且除此之外,还向城管缴纳费用。地摊有时会与店面的经营品种相同,所以地摊与店面之间也存在着商业竞争。

3.摊主与顾客——必要性与问题

认为地摊上的东西品种多而且便宜,有存在的必要。顾客通常会认为这些地摊卫生差、摆放无秩序影响交通且产品质量差,而外地的游客会觉得作为城市的门户空间,地摊上无当地特色产品。

4.顾客与城管——加强管理

地摊的摆放无秩序造成了交通混乱,脏乱差影响城市门户的形象,希望给予统一规划管理。火车站人员混杂,治安条件差,经常有小偷出没,急需加强治安管理。

六、 总结及相关建议

1. 地摊的去向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员流入城市谋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城市人群也需要城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多元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从小商贩和外来人员的角度,到城市劳动谋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地摊的保留意义重大。

2. 相关建议

2.1.有限开禁,合理限制

实行区域分类管理限制

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可以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类:

(1)“绝对禁止区域”,如交通比较繁忙的城市主干道等;

(2)“相对禁止区域”即对城市交通、市容秩序等影响程度较小的区域;

(3)“允许区域”即不影响交通、市容和居民生活工作的区域。

实行时段管理限制

对于相对禁止区域、允许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划出时间段,比如避开交通高峰期, 允许流动摊贩经营。

经营范围限制

对流动摊贩的经营范围,城管部门没有权力去设置壁垒,但可以在鼓励和引导方面有所作为。

对于织补、修理类等便民摊点,要鼓励支持;

对于时鲜瓜果蔬菜类摊点,要积极引导;

对于涉及到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摊点,要与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监管,进行必要和适当的限制。

从业人员限制

对于进入政府部门设置的疏导点经营的摊贩,在市场准入方面,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及劳动保障部门、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出具证明函等形式,严格把关,尽可能照顾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残障人士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

对有能力进市场经营,却为了逃税、避税、谋利等目的加入流动摊贩行列的人员,必须严格限制。

2.2. 开辟摊贩疏导途径

可在不占道、不扰民、对交通秩序和市容环境影响小的前提下,由政府牵头协调有关部门,选择适当的场地兴建“钟点市场”,规定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条街“,突出地域性。

将部分非重要交通道路两侧人行便道空间合理利用,将地摊从机动车道改为人行便道摆放。积极引导零散、无序的流动摊贩入市经营,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摊点设置、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存放清理,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2.3. 科学规划,退路进厅

进大卖场

(1)方案提出背景

城市政府为了整顿街道空间,保持市容市貌,取缔马路地摊,将地摊一律迁进大卖场。

(2)方案可行性探讨

地摊进大卖场,关系到多方面的利益:

对于政府而言 ,马路地摊进卖场,其利弊体现在:首先保持了市容市貌;节约了城市管理的成本;所引起的社会及经济问题不容小觑。

对于摊主而言,进卖场增加了成本费用;竞争激烈;进卖场后,购买力明显降低, 缺乏街道的人气,影响收益。

对于顾客而言,地摊从街道消失后,一方面给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也给外地来肥人员造成了不便。

利用楼底空间及其他适宜空间

(1)方案提出背景

除了进大卖场之外,还可以利用高层楼底一层空间的开放来为地摊提供生存空间。楼底空间的打通开放不仅使地摊得以保留和改造,而且也为高层建筑带来了活力与人气。

(2)方案可行性探讨

将高层建筑的一层空间打通,涉及的问题:

第一:主要解决建筑的结构问题;

第二:对楼底空间环境绿化及设施进行设计。

楼底空间的利用可以起到的作用及效益

第一:增加高层建筑的开放空间。

第二:为地摊提供了生存空间。结合环境布置,改善火车站地区拥挤不堪的现状环境。

第三:将地摊从路边引入楼底空间,改善火车站地区交通环境,解决交通与地摊的原有冲突与矛盾。

2.4 .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1)制定专门的摊点管理条例,解决各项法规中的冲突部分及法规与现实管理的矛盾;

(2)明确管理条例与收费制度(建议收取少许费用用于基础设施维护及卫生维护);

(3)如收取象征性费用,统一缴纳避免店面与摊主间的利益冲突,规定相应的经营商品的种类。

2.5. 推行摊贩自治制度

建立摊贩登记核准制度

摊贩的流动性强,交易发展后,如有商品问题或者饮食卫生健康问题,无法查找销售者和原材料来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登记核准制度,确定摊贩的基本信息并加以公开,便于后续的追溯。

建立摊贩自律考核制度

引导市民、社团、摊贩、社区等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形成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模式,对促进摊贩经济、城市市容与百姓生活之间的相容和和谐非常必要。

建立摊贩个人诚信制度

从实践情况看,摊点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质量存在隐患和监管困难。在建立登记制度的同时,建立个人诚信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对推进摊贩诚信经营、促进社会进步大有益处。

3. 结语

我国的城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城市问题也随之突显出来。诸如流动摊贩是每个城市都十分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只是针对合肥市火车站地区进行的调查分析,提出解决方法,然而每个城市的流动商贩问题都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提出的解决意见,具有地域的局限性。即使如此,该文仍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对流动商贩的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了解流动商贩的基本情况。同时,对现阶段“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荣艳:《我国城市流动摊贩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5日;

[2] 李瑾:《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以城市摊贩问题为例》,载《城市问题》200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