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

房地产审计风险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篇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认定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旨在为组织增加价值提高运作效率。它通过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本定义第一次把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并放在第一位,使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的一个核心和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可细分为成本风险、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内控风险、资本市场融资风险等。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还面临境外业务汇率风险、企业市值波动风险等。

2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内部审计参与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传统的居住观念,催化了我国房地产产业持续投资增长。目前房地产产业面临着的风险不可谓不大,是我国高风险行业之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工作指向改善企业经营活动,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参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管理就成为必然的客观需求。

2.2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

房地产开发项目复杂的业务流程,决定了内控审计手段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需要多学科和专业密切协同,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作出明确规定:“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2.3外部审计的影响

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势必对内部审计界产生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熟悉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和价值运动规律,对企业兴衰有着血肉相连的荣辱感和使命与责任感。

3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理念缺位,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层领导多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重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对财政管理工作了解得不多,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监督意义认识不够。个别领导甚至认为计划管理就是内部控制,不需要什么内部审计监督,往往会造成工程延期、成本加大、还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乙方签订小区换热站配套工程,乙方承诺合同工期四十五日内确保设备安装得到地方供热部门的许可批复并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验收,保证于当年底正常供暖。事实上该配套工程延期一年,工程款超支,没有经过验收,不能正常供暖,引发业主诉讼维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余万元。

3.2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薄弱,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流于形式

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些业务流程设计不科学,很多时候起不到应有的相互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也存在一些执行不力的问题,监督职能失去了应有的刚性。有的企业付款控制不严,工程款发生超付;有的工程划线不及时,结算滞后,会计信息反映不及时,未督促施工方开具发票,影响了项目进度;有的不遵循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未严格按会计期间结算相关收入和成本费用,存在人为调节收入成本的现象。

4如何让内部审计更好地融入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管理中

4.1加强内部审计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事前审计、过程审计和结果审计职能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可能产生在招投标中、产生在结算中、产生在工程管理中、产生在具体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全过程进行监督,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减少不合理行为造成的损失,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减少企业风险的关键。因此,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时时注意对必要措施和手段的运用。例如,对完工产品的管理,各部门要做好各类工程材料和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双向沟通工作,确保数据详实、准确。在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实际经营业务中,则要加大销售力度,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将开发成本努力实现为产品销售收入,将商品变现为资金,并搞好后续土地储备,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4.2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

房地产开发过程涉及技术研发、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市场营销、合同管理等各项职能,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企业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相关人才匮乏。亟需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岗位轮训。尤其要培养和造就懂得工程管理的复合型审计人员,以促进工程管理,严格工程变更审批流程,整治“三边工程”,规范招投标、工程划线、工程结算、工程付款,为项目清算、成本、收入的核算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工程建设程序规范、操作有序、控制有力。

4.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计划、项目、人力资源、财务、合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重视的是制度之间的衔接、支撑和配合,决不能形成信息孤岛、管控脱节、效能抵销、责权不清的困境。

4.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保障资金有序流动,提高经济效益

注重并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成立高层预算小组,由专业人士专门负责预算的审批、编制、监督工作。使预算范围从传统、单一的生产资金计划扩大到基建、风险投资、劳资、营销、物资供应以及社会融资等资金预算,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存量的地下室、产权车库、地面车位的排查清理,对限制资产逐一登记在册,责任到人,能出手的尽快出售,一时难以销售的进行短期出租,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提升经营活动的增效点,激活现有资产的动态价值,为企业增收创效。

4.5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房地产;内部审计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的价值

当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经济正在经历着换挡。在这样的特殊阶段,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特别是资金风险变得越来越大,对其资金风险管理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企业的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及时发现其资金风险点以及采取相应应对措施的重要基础。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改进自身的内部审计方式和措施,引入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全面提升企业的资金管理能力,提升审计效果,规避企业风险。

二、当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现状

(一)制度方面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双重作用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标准手段之一。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讲,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层都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方面的动作比较频繁。但是,在众多的房地产企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另外一方面是制度对于企业本身的适应程度。对于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当下的房地产企业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水平、技能以及经验的限制,在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制度的完整性方面缺乏事前审计和事后监督评价,制度的更新频次较低,导致制度的设计逐渐落后等等方面。对于制度对企业自身情况的适应程度方面。房地产企业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或多或少会对先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和方式进行学习和借鉴,但是也正是这样的借鉴可能会导致其脱离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没有实际效果和实践意义的“空制度”。

(二)人才方面

良好的人才资源和储备是科学的制度建立的基础。房地产企业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通常受到人才技术的限制。总体来看,当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人才问题主要集中在质量上面。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企业在面临新的经济环境时需要及时的调整相关的管理方式和策略,同时,随着管理本身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的管理理念及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和进步,这几点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人才就需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及持续不断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企业的人才结构和人才所带来的知识和技能不会落后,也就从基础上防治制度和执行方面的不科学合理以及脱离实际。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人才结构就存在着一定的落后的问题,一方面是企业的人才更迭机制不足,另一方面也是人才自身的惰于学习,以至会导致并使得在经济环境和管理目标变化时,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人才显得较为落后和能力不足。

(三)激励和控制方面

在激励和控制方面,这是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切实落地的过程,是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效果的过程。在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执行过程中,由于房地产企业项目复杂度和周期交错度较高,其建造的设计、材料等价格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内部审计结果可能涉及相关人员利益等,这就给内部审计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是房地产企业亟待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当前的房地产企业在内部审计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有一些流程化的东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着“形式重于实质”的现象。针对房地产企业项目的地域跨度大、信息不流畅的问题没有着手解决,对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较为隐蔽的舞弊行为没有提前预判,导致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案例浅析

作为中国房地产企业集团——恒大地产,其在经营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前瞻性和稳定性是毋庸置疑,其在内部审计完善和优化方面也必然有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在今年的年度工作会议上,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先生发表讲话,其在谈到2017年的重点工作时,就以单列的形式强调了内部监管和约束机制的建立,而在内部监管和约束中,内部审计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由此可见,尽管恒大集团拥有很强的资金管理能力以及内部控制能力,但是仍然将以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环节的内部控制和约束作为工作重点。具体来看,恒大集团今年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工作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建设,这包括制度建设、流程建设、队伍建设等等;二是加强巡视和专项检查力度,最后是强调相关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打铁必须要自身硬。从恒大集团的相关措施来看,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完善和健全,主要从制度完善,强力执行和人才学习等方面进行。房地产企业也可根据自身情况,借鉴和学习其适合自己的地方,提升企业内部审计能力。

四、基于风险管理导向的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措施

(一)制度方面

针对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合理性以及切合实际两方面的不足,企业应该着力从制度入手,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流程,提供通畅的运行通道和流程。具体来讲,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把握当下经济形势下的管理目标和方向,在国家抑制房地产泡沫的大背景下积极加强自身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房地产企业应该和具有良好关系的兄弟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探讨和研究关于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遵循自身企业发展规律,因时因地制宜,建立起本地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深刻认识到房地产业务过程中的资金信息隐蔽性,做好各个环节的公开和可追溯,建立起追溯体系及追溯责任制,使得相关的审计工作能够在“可查”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人才方面

“打铁要自身硬”,这是恒大集团内部控制管理针对人才培养和优化方面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由于行业特性,显得较为复杂和多变,一方面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另一方面也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房地产企业除了在人才引进方面做好工作外,还要加强内部的学习、交流和培训,营造进步氛围,打造相关的学习体系,保持人才结构和人才知识的新鲜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本地高校相关学院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做好人才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与关系良好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共同培养内部审计人才,达到内部审计能力提升的共赢。

(三)激励和控制方面

在激励和控制方面,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践行相应的内部审计制度,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摸索,逐步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具体来讲,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相关的执行和时间流程,做好各个环节的责任制下放,环环相扣,做好监督和审查,奖惩并举,做好激励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要结合人才方面的措施,着力提升执行人员的业务水平,增强执行和实践的效果以及反馈能力,为后期的总结和优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练好内功任重道远

在房地产市场深入发展的今天,经济增长方式发生着较大的改变,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较大空间的泡沫抑制以及政策调控,各家房地产企业需要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积极适应这样的大情势、大背景,在做好外部转变的同时积极进行内部管理的优化和完善,进一步练好内功。内部审计工作是企业内部管理重要的一环,总体来讲,企业应该立足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优化,逐步探索和研究相关课题,为后续的制度完善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同时,企业应该做好人才方面的优化,在做好人才引进的同时逐步建立内部培训体系,达到企业的长期人才战略和短期人才战略的并行和融合,促进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企业应该做好后续的执行和监督工作,以期达到总结经验和激励执行的效果,为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练好内功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要不懈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玉宝.浅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J].中国商论,2015(17).

[2]秦霖.基于企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控制理论研究[J].财会学习,2015(14).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3篇

全面风险管理需要把风险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流程贯穿于全公司各个部门、各项工作之中。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房地产业内部审计是在公司上下各个部门的配合下,由内部审计或合规部门牵头,其他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首先制定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业务指导类文件,其中具体的风险节点由各个业务部门配合完成,随后依据已经制定的审计指导文件对公司各项事务进行监督审查和风险控制管理。建立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房地产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能够确保风险管理的理念通过公司内部审计执行下去。具体的组织结构(如图1)。

二、房地产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节点

风险控制节点是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通过设置内部审计风险控制节点,将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细化到每个相关的职能部门和每一项具体的工作环节中、培养公司整体的风险管理意识、运用全面风险管理识别、分析、评估、决策风险的管理流程实行内部审计。这样更加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审计整改意见的贯彻执行。房地产开发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投资决策阶段、土地获取阶段、项目建设阶段、租售管理阶段,不同的阶段各具有不同的风险。本文主要从内部审计监督控制角度列示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节点。(如图2)

(一)全过程综合风险(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由于政策的潜在变化给房地产市场商品交换者与经营者带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损失。政府的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政府对物业租金、售价的限制,对土地使用的约束,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对外资的控制,以及对投资规模、投资方向和金融、税收的控制和城市规划等都会对投资商构成风险。因而,由于政策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融资风险。房地产融资风险是指融资条件或方式发生变化或由于资金使用不当从而可能导致开发商蒙受损失。房地产开发所需巨额资金的筹集和融通是开发商最为关切的问题,筹资风险反映的是因使用借贷资金而导致的自有资金回报盈利的不确定性。当投资中借贷比例很高时,筹资风险也越高。而各种筹资方式所用手段、工具和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各种筹资方式也具有不同的风险。融资风险包括:投资收益与贷款利率的相对变化风险、楼花融资风险、房地产按揭风险(房产价格涨落风险、按揭收入变化风险、按揭利率变化风险)、商业信誉风险、时间管理风险。

(3)合同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合同签订、审批和执行方面的管理不完善导致损失的风险。具体包括:一是合同审批与签订风险。在合同最初签订阶段,合同的条款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批引发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条文不全面,不完整,没有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全面表达清楚,没有预计到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导致合同过程中的激烈争执,最终导致损失;二是合同履行及跟踪。合同签订之后进入履行阶段,房地产公司应该就合同的各项条款包括工程施工进度和付款进度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履行,否则会引发违约风险,给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

(4)内部控制与管理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风险是指房地产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项目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经验不足、工人素质低、劳动积极性低导致房地产项目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引起各种违规风险。主要包括财务付款安全性、印章管理、应收款管理、个人借款、资产管理方面的风险。

(二)各阶段特有风险(1)房地产项目土地获取阶段的风险。土地购买风险。如果土地获得的方式是通过协议出让的方式,那么土地获取的风险主要在于开发企业和原房产所有者的谈判过程中。而如果是通过招拍挂的方式取得土地,由于成本相对过高,利润率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导致项目亏损,因此其风险主要来自于对未来市场的判断能力。征地拆迁风险。征地拆迁涉及许多法律和社会问题。一方面,我国现行拆迁安置法规规定太笼统,地方情况千差万别,法规可操作性比较差;另一方面,地块上原房产所有者基于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的原因,会使开发商面对前所未有的各种复杂情况,同时也使开发商面对巨大的风险。

(2)房地产勘察、设计风险。勘察风险是指由于勘察点分布、钻孔深度及勘探方法不当等引起勘探结果错误,从而导致建设用地的工程地质、水文状况等分析错误,进而直接影响对地基土的性质、持力层和承载力的确定,使基础选型和设计发生错误,如承载力高而勘察结果低,导致基础设计浪费或建筑高度受限,房地产开发商成本增加和受益下降;相反,则会导致基础需要加固,成本上升,严重的甚至建筑物倒塌,使开发商的信誉和投资蒙受巨大损失。设计风险是指由于各专业设计(建筑、结构、装饰、给排水、电气和通风空调等)方案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方案选择不当、结构和设备器材选型不合理等,导致建筑工程不能满足使用、经济、美观、安全和可靠性要求,以及设计进度不能满足工程要求。

(3)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招标模式风险:目前,采用的招标模式有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协商议标三种。每一种招标方式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风险。承包方式风险:一是全过程承包,开发商要冒承包商选择不当的风险;二是阶段承包,这种承包方式可以发挥各专业承包单位的专业特长,但同时增加了开发企业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的难度,由此增加相应的风险。工期拖延风险:房地产开发建设阶段每个环节的时间损失,都会使工期拖延。而工期延长,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错过最佳租售时机。另一方面,工期延长会增加投入资金利息支出,增加管理费。

(4)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风险。项目开发完成以后,开发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房屋出租或房产出售,尽快实现投资的回收,并取得利润。这是房地产项目的终结阶段,这一阶段的成败决定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关注非常重要。其中的风险包括:一是定价风险。价格风险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定价不合理给房地产开发项目带来的收益损失,主要是由于市场研究不充分、市场定位不准确、定价策略不科学或者是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动缺乏跟踪造成的。二是营销策划风险。营销风险主要来源于营销渠道的选择和营销方式的使用。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销售渠道分为自行销售和销售。自行销售具有成本低的优点,其营销队伍一般是临时组建的,必须面对非专业性带来的风险。而销售一般是委托专门的房地产中介,由于他们具有熟悉房地产市场、销售经验丰富等优势能够促进房地产销售的速度,但销售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方面要支付较高的佣金,另一方面,商一般可能同时负责多家公司的楼盘销售,开发商不得不承担由于销售不积极带来的风险。三是销售时机风险。房地产销售时机一般有:预售、即时出售和滞后销售,每一种销售的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风险。

三、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房地产内部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使用专家调查法对已经识别出的房地产业风险进行评价,专家调查法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是以专家为索取信息的重要对象。通过各个部门的专家参与调查和评分,使各个部门清楚盼认识到产生风险的节点,便于内部审计部门与各个职能部门的沟通和整改意见的贯彻落实。具体的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

上述全面风险管理评分指标体系设计思路是:从内部管理与控制的角度进行指标设计,主要从合规的角度防范房地产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是衡量工作的完成情况,按照是否合规的标准进行判断,如果审计结果是合规则为满分,否则为零分;定量指标是指此类指标可以用一定的比例分值表示出来,用符合规定的影响金额除以基准金额,得出合规比例再乘以评分标准即求出最终得分。评分体系以百分计算,其中每一项指标的评分标准(即每一项指标的满分分值)需要各部门的专家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 内部审计 风险管理

一、前言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源于政策、市场、自身运营方式等多个方面,这些风险不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负面影响极为显著。所以,要想实现稳定发展,企业就必须要正视风险管理工作的意义,并借助强化内部审计等方式,来不断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及风险管理措施

(一)内部审计工作现状概述

在当前阶段,虽然房地产开发企业对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联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依旧还存在不少问题,其中尤以下述两项最为突出。首先, 监督意识不强。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担任领导职位者大多是技术专家,他们对于工程项目的要求大多侧重于开发以及建设,对于财政问题他们往往是既不十分了解也不十分关注,这就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处境尴尬,很难得到足够重视,开展时阻力重重。内部审计本质上属于内部监督,但现实中却有很多领导将内部控制与计划管理等同起来,认为没有必要再进行内部审计。薄弱的监督意识反映了企业领导认识方面的不足,极易引发工期延后、项目成本过高等问题。其次,内控监督停留在表面层次。受到流程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业务流程之间的制约与监督作用比较有限,再加上相关制度执行不力,内部监督存在严重的刚性不足问题。比如,部分企业不重视付款控制,导致工程款超付问题时有发生。上述问题的产生与内控监督不力有着密切关系,是此项工作流于形式的间接后果。

(二)通过强化内部审计提升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健全内控制度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制度发挥着指引、衡量与约束作用,关系到实际工作的规范程度。所以,现阶段有必要针对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低下问题,加紧制度建设步伐,以健全制度的方式来降低不规范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内控制度具有整体性特点,涵盖范围非常广,其中不仅包括财务制度和合同制度,还包括人力资源规章及风险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利用内控制度的作用,在对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就要格外重视制度的衔接与配合,以防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唯有这样,才能避免管控脱节,防止企业陷入效能抵销困境。

2、创新监督模式

工程管理并非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的唯一来源,招投标环节、结算环节、签合同环节、落实合同环节出现问题同样可能导致风险。所以,企业唯有以全过程监督模式取代传统模式,方有可能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为此,企业需注重构建全过程监督模式,并通过科学评价环节效益、减少舞弊等方式,来达到控制损失的目的。这样做可以为内部审计工作价值的充分展现提供机会,既有助于风险的降低,还有助于改变领导认识。所以,现阶段企业有必要在树立全过程监督意识的基础上,抓紧落实此项机制的建设,综合运用控制手段。比如,成品管理环节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材料收集及数据整理等工作的重视,并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来保证涉及的数据真实可信。而在销售环节中,企业则需要采取一切可行手段,来尽可能的减少库存,以保证资金的正常周转,进而达到降低经营风险的目的。

3、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高效的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以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来保障,所以,提升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也需要从这支队伍的建设入手。为此,企业应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为对现有人员结构进行调整,其二为重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房地产开发具有复杂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所以,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是优化工作总体质量的必然要求。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极为显著,在人员素质不高、无法适应岗位要求的情况下,审计的有效性也会偏低。所以,加紧人才培养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当前必须格外重视的一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培训的方式,来增强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企业可通过对审计人员实施定期培训,来促使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进步。或者,企业也可以通过岗位轮训的方式,来提升审计人员实际能力与其岗位要求的匹配度。人员素质提升可带动审计工作质量的改善,有助于管理有效性的增强,如此一来,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随之减少。

三、结束语

结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讲,监督意识薄弱、“监督形式化”问题依旧非常突出。此种局面不仅限制了审计职能的发挥,还会造成风险管理效率低下,使得管理目标难以实现。所以,现阶段企业有必要在加强反省的基础上,针对导致上述局面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尽快摆脱对自身发展形成制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中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N].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14(03):50-55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158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贷款在商业银行各项贷款的占比较大。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投入大,项目运作周期长,市场变化快,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大等特点,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较高,对银行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隐患,应引起足够关注。

1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

11去库存压力大,资金回流风险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商品房686亿平方米待售面积,将各地去库存压力摆在了明面上,自2015年开始的多轮救市,虽然成就了一线城市的高温不减,却无法挽救其余区域楼市的疲软。三四线城市去化周期高达2829个月,远超合理区间,存在较大的降价压力。不少三四线城市产业空心化、人口外流趋势,加之楼市供应规模过大、市场供过于求,房价颓势显现。由于一线城市出让的土地价格相对过高,未来预期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供应也将达到历史高点,届时或将出现结构性去化困难。而其他供地量与库存量偏大、库存去化周期在12个月以上的城市则仍然面临去库存的压力,仍然要坚持“以价换量”去库存。地方经济的下滑与区域楼市分化已成为互为因果的“死结”,楼市的分化又致使房地产投资出现了区域上的明显倾斜,大型房企,均表示要全面回归一二线城市发展,三四线城市发展面临较大去化压力。

12多头授信,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

集团客户作为各行各业的龙头和高端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资产负债规模巨大,现金流量充沛,社会信誉较好,是商业银行客户营销的重点。当然,集团客户为银行带来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堆积了巨大的风险隐患,如果风险控制不当,就会给银行经营造成灾难性冲击。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集团化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团客户股权结构越来越复杂,关联交易越来越隐蔽,资金集中运营越来越迫切,集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越来越多,授信总量越来越大,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凸显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部分房地产企业,通过集团所具备的优势地位,采取委托贷款、信托计划、民间借贷等方式多渠道融资,实际负债水平偏高,银行缺乏有效甄别其真实负债水平及偿债能力的手段。一旦遇到宏观环境和政策发生变化,资金链断裂,则开发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

13资本金不到位,缺失抵御风险能力

除了部分央企资本金比较充足外,其他一些区域性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实力较弱,或者超越自身资金实力同时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通过股东借款、其他应付款、挪用信贷资金等方式充当资本金,项目资本金比例不到位,存在较大投资缺口,甚至过分依靠项目销售资金再投入进行房地产开发,一旦出现抽逃项目资本金现象,资金链断裂,无法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工程进度完工,造成“半拉子”工程或“烂尾楼”,或者虽然具备销售条件,但是限于地理位置、品牌价值、性价比、市场需求不足,导致房地产开发贷款楼盘销售不畅,资金回笼缓慢,出现较大财务风险,无法及时归还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因此,对于开发资质低,缺乏项目开发经验,资金实力弱,技术水平差,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合规合法经营意识不够,法律纠纷多,靠非法途径获取项目开发权,频繁变更用地、工程规划,迟迟无法开工的项目应当坚决规避。

14抵押措施不落实,造成押品敞口风险

开发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项目一般处在开发阶段,尚不具备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的条件,因此贷款发放时常采取项目土地抵押的方式,而且,开发商为了争取获得更多的贷款,通常会过高地确定押品评估价值。当项目楼盘达到预(销)售条件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为筹集资金,常在开发的过程中就进行预售。此时如果银行不能及时将项目土地抵押及时转为在建工程抵押,就很难控制商品房销售款的回流。及时对符合在建工程抵押条件的商品房进行抵押,并按照规定,解押后必须还款,否则,很容易引起法律纠纷,银行押品价值不足。

15资金监管不到位,存在被挪用风险

房地产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有的开发商往往会同时进行若干个楼盘项目的开发,资金往来渠道复杂,银行对其资金很难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全面监控。银行虽然与开发商签署了《房地产开发贷款封闭管理合作协议》,但只能对本行发放的开发贷款的支用情况进行监控管理,无法对项目的整个资金进行封闭管理,如商品房现款销售或按揭预售,销售资金未纳入封闭管理,银行封闭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无法有效控制项目资金用途,一旦开发商故意采取欺瞒手段,转移资金逃避还款责任,银行贷款将面临较大风险。

2防范房地产开发贷款业务风险的措施建议

21调整房地产信贷策略

211实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分区域风险分类管理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变化、供求关系、土地消化能力、房价变化等因素,对全国主要地级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不同风险等级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准入标准及信贷策略。

212调整房地产开发贷款信贷结构

择优支持库存水平低位、价格涨幅合理、自住需求旺盛的区域普通住房项目。审慎支持库存压力较大、去化周期较长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项目,审慎支持配套设施不完善的城市新区房地产项目。审慎支持商用房开发贷款,不介入受电商冲击较大的商用物业,压缩库存量大、商用房(租、售)价格下跌、商用房供应远超出城市实际承载能力的区域存量商用房开发贷款。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6篇

企业风险指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风险管理是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日常经营过程中对待风险的一系列信念与态度,目的是确定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进行管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在其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认定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旨在为组织增加价值提高运作效率。它通过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本定义第一次把风险管理和治理过程列入内部审计定义并放在第一位,使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的一个核心和重点。房地产开发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经济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可细分为成本风险、价格风险和市场风险)、内控风险、资本市场融资风险等。在境内外上市企业,还面临境外业务汇率风险、企业市值波动风险等。

2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内部审计参与企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新形势下房地产开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传统的居住观念,催化了我国房地产产业持续投资增长。目前房地产产业面临着的风险不可谓不大,是我国高风险行业之一。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其工作指向改善企业经营活动,增加企业价值,内部审计参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管理就成为必然的客观需求。

2.2房地产开发行业中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需求房地产开发项目复杂的业务流程,决定了内控审计手段和方法必须与之相适应,需要多学科和专业密切协同,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也作出明确规定:“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风险管理进行评审。”

2.3外部审计的影响注册会计师业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势必对内部审计界产生影响。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是企业内部成员,熟悉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和价值运动规律,对企业兴衰有着血肉相连的荣辱感和使命与责任感。

3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1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理念缺位,往往忽视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高层领导多是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重视工程项目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对财政管理工作了解得不多,对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和监督意义认识不够。个别领导甚至认为计划管理就是内部控制,不需要什么内部审计监督,往往会造成工程延期、成本加大、还会带来经济损失。例如,某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乙方签订小区换热站配套工程,乙方承诺合同工期四十五日内确保设备安装得到地方供热部门的许可批复并能得到相关部门的验收,保证于当年底正常供暖。事实上该配套工程延期一年,工程款超支,没有经过验收,不能正常供暖,引发业主诉讼维权,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余万元。

3.2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薄弱,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流于形式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些业务流程设计不科学,很多时候起不到应有的相互监督的作用。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三重一大”的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制度也存在一些执行不力的问题,监督职能失去了应有的刚性。有的企业付款控制不严,工程款发生超付;有的工程划线不及时,结算滞后,会计信息反映不及时,未督促施工方开具发票,影响了项目进度;有的不遵循收入成本配比原则,未严格按会计期间结算相关收入和成本费用,存在人为调节收入成本的现象。

4如何让内部审计更好地融入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管理中

4.1加强内部审计全过程监督,充分发挥事前审计、过程审计和结果审计职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风险可能产生在招投标中、产生在结算中、产生在工程管理中、产生在具体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全过程进行监督,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减少不合理行为造成的损失,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减少企业风险的关键。因此,不但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全过程控制的重要性,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时时注意对必要措施和手段的运用。例如,对完工产品的管理,各部门要做好各类工程材料和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双向沟通工作,确保数据详实、准确。在房地产开发销售的实际经营业务中,则要加大销售力度,减少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将开发成本努力实现为产品销售收入,将商品变现为资金,并搞好后续土地储备,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4.2要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房地产开发过程涉及技术研发、项目规划、工程建设、市场营销、合同管理等各项职能,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更是企业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相关人才匮乏。亟需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岗位轮训。尤其要培养和造就懂得工程管理的复合型审计人员,以促进工程管理,严格工程变更审批流程,整治“三边工程”,规范招投标、工程划线、工程结算、工程付款,为项目清算、成本、收入的核算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工程建设程序规范、操作有序、控制有力。

4.3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本质上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计划、项目、人力资源、财务、合同、风险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尤其要重视的是制度之间的衔接、支撑和配合,决不能形成信息孤岛、管控脱节、效能抵销、责权不清的困境。

4.4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保障资金有序流动,提高经济效益注重并深化全面预算管理,成立高层预算小组,由专业人士专门负责预算的审批、编制、监督工作。使预算范围从传统、单一的生产资金计划扩大到基建、风险投资、劳资、营销、物资供应以及社会融资等资金预算,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存量的地下室、产权车库、地面车位的排查清理,对限制资产逐一登记在册,责任到人,能出手的尽快出售,一时难以销售的进行短期出租,盘活现有的存量资产,回笼资金,减少资金占用,提升经营活动的增效点,激活现有资产的动态价值,为企业增收创效。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成本管理;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 F293.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房地产企业的高速崛起,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成本控制已日益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工作,但目前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相互脱节现象。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才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有效降低整体工程造价,提高企业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工作。

1.工程项目成本超支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1.1工程招标阶段成本控制分析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安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通过确定参加投标单位及资格审查、承发包模式、合同计价方式、编制标底及标底价格审查、评标方法、开标、评标等方面对成本进行控制。

确定参加投标单位及资格审查 根据国家计委令第3号《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第七条“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总投资在3000万人民币以上”属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本项目受北京市标办监管必须进场交易,根据标办要求需通过资格预审确定最终投标单位,只向资格预审合格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通过资格预审方式可以大大简化招投标、评标工作量程序,避免投标单位过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对控制招投标活动本身成本进行优化。本项目采用合格制审查方式确定资审合格单位,根据本项目具体规模、结构形式等,设置必要合格条件审查和附件合格条件审查两个阶段以最终评审和打分情况确定合格投标人。

1.2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影响因素控制

在设计的阶段,成本的节约是其中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是定夺好设计的方法,可以提高施工阶段乃至施工结束阶段成本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能够让工程项目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关于设计阶段影响成本管理因素的控制,主要分为三点:首先是利用设计招标选择具有相当实力的设计单位,通过对设计方案的择优选择,从中选择设计质量较佳的设计单位,而在设计的过程中,总体的设计方案可以分阶段委托设计,以深化设计方案的内容。其次是实现严格的限额设计,在设计之时,加强技术的沟通,对设计内容展开详细的定量分析,用数据综合分析技术的可行性,充分考虑施工的经济性,凡是技术应用时所涉及的材料和设备等,都要尽量采用高标准化设计,另外除了要确保设计功能具备实现的可能性,还要严格控制设计方案的不合理变更,避免限额设计方案不会在施工中出现额度超标现象。再次是加强设计图纸的审查工作,工程的变更对成本的影响首当其冲,设计图纸的审查,可以克服设计方案的缺陷而造成施工成本费用的增加。

1.3对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仔细地审核

在项目施工组织方面,存在着建设单位对各个施工方案缺乏协调,造成施工密度不均衡,出现施工干扰或窝工现象,这不仅对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也降低了机械设备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在项目正式开工前,还要对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计划进行仔细地审核,不仅考虑其自身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方案的前后顺序,避免冲突。从管理模式上着手,建立建设监理制,追求项目投资的有效控制。

1.4工程设备材料价格的控制。工程建设中材料成本是投资的主体,需要严把设备、材料价格关。积极推行并开展 设备、材料的招投标工作,增强竞争的同时,对提高材料设备质量有积极影响。对市场常见的设备材料价格变动情况通过建立价格信息网或者动态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掌控,有利于管理人员及时的了解工程变化。对设备材料的进场验收把关,需要管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进行质量监督和审查。

2.房企项目工程的经营成本风险管理

2.1在进行经营成本控制时,为了降低经营风险的概率,房地产企业要根据实时的市场物价信息,及时关注同类建筑的成本波段情况,选择那些成本低且易实施的方案来进行。房地产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价值。房地产项目开发工程要控制好经营成本风险,使得经营成本风险保持不变而提升价值。例如,在某个开发项目工程,本来这栋房屋原本打算做住宅用,然而通过市场人员的分析,这个地方具备商业潜力。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相应地增加几套商业办公写字楼,减少一些住宅。这样一来,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成本风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就扩大了项目工程的价值。还有一种方法提升价值,那就是不断降低经营成本风险。例如,在一栋多层房屋中,原本使用短螺杆桩基,但是开发人员对当地地质实际情况进行了勘探,发现这种桩基不适合,使用了天然深基桩,这能满足其要求。这样一来,成本降低了,但是价值没有变化。但是这栋房屋的相对价值提升了。房地产企业可以对经营成本风险的预算,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全面提升项目工程的价值。我们要对每一个工程项目进行认真的市场调查研究,仔细的分析而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可以降低经营成本风险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要针对本地区同类型房屋进行调查,以便论证,找出其中一些影响成本以及利润的因素,制定应对方案,克服盲目性。

2.2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是指在房地产投资开发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决策者对房地产开发各环节决策不当而带来的风险。由于房地产开发涉及投资成本高开发周期长,通过后期的开发来验证当初决策正确与否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对各环节所做的决策风险极大。由此企业决策层必须由有合理知识结构的高级经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综合知识和风险识别、判断、处理能力,有计划、组织、沟通、协调能力,熟悉行业工作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 规范性文件规定。简单地说就是会经营、懂管理、知法规,唯如此才可能避免投机、 政策、担保等风险,才可能妥当地处理风险造成的后果。

2.3注重应对管理方法的组合

无论是风险控制、风险转移还是风险自留等,每种风险应对措施都有它的局限性,面对复杂多变的风险,需注重多种方法的组合,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做出多种方案,按照优先等级排序,避免单一方案无效带来的措手不及。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合理把控房地产项目工程经营风险,控制成本。在不断降低工程经营风险的同时,逐步提高工程质量效益。不断创新思想,针对市场的把握和房地产需求及相应理念,运用现代房地产开发管理体系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工程的经营风险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加文献:

[1]翁益郎.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管理成效因素的研究[J].商业经济,2009年10期:29-30.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8篇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 财务报表 审计

目前我国的地产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短短的几年时间几乎成为了GDP的主要增长点。房地产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崛起。但这也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发展不健康,行业内鱼龙混杂,在对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财务欺诈行为比比皆是,但是对房地产行业的财务审计却存在很大的风险。

一、房地产行业的特点

房地产行业是多项目的综合体工程系统,它牵涉到投资、策划、广告、销售、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监理、物业服务、装饰、材料供应、商业等。房地产行业从事的不是建筑活动,而是经济活动。它涵盖了从土地取得、项目策划、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实施、销售及后期物业管理的整个过程。它的主要经营目的是通过建房赚取合理的利润,通过利用各种手段达到最高的销售利润、最短的销售时间、最小的销售成本。房地产行业的计划项目投资额和实际支出投资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开发商和承建商之间的合同关系非常复杂,因土地征用方式不同和地段等因素造成的成本、收入、存货、应交税金等难以精确估值。据调查显示,从2005年深沪两市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审计报告来看,共有33家公司,其中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22家,占67%,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却有11家,占33%。这充分表明了因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及其行业特点导致了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审计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

二、房地产行业审计常出现的风险

1.对成本和收入的确认

首先是房地产行业开发成本的确认存在着风险。房地产行业的开发成本构成主要包括:土地获得价款、开发前期准备费、建安工程费、社区管网工程费、园林环境工程费、配套设施费、开发间接费、税费类成本。

在这些房地产开发成本中,土地价款比重较大,其变数也较大。这是因为土地取得的方式有招拍挂、协议出让、正转农村集体土地、旧城改造、合作集资建房等,土地取得方式直接决定了房地产成本的大小。另外,在实际审计中还经常会碰到几个开发项目共用一块土地和一次征地分期开发的情况,这更增加了确认土地费用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审计的固有风险。配套设施费用的审计核实也存在着固有风险。由于配套设施一次到位或配套设施费用预入账差异造成了此种费用估值差异,增加了审计风险。对利息费用的计算同样也会因利息计提、分配的标准和会计周期的划分都会影响这一部分的成本计算。

其次是房地产行业收入的确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收入确认审计时常遇到的难题是在竣工验收至竣工结算之间的房屋销售是否该作为当期的销售收入,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尚未开具发票或结算账单、开具发票单未办理产权移交手续的情况是否应确认为收入的问题。而对于此类问题依据目前的相关制度和规定不能确认为收入,这就使得有些房地产企业利用这一规定进行人为的利润调整来推迟收入的确认。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对房地产行业审计的控制风险。

2.对存货的审计

由存货盘点困难带来的审计风险也不容忽视。会计准则规定: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必须有所有的工程支出发票,没有发票不能计入在建工程科目,在固定资产完工后,要有工程验收记录、工程结算单,需要强制检测安全性的固定资产还必须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检查认定报告。以上单据齐全,就可以将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存货审计存在许多困难。首先,从金额上看,从受让土地到开发完成转入销售环节前,费用滞留周期长,核算复杂。而且项目大小不同,成本构成也不同。一些销售是按照计划成本结转,这样滞留在开发成本中的金额也就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必须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最终确认开发项目开工数量、在建项目数量和结转开发产品数量及相关的成本金额。其次,从数量上看,因为完工的产品数量较多较散,并且核算面积不仅存在技术上的难度,而且也将增加审计的成本。另外,验证存货所有权是否有出租或出租不入账的房屋、是否有用于安置的周转房等等也存在一些困难。

3.应交税金问题

一项调查显示,某房地产企业近三年总共开发房产近6万平方米,实际缴纳各种税费基金近700万元,少缴、漏缴、隐匿、偷逃各项税费基金达190万元之多,占实际缴纳税金额的28%。审计结果表明,应交税金的复核是对房地产行业财务报表审计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应交税金审计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开发企业方面,由于经营机制不合规、法规执行不严格、财务核实不规范等因素造成的欠缴、漏缴、拖缴税费,账外收支行为,会计核算不真实,弄虚作假行为等问题都给应交税金的审计复核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其次是征管机关方面,因收入征收不到位造成应征未征、执法稽查不到位造成应查未查、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应管未管,给房地产企业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第三是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存有擅自出台一些减免税费优惠政策吸引外地客商开发投资的行为,造成审计人员对税费取证困难,乱收费、搭车收费和变相摊派导致税费项目和分摊确认模棱两可,增加审计人员对房地产行业应交税金审计的风险。

参考文献: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9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现阶段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机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致使企业存在无法偿还债务、投资者预先期望的收益下降的风险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风险:

1.偿债风险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多数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大部分企业在开发的初期资金主要依靠负债,依据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远远超过警戒水准。企业投入自有资金太少,一旦发生房屋成交量下降,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就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如期偿还银行的借贷本息的几率增大,企业就存在偿债风险。

2.筹资风险

房地产企业负债经营加大企业的负债比率,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企业从货币市场或者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的难度肯定就会升级,房地产企业就存在筹资风险。

3.利率风险

贷款利率上浮带动公司的成本增加,实际的收益远少于预期,所以利率的波动很大程度影响着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致使按揭贷款买房的成本增加,这样就降低了投资者买房的欲望,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利率风险是房企产企业最大的财务风险之一。

二、房地产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原因

1.缺乏财务预算管理

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占用资金时间长、项目调整能力差等特征,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仅需取得工程土地使用权,依照图纸组织施工,投入一定的资金,工程就可以如期竣工带回经济收益。但是房地产企业缺乏从财务预算方面对土地成本、资金运作、经济效益的回报率等作精细的财务预算,造成企业无法明确目标利润,就没办法测算各项成本指标,财务管理的作用就仅仅只是基础的会计核算。

2.成本费用管理不严

部分房地产企业将目光只停留在工程进度和质量方面,轻视对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财务人员机械式地算账,简单、粗糙的财务成本核算造成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异常艰难,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资本结构不当

房地产企业所有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失调,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负债资金高达60%至90%,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的不恰当比例给企业受益带来负面效果,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开发进程和企业存亡。

4.缺乏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企业开发要经过征地、土地开发、房屋建设、竣工交付使用的长期经营过程,资金的周转周期比较长,资本变现能力不足,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在现金流管理、使用、利益分配有权责不分明,管理秩序紊乱的问题。

5.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监督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指标是否存在风险,是企业经济监督机构,是财务风险重要控制方式。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制还有待完善,审计时间无规律,审计准则模棱两可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不利于企业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地防控。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做好财务预算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具体安排好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取得、投放,经营成果和其分配。在项目预算方面,切实执行财务预算,提升项目开发决策的准确性;在资金预算方面,参照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财务部门合理规划资金需求、使用计划,建立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2.严格控制成本

房地产企业要在尽量细化开发产品科目中的核算对象,依据管理控制的规定,在开发成本约销售科目中细化成本对象。企业在工程开发设计阶段,事先规划好成本,让实际的花费与计划成本更加接近,切实把握涉及到成本的方方面面,严格将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合理预期范围。

3.优化资本结构

房地产企业在合理的负债经营范围内,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充分度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向外筹措项目的尚缺资金。严格把控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维持合理的企业资本组成成分,掌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负债。对于预售房款、权融资等传统的融资途径要不断加强,对于股票融资、债权融资等融资途径要不断开拓。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吸引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扩大并丰富资金来源,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资金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该重视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在过程无法按时竣工,大量资金无法流畅运转的时候,更要制定科学灵活的资金使用计划,保障企业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1)严格监控财务收支,资金调度要进行合理安排;(2)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建设项目施工、营销的资金必须保障;(3)重新整理库存,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4)费用的支出必须严格把关,预防超支,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5)加强投入资金的安全、合理性,实现投入资金利益最大化。

5.完善内部审计

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一定的时期,就开始显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过程控制、主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事前、事中严格控制风险管理工作,做好风险评估、防范的关键性风险管理审计,将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同时也要做好事后审计工作,将监督、控制职能切实体现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有效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推动房地产企业又快又好,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0篇

(一)缺乏个人诚信机制

我国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多达数万亿元,有大量人员在房地产领域从事工程建设等相关工作。行业的高速发展促成了专业人员的紧缺并使其产生极大的流动性,专业人员的不断流动使很多企业忽视了对其信用度、执业履历的监督和跟踪考评,从而为舞弊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一些人对岗位权利滥用不计后果,问题暴露后换一家单位或者换一座城市并不困难,但对企业来说,既损失了培养人员的成本,又损失了精心选拔的管理人员。同时,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特殊问题,使得一些企业受到了损失也未必真正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不依制度或依法惩处,从而也放纵了其不法行为的发生。

(二)信息沟通不对等,跨区域经营管理难度加大

房地产公司多为跨地域、跨业态的项目公司开发模式,近年来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的房地产企业逐渐增多,管理信息不流畅的问题也愈发明显,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完整性方面都存在很多漏洞。一些一线项目公司成为独立王国,个人或团体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先斩后奏的现象屡见不鲜。项目公司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准确地反馈,增强了问题的隐蔽性,助长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例如,某企业的外埠项目公司在某内装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过程中,表面上执行企业要求的招投标程序,但在实际操作中,项目公司负责人与投标单位暗箱操作,故意隐瞒事实情况,人为控制招投标结果。由于信息手段的滞后,集团公司在上报资料的审批过程中无法发现破绽。后期企业内审部门在对该项目进行例行审计时发现问题,但损失已既成事实。

(三)房地产的建造价格具有隐蔽性

各种材料价格、设计、施工招投标价格均具有隐蔽性(商业秘密)的特点,致使最终的建设产品的建造价格存在不公开性。地理位置唯一、结构设计复杂多变、使用功能多样、材料选择的不同等,使每个开发项目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这样就使得造价管理相当困难,为舞弊产生创造了温床。又因为施工项目建设时间长、投资大,增大了舞弊行为的隐蔽性。一些小规模房地产企业并未在每个项目的开发后期对各种价格信息进行整理,从而无法实现价格信息的内部共享,而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也不一定设立专门部门完成此类工作,从而也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价格控制体系。同时,基础价格(如材料)又具有时间性、地域性,所以社会公开的相对信息只可起到参照作用,对建造价格的控制作用非常有限。价格隐蔽性的现实存在,给企业的造价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舞弊行为的发生提供了机会。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对策

(一)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内部审计制度

1、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审计机构。目前,在公司治理划分的组织模式下,按隶属关系具体可分为:(1)属于职能部门的组织模式;(2)董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领导的组织模式;(3)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4)总裁/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四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均具有一定程度的缺陷,不能同时协调内部审计职能与独立性两方面关系,房地产开发企业需根据自身特点及组织规模,遵循独立性原则、权威性原则、效率优化原则,因地制宜地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所以产生了第五种机构设置形式:双重领导的组织模式,即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报告业绩,在行政上向经理层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立了理想的内部审计模式还需要各个部门明确职责,并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来监督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的控制,保障经济运行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有效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和经济效益,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参照《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其他规定,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范企业的内部审计程序,并写入公司章程,并请股东会或董事会予以批准,以便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想内部审计职能按照制度设置的方向运行,相关部门就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国家有义务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相关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署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对之不断加以完善,以制定出更为健全且适宜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最终使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达到规范化。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并在相应的法律框架中执行审计工作,以有效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来制约企业中和违法行为的发生,减少企业风险。

(二)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1、找准职能定位。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服务和监督,我国内部审计必须做到不放松任何其一。在市场经济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离不开管理层观念的转变。为了顺利转型,需做到:在意识上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富有建设性的参与式审计,审计理念要从根本上转变,创新审计方案,参与形式更加多变。但是要注意处理好内部审计转型过程中原有的监督性实务同新兴的服务性实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内审协会的作用,推进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顺利转型。

2、树立风险意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因此,必须在管理层和普通职员的日常工作中树立风险意识,内部审计机构对企业的高风险区域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已经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并给予相关改进措施,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同时,内部控制并不只是生硬的规章制度,而应该深入每个职员平日的工作中,让内部控制的意义和目标深入人心,员工能够各司其职,自觉履行其职责,并建立一整套奖惩制度、业绩考核制度。人力资源政策要有激励性,将高素质的人才吸引到合适的岗位,并使其具有胜任能力和高尚品行,以减少的发生,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氛围。

3、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内部控制监督机构必须要形式和实质上保持独立。其中,形式上独立是指监督人员应独立于本单位的业务和管理人员,不能自己监督自己;实质上监督则是指在掌握相当数量的政策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基础上实施稽核。稽核工作要制定科学、合理、统一的监督审计程序,要有一定的稽核覆盖率和稽核频率,涵盖主要业务和重要风险点。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必然对内部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环境基础,才能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加速现代审计方法的变革。

(三)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执行力

1、拓宽内部审计工作领域。在国际上,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审计工作。而我国大多数房地产开发企业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将内部审计的范围缩小了。我们应以财务审计为基础,以管理审计为重点;围绕规范化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投资决策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施工项目审计、采购合同审计、战略审计、成本费用效益审计等。由于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满足对企业做出科学合理全面准确评价的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应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事前审计发展。要求内部审计把关口逐步前移,由从前的事后审计为主向事中、事前审计逐渐发展,参与经营决策、产品转型、企业发展战略等决策研究,利用审计掌握的企业内部信息,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预测预警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务。使管理者了解内部审计的本质和作用,将内部审计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运转环节和经营活动中去。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保证内部审计作用充分发挥的关键。首先要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规定,不能简单随意地将财务岗位上的人员安排到内部审计岗位上,而应该吸纳那些高素质,品质优秀的综合性人才到内部审计队伍当中。可以参照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做法,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考试制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就业门槛,优化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做好人员的培训工作。每年定期安排相应的综合知识学习,要不断更新房地产、生产、经营、管理、经济、财务、法律、金融和审计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工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适应更高层次内部审计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3、及时改进审计手段。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更新审计方法,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方法努力改进工作方式和提高审计效率。积极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审计手段创新。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生产管理上都采用了先进的ERP、MIS等系统进行人力、物力、财力的配置与调度,不仅形成书面载体,也形成了较多的信息流转环节。但内部审计往往停留在利用手工或简单的EXCEL处理上,很少利用先进的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技术。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参照国外大型企业,引入计算机审计技术,建立财务数据仓库,与ERP数据相连接,必要情况下可以开发适应自身的审计软件。这样就可以实时地调用掌握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情况,减少人为的主观判断,提高审计的客观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顺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

(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展开审计工作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真正的市场经济序幕已经全面拉开,未来房地产行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环境将更加严峻。建筑产品在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同时,又各具特点,有各自个性的一面,这样就使得造价管理复杂多变,增加了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又因为建设过程历时周期长,资金投入巨大,使得舞弊行为的隐蔽性加大。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加强全过程监督,因为舞弊行为可能产生在招投标中,产生在结算中,产生在工程管理中,产生在每一份合同的签订过程中。所以,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杜绝舞弊行为的发生,减少不合理行为造成的损失,是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的关键。对于特殊的项目,还可以考虑引入专门的中介机构如造价师、评估师等进行鉴定。

三、小结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1篇

【关键字】 房地产业务 审计 风险导向

集团公司在商品房领域,公司开发了浦东高行、常熟、月浦、信阳、绍兴和镇江等多个地区的项目。在保障房领域,公司先后与当地政府合作承接了上海、扬州、慈溪等多个地区的项目。审计部对上述项目均开展了包括投资管理审计在内的各项审计工作。

一、房地产审计业务现状与不足

(一)房地产审计现状

目前房地产审计业务包括投资管理审计、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考核审计。其中投资管理审计是审计部对公司房地产开发类项目专设的一项审计。审计内容涵盖开发的全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实施、竣工验收、销售、交付使用以及后评价等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以及开发项目的收益性、效果性等。审计部根据审计工作计划或公司的安排在项目开发前期、中期或后期任一时点进行审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发生项目主要负责人员离任时进行;绩效考核审计通常在项目进入收尾阶段时进行。

目前公司开展房地产审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如下:根据审计计划拟定审计项目―下达审计通知书―拟定审计方案―组织实施审计―交换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并报送审批―后续整改跟踪。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在审计前期,确定具体的房地产审计项目及审计时间后,安排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由审计组撰写审计通知书,并在实施审计前通过OA系统送达被审计单位。

现场审计阶段,审计组进场后,与被审计单位相关责任人召开进场会,说明审计目的和要求,由被审计单位的负责人作情况介绍,并向审计组提供真实、完整的审计资料。

审计组完成现场审计后,根据审计底稿及时编写审计报告初稿,并报审计部负责人审核,报告初稿经审核后向被审计单位初步征求意见,对存在争议的地方进行初步沟通,需要修正的,补充相关资料进行修订形成正式报告。

审计整改阶段,根据管理者审批后的审计报告,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发送审计整改通知,限期上报整改结果,并由审计组进行整改效果评价,对未整改完毕的问题和风险,持续跟踪落实,必要时开展后续审计。

(二)房地产审计不足

1.没有突出重大风险与重点环节

目前开展的房地产审计,基本是依据开发流程进行的全过程审计,没有突出重点环节和重大风险事项。如目前已做的投资管理审计,是按房地产开发流程,从拿地―成立项目公司―前期可研、投控―设计―报建―开发―销售―清盘,对各个开发环节逐一进行确认和评价,重点不突出。

2.合理性审计不够

目前房地产审计过程中,更多是关注于合法性的计,如项目开发报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流程进行办理;项目开工建设前是否按规定取得各类许可证照;项目预售前是否达到预售条件,是否按时申报取得预售许可证;以及各类后期竣工验收工作、交付工作等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等。而对于合理性审计,如项目开发定位是否准确、各类成本支出是否合理控制、销售定价策略是否合适等,审计关注不够。

3.审计评价依据不足

目前审计工作主要处于确认和评价阶段。既然是评价,就要有相应的评价依据、相关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而目前公司关于房地产业务的制度还是几年前制定的,随着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组织机构的调整,部门职责的重新界定,大部分制度已经不适应目前公司房地产业务的发展现状。没有适用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在审计活动中,没有合适的评价标准,客观上也影响了审计的质量。如对商品房公司进行审计时,多次发现项目可研信息、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以及施工图预算均未上报公司备案和审批,表面上是子公司工作不到位,实际上公司对此也并无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再如对项目公司绩效的考核,公司迄今为止对房地产项目开发公司的绩效考核没有建立考核管理制度,而各项目公司年度经营指标也只在公司下达指标的基础上,由房地产分公司在各子公司中进行统筹,对于如何考核没有约定。从审计过程看,项目开发团队普遍反映团队为公司创造了很大的效益,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影响士气。

4.审计人员知识经验不足

目前审计部门的员工,由财务和预算人员组成,这种人员构成目前从事施工业务的审计可以保证审计质量,而施工业务只是整个房地产开发链条中间的一个环节。进行房地产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战略、投资、财务、法律、金融、项目报建、工程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目前审计人员所欠缺的。公司目前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时间较短,开发项目不多,实施过的审计项目也不多,经验不足,且主要依据自身的认识进行审计评价,评价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二、房地产审计业务要点

(一)项目公司基本情况

一是调取向上级集团公司提交的申请报告以及批复意见、营业执照、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开发资质文件等资料,查明项目开发主体是否合法合规成立,是否满足项目开发资质要求。二是调取项目公司组织机构图及人力资源状况,检查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满足开发需求。三是调取项目公司各项管理制度,查明公司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四是调取验资报告等,查明项目公司注册资本金是否按时、足额、合法到账。五是调取开发地块初始资料,了解开发项目情况。

(二)项目投资控制审计

调取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设计概算、开发成本预算等相关资料。检查项目是否按照规定执行立项程序,检查项目拿地、项目开发的可研及市场分析情况;检查项目开发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决策程序是否符合公司规定;投资估算是否上报审核并确定估算指标;设计定位是否科学合理,设计图纸是否满足节点需求和质量要求,设计概算是否上报审批并确定概算控制指标以及设计变更情况等;开发成本预算是否清晰完整并可用,开发成本列项是否完整可控;检查三算(估算、概算和预算),对比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否满足控制要求。

(三)项目前期开发审计

一是调取土地、报建和各类开发证照,如土地证、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检查项目开发是否按规定取得相应证照,分析取得证照的进度对项目的影响,检查项目开发是否按照证照规定范围和批复时间进行。二是调阅项目招标及合同评审资料,审查项目是否制定相应的招标工作计划,结合招标资料报送、招标结果出具、合同签订等资料,审核各项招标工作是否按期完成。是否依法进行招标,是否以不合理的条件排斥潜在的投标人,是否签订书面合同,是否签订背离原合同实质的其他协议,工程是否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及资质等级的单位等。整理未按计划完成招标工作的清单及原因,分析对项目开发进度的影响。

(四)开发过程管理审计

一是关注开发工期、质量和安全情况。二是检查项目开发的成本控制情况,内容包括是否列明开发成本明细项目并有相关依据,合同是否签署并有效,成本是否完整清晰,相关变更、签证、新增价格等是否如期、如实审核。

(五)开发项目后期审计

包括地名门牌是否按时申报完成、是否存在工程抵押情况、前期物业的招标和合同备案工作以及各类项目验收工作,如建设工程规划验收、消防验收、卫生验收、环保设施验收、综合验收等;关注项目竣工交付资料、交付使用许可证办理情况、大小产证的办理情况及拖期原因等。

(六)销售审计

一是项目是否按节点取得预售(现售)许可证并开展销售工作,预售价格是否按节点报物价局审批备案;预售合同是否按照规定文本和方式签订,预售备案和抵押登记工作是否按节点进行等。二是关注销售计划情况及销售回款情况,调取销售计划表、销售表价和售价预测表等,审查评估未售房产的未来情况。三是审核项目的年度销售指标及回款指标的实现情况。

(七)财务管理审计

一是审查项目资金收支情况、进行资金流量分析、检查项目开发融资情况及利息支出和还款情况。二是检查项目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类税费等,分析费用开支明细及金额,测算土地增值税清算情况。三是根据财务账面记录,分析开发成本列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分析往来挂账的合理性。四是盘点项目开发的整体收入成本效益情况,分析项目投资收益和资本回报情况。

(八) 经济责任审计

对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人进行的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或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除上述事项外,还将确认被审计负责人任期内销售及回款指标完成情况、任期内的收入利润实现情况以及任期内员工收入情况等。结合管理状况对其任期内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三、房地产审计业务强化对策

(一)加强以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计

根据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目的在于为企业(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运营效率,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实现企业(组织)目标。而目前审计工作主要还处于评价的阶段,虽然在审计活动中也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管理建议和意见,但对增值型计开展还远不够。如何更好地实现增值型审计,一是开展内部审计时从实现公司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房地产板块的内部控制评价、项目公司法人治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做好内部审计活动,在审计活动中放低姿态,以诚相待,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与被审计单位共同探讨房地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才会有质量、有分量,管理决策者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况,被审计单位也乐于接受。实现与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共赢,实现内部审计从“我要审”到“要我审”的转变。

(二)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的实质是利用风险管理方法、系统管理和战略管理理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划和分析,通过系统、持续的评价各项风险,对被审计单位不同时期管理的重点和风险进行确认,并将审计资源投入到各项经营管理重点和薄弱环节。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贯穿风险评估、资源配置,从而更有效地为组织提供保证和咨询作用。对公司来说,应对前期审计部所做过的审计工作、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房地产事业部房地产业务检查、规划和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各类情况进行总结,找出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重要的风险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活动。

(三)加强投资效果全过程审计

目前在公司开展的房地产审计活动中,重点是盘点项目公司的开发成本发生情况、利润实现情况、股东回报情况等。对于房地产开发,影响投资收益(成本控制)的主要工作大部分发生在前期,获取土地的决策,项目开发主体形式的选择,开发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的设计,将决定大部分开发成本,最终影响投资回报的实现情况,这其中大部分内容又远非目前作为被审计对象的项目公司所能控制。未来是否可以将前期投资决策作为审计的对象,值得思考。而项目公司作为开发主体,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对于公司管理决策者和上级单位的决策执行是否到位,也可作为审计重点。

(四)与其他部门联动开展联合审计

目前在公司开展的其他业务类型的审计活动中,多次与其他部门合作,开展联合审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在今后开展房地产项目审计时,可以考虑联合其他部门,借助其投资控制、法律事务、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长,弥补审计部现有人员业务上与知识上的短板,共同开展审计工作,以期达到更好的审计效果。

(五)提升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水平

房地产审计业务的开展,要求审计人员在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素质和知识技能。审计部门应通过多种途径,如对标学习、网络教育、内部培训等,提升审计人员开展房地产审计的知识技能和水平。

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对房地产业务进行评价、揭示风险和有效控制,对公司审计部门开展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尝试对近年从事房地产审计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希望能对公司房地产审计业务的提升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马红亮.房地产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2(10).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2篇

一、现阶段房地产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机构不合理,融资不恰当致使企业存在无法偿还债务、投资者预先期望的收益下降的风险就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风险:

1.偿债风险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多数来源于银行的贷款,大部分企业在开发的初期资金主要依靠负债,依据内地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显示,房地产企业的平均负债远远超过警戒水准。企业投入自有资金太少,一旦发生房屋成交量下降,房地产企业的利润就存在不确定性,不能如期偿还银行的借贷本息的几率增大,企业就存在偿债风险。

2.筹资风险

房地产企业负债经营加大企业的负债比率,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就自然而然地下降,企业从货币市场或者其他渠道筹措资金的难度肯定就会升级,房地产企业就存在筹资风险。

3.利率风险

贷款利率上浮带动公司的成本增加,实际的收益远少于预期,所以利率的波动很大程度影响着负债经营的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成本上升致使按揭贷款买房的成本增加,这样就降低了投资者买房的欲望,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损失,利率风险是房企产企业最大的财务风险之一。

二、房地产企业存在财务风险原因

1.缺乏财务预算管理

房地产企业具有资金密集、投资额大、开发周期长、占用资金时间长、项目调整能力差等特征,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认为仅需取得工程土地使用权,依照图纸组织施工,投入一定的资金,工程就可以如期竣工带回经济收益。但是房地产企业缺乏从财务预算方面对土地成本、资金运作、经济效益的回报率等作精细的财务预算,造成企业无法明确目标利润,就没办法测算各项成本指标,财务管理的作用就仅仅只是基础的会计核算。

2.成本费用管理不严

部分房地产企业将目光只停留在工程进度和质量方面,轻视对财务部门的成本费用控制。企业财务人员机械式地算账,简单、粗糙的财务成本核算造成整个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核算异常艰难,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3.资本结构不当

房地产企业所有资金来源中权益资金与负债资金的比例关系失调,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较少,负债资金高达60%至90%,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的不恰当比例给企业受益带来负面效果,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开发进程和企业存亡。

4.缺乏现金流管理

房地产企业开发要经过征地、土地开发、房屋建设、竣工交付使用的长期经营过程,资金的周转周期比较长,资本变现能力不足,企业现金流管理水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企业与上级企业,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在现金流管理、使用、利益分配有权责不分明,管理秩序紊乱的问题。

5.缺乏健全的内部审计机制

内部审计机制监督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财务指标是否存在风险,是企业经济监督机构,是财务风险重要控制方式。部分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机制还有待完善,审计时间无规律,审计准则模棱两可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不利于企业对于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科学地防控。

三、加强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1.做好财务预算

房地产企业在项目预算、资本预算的基础上,具体安排好企业资金的收入、支出,取得、投放,经营成果和其分配。在项目预算方面,切实执行财务预算,提升项目开发决策的准确性;在资金预算方面,参照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财务部门合理规划资金需求、使用计划,建立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2.严格控制成本

房地产企业要在尽量细化开发产品科目中的核算对象,依据管理控制的规定,在开发成本约销售科目中细化成本对象。企业在工程开发设计阶段,事先规划好成本,让实际的花费与计划成本更加接近,切实把握涉及到成本的方方面面,严格将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合理预期范围。

3.优化资本结构

房地产企业在合理的负债经营范围内,完善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充分度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的基础上,向外筹措项目的尚缺资金。严格把控自有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比例,维持合理的企业资本组成成分,掌握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负债。对于预售房款、??权融资等传统的融资途径要不断加强,对于股票融资、债权融资等融资途径要不断开拓。优化企业资金结构吸引外部投资者的投资兴趣,扩大并丰富资金来源,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资金管理

房地产企业应该重视资金的管理,尤其是在过程无法按时竣工,大量资金无法流畅运转的时候,更要制定科学灵活的资金使用计划,保障企业经营对资金的需求量,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1)严格监控财务收支,资金调度要进行合理安排;(2)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建设项目施工、营销的资金必须保障;(3)重新整理库存,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4)费用的支出必须严格把关,预防超支,杜绝不必要的资金浪费;(5)加强投入资金的安全、合理性,实现投入资金利益最大化。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6日

一、前言

继2013年国五条颁布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不断增加,房地产行业在高盈利数年之后,开始步入销售停滞、成本增加、融资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虽然多数城市放开限购政策,房地产企业进行各种打折促销活动,仍然无法完成销售目标。房地产行业进行平缓发展时期,无法单纯的凭借买地、盖房、卖房来实现自身的持续增长。此时,为保持房地产企业的良性运转,经营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度,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所有主板上市的公司已经开始开展内控体系建设。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是房地产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房地产企业两性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房地产行业在近年的高速发展之下,已然成为各行业羡慕的高利润行业,各行业争先加入到房地产高利润的大军中。我国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领导者更多关注的是销量、利润,缺少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关注。多数房地产企业不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单纯把工作重心放在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公司制度、财务制度的建设上,这种设置和建设无法完善企业管理。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没有正确理解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保证工作正常进行下,可以确保企业内部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对资产的流动也起到顺畅的作用。因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重视,导致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建设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力度不够,缺乏专门负责人对内控执行进行管理监督,没有很好地应用内控制度,应付了事,使得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科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房企几乎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工作无据可依,没有成文;部分房企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不完善,只包含内部控制的部分要素,没有包括全部,大多缺乏监督审计程序,缺乏总体制衡和协调机制;还有许多房地产企业内控目标不明确、程序不科学、流程不细化。

(三)内部控制监督乏力。很多房地产企业虽然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也包括内部监督方面的制度,但是执行内部监督不力,这是房企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董事会下面应设立审计部或审计委员会,但很多房企没有建立这样的组织架构,无法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有些企业虽设立了内审部门,但是内审部门被赋予的职权有限,只单纯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监督少之又少。内审部门无考核机制,这些都影响到内审效果,使内审部门无法发挥应有的职能。在外部监督方面,因企业缺乏信息透明度,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也难以有效地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四)风险评估执行力薄弱。我国房地产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但经济收益趋于平缓,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问题在企业壮大及收益放缓的前提下不断凸显。多数房地产企业未制定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无法有效地进行风险预警。有的房地产企业虽然制定了风险预警机制,但是由于对风险预警认识不到位,不了解风险识别的各种方法,预警机制往往成为摆设,这就导致风险发生时企业会乱阵脚的现象。

三、改进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根本保障。传统的房地产企业要想在内部控制体系上不断创新、完善,就需要按照房地产企业的特点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制定符合其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全面、细致。

内部控制体系之间的控制层次需要相互独立。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分别为:经营过程中的人员权限和责任的建立,对重要业务应制定处理程序,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人独握权力,工程采购环节信息公开、决策透明,采取公开招标形式;建立监督机制,财务部门在进行常规核算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管理,监督其他部门在资金预算、资金运用上的工作过程,将结果反馈给相关责任人;强化内部监督,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结合企业的规模和生产经营特点等,指定专门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并赋予该机构和人员权利,对内部控制体系实行监督,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

(二)加强内部控制的考核与激励。绩效考核是企业评价业绩中比较常见的激励制度,有效的内控考核与激励能充分激励员工尤其是内部控制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房地产企业内控考核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房地产企业应该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建立完整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房地产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情况及内部控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考核,建立责权与奖惩相结合的制度,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三)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房地产企业开发时间比较长,在拿地、开发到销售等环节,都会受到企业外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等措施来防范和控制企业中的经营和财务风险。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规范内部控制环节,减少风险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建立内部监督机构,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制定降低、转移风险的措施,检查企业高风险区域。风险可能来自财务、运营或销售等多方面,因此风险管理要贯穿内部控制全过程,按照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框架的要求,运用风险控制的具体方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和缺陷,为完善内控制度提出改进意见。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内容;策略

一、引言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企业数量也随之增多,并且涌现一批相当规模的房地产企业集团。然而因房地产企业投资大、风险大,地域分散,管理难度较大,加上一些房地产企业存在运作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同时还面临着一些外部挑战如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及国内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我国的房地产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严峻的考验面前,很多房地产企业已经意识到应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故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优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防范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就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展开研究,试图探讨为房地产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

房地产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是对企业资产、负债及经营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做出客观评价,揭示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总结项目开发与管理经验,对公司经营和管理提出合理意见及建议。一般采用现场审计的方式。审计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收入

1.检查公司收入规模、利润完成情况,收入、利润增长及贡献情况,包括建造合同收入(初始收入和追加收入)、房地产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安装收入、让渡资产使用全收入(利息收入、场地使用费收入等),评价公司客户欠费、坏账率变化情况,评价公司收入质量。

2.检查公司收入确认和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国家及公司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收入形成过程是否规范、有效,有无虚列、多列、少列或不列收入等问题,有无坐收坐支,资金账外循环等问题。

(二)成本费用

1.检查公司产品成本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及公司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支出是否真实、完整,有无虚列、多列、少列或不列等及违反权责发生制原则问题,以及公司人工成本来源、发放、结余等各项管理情况。包括土地购置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建安工程造价等,核实公司商品的成本造价。

2.检查公司各项费用列支情况,包括公司的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3.检查公司各项税金,包括营业税及其附加、房产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

(三)工程造价

检查建筑、安装施工等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准确性。

(四)内部控制制度

1.检查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潜在风险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

2.检查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履行决策程序,重要事项是否履行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内部控制程序。

3.检查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的落实执行,是否明确了责任执行部门并落实了相关责任,执行过程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

4.检查房地产企业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及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有无造成公司损失。

5.检查房地产企业规章制度建设情况,有无,贪污、挪用、私分公款,转移公司资产,行贿受贿和挥霍浪费等行为,以及弄虚作假等重大违纪违规行为。

三、提高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要确保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因此,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有效的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公正、守信、并且严格遵守职业操守,确保审计工作的透明性。这样,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为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制度

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以确保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得到公司管理层支持,使审计工作能够有效的进行。

(三)健全信息与沟通机制

信息与沟通是房地产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控审计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条件。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并确保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业务环节之间,以及企业与客户、债权人、供应商、政府监管部门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及时沟通和反馈,促进内部控制审计的有效运行。

(四)建立风险导向审计

在对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对房地产企业风险导向审计体系,通过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参考文献:

[1]韦德洪.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实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朱小年.基于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几点思考[J].企业导报,2009,(7):62-63.

[3]丁健.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智慧[J].中国房地产业,2011,(11):41-43

[4]宋颖曼.试论内控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3年第3期:223-224

[5]张莉.当前形势下公司内控审计中的问题探究[J].知识经济,2012年第16期:128

房地产审计风险范文第15篇

房产行业为国内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伴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也逐渐加快。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空前的发展契机,[2]同时房价也出现了水涨船高的现象,房地产泡沫经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可以防范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在可以有效防止信息收集、处理错误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为企业活动提供安全的环境。

二、房地产企业开设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房产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相应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内外部风险。经济形势的变化、政府的宏观政策调控以及企业内部财务状况、运营管理质量等都为房地产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及各种新的挑战,要求房地产企业必须始终保持充分的谨慎,并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健全内控机制,加强风险预警的防控机制。

(一)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缺乏认识

目前,国内许多的房地产企业都是民营性质的企业,其管理层的人员多数是来源于基层,由于其综合文化素养有限,从而使得管理层人员的企业内部控制理念落后。相比之下,管理者最关注的是企业自身的业务发展,而忽略对相关法规的遵循。管理者认为繁杂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将内部控制与企业发展对立起来。一些员工也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领导和监察部门的事,与自己的日常工作无关。而内部控制贯穿企业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需覆盖企业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故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应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和法制观念,实现内部控制全员、全过程管理。

(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现今国内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企业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以及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内部机构上也存在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机构重叠、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的现象。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自身的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需求,对现有治理结构和内部部门设置进行合理梳理,确保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在内部控制活动设置上,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在营销管理程序上,应强化对产品管理、营销策划管理、销售管理、品牌管理的费用控制,降低运营风险。在设计管理上,应促进设计管理专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获得最大的开发投资效益。在成本管理上,应搭建涵盖项目立项、产品市场定位、目标成本控制、动态成本管理和合约规划管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在资金管理上,应统一筹划、全面监控资金活动,充分发挥资金整体运作优势,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控制资金使用风险。

(三)企?I内部信息反馈不及时

现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管理机制不完善,企业管理层无法更好地与公司员工进行高效率的沟通与交流,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缓慢,影响了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企业的经营效率下降。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梳理内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信息传递机制,优化以办公自动化为重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文件审批、行政办公、公文处理、协同办公等线上操作,提高信息传递和审批效率,保证内部重大事项信息的快速传递、归集和有效管理。同时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理性,为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提供保障,防范经营风险。

三、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对称,企业通过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实施检查,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真实、合法和完整进行监督,对资产安全、企业自身经营业绩和经营合规性施以评价,以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审计部门组织模式不科学

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现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比较随意,在领导模式上有隶属于董事会与总经理的,也有隶属于监事会的,甚至有隶属于财会部门。由于其机构设置的随意性,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加以改进的必要组织形式,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直接隶属于公司最高管理层,在行使审计监督职责和权限时,内部各部门不得干预,企业最高管理层还应授予内部审计部门追查异常情况的权力和提出处理处罚建议的权力,以确保其独立履行审计职责。

(二)内部审计认识存在偏差

内审人员的工作范畴应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审查评价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扩大到企业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当前,许多房地产企业高层管理层没有意识到内部审计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强,部分审计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没有客观的认识,对于公司内部构造相关信息、未来发展走向的评定不准确及专业技能的不牢固,都造成审计工作判断力的下降。以一笔销售收入为例,部分内审人员认为其工作内容就是对收入金额的核对,缺少了对价格影响因素等定价合理性的深层次问题的探讨。

(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来自于企业财务部门,其中多数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为充分发挥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监督功能,企业应加强对内审人员业务能力的考核,通过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专业能力。内审人员自身应主动熟悉企业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及企业最高管理层的沟通,确保内部审计工作高效运行。

(四)内部审计相关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事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用于指导操作,审计结果呈现形式化,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房地产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公司财务收支、经济效益、经济责任审计及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工作时,应制定严格的审计工作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价程序,按照规程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重大项目及其他业务进行审计和检查,有效监控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