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

银行系统论文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

(一)金融监管不到位。现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虽然已经初步形成和发挥作用,但在部分细节仍然存在需要改进和完善,特别是缺乏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机制的监督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导致这种缺失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对商业银行的社会职能缺乏明确定位。商业银行是以投资人及债权人的切身利益为重还是作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工具,监管部门尚未做出明确规定;二是除银监会以外,央行和国家财政部都对商业银行具有监督管理权,多部门共同领导的机制,造成商业银行发展思路的混乱;三是金融监督管理机制仍不够完善,对银行经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推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的建立和相应管理机制的完善。

(二)风险管理文化缺失,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企业行为准则和经营思路的综合体现。作为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风险管理文化根本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的水平。因此,风险管理文化是除风险管理体制和政策缺失以外的关键因素,关系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数具备了一定的风险意识,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健全,但风险管理文化的缺失,导致相关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贯彻执行,未能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工具的作用,无形中限制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其经营风险的扩大。银行风险管理属于综合性、系统性的管理范畴,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要求相应的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合格的风险管理人员,除必须具备数理统计、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针对风险管理的专门训练更是必不可少。但是,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来看,风险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理论欠缺、风险分析技术不足的问题,合格的、优秀的风险管理专员相对紧缺。与西方发达的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都比较落后,无法对市场风险实施有效防范和应对。因此,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风险管理方法单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国际金融业发展到现在,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日趋完善,相关金融衍生工具也比较丰富且根据市场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的风险量化工具、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发达国家成熟银行业的优势体现,也是其金融创新水平的有效保障。此外,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依然停留在简单、粗放的初级阶段,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滞后,风险量化工具欠缺,也未形成统一、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严重阻碍了其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滞后的信息系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难以进行风险管理的另一个绊脚石。其表现主要集中在收集信息滞后,手头数据不足,资料陈旧更新缓慢等等,而且商业银行的相关经营状况无法呈现,对市场变化不能实时掌握,这些都是风险管理无法进行的基础问题,建立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之上的高层管理,既无法掌握有效数据,也没有能力进行综合研究、分类考察等等风险分析活动,即便做出一个结果,也会由于基础信息的不全面,导致结果的不真实,并且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国际公认的有效管理模式,由于不同于国内的市场经济模式而不能使用,这也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始终无法与国际接轨的原因。由此可见,滞后的信息系统,是造成风险管理无处执行的根源,直接打击了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积极性,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四)商业银行企业内部缺乏良好的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境内的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在缺乏风险预警、风险发生管理等等各项条例的情况下,内部控制机制也很难实现强化和完备。随着时代脚步的迈进,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注重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由于缺乏独立的管理部门和指导方针,很多银行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也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很难调动起积极性的原因。国际社会早已经建立了独立且联合的风险甄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等等环节,而且有着宏观的全程监测,这样的管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弱点,也是在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健全的风险管理的具体表现主要是缺乏整体管理机制:一、缺乏完备的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与汇报各类风险管理的操作情况;二、针对不同风险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定期目标架构;三、没有做到全面监管银行的内部审计、真实数据统计和熟练的业务操作,很多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只有在审批重大贷款项目的时候,才会进行粗略的分析,并没有将宏观管理机构纳入到监管者行列。

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提升策略

(一)加强外部监管,提高风险监管水平。有效监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风险来临之前有预警行为,在风险侵袭银行体系之前实行有效的规避措施。外部监管的主要单位———银监会需要进行监管策略的改变,在风险来临之前实施有效手段,帮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规避,而不是在风险发生之后,来进行事后监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是正确有效的管理手段。银监会要时刻敦促商业银行管理层制定和出台有关的规章条文来约束日常活动,既有提前预警,又有事后控制,这种双保险的管理方式才是提高银行正常的抗对风险的能力。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业务素质。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意识形态,要以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观念来看待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用法律来约束个人行为,不断强化对各项新出台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培养管理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同时也要认识到,追求最大利益固然是商业银行的根本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制定合理合法的规避风险方案。第二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对于个人归属部门,除了熟悉相应的业务工作之外,还要有能力统筹全局,认清个体部门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有了全局意识才能够针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进行行业的发展调整,能够及时规避潜在风险,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位方案。第三点还要说是从业人员的责任心,要在培训和实际操作中赋予其合理的权力,让从业人员能够自主掌握业内工作,实现手段可以分为三方面:一、赋予工作人员相关权利,鼓励主动积极的工作方式;二、促进集体意识,让工作人员认识到商业银行的生存发展依托于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三、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实现工作人员的权责分配和制约的合理性,遏制体制内部的潜在风险。

(三)网络化、过程化的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去管理内部控制活动,运用记录过程的形式来总结需要使用的方法,最终实现全面、系统以及动态的内部控制体系。要实现这种在内部控制中可以保持的全面性,主要指的是在进行日常内部控制的时候,范围可以覆盖到银行内部业务的所有角落,比如经营中的负债资产以及其中间业务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还有商业银行内部活动平稳进行的相关管理活动,以及其他的支撑保障业务。而系统性的实现前提,就是有一个逻辑结构缜密,条分缕析的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衡量、规划、综合分析整个银行内部的业务活动。最后,要实现动态性,指的就是要根据实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新的政策,来调控商业银行的日常管理,保证紧跟时代的有效性及其业务水平的与时俱进。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希望银行这一行业能提供出一套方便,快捷且高效的银行客服服务系统。旧的银行回单管理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第一是取单,投单人员变动的调整,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问题,有时候就会打乱银行系统,因为银行人员投单,客服取单是根据盒体上标注的账号来进行的。如果人员要变动,就必须把回单盒位置具置给变动过来的人说明清楚,如若没有说清楚,东寻西找,很是麻烦,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有时候还会耽误业务的办理,可能给工作人员或者客户带来损失。第二是重要票据存在有丢失的可能。因为客户帐号标注在盒体上,没有一定的隐蔽性,存在安全隐患,这毫无悬念。第三是票据和钥匙管理比较繁琐。众所周知死户的管理不但费时而且费力,钥匙也不便保管,如若丢失后再配会很麻烦。第四是管理比较分散,而且功能单一,与金融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潮流恰好相违背,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利跟其他行业想混淆。第五是与银行品牌不匹配。老式回单柜一个客户一个盒子,因为体积庞大,原始化的外观和管理和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银行形象格格不入。第六是查询并打印发生的帐目,这在无形条件下就大大增加了银行人员工作量,死户的对帐单没有人来领取,在一定程度上就直接浪费了人力和物力。第七是银行前台业务咨询是一个沟通环节的重中之重。如果前台服务人员没有把银行业务办理的内容给客户讲解清楚,就会导致业务的办理错误,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经济损失,所以说前台咨询台的重任一点都不亚于内部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

2银行电子支付系统的发展之路

银行刚刚兴起的初期,银行是人工为客户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服务不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科技随即在这个大舞台上开始上演,电子支付是科技的产物,电子支付是银行为客户和商业机构提供的一种新型金融服务机器。在人们的意识中是在银行业务处理中,仅仅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因为可以通过利用原有业务计算机网络,间接的处理系统,最终可以引入扣款卡和销售终端等各项技术,这样就可以在根本上就改变了传统纸币,支票以及手工点钞存贷分流的结算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社会上现金和支票的流通量,同时还能使银行业务突破传统的模式,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为银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蹊径。当然除了上面所说的一些优点之外,电子支付系统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具有电子付款功能,在销售点终端上通过启用有关交易实现,这个是电子支付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具有业务管理功能,通过主机或者前置机上的批处理的同时,还有进行客户方销售终端启用进程交易实现。三是具有系统监控功能,通过前置机的监控进程实现,经过系统监控功能,可以有效的确保业务量,合理的完成安全状况以及交易状态等的实时监控。在这三个电子支付功能之下不但可以大大减少人工的服务量,而且还可以促进银行业务的整体发展过程,提高业务的发展经济效率,从而发挥银行电子回单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网上银行系统工程是非常庞大的,为了让银行系统顺利建设和开展营运,各个商业银行应该密切合作。统一在中央银行带领下,制定统一的网上银行结算制度,交易规则以及电子设备的统一使用标准,做好这些是为了确保网络软硬件,客户应用技术和网络通讯协议等所有系统的兼容。目的是为了让银行系统与国际金融业接轨打下基础。政府在这方面要积极扩展,首先要做到保护竞争,促进效率,然后再根据市场行情,针对市场准入,通讯安全,存款保险,争端措施等,就可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这样就可以为银行电子化业务,良好的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回单系统设计内容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我国经济还不是非常发达,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我国各项技术还不发达,跟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跟他们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目前国内银行仍然普遍采用回单保管箱这种原始储存回单的方式,随着新的技术的出现,银行回单管理系统开始出现在各个大银行里,随着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的出现以及发展,回单保管箱被其取代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这些毫无悬念。我国目前的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绝大数都是面向中小型银行,一般负责的只是每个银行单体的回单业务,系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没有涉及到网络通讯方面。回单管理系统本身不是很复杂,以此类推相应的此类产品的研发也就会在一定条件下变得相对简单一点,所以国内的银行回单管理系统各个环节大致来说功能比较相近。当然,也存在着少数的大型银行回单管理系统的开发是面向大型银行以及它门下的子银行,系统的设计当然要结合网络,这样就可以全面的对银行行业进行工作,又不发生冲突,不过要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度方面注意的更多一些,涉及到的数据库相对来说,比以前所用的传统的一种银行回单管理系统数据量要大上很多,而且关系也更加复杂,所有客户的资料一般情况下都储存在总服务器上,如果银行分行中的客户要求进行个人信息查询的时候,这时候系统会通过网络远程,自动从总服务器调取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分行的终端系统中就没必要存放客户的信息了。

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提取回执单、打印对账单,通过电话沟通,及时完成电话信息内容的催缴,完成批量开户,完成回单的定期录入,对遗留的回单进行检测,暂停装单的相关设置,自动完成保管盒子的翻盖设置,对信息进行大容量的播放控制,保证一卡多用的效果,自动完成抽屉增减,对遗留回单进行检测,完成装置的设置过程,合理的保证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与互联网的系统接口完成联网功能的处理过程。操控人员通过灵活的对电脑回执单的自动管理,屏蔽门户的模式,从而节约营业的时间过程,逐步的提取回单,完成打印数据,完成自动查找过程,实现多功能的大容量控制。由电脑票据盒完成全封闭式的动态管理控制,不需要粘贴用户账户号,不必担心回单丢失,系统设计结构较为精密,可以自动完成故障点的监控和控制,实现银联服务的电子单号设备筹集。电子回执单可以由电子单柜给客户,方便客户管理,保证客户对于电子单据的有效账户控制,实现自动服务过程。电子回单柜是一种具有现代化的银行自动机柜,主要功能是可以完成客户回单的自动提取过程,对客户的本外币账户业务完成自动的余额查询,实现当日或定期的查询服务过程,完成账户的账目打印。客户通过与工行签订电子回馈单完成电子服务协议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客户相关账户信息的自动化控制,保证账务的管理效率过程,方便客户的及时提取,完成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查询过程,防止出现信息漏洞,造成信息流失的现象,降低工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免去了排队等候的相关时间,采用智能化IC卡完成系统的管理,客户通过记账完成取单过程,保证取单柜的柜门位置合理化,实现系统自动回单,完成客户业务中的相关操作,保证快捷的服务过程。

5结语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3篇

(一)测试输入要素自身分析

在银行管理系统中,系统功能输入主要包括文本框、下拉框、选取、日期等。测试输入要素自身分析如下:首先根据具体功能输入判断其合法性;然后确定输入要素规则中取值的有效等价类个数,每个要素规则的1个有效等价类为1个输入要素测试点;最后汇总所有输入要素的有效等价类ni=1∑ftpi,记为FTP。

(二)单一功能输入要素分析

单一功能输入要素分析是从需求文档出发,通过对每个单一功能可能涉及的规则进行输入要素测试点计数,求得该功能点的输入要素测试点数。首先按照需求文档功能框架对每个单一功能涉及的输入要素进行枚举。接着根据业务规则的要求,从输入要素的值域出发,分析可能的取值,确定其等价类。然后计算等价类组合总数,如果等价类取值之间有判定或者依赖关系,则输入要素之间等价类数相乘,否则相加。最后将单一功能输入要素所有等价类组合计数的测试点相加,汇总得到单一功能输入要素测试点nj=1∑sftpj,记为SFTP。

(三)组合功能输入要素分析

在银行管理系统中,组合功能是多个单一功能业务流、数据流的组合,包含多个组合实例。首先结合输入要素自身分析,得到组合功能中单一组合实例中的单一功能的输入要素个数,根据输入要素个数和组织级定义,计算出该功能相应的复杂度C,则该功能的输入要素测试点为1×C。然后汇总该组合实例中所有单一功能的输入要素测试点,得到组合功能中单一实例的输入要素测试点计数。最后枚举管理系统中所有可能的功能组合实例,所有功能组合实例输入要素计数点之和即为组合功能输入要素计数点nk=1∑mftpk,记为MFTP。

(四)测试劳动生产率

软件测试生产率包括测试设计生产率和测试执行生产率。影响测试设计生产率的因素有:测试用例的可重用性、测试用例的复杂度、人员熟练度等。影响测试执行生产率的因素有:测试用例的复杂度、测试用例的可执行性、人员熟练度、测试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的稳定性和可用性、测试数据的可用性、测试工具的复杂度、业务复杂度等。结合企业级和项目级劳动生产率,可以确定项目采用的测试劳动生产率TLC。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估算出基于输入要素分析的测试点总数,即测试工作规模TS=FTP+SFTP+MFTP。根据测试工作量=测试工作规模/测试劳动生产率,可以计算出技术活动工作量TAW。

(五)非测试技术活动工作量

非测试技术活动指测试过程中的测试计划撰写、测试环境准备、测试管理与沟通、测试总结等活动。在定性与定量结合估算的模型中,需要考虑非技术活动风险因素,包括测试人员经验、项目需求清晰度与稳定性、关联系统接口复杂度、测试条件完备性、测试资产要求、测试质量要求、测试全面性等。结合风险模型:RNTAW=NRNTAW×(1+beta)。其中,RNTAW为考虑风险因素非技术活动工作量,NRNTAW为不考虑风险因素非技术活动工作量为,beta=人员经验+需求清晰度与稳定性+关联系统接口复杂度+测试条件完备性+,根据项目经验,beta的取值约为-0.5~0.5。

二、结论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因特网上应用的日益普及与深化,为Java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也大大推进了Browser/Server模式的企业内联网应用与网络计算。

    作为某信息公司中的技术骨干,我有幸承担了某银行信贷管理与查询系统等的开发任务,独立地完成了其中的系统设计、类设计、部分开发及测试工作。

    整个系统完全按照J2EE的标准来设计。前台界面应用了JSP技术,控制部分采用了Servlet来开发,业务逻辑应用了EJB技术来封装,应用服务器采用了支持J2EE标准的BEA公司的Weblogic,后台的数据库选用的是Informix7.3,目的是为了与银行中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库保持一致。在硬件平台上,我们选用的是HP公司的某台中型服务器机器,操作系统是HP-UX。

    该系统界面运用的是IE,它不仅兼容性较好,而且已为广大用户所熟悉。系统运行后,各个支行都普遍反映界面友善,功能强大,开发的效果令人满意。

【正文】

    在银行应用中私人的储蓄、企业的会计、国际的业务、信贷、财务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构成银行的基础业务系统。我从事开发的信贷业务更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与储蓄,对公等以交易事务为主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尽管信贷也是交易,但需要更多其他辅助信息的支持。如客户的基本资料,在本行内业务发生状况、信用等级、是否有逾期贷款未能归还等。各个支行的有关业务人员及分行管理人员都希望能方便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传统的基于终端的用户界面难以传递这么多信息给用户,所以我们决定采用基于测览器IE的用户界面,一方面IE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培训,另外它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也可节省前台费用。在开发技术上有ASP,JSP可供选择。

    由于考虑到Java技术在Internet上的迅速发展,J2EE更是提出了全新的用语言来统一平台的思路,于是我们决定采纳J2EE标准,并选用了JSP。在设计上,基本上是采用了一个交易画面对应于一个JSP程序,充分发挥JSP动态处理页面的长处。

    为了使设计有更好的可扩性、灵活性与逻辑性,能为以后扩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采用了(Modelu,View,Controller)的MVC设计模式,View全部由JSP实现,而Controller则是设计了一个Servlet程序,它负责处理前台浏览器传送来的所有请求,并按事先定义好的路径/程序关系,分发给相应的JSP程序去处理。由于Servlet本来就是为Java服务器端编程来设计的,因此由它来负责服务器端的处理是相当合适的。

    在开始设计时,我运用了构件技术,由EJB承担起设计模式的Modelu角色。具体的贷款开户,放款,结息逾期贷款,归还贷款等交易都对应一个具体的EJB。为了将这些处理逻辑与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分离开,能更加便于维护,我将处理业务的EJB设计成Session Bean,而为每个Session Bean再配备一个相对应的Entity Bean,用于访问后台的数据库。贷款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查询,我按照需求分析的结果,为每类查询都设计了相对应的Bean,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查询的速度。

    在对数据库的存取中,我本来的设计应用Informix JDBC所带的Driver Manager,这样,在存取数据库中的Bean中就要把Driver及Server写入,后来考虑到应尽量提高应用的平台独立性,在参阅了J2EE中JDBC部分的说明后,改用了Data Resource的处理方法,这样,即使以后数据库换成Oracle或其他产品,程序也不用修改,只需要在配置时进行变动即可。

    在这次信贷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Java的平台无关性优势,在开发人员从事开发的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经费相对紧缺,我们的开发环境是各个项目组共用一台HP机器,虽然每个开发小组都搭建了自己的环境,但项目一多,特别是遇上结息与批量测试等场合,机器就显得不堪重负,使开发与测试工作的效率大为下降。我们小组由于采用的是Java技术,大家可以在自己的NT机器上搭建相同的环境。这样一来,大家平时的开发工作,包括JSP,Servlet,EJB的程序,都可以在本地完成,只是到测试或展现阶段才需放到HP开发机器上进行。

    以前我们开发的Web应用,往往只是应用了部分的Web技术,如采用Apache Web Server、ASP开发语言等。整个体系的集成与组合往往不够理想,这次由于我们采用的一整套符合J2EE标准的组件,整个系统的协同性与一致性非常之好。再加上有一个支持J2EE的应用服务器——BEA Weblogic,以往我们做得不理想的复杂配置,模块间的连结,如今都用不到再操心了,只需在图形化的配置工具中,输入系统所需要的配置,如路径与实际应用程序的关系,组件中的EJB引用,Data Resource的属性等;全部配置完成后,Weblogic会替我们完成项目的部署,并将这一切有关的程序都封装起来。

    原来,我们开发小组的文档编制任务显得非常之繁重,因为整个系统既有交易部分,又有管理查询部分,交易、数据与源程序都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直接应用了Java源程序中的Javadoc导出文档,这样不仅文档美观,而且能够保持与源程序的一致性,实乃一石二鸟之举。

    整个项目完成后,用户使用下来都觉得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但是我心里知道.这个系统还有很多可以加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基于Java系统的开发需要资金较多的投入,由于该系统受到经费的限制,只申请到一台生产用机,这样,Web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DB Server只能被挤放在一起。虽然Weblogic能实现部分负载平衡,但在将来的业务发展时,这样的分布肯定不是最理想的。好在我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过尽量有良好的扩展性,在以后条件许可时,只需进行在不同机器之间的进一步部署即可,应用程序大体上无需改动。

    其次,在设计上,可以采用UML的产品,如Rational Rose,另一方面,Rational Rose具有自动代码生成功能,也可以大大节省开发的成本。

    最后,目前的信贷管理系统相对用户数目量不多,当推广类似系统需要拥有大批用户时,基于Java的系统的响应时间与系统分布都会有较为突出的矛盾出现。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MIS系统系统集成键盘缓冲区操作继承原有软件系统

1引言

在接到开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任务的初期,我们既兴奋又迷茫,兴奋的是我们有机会从事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迷茫的是在我们以往所进行的系统集成实例中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而且从各种资料上也查不到类似的范例。尽管开始时我们还感到无从下手,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在整项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感觉仿佛是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我们制定并否定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看起来可行的方案,并勇敢地前进,终于在完成了任务的同时证明了这一方案的可行性。2需求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行长和处长们办公决策提供全面、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这一系统开发完成后,行长及处长们只需在计算机前就可调阅人行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并且还能查阅到广西区情、广西国民经济综合情况、电话号码、飞机航班、列车时刻、最新文件及重大事件等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不仅要新开发许多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在人行广西区分行二十多个业务处现有的和将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配发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即要求新开发系统要完全具有人行广西区分行原有各业务系统及将来总行配发下来的软件系统功能。根据项目内容,我们可以将需求归纳成两大类信息服务系统即业务信息类和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

公共信息类信息服务系统包括电话号码、列车时刻、飞机航班、最新公文及最新动态、广西区情及综合情况等这些公共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类系统原来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内没有,因此我们需要开发这些软件系统,这一部分方案比较容易确定。业务信息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各业务处每日产生的大量数据及报表,这些数据及报表是各处的业务软件系统处理的结果。业务信息类服务系统不仅要求功能齐全,而且要操作简单,行长和处长们只需进行简单的操作即可查阅到各业务处的数据和报表。因为各业务处的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来源复杂,有的是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各相对独立的专业司配发下来的,有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科技处的同志开发的,有的是市县支行同志开发的。同时这些软件开发工具也不一,并多是.EXE文件,因此系统集成难度大,我们需要寻找到一个可行的系统集成方案。

3系统集成方案的制定

本项工程最突出的特点是要在完全利用原有系统的前提下为高层领导开发一个高水平的软件系统,因此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技术上都需要对现有系统集成方法有所突破。为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先后制定过以下四个方案。

(1)从分析和处理各原业务系统原始数据入手重现各种报表。

(2)截取打印机端口数据获得原业务系统各种报表,并进行处理。

(3)将原业务系统数据转换成可被EXCEL.识别的数据,用EXCEL来编制和管理报表系统。

(4)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研究分析,我们选定了最后一个方案。直接将原业务系统集成进我们的系统,利用原业务系统的查询功能。

4办公信息服务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在分别确定了网络系统方案,软件系统及系统集成方案后,我们设计了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具体如下:

1)采用WINDOWSNT网络结构,服务器为中文WINDOWSNT3.51,工作站采用中文WINDOWS3.2。

2)数据库采用CLIENT/SERVER模式,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SERVER6.5,LIENT端开发工具采POWERBUILDER5.0。

3)用POWERBUILDER5.0开发系统主框架及公共信息子系统。

4)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

5)将各业务系统直接集成到办公信息服务系统中。

6)将所有业务系统在每台行长用机硬盘上都安装一套,行长在本工作站上使用与各业务处相同的系统,查阅各种业务数据,业务数据通过网络采集。

7)用直接对键盘缓冲区操作的方法,简化行长对业务数据的查询过程。

5系统数据流程

公共信息存放在网络服务器,各工作站都可直接查询。

从业务软件上网,数据的安全性及软件系统的可靠性三方面考虑,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将业务软件系统及所有的业务查询系统软件都放置在工作站硬盘上,业务数据查询操作也只对工作站硬盘进行。在对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网络只承担数据采集及传递的任务,业务数据的流程是定期从各业务处工作站拷贝到网络上相应目录,再由行长和处长们将其从网络上取回到他们自己的工作站。

6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采用这一方案,需要将用POWERBUILDER新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原有的WINDOWS环境上运行的,EXE文件与在DOS下中文环境UCDOS上运行的.EXE文件及在DOS环境上foxbase下运行的.PRG文件,或在LOTUS123下运行的软件集成在一起,并且采用了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的技术,因此就面临着许多诸如内存不够,地址及显示方式冲突等错综复杂的问题,下面就介绍我们曾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6.1网络结构

由于各业务系统原来是在单用户环境上开发的,没有考虑网络上运行的特点,因此无法直接上网,为此我们采用非集中式数据管理方法,将业务系统放在工作站硬盘上,让其在工作站上运行,然后通过网络来采集和传送数据,这样就解决了业务系统多个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共享及网络安全等问题。

6.2系统集成方案

因为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办公信息服务系统覆盖面很大,并要将原有五花八门的系统与新开发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在这些系统中有POWERBUILDER开的发,有用VISUALFOXPROFORWINDOWS及FOXPROFORWINDOWS开发的,也有在DOS及UCDOS下用FOXPRO2.5及FOXBASE开发的,还有在LOTUS123下运行的系统,同时还要考虑直接对键盘缓冲区进行操作时的可靠性,因此系统集成方案是本项目中的关键。我们曾经制定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是运行在DOS环境上,先进入UCDOS,这样用户可正常运行DOS下的业务系统,当需要运行WINDOWS下的系统时,才退出UCDOS进入WINDOWS,用户接着可

使用WINDOWS下的业务软件及公共信息软件系统。第二种方案是,系统一开始就运行在WINDOWS环境,用户可直接运行公共信息系统及WINDOWS环境下的业务软件系统,当用户需要使用DOS环境的系统时,再调用WINDOWS下的DOS窗口,进入UCDOS,然后运行业务软件系统,运行完后退回WINDOWS。第一种方案比较简单,但用户界面不理想,操作步骤及系统反应时间较长。第二方案用户界面良好,操作管理简便,但由于系统叠加层次较多,因此需解决内存及其它资源限制及冲突等问题。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按第二方案实施,使得原来五花八门而显得零乱的多个系统在WINDOWS下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6.3键盘缓冲区操作

因为办公信息服务系统的使用者是人行广西区分行的高层领导,因此除了要求界面美观之外,还特别要求使用简便。由于我们将各原有系统集成到我们的软件中,而各原有系统一般功能繁多,并多需要输入口令等繁琐的步骤才能进入到领导们所需的查询功能,因此我们采用预先将这些操作的字符序列自动写入键盘缓冲区的办法,将这些步骤“短路”,领导们在调用该业务系统时就直接进入到查询功能。

在对DOS环境下运行的业务系统,我们采用直接向键盘缓冲区写入字符序列,以简化操作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掌握写入的时机,否则及容易造成不可预见性的结果以致死机。由于用户将要在不同业务系统中来回选择,因此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在内存的驻留方式也是一个需要处理好的问题,否则会出现内存管理混乱等问题。经过反复尝试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从WINDOWS调用DOS进程及UCDOS之后,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再调用业务系统,由系统自动按键盘缓冲区的字符序列进入业务系统的查询操作,在退出业务系统时,由WINDOWS自动清除内存中的UCDOS及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使内存恢复到调用前原状。在处理WINDOWS环境中运行的业务系统时,我们在进入系统前直接调用键盘缓冲区操作程序,将操作序列写入到键盘缓冲区,然后调用业务系统,让其自动按键盘缓冲区序列进入到其查询功能。

6.4内存优化

采用这种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我们采用DOS的MEMMAKER来优化内存,以解决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

6.5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

由于系统主框架是运行于WINDOWS环境,而业务系统许多是在DOS环境下UCDOS环境中运行,这就涉及中文WINDOWS与UCDOS协调工作的问题,如果先进UCDOS,然后执行WINDOWS,则会造成显示方式冲突,系统无法使用,反之,先进WINDOWS然后再调用DOS进程,进入UCDOS,则使用顺畅,并且在退出DOS进程后,内存没有任何残留。

6.6解决内存不足问题

采用直接集成方案,内存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WINDOWS、UCDOS、FOXBASE,业务系统,DOS解释程序等,因此常常会遇到内存不足的问题,采用优化内存是解决内存不足的一种方法,但只能解决部分基本内存不足的问题,在许多情况下仍需采用别的方法。如某处业务软件是在FOXBASE下运行的.FOX程序,该.FOX程序调用DOS命令,这样内存中将要容纳网络驱动程序,中文WINDOWS3.2,DOS,UCDOS5.0,键盘操作驻留程序,FOXBASE,该.FOX及DOS命令解释程序,从而造成内存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找来了反编译程序,将.FOX文件反编译成.PRG文件,然后用FOXPRO2.5,将其编译成.EXE文件,这样在调用它时,就无需执行FOXBASE,从而解决这种内存不足的问题。

7成果

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曾查阅许多资料,没有人曾介绍用类似的方案进行系统集成的经验。因此在项目开发完成前,我们一直担心,最后的系统会不会是个“四不象”,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的系统不仅功能强大,性能可靠,而且各部分衔接自然,使用极其方便。这种系统集成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方法。为在大型企业及机构已有的软件系统基础上进行系统集成创造了一种巧妙简截而又成功的解决方案。

9参考文献

[1]PowerBuilder5.0技术参考手册(套)北京市晓通网络数据库研究所

[2]Excel5forwindows大全,海洋出版社

[3]WINDOWSNT3.51技术手册(套),微软公司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随着我国人世协议的逐期履行,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界的强劲挑战。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己经形成的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银行业巫需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世协议的逐期履行,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融人国际金融体系,我国商业银行将直接面对来自国际金融界的强劲挑战。同时,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将与日俱增。未来商业银行的竞争,其核心是风险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新的金融风险产生,及早化解已经形成的金融风险,并在与跨国银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中履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

从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与发展来看,存在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用风险即借款人由于经营不善或主观恶意等发生债务危机,无力全部或部分偿还商业银行债务,造成逾期、呆滞、呆账等贷款风险。川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客户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信用不良,存在着大量的逃废银行债务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普遍较差,不良资产比率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末,我国金融机构按五级分类法计算的不良贷款合计为2.54万亿元(约合3100亿美元),不良贷款率为19.6%。在全部不良贷款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0070亿元,占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80%,不良贷款率为22.2%。大量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存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加大,各行通过自身努力增加资本的成效甚微,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的最大羁绊。

2流动性风险即银行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不能满足支付需要,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风险。目前这方面的风险虽然暂时被居民的高储蓄率所掩盖,但仍然存在潜在的支付困难。曾有专家学者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从“技术上讲已经破产”,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目前并未出现居民挤提存款、商业银行倒闭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其背后有强大的国家信用的支撑。但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必将成为真正按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法人。优胜劣汰将成为市场的游戏规则,那些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不顺应市场发展的商业银行必将被淘汰出局。到那个时候,缺少了国家信用支持的我国商业银行必将有一些会陷人流动性危机,进而破产。

3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个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巴塞尔协议”规定的8%的国际最低标准,而目前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远高于其资本增长速度,资本充足率还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自1993年财务体制改革以来,将大量的应收未收利息作为收人反映,夸大了银行的盈利,而实际上多数银行虚盈实亏。

4市场风险这主要由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引起。一方面部分企业将银行信贷资金投人股市,加大了股市的泡沫成分,间接危及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企业债券清偿风险也不断加大,其中大部分债券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担保或发行的,由于企业效益不好,到期无力兑付,往往需要银行垫付,企业风险随之转化成金融风险。

5.内部管理风险即银行内部的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不力而形成的风险。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担保法》和《贷款通则》“四法一则”的颁布,金融业已步人了依法管理和经营的良性轨道。同时,商业银行为增强素质,也制定了很多内部规章制度,其完善程度和极强的针对性是前所未有的,但银行内部经常发案,大要案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此外,还存在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高负债风险、信用卡风险、金融欺诈风险等。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也很容易转化成现实的风险。

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多。如何将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壮大的迫切要求。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实践证明:风险控制和商业银行自身发展密不可分。控制风险、减少风险正是为了商业银行自身更好的发展。只有稳健合规经营、资产质量优良的银行才能真正留住并不断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优质客户群,才有持久发展的生命力,而资产质量差的银行,包袱日益沉重,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不仅不能吸引优质客户,还会丢失原有较好的客户。

二、构建我国商业

银行风险控制体系的设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一个健康、稳健的风险控制体系已是迫在眉睫。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

1.建立完善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西方发达商业银行的发展经验说明,大凡风险控制得比较好的商业银行,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不仅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而且建立了垂直的风险控制机构体系。具体说来我们应在总行一级设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全行的首席风险控制官担任这个委员会的主席。与此同时,各业务部门和每一个分行都设有风险控制官,但他们都是对上一级风险控制官负责,而不是对同一级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负责。

2.保持风险控制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三个方面。从程序控制上看,包括采用合适的会计政策、确定合适的呆账准备金比例、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从内部审计上看,包括控制和管理政策的确立、控制程序完备性的测试、确认银行内部的操作办法符合外部监管的要求;从法律管理上看,包括银行活动符合法律要求、与监管部门保持联系、为业务活动提供合同文本、警告违约风险等。

3.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各项指标体系,建立一套专门的信贷资产法律。风险控制主要是通过科学的风险指标体系来实现的,包括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一系列指标,并根据这些风险指标及时提供的预警信号严格控制风险、消除风险。鉴于目前逃废银行债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非常有必要依靠法律的力量予以保护。因此,在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金融法规的同时,要建立一部专门维护信贷资产安全的法律来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对于借款不还,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要严格绳之以法。

4.建立健全各项风险控制的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各种风险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控制制度体系,其中应包括建立健全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授信、审贷分离及岗位操作与责任约束制度,以风险控制和评估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以风险转化为内容的保障制度。在贷款增量和存量考核方面,首先要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即谁发放谁负责收回。存量方面除密切注意监测贷款的流动性比率外,还要对那些即将形成的风险或已经形成的风险贷款划分责任,把贷款增量和存量在流动过程中形成的风险额与责任人的工资奖金挂钩,建立贷款风险抵押承包制和责任人比例赔偿制度,定期考评,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罚。通过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业务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既要给予业务部门应有的权力,又要防止将权力过于集中在某个部门。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银行帐户系统;VC;ODBC;SQLServer2000

1小型银行帐户系统概述

随着银行行业的发展,银行的业务发展也逐渐地走向了多样化,业务类型逐渐增多,使银行的服务范围逐渐地变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银行已走向了国际化,不仅为国内的众多客户提供了更优质服务,还使外国公民从中获得更多益处。

本系统主要实现了开户、销户、用户信息修改、存款、取款、办卡、挂失卡、数据查询(用户信息查询,及交易记录查询)。根据这些功能及系统设计方面的考虑,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分别实现为:

“管理用户模块”包括:

开户:由客户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存入金额、初始密码等。开户时间有系统自动生成。

销户:提供帐号用于销户,系统显示客户姓名及余额以便确认。

数据查询:查询客户存取款记录。

用户信息查询及修改:通过帐号、卡号、证件号进行查询。系统显示客户信息并可修改。

“管理员模块”包括:

业务设置:利率等相关业务设置。

管理员密码修改:修改登录的管理员密码。

“卡管理模块”包括:

办卡:输入帐号信息,生成卡号,并由客户提供密码。

换卡:输入帐号信息,生成新卡号,并由客户提供密码。

挂失卡:由客户提供卡号及身份证号(此为真实用户挂失依据)。

“存取操作模块”包括:

存款:提供帐号或卡号以及存款金额,操作完成后显示余额。

取款:提供帐号或卡号以及取款金额,操作完成后显示余额。

同时,系统还实现了客户信息及客户交易记录的打印功能。

2数据库设计

根据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我们需要建立5个表,分别是用户数据表user_data,用户密码表user_password,交易记录表user_exchange,用户余额表user_balance,管理员密码表admin_password。user_data表用于开户时,前台应用将用户开户时所需要的客户信息写入此表。

其中包括的数据有用户名、证件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业务类型、存入金额、开户时间、帐号、卡号,共9个数据。为了便于简化前台应用与数据库的存取,其数据类型都设为字符型(char),但不影响正常的程序功能与精度。如user_data建立如表1所示。

表1user_data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允许空

用户名char15

证件号char20

联系地址char80

联系电话char15

业务类型char15

存入金额char15

开户时间char20

帐号char15

卡号char15允许

创建user_data表的SQL语句为:

USEBankManager

CREATETABLEuser_data

(

用户名char(15)NOTNULL,

证件号char(20)NOTNULL,

联系地址char(80)NOTNULL,

联系电话char(15)NOTNULL,

业务类型char(15)NOTNULL,

存入金额char(15)NOTNULL,

开户时间char(20)NOTNULL,

帐号char(15)NOTNULL,

卡号char(15)NULL

)

GO

3各模块代码实现

因为各模块的代码实现基本上都是在用CRecordset类,所以在这里只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代码实现的分析,其它模块的代码不再讲述。

先来分析登录代码:

登录代码的第一个语句为:

UpdateData(true);

这条语句是将登录对话框中的数据传递给Login类中对应绑定的String变量。这样可以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密码、数据源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我们需要判断用户是否输入了用户名、密码和数据源,如果没有输入提示用户输入。代码如下:

if(m_UserName==_T(""))

{

MessageBox("请输入用户名!");

return;

}

if(m_Password==_T(""))

{

MessageBox("请输入密码!");

return;

}

DataSource="ODBC;DSN=";

DataSource+=m_DataSource;

if(m_Database.Open(NULL,false,false,DataSource)==false)

{

MessageBox("请正确输入数据源!");

return;

}

如果用户输入了用户名、密码、数据源信息,我们还需要根据管理员静态变量Admin,判断用户是作为管理员登录还是用户登录。

如果是管理员登录,就查找admin_password表,要访问Admin_password表,我们需要先建立个CRecordset类:

CRecordsetm_PasswordSet(&m_Database);

用前面打开的数据库连接构造CRecordset类。

然后必须打开此记录集,打开时,第一个参数指定记录集以向前只读方式打开,第二项用SQL语句指定返回给记录集的列,代码如下:

CStringstrSQL;

strSQL.Format("select*fromadmin_passwordwhere[管理员]=''''%s''''",m_UserName);

m_PasswordSet.Open(CRecordset::forwardOnly,strSQL);

在此,我们忽略了对Admin变量的判断。

下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此管理员,通过记录集类的IsEOF()可以知道返回的记录集是否有记录,没有说明不存在此管理员,那就return。

if(m_PasswordSet.IsEOF())

{

MessageBox("没有此管理员!");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如果有记录我们需要判断管理员密码是否正确,首先要先把密码取出,然后跟用户的输入进行比较。

CStringtempPWD;

m_PasswordSet.GetFieldValue("密码",tempPWD);

if(pare(m_Password))

{

MessageBox("密码错误,请正确输入管理员名和密码!");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

如果是作为用户登录,就查询user_password表中的卡号和卡密码,这是先建立记录集类,这次我们建立的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派生自CRecordset类的CuserPasswordSet类,此类中的数据与user_data表中的数据对应,已经绑定好。打开方式我们选CRecordset::snapshot,即快照方式,因为我们在后面要对数据库中绑定的数据进行查询(使用Requery()函数),其实我们也是可以用前面查询admin_password表的方法的。

strSQL.Format("select*fromuser_passwordwhere[卡号]=''''%s''''",m_UserName);

CUserPasswordSetm_PasswordSet(&m_Database);

m_PasswordSet.Open(CRecordset::snapshot,strSQL);

然后我们看看是否存在此卡号,与前面的方法相同。

下一步我们查询user_data表中的挂失状态,看看是否此卡已经挂失,若挂失就return。

m_PasswordSet.Requery();

if(m_PasswordSet.status==TRUE)

{

MessageBox("此卡已经挂失,暂不能用!");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

然后就是确认密码是否正确了,与前面不同的是用m_PasswordSet.m_CardPassword!=m_Password进行判断,m_CardPassword与数据库中的卡密码对应。

如果用户输入的各项数据都正确,就销毁登录框,进入主界面。

CDialog::OnOK();

如果用户按了“取消”,退出整个程序,实现是在BankManager.cpp中的InitInstance()中完成的。如下:

Login*m_pLogin=newLogin();

if(IDCANCEL==m_pLogin->DoModal())

{

returnfalse;

}

接下来我们分析开户模块:

开户时我们需要在user_data表中添加数据,所以要用记录集类中的AddNew()和Update()函数。一些代码实现与登录框的很相近,我们就主要说差别的地方。

首先我们检测用户是否输入了所有数据,并且检测存入金额是否合法:

if(m_CunRuJinE<COleCurrency(0,0))

{

MessageBox("输入的“存入金额”小于零!");

return;

}

然后查看“证件号”是否使用过,若使用过就提示并返回,方法和查看前面的卡号是否挂失等同。

下一步取得用户的帐号密码给全局变量transfer:

CPasswordm_Password;

if(IDOK!=m_Password.DoModal())

return;

然后整理要存入数据库的各变量值,大部分是由用户输入的,而卡号和开户时间是由系统生成的。

根据用户的输入,将业务类型记录到m_Item变量中。

开户时间的生成比较简单,建立了ColeDateTime后,获得当前时间并格式化成字符串后即可:

COleDateTimenow;

now=COleDateTime::GetCurrentTime();

m_KaiHuShiJian=now.Format();

帐号利用时间生成(后来的卡号也是),前面加个A,是Accounts的第一个字母,共15位。

最后我们要把数据写入各个表先打开对应的记录集,然后AddNew(),添加新值,下一步Update(),最后对所有表进行更新。

比如说向user_data表写数据:

m_DataSet.Open();//CRecordset::snapshot,strSQL1

if(!m_DataSet.IsEOF())

m_DataSet.MoveLast();

m_DataSet.AddNew();

m_DataSet.m_UserName=m_XingMing;

m_DataSet.m_Type=m_Item;

m_DataSet.m_Certificate=m_ZhengJianHao;

m_DataSet.m_Accounts=m_ZhangHao;

m_DataSet.m_Address=m_LianXiDiZhi;

m_DataSet.m_Telephone=m_LianXiDianHua;

m_DataSet.m_Time=m_KaiHuShiJian;

m_DataSet.m_Currency=m_CunRuJinE.Format();

密码表需要写入帐号、密码和挂失状态,余额表写入帐号和余额,写入方法同写入user_data一样。更新如下:

if(m_BalanceSet.Update()&&m_DataSet.Update()&&m_UserPassword.Update())

MessageBox("开户成功!");

else

MessageBox("开户失败!");

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一用到密码,基本上都要调用密码框,相应的类是CPassword,它的作用是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传递给全局变量transfer。代码如下:

UpdateData(true);

if(m_Password1.GetLength()!=6||m_Password2.GetLength()!=6)

MessageBox("你确认输入6位密码!");

elseif(m_Password1!=m_Password2)

MessageBox("请确认两次输入的密码一致!");

else

{

transfer=m_Password1;

CDialog::OnOK();

}

4总结

文中设计的银行帐户系统主要用VC和SQLServer2000,对于VC我们要掌握MFC的编程框架,以及一些类的使用,这些类主要是CDatabase类、CRecordset类、COleDateTime类、COleCurrency类、CString类、CcomboBox类,而这里主要应用的就是CRecordset类。因为这个系统可以说就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而文中使用的是ODBC编程,所以程序的编写也就应用MFC提供的ODBC类。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的类成员函数有:CRecordset类中Open(),AddNew(),Edit(),Delete(),Update(),Close()Requery(),GetFieldValue(),IsEOF();Cdatabase类中的Open(),Close();ColeDateTime类中GetCurrentTime(),Format(),GetYear(),GetMonth(),GetDay(),GetHour(),GetMinute(),GetSecond();COleCurrency类中的Format();CString类中的Format();CcomboBox类中的GetCurSel();这些函数有的需要带一些复杂的参数,而且还是多态的,设计过程中要多加留意。

参考文献

[1]刘胜华.个性化银行帐户的设想.《金融电子化》2004年12月7日.第12期,总第111期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8篇

(一)监管缺乏协调

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协调的差异方面,因为银行系统内部分部门的监管形式难免出现缺乏协调、沟通甚至冲突的情况,而由于利益冲突导致的政策措施相互抵制的现象时有发生,重复检查、重复监管也比较常见,这些不仅提高了监管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其次,银行系统的监管过程中往往忽视经济主体,目前我国银行企业的金融监管要重视对经济主体的管理,对整个的金融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管理,但是目前随着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和符合国际通行规则要求的新型外贸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这样的发展状况下,银行的贷款等经济主体的发展是关键,银行的金融监管忽视经济主体,对金融管理就没有依靠在具体的监管管理过程中,缺乏组织内部的协调工作重点的能力。

(二)制度发展落后

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制度发展落后,监管工作对部分新兴的金融业务、金融产品还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从而影响到了监管的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且很难保障存款人和投资人的利益,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对于金融监管边界的认定不明确;放松金融管制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运动的思潮冲击,例如: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入了新形势,近年来贸易摩擦呈现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走出去”,可以带来外贸出口、促进中间产品和服务产品出口增长,同时又能绕开国际贸易壁垒,这是转变四平外贸发展方式又一途径。但是,目前人民银行对于金融市场的开拓过于发了,缺乏了必要的指导和管理模式,导致金融监管的发展不够完善。创新金融产品和基金的监管不到位;金融监管法律的滞后性;金融监管的不平衡和不完全扭曲聊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益;清算制度和资本要求,改革破产制度和信用机制的监管不完整,监管力度不够;对金融行业的薪酬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等等。

(三)金融监管人才缺乏

监管工作的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监管人才队伍素质较低,自然就会导致金融监管的效果受到人力资源的制约。目前金融监管部门普遍缺乏专业人才,一些人才的发展过于老化,依然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让管理现代经济银行交易的相关问题,是不符合的。另外,很多监管人员还不具备必要的跨业监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混业经营下的金融监管工作,监管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交流也有一定障碍。还有,很多金融监管工作必须要重视对先进的金融银行模式的控制,但是如果对于这些新型的业务不够熟悉,没有专业人才支撑,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运作举步维艰。

二、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创新模式不足

时展呼唤创新精神,创新反映时代进步要求。金融监管的发展是金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做好金融监管的关键就是要坚持开拓创新。我国改革开发的实践证明只有敢于开拓创新,才能真正做到求真务实,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必须要不断创新,形成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目前,金融企业不断发展,金融进出易也更多,在这样的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关键就是要依靠开拓创新的管理思想,紧紧围绕促进金融企业利益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推动新发展,廉洁奉公,恪尽职守,真抓实干,推进银行企业金融监管的成效。银行系统对于金融监管的管理过于忽视对于进出口经济主体的管理主要原因是因为创新管理的模式不足。进出口经济主体的管理必须要对相关外资企业进行全线的金融管理,但是有些地区进出口贸易不高,例如:人民银行四平支行的进出口贸易管理额度不高,在长期农业经济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就是有所忽视,长期采用统一的管理模式,管理创新思考不足,对经济主体的监管自然不利。

(二)金融服务不足

对于外资企业的开拓发展不足主要是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工作不足。金融服务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能。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相比,中央银行的金融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侧重于基础,以及通过服务为金融运行乃至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基础环境;央行除了本身直接提供金融服务,还要规范推动引导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开展。为了开拓进出口外资企业市场,人民银行的金融服务缺乏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服务制度建设,如在金融统计工作中,没有了解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行状况,没有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导向是否灵活有效,应该怎样去进行调整,这样就导致服务落后,外资市场的拓展也就落后了。

(三)监管模式落后

金融监管失利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监管模式的落后,监管方面银行系统要充分体现原则导向,指引新机构设立和业务创新等,提出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但是目前的监管模式过于落后,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的章节和条款,自然导致很多监管问题频繁出现。强化金融监管的管理工作实效必须要加强管理力度,对于金融监管的管理来讲强化管理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在这过程中,只有全面掌握并加大管理力度,全面实现制度化的管理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才能不断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从而提高对金融监管的管理能力,并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力度的强化,外资管理就能够形成一些硬性指标,中规中举抓好落实,凡发现逆流程操作则从重惩处。另外,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都是通过人民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监管部门受其监管范围限制,对于外资监管工作来讲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确实管理面广泛,但是具体的监管效果不够完善。

三、银行系统金融监管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全面协调金融监管工作

金融监管模式下管理要全面协调金融监管工作,首先人民银行要做好金融服务工作,协调金融内外的监管环境。例如:四平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农业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工作也是势在必行的,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要全面现场农业进出口的外资管理,在服务窗口开展悬挂条幅、LED显示屏、设立咨询台、摆放宣传折页等进行宣传。聘用乡镇村屯的商户作为助农取款义务宣传员,由金融机构为商户提供宣传折页,定点发放,并设立咨询电话,进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宣传。壮大进出口经营主体的工作能够全面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有利于金融监管的开展。其次,要推行内部监管的全面化管理,要构建各个部门的良性沟通渠道,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工作沟通,并形成各个部门内部互相牵制的方法。

(二)全面构建金融监管制度

人民银行的监管体制要逐步完善起来。首先,要建立协调的监管环境,在总的金融监管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明确各监管机构的职责,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监管协调,各监管机构充分合作与协作。完善和强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其次,要构建人力资源体制,保证监督组长内部的成员有各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进行综合金融管理。在进行全面监管的同时也要重视金融环境的建设。另外,要进行网络化的金融监管,需要借助网络化的精简程序模式,网络化的模式能够打破部门间界限,取消前置审批条件约束,建立政府部门间审批事项并联、审批事项与项目前期工作并联的审批机制。建立完善跨部门统一互联的“一网式”信息化电子政务平台,成立网上审批专职小组。另外,要对外资企业内部的监管状况进行监管,例如:建立健全财务收账控制、实现借入资金的控制、实现应收账款的控制等。最终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具备监督机制。

(三)创新工作方式,培养监管人才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银行帐户系统;VC;ODBC;SQLServer2000

1小型银行帐户系统概述

随着银行行业的发展,银行的业务发展也逐渐地走向了多样化,业务类型逐渐增多,使银行的服务范围逐渐地变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银行已走向了国际化,不仅为国内的众多客户提供了更优质服务,还使外国公民从中获得更多益处。

本系统主要实现了开户、销户、用户信息修改、存款、取款、办卡、挂失卡、数据查询(用户信息查询,及交易记录查询)。根据这些功能及系统设计方面的考虑,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模块分别实现为:

“管理用户模块”包括:

开户:由客户提供姓名、身份证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存入金额、初始密码等。开户时间有系统自动生成。

销户:提供帐号用于销户,系统显示客户姓名及余额以便确认。

数据查询:查询客户存取款记录。

用户信息查询及修改:通过帐号、卡号、证件号进行查询。系统显示客户信息并可修改。

“管理员模块”包括:

业务设置:利率等相关业务设置。

管理员密码修改:修改登录的管理员密码。

“卡管理模块”包括:

办卡:输入帐号信息,生成卡号,并由客户提供密码。

换卡:输入帐号信息,生成新卡号,并由客户提供密码。

挂失卡:由客户提供卡号及身份证号(此为真实用户挂失依据)。

“存取操作模块”包括:

存款:提供帐号或卡号以及存款金额,操作完成后显示余额。

取款:提供帐号或卡号以及取款金额,操作完成后显示余额。

同时,系统还实现了客户信息及客户交易记录的打印功能。

2数据库设计

根据本系统实现的功能,我们需要建立5个表,分别是用户数据表user_data,用户密码表user_password,交易记录表user_exchange,用户余额表user_balance,管理员密码表admin_password。user_data表用于开户时,前台应用将用户开户时所需要的客户信息写入此表。

其中包括的数据有用户名、证件号、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业务类型、存入金额、开户时间、帐号、卡号,共9个数据。为了便于简化前台应用与数据库的存取,其数据类型都设为字符型(char),但不影响正常的程序功能与精度。如user_data建立如表1所示。

表1user_data表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允许空

用户名char15

证件号char20

联系地址char80

联系电话char15

业务类型char15

存入金额char15

开户时间char20

帐号char15

卡号char15允许

创建user_data表的SQL语句为:

USEBankManager

CREATETABLEuser_data

(

用户名char(15)NOTNULL,

证件号char(20)NOTNULL,

联系地址char(80)NOTNULL,

联系电话char(15)NOTNULL,

业务类型char(15)NOTNULL,

存入金额char(15)NOTNULL,

开户时间char(20)NOTNULL,

帐号char(15)NOTNULL,

卡号char(15)NULL

)

GO

3各模块代码实现

因为各模块的代码实现基本上都是在用CRecordset类,所以在这里只给出具有代表性的代码实现的分析,其它模块的代码不再讲述。

先来分析登录代码:

登录代码的第一个语句为:

UpdateData(true);

这条语句是将登录对话框中的数据传递给Login类中对应绑定的String变量。这样可以对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密码、数据源等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我们需要判断用户是否输入了用户名、密码和数据源,如果没有输入提示用户输入。代码如下:

if(m_UserName==_T(""))

{

MessageBox("请输入用户名!");

return;

}

if(m_Password==_T(""))

{

MessageBox("请输入密码!");

return;

}

DataSource="ODBC;DSN=";

DataSource+=m_DataSource;

if(m_Database.Open(NULL,false,false,DataSource)==false)

{

MessageBox("请正确输入数据源!");

return;

}

如果用户输入了用户名、密码、数据源信息,我们还需要根据管理员静态变量Admin,判断用户是作为管理员登录还是用户登录。

如果是管理员登录,就查找admin_password表,要访问Admin_password表,我们需要先建立个CRecordset类:

CRecordsetm_PasswordSet(&m_Database);

用前面打开的数据库连接构造CRecordset类。

然后必须打开此记录集,打开时,第一个参数指定记录集以向前只读方式打开,第二项用SQL语句指定返回给记录集的列,代码如下:

CStringstrSQL;

strSQL.Format("select*fromadmin_passwordwhere[管理员]=''''%s''''",m_UserName);

m_PasswordSet.Open(CRecordset::forwardOnly,strSQL);

在此,我们忽略了对Admin变量的判断。

下一步判断是否存在此管理员,通过记录集类的IsEOF()可以知道返回的记录集是否有记录,没有说明不存在此管理员,那就return。

if(m_PasswordSet.IsEOF())

{

MessageBox("没有此管理员!");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

如果有记录我们需要判断管理员密码是否正确,首先要先把密码取出,然后跟用户的输入进行比较。

CStringtempPWD;

m_PasswordSet.GetFieldValue("密码",tempPWD);

if(pare(m_Password))

{

MessageBox("密码错误,请正确输入管理员名和密码!");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

如果是作为用户登录,就查询user_password表中的卡号和卡密码,这是先建立记录集类,这次我们建立的是我们自己定义的派生自CRecordset类的CuserPasswordSet类,此类中的数据与user_data表中的数据对应,已经绑定好。打开方式我们选CRecordset::snapshot,即快照方式,因为我们在后面要对数据库中绑定的数据进行查询(使用Requery()函数),其实我们也是可以用前面查询admin_password表的方法的。

strSQL.Format("select*fromuser_passwordwhere[卡号]=''''%s''''",m_UserName);

CUserPasswordSetm_PasswordSet(&m_Database);

m_PasswordSet.Open(CRecordset::snapshot,strSQL);

然后我们看看是否存在此卡号,与前面的方法相同。

下一步我们查询user_data表中的挂失状态,看看是否此卡已经挂失,若挂失就return。

m_PasswordSet.Requery();

if(m_PasswordSet.status==TRUE)

{

MessageBox("此卡已经挂失,暂不能用!");

m_PasswordSet.Close();

m_Database.Close();

return;

}

然后就是确认密码是否正确了,与前面不同的是用m_PasswordSet.m_CardPassword!=m_Password进行判断,m_CardPassword与数据库中的卡密码对应。

如果用户输入的各项数据都正确,就销毁登录框,进入主界面。

CDialog::OnOK();

如果用户按了“取消”,退出整个程序,实现是在BankManager.cpp中的InitInstance()中完成的。如下:

Login*m_pLogin=newLogin();

if(IDCANCEL==m_pLogin->DoModal())

{

returnfalse;

}

接下来我们分析开户模块:

开户时我们需要在user_data表中添加数据,所以要用记录集类中的AddNew()和Update()函数。一些代码实现与登录框的很相近,我们就主要说差别的地方。

首先我们检测用户是否输入了所有数据,并且检测存入金额是否合法:

if(m_CunRuJinE<COleCurrency(0,0))

{

MessageBox("输入的“存入金额”小于零!");

return;

}

然后查看“证件号”是否使用过,若使用过就提示并返回,方法和查看前面的卡号是否挂失等同。

下一步取得用户的帐号密码给全局变量transfer:

CPasswordm_Password;

if(IDOK!=m_Password.DoModal())

return;

然后整理要存入数据库的各变量值,大部分是由用户输入的,而卡号和开户时间是由系统生成的。

根据用户的输入,将业务类型记录到m_Item变量中。

开户时间的生成比较简单,建立了ColeDateTime后,获得当前时间并格式化成字符串后即可:

COleDateTimenow;

now=COleDateTime::GetCurrentTime();

m_KaiHuShiJian=now.Format();

帐号利用时间生成(后来的卡号也是),前面加个A,是Accounts的第一个字母,共15位。

最后我们要把数据写入各个表先打开对应的记录集,然后AddNew(),添加新值,下一步Update(),最后对所有表进行更新。

比如说向user_data表写数据:

m_DataSet.Open();//CRecordset::snapshot,strSQL1

if(!m_DataSet.IsEOF())

m_DataSet.MoveLast();

m_DataSet.AddNew();

m_DataSet.m_UserName=m_XingMing;

m_DataSet.m_Type=m_Item;

m_DataSet.m_Certificate=m_ZhengJianHao;

m_DataSet.m_Accounts=m_ZhangHao;

m_DataSet.m_Address=m_LianXiDiZhi;

m_DataSet.m_Telephone=m_LianXiDianHua;

m_DataSet.m_Time=m_KaiHuShiJian;

m_DataSet.m_Currency=m_CunRuJinE.Format();

密码表需要写入帐号、密码和挂失状态,余额表写入帐号和余额,写入方法同写入user_data一样。更新如下:

if(m_BalanceSet.Update()&&m_DataSet.Update()&&m_UserPassword.Update())

MessageBox("开户成功!");

else

MessageBox("开户失败!");

在我们的应用程序中,一用到密码,基本上都要调用密码框,相应的类是CPassword,它的作用是将用户输入的密码传递给全局变量transfer。代码如下:

UpdateData(true);

if(m_Password1.GetLength()!=6||m_Password2.GetLength()!=6)

MessageBox("你确认输入6位密码!");

elseif(m_Password1!=m_Password2)

MessageBox("请确认两次输入的密码一致!");

else

{

transfer=m_Password1;

CDialog::OnOK();

}

4总结

文中设计的银行帐户系统主要用VC和SQLServer2000,对于VC我们要掌握MFC的编程框架,以及一些类的使用,这些类主要是CDatabase类、CRecordset类、COleDateTime类、COleCurrency类、CString类、CcomboBox类,而这里主要应用的就是CRecordset类。因为这个系统可以说就是一个数据库应用程序,而文中使用的是ODBC编程,所以程序的编写也就应用MFC提供的ODBC类。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应用的类成员函数有:CRecordset类中Open(),AddNew(),Edit(),Delete(),Update(),Close()Requery(),GetFieldValue(),IsEOF();Cdatabase类中的Open(),Close();ColeDateTime类中GetCurrentTime(),Format(),GetYear(),GetMonth(),GetDay(),GetHour(),GetMinute(),GetSecond();COleCurrency类中的Format();CString类中的Format();CcomboBox类中的GetCurSel();这些函数有的需要带一些复杂的参数,而且还是多态的,设计过程中要多加留意。

参考文献

[1]刘胜华.个性化银行帐户的设想.《金融电子化》2004年12月7日.第12期,总第111期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0篇

1.财务缴费系统的总体结构拓扑图。本系统采用多层C/S架构,由于在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加入了一个“中间层”,就使得业务规则、数据访问、合法性校验等工作放到了中间层进行处理。客户端不直接与数据库进行交互,而是通过中间层建立连接,再经由中间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建立在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的连接数量将大大减少,并且是动态建立与释放连接,因此客户端数量将不再受到限制。当业务规则发生改变时,只需更改中间层服务器上的某个组件,而客户端应用程序不需做任何处理,有时甚至不必修改中间层组件,只需要修改数据库中的某个存储过程。

2.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二、架设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硬件及软件条件

通用硬件设备包括发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前置机、银校转账服务器、一卡通应用服务器、接入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路由器、加密机、发卡中心发卡设备。专用硬件设备包括消费POS、圈存机、自助终端、读卡器、充值机。通用软件包括SCOUnix系列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Win2000操作系统、SQLServer2000数据库。应用软件即各类子系统。

三、各功能模块设计

(一)网上交易的必要条件和客户端界面设计说明。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商户与网银中心的数据交互的特点:数据金额比较小,交易后对账机制,鉴于以上特点,在这一块上安全不要求太高,因此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归结如下:

1.网上支付使用条件。客户已在建设银行签约,申请网上支付服务,签约的账户(信用卡或储蓄卡账户)可用于网上支付,网上支付的结算范围不能超过建行网上银行的辖区范围。

商户与建设银行签定协议,银行为其提供结算账户与网上预申请密码等,网银中心受理并核发CA证书,建立商户信息维护表。

2.网上支付流程

(1)客户登录学校WEB网站,选择需办理转账业务类型。

(2)客户选择付款的银行——建行,确认后,商户代码、订单信息、合计金额通过浏览器URL传到建行网上银行站点;网上银行自动显示支付页面,客户首先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然后输入龙卡号和密码,选择“确定”。支付信息经加密后传送到网银中心。

(3)网银中心接收客户支付信息,转发到银行后台业务处理系统。

(4)银行后台业务系统处理后,返回处理结果给网银。

(5)网银通知客户支付(扣账)是否成功。如果扣账成功,提示客户注意接收商户返回的送货信息;立即响应的商户,如果支付成功,网银将成功结果反馈给商户。若支付失败,不返回给商户信息。

日结时,商户与开设结算账户的建设银行(网银成员行)进行流水核对,对已支付但未得到商户确认的交易进行相应的处理。

3.客户使用建行证书。客户在商户网站选择建行支付后,被链接到建行网上银行网站。该链接将商户名、柜台号、定单号、金额,验证信息传到网上银行系统(建行提供无密钥的MAC算法)。客户进入建行网上银行系统时选择是否使用建行证书进行支付。如果是建行签约客户,可以选择有证书支付。如果客户没有与建行签约,只能使用无证书支付。

4.网银系统返回信息。网银系统返回给商户成功或失败信息(按商户类型,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

(1)对于不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直接将支付结果通过浏览器显示给客户。

(2)对于需要实时反馈支付结果的商户,将支付结果返回客户,同时,如果支付成功,将结果和数字签名信息(注:签名算法和签名内容由建行指定)反馈给商户,签名校验成功后,进行后续处理;如果支付失败,不再通知商户。

5.学校的交易款结算与对账流程。学校在建行开设专用结算账户。客户在建行网上银行支付功能下付款,货款记入学校的专用结算账户(含定单号信息)。学校可通过浏览器登录建行网上银行,可实时查询网上支付流水,也可在商户本地数据库中查到支付信息(但建议登录网上银行查询),学校也可通过浏览器下载对账文件(支付流水清单),该文件上的每笔货款已成功支付。

(二)WEB客户端前台模块。WEB客户端提供用户与银行之间的转账服务,提供校园一卡通转账、学费缴纳转账及转账信息查询功能。登陆时默认为一卡通转账页面,用户只需在下拉菜单选择所需服务即可。

一卡通充值转账、学费转账两者类似,用户需填写自身验证(如:学号)及其他的相关信息,点击确定之后即可通过链接进入网银系统,最后用户填写银行的相关资料器,点击提交之后,由网银中心向学校银行接口机发送相应的转账信息,并返回转账成功信息。否则,返回失败信息,如:验证信息不正确、转账金额超出银行卡余额等。

转账信息查询:用户输入自己的学号,银行服务器根据学号查询相应的转账信息,如果有转账,向用户界面发送转账信息,否则,返回查询不存在。

用户消费查询:用户可根据一定的条件查询自己在校园的消费情况。

(三)后台管理模块。主要完成系统消息,如一些校内缴费、充值情况、站内公告内容管理等;系统参数修改,如修改商户、银行代码、等级考试等相关参数;数据校对,主要校对学校银行接口机上的交易记录与银行的记录是否一致。

(四)银行接口机模块设计。本子模块主要实现与银行服务器和圈存机的通信和数据处理,是整个系统的通信枢纽,接口机的设计主要包括:

接口机socket通信程序:接收并处理来自圈存机的验证信息。

接口机数据库设计:存储转账信息,以及基本的数据库操作语句。

PC机与89C51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实现与单片机的串口通信程序,主要用于设定圈存机的IP地址。

1.缴纳学费处理流程。银行服务器在接到缴纳学费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学费缴纳不存在学生圈存的行为,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财务中心的服务器会实时地接收到转账记录,为了确保正确性,财务处还需做数据校对工作。

2.“一卡通”充值处理流程。与学费缴纳的处理流程相似,银行服务器在接到转账充值的信息后,在更改用户的龙卡余额的同时,将接收到的相关用户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的订单号(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序列号)。然后将订单号经相关处理后(如md5加密和数据字签名),传送给学校银行接口机交由其进行相关的处理。当接口机接收到成功的转账信息后,提示用户充值成功,学生在确认转账成功后,到圈存机上进行圈存,为确保学生转账信息的安全和准确的到达接口机上,财务部门要采取相关的校对措施对数据进行有效快速的校对。

(五)圈存机模块设计。圈存机上用于控制信息的显示和信息数据包的通信,数据的通信包括:单片机与单片机的通信,单片机和PC机(银行接口机)的通信。主要工作有电路的连接,相关部件的控制和逻辑控制。

(六)系统后台数据库模块设计。总体设计思路:所有上位机软件只操作银行接口机上的数据库,银行接口机数据库中的表分二部分:(1)本地创建的信息表;(2)来自于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服务器上的表(通过合并复制技术保持这些表在三个不同数据库服务器上的同步和一致,即当银行接口机上对应的表数据发生变化时,一卡通中心服务器和财务处中心服务器的表数据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之亦然)。

1.数据安全保密设计。采用用户名和密码对SQL2000服务器进行登录验证,充分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来弥补数据库安全漏洞,防止伪造非法登录数据库服务器。

只有特定的用户可以访问和查看数据。具有相应修改权限的用户才能更改数据,即基于角色分配权限模式,坚持“最小权利”原则。使用视图和存储过程以分配给用户访问数据的权利,尽可能不让用户编写一些直接访问数据的特别查询语句。

建立完善数据规则、关联性,维护数据的统一、完整性,形成一条健康的数据访问规则和数据之间的关系链。充分使用存储过程,减少网络中的流通量,加强数据的安全性。

2.网络通讯与数据安全。本系统的上位机是依附于银行的安全机制,用户的银行卡消费全部发生于银行系统内部,因此具有极高的安全性。数据传输采用URL方式,即本系统形成含有网银规定的接口参数FORM用POST方式向网银中心提交,返回信息同理,数据传输过程采用数字签名和DM5加密方式,上位机软件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代码防问、强名称制、验证码等技术。

上位机与下位机数据交互采用SOCKET通讯,对接发数据进行加密,采用何安全方式待定。

读卡机与卡片的信息交互采用无线通讯,运用密码验对的机制,如:其卡的KEY-A密码/KEY-B密码必须与售饭机的密码一致),KEY-A密码=“XXXXXX”;KEY-B密码=“XXXXXX”;操作控制C10C20C30=XXX,另根据卡片出厂唯一的地址号进行加密设计即一卡一密,以保证读卡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防伪造性。

四、基于个人网络银行的财务缴费系统应用前景

以校园卡系统为平台,充分利用银行的金融服务,实现以人为本,从大学环境、资源到活动的全部数字化管理,将满足大学数字化建设的需求及目的,将大大降低办学成本。

参考文献:

[1]许纲理,刘振宇.校园一卡通系统集成技术与应用[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2).

[2]张海藩.软件工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1篇

(一)影子银行带来的积极影响

1、影子银行是传统金融业务的有益补充

首先,影子银行能及时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那些筹资困难的中小企业或微型企业来说,影子银行业务可以暂时缓解其资金短缺的局面,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这在宏观上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职能空缺。此外,商业银行为了扭转存款量下滑的局面,纷纷推出银行理财产品、委托贷款等中间业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已具备从单一功能的传统银行向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创新型金融企业转型的能力。

2、影子银行有助于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影子银行的出现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可以说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活跃与发展是我国金融深化的体现,也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必经之路。影子银行的出现,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多元化融资结构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金融业正在从功能结构单一的传统商业银行向以“需求”为导向的,为客户提供包括投资、理财、风险管理、价值提升等一揽子业务在内的新型金融机构转型。

(二)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1、影子银行对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发展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不利影响。首先,影子银行业务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影子银行管理二0一四•八财经论坛经营和交易的主要对象是货币资金,它从事着传统或创新的银行信贷业务,从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原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和功能。由于影子银行的资金大多是源于短期的货币金融市场,一旦市场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商业银行出现挤兑风险。长期资产一旦不能及时变现,就会加速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第二,影子银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规模下滑,降低了商业银行可自由运用的资金比例。由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利息率远低于民间融资市场的投资回报率,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放到影子银行机构中,导致脱媒资金(指绕开银行等传统金融媒介而获得的存款或贷款)流向直接融资市场,增加了社会的直接融资规模。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则大幅减少,严重影响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营。第三,大量影子银行业务依附于传统商业银行,蕴含传导风险。由于影子银行的自有资金有限,其快速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多数来自于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因为借助商业银行的资金和渠道快速发展形成了塔式融资链条,但因其不享有最后贷款人保护,容易因资金链出现断裂而破产,破产造成的损失将由私人金融机构买单,而其中的风险也会迅速传递、渗透到银行。

2、影子银行影响货币政策效果

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其控制和影响的资金总规模越来越大。因此,仅统计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已不能反映我国真实的资金供需情况。影子银行的发展,还大大改变了我国金融体系的传统结构。由于大部分影子银行业务游离在金融监管之外,不受货币政策的调控,影子银行的真实融资规模和资金投向并不明确,因此对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同时影子银行系统的活跃加快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对央行的基础货币调控和货币供应调控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大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此外,由于社会融资的严重“脱媒”,导致货币政策对于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力减弱。加之影子银行为了追逐暴利,通过创新规避了监管,监管的缺乏从客观上削弱了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

3、影子银行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

我国大量存在的民间借贷以及大型企业的委托贷款等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资本的虚拟化,增加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当影子银行受到外部冲击时,就会把风险通过链条传导给整个金融体系。此外,影子银行还导致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影响了我国的金融稳定,主要表现在:首先,对正规金融机构资金融通功能和渠道形成了冲击和挤压,影响了正规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其次,严重威胁了居民的经济利益。迅速发展起来的银信理财业务由表内转向表外,从而脱离了机构的监管,潜在的风险会威胁到居民的经济利益。

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从根本上来讲,加速推进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解决影子银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当前很多影子银行机构如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私募基金等做的业务事实上就是高利贷。高利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制约乃至传销式的放贷行为,更可怕的是任何机构和个人为追本逐利,通过各种手段获得银行资金后发放贷款,形成人人放贷的恶性循环。我们相信二元化的利率体制一旦破除,让资金能够“随行就市”,高利贷的市场生存空间将会大大降低,当前中国的这种影子银行模式也将很快失去生存的土壤。

(二)正确对其进行引导和监管

影子银行的出现和壮大证明了其具有客观的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正规金融渠道的有益补充。因此如果一味的禁止会造成金融系统的效率地下,并会导致更多的资金被迫转入地下;如果放任其发展,又会对我国金融系统的良性运转和实体经济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将民间金融引入正规的金融体系,以影子银行业务为契机,提升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水平,有针对性的退出自己的创新产品,活跃金融市场氛围,引导其在阳光下健康发展。此外,对于社会影响恶劣的比如非法集资、地下钱庄、金融传销等行为,要坚决加以遏制。尽快建立影子银行风险评估体制,加强风险预警,加大监管力度。

(三)建立有效隔绝风险的“防火墙”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2篇

学分银行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参与“学分银行”的不同角色,二是“学分银行”功能设计。学分银行系统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1.1学分银行系统角色定位

高职学分银行系统有四大主角,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必须做到四位一体同共推进才能促进学分银行建设与应用快速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工作。建议组建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小组、专家组和工作组。领导小组由教育厅主管职教的副厅长、职能部门领导及高校部分专家组成,专家组由“985”、“211”高校及部级高职院校的相关专家组成,工作组由教育厅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中、高职院校教学副校长组成。领导小组从宏观上制定制度和政策,专家组负责课程标准体系、优质资源与名师的认定、学分认定与兑换等具体制度建设;工作组负责学生银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负责中高职之间、高职与本科之间学分互认、折兑工作的指导与落实,以及学历(学位)确认等衔接工作。学校:学分银行系统是在学分互认的基础上完善而发展起来的。学分互认主要是学校之间相互沟通与合作,相互承认学习者在他方取得的学分与本校具有同等的效用。学校之间需签订互认协议,主要涉及互认原则、互认的专业与课程、学分折算标准以及费用分配等内容。教师:根据专家组制定的课程标准化体系(主要包括每个专业的培养规格、课程计划与标准,规定专业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以及获得该专业相应学历或学位的最低要求)和课程资源建设规范,以世界大学城为载体创建优质的课程资源。经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认可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名师课程资源构成学分银行的学习资源库重要内容。学生:是学分银行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学生可以通过以上六种途径取得成绩,并向学分银行申请学分,经学分银行进行认定、折算、兑换成为银行标准学分,当标准学分累积到规定数额时,学生可以申请转入合作高校学习,当标准学分累积达到某校规定的毕业要求时可申请学历或学位。

1.2学分银行基本功能

依据银行运行机理,学分银行应具备学分认定、学分折算、学分信贷、学分兑换和学分积累基本功能。学分认定:建立在学校互认基础上开展学分认定,学习者持互认的学历教育成绩证明或职业培训等技能证书提交认定申请,经学分银行认定后存入学分银行。学分折算:学生所获得的学分具有时效性,获得标准学分时间越长,其有效值以负增长比率降值越多;另外,有些课程名字相近但内容相去甚远,还有职业资格证书、重要的技能训练、工作经历等等在学分消费时(如申请学历、学位)都需要进行学分折算。学分信贷:学分银行作为银行就应有信贷功能,借贷需要考虑“银行利息”,还贷不能等量交换。学分信贷可分抵押信贷和诚信信贷两类,抵押信贷可采用抵押高级别或同级别的证书来信贷急需的学分,或者先颁证但暂缓交付使用,当信贷学分还清领取证书;诚信信贷就是建立诚信档案并进行评估,根据诚信和学习能力进行适当的学分信贷。学分兑换:学分可分原始学分、标准学分和有效学分。学分兑换分非标准学分兑换成学分银行存储的标准学分、标准学分兑换成有效学分两类。比如,专业学科竞赛获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替代相应的专业课学分,不同级别学校的学分兑换,均属非标准学分兑换成学分银行存储的标准学分类型。当学生申请学历、学位等证书时,需要对学生所拥有的标准学分进行分类取出,属于标准学分兑换成有效学分类型。学分积累:如同将钱存到储蓄银行一样,学生可以将学分存到学分银行。在新生入学时候,高校根据学生的身份证号在学分银行为学生设置一个账号,同时建立其终身学习卡,学生根据身份证号登录学分银行系统后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学校、教师、课程进行学习,可以申请参加相应学校组织的考试(通常以大学城在线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后,可向学分银行申请学分,学分累积到达到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相应的学位、学历证书。学分积累没有时间限制。

2学分银行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模块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学分银行,需要开发学分银行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便利、灵活多样的学习服务。通过此系统学生可以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学习,可以申请学分、存储学分与消费学分。学分银行管理系统由用户管理、学分认定与存储、学分转换、标准课程管理和系统管理五大模块组成。用户管理:负责用户注册、权限管理及学分银行分站管理。对于在校生,管理员可以直接导入学籍信息进行注册,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份证号可以访问该系统;对于非在校生,学习者通过系统注册,经管理员审核通过后方可访问该系统。管理员可以为用户设定访问权限。为了方便学生,可以分地区建立学分银行分站。学分认定与存储:主要是对学分的有效性进行处理。管理员根据院校提供的学分数据进行批量导入,也可以单个处理,然后进入学分认证审核,审核通过的将存入学分数据库,审核未通过的学分信息将自动被删除,从而保证了学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学分转换:包括学分互认、兑换、折算、信贷等功能实现。学生提出学分转换申请,管理员根据校际学分互认协议文件进行审核,只有符合文件要求的学分才可以进行转换,否则系统会自动撤消申请,学生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撤消申请,通过系统学生可以查询学分兑换、折算、信贷及学分累积的结果。标准课程管理:学分银行建设领导小组针对学分银行制定相关政策,对中、高职院校申请学分银行的项目申请组织审批,并组织高校的相关专家制定标准化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开放课程标准。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建设规范,以世界大学城为载体创建优质的课程资源。认可的优质课程资源纳入系统管理,成为学分银行的学习资源库。系统管理。负责数据的定期备份,数据出现问题可进行自动恢复;提供系统使用说明,提供在线帮助。

2.2系统开发技术建议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金融危机;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 GARCH(1,1)模型

[DOI] 10.13939/ki.zgsc.2015.08.011

1 引 言

2008年起,以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为导火索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揭示出当前金融业存在众多的问题,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也再次成为各国政策决策者关注的焦点。美国、英国、欧盟纷纷出台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巴塞尔委员会也对新资本协议进行了修改,总体趋势是将宏观审慎监管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结合起来,银行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结合起来,共同全面防范由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等金融创新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虽然我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所遭受的损失程度较轻,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银行业必然将面临着更大的系统性风险。因而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这将为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预防与防范提供基础。

关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形成机制,理论界尚存争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金融危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理论、风险溢出与传染理论。

1.1 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

金融体系脆弱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海曼・明斯基。他认为:金融机构的内在特性将使得他们经历周期性的危机和破产,从而会导致宏观经济的衰退和萧条[1]。

从银行危机的经济周期角度来看,银行的经营状况会随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化,即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外部冲击或政策错误而造成的,而是由经济和银行系统的周期性内生的。在经济波动中,由于投资高潮和低谷的交替出现,银行正常的信贷资金流动必然受阻,故当实际部门正常的资金循环被打断后,就会发生违约和破产事件,而实际部门资金循环的紊乱最终要影响到金融体系,即实际部门的倒闭破产困境将不可避免地扩展到整个银行系统。

从金融市场有限理性的角度来看,银行系统性风险或危机的爆发是由于金融市场的非理造成的。金德尔伯格认为,大部分金融市场在大部分时间内是理性的,从长远的观点看,这个世界或多或少地像“经济人”那样行事,但金融市场偶尔的非理导致了金融危机的爆发[2]。

1.2 金融危机理论 [3]

金融危机理论是由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提出的。该理论注重于对金融体系内部的研究。弗里德曼认为:一些突发事件可能使公众对银行将存款兑换为通货的能力丧失信心,银行业的高负债特性易引起银行业的恐慌。施瓦茨运用这一理论进一步区分了所谓“真实金融危机”和“虚假金融危机”。他认为:只要公众相信货币当局会提供他们需要的通货,银行业恐慌就可以避免。1866 年的金融危机以后,由于英格兰银行正式承担了最后贷款人的责任,英国没有发生过真实的金融危机。而“虚假金融危机”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定部门财富的减少,不足以导致挤兑和银行业恐慌。施瓦茨认为,中央银行对“虚假金融危机”不必采取拯救行动,如拯救只会造成资源浪费。

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经济学派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单个储户的理是趁着银行还有支付能力时抢先提款,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银行挤兑具有爆发性发生的可能性,而银行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在市场信心崩溃时就可能产生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同样,存款人、银行经营者、借款人、银行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将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使银行不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

1.4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理论[4]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理论认为: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由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和金融投机行为导致的资本市场波动使金融资产的风险全面上升,而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又使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具有了便捷的通道。因此,当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将使某个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体系或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普遍的不良预期,从而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在风险的交叉传染下,一国乃至数国的银行体系都会受到十分巨大的影响,进而产生系统性危机。

2 系统性风险的模型设定

2.1 单指数模型[5]

3 实证分析

3.1 样本选取

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交易的13家上市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作为研究对象。

3.2 样本期间

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的时间跨度一般以3―5年为宜。考虑到不同银行上市时间差异以及横向可比性,故将样本期间定为2009年9月28日至2013年12月30日。

3.3 数据来源

由于样本期间较长,若采用日收盘价则会导致数据过多,故选取各个上市银行每周收盘价作为原始采集数据。本文在研究中使用了五方面的数据:经过复权处理的各上市银行周收盘价、上证A股指数的周收盘价、沪市金融板块指数的周收盘价、深圳成分股指数的周收盘价以及深市金融板块指数的周收盘价。本文所用的经过复权处理的各样本银行的周收盘、大盘周收盘价、金融指数的周收盘价均来源于钱龙证券分析系统。

3.4 统计分析过程

3.4.1 单指数模型分析

(3)系统性风险的测算。运用EViews6.0软件将上述数据代入后,可得到回归结果,从而计算得到系统性风险系数。以民生银行2013年数据为例,得到结果见表1和表2。

经过比较回归结果后发现:无论沪市、深市,以金融板块指数的周收益率作为市场收益率得到的回归结果在拟合度、参数显著性水平等方面均优于上证A股指数和深圳成分股指数的周收益率作为市场收益率的结果。经整理后,13家上市公司从2009年至2013年系统性风险系数及t检验结果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到,若以10%作为置信区间,除了2009年个别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值未能通过t检验,其他均通过,这可能与2009年样本量过少有关。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13家上市银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除了个别年份的反弹,系统性风险系数随时间大致呈下降趋势。这一类包括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第二类:除了个别年份跌落,系统性风险系数随时间大致呈上升趋势。这一类包括:华夏银行、南京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第三类:虽然系统性风险系数升升降降,但是基本上处于某一区间。这一类上市银行包括:浦发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在1.0~1.2)、民生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在0.8~0.9)、招商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在0.95~1.1)、交通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在0.8~1.0)。

经仔细分析可以发现:第一类银行都是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银行,他们的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危机的推移逐步下降,且系统性风险系数都小于1,说明这5家上市银行属于防守型公司,其收益率的变化小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化,大盘上升时其收益有限,大盘下跌时,其抗跌性较强;第二类银行相对于第一类银行而言,资产规模较小,系统性风险随着金融危机的来临而逐步上升,且这一类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系数大多大于1,说明这4家银行属于进取型公司,其收益率的变化大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变化,大盘上升时获利较大,大盘下跌时损失也较大;第三类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系数较为稳定且都在1之间徘徊,说明这四家银行其系统性风险与市场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相同。

从时间上来分析发现:从2009年到2013年,13家上市银行中有6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上升,7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下降;从2010年到2011年,13家上市银行中有8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上升,5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下降;从2011年到2012年,13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上升,6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下降;从2012年到2013年,13家上市银行中有6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上升,7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下降。这似乎无法体现金融危机对于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但是,若是以系统性风险系数大于1作为高系统风险的标志,则可以发现:2009年只有2家银行系统性风险系数大于1,而2010年有4家,2011年有3家,2012年有6家,2013年有5家,都较金融危机之前有所上升。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下面将引入GARCH(1,1)模型来说明在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银行股票收益率具有波动集聚效应。

3.4.2 GARCH(1, 1)模型分析

将数据导入EViews6.0后,生成一组收益率序列,通过观察收益率序列的图形,可知,存在波动集聚效应。以深市金融板块指数为例,如图1。

再通过相关性检验和相应回归,可以确定深市金融板块指数收益率序列的均值模型为:r=0.135625r(-8)+ε。经过ARCH效应检验,由F统计量和LM统计量大小可知,模型已不存在ARCH 效应。然后通过EViews软件,构建GARCH(1,1)模型,得到以下结果见表4。

再对模型的残差进行ARCH效应检验,得到结果见表5。

由上述结果可知:残差不存在ARCH效应。

故由深市金融板块指数收益率序列构建的GARCH(1,1)模型的均值方程为:r=0.135625r(-8)+ε;条件方差方程为:0.000114+0.276339* RESID(-1)^2 +0.601050*GARCH(-1),且残差不再存在ARCH效应。

再对其他数据进行上述步骤,可以发现13家上市银行的收益率序列都存在着波动集聚效应。

4 结论

第一,金融危机后,各家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并不是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的。部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后逐步上升,而部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后逐步下降,还有一部分则是较为平稳地在某一区间波动。

第二,资产规模较大的上市银行在金融危机后所受到的系统性风险相比于资产规模较小的上市银行来说要小。这可能是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有雄厚的资本可以抵御风险。

第三,从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银行业系统性风险还是增加了。通过GARCH(1,1)模型也可以证明2010年和2012年上市银行的收益率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这说明金融危机对于上市银行的收益率还是有明显影响的。

参考文献:

[1]钟伟,李心丹.现代西方金融体系内在风险性及其防范理论[J].金融研究,1998(8).

[2]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38.

[3]周柏.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08(6).

[4]翟金林.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南开学报,2001 (4):83-89.

[5]韩德宗,朱晋.证券投资学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31-233.

[6]赵卫亚,彭寿康,朱晋.计量经济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161-162.

[7]杨军华.宏观审慎监管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行政管理,2011(8):125-127.

[8]金运.股份制商业银行如何防范系统性风险[J].中国金融家,2004(10):22-24.

[9]谢平,邹传伟.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2):1-17.

[10]刘桂荣,卢添翼.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10):59-60.

[11]Michael Schr?der, Martin Schüler. The Systemic Risk Potential in European Banking―Evidence from Bivariate GARCH Models[J]. ZEW Discussion Paper, 2010 (8).

[12]张强,冯超.金融危机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J].上海金融,2010(12): 32-35.

[13]汤柳,王旭祥.论宏观审慎原则下系统性风险研究的新发展[J].浙江金融,2010(10):16-18.

[14]王书斌,王雅俊.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与实证――基于资产价格波动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0(7):6-9.

[15]宋薇.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预测研究――基于β系数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的视角[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6).

[16]高志勇.系统性风险与宏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5):12-18.

[17]庄宗明,高志勇.后危机时期的两岸金融监管合作[J].厦门大学学报,2011(4):69-77.

[18]温博慧.系统性金融风险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10(1):24-27.

[19]Alfred Lehar. Measuring systemic risk: A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1(29): 2577C2603.

[20]于蓓. 银行系统性风险及其测度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3(1).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4篇

(青岛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061)

【摘 要】在我国金融开放度日益深化的条件下,银行服务质量与效率决定其市场竞争力。近年随着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排队问题是影响银行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排队论的基础上,利用统计的方法,针对银行窗口排队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以实现银行窗口的设置和排队的优化,为银行服务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银行服务系统;排队论;数学模型;优化问题

基金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计划项目(J13LN34);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KJZD-13-27-JCH)。

0 引言

银行排队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衡量商业银行服务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银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如果排队现象得不到有效改善,使得客户等待时间过长,则有可能造成一些失去耐心的顾客放弃服务,引发部分存款资金的流失以及投诉的增多[1]。

一般地,银行排队主要由顾客数量、排队窗口和服务效率等因素决定,所以权衡客户等待成本与银行提高服务水平所增加的成本之间的得失,是真正解决银行排队难题的重点。

从客户角度来看,解决好客户排队问题能够有效地节约客户与银行交易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在客户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客户让渡价值,提高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能力。从银行经营方面来看,客户排队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服务的营销问题。利用排队论分析银行的客户排队服务,可以帮助银行协调客户成本和银行成本之间的矛盾,优化银行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如营业点位置的确定、规模、人力资源管理、产品整合与业务量分流等等。

本文将着重从服务窗口设置及其优化方面来研究银行系统的排队问题。

1 排队论知识在银行系统中的应用

银行排队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排队服务系统,其基本结构包括:

(1) 输入过程:顾客随机到达,且顾客数量服从以λ为平均数的泊松分布,其中λ为顾客的平均到达率。

(2) 排队规则:银行服务系统是等待制和损失制相结合的混合制系统,并且遵守“先到先服务”的排队规则。

(3) 服务机构:银行服务系统是一种多服务台并且互不影响的并联服务系统。

(4) 输出过程:在银行服务系统中,相邻两个客户离开系统的时间为其服务时间的间隔。一般情况下,服从参数为μ的指数分布,其中μ为平均服务速率。

银行排队系统中的性能指标包括:系统中平均排队长度Lq(系统中排队等候的顾客数);系统平均总顾客数Ls;顾客在系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Wq;顾客在系统中平均逗留时间Ws。

常用的数量指标:顾客平均到达率λ;顾客有效到达率λe;窗口平均服务率μ;系统中并联服务窗口数S;服务强度,即每个服务窗口单位时间内的平均负荷ρ;系统空闲概率P0;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有n个顾客的概率为Pn。

2 建立数学模型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用系统中的顾客数来表示其所处状态,那么顾客的到达或离开则会引起系统状态的改变,从而构成了生灭过程,而且当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的性能指标和运行参数才具有重要意义[2]。由此,系统的状态转移图如图2所示,图中圆圈中的标号(0,1,2,…,n,…)是状态标号,它表示系统中稳定的顾客数。箭头表示状态的改变,λi表示由状态i到i+1的转移速率,μi表示由状态i到i-1的转移速率,Pk表示系统内有k个顾客的概率,k=0,1,2,…,n,…

由于一般情况下,银行服务系统窗口数为S(S>1),则当第S+1个客户到达后开始排队,故银行系统中排队顾客的数学期望:

李太勒证明了里特公式在各种排队模型中均可使用,因此可计算出顾客在系统中品均逗留时间W与等待时间Wq:

3 服务窗口的优化

目前,银行行业排队现象屡见不鲜,柜台服务质量下降,顾客反应强烈。针对如何解决银行排队难的问题,许多银行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仅限于在营业时间、服务态度和信息沟通等方面的改善, 对窗口设置是否合理缺乏研究。银行柜台排队的本质是柜台生产与客户需求的矛盾, 是柜台生产能力与客户需求不匹配的表现[4-5]。通过对加入叫号机前后两种系统的对比,我们对排队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3.1 两种排队系统的对比

现有条件下,银行均采用叫号机设备,客户到达后,触屏幕获得打印有等待人数和号码数等信息的小票,然后等待服务窗口显示牌一次呼叫编号接受服务[2,4]。可见,与传统的客户在每个服务窗口前各排成一列的模式有所不同,加入叫号机以后,所有客户相当于排成一列等待服务。那么现有模式和传统模式相比,哪种效率会更高一些?下面用实例来进行探讨。

假设银行共有3个服务窗口,两种模式下,顾客到达的人数是相等的,且服务效率相同。顾客平均到达率为λ=0.9人/分,银行服务率为μ=0.5人/分。

因此,结合生灭过程和里特公式,可得到两种系统的系统指标,如表1所示:

从以上参数的对比可以看出,加入叫号机设备以后的银行系统要比传统模式的服务水平要高。同时也表明,一个服务系统中的排队队列共享的服务窗口越多,其服务效率越高。

3.2 服务系统中最优窗口数 的设置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一个系统中服务窗口数越多,其服务效率越高,由排队造成的损失便会减少。那么,是不是窗口可无限制增加?很显然不是。在服务窗口增加的同时,服务费用也在增加。从而存在一个最佳服务窗口数目的优化问题,使得服务费用和排队损失达到最小[3,4,6]。

这里,假设银行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则可以找到排队损失的价格化函数。因此,可归结为寻求系统总费用最少,服务水平最高的点,即 minE(TC)=E(SC)+E(WC)

其中E(TC)、(SC)、E(WC)分别表示总费用,服务费用,等待费用数学期望值。

在M/M/S服务系统中,系统单位时间总费用的期望值可表示为: TC=CSC+CWLS

式中,CS表示一个服务窗口的单位时间成本,CW表示一个顾客在系统中停留单位时间的费用。

因为LS也是服务窗口S的函数,所以TC=f(S),且是一个不连续的函数(S=1,2,…)。故采用边际分析法求解函数f(S)最小的S*值。

根据使最小值,下列等式成立;

4 结论

本文运用排队论知识解决银行排队问题,从优化银行服务窗口方面着手,并结合现在的叫号系统,利用统计的方法,统计出顾客的到达率及银行的服务率,并利用边际分析法,从而计算得出最佳的服务窗口数目,使顾客排队时间减少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严万全.银行排队问题分析及系统优化策略研究.理论研究[J].金融经济,2012(06):63-65.

[2]高显彩,宋杨,张丽慧,胡珍.排队论在银行排队系统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6(3):13-15.

[3]牛映式.运筹学[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23-255.

[4]刘法胜.排队论与银行的客户服务系统[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3(01):83-86.

[5]杨米沙.银行排队系统数据分析及窗口设置优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04):624-627.

银行系统论文范文第15篇

贺晓宇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通过CoVaR实证方法利用4家国有银行和2家私有银行的股权收益率值求得中国银行相对其他银行的风险溢出值和各银行相对中国银行的风险溢出值、各银行相对整体银行系统的风险贡献度。结论:中国银行与招商银行的关联程度最高,中国银行与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关联程度较低。同时招商银行对于银行系统的风险贡献率最高,说明了私有银行在发展私人业务上与投资民众联系更紧密。

【关键词】CoVaR法;风险贡献率;审慎监管

一、引言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金融机构之间风险传播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尤其是银行等传统资机构在危机爆发时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贡献程度,而巴塞尔协议也将审慎性监管划为银行监管的主要形式。

在衡量监管必要性条件中,巴塞尔协议主要集中于考察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和损失准备金率等指标。在理论上衡量审慎监管的必要性条件,Adrain和Brunnermeier(2008)的working paper中提到了利用计量条件风险价值的增量和其对总体风险贡献率来衡量。

二、本论文研究对象、数据处理和采用的原理

(一)研究对象和其数据选取

由于我国银行的特殊性,大规模的上市银行基本为国有,其对于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本论文选取了中国几大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上市时间较晚,数据的量不能满足本论文的实证需求,舍去农业银行,确定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为研究对象。同时为方便计量,添加两家资本规模最大且上市时间较早的股份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论文的数据选取范围:2008-20112年。受到财务数据报表限制,本论文研究数据的性质是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二)本论文选取采用的原理方法

1、风险价值

本论文的计算基础是风险价值。风险价值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VaRa=inf {v|P(WT£W-v)31-a}(公式1)。

其中a表示一定的置信度水平,WT表示T时刻期望财富量,W-v表示最大损失量及在险价值。

我们也可以采用Jorion(1996)[2]中提出通过数学的标准化计算可以得到一个计算VaR水平的公式:(公式3),其中 是标准化后的股票收益率分布,且其置信度水准是a。 是收益率标准差, 是计算的时间区间。

2、q分位数回归

(公式4)

公式4中,Qy(τ|x)为关于x的条件分位数,Qμ(τ)为随机扰动项的分位数。对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则可采取线性规划法(LP)估计其最小加权绝对偏差,从而得到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得:(公式5)

本文中由于风险价值是定义在一定置信的度水平下的最小损失量,所以采用此回归方法。

3、关于CoVar方法的具体讨论

定义P(Xi

公式6表示在a的置信水平下如果i银行的风险价值为VaRia,则基于这一水准下的j银行的风险价值为CoVaRaji|xi= VaRia。

i对j风险溢出贡献率可用:ΔCoVaRj|iq = CoVaRj|iq -VaRj (公式7) 表示。

如果j表示的是整体银行的风险价值,则公式(7)就表示某一i银行对于银行系统整体的风险溢出贡献程度。

三、实证过程结果分析

(一)实证过程

在处理股权收益率时选择每季度结束日的收盘股价价,计算收益率公式为:Ln(Pt/Pt-1),其中Pt为计算日股票收盘价,Pt-1为股票计算日前一期股票收盘价。为增强计算准确率,将算得的收益率扩大十倍。选取95%的置信度水平,并且收益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得到Za的值为1.658。利用公式(3)进一步得到各个银行单独的风险价值,留备用。本文以中国银行为例,见表1,得到中国银行对其他每家银行的风险溢出贡献和其他每家银行对于中国银行的风险溢出贡献。

(二)实证结果分析

单个银行对其他银行以及系统的风险溢出贡献中首先分析中国银行对于其他银行的风险溢出影响,在中国银行陷入困境时建设银行的风险价值最大,即建设银行此时风险绝对值是最大的,再之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再考虑中国银行对于风险溢出的贡献程度,中国银行对于招商银行的风险溢出贡献率是最大的,再之是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这种风险溢出的贡献率程度最大化也说明两者银行之间的关联性是比较高的。

再之,分析每家银行对于中国银行的影响。发现如果当招商银行陷入困境时其对于中国银行的风险溢出贡献是最大的,其次是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通过上述,得知国有银行之间的关联程度反而相对较低,而大型国有银行和大型的私有银行之间的关联度是非常高的。

若考虑每家银行对于整体银行系统的风险溢出贡献值,可发现招商银行的风险溢出贡献绝对值是最大的,其次则是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如果再进一步考虑风险溢出贡献的相对值即风险溢出贡献率。

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我国股份银行已经逐渐在实力和整体重要性上有赶上并且超越众多国有银行的趋势。实证对于审慎监管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即监管机构在选择那些重要性银行进行重点监测时应该考虑各方面因素,考察其风险的相对值而非风险溢出的绝对值,同时注重银行的业务与投资者等民众的紧密程度而非只是资产规模的大小。

参考文献:

[1]Jorion, Philippe, 1997, “Financial Futures: Risk Management”, Published by Irwin Professional, Chicago.

[2]毛奉君,2011: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