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以经营品质的全面提升增强农行在县域市场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提升县域农行市场竞争力的调查与思考

通胀紧缩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路径探析

完善现行信贷业务流程的思考

对基层网点储蓄存款、基金、保险和自主理财产品销售与协调发展的调查报告

对对公业务营销组织体系建设及营销能力提升的调查与思考

浅析产业链融资及其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问题

激活优质客户资源战略路径的思考

大力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是欠发达地区农行提升经营品质的理性选择

对黄冈农行县域法人贷款客户流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对提升县域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引领力的调查与思考——以农行罗田县支行为例

小业务撑起了大经营——农行浠水支行业务经营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供应链金融模式服务农业产业链发展——对农行黄冈分行“三农”信贷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农户小额贷款操作流程与运营模式的实践分析与思考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非现场审计探讨

做好信贷审查“五部曲”提升信贷资产发展品质

电子银行业务法律风险及防范策略思考

农村金融服务:ATM能否补位——以农行黄冈分行为例

基层农行电子银行渠道建设思考

农行团风支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基本做法

建始县中医院

坚持求真务实

推进武陵地区区域金融合作发展的研究报告

把握战略机遇做好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金融服务

关于做好金融服务积极支持黔江经济发展的思考

新经济态势下的县域经济与农业银行经营策略——以湖南省怀化市轄县域为例

提升恩施农行价值创造力的思考

对湘西州商业银行困境与出路的解析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的警示及应对措施

发展低碳金融业务推动增长方式转型——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农行业务经营转型的思考

低碳经济时代金融支持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考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碳金融发展路径选择

湄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金融服务工作试点启示

县域农行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对农行张家界分行县域业务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对发展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思考

浅析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

试论农行业务发展中的理性营销问题

增“动力”添“活力”挖“潜力”农行遵义分行保险业务发展迅速

做强保险业务提升价值创造力

对后危机时代农行信贷经营思考

好的班子要有“五气”

把握本质内涵着力客户建设

深化服务“三农”“3510”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

关于县域农行资产“空心化”现象成因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当前中间业务发展态势与建议——农行湖北分行营业部中间业务发展调研报告

现行考评体系传导执行特点、问题及对策——农行湖北分行绩效考评调研报告

零售业务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思考

如何运用金融工具规避贸易性汇率风险

在完善与创新中发展——对农行武穴、罗田支行惠农卡及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的调查

县域农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思考——农行英山支行服务“三农”及风险防范调查

在服务“三农”中创造价值

对小额贷款发展与风险管理的思考

贫困山区农行资产营销调查与思考——以农业银行浠水县支行为例

如何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给新入行大学生的一席话

与农有缘

当前资产业务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股权质押贷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当好支行行长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日渐凸显,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危机重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也进入到一个艰难的阶段,我国农村银行的发展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服务项目。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挑战和困境要积极应对,结合农村的市场需求提出应对措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面临的困境如下:

1.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较难推广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银行业的特殊存在,具有特殊的生存环境。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的开拓地,从业者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综合素质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对于农村地区的服务对象了解的不够充分等原因使得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够充分,大部分还停留在遵守银行的工作规章的范畴,对于相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农民,扎根基层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真正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最后,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对象多样化、多层面,需要从业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要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意义。

2.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冲击

近几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需求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大背景的产物,市场经济大潮涌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新的思路和新的尝试下也将存在消极或者错误的指引。部分从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够,还停留在表面的学习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成为流于形式。所以面对新形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得到加强,实现思想对于实践的正确指引,实现双文明和谐发展。

3.传统思想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银行作为企业秉承的基本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追求业务的不断提升,完成工作任务成为从业人员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地位缺乏基本、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看做是行业发展的补充,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分裂,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和指导价值,机械地与业务建设、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分裂开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两不粘现象,更不能深层次对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提炼、升华、重塑,并使其在行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化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新的金融体系过程中,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统筹兼顾,层层深入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遵循从上而下的实施路线,提高领导层的思想政治觉悟至关重要,从领导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层层推进。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城轨性的工作层层推进,写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党委书记、各支部书记要围绕银行业生产经营,抓好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执行效果。第三,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实现各部门间的通力配合,团结协作。强化“大政工”体系的形成。职工主动积极参与,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2.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工作成绩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技术业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模式,搞好服务工作;一方面认清形势,正确对待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实现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双发展。

3.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

竞争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行业竞争的必然。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组织从业人员参与竞赛活动,开展非富多彩的工作竞赛形式。优化绩效考核模式,提高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树立成功典范,开展“争做先进工作标兵”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业务竞争水平,提高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地区提高更好地更为便捷的服务;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水平,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水平。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建议

一、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境

全球金融危机的日渐凸显,各国银行业的发展危机重重,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也进入到一个艰难的阶段,我国农村银行的发展一方面要符合当前大的经济环境,一方面也要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相关的服务项目。在这种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面对挑战和困境要积极应对,结合农村的市场需求提出应对措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工作面临的困境如下:

1.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较难推广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个银行业的特殊存在,具有特殊的生存环境。首先,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新的开拓地,从业者年轻化、工作经验缺乏、综合素质方面不具有竞争力、对于农村地区的服务对象了解的不够充分等原因使得思想工作的开展和推广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够充分,大部分还停留在遵守银行的工作规章的范畴,对于相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服务农民,扎根基层的认识不够充分,没有真正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最后,农村商业银行的工作对象多样化、多层面,需要从业者给予更多的耐心和更加积极的工作热情,要更好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指导意义。

2.农村商业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冲击

近几年,我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需求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农村商业银行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大背景的产物,市场经济大潮涌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商业银行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新的思路和新的尝试下也将存在消极或者错误的指引。部分从业人员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够,还停留在表面的学习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成为流于形式。所以面对新形势,银行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得到加强,实现思想对于实践的正确指引,实现双文明和谐发展。

3.传统思想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银行作为企业秉承的基本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因此追求业务的不断提升,完成工作任务成为从业人员工作的重要方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作用和地位缺乏基本、系统地了解和认识。将思想政治工作看做是行业发展的补充,没有充分认识到工作的重要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分裂,没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和指导价值,机械地与业务建设、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分裂开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两张皮、两不粘现象,更不能深层次对思想政治工作加以提炼、升华、重塑,并使其在行业发展与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多元化的挑战

在改革开放和建立新的金融体系过程中,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出现了经济成分和利益分配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环境的复杂导致了价值观念的多样化、行为方式的多样化,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对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1.统筹兼顾,层层深入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遵循从上而下的实施路线,提高领导层的思想政治觉悟至关重要,从领导层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层层推进。第二,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城轨性的工作层层推进,写入年度工作计划当中,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党委书记、各支部书记要围绕银行业生产经营,抓好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执行效果。第三,工作细化到各个部门,实现各部门间的通力配合,团结协作。强化“大政工”体系的形成。职工主动积极参与,形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

2.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政治素质

工作成绩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程度和技术业务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我学习的意识,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模式,搞好服务工作;一方面认清形势,正确对待自己在工作中的地位,加强技术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技能,实现思想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双发展。

3.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意识

竞争已经成为工作的常态,行业竞争的必然。农村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组织从业人员参与竞赛活动,开展非富多彩的工作竞赛形式。优化绩效考核模式,提高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树立成功典范,开展“争做先进工作标兵”的活动。一方面提高业务竞争水平,提高整个团队的业务水平,为农村地区提高更好地更为便捷的服务;一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水平,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水平。

三、结语

银行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断深化的过程。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思想的碰撞,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提高了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整体竞争水平,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田蔚蔚.商业银行员工对薪酬激励的需求偏好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2:6-16.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商行;思想教育;瓶颈;突破

思想工作是我国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新形势下,积极探究农商行思想教育的瓶颈及突破策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新形势下农商行思想教育的现状

1. 职工思想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农商行职工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大局观念逐渐弱化,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不良思想,这些不良思想严重阻碍了农商行的发展壮大。

2. 缺乏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农商行一直将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发展层面,思想工作逐渐被淡化。在经济和平建设时期,部分农商行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过分关注银行的经济利益,忽略思想建设,对思想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势必会影响农商行的健康、有序发展。

3. 工作方法落后

魍乘枷牍ぷ鞣绞铰浜螅目前,很多农商行仍然沿用传统开会、理论学习的老套模式,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无法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使得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另外,部分农商行的思想工作内容无法与银行发展战略相结合,两者出现脱节,这严重违背了思想工作的开展初衷,实际效果甚微。

二、 新形势下农商行思想教育的突破策略

1. 思想内容创新

农商行所开展的工作实际上属于服务业的范畴,然而银行职工尤其是青年职工的服务意识较差。因此,农商行领导应注重培养职工的服务意识,而提高职工的服务意识就应该从思想教育工作上着手,换言之就是针对提高职工服务意识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农商行职工大多思想活跃,这也决定了他们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他们遭受到外界的打击时,就容易把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严重降低工作质量,因此,农商行领导应有针对性地帮助职工解决思想情绪问题。农商行领导应及时向职工宣讲农村发展变化新形式,加强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接下来的思想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农商行领导应及时总结各种有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丰富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全面提升职工的职业素养。同时,农商行领导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经营两手抓的理念,加强法制与德治的结合,优化思想教育网络体系,推动制度建设与组织建设的联动发展,增强思想教育内容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最后,农商行领导还要加强对职工思想、工作、生活的关注与了解,使各项思想教育工作内容的开展符合职工实际情况,紧跟时代步伐。

2. 银行机制创新

创新银行工作机制,农商行领导必须站在银行实际发展角度,对职工个人目标、银行整体发展目标进行纵横向考核,建立健全思想教育工作体制。将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与银行各项日常工作联系在一起,有效促进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规范职工行为是农商行思想教育的关键,要想充分调动职工爱岗敬业积极性,必须执行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农商行领导应从自身做起,勤政为公、严于自律,真正做到“一级带一级”,为一线员工做好榜样。与此同时,农商行领导要注重发挥警戒、典型的正反激励作用,树榜样、树典型,并在优秀职工晋升、薪资福利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正确引导职工价值取向。农商行领导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便宜;做到各项事情公平合理,克服私情,不偏不倚,处理好道与情、公与私之间的关系,公正严明,促使职工各项行为步入正轨。再次,农商行领导要结合农商行具体情况,制定行之有效、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与奖励措施,在充分调动一线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激发一线职工创造力。最后,农商行领导还要建立完善的职位晋升渠道,通过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一线职工看到希望,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3. 工作方法创新

农商行领导应加强职工“三观”改造,指导职工树立远大理想,对职工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无产阶级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使职工立足于本职工作,有的放矢,树立忧患意识,鼓励职工在爱岗敬业中践行三观。职工是道德建设的主要对象,农商行领导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做到以人为本,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注意渗透原则的使用,善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通过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认知,也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在以理服人过程中,应加强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结合农商行实际发展环境、职工工作情况,通过讲道理、摆事实的方式说服职工;通过参观访问、报告、谈话、辩论等方式让职工知晓更多的道理。切忌以势压人,压服并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在晓之以理的同时还要以情感人,加强与职工之间的交流。农商行领导还应积极改革传统自上而下、单向管理模式,积极吸引一线职工参与到日常管理决策、管理制度制定与考核过程中来,鼓励一线职工献计献策。

4. 重新认识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全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农商行领导要重新定位思想教育工作在银行发展中的作用。银行领导能对银行的总目标制定和计划项目实施产生巨大影响,只有让银行领导重新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对银行发展的巨大影响,才有可能解决资源、资金、团队、计划等问题。因此,银行领导要严格落实中央下发的相关文件和提出的具体要求,将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上议程,为建设一支有力、高效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提供必需保障。②深入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重点突出“”问题,努力打造一支讲奉献、重品行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对思想教育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全面提升其抵御腐蚀的能力。思想教育工作人员更应本着对人民、对党负责的态度,自觉履行思想教育职责。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新形势下农商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为切入点,从思想内容、银行机制、工作方法、队伍建设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农商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突破策略,从多角度入手,以期全面提升农商行思想教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增志.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基层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J].南方论刊,2013(1).

[2]黄豪佳.农商银行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9).

[3]叶丽娟.关于加强农村合作银行思想政治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12(11).

[4]温小郑,王曦婕.我国商业银行一线网点服务质量研究[J].北方经贸, 2014(12).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F61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292(2015)47-0089-02

基于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2007年成立以来一直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本文基于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邮政储蓄银行应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根植本土文化,走“普惠金融”的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一、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阻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其中“三农”问题矛盾最为突出。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效的金融服务支持。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处于一种抑制不规范发展状态,如融资成本高、资金供需矛盾突出、地下金融活跃等。基于新农村建设及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基于金融主管机构的定位和自身的条件,邮政储蓄银行在改革邮政储蓄体系基础上于2007年3月20日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立足于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充分依托邮政系统网点广的优势,完善城乡金融服务功能,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实行了市场化经营管理。邮政储蓄银行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一直为农村金融及农村建设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8年以来,在邮政储蓄业务的基础上,根植农村,不断创新业务种类,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其他金融机构至今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也日益迅速增加。于1986年在全国范围恢复办理的邮政储蓄业务,为农村地区资金汇兑及现金兑现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邮政储蓄业务为社会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发展壮大了自己。在农村的土壤上,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规模,建立了广阔的网络营业点,其中2/3分布在农村地区。据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报道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营业网点,2012年6月末3.7万个,2014年年末近4万个,2015年6月末已超过4万个;邮政储蓄银行服务触角遍及广袤城乡,“打造了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电视银行、微博银行、微信银行和易信银行在内的电子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15年6月末,“服务客户近4.9亿人,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帮助约1200万户小微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邮政储蓄银行不断扩大邮政储汇业务范围,同时向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延伸,业务范围包括以本外币储蓄存款为主要的服务项目,有国内、国际汇兑、转账业务、银行卡、保险、国债、代收代付、银证通,有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协议存款等。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存在很大差异的背景下,保证自主运营资金安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依托网络优势大力发展广阔的农村市场,为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基础金融需求。

二、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发展建设中最重要的贡献是依托网络优势,以其他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小额贷款业务,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金融需求。但是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有些省市出现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速度放缓、不良贷款率增加、资产质量下滑等问题;但与此同时,有些省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样化,邮政储蓄银行在管理体制、内控及风险防范、业务素质及创新等方面也出现了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这些问题困扰着正在发展中的邮政储蓄银行。

1.邮政储蓄银行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根据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历史来看,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之初就根据自身的优势在政策指导下定位服务于“三农”的市场定位体系,主要是为农村建设提供基础金融服务,性质上带有“准政策性银行”色彩,开展的业务主要是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为主。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步向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历史使命与商业化运行的双重混合以及面临的追求商业利润和社会绩效之间的难题就成为邮政储蓄银行运行中的第一大难题。

2.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发展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发展进入瓶颈期。一是产品本身设计上阻碍了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金额小、时间期限短,不太适应现在农业生产规模化及科技化的需求;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担保机制缺失,从业人员金融知识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差,风险意识淡薄,规避风险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加上农户金融意识和信用观念也不强,因而小额贷款业务创新不强,效率不高。以上是邮政储蓄银行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中主要业务发展进入瓶颈期的一个重要难题。

3.邮政储蓄银行依托网络优势在农村大力开展业务,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这种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向现代商业银行低消耗、高效运行的精细化商业运行发展模式转型。根据官方报道,截至2014年邮政储蓄银行虽然在全国的网点已有4万个,但是这些网点大多数都规模较小,设施陈旧、设备落后,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难题。

三、邮政储蓄银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2015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同年3月份,银监会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强化支农服务社会责任,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出“引导邮政储蓄银行稳步发展小额涉农贷款业务,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持续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其他商业银行下沉机构网点,优化网点布局,适度扩大农村地区网点覆盖面。”根据政策指导及自身条件,邮政储蓄银行要根植农村土壤,坚持立足“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秉承“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方针,恪守“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承诺,始终坚持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之路。

1.提高政策扶植力度。从邮政储蓄银行现有的农村贷款业务种类来看,农业信贷风险担保和补偿机制还应大胆创新。据邮政储蓄银行的公告了解,目前只有一部分地区在农业贷款方面的担保做的比较好,通过农技协出面,将农民组织在一起,实行统一贷款。有部分省市“三权”抵押贷款做得也比较出色,还有结合当地地方特征,积极尝试和推广各种担保创新,比如大型农机具、大额农业订单、涉农直补资金、土地流转收益、设施大棚、水域滩涂使用权等。为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服务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也解除其后顾之忧,各级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政策扶植力度,可以尝试以下方式:设立贷款担保基金,成立为“三农”服务贷款的担保机构;建立农村金融机构政策性亏损补偿机制;进一步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2.践行“普惠金融”,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2013年11月,“微型金融在中国”高峰论坛上焦瑾璞就微型金融是否需要储蓄的问题,焦瑾璞谈到:“中国目前最缺的是贷款,微型金融发展应该在贷款上下工夫,把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的技术普及到广众。”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将小额贷款和微型金融服务满足不断扩大的广大农村金融需求市场,就要在贷款业务上下功夫,践行“普惠金融”及金融创新,特别是创新产品设计及服务,做好最基本的贷款业务。邮政储蓄银行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储蓄收入,并且在各项收入中占很大比重,而储蓄收入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所以邮政储蓄银行的收入受中央银行利率政策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大。因而,邮政储蓄银行充分发挥网点及在客户群体各个方面的优势,增设信贷受理网点,降低交易成本,方便客户,并创新业务种类,加快发展小额贷款、个人商务贷款、个人企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业务,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3.加强风险管理,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提高监管力度。邮政储蓄银行要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在不断创新产品设计的基础上,必须设立相对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有效的风险评价体制。首先是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做到产权清晰,强化金融安全与责任追究。其次,增加新老员工的金融培训,提高金融专业技能,增强金融风险意识,从事合规性经营。再次,相应提高监管力度。

4.加强内部管理,转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金融之路。邮政储蓄银行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除创新产品设计,加强风险管理,做好基本的贷款业务外,还应加强内部自身管理,转变发展模式思路。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商业化转型,邮政储蓄银行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增加资本金;加强与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比如向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批发贷款,既解决了这些新型金融机构的资金不足,也满足了农户资金的需求;依托网络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比如与各保险机构合作,农村保险等。

四、结束语

普惠金融是金融的延伸。承担扶贫与商业化运行双重使命的微型金融机构,面临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权衡与选择。在将现代金融服务带来的机会和便利带给更多的普通百姓的同时,如何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是当前所有微型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农村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普惠金融”下的邮政储蓄银行,应不断开拓新思路,进行金融创新,发挥独特的优势,走生态金融之路,更大更强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官方网站

[2]王劲屹,张全红.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之改革思路探讨———兼与农信社竞争力之比较研究[J].农村经济,2014,(12).

[3]谢永乐,张海.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服务“三农”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4,(06).

[4]孙为民.对加快邮政储蓄银行转型的思考[J].邮政研究,2014,(3).

[5]陈晖萌,党均章.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综合经营战略[J].银行家,2008,(03).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大家好!首先要感谢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使我有机会在这里发表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做优做强农村合作银行”。跨进2010年,面对充满生机和活力、挑战和希望并存的伟大时代,我觉得作为一名农村合作银行员工,忠诚、奉献、务实和向上是我的人生目标,发展农村合作银行金融事业,做优做强农村合作银行金融产业是我的毕生追求和人生价值所在。我的座右铭是:顽强不息,努力拼搏;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在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农村合作银行要获得生存的机会,发展的空间,决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改革创新。相对于工行、中行、建行、农行等国有商业银行,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势单力薄,更要有一种危机感。我国伟大思想家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言,如果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满足于眼前,无忧无虑耕种一亩三分地,那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就会逐渐枯萎,就会伤失生存的资格,被历史的洪流无情淘汰。我们农村合作银行要有危机感,要认识到“信贷增幅有限、息差缩小、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乏力,资产质量风险上升的异常严峻生存环境,要以“背水之战”的勇气突破重重围困,开辟新的道路,发展新的前景,创造新的业绩,实现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在新形势下的宏伟目标,走向光辉的明天。我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提出“一条道路,两场革命”的战略思想就是体现了这种精神,是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指路明灯,跟着它走,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到达光辉的彼岸,描绘出崭新的画图。

“一条道路”,就是我们农村合作银行要走做优做强之路,只有做优做强了,才有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地位,侪身于全国金融之林;才有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创造可观经济效益;才有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员工的幸福生活,奔向光辉明天。“两场革命”是“战略转型革命”和“科技信息革命”。“战略转型革命”是农村合作银行走做优做强之路的根本手段,不转型,意味固守一隅,绝无发展前途,只会萎靡消亡。战略转型就是开辟新的阵地,获取新的战机,为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打一个新天下,实现做优做强目标。“科技信息革命”是农村合作银行做优做强之路的强大支撑,是运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助推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用人类高智慧的结晶圆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做优做强的梦。“一条道路,两场革命”形成“一体两翼”的格局,构成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为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发展奠定思想认识,指明前进道路,提供工作动力。

要做优做强我们农村合作银行,必须开拓创新,把我们农村合作银行从传统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到符合现代银行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方式,把发展的方向从主要追求做大转向全面做优做强;发展的重心从主要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转向注重全面发展和持续效益;发展的途径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数量扩张转向依靠体制机制优化、系统资源有效配置和科技进步;发展的内容从以行社各自发展为主转向激发行社各自活力和统筹全系统发展并重。做到开拓创新,才能使我们农村合作银行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进一步增强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做优做强我们农村合作银行,我们每个农村合作银行干部员工必须顽强拼搏,象“春蚕”吐尽青丝,象“蜡烛”化成灰烬,把毕生献给事业,勇攀高峰,创造辉煌。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优化服务理念,淋漓尽致地发挥“灵活、快捷”的优势,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流淌我们的辛勤汗水,保持“寸土必争”的昂扬斗志,实干加巧干,体现强大竞争力,迸发强大战斗力,艰苦创业,深入基层,在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深耕稳扎,牢牢占据主导地位。我们要做到以人为本,树立现代银行经营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无穷潜力,建立高效顺畅运作的科学体制机制,实现经营管理的最优目标,大幅度提升经营效率和质量。我们要加快金融创新,优化产品结构。以全面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为契机,把“丰收”品牌打造成全系统零售业务的主导品牌。结合本地需要,因地制宜、全面推广“丰收小额贷”、“丰收创业贷”、“丰收联存贷”、“丰收农林贷”、“丰收农家乐贷”、“丰收安居贷”等信贷品牌;加大对“丰收”系列品牌的宣传,加大业务品牌的市场推广力度,大力发展丰收借记卡、贷记卡,组织建立覆盖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全省性银行卡特惠商户网络,以此全面促进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业务发展,着力提高业务经营范围,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一、围绕新的市场定位,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未完全到位。部分“三农”业务推进不力的县支行,人员观念转变慢,思想不解放,心有余悸,过分谨慎。

(二)不利于面向“三农”定位的政策导向。根据历史上专业银行的划分,农业、农民、农村曾是农业银行发展的主要对象,并在城乡、农村市场占有天然的优势。但自1996年实行了“一分一脱”以后,逐步与市场接轨,逐步走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农业银行发展逐步向城市金融发展靠拢,导致城乡、农村阵地大幅收缩,农村信用社趁农业银行向城市业务进军之机以其灵活的机制抢占了大部分市场,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完成股改后又重新介入县城及经济强镇进行同业竞争,所以面向“三农”经营,还需要有适合“三农”定位的政策支持。

(三)适应“三农”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少。农业银行在县域重点发展的是以存款、中间业务、低风险业务为主成了业务发展的主线,业务种类很少,贷款审查、审批等权限基本上被上收省市分行,所以直接贯穿于“三农”发展的各项县域金融业务受到限制。农村金融缺乏个性化服务,服务手段简单粗放,只求量的增长不求质的提高。

(四)金融服务网点分布不均。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金融商业化运作,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各金融机构网点按照效益保本,低于甚至略高于保本点的营业网点被大量撤并,出现农村金融服务“空洞化”现象,如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农行,网点也主要集中在城区、经济开发区和发达乡镇,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十分有限。

(五)面向“三农”被一些业务流程阻碍发展。农业银行当前的一些业务流程与面向“三农”的业务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流程比较繁琐。以肇庆农行为例,办理一笔贷款,从介入调查到发放累计总共需要12个岗位审核签名,审查审批环节多而且繁琐。二是风险防范的形式大于实质,过分依赖于纸质上的风险审查。三是信贷管理体制不能适合“三农”的定位需求。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1)贷款起点额度没有因地制宜。以肇庆农行为例,房地产项目贷款起点是5000万元以上,并且是要通过省行的房地产优质客户认定。但是肇庆市山区县域的房地产开发普遍是起步阶段,5000万元的准入门槛对于珠三角发达地区或者肇庆城区来说没问题,但是这个起点对于山区县域来说就显得高了,通常县域房地产项目只需要300—700万元间。所以说很多无法满足这个条件下的房产商就会寻求与农信社合作,很自然的楼盘按揭业务也会在农信社办理,无形中给了农信社机会,积少成多,一年下来流失估计有超过1亿元的住房按揭贷款。(2)贷款的担保条件没有政策支持。根据《担保实施细则》贷款不能接受县级市市区、县城城区以下区域的抵押物,这无疑又是一个“拦路虎”。这个措施不如农信社灵活,特别是担保公司的担保方面,无法与农信社竞争。(3)贷款的审批权限也没能个性化。没有根据各县域客户结构来设定信贷审批权限。农村金融机构基层营业网点大多没有贷款审批权,属于单纯的存款机构,吸收的存款大多通过系统上存流向城区。贷款很多环节都由二级分行办理,上报分行的审批流程又过于复杂,在工作效率上就输农信社一筹。

(六)县域建制支行的人才流失和专业人员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业务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对于“面向三农、以县域为基础”的市场定位不相适应。

二、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势在必行

(一)面向“三农”是实现党和国家全局战略任务的必然要求。解决“三农”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环节。党中央从大局出发,要求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是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指明了方向,这是符合农行实际的。

(二)农业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建设发展中历史悠久。自成立以来,农业银行一直在农村金融中起着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从过去的发展历程看,其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与“三农”共兴共荣、息息相关。从现实情况看,服务“三农”的社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三)农业银行是我国在农村里经营网点和机构最多的银行,几乎覆盖全国所有县域,这一点是我国其他银行所不及的。在长期的支农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独特优势。服务“三农”,对农业银行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搞活市县两级分支行经营,加快自身有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面向“三农”也为农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空间。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将有可能成为农行的比较优势和先发优势,成为农行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股改后的农业银行面向“三农”,不是要走专业银行时代大包大揽的老路,而是要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几点思考

(一)树立“大三农”观念,贴近“三农”定政策,培育县域优质客户资源,做大做强县域业务。跳出城市金融经营管理政策思路,贴近“三农”区域的生产、生活特点,了解“三农”区域经济运作模式,研究“三农”区域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挖掘“三农”区域的金融服务要求,制定适合当前“三农”区域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政策、运行机制、服务产品、风险管理、考核导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有别于与城市化高度成熟的市场运行模式,提高在“三农”区域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建立针对“三农”及县域客户特点的信贷准入体系,实行差异化准入管理。在准入和评级方面,针对县域小企业客户制订专门的评级办法;下调县域部分信贷产品的准入门槛;放宽县域个人经营性客户准入范围,简化不必要的材料要求。要结合客户有效资产情况和经营特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用股东个人资产抵押、企业产权质押、林产权抵押、多户联保物权质押、担保机构担保等多种方式,缓解县域信贷客户担保难的问题。

(三)业务流程要积极再造。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小管理、大经营”的原则,应重新构建县支行经营架构。将县支行由管理型转型为经营管理型,网点由交易核算型转型为交易营销服务型。简化县支行的管理职能,强化其经营职能梳理整合现有个人业务流程,提高柜面业务处理时效,减少客户等候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简化柜面操作流程。将各部门业务、各种类业务、各渠道业务进行分类与整合,强化综合营销和多渠道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一人包办式的金融服务,使客户无需再面对众多的业务柜台,提高客户的便利程度。要求网点能在一个地方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而不需要客户为了一笔业务在不同的部门之间穿梭。实现“对大众客户推行标准化产品、规范化服务,对中端客户实行标准化产品、个性化服务,对高端客户实行个性化产品、差异化服务”,创新县域营业网点的服务与营销模式,提升县域网点为“三农”的服务效率和营销能力。

(四)要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要通过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认真调研分析,研发和推广面向三农的金融新产品,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要根据农民特殊的需求,在改造农村传统网点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将基金、保险、外汇、理财、现金管理、电子银行、投资银行等一批城市成熟产品,尽快推广到农村。此外,在结算、业务等领域,农行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农信社和邮储银行等农村金融同业的合作,达到取长补短、互利共赢的目的。增强科技支撑,充分利用全国数据大集中创造的技术优势,全面提升新产品研发水平,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富有农行特色、功能强大、城乡联动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农行产品服务的智能含量和附加值。

(五)风险管理要创新,防控金融风险。总体来说,农业仍属于弱质产业,农村仍属于欠发达区域,农民仍属于低收入群体,这就决定了金融服务“三农”的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必须创新风险管理手段。通过严密的制度管控风险,要逐步强化“三农”业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独立性,实现风险控制和效率提升的协调统一。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促进全行职业道德建设、行业作风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再上新台阶,行党委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重视,早部署、勤检查、抓落实、重实效。根据《中国农业银行菏泽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工作目标明确。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计划和长远规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分步实施。二是工作思路清晰。做到机构健全,队伍精干,责任明确。结合市分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和我行实际,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把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党员示范岗和“一先双优”等文明创建目标具体细化,分解到各职能部室和营业单位。各单位再根据各自实际,层层落实,分解到人。三是工作机制健全。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与业务经营融为一体,做到两个文明建设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把思路定位于“深化、完善、巩固、提高”八字方针上,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展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四是把规范化服务和提高经营效益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根据市分行客户服务联动管理办法和我行实际,修改完善了文明优质服务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检查奖惩考核机制,加强对服务、营销、清收盘活和文明创建等工作的奖惩考核,真正做到罚不心疼,奖不手软。全行上下牢固树立“服务无小事”意识,机关为基层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全行为客户服务。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建造一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

行党委领导班子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树品牌、增效益为中心,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突破口,以争创一流业绩为根本目标,从抓好规范化服务入手,提出了“打造金融第一品牌,力做客户首选银行”的文明创建目标。首先从自身抓起,从中层干部抓起,营造团结协作、士气高昂的良好工作氛围。其次结合新时期特点,抓好爱岗敬业教育,把行风建设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自觉行动上。为各支部建立了集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为一体的党员活动室,配备了学习资料和娱乐健身器材,结合争创“党员示范岗”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我为党旗添光彩”“创先争优”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揽储、业余营销金融新产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团员青年中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在全县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氛围。三是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制定了思想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检查评比制度等一系列具体措施。思想政治领导小组定期深入各单位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和辅导,定期组织测试,巩固学习成果。经常把系统内外和本单位的先进典型事迹整理成材料,印发至各单位组织学习,使全行员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单位内部形成了“学先进、超先进、比贡献”的良好风气。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事业进取心、敬业爱岗意识。坚持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和员工行为排查制度,及时了解一线信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把准员工思想脉搏,找准员工思想兴奋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把“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作为每个员工的基本理念,使员工对自己的岗位目标、服务要求、操作程序牢记在心,实施在手,并且不断有高层次的创新和追求。四是抓员工培训,塑造复合型人才。每年年初,都根据实际制定培训计划,注重对员工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市场营销、业务机能等内容的培训。通过听取专家讲座、宣讲教育、以会代训、经常性的岗位技术练兵、季度测试、年度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2003年相继组织了储蓄、信贷、计算机操作、市场营销等培训班153期,受培训1380人次,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业务发展需要。2003年,在全市“十六大知识竞赛”中,我行参赛选手荣获第三名;在全市农行系统演讲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在全市农业银行系统柜台业务技术比赛中,我行代表队荣获七个项目的五项冠军,三项亚军,两项第三名,从而在10个参赛队中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的骄人战绩;2004年3月,我行选手陈斌在省分行组织的业务技术比赛中,荣获传票算比赛项目第四名。五是创建工作锦上添花。营业部被和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授予“青年文明号”三连冠奖杯,2002年被市委授予“巾帼建功文明示范岗”,被县人民银行评定为郓城县金融系统唯一的“优质支付结算单位”。东门街分理处自2000年连续三年保持了省级“青年文明号”,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被市分行授予“青年文明号”。武安办事处被市分行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高笑梅同志被省分行授予“青年岗位能手”和“优秀共青团员”,并被推荐为农总行“优秀共青团员”,吕宗椿和陈雪冬同志被市分行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

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

我们内抓服务,外树形象,力争硬件服务上档次,软件服务上台阶,力做客户首选银行。首先,加强网点硬件建设,提升农行外在形象。我们先后对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育才路储蓄所、北城分理处、黄安营业所、郭屯办事处等网点进行了高档次、高标准的改造,对各营业室配备了供客户休息的高档座椅、饮水机、一次性水杯、自动擦鞋机、雨伞、打气筒等便民设施,为支行机关、城区办事处、临城路分理处、开发区分理处和自助银行等单位安装了射灯,为县行机关和农村处所建设了小花园,栽植了月季、冬青、柏树等花草树木,使营业网点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为客户提供宽敞、整洁、服务设施齐全的温馨服务环境,塑造了现代化银行形象。其次,不断满足客户需求,改进服务方式。1997年,在东门街分理处率先开设了“夜间银行”,2001年,在繁华的金河路上又开设了城区办事处“夜间银行”,实行“36589”服务承诺;2003年春节,在繁华的金河路与东门街交叉路口建设了我县第一家自助银行,既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又树立了现代化农业银行的崭新形象。第三,用足“内功”,抓营业网点管理。行党委向全行员工和社会各界郑重承诺“谁砸农行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支行坚持每季度至少对各营业单位检查一次,并根据检查结果全行通报,进行排名评比,强化监督考核措施。第四,借助“外力”,促文明服务上台阶。我们定期召开党政、新闻、黄金客户方面有关人士参加的座谈会,通过走访、寄信、发放贺年卡、短信等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阶层人士对我行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聘请了社会监督员,向社会各界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和违规违纪举报电话,通过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使抓服务、树形象活动更有生动性,更富有活力。第五,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为载体,积极引导全行员工立足本职,开展文明争创活动,实现了员工着装统一化、网点服务规范化、库房管理军事化的标准化建设。第六、全方位、立体式展开宣传,让千家万户了解农行、认知农行。我们在县广播电台开设了“农行之声”,每天都在固定时段播放农行产品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就;与县电视台签订了长期协议,每月至少有两期农行的新闻节目;在城区公交车和“招收停”做了独具特色的农行车体宣传广告;定期利用集市日在繁华路口设立咨询站,由农行员工身披绶带,广泛向客户宣传农业银行的产品优势、科技优势、服务优势;建立强有力的宣传报道队伍,广泛宣传农行两个文明建设成就,2003年,在各级新闻媒体发表稿件834篇,支行被推荐为省分行级“宣传报道先进支行”。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加企业文化建设内涵

我行每年都制定员工文体计划,并定期组织实施。每季度组织一次军棋、象棋和够级比赛,每半年组织一次乒乓球和拔河比赛,每年组织两次演讲比赛和读书比赛,逢年过节都举行文艺晚会,极大的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陶冶了员工情操。每年组织员工“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探望、慰问苦难员工和离退休干部,让他们感受到党和农行的温暖。我行在县委宣传部组织的“十六大”精神学习演讲中取得了第一名和优秀组织奖,“公民道德知识竞赛”颁奖晚会上表演的三句半《水浒故里好景观》受到了各界领导的好评。在县总工会举办的“五一职工运动会”和“迎国庆乒乓球”比赛中,我行选手分别荣获象棋、自行车慢骑、篮球和乒乓球女子单打第一名,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市直企业文化建设文艺汇演中,我行小品《相亲》节目荣获一等奖、优秀组织奖和创作奖。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加强了队伍建设,增强了团队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而且也使农行知名度大大提高。

五、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加快发展,业绩突出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草根银行;农村金融改革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政府围绕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的问题,已进行过多轮改革和创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村金融领域的问题依然很多,农村金融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瓶颈产业。

“草根银行”指的是指经银监会批准的、在城市或农村地区开展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机构。这些机构往往定位为穷人银行,即为小客户提供微额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草根银行”的出现不仅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了思路,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做出了贡献。

二、我国“草根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草根银行”的萌芽(1988~1995年)

我国的”草根银行”萌芽于1988年6月。台州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由现任董事长的陈小军借了5万块钱和另外10个个体户凑钱,以10万元注册资金开办的银座金融服务社。成立之初的服务社设在台州市路桥区的一间临街小屋,仅有6名工作人员。1993年6月,泰隆城市信用社成立,当时仅有7名员工,注册资金为100万元。这两家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在性质上类似于我国历史上的“大钱庄”,还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草根银行”。

(二)我国“草根银行”的发展(1995~2006年)

从1995起,“草根银行”在我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标志就是银座金融服务社从“大钱庄”转变成真正的银行。2001年重组后,银座金融服务社把自己定位于微小企业的伙伴银行,改名为路桥银座城市信用社。2002年3月,台州市商业银行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政府股权仅为5%。截至2003年末,台州商行各项存款余额达83.85亿元,占该区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45%;贷款余额56.97亿元,占该区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46%,存贷款余额居全区金融单位之首。利润达到1.2亿元,总资产收益率达到1.6%,这在国际上也是屈指可数的。2003年12月,《金融时报》发表对我国最大50家商业银行,包括工、农、中、建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1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11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排名,台州市商业银行名列第43位。

而另一个奇迹的创造者泰隆城市信用社在12年后的今天,各项存款余额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8.6亿元,其中95%的存款来自于微小企业,在贷款中91%也是面向微小企业,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88%。

目前,这两家草根银行的存贷款规模都占路桥总规模的60%以上。许多著名经济学家、专家学者曾到泰隆实地考察,认为泰隆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是股份合作制金融企业的成功典范,有力地证明了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中小民营企业是相得益彰的天然伙伴。

除这两家银行外,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宽,新的“草根银行”也在相继筹建和成立,为农民融资和农村金融改革做出了贡献。如2006年1月江苏省内成立的第一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硕集富民合作社,2006年7月6日在河南省濮阳市成立的我国第一家由民政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的“草根银行”濮阳市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社。

(三)“草根银行”在我国的新发展(2006年至今)

自从2006年12月我国银监会了《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之后,“草根银行”在我国的蓬勃发展。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产业资本与民间资本均可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农村金融机构准入的放开。并选择了率先从中西部开始推行。这次改革将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先中西部、后内地;先努力解决服务空白问题、后解决竞争不充分问题”的原则和步骤,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6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2007年3月1日,中国第一批新型金融机构——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和惠民贷款公司、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等草根银行应运而生,成为了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先行者。在吉林、甘肃等省区又相继出现了不少的乡村银行。如梨树县闫家村百信农村资金互助社和甘肃庆阳西峰瑞信村镇银行。由仪陇惠民村镇银行董事长黄光伟及业内人士在改革中探索出的“三结合、三联动、三位一体”的“草根银行”运作新模式,也在实践中逐步显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随着“草根银行”的相继出现,许多农业银行和信用社都积极着手自己新的改革试验,这无疑是农村金融改革的良好开端。

三、我国“草根银行”成功的原因

(一)当地政府的开明态度

路桥两家“草根银行”崛起的背后是路桥强大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以及开明的政府。2002年3月,台州市和金融监管部门审时度势,为草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促成银座等18家民营企业组建了股份制台州市商业银行,市财政仅参股5%,参股的目的实际上是为草根银行化解政策。

(二)“草根银行”的正确定位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小、户数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企业融资很难达到大银行规定的要求,导致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出现了真空地带,为路桥草根金融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土壤。民营金融的服务方向明确定位于为民营经济、私有经济和居民服务。

(三)银行内部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

台州市商业银行与泰隆城市信用社都是完全意义上的民营银行,其产权明晰,金融定位准确,其治理结构、激励机制和内控制度都比较完善,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的治理结构。

(四)管理者和经营者的高素质

“草根银行”的管理者和经营者除扎实的专业知识外,都有着极强的责任感。由于信贷主要面向微小客户,又经常没有担保,对客户情况的掌握就极其重要,无论是在台州商行、濮阳市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社还是其它“草根银行”,信贷人员人数众多,工作扎实,对客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发生危机(如2001年9月银座的挤提风险),员工们能够以银行为重为银行挽回声誉。

(五)服务理念的真正实施

“草根银行”能把服务农民的理念落到实处,他们的信贷员不仅了解自己区域里每一家农户的基本情况,也了解其贷款需求,并为其定制贷款计划,甚至技术服务。与惠民村镇银行同日开业的另一家“草根银行”——四川仪陇惠民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农民贷款前进村调查,并为农民制定投资方案和跟踪服务,这是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很少做到的。

(六)信贷管理的高效率

“草根银行”的高效信贷管理不仅体现在信贷品种方面,还体现在贷款的批复方面。“草根银行”的贷款项目多种多样,是很多大银行想都想不到的,大的有专项农贷,如发展养殖业,小到如购买化肥、种子,甚至退还彩礼这样的申请都可能得到贷款(濮阳贷款互助合作社)。

在四川仪陇惠民贷款公司,了解了农民的投资计划、收益回报等问题后,如果符合规定,农民在两三天内就会得到贷款,这充分体现了贷款公司的高效率。而在台州商行,贷款请求绝大部分都是当天批复,最快时只需要半小时。这在大银行一般是不可能的。瑞信银行在客户刘佰琳提出贷款申请的当天,就深入实地调查,他们认为该公司经营风险小,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可观,而且能够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发展前景看好,于是落实了担保抵押等相关手续。从提出贷款申请到拿到15万元贷款仅用了两天时间。而另一农户白玉芳在她提出申请的第二天便顺利地到拿到急需的5万元贷款。可见很多“草根银行”贷款效率之高是其他城市银行所不能相比的。

四、“草根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贡献

“草根银行”为穷人提供微额贷款,让广大的贫困人群都能找到消除贫困的途径,免于贫困,是推动社会底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成功的支持创业脱贫而不是单靠政府救济扶贫的新方式,充分发挥了金融杠杆和金融制度创新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同时草根银行在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创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新的运作模式

成功的“草根银行”往往采用与有关部门联动的运作模式,即“企业+基地+农户+政府+村镇银行+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这一全新的运作链条,从而使其得到健康、稳健、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二)为降低信贷风险闯出了新路

“草根银行”贴近客户,互助联保,既保证银行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又保证贷款的回收,降低了贷款风险,为防范、化解、分散信贷风险创出了一条新路。

(三)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缺

“草根银行”的产生是农村金融改革的催化剂。“草根银行”做了大银行家不屑做的生意,管控大银行管控不了的风险,创造大银行家创造不了的业绩,填补了金融服务的空白区域。

(四)抑制了地下金融的发展

由于种种原因,地下金融活动一直是影响我国金融业正常发展的障碍,近年来的迹象表明,政府对地下钱庄的打击越来越严厉,但地下钱庄却越来越兴旺。而“草根银行”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地下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改革步伐。

(五)为金融行业的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

金融业一直以来都是嫌贫爱富,但是几乎所有的金融企业都为不良贷款发愁,“草根银行”极低的不良贷款率(如台州商行2005年只有0.88%的不良贷款率)彻底颠覆了银行不与穷人打交道(即不能向农民和三无企业贷款)是因为穷人信誉不好的说法。证明了人格化的交易往往比严格的信贷审批程序和条件更有效力。因此也为银行进一步改革和优化营销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五、结束语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农业产业新格局呼唤链式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化在中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意味着我国农业经济已经逐步向高度市场化的商业农业转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企业化经营,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实现一体化发展;农业生产要素开始重新配置,资本、技术等要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农业家庭经营基本制度下,一些农户突破原有的土地规模限制或者市场约束,成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们发展成为专业大户或建立家庭农场,或者自发联合组建专业合作社,与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持久而紧密的联系,逐步融入农业产业链条中,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组织化、一体化程度及农业竞争力。据农业部资料显示,2013年末,以龙头企业为主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33万多个,辐射带动全国40%以上的农户和60%以上的生产基地。其中,龙头企业12万多家,其所提供农产品占市场供应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给的2/3以上。截至2013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95.07万家,实有成员722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7.8%。

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对传统农村金融供给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亟需农村金融机构通过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深度参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寻求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金融深化的良性互动。基于农业产业链进行综合金融服务将会成为适应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效的一种新思路。

农业产业链金融就是从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出发,依托于产业链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生产最终产品的龙头企业为核心,将金融服务延伸至龙头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生产者。农业产业链金融通过遵循现金流动规律,绕开抵押物障碍,为农业产业链每一环节、每一主体提供充分的金融服务。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的意义或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为探索金融与产业的有机融合提供新模式。解决我国农村金融长期以来存在的供给与需求“双不足”的困境,银行必须突破单体授信和过分依赖抵押担保的传统信贷模式,农业产业链金融就为产融良性互动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二是为解决“三农”及小微企业抵押担保难提供新思路。金融资源在产业链上的配置极不均衡,农业产业链金融就是银行通过“借力”农业龙头企业,有效地整合产业链上的各类信用信息资源,解决农村金融信息高成本问题和抵押物障碍,为解决“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提供了新思路。实践中,农村金融机构基于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交易记录为农户进行直接授信,农村金融机构采用由龙头企业直接为上下游客户提供信用担保,或者基于应收账款、仓单进行质押,都是不同于传统农村金融模式的探索。三是为农村金融服务转型提供新抓手。农业产业链金融要求银行必须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及其现金流,基于持久合作的经营理念,设计适合的金融产品或工具。农业产业链金融不仅涉及营销端,还需要配套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考核机制,可以成为推动机构流程再造和管理精细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农业产业链金融新探索

产业链金融在工业领域运用得相对成熟,主要集中在钢铁、汽车、能源、路桥等有限的行业。将产业链金融模式移植到农业领域,虽然原理适用,但受农业产业特性的影响,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创新。

大型银行在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资金实力强、产品研发能力强、金融工具丰富、风险防控能力强、不受跨区域经营限制等。中国农业银行在农业产业链金融方面的成果最为丰富,他们结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探索出了园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核心企业主导型三种模式。邮政储蓄银行与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积极探索核心企业主导型的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成效显著。

股份制银行或迫于竞争压力或出于拓展自身的竞争优势的需要也开始试水产业链金融。民生银行是产业链金融最忠实的实践者,着眼于在房地产、石材、石化等领域提供全产业链融资方案,既服务好核心企业,又服务好上下游小微企业,在农业领域也有积极实践。龙江银行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依托中粮集团,探索了农业产业链金融的“五里明”模式,推出了“惠农链”融资产品。近日,浦发银行也推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方案,依托“1-2-3”立体服务体系,借助依托专业机构、专业服务机制,打造“从田间到舌尖”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一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开始觉醒,主动融入农业产业化进程,探索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2013年5月,浙江银监局在辖内开始启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首批13家机构,第二批14家机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形成了六种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一是按照服务模式不同,分为核心企业带动型和非核心企业带动型;二是按照风控技术不同,分为动产担保模式和信用担保模式;三是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分为小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和跨区域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落地,需要金融机构俯下身子,深耕农村金融市场。浙江银监局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负责人认为,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离不开构建多元化、特色化的产品体系、项目合作平台和业务保障体系。

构建产品体系首先需要对产业进行深度研究,厘清产业链起止点、生产流程、关联环节、主体结构,掌握现金流、物流、信息流活动特征,并着重分析各个节点的金融需求。在此基础上,着力研发农业产业链的基础融资产品体系和综合产品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搭建项目合作平台,对产业链金融产品进行组合运用,打造定制化、综合性行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已立项项目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包括:为融资主体开设专用账户,运用结算工具,实行进出台账登记等方式严格控制资金活动。要求融资主体按约定规则详细披露生产信息及财务信息,并建立相应的信息采集、挖掘及交叉验证机制,准确了解各主体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及变化趋势等。业务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建立制度与组织保障和动态信用管理体系、探索使用农业小微贷技术及信息科技辅助技术、主动整合各类社会资源。

理念转变是根本

从实践看,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意识到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在实际推进中,需要从理念认识和技术操作两个层面对农业产业链金融有总体把握,同时,还要注重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的综合性和灵活性。

浙江银监局办公室的《关于开展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核心要义主要有五点:一是立足当地、有序延伸;二是聚焦价值、整合资源;三是掌握核心、因势利导;四是锁定预期、现金为王;五是封闭运作、信息共享。从银行角度看,尚需在以下四个方面深入理解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核心与实质:一是农业产业链金融不是某种产品,而是寻求满足农业产业链内部各参与主体融资需求的金融组合;二是农业产业链内部各主体间的商业交易产生的商业信用可以为银行所用,有效地放大银行信用;三是银行基于核心企业的资源整合功能为产业链各个主体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四是银行基于农业产业链中信息流、资金流及物流进行信贷产品设计和金融服务创新。

农业产业链金融是一种以系统观为指导的思维方式的创新。它要求农村金融机构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禁锢,充分利用产业链各主体之间内在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关系,深度理解客户的业务,整合或放大客户的信用,减少信息不对称。浙江银监局副局长袁亚敏结合浙江银监局在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推行农业产业链金融的实践,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跳出传统信贷套路,在“三个转换”上下大工夫:将个体视角转换为产业视角,将抵押担保转化为第一还款来源,从以银行为中心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个性化特征,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具备足够的能力对农业产业链金融项目实施全流程的风险管理。同时,要求实施机构充分认识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面临的风险和障碍。首先,要对农业产业链自身固有的结构缺陷有充分的认识。农业产业链结构复杂,关联性较高,不确定性因素多,生产经营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工具,银行对农业产业链信用风险的监测、预警、评估、预防难度较大。其次,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农业产业链具有差异化特征,金融机构必须协调各参与主体之间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这就对金融机构资源整合能力、项目协调能力、风险控制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最后,要预估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尚存在制度障碍。农业产业化必然伴随土地流转,而目前我国农业用地的产权关系复杂,农业用地的流转方式和程序缺乏法律依据、土地确权及评估机制,产权市场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导致抵押难、变现难,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担保尚未形成退出机制,也是阻碍农业产业链金融可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农业产业链金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虽然在推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不少的困难,如农业产业链组织松散、链条短小、核心企业合作意愿不强、产品创新能力不强等。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管理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时代洪流滚滚,唯有顺势而为,积极融入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寻找适合自身的产业链融资模式,才能守住和拓展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片天地。

农业产业链金融要求银行必须对农业产业链进行深入透彻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了解客户及其现金流,基于持久合作的经营理念,设计适合的金融产品或工具。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会前,主持工作的周清玉副书记和李印平副行长专门向省政府汇报了去年的工作情况和今年的工作安排。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02年我省农业银行取得的工作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长期以来,农行一贯以支持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特别是在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积极发放农资贷款支持春耕、备耕,保障了全省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大力支持全省烤烟收购,2002年全省共收购510万担烤烟,没有出现“白条”,做到烟农、企业、财政、政府四方面满意;围绕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和专业市场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积极参与“西电东送”、高等级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适时发放小额扶贫贷款,支持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等等。我省农行系统还将信贷扶贫与支持贫困地区公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通过积极介入农村小城镇建设,促进了全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发放农村电网改造贷款,改善农村用电条件,减轻农民及企业用电负担。农业银行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社会公认,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和认可。2002年我省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8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490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农业银行功不可没。

二、希望农行系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农业银行承担着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农业银行应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省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当前,全省经济发展面临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是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二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发行相当规模的国债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为我省经济和金融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三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措施,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应该说,我们面临的机遇是前所未有的。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科技教育事业,以贫困乡、极贫村为重点的扶贫开发,都在全面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力度都在加大。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特别是在我省这样资金比较缺乏的地方搞建设,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业银行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思想,结合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运用金融手段,支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化结构优化升级。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今年也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就金融系统加快改革发展进行了总体部署。总理在会上提出了今年金融工作的五大任务:第一,继续降低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第二,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第三,改进和加强金融监管;第四,逐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第五,切实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我看这也是农业银行今年工作的五大任务。省委、省政府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地方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关系,支持金融机构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提供信贷服务,积极扩大消费信贷。各级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主要工作,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严厉打击各种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着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支农力度。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宗旨,加大农业信贷投放,增加农户贷款,为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时、有效地提供资金服务。要整顿农村信用秩序,引导规范民间借贷”。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我们要坚持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做好相关的各项工作。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农村支付体系;实践;思路

Abstract:By deeply exploring the difficulty in countryside area payment settl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combining the expirences in agriculture supporting, this article proposed a series of recommendation to refine countryside payment system. These recommendations, which includes optimizing the mesh point layout, innovating settling method and increasing the propaganda dynamics, has provided precious mentality for the launch of our countryside pay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countryside payment system,practice,mentality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0-0070-03

支付体系是支持经济金融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由以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支付网络体系,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以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为基础的电子支付平台组成。但是,受传统结算意识和交易习惯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主客观因素影响,农村地区支付体系建设一直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将建立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人民银行也把统筹城乡支付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支付环境作为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行山东省分行认真贯彻央行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在服务“三农”方面的探索和努力,积极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与对策

目前,山东省内面向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支付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刚刚起步建设的村镇银行等。与高效、快速发展的城市金融服务相比,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支付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网点覆盖不足、结算方式单一、服务手段陈旧、现金支付比重大、支付效率低下等问题十分突出。针对这些问题,农业银行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县域网点建设,夯实农村支付体系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营战略调整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国有商业银行陆续撤并了在乡镇和县域的网点,而存量金融机构未能与大小额支付、支票影像交换等现代化支付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结算难”的现象。在“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下,农行山东省分行重新审视和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大力实施县域“蓝海”战略,积极调整和优化县域网点结构,保持了在县域“网点多、覆盖广”的传统优势。一是加大县域网点建设力度。目前,农行山东分行部署在县域及以下的“三农”网点共990多个,约占全部网点的65%,居省内四大行首位。通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备、服务先进、优质高效”的农村精品网点,形成了覆盖主要城区和重点乡镇并辐射周边区域,遍及城乡的网点体系。二是发挥网点在支付系统中的核心作用,提升网点支付系统开通率。有660个“三农”网点加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可直接办理跨行资金的汇划业务,约占“三农”网点总量的67%。对于尚未加入现代化支付系统的网点,采用“行内”的方式办理跨行资金汇划。系统内的资金汇划,则直接通过行内联行系统办理,实现了全国范围的资金实时到账。另外,有570多个网点加入了当地人民银行的同城票据交换系统,通过交换方式办理同城范围内跨行资金的清算,形成了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支撑、以行内系统为基础,与各地同城交换系统并存的支付体系,搭建了支付结算的“高速公路”。

(二)以发行“惠农卡”为抓手,引入新兴支付结算工具

针对各家银行向农民发行的银行卡以借记卡为主,缺乏具有消费透支、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大部分农户不能享受到银行卡短期融资功能的状况,农行山东分行推出了为农户度身定做,具有小额信贷融资功能的惠农卡。惠农卡以农户小额贷款发放为核心,兼具存取现金、汇兑、消费、理财、财政补贴发放等多种功能,具有“循环授信、附加服务和费用低廉”三大优势,实现了对农民金融服务的“普惠制、广覆盖”,满足了农户融资、理财和支付结算需求,受到了广大农户的热烈欢迎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为提升客户的用卡意识,农行山东分行积极向返乡农民工营销推广银行卡和电子支付工具,利用经过城市文化熏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机会,借助国家惠农、支农、补农等财政补贴资金的发放,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中的年轻人对银行卡支付、电子化支付等支付方式认同和示范作用。截至2009年7月末,全行已发行惠农卡90多万张,惠农卡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个人结算的主要工具。

(三)改善农村用卡环境,培养客户非现金结算意识

农行山东分行从改善用卡环境入手,广泛部署ATM、POS、转账电话、自助服务终端、短信银行和电话银行等适合农村客户使用的电子支付产品。一是加大“三农”网点的自助设备投放。在“三农”网点配置柜员机和自助服务终端700多台,缓解了自助服务机具布放不足的问题。二是与省供销系统合作,构建农村收单市场。供销系统在县域以下商品流通网络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所建农家店商品种类齐全,质量有保证,对满足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农行山东省分行将现有农村商品物流网络体系中的农家店发展为信用卡特约商户,目前已达200多户,形成了县域及以下区域商品物流较为完善的结算通路。三是创新渠道产品。“三农”客户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较为欠缺,暂时不具备大面积推广网上银行、现金管理客户端等电子银行产品的基础环境。农行山东分行推出了转账电话、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与农村消费水平、知识结构及结算服务需要相匹配的特色产品,具有足不出户、方便快捷、使用安全、易于操作等显著特点,可提供转账、查询、缴费、贷记卡还款等服务功能,满足了个体工商户和资金周转量大的结算类客户以及不具备上网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客户的结算需要。目前,农行山东分行县域非柜面交易占比达35%,电子渠道的服务作用逐渐显现。

二、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思路

要完善“三农”服务,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在支付结算渠道上有所突破,构建网点、自助设备、电子银行渠道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广覆盖、多层次、低成本的“三农”支付服务网络,为服务“三农”和实施县域“蓝海”战略奠定基础。

(一)优化网点布局,提高支付系统在农村网点的覆盖率

一是将农村乡镇网点作为全行网点建设的重点,结合农村网点的现有基础条件,加强网点的功能改造和服务提升。对符合改造条件的农村网点加大建设改造力度,在未来三年内全部装修改造,建成标准式在行自助服务区。在没有营业网点的千强镇、中心镇等重点地区或大型工矿区、集贸市场等重点市场,建设离行式自助银行,减少服务“盲区”。二是优化乡镇网点布局,实现城区低效网点向经济发展快、金融需求旺盛的重点集镇调整和转移,充分发挥县域网点的网络、专业、资源优势,研究组建服务农村地区的流动客户经理团队,加大县域网点服务“三农”的辐射范围和力度。三是提高农村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率,拓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渠道。2009年底前,县域网点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率、联行机构开通率要分别达到75%、87%,实现支付系统与行内汇兑系统、电子银行系统的无缝对接,推进支票影像业务、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向农村地区的纵深发展,促进农村票据业务的影像化、电子化结算的发展进程。

(二)科学布局电子渠道,改善农村用卡环境

一是以供销系统等现有商品流通网络为基础,将县域商品流通龙头企业、物流中心、乡镇、村级商品店发展为银行卡特约商户,构建银行卡消费结算网络。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经营链条相关企业、各乡镇、村级生资商品店、农机具专营商店发展为惠农卡指定使用特约商户,构建农户小额贷款专项用途使用商户网络,为农户小额贷款资金的封闭运转创造必要条件。加快县城重点商务区、商业街区、酒店宾馆、旅游景区、大型超市、车站和主要医院等区域的商户拓展,为各类电子化结算产品创建良好的应用平台。二是针对农村地区商户经营规模小,利润空间低的实际,出台农村收单商户金融服务收费的优惠政策,适当调整现有主要针对城市市场的商户准入要求,放宽农村收单商户准入条件,培育农村商户收单市场。三是加大农村自助设备投放力度,未来两年,每年要将50%以上的新增ATM、自助交易终端等设备投放于农村地区,逐步为所有“三农”网点配备具有存、取款和查询等综合功能的自助设备。开发“三农”业务专用的自助交易终端,布放在村委会、农机站、专业市场等人员密集地区,办理查询、转账、代缴费等非现金类业务,加强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提高自助设备运行质量,形成物理网点与自助设备协同服务的格局。四是采取手续费优惠、积分和抽奖等激励措施,鼓励客户采用电子渠道结算方式,使广大农民感受非现金支付工具安全、高效、便利等优势,主动接受非现金支付工具。

(三)创新结算方式方法,研发具有“三农”特色的结算服务方案

一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纽带,制定覆盖上下游产业链的整体服务方案,通过现金管理产品、转账电话、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服务方式,满足产业化龙头企业配套的专业户、核心户等重点客户在种植、养殖、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金融结算需求。二是为个体农户、中小企业、农产品加工厂等群体量身定做支付结算产品,引导他们使用存折、银行卡等结算工具。对于资金发放流量大、次数多的单位,如大型农贸市场、劳动保障、水利、电力、公路等,有针对性地向他们营销代收代付业务,通过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减少现金交易量。三是探索服务“三农”大型批发市场的新路径,借助手机银行、无线POS和电话转账的无线化交易,将农产品、生产资料和日用品等交易的结算推向田间地头,提高结算效率。四是以现金管理产品为核心,以“漫游汇款”为品牌,研发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高附加值产品,加大结算产品在中小客户、系统客户领域的应用。五是发挥农信社、邮储银行等同业机构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和农业银行的网络优势,实现相互合作与,形成立体化的资金汇划渠道。

(四)加大宣传力度,为推进农村支付体系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思想导向,是建设农村支付环境的必备基础。农行山东分行将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服务公示等多种农村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了解的形式,做好支付结算基础知识的宣传,讲解支付结算的种类、手段、程序等,逐步培育和引导农村市场的结算服务需求。重点加强对支付结算工具使用以及风险防范的宣传,使客户正确了解并选择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一、农村信用社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信用社同中国整个经济社会一样,受益于这场源自体制深处的变革,尤其是自2003年国务院启动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在时代大潮的涌动中,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改革开放精神实质,逐步完成着凤凰涅槃式的蜕变。

1、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作为与供销社、农业合作社并驾齐驱的三大合作社之一的农村信用社,发轫于草根,在30年改革中管理体制几经变迁。在1978年之前,农村信用社曾两次划归农业银行管理,先后下放给、生产大队管理,后来又交给贫下中农管理,1974年由人民银行管理。1978年之后,农村信用社共经历3次管理体制变革。1979年,根据国务院要求,农村信用社重归农业银行领导和管理。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其管理监管职能由人民银行行使。2003年,农村信用社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各省政府基本采取设立省联社的方式对农村信用社进行管理,农村信用社迈出了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步伐。

2、市场化运作方向日渐明晰。农村信用社设立之初走的是纯合作化道路,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合作化模式已逐渐露出种种弊端,合作化已有名无实。自2003年启动改革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纷纷组建县级联社、合作银行、商业银行,规范股权,增发新股,建立“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架构,引入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了分权制衡、良性运作的治理模式,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积极筹划上市,为今后谋取更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3、风险化解,实力增强。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化解风险,并进一步加大针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从改革的效果看,改革的目的已初步达到。

二、农村信用社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竞争与挑战

1、金融业激烈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域观念逐步淡化,金融竞争开始延伸至广阔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入世后,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遭遇到外资银行的强势竞争,他们在增强竞争力、巩固大中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开始转变经营战略,重新瞄准县域市场的优质项目,陆续回到农村地区拓展市场,与农村信用社争夺优质客户。而农村信用社这些年来信贷支农服务不到位,“三农”发展资金未得到有效满足,甚至由于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出现了资金富余,资金营运效益水平受到严重遏制,这一变化,对处于弱势竞争群体的农村信用社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邮政体制改革对农信社的巨大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出,给农村信用社经营留下了发展空间,但随着《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后“成立了邮政储蓄银行,实现了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标志着酝酿多年的邮政储蓄银行终于破茧而出。2007年3月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已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主要竞争对手,且在网络科技、品牌集团、发展基础等发面竞争中占有优势。

3、农村金融市场重新“洗牌”的挑战。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勾画了农村金融体系面临的新格局,提出了改进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经营重心下移,在县域范围和农业产业化领域对农村信用社形成了直接挑战,邮政储蓄银行成立,标志对农信社全面同质化竞争即将展开,1月20日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意味着农村地区行业竞争进一步加速和加剧,前不久在四川、吉林试点的村镇银行已成功挂牌,各种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正在酝酿中。2007年1月16日《金融时报》讯:银监会收到民生等7家商业银行提出到农村地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的申请,汇丰、渣打以及格莱派信托公司等外资机构也表示希望到农村改革地区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种种迹象表明,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独霸一家的时代已经结束,所具有的优越性将会消失,面临的挑战也将前所未有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和市场化规则的出台,必将改变现在农村信用社垄断局面,完善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缓解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并存,将会逐步形成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而且促使其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

(二)机遇

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虽然面临严峻挑战,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不变,仍然面临诸多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

首先,党中央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的重中之重,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农民权益,农村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期,为我们农村信用社加快、超越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改革发展的又一春天来临。

其次,当前国家采取扩大内需、促发展、保民生一系列经济政策措施,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采取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同时实施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工业、电子信息、轻工、石化、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实行家电、农机下乡补贴办法,到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其中农业基础设施达3700亿元,这为我们农村信用社拓展存贷款业务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

第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力度不减,气氛不变。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信用社有了更深的认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大幅度提升,为我们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加大市场营销,抢占市场份额提供了浓厚氛围。

三、问题

经过几年的改革,农村信用社逐步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员工热情空前高涨,改革氛围持续优化,但农村信用社毕竟是有着50多年历史的金融机构,老思想、老体制难以一步改革到位,目前,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思想解放仍不够。改革开放30年社会各界形成的最大共识就是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在持续发展的路上走得更远,但部分农村信用社对农村金融改革认识不足,盲目乐观,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变化。

2、内部治理仍存在问题。虽然在2003年改革中,农村信用社普遍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但由于农信社的产权结构分散,存量股权仍不明晰,委托—机制实际上难以真正发挥作用,股东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公司治理形似大于神似,内部人控制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

3、考核机制仍有待完善。近年来,信用社虽然一直在强调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实际上仍然没有摆脱“大锅饭”、“平均主义”的现状,没有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以绩效挂钩为手段的激励机制,绩效工资实质和形式过于单一,各基层行社职工被动地接受各项任务指标的考核,造成主动性不强,由于年复一年变化不大的考核模式,员工逐渐失去了主动开展业务的激情和动力。

4、管理制度仍显滞后。目前,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仍存在滞后性,很多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业务流程、内部制度等方面存在环节多、层次复杂、零散、上下不统一、不成体系的问题。这造成了在实施过程中,工作效率低,提高了成本,基层社员工操作起来难度大,甚至在检查中,由于制度执行标准不统一,产生很多歧义。

四、农村信用社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对策和建议

在同行业竞争激烈的金融环境中,建议农村信用社强抓信贷产品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达到可持续发展。

1、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加快支持“三农”发展步伐。

服务好“三农”,既是农信社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举,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信用社一是每年组织两至三次“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为城乡居民宣传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品种,扩大正面影响,增强金融服务水平。二是要充分利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小额担保贷款,积极满足广大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三是要积极引导成立农村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协会为纽带的联保贷款,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四是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2、积极支持个人投资、消费资金需求。

个人信贷业务一直是农信社业务经营的“短板”。要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拓展个人信贷业务。落实专门业务拓展人员,对有市场需求、有发展前景、地理位置较好的房地产项目全面开展按揭贷款业务,特别要重点支持个人首次置业的贷款需求。在控制好风险的前提下,稳妥推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特别是城区信用社,要加大拓展力度,抢占城区市场份额。同时,要积极拓展以优质资产为营销主线的个人信贷业务,做活个人信贷业务。

3、积极支持优秀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信贷支持群体,也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的主要对象。

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通过流动资金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循环贷款、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社团贷款等多种贷款产品,加强对技术进步型、科技实用型、产业优化型、环保节能型、区域特色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抓实抓好对辖内企业的调查建档和建立业务关系工作,并作为年终信贷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要借助担保公司的作用,积极推行公司担保贷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抵押贷款难的老问题。

4、积极支持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产业将是国家未来几年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的重点行业,要抓住机遇,加强对当地重点医院、重点学校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广西农村信用社是广西人的银行、是植根八桂大地的银行、是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的作用,以此扩大信用社的社会影响力。一要主动与重点医院、重点高中、重点大专院校的沟通,宣传信用社的政策,联络感情,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二要积极进行信贷支持,力争与有信贷需求的优质事业单位客户建立信贷关系。三要做好配套服务工作,通过代收款、工资、代收税费等业务,做好以贷促存、以存活贷工作。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农村网点;转型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6-0078-03

农业银行的农村网点,处于“支农”最前沿,长期以来,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全行业务经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受区域经济、设备投入、人员素质等因素制约,普遍存在服务功能单一、营销能力弱化、客户层次较低、风险隐患较多等突出问题。前几年,农业银行从集约化经营的角度考虑曾撤并了许多低效的农村网点。近来年,农村金融体系改革不断深入,特别是农行“面向三农”股改定位的确立后,农村网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迅速提升农村网点经营能力迫在眉睫。随着金融监管的不断加强、银行电子化进程不断提高、金融竞争日趋激烈,如果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产品模式上力图发展,定难有大的起色,应加快转型发展步伐。

一、农业银行农村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网点转型的目的在于打造先进的网点运作模式,提高网点的差异化服务水平和主动冲击零售业务市场的能力,是经营战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基本手段和关键所在。

1.加快农村网点转型发展是农行服务“三农”的必然要求。2006年初中央确定农业银行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为农行确立独具特色的市场定位战略指明了方向。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三农”建设已突破了传统的农业、农村、农民范畴,有着更为广阔的外延和深厚的内涵,全面涵盖县域内各种经济成分和越来越多的产业,农村金融需求正在呈现出综合化、多样性的特征。[1]农村网点如不能尽快适应“三农”发展的形势要求,迅速调整经营思路,创新服务品种,加快转型发展,其支持“三农”发展、服务经济建设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和中央改革政策的初衷有一定差距。

2.加快农村网点转型发展是农行迎接股改的必然要求。在工、中、建三家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改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时候,当前农行的股改也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对农行来讲,面向“三农”的股改要求,农村营业网点占其网点总数的近半现实,对整个农行股改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现有的农村网点资源进行整合、提升,重新定位网点作为零售业务主渠道的职能,合理界定岗位职责,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增强营销能力,使每个网点成为强有力的金融触角,每个员工成为服务客户、营销产品的终端,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提高农行整体经营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股改打下坚实的基础。[2]

3.加快农村网点转型发展是网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随着国家有关发展“三农”政策的出台,农村金融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金融参与主体增多,除传统的农行、信用社外,邮储银行已挂牌成立,农发行介入力度增加,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开始试水,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农行网点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产品模式又进一步制约着发展步伐,不少网点市场份额越来越低、客户越来越少,生存和发展面临考验。因此,农村网点唯有充分利用农行遍布全国的网络优势、功能全面的产品优势、连结城乡的地域优势、严谨细密的管理优势,迅速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农业银行农村网点转型存在的难点

1.经营理念制约。许多农村网点缺乏“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没有充分发挥出网点的客户服务和产品营销功能,缺乏综合性的战略定位。目前上级行对农村网点都制订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但往往是以存款增长为主,把网点更多作为争取客户存款的延伸触角,无论在经营方式、任务目标,还是在考核激励等方面,都引导和要求网点将重点放在主要经营指标,特别是负债业务绝对额的增加上,满足于完成下达的任务,着力追求规模的扩大。这种外延式扩张的业务增长方式,很少考虑成本、效益和吸引培养客户。

2.业务流程制约。农村网点虽然也能办理多种金融业务,但金融业务品种单一,收入水平较低。目前多数网点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存款业务上,没有把中间业务、资产业务放在应有的位置,更多地把中间业务作为吸收存款和占领市场份额的手段。虽然随着理财业务的开展,网点的中间业务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大都是被动应付客户需要,缺乏有组织的主动营销客户行为,业务发展仍很缓慢;其他中间业务也仅局限于结算、工资、代收电话费、水电费等,资源投入较多但效益很小,有的甚至是为争取存款的赔本买卖。委托业务、证券买卖等科技含量高、收益性好的新兴中间业务基本未涉足;资产业务更是进展缓慢,许多网点甚至取消了放贷权。在业务处理流程上,也多以“我”为主,来进行人力配置、设置业务流程,过多地强调银行的内控制约、风险防范等要求,很少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很少考虑客户办理业务或接受服务的感受与期待,造成某些业务办理环节太多,让客户等待时间过长,从而把客户推给他行。

3.人员素质制约。近年来由于减员增效政策的实施,农村网点员工老龄化现象严重,40岁以上员工占比较大。大多数员工由于长期从事同一工种,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能力低下、缺乏电脑操作技能和市场营销能力,造成基层网点缺少经营活力。加之城乡差别的客观存在,不少员工不能安心基层工作,有的想尽办法调入城市,有的存在等待网点撤并以后回城的想法。还有一些员工看不到发展希望,从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员工队伍素质严重影响了网点经营管理和业务转型。

4.技术手段制约。囿于财力限制,目前对农村网点的资源投入有限,许多在城市中广泛使用的自助设备如ATM机、CDM机、POS机等,在多数农村市场还没有投入使用,致使离柜业务占比很低。同时,电话银行、金穗支付通、网银等电子银行产品营销不到位,使得银行卡强大的自助功能和理财功能还没有被广大农村客户所接受,没有能够有效分流柜面业务,低效业务占用大量服务资源,让柜员疲于应付简单的业务处理,削弱了柜员主动服务客户的能力。而且许多网点由于没有进行分区改造,网点的经营形象落后,服务设施陈旧,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下风,致使客户流失。

三、加快农村网点转型的对策建议

网点的转型发展,其实质就是:网点经营向个人业务转型,网点功能向产品营销转型,客户服务向理财差异化转型,服务手段向电子渠道转型,网点文化向以员工为中心转型,网点环境向标准化管理转型。基于这些,笔者以为当前必须高起点策划、系统性推出、梯次化推进营业网点的转型发展。

1.思想理念转型。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想理念转型是营业网点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基层网点一定要跳出传统的柜面仅仅靠“文明用语”、“微笑服务”等被动模式的经营理念束缚,充分认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求得速度、质量、效益的三者和谐统一发展,首先必须更新经营理念,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突出网点对客户的服务功能,网点转型发展必须从做“产品”向“做客户”转变;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加强网点的营销功能,网点转型发展必须从等客上门向主动走进市场、营销产品吸引客户转变;以效益为目标,突出了效益是银行经营的最终体现,网点转型发展及考核引导必须从追求规模扩张向追求效益增长转变。

2.科学合理定位。农村网点要把握金融发展趋势,对营业网点功能重新进行科学定位,从追求大而全的经营规模扩张,转变为致力于以个人业务为主,将主要资源用于个人银行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拓展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一是全力抓好存款业务,网点要紧紧围绕做强存款业务这一主线,既要追求规模的扩大,更要追求结构的优化,为此要转变营销思路,创新营销方式,以提升员工柜面服务质量为基础,以实施走出去营销客户为重点,广集信息,广挖储源。二是认真做好信贷业务。农村网点信贷业务对吸引客户、支持经济发展、增加银行效益至关重要,要通过走进农村、走进市场切实了解客户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在把好信贷风险的同时,简便放贷手续,积极支持农村客户发展生产。当前,可在农村地区推广集工资、务工汇兑、小额信贷、储蓄与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的金穗“惠农卡”,根据客户信用状况及保证方式,设置一定的透支取现额度,从而提供更为方便的融资,以适应农村客户的金融需求。[3]三是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充分利用农行点多面广、网络顺畅、客户广泛的优势,主动营销,拓展以银行卡为载体的工资、代收公用费用等业务,以有效的吸引客户,扩大服务的辐射面。四是着力做好理财服务,实行主动营销客户,通过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进行产品组合营销,让农村广大客户也能享受专业的金融服务,成为农行忠实的客户。

3.业务流程再造。一是必须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对网点业务进行梳理,优化客户服务、交易处理和营销维护流程,实现分客户、分区域的分层服务,满足客户需要。二是设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熟悉银行产品、具有营销技巧的客户经理或产品经理,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三是调整会计制度,优化业务流程,通过调整会计授权、简化流程,对阻碍业务发展的相关制度大胆改革,确保转型网点业务运行顺畅。四是在营业大厅内设置现金高柜服务区和非现金的低柜业务区,将非现金业务从高柜区分流出来,同时也允许部分低柜区柜员保留少量现金和部分重要空白凭证,实现复杂交易专业化处理,以提高服务效率的质量。五是通过有效的业务分区、分流,网点员工将工作的重心由单纯处理业务向拓展优质客户、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由传统的单一柜面“微笑服务”向多元化、人性化服务方式转变。

4.改进服务质量。服务是体现银行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服务转型是银行经营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优质服务的观念已深入每一员工心中。但与新形势下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网点转型发展要始终把客户满意度作为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人性化、差别化、多元化”服务,精心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品牌,全面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服务的基本要求是服务规范,如柜员在为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升华服务内涵,实行“以客户满意”为标准的“需求服务”和“增值服务”,追求让客户尽可能享受到超出预期的服务结果。如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理财服务,为客户提供存款、保险、基金、股票行情等“一揽子”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融资、理财等金融服务需求,实现资本、资产的增值。

5.提高员工素质。网点员工是实现网点转型的最主要因素,是网点转型成败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农行农村网点中有一支操作熟练、甘于奉献、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但与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要求相比,员工队伍老化严重、缺乏活力,结构有待优化,层次还需提高。因此,要引进年轻的适用型人才,同时对现有劳动组合进行优化,推行前后台业务分离,简化前台工作内容,集中后台运营,提高工作效率。在员工队伍建设上,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以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重点,抓好新业务、新知识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素质,大力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活动,全面提高员工业务技能;要鼓励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求年轻员工多参加CFP、AFP等理财规划师的社会性考试,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要针对性地做好员工岗位轮换工作,构造一个员工系统掌握各类业务知识层面的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赢得主动。

6.强化风险管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每一项业务、每一个操作环节都要与资金打交道,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无处不在,稍有懈怠就会造成资金损失甚至人身伤害。网点的转型发展,必须实现管理的转型。对网点而言,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推行包含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的全过程监控管理体系。员工也要树立如履薄冰的风险意识和规则意识,不断学习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准确掌握规则要点,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提高执行能力。要将执行制度贯穿于业务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从我做起,从小做起。

7.塑造服务文化。加强网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塑造新型的服务文化。通过实现政策倾斜、加大经济补偿、给予更多发展机会等切实举措,让广大员工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让农村网点成为能够尽情施展才华的舞台,甚至要让农村网点成为员工向往的事业平台。通过这样的正面激励,激发员工潜能,增加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归属感,使得员工更加关心集体、热爱工作,充分尊重客户,从而让客户能够充分体会到农行网点真诚的、别具一格的服务品位、服务文化,以这样的服务文化,形成农行良好的社会声誉,更好地促进网点的转型发展。

总之,农村网点的转型发展,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是一次战略发展的调整,也是谋求长远有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需要各方面重视和大量的资源投入,更需要所有员工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明生.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战略思考[J].中国金融,2007,(7).

银行三农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因此,徐滇庆建议将农信社改革和创建民营银行结合起来。在贫困地区由民间资本将农信社改组为民营银行,允许这家银行在富裕地区设立一家分行,以富济贫,在较短时间内消化掉农信社的不良资产,发展健全“三农”融资渠道。

据了解,他的这个建议已经得到有关高层的重视。日前《经济》杂志就此对他进行了采访。

自上而下改革存在局限

《经济》:去年以来,农信社改革一直是和国有银行改革并重的两大金融改革之一,去年7月国务院的18号文件启动了8省区的农信社改革试点,今年试点又扩大到除海南和之外的全国其他地区,改革力度之大、推进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农信社改革?

徐滇庆:坦率地说,我并不看好当前的农信社改革方案。

迄今为止,农信社改革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设计的。无论这些方案如何设计,能否成功取决于如下三个条件:第一,农信社管理层是否愿意改革。第二,农信社管理层是否有能力在改革之后按照金融市场规律办事。第三,能否实现政企分开。也就是说,农信社主任必须是个好人,是个金融人才,是个能够抵制行政干预的人。问题是,这样的农信社主任有多少?

目前在全国35000家农信社当中,好的和比较好的也许有10000家左右。这些农信社主任是合格的金融人才。他们欢迎改革,积极执行上级的决策。这些农信社的外部环境比较好,地方政府比较开明,对农信社的干预比较少。因此,无论是将农信社改成合作制还是股份制,都比较容易取得成果。例如,江苏江阴、张家港和常熟三地的农信联社改为农村商业银行之后经营状况就比较良好。

可是,大部分农信社的改革前景并不乐观。

第一,许多农信社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从事金融工作的资格。自上而下的改革只能挑选一些符合官员标准的人而很难培养和挑选合格的金融人才。

第二,某些农信社的巨额坏账牵涉到管理层和地方政府官员。如果彻底揭开农信社的盖子,无异于把他们推上审判台。因此,他们注定要反对改革,反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反对信息透明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过他们传递的改革信息必然产生严重扭曲。如果改革所依靠的力量恰恰是改革的对象,这样的改革在逻辑上就行不通。

第三,自上而下的改革只能加强行政干预,而不可能实现政企分开。可以预见,推行自上而下改革,好的农信社依然好,差的依然差。虽然可以拿出一些成功的典型,但是在总体上仍然难以摆脱困境,更不可能摸索出金融制度创新之路。自上而下的农信社改革注定走不远。

《经济》:那么您认为农信社改革的难点在哪里?

徐滇庆:我们明明知道某些农信社的问题非常严重,但就是没有办法来关闭它们。这说明至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制度。让这些问题机构关门容易,可是这些农信社的不良贷款怎么办?农村融资渠道严重不畅通,前些年四大国有银行纷纷从落后地区撤退,不但撤出县以下城镇,甚至有些经济不发达的县已经没有了四大银行的网点。如果连农信社也关了门,由谁来给农民提供金融服务?投鼠忌器,所以农信社改革一直踟蹰不前。

在我看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要面对三项挑战:第一,要有办法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第二,要能够消化农信社的坏账。第三,要能够为“三农”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既然自上而下的改革只能解决不到三分之一农信社的问题,其余的农信社改革必须要自下而上,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制度创新,利用市场机制闯出一条新路来。

如果限制在原来农信社的框框里谈改革,肯定没有人愿意参与。根据我们在广东、江苏、浙江、陕西、辽宁等地的调查情况,如果一个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为40%,资本充足率为3%,假定用央行专项票据置换50%的不良贷款,追回15%的不良贷款(这个比例也许是过于乐观的估计),如果依靠股东注入资本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利用本身利润将不良贷款率降到2%以达到正常银行的要求,需要将近10年到20年时间。也就是说民间资本进入农信社在相当时间内完全无利可图。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农信社只能是一厢情愿。

民营企业家认为鼓励民间资本改造现有的农信社是个圈套。有位企业家说,“进入农信社,未收其利,先蒙其害,凭什么要民营企业来补农信社的窟窿?这样赔本的生意哪个肯干?”如果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依然有人愿意进入,很可能他们的动机不纯。这些人进入基层金融机构的目的并不是长期投资,而是要利用这些金融机构给关联企业贷款或者为自身牟取非法暴利。必须要格外堤防。

将农信社改革和创建民营银行相结合

《经济》:那么在您看来如何解决农信社现存的严重问题?

徐滇庆:鉴于在现有农信社的框架下难以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我的设想是,可否打破农信社的地域约束,在改革农信社的同时创建一批新型民营银行。建议在贫困地区由民间资本在当地农信社的基础上改组成为一个民营银行,同时允许这家银行在富裕地区设立一个分行。利用这家分行所创造的利润在较短的时间内消化掉原农信社的大部分坏账。例如,将广东韶关地区的乐昌农信社改组为民营银行,同时允许这家银行在广东南海设立一家分行。在陕西渭南将农信社改组为民营银行,允许它在西安设立分行。

《经济》:您的这种设想有什么优点?

徐滇庆:这种思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将新设银行的总部摆在贫困地区,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这个银行有两个分行,其主要利润来源于富裕地区,因此有可能利用富裕地区分行的利润帮助贫困地区分行消化历史包袱。以富济贫,以富帮贫。

第二,由于新设民营银行拥有两个分行,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发展前景较好,因此有可能吸收高质量的金融专业人才加盟,有可能吸引外资入股,有利于在新设民营银行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由于新生的民营银行是在穷困地区的农信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总部又设在贫穷地区,因此,有可能继续通过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消化周边地区的农信社,进一步消除潜伏的金融隐患。

第四,这种思路符合投资者长期利益。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长期盈利的前景,鼓励他们合法经营。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调整方案。如果接手的农信社包袱比较重,可以考虑给予新的民营银行较大的营业空间。例如,如果要求民间资本接手整个韶关地区农信社,可以考虑让民营银行在南海经营三年之后,如果符合条件,允许其将经营范围扩展到珠三角。

由于新成立的是一家银行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信社,因此并没有改变农信社只能在本地经营的规定。

退出法规先行

《经济》:如果采用您的建议,首要的工作是什么?是不是马上就允许大批民间资本按照您的思路进入农信社,并开放民营银行?

徐滇庆:不是这样的,我多次说过,中国基层金融机构的数量并不少,开放民营银行的重要意义在于制度创新,而绝对不是简单地增加几家银行。必须通过试点制订出配套的准入、监管和退出法规。

目前我们有不少金融监管法规,可是准入法规和退出法规几乎空白。实践证明,没有严格的退出法规就不能实行合理的准入。因此,金融制度创新应当从金融机构的退出法规入手。特别是要针对新设民营银行制订行之有效的退出法规,并且通过试点检验和完善这些法规。

根据我们调查的结果,当前有些民营企业家确实存在着“暴富心态”,还有些人指望通过民营银行为自己圈钱、融资。对这些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设置退出法规。

退出法规的原理很简单,如果一家银行的不良贷款超过一定标准,那么银监会就应当出示黄牌警告。如果不良贷款接近他的自有资本,那就应当勒令关门。无论如何,银行只能亏股东的钱而不能亏储户的钱。只要股东的钱还没有亏光,就有办法在不影响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关闭这家金融机构。

应当要求发起人在申报时提出来,在什么情况下关闭自己的银行。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退出法规,并且在实践中检验这些规定是否有效。退出法规要实施几次,真枪实弹地破产几家银行之后才能总结出来。成功的民营银行告诉人们应当怎么样办银行,如何疏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失败的民营银行从反面告诉人们,什么事情是不能干的,一家银行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就要被勒令关门。只有关掉几家不合格的民营银行才能完善银行的退出法规。

当前社会上有些民营企业家相互联络,希望组建民营银行。这说明开放民营银行是大势所趋,但又有些令人担忧。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并不真正了解金融行业的规律,没有银行实践经验,不具备管理金融机构的资格。在农信社改革和民营银行创建过程中必须引入民间资本,但是由企业家来办银行的风险很大。应当请优秀的金融人才来筹办第一批民营银行。银行的董事长并不一定要由大股东担任。银行主要负责人应当由董事会聘用,但是对他们的资格审查要严格把关。

《经济》:那是不是要等到央行和银监会制定出金融机构的退出法规之后,再开始按照您的思路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