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

工厂毕业论文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在经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后,每个专业课都要附加实验教学,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对实验原理、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专业课的实验课题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并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探究中来,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讲解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以后的厂房实训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我校曾多次建立创新小组团队,由责任老师负责管理,以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实验探索。

2厂房参观、厂房实习

外出参观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离开熟悉的学习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探究的双重教学后,本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接受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在污染物处理厂的参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厂房的实际操控技术相联系,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结束厂房参观后,可组织学生做参观演讲,让学生总结在参观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总结和交流达到强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厂房参观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强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通过厂房参观,学生将对厂房的一些仪器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厂房实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厂房参观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对本专业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厂房实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厂房实践、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学生的厂房实习需要通过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好实习计划,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确保学生在厂房实训过程中学到了真本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系统的全面的归纳、总结、应用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即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情况选择毕业设计导师,导师则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采用一人一题,毕业课题要来源于科研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毕业课题确定后,由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学期内,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探究,最终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由负责课题的老师之外的教师参加论文的评定,从学生的选题、查询资料、开题、实验设计、开展试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要求,严令禁止论文抄袭的现象,最后综合各个老师的意见,给出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4考核方式

专业课传统的考察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形式,为了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适当的增加期末考核中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评定,避免学生因考试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无法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的问题,将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转化为以注重学生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育理念。

5结语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在经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后,每个专业课都要附加实验教学,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对实验原理、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专业课的实验课题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并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探究中来,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讲解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以后的厂房实训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我校曾多次建立创新小组团队,由责任老师负责管理,以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实验探索。

2厂房参观、厂房实习

外出参观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离开熟悉的学习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探究的双重教学后,本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接受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在污染物处理厂的参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厂房的实际操控技术相联系,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结束厂房参观后,可组织学生做参观演讲,让学生总结在参观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总结和交流达到强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厂房参观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强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通过厂房参观,学生将对厂房的一些仪器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厂房实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厂房参观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对本专业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厂房实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厂房实践、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学生的厂房实习需要通过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好实习计划,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确保学生在厂房实训过程中学到了真本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3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系统的全面的归纳、总结、应用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即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情况选择毕业设计导师,导师则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采用一人一题,毕业课题要来源于科研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毕业课题确定后,由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学期内,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探究,最终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由负责课题的老师之外的教师参加论文的评定,从学生的选题、查询资料、开题、实验设计、开展试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要求,严令禁止论文抄袭的现象,最后综合各个老师的意见,给出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4考核方式

专业课传统的考察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形式,为了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适当的增加期末考核中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评定,避免学生因考试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无法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的问题,将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转化为以注重学生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育理念。

5结语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新型工业化,路径,毕节试验区

 

新型工业化,是指以科技为支撑,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前提,以经济总量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为目标的工业化方式。换言之,新型工业化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地区,生态脆弱,地理区位没有明显优势,人口多而且密度大,民族成份较多,人民收入较低。因此,在1988年即被国务院批准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但同时,毕节试验区也是资源富集地区,是国家资源安全检查保障的重点地区,是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上的重点地区,在新型工业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何选择新型工业化的路径,对于毕节试验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一、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毕节试验区三大产业产值结构排序长期表现为“一、二、三”的格局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直至西部大开发以及西电东送项目在毕节地区启动后,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转折,2004年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产业产值结构开始由“一、二、三”转为“二、一、三”。2005年,三次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2.17%、37.51%、30.32%。2007年,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0%、39%、31%,形成了“二、三、一”结构。

从三次产业内部分析,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绝对比重,从1991的59.97%上升至1996年的72.17%后,开始回落至2005年的57.62%;牧业比重有所提高,由1991的29.77%上升到2005年的39.55%。随着煤电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将处于快速调整升级中,至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38%。第二产业内部重工业的比重也快速上升,由1998年的17.54 %迅速上升到2004年的59.66%、2005年的80.55%, 2006年为96.21%。同时,能源工业发展较快,据预测,到2008年毕节地区能源工业将占整个工业的比重将达65%以上,会比2002年的22%提高40多个百分点,取代烟草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纵向分析,1949年以来毕节试验区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以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为依据):

第一阶段(1949-1977年)。这一阶段,毕节地区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属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值(按多元化系数法)均小于2的经济体。煤炭开采主要为民用煤,是典型的“以煤代薪”、“以煤取暖”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发展了一批“五小”工业(即地、县办的小钢铁、小机械、小化肥、小煤窑、小水泥工业),第二产业比重仍然变化不大,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三、二”格局。

第二阶段(1978-1988年)。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以“土法炼锌”、“土法炼硫”等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由于乡镇企业和烤烟用煤量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加快。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排序呈“一、二、三”格局。

第三阶段(1989-1999年)。这一时期经济得到较快发展,二、三产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04%、9.74%本科毕业论文格式,“两烟”和煤炭工业发展迅速,毕节卷烟厂1995-1997年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利税7.1亿元。1997年开始,由于市场变化和国家宏观调控,“两烟”的销售收入和上缴利税连续下滑;取缔“五小”,小煤窑、焦化厂、铅锌炉等的关、压、停产,经济增长速度、上缴利税有一定幅度的下滑。总体而言这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呈快速上升态势,由1988年的39.32%上升到1999年的56.55%,上升达17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一、三”。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启动,国家“西电东送”的实施,一批火电厂陆续兴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大批中型规模煤矿相继建成投产,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5年,第二产业年均增速达19.53%。在工业内部,重工业比重快速上升,2000年为37.55%,2004年为59.66%,2005年为80.55%,2006年为96.21%。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快速改变,产业结构排序呈“二、三、一”格局,且第二产业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二、毕节试验区工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毕节试验区自建以来,工业产值不断增加,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以“两烟”、“两电”和煤炭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到2007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259.10亿元。一、二、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为30:39:31,初步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格局,进入了现代工业社会初级阶段。

(一)有利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一是能源资源丰富。二是组合良好的矿产资源。三是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四是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

2、地缘区位优势:毕节试验区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规划建设的毕节飞雄机场、成贵快速铁路、隆(昌)黄(桶)铁路、清(镇)织(金)快速铁路、厦蓉、杭瑞高速公路的建设等构筑了区域中心枢纽。

3、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优势:毕节试验区人口730万,有较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4、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试验区政治优势,给毕节的工业化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5、已经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经过20年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了“两烟”,油菜加工,煤炭、铁、锌采掘业,水电站、火电厂等具有相应规模和一定竞争力的工业产业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1、内部结构:(1)产业层次低,产业竞争力低下,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工业总产值结构分析,2007年,煤炭采掘业46.24亿元 ,占17.8 %;电力工业69.36亿元,占26.68%;烟叶复烤与卷烟56亿元,占21.54 %;其它工业企业的产值与资源开发产值的比例很小,仅占33.98%。(2)技术装备水平低,资源开发粗放:区内企业(除大方火电厂、黔北火电厂、黔西火电厂、纳雍火电厂、力帆骏马车辆制造厂、毕节热电厂、卷烟厂、康星炼油厂等几家屈指可数的企业外)大多数长期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装备,经济效益差、资源利用率低、物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近几年来,全区工业企业每消耗1元原材料,创造的产值(当年价、下同),约为2.5元;每消耗价值1元能源量,创造的产值约为18.2元;每消耗1吨煤实现的产值为3212元;每消耗每千瓦/小时电实现的产值仅为6.73元。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全区年均废水排放量为5483.32万吨,经过处理的只占12.97%;年均燃烧废气排放量为873612.37万标立方米,经过消烟除尘的只占15.7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仅为6.09%。(3)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不长(4)工业经济外向度低,市场化、国际化步伐缓慢,利用外资水平低,项目储备不足

根据当前实际情况,毕节试验区的工业发展必须靠投资拉动。受交通等自然条件限制,区外企业进入我区投资总量仍然较小,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开发领域。区内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贷款困难。地县市财力紧张,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成本高,政府负担重,对企业难以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论文开题报告范例。项目储备严重不足。地、县(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重招商引资、轻项目库建设本科毕业论文格式,项目基础工作薄弱,影响向外推介和争取上级支持。

毕节试验区2003-2007年招商引资项目及到位资金情况

单位:个、亿元

 

指标 时间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招商引资项目

110

151

161

228

278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14.8

28.8

35.0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毕业实习质量严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全面教育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就实习基地、实习方式和内容等问题浅谈体会和看法,旨在探讨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途径。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次综合性实践,对于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至关重要。近年来,毕业实习质量严重下降,已经成为影响全面教育质量的二个突出问题.毕业实习和课堂教育相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环境和场地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固定模式可循,所以影响毕业实习质量的原因很多.本文就实习基地、实习方式和内容等问题浅谈体会和看法,旨在探讨提高毕业实习质量的途径。

一、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

毕业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难于提高实习质量是极其重要的.首先应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工厂,然后厂校共同努力,使其逐步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

1、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应选择专业对口、交通方便、有良好住宿条件和实习环境的大中型企业。例如化工工艺专业(前无机化工专业)在80年代初选择上海吴经化工总厂作业毕业实习基地.该厂创建于1958年,位于上海吴经化工开发区,属国家一级企业,生产合成氮、尿素、硫酸做和醋酸等典型的化工产,专业对口;该厂长期来接待化工部部属院校的实习,厂内有一套完整的工作机构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协调厂内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该厂在生话.区内保留有100余张床位供实习学生住宿,生活设施齐全方便;该厂附近有上海级核总厂、上海焦化厂、上海热电厂等大型企业,可供学生参观或收集毕业环节资料.实践证明,吴经化工总厂是化工工艺专业理想的毕业实习基地.

2、实习基地的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应以学校和工厂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互利为基础,共同努完成。经脸表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下聘请厂领:导参加实习队领导小组厂领导在厂内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对广内有关方面在认识上、管理上和利益上协调统一,能够切实解决实习中的一些困难和实习中的一些特殊要求,促进实习质量的提高.

(2)聘请工厂中有影响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他们熟悉工厂,具有生产经验,可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另外他们在工人中有一定的威信,一般为技术负责人,能协助实习计划的落实.

(3)充分发挥学校的高抖技优势庆习中,教师组织学生费助工厂解诀生产问题和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为士广彻卜‘些实卖在在的责献,使毕业卖习成为广校全作和互利的纽带,这样,厂校之间有比较扎实的合作基础.

通过多年的努力,吴经化工总厂把化工生艺专业视同化工部部属院校一样接待,已成为该专业稳定的毕业实习基地.

二、实习指导思想

高等工业学校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高级工程科技人材,但当今青年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他们都顺利地通过中等教育进人大学,令人刮目相看,颇有几分骄气和娇气;至今的经厉几乎全部在学校中度过,往往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在社会进人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商品经济耳需目染,五花八门的杂书看了不少、少数人飘飘然找不准自身价值;他们数理化基础扎实,外语、计算机水平优良;熟悉专业理论,但不知道如何从实际中抽象发现问题,更缺乏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较为了解专业丙容;但对其相关的公用工程几乎是一片空白。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毕业实习的指导思想是要将职前教育,即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为和职业纪律教育放在首位,寓教育于实习之中;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和用基本理论发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订出实习计划.

三、实习中的思想教育

在实习中,思想教育工作应放在首位,并和实习任务相结合进行,归纳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1、提高认识,瑞正学习动机

当前不少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普遥认为实习就是玩一趟,对此,首先要提高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认识,端正实习动机.在实习动员会上要向学生讲清实习目的。实习和课堂教育的关系、实习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问题,并布置实习任务和提出实习要求,会后应组织学生认真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2、厂史教育

实习中聘请参加工作多年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厂史教育.他们能详细的介绍工厂的创业史,让学生了解建厂、办厂的艰苦过程;他们和学生有较多的共同语言,能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学生,光有大学生的牌子还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只有书本知识还不能有所发现;.学生从工厂的创业史和他们的成长史中会得到十分有益的启发,找到大学生成长的参考方向。

3、严明实习纪律

实习中要求有严明的实习纪律.教师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向工人同志学习看齐.每天八小时实习,不得迟到早退,不得乱窜岗位,严格按计划实习;实习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勤学多问;晚上记实习的日记,进行实习交流;每周召开一次生活会,谈收获找差距。严明的实习纪律是完成实习计划,提高实习质量的有力保证.

四、实习方式和内容

1、实习车间的确定

实习车间一般由教师与厂领导,兼职教师和有关车间领导共同研究选定.它们应专业对口,其中包含较多的生产单元过程和较为复要的操作条件便于加强实习深度,例如化工工艺专业一般选择合成氨车间为主要实习车间。合成氨生产从原科到产品有八个工序,包含有气一固相催化、气一液吸收等典型的化工工艺单元过程,高沮高压连续化生产,操作条件苛刻.学生的该车间实习会看到书本没有的东西.

2、综合运用基本理论,认识分析生产过程

学生到车间后首先要下功夫摸清生产工艺过程,每个工序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基本理论认识、分析生产过程.例中在合成氮车呵,学库可根据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方面的知识,判定生产运行是否正常,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计算和对反应器进行理论分析,对合成氨生产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加强了实习深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认识、分析实际过程的能力.

3、解决生产问魔,见习工程技术人员

生产性问题一般由教师和车何技术人员共同讨论确定,它们都是些当前生产中存在,尚未找到原因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找出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解决间题的方案,例如学生在合成氨车间对氮合成塔计算分析后,认为冷管配置、绝热层高度,换热器面积均有不足之处。引起合成率偏低,对此提出了改进方案.又如在硫酸车间,对废水处理工段作了工艺计算、发现快速沉淀池的容量偏小.当生产增量时,废水流童增大,沉降时间不够,引起水质超标,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是从学生走向工程技术人员的一次见习和尝试;同时为车间解决实际问题,厂校关系会越来越密切.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

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

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是整个专业教学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使之后的实践探索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枯燥的授课方式,单单的知识灌输往往难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应在讲解枯燥的专业知识时增添一些专业相关的时事、趣事。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只依靠课本,要以课本为主其他资料为辅,通过辅助资料给学生丰富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将以后的实验、实习的内容加入其中,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并为实验、实习奠定基础。

2实验探究

在经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后,每个专业课都要附加实验教学,实验能够很好的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了解到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并对实验原理、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这无疑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专业课的实验课题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并能全身心投入到实验探究中来,通过实验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实验讲解改变学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方式,为以后的厂房实训奠定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我校曾多次建立创新小组团队,由责任老师负责管理,以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实验探索。

3厂房参观、厂房实习

外出参观往往会给学生一种新鲜感,离开熟悉的学习环境,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进行参观学习,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探究的双重教学后,本专业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接受一些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在污染物处理厂的参观,学生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厂房的实际操控技术相联系,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结束厂房参观后,可组织学生做参观演讲,让学生总结在参观中所学到的知识,通过总结和交流达到强化专业知识的目的。厂房参观能够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强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通过厂房参观,学生将对厂房的一些仪器操作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的厂房实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厂房参观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会对本专业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厂房实习可以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实习是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基本技能训练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生产实习是环境工程本科教学的一门重要实践课,通过该教学环节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设计、厂房实践、组织管理的基本技能,还能使学生了解环保治理设施以及设备的运行管理知识。学生的厂房实习需要通过学校联系实习单位,由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好实习计划,针对实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实习指导教师,选择所带核心课程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实习中遇到相关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可把书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来进一步讲解,丰富实习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做好生产实结,确保学生在厂房实训过程中学到了真本领,同时促进理论知识的升华。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系统的全面的归纳、总结、应用和提高的重要环节,即是总结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情况选择毕业设计导师,导师则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采用一人一题,毕业课题要来源于科研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毕业课题确定后,由学生在接下来的一学期内,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实验等方式进行毕业设计的探究,最终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由负责课题的老师之外的教师参加论文的评定,从学生的选题、查询资料、开题、实验设计、开展试验、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严格要求,严令禁止论文抄袭的现象,最后综合各个老师的意见,给出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5考核方式

专业课传统的考察方式为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形式,为了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可适当的增加期末考核中平时成绩的比重,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做出最终的期末成绩评定,避免学生因考试而学习,最终导致学生“学得快,忘得快”,无法掌握专业相关知识的问题,将传统的“应试型”教育理念转化为以注重学生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育理念。

6结语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习教学模式;生产实习;检修实习;毕业实习

作者简介:刘忠(1978-),男,湖北汉川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邹淑云(1979-),女,福建漳州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35)、长沙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3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53-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和化石燃料供应的日趋紧张,我国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的能源开发主张,一大批水电站项目不断上马,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动方向(以下简称“水动方向”)人才需求旺盛。从2008级水动方向学生的培养情况来看,在实习教学模式中存在若干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实习环节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实习内容与水电厂工作安排的一致、实习经费与现场实习时间的矛盾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实习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水电企业对水动人才的需求,全面地提高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方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升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学校在水电行业的知名度,必须重新审视我校水动方向的实习教学模式,因地制宜地进行大胆改革和实践。

一、传统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水动方向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

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能够在水电厂、科研院所和水电装备制造业从事运行、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除较为系统地开设专业理论课程外,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方向开设了如表1所示的四次专业实习。

表1 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方向实习安排

序号 实习名称 内容 时间安排 地点

1 生产实习 了解并掌握水电生成过程及其涉及到的水、机、电、控系统及其设备(含结构和功能) 第五学期(11月),2周 水电厂

2 检修实习 了解并掌握水电厂机电设备检修相关的工艺过程 第六学期(4或5月),2周 水电厂

3 仿真实习 通过水电机组仿真系统的模拟操作了解并掌握水电厂内的控制、操作、调节,及水电厂事故、故障时的分析与处理 第七学期(11月),2周 水电厂

4 毕业实习 跟班实习,了解水电厂工作制度和流程,为今后进入水电企业工作奠定基础 第八学期(2或3月),3周 水电厂

从表1可以看到,大三和大四每个学期都安排了一次专业实习,本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从2008级水动学生的实习教学效果来看,结果却不太理想,离预期目标还相距较远。经水动方向专业课教师多次分析讨论并召集学生座谈,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实习内容设置与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性问题

进行第五学期的生产实习时,学生仅仅学习了一部分专业基础课,诸如“水轮机原理”、“水轮机调节”、“水力机组辅助设备”和“水电站自动化”等主干专业课的内容还未开始。缺乏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即使花费2周甚至更多的时间,学生们也是不可能达到实习预期目的的。这一实习环节只能是给学生增加若干水电生产过程和机电设备方面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若干设备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实习时间设置与水电厂工作安排的同步性问题

第六学期检修实习的安排照搬了火电集控方向的实习模式,安排在每年的4月至5月。火电厂多在这个时段安排机组检修,而水电厂几乎没有安排机组设备检修的。因为这个时段正值丰水期,是各水电厂全力生产增加效益的黄金时段。学生们在这个时段是无法看到水电厂机电设备内部结构和连接形式的。通过学校投资添置有关专业设备、建设水动方向检修实验室,再结合枯水季节去水电厂进行检修实习,不失为一条建设之路。

3.实习场地的随机性和仿真条件的缺失性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长沙理工大学水动方向的校外实习只有为数不多相对固定的水电厂。这给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不便,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水动方向学生的迷茫。而且,随机联系的水电厂不一定配备有专门接待实习的工作人员,在水电厂实习的人员安排和工作衔接等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因此,应该改变实习场地随机性的局面,由学校学院出面联系各方面条件较好的水电厂并挂牌为实习基地,能够实现学校和水电企业的共赢。[1]

仿真实习在水电厂进行也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水电厂虽有计算机监控系统,但是由于生产特点和工作制度的制约,学生们是无法在系统上操作体验的。而且,水电厂现场不可能出现一系列多变或复杂的运行状态,要想模拟、仿真水电厂事故、故障状态及其处理也是不现实的。校内建设水动仿真实验室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加之每次实习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们在水电厂现场的时间很短,与现场工程师交流沟通不够,感觉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很少,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后续实习环节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二、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水动方向专业课教师和分管教学的领导通过梳理水动方向各实习环节中的实习目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结合校内、外实习场所的现有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整优化。

1.调整“生产实习”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建立水动方向多媒体资料库,改原来的“长时间在某一水电厂了解水电生产过程、认识水电生产系统及其设备”为“多媒体观看+到不同机型水电厂参观”的形式,以增长学生见识,增强专业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热情。

2.调整“检修实习”的形式和时间

通过联系社会资源,低价购买一些水电厂报废的水电机组设备,与之前购置的水轮机模型试验系统共同组建水动检修实验室。改原来单一的“水电厂检修现场实习”为“校内检修实验室+水电厂检修现场双重实习”,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亲自动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外,根据教学整理安排,将检修时间调整到每年11~12月份。

3.增加“仿真实习”的内容和形式

通过添置水动方向运行仿真软件建设“仿真实验室”,改原来单一的“只能观看,不能操作”的“水电厂中控室仿真实习”为“水电厂中控室观看交流+校内仿真实验室操作”,使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行操作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异常运行工况的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4.调整“毕业实习”的考核方式

允许并鼓励学生结合就业开展分散实习。[2]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只能由学校统一安排集中实习,但存在实习经费少、实习单位联系难等问题。与此同时,很多已经签约的学生,单位需要他们尽快去实习,以便较快较好地熟悉未来的工作;暂时没有签约的学生,很多已经联系了工作单位,需要留在家乡单位实习。鉴于此,学校允许并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单位分散开展毕业实习。在分散实习期间,要求学生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工作有机结合,在毕业实习时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外,还要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在实习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并将学生本人和实习单位现场专家的交流意见与看法在实习报告和毕业设计报告中予以体现。

5.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

“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将过去基本上由学校单一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由科研单位、实习单位和学校联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一种全新的全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是为了实现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3]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整合和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优质资源,实现校内外教学资源的双向互补,更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而且还能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是在新的经济社会环境下产学研结合的一种新形式,是以学校和企业在教育培训方面的共同利益作为结合点,实行双向合作的一个途径。[4]目前长沙理工大学已与凤滩水电厂、江垭水电站、皂市水电站、洪江水电厂等省内水电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以现场工程师为主要指导教师,由学校与现场工程师共同提出对学生的实习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回学校答辩,以检查能力培养的结果。电力企业可以结合人才需求情况择优提前录用。

三、结语

实践证明,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水动方向实习教学模式,坚持校企联合,多形式多途径建设校内专业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水电企业对水动方向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林定元,潘红忠.高校工科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162-163.

[2]蒋军,师国平.航运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J].教改论坛,2011,(3):64-65.

[3]翟东海,化国瑞,张暇,等.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对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我校开门办学校数十年来,从社会需要的实际出发,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园艺、服装、美术、电脑、幼教、机电、电气焊、电子电工、单招、综合等10多个专业。各专业坚持以高中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职业技术训练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内容。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并坚决克服了曾一度出现过的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轻专业技能的倾向,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使教学和实训设施齐全先进,一座座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楼和多功能厅、计算机室、多媒体室、服装厂、服装工艺室、画室、机械厂、钳工室、琴室、舞蹈练功室等学生实训场所建立了起来,为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注重实训。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使学生既有文凭又有水平,既能继续升入高校深造,又有实践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所谓职业技能,就是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职校学生运用在校学习和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美术专业的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美术专业知识绘制、创作出形象、生动、逼真的图画;服装专业的学生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服装制作和服装设计的能力,这就是职业技能。这种技能既是学生上职校的初衷,也是职校学生毕业、就业、创造、发展的基本条件。我校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特别是服装等专业,每年学生刚一毕业,就由校领导和班主任带领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了100%的就业率。由于学生有好的职业道德和合格的专业技术,受到厂家的好评和欢迎,许多服装公司和厂家年年来我校要人,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还供不应求。

那么,我们是怎样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呢?因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以文化课和专业理论基础为前提的。老师们在教学中联系职校和学生实际加强学校德育、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前途负责。改革教学方法,克服脱离实际的死记硬背,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刻苦钻研的独立思考、相互研讨和共同提高的能力。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学习领会掌握了书本上的专业理论和技术,不等于就会运用,会操作。有句话叫“纸上得来终觉线。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记忆是浮浅的,还必须亲自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和操作。才会真正掌握。经过长期实践方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这说明。钻研书本理论是学习,实践操作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我校学生的专业实习有两种形式,一是校内校办厂、操作室练习、实际操作,由专业教师指导;二是到社会上去实践,到专业生产厂家或单位实习。由主管师傅带领指导。到校办厂或社会上专门生产厂家去实习,时间较集中灵活,专业训练较连贯。组织管理较方便。我校每年都要组织毕业班学生进入社会、厂家进行实习。这种实习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专业训练,培养动手操作。提高技能的机会。而且也为学生毕业后独立工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我校多年来引导学生进行实习的实践,我认为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学校、私人或单位开设门市部。如工艺美术、服装、机电、电器等专业。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办专业对口门市部。组织实习或就业,也可对外搞业务、技术或加工承包。

二是开展为民服务活动。服装、美容、机电、家电等专业。可利用实习时间、节假日或活动日走上街头为群众或干部职工开展服务。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毕业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电厂化学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就业竞争力;特色专业;五对接;高职高专;电厂化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50-03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攀升,学生就业难现象日益突出。影响学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专业建设是否具有特色。我校电厂化学专业自2008年被列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以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基于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融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设计教学情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电厂化学专业建设成为特色专业。首先,在电厂化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了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核心课程开发和教学中,结合了本专业的职业特点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校企结合的发展道路,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再次,认真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实行了“双证书”培养制度。因此,培养的毕业生到企业后,能够“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

通过“五对接”,建设特色专业

在电力工业领域,电厂化学作为一个基本专业,涉及电力生产与管理的方方面面,所培养的人才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因此,电力企业对电厂化学专业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对电厂化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稳中有升。同时,本专业针对性强,主要针对发供电企业的水质化验、水处理设备运行、燃料化验、油品分析等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要面对的工作,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毕业应聘到电力企业后,可直接顶岗工作,无需再岗前培训。我校在电厂化学特色专业建设中,主要注重了人才培养过程的“五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接。通过“五对接”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从事火力发电厂化学专业生产运行、检测分析及专业技术管理等的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工作适应性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学校与企业对接 学校对接企业,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电厂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分析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相应地,随着时展、社会进步,不断完善电厂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双方员工实行互兼互聘,共同修订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在学校与企业对接过程中,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师资、实训场地、仪器设备、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学校则利用企业的优势,分时期、分阶段地对学生开展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在学生下厂实习过程中,学生对电力企业的认知逐步得到提高。通过认识实习,实现从陌生到认识;再通过生产实习,实现从认识到熟悉的转变;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实现由熟悉到融入的转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对电力生产过程、热力设备、仪器仪表的认知,又有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了解。总之,校企结合各自的内在需求,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另外,在学校对接企业中,每年要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和相应措施,避免形式主义。近年来,我校与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国能石横发电厂、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山东泰山钢铁、博兴诚力供气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签订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习奠定了基础。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以职业能力为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电厂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是: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课程)。在电力企业中,欲做好水质化验岗位工作,需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有:电厂化学专业水处理系统工艺、水汽系统图的识别与绘制;常用化学仪器、仪表、药品、工具的使用;化学设备、仪器仪表的常规检修;水质分析技术、水汽技术标准规范、电厂水汽质量运行标准;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等。要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学习的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与识图、无机化学、化学分析与测试、仪器分析测定、电厂水处理等。在讲授课程内容时,要打破学科制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和任务引领设计教学情境,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有关课程内容后,接着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这样就为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在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火力发电厂化学车间的生产实际,合理安排课程的授课顺序。一门课程的情境教学设计以及不同教学情境中的任务,也要与生产过程对接。如我校水处理设备运行实训室,就是对应电力生产过程的制水车间而建的,内部主要的设备有过滤器、电渗析、反渗透、混床、EDI等,只是与现场生产过程成比例地缩小而已。水处理系统连接可以是原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电渗析水箱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水箱混床水箱,亦可采用如下方式连接,即原水石英砂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水箱保安过滤器反渗透水箱EDI水箱。根据上述水处理系统连接方式的不同,可知这两种水处理工艺的不同。教师在讲授“电厂水处理”课程时,就容易设计出不同的教学情境,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学生学习时由于目标清晰、任务明确,容易激发出学习兴趣。理论知识讲解后,接着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很容易掌握。通过这种形式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后,在生产一线工作起来轻车熟路。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为使毕业生至少掌握一门技能,做到毕业到企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操作,应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电厂化学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有:电厂水化验员、电厂水处理值班员、燃料化验员、油务员等。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确定不同职业资格理论培训内容、技能考核范围和技能鉴定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及实训项目参加鉴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获取“双证书”,可为就业上岗提升竞争力。

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对接 专职教师对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难题,将这些技术难题反馈给专职教师,双方进行项目合作,共同攻破难关。这样教师有了科研课题,学校锻炼了教师队伍,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相对而言,专职教师在理论知识方面比较丰富,但在实践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相对薄弱。专职教师对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校企共同制定《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校企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专职教师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两者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教研、科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即学生除了要由一位本校教师作为导师指导实习外,还要选择企业的一位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导师,从而接受共同培养。通过这种培养方式,学生不仅知道了怎样操作,而且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操作。毕业生上岗操作起来,工作任务明确,思路清晰,可避免误操作。

建设特色专业的体会

首先,建设特色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次,毕业生就业评价标准不仅要看就业率,还要看就业质量。因此,在人才培养上,既要加强对学生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的培养。再次,在特色专业建设上,学校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专项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特色教材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及时更新设备、仪器,强化专业文化建设,搞好社会综合服务。最后,通过“五对接”建设特色专业,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达到在电力等工矿企事业单位从事电厂化学及相近专业方面工作的技能要求。

参考文献:

[1]华挺,仰文昕.高职院校的优质就业“秘诀”[N].光明日报,2013-07-27(10).

[2]伦国瑞.电厂化学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教育前沿,2011(7).

[3]王启洋.按照五对接原则建设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还记得北京2008 年奥运会的开幕式,897 块字模在目不暇接的变幻中,组成巨幅汉字“和”,展现了中国活字印刷的神奇魅力。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历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的光辉篇章,而近代,中国的印刷技术落后了,直到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印刷才告别了铅与火,走过了光与电,迎来了“0”与“1”的新时代。半个世纪以来,北印见证了中国印刷事业的风雨历程。虽然北印不大,虽然北印不是很美,但是它很有魅力,它传承了中国的伟大文明,并将其发扬光大,每个北印人都为自己肩负的职责而感到自豪。

刚进校园的时候,更多学习的是专业理论知识,因为好奇和求知欲望我总会走系串班去听自己喜欢的课程,所以对不少院系都有一些认识。比如设计艺术学院,这里大部分同学都是学画画出生的,并学习相关的多媒体制作软件,前辈制作的多媒体光盘《皮影戏》、《京城四合》、《中国古代印刷术发明》、《风筝》等作品就获得过国际“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制作大奖、“中华杯”多媒体制作大奖等奖励。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优秀教师不少,学院学生所使用的一些教材都是老师结合理论和实践编写的,据说印包学院的毕业生很多都去了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的大型印刷厂工作。我们传播与管理学院的镇院之宝就是乔东亮等一批老师了,乔教授很年轻,不过40 出头,但是他却兼任了我们学院的院长、学校副校长和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社长的职务,他虽然业务繁忙但仍会亲自为我们上课;还有肖兰老师,不少出版社的社长、总编都认识她,因为他们不是曾经听过她讲课,就是她的学生。说到老师,不得不提魏志刚教授,他亲历和见证了中国高等印刷教育50 多年的创建发展历程,被大家亲切地称作“学校校史的活字典”。魏教授已年过古稀,但他依然朴实健谈、精神矍铄,在中国印刷博物馆里一如既往地传递着印刷的文明。

学以致用,作为一名印刷学院的学生,只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通常会利用假期到实习工厂参观实习。北印的实习工厂不是大家想象中的小作坊,它是雅昌企业(集团)公司在北京的分厂。雅昌集团的创始人万捷就是我们学校印刷机械系1984级的毕业生。雅昌的出现,不仅仅是中国多了一个印刷厂,它致力于现代印刷模式的新探索,大胆地将传统印刷业与现代IT 技术及文化艺术完美结合,赋予了印刷更深的文化内涵。尽管实习工厂整个厂房只占据了两层楼,里面却是玄机重重:一楼安置了国际先进的海德堡、小森、曼罗兰等知名品牌的印刷机、切割机、装订机,以及库房;二楼则是印前工作室,排版、出片、打样等工序一气呵成。实习工厂不仅工作效率高,能承接大型的印刷订单,甚至一些专业性出版社要求极高的印刷任务也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在这里实习了近一个月,不仅弥补了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和漏洞,让我感触最深的则是一个团队的凝聚力迸发出来的惊人震撼力和创造力。实习的意义也莫过于此,单纯的学习是盲目的,只有不断地挖掘自身潜力,不停地寻找提升能力的空间,才有必胜的可能。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一)普及工农教育的重要形式

1952年,我国全面照搬苏联的经验对旧教育制度进行改造,经过几年实践,发现完全照搬不适合我国国情,存在许多问题。如过分强调统一,专业划分过窄;过分重视课堂知识学习,忽视劳动教育和就业教育;教学内容搞一刀切,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办学形式单一,地方积极性不高等。当时教育内外强烈要求反思苏联的经验,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而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学校的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参加劳动”成为新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政策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4]。这一观点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既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曾指出:“教育(或学习)是不能孤立地进行的,我们不是处在‘学也禄在其中’的时代,我们不能饿着肚子去‘正谊明道’,我们必须弄饭吃,我们必须注意经济工作。”[5]而当时刚成立的新中国,既需要发展生产,也需要发展教育,而半工半读能使二者兼顾。为此,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同时,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同时,也对“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作出了详细说明。

(三)缓解教育和普及初中等教育与教育经费不足的矛盾

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在一段时间内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逐步做到一般的乡都有中等学校,一般的专区和许多县都有高等学校和科研机关;提出了教育的目标。而另一方面,全国各行各业开始,使刚刚开始恢复的国民经济面临着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教育领域的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由于大中专院校和技工学校拥有较好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设备,既能够满足学生实习,也能生产产品或设备,可谓一举两得的事情。“半工半读学校,由于学员在学习期间不脱离生产劳动,继续为国家创造财富,这就能减轻国家和学员家庭的经济负担,做到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像我们拥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要普及教育,光靠全日制学校是不行的。只有实行半工半读(半耕半读)这种教育制度,才能使工人、贫下中农和他们的子女有更多的入学机会,也才有利于更快地普及教育,实现劳动人民知识化。”[6]

(四)解决生产与技术人才、生产技术和设备不足之间的矛盾

1958年,我国各行各业出现了的局面,生产领域的实质就是短期内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必然要求教育的;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张需要技术和生产设备的支撑。1958年5月,在中共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说:“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经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并确定了“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具体任务。当时,许多生产搞得十分出色的技工学校,生产水平一般不低于同类型条件相同的工厂,这客观上为职业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提供了用武之地。据1958年初估算,如果把技工学校所有的生产实习设备都充分利用起来,用之于生产普通车床,年产量约可达到一万多台[7]。以天津市工厂办学的实践表明,据当时报纸报道:春和织布厂开展半工半读半年后,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0%。飞龙橡胶厂实行半工半读后的1959年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同季度提高了60.7%[8]。天津市劳动局所属的第一、第二两所技工学校,1959年生产的各种机床,占全市全年机床生产总数的12%;第一航空技校一年中就生产电动机3000多台,车床200台[9]。

二、半工半读的主要形式

(一)厂办学校的半工半读

由于当时我国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量又少,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强调采取在工厂开展半工半读的学徒制,对在职职工开展文化与技术教育,对新招收的初中毕业生开展技术教育等措施来满足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学校办工厂、工厂办学校”的指示精神,1958年5月27日天津国棉一厂工人半工半读学校正式开学,招收51名工人,每天6小时生产2小时学习,实行“六二”制半工半读。这是全国第一所工人半工半读学校。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举办半工半读的工人学校》的社论,指出:“半工半读的工人学校是培养工人成为知识分子的主要形式,它代表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中的一个新方向,是多快好省地培养工人阶级知识分子的一项重要方法。”此后,厂办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以天津为试点,逐步向全国推广。7月10日,刘少奇在天津召开半工半读座谈会。他在讲话中除肯定工人半工半读学校的经验外,又提出了试办新建扩建厂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半工半读的意见。他说:“老厂子困难大一些,新厂子还没有招工,准备招工实行半工半读。新开工厂除师傅外,都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六班制,四小时作工,四小时上课,三年毕业。”“工厂就是学校,学校就是工厂。”8月10日,天津市制定了《工厂办学校(半工半读)规划草案》,规定:“今年有6000名初中毕业生分配给属于‘高、精、尖’的工厂,实行半工半读。”在市委半工半读领导小组领导下,市教育局会同有关局、委,确定了感光胶片厂、制药厂等19个单位招生,共招收初中毕业生4050人,举办了青年学生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开始阶段,学生半天在课堂学习,半天在对口车间劳动,角色转换过快,后来改成一周学习,一周劳动,学生随工人倒班,确定师徒关系,本着“工种轮换,一专多能”的原则,在几个主要工种上基本达到能独立操作水平后,固定在一个工种上[10]。从天津的实践来看,当时厂办技工学校有三种类型,据1960年9月统计,全市厂办青年学生半工半读学校20所,学生5200人,一般工人半工半读学校26所,学员7800人;调训老工人半工半读学校64所(班),学员3400人。全市共有半工半读学校110所(班),学员16400多人[11]。

(二)城市职业学校的半工半读

1958年,西安第一航空技工学校提出“不要国家一分线,每年照样为国家培养出300名合乎标准要求的技术工人”的倡议。西安第一航空工业技工学校勤工办学的先进事例在报纸上受到公开表扬后,在年初的工作指示中也肯定了这一做法,全国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1958年3月20日,在全国技工学校工作会议上,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发表了“勤俭办学,勤工俭学,为培养思想好、技术好、身体好的新工人而努力”的讲话,充分肯定了西安第一航空工业技工学校的做法。会议一致认为,今后技工学校必须坚决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的方针,走上自给自足的道路,为国家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必要的技术理论知识、全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和身体健康的新工人。“凡是有条件附设生产单位的学校,应当力争在一定时期以后使学校经费达到自给、半自给或者部分自给,以便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技工学校的半工半读,一般采取“三三制”(三天上课,三天劳动),少数采取“四二制”,也有随年龄的不同而作不同的课时分配的[12]。三个学年教学过程的安排是:第一学年每周三天理论三天实习,理论课与实习课可按隔日间倒或三日间倒等办法进行授课。第二学年每周二天理论,四天实习,其中下学期每周也可组织连续实习,连续实习的课可采取昼夜三班轮流授课的方法;如果因设备条件限制,也可以与第一学年相同。第三学年除每周保留5~6节工艺课和政治课外,应全部在校连续实习或进企业生产实习[13]。从实施半工半读职业学校的外部条件来看,不仅每所技工学校都有一定的生产实习设备和技术力量能够参与生产,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工农业领域生产的,生产设备短缺,为职业学校生产的产品提供了社会需求。为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和解决产品销路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当把学校所办的工厂和农场,纳入地方的生产计划和商业销售计划,对它们供给原料和推销它们的产品,派技术工人去传授生产技术,并注意指导和组织他们的生产。”同时,许多学校都主动争取为生产部门加工订货或共同协作制造机器部件。如天津市第一技工学校和十几个生产部门签定了合同。仅河北省农业厅等部门就向该校订购了100余台C615车床、皮带车床和皮带牛头刨床;天津市第一机床厂也要该校代为配制车床零件10000多件[14]。

(三)农业中学的半工半读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基础教育的发展,等待升学的高小、初中毕业生大幅增加。当时全国每年13~16岁的高小毕业生共有3700万人,正规初中只能容纳700万人,缺口很大而且大多在农村。1957年春,全国高小毕业生大约有4/5不能升初中,初中毕业生大约有2/3不能升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高中毕业生有将近一半不能升学。为解决生产和升学的双重压力,1958年3月8日,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乡农民用4天工夫创办了海安县双楼乡民办农业中学,3月17日,江苏省委召开民办农业中学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在座谈会上指出:“动员群众的力量办各种职业学校特别是农业中学,使不能进普通初中的小学毕业生都能升学,是一个好办法。”[15]3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行政会议上提出“大力举办农业中学、工业中学和手工业中学,把高小毕业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又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劳动者”的要求。随后,江苏、浙江、河南、辽宁等省都举办了大量农业中学。1958年4月21日和1960年3月16日《人民日报》分别发表题为《大量发展民办农业中学》和《又多又好地办农业中学》两篇社论,强调要“大力发展农业中学,多办一些农业中学,进一步把农业中学办好”。农业中学创办的目的是为农业培养技术人才,实行群众办学,农忙劳动,农闲学习,半耕半读,为农业生产服务,并采取谁读书谁出钱的原则。农业中学是民办中学,学生缴费上学,但由于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既参加劳动获得了劳动报酬,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家庭负担;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需求,又满足了刚成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全国得到了普及。农业中学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农业知识和政治四门课,学制二至三年,招生对象以25岁以下的高小、初中毕业生为主,同时,招收一些不同程度的青壮年,25岁以上的一般不收,以免影响生产[16]。农业中学普遍设有农场和试验田。当时农业中学仍以提高学生普通文化知识水平为主,同时,结合当地农业实践,开展一些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科学种田知识和技术培训,教学采取课堂教学与田间教学、书本知识和老农经验相结合的办法,边教边做,边做边学,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锻炼了工作能力。当时有人提出“教学超普中,生产赛老农”的教学目标。

(四)普通中学的半工半读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工厂供电毕业设计 选题原则 任务书编写

工厂供电毕业设计主要根据待设计工厂的电力负荷基本资料,作出该厂地面降压变电所的初步设计,高职学生以10KV变电所设计为主,设计内容包括主接线的设计、负荷计算与变压器选择、短路计算和高压电器的选择、变电所的防雷及变电所的布置等。在设计中要以实际负荷为依据,以变电所的最佳运行为基础,按照有关规定和规范,完成变电所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掌握降压变电所设计的主要步骤、方法,同时还可以提高计算机作图、文档使用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毕业设计的选题原则

1.依据电气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选题

高职理工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接受本专业教育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的一次综合性的检验。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在学生的专业范围内多方位、多角度地选取,可以是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多学科综合性的,如果有可能,最好是依托就业,具有实践意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造能力及适应能力。高职学生以工厂供电设计为题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工厂中总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又可以是高压配电所或车间变电所设计,还可以是车间动力或照明设计,更可以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等等。

2.选题应结合工厂供电实训

在工厂供电专业教学中,应有一周的实训课程,所以毕业设计的选题资料应尽可能地结合试训中的工厂或生产实际,但不一定都要直接来自实际的工程。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在实训的工厂或是学生即将就业的单位由学生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设计的选题资料。最好是由指导老师结合实际自拟的模拟性的设计题目,同时布置设计任务。总之,选题资料的来源不拘一格,可以结合实际真题真作,甚至可以设计并制作出来,但作为工厂供电设计这一类工程设计,只能是真题假做或者假题假做,也就是模拟设计,目的使学生在工作之前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一个综合提高。

3.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计算能力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尽可能做到一人一题,但学生在完成时可以是多人一题,共同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但在完成设计时,必须强调分工协作,各有侧重,以充分发挥各人的水平和体现各人的能力。选题份量不大且学生有能力一人完成的,则不宜多人同做,以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设计计算能力。

4.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

课程设计的选题与设计时间应提前规划好,特别是高职学生在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上应区别于本科学生。所以指导老师在下达设计任务书时,必须认真考虑这一点。

二、工厂供电毕业设计任务书编写

选好题目之后的关键是顺利完成设计任务,任务书应符合设计的基本要求,具备设计题目、设计要求、设计依据、设计任务和设计时间等,同时还应有设计的变电所主结线图和变电所平、剖面图等。设计完成的顺序也是按照规定依次进行的,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设计的基本要求对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原始数据的分析,其次进行负荷计算等多项基本任务,最终得出设计中设备和结线选择结论。

在任务书中设计任务一项是关键,学生也可以单独把此项列为设计说明书。完成设计实际核心任务是设备和主结线的选择,所以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必须进行如下工作。

1.首先是对变电站变压器的负荷计算和无功补偿进行系统的计算,根据对变电所的负荷状态和自然条件来对负荷计算进行系统的计算分析,而电容器组总容量的确定是对补偿电容器进行计算的前提条件。在变电所的选型中根据负荷的计算确定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和型号,并通过计算确定无功功率补偿的方式。在设计主变压器选择上,应考虑该工厂规模增加的需要为其留出了扩建的空间。

2.电气主接线设计是变电所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构成电力系统的主要环节,主接线的选定直接关系着变电所电气设备的选择和配电装置的布置,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确定,是变电所电气部分投资大小的决定因素。结合原始资料分析,以及各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综合比较,确定出最终高压侧和低压侧的接线方案。

3.短路计算是工厂供电电气设计重要的环节,因为它对电气主接线、电气设备、继电保护、接地方式的选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应在充分学习短路计算的方法和电力系统的短路计算知识之后,利用标值法完成设计中的短路计算部分,同时生成短路计算表。

4.导体及电气设备选择是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因电力系统中各种电气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条件并不一样,具体的选择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是对它们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电气设备要能可靠地工作,必须首先按正常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来校验动稳定和热稳定。并且在满足运行的情况下,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电气设备主要从母线、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几个方面选择出最佳方案。

5.高压配电装置在电力系统中担负着接受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对配电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有所了解,为自己的设计作较合理的布置。

6.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继电保护方面,继电保护的作用应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等基本要求。继电保护主要分为电力线路保护、电力电容器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等,通过比较计算选择最好的保护方式。

7.为了确保变电站的安全,结合防雷保护的知识,设计防雷和接地保护措施。

8.最后参考相关的设计规定和规范。根据《电气 AutoCAD》书籍知识,了解我国在发电厂设计工作中电气具体的布置规划,同时参考其绘图、编号等要求,为自己的设计绘制主接线图、平面图和断面图。

在完成设计计算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适当列表,比如主结线方案对比和短路计算的列表都是必要的。另外,在工厂供电设计必须讲究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必须遵循国家的最新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要求,所以指导老师必须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国家标准和设计手册。

参考文献: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办学体制;职教集团;校中厂;厂中校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努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校企深度融合,广泛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根据企业岗位要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真正做到“融专业入产业”,“校中厂、厂中校”,使毕业生符合企业的需要。

2012年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被广东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建设院校。3年来,我院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自身特点和行业背景为基础,积极探索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逐渐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校政企”三方联动平台,建立两站三基地

构建“校政企”三方联动平台,将课堂延伸到企业,逐步形成有利于学院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环境氛围,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学校设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聘请专门的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政企”三方联动合作平台的建设,建立互动机制。依托广东工贸职教集团的资源优势和重点专业优势,以中山市南头镇为突破口,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参与,在企业建设“两站三基地”,多途径开拓校、政、行、企合作渠道。

2010年,学院与中山市南头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校镇合作框架协议及南头镇辖区十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是我校首次与地方政府为基础开展的“校政企”合作新模式。学校与中山市南头镇政府签约建立了“校镇合作联络站”、“校镇合作产学研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了“教师挂职实践锻炼工作站”、“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和“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基地”。

2.拓展“校政行企”四方联动平台,形成多元化合作局面

学院以中山市南头镇“两站三基地”建设为基础,逐步将合作范围拓宽至珠江三角洲地区各行业协会,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迈出了新的一步。2013年以来,学院分别与广东省模具学会、广东省营销学会、广东省电子机械会计学会、广州茂名商会、广东省皮具文化协会等行业学会签订了校行合作协议,借助行业学会平台,拓展校企合作渠道。至此我院已与中山市南头镇及其周边地区“校政行企”等37家企业签约建立了校企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其中的16家企业筹建“厂中校”。在合作企业,先后有32名教师挂职锻炼,400名学生参与顶岗实习,108名学生在中山南头镇及周边地区就业;聘请相关企业兼职教师35人,培训企业员工665人。校政行企多元合作局面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学生在“厂中校”实习基地完成学生的专业教学和顶岗实习等,实现学院专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技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共享人力资源、共同培养人才。

3.探索“厂中校”实体经营模式,课堂延伸到企业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电子商务专业建成“厂中校”,与电商品牌企业――骆驼服饰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经济贸易系市场营销专业与广州易合箱包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挑选符合企业培养要求的学生进入企业,定期在企业开办的学校――“易合商学院”接受各项专业培训,为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打好基础。

电气自动化系建设“厂中校”,“深圳五洲龙有限公司校外实习基地”、“广州春源红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基于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力度,2013年10月,广州春源红旗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我院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目前已有20多名同学毕业后在其就业,部分毕业生成为其业务骨干。

4.探索“校中厂”合作模式,共建产教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5年6月,学院与广州市茂名商会、广东万讯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签订协议,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校行企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暨社区“七子服务”孵化项目,助推大学生创业。该项目以“学校、商会、企业”三合一共建孵化园为建设模式,由学校提供校区经营场所、办公场所,商会组织。广大会员企业参与社区“七子服务”的经营和宣传,企业提供社区“七子服务”实体店,作为校区实地培训基地。该项目意将有意愿创业的青年学生聚在一起,打造集孵化办公场地、创业导师帮扶、创业培训、投资融资对接、项目展示等为一体的青创空间。由企业为每位大学生提供孵化助力资金3万元,作为企业培育大学生学习实习创业模式的启动资金,力争每年有100支创业团队成功落地,并带动500―800学生就业。

5.完成五个对接,推动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对接,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五个对接,根据麦可思对广东工贸2013届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如下:

本校2013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4.7%,与本校2012届毕业一年后(95.3%)、本省高职院校2013届毕业一年后(94.0%)均基本持平。学院2013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见图1。

图1: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各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赵继会.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研究――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论坛,2012(2):133-134

[2]蔡勤生.借鉴“教学工厂”理念建 设“校中厂”实训基地的探索[J].技术.学术.艺术,2012(10):20-21

[3]王永福.谈“厂中校、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实践[J].交通企业菅理,2010(9):74-75

[4]冯美宇.校企共建校中厂“工作站”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2):49-51

[5]蒙忠.基于大型企业的“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12):27-29

[6]傅辉明,何宏华.电力技术专业群虚实一体“校中厂”建设及其岗位仿真教学的探索[J].高教论坛,2012(9):108―111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录取来自全国不同省份和地区的本科生,其地域等差异性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也有较大区别。在笔者供职的学校,其中几届电力专业的本科生来源还包括部分专升本学生,这样迥异的知识背景加上不同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在接下来三年多的本科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造成了更多差异性,这就使得他们的研究能力也出现更多差别。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无处不体现了“多样”和“差别”的特性。面对这些新问题,对该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也有必要随之做相应改革。

二、面向具体对象的多元化、差异性教学改革

1.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适合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几种传统工程设计主要包括变电站或发电厂电气部分设计、继电保护设计、电网规划设计等。这些传统设计不仅种类较少,且设计模式大同小异,往往在网上有大量相似的范本。若大比例出此类题型,既难控制学生的抄袭行为,也未能适应学生兴趣及就业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因此,毕业设计选题种类更应多元化发展,除体现专业的“强电”特色外,还要兼顾所学的“弱电”(控制、通讯、电子)等方面知识,给学生更多选择。毕业设计选题的差异性则主要表现在具体对象化的选题。针对学生自身水平及兴趣要求制订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并指引学生进行适合自身情况的选择。即:既不让学生见到题目后因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又不要让基础好的同学一拿到毕业设计题目就产生轻视的态度甚至觉得和课程设计没什么区别。不仅如此,不管对于研究型还是应用型的设计,也均需根据本专业学生自身特点和需要把控好各自比例来进行选择。表1简单列举了改革后的一些毕业设计选题的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大致反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宗旨。

2.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改革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要表现在各种文献的查找方法介绍,Office、MATLAB、VC++、AutoCAD、EMTP等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教学以及论文写作方法、规范的讲授上,更要表现在最新的专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在本专业毕业设计的贯穿上。例如,随着新能源的发展,近年来有不少学生相继进入风电厂、核电厂等新能源电厂工作,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中也要有意识逐步加入这部分内容。表2对这些内容均做了部分列举。

3.教学方式和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差异性改革(1)差异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尤其重要,特别是在一些有专升本学生的院校。因本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水平上各有侧重,因此差别较大。其中统招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水平整体较高,而专升本同学因其之前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的原因致使其理论知识相对较弱,但与电力系统相关的实践知识却较丰富。因此,在本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认清这些差别,分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对于专升本的同学应注重过程教育,让其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范、设计原则、标准等,而对于理论知识较丰富的学生则主要注重方法指导和难度稍高的资料提供等。(2)教学平台的多元化利用。动用包括校企合作、联合指导、校外设计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平台,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也是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效果的改革要素之一。比如,现在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本科生在签约之后进入该企业进行工作前的实习,为了使得毕业设计更贴合学生今后工作的内容,鼓励学生在实习期间充分利用企业人力技术及设备平台来完成毕业设计也是相当可取的一种方式。

对应于多元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和平台,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反映出多重性。除了论文评阅、正常答辩、学校公开答辩抽查、学校和学院论文抽查以及论文重复率抽检等多个质量监控和评价环节外,指导老师更应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表现,对于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还应定时联系并做好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双重监督和评价。

三、结语

工厂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双轨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165-02

一、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

南洋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可以概括为:组织文化、创新理念、能力开发、校企合作。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包括组织无界化、处处创新、超前意识、先驱精神、终身学习、精益求精。也就是说学院下面的各个系之间是无界限的,彼此之间可以加强联系,这样就可以提供很多创新的机会,而且学校的专业开设要根据市场要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大家都有为了学院发展的先驱精神并且要不断的学习、精益求精使自己变得很强大。

2.创新理念。创新理念:包括“教学工厂”理念、“经验积累与分享”理念、“综合科技教学”理念、“量身订制”理念、“无界化”理念。这里体现的也是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的核心。

3.能力开发。能力开发:包括系统能力开发、校企合作(科技/开发/创新中心、项目、实习)、教职员能力转向。主要针对职员能力专向培训、与企业合作(项目、实习)等,提升教师的能力。

4.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指学院与本地和外国企业、学府和政府机构联系/合作,以便于吸取市场发展最新信息,为职员提供专能开发的机会,扩充学院教学与发展资源,为师生提供研发项目,最终为学生提供国内外企业实习、就业的机会。

以上办学特色的核心则是“教学工厂”。

二、“教学工厂”理念

1.“教学工厂”内涵。“教学工厂”理念是以学院为本位,在现有的教学系统的基础上而设立的。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在学校内建立起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用于教学的模拟环境。

2.“教学工厂”具体体现。建立教学工厂实际是建立了一个灵活、创新而又富伸缩性的教学系统,并以先进的科技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就基本能适应企业岗位的工作要求,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零距离”就业。我们看到,南洋理工大学的工厂,实际上是一个集教学环境、工业项目及经验积累与分享于一体的教学工厂。在科技中心,到处可见现代化的机器、标准的操作和陈列的产品。这个“工厂”保证了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了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的教育,又接受了来自“教学工厂”行之有效的技能培训。在教学工厂基础上,建立了若干科技中心,进行专业教学活动、企业员工培训、应用项目开发等,从学生项目到工业科研项目都可以在这里完成。实践证明,在“教学工厂”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技能,也促进了校企之间的协作,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实际工作环境里。

三、“双轨系统”教学模式

1.“双轨系统”内涵“双轨系统”的教学是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所谓双轨制教学就是将同一学年中的课程划分成两个相独立、互不干扰的课程组合1和课程组合2,分别在同一学期同时开课,到了第二学期互换对调,以此类推,在三年中都采用这种双轨制教学模式。同一系内的学生在入学时就被相应的分为两组,当其中一组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时,而另外一组则在上学期学习课程组合2课程,下学期学习课程组合1课程。如图所示。

2.“双轨系统”优势。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处就是使教学设备、师资和企业得到充分利用,灵活安排课程,使综合效益最大化,随时可以保证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项目开发与研究,确保企业项目的完成和企业实习岗位的连续性。另外,这种教学组织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允许后续学期重修,使技能培养得以顺利进行。南洋理工学院的“双轨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两点:一是企业项目需求,二是学生技能培养。

四、思考与建议

1.正常教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及高速铁路客运组织、行车组织工作,适应轨道运输企业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票务中心、控制中心、停车场等部门从事客运组织、票务管理、接发列车、列车调度指挥及调车工作等职业岗位人员。显而易见我们需要高技能的人才,然而日常教学中我们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常规的教学模式下第三年第一学期会进行正常的课程教学,第二学期会被安排在西安地铁进行顶岗实习并且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常规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我们和企业的联系在一年之中会集中在一起,实习岗位不能满足学生要求,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2.启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教学工厂”的理念。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现在已有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让学生完成前两学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其中我们的实训室就相当于南洋理工学院的科技中心,在这个实训中心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实训基地完全将企业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之中,以真实的设备达到“超前培训”,开发学生最大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应变、分析和创新综合能力。由模拟到模仿,最终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其次我们在第三学年教学时也可以利用南洋理工学院“双轨系统”教学模式。我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由于近几年地铁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大,因此在校生的人数2002届录取新生达到了500人左右,显而易见如果这些学生都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去实习将会出现岗位不够学生分配。因此,我们也可以将毕业的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第一学期可以先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第二学期进行全日制教学;B组学生则第一学期先进行全日制教学,第二学期进行企业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撰写。这样安排以后我们就会发现全年当中我们都会和企业有紧密的联系而且老师也可以分别在不同的学期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有充足的岗位得到锻炼。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的前景是美好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联系自己所处学校的特征,将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用到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