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

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篇

众所周知,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和社会的关系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语言既受社会的影响又会对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语言又可以反映社会不同人群的分工地位,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对女性的歧视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女性语言的特点,这对于社会文化背景的认知也是至关重要的。社会语言学女性语言性别歧视一、引言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并且同社会有着很紧密的联系。语言能够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与此同时,二者也对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而这其中很大一部份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中的男女平等问题。的确,女性语言被忽视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篇文章主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在行为当中的不同表现。二、女性语言的语法特点(一)词汇的不同运用在我国的文化中,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当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时候,通常会把男性放在第一位,而女性往往会屈居第二,例如:男女老少;男女平等;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女性言语在语法的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在不同的情景当中会使用不同的词汇,但是仍然按照特定的句法规则来执行。显然,没有人能强迫女性使用哪种言语,但是社会的确应当给予她们与男性同样的机会来参加社会和生活的决策当中。1.感叹词的不同使用除去一些具体的词汇(比如颜色词)之外,女性会更多的选择使用感叹词,而感叹词在语法当中通常会被视为无意义词汇。据统计,女性使用感叹词的频率是男性的两倍(孙汝建,1997)。而莱考夫(Lakoff,1975)指出,大多数情况下,女性不会使用很强势的咒骂式语言,比如“该死的(damn,shit)”,相反会使用一些柔和的鼓励性的语言,如“亲爱的(dear)”之类的话语。这种男女语言之间的同化差异会容许男性更有机会来表达强烈的情绪,而不受惩罚。通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很容易看出哪句是女性所说。(1)Oh dear,you have put the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哦,亲爱的,你又把黄油放到冰箱里去了)(2)Shit, you have put the butter in the refrigerator again.(该死,你又把黄油放到冰箱里去了)从这里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看出来,第一句为女性所说,而第二句是男性的话语。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一些个性强势的女性也会选择(2)这种说法,但这也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现象。总的来说,人们更愿意接受男性采用(2)的方式说话,而女性这么做的话会被认为是很粗鲁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女性采取男性的说话方式,而男性却很少采用女性的说话方式。传统的社会意识认为,女性说话应该更为温柔,如果像男性一样,则违反了优雅温柔的原则。2.名词和代词的不同使用英语比其他任何语言都更引人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了美国早期女权运动(Feminism)的影响。在英语语法层面上,缺乏中性的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特别是在使用不定代词之后更为显著。因此,相应的性别中性名词已经出现:human being(人类),people(人民)和 chairperson(主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些词汇的变化并不能改变女性的地位,但是的确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也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三、女性语言在行为中的体现(一)命名原则及称谓形式通过命名原则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性别差异化的语言使用能够反映出社会的不同等级。性别歧视和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也会在命名方式上有所体现,特别是在称谓语中尤为明显。通常情况下,女性的称谓语会以其婚姻状况决定,例如,Miss(小姐)指未婚的女性,Mrs.(夫人)指已婚女性。但是当我们遇到一位男士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他是否已婚,Mr.(先生)再加上他的姓氏都会是很得体的称呼方式。在中国封建社会,婚后的女性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虽然现在婚后改变姓氏这一习俗已经被废除,但是孩子们的名字总是以父亲的姓氏命名的而非他们的母亲。另外,从标记理论中我们也能很容易看出女性性别歧视在语言中的体现。语言的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是布拉格学派的重要贡献之一。“语言中的标记现象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不对称的现象。”(沈家煊,1999)在一对语言单位当中,当其中某个单位被认为是缺少与其相对应单位的语言特征(语音,语义,语法)时,那么这一单位便可以认为是非标记单位(unmarked),而与其相对应的语言单位就是标记单位(marked)(赵荣晖,2003)。在英语当中,男性称谓词也就是阳性词汇都是非标记语言,可以用来指代男士,特定情况下也可以指女士。但是相反,女性称谓词也就是阴性词汇绝大多数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表示:在阳性词汇后面加后缀或者在其前面加woman等表示女性的词汇。比如女医生有如下几种表达方式woman doctor, female doctor, lady doctor。在我国有时候会听到“女强人”一词,但是却从来没听说过“男强人”的说法。(二)礼貌原则1983年,利奇(Geoffery 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利奇指出,礼貌就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信念降低到最低,把一些对于听话人或第三者来说不太礼貌的话或是不说,或是婉转间接地表达出来。由此看来,礼貌是一种特殊的对待人的方式,礼貌的做事和说话方式是指充分考虑他人的感情。在言语交际中,女性更有礼貌,她们在说话之前会参考礼貌原则;而男士们则往往会就事实而交流,没有太多的限制。女性会更多的使用一些无实意的形容词(adorable,charming,nice)和反义疑问句(例如:The weather is really nice today, isn’t it?),这样说会更加委婉,听上去更有礼貌。四、结语总之,没有一个既定的标准认为男性的语言一定会优于女性的语言。二者都是语言学研究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诚然,语言是社会的镜子,语言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一同变化。由于一些先天的,历史的及社会方面的原因,女性语言在词汇选择、叹词、名词代词的使用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从这些特点当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女性的语言更加礼貌。性别对于社会的影响在不同文化当中也有差异,并且也会与说话者的社会特征相结合。因此,研究女性语言的特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李良栋.21实际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2001,(01).

[2]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言;Robin Lakoff;《语言和女性的地位》;女性语言

0 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突破性进展始于1975年Robin Lakoff出版的《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Lakoff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语言学教授,她被普遍认为是语言和性别研究的创始人。Lakoff作了大量有关性别和权力的研究并发表了近一百篇文章,她详细描述了的女性语言的特性。Lakoff对女性语言的研究极大影响了之后学者们的研究方向。

1 女性语言的特点

在父权社会的长期控制下,女性被迫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她们无疑被认为是不重要的,女性所接受的教育也告诫她们忽视自身的重要性和价值。正如Lakoff在她的著作《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中提到:“女性的边缘化和无力感既反映在她们想要说的话语中也反映在他们实际的交谈方式中。恰当的女性话语应避免表达强烈的个人情绪,女性更青睐于表达自己的不确定性,她们对主观世界的表达被认为是‘微不足道的’。女性的语言被看成是一个物体,她们的性本质决定了她们必须使用委婉的表达方式,而她们的社会角色也被视为男性的派生品和附属物。”(Robin Lakoff, 1973: 46)

《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介绍了女性的语言,而这些女性语言的特征现在常常被认为是司空见惯的,它激励学者们跨越国界、阶级和种族使用不同的策略来研究语言和性别。除了性别以外,《语言和女性的地位》一书也以阶级、权利和社会公平著称,Lakoff在书中提到女性的语言在很多方面区别于男性。

首先,女性更趋向于避免作正面的回答,例如她们经常使用诸如 “sort of” (有点儿), “kind of” (有些), “it appears that” (看起来)等等这类的词语。女性喜欢使用各种空洞的形容词,如“adorable”, “charming”, “lovely”来强调自己的情绪。外表和名声对女性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对自我形象的强烈在意感推动她们使用礼貌、间接的表达方式,她们试图表现的更有礼貌从而避免冒犯他人。所以一些过于礼貌的形式在女性群体中被广泛的使用,例如:“Would you mind…” (你介意…吗?), “…if it’s not too much to ask” (…如果不是过分的请求的话), “I was wondering whether you could …”(我想知道你是否能…)。除了在句法层面上的特征以为,我们也很容易发现女性使用附加问句的频率非常的高。女性经常使用附加问句来显示她们的不确定性,即使她们非常确定自己所谈的内容。以下是Robin Lakoff在书中所描述的女性语言的特征:

1)女性会大量使用与自身兴趣相关的词,这些词通常被看作是“女人干的事”,例如 “magenta(品红), “shir”(抽褶), “dart” (缝褶),等等。如果男人使用这些词,它们往往被看成是半开玩笑的。

2)使用空洞的形容词,例如 “divine” (极好的), “charming”(可爱的), “cute”(可爱的)等等。

3)在陈述句中使用疑问语调,例如使用反义疑问句:“It’s so hot, isn’t it? ” (天气太热了,对吧?)或是在陈述句中使用升调:“what’s yow name, dear?”(亲爱的,你叫什么名字?) “Mary Smith?” (玛丽?史密斯?)。

4)在多数情况下都避免做正面回答。女性的语言通常包含更多的诸如“well” (好吧), “you know” (你知道), “kind of” (有点) 这类的词,这些词被用来表达说话者的不确定性或不能保证事情的准确性。如果符合事实这些词是完全合理的,例如有人说: “John is sorta tall”(约翰有点儿高),这意味着他既不是真正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也不是非常的矮,而是中等身材。对于避免做正面回答还有另一种可以理解的情况,即用来缓解可能造成的不友好或不近人情的结果,也就是为了礼貌。因此,如果有人说 “John is sorta short” (约翰有点儿矮),他真正想要表达意思可能是 “John is very short”(约翰非常的矮),但因为没有正面答复,所以缓解了直接表达所带来的尴尬。在某些情况下任何人都可能这样表达,但女性会更常用,因为她们普遍认为强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友好也不淑女,甚至缺少女性特质。同样的,使用“I guess”(我猜)或是“ I think” (我认为)作为陈述或是问题的引言,本身就可以表达出自己的不确定性。“I guess”(我猜)意味着:我想对你说,但是我不确定我是否可以,因为我不知道它是否正确,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利,我也不知道你会有怎样的反应等等,所以我只把它当成是一个建议。因此,如果我说“今天下午会下雨”,然而却没下雨,你会认为我在误导或做不准确的预测。但如果我说“我猜今天下午会下雨”,那么我就不会轻易受到这种抨击。所以大家会在需要保护或尊重的时候使用这些表达,或者当我们担心直接陈述会超越我们的权利范围时。但是使用诸如此类的表达方式会给人一种缺乏权威或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的印象。

5)使用 “so” 来加强语气。尽管男性也可以使用,但是女性比男性使用的更加频繁:自己有很强烈的情感想要表达,但是又不敢清楚直接的表示出来。例如 “I like him very much”(我非常喜欢他),可以理解为“我喜欢他已经到了一种很强烈的程度”,而 “I like him so much” (我喜欢他)却巧妙的把那种强烈的感觉掩饰过去了,给人一种含糊其辞的感觉。同样的,这也是一种掩饰自己强烈情感的方法,尤其是当你不想强烈的断言但又不得不说些什么的时候。

6)使用精准的语法:女性不应该话语粗糙。研究发现,男孩从很小开始就在话语中省略了 “g” 的发音,他们会说 “singin”, “goin”等词,而女孩却很少这样使用。同样的,相比女孩来说,男孩们也不会因为使用 “ain’t” 而被批评或者至少他们不会受到那么严重的责骂,因为“ain’t”更多的会出现在男性的词汇中。

7)使用过于礼貌的形式。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女性比男性的话语更有礼貌一样,这与她们过分精准的语法有关。因为在中产阶级中正确的使用语言被认为更加得体。女性不会使用下流粗俗的表达方式,她们擅长使用委婉、积极的话语,女性的语言比较得体圆滑,她们知道怎样正确的与人交谈,而男性总是会把自己的想法脱口而出。女性会小心翼翼地说“please”(请)和“thank you”(谢谢),她们是社会习俗的维护者。如果违反了这些规则,女性会比男性陷入更大的困境。

8)女性很少开玩笑。在美国中产阶级社会,女性不会开笑话被视为真理,因为她们一定会毁了笑点,并且混淆事物的顺序等等。此外,她们也不会获得玩笑。简言之,女性却没有幽默感。

9)女性说话时会加强语调,越是淑女或带有越多的女性特征,交谈时会越强调自己的话语,这是另外一种表达自我不确定性的方式,虽然这种说法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因为语调的加强似乎是对话语的巩固。但实际上这是在告诉对方应如何反应:即我的话语可能不会使你信服,那我只能加强自己的语调来让你确信我所说的内容。众所周知,学生们刚开始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比老练作家更倾向于使用斜体,这是因为前者害怕自己所写的内容得不到关注,没有任何的效果。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的语言也趋向于自信而有力,因而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减少。但不可否认,Lakoff关于女性语言特征的描述对研究语言具有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Wardhaugh, R.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Basil Blackwell Ltd, UK, 1990.

[2]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an’s Place[M].New York. Harper and Row,1975.

[3]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0.

[4]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J].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女性;言语特点;产生原因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224-03

一、引言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受到了关注,当时的研究仅处在零散的阶段。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他的著作Language: Its Nature, Development and Origin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成为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的人。60年代,欧美兴起了大规模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波及到了语言学领域。Lakoff在她的论著Womens Place in Language中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并系统阐述了女性语言不同于男性的几个重要特点。Lakoff的研究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研究者们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探求和证实男性与女性语言上的差异展开,Coats、Kramerae和Trudgill都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语言与性别引起了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等的关注,性别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高潮。

在我国,一些学者如李经伟、肖建安、于国栋和吴亚欣等人,对国外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和影响因素。大部分的研究都限于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或不同性别在语言中的表现等等,详细的针对女性语言的方面,阐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特点的研究尚不多见。

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有不同的社会生活。语言作为历史的产物,反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差别,因此,不同社会群体的人们拥有各自特殊的语言。撑起人类半边天的女性也拥有自己的语言。姚亚平先生曾在《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一文中指出:“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

多情是女性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大多数女性通过抒感来表达自己,而非强调对事理的阐述。另外,女性在情感方面比之男性较为细腻,易于表露情感。因此,在语言交际方面倾向于使用感彩浓重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一)词汇上

女性在描述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的时候,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很多形容词,并且加入很多夸张的表达方式。如可爱的、美丽的、超级无敌的、疯狂的等等。在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会运用夸张的手法,如今晚的月亮真的是好圆好大好亮啊等等。很多词语也因为带有很强的感彩而成为女性的专用词语,如亲爱的、宝贝等。

另一方面,女性倾向于使用更为复杂的颜色词来精确地形容和描绘事物。女性对这个多彩的世界观察得细致人微,她们普遍地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知道哪种布料、什么颜色适合什么样的人。所以女性知道更多的不同布料的名称,而且她们所掌握的描写色彩的词汇要比男性多得多,像米色、天蓝色、淡紫色等一些精确、复杂的颜色词很少出现于男性的语言之中,女性常用这些颜色词来描绘自己喜欢的事物或风景,这也恰是女性心理细腻丰富的体现。

由于女性的社会心理的作用,大部分女性在表达上都会使用委婉的温柔的词语,以示文雅和含蓄。因此,女性很少像男性那样使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在生活中,男性的粗俗话随处可见。而女性则恰恰相反,无论是表达快乐幸福的情绪,还是表达沮丧悲伤愤怒的情绪,女性都不会像男性一样直白粗俗地表达,她们通常会使用一些文雅的温柔的有时是可爱的词语来表示。如“这样的幸福我简直想不都敢想,我不是在做梦吧”等等。而当女性遇到悲伤或者愤怒的情绪时,也不会像男性那样粗暴地表达,可能会说“这件事简直就要把我气死了”等。

在对人或者事物的称谓上,女性比男性更多地使用词缀、儿化和重叠形式。如小丫头、小鬼、调皮鬼、小狗狗等。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女性会比男性使用更多更丰富多彩的昵称,如亲爱的、哥哥等。有关调查显示,女性使用昵称的频率远远高于男性。

(二)句式上

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倾向于使用一种试探性的方式。因此,在女性语言的表达中,更多的是使用委婉、征询或疑问的方式。如女性在说话时,很少武断地打断对方的谈话,通常情况下是会倾听完之后,使用我认为、我觉得、我想等委婉的方式来表达不同的看法。同时,在女性语言中,疑问句的使用也大大超过了命令句。即使是在用陈述句表达一种看法时,女性通常也会在句尾加上是吧、对不对、是这样的吧等辅助语,以获得对方更多的支持。

另外,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大量的夸张的表达方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各种情绪。例如,女性经常会使用太棒了、我太喜欢了、你实在是太好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夸张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试图用样的情绪来感染对方,营造一种更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而在表达否定的或相反的情绪时,女性更倾向于使用语气较弱的句式,如“这样不是很好”、“还可以”、“还行”等。

(三)会话方式和内容上

在两际中,由于性别的差异,即使是表达相同的意图,女性也会采取一种与男性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由于男性总是倾向于表现自己的知识、能力或者是社会地位,因此,男性在交流过程中会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提出建议为主。与之相反,女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深化彼此的人际关系,因此同样是表达对朋友的关心,女性在交流过程中会经常采用委婉的方式,将自己置身于说话者的立场,并试图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给对方以安慰。而男性通常情况下都会采取比较直接的建议方式,以达到影响和说服对方的目的,显示自己在交流中的控制和自主地位。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会话过程中经常会采用比较委婉的表达方式,会比较注意对方的反应,很少打断对方的谈话,在发表自己的意见时,女性通常也会不时询问对方的意见,或者停顿下来,给对方发言的机会。相反,男性通常在交际过程中会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少会询问对方的意见或想法,表现了很强的主导性。

美国著名女作家DeborahTannen认为,交流分为两类:一类是信息交流,还有一类是感情交流。信息交流的目的就是交流信息,有很强的针对性,目标明确;而感情交流则主要通过交谈加深感情,拉近距离。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的定位不同,导致了男女性在会话的内容上有很大不同。女性的交流主要在感情交流上,目的是通过交谈而加深感情,深化人际关系,因此,女流时话题通常都是琐碎的日常小事,内心感觉;而男性谈论的话题常以客观的信息为主,信息量大,话题涉及的范围也比女性的话题广。

三、女性语言特点产生的原因

语言不仅反映文化,更反映男女两性的文化情感、理性思辩。女性在使用语言时会不自觉地考虑到社会已经赋予她们的身份、地位、模式,从而形成某种言语风格。语言的性别差异是历史的产物,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才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很多,本文仅从如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在心理机制上,女性的成长环境使其情感体验较男性深刻、细致。男女早期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各自的感受自然不同。男女两性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情感道路受社会和人际间相互关系的制约,两性对人际关系的感受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女性性别认同的实现侧重于注意与他人的情感联系。也就是说,男女两性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得到的性别认同是不一样的,女性得到的是更多的情感启示而不断向更具女性特色的角色发展。多情、温柔、柔弱等具有传统意义的色彩便与女性结下终生之缘。这种色彩在作为人的社会化表现形式的语言中,即体现为丰富的情感因素。

因此,中国女性的谈论话题多为生活、情感类的话题,这与她们的生理、心理以及女性特有的性格等方面是密不可分的。一些永久性的话题如着装、爱情、家庭、生活琐事,某事的经历、感想、感悟,抱怨、发牢骚,对某些事物的幻想等,这些和女性天生细腻的情感和思维是分不开的。

2.从社会意义上看,封建传统文化形成的强大社会氛围,给女性语言以深刻的影响和渗透。社会按不同性别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人们逐渐接受社会和群体对自己的性别角色期待,并将性别规范自觉内化到社会期待模式中。在中国古代,世界由男人来掌握,女性是无权的,中国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从《易经》“男刚女柔”的性别分类就开始了。随着男权社会的强化,《易经》不断被历代儒学赋以时代色彩和政治倾向,成为男尊女卑的补充说明。而当这种思想逐渐潜移默化到社会文化中时,柔顺成为女性角色的合理模式了;温柔的性格、温雅的举止、温和的语言自然成为女的规范。于是,女性只好更注重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气的柔和、语调的和缓、表达的委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具有人们认可的女人味,才更像社会期望的女性形象。

3.从家庭意义上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女性对家庭的感情也使其语言更具人情味和亲切感。封建家庭中的女性作为妻子其地位是低下的,但作为母亲,在一直重视母教的中国传统中是受尊敬的,两种角色合成的家庭妇女往往更注重对家庭的情感管理。因此,她们特别注意家庭人际关系,极小心地处理复杂的家庭事务,维系着大家庭的各种关系,由此也养成其善于观察、慎于言辞的能力。她们不能在社会工作中得到荣誉和地位,而只有正确的语言和优雅的举止才能使她们获得较高的声誉。

因而她们对能反映人们地位和身份的语言形式更加敏感。为了不因触犯别人而受到歧视,女性特别注意语言形式,尽量使用正确而温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她们交谈的目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性别歧视养成了女性较强的言语防范意识。受压迫的地位压抑了女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却从反面提高了女性对语言的观察力、感悟力。

四、小结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在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下,中国女性的思维、思想也在不断改变,现代女性的“个性”被提上了一个新的议程,因此,女性言语风格将会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女性的自我中心意识加强,重视个性的自由发展。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的变异同样具有社会性,女性语言变体只是从一个角度反映了语言及其变化的社会特征性。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女性用语的构造特点及其演变的方式、规律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这也将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新课题。

参考文献:

〔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赵容晖.语言与性别[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张玲玲.浅论女性语言的风格特点[J].焦作大学学报,2010(3).

〔4〕姚亚平.论性差交际学的理论和方法[J].汉语学习,1988(1).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语 女性用语 分析

女性用语,顾名思义:就是女性惯用的语言或表达方式,与男性使用的语言是相对的。女性用语与男性用语的最大区别女性用语谦卑恭敬、温文尔雅。日本女性用语的产生与日本女性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日本女性语所具有的特点、特征是委婉、含蓄、柔和,富有情感色彩,追求优雅美,总体表现是“女人味”实足。这也正是大多数人认为日本女性大都性格温顺、声音甜美。甚者很多男性都梦想娶到一位日本女性为妻。那么日本女性用语的共有语言特征人手,探讨女性语与男性用语的主要差异。

一、从历史上来看

人有性别之分,语言也不可避免的带有性别特征。性别语言不仅反映出男女双方对社会、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认识差异,更体现出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对男女两性在语言运用上限制。阐述日语中女性用语的历史原因,进而从中找出其具体特点,可以揭示日本女性独特的语言表达心理,并追溯日本语语言上的性别差异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平安时代之前,日语中原本没有性别用语的差异,女性语言的运用也很自由。日本“女性语”的出现与日本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关系甚密。在漫长的岁月中,日本妇女一直处于从属地位,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社会地位上都居于受人支配的位置。日本女性传统的人生价值是家庭和社会赋予的,这种价值的特征为:女性天生应该是顺从、婉约、恭谦、文雅的女性,从属依附于男性。女性的天地应该是在家庭及服务领域,天职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料理家务、服侍长辈、丈夫和儿女。因此,在语言风格上,女性当然不能越“雷池”而使用不恭的禁语。反之,使用“恭谦”的言辞会使女性显得更加文雅婉约,更加符合不同时代的潮流和社会要求。对日本女性生活自由、奔放、热情等场面的描写早在《万叶集》中就出现过。就有这说明当时的女性在政治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语言运用也没有同男性有任何差别。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日本女性被看成男性的附属品,不论在家庭还是社会均处于从属男性的次要位置。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不断提高,但是女性用语还是保留着弱势群体的特点,显得谦恭、礼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女性用语在中性化发展的基础上更加趋于个性化。

二、日本“女性用语”的特点

一般认为,日本女性语所具有的特点、特征是委婉、含蓄、柔和,富有情感色彩,追求优雅美,总体表现是“女人味十足”。性别用语最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词汇方面,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礼貌的人称代词及称谓语、具有柔和语感的感叹词、富有甜美感彩的形容词及表示强调的副词等等。女性多用和语词汇,少用汉语词汇,因为和语词汇是日本固有的语言,更接近于日常生活,也更适于表达女性细致、丰富的情感。另外,因为男性和女性的生活空间不同,擅长使用的词汇领域也有很大差别。女性与男性相比,有尽量回避晋语及埋语的倾向。同时,通过对新词接受态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规范的表达方式,而男人则更富于创新。在句法结构方面,女性多使用不结句的表达方式,使句子留有余韵和回味的余地:也更多使用重复的表达方式。女性使用倒装句的次数没有男性多,这表明在会话中女性的逻辑性往往没有男性强。在交谈方式上,在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时,女性往往要比男性表现得谨慎、委婉,多使用一些表示让步的说法;比男性更加频繁地随声附和;也更为注重对于寒暄语及套语的使用。在书面语表达方面,两性差异虽不如口语中那么明显,但还是表现出了一些特点。女性常用形容词、表示强调的副词及明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女性的文章常给人以主观而且情绪化表达比较多的印象。女性较多地使用体言结句和连用形结句的表达形式,给读者想象空间,有余韵不尽之感。

首先从终助词上来看女性专用的终助词(の、のよ、わ、わね、のね、からし、こと等)较为典型的男性专用终助词有(ぜ、ぞ、さ、い等。)其次,日语女性语中较为突出的特征之一是爱用特定的感叹词,其中有一些与男性感叹词也在现代日语中,男女在用词、造句上各具特色。这一点在感叹词的使用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语句变得极富情调,而且在传达对事情表示惊讶、感叹、遗憾或后悔等情感时是不可缺少的。女性多使用まあ、あら等;而男性则多使用おい、はあ、やあ、おや等。

然后从日语的敬语方面来看,与男性相比较,日本女性使用敬语更多一些。即使是夫妻之间,妻子对丈夫也多使用敬语。这是因为,在以前的日本社会中,女性不论是在社会上或者是家庭中,身份和地位都比男性低下。在这种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使用敬语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渐提高,女性所使用的敬语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其中有很多敬语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意思.单纯只是表示恭敬、高雅的意味。另外才文体是使用上来看:日语文体分敬体和简体「ます、です体和だ体。一般情况下,女性多使用「ます、です体,男性多用「だ体。当然,关系亲密的人之间,女性也会使用简体加终助词使其敬体化。男性在正式的场合也使用敬体。例如:一般情况下作自我介绍是,男女都可以使用的表现形式是「わたしはxxです(我是xx、我叫xx),但是「ぼくはxxだ(我是xx、我叫xx)只能是男性专用语。总体说来,女性使用的终助词要听起来柔和悦耳,有使自己的主张和断定语气减弱的功效,容易博得对方的好感与共鸣,不像男性使用的终助词那样生硬、充满张力。另外,敬语表达也是女性用语的一个明显特点。因为女性社会地位长期低于男性,在社会要求女性使用敬语的同时,女性本身也乐于使用敬语来进行自我保护。因此,日语中敬语的发展与女性用语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日语语言女性用语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对于现代女性来说,自如、恰当地使用敬语,既是身份、地位、教养等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恰到好处地将“女人味”展示出来。这也是日语有别于其它语言的明显特点之一。男性用语的共同特点是不拘礼节、粗暴的感觉较强,语气上显得过于激烈。而女性用语却显得较为优雅,含蓄、温柔,极富感彩,听起来感觉“女人味十足”。因此日本女性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来表现自我,使自己的语言具有恭谨、庄重的色彩,以向听话人或听众表示恭谨有礼的态度和敬意。

参考文献:

[1]吴侃.日语词汇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5篇

一、语言性别差异产生的根源

1.男女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

在西方社会,男性处于统治地位,在政府中占据要职的多数是男性,他们大权在握、主宰一切,所以男子讲起话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地位卑微,手中没有实权,所以女性语言大多含糊不定,优柔寡断。另外为了争取同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性在衣着仪态,特别是语言上给人以较好的印象。她们都倾向于使用规范的语法和文雅的语言,即使事实上使用的是非标准语形式,她们也不愿公开承认。女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争取较体面的社会地位。而男性则无此顾虑,所以他们语言中非规范成分要比女性多。

2.语言环境的影响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都是从母亲、父亲、姐姐、哥哥、老师和同学那里学得适合自己性别的语言形式。正常情况是:儿童无论男女,由于其在最初阶段常接触的人是女性,如母亲、保姆、阿姨等,所以男孩女孩首先从女性那儿获得具有女性特点的语言,而到五六岁时。男孩开始逐渐从父亲、哥哥及其他男孩子那里学得具有男性特点的语言,而女孩则从其他女性身上获得符合其性别的女性语言。但也能出现其他情况,如长期与母亲生活的孩子,其语言的男性特点小,女性特点大;如果情况相反,则男性特点大,女性特点小。另外,兄弟姐妹中男女数量的对比和儿童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男女数量的多寡,也会影响儿童语言中男性和女性特点的对比度,其情况同与母亲长期生活的例子是一样的。

3.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任何国家和相应的文化观念中,人们对于男女性别角色及其行为都有固定的看法和模式。比如人们习惯认为女性应该和善、温柔、讲礼貌并富有感情:而男性则应该坚定、沉着、果断并能吃苦耐劳。这样就形成了固定的社会期望,它变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迫使人们按照性别模式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凡是不符合这些期望和要求的行为,都会遭到社会的否定和反对以及其他人的鄙视。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男女语言中的性别差异。

4.在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

在人们的观念中教师、医生、秘书等文职人员应该文质彬彬,善用辞令。因此即使是男性的教师、医生、秘书,他们的语言也有很多的女性特点。而农民、重体力工人或野外工作人员的性格则直爽坦诚,所以在农村工厂的某些女性语言具有明显的男性特征。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语言性别差异的产生与个人在社会中所担当的角色、所从事的工作也有重要的关系。

二、语言与性别的关系

Chefis Kralner,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对两性语言特征做了仔细和深入的研究后,总结出女性言语具有以下特点:“絮絮闲聊,柔声轻语,彬彬有礼,热情洋溢,词斟句酌,有时莫名其妙,令人不得要领。”而男性言语的特点是:“傲慢自负,使用咒误俚语,盛气凌人,气粗声大。言语有力,直来直往,敢说敢道,不容置疑”(王德春,1995)

语言心理学与认知语言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所关注的“首先,是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讨人类语言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其次是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最后,涉及人类言语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复杂的社会因素直接决定了语言系统的变化并对言语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朱滢,2000)

历史语言学家和比较语言学家认为。性别差异存在于多种文化的不同语言中,是语言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人们对语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年(转引自杨永林,1986:34)。

社会语言学家特鲁奇尔(Trudgil)等人的研究表明:女子比男子更有可能接受拼写决定发音的准则。因而,她们在不列词语中更有可能分别读出/t/-bIrl:often,libray。从上面可以看出,发音的准确纯正已成为女性的社会标记。一般来说,标准纯正的语音形成是上层人士或受教育人士的发音特点。所以正如特鲁奇尔所说:“女性特别注意对语言的正确运用,以此来补偿生活中其他方面地位的缺乏。”而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非标准的语言形式,而且还下意识地引以为荣。主要是因为男性可以从其他途径来显示自己(彼得,特鲁奇尔,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研究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始于美国,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男女性音系层次言语行为的研究以及两性话语交际行为研究。本文在一些语言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应用语言学角度,也是基于以上框架,意图通过对静态的词汇、句法、音系及文体等多方面的差异研究和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勾画出了性别差异在语言(特别是英语)使用中的反映,并对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提供了较好的解释,对英语中性别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德春,孙汝建。姚远,社会・心理学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Smith,Philip M,1985,Language,the Sexes and Society Basil Blaekwelk,London,

[3]朱滢主编,《实验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彼得。特鲁奇尔,社会语言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性别差异;交际特点;女性;男性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4-0280-01

性别差异不仅指的是男女两性在生理和自然上的区别,而且还包含了两性在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差异。在许多课题研究领域,性别差异研究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大多具有主动,性格外放等特点;而女性则表现出被动和内向等特点。

一、言语交际中不同身份的性别差异

(一)身为说话者的性别差异

1.语音语调。两性由于先天原因,在发音器官上的天然差别致使他们在语音语调方面的一系列差异。一般而言男性音域较宽,音高较低,语速较慢;而女性音高较高,语速较快,言语中的停顿次数也少于男性。就发音方式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通俗来讲,女性说话声情并茂,男性则平稳陈述。

2.词汇。作为言语交际中的说话者,女性会使用模糊词和委婉语来进行对话,体现文雅和含蓄,避免粗鲁和不敬,在选择词汇上注重情感和规范性。而男性在选择词汇方面偏理性,常常使用逻辑性强和简短的词汇,在交谈中夹带粗鲁词。女性善于使用大量词汇,懂得如何将词汇拼接讲述,而男性则词汇贫乏精简。

3.句式。据语言学家的调查统计,男女两性在语言表达上,男性趋向于一种直率果断的表达方式,而女性则趋向于用委婉、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男性常用祈使句陈述事实,而女性常用疑问句寻求确认。男性使用语句简短,所表达的意义就在语句表面,而大部分女性则喜欢用一语双关表达深层含义。总的来说,男性善于概括,而女性精于扩充。

(二)身为听话者的性别差异

1.参与互动。在言语交际中,女性作为听话者更注重于配合,而男性多表现掌控。说话者在讲述谈论主题时,女性更为主动地尊重对方,配合维持交际的顺利完成,不会进行插话,明确主客体。男性大多数则不会具有客体意识,他们会将自己放在主体上表述自己观点。在两性言语交际中,女性通常是很好的倾听者,很少插话,而男性通常是很好的互动者,因为男性会善于主动的表达自己观点。

2.信息获取。在说话者讲述话语时,女性更注重主观情感方面的信息收集,男性则注重客观事实。女性在听说话者讲述时会着重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男性在身为听话者时会对说话者的语言再次进行逻辑组合,找出对方的言语的重点。

3.反馈。当话语者提出话语后,女性会表示感同身受和同情,而男性则会提出解决办法。如一位女士向她的一位女性朋友讲述烦恼时,她的朋友很有可能会这样说:“ Yes.I had one just like that last week.I felt aw ful ,but there was nothing I could do. ”(上个星期我也有同样的遭遇,我觉得糟糕透了,但是我也没有办法。)但是倘若她跟一位男性朋友讲述同一件事情,她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答复:Well ,of course ,what you should have done is First ,Second,Third...(首先,你应该所什么,其次,然后……)。女性显示出依附性,男性显示出独立性。

二、性别差异形成因素

1.社会文化差异。社会中两性扮演的角色不同,类似于“男主外,女主内”的言语代表了社会认识。其次社会地位不同,在男性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女性沦为附属品。社会文化中女性在社会中承担的必须是“贤妻良母”,而男性则要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女性的发言权少,导致其乐于当听话者;男性的多,造就其争当话语者。

2.心理影响。在言语交际上的一些差异,两性在心理上已经默认。在大众的观念里,女性作为说话者就应该具有文雅含蓄的特点。即使一个女性很优秀,在事业上很成功,在心理上还是将男性置于首位。在社会中,女性的地位不如男性牢固,因此女性在心理上更具有地位意识,她们会刻意修饰自己的语言去保障她们的社会地位。

3.性别歧视。整个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由来已久,女性在这个两性的社会只站住了一脚,却没有露出头。西方《圣经》中写到,上帝在创造第一个男人亚当后,取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就第一个女人夏娃。然而,现实生活中全世界的新生儿都是从女人身上取出来的。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伦理道德观,深深的禁锢着女性。

本文从性别差异角度,具体分析两性在担任言语交际的说话者和听话者双重身份时各自的特点,进而讨论其形成因素。通过了解女性和男性言语交际特点的差异,从而希望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史红梅.语言的性别差异与女性言语交际[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7(04).

[2]Destefano J.Women's Language[J].Views on language,1975(04).

[3]何柱.女性语言的特征及其性别原型对两性言语交际的影响[J].邢台学院学报,2012(04)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性别差异;语言特色;对比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成为不少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运用于语言材料分析,对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中美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的女主人公的言语作个案研究,检验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一、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语言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Austin认为:“许多陈述之言只不过是‘伪陈述’(pseudo-statement),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据此,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即或是真实或是谬误;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谬误,因为他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在以后进一步探讨中,Austin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通过语言所实施的各种行为。根据Aus—tin的新模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Austin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塞尔将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representa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以及宣告类(declarations)。本文采用塞尔的分类来分析女性语言特色,并对比英汉语言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开始蓬勃发展,许多语言学开始研究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语言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anindependentvariable)。20世纪80年代以来,说话人性别因素的研究已经同语言使用中的阶层、年龄因素一起形成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去考察女性用语与男性用语的不同之处,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结构上的特征。在语音方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在语音系统上较多地使用“有声望的”发音。在语调方面,相比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为经常地使用超高和超低的调型。大多数男子只有两到三种语调,而女子一般有四种以上。在词汇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使用一些强势语(intensifer)和委婉语,喜欢使用一些较为礼貌的语助词,如:ohdear,dearme,goodnessme等。女性使用的形容词和色彩词汇也比男性的丰富。在句式方面,女性较偏爱使用反意疑问句(tagquestion)。此外,调查发现女性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的频率都比男性低。

以往,国内外学者都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材料的分析不够充分。此外,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对于英语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对性别差异的英汉对比研究尚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位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女主人公言语的个案研究,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将运用于本文中语言材料的分类。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对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新的结论产生,并且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二、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方法

1.语言材料的采集

本次研究从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的小说《纯真年代》(了eAgeofInnocence)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收集语言材料。这两位女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而且所选的两部小说的结构以及女主人公的遭遇也极其相似,所以从这两部小说中收集的语言材料极具可比性。

2.语言材料的分类

根据塞尔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本次研究将《纯真年代》中的女主人公艾伦和《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曼桢的话语进行分类。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笔者邀请了一位英语专业的教师同时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在分类前两人先统一了分类的标准,然后各自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两人核对分类结果,对存在分歧的句子一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对于那些无法归入塞尔的五大类的话语,笔者特地设立了一个新的类别——综合类,其中宣告类空缺。语言材料最终的分类是: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综合类。

3.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分析语言材料时笔者首先确定艾伦和曼桢的话语总数。原则上讲,凡是由句号、分号、问号和感叹号结尾的语言单位都算作一个单独的话语。但由于所收集的语言材料都来自于人物所说的言语,难免会因为突转话题、打断谈话和说话犹豫不绝等原因产生语言碎片或不完整的从句,在该研究中这些碎片或从句都被当成独立的话语。对于那些简单、短小的句子,笔者根据其表达的主题意义一致性,都算成一个话语。在经过充分交换意见和慎重考虑之后,两人最终达成一致,艾伦的话语是389个,曼桢的话语是548个。在这些话语中,各分类分布如表1所列。

笔者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女性语言特色理论对于女性语言词汇和句法特色的阐述,统计各自某一女性语言特征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在各自总话语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三、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因为所做的是文本分析,无法进行语音方面的分析研究,所以本研究只对英汉女性语言作词汇和旬法两方面的分析对比。

1.对英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艾伦的话语中,在词汇方面,女性语言特征有:强势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19.6);未用色彩词汇、惊叹语和委婉语;在句法方面,情态动词使用较频繁(19.6),插入语(6.5)和反意疑问句(1.3)使用较少,未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艾伦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2和表3所列。

2.对汉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曼桢的话语所反映出来的词汇特征是:语气词使用较频繁(23.5),强势语(5.8)和色彩词汇(1.5)次之,无委婉语的使用。句法特征相对不够明显。曼桢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4和表5所列。

3.对已有结论的检验

检验的结果表明,已有的结论得到了部分印证。英语方面得到印证的结论有: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女性较少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汉语方面只有一点得到了印证:女性喜欢用语气词。另外,语言材料分析的结果中还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大多数言语行为出现在阐述类;艾伦的话语中语气词ah和oh出现比较频繁;曼桢在发出请求时更多使用“……吧”的句型,而不是“请……”这样的祈使句。从这三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语言特征集中体现在塞尔的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词汇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语气词;汉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句法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吧”句型来表达请求或命令,以显得更礼貌。

4.英汉女性语言异同点

从语言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归纳出英语和汉语在女性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相同点:英语和汉语中女性语言特色都较集中反映在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和汉语中女性都喜欢使用语气词;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色彩词和委婉语的词汇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反意疑问句和比较礼貌的祈使句的句法特征。不同点:英语中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而汉语中并非如此;英语中得到了验证的女性句法特征有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但是基本不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而汉语的女性句法特征则都无法找到支持的证据。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性别差异;语言特色;对比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成为不少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运用于语言材料分析,对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中美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的女主人公的言语作个案研究,检验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一、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语言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Austin认为:“许多陈述之言只不过是‘伪陈述’(pseudo-statement),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据此,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即或是真实或是谬误;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谬误,因为他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在以后进一步探讨中,Austin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通过语言所实施的各种行为。根据Aus—tin的新模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Austin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塞尔将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representa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以及宣告类(declarations)。本文采用塞尔的分类来分析女性语言特色,并对比英汉语言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开始蓬勃发展,许多语言学开始研究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语言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anindependentvariable)。20世纪80年代以来,说话人性别因素的研究已经同语言使用中的阶层、年龄因素一起形成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去考察女性用语与男性用语的不同之处,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结构上的特征。在语音方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在语音系统上较多地使用“有声望的”发音。在语调方面,相比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为经常地使用超高和超低的调型。大多数男子只有两到三种语调,而女子一般有四种以上。在词汇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使用一些强势语(intensifer)和委婉语,喜欢使用一些较为礼貌的语助词,如:ohdear,dearme,goodnessme等。女性使用的形容词和色彩词汇也比男性的丰富。在句式方面,女性较偏爱使用反意疑问句(tagquestion)。此外,调查发现女性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的频率都比男性低。

以往,国内外学者都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材料的分析不够充分。此外,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对于英语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对性别差异的英汉对比研究尚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位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女主人公言语的个案研究,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将运用于本文中语言材料的分类。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对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新的结论产生,并且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二、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方法

1.语言材料的采集

本次研究从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的小说《纯真年代》(了eAgeofInnocence)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收集语言材料。这两位女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而且所选的两部小说的结构以及女主人公的遭遇也极其相似,所以从这两部小说中收集的语言材料极具可比性。

2.语言材料的分类

根据塞尔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本次研究将《纯真年代》中的女主人公艾伦和《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曼桢的话语进行分类。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笔者邀请了一位英语专业的教师同时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在分类前两人先统一了分类的标准,然后各自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两人核对分类结果,对存在分歧的句子一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对于那些无法归入塞尔的五大类的话语,笔者特地设立了一个新的类别——综合类,其中宣告类空缺。语言材料最终的分类是: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综合类。

3.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分析语言材料时笔者首先确定艾伦和曼桢的话语总数。原则上讲,凡是由句号、分号、问号和感叹号结尾的语言单位都算作一个单独的话语。但由于所收集的语言材料都来自于人物所说的言语,难免会因为突转话题、打断谈话和说话犹豫不绝等原因产生语言碎片或不完整的从句,在该研究中这些碎片或从句都被当成独立的话语。对于那些简单、短小的句子,笔者根据其表达的主题意义一致性,都算成一个话语。在经过充分交换意见和慎重考虑之后,两人最终达成一致,艾伦的话语是389个,曼桢的话语是548个。在这些话语中,各分类分布如表1所列。

笔者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女性语言特色理论对于女性语言词汇和句法特色的阐述,统计各自某一女性语言特征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在各自总话语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三、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因为所做的是文本分析,无法进行语音方面的分析研究,所以本研究只对英汉女性语言作词汇和旬法两方面的分析对比。

1.对英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艾伦的话语中,在词汇方面,女性语言特征有:强势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19.6);未用色彩词汇、惊叹语和委婉语;在句法方面,情态动词使用较频繁(19.6),插入语(6.5)和反意疑问句(1.3)使用较少,未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艾伦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2和表3所列。

2.对汉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曼桢的话语所反映出来的词汇特征是:语气词使用较频繁(23.5),强势语(5.8)和色彩词汇(1.5)次之,无委婉语的使用。句法特征相对不够明显。曼桢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4和表5所列。

3.对已有结论的检验

检验的结果表明,已有的结论得到了部分印证。英语方面得到印证的结论有: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女性较少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汉语方面只有一点得到了印证:女性喜欢用语气词。另外,语言材料分析的结果中还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大多数言语行为出现在阐述类;艾伦的话语中语气词ah和oh出现比较频繁;曼桢在发出请求时更多使用“……吧”的句型,而不是“请……”这样的祈使句。从这三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语言特征集中体现在塞尔的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词汇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语气词;汉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句法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吧”句型来表达请求或命令,以显得更礼貌。

4.英汉女性语言异同点

从语言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归纳出英语和汉语在女性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相同点:英语和汉语中女性语言特色都较集中反映在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和汉语中女性都喜欢使用语气词;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色彩词和委婉语的词汇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反意疑问句和比较礼貌的祈使句的句法特征。不同点:英语中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而汉语中并非如此;英语中得到了验证的女性句法特征有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但是基本不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而汉语的女性句法特征则都无法找到支持的证据。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成因

1.性别语言的差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有效的语言沟通和交流。然而,男女两性之间由于其生理特点、心理因素、社会文化环境等的不同,他们的语言也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我们叫作性别语言的差异。

所谓性别语言,是指在语言中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同标准系统相对的语言变体。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词汇运用上的差异

1)对礼貌语使用上的差异

通常,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经常用礼貌语,女性语言中的礼貌成分和恭维话比男性更多,他们更重视交际伙伴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而男性则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思想和意见,更多的用命令和吩咐的口气。例如:

在教室里,同样是请人把教室的灯打开。女同学一般会说:“同学,请你把灯打开,好吗?”当别人把灯打开之后,女同学一般还会礼貌性的说一声:“谢谢!”话语间带着礼貌和女性的细腻。而男同学一般会直接说:“同学,把灯打开!”语气里带有吩咐的味道,留露出男性豪放的一面。

2)对颜色词使用上的差异

在对颜色词的使用上,男女两性也存在着差异。女性对颜色词的习得和掌握能力上明显强于男性。女性更善于区分不用的颜色。例如:

女性会把红色区分为很多种类:粉红色、紫红色、洋红色、浅红色、淡红色、嫩红色、暗红色、玫红色、西瓜红、芙蓉红、杜鹃红等等。而男性则很少这样细分。

3)对模糊语使用上的差异

模糊语言就是利用委婉的语气,“故意”使语言表达变得模糊,要求听话人透过字面的模糊性和语境去把握其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从而在交际中起到合适,得体地运用语言的效果。[1]女性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借助于模糊语言来实现交际的和谐,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具有较强的实际运用价值。例如:

“有点,据我所知,基本上,可能,也许,应该是”等等,这些词显得话语更趋严谨,同时避免说话武断,使说话人趋于缓和,更为听话者所接受。由于这些模糊性的语言出现在女性言语中的频率远远高于出现在男性言语中的频率,因此女性给人更有礼貌,更周全,甚至缺少权威的感觉。

4)对情感词使用上的差异

男女语言使用的不同,还体现在对情感词的使用上。语言学届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女性较男性更喜欢使用情感词。由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女性情感较男性丰富。多愁善感,情感外现一向是用来描述女性的。而男性被社会和文化赋予的刚强促使他们谨慎言行,不轻易流露内心情感体验。所以,在言语交际时,女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情感词。包括语气词、感叹词等。[2]例如:

a)“天哪,准备的太隆重的!“

b)“咦?这是怎么了?”

c)“艾月来了。进门就仔细打量了李开玲一番,赞叹说:‘哇,好古典的小姐!’“(池莉《小姐你早》)

例子中的“天哪,咦,哇”这些词显现出了女性细腻的感情和娇柔的性格特征。

1.2句式选择上的差异

1)对反义疑问句使用上的差异

据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多的使用反义疑问句。例如:

“她很好,不是吗?”其实在说这句话之前,女性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已经认为“她很好”,但是要用试探性的语气去征得听话人的认同。这样的句式表现出女性委婉、柔和、甚至软弱、顺从的女性语言特征。

2)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不肯定句型

女性由于自身特有的性别特征,在交际中不善于掌控交际局面,不善于做出果断的决定和判断,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不肯定句型。[3]例如:

“我猜是这样的吧……”、“好像有点……”等等。

2.从文化语言学角度分析男女性别语言差异的成因

2.1社会文化因素

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男女自身身体素质上的差异,男性更有精力和体力。所以从早先的狩猎到传统的农业和畜牧业养殖业,男性更多的是在外劳动,而女性主要是在家照顾孩子和做家务,这样的早期原始分工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传统,男性外出工作,大到统治国家,小到养家糊口。而女性的活动范围一般局限于家庭。久而久之,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就高于男性,取得了支配权。即使是到了思想解放,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女性走出家庭在社会上承担起一定的工作职位,男女在社会上的分工还不是完全平等,特别是某些职业,还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性别歧视。由于男性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所以表现在言语风格上,男性通常更有权威和自信,女性通常更有耐心,有礼貌。

2.2性别文化因素

男女语言的差异,表现出了性别文化的差异。由于性别文化的影响,人们总是把正面意义的形象跟男性相联系,而把反面意义的形象和女性相联系;男性总是与重要的食物相联系,而女性则与不重要的事情相联系;男性往往与强势形象相联系,而女性则与弱势形象相联系。[4]这样的性别文化造成了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

2.3认知方式因素

男女性别语言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受认知方式差异的影响。心理学家哈曼・威特金和他的同事曾通过系列试验得出这样的结果:认为女性的认知活动是依赖型的,而男性则是独立型的。依赖者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上有较大依赖倾性,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所以女性在言语风格上更善解人意,更礼貌,更擅长使用模糊语。

3.结语

性别语言差异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现象。由于不同的文化观和社会价值观,男女两性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男女性别差异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差异,跨性别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男女两性都有各自的交流规则,因为会用各自的规则去理解对方的话语,这些规则的不同就会产生谈话的不同步和跨性别交际的失误。要想更好的更全面的去理解性别语言差异,就必须把这些差异放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从中找出这些差异的根源以缩小并消除差异。[5]因此为了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并尊重和理解对方的交际规律。(作者单位:北方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日本;女性语言;发展轨迹

语言的发展能在一定程度上变现社会生活状况的变迁,同样反应着人们的思想认识。所以,语言能够准确的反应社会历史的变迁。日本社会的女性语言以其温婉的特性,在日本的宫廷时代应用广泛,但是在日本历史发展到如今,女性语言已经逐渐变的中性化,不再具有传统的女性特征,这也能够反应出日本从宫廷时展至今的社会特点变迁,本文将着重对此进行研究。

1 古代日本“女性用语” 的产生和发展

1.1 古代日本“女性用语” 的产生

“女性用语”又名“女房语”,产生于日本的宫廷社会中,这种“女性用语”在以女性等级低下的情况逐渐传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儒家思想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也对日本的女性地位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还有很多书会对女性的行为进行限制,将其以最低下的等级的人员,要求女性使用符合其发展特点的语言方式,要求其语气温柔、措辞得当,“女性用语”便在这用情况下应运而生。[1]类似《女大学》等书籍从女性开始学习时开始,对女性的行为作指导。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庶民教育机构的影响重大,并通过其传播到日本社会的其他阶层。这种儒家思想为后期“女性用语”的标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 古代日本“女性用语” 的发展

(1)男女语言同一的远古时代

日本在远古时期以母系社会为主导,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女性执政的现象也比较多见。我国的《三国志》中也有日本远古时期特征的比较完整的介绍。正因为这种女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就不存在男女性语言的分别,男女语言同一化。直到奈良时代,男女语言还展示其同一的性质,虽然可能男女语言存在细微的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也是微不足道的。学者一致认为,“女性用语”以其委婉温柔的特性,在日本宫廷时代处于重要地位。随着武家势力的发展,男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女性用语”也随之发生变化。

(2)武家势力与男权下的女性地位

日本的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于武士阶层在日本社会占主要地位,并且随着儒家、道家思想的不断传入,女性的地位越来越来低下。很多的文献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在那个时代的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发展进行严格的限制,使得女性地位不断下降。

2 近代日本女性语言的标准化

2.1 通过立法降低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

日本在明治天皇统治时期,颁布了《明治宪法》等相关法律,日本的国家体制就此确立。这些法律对女性的行为进行限制,从根本上削弱女性的地位,导致男尊女卑的现象更加严重。比如《明治宪法》就有规定皇权的继承必须是男性,女性没有机会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之中,女性就只能在家庭中持家,从根本上与无劳动能力的人无区别,从另一种方面可以说禁止与外界了一切活动;另外,对于自己的婚姻也没有权利,只有接受男方的安排。[2]

2.2 利用学校教育将日本女性培养成为“贤妻良母”

日本近代社会将女性培养成“贤妻良母”,是在英国留学后回归日本的学者中村正直首先倡导的。因为其在英国的留学生涯中,发现英国的母亲形象对于家庭的稳定、以及下一代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在回国后便积极兴办学校,着力于将日本的女性培养成“贤妻良母”型。但是,这种思想在不久后便被男权思想。在明治政府时期,政府着重培养女性的贤良淑德,是“女性用语”直接的体现。

2.3 借助语言政策推行女性语言标准化

20世纪初,日本政府在进行了多方的调查后,将温婉优美的山手地区的语言定义为日本的标准语言。在1920年,日本实行了“国语纯化”的制度,排出了一切与标准语言想左的语言。这时期,文部省实行一定的方法推广女性语言,很多地方也通过媒介,将女性用语的特点进行传播,增强女性用语的使用程度。并且在战争的特殊时期,为了满足政治的需要,日本不断将女性语言作为日本特色的语言进行传播,大力赞扬其优雅、温婉的特性,这一现象在语言发展的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因此,特殊的背景很可能对语言的发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 当代日本女性语言的中性化

3.1 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加

日本女性受教育机会的增加,使得日本女性语言趋于中性化。[3]1947年颁布的《基本教育法》倡导男女接受的教育应该平等,为女性接受教育提供了保障,在多年的发展中,受教育的现象逐渐平衡。并且,受到20世纪70年代欧美女权风的兴起,日本政府也在响应这种状况。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对女性的权利进行保障,使得女性可以自由的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一系列活动中,参与到对于社会的管理。这就为女性地位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使得日本女性语言也趋于中性化。

3.2 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加

平等的教育机会也对女性的就业机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相关数据统计,日本的女性就业者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展现出超越男性的趋势。这种现象使女性从家庭中脱离出来,取得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以其自身受到的教育参与到国家的管理中。@些都促使女性语言趋于中性化。

3.3 统计学意义上的女性语言“中性化”

由于教育的加深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加,使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已经取得了男性基本相同的权利。因此,在这种现实情况下,男尊女卑现象逐渐消失,据可靠的统计学数据可知,女性用语的使用也不再常见,甚至女性使用男性的用语状况也被允许。

4 结语

日本女性语言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社会发展轨迹的展现。日本女性用语以马鞍形状的发展趋势,展现了日本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是在展现日本社会从男女平等到男权社会,再到近代男女平等现象的体现。这些变化都是由于政治、经济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的具体展现,清晰的展现出日本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蓉. 从女性语言变迁看日本社会发展的轨迹[J]. 日本学刊,2011,03:126-138.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女性用语 词汇选择 变动型模糊语 缓和型模糊语

模糊限制语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 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交际效果, 使语言表达更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 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 使交际顺利进行, 实现交际目的。这种现象尤其在女性用语中比较突出。Channell说到模糊语或许本来就和女性联系在一起,无论她们是否更多运用模糊语。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其独特的语言特征,在言语交际中往往呈现出顺从、消极、优柔寡断和不确定的话语风格,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本文将从《小妇人》中看女性的言语在词汇选择,并就其原因进行探析。

一、引言

模糊理论是由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与1965年创立的,早在扎德之前,模糊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英国语言学家厄尔曼指出,伏尔泰很早就谈到语一言的模糊性质:世界上不存在能够表达我们所有观念和所有感觉的完美的语言。这些观念和感觉的细致差别实庄太多,太不可捉摸......例如,人们不得不川两个概括的词“爱”和“恨”去表达彼此迥然不同的成千上万种的爱和恨。我们的痛苦和欢乐的情况也是这样。从哲学上来看,恩格斯早在1875年就提出了界限不确定性。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 Lakoff 1972) 发表了论文《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的研究》,首次提出“模糊限制语”术语,从此这一术语进入了语言学研究领域。在查德的研究之后,许多相关的研究也接踵而来,像模糊数学、模糊逻辑学等等。许多语言学家也加入到了模糊理论的行列,这样,就产生了模糊语言学。

我国对模糊学很早之前就有研究。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是老子对于道的模糊性特点的最高理论概括,它表述了有无之间的渗透性。老子关于有无相生的学说,是中国哲学史上重要的模糊论。它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带根源性的最有启示性的模糊论,成为古代模糊论的范式。从70年代至今,我国的学者对模糊语学的研究兴趣颇浓,研究成果比较多。许多学者从修辞、语义等角度对模糊语占进行了研究,但是关于女性模糊语言的研究尚不足,因此本文试从《小妇人》来看女性模糊用语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二、模糊限制语定义及分类

(一)国内外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界定

模糊限制语就是一些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 words whose job is to make thing fuzzier ) (G. Lakoff, 1972)。即“把事情弄得更模糊或更小模糊的词语” 也就是说有些模糊限制语能削弱说话者的允诺程度, 比如sort of, perhaps, some what,又有些模糊限制语如very, really 会增强说话者的允诺程度。John.I. Saeed( 2000) 的定义: 模糊语言就是这样一些词语,它们所在的语境为其系统意义添加了新的信息使其词义得以引申并适用于新的语境。

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对模糊语言也有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一个符号当其适用于边缘的情况同其适用于清晰的情况相比显得突出时,这个符号就是模糊的。”伍铁平( 1999) 教授就曾在其著作《模糊语言学》中谈到:“人类语言中,许多词语所表达的概念都是没有精确边缘的,即都是所谓的模糊概念”。

(二)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E. F. Prince 及其同事J. Frader, C. Bosk从语用角度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界定话语变动范围,或者对话语的真实性和涉及范围进行内容上的修正。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模糊限制语和范围模糊限制语。程度模糊限制语是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修正的词语, 例如kind of, a little bit, to some extent, some what entirely, really, extremely等等。范围模糊限制语是指对原话语定出一个变动范围的词语,例如about, between, around, approximately, over, mostly, nearly 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不改变话语的真值条件,使肯定语气趋向缓和的词语,是说话者遵守礼貌原则,使用委婉、含蓄的话语, 尽量避免武断的情况下作出的结果。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包括直接缓和型和间接缓和型。直接缓和语是用来表示说话人对话题做的直接猜测,或者表示说话者本人所持有的某种态度。例如as far as I can tell, as far as I know, hard to say, I’m afraid, I think, I believe, probably等。间接缓和语所表达的内容不是说话者本人的看法或推测, 而是说话者本人通过引用他人的看法或观点, 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者本人对事情的态度。例如according to, it is said that,, somebody sayss等。

模糊语的使用可以使交谈时,特别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请求时,说话口气委婉,减少武断的意味,更能令人接受(孙汝建,2001) 。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模糊语,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女性模糊语

模糊语的使用可以使交谈时,特别是陈述个人意见或提出请求时,说话口气委婉,减少武断的意味,更能令人接受(孙汝建,2001) 。日常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善于使用模糊语,以《小妇人》中的语料分析为例,女主人公的模糊语使用频率上远远比男主人公高,如英语中的more or less,kind of,somewhat,generally speaking 等,这使得女性在言语交际中表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外在的语言特点,即语言的模糊性。语境的制约也决定了女性在言谈上的措辞,特定的语言环境也限制了话题的选择或议论范围。在这种情况下,模糊语的使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委婉含蓄,从而自然地引入话题,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承担责任。

三、《小妇人》中女性模糊限制语分析

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模糊语,特别是精彩的人物对白在文学作品中不仅对突出人物个性,烘托环境氛围等方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取得其他手法难以达到的效果。同时又能使听话人引起某种反应,达到了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达到交际的目的,从而使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入木三分,饱满鲜活,焕发独特的文学魅力。

《小妇人》是一部典型的女性用语分析文本,该作品以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生活琐事为蓝本的带有自传色彩的家庭伦理小说, 从这部小说来看,女性人物要多于其中的男性人物,它的重点就在于讲述马奇夫人和她的四个女儿在生活中以及感情纠葛中所发生的各种故事,因此,小说在刻画女性人物时的描写要远远多于其中的男性人物,而且这种性别方面的不平衡在小说中得到了非常强烈的体现。这就为我们分析女性用语提供良好的语料,下面本文将从《小妇人》一、二、三章节来看女性模糊语的运用特点。

(一)变动型模糊语

女性在谈话中也频繁使用像um, you know 这样的话语语气词或者修辞问句,语气词在女子话语中的分布的确高于男子。女子更有可能更多地使用像perhaps和maybe等这样一些语气游移不定的话语修饰成分。在《小妇人》中这种现象非常常见。例如:

“You won’t stop, I know, as long as you can trail round in a white gown with your hair down, and wear gold-paper jewelry.”

“We haven’t got father, and shall not have him for a long time.” she didn’t say “perhaps never,” but each silently added it, thinking of father far away, where the fighting was.

在第一句中,I know 缓和了姐姐责备的语气,使原本严肃的批评变得和缓,这样就不会让妹妹觉得太丢面子。这里充分体现的女性用语的谨慎,照顾了听话人的面子。第二句中perhaps更加明显的体现了模糊语的作用,父亲参加战争离家已多年,女儿们很想见到父亲,但是不得不担心这样一种情况:战争持续,父亲会很长一段时间回了家,甚至战死永远回不了家。但是没人希望这成为事实,用perhaps来模糊,表达了大家希望这永远不会成现实的想法。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女性更多地使用模糊限制语体现出女性说话更注重于避免过于武断、主观。言语交际中的不确定、语气柔弱等意义恰好符合女性经常使用的试探性、不肯定、犹豫的话语风格,反映了在一些领域里女性柔弱无势的社会地位。

(二)缓和型模糊语

在《小妇人》中我们发现,女性高频率地使用I think, I’ d say, I guess, I’m afraid, somebody say, I was wondering, as far as I know等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使话语趋向缓和,更有礼貌,从而避免断言,可以间接的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或观点,所以女性话语更具有合作能力。故模糊限制语被广泛应用于女性语言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说话人的语气,使得话语有一定回旋的余地,更加有礼貌,更容易被听者所接受,从而维持一种和谐、良好的交际关系。例如:

“But I don’t think the little we should spend would do an good.”

“ We cannot do much, but we can make our little sacrifices, and ought to do it gladly. But I am afraid I don’t”; and Meg shook her head as she thought regretfully of all the pretty things she wanted.

“I don’t think it’s fair for some girls to have plenty of pretty things, and other girls nothing at all,” added b little Amy, with as injured sniff.

“If you mean libel, I’d say so, and not talk about labels, as if papa was a pickle bottle,’ advised Jo, laughing.

“I can’t thrash Aunt March, so I suppose I shall have to bear it”; and Jo resigned herself with a sigh.

上述例子很明显的使说话有一定的余地,听上去更加有礼貌,体现了这些女孩儿们的礼貌,从而更加契合文章的题目little women。

另一方面,缓和型模糊语还包括间接性缓和语,如:according to, to one’s estimates, as is well known , presumably, some says that, it is said that, it is assumed that, the probability would be, etc. 例如:

“She thinks we ought not spend money for pleasure, when our men are suffering so in the army.”

“You said, the other day, you thought we were a deal happier than the King children, for they were fighting and fretting all the time, in spite of their money.”

第一句中,she thinks 表达了是妈妈认为不花钱买圣诞节礼物来娱乐,而不是女儿们的本意,在这传达了女孩其实想买自己喜欢的礼物的希望。第二句中you said, you thought 传达了其他女孩实际上并不赞同姐姐Jo的观点,他们并没有比国王的女儿快乐,但是知道这是姐姐在安慰她们,所以选择you thought 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维护的姐姐的尊严。

四、女性模糊语使用的原因探析

男女在社会中地位的不平等造成性别语言的差异性,一般来说,在言语交际中,男性处于强势、支配的地位,而女性则处于相对弱势、受支配的地位。绝大多数文化传统和习惯认为,女性应该是和善、温柔、讲礼貌并富有感情的。社会地位的相对低下使得女性说话时远远不如男性自信,使用模糊限制语也是女性不自信的表现之一。女性渴望为自己争得较“体面”的社会地位就意味着女性要特别注意修饰自己的语言,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对各项规则要循规蹈矩,使用文雅和规范的语言。

其次,话题将直接影响谈话的内容和词汇的选择。女性喜欢谈论生活或个人情感类的话题,她们或进行自我揭露、或吐露心声,比如对某位男性有好感,或者对某事非常厌恶时,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运用温婉的语言,是自己不至于限于引起他人的反感,而模糊限制语使这类话题显得自然。

第三,何(2000)认为:“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模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模糊表述才使话语得体、合适。”很多时候,精准的语言表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而是模糊语更能使话语合适、得体,更加具有交际意义。合适性才是语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命题真假无关紧要。

第四,相比较男性而言,女性更倾向于维护面子,更遵守礼貌原则,因而更具合作意识。与男性有力图控制对话局面的倾向不同,女性不敢公开发表观点或表达自己的意愿。正如文章开头部分Channel所说,女性处于社会弱势地位,被期待运用礼貌的语言。为了维护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促成一个和谐的局面,因此会充分支持对方,愿意与对方合作,并尽量多地增加对他人的同情,减少与别人的分歧,会出于礼貌的考虑使话语显得尽量得体。

最后,增强话语的合适性。何认为:“人们对客观命题都可作模糊的表述,有时甚至只有使用模糊表述才使话语得体、合适。”很多时候,精准的语言表达未必能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反而是模糊语更能使话语合适、得体,更加具有交际意义。合适性才是语用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命题真假无关紧要。

五、结语

人们之所以选择模糊语,并不是因为语言词汇贫乏,相反,模糊语的存在恰恰说明了人对语言的强大的驾驭能力,反映出人们变通的处世哲学。模糊语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顺应不同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的结果,它的背后隐含了非常复杂的因素。同时,模糊语还具有积极的语用功能,维护交际双方的友好关系,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等等。模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语用模糊最终还是为了实现语言交际目标,使人们更好地交流。

本文主要从《小妇人》中的词语选择来看女性模糊语的作用,我们发现模糊语可以可以把个人想法表达得更委婉,更含蓄,避免把问题绝对化,并留有余地,使得交际可顺利进行;如果遇到一些敏感话题,使用模糊语,可以起到掩饰或回避的作用,并能缓和矛盾,调节冲突。这一点在女性用语中尤为明显,所以我们在日常交际中要学会善用模糊语来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Joanna Channell,Vague Languag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John I Saceed, Seman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崔振芳.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语用功能探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4):410-412.

[4]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张乔,模糊语言学论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7] 孙汝建,汉语语用学探索[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8] 汤建楠,广告语中女性语言模糊现象的语用研究[J],黑龙江大学,2011.

[9] 王瑞琨,浅谈女性言语中的模糊语,说文解字[J],2006(10):66-67.

[10] 周晶志,女性模糊语及其原因探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106-110.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语言性别差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

语言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变异。从性别角度来看,有性别语言:从广义来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和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男性和女性在使用语言时究竟各自具有哪些特征呢?能否利用这些特征来进行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呢?以下,笔者将从性别差异体现较为明显的两个角度入手进行简要分析。

一般来说,男孩比较喜欢参与冒险、体力性的活动游戏,女孩喜欢参与文静、较手工性的活动游戏。比如说,男孩喜欢打球、玩“警察抓小偷”,而女孩更倾向于玩布娃娃,办家家酒。这种兴趣差异也影响到其长大的兴趣爱好取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身边的朋友谈论话题的差异。一般来说,男性更喜欢谈论各种体育活动,发生的国家大事,各自的工作情况,并经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女性更喜欢谈论自己经历过的一些家庭工作琐事,或是身边朋友的琐事,这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阳刚之气”形容男性,用“婉约若水”形容女性的原因之一。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绝不是说男性只谈论政治、军事、性、金钱、体育等,女性只谈论儿童、家庭、家务、情感、时尚等。以往的社会中,女性总是深锁闺房中,因而能接触到的也就仅仅是家庭、家务等琐事,男性主外,接触的也常常是政治、军事等。但是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们与社会接触的多样化,女性参与到了职业群体中,各行各业都有女性的影子。女性谈论话题也会涉及国家大事,男性谈论话题也会涉及家庭教育。不同性别的人在使用语言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只能说是一般特点,但并不是绝对的。

男性和女性在交谈的话题选择上存在差异性,那么如何利用此特点组织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呢?根据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目标的四大特点:“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我们在教材内容选择上要讲求按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目的的学习者的需求来编写教材;编排也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要讲求语言的交际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教材内容和形式要生动形象。以中高级教材编写为例。倘若现编写“女性教材”,即可以采用以话题为纲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方式,然后寻求在话题中体现功能和结构,从女性常接触到的场景来提取话题点,如:家庭生活、商场购物等。相应的,课文所要展现的语言项目也就有所不同了。从词汇上来看,重点词汇将是聚焦于“生活”等,而表达技能训练也将聚焦于“如何讨价还价”,等等。同样的,倘若编写“男性教材”,即可以从男性常接触到的场景来提取话题点,如:工作单位等。重点词汇主要是关于“公司、薪金、职位”等专业词汇,从表达技能上来看,男性教材主要训练学习者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议论功能要多于抒情功能。所编写的教材还可以配套相应的视频短片吸引学习者的兴趣,巩固学习者所学知识点。例如,学习“美容化妆”话题课时,可以配套介绍各种流行化妆品或是化妆方法。一方面课文本身就是学习者感兴趣的话题,另一方面加之以生动形象的视频教学,就可以把教材的趣味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从表面上看,谈到词语的使用都离不开其依托的话题。正是因为男女在谈论的话题上的差异,造成了各自使用词语的差异。女性使用到“家庭生活、商场购物、孩子教育、感情问题、美容化妆、瘦身减肥”等方面的词语要高于男性,男性使用“工作单位、政治军事、体育竞技、科技自然”等方面的词语要高于女性。其次,究其深层原因,从心理差异上来看。有人研究得知:女性在视觉反应上(包括分辨颜色和表情变化)要强于男性,因此,女性使用颜色词要比男性更为精准和多样化。比如说,形容同一种颜色,男性使用的词语可能只是“蓝色”,而女性使用的词语能够精确到“天蓝色”。可见,女性对颜色词语的要求量要大于男性。

从词类上看,正是因为女性更加注重于感情的表达,所以女性对感叹词、语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于男性。女性在表达惊讶时,常常使用“呀!”“哎呀!”“妈啊!”“天啊!”等。但是男性一般对惊讶都是“不露声色”,这样才能体现出男性沉稳的特点。在表达不满的情绪时,女性可能使用“真是的”、“太过分了”等语句,但是男性可能倾向于使用“哼!”“呸!”等词,甚至使用一些脏词脏话。另外,从语气词上看,有人研究得知在疑问句中,“吗、嘛、啦、呢、吧、啊”等语气词在女性言语中的出现频率大大高于男性。(曹志斌1987)而语气词用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是后附和轻声的。说话轻而柔即是女性说话的一大特点。男性说话重而刚,如果使用过多的语气词,容易给人一种“没有男子气概”的感觉。与话题选择相似的情况是,词语的选择也没有定式,并没有规定女性只能选择使用哪些词语,男性只能选择使用另外哪些词语。它们中间并没有明显的过渡带。

既然男性和女性在词语的使用上存在差异,那么又如何将这一特点编排入对外汉语教材中呢?同样,根据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目标的四大特点,要按照学生的需要来编排教材。例如,女性对颜色词的精确度比男性要高,那么在女性教材中,就要把生词表中的颜色词编排得比男性教材生词表中的颜色词丰富。同样的,因为女性使用语气词、感叹词的频率要比男性高,那么在课后的习题中,女性教材就要适当地提高对这两种词类的操练度。从此教材存在的问题上来看,这样的性别教材不利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现行的课堂基本上都是由男女生混合而组成的,但是性别教材的投入使用就需要一个实验组进行教学。所以笔者认为此类教材更适合学习者自主学习。同时,从教学对象来看,此类教材只适用于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学习者使用。

总之,利用语言的性别差异来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有着常规教材所没有的优点,但是如果想要投入真正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则需要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齐沪扬,陈昌来.应用语言学纲要[M].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

[2]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表现成因

1.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社会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意识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应运而生。语言学界对性别因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零散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年代以前)和系统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赵蓉晖,2003)。人类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Jespersen,1922)。1922年,叶斯帕森在《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专辟一章介绍了女性语言的诸种表现及特点。此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还是零散的,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语言与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问题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West等。

Jespersen是最早注意语言性别差异的语言学家之一,其《语言》(1922)一书中的整整一章都用来描述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注意。20世纪60-70年代的女权运动,更激发了研究者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兴趣。在此背景下,Lakoff出版《语言与妇女的地位》(1975)一书,语言与性别差异从此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Lakoff(1975)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women’slanguage)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社会地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Lakoff的观察,美国女性在词语上好用弱化语(hedge)、强势语(booster)、弱式咒骂语(expletive)等,句法上多用附加问句和过分礼貌、正确的形式,语音上在陈述句后常用升调,等等。Lakoff(ibid.:57-9,61)认为,女性的话语因而带上不肯定、弱势(powerless)的特点,这种话语风格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同时又使女性处于从属的社会地位。自该书出版以来,Lakoff因其非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简单对应以及对女性用语的解释顾在问题等缺陷而不断为人诟病(如Cameronetal1989等)。尽管如此,谁也无法否认Lakoff的巨大影响,她从话语层面进行考察的视角,所描述的女性用语特点,以及提出的性别在话语中的权势(power)和差异问题等,都左右了随后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稍晚于西方。而最初的研究成果多是翻译和介绍有关英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学者才相对独立地围绕性别语言形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研究课题。总体上看来,语言与性别研究主要涵盖了如下一些方面:从表象的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句法选择的差异,到深层次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男女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的领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

2.1语音、语调方面

女性普遍对语调、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她们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一般来说,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有表现力。而男性讲话时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其次,女性的语调模式是犹豫、软弱无力、高音调多,富有表现力。而男性的语调模式是平稳、坚定有力、表现力不足,有时近乎单调。美国人说英语时,男女发元音的特点不同。发前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靠前发后元音时,女性又比男性舌位靠后。发高元音时,女性舌位比男性偏高发低元音时,女性则比男性舌位偏低。

2.2词汇方面

女性普遍倾向于使用委婉或迂回的话语来代替一些使她们感到不便的表达。例如:

Ihavetogopowdermynose.来代替

Ineedtousethetoilet.

日常生活中,男性多用强感叹词语(strongexpletives),有时甚至是咒骂词语。如shit,hell,damn等,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语(weakexpletives),如goodness,dearme,mygod等,很少使用咒骂词语。除此之外,女性语言中还常常带有丰富的颜色词;女性还常用重叠音节词,而这些词男性一般是不用的。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喜欢使用反映女性性格特征的词,这些词常常带有羡慕、赞赏、娇媚之色彩,如beautiful,charming,cute,pretty,sweet等。相比之下,男性喜欢使用反映男子性格特征的词。在西方社会里,认为男子说话要有“男子气概”,而女子说话得“像个淑女。例如表示称赞时男女所用词语的不同:男子:great(绝妙的)、terrific(了不起的)、cool(极好的)、neat(美妙的);女子:adorable(极可爱的)、charming(有魅力的)、sweet(甜蜜的)、lovely(可爱的)。在英语里,指称某些颜色的词是女子专用的,如beige(米色)、lavender(淡紫色)、manve(紫红色)等。男子往往要有意回避使用被认为是女子使用的词语。然而,这一点也因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异。例如,英国的上层阶级往往多用女子词汇,而在美国,仅某些教授和神父阶层才有意按英国规范说话。在颜色词的掌握方面,女性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差别可能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例如,女子比较关心服饰,对颜色更加敏感。

2.3句法方面

在语法结构上,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女性较多的使用情态结构,即情态动词can,could,shall,should,will,would,may,might与其他助动词have,be连用,反映女性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口气不确定。男性则通常只用几个表示肯定,或具有权威、命令式的词。第二,女性比男性多用反意疑问句(tagquestion)。相比之下,男性多使用陈述问句或省略的特殊疑问句。例如,“这个节目十分精彩,是吗?”男子较少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说明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自信和力量;而女子较多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则说明了她们对语言的不确定性。附加疑问句为说话者避免犯错误提供了一种手段,也为说话者避免跟对方发生冲突提供了途径。附加疑问句表达的往往是说话者自己也不敢确定的东西,甚至可能根本不是说话者本人的观点,她这样说可能是为了期待对方的证实。第三男性使用祈使句比女性普遍,他们一般采用简单的、直接的命令形式,如:

Passmeacupoftea!

而女性则通常用直接的迂回的结构。如:

Wouldyoupassmeacupoftea!

2.4言语风格上方面

在传统社会由于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使得他们在话题控制、谈话内容转换、用语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男性通常对话题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好恶来左右交谈,打断别人说话的次数比较多。语言家们把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言语交际风格分别叫做“强势风格”(powerfulstyle)和“弱势风格”(powerlessstyle)。

3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二是生理因素。

3.1社会因素

3.1.1教育水平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标准。在中国,女性自小就被父母教育到要具有女性气质,具有阴柔之美,要顺、服从,严格遵守社会规范。男性始终被告知须具有男子汉气概,具有阳刚之气,要善于并勇于挑战,要成为命运的主宰。这样,表现在语言上男性较多使用命令句、陈述句,它体现了生活中男性教育所宣扬的威

严与果断对于女性而言,疑问句的使用在女性言语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鼓励,因为它是女性教育所宣扬的谦虚的表现。

3.1.2社会地位

很多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社会角色”或“社会规范”。“社会地位”顾名思义就是指男女双方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在封建社会里,贤妻良母是女性的传统角色。男性则每天在外奔波,忙于生计。于是父亲通常被当作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经济来源,他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谈话中父亲往往控制着整个谈话,在他讲话时,决不允许人、打断,否则那将是对他权利的侵犯、地位的不尊重,由此可见父亲的地位非同一般。男性在社会上的活跃使他们见多识广,表现在语言上必然是自由、开放。而女性常年在家相夫教子,必然导致了她的语言闭塞、保守。流传至今的“女主内,男主外”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描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女主外”已非常普遍,但女性所扮演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一如既往地伴随她,这就限制了她的言语行为不能超越这一范畴,既要给孩子树榜样,又要给丈夫当贤内助。为了不辜负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妻子的言谈要规范,行为举止要符合“社会标准”。

3.1.3性别歧视

男女社会地位不同的背后渗透着一个社会标准,即对男女言谈举止有着不同期望值,也就是所谓的性别歧视。虽然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社会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女性。就拿幽默来讲,人们常说男女幽默是不同的。我们承认他们的不同之处,但为何不同呢试想我们把男人的幽默感搬到女人身上,会有什么效果呢同样的幽默在男人身上体现的是开朗、乐观、洒脱,而在女人身上人们会认为她粗俗、放荡、无聊由此可见,女性的言谈中已被深深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

3.2生理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差异的生理原因显而易见。男女发音器官不同,女性声带较短较细。此外,男性和女性大脑两半球的言语功能存在个体差异。

4结语

性别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涉及到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它一些相关学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的冲击,性别语言研究进入了一段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微观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国外这种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为国内该理论的研究和女性主义学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也激励我们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性别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Thorne.B.etal.Language,Gender,Society[M].NewYork:NewburyHouse,1983.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性别 语言差异 表现 成因

1.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社会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意识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应运而生。语言学界对性别因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 零散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年代以前)和系统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赵蓉晖,2003)。人类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jespersen,1922)。1922年, 叶斯帕森在《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专辟一章介绍了女性语言的诸种表现及特点。此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还是零散的,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语言与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问题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 trudgill, zimmerman, west等。

jespersen 是最早注意语言性别差异的语言学家之一,其《语言》(1922)一书中的整整一章都用来描述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注意。20世纪60 - 70 年代的女权运动,更激发了研究者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兴趣。在此背景下,lakoff 出版《语言与妇女的地位》(1975)一书,语言与性别差异从此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lakoff (1975)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women’s language) 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社会地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lakoff的观察,美国女性在词语上好用弱化语(hedge)、强势语(booster)、弱式咒骂语(expletive) 等,句法上多用附加问句和过分礼貌、正确的形式,语音上在陈述句后常用升调,等等。lakoff(ibid.: 57 - 9 , 61)认为,女性的话语因而带上不肯定、弱势(powerless)的特点,这种话语风格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同时又使女性处于从属的社会地位。自该书出版以来, lakoff 因其非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简单对应以及对女性用语的解释顾在问题等缺陷而不断为人诟病( 如cameron et al 1989 等)。尽管如此,谁也无法否认lakoff的巨大影响,她从话语层面进行考察的视角,所描述的女性用语特点,以及提出的性别在话语中的权势(power)和差异问题等,都左右了随后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2 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稍晚于西方。而最初的研究成果多是翻译和介绍有关英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学者才相对独立地围绕性别语言形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研究课题。总体上看来,语言与性别研究主要涵盖了如下一些方面:从表象的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句法选择的差异,到深层次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男女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的领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

2.1 语音、语调方面

女性普遍对语调、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她们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一般来说,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有表现力。而男性讲话时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其次,女性的语调模式是犹豫、软弱无力、高音调多,富有表现力。而男性的语调模式是平稳、坚定有力、表现力不足,有时近乎单调。美国人说英语时,男女发元音的特点不同。发前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靠前发后元音时,女性又比男性舌位靠后。发高元音时,女性舌位比男性偏高发低元音时,女性则比男性舌位偏低。

2.2 词汇方面

女性普遍倾向于使用委婉或迂回的话语来代替一些使她们感到不便的表达。例如:

i have to go powder my nose. 来代替

i need to use the toilet.

日常生活中,男性多用强感叹词语( strong expletives),有时甚至是咒骂词语。如shit, hell, damn 等,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语(weak expletives),如goodness, dear me, my god 等,很少使用咒骂词语。除此之外,女性语言中还常常带有丰富的颜色词;女性还常用重叠音节词,而这些词男性一般是不用的。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女性喜欢使用反映女性性格特征的词,这些词常常带有羡慕、赞赏、娇媚之色彩, 如beautiful, charming, cute, pretty, sweet 等。相比之下, 男性喜欢使用反映男子性格特征的词。在西方社会里,认为男子说话要有“男子气概”,而女子说话得“像个淑女。例如表示称赞时男女所用词语的不同:男子:great(绝妙的)、terrific(了不起的)、cool (极好的)、neat(美妙的);女子:adorable(极可爱的)、charming(有魅力的)、sweet(甜蜜的)、lovely(可爱的)。在英语里,指称某些颜色的词是女子专用的,如beige( 米色)、lavender( 淡紫色)、manve ( 紫红色)等。男子往往要有意回避使用被认为是女子使用的词语。然而,这一点也因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异。例如,英国的上层阶级往往多用女子词汇,而在美国,仅某些教授和神父阶层才有意按英国规范说话。在颜色词的掌握方面,女性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差别可能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例如,女子比较关心服饰,对颜色更加敏感。

2.3 句法方面

在语法结构上,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女性较多的使用情态结构,即情态动词can, could, shall, should, w ill, would, may, might与其他助动词have, be 连用,反映女性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口气不确定。男性则通常只用几个表示肯定,或具有权威、命令式的词。第二,女性比男性多用反意疑问句(tag question)。相比之下,男性多使用陈述问句或省略的特殊疑问句。例如,“这个节目十分精彩,是吗?”男子较少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说明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自信和力量;而女子较多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则说明了她们对语言的不确定性。附加疑问句为说话者避免犯错误提供了一种手段,也为说话者避免跟对方发生冲突提供了途径。附加疑问句表达的往往是说话者自己也不敢确定的东西,甚至可能根本不是说话者本人的观点,她这样说可能是为了期待对方的证实。第三男性使用祈使句比女性普遍,他们一般采用简单的、直接的命令形式, 如:

pass me a cup of tea!

而女性则通常用直接的迂回的结构。如:

would you pass me a cup of tea!

2.4 言语风格上方面

在传统社会由于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使得他们在话题控制、谈话内容转换、用语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男性通常对话题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好恶来左右交谈,打断别人说话的次数比较多。语言家们把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言语交际风格分别叫做“强势风格”(powerful style)和“弱势风格”(powerless style)。

3 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二是生理因素。

3.1 社会因素

3.1.1 教育水平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标准。在中国,女性自小就被父母教育到要具有女性气质,具有阴柔之美,要顺、服从,严格遵守社会规范。男性始终被告知须具有男子汉气概,具有阳刚之气,要善于并勇于挑战,要成为命运的主宰。这样,表现在语言上男性较多使用命令句、陈述句,它体现了生活中男性教育所宣扬的威

严与果断对于女性而言,疑问句的使用在女性言语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鼓励,因为它是女性教育所宣扬的谦虚的表现。

3.1.2 社会地位

很多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社会角色”或“社会规范”。“社会地位”顾名思义就是指男女双方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在封建社会里, 贤妻良母是女性的传统角色。男性则每天在外奔波,忙于生计。于是父亲通常被当作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经济来源,他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谈话中父亲往往控制着整个谈话,在他讲话时,决不允许人、打断,否则那将是对他权利的侵犯、地位的不尊重,由此可见父亲的地位非同一般。男性在社会上的活跃使他们见多识广,表现在语言上必然是自由、开放。而女性常年在家相夫教子,必然导致了她的语言闭塞、保守。流传至今的“女主内,男主外”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描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女主外”已非常普遍,但女性所扮演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一如既往地伴随她,这就限制了她的言语行为不能超越这一范畴,既要给孩子树榜样,又要给丈夫当贤内助。为了不辜负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妻子的言谈要规范,行为举止要符合“社会标准”。

3.1.3 性别歧视

男女社会地位不同的背后渗透着一个社会标准,即对男女言谈举止有着不同期望值,也就是所谓的性别歧视。虽然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社会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女性。就拿幽默来讲,人们常说男女幽默是不同的。我们承认他们的不同之处,但为何不同呢试想我们把男人的幽默感搬到女人身上,会有什么效果呢同样的幽默在男人身上体现的是开朗、乐观、洒脱,而在女人身上人们会认为她粗俗、放荡、无聊由此可见,女性的言谈中已被深深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

3.2 生理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差异的生理原因显而易见。男女发音器官不同,女性声带较短较细。此外,男性和女性大脑两半球的言语功能存在个体差异。

4 结语

性别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涉及到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它一些相关学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的冲击,性别语言研究进入了一段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微观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国外这种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为国内该理论的研究和女性主义学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也激励我们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性别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thorne.b.et al.language, gender, society[m] .newyork:newbury house, 1983.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性别语言差异表现成因

1.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概况

1.1国外研究概况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是对社会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意识的真实反映,随着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语言与性别的研究应运而生。语言学界对性别因素的研究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界,划分为两大阶段:零散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年代以前)和系统研究时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赵蓉晖,2003)。人类关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1664(Jespersen,1922)。1922年,叶斯帕森在《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专辟一章介绍了女性语言的诸种表现及特点。此后,语言与性别的研究逐渐成为人类学和社会学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这一时期对于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还是零散的,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语言与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语言学问题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社会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语言与性别研究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语言学家,如Lakoff,Trudgill,Zimmerman,West等。

Jespersen是最早注意语言性别差异的语言学家之一,其《语言》(1922)一书中的整整一章都用来描述女性语言与男性语言的不同之处,吸引了语言学界对此话题的注意。20世纪60-70年代的女权运动,更激发了研究者对语言与性别关系的兴趣。在此背景下,Lakoff出版《语言与妇女的地位》(1975)一书,语言与性别差异从此成为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Lakoff(1975)从话语层面描述了美国文化中“女性用语”(women’slanguage)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从女性社会地位的角度加以解释。根据Lakoff的观察,美国女性在词语上好用弱化语(hedge)、强势语(booster)、弱式咒骂语(expletive)等,句法上多用附加问句和过分礼貌、正确的形式,语音上在陈述句后常用升调,等等。Lakoff(ibid.:57-9,61)认为,女性的话语因而带上不肯定、弱势(powerless)的特点,这种话语风格是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同时又使女性处于从属的社会地位。自该书出版以来,Lakoff因其非实证性的研究方法、语言形式与功能之间的简单对应以及对女性用语的解释顾在问题等缺陷而不断为人诟病(如Cameronetal1989等)。尽管如此,谁也无法否认Lakoff的巨大影响,她从话语层面进行考察的视角,所描述的女性用语特点,以及提出的性别在话语中的权势(power)和差异问题等,都左右了随后语言与性别关系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1.2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稍晚于西方。而最初的研究成果多是翻译和介绍有关英语性别歧视和性别差异的问题。从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学者才相对独立地围绕性别语言形式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关研究课题。总体上看来,语言与性别研究主要涵盖了如下一些方面:从表象的语音语调、词语选择、句法选择的差异,到深层次的语言中的性别歧视、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男女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性别因素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等等。这些研究开辟了语言研究的新的领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性别语言的表现形式

2.1语音、语调方面

女性普遍对语调、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她们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一般来说,女性说话时多用升调,语调变化多,并富有表现力。而男性讲话时多用降调,语调变化少。其次,女性的语调模式是犹豫、软弱无力、高音调多,富有表现力。而男性的语调模式是平稳、坚定有力、表现力不足,有时近乎单调。美国人说英语时,男女发元音的特点不同。发前元音时,女性比男性舌位靠前发后元音时,女性又比男性舌位靠后。发高元音时,女性舌位比男性偏高发低元音时,女性则比男性舌位偏低。

2.2词汇方面

女性普遍倾向于使用委婉或迂回的话语来代替一些使她们感到不便的表达。例如:

Ihavetogopowdermynose.来代替

Ineedtousethetoilet.

日常生活中,男性多用强感叹词语(strongexpletives),有时甚至是咒骂词语。如shit,hell,damn等,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语(weakexpletives),如goodness,dearme,mygod等,很少使用咒骂词语。除此之外,女性语言中还常常带有丰富的颜色词;女性还常用重叠音节词,而这些词男性一般是不用的。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喜欢使用反映女性性格特征的词,这些词常常带有羡慕、赞赏、娇媚之色彩,如beautiful,charming,cute,pretty,sweet等。相比之下,男性喜欢使用反映男子性格特征的词。在西方社会里,认为男子说话要有“男子气概”,而女子说话得“像个淑女。例如表示称赞时男女所用词语的不同:男子:great(绝妙的)、terrific(了不起的)、cool(极好的)、neat(美妙的);女子:adorable(极可爱的)、charming(有魅力的)、sweet(甜蜜的)、lovely(可爱的)。在英语里,指称某些颜色的词是女子专用的,如beige(米色)、lavender(淡紫色)、manve(紫红色)等。男子往往要有意回避使用被认为是女子使用的词语。然而,这一点也因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异。例如,英国的上层阶级往往多用女子词汇,而在美国,仅某些教授和神父阶层才有意按英国规范说话。在颜色词的掌握方面,女性占有明显的优势。这种差别可能是文化因素造成的。例如,女子比较关心服饰,对颜色更加敏感。

2.3句法方面

在语法结构上,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女性较多的使用情态结构,即情态动词can,could,shall,should,will,would,may,might与其他助动词have,be连用,反映女性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口气不确定。男性则通常只用几个表示肯定,或具有权威、命令式的词。第二,女性比男性多用反意疑问句(tagquestion)。相比之下,男性多使用陈述问句或省略的特殊疑问句。例如,“这个节目十分精彩,是吗?”男子较少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说明了他们运用语言的自信和力量;而女子较多使用附加疑问句的倾向则说明了她们对语言的不确定性。附加疑问句为说话者避免犯错误提供了一种手段,也为说话者避免跟对方发生冲突提供了途径。附加疑问句表达的往往是说话者自己也不敢确定的东西,甚至可能根本不是说话者本人的观点,她这样说可能是为了期待对方的证实。第三男性使用祈使句比女性普遍,他们一般采用简单的、直接的命令形式,如:

Passmeacupoftea!

而女性则通常用直接的迂回的结构。如:

Wouldyoupassmeacupoftea!

2.4言语风格上方面

在传统社会由于男性在社会中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这就是使得他们在话题控制、谈话内容转换、用语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男性通常对话题有较强的控制欲,总是希望用自己的好恶来左右交谈,打断别人说话的次数比较多。语言家们把男性和女性的这种言语交际风格分别叫做“强势风格”(powerfulstyle)和“弱势风格”(powerlessstyle)。

3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的主要原因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因素,二是生理因素。

3.1社会因素

3.1.1教育水平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男性和女性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标准。在中国,女性自小就被父母教育到要具有女性气质,具有阴柔之美,要顺、服从,严格遵守社会规范。男性始终被告知须具有男子汉气概,具有阳刚之气,要善于并勇于挑战,要成为命运的主宰。这样,表现在语言上男性较多使用命令句、陈述句,它体现了生活中男性教育所宣扬的威

严与果断对于女性而言,疑问句的使用在女性言语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鼓励,因为它是女性教育所宣扬的谦虚的表现。

3.1.2社会地位

很多语言学家也把它叫做“社会角色”或“社会规范”。“社会地位”顾名思义就是指男女双方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在封建社会里,贤妻良母是女性的传统角色。男性则每天在外奔波,忙于生计。于是父亲通常被当作是一个家庭的支柱和经济来源,他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谈话中父亲往往控制着整个谈话,在他讲话时,决不允许人、打断,否则那将是对他权利的侵犯、地位的不尊重,由此可见父亲的地位非同一般。男性在社会上的活跃使他们见多识广,表现在语言上必然是自由、开放。而女性常年在家相夫教子,必然导致了她的语言闭塞、保守。流传至今的“女主内,男主外”是对这一现象的最好描述。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女主外”已非常普遍,但女性所扮演的贤妻良母的角色一如既往地伴随她,这就限制了她的言语行为不能超越这一范畴,既要给孩子树榜样,又要给丈夫当贤内助。为了不辜负社会对自己的“期望”,妻子的言谈要规范,行为举止要符合“社会标准”。

3.1.3性别歧视

男女社会地位不同的背后渗透着一个社会标准,即对男女言谈举止有着不同期望值,也就是所谓的性别歧视。虽然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地位有所提高,但社会始终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女性。就拿幽默来讲,人们常说男女幽默是不同的。我们承认他们的不同之处,但为何不同呢试想我们把男人的幽默感搬到女人身上,会有什么效果呢同样的幽默在男人身上体现的是开朗、乐观、洒脱,而在女人身上人们会认为她粗俗、放荡、无聊由此可见,女性的言谈中已被深深打上了性别歧视的烙印。

3.2生理原因

造成性别语言差异的生理原因显而易见。男女发音器官不同,女性声带较短较细。此外,男性和女性大脑两半球的言语功能存在个体差异。

4结语

性别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涉及到社会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女性主义研究及其它一些相关学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至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全球一体化的浪潮的冲击,性别语言研究进入了一段相当活跃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动态化、微观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趋势。国外这种语言性别研究的发展变化为国内该理论的研究和女性主义学术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也激励我们努力建构中国特色的性别语言研究。

参考文献:

[1]Thorne.B.etal.Language,Gender,Society[M].NewYork:NewburyHouse,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