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

女性心理分析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影响因素

近年来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女性综合征的研究颇多〔1〕,本研究探讨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河北省邯郸市安居社区抽取年龄45~69〔平均(49.77±13.09)〕岁女性。职业:工人32人,干部29人,文教卫生人员41人,商业公司职员36人,退休人员224人;文化程度:小学6人,初中125人,高中89人,中专及技校81人,大学及以上61人;婚姻状况:离异19人,丧偶31人。

1.2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基本情况调查表,回收有效问卷362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x±s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状况 见表1。表1 两组更年期女性SCL90因子得分情况比较(x±s)与无负性心理组比较:1)P

2.2 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影响因素 工作情况、伴侣状况、人际关系、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及自身有无躯体疾病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危险因素(P

3 讨 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是更年期女性主要负性心理,不良心态常引起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躯体化症状,形成了更年期女性特有的、突出的生理心理特征。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与不工作有关,这与陈谣〔2〕报道相悖,可能与这些女性失去事业上的寄托,产生失落感、无价值感有关;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发生与伴侣患慢性病、人际关系紧张有关,可能由于在这种状况下,女性要承受更大的经济及社会压力;离异、丧偶是导致更年期女性负性心理的高危因素,因为重要情感丧失对更年期女性造成更大心理应激,对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而正常婚姻女性,生活平稳,心理社会压力小,情绪较稳定〔3〕,且自我调节能力强;经济收入低(

参考文献

1 吴育宇.妇产科分册〔M〕.北京:中国科技医学出版社,2005:17482.

2 陈 谣.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58.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女性消费心理;女性形象;广告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05-02

在当今社会中,女性是拥有较强购买力的消费群体,把握女性的消费心理,并借助广告的影响,尤其是广告中女性形象对女性消费者的心理诱导作用,不断提高女性消费者的购买力,以激活和促进整个消费市场的发展,对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1.1感性消费

大多数女性在消费中具有一种冲动意识,尤其在琳琅满目的消费品面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盲目购进大量并不急需或者可有可无的物品。在市场营销中,针对女性消费者,可充分利用这种性别化消费特点,通过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形式,以情动人,打动女性消费者,并激发她们的购买欲,较好地实现商品的促销,并实现销售额的提升。尤其对女性服饰及女性化妆品等,大多数女性往往在进行这两方面的消费时,更加感性,很多女性会仅因衣服的款式比较新颖、色彩搭配比较时尚,或者整体风格比较得体、比较具有品味等,便毫不犹豫进行购买。在女性化妆品上,我国女性由于更青睐天然植物成分的化妆品,因而,往往在导购的“循循善诱”下,很容易产生消费欲望,对导购推荐的天然植物成分的化妆品迅速进行购买。以上两种情况均体现和说明了女性在消费中具有很强的感性色彩。

1.2讲究实用性

部分已婚女性在购买物品时,往往还会考虑物品整体的实用价值,对于形式美观但缺乏实用性的物品,往往会慎重权衡。尤其是女性在购买一些生活日用品时,往往会从物品的质量、功用以及使用时限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并通过与其他同类物品进行反复比较后,才最终决定确定是否购买。对一些样式新颖,但使用价值不高的物品,她们一般会将其排除在购买范围之外。以购买衣架为例,虽然物品小、价格低,但女性消费者也一般不会盲目选购颜色漂亮、样式好看的衣架,而是通过将所有的衣架进行认真比较,最终选定自认为最物美价廉的一款。

1.3注重个性色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下的女性消费者较之前的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差别,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女性消费者,在购买物品时,往往对物品的款式特别讲究,对于一些新颖的、有特色的物品会尤为青睐,尤其是衣饰。当下很多女性还有阅读“时尚女性杂志”的习惯,对于流行的服装款式、流行的服装色彩,都比较留意,这使她们在消费时,往往比较挑剔,对于陈旧的衣服款式,往往不会考虑购买,而对当下流行的,尤其是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一般优先考虑,这可以很好地满足她们追求时尚的心理,以及表达个性特点的强烈愿望。

1.4盲从和攀比心理

鉴于女性的性别特点,很多女性喜欢相互之间品评各种物品,对物品从整体到细节会一一进行评价,这一习惯对国内外的女性消费者而言,是基本相同的。通过品评,筛选出一些她们共同认为有价值、值得购买的物品,然后每个个体女性会抛却个人最初的消费想法,而尽力购进这些物品,这实际上也基于女性的一种攀比心理,很多女性对于其他女性拥有的东西,往往会不自觉产生一种购买欲,尤其是对于能体现自身品味以及审美眼光的物品,有时甚至不惜血本进行购买。另外,女性在购买物品时,还往往存在一定的盲从心理,往往认为大多数人选购的物品更值得购买,在这种趋同心理下,往往会盲目选购同类物品,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消费需求。

2 广告对女性消费心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女性在进行消费时,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尤其以各种媒体形式大量存在的广告,对女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产生了很大影响。

2.1广告塑造和改变着女性的消费观和审美价值观

首先,鉴于女性性别中具有的感性成分,在消费中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左右,广告这种广而告之的消费导引形式,对女性的消费观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影响。广告通过长期对女性消费者的耳濡目染,使得女性在购买物品时,无意识会优先选购广告中的产品,或者以广告产品作为购买标准,不自觉选购与广告相同或相似的产品类型,以满足主观认为的安全购买愿望,这充分体现了广告在当下女性消费观念方面的强大影响力。其次,女性还会在广告长期的熏陶中,彻底转变旧有的审美观念,片面认为当下广告中大量渲染的审美倾向就是最正确的,从而对自己从内到外进行改变。比如,曾经风靡全球的以瘦为美的社会时期,便是借助大量广告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渲染让女性树立起了追求苗条的审美观。尤其部分国内女性对国外女性的审美倾向十分看重,往往以国外女性的消费审美观念为标准,在这种源自西方的瘦身热潮下,大量的瘦身药物、瘦身体育仪器,以及瘦身活动便借助广告传播开来,很好地适应和满足了女性的审美心理和审美需求。这种情况也体现出不同国家的广告也会相互产生影响,对女性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产生互动式作用。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女性消费 女性广告 传播

新世纪新女性消费主义在女性主义之后悄然登场。国际广告协会主席卡·波尔说:“以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正在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 [1]这句话充分诠释了现在消费市场中女性的掌控力。

一、现代女性消费心理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现代女性知识更加丰富,工作更加优越,工资更加丰厚,角色更加多重,因此也就希望生活更加多样化,消费更具潮流化,个体更具个性化,精神和经济更加独立化,所以在接受信息,享受服务等方面也就更注重附加价值,显示出新的消费心态。 二、女性广告的对策

美国营销大师赖兹说:别担心你的客户不被注意,如果你不去注意你的客户,你的竞争对手一定会去注意。所以我们要象注意与我们最亲近的女性一样注意我们的消费者,否则,在“她”的世纪里,很可能广告费全部被浪费了都不知道为什么。故我们认为路就在脚下,只要我们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一切尽在掌握。

出路一:追求有效决策

哈佛大学肯尼迪分院的领导学教育项目负责人罗纳德·海费茨认为:盲目的、随意的决策,有时候看起来很快,实际上准确性非常差。这样的决策“时钟”快而不准,谁也不会要它。[5]有效的决策是与时俱进的,是建立在对对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前提,任何的决策都是徒劳。一个广告活动从开展到最终施行,有效决策起了关键性作用,广告能否推成出新,能否打动“上帝”,得到上帝的青睐,是广告人和广告主共同决策的结果。

出路二:脱离“红海”的独特创意

我们都知道要选准顾客,击中目标,让顾客满意,但只有贴近顾客才能取得成功。怎样贴近顾客,光靠市场调查,产品和服务是无法取得质的突破的,所以我们要摆脱在红海创意中的挣扎,开创自己的创意蓝海,展示令人信服的创造性和利益,而不是去与竞争对手对抗,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广告创意应该突出的、现代女性本来具有的时代形象,从而形成差异,打破同质化、恶俗化、刻版化的现有女性广告创意格局。

出路三:利用新媒体与女性消费的关联性展开合作

随着女性网民的几何级增长,一些围绕女性“话题”和“社区”的网站纷纷成立。与其他传统媒介和网站相比,这些网站内容更具特色,服务更加全面,信誉更加有保证,信息更加有针对性。所以只要通过网络,一些流行趋势、潮流动态、经验交流等等都迎刃而解,这迎合了女性求新、求变、求趣、求美、标榜个性、享受生活的心理,加上女性网站独有的情感特征,使其具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所以渗透性强,互动频率高。

出路四:先进文化的导向

不可否认,女性形象是广告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不能让这道风景失去亮色,更不能使其玷污、扭曲。我们的广告要在传播中使女性形象回归本位,加强道德准则,提倡高尚行为,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相结合。不能一味地追求广告的视点、卖点,为增强广告的吸引力,将一些色情、低俗的女性形象充斥到广告宣传中去,其实这种所谓吸引力强的广告,最后只会有损于企业形象,损害商品信誉。而坚持用赏心悦目、含蓄大方、匠心独运的手法,挖掘女性的内在美,将女性的内在美表现出来,用先进的文化作导向,引导时代消费潮流,使女性广告沿着健康、有序、文明的方向发展。

出路五:注重符号化消费和消费潮流的引导

符号性消费和对消费潮流的追求是女性消费者的天性,国家主张发展的创意经济,既是时尚经济也是娱乐经济和体验经济的表现。符号消费最大的特征就是表征性和象征性,即通过对商品的消费来表现个性、品位、生活风格、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当女性消费者真正体验到了其中的意义,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的时候,购买就变得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而现在的女性广告表现,并没有最大限度的把这一点利用好。

三、结语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亨特·福特曾说过:无论是否有明确的理论,变革总是要进行的,我们可以完善其发端和结果。因此我们就可能有这样一些选择:做一个创造者,做一个旁观者,或是做一个糊涂虫。[6]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不孕症

关键词 不孕症;心理障碍;分析

不孕症是一种身心疾患。病因除病理因素外,还明显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 [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孕妇女的心理状态,使不孕症的治疗由单一体格治疗到结合心理治疗的高层次,我们在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诊治的同时进行心理健康状态调查和心理疏导,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2年5月~2004年5月间在我科就诊并愿意接受调查的女性不孕症病人130例。其中原发不孕82例(63.1%),继发不孕48例(36.9%)。患者平均年龄32.5(25~40)岁,平均不孕年限(7.34±3.86)年。

1.2 调查内容

利用肯定和否定调查表,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不孕治疗和预后态度、人际关系、心理压力调查(沉闷孤独、负罪和羞愧、忧虑和烦恼及对医护人员的寄托)及相应的躯体症状。

1.3 调查方法

向病人发放调查表,告知回答方式,并做好解释工作。共发放调查表130份,收回130份,有效率100%。

2 结果

全部受调查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最多见的是家庭人际关系紧张108例(83.1%),其核心是夫妇关系,次为婆媳关系;其次为焦虑与烦恼103例(79.2%),意外或惊讶98例(75.4%),愤怒不平者90例(69.2%),沉闷孤独者,负罪和羞愧感者各78例(60%),出现嫉妒心理29例(22.3%),对医护人员寄予厚望者125例(96.2%);而97%患者均有客观表现异常。

3 讨论

3.1 压力来源

不孕症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是一种生殖障碍的状态。我国育龄妇女中,大约有10%~15%的人患不孕症。求治的不孕妇女确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有以下几个来源。

3.1.1 自身的生育要求:渴望有自己的孩子,同时证明自己作为一个常人具有常人的生育能力。

3.1.2 来自身边的亲人、周围社区的同情或鄙视:在中国,封建思想在许多地区,尤其是某些农村,传宗接代的观念还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心中,这无疑使不孕患者背负了很大的压力。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礼教也迫使他们要承受身边许多人尤其是来自家庭内部亲戚朋友的不理解,主要是配偶及其父母对自己的指责或谴责。研究表明,患者及家庭成员文化水平越低,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越大 [2] 。

3.1.3 自身有限的承受能力:患者对自身疾病有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这种压力的来源之一。被诊断为不孕症的持续时间长短和病因的不同,患者家庭背景的不同以及治疗过程的不同都会影响患者所承受的压力。

3.2 心理治疗措施

在不孕症治疗中,目前存在只重躯体而忽略心理治疗的倾向,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对不孕症患 者的健康关照 [3] 。医务人员对不孕妇女应表示理解、同情和支持,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治疗方法和前提之一。

3.2.1 一般性心理治疗:抓住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依赖心理,与患者进行友好、和睦、深入交谈,建立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深入细致地讲解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前景,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处理方法。就专业问题回答患者的各种疑问,说明不孕症并非仅此数人,消除不公心理,使患者在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情绪上的稳定 [4] 。对个别有隐私的患者可进行个别交谈,并为患者保密,指出产生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着重疏导,促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2.2 渐进松弛疗法:针对患者存在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渐进松弛疗法进行放松训练。让患者坐在沙发上,微闭双眼,全身放松,并按操作程序进行训练,每次练习20min,经过连续2次训练,患者基本掌握了操作训练程序,嘱回家后每日进行2次训练,每次要求15min~20min。

3.2.3 认知疗法:在进行放松训练之后,我们根据患者存在的抑郁情绪,对其进行认知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不良认知,与其一起分析、讨论和记治疗日记的方法,说明不良认知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使其逐渐能以理性的认知方式去面对现实。该治疗方法1次/W,每次进行30min~60min。

参考文献

[1] 罗丽兰主编.不孕与不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100.

[2] Csemiczky G,Landgren BM&Collins A.The influence of stress and state anxiety on the outcome of IVF-treatment:psychological and endocrinological assessment of Swedish women entering IVF-treat-ment.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00,79(2):113~118.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未婚先孕 人工流产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5-01

未婚先孕患者妊娠出现早孕反应和身体的变化,害怕被人知道,要面对社会的舆论和家庭的反对以及对人工流产手术的恐惧都成为心理负担,引起自卑、抑郁的心理,从而影响病人的生活。未婚先孕是人生的一个重大应激事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而患者希望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以使患者安全的度过这一应激期。

1 心理分析

1.1 知识缺乏。大多数未婚先孕患者都缺乏性知识和避孕知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些甚至是未成年少女。因此术中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容易在手术的过程中出现翻身、易动等情况,影响手术的进行。

1.2 恐惧、害怕。未婚先孕者受孕多为非意愿性妊娠,心情较为焦虑、恐惧,加之亲人和朋友的不理解,害怕手术过程中疼痛难忍,或得不到医务工作者的同情、关心、受到歧视等。而大医院医疗就诊手术频繁、担心自己的手术得不到重视,以及害怕在医疗机构就诊时遇到熟人而不敢到正规医疗机构做常规检查治疗及手术,有的甚至找一些江湖医生就诊,这样使部分患者出现一些严重的并发症,造成心理障碍。

1.3 顾虑、担心。手术是否对身体有影响?术后是否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会对再次怀孕有影响?男朋友会不会抛弃自己?手术对以后的再次怀孕是否有影响?手术费用是否过高?种种顾虑都加重了病人的心理负担,而又不敢向医生咨询,导致情绪低落。

2 心理护理措施

2.1 环境。整个就诊过程保证环境舒适、安静、整洁,空气清新。可以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缓解病人的压力和紧张。诊区应该标示清晰、明确,确保病人能够准确识别方向,减少病人烦躁的心理产生。护理人员应当热情、友好、主动,告知病人手术时的注意事项,使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对未知事情的紧张和陌生感。

2.2 情感。良好的护患关系的产生是心理护理能成功的关键。因此与病人接触时,应以稳重端庄的仪表,热情的态度,轻巧的动作,亲切的笑容,熟练的技术给病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之产生信任感。多与病人沟通,讲她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分散她们的注意力。术前讲解可能有的不适感以及如何配合操作顺利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快速完成,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苦。

2.3 行动。加强对病人的宣教,尽可能多的为未婚患者讲解避孕知识以及发生意外后的紧急补救措施。建立宣传栏,发放宣传册,使她们了解避孕的重要性以及人流对身体的损害。其中以未成年人作为重点,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宣传、引导,使之正确认识人流的伤害,防范意外的再次发生。

伴随近年来社会生活观念的变化,未婚越来越常见,不规律无防护的使未婚意外妊娠者比例不断增加,甚至未成年人也屡见不鲜[1]。而未成年人没有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婚前不以为然,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利于麻醉和手术后的恢复,特别对于流产孕妇减少术后并发症、倔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

参考文献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女性;心理;压力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8-0109-02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国家和社会赋予了女性越来越多的权利与义务,女性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多种身份角色的冲突以及职场竞争和生理上的特殊性,职业女性要比男性承受更多的心理压力。

一、职业女性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当今职业女性,一方面既要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又要照顾好家庭,在社会中是要承受比男性更多的心理压力的。职业女性的生活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活中的压力

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自古以来,中国社会一直秉承着“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来,我国的女性社会地位远远不如男性,始终是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尽管国家实施了男女平等的政策,但是性别角色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重男轻女现象仍然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社会习惯,这种社会习惯让人们普遍认为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女性的责任和义务。

2.多种身份角色的冲突。由于国家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所以女性也想在事业上闯出一片天,获得成功。然而固有的思想要求女性必须以家庭为重,这就使得现代女性“既要上得了厅堂,又要下得了厨房”。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女性往往不能够同时兼顾,这就免不了在工作上受挫,或是产生家庭矛盾。

传统思想观念认为女子得遵从三纲五常,要在家相夫教子,不能抛头露面,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女人要注重家庭,家庭是否和睦美满都取决于女人。而新时代的女性又都是职业女性,她们希望自己可以像男性一样在职场打拼。现代社会的职场女性,一方面要勤奋努力地工作,利用闲暇时间努力学习,不断补充新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工作需要,才能在职场中站稳脚跟;另一方面要努力照顾好家庭,充分融入每个家庭成员的世界,努力完善自己,为一个美好和谐的家庭努力。总而言之,女性在事业和家庭的周旋中,往往不能两全,这就很容易导致女性产生心理压力。

(二)工作中的压力

1.职场竞争所带来的心理恐慌感。过去社会的落后,传统思想的禁锢,使得女性只能做个家庭主妇,那时候的女性唯一的职责和义务就是打理好家庭。而如今社会赋予了女性更多的权利与义务,大部分女性都选择走入社会,拥抱事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当女性步入社会走入职场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着要承受职场所带来的重重压力。

职场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对于女性来说,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艰辛才有可能获得同样的社会地位。在职场中,女性除了同男性竞争外,还要同比自己年纪小的女性竞争,现在基本上都是考试录用,这样就会淘汰掉一些反应稍微偏差的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女性产生心理恐慌。

虽然我国的社会制度已经做出了赋予女性跟男性同等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在步入职场,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歧视,其应有的权利得不到相应的保障,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不如男性,同等工作同样能力,女职工工资低于同岗位男职工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就造就了女性严重的心理缺失感。

2.愿望与现实的差距所带来的心理落差感。如今社会的转型和发展,使得人们一方面希望女性外出工作,挣钱贴补家用;另一方面又希望她们负担起家庭责任,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家庭事务。然而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往往使得她们难以完全胜任自己的职责,愿望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会使得女性极易陷入困境,产生压力。

随着男女平等思想的倡导,女性步入职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而刚步入职场的女性往往对自己期望很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然而现实的残忍让很多女性一下子无法接受,这样就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三)生理压力

女性的生育期、哺乳期和更年期,这些生理因素制约了女性在职场中发展深造的机会,降低了女性在社会中与男性进行竞争的条件。统计表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这些时期的职业女性,更易表现出严重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症状。

二、职业女性心理压力的主要表现

前程无忧最新的《2015职场女性调查》发现,六成家庭中女性掌管家庭财产且消费更多,但女性在经济生活中地位日益重要也让她们感到“压力山大”。当今很多女性为了生存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透支着自己的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职业女性心理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自己职业的倦怠感

随着阅历的增长、经验的积累,大多数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倦,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和心理特性,使得她们对工作的新鲜感逐渐减少,对工作的满意度逐渐降低,慢慢地会产生心理疲劳,这种来自心理的疲劳感将会直接降低她们的工作效率,并直接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

(二)不平等职业竞争危机感

据有关调查统计数据表明,在下岗职工中,女性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男性;在就业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不平等待遇;在领导眼中,女性职工的工作能力也会遭到质疑。面对这些不平等的职业竞争,女性往往会缺乏安全感,时刻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女性驾驶人 停车 驾驶能力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安部交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车保有量已达到2.79亿辆,机动车驾驶人数量已达3.27亿人,其中女性驾驶人已达8415万人,占25.71%,数量上相对于10年前增长近20倍。因此,女性驾驶人对交通的影响越来越大,调查分析其驾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一些研究研究表明,男女驾驶人在心理生理、驾驶能力和事故倾向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性驾驶人情绪较男性更容易出现波动,进而影响驾驶行为。而近些年女性驾驶人在停车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事故频发,但目前关于女性驾驶人停车心理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较少,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课题。飞、赵长石等人的研究中指出,对驾驶员心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来自于隔离带、隔离栏、标识牌以及路内、路边停车等,但都其对于停车行为影响未加以研究。文章从停车时外界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入手,分析男女驾驶人在停车心理和行为上的差异性。

2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选择

实验主要针对女性,结合实际中男女性驾驶员的实际比例,在合肥多处停车场随机抽查98位驾驶员,其中男性76位,女性22位,男女数量分配基本符合全国驾驶员男女性别比例,年龄在19~54岁之间。生理机能正常。为鼓励受调查者配合并认真填写问卷,我们准备小礼物作为奖励。

2.2问卷设计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驾驶人停车过程的每一阶段可能存在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设计《停车的心理反应和适应》量表。该量表共有14项,驾驶人以自我评价的方式,回想自己处于各项描述情况下的心理情况,判断自己和各项描述的符合程度(分为五种程度:完全不符合、有点不符合、有点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

停车能力认知量表,用于评价驾驶人停车能力,量表共有14项,列出了停车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类型失误,驾驶人自我评价这些失误在自己身上出现的频率(分为五个等级:从不、偶尔、有时、经常、几乎总是)。

驾驶人基本信息问卷,用于调查驾驶人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驾龄、驾驶公里数、受教育程度、开车频率、是否手动挡等。

2.3实施调查

在合肥市多个停车场、小区、学校选取符合标准的驾驶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调查,被调查驾驶人不理解或理解错误的项目,调查人员进行讲解,并且发放小礼物以提高驾驶人积极性,并表达感谢。后期剔除不完整的问卷或存在明显错误的问卷,最终得到98份有效的问卷。

3结果分析

3.1分析方法

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2样本整体特征

由于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年龄、驾龄、里程数的分布比较分散,分布特征如表3-1、表3-2所示。

3.3女性驾驶人更易受停车环境的影响

从图3-1中停车环境各因素对驾驶人的影响均值分析,停车环境对男女驾驶人的影响差异较为显著,明显女性驾驶人容易受到影响,女性驾驶人的各项环境因素受影响平均程度均高于男性驾驶人,这反映了女性驾驶人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容易受到干扰。

3.4停车过程中各种心理状态和行为

男女驾驶人整体表现相似,但存在差异性。在停车各阶段发生的情景下,男女驾驶人的心理表现较为相近。他们都会被一些突然出现的人或车吸引并打断停车的注意力,但是他们并不会忘记车的位置,他们对整个停车过程中车所处的位置把握很准,因为对于整个停车过程,驾驶员早已驾轻就熟。而当他们遇到和以前停车相似情景时,男女驾驶员都表示会很轻松,可以看得出,相似的情景给了驾驶人自信和安全感。

男女驾驶人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停车后因被人笑话而很尴尬这一题设中,男性驾驶人符合程度较女性低许多,体现了性格上,女性更为在意这些细节,同样因此女性更愿意慢慢调整车身体,追求完美。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心情不好时,停车更容易花费更多时间,女性心理更易受到扰动,表现出女性停车行为更易受心情影响。

3.5男女性驾驶人停车能力都较好

男女性驾驶人发生停车失误与错误的频率十分低。停车能力调查表中前六项(停车时撞到某物体~停车时方向盘转错)为停车失误,后六项为停车错误,女性驾驶人发生各项停车失误的概率均明显高于男性,说明男性的方向感较好,对于车辆这种机械类事物操作更加得心应手,而女性表现出明显弱势。图3-3中可以明显看出,男女驾驶人发生停车错误的频率相近,男性驾驶人相对于女性驾驶人,没有打开方向灯明显较多,这与男性做事不够心细有关,而女性的心细使得这方面做的很好。而同时女性发生停车错误(未开转向灯、车头方向停错)的频率低于男性,体现女性的心细与心思缜密,按照停车的正确步骤进行停车,而男性对这些细节有时不太在意。

4总结

从总体来看,男女驾驶人在停车心理以及停车能力方面既有共性,也各有特点。男女驾驶人都易被外界突发事件吸引注意力,但这对驾驶人的停车过程和效果影响较低,驾驶人停车这种日常往复的长期重复动作的进行中不易被外界所打断。

相对于男性驾驶人,女性驾驶人对停车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停车位周围的环境对停车效果存在影响,同时女性驾驶人的心情易受到来自他人的干扰,从而影响停车行为。而男性驾驶人心态更趋于稳重,不拘拟于小节。

男女驾驶人的停车能力各有所长,在停车失误调查各项中,女性发生频率均高于男性驾驶人,由于女性方向感不及男性,对机械的上手能力不足,导致女性更偏向出现一些停车失误。男性驾驶人尽在个别停车错误选项不及女性驾驶人,但整体来看,男女驾驶人停车错误和失误出现的频率较低。

对于女性驾驶人和男性驾驶人整体水平相近,仅仅存在一些细微特点差别,所以人们应该平等看待女性驾驶人,对于女性驾驶人不足的地方应该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女性驾驶人帮助。男性驾驶人应多多关注一些小细节,往往错误就出现在这些小细节上。女性驾驶人也应当注意保持自己的心情平和,减少他人或环境对自己的干扰,适当锻炼自己的方向感和对机械的熟悉感。

参考文献:

[1]中国公安部网站

[2]蔡娜.女性驾驶员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10.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8篇

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需要,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与照顾,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外科手术患者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尤其是女患者,情绪更为复杂。这些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患者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关注,所以对不同的患者,特别是女性手术患者情感差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实施心理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术后康复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3例患者年龄在16~70岁。手术类别:子宫全切除术21例,附件切除术12例,剖宫产46例,阑尾切除术9例,胃大部切除术2例,阴道修补成形术1例,胆囊切除术2例(腹腔镜)。职业: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个体户。

2 心理分析及护理

2.1 紧张恐惧型

2.1.1 心理状态 女性的刚毅性和自控能力较弱,在情感过程中感受性又强,对疼痛的耐受性差。最大的区别内科非手术患者多为慢性病,患者有一定的心理适应过程。而手术患者由于手术的影响,自理、自护能力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特别是女患者,角色转化快一时难以适应。

术前作者认真观察了解到,一个患者可同时存在两种或多种心理状态。其中以紧张、恐惧为多见,次之为羞怯型和依赖型。故术前的心理护理重点要放在消除紧张恐惧和羞怯上。

怕“开刀”、“出血”、“疼痛”,担心手术后身体状况,手术对躯体的影响生理功能的改变,还有少数妇科手术患者担心术后影响。常表现为忧心忡忡、紧张多虑、默默流泪、问这问那、术前吃不好睡不好。

2.1.2 护理措施 紧张恐惧型患者最基本要求是手术安全,没有并发症,这就要靠我们的精湛的医疗技术来保证。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面前要表现出充分的信心。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她们谈心,耐心倾听她们提出的各种疑问,用友善、亲切、同情的语言不厌其烦的为其解释。

介绍手术目的、方法、麻醉种类,术中配合的大致经过,和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加强营养等知识,有意识的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以往病例等。增加患者安全感,建立信心,引导她们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的患者,能情绪稳定、较好的配合手术,手术后患者最为关心的是手术效果如何,待患者清醒后及时向患者报告手术成功的消息,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的患者手术后, 护士应第一时间应以温暖、亲切的语言告知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如术后效果不理想、预后不佳,则应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视患者具体情况及接受程度决定告知与否,切忌不顾患者的心理状态,与家属窃窃私语使患者怀疑,或向患者直接说明而产生严重后果。术后指导患者应用自我放松训练,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主动关心和体贴患者,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经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康复,从而使她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

2.2 依赖型

2.2.1 心理状态 这是消极心理,多发生于性格内向,习惯依赖父母或丈夫的女性。这些患者入院后离开了她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亲人的关照。住院后常表现为退却、被动依赖性增强,情感反应脆弱、敏感、幼稚等现象。

2.2.2 护理措施 首先要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她们,热情、亲切、细致、耐心的去照顾她们,尽量满足心理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性格,生活习惯,进行正确引导,让她们知道不良的心理因素会降低自身免疫力,不利于康复。让她们勇敢的面对现实,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鼓励她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逐渐削弱患者的依赖心理。让她们有适当的锻炼和活动的机会,特别是术后,和其解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使她们愉快接受。

2.3 羞怯型

2.3.1 心理特征 女性患者在性意识方面有较强的羞怯心里,在男医生面前,人多的时候,脸红不好意思,在检查和进入手术室时不愿脱衣服,配合不好,尤其是患生殖器疾病的未婚女性表现更为明显,例如:某患者,17岁,未婚,学生,因无月经,周期性下腹痛入院,入院诊断为处女膜闭锁,决定手术治疗。从明确诊断就感到难为情,整天低头不语、当她知道手术有男医生在场时,就更加难为情,还断然拒绝手术,并要求“不治了,回家”。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女性投资者 投资心理 性格特点 风险偏好

Abstract : As the 21st century social system an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continuously, women started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brisk, women investors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proportion increase year by year, and start taking a position..This project mainly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statistics, the form of depth interview survey analysis, and taking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 men and women investors investigation object, in view of the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and men and women between investors investment difference analysis. This topic with graphics, charts, analysis female investors uniqu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ause they have a great investment potential, risk control ability is very strong, financial investors should be abandoned for women of prejudice, and encourage women investors use their own character advantage, brave in the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management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Keywords : Women investors Investment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Risk preference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高端服务行业,一个国家的金融发达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其国际地位的高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增加,除去消费支出后的结余也越来越多,人们开始不满足于将储蓄存入银行获得利息,而更多的将目光放到了投资理财方向,尤其是证券投资领域,可见证券投资已成为现今社会中极其普遍的投资渠道之一。

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广泛使用和高等教育的普及,男性和女性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男性和女性在心理素质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心理因素和影响程度都有所不同,但目前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分析尚属空白。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统计研究,以了解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各种心理影响因素存在的差异,进而帮助人们克服不良投资心理因素的干扰,提高财富水平,同时试图找到女性在金融领域的合理定位。

1. 研究背景与相关文献

1.1理论背景

心理因素是人类欲望、目标和动力的根源,也是多种类型的植根于偏差、过度自信、情绪等人类错误行为的基础,而这些错误与偏差影响着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金融分析师的证券投资决策,故而现在投资专家和广大投资者对心理因素越来越重视。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人们的决策是建立在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以及相机抉择等假设基础之上的,但是行为金融学和金融心理学一致认为:人们不是完美的信息处理者,他们会频繁地产生偏差、犯错误和产生感性的幻觉。由于股票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而这一点容易致使一些急功近利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失去理智、迷失方向,例如:由于投资心理乘数效应的作用,一些投资者在行情好时会加倍乐观,并在行情下跌时加倍悲观,这样会令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对投资的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可见在股票投资过程中具有健康的投资心理有助于做出理性、正确的投资决策。

1.2相关文献综述

投资人格雷厄姆于1949年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认为良好的投资心态特征的主要表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能时刻控制自己的贪婪和狂热。投资者一旦被过度贪婪所控制,就会损害其投资动机。①其次,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有耐心和较强的独立判断能力。国内学者彭贺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曾对股票投资者成功个体的心理因素做了调查,并做了因素分析,提出了8个因子:决策力、情绪稳定性、情绪波动性、独立性、冒险性、聪慧性、专注耐心、贪婪性②。这八个因子对解释投资成功的累积贡献率为60.506%。虽然心理因素对投资的影响已经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目前来看学术界缺少针对男性和女性投资者心理因素影响的对比分析。

一直以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在金融市场这个高风险的特殊行业中女性一般只处于工作人员等不具核心性质的岗位,而真正步入证券投资领域的操盘手及基金经理等高管人员则极为少见,认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忽略了女性内在性格中的优势。本研究拟抛开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理论与实践调查出发,通过对女性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调查与分析,从中发掘女性投资心理特点的一般规律。

2. 研究方法

男性和女性在性格上有很大差异,提起男性往往会想到大气、豪爽、阳刚、勇敢等形容词,而女性则相对温柔、腼腆、谨慎、矜持,那么性格的差异是否会导致他们投资心理的差异呢?这些差异会给他们的投资行为带来哪些影响?为了研究男女性格差异在投资决策中的具体表现,我们采取了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北京地区的证券投资者随机发放调查问卷总计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8份,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6%,其中女性投资者247人,男性投资者231人。随后对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及相关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在证券投资领域有研究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人进行深度访谈,结合他们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3.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所调查女性投资者的具体分析

3.1女投资者年龄结构

据统计(如图-1),女投资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并且女投资者年龄结构呈头大脚轻的椎体状,其中18-30岁(含30)占70.49%;30-50岁(含50)占14.75%;50-70岁(含70)占14.76%,由此说明18-30岁年轻女性更能够适应当今社会金融市场的发展形态,将资金用于证券市场各种证券投资上以获得收益,相比较而言30-70岁的中老年女性对资金的使用方式较为保守,主要用于储蓄。这也体现出女性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

3.2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

如图2可知,女投资者对投资知识掌握程度主要分布在了解基本常识(49.18%)及具备一般专业知识(31.31%),极少的一部分女性(9.47%)是在不了解投资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投资的,由此可知女性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就是掌握投资常识,具备足够的知识素养,足以见得女性对待事物慎重考虑的性格特征。表-1 体现了女投资者在对即将投资的证券产品进行分析时的依据,50.82%的女性都根据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16.39%根据专家意见来确定,而只有11.48%的女性根据朋友的推荐选择证券投资,这也说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的知识底蕴以及对投资证券的谨慎态度。

3.3女投资者偏好的投资品种

由图--3可见,女性投资者已不再仅仅局限于风险小、收益低的证券类型,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进攻,说明女性的市场意识逐渐增加。

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对比分析

近几年,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投入工作与事业的趋势下,使得她们的理财与投资意识逐渐增强,实际表明,女性在证券投资方面,具有很多性格特征方面的先天优势,诸如喜欢稳中求胜、厌恶风险程度强烈的性格特点,使得她们在投资稳定模式的技巧方面略高于男性。

(1)投资经历分析

从数据统计来看,我们调查了男女性投资者的投资经历,并分别以饼图的形式统计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以很形象地看出,女性投资者中新开户的比例占52.46%,占据被调查者的一半以上,而投资经历在3年以上的比例则相对很少;但与此相比,男性投资者中则新开户的比例相对很少,仅为12.82%,大部分分散在投资经历相对丰富的区域。从以上数据中,一方面可以反映出,女性投资者的交易意识相对较弱,拥有较为薄弱的投资经历;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女性在近几年开始重视自己的理财投资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

(2)目前资产配置比较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男女对比图表(图-5)中显示:

在前两项全部为存款和主要为存款的配置方式中,女性的所占比例均大于男性,而资产配置为混合型和主要为股票基金的方式中,男性比例明显加重,尤其在股票和基金为主要的配置方式中,男性比例为25.64%,将近为女性比例的2倍。可以得出,女性在投资时更趋向于风险很小甚至无风险投资资产,可见女性属于保守型投资模式,在初涉投资项目时,表现得小心翼翼,选择稳定度大的项目;而男性更趋向于冒险型投资模式,一般倾向于收益比较大的项目,即使风险较大也会毅然选择。

同时,男性和女性在投资目的方面也大相径庭,比如问卷调查中的第8题,调查结果如图-6,可以看出男性普遍选择有风险,收益较高的投资,而女性重在保值。

(3)亏损承受能力比较

在研究男性和女性的亏损承受能力比较,我们小组成员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析,见下图:

可以清晰地得出结论:女性有52.46%选择承受亏损在10%以内,而能够承受30%以上亏损的仅有9.84%,而绝大部分男性可以承受20%以内的亏损,这个比例是女性的两倍之多。从比例的分析来看,通常情况下,女性在投资方面更加谨慎,只要亏损超出自己的预期范围,她们将采取快速有效的措施来阻止交易的进行,这为她们在投资过程中取得稳定的收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们从以上数据以及图表所反映的女性投资心理状况中得出以下结论:近几年,尽管女性已经不断开始步入投资领域,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投资意识大大增强,但是在男女对比的情况下,女性在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性格上的优势,比如说,谨小慎微,风险厌恶程度很大,使她们偏向于选择一些稳定型证券;此外,尽管有很多女性开始向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向发展,但相比男性而言,女性对投资形势动荡的敏感程度依然十分显著,这使得女性属于稳定投资型人群,更适合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模式。

4. 结论与启示

4.1主要结论

4.1.1女性近几年开始越来越重视投资理财意识,并逐渐加入到证券投资的行列中来。在近几年国家经济形势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大部分女性都开始投入市场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女性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强,处于20-30年龄段的女性比例越来越多,涉足金融领域的女性比例也越来越大。

4.1.2女性投资者所投资的大部分项目属风险稳定型,并把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男性投资者的风险承受力明显高于女性,同时遭到风险打击的程度也相对增大。由统计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厌恶风险的程度很高,同时对证券投资动荡十分敏感,因此她们更愿意选择债券、基金之类的稳定型证券。

4.1.3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对证券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此外,女性投资者更加谨慎。根据调查表明,当一只股票跌到有价值时就买进,涨到被高估时就卖出,女性对股票市场的变化多端更加敏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启示

4.2.1女性较男性有很强的投资潜力,应减少目前投资业对女性的歧视。对金融部门而言,应该摒弃对女性工作能力的偏见,善于挖掘女性的工作能力,创造适合女性晋升的良好环境,将女性金融从业者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③。同时,创造公平有序的环境,让女性在事业发展道路上有足够的参与竞争的机会。对社会而言,应该通过社会舆论倡导男女平等,维护女性合法的受教育权利,给予女性同等的受高等教育的权利,以增加女性在金融领域的竞争力。

4.2.2女性应该利用自身性格特点的优势,勇敢涉足投资行业。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倾向于选择标准化、稳定化的职业,逃避变化多、创造力强的行业。然而,调查表明,女性相比男性有其自身在投资行业的发展潜力,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细腻、灵敏、直觉力强的潜力,加强其专业能力的学习,并敢于尝试,敢于投资,使其成为职业发展的优势。

4.2.3女性面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很强,可增加金融领域高端人才中女性比例。随着我国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企业应重视女性认真负责、细心等特点,充分认识女性人力资源的优势,加大对女性专业人员的录用比例,给予女性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注释:

①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②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③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参考文献:

[1]彭贺.金融心理学[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8.

[2] 本杰明.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3]陈家女.股民的大众心理与逆向思维[N].现代经济信息,2010.

[4]余学斌,戢涛,张秀娟,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散户投资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

[5]林毅.散户的自我定位和心理误区[N].上海证券报,2008-01-07.

[6]黄蕊,咸迪咏.我国女性金融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状况调查与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

[7]翁学东.投资心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8]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N].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詹丽芳,女,汉族,出生于1991年4月,山西省忻州市人,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热衷于科研写作项目,现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多次获得奖学金以及各类活动奖项。

第二作者:

张隋新,女,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担任系生活部部长。

冷玥瑛,女, 1990年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目前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任金融系编辑部部长职务。

焦释莹,女, 1990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肇东市,现就读于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平时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家庭模式 女性 心理探索

自古代社会中均以重男轻女为传统的思想观念,一切的权力全部操纵在男人的手中。 中国传统的婚姻类型是“男主外,女主内”,夫唱妇随、夫贵妻荣是传统家庭的最高境界。在经济发达,女性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的今天,“夫唱妇随 夫贵妻荣”的家庭模式仍是许多女性的第一选择。

1“夫唱妇随 夫贵妻荣”仍是现代家庭模式中的一种重要夫妻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中的夫妻地位越来越平等。按照家庭与社会分工和家庭决策主导权不同,可以将现代夫妻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夫唱妻随”模式;第二种模式为“夫妻合作”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妻主夫从”模式。在这三种夫妻关系模式,很难说哪一种关系模式好,哪一种关系模式不好。问题的关键在于夫妻双方对夫妻关系的期望是否一致或匹配,只要观点达到一致就可以建立美满的婚姻关系。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根深蒂固,大部分的夫妻仍然渴望遵循社会的大潮流,把“夫唱妻随”模式作为首选或是理想模式,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愿打破伦理和常规。

2 “夫唱妇随 夫贵妻荣”的家庭模式中妻子对丈夫的期望和依赖

在“夫唱妇随 夫贵妻荣”的家庭模式中妻子会对丈夫过分依赖,从而爱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这种倾斜会影响夫妻感情的正常发展。

2.1 思想上的依赖

遇事不动脑筋,不善于思考,人云亦云,缺少主意,一切按丈夫的意志行事。

2.2 心理上的依赖

始终认为丈夫是家庭的主心骨和顶梁柱,丈夫成功就是自己成功,丈夫对自己的爱便是自己生活的全部。

2.3 事业上的依赖

胸无大志,缺少理想和追求,认为自己有份工作做做就可以了,家里只要有丈夫在外打拼,企望丈夫能飞黄腾达,给自己带来好运。

2.4 经济上的依赖

不断地向丈夫灌输“男人是强者,女人是弱者” “男子汉大丈夫要有所作为,要成为家人的依靠”的思想。要求丈夫要多挣钱,给自己带来荣华富贵。

3 “夫唱妇随 夫贵妻荣”的家庭模式中妻子对自我的定位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这句话激励着许多女性心甘情愿地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自己的事业,包揽了所有家务活、承担起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责任,努力帮助自己的丈夫获得事业的成功。

3.1 做好丈夫的后勤保障工作

为了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贤惠的妻子包揽了家中的大小事务,不让家中的琐事分散丈夫的进取之心,从而让丈夫无后顾之忧,以更快更多地取得业绩,夫妻能共享成功果实。

3.2 做好丈夫的参谋和助手工作

许多妻子不仅在生活上是丈夫的好帮手,而且能为丈夫的事业出谋划策。当丈夫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妻子会帮助分析寻找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消除事业发展的障碍,竭尽全力帮助丈夫获得成功,渴望自己也早日能够夫贵妻荣。

3.3 帮助丈夫做好人际交往工作,为丈夫的事业做好铺垫

对于有雄心的妻子来说,深深明白人脉对于丈夫成功的重要性。因此,做丈夫的“亲善大使”,向他人表示友善与和气,利用各种机会,帮助丈夫显示才华,让他人欣赏并愿意在关键时候帮助自己的丈夫获取成功。

4 女性努力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与平衡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更注重和追求事业与家庭的兼顾、平衡。但女性在面临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时,常常是痛苦的。痛苦来自角色需要的冲突,来自自我与超我的冲突,来自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来自家庭与事业之间时间的分配以及多方利益的取舍。女性又该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

4.1 树立正确观念,合理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现实生活中,女性除了要扮起工作者、子女及公民等角色外,更多了配偶,以及母亲的角色。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若要扮演好每个角色,在精神、体力上,都会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因此必须有所取舍,建立合理的生活目标。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改变女人不能事业和家庭兼顾的观念,要树立起自信;二是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现状,确定好人生目标。三是制定达成每个目标的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奏。最后,找出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想出解决办法。

4.2 做好家庭的园丁,营造温馨的港湾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是女性生存和事业走向成功和辉煌的基础。女性无论在外面是多么重要的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仍是普通的一员,有责任担负起孝敬老人、关爱丈夫、教育好子女的责任。现实生活中,男女两性在情感的表达、情绪的理解和行为感知方面,有着极为不同的方式。这就很容易发生错位。因此,要注重夫妻之间的沟通,要了解两性的性别差异,善于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努力去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4.3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妥善解决矛盾

对于女性来说,要兼顾家庭和事业协调发展,但现实中往往容易形成矛盾,主要表现在不能相互体谅。此外,由于女性面临和男性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同时承受着事业家庭的双重压力,因而不可避免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女性对于家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作为一个母亲,在塑造孩子的人格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接纳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4.4 自强自立,保持真我本色

家庭作为生活的港湾固然重要,但它绝对不是女性生活的全部。当前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竞争力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完全依附于男人的女性不仅经济不能独立,而且生活中会迷失自我,只能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地过一辈子。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虽然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成为“女强人”,但幸福的生活要靠夫妻共同去创造,只要问心无愧、尽心尽力地去做事,对社会对家庭尽责任,就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因此,我们要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努力去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4.5 持续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追求人生的出色与成功,必须有计划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许多女性在做了母亲或者成立家庭之后,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会大大降低,学习缺乏动力。由于对工作缺乏强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再加上繁琐的家务,容易会放弃主动学习。久而之,会过于依赖家庭,工作能力下降,职业生涯发展也进入了死胡同。因此要提高平衡家庭与事业两者关系的驾驭能力,身为女性,更应该苦练内功,把自己放在一个不断学习的平台上,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钱焕琦,梅国英著.阳光女性:女性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8.

[2] 王宇主编.女性新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1篇

方法:将200例确诊为冠心病由住院患者按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结果:女性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低于男性人群。但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就诊后病死率、猝死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且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合并有高血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有冠心病家族史的女性患者发生冠心病的机率高。

结论:护理人员应对就诊的高危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快速识别和分诊,并适时地进行有关冠心病知识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冠心病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4-02

冠心病在我国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年时期冠心病的发病率女性低于男性,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差异性逐渐缩小。由于女性患者常表现不典型症状,并很少有病前征兆而被忽视直至延误治疗。增加了病死率和致残率,所以,近年来对女性冠心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防治研究引起广泛关注,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对200例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住院严重关发症的分析,探讨女性冠心病护理干预工作的重点与内容。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且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38例,年龄在41至78岁,平均年龄58.63岁,女性62例,年龄在48至79岁。平均年龄55.68岁。对性别不同的两组病人进行调查比较。并从周围人群中选取无冠心病女性50例为非冠心病组做对照组,年龄在42至70岁,平均年龄53.36岁,与女性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分析。

1.2 方法。

1.2.1 危险因素调查。

1.2.1.1 病史。详细了解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如父55岁、母65岁以前患冠心病者则认为有冠心病家族史。询问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史与治疗情况和饮酒、吸烟史及职业、文化程度等。询问有无闭经史及口服避孕药史。

1.2.1.2 计算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

1.2.1.3 测量血压。已服降压药者,停服5个半衰期以上。测量时安静休息15分钟以上,测量右臂血压。连继3次,间隔5分钟,取两次较低读数的平均值。

1.2.1.4 测量血糖、血脂。隔夜禁食12小时,抽取静脉血,分别测定血糖、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

1.2.2 临床特点。调查冠心病患者的既往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史时间,详细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总结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与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女性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女性冠心病组有冠心病家族史者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女性冠心病组患者血总胆固醇、收缩压及血糖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见表1。

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

由表3所示,男女两组冠心病患者比较,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睡眠呼吸暂停等两组间有差异(P0.05)。

3 护理

3.1 护士应在获得临床检查数据和医生做出诊断之前及时了解病史及症状特点,尤其是女性胸痛患者常表现不典型症状。如牙痛,上腹痛,咽喉不适,颈肩部压迫感或沉重感,或仅有左上肢、脂尖不适感,护士应严密观察,做好护理记录,并急诊检查心电图(ECG)结合病史分析,以便正确进行识别和分诊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等冠心病急重症。

3.2 女性较男性思想负担重,易恐惧、焦虑,对陌生环境、设备易提出疑问,护士应向病人解释进行心电临护的必要性,鼓励患者与医护人员配合,解除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据调查女性吸烟者占有一定人数,特别是55岁以上吸烟人数较多已构成吸烟群体。吸烟会使绝经前雌激素水平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损害血管内皮细胞。护理人员应积极大力宣传吸烟的危害性。建议女性人群放弃吸烟和减少被动吸烟。

3.4 加强对呼吸暂停疾病的了解,消除认为鼾声是熟睡标志的误解[1]。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必要的心电临护外,还要观察呼吸节律及深浅度、紫绀、多汗等症状,询问病人有无胸闷、胸痛及心前区不适,及时给予中流量吸氧,发现问题立即与医师共同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5 将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冠心病急重症患者置于CCU严密临测心电血压,病情变化,迅速评估病人危险程度。

3.6 调查结果表明,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即自理能力越强,生活质量就越高。护理人员应注意调动女性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发挥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应采取的措施,(如适当的体力活动、合理善食、定时服药等)。预防并发症,教会病人瓣别与心衰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咳嗽等。以及应采取的急救方法。如卧床休息、排便时不要用力、每日测体重等。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

4 讨论

冠心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常是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称之为危险因素。雌激素能降低血脂,抑制糖耐量异常,降低高血压发生率,抑制肥胖等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本组查研究显示:冠心病家族史及血清总胆固醇、收缩压、血糖水平增高为女性冠心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4.1 冠心病家族史。据凋查冠心病遗传易感性高达50%,其直系亲属的冠心病危险性较一般人高6倍,提示遗传因素不容忽视[3]。本组资料中可看到女性冠心病有家族史者明显多于非冠心病组的患者。从而提示护理人员尤其是对有家族史者应积极宣教,正确指导患者定期体检,将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在正常水平。

4.2 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随血清总胆固醇的水平升高而增长。近年来,日益增多的资料提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尤其是与冠脉事件及冠心病死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影响血清总胆固醇的主要营养成分是饱和脂肪酸及膳食胆固醇,因此膳食指导的主要内容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量。健康妇女每日食物中,脂肪

4.3 合并高血压是一个长期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同时又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CH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病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是正常血压的2.8倍。一般认为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发生冠心病后病死率高,预后差[4]。本组资料显示,女性冠心病组中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血压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中有55%患高血压病,绝经前的女性如患有高血压,会使CHD的机率增加[5]。护理人员在有家族史的健康人群中应进行宣教,让她们定时检查测血压,非糖尿病患者血压应保持在120/7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在110/70mmHg以下。

4.4 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是女性人群中诱发CHD的最常见危险因素,糖尿病会使女性患CHD的机率增加7倍,从本文中发现女性冠心病患者血糖水平高于非冠心病组。糖尿病的女性患者将完全丧失绝经期前的雌激素保护作用[6]。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稳定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应急及机能损伤引起血管内膜增生,减少胶原和弹性蛋白生成,从面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抑制作用[6]。此种保护作用一旦被破坏,女性CHD的发病与男性相同。

在临床上及时发现糖尿病,科学地控制血糖,积极做好一级预防,仍可以控制CHD的发病。护理人员要指导女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年查血糖一次,如空腹血糖在6—7mmol/L,即应控制每日进食量,并在护理人员的旨导下适当调节饮食习惯,以合理的进食结构和体育锻炼,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以达到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7]。

4.5 临床特点及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女性CHD患者症状不典型者多,病史较短。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明显较男性患者多。这与多种因素有关。不少临床资料表明,女性CHD患者常以胸闷、气短首发症状,胸痛出现较迟,因而导致治疗的延迟和较差的预后。相反,男性患者症状典型者多,在获取CHD相关知识方面优于女性,所以很多男性能更早得到诊断,开始进行CHD的预防及治疗。这也与女性患者住院后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较男性多有关,同时女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多,使得病程复杂和危重,易引起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因此护理人员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同时,还应教会女性患者如何识别并发症,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得到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菁,李峥,李五一.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理志,2007,42(6);541—543

[2] 许兆延.绝经期前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临床探讨[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6,8(第12卷,第4期)270—272

[3] 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149—162

[4] 王京媛.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2);62

[5] 刘国仗,党爱民.高血压与冠心病[J].中国循征杂志,2001,16,393—394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女性杀人;行为学及心理学

[DOI]10.13939/ki.zgsc.2016.22.281

1 案例资料

1.1 简要案情

2015年8月10日,某区刑侦大队接到××镇派出所电话报称:“该镇A村X组的村民李某报案称其兄长李××(43岁)出门几天,今天在树林中被发现,已经死了。”

1.2 现场勘验

现场位于西至A村、东至B村的一条村间公路边上,该公路中间为灰白泥沙路面,两侧有草丛带,路南侧为菜地和树林,路北侧为树林。该路北侧树林有一缺口,缺口内地面为杂草及枯叶,自该缺口沿公路向西145米为李××居所。死者位于树林缺口处内地面上,头朝西南方向、脚朝东北方向,距公路路基150米,上半身呈仰卧位,下半身呈左侧卧位。

1.3 尸体检验

衣着检验:死者上身穿深色长袖T恤(第二颗纽扣脱落粘附在皮肤上),T恤双上臂前侧及胸腹部见黏附有灰白色泥土。死者下身穿蓝色牛仔裤,拉链完好、呈敞开状态。牛仔裤右侧臀部外侧、裤裆部前侧及双裤管前侧均见黏附有灰白色泥土。双脚穿休闲鞋,双侧鞋底及鞋边缘均见灰白色泥土,在牛仔裤右侧口袋内检见一部黑色手机及黑色钱包一个。

尸表检验:尸斑呈近樱红色,尸僵已缓解,右前额部见一长3.5 厘米挫裂创,创缘较整齐,创角上锐下钝,未见明显组织间桥,两侧创缘伴有明显挫伤带,创腔深达颅骨,左颞顶部见3.0cm×4.0cm头皮挫擦伤,枕部见5.0cm×5.5cm范围散在性头皮挫擦伤。双侧眼眶布满蛆虫,左侧眼球结膜见点状出血斑,角膜重度浑浊,右侧角膜轻度浑浊,瞳孔隐约可见,直径为0.6cm。左下颌部及颈前区见散在性、凌乱且不规则性表皮挫擦伤。

解剖检验:死者右前额部头皮下见5.0cm×6.5cm类长方形血肿伴出血,颅骨未见明显骨折,顶枕部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颈部浅层及深层肌肉出血,左侧舌骨大角骨折;心脏表面见点片状出血斑;胃内容物为乳糜状,量约250克。其余脏器未见明显异常。死者胃内容及心血毒化检验,未检出常规毒物及酒精成分。

2 分 析

2.1 死因及性质

死者右前额部损伤未致颅骨骨折,颅脑损伤不严重;颈部损伤特征符合掐扼所致,颈部浅、深层肌肉出血,舌骨骨折,具备机械性窒息损伤基础;球结膜、心脏见点状出血斑,指甲发绀,血液暗红色流动性,尸斑近樱红色,具备窒息死亡尸体特征表现。综合分析,死者颅脑损伤非致命性损伤,死亡原因系机械性窒息,系他杀。

2.2 过程及方式

死者体表腔隙部位布满蛆虫,基本可排除烈性毒物中毒可能;胃内容物排除常规毒物中毒可能、生前非酒醉状态;衣着完整,生前处非睡眠状态。死者头部、颈部分别受外力作用后,窒息死亡,其额、颞顶及后枕均有损伤,有明显生活反应,不符合窒息死亡后再次遭受外力打击作用所致。分析死者系神清状态下,颞枕、额部依次遭受暴力,进入昏迷或限制行为能力状态,后遭掐颈,窒息死亡;一人可以完成。死者衣裤上的泥土集中在双手、鞋部、双膝部及双大腿前、胸腹部前侧,而身后干净,而死者下颌部、颈部的掐扼损伤符合死者仰卧状态形成,说明其遭受头部打击与遭受掐颈非处同一位置,前者在路面,后者在树林。

2.3 嫌疑人刻画

死者青壮年,体格强壮,遭受打击时意识清醒,无明显抵抗伤,颅内损伤不重,说明其被袭击可能性大且头部所受外力不大;死者下颌部及颈部损伤多而凌乱,胸腹前有挫擦伤且衣服上有泥印,说明凶手曾骑跨死者掐颈,或曾对死者胸腹部踩踢。上述动作反映凶手“心狠而手不辣”,力量较弱,决心不大,多余动作繁多,存在泄愤行为及心理,作案手段较“猥琐”、不“大气”,符合女性杀人特征。

2.4 侦破情况

案件侦破后,嫌疑人为死者妻子,体质弱,长期积怨对其丈夫生杀意,尾随死者趁其路边方便时用木棒从后面打击死者第一棒,死者准备反抗,转身后又被打击一棒,死者反抗能力减弱,前倾倒地,后被嫌疑人拖到现场,跪在死者身上,双手卡颈10余分钟后离开。

3 讨 论

女性杀人在各类凶杀案件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女性体力小,为了实现杀人的结果,一般都有一定时间的预谋。女性由于自身的生理、心理性格和在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杀人的动机以家庭矛盾和情杀多见,侵害对象也多以家庭成员或者以感情对象为主。本案动机即为家庭矛盾激化。[2]

女性作案选择的作案场地大多位于室内,或非常熟悉的室外场所,常为女性居住点或经常走动之处。因女性犯罪一般具有发泄某种愤懑情绪的报复性,且大多具有恶逆变倾向,即先是受害人,后转为加害人,这导致杀人过程中体现出郁积情绪的集中爆发,同时由于女性作案方式的攻击性、暴力性、灵敏性差,因此除非针对小孩、老人等力量较弱的对象,女性较少采用力量型犯罪,杀人方式以投毒、勒、扼、捂或请他人协助多见,而如采用力量型犯罪时,作案过程必然是突然地、爆发性的、攻其不备、难以防范的,其选择的致伤工具都是具有巨大杀伤力、可以一击致命的工具,若没有此类工具,常常选择偷袭或突然袭击。本案嫌疑人即尾随死者,在居所不远处熟悉地带持木棒进行突然袭击,后进行掐颈。

由于女性对自身(杀人)能力的不自信,唯恐死者不死或反抗,加之长期积压的怨愤心理,导致其在杀人过程中或完结阶段常伴有多余动作,如实施的连续的致命动作,疑似精神病人所为。在有的案件中,可以看到死者在受到致命打击后又受到相对轻微的损伤,如扼颈、掐颈等,很多行为给人以“多此一举”的感觉,或表现为“小家子气”。本案中,有致伤工具“木棒”的存在,掐颈杀人纯属多余,有泄愤及不自信心理。

女性杀人案件确有一些共性可供参考,但仅就个案也不是所有特点均可以全部反映,同时女性作案时个体差异和受外界条件影响因素亦较明显,还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黄光照.法医毒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周玉.转型期女性犯罪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75.

[3]肖兴政.犯罪心理学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不稳定心绞痛;心理干预;98例;护理

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属于冠心病中的一种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构成部分,介于急性心肌梗死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间,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我国的女性心绞痛发病率较之于男性较高,尤其是在绝经后,发病率显著提升,此外,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症较之于男性,其发病率也较高,导致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提升,更甚者会出现生命危险,致使其死亡率增加。现对我院收治的98例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给予临床护理,相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8例,诊断均符合WHO关于UAP的诊断标准,年龄51~81岁(平均71.1岁)。血清肌钙蛋白I阴性,未出现ST抬高(初始常规导联心电图),排除非Q波心肌梗死(经心肌酶学测定)。患者于入院前48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发作。该98例女性心绞痛患者以相等匹配原则为选定依据,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采用了抑郁自测表(SDS)评分,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心绞痛程度、并存危险以及文化程度等存在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以阿司匹林(275mg/天,10天后减为125mg/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ca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进行心绞痛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肌注(12h/次,持续1周)进行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抗凝治疗、心绞痛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还施予心理干预(由心理医生和医护人员联合)。相关干预举措如下:

(a)心理鼓励:加强患者对不稳定心绞痛疾病的充分认识和了解,努力促使其不良情绪消除,从而减少或消除对疾病产生的情绪应激,并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和鼓励,使其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加快患者树立起面对疾病的正确心态,尽早积极配合治疗。

(b)梳理情绪:针对患者住院过程中表露出来的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进行梳理,致力于患者对消极情绪的克服,以达到减轻患者因不稳定心绞痛产生的病痛目的,并实现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痛苦体验的最低化效果。

(c)音乐倾听治疗:针对观察组中的49例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文化程度、实际年龄层次、个人喜好等方面做为划分依据,对其进行不同的音乐倾听治疗(中外音乐皆可),每次控制在10~15min之内,每天1~2次。

1.3 观察 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15天,观察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有关方面的变化,包括血压、心率、硝酸甘油消耗量以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等。经心电图疗效判定后,结果显示为:患者的心电图显示正常;有效:心电图ST段趋于下降,经治疗后回升幅度超过0.8mm,但不在正常范围内,或者是T波段由平坦变为直立或者是由倒置变为平坦;无效:心电图与治疗前相比,ST段回升小于0.8mm,或者是基本相同。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15后,在心电图恢复方面,观察组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5.62%,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达到了69.75%,具体数据如下表(表1)所示,可见,对照组明显不及观察组(P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的病情发展情况难以预料,情况较为严重时可以引发心肌梗死,或者是猝死。UAP与稳定性心绞痛存在区别,主要在于冠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继发病理病变,会促使局部的心肌学流量出现显著下降。其中,女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机率较之于男性是比较高的;冠心病作为心身疾病,会受到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诱发作用,也同样存在猝死的可能。据有关资料数据显示,心肌梗死伴抑郁的患者于出院半年后的死亡率是单纯心肌梗死患者的3倍之多,由此可以看出,抑郁是影响冠心病治疗后的风险之一。

心血管疾病受抑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血小板功能增强;其次是身体脂肪分布受影响;再次是冠心病患者的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最后是降低冠心病心率变异性。因此,给予女性心绞痛患者常规护理的同时,施予心理干预护理,使其心绞痛发作可控,并使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值得在今后的不稳定心绞痛的护理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曹慧,李中,刘勇,杜莉.心理干预对女性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疗效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01):63-64.

[2]回金凯.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15(02):15-16.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心理分析 营销 旅游者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184-02

女性旅游者心理是指女性旅游者在日常生活中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时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随着女性地位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女性对旅游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倾向于个性化,要求也越来越高,她们购买旅游商品的价格也越来越贵,越是价格昂贵的旅游商品个性化特点越明显,为了迎合女性对旅游商品的这种需求和个性化,定制消费就应运而生。现在的女性旅游者,尤其是职业女性旅游者,对定制消费特别喜欢,这不但体现在旅游商品本身,而且也体现了女性旅游者个性化的消费心理。

一 女性旅游者的动机

文化背景、经济能力等都会对女性旅游者的旅游产品消费产生影响,另外,她们做事或购买消费产品一般具有感性、情绪化的特点,和其他旅游群体相比,她们有自己独特的旅游行为。在选择旅游产品和旅游动机方面都与其他旅游群体不同。旅游最初是少数富有阶层才能进行的活动,也是富有阶层身份的象征,到现在这个物质和精神快速发展的时代,旅游已经是大众化的活动,已经发展到了个性化、另类化的活动。女性旅游者常通过消费某种商品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需求,这就是女性旅游者感性消费的体现,她们购买旅游产品在于注重感性满足。女性旅游者心情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她们容易冲动消费,在极度郁闷或兴奋状态下,有更强烈的购物欲望,并通过购买商品来达到满足她们心理需求的目的。

二 女性旅游者的心理特征

1.注重旅游产品的外延和情感因素

男性旅游者在旅游时,一般是注重旅游内容的实质――放松心情;而女性旅游者除对旅游内容注意之外,还十分重视情感因素,她们的旅游动机往往是由于情感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除此之外,女性旅游者产生购买动机还可能是由旅游内容而产生的联想,也可能是对某种旅游品牌的寓意感兴趣,她们的购买行为可能是冲动型的。女性旅游者的购买行为也会受到导游的劝说或某种商品的价值意义所左右,在导

游的劝说下,她们有可能改变之前已经做好的消费决定,转而去购买其他商品。

2.具有较强的情感需求

女性旅游者最看重情感,而情感在女性消费态度中的作用就是使女性消费者对待产品和服务时比较重视自己的主观感受,她们会倾向于能抒发或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体验的产品和服务,喜欢能满足情感需求的消费类别。一般而言,女性消费者情感满足来自于家庭亲人、朋友或相应的替代性商品。

3.注重产品的细节设计

女性旅游者心思细腻、追求完美,购买的旅游产品更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等,因此,她们购买旅游产品时比男性更注重产品细节,通常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比较不同旅行社、不同产品,更关心产品带来的具体效果。同样丰富的旅游产品比效果,同样的效果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服务,甚至一些小的附带礼品和工作人员热情的态度都会影响女性旅游者的购买决定。

4.兼具传统性与表现性

女性旅游者不仅顺从、保守、节约,爱表现自己,同时还愿意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情感,这正是现代女性所追崇的特质。因此,她们在旅游中会显得更加兴奋活泼,有着一些情感类的联想,并且比一般的传统女性显得更见多识广。

5.非常重视自我表现

这类女性是在女性旅游者中较浮躁和冲动的一类。她们在购物时不会对事物加以联想,而是决策果断,对事物的价格也不太计较。她们最不喜欢的消费就是通过大量方式求得外在美的形象。但是她们很注重自己的能力展现,有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追求。

6.追求个性化消费

现代女性越来越多地追求个性化的消费。她们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方式,而是更关注适合自己的旅游方式。现在出现的专门针对女性旅游者的女性旅游网站,就为女性旅游者开设了相关的旅游产品,如对于女性很重要的美容、健身等,就被旅行社打造出美容旅游、SPA游、健身游、温泉游、购物旅游等,这就从另一方面满足了现代女性追求个性化生活的需求。当然,这一部分女性大多是独立、有较高经济能力、受过良好教育、走在时代前端的女性。

三 营销建议

1.通过提高旅游服务来促销旅游产品

为了达到让旅游者能更自愿、更高兴地购买旅游产品,那就要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能力,采用促销策略,在旅游促销活动过程中,要高度关注女性旅游者的情绪变化,使得她们买得高兴,买得开心。女性旅游者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非常敏感,服务人员的言谈举止都会影响女性旅游者的购买意向,她们购买旅游产品不但要生理满足,而且心理也要满足。因此,女性旅游者非常重视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改进服务质量、变换服务项目,是争取女性旅游者的有效途径。

2.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针对女性的旅游商品设计要重视细节和外观形象、体现流行和时尚。女性对生活方式的要求要比男性高,女性的审美观影响着社会消费潮流。自古以来,女性的审美观就比男性的敏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当今社会的职业女性,她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尤其憧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新鲜、富有创造性的事物。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她们非常喜欢赶流行和时髦,所以,要设计有个性的产品来吸引女性的购买欲望。

3.旅游网络促销策略

在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用信息化手段来促销产品,现在的年轻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逛街购物。因此,她们经常网上购物,笔者建议建立电子商务平台,达到商品介绍、商品营销等目的。如设计一个旅游商品电子商务网站,该网站由旅游商品电子商务网站前台和后台两个大模块组成,旅游商品电子商务网站前台由商品展台模块、订单查询模块、商品查询模块、购物车模块、会员管理模块、收银台模块、商城公告模块组成。旅游商品电子商务网站后台模块由公告设置模块、订单设置模块、会员设置模块、商品大类别设置模块、商品小类别设置模块、商品设置模块、后台管理员设置模块、友情链接设置模块和退出后台组成。

该旅游商品电子商务网站要有四种角色,分别是:游客、注册用户、管理员、超级管理员。游客只能访问登录页面、注册页面、特价商品页面、销售排行页面、新品页面。游客完成注册后成为了注册用户。注册用户可以使用购物车添加商品,付款后自动生成订单,可以在订单查询页面查询自己购买的商品以及购物信息。管理员可以执行查找用户、删除(冻结)用户、商品的添加、删除等。超级管理员可以执行查找、删除、添加管理员。网站的游客可以注册为会员,会员可以修改自己的信息,选中商品后可以将自己选中的商品添加至购物车,在购物车中选择要付款的商品,会员可以选择多种付款方式和配送方式,当然也可以满足会员的一些特别要求,会员可以把它写在备注里。当然会员也可以查看自己的订单状态和推荐商品。该系统设有一个超级管理员,可以添加普通管理员,普通管理员可以完成大类别商品和小类别商品添加、删除,商品的添加和删除、会员管理、商品发货、公告活动,以及链接的添加和删除,超级管理员可以添加和删除管理员。

该网站投入使用后可大大地节约成本,减少在交易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为用户提供种类繁多的旅游商品,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让消费者在方便的同时享受更优惠的价格和更好的服务。总之,一切为了消费者。

参考文献

[1]范向丽、郑向敏.女性旅游者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7(3)

[2]丁雨莲、陆林.女性旅游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06(2)

女性心理分析范文第15篇

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464例25岁以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人工流产女青年普遍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心理,生殖健康知识缺乏、态度与避孕习惯差异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青年女性 意外妊娠 心理压力 性知识 调查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9-02

目前,我国未成年人意外妊娠的发生率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攀升,意外妊娠后的人工流产对女性所带来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问题已成为临床妇科医护人员普遍关注的问题[1]。对此笔者开展了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自愿进行人工流产术的464例女青年为观察对象,年龄17~25岁,平均(22.4±5.6)岁;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名女青年作为对照组,年龄18~25岁,平均(23.1±6.2)岁。

1.2 调查内容与评价标准。自行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精神心理压力、男女生殖系统知识、性病防护知识惯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精神心理压力评定采用国际通行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

1.3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人流组SAS评分为(44.16±6.04)分,对照组为(39.24±7.18)分,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人流组女青年与对照组在对生殖系统知识及性病防护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妊娠已成为临床妇产科门诊的主要就诊因素之一。研究显示[3],年轻女性在进行人工流产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比例明显升高。对此,医务人员在面对这一特殊人群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充分理解其焦虑、抑郁情绪,使其对人工流产的痛苦和担心降到最低。医务人员不光要有和蔼的态度、过硬的职业素质,还应具备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知识,在人流术前要依据患者自评表及调查表来掌握人流者的心理状况,开展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缓解其心理压力。在手术时,要密切留意患者的反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降低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人流综合征的概率。

生殖健康知识欠缺、未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被认为是导致意外妊娠的主要因素[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人流组女青年在生殖健康知识和性病防控知识水平皆低于对照组,且人流组女青年对婚前持接受态度者占26.29%,明显高于对照组。

笔者认为,这一结果与我国目前的性健康教育现状有关。要提高女性青年的性健康知识和避孕方法知晓率,不能仅限于婚前性教育或一些临时性的讲座、宣传资料,而应该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课程,并将其学习情况纳入学生考试考核范围,把性健康教育的阵地至少前移至初中阶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意外妊娠的发生,降低人工流产率。

参考文献

[1] 张小红,单媛,白江涛,等.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妇女妊娠知识认知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8):1169-1171

[2] 王倩,冯琪,游丽琴.深圳市南山区人工流产女青年性相关知识和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9,11(5):28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