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与此同时,近年来,安徽省联社带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始终把践行普惠金融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把支持扶贫脱贫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走出了一条符合安徽省情和行业实际,具有安徽农金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目前,全省农商银行系统资产规模已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存贷款余额位居全国农信第八位,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七年位列安徽省同业首位,在安徽的金融服务体系中,特别是在农村金融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时值安徽省深化农信社改革暨安徽省联社成立十二周年到来之际,本刊对安徽省联社理事长陈鹏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专访,以期深入挖掘安徽农商银行系统普惠金融、精准扶贫的精髓,以及其改制和金融创新的先进举措,供同行业参考借鉴。

《》:国务院要求全国所有的农信机构尽快完成股份化和银行化改革,安徽是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信用社(合作银行)全面改制成农村商业银行目标的,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实施这一政策的?

陈鹏:安徽作为中部省份,能率先在全国完成农村信用社全面改制并不是偶然的,最为关键的是,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改制攻坚期间,时任省委副书记李锦斌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亲自设计改革方案,亲自给改制难度较大的12家农村信用社所在市县主要领导写信,提出指导意见,并亲自督促协调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使得改制攻坚得以推进。各市县党委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各地农信社(农合行)改制。各级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部门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快审快批。省联社作为省政府授权的行业管理和服务平台,创新思路、加强调度,破解难题,在推进改制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对改制工作的协调推动。全面改制工作启动后,面对系统上下的“坐等观望”和畏难情绪,面对全系统几十家风险高、困难多的机构和200多亿元不良资产包袱,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进行统一,先后召开了改革动员会、调度会、协调会,凝聚改革共识;与此同时,加强统筹协调,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在改革攻坚的2014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自我革新的勇气打破“不想改”的观念束缚,以大刀阔斧的闯劲冲破“不敢改”的思想禁锢,加强整体谋划,细化工作措施,提出“指标达标、筹建批复、募股到位、年内开业”的改制路线图,按照“一行一策”的要求倒排时间表。省联社班子成员与改制机构“一对一”挂钩(其中泗县等两家最困难机构由主要领导认领),压实责任、传导动力,统筹谋划改制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形成了改革合力。

二是探索创新改制工作机制。在攻坚阶段,省联社抓住充足资本和不良贷款达标两个重点,组织全系统33家实力相对较强的农村商业银行帮助11家最困难的机构,并建立了长期的重点帮扶机制,扶上马送一程,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先进带后进。以泗县农村商业银行为例,改制前是我省出名的高风险机构,由于出现过大案,不良包袱沉重,已到了资不抵债的边缘。为确保改制成功,省联社多次召开现场会,明确改制纪律,强力督导督办,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由帮扶牵头行选派董事长和工作组,落实改制责任,确保改制进度。目前,牵头帮扶的农商行以引资促引制,通过人员派驻、组织培训、建章立制等途径,帮助其引入新的经营理念,完善治理架构,转换经营机制,效果初显。

三是加强对改制重点环节的突破。不良贷款是农村信用社改制达标的最大“拦路虎”。在省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推动下,全系统在改革中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创新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并用清收一块,改制机构核销一块,优质资产置换一块,财税政策扶持一块,新股溢价购买消化一块等“五个一块”的办法化解不良贷款。有关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强有力的清欠组织,从党政干部、内部员工自借担保贷款和乡村两级及企业欠贷入手,依靠公检法司力量帮助改制机构依法清收不良贷款,打假打恶(依法打击假名冒名贷款和恶意逃废债行为),以“打”促收,先后出现了“太和经验”、“皖北速度”等好的经验和做法,效果显著。以太和联社为例,在县政府的推动下,仅4个月时间,由公安立案、法院执行的案件457起(件),共计清收不良贷款3.4亿元,提前达到组建标准。整个改制期间,全系统共剥离处置不良贷款187.23亿元,其中清收50.65亿元,核销42.49亿元,政府现金和土地置换48.84亿元,股东溢价置换不良贷款45.25亿元。

《》:改革是永无止境的,在2014年底安徽辖内法人机构的农商银行改革完成后,近两年来,省联社在持续推进改革上有什么新的举措和行动?

陈鹏:83家法人机构全部完成农商银行组建后,作为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大平台,安徽省联社自身改革已经势在必行,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探索实施银行化改革。为此,安徽省联社成立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门工作组对省联社自身改革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研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先后同人民银行、监管部门、省直有关单位以及兄弟省份机构和其他金融同业进行了多层次的交流沟通。按照坚持银行化改革的方向和有利于服务“三农”的宗旨定位不变、有利于切实维护行业体系不散、有利于守住风险底线的原则,初步起草了统一法人、金融控股和联合银行三种改革方案,并提出,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统一法人模式是最优选择,金融控股模式是次优选择,联合银行模式是改革底线的具体建议,供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此外,省联社还积极推动优质农商银行拓展业务领域,目前全系统已设立异地支行29家、村镇银行49家;有5家农商银行成功发行金融债,共筹资39.7亿元;推进农商银行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目前有72家农商银行已完成股权集中登记托管,16家农商银行启动上市(挂牌)工作(其中3家计划在主板IPO,13家打算在“新三板”挂牌)。

《》: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首次从国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安徽省联社在普惠金融建设方面有什么好的做法及成效?

陈鹏:近年来,省联社指导和引领全省83家农商银行深入贯彻普惠金融理念,保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小微、服务社区的战略定力,扩大支农支小服务覆盖面,改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探索普惠金融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主动下沉服务重心。重点打造综合性惠民金融服务体系,使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乡村、社区,贴近到农户、小微。目前,我们已经在3104个物理网点基础上,形成了由金融服务室和助农取款点组成的“自助银行网”,由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组成的“电子银行网”,由拎包银行和汽车银行组成的“流动银行网”,基本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网格化、全覆盖。“贷款申请不出户、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乡镇”在安徽已经成为现实。

二是实施专营服务模式。大力发展以设立专营机构、专营部门、专营中心为载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方式,优化组织架构,简化业务流程,打造专业队伍,提高应变能力,保持专营机构的专业性和独立性,以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尤其是“三农”、小微企业、扶贫开发等薄弱领域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截至目前,我们已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231家,配备专业信贷人员达2000余人。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小微和县域贷款余额已经达3296.72亿元、3373.92亿元和4818.62亿元,均占到全省银行业同类贷款投放总量的四成左右。

三是大力拓展电子渠道。累计发行金农借记卡5544.85万张,其中社保卡2681.43万张,约占全省发行量的60%。今年正式发行了杜鹃信用卡。在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的基础上,我们以“金农易贷・福农卡”为载体,推出了手机信贷业务,实现小额贷款“一次授信、自助办理、随用随贷、循环使用”,满足了客户手续简便、灵活方便的需求。目前,手机银行客户已达586万户,今年前10个月通过手机渠道自助办理贷款152.36万笔、666.29亿元,交易量占到全系统小额贷款总交易量的65%。

四是搭建社区服务平台。推出了集生活消费服务与社区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社区e银行”综合服务平台,依托该平台开发的扫码支付―“惠付”业务也已开始推广运用,不仅让客户买到放心产品,也为许多农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众多安徽各地的名优特色产品像六安瓜片、黄山毛峰、萧县苹果、砀山酥梨、潜山瓜蒌籽,还有土鸡蛋、山茶油等农副产品,都在这里找到了销路,让客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魅力。到10月末,社区e银行累计签约商户7.26万户,累计交易商品或服务345.29万件(宗)、2.42亿元。

五是积极推广“拎包银行”。研发推出携带便捷、功能丰富的“金农e助手”移动营销平台,针对偏远地区和部分行动不便的客户,推广流动银行服务车、“拎包银行”等服务模式,定时、定点为农户提供“零距离”金融服务,不仅现场为他们办理金融业务,而且还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使用现代金融工具、掌握防范金融诈骗常识。至10月末,全系统共投入“拎包银行”新设备501套,30余家农商银行累计开展“拎包银行”3771场次,办理各项业务56万余笔,业务总金额超过2亿元,真正省掉了群众享受金融服务的“最后一步路”。

《》: 自从提出“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后,多家农信机构纷纷响应,我们安徽省联社的金融扶贫之路具有什么样的特色呢?

陈鹏:农商银行生于“三农”、长于“三农”,支持精准扶贫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围绕中央和省里关于扶贫脱贫有关工作部署,我们主动推出了金融扶贫“三四五”行动计划,在履行社会责任上不讲条件、不提困难、不首先考虑成本,积极扶助弱势群体、反哺社会,持续助力脱贫攻坚。

“三”就是做好三个方面的精准对接。一是精准对接贫困户。对建档立卡扶贫开发类贫困户逐户上门开展摸底调查,建立和落实扶贫金融需求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二是精准对接农村特色产业。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分户施策,提供一揽子金融解决方案。三是精准对接扶贫项目。如我们积极支持大别山区金寨、岳西等5个县自主开展光伏扶贫试点,支持旅游资源丰富的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开办农家乐旅游、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

“四”就是建立了四项工作机制。一是联动机制。省联社和农商银行层面,分别与扶贫办、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金融扶贫纵深发展。二是通报机制。实行旬报进度、月报小结,并通过扶贫《简报》加大信息和经验的交流。三是督查制度。2016年4月初以来,省联社包片领导和职能部门全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指导。四是考评机制。省联社把精准扶贫工作质量纳入经营目标综合评价和高管履职考评范畴。目前,省联社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全系统党员干部中开展接对帮扶活动,省联社在做好省里安排的宿州市桥区顺河乡宋桥村扶贫工作的同时,又主动选择金寨的斑竹园镇王氏祠村、岳西的白帽镇南庄村两个贫困村作为扶贫联系点,开展产业扶贫、兴建基础设施、捐资助学和送温暖工作。

“ 五” 就是实施五大扶贫计划。(1)产业扶贫计划。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积极支持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发展和利益联结。到2020年,计划累计投放产业扶贫信贷资金不低于150亿元。(2)创业就业扶贫计划。大力支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残疾人、巾帼妇女以及因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创业就业,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从2016年起,每年新增创业就业扶贫贷款不低于20亿元,到2020年,累计投入创业就业扶贫信贷资金超过100亿元。(3)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计划。重点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到2020年,累计投放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信贷资金超过150亿元。(4)民生保障扶贫计划。为符合条件的搬迁户提供建房、生产、创业贷款支持,支持贫困户危房改造,帮助改善居住环境。到2020年,注入民生保障工程的扶贫信贷资金总量超过100亿元。(5)普惠金融扶贫计划。着力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环境,加大对贫困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加大电子机具布放,实现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村村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广大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共享均等化金融服务。

到10月末,全系统已对95.49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评级工作,累计发放各类扶贫贷款77.58亿元,其中向4.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3.22亿元;向1098户帮扶企业发放产业扶贫贷款20.25亿元,精准带动了1.8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发放农村路桥、农田水利、能源电力、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78亿元;发放帮助贫困户就学、就医、搬迁安居、危房改造等民生保障贷款32.57亿元。通过信贷资源的投入,有力带动了广大贫困群体增收致富。

《》: 创新发展是中央“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驱动力。安徽省联社是如何开展金融创新的?

陈鹏:近年来,我们主要是以改善服务、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为前提,结合县域和农村市场实际情况,从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多层次金融需求出发,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一是着力优化改进担保方式,有效解决“贷款难”问题。加大与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力度,落实“4321”风险分担机制,全系统与113家担保公司合作发放贷款303.99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主动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发放贷款6282万元,惠及105户涉农企业;加强银税合作,至10月末,79家农商银行发放“税融通”贷款余额48.86亿元,居全省银行业首位;开展“两权”抵押贷款试点,至10月末,已发放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09亿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19.72亿元,真正让农村地区的沉睡资源活起来,激发了农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狠抓产品创新,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以“客户有需求,农金有产品”为目标,制定了产品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将省联社打造为服务全省农商银行的“产品工厂”,将83家农商银行打造为服务全省客户的“金融超市”,相继推出了“金农・扶贫贷”、“金农・助学贷”、“金农・道德贷”等众多契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产品,初步形成了“金农+”系列信贷品牌。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和小微企业信贷产品180余种,在贷客户超过130万户。在亳州试点“金农易贷”业务,以48个政府部门提供的工资、社保、健康、住房等大数据为依托,采取外部模型进行授信评估和定价,一笔贷款从申请到资金进账仅需3分钟。试点3个月来已累计授信5.7万户、36亿元,实际发放23亿元。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手段。面对经济下行,指导全省农商银行按照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惜贷、不抽贷、不压贷,推出了多种周转贷、循环贷类信贷产品。仅2016年1~10月,就累计办理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续贷贷款等业务670亿元,受益客户超过10万户,有力保障了企业融资渠道畅通,融资成本降低。同时,探索非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先后组织17家农商银行对接地方政府和城投集团,支持政府平台的高成本负债置换,积极认购县域城投债,目前已经投资33亿元,预计到年末投资超过80亿元。在岳西、利辛等地试点和推广扶贫基金,引进券商、基金、安徽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一起设计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基金认购投资19亿元,意向签约达到25亿元左右,预计年末将超过50亿元。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安徽省联社在“十三五”期间的规划是怎样的?

陈鹏:安徽省联社将认真贯彻视察安徽的讲话精神,积极落实省委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顺应利率市场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情况新要求,用情用心谋服务 、用力用智破难题,扎实推进全省农商银行改革发展,坚守风险底线,全面提升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的能力水平,实现全系统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科学发展。

一是持之以恒用心支持实体。引导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更加关注政府确定的新农村基建项目、新型城镇化重点工程、涉农产业等重点领域,准确把握当地经济的短板和调转促项目。继续扩大无障碍续贷政策范围,采取更加科学灵活的定价机制,根据企业成长阶段、承受能力给予一定利率定价弹性,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客户,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更加注重建立以市场为核心的产品服务体系,围绕产业链、供应链、流通链开发产品,推行投融贷一体化等新型模式,以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带动信贷投入。争取到2020年,全系统资产总额突破1.6万亿元,存贷款余额稳居全省银行业第一、全国农信社前列,其中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5年净增1500亿元,总额突破5000亿元。

二是坚守初心用情服务“三农”。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促进种养和加工结合、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发展。立足覆盖城乡优势,支持城乡协调发展,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信贷投入,做好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创业、就业、消费等配套金融服务。努力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十三五期末涉农贷款总量突破4000亿元。开展金融扶贫,把产业带动、创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为扶贫战役的重要的着力点,抓好信贷投放、模式创新、惠民服务。进一步加大下岗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助学贷款等公益类贷款的发放,帮助广大弱势群体增收致富。到2020年,全系统计划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50亿元、创业就业扶贫贷款100亿元、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50亿元、民生保障工程扶贫贷款100亿元。拓宽服务渠道,在巩固提升物理服务网点功能作用的同时,以发展电子银行为着力点,助推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全面打造专业化、多元化、便民化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2008年12月12日,冬季的青海雪寒冰峭,而在互助土族自治县这一天却春意融融,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金穗惠农卡首发仪式正在这里举行,一些农牧民们从青海省副省长高云龙手里接过金灿灿的惠农卡,喜上眉梢,一张惠农卡授信取贷3万元,来年扩产的资金有指望了,想到增产增收有了保障,农牧民们乐得合不上嘴。

其实,早在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上,国务院对中国农业银行就定下“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发展基调,一年多的实践,中国农业银行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经营,顺利完成股份制改革各项工作。2009年1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中国农业银行奋进的大旗下,青海省分行面对诸多的困难,不折不扣地践行着总行的宗旨,依然在欠发达的高原省份创造出不俗的业绩。2008年,投放60多亿元信贷资金,比上年多投放20亿元,尤其是四季度,面对国际经济寒流,仅11、12月就发放贷款达1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青海省经济持续发展。

“面向三农,商业运作”廖廖数字,饱含着社会的重任和工作的艰辛,尤其在高原艰苦的环境中格外分明。近日,在采访中,农行青海省分行行长张要武向记者讲述了该行一页页服务“三农”的闪光篇章。

主动请缨促发展

去年以来,农行青海省分行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历史机遇,围绕重点资源区域,大力营销国家和青海省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业务,很抓有效发展,强化风险防控,积极拓展“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服务地方,发展自已,力求合作共赢”张要武行长一语中的,农行青海省分行由此转换工作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几年来,农行青海省分行主动加强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协调,行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营销。班子成员先后拜访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拜会了省交通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局、省水利厅、省卫生厅、省扶贫办、青藏铁路等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全行上下联动营销,信贷业务亮点纷呈: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签订总额为10亿的加快黄南州特色产业开发建设意向性信用额度融资合作协议;与青海省交通厅举行了“全面业务合作暨农村公路10亿元贷款发放”签字仪式,计划在未来三年向省交通厅发放贷款50亿元;与海东行署签订了50亿元合作协议;4月28日,又与西宁市政府和海西州政府分别签订了15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支持两地交通、能源、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通过积极的沟通协调,5月16日,中国农业银行与青海省人民政府在北京成功签署了5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这些协议的签订意味着雄厚的财力势将化为推动青海省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的源泉,结出银政互赢的硕果。

踏雪调研问金卡

金穗惠农卡发放到农牧民手里,已有三个月了,农牧民使用是否方便?小额贷款授信是否顺畅?他们对金穗惠农卡还有那些需求?

2009年3月13日,行长张要武带着一连串疑问,率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冒着严寒,踏着积雪,来到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山城村,与26名村民面对面交谈,现场发放金穗惠农卡,解读金穗惠农卡使用功能,倾听农牧民在使用金穗惠农卡过程中的问题。

“贷款到了金穗惠农卡上是否开始计收利息,如果贷款3万元,只用了2万元,其余部分是否计息?”山城村的农民首先关心的是使用金穗惠农卡如何支付利息。

“贷款资金一到卡上就开始计息,而且无论资金是否使用都要计息”调研组热情地给予了解答,同时也感到农行在贷款知识的宣传培训上还很欠缺,必须加强对农民的信贷知识普及,使其根据农行信贷政策,合理安排贷款资金的申请和使用,节约贷款成本。比如根据金穗惠农卡3万元以内可循环自助贷款的特点,根据生产资金需要随借随还,需要多少资金,贷多少贷款,并可以提前偿还贷款。

有的提出利率优惠标准如何划分;有的提出惠农卡使用工具不足的问题;有的提出向如何办理金穗惠农卡以及自主购买农资的问题。对以上问题,调研组在给予解答的同时,与农民一起探讨着目前解决尚有困难的问题。

在座谈会现场,张要武行长亲自为10户农民发放了金穗惠农卡,贷款金额22万元,解决了农民在春耕生产,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劳务输出等方面的资金补缺。

拿到金穗惠农卡的村民王生云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拿现金贷款,不知道还有个惠农卡贷款,今天通过与行长面对面交谈,不仅了解了贷款的操作程序和优惠条件,而且知道了金穗惠农卡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功能,农行真是为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

据介绍,农行青海省分行将依托信用户、信用村、信用县评选办法,对信用农户实行低于一般农户的利率优惠政策,同时根据信用程度提供不同的优惠档次,信用程度越高,利率越优惠。对恶意拖欠农行贷款、非诚信农户实行惩戒制度,向金融系统公布名单,取消贷款资格等。为有序地改善农村用卡环境,该行还将加大电子化机具的布置,满足农村农户用卡需要。

2009年1至5月,青海省农行发放贷款32亿元,同比多发放9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8亿元,全行已发行惠农卡140235张,范围覆盖西宁三县、海东六县以及贵德、刚察、门源、同仁、尖扎、共和等县。

创新担保方式

农牧民贷款难的背后,其实是难以提供合法有效的抵押物或其它经济担保,近几年,农户贷款“担保难”,银行“贷款难”的问题十分突出,通过联户担保、公职人员担保等方式,虽然农牧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但适用范围还是有限。

2008年,农行青海省分行领导多次前往海北州刚察县支行,了解该行与当地政府在筹建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规范该行两个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的流程,当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海北分行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善了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协会的相关制度,积极稳步地推进新的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组建工作,在进一步壮大原有的2个小额农户担保基金会的基础上,在海晏县又新增一个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截至2009年5月末,以上3家小额农户贷款担保基金会担保基金已达48万元,依托担保基金会发放担保贷款358户,贷款金额达754.4万元。目前,海北农行的做法,正在青海省农村推广。

农行青海省分行以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为重点,全力推进服务“三农”工作,2008年11月下发《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推进金穗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方案(试行)》,继后,2009年2月结合全行“3510”发展计划,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青海省分行2009年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对开展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指导原则、推广方式、工作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服务渠道和用卡环境建设、营销模式、银政合作模式、农户信息资料库建设以及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管理等做了具体部署。

与此同时,农行青海省分行在充分调查研究县域经济板块和“三农”资源基础上,采取文字和图形结合的形式,对全省农业资源、农业产业、服务重点等进行了描绘,绘制了8个地区金融服务“三农”生态图,对农行金融服务“三农”试点行、五个重点推进县、26个试点村以及61家部级和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企业进行了具体介绍和标注,勾画出一幅青海农行服务“三农”的科学行动路线图。

为提高“三农”客户的信贷服务效率和质量,农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创新和再造“三农”信贷制度和流程,他们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优化了审批流程,减少了资料的收集,扩大了“三农”客户的准入范围;把握“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信贷审批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适度下沉了信贷业务审批层次,对县域支行派驻独立审批人和风险经理,对不同类型的支行实行差异化授权,让信贷决策更贴近市场和客户。此外,农行青海省分行积极参与当地政府、人民银行等部门合力整治信用环境,推进诚信建设;截至目前,全行有信贷信用户4657户、信用村256个、信用乡(镇)15个、信用县2个。一个讲诚信、守信用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可以预期,再过几年,有望建立农户、银行、政府“三方共赢”的局面。

“大”“小”兼顾稳发展

青海省的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属于低收入群体,居住高原且分散,这些决定了“三农”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如何既要体现国家意志,促进农牧民增收,又要遵循现代商业银行的规律,严格控制风险和成本,提高银行经营效益。对此,农行青海省分行在推进服务“三农”的同时,兼顾以发展城市为中心的业务,抓“大”补“小”,促进各项业务健康持续发展。

“大”是支持农村电网、电站、路网、钾肥、卫生、教育、广电、旅游等行业和部门;支持以“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国际藏毯博览会”、“塔尔寺灯节”、“中国•青海投资贸易洽谈会”、“郁金香节”等为平台的高原旅游业发展;支持全省农牧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强化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千家万户的农村小生产与国内国际大市场对接,带动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玉溪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基本情况

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是指银行卡持卡人通过参与业务的银行卡收单机构提供的惠农支付服务点POS终端,利用银联网络实现参与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进行借记卡刷卡消费、小额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查询等业务,为金融机构缺失或金融服务不健全地区(包括乡、镇、村)的群众提供个人金融惠农支付业务服务。

玉溪市全辖八县一区,共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但是一些乡镇以下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金融基础服务缺失的问题。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服务“强农、惠农、服务三农”的国家战略,为金融服务不完善地区农民群众提供低成本、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农民群众不折不扣地享受到党的惠民政策,有效扩展金融支农惠农范围,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金融设施,2009年以来,玉溪人民银行按照上级要求,着力针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积极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将切实解决玉溪辖内农村金融服务缺失和不完善问题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2011年11月在通海县10个自然村首批试点推出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2012年7月在全市正式启动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推广工作。截至2012年9月30日,玉溪全市累计建成262个惠农支付服务点,惠及八县一区,6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7个行政村,262个自然村,71.73万人,累计交易笔数22665笔,累计交易金额685.47万元,累计办理查询业务30579笔。

从辖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运行情况来看,玉溪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惠农支付业务起势良好。从整体来看,查询交易笔数占总业务笔数的57%,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47%,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总清算金额的53%。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满足了农民群众可以随时随地查询银行卡余额的需求,同时反映了民众在惠农支付业务开通初期的欲试心理;特别是非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超过取款交易清算金额占比,表明农村地区群众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现金业务,非现金业务需求进一步增加。

二是惠农支付运行存在差异。从个体来看,惠农点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各具特色。不同的惠农支付服务点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经济状况不同、主营业务不同,开展的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存在差异,有的惠农支付点以取款业务为主,有的以查询业务为主,有的以转账业务为主,有的以缴费业务为主。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其成效,不能一蹴而就。农民群众对新业务的接受和认需要一个过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量短期内难以有大幅度增长,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一般是三个月左右),业务量才会有明显增长,真正体现出其惠农实质。因此,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需要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实统筹发展相关工作。

三是惠农支付服务作用显现。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逐步改善。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开通后,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硬环境和软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持卡人手中的银行卡不再“沉睡”,变得活起来,广大农民群众体验到了银行卡的安全性、便利性,会用、爱用银行卡,大大改善了农村地区银行卡市场受理环境。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开通,能够满足农民群众金融服务多样性需求。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通过与烤烟、蔬菜、花卉、甘蔗、水果等农副产品收购非现金结算相结合,与新农保、老党员补助、复退转军人补助、困难居民补助、农林牧渔补助、家电下乡补贴非现金兑付相结合,不仅解决了农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还能提升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人民银行统筹推进惠农支付工作的突出作用与履职实效得到不断增强

为确保玉溪辖内惠农支付服务工作的稳步推广,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环境,结合玉溪首批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推广经验与玉溪实际情况,玉溪中支从完善各项制度入手,建立辖内惠农支付服务“六项”常态工作机制,促进辖内惠农支付服务推广工作步入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范畴,进一步加大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工作的推广力度,逐步提升惠农支付服务工作的实效。

一是建立了准入、退出机制。在准入上,要求收单机构慎重选点,开展问卷调查(开展调查问卷由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统一制作),做好可行性分析。严格落实人民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点准入(省、市、县三级)审批制度,严格把握惠农支付服务点设立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政府(部门)的批准原则;在退出上,针对商户连续2个月无交易发生的,要求收单机构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对于商户连续3个月无交易发生(因不可抗因素除外)的,由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组成工作组进行现场核实与协商,由收单机构申请,经人民银行批准办理退出手续,并衔接银联机构停止其交易,最后由收单机构做好商户退出的后续处理工作。

二是建立了回访工作机制。明确收单机构每两个月应对所有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实地回访。通过发放回访调查问卷(回访调查问卷由人民银行玉溪市中心支行统一制作),了解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开展情况,解答商户的疑问,听取商户的建议,了解周围群众对服务点的满意度以及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及时解决商户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并形成回访记录反馈当地人民银行。县级人民银行按不低于60%的比例对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实地回访,形成回访记录反馈市级人民银行。市级级人民银行根据收单机构和县级人民银行反馈的回访记录,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取部分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回访,对收单机构以及县级人民银行的回访工作进行监督。

三是建立了信息反馈机制。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指定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联系人,专门负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报送,信息质量要求具备时效性和真实性,并逐级进行信息反馈。人民银行根据信息反馈情况不定期组织召开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经验交流及解决问题工作会议,为推进惠农支付服务工作塔建交流平台。

四是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人民银行每年针对收单机构的惠农支付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惠农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惠农支付宣传情况、应急管理和处置机制情况、惠农支付业务的投诉情况、申诉情况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纳入对收单机构的年度考核内容进行管理。对于综合评价较好的收单机构,人民银行将在全辖进行通报表彰,并列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推广标杆单位,对于综合评价较差的收单机构,将在全辖进行通报批评,并对其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增量进行数量控制;同时鼓励收单机构建立完善对商户的考核激励机制。

五是建立了金融支付宣传机制。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不定期制定惠农支付宣传方案,在宣传中凸显亮点、彰显特色,及时对宣传工作进行总结。充分发挥惠农点的特殊作用,突出把握金融宣传的广度与深度,在惠农支付服务点进行宣传时,将惠农支付业务宣传、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反洗钱宣传和征信宣传等金融知识结合起来,既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金融知识,又可减少宣传成本,做到宣传工作一举多得。

六是建立了应急处理机制。市县两级人民银行和收单机构成立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相关职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应急处置工作严格按照职责管理以及层级把关的要求,落实收单机构逐级上报,并有效做好与人民银行支付管理和银联公司POS机具运维管理以及公安机关案件侦办的相关衔接工作。

今年以来,为认真做好惠农支付业务在玉溪辖区的推广工作,切实增强金融部门做好惠农金额服务工作的实效性,玉溪中支积极采取措施,以“四个结合”作为工作切入点,努力将推进惠农支付业务与金融服务“三农”有机结合,使金融服务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农村,取得预期成效。一是与前期选点工作相结合。在惠农支付服务点的选择过程中,涉农金融机构先通过村委会对农户进行惠农支付业务宣传,再精心挑选确定特约商户,由于前期的宣传到位,很多农户在惠农支付业务开通前就主动向商户咨询,并表示了对惠农支付业务的需求,认为这是一件惠农的实事,为惠农支付业务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与农村金融知识和惠农政策宣传相结合。在深入农村的宣传活动中,除了向农户介绍惠农支付业务以外还结合“新农保”、“新农合”等惠农政策进行宣传,现场答疑解惑,引导农户培养用卡意识。同时,还将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宣传、人民币反假宣传、反洗钱宣传和征信宣传等内容贯穿宣传活动中,达到通过惠农支付业务宣传带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三是与烤烟收购非现金结算推进工作相结合。近两年,玉溪市在推进烤烟收购非现金结算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广大烟农也切实感受到了电子结算的快捷、方便和安全,也为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辖区金融机构选择在与烤烟收购点临近的行政村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同时也积极向广大烟农宣传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让烟农了解使用惠农卡不仅可以方便收取烟款,还可以足不出村就享受取现、消费、汇款等金融服务,体验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先进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四是与“四群”教育工作相结合。围绕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要求,辖区县支行立足针对确定部门联系村及扶贫点的实际,认真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积极协调在联系村(社区)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为联系村(社区)农户提供现代化的支付平台,实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有效发挥惠农点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从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的调查情况看

通过对60个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点进行现场走访及问卷调查,商户认为办理“惠农支付业务”对自己商店经营活动“有积极影响,促进很大”的占63%,认为通过承办“惠农支付业务”,自己在村子里面“大伙儿给予好评,表示支持和称赞”并表示将“决心尽力做好”的占90%,同时在周边安全环境上觉得“村子里面安全环境很好,很放心”的占60%,觉得“现金保管不放心(主要指正常情况下保管现金在2万以上)”的占28%。

调查显示,目前商户平时在“惠农支付业务”中,办理取现金的占70%,办理转账或汇款的占33%,办理缴费的占38%。同时,一般受理取一次现金的额度在500元以上的占23%,取现金额度在50元至500元的占67%。

同时,商户也觉得通过承办“惠农支付业务”,按规定标准收手续费,“自己有点收入,一般般(按月平均收入100~300元来划分)”的占58%,而认为“有明显的增加(按月平均收入300元以上来划分)”及“太少,没有意思(按月平均收入50元左右来划分)”的分别占20%。

调查商户反映:自从挂牌承办“惠农支付业务”以来,银行或信用社落实回访服务中“至少有1次登门到访”的占40%,“经常关心过问”的37%。对“惠农支付业务”网络联通程度上认为“从开始运行就顺畅”的占75%,“联通运行时好时坏”的10%,“不能受理其他机构所发银行卡(或者难操作)”的占5%,“挂牌后一直就不通畅”的占5%。

商户期望银行或信用社在服务上,“经常上门做工作指导”的占55%,“帮助解决惠农支付网络运行方面问题”的15%;同时针对“惠农支付业务”的建设与发展,觉得还应当改进完善工作上,“调整增加取现金的额度(参考:扩大到2000元)”的占50%,“银行进一步做好对支付网络维护和POS机具维护”的占18%,“在现有标准下,适当减少对持卡人的收费,减少部分转为由收单机构(POS机具布放机构)和银联承担”的占25%,“在业务登记上,减少对身份信息的登记,或是以按手印替代身份信息登记”的占25%,“要求做好宣传以及普及银行卡工作”的占17%。

(二)从对收单机构的调查情况看

通过对18家落实开展惠农支付业务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深入调查,银行及信用社表示,在回访工作落实方面,“已经对所有网点全面作了回访”的占61%;在针对网点服务方面,“主要针对POS机具运行做好服务”的占61%,“主要针对金融宣传工作开展服务”的占22%,同时,感到“惠农支付点服务的示范效果很好”及“能够发挥金融知识义务宣传点作用”的占83%。

针对辖区惠农支付运行实际,银行及信用社认为商户素质方面“基本能适应业务开展(即商户家庭有1人以上能应付业务)”的占78%;觉得“惠农支付机具运行正常”的占67%;针对惠农支付工作运行困难方面,认为“惠农点距离太远,在服务上难以有效落实”的占33%、“因为路程原因,成本费用压力越来越明显”的占17%、“觉得商户在惠农支付的安全和运转上,面临压力”的占33%。

对于今后惠农支付的工作意向,辖区银行信用社认为“还将进一步积极争取扩展惠农服务支付网点”的占44%、认为“应先巩固现有服务点,再继续扩展网点”占33%,同时希望人民银行“进一步推进和扩展惠农支付工作”的占50%。

综合上述情况,目前惠农支付服务工作集中主要体现以下特性:一是从整体面看,银行和信用社以及商户对参与惠农支付服务、有效扩展惠农金融活动表示出了积极的态度;二是从运行效果看,目前全辖推进惠农支付服务工作正朝着稳健运行、安全运转的方向发展;三是从系统运行看,目前辖区惠农支付业务网络系统以及机具运行基本正常和稳定;四是从收单机构工作看,目前辖区银行及信用社的后续管理与服务需进一步加强;五是从管理服务看,目前银行及信用社面临的工作难点及成本压力不容忽视;六是从今后发展看,如何在巩固和筑牢存量基础上,稳步推进惠农支付业务、并有效发挥惠农点的特色作用上,需要认真研究,统筹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分析,银行信用社机构及惠农服务点商户均认为开办该项业务为持卡客户提供借记卡刷卡消费、小额取款、小额转账汇款、刷卡缴费和账户余额查询等金融业务,为偏远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便利,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便利地办理以上业务,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村里群众都给予了好评和称赞。但也反映出该项业务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宣传工作上:一方面,基层银行信用社立足现有推进的惠农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宣传工作仍还存在较大的认识缺陷,特别是对做好惠农支付业务宣传、扩展农村支付服务宣传(如借助烤烟收购活动开展非现金支付宣传)、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如银行卡安全知识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征信宣传)、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宣传(如金融政策宣传、金融产品宣传、金融扶贫宣传)等等,还缺乏统筹安排;另一方面,在惠农支付作为新生事物的背景下,惠农点的自身宣传缺乏主动性,加之广大农户对惠农服务点所办业务品种范围还了解不多,有的还误认为惠农点和银行网点一样,也可以办理存款业务;同时农村地区群众多数还习惯用存折,能直观看到余额,使用银行卡的人员还不多,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宣传、推广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是在业务运行上:目前,单笔取款及取款总额以及单笔转账金额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不少农户嫌在惠农服务点每次可取款金额过低,不能满足其需求,特别是今年全辖全面推行烤烟收购实行电子结算,很多农户交售烤烟后回到村子想多取款,但每日每卡累计不能超过1000元,给部分农户大额之需带来不方便;部分农户认为转账金额过低不方便,且手续费为3元/笔过高。现在单笔转账金额最高只能是2000元,如需转账汇款10000元,就要分成5笔来处理,手续费按3元/笔来算,转账汇款10000元就需支付15元手续费,如果能一次就转账汇款10000元,手续费则只需支付3元。

三是在系统运行上:调查显示,目前惠农点的连通性问题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约近30%的惠农点程度不同地存在通畅运转问题。特别是少数惠农点POS机具运行问题有待解决。调查中,少数惠农服务点商户反映其POS机具消费及查询业务做不了,在处理这两项业务时提示信息为“终端未签到,请先做POS签到”,而有的商户反映在受理(收单机构以外)其他银行卡时存在处理不了的情况,对此,商户也向收单机构进行了反馈,但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类似情况,如果商户不主动反映,或者收单机构不能深入惠农点服务、及时发现情况加以解决,就将会使惠农支付活动形同虚设。

四是在后续服务上:辖区调查反映,目前商户对银行或信用社“经常上门做工作指导”以及“帮助解决惠农支付网络运行方面问题”的服务期望较高上。同时,基层银行或信用社针对惠农支付工作也感到“惠农点距离太远,在服务上难以有效落实”,认为“因为路程原因,成本费用压力越来越明显”,因此,着眼于惠农支付业务的建设与发展,银行及信用社在推进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惠农商户、特别是边远地区惠农点的后续服务与管理,同时,在扩展推进惠农支付业务上,应更多地考虑安全、稳定、有序、规范,避免盲目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四、工作建议

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现实需要出发,人民银行统筹推进惠农支付服务,不仅延伸了银行金融服务的范围,也方便了农民群众,也为金融机构拓展农村市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有利契机。结合当前实际,着眼于今后发展,建议应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形成合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要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宣传引导机制,着力宣传惠农支付服务业务便民、利民、惠民的内容,同时,还应当重视并有效扩展金融政策以及金融知识在农村地区的宣传和普及,特别要充分发挥惠农网点的作用,形成人民银行、金融部门、银联机构、惠农商户“四位一体”、统筹运行的宣传格局,努力为金融服务“三农”、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传导氛围。

(二)加强指导,完善服务,提高效率

针对惠农支付运行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人民银行要进一步深入实地,加强指导,完善管理,特别是结合目前惠农服务点在运行过程中“少”(网点数量少)、“偏”(地域分布偏)、“弱”(能力素质弱)、“差”(运行条件差)等现实困难,加之银行信用社在运维、服务、成本等面临的突出问题,应切实做好统筹研究,同时,相关金融机构要认真做好回访和服务,适时加强做好对惠农商户的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商户疑义,做好机具维护和网络联通,进一步提高惠农支付服务工作效率。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农村传统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并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越来越倾向于规模以上客户群,忽略了那些有着潜力的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小型农产品加工厂等弱势群体,而这些群体要想融资,必须通过民间高额借贷或私人之间有偿信誉借款等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他们需要的发展资金。如何使农村普惠金融在全国开花结果,让弱势群体获得普惠金融的便利。笔者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了反思,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

1.普惠金融已成为世界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2005年联合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来,20多个国家先后制定并启动了国家普惠金融战略规划。世界各国在普惠金融践行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如:美国富国银行细分小微企业市场,运用零售化管理、交叉销售手段。我国邮储银行开发特定的普惠金融贷款,为“两小”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很多农村商业银行打破“抵押物”贷款,交叉检验客户贷款资格,培养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客户。可见,普惠金融逐渐从一种理念上升为被广泛认同的金融发展战略,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全球的共识。

2.政策叠加的机遇

我国实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积累和释放了农村发展的各项需求,也为金融行业拓展农村市场这片广阔的天地带来了有利契机。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发〔2015〕74号),将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纳入国家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要求立足机会平等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山东、安徽、海南等省市先后相继制定了普惠金融实施意见及实施细则,如安徽省《推动普惠金融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县域金融市场竞争饱和度相对不高,特别是广大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目前理论界积极性探索,从国家治理到监管层面、从多因子分析到模型构建、各地经验总结到社会各界呼吁,金融机构自身倡导到地方政府鼓励发展普惠金融,等等,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多维度进行论述,其最终目的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为我国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精心打造服务三农“普惠金融”产品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市场需求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层面看,广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商业银行、各类农业保险公司等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在广大农村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做大做强农村普惠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国家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的需要。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金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农民群众特别是西部贫困山区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不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产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新型产权制度改革还存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红线,在需求和供给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国家鼓励各类群体创新创业,然而,资金则是其短板,如何建立健全“高质量、高效率、综合化”的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普惠金融服务需求,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亟为迫切的现实课题。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1.经济整体下行的压力与农村金融市场盈利能力弱并存

??前,国际经济形势愈加错综复杂,我国 “三去一降一补” 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银行的经营上,给银行的资产质量、业务和盈利增长带来巨大挑战。一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利率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银行业之间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二是金融机构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存在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呈现出一些区域竞争过于激烈,一些区域服务真空的现象。三是思想认识不够统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涉及新产品开发、市场和客户拓展、渠道建设、经营管理模式、金融混合经营法规、互联网金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需要对相关利益群体、稀缺资源等进行优化调整和配套服务。但由于农村普惠金融市场刚刚起步,成本高、风险大,盈利能力弱,甚至长期处于亏损。商业银行是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如何由传统经营模式向委托经营或合作经营等多种模式转变,怎样推出适应农村市场和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否涉足农村市场,去冒险经营农村市场投入大、效率低得局面,甚至冒着长期亏损的风险经营农村市场,等等。目前各大商业银行领导层仍有人对加快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市场的深远战略意义认识不足。如何针对经济下行期、调整期、转型期的特定状况来建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模式,有待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2.金融机构之间各自为阵,同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银行业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我国社会征信体系与法律建设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地区征信系统覆盖人群窄,金融监管相对薄弱,信用环境有待改良。银行业传统的业务和盈利模式在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背景下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推进金融产品结构性改革创新,加快农村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服务理念转型升级。二是金融渠道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国务院出台《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但对农村普惠金融渠道建设缺乏全国统一的发展规划和顶层设计。中国邮储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地方农商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县域区域渠道建设上各自为战,经济发达乡镇过多,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网点布局空白等现象均有存在。由于农村经济规模偏小、经济主体分散、风险控制难度较大,各金融机构为争得市场份额,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三是民间借贷市场活跃。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手头出现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而“三农”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供求”市场由此产生,为民间借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我国加强了民间借贷市场监管,但由于民间借贷手续简便、机动灵活,在广大农村熟人社会有较大市场,渗透和竞争能力很强,对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形成强大冲击。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普惠金融与支付服务“三农”理论分析

2005年,普惠金融首次在联合国国际小额信贷年被提出。按照有关学者定义,“普惠金融体系是指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具有几个基本特征:一是所有用户和家庭都能够通过合理的价格获得各种金融服务;二是具备健全的金融机构和审慎监管机制;三是能够提供长期有效的金融服务;四是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氛围。由此可见,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法律、制度和机构的合理创新,让所有人特别是贫困人口平等地享受低成本、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一)“三农”是普惠金融的发展重点。金融排斥性是指大众特别是农民在金融体系中缺少分享金融服务的特征,致使弱势群体没有多样化的方式或者途径与金融机构产生联系,并且在享受金融服务或者体验金融产品时存在种种阻碍。普惠金融正是基于破解这种金融排斥性的需求,竭力搭建一个普罗大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金融体系。在我国,由于农村地区金融呈现交易频次低、农户习惯使用现金进行交易与结算的特点,加之金融机构设立网点的成本较高,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考虑,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地区设立营业网点、提供金融服务,农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正规金融服务的排斥,日常生活中必要的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金融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农村地区金融发展与城市地区金融发展相比呈现明显滞后趋势,由此可见,普惠金融的发展重点与关键在农村。何德旭(2008)利用金融排斥解释了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供求失衡现象,认为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需求有较强的排斥性。田霖(2009)应用金融排斥理论分析指出,城乡金融的长期割裂导致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与城市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刘士余(2013)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程度各异的金融供给不足以及金融基础设施匮乏的问题。(二)健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是普惠金融发展根基。金融拥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枢纽作用,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与核心,支持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中支付清算在现代金融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支付清算体系是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决定社会资金运动的安全和效率,并进一步影响整体经济活动效率。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越快,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参与者对支付清算体系运行质量要求愈高。其中,支付系统支撑各类支付工具的使用,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运行搭建高效、便捷的资金运行通道,是整个经济金融活动的核心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支付服务体系可以有效维护金融业稳定运行,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社会资金周转,满足社会公众快速增长的金融需求,因此,完善的支付清算系统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基础。邱云武和黄照影(2008)研究了宏观经济与大额支付系统资金流量间的内在关系,得出支付系统资金流量与GDP关联密切、与经济金融运行正向相关的结论。华艳丽和刘凤梅(2008)在实例研究巴彦淖尔市推广现代化支付系统前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后得出,支付系统的推广与应用对提升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改善经济增长状况起到了促进作用。李鹰和王祥峰(2010)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支付清算资金量与GDP总量之间存在着线性相关关系的结论。(三)支付服务创新提升农村地区金融包容性水平。通过高效便捷的支付清算系统,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应用更加普遍,可以有效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减少现金流通,提高支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支付工具、支付方式的不断创新,卡基支付、手机支付和网络支付等电子支付手段广泛运用,新型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更加普遍,日常缴费、基金、保险、公益事业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电子支付的使用,其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体,降低了金融交易成本,促进了金融包容性水平的提升。Geach(2007)提出数字鸿沟(DigitalDivide)的概念,其与金融排斥相辅相成,通过比较英国的ATM服务与肯尼亚移动支付两者的费用差别,认为创新支付工具能够有效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Mas(2012)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村地区人员无法得到正规性金融服务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们大多没有稳定、正式的工作,养成了传统的现金支付结算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与传统的金融机构没有过多的联系,但若优化农村地区支付环境,则可以增进农村居民与传统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弱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焦瑾璞(2014)指出,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对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可能产生推动作用,从而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难题。郭新明(2014)基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普惠金融推广的实践案例,指出应当通过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构建更具包容性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使得普惠金融服务具有更强的可获得性和效益性,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二、国际上普惠金融发展的成功经验

近年来,国际社会普遍重视普惠金融,很多国际机构都开始推行普惠金融理念。其中,墨西哥和巴西通过改善支付服务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发展,其成功做法值得借鉴。(一)墨西哥普惠金融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一是构建普惠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墨西哥于2011年签署《玛雅宣言》,承诺开展普惠金融,加快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法律法规,制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落实《玛雅宣言》设置的主要工作目标;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明确监管部门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领域的主要职责。二是完善普惠金融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成立普惠金融国家委员会,委员会由财政与公共信贷部、银行与证券委员会等8个部门的代表组成;监管机构设立普惠金融部,专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成立保护金融消费者全国委员会、国家金融扫盲委员会等。三是健全支付服务体系和服务渠道。打造多层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除正规商业银行外,设立三类非银行的小型私营信贷机构,优化金融服务体系;通过立法允许金融机构通过第三方提供服务,银行业机构通过与便利店、加油站、销售点等零售业终端合作,在边远地区建立服务点,拓宽服务渠道。四是推动支付服务方式与产品的创新。推广账户分级制度,将银行账户分为4级,每级账户在开户证明材料要求、开户手续繁简、账户开立方式、支付结算手段、存取款限额、办理业务类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此外,还着力提升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持续能力。五是建立普惠金融统计分析与金融教育工作体系。建立专门的普惠金融统计体系,定期收集数据并年度报告;每三年开展一次面向全国居民的普惠金融需求调查,为政府决策和金融机构的商业模式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引;面向弱势群体定向推出“繁荣计划”,将金融教育与存贷款、福利发放与保险等列为同等重要的服务内容。(二)巴西普惠金融发展的做法和经验。一是强化国家战略设计。巴西2011年成立全国普惠金融委员会(PNIF),其工作目标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具体包括: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通过提升金融教育水平和信息透明度增强金融服务信息和消费者经济责任的可得性;提升金融适应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二是推广银行。银行是巴西中央银行针对缺乏银行分支机构服务的地区推广的一种补充性基础金融服务的方式。其规定,金融机构可与邮局、站、汽车经销商等机构签订相关协议,通过这类机构的实体网点补充提供基础性的金融服务,弥补落后地区金融服务空白的缺陷。实行银行制度应当在巴西中央银行获得授权,服务范围限于中央银行授权的范围内,主要包括开立储蓄账户、存取款、转账支付等。该模式符合当地政治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城镇,并且墨西哥、哥伦比亚、智利、秘鲁等拉美国家纷纷效仿。随着银行支付的推广,许多金融服务空白地区的居民能够顺利获得基础性金融服务。三是创新金融产品。2004年起,监管部门开始推行账户分级制度,简化银行账户;简化开户程序和开户条件,创新金融产品,鼓励弱势群体使用个人账户,推广银行账户的使用。四是普及金融教育。在全国推广“金融公民计划”,强化公民金融教育,普及开户、储蓄、贷款等方面的金融知识,提升其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增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消费者特别是其中的低收入群体更加便捷地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畅通渠道。五是通报评估报告。该国央行与财政部、农业部等部门合作,设计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定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监测评估,摸底消费者需求;按年通报监测评估报告,并以此为基础创新金融产品,完善监管政策,优化金融体系。

三、普惠金融视角下央行支付服务“三农”的现状与问题

促进普惠制金融发展,可充分发挥金融配置资源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支持“三农”发展和消除城乡差距,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近年来,人民银行以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为重要抓手,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当前央行支付服务“三农”还面临金融服务资源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支付工具和产品如何更好得到持续有效广泛利用、金融排斥性如何得到有效解决等主要问题。(一)初步形成农村普惠金融法规体系,但法律环境仍不完善。近年来,面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仍然很低的现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法规。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地提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普惠金融体系。人民银行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普惠金融政策措施,如推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手机银行免费等优惠措施。但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法律环境仍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法律层级较低。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推动实施普惠金融相关政策,未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法律规范,未建立农村普惠金融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机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在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不足,政策连续性和一致性不足,资源整合效果不强,尚未形成各方协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合力。二是部分法律不符合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需求。例如,目前助农取款服务点只能办理查询、小额取款、转账等业务,且每卡单日取款额度只有2000元,业务范围狭窄和取款额度已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此外,金融管理部门尚未放开农村信用社发放信用卡的政策。金融管理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设置较为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条件,未对农村地区金融机构业务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三是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法律定位不明确。农村金融服务站点由相关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的要求设立,农村群众可以通过服务站办理业务,但其不是银行的金融网点。在实践中,农村金融服务站的功能越来越广,农村金融服务站点与银行机构网点功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农户缺乏金融知识储备,容易造成误导;同时,由于各地服务站点名称和标准都不统一,更容易对农户造成误导。如果农户误将金融服务站点当作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很容易造成法律风险。(二)普惠金融可得性全面提升,但不平衡问题突出。农村金融服务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是覆盖水平,完善的金融供给是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条件,同时覆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农”获得有效和优质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人民银行通过不断扩大基础金融覆盖率,完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基础金融覆盖率显著提升,城乡的金融服务资源进一步趋向均衡。截至2016年末,全国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量12.67万个,每万人拥有的银行网点数量为1.39个,县均银行网点57.75个,乡均银行网点3.98个,村均银行网点0.23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共98.34万个,覆盖53.17万个村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超过了90%,村均拥有量为1.8个。但是经济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缺乏内生动力性,导致金融服务可得性呈现显著的不平衡。以四川省为例,作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最繁重的省份之一,2015年末全省农村贫困人口355.3万人,占全国的6.3%,“四大片区”36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0个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含30个重点县)面临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的状况较为严重,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因条件限制仍然未实现全覆盖。截至2016末,四川三州地区(凉山、甘孜、阿坝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还有71个乡镇和1599个行政村因不通电或无通讯信号,无法布放ATM、POS等机具,限制了支付服务空白乡镇的全面消除。二是银行网点布局不平衡问题突出。大多数网点集中于县城和部分经济发达的乡镇,而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一般仅有农村信用社或邮储银行的一个网点,甚至部分乡镇没有设立网点。如甘孜州乡镇以下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30%,平均一个金融网点要服务3个以上乡镇,部分乡村与银行网点相距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三是信用环境亟待改善。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四川尤其是藏区、彝区等,由于金融活动不丰富,信用信息数据缺乏、金融债权难以保全,导致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信心不足。(三)农村支付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但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提升普惠金融水平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在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完善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在欠发达地区推广金融服务,为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金融服务。近年来,在人民银行的推动下,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显著改善。截至2016年末,农村地区已布放ATM机34.32万台、POS机676.96万台,每万人分别拥有ATM机3.77台、POS机74.32台。但是,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工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挑战。一是金融机构总体上投产出不平衡,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不足。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属于微利行业,不少金融机构的涉农业务都在贴钱经营。据四川调查显示,银行投放一台ATM的成本大约10万元,以目前四川农村地区2.1万台ATM机计算,各金融机构已累计投入超过21亿元。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较为集中的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地区,不仅覆盖条件较差,而且投入成本更高。助农取款服务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收单机构办理助农取款服务初始需要一次性投入终端机具、验钞机、保险箱、服务点经办人员操作培训和开业营销等投入,在日常经营中,还要投入经办人员报酬、业务通讯、巡检维护、机具维修、打印纸和配件耗材更换等诸多费用,投入较多。而收单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于服务点商户绑定账户存款利差收益,服务点自身支付业务基本不收费,总体而言收入较少。二是部分商户积极性不高。目前,服务点商户助农取款服务需要付出较多人工操作、经营场地和备用现金等,备用现金不仅损失了存入银行的利息收益,还需要承担抢盗风险,服务点商户实际付出不少。而收单机构对服务点商户的报酬激励主要是采取按月固定数额、按单笔计酬方式。较多服务点商户反映报酬激励不足,业务办理积极性不高。个别服务点商户因收益不能弥补其付出而存在降低服务质量的问题。三是助农取款服务点管理难度加大。随着助农取款服务的快速发展,助农取款网络广泛覆盖乡村,收单机构的管理风控难度大,大量不活跃服务点的存在易引发风险。服务点维护成本较大,为保证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正常运行,银行金融机构一般每月需对布放机具进行一次维护。但部分贫困地区地广人稀,群众居住分散,地形复杂,路况较差,对机具的巡检维护成本偏高,对实力普遍较弱、收入不高的贫困地区银行机构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四)新兴支付方式发展较为迅速,但普及率较低。在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迅速发展,金融机构借助客户的网络终端、移动终端就能够为其提供各类金融服务,一方面减少了物理网点设立的成本,单笔业务平均成本骤降,另一方面,由用户自行完成业务操作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业务处理的边际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总体上显著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加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渠道的推广力度,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实行免收手续费的政策,让农村群众享受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16年末,我国农村地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开通数累计4.29亿户、3.73亿户,分别增长20.5%、35.14%,在此基础上,广大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居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得以大幅提升,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自身需要的金融服务。但是农村地区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大部分农村群众都没有开通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无法享受新型支付方式的便利和低成本。主要原因是:一是尚未完全解决安全问题。安全性问题是影响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很多用户由于缺乏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安全操作意识,存在业务操作、账户盗用、密码控制、系统运行等安全风险,并且容易造成账户信息和身份信息泄露。《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显示,我国超83%的网民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55%网民曾遭遇网络诈骗,及时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的仅占12.35%。二是网络和手机信号不佳的问题。目前绝大部分偏远农村地区都未开通网络宽带,并且部分地区存在手机信号不稳定等问题,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业务难以正常推广。三是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农村地区的银行机构缺乏对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广泛宣传与持续引导,甚至部分基层银行人员都未掌握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的安全使用知识,制约了电子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普及。(五)金融知识宣传逐渐强化,但针对性不强。观念和意识的落后是制约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改善的又一关键因素。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现代支付意识,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组织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金融机构依托“金融知识宣传月”“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金融教育试点、农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扶贫日”系列活动等,开展贴近普通群众需求、符合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提高普通消费者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的金融知识水平和维权能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试点成立金融消费争议评议协会或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专业的调解员和评议员队伍,通过调解和评议的方式处理金融消费纠纷,并积极协调司法部门构建“诉调对接”机制,及时化解金融纠纷,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农村普惠金融宣传培训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针对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宣传对象缺乏针对性。边远地区农村“空心化”倾向突出,大量的留守人员大多是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文化程度较低,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弱,传统的宣传手段难以取得效果;一些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受民族文化、消费习惯、传统理念、语言文字障碍等因素制约,非现金支付宣传难度更大。二是宣传形式缺乏针对性。金融机构针对农村地区开展的宣传活动还比较落后,没有形成全方面、统一的、立体的、面对面的宣传格局,农村居民不能全面深刻了解掌握相关知识。三是风险防范意识低。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用卡环境的改善,电信诈骗、信用卡套现等支付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有向农村蔓延的趋势,贫困地区的群众在使用银行卡、手机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时的风险防范意识较低,在办理取现、资金查询、转账等业务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局限容易采取密码过于简单或将自己银行卡密码告之服务点商或其他人员代其办理业务,存在一定的失泄密风险和资金风险,加之一些商户素质参差不齐,亦缺乏必要的现金保管风险防范意识。

四、普惠金融视角下央行支付服务“三农”的政策建议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武汉异地数据中心投产后,将会极大提高我行数据中心业务系统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为我行跨区域经营和业务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部数据中心主任李涛表示。

成立于2005年的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在深圳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改制组建而成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截至2012年底,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人民币1177.29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20.72亿元,主要财务指标均位居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前列。

据了解,为加强商业银行数据中心风险管理,保障数据中心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银行业务连续性水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0年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监管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该指引对数据中心风险管理、运行环境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灾难恢复管理、外包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要求总资产规模一千亿元人民币以上且跨省设立分支机构的法人商业银行及省级农村信用联合社应设立异地模式灾备中心。

除了上述政策背景,对深圳农村商业银行而言,自身数据大集中的完成,为银行业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的高度集中。“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在深圳本地拥有两个数据中心,但由于建设时间比较久,面临设备老化、容量不足、能耗较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务的发展对于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上述所有因素,我们最终决定在武汉投入建设异地数据中心。”李涛介绍道,“截止2013年10月,深圳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核心数据的异地备份,到今年上半年武汉数据中心将全面接管银行的核心业务,因为,到今年年底我们会将武汉数据中心发展成为全量数据中心。”

李涛介绍,深圳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中小型商业银行,与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相比,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能力相对有限,所以在武汉异地数据中心规划之初将能耗、运营成本、运维效率等问题作为首要考虑的重点。

“通常很多人非常在意数据中心初次建设的成本问题,但由于数据中心的生命周期很长,我们认为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才是更关键的。采用惠普绿色解决方案,也是希望通过惠普专业的关键设施规划、设计、实施、验证一系列服务帮助我们形成‘两地三中心’的运维格局,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合作或资源共享等方式降低整体持有成本。”李涛表示。

在惠普的全力配合下,目前武汉异地数据中心预计可满足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未来15年的业务增长需求,同时,借助风冷冷冻水型空调技术等多项节能技术帮助武汉数据中心达到节能20%的效果,实现了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

“针对武汉数据中心的实际需求,我们为其提供了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在规划阶段,为其从空间、电量到制冷方面提供了整体规划服务,并提供了包括电力系统、制冷系统以及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服务;在实施阶段,则提供了具有惠普特色的数据中心验证服务。”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集团技术服务事业部关键设施保证服务部门经理寇海鹰表示。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基本情况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黑龙江省8个省定贫困县之一,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全县共有10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为40个,涵盖10个乡镇)。当前,勃利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6,573户,贫困人口38,117人,其中高中以上学历仅为1,783人,勃利县贫困农户口学历低,小农意识未革除,金融知识淡薄,因此集中金融资源实施脱贫攻坚,十分必要。

(一)领导组织得力

人民银行勃利县支行成立了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十三五期间金融扶贫规划》、《2016年金融扶贫计划》,并对辖内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通过召开勃利县银行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推进会议,制定下发《关于全面推进勃利县银行业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与扶贫办进行对接,搭建县域金融扶贫信息对接共享平台和长效机制等方式方法,引导辖内金融机构重点围绕精准脱贫攻坚加大信贷投入力度。

(二)有效推动落实

指导农业发展银行紧紧围绕县政府重点规划项目,为地方政府提供中长期融资业务,做到精准信贷投放。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有县域城镇建设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预计3年内投放中长期贷款7.8亿元,其中勃利县第二水厂及管网工程建设和勃利镇输水管线改造项目4,800万元已报省发行,待核准发放,为金融精准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三)加大信贷投入

指导各金融机构解放思想,拓宽扶贫视野,不仅要在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做出成绩,还要千方百计扩大金融精准扶贫带动效应。2016年以来,县农联社累计发放“金土地”土地抵押贷款1,710万元,累放笔数289笔,受益农户419户,单笔最高金额20万,户均3.77万元。为使贫困农户能有足够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辖内金融机构已将集体林权、大型农机具等资产纳入抵押担保范围。截止目前,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余额为1,060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16万元,共投放“农场+农户”小额贷款1,636万元。勃利县辖内各涉农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群体的吸纳能力。将信贷资金与扶贫资金相结合,通过信贷扶持和撬动,支持贫困户带地入社、带股入企,进一步发行新型经营主体对脱贫致富的带动作用。截止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余额为21,432万元,较年初增加4,286万元。2016年以来,累计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15,063万元,其中:专业大户累计发放贷款为10,531元,农民合作社累计发放贷款3,747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贷款785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为贫困户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存在问题

(一)贫困农户文化程度低,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认识不到位

当前勃利县贫困农户中,高中以上学历仅占4.67%,贫困农户文化程度低、现金收入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往往金融知识匮乏,勃利县许多贫困农户对县域产业、金融、惠农政策了解甚少,不熟悉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投向,同时一些贫困农户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贷款脱贫致富存有顾虑,影响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进展成效。

(二)部分金融机构扶贫积极性不高,金融服务手段单一

当前勃利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只设有县级支行,未延伸到乡(镇)、村一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权限相对集中,县域分支机构信贷审批权限比较小,勃利县部分国有商业对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充足,金融扶贫信贷投放的积极性较低。由于贫困农户较其他客户相比,还款能力较差,贫困农户经营不善极易导致贷款逾期,贷款风险较大,同时勃利县打多数贫困农户由于收入来源较为单一,往往选择外出务工,加大贷款回收困难,导致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进度缓慢同时,勃利县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服务手段较为单一,还主要局限在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县域投资理财等中间业务开展较少,金融机构的众多金融产品在贫困地区难以得到有效推广。

(三)担保体系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完善

尽管勃利县各金融机构在“两权”抵押、农机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但真正实现金融机构无抵押、无担保形式发放惠农贷款还存在诸多障碍。担保体系不完善成为一大瓶颈,加之农业是弱质产业,在抵御自然灾害、市场风险方面明显存在不确定性,风险补偿势在必行。

三、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对策建议

(一)构建“银政农”合作机制,积极普惠金融知识

“银政农”合作是金融创新和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强化部门协调推进,加强“银政农”合作,健全扶贫信息对接机制。针对勃利县农村地区群众金融意识薄弱、金融参与度较低的状况,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普惠金融知识宣传,建立健全普惠金融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努力实现勃利县贫困农户的金融知识脱盲,提高贫困户的金融意识以及运用金融杠杆发展经济的能力。

(二)完善金融扶贫政策,增强金融扶贫动力

勃利县各金融机构要大力践行社会扶贫责任,进一步完善金融扶贫的具体办法,对资金规模、机构网点、业务人员等资源实行倾斜配置,放宽和降低准入门槛、审批流程等,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扶贫体系。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出台金融扶贫优惠政策,增大扶贫贷款贴息覆盖面,对参与扶贫的金融机构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着力完善正向激励约束机制,激活金融支持扶贫动能。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创新;银行卡;风险管理

由于农村发展的弱质性,农业发展的脆弱性,农民地位的弱势性,扎根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因而具有很大的阶段性发展特点。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一直和三农问题密切相关,2008年4月,农行开始发行“金穗惠农卡”,以惠农卡为载体发放小额贷款,借此找到面向三农和商业运作的平衡点。在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推广工作过程中,找准三农金融需求,制定服务三农的营销计划和推广方式,积极构建农户贷款风险防范体系,探索创新担保方式,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推广工作见到实效,形成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

本人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就农村金融创新发展中的金穗惠农卡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农村金融创新理论及风险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反思金穗惠农卡发行以来的整个发展过程,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

一、中国的农村金融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已大幅改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仍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要解决农村金融的难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由于农村发展的弱质性,农业发展的脆弱性,农民地位的弱势性,扎根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也因而具有很大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在现阶段中国这个农民占大多数的国家,消除城乡差别是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的,因而,农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发展农村经济,研究农村金融,进行农村金融的创新,搞好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金融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农业银行在服务三农的探索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自由价格决定权带来的是效率与社会福利的极大损失。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证明,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金融工作的配合和支持,金融工作的改革发展更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金融改革发展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组成部分。

(二)中国现阶段的小额贷款

中国的小额信贷试验同国际上的成功小额信贷活动相比,有很多不同:尽管中国农村也有一些由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私人捐助者所主导的小额信贷试验,但政府直接、主动地参与是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一个突出特征。由于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追求单一的扶贫目标,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算作完整的小额信贷模式,相当程度上仍属短期扶贫行为;另外,政府实施的、主要通过农业银行管理并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的小额信贷扶贫项目,本质上就是补贴信贷,故补贴信贷的弊端在这里也显露无遗。小额信贷以向低收入人口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为目标,中国目前的小额信贷项目大部分仍处于发展初期,要达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障碍和需要大量的政策改革和制度创新。

二、农行惠农卡的发展研究

自2007中央金融工作确定农行股改“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十六字方针以后,农行开始创新中国的小额信贷,小额信贷业务可行性的核心在于风险控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村金融经验,如孟加拉乡村银行和印尼人民银行的成功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示范。面向三农可以开辟商业银行新型经营之路,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小额信贷推广可能遇到的困难,由于国情、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国外农村金融机构的具体方法不可能照搬。农行自身作为一家商业组织的特点,需要设计出一套独特的运作模式。

(一)惠农卡的开发现状

农行发展推广惠农卡、推广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既是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开拓县域蓝海市场、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根据农村市场的特点以及当前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整体部署,还应本着知根知底、用心服务、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策略,扎实做好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更要注重对应用模式中银行+机构+农户+保险公司的综合运用,组合产品综合营销才能适销对路。

(二)深入调查、用心服务

当前要重点抓好信息搜集工作,把农村市场调查清楚,通过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用心服务,真正与农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筛选、培植农村客户。通过调查,深入了解县域乡镇的经济基础、发展框架、骨干企业、产业特色等,特别是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其对上下游农户的辐射带动情况作为重点,掌握整个市场体系的运作脉搏。详细分析金融同业的产品特色、发展目标和支持对象,有的放矢,逐步和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根据不同区域“三农”特点和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确定服务“三农”的重点,编制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行动路线图,做好整体规划和客户筛选工作。

(三)内外联动、双层覆盖

作为农行面向三农的金融创新,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是农行的全新服务模式,在业务推广期间必须防范和化解风险,做好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须以内部控制为重点、外部防范为推力,构建内外双层风险防控屏障,不可让惠农卡成为“垃圾桶”,更不能让农户小额贷款成为金融同业不良贷款的“替代品”。农行要与当地政府合作大力开展信用村、信用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光荣的金融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贷前协助调查客户、贷后协助管理、贷款回收、制止和打击逃废银行债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同时建立农户小额贷款不良清收处置协调机制。配合当地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职业培训,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充分研究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的政策,对农户小额贷款损失予以抵补,有效化解不良资产。争取依托政府通过设立风险基金、担保公司、财政贴息等多种方式,建立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补偿和担保机制。

(四)提高业务推广效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农行面向三农的战略定位,需要提高效率,通过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三农业务。在近两年的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工作中,成效显著,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反映在渠道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县域农村农行网点偏少,网点布局不合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客户经理素质较低,专职客户经理缺乏,人员的缺位必然对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的宣传、受理乃至后续管理产生影响;由于农行县域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和重点乡镇,一部分乡镇未设农行网点,业务推广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农村网点自助设备投放不足,电子产品宣传营销不到位,业务分流不力,现有自助设备使用率偏低;客户经理片面认为涉农业务风险高、受益低,存有“恐贷”心理,在营销宣传、受理审查上积极性不高等。保持渠道通畅,精耕细作惠农卡和小额贷款业务、全面服务三农具有直接意义。

三、农行惠农卡发展展望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将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中央已经对“三农”发展进行了总体谋划,提出将通过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城镇化模式等多个方面来推动“三农”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以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等农田水利重点工程、保护性耕作工程等为重点,农业基础有望进一步改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化、集群化程度也将进一步提高。城镇化方面,突出发展中小城镇,落实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政策,这两项城镇化工作原则,重点指向领域就在县域。这将成为今后更长时间里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十大区域振兴规划内的农村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会更快。推进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乡镇企业市场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村旅游业、物流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仍将是产业发展的重点。

四、农村金融面临的风险

经济结构调整风险,宏观调控的重要方针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扩大内需投资的刺激下,一些行业产能集中增加,再加上外需市场一时难以完全恢复,内需拓展也尚需时日,企业不仅要面临重新适应市场的压力,而且要面临产能过剩的风险。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年底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要求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这对于规模不大,处于行业底层,产业结构落后,市场单一的农村中小企业来说,发展风险尤其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防控压力也将因此加大。农产品产销风险。由于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机制仍不完善,仍可能出现部分农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对农村金融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同时,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很可能将呈现较明显的上涨态势,但由于国际农产品仍然处于相对低位,国内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农产品市场价格将难以出现明显的上扬,有可能再次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影响农业生产者的偿还能力,由此可能带来农户小额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风险。

参考文献:

[1]韩俊.调查中国农村[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2]何中伟等.农村金融与农户小额贷款[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

[3]温涛.农村金融风险控制与战略重组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出版社,2008,5.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目前在X区落户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农村合作银行、邮储银行等5家,另其他金融机构业务渗透力度较大,在密集的金融机构和激烈金融同业竞争形势下,我行派驻普惠金融特派员尤显意义重大。如何做好普惠金融宣传,立足本职岗位,践行普惠工程显得格外迫切和重要。

一、普惠金融特派员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随着特派员被派驻到当地镇政府,工作开展近半年以来,有收获有感悟,但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公众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不够高。自去年推行农信普惠金融三年行动计划以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媒介向社会大众宣传普惠理念和普惠内容,做了大量的工作,受惠比例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部分老百姓对普惠金融的认知度还比较低,认为我们搞形式主义,或者出于自我保护,表现在整村走访过程中部分农户不配合,信息提供随意性较强,影响了信息质量。

(二)市场定位和金融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农信社市场定位为支农支小,而区域内落户企业相对较大,融资金额与我们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不相匹配。

(三)派驻模式的不足。常驻模式,工作性质和作息与政府工作人员同步,容易充分融入政府工作环境,相比我行每周一天的派驻模式,在工作机制和工作时间上更有优势。

(四)实际融入政府不够。从当前情况看,在派驻期间,更多的是与党委政府、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交流、介绍和汇报等方式,对于有关政府导向等掌握不够,对于我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配合政府运用金融杠杆实现结构调整方面有时显得不够及时、主动。

二、做好普惠特派员工作的建议。普惠特派员制度的实施,给农信普惠工程的宣传和推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针对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结合前期工作的感受,本人就做好普惠金融特派员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依靠岗位优势,促进合作联动。结合农信市场定位和普惠金融工作的要求,必须坚持发挥特派员岗位优势,进一步把农信践行普惠的理念和举措带给基层,让普惠播及城乡。

1.必须坚持做好与村级组织的配合。通过经常性走访村级经济组织和召开个贷协管员会议,掌握辖区内农户消费、创业等方面的融资需求、分析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为个人贷款和小微贷款的拓展提供基础信息。

2.必须深化银政合作。坚持银政合作,为最大程度缓解金融服务中信息不对称的状况,(我们的想法:通过充分掌握各种信息,提高信贷投放的准确度,增强信贷退出的主动性),可通过银政合作的方式,共同组成的普惠金融协调联系小组,通过银政联系配合,合作推动服务“三农”、服务小微金融工作,不定期开展通报交流会,交流相关信息,协调解决问题。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及时掌握区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风险点;促进改善信贷结构,助推普惠取得实效。坚持适度参加经济会议。通过会议可以了解本辖区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乡镇规划及政策导向,为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执行提供最大的配合和支持。必须坚持执行汇报制度。经常性向港区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探讨区域内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经营情况,特别是出现风险苗头的企业经营状况,共商对策。倡导邀请各界调研。通过与镇人大、政协等机构调研座谈会,可对农信推进普惠金融开展交流和讨论。对我行服务小微企业开展的一系列行动给予提出了意见建议。促进我行进一步做好普惠金融服务。

3.必须坚持做好内部主动配合。必须做好上下联动。对日常掌握的信息和碰到的问题需及时向总部领导汇报,以便总部更好地掌握港区发展动态、支行工作难点,及时对基层提供支持,在支农支小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我们的工作方式,更好地做好普惠工作。必须坚持做好横向沟通。与辖区内X支行做好联系沟通,(由于两个支行对接一个政府),对掌握的属于X支行辖区内的相关信息,及时向兄弟支行负责人进行反馈。必须充分调动客户经理积极性。可通过进一步明确相关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客户经理的作用,对中小微企业、农户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必须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可通过组建金融服务小分队,适时上门向中小企业及商户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特别是电子银行业务。

(二)强化普惠宣传,加强渠道建设。结合农信市场定位和普惠金融工作的要求,必须坚持以普惠宣传为主要形式,进一步把农信践行普惠的信心和决心带给百姓,让农信品牌深入百姓。

可通过在辖区内的部分村委会设立普惠金融宣传橱窗,同时每个村确定联络人员,负责与我行进行沟通协调,对宣传内容及时进行更新,使辖区老百姓第一时间能够获知当前的金融法律法规,获知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特色。可通过“普惠金融宣传车”的方式组织流动宣传。宣传主要安排员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沿街或设摊宣传。

重点围绕农户贷款、投资理财、金融防骗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通过零距离、面对面的交流,宣扬普惠理念,传播农信品牌,使百姓深化对农信“服务三农、支农支小、扎根本地”的信念,对农信人践行普惠的执着有了更深的感知和认可。

针对渠道服务不足的情况,可以增设ATM机、POS机具、便民服务终端等便捷设备,根据区域规划调整,推进调整网点布局。一是努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自助机具的布放和更新,扩大普惠金融的自助服务范围。二是调整网点布局,优化服务渠道,根据政府规划布局和农户搬迁等新情况,及时对部分陈旧网点进行更新改造,对不能适应当地新形势的网点及时进行拆并或迁址。

(三)坚持市场定位,突出支农支小。结合农信市场定位和普惠金融工作的要求,必须坚持创新与走访两大主要内容,进一步把农信践行普惠的实际行动带给百姓,让农信惠及百姓。

1.创新金融服务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开展产品服务创新,不断推出小微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解决小微企业担保难、融资门槛高等难题,为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简化融资手续,真正为小微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快捷金融服务。

2.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大个贷投放力度。组织开展“走千家、访万户、共成长”活动以及“全员营销”和“普惠金融”走访活动,通过下基层、摸实情,了解农村金融服务的真实需求等情况,同时通过大学生创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等服务产品,切实帮助三农发展事业,改善生活,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2015年10月29日,十八大五中全会闭幕,并了会议公告。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式,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任务,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纲领。公报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l展的“五大发展”全新理念。

会议提出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行业发展传递了重要信息,将给我国金融行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五个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金融发展、央行发展当中,着重发展金融服务、金融业国际化、绿色金融等,为十三五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不断夺取“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新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习领会创新发展理念

十三五的重点经济区、网络强国等一系列创新战略的实施,将对我国金融行业提出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此,投资融资体质、金融服务体系也将进行深刻变革。只有改革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创新金融市场和服务,才能满足我国创新发展对金融行业的要求。

(二)学习领会绿色发展理念

未来五年我国将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也明确了未来我国金融行业服务支持的重点,发展绿色金融将成为一个趋势。

二、运用“五大发展”理念,研究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目前,铁岭市普惠金融工作持续升温,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银行全面推进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惠农卡、农民工特色银行卡的发行和使用,在实现受理机具行政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开通支付终端机具联网通用功能,构建真正的惠农支付服务站,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小额现金取款、转账汇款、查询余额、挂失和修改密码等金融业务,同时实现电费、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等生活费用的缴纳,并能领取新农保、新农合、涉农补贴等资金。截至2016年末,铁岭地区各银行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2793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达到562.74万张,取款笔数达9.41万笔,金额共计888.80万元,转账汇款4.48万笔,金额8052.92万元,缴费22.78万笔,金额2002.20万元。新农保发放164.82万笔,金额2.08亿元,新农合发放1.75万笔,金额1.14亿元,财政涉农补贴发放37.47万笔,金额4.22亿元。

然而,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支付安全问题、农民接受问题、应用实效问题等等。

(一)运用创新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面对普惠金融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宣传模式,深入农村地区实地调研,开辟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使广大农民能够真正理解普惠金融,接受普惠金融,应用现代化的支付方式达到便利生活的目的,消除老百姓对于支付安全的疑虑,从而享受现代化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

(二)运用协调发展理论指导普惠金融工作

普惠金融工作的意义在于使城乡百姓无论是生活在现代化的都市还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都能够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正是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着我们工作的方向,尤其对于铁岭市这类农业大市来说,协调城乡发展,对于提高市民整体生活水平,促进全市经济工作发展和人口素质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三、服务农村普惠金融,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一)创新发展农村金融环境

要想实现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就需要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保障。从创新发展农村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农村信用环境等方面来加以落实,在此基础上保障农村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积极推行利率优惠政策,应当对于优先发展的农村实体经济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提供低息甚至无息贷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进一步简化农村贷款程序,可以依靠考核制度等来对信用较好的农村客户进行贷款手续简化以及优先政策。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村贷款的额度。在对农村经济进行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满足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结合贷款对象的信用状况和经营状况,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贷款的额度。

(二)协调发展金融服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一是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客户需求出发,统筹规划,适时开发并推出新产品、新服务。二是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农村基础条件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发多样化、系列性、适合农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金融产品,增强消费信贷对活跃农村消费的支持作用,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要。三是按照“普惠”原则,创新服务方式,降低经营成本,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公平性和可获得性。充分考虑银行业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特殊性和差异性,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和手段。四是在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趋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

(三)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普惠金融的发展也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信用激励和惩戒机制,努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为发展普惠金融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构建发展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灵活合理确定涉农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协调沟通工作,积极争取各类保险机构开办涉农项目保险业务,不断拓宽风险补偿途径。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财政补贴资金 批量拨付 清算

一、现有惠民资金划拨方式分析

目前的财政补贴款拨付模式,属多环节传递拨付模式,其基本环节如下:

财政部门拨付补贴资金――人行国库依据财政部门提供的拨款指令划转至资金主管部门在金融机构开设的专用过渡账户――主管部门通过专用过渡账户划拨到乡镇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如劳动局、民政局)在银行开设的账户――银行将资金分解拨付到最终收款人账户,或由相关部门将现金直接发放到收款人手中。

以县级粮食直补资金为例,其操作模式大体如下:县级邮政银行(农信社)为农户开设专户用于补贴资金的拨付――财政部门开具预算拨款书拨付补贴资金――人行国库将资金拨付到农业发展银行专户(即资金主管部门在金融机构开设的专用过渡账户)――资金主管部门将资金从农业发展银行转划到邮政银行(农信社)补贴资金户――邮政银行(农信社)将资金分解拨付到各农户。调查显示,上述拨付模式存在明显不足:

(一)资金拨付环节多导致拨款到户效率不高

据岳阳市财政部门反映,尽管岳阳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实行限时工作制,但传统的手工操作仍然制约了工作效率,拨款到户一般需要1周,最快也需3天时间,个别补贴资金到位效率更低。如岳阳县支库反映,辖内水库移民补贴一般在2周以上才能到账。华容县支库反映,计划生育补贴从计生局向财政局提交补贴明细,到邮政储蓄银行将款项划转至各补贴人账户需时1周;新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从享受医疗补助患者上报发票时开始,一般要2-3个月时间才能补贴到患者手中。

调查显示,补贴资金到位效率低一定程度影响到补贴效果。如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价格均出现了较快上涨,有的价格甚至翻番。农民获得各项补贴的时间滞后于政策制定所依据的价格基点,拿到的补贴抵不上价格的涨幅。这种补贴发放的“时间错配”问题影响了补贴效果。

(二)部门利益驱动,使得惠民资金拨付时间人为延长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惠民补贴资金量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相关部门争宠的香馍馍,纷纷利用管理中的漏洞谋利。一是资金管理部门有意延缓资金拨付,赚取银行利息。如以部分数据采集不完整和不准确为由,推迟整个资金拨付,利用资金在途时间获得利息收益。二是有意增加中间环节,平衡银行关系。如某县涉农补贴资金委托邮储银行发放,但为了平衡与农信社关系,将资金账户开设在农信社,客观上造成资金运转的环节增加。三是委托银行为了完成存款考核任务,故意放缓资金的分解拨付速度。这些,都延长了惠民资金的拨付效率。

(三)补贴资金未实现全封闭运行,易滋生截留挪用等现象

对财政等相关部门的专项资金调查反映,财政资金在下拨过程中,因为未直达最终收款人账户,资金运行的中间环节易产生漏领、冒领、挪用截留惠民资金等现象。岳阳市财政局调查表明,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村提留取消,少数乡村从财政获得的各类转移支付难以维持村级组织运转,出现了个别村组干部扣押农民补贴维持村级组织运转等现象,由此也导致了部分农民对村级组织意见大甚至上访等问题。此外,一些部门也出现“以补抵收”现象,如华容县支库反映,个别学校将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专项资金未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而是直接冲抵学生生活费,引起了部分学生家长的不满。

综上,当前各项惠民措施出台的频率、补贴资金规模的增长、拨付时效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传统的资金拨付模式已不适应需求,需要革新。

二、惠民资金直拨模式设计与运用实践

(一)惠民资金直拨模式设计

1.主要流程。按照“便民、高效、直达”的要求,惠民资金直拨省略了财政将款项拨往金融机构专户的中间环节,财政部门开具拨款书至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同时将批量拨付信息(拨付明细)发送到国库部门,国库以小额批量拨付系统为依托实行批量处理,实现涉农惠民资金从国库账户“点对点”高效直拨到最终收款人账户,时间在途时间大大缩短。具体流程如下:

2.具体模式。分城区和县市两种模式办理。

第一,城区库由中支国库科统一办理。具体流程如下:国库依据财政部门开出的汇总支付凭证借记“涉农资金发放户”,通过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接收批量拨付信息并导出已加签电子信息,系统自动审核通过后,通过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发送小额贷记批量包,将款项直接汇划至收款人账户。批量业务发送成功后,国库将汇总支付凭证回单联及发放明细信息反馈财政部门。

第二,县支库在中心支库协助下分别办理。具体流程如下:县支库通过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接收财政部门发送的批量拨付信息,自动加签后导出并发送至中支国库科;同时,县支库通过国库内部往来将资金划拨到中心支库,中心支库收到县支库的资金和加签电子信息,由系统自动审核后,发送小额贷记批量包,将款项汇划至收款人账户。批量业务发送成功后,中心支库将已发放的明细信息回传至县支库,县支库收到中心支库已确认发送的信息后将汇总支付凭证回单联交财政部门。

(二)运用实践及成效

2009年以来,国库岳阳市中心支库与辖内各支库,与辖内各级财政部门通力协作,成功实现了多项惠民补贴通过国库直拨到户。2009年7月2日,平江县支库首次通过财政资金批量拨付系统,依托小额支付系统成功将127笔75600元的“在职村干误工补贴”直接拨付到127户收款人账上。2009年开办至今,辖内共实现了5个县(区)、32个批次、8个项目、58895户(次)农户、3747.16万元惠民资金直拨到户,相关经验被总行推介。

实践证明,相比过去的拨付模式,新的“惠民资金直拨”模式具有较多优势,效果也较明显:一是能极大地提高资金发放效率。直拨模式省略了财政将款项拨往金融机构专户的中间环节,直接由国库拨至收款人账户,能确保资金在1天内到账,最迟也可次日到账。二是确保了资金安全性。减少了财政资金在国库体系之外流转,管理、发放、对账环节均由财政与国库互相监督制约,改变了由银行专户发放环节多,手工录入涉及人员多的现状,减少了资金风险。三是顺应了国家公共财政的要求,有助于推进财政国库体制改革。避免了暗箱操作,加大了对资金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有利于国家对专项资金的监督。试点经验可为其他财政资金纳入国库管理提供借鉴,促进加快财政国库体制的改革步伐。四是“惠民资金直拨”消除了过去可能导致补贴资金截留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资金汇划速度和到账率,能使农户快捷、安全地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不仅得到政府部门认可,也深受农民朋友欢迎,是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

(三)困难与问题

一是县支库清算渠道窄,影响资金清算速度。目前,县支库是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与其他银行进行资金清算要经过中心支库内部往来或手工同城进行,速度慢,信息不能打包发送,不利于国库创新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是实现财政支出联网主客观因素多。实现财政支出联网需要财政进行设备的支出和开发应用系统的支出,县级财政在原有基础上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然底子薄,不能承担系统开发费用,影响了财政实现支出联网的速度。

三是财政批量拨付明细文件中如果个别收款人账号、户名存在非法字符(如空格等),会导致小额业务处理时出现已发送成功但支付系统未记账的情况,致使整个小额批量包的全部收款人均不能及时收到款项,只能采取删除错误文件后重新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延误了资金到账时间。

三、有关政策建议

(一)实现县支库为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

国库服务创新和业务拓展后,大量财政专项资金将通过国库直接进行拨付,国库对外的资金清算业务量成倍增长,原有的内部往来和手工同城方式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建议加强对TBS系统结构改造,加速数据集中和集中核算进程,给予各级国库支付系统的操作权限,成为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

(二)建立惠民资金拨付管理公共平台

由政府主导,财政、国库等部门参与,将惠民资金拨付信息采集部门、财政集中支付局和国库进行联网,实现惠民资金拨付从信息采集、资金拨付到资金分解的不间断链条式服务,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录入,缩短资金拨付时间。

(三)完善支付系统功能

针对小额批量包中遇到空格或特殊字符不能正常处理现象,建议完善支付系统,能对一些特殊字符进行识别,做出适当处理,减少不必要的在途时间,尽快让补贴资金及时到达收款人。

(四)统一规范有关的业务操作行为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2篇

2006年3月,汇丰银行给清华大学一个为期3年的农村金融研究项目赞助了1000万。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得知这事情以后,对来访的汇丰控股亚太区主席郑海泉半开玩笑地说:“你们能拿1000万来搞农村金融研究,为何不能拿点钱来开村镇银行呢?”

郑海泉很惊诧,反问道:“难道我们可以做村镇银行吗?这个要花多少钱?”

刘明康大笑:“不多,300万就能。”

郑海泉更觉得吃惊了:“300万?那我自己也可以开一个。汇丰如果要做,肯定投入不能低于1000万。”

一个玩笑结束了,一个商业计划即将开始。郑海泉回到汇丰后,找来资深老员工李惠乾――后来的汇丰村镇银行业务常务总监,商量到村里办银行的事。

没有想象中的便宜

香港人李惠乾在大陆已经有十多年资历。2007年年中,根据银监会确定的6个试点省份,汇丰决定将目光锁定在中部和西部。李惠乾开始带着汇丰的团队深入湖北和四川两个省8到10个村镇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李惠乾来说,那是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忽然要密集地奔波于湖北和四川的县城之间。更为要命的是,他是个香港人,普通话虽说不差但也不能说好。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县城里几乎都用当地土话沟通,刚开始去各地考察的时候,语言障碍成一大问题。后来有人问李惠乾,会不会有被放逐到边疆的感觉,他爽朗地笑了。

10个地区,经济水平参差不齐。李惠乾觉得,第一个试点还是定在经济比较好的地区为好;周围最好有汇丰中国的网点,可以支持村镇银行开展业务:更重要的是,要有当地政府的支持。算好了天时、地利和人和之后,李惠乾把目光锁定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

曾都区曾是湖北省四个直管县级市之一,位列湖北省十强县,农村人口占80%,香菇、木耳及兰花等特色农副产品的出口是其经济支柱。李惠乾很有信心,认为在这里办,成功率相比更高。

很多人以为到农村办银行成本会很低,李惠乾说,低是低,但没有你们想象这么低。“每家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银行,除了要投放资本金――资本金一家是4000万到5000万,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本、选址、装修、建立系统。总投资跟我们在城市建立一个分行差不多,只便宜20%到30%。”

经过5个多月的筹备,2007年12月13日,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注册资本1000万,成为我国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此后,汇丰一鼓作气,先后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北京密云、广东恩平建立了村镇银行网点,用李惠乾的话,就是“东南西北中都有了”。

有农村特色的银行问题

之所以东南西北中各建一家,李惠乾说,是因为长期在城市专注于高端理财业务的汇丰银行,来到农村多少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希望这几家做好之后,能总结出一些经验。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经营模型出来。”

在大城市,人们熟悉汇丰银行;在小地方,人们习惯于农信社和农业银行,对汇丰知之不多。在村民们看来,汇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银行的人会骑着摩托车到家里来谈贷款的事宜。后来,当地一些老牌银行不得不学习这种上门服务。

李惠乾说,一些比较简单的贷款,从申请到发放大概只需要几天,如果比较复杂的,则需要10到20天。这些复杂的情况,一般是遇到一些从没见过的抵押品。因为农村没有房产证,所以贷款时出现的抵押品丰富多彩。曾经有村民运来大桶大桶蜂蜜抵押,这让汇丰的人不得不研究如何储藏蜂蜜。在汇丰的村镇银行里,对各种新奇抵押品的研究是重要的话题。

汇丰主要的客户还是当地的中、小、微型企业,这在他们选址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在村镇的企业贷款,跟城市不一样的是,要先看企业的现金流――有没有还款能力。在抵押品方面,存货、机械设备、股权质押都可以做。

如果实在没有抵押品,汇丰有时下流行的小额贷款。你要贷款1万到5万,需要一个人担保;需要贷款5万到10万,需要两个人担保。

如果连担保人都找不到,那也不是贷不上款。如果你跟某企业有业务往来,也就是说这企业长期收购你的产品,这家企业就能成为你的担保人,汇丰称之为“企业+农户”模式。

在农村办银行是件苦差,这一年多来,李惠乾有一半时间在上海,有一半时间会在各大村镇――一方面给员工们讲汇丰的理念,一方面协调好地方关系。

在农村办银行要走薄利多销的模式,在上海一个理财产品就1000万,在农村可能要做1000单。

农村业务是一个鸡肋?

李惠乾说,五家村镇银行目前还没有盈利。按汇丰的计划,新开业的村镇银行要经营到第三年才达到盈利目标。“比如随州村镇银行,今年已经经营了一年半了,明年就可以盈利了。”但即使盈利,也很难跟城市业务比。最近汇丰在随州推出了数额为1万到10万元的小额贷款,由于刚试点半个月左右,贷款总量并不高,李惠乾尴尬地说,这个数据最好不要说出去。对于一个上半年税前利润50.19亿美元的跨国银行而言,这是一种尴尬。

为了弥补银行们费力不挣钱的局面,银监会承诺了补贴:如果村镇银行能达到一定的指标,比如说存贷比超过50%的话,将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的2%给予补贴。 “如果做短期的考虑,汇丰也不会跑到农村去开村镇银行。”李惠乾说,他希望农村未来的经济成长会给汇丰带来商机和盈利。

不过很多银行似乎对此不抱什么希望。上世纪90年代末,四大商业银行全面退出县级城市,2007年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比3年前锐减9811个。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的报告表明,截至2007年年末,全国有2868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机构,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

银监会在努力游说各家银行回到农村去,近几年农业银行恢复了一些点,而大部分外资银行都只开办了一两家村镇银行,似乎在响应号召。作为国内业绩最好的外资银行之一,在响应政策号召方面的表现也是最好的。不过很多银行似乎对此不抱什么希望。

从2006年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1家。汇丰的村镇银行数占了5%。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3篇

扶持“三农”不遗余力

深入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敞开信贷支农的“绿色资金通道”。把加快“信用工程”建设作为加大支农信贷投入和调整信贷结构的切入点和重要措施,建立了以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为中心,以村两委为纽带,以产品整合创新为支点,以支付结算渠道为依托的信贷支农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区信用工程集中评级全覆盖、信贷服务网络全覆盖、信贷服务质量“零投诉”。截止年末,共评定信用村153个、信用户32870户,分别占全区村户的72.17%和47.92%,信用村户授信贷款134134万元,累计发放信用户贷款155583万元。

积极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在政府经济发展大方向指导下,不断加大对粮食、蔬菜、温室大棚、特色养殖等规模生产的特色产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了以食用菌、蓝莓、莲藕、苗木花卉、畜牧养殖等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壮大,累计发放农业特色产业贷款6300多万元,帮助农民筹集发展资金,调整种养结构,有力地推进了全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努力化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积极抓住枣庄列入“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和市区财政共同筹建投资担保公司的机遇,倾力做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及土地流转贷款,努力化解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资金瓶颈问题。先后开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等,累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1860万元,支持会员45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农民就近就业的问题。年末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87个,流转土地2.3万亩,集约经营达4.2万亩。

倾力助推中、小微企业发展

中、小微企业能否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直接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就业水平。为了支持好中、小微企业发展,在国有大中型银行转向支持大型企业的时候,台儿庄农商银行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倾力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打开融资的大门。2012年全年给予53家中、小微企业及企业主提供贷款支持,累计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29110万元,贷款余额达17999万元。

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对产品有市场、符合转型升级要求,但暂时资金困难的小微企业不压缩信贷规模,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和范围,全力维持企业资金链条,避免企业因资金缺乏而陷入无法生产的困境。针对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特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开通“绿色通道”,实行贷款优先和利率优惠的“双优”政策。

全力支持涉农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累计向枣庄超越玉米淀粉、枣庄市国丰粮贸有限公司、枣庄市中天丝绸有限公司等涉农企业投放贷款2200多万元。

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实际,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推出了机械设备抵押贷款、担保商会担保贷款、社团贷款、动产质押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等多种形式的贷款业务,并在担保形式、贷款期限、利率水平、还款方式、差别定价等方面因地制宜,努力为不同客户提供适合的产品和服务。

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弱势群体发展

在全面开展“信用工程”的同时,农商银行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实施了“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计划”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与时俱进推出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新业务品种。把农户范围从传统耕作农户和养殖户拓宽到种养大户、订单农业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农产品流通户和其他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及时传递惠农政策和信贷政策,面对面了解农户资金需求,“拉网式”做好农户信用集中评定。累计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农村妇女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等2亿余元,在贷款程序、担保方式、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创业,为创业人员开通“绿色贷款通道”。

始终把财政惠农补贴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粮食直补、新农保等资金划拨与发放工作,坚持业务优先、手续简便、方便群众的原则,通过覆盖全区城乡的网点网络优势,让千家万户受益。全年累计向全区124400余户城乡居民及时准确地发放了各项财政补贴,涵盖了农业、民政、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5319万元资金,惠及全区城乡居民。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4篇

一、税务筹划的意义

税务筹划也称纳税筹划,农村信用社的税务筹划是农村信用社在结合本身经营特点的基础上,筹划所得税、营业税和其他税种的缴纳,是农村信用社整个财务计划的组成部分,对农村信用社更好地执行国家政策,发挥金融在社会经济中的宏观调节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

根据经济学拉弗曲线原理,税率的降低和税负的减轻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虽然农村信用社进行节税筹划,减少了国家征税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税负的减轻,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国家的税源得到了维护和培育,国家税收总额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

(二)有利于税法建设

农村信用社的税务筹划是用合法的手段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需要在深刻认识和了解税法、财会、金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重视税法的宣传教育,普及全系统人员的税法意识,有利于抑制偷税、漏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助于农村信用社从被动的、应付的申报纳税,转移到主动的、积极的税务筹划上来。

(三)有利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

农村信用社主动进行税务筹划,调整经营方向以符合税收优惠政策,正是国家经济政策所引导和鼓励的。因此,税务筹划在客观上也起到了更快、更好地落实国家经济政策的作用。

二、农村信用社运用税务筹划

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税收筹划,均衡税负

税务筹划与避税不同,避税是通过钻税法的空子以取得税收利益。随着税收法制的日益健全,避税的空间会很难寻找,而且避税毕竟是边缘行为,随时都有可能陷入偷税的境地,无助于农村信用社长期效益的提高;而税收筹划则需要较为长远的经营战略。一般要求长于5年,在农村信用社制订长期发展战略时,将税收负担的因素考虑进来,从而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和税收负担最小化的双重经营目标。尽管农村信用社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不存在变现风险,但同样存在平衡税负的问题,作为银行的财务决策者应当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中完成税务筹划的过程。

(二)加强业务管理,减少不必要的税务附加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其固定性不单指纳税的比例是固定的,同时也包括纳税的时间期限是固定的,超过纳税期限极可能遭到缴纳罚金或滞纳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负担。

(三)运用配比、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费用、成本应当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确认。具体包括两方面:一个是收入与费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另一个是收入与费用应反映在同一会计期间。在银行经营的实际中,由于银行负债成本及各种业务管理费用支出具有刚性,但其主要收入贷款利息收入具有弱性,按权责发生制核算,利息实收率偏低,导致的后果:一是银行用营运资金垫交利税;二是银行虚盈,财政虚收;三是会计信息失真。

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调整金融企业应收利息核算办法的通知》,有助于缓解银行的贷款利息虚收问题,该通知中逾期180天(从2002年1月1日起已改为90天)规定和2000年12月31日以前纳入损益的应收未收利息,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逐步冲减利息收入,但原则上不得超过5年。同时,不再提取坏账准备金,并停止执行坏账核销的政策规定,农村信用社可以具体加以运用,加强筹划。

三、税务筹划在农信社的具体应用

我国银行业税收政策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期间虽经几次调整,但其基本格局没有大的变化。银行业需缴纳的税种主要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等。其中,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约占银行业所纳税额的90%,是银行业的主体税种。

(一)所得税的筹划

目前,企业所得税优惠较多应用的是减免税优惠。如果单纯的认为,这两年农信社享受所得税方面的优惠,就不用考虑所得税的避税筹划问题了,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1997]99号”中对减免所得税的程序、方法、报批需要准备的材料、审批的权限、及报批的时限等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假如,农信社不按照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有关资料进行审批减免所得税,即便是国家对农信社有优惠的政策,那农信社也会因自身没有进行申报的原因而放弃了该项权利。另外,按照规定“税务机关应随时受理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减免税受理的截止日期为年度终了后2个月内,逾期减免税申请不再办理。”如果农信社错过了申请减免的时间,也不能享受所得税的减免优惠。可见,国家对减免税的规定是有程序上、时间上和条件上的限制的。因此,税收筹划是需要永远考虑的问题,享受所得税优惠时期更需要考虑到税收筹划,做到未雨绸缪。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筹划

折旧是缴纳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项目,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折旧越大,应纳税所得额就越少。加速折旧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节税方法,对没有明确规定折旧年限的固定资产可尽量选择较短的年限,从而增加每年折旧额。这样就可以在较短的期限内将该项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完毕。通过增加前期折旧额,把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相当于依法从政府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后者,则因能较早使固定资产得到补偿,得以加速固定资金的周转期。

(三)准备金的筹划

农村信用社的准备金有呆帐准备金、风险准备金、坏帐准备金。目前,这三项准备金提取率偏低,提取范围偏窄。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应及时地、积极地核销呆帐、坏帐、投资损失,从而增加计税时可扣除的营业费用。

(四)营业税的筹划

营业收入包括利息收人、金融机构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等。由于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核算由过去的收付实现制改为现在的权责发生制,因而许多得不到及时偿还甚至拖欠不还的应收利息也计人了营业收入,造成营业利润的虚增和所得税款的垫交,加重了农村信用社的纳税负担,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周转困难。进一步改进营业收入计息办法是农村信用社的共同意愿,各家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地、如实地反映自身的实际困难,争取中央银行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在营业收入计息中尽量采用收付实现制。

(五)职工工资的筹划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职工工资的办法有两种:第一种是计税工资办法,发放工资总额在计税标准以内的,据实扣除;超过标准的部分不得扣除。第二种是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以内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在两种办法可供选择的情况下,位于内地或效益不佳的农村信用社可采用第一种办法,位于沿海或效益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可采用第二种办法,尽可能把职工工资控制在应纳税所得额可扣除的范围内。

(六)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的筹划

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指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拆放同业、拆放金融性公司所取得的利息收入。由于金融企业往来收人在计算营业额时可予扣除,所以农村信用社可在这些同业往来上多投放资金以获取利息收入,减轻营业税税负。农村信用社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是分别按照5%营业税(即向地方税务局缴纳的那部分)的7%和3%计算,营业税税负的减轻,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税负也相应地减轻。

(七)转贷款的筹划

税法规定:转贷业务,以贷款利息收入减去借款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为应税营业额。因此,农村信用社增加外贷项目转贷款业务,可减轻营业税税负。

除了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外,农村信用社计缴的税种还有印花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等。如农村信用社一般在借款合同、购销合同或技术合同以及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上贴印花税票。如果在使用账簿上能减少贴花件数,可少用印花税票。其余的税种也可以在各个环节中寻找税务筹划的可能性。

贷款需求指数下降

2011年第4季度全国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为79.9%,比上季下降3 百分点。

银行惠农业务工作计划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 税收政策 财会管理 信贷风险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已成为较为特殊的经济利益主体,其随着逐渐开放的金融业,进入了激烈竞争阶段。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下称农商银行),目前处于全国性商业银行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存贷利差快速缩小的大环境之下,科学、规范、合理运用税收法规和规定是其保证整体经营效益、防范信贷风险、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科学合理运用税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农商银行进行各项经营管理,尤其是进行财务管理、业务拓展、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经营活动时,均会对税法有所涉及。可以说,对税法知识进行细致的研究、真正做到理解财税法规是银行所有经营活动的基础上。用税收政策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引领和指导,可以使财务收支计划得以正确制定,可以对投融资业务的资产配置进行优化,可以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因此,我们认为,提高财税管理,对于农商银行经营成本的降低,经营管理效益的提高极为有利。

二、税收政策下的薪酬发放机制

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应该成为农商银行制定薪酬发放机制的指导机制。银行应遵循“逢低预发,逢高待发”的原则进行薪酬发放的规范化安排,由此可以确定,税法规定范围内的个人税收规划制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优化薪酬机制的必要性

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目前已成为农商银行重点工作之一。相对于制度的具体化条款,如计件工资、营销工资的各项规定,使员工绩效工资的比重在薪酬中越来越大。而员工绩效工资的特点是月与月之间波幅较大,分布不均。如果按照税法中“不同级别薪酬适用不同纳税税率”的相关规定,加之个人所得税法新旧版的差异,就有可能导致农商银行职员由于绩效工资水平上升连带月工资额度达到税率较高的水准。也有可能职员月工资基数低于纳税起征点无法享受免税额度。

如该银行某职员11月份应税金额2500元(扣除免税项后);12月份应税金额9500元,其中包括基本工资、季度绩效、营销奖励(扣除免税项目后),这样就形成了11月0元纳税,12月份需要交纳税金645元。不仅出现较大波动,且11月尚余有1000元的免税额度。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说法的应用范围之内,科学的利用各级数税率应纳税额区间和纳税起征点,结合对薪酬发放机制的优化,可以对个人税收规划进行合理的配置。

(二)优化薪酬发放机制的政策指导

目前,国家为拉动内需,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号召各级单位合理提高职工收入。这个目的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以实现,其一,依据税法的相关规定,对职工工资进行账面上的直接提升;其二,以降低个人税负为目标,科学利用税法起征点以及税率适用范围对个人纳税进行合理规划。

(三)“逢低预发,逢高待发”具有实用性

上述两方面说明,合理运用“逢低预发,逢高待发”的薪酬方法,结合各级数税率应纳税额区间以及纳税起征点免税额度,对员工的税率水平可以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并使之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

1、所谓“逢低预发,逢高待发”是指,根据税法相关规定,以既往的薪酬发放经验对单位职工的全年薪酬总额进行预估,然后对月发放薪酬的区间进行细致的设定,使单位全年度的职工薪酬收入一直处于合理税率水平之上。

2、农商银行可以对员工进行税法范畴内的合理节税建议。但关于“逢低预发,逢高待发”这种发放机制,银行应尊重员工的医院,使员工在完全了解自己全年薪酬结构,并就自身薪酬和纳税特征进行衡量后,自愿对该发放模式进行选择。

三、政策优惠项目下的信贷投向

免征营业税;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计算该部分利息收入应纳税额,以90%额度并入收入总额等税收政策是目前农商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所能享受的优惠政策。农商银行可以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银行信贷结构,强化银行的支农作用,扩大减免税利息的收入,对于农商银行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符合国家战略发展规划

经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政府为逐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力发展和支持农村经济,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推出,在此环境下,农商银行的小额农户贷款发放不仅可以有效执行国家的一系列农村政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更为主要的是可以保证农民有资金进行生产和经营,使农民得到真正的支持。

(二)符合农商银行的经营理念

农商银行的发展空间是农村这个广大的市场,其主题思想为“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对小额农户的信贷管理,使小额贷款会计核算逐步规范化、程序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小额农户贷款的数量,这种经营方式与农商银行作重要的经营理念——增户扩面是相符合的。

(三)能够切实为农民提供实惠

近年来,农商银行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小额农户贷款不断增多,使支农覆盖面得以大幅度提高,农户无论进行农副产品加工抑或发展种植、养殖行业均得到了银行的支持,使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农商银行也在同时履行了社会责任,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

可以说,农商银行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都离不开税法,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应该认知税收政策的重要性,对税法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进而掌握它,运用它,使其成为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益、防范信贷风险的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吕献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J].财会月刊,2010(17):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