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

企业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质量财务报告;会计准则;理念

近些年来,国际国内财务舞弊案时有发生而且形势愈演愈烈,一方面使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另一方面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其中利用虚假财务报告与财务报告粉饰手段造假是财务舞弊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1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于企业财务报告的修订

1.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目标进行了修改

原准则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规定是“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新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新会计准则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修订能够更好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1.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体系进行了调整

原准则中的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附表及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新准则在保留了原准则财务报告中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附注的基础上,作了如下修改:(1)将“附表”改为“其它财务报告”,使其包含的内容更多,比如在原来利润分配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股东权益变动表,并规定企业可根据需要增加相关报表,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动态体系。(2)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因为财务情况说明书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等内容,不同企业存在各不相同的生产经营情况,不宜通过会计准则作统一规范。

1.3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财务报告的计量基础

旧准则中会计确认和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以此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不论物价如何变动总是按照业务发生时的成本计量,降低了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质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重视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新会计准则结合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于继续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同时,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各项会计准则中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改变了财务报告单一的计量属性,使财务报告计量基础更科学、合理。

2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财务报告职能过分强调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

财务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是国家实行财政、税收和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和重要依据之一,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应当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服务。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采用的核算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因此报告内容也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等计量属性,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是适应的。但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主管理的经济实体,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的投资主体逐渐呈现多元化的格局。

2.2不能客观地反映知识经济时代的新业务

知识经济时代所出现的一些新的资产形式、经营方式、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潜力巨大的无形资产等无法在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反映,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也势必会使投资者转而寻求其他的信息来源,从而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和信息风险,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因为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而无法包括在财务报告内。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机实时报告系统的应用,企业的网络化使会计不再是个封闭的子系统,它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可以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性和预测性信息。

2.3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随着竞争的加剧,科技的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企业的经营类型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会随时转换。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会计能够提供“实时”信息。为了向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情况,现行财务报告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制度。然而,现行财务报告的披露无法达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过时的信息往往无助于决策甚至有害于决策。

2.4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财务报表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的汇总表。会计要素的定义应该包含现在和未来这两个时间点的交易和事项,事实却并非如此。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结果财务报告及其因果联系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及时推测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大大降低。3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一种新理念:高质量财务报告

3.1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提出的背景

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宝罗B.W米勒与宝罗R.班森两位教授提出的,此理念的提出并不是要替代现有的财务报告体系,而是对现有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报出的,这种最低报告标准一方面无法满足广大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者与债权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为许多造假者利用现有财务报告不完善之处蒙蔽欺骗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之机,使许多投资者与债权人遭受了损失。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是一场变革,它鼓励企业抛弃对投资者和债权人旧有的态度,通过高质量的全面的财务报告与他们建立一种密切的、公开的、真诚的以及彼此信任的新型关系。它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只有提供资本市场需要的信息,才能够获得经济效率。相反,如果企业提供的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不需要的信息,那么他们就无法获得经济效率。

3.2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对于传统财务报告的完善

(1)补充披露,补充披露为突破传统财务报告的限制提供了最大的机会。这种突破必须是在反映事实的条件下才能够进行,企业需要揭示使用者认为重要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以减少报表使用者的猜测和从间接渠道获得的估计信息的依赖,而这些信息往往会增加不确定性和风险。企业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应该:①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②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③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验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④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⑤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⑥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盈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⑦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2)报告的频率,当前,企业面临的现实是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衍生工具不断涌现,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期大大缩短。而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因此,首先必须建立一套能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一方面,定期报告仍要存在,作为财务成果分配的依据;另一方面,编制实时报告作为有效决策的依据。为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我国中期财务报告可借鉴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在时间上采用季报编制形式,在内容上要重点突出,避免“小而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数据能通过计算机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一完成,计算机就可以自动生成报表。这就大大缩短了报告输出的时间间隔。其次,必须建立和完善实时财务报告系统。通过互联网企业会计信息已经成为企业与用户沟通的重要手段。网络会计使会计信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大大拓宽,减少了会计信息产生、传播与利用的时间间隔。

(3)独立的审计,在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下,独立的审计很重要,因为审计师就是通过减少投资者的不确定性来创造价值,如果没有审计师,那么市场对于财务报告的信任会很低,不确定性非常高,后果就是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成本的升高。有了有效的审计,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是总体水平会下降很多,所以建议企业任用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来提高财务报表的价值,在高质量财务报告体制下,审计师将以“财务报表对决策有没有用”和“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使披露的信息更有用”做为审计的目标,试想这样的审计报告对于决策者会是多么的不同啊。高质量财务报告理念告诉审计师他们是唯一通过第三方的证明来创造可信性从而增加财务报表价值的人,只有他们维护自身的独立性,不跟客户妥协,这样才能使他们增加的价值最大化。

当企业意识到现存财务报告的不足和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优点,相信他们将会以三种方式改变他们的行为。第一种方式,他们会在会计准则的标准下将财务报告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使报告不仅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最低标准,而且更加有用。这种方式只需要改变管理层的态度就行了。第二种方式是编制高质量财务报告的企业经过长期的努力来产生有用的信息披露,以满足目前对更多数据和信息的需求。第三种方式就是更快更广泛的公开财务报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务会计报告 缺陷和不足 发展趋势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报告是向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的文件。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最终体现在财务会计报告上,所以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经营者、股东、债权人及潜在的投资者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发展水平的主要信息来源。传统财务报告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采用通用、规范的格式。它反映了定期、定时,但并不完整的财务信息。近期我国的企业会计规范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从2007年起将陆续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它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企业会计准则主导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历史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受到了冲击与挑战,传统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真正有用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少。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未来财务报告如何发展,怎样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了使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所揭示的真正的经济内涵,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就必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的分析,以适应企业财务及时了解财务状况和做出正确决策之需。

一、财务报告的发展过程

财务报表是以传统会计的三个特征为支柱的。那就是:记录按复式簿记系统;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属性。因此,人们把传统的财务会计分别称为复式簿记会计、权责发生制(即应计制)会计和历史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的会计报表分析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后来扩展到为投资人和改善内部管理服务。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统一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财政部于1997年起相继了十几个企业具体会计准则。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国务院于2000年6月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实行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标准,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文件,意味着我国企业会计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企业会计准则主导企业会计制度体系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所公布的上述具体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它们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制性的特点,有关企业必须执行。

二、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不足

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在提供信息方面日益显示出缺陷和不足,亟需尽快改进和完善。

1.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现行财务报告无法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典型表现在于对一些前瞻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以及一些潜力巨大的公司的巨额无形资产在财务报告中不能得到反映。从而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预测的需要。

2.传统财务报告不注重社会贡献信息的披露。2008年5月上海证券交易所首提每股社会贡献值,《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通知》规定,公司可以在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即在公司为股东创造的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增加公司年内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向员工支付的工资、向银行等债权人给付的借款利息、公司对外捐赠额等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创造的价值额,并扣除公司因环境污染等造成的其他社会成本,计算形成的公司为社会创造的每股增值额,从而帮助社会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公司为其股东、员工、客户、债权人、社区以及整个社会所创造的真正价值。

3.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风险信息和不确定性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估计和判断的客观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充斥着整个会计处理过程。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有时可能为给企业带来巨额的金融利润,但有时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的损失。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以及我国上交所“3.27事件”,都是典型事例。这种巨额的金融风险已越来越引起投资者的重视。但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不能完全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等问题。

4.财务报告系统所依据的会计原则和基本前提的局限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在决策有用性的原则下,现有的部分会计核算原则和基本前提正日益受到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成本原则的局限性、货币计量的局限性、会计主体假设的局限性、会计分期假设的局限性

历史成本信息源于当时交易的记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但这些信息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富。而投资者最关心的不是企业的过去状况,而是未来如何;不是资产的过去价值,而是资产的现实价值或市场价值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采用市场价值或现值更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掌握企业的趋势,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实际情况。

以货币作为计量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币作为会计统一的计量单位是建立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但现实货币在其运动中其价值量是经常变动的,这就不能不使财务报告的货币表述偏离企业实际进行的价值运动。二是财务报告以货币计量掩盖了许多企业经营活动中非货币化的信息。如企业管理者的水平、企业的人才资源、企业的经营环境等,但这些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

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主体假设面临的难题。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多样复杂化,会计主体的典型形态多样。企业变得越来越模糊。如何界定这些实体的外延,如何核算和管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实体;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显得无能为力。

会计分期假设面临的难题。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加速,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难以预计,不时有意外收益和损失发生的可能,使得估计的人为主观性与客观现实的矛盾日益尖锐,并成为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性原因,知识经济时代使会计分期假设理论上固有的缺陷凸显出来。

三、国际财务报告发展趋势

财务报告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未来报告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模式,现在自然难以下结论。但是,英国ASB、美国FASB、IASC和“G4+1”(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英国和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IASB派出观察员参加)都已经开始在研究公司财务报告改进问题。1992年10月,英国ASBFRS 3《财务报告准则》,要求企业编报“全部已确认得利和损失表”,将其作为对外报告的“第四张”主要财务报表,它与损益表一起共同反映企业全部业绩。1997年6月,美国FASBFAS 130“报告全面收益”,它沿用FAS 6公告中全面收益的概念,将收益划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净收益依旧包括持续经营收益、非持续经营收益、非常项目和会计原则变动累计影响等四个方面。其他全面收益,是指绕过损益表直接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其本质属于损益性质的一些项目。FAS 130鼓励采用以下两种格式报告全面收益:一是设计一张“全面损益表”,与损益表一起共同反映公司全部业绩;二是将上述两表合一,以“收益和全面收益表”报告公司全部业绩。

1997年8月,IASC公布修订后IAS 1《财务报表的表述》,提出以下两种方法披露已确认得利和损失的方式:一是通过权益变动表反映;二是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上披露。1999年8月,“G4+1”的“财务报告业绩”意见稿认为:(1)所有已确认的财务业绩都应在财务业绩报表中反映,不应与所有者投资和分派款项所引起的权益变动一起报告。将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分开来报告,已成为国际会计发展趋势。(2)单个汇总数据如本期损益,已不能充分反映会计主体财务业绩信息。为提供更有效的财务业绩信息,应根据不同性质对项目加以分类。“G4+1”认为,将财务业绩分三部分报告:一是销售经营活动的财务结果;二是理财与其他财务活动财务结果;三是其他得利和损失。(3)全部财务业绩项目在一张财务业绩报表中反映比在两张报表 中报告更合适。

在美国,2000年2月,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向美国SEC提交用XBRL制作的10-K年报电子文件的公司。全美各主要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研究利用XBRL提高对融资对象的信用风险控制。微软、NASDAQ、PWC这三家公司目前存在共同开展企业利用XBRL提供财务报表的推广工作。美国银行业的监管者联邦储备保险公司为提高金融监督的及时和有效性,要求每家银行报送的季度报告使用XBRL标准。2001年,美国的财务管理性病共同项目(JFMIP)在其机构刊物中发文指出,将在政府机构中采用XBRL。在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和其他地区监管者了在积极推动各自的XBRL项目。2001年,路透社成为在欧洲上市的企业中第一人采用XBRL提供财务报表的企业。在英国,财务服务行业的监管者金融服务监管局(FSA)已宣布下在采纳XBRL标准。英国国内税收局(UK Inland Revenue)于2003年3月开始电子申报纳税工作,并从2003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XBRL标准和税务电子文件。该税务局还与英国XBRL组织合作,制订了符合英国税务特征的XBRL TAXONOMY。同时,英国电子政府(e-Government Interoperability Framework ,e-GIF)指出,为推进政府、国民、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提高行政效率,将在e-GIF中实现与XBRLR的整合。

在亚洲,日本国税厅已从2004年2月起正式开始采用XBRL进行企业的税务申报;东京证券交易所对1998年启用的TD net系统进行了修改,目前上市公司向交易所报送的财务报告已部分采用XBRL格式。韩国证券市场(KOSDAQ)推出了“XBRL Pilot Service”项目,在网上披露15家公司的详细财务数据和XBRL实例文档。在澳大利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监管者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局(APRA)是世界上第一个引进XBRL标准,并用于银行与向该银行进行报告的公司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机构。2001年,APRA决定要求11000家银行今后采用XBRL提供财务报告,然后再将这些XBRL数据提供给澳大利亚统计局和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以减少这些数据转送过程 中的大量繁重任务,在加拿大,多伦多股票交易所(TSX)已开始用XBRL格式2003年年终财务报告。

2005年,美国约有8200家金融机构使用XBRL向美国银行监管当局提交季度财务报告;2006年,美国SEC了将加入早已要求银行使用该系统的美联储和货币监管局的行列。SEC将放弃现有EDGAR数据模型的信息披露系统,要求上市公司广泛使用XBRL“互动数据”系统向SEC报告财务信息。

在我国,2002年底,中国证监会在上海、深圳两家证交所对XBRL标准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通过将XBRL标准应用于我国证券业,将会推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信息传输效率,方便信息中介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等。根据沪、深两地交易所的试点和实践,可以预计XBRL标准将在国内证券业,乃至我国所有营利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现代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注意的重点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的三股力量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续和发展的问题。要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中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总的来说,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应是一种扬弃;具体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改革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着对之完全否定,相反,在GAAP没有改变之前,构成财务报告核心的应还是财务报表。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即它们必须符合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等四项标准。并将它列为财务报告的第一部分,但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借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做法,在损益表的下端附加披露全部已确认的利得和损失。

2.对财务报告中可采用的计量单位不以货币量度为限,并进行广义解释。这一点,其实并未动摇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以货币为计量基础的假设。因为货币仍然是财务报告特别是其中的财务报表的基本量度。只是,应当同意,甚至应当鼓励同时使用其他量度,作为货币量度的补充。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总有可以量化的属性。问题仅在于量化的精确程度有所不同。现代企业具有如此复杂的经济活动,会计在计量问题上若不跳出货币度量的框框,恐怕很难在确认和披露上有所前进。

3.要充分发挥“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应注意披露各种表外融资方式的特征和风险。在财务报表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另外,可以适当披露采用“区间”或“范围”估计数量报表项目的有关信息,借以消除报表项目貌似确定而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误导。在其他财务报告中,着重披露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特征、经营活动重大的不确定性――存在的显著风险和报酬机会、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于企业“软资产”(如人力资源)以及评估的商誉的信息,并尽可能披露关于竞争对手或同行业其他相关企业的信息。

4.尽可能及时提供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必要时可以缩短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如采用季度财务报告或适当发表临时财务报告,简化年度财务报告等。

5.要尽量注意“效益>成本”这个普遍的约束条件。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载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9

[2]谢国新顾兆峰:未来会计发展前瞻[J].上海会计,2003,(6)

[3]李煜春: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中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趋势[J].特区财会,2003,(11)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3篇

一、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特点和设计原则

1、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讲究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发展,表现在它能够提供会计信息,并能及时反馈会计信息的能力。因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要锁定在为企业经营管理各层次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特点

与对外财务会计报告相比,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具有以下特点。

①灵活性。企业对内财务会计报告可以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来决定报告的内容以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和项目,不需要拘泥于法律规定;其报送时间和对象也可按照需要而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②及时性。及时性是指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要讲求时效,以便使会计信息能及时利用。企业对外报告是有规定期限,按月、季、年编制的。如现金流量表一年只编一次,使有的信息时过境迁,失去时效。而对内报告完全按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全方位多视角把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及时、快速地传递到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使会计信息发挥更大的效益。

③保密性。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动态,所揭露的信息大量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产(商)品成本、经营谋略、财力筹划等,一般不宜对外公开、就是在企业内部公开的范围和程度,应视其管理需要而有所不同。

④针对性。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是根据企业管理实际需要决定其内容的,并且不断按照变化的情况,随时变更所需要的信息。由于所需会计信息的目标明确,因此有极大的针对性。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层可以据此分析问题,制定对策。

⑤网络性。有二层意思。一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提高,为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建立和会计信息开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的收集、加工整理,以无纸化财务报告予以,加快会计信息的传递和运用。二是生成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不仅是财会部门的事,更需要由各单位、各层次的有关人员组成分布面较宽的工作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3、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设计的原则

按照上述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对内报告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原则。

①重要性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示的信息不应面面俱到,而应反映较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准确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主要是看会计信息与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程度的大小。重要的会计信息有两种,一种是经常需要的信息,一种是某一时期特别需要的信息。

②明晰性的原则。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及报表的种类、格式和项目尽可能做到清晰、简明、易懂,便于理解和利用。如所用词语要尽量通俗化,能简单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③相关性原则。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提高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要求内部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与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相关联,考虑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的不同特点。

④可比性原则。同一种内部会计报表的内容、格式、项目和指标在前后期尽可能一致,保持相对稳定,以便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信息。

⑤成本效益原则。要区分不同层次的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成本编制要考虑节约原则,使企业能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当前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需要

重点反映的内容和报告体系的设计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从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来分析,当前有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是,停留在编制一些费用、产品(商品)销售利润,产品成本等明细表,而对由于财务会计政策变动、通货膨胀等没有足够的反映;对关系企业有无变更能力和偿债能力的现金流量状况没有关注;对所属责任单位的业绩反映不完整;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只有一大堆数字而缺乏相应的财务分析,使决策者难以尽快获知其中精髓等等。为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对重点反映的内容和报告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

1、当前需要重点反映的内容。

①现金流量信息。现金流量对企业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应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状况,反映企业近期现金支付能力、偿债能力,有利于企业加快资金周转,防范财务风险,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②应收账款信息。不少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极大地困扰了生产经营,影响了货款回收。因此要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企业必须对客户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坏账风险等进行反映,据以制定企业对客户购销信用政策,加快资金的回笼。

③分部信息。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管理的需要,必须定期反映所属公司、部门和责任单位的经营业绩,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济责任制。

④成本信息。成本直接关系着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赢利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反映生产要素的利用和资源配置情况,特别是成本具体项目的有关数据,在企业有关部门或班组间、月度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之不断降低成本,增加盈利。

⑤产(商)品销售信息。反映主要产(商)品销售数量、成本、收入和盈利情况及分地区的销售情况,有利于确定和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和生产部署。

⑥综合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信息。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自身实际设置必要的经济指标,并对其完成情况进行反映和评价,使企业决策层能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不断调整发展策略。

⑦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信息。随着以技术为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因此要求企业重点突出反映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信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⑧其他重要信息。根据企业一个时期的实际情况,要反映其他重要信息。如反映有关对外投资效益、新产品开发效益、专项工程效益等。

2、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设计

根据上述需要重点反映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建立以下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①报告种类及主要内容。

现金流量报表。可参照年度现金流量表格式,按实际需要,将其中有的项目细化或合并。有现金预算的企业,应设置计划数和实际数进行对比。

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报表。反映技术和人才等开发、利用的成本和价值、效益、应收账款报表。按ABC分析法要求,将主要客户按地区、金额、账龄等进行组合排列。

分部报表。按分部和各责任单位,将其资金、成本和利润等有关情况,进行分单位或综合反映。

成本费用报表。产(商)品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报表,应有成本项目,单位成本报表应有主要材料等耗用数据。费用报表包括制造费用、期间费用等,应按项目反映。成本、费用应有计划数,与实际数进行对比。

产(商)品销售报表。按产(商)品类别或主要品种,将其数量、收入和盈利情况进行反映。

综合经营情况报表。包括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综合评价表等。

内部财务分析,包括定期的综合分析和不定期的专题分析。其内容对上述报表进行重点分析外,特别要关注财务经济政策的分析。如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计政策的调整、国家有关政策如税率变化等的影响,目的是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其他报表。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设置必要的内部报表。

②报告时间。至少按月编制一次。

③报告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提高,报告方式采取纸质报告和在企业内部网络上信息相结合。在信息表述方式上,除了文字与表格方式外,要尽可能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使信息表达更直观,更形象化,易于信息使用者接受和理解。

三、建立内部财务会计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创新。为了实现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并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发展和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和调整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

2、充分应用先进的技术。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资料的收集和生成需要借助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使内部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实时报告,加快时效。同时,为了使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原始会计资料共享,应注重相关软件的开发和研究。

3、关注非财务会计信息。财务会计信息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但企业信息决非都出于财会部门。企业内部尚有技术信息,物流信息、统计信息、业务信息、人事信息等。为了更好地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和运用财务会计信息,要在内部财务会计报告中纳入相关的非财务会计信息,以解释和辅助说明财务会计信息。

4、建立数据库。财务会计部门要通过建立数据库,储存和维护最原始的数据,以便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5、增加相对值信息。随着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用于经营决策,而且其揭示范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主体,以相对值信息揭示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有利于决策层进行决策的需要。内部财务会计报告绝对值信息与相对值信息并存,必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改革;分析;评价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主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是随着新世纪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市场的各种需求日新月异的情况下,会计职业界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强烈批评。批评的焦点是企业财务报告没有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提供的信息越来越失去相关价值。因此,改进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势在必行。

2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现行财务报告不重视未来

传统会计的确认标准都是以某一会计主体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基础,对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予确认,财务报告是一种反映过去经营状况的向后看的会计报告。然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面临的现状和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相关者来说,他们的各种决策建立在对企业未来前景预测的基础之上,要想对企业未来做出准确预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描述,更希望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其对未来的自身的经营状况的预测性信息。按照传统会计来衡量,像期货、期权之类衍生金融工具,过去却没有任何实际交易事项可言,一项合约的签订仅仅预示着将来可能发生的一系列财务变动,如保证金户头上账户资金将随着市价波动而不停变动,对冲、履约、交割等行为可能带来风险和收益。衍生金融工具以小博大,所蕴涵的无穷机会与风险,以及未来期间合约履行情况为立足点的特性,使传统会计束手无策。

2.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性

现行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揭示不足。在现行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所面临的机遇越来越多,但由此带来的风险也不可低估。风险的这种重要性使得风险的披露也成为财务报告的一个必备内容。但现行财务报告以财务报表为主体、以附注和说明为补充的体系不能对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充分有效的揭示。

财务报告的不完整性还在于它在绝大多数意义上来讲是一种“通用目的”的报告,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职业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通用目的”的报告以外考虑到特殊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专用”财务报告。

2.3现行财务报告的滞后性较严重

按照会计期间假设,现行财务报告是定期编制和对外披露的。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金融工具的应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为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变化。年度报告,甚至季度报告已明显无法满足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要。

财务报告周期过长,信息滞后。我国企业的年度报告要求在年末结束后4个月内报出,中期报告要求中期结束后两个月内报出。在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这段时间足以让一个企业由盈利走向破产。英国的巴林银行1994年底其账面净资产为450亿美元到500亿美元,而1995年2月底,该银行已进入破产境地,此时1994年的财务报告还未完成。由此可见现行财务报告由于缺乏时效性而失去了它的有用性。

2.4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不仅翻新速度快、数量大、品种多,而且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金融衍生交易也越来越多。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信息使用者投资和信贷决策失误。由于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也可能带来巨大损失。如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我国上交所“3.27”事件就是相当典型的事例,但现行财务报告却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报告问题。

3改革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

3.1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重的原则

可靠性和相关性是同等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但在某些情况下,有的信息可靠性很好,但相关性较差;有的信息相关性很好,但可靠性较差,可靠性和相关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和相关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者不可偏废,必须给予相同程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的改进或改革,都极有可能给信息质量带来严重后果。不可否认,兼顾两者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大于理论探讨,但又是改善现行企业财务报告必须坚持的原则。

3.2定量和定性指标相顾的原则

现行财务报告中的定量指标主要限于货币化历史财务数据,定性指标基本得不到反映,使用者往往需要对报表的再分析才能做出预测和判断,但这经常又是盲目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兼顾的原则,要求改革后的财务报告在充分揭示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有关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前瞻性信息,既要披露财务信息,又要披露非财务信息,如人力资源信息,既要有量化分析指标,又要有定性分析说明,如企业背景和竞争状况。以便于使用者更加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企业状况。

3.3报表格式统一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的主体是会计报表,主要会计信息都集中于会计报表中,采用固定统一的报表格式,无疑为报表的编制、汇总、计算机加工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巨大的方便。但又使得情况各异的不同企业在披露信息方面受到了束缚,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此。充分揭示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充分披露与经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对于重要信息的揭示,不应当受报告格式的限制,应予以充分揭示。在维护报表格式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利用表外途径揭示财务信息是可行的、必要的。另外,在报告的周期方面也应当适度灵活。

4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4.1对现行财务报表的项目简化,增加财务数据分析

我国现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规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分别有64行、22行和56行数字,假想设计的资产负债表、核心收益和净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分别只有27行、18行和32行数字。两者相比较,我国现行财务报表项目明显偏多。事实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以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所理解或比较熟悉为假定,这一假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有较为普遍的适用基础,我国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企业家群体则比较缺乏必备的财务观念和会计知识,对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会计信息很可能是一堆看不懂的数字,甚至可能导致误解和误用,报表数据越多,误导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在做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简化会计报表项目、设计精练的会计报表更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行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大多数需使用者经过分析之后才会变得有用,缺少来自提供者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报告中增加由企业专业人员提供的分析数据必然会受到报表使用者的普遍欢迎。4.2对所有者权益理论及其对财务报表体系的改进

在知识经济时代,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所有者权益理论应采用“企业理论”为宜。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为许多群体的利益而从事经营活动的社会机构。知识经济时代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报表不宜仅采用现行的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还应以增值表为主要报告形式。用增值计算可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考察企业内外各利益当事人对企业的贡献大小及其相应的受益情况,所以增值表更适合于反映知识经济时代各产权主体的权益、受益情况及其相互之间的均衡结构,增值表应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报表之一。

4.3应注意相关性与可靠性并重的原则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基本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基本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等。基本财务报表及附注来自于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可靠的凭证作为原始证据,并遵守会计准则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符合可靠性原则。其它财务报告主要是满足使用者新的信息需求,帮助他们作出与企业相关的经济决策。

在财务报告改革中,应当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因地制宜地进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解决得就较好,从而使它们可以将财务报告的改革重点放在如何提高财务报告的相关性上。

4.4加强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编报和考核

现金流量可以反映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和财务弹性,其可靠性和相关性明显优于其他财务指标,已日益成为重要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使用者的关注。现金流量表按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年报,并且只要求编报,不要求考核,这势必会增加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随意性,降低报表信息质量。企业现金流量表由年报改为月报,并且增加一些考核指标,如现金净流量占赢利额、营业额的比重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角度,都是可行的。

4.5保持传统三大报表,增加附注内容

改革现在的财务报告模式,并不意味对之完全否定。相反,我们应该继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下的核心部分一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建议把三张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部分。对于核心信息,应该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的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的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在财务报表中能够表明投资报酬,财务弹性,和变现能力的会计信息。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是为帮助会计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有关项目等作的解释。由于报表内容日益复杂化,表内以无法包容更多的信息,而表内某些信息若不加必要的说明和补充就难以理解。因此,表外备注的内容将不断增加。备注可能反映的信息类型包括:①有助于理解财务报表的重要信息。②采用与报表不同的基础编制的信息。③那些可以反映在报表,但基于有效交流的原因而披露在其他部分的信息。④用于补充报表信息的统计信息。在我国财务报表附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财务报告中附注的内容都比较少。我国会计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会计准则或制度对附注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中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附注已有一些规定。我国的附注应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高,不应只是报表数据的延伸或另一种算法,也不应只局限于财务数据。

4.6关注小企业财务报告

“抓大放小”历来是人们处理众多问题的基本立场。相对而言,我们对如何搞好大中型企业的会计改革比较重视,而对小企业的会计问题,过去关注不够。我国小型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改革企业财务报告过程中,必须充分关注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会计机构设置不规范、会计人员素质较低、财力有限及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重合的特点,建立一整套适应小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体系应当是可行的、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棣华.改进我国企业会计报告的建议[J].广西会计,2002,(5).

[2]刘玉廷.当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改革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2,(2).

[3]张鸣,贾莉莉.财务分析入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4]李佳明,安同良.财务报表的粉饰行为及防范[J].现代管理科学,2004,(2).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

在全面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财务决策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财务报告体系中,提供虚假信息、披露不及时,造成信息使用者不能全面、及时、正确掌握企业发展情况而盲目评估,不仅给企业更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南此可见,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目前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提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

1、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把重点放在硬性资产上,对知识资本、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软性资产未能予以揭示。而是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信息。

2、侧重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忽略未来可能的经济活动。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历史交易信息与使用者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正在日益减少,有些甚至毫无用处。而现在人们完全可以而且很容易从电脑数据库中获得越来越多的着眼于提供预测数据的信息。

3、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及时。由于受技术手段的影响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续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严重的挑战

4、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不够完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商业风险、技术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信息使用者要求更快速、及时的信息。他们不再满足于通用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浓缩、汇总、统一的会计信息,而有自特定的信息需求,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他们可以对取得的不同类型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为自己所用。在这客观上就要求会计报告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体系结构。

5、虚假披露企业财务报告。虚假财务报告是指未能遵循财务会计报告标准,无意识或有意识地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歪曲地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不实陈述的财务会计报告。

一般公司进行财务报告舞弊,都会想方设法找一些不容易为审计人员所察觉的手段和方式来进行,以免被发现遭致处罚和被出示标准无保留意见。这些舞弊手法包括:

(1)虚假确认收入。

(2)虚假确认费用或者将费用转为成本推迟确认。

(3)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和所有者权益。

(4)制造假文件,达到舞弊目的。

(5)采用调整溢价比例进行缩股。

(6)投资收益不入帐,形成帐外资产。

(7)漏计支出和债务。

(8)提前确认资产。

(9)私自对冲帐户款项。

(10)隐瞒重大事项。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完善措施

随着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国际流动的增加,国民经济无疑正走向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会计的性质也进入了一个变革的时代。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正在被打破,对财务报告加以改进势在必行。下面对完善企业财务报告提出如下思路:

(一)改革现行财务报告结构

1、增加编制全面收益报表:全面收益是指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之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些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全面收益应分为已确认且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现行收益表已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本期间接全部收益。再者,将未实现增值弃之于收益计算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因此,我国企业披露全面收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增加增值表:增值表是一种反映企业的增值额及其在企业利益集团之间进行分配情况的财务报告。增值表编制的基本原理是“增值额一分配额”。等式左边是企业当期新创造的价值,即企业对其各利益集团的贡献;等式右边是对企业当期新创造价值的分配,反映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根据对企业增值额含义的不同理解,可将增值额分为总增值额(GVA)和净增值额(NVA),由此增值表的编制方法也分为总增值法和净增值法。

3、编制预测财务报告:财务报告虽然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会计事项进行的总结,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还需要对未来的企业发展作出财务预测。因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在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急需了解企业的未来经营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编制预测财务报告并将其纳入财务报告已成为必然。

(二)增加表外信息披露

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首先:

(1)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

(2)增加物价变动信息披露。

(3)增加对研究与开发信息的披露。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大量投入是推动当今技术进步与经验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4)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5)前瞻性信息。企业应披露未来价值趋势信息,应在表外尽可能详尽地披露与企业未来价值相关的一些信息。(6)背景信息。作为一个企业,其所处的地域、行业,经营的业务范围、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改造、市场上的经营氛围、远期近期发展目标,公司的资产结构、过去的赢利水平,主要竞争对手等状况,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反映;(7)简明信息。编制简明信息,便是对那些为绝大多数信息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重要信息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这样更能扩大财务报表的效用。

其次,增加财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2)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则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3)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5)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6)企业合并、分立;(7)重大投资、融资活动;(8)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9)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三)提高财务报告及时性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广大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企业未来的前途是否乐观,而预测未来的变化,单凭过去按月、按年编制的会计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与充分性,不再有技术上的问题。这样缩短了财务报告提供的周期,有效的防止了内幕操作,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效率。

(四)改进现代财务报告模式

为了提高财务报告在经济决策中的地位,我们必须根据经济的发展对现有财务报告进行改进。据悉美国目前开发成功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财务报告语言,这大大增加了财务报告的实用性。这种财务报告模式是值得我国财务报告模式借鉴和改进的。

(五)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杜绝虚假报告

建立一套成熟有效的监管机制,以合理保证最终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完善财务报告法律体系,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目前我国在规范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如已颁布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监管办法等法律和法规性文件,基本形成了财务报告规范体系。但是,不可否认其是还存在着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经济主体间的信息披露方法不尽一致,会计主体能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调节报告信息等许多漏洞。因此,要杜绝产生虚假财务报告,就必须首先要保证财务报告编制的主要标准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要求,有关信息的披露要真实、完整。因此,只有进一步制定出系统的、科学合理的财务报告规范体系,才不会给造假者以可乘之机。新晨

2、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要建立企业内部有效制衡、约束制度,一是要运作内部控制制度原理,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加强财务会计的基础工作,包括原则记录、定额管理、计量验收、清查盘点、厂内计划价格、内部稽核检查制度等。二是要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企业在制定会计核算制度时,应着重建立健全会计凭证管理制度,会计科目使用制度,会计帐簿管理制度,会计报表的信息披露制度,成本核算和管理制度,经济活动分析制度等。三是要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健全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基础审计的效果。五是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6篇

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侧重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缺乏预测性信息。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3、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通过对这些缺陷的总结,本文对财务报告发展的趋势展望并进一步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告 预测性信息 披露 未来模式展望

财务报告是随着会计环境的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为了适应愈来愈丰富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财务报告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经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企业的财务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活动日益复杂化,物价变动较以往更加频繁和激烈;行业的竞争加剧,互联网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资本市场十多年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目前难以用货币单位进行计量的资产和负债,都未能在财务报告中进行反映。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活动发生的日益频繁,需要企业披露各方面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现行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信息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一、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缺陷

1.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侧重反映企业历史经济活动而缺乏预测性信息。现行财务报告主要是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谨慎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提供的大多数是历史信息。而决策者需要的不仅是对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而公允的描述,更希望得到关于企业未来业绩和财务完善的预测性信息。并且企业的不少经济活动具有不确定性,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的财务报告难以对不确定性经济活动作出及时、恰当的披露。同时,以历史成本原则为基础,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的变化。

2.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不及时。企业几乎每天都要发生交易事项,只要经营状况正常,其会计信息的生产就必然是连续的、不间断的。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手段和信息生产成本、传递成本的严格限制,会计信息的披露只能是间断的。生产的连结性与披露的间断性之间的矛盾,使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其结果是:一方面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失去了相关性;另一方面,那些占有信息优势的人可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而进行内幕交易,导致了投资者之间的非公平竞争,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3.会计的发展与企业的财务环境息息相关,高科技推动了国际经济的迅猛发展,金融创新的日新月异则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由于一些资产负债表外业务和表外项目不断增加,人们纷纷指出,传统的财务会计报表已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了,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无法满足信息的时效性需求;无法反映非货币信息;无法满足对前瞻性信息的需求,无法满足信息的可靠性;现有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显现出来。

二、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1.编制预测财务报告。机会和风险来自于若干方面,如替代产品或劳务的产生、客户和雇员等讨价还价能力的变化、与企业权利和义务的相关的或有利益或有损失。对于决策者来说,充分地了解企业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至关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决策者对企业的评估或对信贷风险的判断。另外企业计划体现了企业未来的发殿方向,它不仅是企业未来的导向性指示器,也是企业面临机会和风险的驱动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应为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企业股东结构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现有投资者的信息需求,更要将企业推向为潜在的投资者服务,吸引潜在投资者的注意。为做到这些,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要向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的信息。同时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仍然要坚持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与可比性,未来预测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2.适当增加报表附注,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非财务信息主要用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自然以及相关环境所产生的效应,它有助于决策者正确评价企业管理水平,满足用户需求。这些信息一般包括:企业经营业绩信息、企业管理当局分析评价、背景信息。在报表附注中,还可以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以弥补现行财务报告。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不能反映物价变动与经济环境变化的不足。同时,还可以披露关于企业知识产权及自创商誉的信息,从而正确估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抗风险能力/

3.未来财务报告模式展望。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资本市场必将获得充分的发展,广大投资者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重要的使用者之一。他们的经济决策越来越复杂,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位置上。

未来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是一种以事项会计为基础的,可以向信息使用者充分披露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盈利预测、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交互式的实时报告。这种财务报告模式借鉴与融合了现有的几种对未来财务报告的预测,它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支柱。未来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作不同程度的告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财务报告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再囿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像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未来财务报告应是在网络上传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未来财务报告是未来会计环境的产物,未来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致使我们难以准确地对未来财务报告作定型化描述,但并不能妨碍我们对未来财务报告定向作一个粗略的估测。

未来的财务报告包含大量的非财务信息,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而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未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未来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可以考虑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比如,有关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由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确认、计量,同时可由人事部门协助披露人事政策及其变动方面的最新信息;有关销售协议方面的信息由销售部门披露,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由公关部门协助会计部门披露。在未来的财务报告中,披露部门从会计部门拓展到人事、销售、公关等部门。借鉴彩色报告的观点,把这些部门的信息分为核心与非核心信息。非核心信息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及时使用性,不需保密,可以对外公开,核心信息只由财务部门、企业高层管理当局和董事会主要成员垄断使用,不对外公开。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7篇

一、现行财务报告现状及局限性

财务报告是按照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日常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编制的,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他有关情况的文件。现行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的有机整体。目前,我国企业的正式会计报表主要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的附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损益表的附表――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了社会要求企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但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财务会计报告的缺陷与不足逐渐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在信息披露内容上存在的局限性

1、缺乏对无形资产的披露。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侧重“土地资本、存货、厂房、设备”等有形物质资产;而“知识产权、技术、信息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是网络化经济环境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可见,传统会计没有把这些无形资产纳入视野,从而导致现行会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因此,有必要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否则势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公允性、适当性和充分性。

2、缺乏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具有设计的灵活性、运作的杠杆性和收益的风险性等特点,因而,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可能为企业带来巨额的收益,也可能为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是报表使用者格外关注的信息。但是,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受传统会计理论的制约,不能完全解决它的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关于此方面的信息披露也很少。所以,要提高财务报告内容的有效性就必须重点披露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

3、缺乏分部信息的披露。对于一个大型企业或跨国公司而言,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子公司所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不同,合并报表中总括的财务信息很可能掩盖某些项目的实质。此时分部信息就显得十分重要,但现行财务报告中,中国证监会规定了占主营业务收入或利润总额的10%以上的行业和主要产品都要予以揭示,这种确定标准的提出,虽然和国际会计准则更为接近,但它如何与行业分部区分和协调,是实务中的一个难点。此外,由于我国尚未制定分部报告准则,因而在此类信息披露上的规范性和普遍约束性都亟待加强。

(二)三张主要会计报表在结构和形式上存在的局限性

1、资产负债表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1)资产负债表双方恒等的结构和固定不变的排列方法,易造成某些报表使用者只注重形式上的平衡,而忽视内容的变化。

(2)表中所列金额大部分均非现值,从而使得表上的价值与当前市价不一致,甚至相差较大,从而削弱了信息的可靠性和有用性。

(3)资产计价方法不统一,造成数据缺乏可比性。

2、利润表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1)利润表一般是按照报告期收入及其抵减部分自上而下排列的,突出反映的是净收益信息。不少信息使用者由于认为短期利润最优化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因而容易从形式上而不是从实质上理解会计信息,从而根据短期经营成果来评估企业经营的优劣。

(2)利润表的收入和费用项目大多是按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认,分摊、预提,致使利润数字受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甚至人为的操纵。

(3)利润表过分受制于实现原则,只反映已经实现的收益,不反映未实现的价值增值,使得当期财务成果报告不够全面。

3、现金流量表存在的主要局限性

(1)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过去的现金流量,而使用者关注的是未来的现金流量。要评估未来的现金流量,须以现金流量与存量为基础,兼用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项目和资产流动性、负债偿还期等进行预测。

(2)某些重大的业务偶尔并无现金支出,如资产置换等,而现金流量表只能在注释中说明,不能充分揭示。

(3)当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因现金短缺而面临偿债危机时,其现金流量表将这种情况显示出来,并不能因此断定该企业一定面临偿债危机。

二、财务报告及信息披露的改进及未来发展趋势

面对竞争、高新技术和全球化相汇合的挑战,适应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信息提出的新需求,笔者认为,在对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

(一)在拓宽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范围方面的改进

1、按照财务报告的充分揭示原则,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应在现行财务报告的基础上,增加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与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还应增加关于企业增值方面的会计信息,在现有财务报告中添加某些项目或单独披露如社会收益表、增值表等形式。

2、结合我国具体的经济环境,拓宽财务报告附注提供的信息量。如:鼓励企业披露关于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根据具体条件酌情采用在财务报告附注中进行叙述性披露。

3、在财务报告的补充资料之中,披露企业物价变动的会计信息。

4、重视企业分部信息的披露。应当针对我国实际,借鉴外国经验,建立我国分部报告,形成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

5、在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在保护商业秘密和提供及时、有用的信息之间进行权衡,要尽量避免会计信息披露过剩现象。要根据会计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兼顾财务会计的固有特征,并做适当的调整。

(二)在拓展财务报告模式方面的改进

1、出于对决策有用性的重视,在条件成熟时,市场价值或现行价值将逐渐形成一套独立的会计报告模式,从而形成历史成本模式与现行价值模式并存的局面,以克服现行的单一历史成本模式,以及注释所存在的弊端。

2、从财务报告的结构上看,可以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企业的核心信息是指正常的或经常的业务、交易和事项;非核心信息是指非常的或者偶发的业务、交易和事项。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重其计量的可靠性;而对于非核心会计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这就解决了人力资源等项目进不了资产负债表的难题。

3、在损益表的改革上,我们必须以配比原则为基础,同时增加一些配比和历史成本所不能反映的内容。在处理方法上,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1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2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3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4、现金流量表是建立在现收现付制基础之上的,它应该动态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表的改进,在内容上应把知识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入流出体现在报表上。在编制方法上可以探寻更为简便的方式,比如采取同步循环编制方法,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实时编制等。

5、增值表与利润表同时成为备选的收益披露方式,或两个报表同时并存。增值表的运用有助于企业摒弃传统的产值观念,有助于企业树立实现保值增值的经营观念。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财务报表 报表附注 会计信息 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资源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报表的补充信息(如物价变动信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信息等)以及其他财务报告(如致股东的信函等)。其中既有国家法律强制披露的,也有企业自愿披露的。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对企业的认识只能依靠企业的这些公开信息,如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正确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这说明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实际上在这一体系中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财务报表中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是得到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在报表中进行再确认后形成的。因而财务报表的表述是会计事项的表内确认。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满足四项条件的信息则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因此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是最严格的,受企业会计准则约束的,并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认识和评价时,财务报表始终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中的表述则称为披露。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难以确认的交易和事项或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日益增多,因而使用财务报告时有必要明确区分是在表内确认的信息,还是在表外披露的信息,否则有可能被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比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披露了所谓的“备考利润”,它是公司当局按照其经营指标计算出来的未来季度的利润。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收益情况公告中声称,2000年比1999年度每股盈利增长了25%,但它的财务报表显示,1999年每股盈利为1.10美元,2000年包括非常性开支每股盈利为1.12美元,增长率仅为1.8%,根本与其公告的25%相去甚远。所以公司采用备考利润报告,目的大都是为了掩饰经营存在的问题,转移投资者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关心根据通用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净利润。并且备考利润是人为计算出来的,缺乏现实依据,因此安然公司在2001年10月公布的盈利报表时,没有同时提供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见对财务报表上有关项目的信息披露以及使用报表附注、补充信息或其他财务报告等手段提供的关于这些项目的计量,并不能代替对符合确认标准的项目在财务报表上的确认。因此,投资者在使用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时,应该对其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给予足够重视,这些数据在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才是最为真实可靠的。

2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必不可少的补充,它提高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上规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单单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第一,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和负债都需要估计,估计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估计等等,容易使财务报表失真;第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造成资产价值和净利润出现差异,今年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计价,就造成了股东权益的大幅增加。根据证监会对2007年1月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的统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约10.66亿元;第三,某些资产由于不符合会计确认的条件或难以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上无法体现,这包括企业拥有的已发现的矿产价值、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的价值、自创的商誉等;另外,一些负债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进入资产负债表,如待决的诉讼可能带来的损失等等。这些没有体现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损害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未能传递公司价值的真实信息,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务报表所固有的缺陷。按照规定,附注和表体都要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这就为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提供了保障。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附注既可用数字描述,也可用文字描述,使企业一些难以确认和计量的项目得以充分披露,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投资者在阅读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当将财务报表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内容,全面正确地理解财务报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在利用会计报表附注的同时,也要注意有的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表外披露信息,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比如安然公司就创造出很多“特殊目的实体”,它利用spe来转移债务、掩盖不良资产和有目的的创造收入,根据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spe与开办公司的报表不合并,只是在附注中轻描淡写地提一下,巧妙地掩盖了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另外还要注意企业过多使用附注而导致的表外信息过量的问题。有的企业披露的附注本身就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帮助理解财务报表,有的将重要的信息混杂于附注之中,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从而误导投资者。所以投资者要善于将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并结合附注,来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比如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带来现金流的增长?利润有多大比重来源于关联交易?企业提取的各种减值准备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是否合理?是否有存在较大风险的担保、诉讼事项等等。这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

3 其他财务报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削弱了可靠性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财务报表报表附注会计信息财务报告

企业财务报告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现代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资源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财务报表的补充信息(如物价变动信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量信息等)以及其他财务报告(如致股东的信函等)。其中既有国家法律强制披露的,也有企业自愿披露的。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对企业的认识只能依靠企业的这些公开信息,如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正确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1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这说明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实际上在这一体系中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财务报表中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是得到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在报表中进行再确认后形成的。因而财务报表的表述是会计事项的表内确认。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不能同时满足四项条件的信息则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因此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是最严格的,受企业会计准则约束的,并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财务报告使用者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认识和评价时,财务报表始终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会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附注中的表述则称为披露。在现实社会中,一些难以确认的交易和事项或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附注中披露的信息日益增多,因而使用财务报告时有必要明确区分是在表内确认的信息,还是在表外披露的信息,否则有可能被误导,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比如在“安然事件”中,安然公司披露了所谓的“备考利润”,它是公司当局按照其经营指标计算出来的未来季度的利润。在2000年第四季度的收益情况公告中声称,2000年比1999年度每股盈利增长了25%,但它的财务报表显示,1999年每股盈利为1.10美元,2000年包括非常性开支每股盈利为1.12美元,增长率仅为1.8%,根本与其公告的25%相去甚远。所以公司采用备考利润报告,目的大都是为了掩饰经营存在的问题,转移投资者的注意力,使其不再关心根据通用会计准则在财务报表中列示的净利润。并且备考利润是人为计算出来的,缺乏现实依据,因此安然公司在2001年10月公布的盈利报表时,没有同时提供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可见对财务报表上有关项目的信息披露以及使用报表附注、补充信息或其他财务报告等手段提供的关于这些项目的计量,并不能代替对符合确认标准的项目在财务报表上的确认。因此,投资者在使用企业公布的财务信息时,应该对其财务报表上的数据给予足够重视,这些数据在反映企业的价值方面才是最为真实可靠的。

2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必不可少的补充,它提高了报表的可理解性

企业会计准则上规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单单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第一,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和负债都需要估计,估计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估计等等,容易使财务报表失真;第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造成资产价值和净利润出现差异,今年我国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计价,就造成了股东权益的大幅增加。根据证监会对2007年1月份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的统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约10.66亿元;第三,某些资产由于不符合会计确认的条件或难以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上无法体现,这包括企业拥有的已发现的矿产价值、已发现的石油天然气的价值、自创的商誉等;另外,一些负债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进入资产负债表,如待决的诉讼可能带来的损失等等。这些没有体现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损害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未能传递公司价值的真实信息,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

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务报表所固有的缺陷。按照规定,附注和表体都要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这就为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提供了保障。我国会计准则规定附注应当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需要说明的事项。附注既可用数字描述,也可用文字描述,使企业一些难以确认和计量的项目得以充分披露,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投资者在阅读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当将财务报表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内容,全面正确地理解财务报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在利用会计报表附注的同时,也要注意有的企业为了规避确认而只在表外披露信息,从而达到美化财务报表的目的。比如安然公司就创造出很多“特殊目的实体”,它利用SPE来转移债务、掩盖不良资产和有目的的创造收入,根据美国的公认会计原则,SPE与开办公司的报表不合并,只是在附注中轻描淡写地提一下,巧妙地掩盖了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使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另外还要注意企业过多使用附注而导致的表外信息过量的问题。有的企业披露的附注本身就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帮助理解财务报表,有的将重要的信息混杂于附注之中,难以引起投资者的关注,从而误导投资者。所以投资者要善于将财务报表之间相互联系,并结合附注,来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真实性做出判断。比如企业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带来现金流的增长?利润有多大比重来源于关联交易?企业提取的各种减值准备是否合理?对于固定资产折旧期限是否合理?是否有存在较大风险的担保、诉讼事项等等。这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

3其他财务报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削弱了可靠性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0篇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需要:即信息使用者总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分部报告正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关注分部信息而忽略公司的整体状况,因为分部信息是合并信息的必要补充。另外,一些投资者认为由于分部的界定,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很大的自,尤其是地区分部及行业分部的划分往往代表着管理当局的主观意愿,因此,可能存在大量的假设,降低了分部信息的相关性。这些因素可能会令分部报告的可行性降低。199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safs131对分部的划分采用了“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一)关于分部的确定

影响分部划分的中心问题是风险和报酬。将分部之间风险和报酬区分开来的标准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业、地区、客户,外销销货、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产品和服务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是行业(产品和服务)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行业分部”(industry segments)或“经营分部”(business segments)和地区分部(geographical segments)。但许多企业在划分行业分部时往往太宽泛,使用户很难充分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时又分得过细,增加了大量的信息成本。合理的做法是将风险和报酬类似的产品合并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地区分部的确定也是如此。

但是,上述确定分部的方法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同时,内部管理分部的划分与对外报告分部的划分不一致,也导致企业信息成本的增加。为此,sfas131采用“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确定分部,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而组织的分部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这种分部称之为经营分部(operating segments)。ias14(1997)对此也有类似的规定。fasb认为,一个经营分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够赚取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一企业内的其他分部进行交易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

(2)其经营成果可被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制定者(codm)定期检查,以评价每个分部的业绩,并做出资源向其分配的决策;

(3)编制的或基于内部报告系统形成的分散财务信息是有用的(sfas131)。fasb认为这种将对外报告分部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统一起来的新方法,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和报酬的洞察力,了解公司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是如何安排生产和分配资源的,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未来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所以,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在实现分析目标方面,应优于以行业、产品为基础确定分部的方法。

由于经营分部信息是以公司的内部财务报告系统为基础披露的,而公司的内部会计政策则不必遵从公认会计原则(gaap)。所以,sfas131被认为是允许不遵从gaap而披露会计信息的第一份准则。sfas131代表着分部报告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它将对分部报告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按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不必将所有分部单独对外披露,只有那些相对得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即确定可报告分部。对于已确定的分部,从有益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相似未来发展前景的分部,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目标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汇总合并。当然,如果某些分部信息不合并,对信息使用者更有意义,那么尽管它们满足合并的标准,也可以不合并。所以,企业对外单独披露的分部,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分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部的合并。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必须符合重要的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都赞同:一个经营分部或地区分部,如果它取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部客户,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应将它确定为一个可报告分部:

(1)它取得的来自外部客户和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占所有分部外销和内销总收入10%以上;

或(2)它取得的经营成果,不论是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分部合并成果或所有亏损分部合并成果(取绝对数大者)的10%或以上;

或(3)它的资产占所有分部总资产的10%或以上。(ias14,1997)

fas131认为,一个符合上述某一测试标准的分部,如果它满足所有合并标准,它也可以与其他分部合并,而不必单独对外披露。这一规定使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为了充分表达企业重要分部的财务信息,准则一般都规定,所有报告分部的外销收入合计应不低于一个公司合并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但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以10个为宜。没有列入可报告分部,但能产生收入的其他活动的财务信息,应该汇总在一起,列示在“其他”项目中。为了充分披露这些收入,应揭示它们存在的风险和报酬,且这些收入的类型应在分部的脚注中说明。

企业确定的可报告分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可报告分部不再满足重要性测试标准时,或企业的组织发生变化时,或主要经营决策者过去常用的的汇总分部信息的会计政策发生变化时,都可能会导致可报告分部的变化。一个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与否,变与不变,有时还要看这些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程度。

三、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分部报告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资产和份部负债(sfas131不要求在分部报告中披露分部负债),还包括偶然项目、非正常项目、分部信息与公司合并数字之间的调整项目,及分部应采用的会计政策等。这些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是指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在分部之间如何划分,即确认哪些收入、费用等要不要计入分部、计入哪一分部、计入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

分部收入指企业收益表中所披露的、可直接归属于分部的收入,以及企业收入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它包括向外部客户销售取得的收入和同一企业分部间的销售收入(ias14,1997)。分部收入中包括权益法下分部所分享的,因联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活动带来的利润或损失,及比例合并法下分享的合资企业收入。分部收入中不包括非正常项目和利息收入、投资转让收益或债务清偿收益(金融分部除外)。

对于分部收入确认和计量所面临的两个问题是:第一,分部收入中要不要包括分部间的销售收入;第二,如何选择向分部分配收入的合理基础。对于分部间销售是否应列入分部收入,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某些分部来讲,内部转移销售占其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如果将内部转移销售冲销,将会严重抵估此类部门的收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部门间相互转移销售,并不是一般买卖双方相互独立个体的常规交易,所以不应列计为收入。但从分中报告的目标出发,为了正确考察相对独立的某重要分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列为分部收入又是合理的。因此,世界多数国家及iasc都将分部的销售收入列入分中收入。分部间销售与外销不同,它的价格确定往往是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转移价格。这种价格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到各分部的收入及业绩,所以iasc、fasb等都要求对外披露分部间转移价格的基础,及这一基础发生变化的性质和变化期间对分部损益的影响,缺少这些信息可能会降低分部信息的有用性。

什么是“合理”的分摊基础?在分部费用、分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中都遇到这个问题,但各国会计准则及ias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认为,合理的分摊基础,应由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公司整体及分部个别情况,进行专业判断与主观认定。通常,作为合理分摊基础的有:分部工资、分部收入(可用于分摊费用)、分部资产、平均固定资产及存货占分部总数的比例等。但分摊基础再怎么“合理”,都可能存在主观、武断或不为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理解等情况。因此,企业内部在分部在分摊某项收入、费用、资产时,尽管存在着合理的基础,一个需分摊的项目,仍需首先符合各准则所规定的分部收入、分部费用等的定义。

分部费用是指分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分中的费用和按合理标准分配给分部的相关费用。包括外销费用,和同一企业分部间交易发生的费用(ias14,1997)。此外还包括比例合并法下分部应分担的合资企业费用。分部费用不包括非下常项目,利息费用及投资转让损失或债务清偿损失(金融分部除外),权益法下企业分享的合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损失,所得税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集团管理公司费用和母公司费用。分部费用中不包括一般管理费用、总公司费用和以企业为主体发生的费用。正如1987/1988icaew在对所公布报告的调查中指出:“这无疑是进行公司费用的人为分配。最好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数字从分部收益总额中扣除。”(icaw财务报告1987/1988,“a

survey of uk published accounts”)分部收入和分部费用的差额即为分部成果。

分部资产是分部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经营资产,这些资产可直接归属于分部或可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分部。分部负债是指来自于分部经营活动的经营负债,包括直接归属于分部的负债和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负债。如果分部成果中包括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则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就应包括附息资产和附息负债。分部资产和负债中包括权益下计算的投资,按比例合并法计算应分担的合营企业的经营资产及负债。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不包括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不论是ias,还是某一国家的准则都强调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分部中不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与其分部发生不同数量的附息债务和债权,各分部所赚取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费用,应该是总公司整体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各分部经营结果的真实反映。如果分部的成果中包括包含利息,就使得分部之间的利润或同一分部不同期间利润的比较,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从事金融活动的分部经营成果中应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对于这些分部,利息是反映其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四、分部信息披露

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基础编制分部报告,是常用的表现形式。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也不一样。从而,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所依据的重点就不同,有的企业以经营为部为主,有的以地区分部为主,而有的是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并重。这就形成了“首要的次要分部报告模型”和“混合表述模型”。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如何,决定着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是经营分部。而次要报告模型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该是地区分部,而次要分部报告就应是经营分部。

首要分部信息报告模型,不论是以经营分部为主,还是以地区分部为主,都披露比次要报告模型更详细的信息,而次要报告模型则披露相对简化的财务信息。地区分部信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客户分布(销售地)为基础,一是以资产分布(生产地)为基础。企业选择哪一种为基础来代表地区分部,要看企业各自的经营特点。

混合表述模型即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都作为首要报告模型,按相同的基础充分披露分部信息,即等量信息披露。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受它生产的不同产品和服务,及它从事活动的不同地区的强烈影响,这种混合报告方式,可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企业选择的分部报告模型,可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和报酬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选择哪一种模型,都必须遵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以尽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分部报告对外进行披露大致有三种方式:

(1)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作适当的说明;

(2)在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

(3)以附表的方式披露。多数国家大都倾向采用第二种披露方式,将分部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统一在一起,既不增加财务报表主要的复杂程序,又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的较为满意的信息。

五、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现状的评价及建议

不到十年,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切关怀下,本着发展与规范并举、服务与监管并得的原则,在筹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两个市场上市的a股股票已达800多家,随着一大批国有企业的成功上市,证券市场更担当起国企改革的重任。

我国的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所有行业,从地区分布看,遍布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重组及资源的国际流动,造就了大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集团公司。同时,随着较大型投资基金的不断上市,散户投资逐渐向专家理财转变。因此,在我国,存在着对分部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97年12月17日,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其第五条“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所披露的年报附注中应披露分行业资料。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要求股份公司以会计报表附表的形式披露分部财务状况,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证监会在《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只要求披露分行业信息,列示公司不同行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等三个指票,而不披露地区分部信息。这会导致那些行业特征不明显、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的公司不披露分部信息,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削弱了分部报告的信息量。有人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是跨国集团公司,地区分布所形成的政治、经济等差异性不明显,没有必要按地区提供分部信息。但是,地区分部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表述形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生产地虽然在国内,但销售地在国外。产品销售地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外汇管理制等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如在上海上市的浙江天然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中期每股收益较上期同期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主要产品羽绒、羽绒制品95%以上外销,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分三块,即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台湾,美国、加拿大,以及东欧各国。由于1997年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北美出现科暖,以及东南亚经济危机制影响,使公司1998年上半年效益严重滑坡,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如果该公司能够按销售地披露地区分部信息,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有关报道,对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地区分部信息对我国投资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2、行业分类多种多样,缺乏相对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行业的合并与分列,应以其所具有的风险和报酬为依据,而上市公司编报者所列示的行业显示了明显的随意性。

3、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只要求“公司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业务“若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不利于编报者筛选可报告分部,有时甚至会遗漏重大信息,例如巨额亏损的部分和占有公司大量资产的分部,就因为不符合测试标准,而不需对外单独披露。按国际惯例,可报告分部的确定,要依次通过收入、利润(或亏损)和资产三个指票的重要性测试。

4、缺乏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对分部收入、分部成本与费用、分部资产、分中收益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令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建议:

1、增中按地区表述的分部信息,地区分部信息可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方式表述,可参照ias14(1997)所建议的首要与次要信息披露模式。例如,公司销售地分布在具有不同风险和报酬的地区,可以选择以销售地表述的分部信息为主要模式,其他形式的分部信息为次要模式。也可选择“混合表述”模式,等量列示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中采用了这种表述形式,目前证监会的要求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尚未做到统一。

2、设立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当然,再详细的分类,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公司行业分类的需要,还需要管理当局结合公司的管理和组织特点,参考行业分类标准,加之自己的判断来确定。为了避免管理当局操纵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将对内外报告结合起来,披露分部间的内部转移价格,揭示分部间的关联交易。

3、增加可报告分部的筛选指票。不应只考虑分部收入的判定指标,还应考虑分部收益和分部资产等判定指标。通过依次检验,避免遗漏重大信息。

4、财政部应尽快分部报告会计准则及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尤其是分中收入、资产、收益、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及披露等,指导企业编报人员进行操作。

主要参考文献:

1、sfas14,sfas131,ias14(1981) ,ias14(1997),ssap25。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1篇

一、分部报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跨行业、跨国界的集团化公司,往往横跨几个性质、风险、获利能力迥异的产业和市场,有时还面临着分部所在国的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使得以公司整体为表达基础的财务信息的有用性降低。合并会计报表的优点在于公允地表达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其缺点是隐匿了公司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重要信息,使信息使用者不能了解公司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情况,混淆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为分部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投资人最关心被投资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及其风险和不确定性,而企业集团的现金流量是由各个分部的现金流量所构成,影响企业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因素将会直接影响集团的现金流量。所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财务报告的缺陷及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提高,导致了分部财务报告的产生。实证研究业已证明分部信息比合并信息具有更精确的预测能力(Rappaport,lemer.1969,Kinney,1971,Emmanuel,Garrod,1985)。由于分部信息与评价一个跨行业企业或跨国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关,而这些信息可能不是来自于汇总数据,所以,普遍认为,分部信息对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言是必需的。(IAS14,1997)

分部财务报告从它产生开始,就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引起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分部信息的成本、竞争对手和是否误导投资者等几个方面。

分部报告成本主要包括编制和披露成本。一种观点认为公司披露分部信息会增加信息成本,有违“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笔者认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条件之一“效益大于成本”原则瘊不是就信息提供者或信息使用者单方而言而是社会效益大于成本信息提供成本与信息获取成本是相互矛盾、此消彼长的,信息提供者为降低信息成本放弃分部报告,必将增加信息使用者获取信息的成本,损害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根据信息经济学的观点,当双方利益不能达到最佳均衡时,博弈双方也不可能单独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当信息使用者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最终也将损害到信息提供者的利益。

信息提供者认为披露详细的分部信息会有利于竞争对手,尤其当竞争对手是非上市公司时,由于这些公司不需披露分部信息,导致信息披露不公平。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上于分部信息披露规定的差异,可能会导致分部所在国的误解和不满,从而可能引起国际纠纷。这些客观事实,往往会影响公司披露分部信息的积极性。为保护信息披露者的利益,多数国家的准则通常都规定对信息披露者的保护条款。如英国1990SSAP25《分部报告》中规定:“根据董事会意见,如果这些信息的披露将会对公司的利益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那么这些信息可不必披露,但这些信息没有披露的事实必须予以声明。”这种折衷做法,有利于分部准则的实施。

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需要:即信息使用者总想获得更多的信息。分部报告正是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不会导致信息使用者关注分部信息而忽略公司的整体状况,因为分部信息是合并信息的必要补充。另外,一些投资者认为由于分部的界定,公司管理当局存在着很大的自,尤其是地区分部及行业分部的划分往往代表着管理当局的主观意愿,因此,可能存在大量的假设,降低了分部信息的相关性。这些因素可能会令分部报告的可行性降低。1997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SAFS131对分部的划分采用了“管理法(Management

approach),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二、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一)关于分部的确定

影响分部划分的中心问题是风险和报酬。将分部之间风险和报酬区分开来的标准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行业、地区、客户,外销销货、组织结构、独立核算单位、生产线、产品和服务等,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标准是行业(产品和服务)和地区,形成了所谓的“行业分部”(industrysegments)或“经营分部”(businesssegments)和地区分部(geographicalsegments)。但许多企业在划分行业分部时往往太宽泛,使用户很难充分评价企业的风险和报酬,有时又分得过细,增加了大量的信息成本。合理的做法是将风险和报酬类似的产品合并在一起作为分类标准,既可以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又可以降低成本。地区分部的确定也是如此。

但是,上述确定分部的方法包含了太多的主观因素,往往会受到企业管理当局的操纵。同时,内部管理分部的划分与对外报告分部的划分不一致,也导致企业信息成本的增加。为此,SFAS131采用“管理法”(Managementapproach)确定分部,即以企业内部管理当局进行经营决策、分配资源和评价业绩而组织的分部为基础,确定对外报告的分部,这种分部称之为经营分部(operatingsegments)。IAS14(1997)对此也有类似的规定。FASB认为,一个经营分部应具有如下特点:

(1)所从事的经营活动能够赚取收入和发生支出(包括与同一企业内的其他分部进行交易所发生的收入和费用);

(2)其经营成果可被企业的主要经营决策制定者(CODM)定期检查,以评价每个分部的业绩,并做出资源向其分配的决策;

(3)编制的或基于内部报告系统形成的分散财务信息是有用的(SFAS131)。FASB认为这种将对外报告分部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统一起来的新方法,能够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和报酬的洞察力,了解公司管理者是如何管理公司的,是如何安排生产和分配资源的,因为这些信息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未来经营利润和现金流量。所以,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在实现分析目标方面,应优于以行业、产品为基础确定分部的方法。

由于经营分部信息是以公司的内部财务报告系统为基础披露的,而公司的内部会计政策则不必遵从公认会计原则(GAAP)。所以,SFAS131被认为是允许不遵从GAAP而披露会计信息的第一份准则。SFAS131代表着分部报告发展的一个新动向,它将对分部报告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可报告分部的确定

按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不必将所有分部单独对外披露,只有那些相对得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即确定可报告分部。对于已确定的分部,从有益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具有相似经济特征、相似未来发展前景的分部,在遵循公认会计原则的目标和基本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汇总合并。当然,如果某些分部信息不合并,对信息使用者更有意义,那么尽管它们满足合并的标准,也可以不合并。所以,企业对外单独披露的分部,可以是一个单一的分部,也可以是两个以上的分部的合并。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必须符合重要的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都赞同:一个经营分部或地区分部,如果它取得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外部客户,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则应将它确定为一个可报告分部:

(1)它取得的来自外部客户和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占所有分部外销和内销总收入10%以上;

或(2)它取得的经营成果,不论是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分部合并成果或所有亏损分部合并成果(取绝对数大者)的10%或以上;

或(3)它的资产占所有分部总资产的10%或以上。(IAS14,1997)

FAS131认为,一个符合上述某一测试标准的分部,如果它满足所有合并标准,它也可以与其他分部合并,而不必单独对外披露。这一规定使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合理性。

为了充分表达企业重要分部的财务信息,准则一般都规定,所有报告分部的外销收入合计应不低于一个公司合并总收入的75%,否则,应增加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但可报告分部的数量以10个为宜。没有列入可报告分部,但能产生收入的其他活动的财务信息,应该汇总在一起,列示在“其他”项目中。为了充分披露这些收入,应揭示它们存在的风险和报酬,且这些收入的类型应在分部的脚注中说明。

企业确定的可报告分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可报告分部不再满足重要性测试标准时,或企业的组织发生变化时,或主要经营决策者过去常用的的汇总分部信息的会计政策发生变化时,都可能会导致可报告分部的变化。一个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与否,变与不变,有时还要看这些信息对信息使用者的有用程度。

三、分部报告主要项目的确认与计量

分部报告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分部收入、分部费用、分部资产和份部负债(SFAS131不要求在分部报告中披露分部负债),还包括偶然项目、非正常项目、分部信息与公司合并数字之间的调整项目,及分部应采用的会计政策等。这些项目的确认与计量是指收入、费用、资产和负债等在分部之间如何划分,即确认哪些收入、费用等要不要计入分部、计入哪一分部、计入的金额是多少等问题。

分部收入指企业收益表中所披露的、可直接归属于分部的收入,以及企业收入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收入。对于销售收入,它包括向外部客户销售取得的收入和同一企业分部间的销售收入(IAS14,1997)。分部收入中包括权益法下分部所分享的,因联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活动带来的利润或损失,及比例合并法下分享的合资企业收入。分部收入中不包括非正常项目和利息收入、投资转让收益或债务清偿收益(金融分部除外)。

对于分部收入确认和计量所面临的两个问题是:第一,分部收入中要不要包括分部间的销售收入;第二,如何选择向分部分配收入的合理基础。对于分部间销售是否应列入分部收入,一些学者认为,对于某些分部来讲,内部转移销售占其总收入的绝大部分,如果将内部转移销售冲销,将会严重抵估此类部门的收入;而另一些学者认为,部门间相互转移销售,并不是一般买卖双方相互独立个体的常规交易,所以不应列计为收入。但从分中报告的目标出发,为了正确考察相对独立的某重要分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分部间的销售收入列为分部收入又是合理的。因此,世界多数国家及IASC都将分部的销售收入列入分中收入。分部间销售与外销不同,它的价格确定往往是依据企业内部制定的转移价格。这种价格的确定会直接影响到各分部的收入及业绩,所以IASC、FASB等都要求对外披露分部间转移价格的基础,及这一基础发生变化的性质和变化期间对分部损益的影响,缺少这些信息可能会降低分部信息的有用性。

什么是“合理”的分摊基础?在分部费用、分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中都遇到这个问题,但各国会计准则及IAS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明。一般认为,合理的分摊基础,应由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公司整体及分部个别情况,进行专业判断与主观认定。通常,作为合理分摊基础的有:分部工资、分部收入(可用于分摊费用)、分部资产、平均固定资产及存货占分部总数的比例等。但分摊基础再怎么“合理”,都可能存在主观、武断或不为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理解等情况。因此,企业内部在分部在分摊某项收入、费用、资产时,尽管存在着合理的基础,一个需分摊的项目,仍需首先符合各准则所规定的分部收入、分部费用等的定义。

分部费用是指分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可直接归属于分中的费用和按合理标准分配给分部的相关费用。包括外销费用,和同一企业分部间交易发生的费用(IAS14,1997)。此外还包括比例合并法下分部应分担的合资企业费用。分部费用不包括非下常项目,利息费用及投资转让损失或债务清偿损失(金融分部除外),权益法下企业分享的合营、合资或其他投资损失,所得税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集团管理公司费用和母公司费用。分部费用中不包括一般管理费用、总公司费用和以企业为主体发生的费用。正如1987/1988ICAEW在对所公布报告的调查中指出:“这无疑是进行公司费用的人为分配。最好是将它们作为一个单独的数字从分部收益总额中扣除。”(ICAW财务报告1987/1988,“A

SurveyofUKPublishedAccounts”)分部收入和分部费用的差额即为分部成果。

分部资产是分部经营活动中所使用的经营资产,这些资产可直接归属于分部或可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分部。分部负债是指来自于分部经营活动的经营负债,包括直接归属于分部的负债和可按合理基础分配给分部的负债。如果分部成果中包括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则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就应包括附息资产和附息负债。分部资产和负债中包括权益下计算的投资,按比例合并法计算应分担的合营企业的经营资产及负债。分部资产和分部负债中不包括所得税资产和负债。

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不论是IAS,还是某一国家的准则都强调从事一般经营活动的分部中不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大多数公司都与其分部发生不同数量的附息债务和债权,各分部所赚取的利息收入和发生的利息费用,应该是总公司整体政策的结果,而不是各分部经营结果的真实反映。如果分部的成果中包括包含利息,就使得分部之间的利润或同一分部不同期间利润的比较,变得毫无意义。当然,从事金融活动的分部经营成果中应包括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因为对于这些分部,利息是反映其经营业绩的主要指标。

四、分部信息披露

以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为基础编制分部报告,是常用的表现形式。由于企业的性质和特点各不相同,因此企业风险和报酬的主要来源和性质也不一样。从而,企业披露分部信息时所依据的重点就不同,有的企业以经营为部为主,有的以地区分部为主,而有的是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并重。这就形成了“首要的次要分部报告模型”和“混合表述模型”。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的组织和管理如何,决定着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性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是经营分部。而次要报告模型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首要模型就应该是地区分部,而次要分部报告就应是经营分部。

首要分部信息报告模型,不论是以经营分部为主,还是以地区分部为主,都披露比次要报告模型更详细的信息,而次要报告模型则披露相对简化的财务信息。地区分部信息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客户分布(销售地)为基础,一是以资产分布(生产地)为基础。企业选择哪一种为基础来代表地区分部,要看企业各自的经营特点。

混合表述模型即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都作为首要报告模型,按相同的基础充分披露分部信息,即等量信息披露。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同时受它生产的不同产品和服务,及它从事活动的不同地区的强烈影响,这种混合报告方式,可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

企业选择的分部报告模型,可随着企业经营风险和报酬的变化而变化,不论选择哪一种模型,都必须遵照“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以尽可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出发点。

分部报告对外进行披露大致有三种方式:

(1)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并在财务报表中的附注中作适当的说明;

(2)在企业财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

(3)以附表的方式披露。多数国家大都倾向采用第二种披露方式,将分部报告与企业财务报告的附注说明统一在一起,既不增加财务报表主要的复杂程序,又能使信息使用者获得的较为满意的信息。

五、对我国分部信息披露现状的评价及建议

不到十年,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切关怀下,本着发展与规范并举、服务与监管并得的原则,在筹资功能和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在两个市场上市的A股股票已达800多家,随着一大批国有企业的成功上市,证券市场更担当起国企改革的重任。

我国的上市公司,几乎涵盖了关系国计民生的所有行业,从地区分布看,遍布我国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上市公司的收购、兼并、重组及资源的国际流动,造就了大批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集团公司。同时,随着较大型投资基金的不断上市,散户投资逐渐向专家理财转变。因此,在我国,存在着对分部信息需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997年12月17日,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其第五条“会计报表附注指引”(试行)首次要求上市公司在所披露的年报附注中应披露分行业资料。财政部1998年1月27日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也要求股份公司以会计报表附表的形式披露分部财务状况,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证监会在《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只要求披露分行业信息,列示公司不同行业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营业毛利等三个指票,而不披露地区分部信息。这会导致那些行业特征不明显、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的公司不披露分部信息,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削弱了分部报告的信息量。有人认为我国的上市公司很少是跨国集团公司,地区分布所形成的政治、经济等差异性不明显,没有必要按地区提供分部信息。但是,地区分部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表述形式。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生产地虽然在国内,但销售地在国外。产品销售地所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治和外汇管理制等情况都直接影响到公司的业绩。如在上海上市的浙江天然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中期每股收益较上期同期大幅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该公司主要产品羽绒、羽绒制品95%以上外销,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分三块,即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台湾,美国、加拿大,以及东欧各国。由于1997年厄尔尼诺天气现象,北美出现科暖,以及东南亚经济危机制影响,使公司1998年上半年效益严重滑坡,股票价格也随之下跌。如果该公司能够按销售地披露地区分部信息,投资者完全可以根据有关报道,对公司的业绩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调整投资结构,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地区分部信息对我国投资人而言也是必要的。

2、行业分类多种多样,缺乏相对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行业的合并与分列,应以其所具有的风险和报酬为依据,而上市公司编报者所列示的行业显示了明显的随意性。

3、可报告分部的确定标准过于简单,只要求“公司的经营涉及到不同行业的业务“若行业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10%(含10%)以上的,则应按行业类别披露有关数据”,不利于编报者筛选可报告分部,有时甚至会遗漏重大信息,例如巨额亏损的部分和占有公司大量资产的分部,就因为不符合测试标准,而不需对外单独披露。按国际惯例,可报告分部的确定,要依次通过收入、利润(或亏损)和资产三个指票的重要性测试。

4、缺乏分部报告的具体操作指南,对分部收入、分部成本与费用、分部资产、分中收益等都没有明确的定义和确定标准,令编报者往往无从下手。

为此,笔者建议:

1、增中按地区表述的分部信息,地区分部信息可按生产地和销售地两种方式表述,可参照IAS14(1997)所建议的首要与次要信息披露模式。例如,公司销售地分布在具有不同风险和报酬的地区,可以选择以销售地表述的分部信息为主要模式,其他形式的分部信息为次要模式。也可选择“混合表述”模式,等量列示经营分部和地区分部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中采用了这种表述形式,目前证监会的要求与《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1998)尚未做到统一。

2、设立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标准。当然,再详细的分类,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公司行业分类的需要,还需要管理当局结合公司的管理和组织特点,参考行业分类标准,加之自己的判断来确定。为了避免管理当局操纵分部及可报告分部的确定,一方面要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另一方面也可采用分部确定的“管理法”,将对内外报告结合起来,披露分部间的内部转移价格,揭示分部间的关联交易。

3、增加可报告分部的筛选指票。不应只考虑分部收入的判定指标,还应考虑分部收益和分部资产等判定指标。通过依次检验,避免遗漏重大信息。

4、财政部应尽快分部报告会计准则及具体操作指南,包括分部的划分,可报告分部的确定,尤其是分中收入、资产、收益、费用等的确认与计量及披露等,指导企业编报人员进行操作。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2篇

Abs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capital operation is a major managed object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o we should maximize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 normative financial system is the basis for enterprise' s development.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a value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ctivity with strong comprehensiveness, including fund-raising management, investment management, equity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st management, etc.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创新;经营管理型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financial system;financial management innovation;business management type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24-02

0引言

目前企业主要问题是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很多企业着眼于企业的经营运作,以销售为衡量企业的目标,忽略了财务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而资金运作是财务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达到财务管理的目标,为此本文经过对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构建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被调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被调查的企业是一家生产型的私营企业,座落于具有“铝材之乡”的横岗黄金地段,是一家集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铝材企业。该企业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有10多人,职责分明,分别设置记帐人员、出纳人员、会计人员、应收帐务管理人员、应付帐务管理人员。每月末进行结帐处理,上交月度各财务数据分析,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给管理决策人员。每两个月对各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企业财务、销售报告,分析其财务状况、销售状况及各部门相关数据。通过每月的报告及分析使企业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企业对财务状况有更新更及时基本的了解。

2健全的财务管理

规范的财务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计划,对生产和经营过程进行控制、监督、核算、分析和评价工作,管好用好资金,保证资金和财产的安全,有效利用企业的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上要贯彻“勤俭办企业”的方针,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在企业经营中制止铺张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降低消耗、增加积累。

2.1 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企业设立财务部。财务部设经理、会计和出纳岗位。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人员应当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和财务信息。除法律规定和企业主管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企业的财务信息。

2.1.1 A财务部经理的主要职责是:①主持财务工作,完成各项会计业务工作;②制订财务计划,搞好会计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核算经营成果、定期提供数据、资料和财务分析报告;③负责编制会计报告,主持清查财产;④执行财经法令、制度、决定,坚持原则,增收节支,提高经济效益;⑤制订企业财务预、决算方案,提供本年度财务及分析报告,同时提供次年的财务预算报告;⑥组织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定期向企业主管提交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报告;⑦组织制定企业的年度、季度财务计划;⑧组织进行必要的财务预测和风险分析,组织资金筹措;⑨进行成本费用预算、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督促企业有关部门降低消耗、节约费用、提高经济效益;⑩加强企业的资金运用管理,并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细则;{11}建立健全经济核算制度,组织监督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组织定期、不定期的审计、检查工作;{12}完成董事会、总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13}监督检查资金、费用开支及财产管理,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及账表、单据,杜绝贪污、浪费及不合理开支。

2.1.2 B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责是:①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账、报账做到手续完备、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按期报账;②按照经济核算原则,定期检查、分析公司财务、成本和利润的执行情况,挖掘增收节支潜力,考核资金效果,及时向财务经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当好企业参谋;③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④完成财务经理交付的其他工作。

2.1.3 C出纳员的主要职责是:①贯彻现金管理制度,把好现金收支关,根据稽核人员签章的凭证复核,办理款项收付。库存现金保持在规定的限额内,超过部分要及时存入银行。不得以白条抵冲现金,更不得挪用现金;②及时办理银行结算业务,随时掌握银行存款余额,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准出借银行账户;③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各种账目,根据已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并结出余额。现金账余额要每日与库存现金核对,做到日清月结;④妥善保管各类空白支票、空白收据。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要设立专门的登记簿登记,认真办理领用注销手续;⑤配合会计作好各种账务处理、编制未达账调节表;⑥完成财务经理交待的其他工作。

2.2 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①资金筹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是财务管理的起点。企业根据发展的需要,应对资金的需求进行预测,编制年度资金使用计划,同时,对资金成本进行分析,并根据可能选择最佳的筹集方式。②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章程的规定,及时筹集资本金。资本金可以一次或分次筹集。投资者未按照投资合同、协议、章程的约定履行出资义务的,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可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③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吸收投资者的无形资产(不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资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20%。因特殊原因,需要超过20%的,须经工商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但是最多不超过企业注册资金的30%。企业不接收投资者已设立有担保物权及租赁资产的出资入股。④企业筹集的资产金必须由中国注册会计师验资出并出具验资报告,由企业据以发给投资者的出资证明书。⑤企业的资本金在生产经营期间内,投资者除依法转让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走。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或者章程、合同的规定,分享企业利润和承担亏损。⑥银行账户必须按银行的规定开设和使用,银行账户只供企业经营业务收支结算使用。严禁出借账户供外单位或他人使用,严禁为外单位或个人代收代支、转账套现等。⑦银行账户与账号必须保密,非因业务需要不准外泄。同时,银行账户印鉴实行分管并用制。财务专用章由财务部经理或主管会计保管,私章由出纳保管,不准由一人保管使用,保管外出时可委托他人代管。⑧严禁任何空白支票未用先盖章。使用时必须填最高限额、日期、用途、领用人签名等。⑨银行收支款项,应按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逐笔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准多笔汇总记账,也不准以收顶支后记账。企业应按月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未达账项,应编制调节表逐笔调节平衡。⑩办理信汇、电汇、票汇、转账支付等付出的款项,一律凭领用支票审批单办理,领用支票审批单应随付款凭证一并入账。{11}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控制现金的支出结算,一般不直接支付现金。一切现金收支,必须有合法的凭证作依据。{12}现金日记账必须设立固定账本,严禁有账外账,严禁私设小金库。{13}企业财务主管每月终必须会同出纳员盘点库存现金,保证账实相符。{14}严禁将企业公款存入私人账户或以私人名义用企业公款购买股票、债券,以及以私人名义用企业公款进行其他经营活动,违者以挪用或侵占公司资产罪论处。{15}严格控制员工临时借款。员工临时借款,主要用于出差、购买公用物品、业务招待费。私人借款一律禁止。{16}企业应建立资金运用及回笼情况的跟踪制度,要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到期的债权,要督促有关人员及时催收,发现问题,应及时研究处理,并上报企业财务部备案。{17}企业必须加强对发票的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对发票的保管、登记、领用清理、核对工作。已开出的发票,要及时交付给对方;严禁为其他单位和个人代开与企业业务无关的发票,否则对当事者处以发票面额30%以上的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法律责任。

2.3 流动资金的核算①经管债权(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账目的财务人员应经常清理各账户款项,定期与有关单位核对余额,经常向部门主管汇报债权清理情况,督促经办人员及时结清和收回债权。②企业应按当年未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等应收款项的余额计提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纳入管理费用。③企业应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确认坏账损失,即: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和担保人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部分。其次,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账款。④严格坏账损失的控制及审批程序。企业若发生坏账损失时,应先书面报告企业财务部初审、财务部经理复审,经企业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冲账。如因个人责任造成坏账的责任者要视情节分别给予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⑤存货的计价方法按规定执行。

3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它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3.1 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

3.2 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拔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3 做好企业筹资管理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从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3.4 做好企业收益分配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3.5 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知识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然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3篇

我这次是在一家工业企业实习,对于我们班的同学来说,其他跟学校走的同学多数被分到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中介服务单位,具体我也说不清哪个好,但我知道,我们出来是老师托关系给我们找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好的表现自己,一定不能给老师和学校丢脸,同时也要让自己尽可能的抓住这次时机多学点社会实践中的知识,这才是最主要的!

在我刚到这家工业企业后,刚开始对里面的人充满了怀疑,因为我以前就听说过,社会上的多数企业都有两本账,一本是给外人看的,另一本是给企业内部看的.刚开始我们一直在看企业的传票,那里有企业今年所有的账务记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当然,企业有的分录可以说做的非常灵活,对于有些经常发生的小业务,它会把近段时期所有的在某一天全部加在一起来做分录,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但对我们来说,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看懂的,因为许多都是经过计算后的结果!

这家企业给我的第一感觉一般,但是看了企业的年收入账目后,我才知道企业真正的实力,之后看到财务部那么多员工都在用手工做账,刚开始自己也没有多思考什么,只感觉企业财务部人员很多,并且每人分工清楚,但每个人并不是特别忙,当时我在想难道做会计的人都这样轻松么?

对于这家企业的传票,由于其记账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关,如果我们不了解企业的这些流程,就不知道那些业务会具体到成本还是费用,在我们的多次要求下,财务部抽出时间带我们到工作车间转了一趟,可以说对企业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的实践非常有利!

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会计可以说什么都不是,那些考试的分数也没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分数高不一定你一定就学的好,因为每个大学由于每学期开的课都非常多,老师教不过来,学生也学不过来,因而为了走走形式,几乎全国各个大学都是每学期考试时老师给划点范围,这样考试时可以说就是原题,这样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完成任务,并且这些考的多是些概念性的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的知识,因而可以说如果只跟着学校安排走,毕业是就啥也不是,好在国家对有些专业有从业证书和等级证书的要求,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觉得大学期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但要想考国家要求的社会认证,就必须要到社会上花钱报班学习,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学到真东西,但是有些机构为了钱,会与国家考试部门打通关系在后面对考试成绩做手脚,这样有钱的人多教点钱不学也能得到证书,来源于:shixi.exam8/shixijianding/这样下去会造成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浪费!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4篇

我这次是在一家工业企业实习,对于我们班的同学来说,其他跟学校走的同学多数被分到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中介服务单位,具体我也说不清哪个好,但我知道,我们出来是老师托关系给我们找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好的表现自己,一定不能给老师和学校丢脸,同时也要让自己尽可能的抓住这次时机多学点社会实践中的知识,这才是最主要的!

在我刚到这家工业企业后,刚开始对里面的人充满了怀疑,因为我以前就听说过,社会上的多数企业都有两本账,一本是给外人看的,另一本是给企业内部看的.刚开始我们一直在看企业的传票,那里有企业今年所有的账务记录,这些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当然,企业有的分录可以说做的非常灵活,对于有些经常发生的小业务,它会把近段时期所有的在某一天全部加在一起来做分录,这样就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但对我们来说,有些东西是没办法看懂的,因为许多都是经过计算后的结果!

这家企业给我的第一感觉一般,但是看了企业的年收入账目后,我才知道企业真正的实力,之后看到财务部那么多员工都在用手工做账,刚开始自己也没有多思考什么,只感觉企业财务部人员很多,并且每人分工清楚,但每个人并不是特别忙,当时我在想难道做会计的人都这样轻松么?

对于这家企业的传票,由于其记账内容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关,如果我们不了解企业的这些流程,就不知道那些业务会具体到成本还是费用,在我们的多次要求下,财务部抽出时间带我们到工作车间转了一趟,可以说对企业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这对我的实践非常有利!

我们在学校学的那点会计可以说什么都不是,那些考试的分数也没有真正的意义,因为分数高不一定你一定就学的好,因为每个大学由于每学期开的课都非常多,老师教不过来,学生也学不过来,因而为了走走形式,几乎全国各个大学都是每学期考试时老师给划点范围,这样考试时可以说就是原题,这样学生和老师都可以完成任务,并且这些考的多是些概念性的没有一点实际意义的知识,因而可以说如果只跟着学校安排走,毕业是就啥也不是,好在国家对有些专业有从业证书和等级证书的要求,这样才不至于让自己觉得大学期间没有学到任何知识,但要想考国家要求的社会认证,就必须要到社会上花钱报班学习,也只有这样的学习才能学到真东西,但是有些机构为了钱,会与国家考试部门打通关系在后面对考试成绩做手脚,这样有钱的人多教点钱不学也能得到证书,来源于:http://shixi.exam8/shixijianding/这样下去会造成社会对人才的不公与浪费!

企业财务报告范文第15篇

XX供电公司工会财务工作在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公司工会财务、经费审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工会工作大局,开拓进取,按照省公司"三抓一创"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依靠"方针,突出维护职工权益,在财务管理上求规范,在经费、资产管理上求实效,保证了经费足额及时拨缴,圆满完成了上级工会上解经费的目标任务,为工会开展好各项职工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县供电企业财务规范化自查情况

XX供电公司工会结合公司工会财务的实际情况,以查找问题,摸清情况,完善制度,夯实基础,服务全局为目标,在布置、安排、落实和督促等各个工作环节精心筹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了工会财务自查工作,现将自检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XX供电公司工会委员会下设5个基层分工会,工会财务专职工会会计一名,专职工会出纳一名。现有会员000人,年会费收入22730元,收缴率为xx0%.为了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各项职能,推进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多年来,公司工会把工会财务工作当作强化工会物质基础的一项重点工程,把发挥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作为工会财务工作的着眼点,坚持工会财务工作为工会重点工作服务、为基层工会组织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的方针,在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中严格执行工会财务制度,不断提高工会财务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强化工会经费收缴、深化财务改革、加强财务管理等方面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公司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持和物质保证。

三、综合自查评价

公司工会自成立以来,公司领导班子对工会经费的收缴工作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为工会经费收缴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盾。工会也在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上下功夫,一是每年都将工会经费收缴工作纳入年度方针目标考核之中,对不能按时上解经费的单位,在年终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基层的促动很大,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二是主动与公司人力和财务部门加强工作联系,按照每月劳资和财务报表中的工资总额对工会经费进行核定,并以此为依据对基层单位进行核收,提高了经费收缴的准确性。三是利用签订集体合同的机会,通过平等协商,把拨交工会经费写入合同条款。通过上述措施,几年来我们对基层工会经费的收缴率达到了xx0%,每年都能按照上级工会下达的经费指标,及时足额完成工会经费的收缴和上解任务。特别是近两年来,我们还抓住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和职工收入水平提高的良好机遇,积极主动的争取公司行政的理解与支持,努力壮大工会的物质基础,实现了工会经费与全局职工工资总额的同步增长。

四、自查发现较为突出的共性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如会计记账方法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应用不规范,收支单据和报销手续及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