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审计 银行财务审核 总体思路 应用

随着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在逐渐增加,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并得到了银行管理层的普遍重视。改建银行审计工作,加强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一、银行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审计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需要对银行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了解。

第一,银行审计整体思路介绍。银行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改善银行审计工作是提高银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需要提高银行审计工作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银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整体思路,具体包括:了解银行内部控制思路,准确评估银行内部控制效果,做出判断之后再开展银行审计工作;在进行银行业务测试时,选择合理的测试方式,如抽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法能够准确确认银行各项贷款项目、收入以及余额等。在确认过程中,在审计方法的作用下能够消除被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的审计结果也存在差异,这些内容是通过审计结果展示出来;在进行银行财务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审核贷款的真实性。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该注意贷款的流向、来源、用途以及划拨贷款方式,这样有利于在后续审核工作中以最高效率来完成银行贷款台账信息核对工作,便于合同记录的查询,选择合适的贷款形式。

第二,银行审计主要内容介绍。为了保证银行审计在财务审计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不断完善银行审计工作内容。银行审计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银行审计时,详细记录银行各项资金的收支和利息等数据情况,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失真等现象;需要加强对银行信贷资产价值的监控和管理,核实银行资产的真实性,保证客户的信贷安全,提高银行的信任度;银行审计范围包括审查银行内部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审核相关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关结论的合理性,保证银行出具的财务报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银行审计工作重点介绍。在进行银行审计时,需要抓住银行审计的重点,避免盲目、随意地开展工作。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银行业务中借款人以及其他关联人的财务情况,避免混淆,保证审计对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银行经济业务涉及到的资金是银行审计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详细记录银行损失贷款的具体金额以及金额损失的原因,找出损失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制定责任规划。最后,严格审计银行客户中信贷记录不良的客户,了解和掌握这类客户所属的级别、潜在风险、信贷数额以及占用比例等,抓住审计的重点,从而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效率。

二、进行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由传统审计逐渐向现代审计转化。更新管理理念是促进银行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审计方式是合规审计,虽然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其仅限于操作层面的审计,无法充分满足现代银行的发展。管理审计是未来银行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包括银行财务管理审计和管理层决策行为审计。我们相信,由传统审计方式逐渐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化是银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创新审计方法。根据银行各项业务特征,结合银行实际发展状况,创新审计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各类银行在进行审计时,可以考虑使用非现场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专业审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计,促使数据信息处理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非现场审计方法具有很多优势,采取非现场审计,能够增加审计数据来源渠道,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对于银行内部财务审计,可以采取团队审计方式。团队审计方式是指在审计某业务的过程中,从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方案到总结审计后期工作,突破了个体审计行为的约束,采取团队式审计方式。团队式审计方式具有集体性特征,集合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规避了个体审计方式的低效性以及局限性,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三,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以及制度。完善的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为了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作用,需要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明确职工责任,降低审计风险,结合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审计操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保证审计方案的准确性。

第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先进的思想观念、较高的职业道德。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银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再次,加强银行审计人员技能培训,将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将外出进修和内部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和巩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即使更新知识结构;最后,在银行审计人员岗位方面制定严格要求,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权利,即使清除其中表现较差的审计人员,从而保证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银行审计是银行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加强审计在银行管理中应用的研究,了解和掌握银行审计的整体思路、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重点。在银行审计过程中,需要创新审计方式,规范审计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制度,逐渐由传统审计方式向管理审计方式转变,从而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红,何建华.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外资(上半月),2013.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一、银行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审计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需要对银行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了解。

第一,银行审计整体思路介绍。银行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改善银行审计工作是提高银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需要提高银行审计工作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银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整体思路,具体包括:了解银行内部控制思路,准确评估银行内部控制效果,做出判断之后再开展银行审计工作;在进行银行业务测试时,选择合理的测试方式,如抽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法能够准确确认银行各项贷款项目、收入以及余额等。在确认过程中,在审计方法的作用下能够消除被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的审计结果也存在差异,这些内容是通过审计结果展示出来;在进行银行财务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审核贷款的真实性。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该注意贷款的流向、来源、用途以及划拨贷款方式,这样有利于在后续审核工作中以最高效率来完成银行贷款台账信息核对工作,便于合同记录的查询,选择合适的贷款形式。

第二,银行审计主要内容介绍。为了保证银行审计在财务审计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不断完善银行审计工作内容。银行审计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银行审计时,详细记录银行各项资金的收支和利息等数据情况,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失真等现象;需要加强对银行信贷资产价值的监控和管理,核实银行资产的真实性,保证客户的信贷安全,提高银行的信任度;银行审计范围包括审查银行内部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审核相关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关结论的合理性,保证银行出具的财务报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银行审计工作重点介绍。在进行银行审计时,需要抓住银行审计的重点,避免盲目、随意地开展工作。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银行业务中借款人以及其他关联人的财务情况,避免混淆,保证审计对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银行经济业务涉及到的资金是银行审计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详细记录银行损失贷款的具体金额以及金额损失的原因,找出损失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制定责任规划。最后,严格审计银行客户中信贷记录不良的客户,了解和掌握这类客户所属的级别、潜在风险、信贷数额以及占用比例等,抓住审计的重点,从而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效率。

二、进行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由传统审计逐渐向现代审计转化。更新管理理念是促进银行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审计方式是合规审计,虽然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其仅限于操作层面的审计,无法充分满足现代银行的发展。管理审计是未来银行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包括银行财务管理审计和管理层决策行为审计。我们相信,由传统审计方式逐渐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化是银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创新审计方法。根据银行各项业务特征,结合银行实际发展状况,创新审计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各类银行在进行审计时,可以考虑使用非现场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专业审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计,促使数据信息处理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非现场审计方法具有很多优势,采取非现场审计,能够增加审计数据来源渠道,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对于银行内部财务审计,可以采取团队审计方式。团队审计方式是指在审计某业务的过程中,从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方案到总结审计后期工作,突破了个体审计行为的约束,采取团队式审计方式。团队式审计方式具有集体性特征,集合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规避了个体审计方式的低效性以及局限性,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三,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以及制度。完善的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为了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作用,需要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明确职工责任,降低审计风险,结合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审计操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保证审计方案的准确性。

第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先进的思想观念、较高的职业道德。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银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再次,加强银行审计人员技能培训,将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将外出进修和内部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和巩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即使更新知识结构;最后,在银行审计人员岗位方面制定严格要求,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权利,即使清除其中表现较差的审计人员,从而保证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 经济责任审计 应用路径

2010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要求,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势在必行。基层人民银行作为人民银行派出分支机构,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路径障碍有哪些,如何有效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和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是当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部门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必要性

(一)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

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与发展形势下,中央近几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法规制度,尤其是2010年两办的《规定》进一步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组成部分,基层人民银行作为人民银行总行派出分支机构,执行中央决定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政治要求。同时随着人民银行职能的转变和定位,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加大对基层人民银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是推动基层人民银行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是解决常规审计弊端、客观划分前后任经济责任的需要

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合规性审计,只能客观地反映被审计对象遵守规章制度的情况和程度,解决履职合不合规的问题,但是经济责任审计是从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评价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执政业绩,如重大决策的科学性,资金运用的经济性和效果性,重大建设项目的效益性等,这样能从一个立体层面来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能力和业绩。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划清前任和后任领导干部的责任,尤其是经济责任,也便于后任者全面了解单位的真实情况,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发生。

(三)是推动内审转型与发展、发挥内部审计价值的需要

2010年4月郭庆平行长助理在《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与发展》讲话中明确指出“将围绕经济责任开展离任审计的相关成果体现出来,并组织实施推广。按照关注经济责任的同时关注内控和绩效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履职审计”,这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内部审计由查错纠弊功能,向更多发挥顾问咨询作用、更具建设性的增加价值功能转变,从而更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价值。

二、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的路径障碍

(一)传统理念和审计方式束缚了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

长期以来,基层人民银行一直实施“监督主导型”的合规性审计或财务审计,审计理念传统,审计方式单一。基层人民银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内审人员难免存在思维定式,难以一时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容易延续传统审计模式中从账务入手的思路,习惯于查错纠弊的审计方式,不能跳出合规性审计就事论事的传统审计思维模式的束缚,无法有效运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量化指标和分析方法,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二)复杂的现实审计环境影响了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规定:“内部审计工作实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在本行行长的领导下,负责本辖区的内部审计工作,接受上级行内部审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这种分级管理体制下,内审部门的业务是接受上级内审部门的指导,而行政管理是接受本级行的领导。本级行对内审部门的财权、人事权的管理,使“审计妥协”以服务本级行大局的名义合理存在,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利害关系无法分割,从而导致内部审计独立性弱化。因此,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审计权威受到挑战等复杂的审计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和发展。

(三)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操作规程阻碍/约束了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

虽然两办《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指南或方向,但这只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于人民银行,尤其是基层人民银行来说,经济责任审计如何开展,操作流程如何规范,对被审计对象如何评价,用哪些标准来评价,应采用哪些审计方法或技巧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审计操作规程,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难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极少数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探索性的开展,也仅停留在概念化的合规性审计上,缺少规范严密的操作规程,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客观公正性不够。

(四)内审人员素质制约了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

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工作理念的转换难以达到内审转型与深化发展的要求,业务素质和知识更新难以适应人民银行业务发展的速度。虽然有些内审人员具有较强的查错纠弊的合规性审计能力,但在掌握和应用新的审计方法和手段方面还存在欠缺,尤其是定量的指标分析。因此,这些人员素质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

三、基层人民银行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路径选择

为在基层人民银行离任审计工作中应用好、实现好经济责任审计模式,其路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央行;内部审计;转型;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5-0086-03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5.20

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思路与转型目标

(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思路的提出与完善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发展,是在中国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发展的大框架下提出和逐步展开的。2011年出台的《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明确了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等重要内容,标志着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进入了转型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近年来人民银行内审转型发展之路,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的过程。即从绩效审计、内部审计等具体审计项目出发,强化内部审计的确认、咨询作用;再从改进审计手段、倡导内审信息化建设、提升审计质量等方面为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在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最终形成涵盖转型指导思想、转型目标、转型措施等重要方面的阶段性工作规划,从整体上为各级人民银行推进内审工作发展作出了较为宏观完整的指引。

(二)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出发点与目标

1.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的出发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之所以要实现向现代模式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的需要,维护人民银行组织机构利益、促进组织增值与发展。因此,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应当是从有效发挥内审职能作用出发,通过改善内审工作层次,提升央行内部审计价值,依靠相对独立、客观的专业判断,评价和改进当前人民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组织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从而促进人民银行组织整体的发展与增值[1]。

2.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目标。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转型应当是一个以促进内部审计发展为目的、涵盖多方面的渐进过程,旨在通过优化审计模式、改进审计方式、提高审计质量,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差错纠弊”与“增加价值”的双重价值。按照《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转型2011-2013年规划》的定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全面转型与深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由传统的财务、业务合规性审计,向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模式转变,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内审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方法手段,推进人民银行内审工作进一步深化发展。

具体而言,转型工作目标包括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评价和审计功能等方面:在审计理念上,逐步向“风险导向、控制驱动、关注绩效、服务治理、增加价值”五项现代内部审计理念转变[2];在审计内容上,由单纯关注制度执行的合规性审计,逐步向关注流程运转的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转变,向关注资源配置和目标实现的绩效审计转变;在审计方法上,由单纯的账务核对方法,逐步向运用调查、测试、研究等分析性审计和动态评估式审计方法转变,逐步由手工审计手段向更多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转变;在审计评价上,由简单的合规性审计“对于错”评价,逐步向更多关注控制强弱、风险高低、危害大小以及效率、效果情况的评价上转变;在审计功能上,由单纯的查错纠弊功能,逐步向更多发挥顾问咨询作用、更具建设性的增加价值功能转变[3]。

二、基层央行内审工作转型中的难点问题

(一)内审转型需求不旺,推动内审转型的合力尚未形成

从目前转型实践来看,基层行领导对内审转型为组织建设发挥的增值作用意识不强,更多关注的仍是内审查错纠弊、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职能;审计对象认为只要业务合规、不出事故案件就好,对内审转型在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履职效能、优化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益等方面的作用重视不够、支持不力;基层行内审部门常规任务繁重,而内审人员受学识、视野、能力等因素局限,对内审转型存在畏难情绪,难以取得令审计对象和本行领导认可的转型成果,间接导致转型工作推进缓慢。

(二)审计技术手段滞后于业务发展,难以满足内审转型需求

与人民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态势相比,内审工作信息化程度远滞后于业务操作与管理的信息化步伐:现场审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非现场审计的网络审计尚未真正开展;业务操作与管理系统的开发大多数未预留审计接口或开发审计子系统,使得审计数据采集与处理难以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内审干部中计算机专业人员和有计算机专长人员比较缺乏。以上问题不仅影响内审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审计质量,成为制约基层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基层行内审人力资源配置与转型要求不匹配

内部审计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内审转型的深化开展、先进技术方法的有效运用、内审项目的提质保证、内审成果的广泛运用和内审调研的深入研讨,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予以保障。从目前基层行情况来看,内审队伍缺乏持续教育,知识结构不能及时更新,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陈旧,不能适应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同时,人员结构老化、学习能力下降、思维创新和工作动力不足等因素普遍存在,基层行内审人员普遍反映自身业务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变化,新型审计技术、方法的应用是大部分基层内审人员的学识、能力和经验难以企及的,很大程度上影响、制约了转型项目的推广应用。

(四)内审转型实务框架和评价体系亟待规范

目前,人民银行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内审转型实务指南,基层行转型实践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开展转型工作的过程中,最令基层行内审人员困扰的是各类转型项目均无行业评价标准或总行组织制订的具有统一性、适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或标准,造成转型项目开展困难,制约了基层行内审转型深化发展。一方面,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缺失,影响转型项目成效。因为缺乏统一明确、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基层行审计人员普遍反映审计对象对转型审计项目结果的认可度不高,得不到审计对象认可的审计结论很难得到相应的整改,内审价值也就无从体现。另一方面,转型项目对内审人员的职业判断更为依赖,加大了审计风险。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例,总行尚未明确风险导向审计的准则框架和实施程序,而基层行也缺乏权威性评价标准。由内审人员做出的等级评价及分值给定具有较强的人为因素,由此产生的风险值偏差或重要审计内容的缺失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增加,进而偏离风险导向审计的本意。

三、探寻推进基层央行内审转型发展的途径

(一)上级行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转型工作指导

一是明确各级行在转型中的角色作用。总行可以因地制宜地对各级行转型重点进行统筹安排,比如前沿性理论研究最好是由总行承担,分行、省会中支和有条件的地市中支开展一些特色调研,其他中支则积极配合上级行开展调研,完成上级行安排的转型项目任务。二是及时完善内审工作基本制度体系,以制度基础支撑转型实践。现行《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明确规定了内审部门的审计内容,但其中大部分仍是以合规性审计为基础,建议总行对其进行修改,避免内审工作转型“师出无名”的状况。三是加强转型工作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与指导。在怎样实现内审工作由合规性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转型过程中,始终缺乏操作性较强的制度安排,基层行的转型实践工作与总行初衷相左甚至相悖。建议上级行加强对基层行转型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少走弯路”和“怎么转得更好”的问题,使基层行的转型实践更加有的放矢。

(二)基层行加大探索力度,破解转型实践难题

一是要找准内审转型突破口。基层行内审部门应充分发挥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将内审转型规划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找准内审转型的突破口。二是要树立“质量至上”的工作理念。基层行内审部门要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从风险和控制的角度,由表及里地提出问题;要加强对问题成因和风险隐患的分析,增强审计建议的预防性、建设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充分发挥审计调查在内审转型工作中的作用。基层内审部门应当结合审计项目特色和工作实际,加强对同类问题、同类现象的综合分析,从体制、政策和管理的层面剖析成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发挥和提升内审价值[4]。

(三)多方措施积极跟进,强化转型保障体系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内审环境。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内审转型的认识,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内联网等宣传载体对内审转型工作进行宣传,转变内审人员合规性审计思维对待内审项目的惯性思维方式;要加强对内审转型工作的考核,促使内审转型工作得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二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实行内审人员结构多元化,建立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拓宽审计人员工作思路;加强内外业务交流,各级内审部门要通过主动走出去,与内部审计工作突出的公司、企业和系统内先进单位交流。三是逐步提高内审科技含量。在各业务系统中预留审计系统接口,形成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等模块,切实提高现代审计科技含量和审计效能。四是促进审计成果的共享与运用。通过建立审计分析制度、审计情况通报制度、审计信息库等,共享审计成果、延伸审计效果;同时,要在审计实践中深化转型成果,善于总结、反馈成熟的审计经验、工作成果和难点问题,加强横向和纵向的沟通与交流[5]。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莫勒尔.布林克现代内部审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2]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2007(2).

[3]张霖,邓昕.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定位转型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银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内部的审计工作体系也得到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发展,其在整个银行的财务审核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及其所起到的作用也显得愈加的显著。但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无论是审计理念还是工作方法等各个方面均存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应用的研究与探索,以便对其具体的工作系统进行深入的完善与创新。

1 有关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详细概述

审计主要指的是在收集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然后以此为基础评估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按照相关资料和相关规范间的内在联系对其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的报告。从广义上来讲,财务审计工作可以分为四大类:第一种是运作审计,也可以被称为作业审计,其主要被应用在分析企业运作的程序与方法,并评估其效益与效率的工作中;第二种是履行审计,也可以被称为遵行审计,其主要被应用在分析企业行为,评估上级权利机构所制定的守则、程序的遵守情况的工作中;第三种是财务报表审计,其主要指的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中评估其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准确程度及其遵守相关准则和标准的实际情况;第四种是资讯科技审计,主要指的是按照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对自身的咨询系统进行完整性、安全性的系统可靠的评估。

2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应用

2.1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

在银行财务审核工作中应用其内部审计时是需要遵循相关工作思路来进行的,其所具有的整体工作思路包括:第一,对银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预测与评估,并采用客观、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其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准确的判断;第二,对业务项目贷款的情况,包括类别、收入以及余额等进行测试。测试所采用方法一般是抽样调查,测试所使用的样本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测试内容通常会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会随着银行、贷款以及审计的情况变化而发生变化;第三,审计贷款工作必须要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其审计的内容主要是对贷款的用途、方式以及流向进行准确核对,对银行贷款的台帐和合同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贷款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客观的确认。

2.2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就现阶段的情况而言,银行财务审核中应用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对银行内部的各种资金支付、资金收入以及资金利息等记录进行仔细的核对;对银行信贷的资产价值及其可靠性和真实性进行认真的核对;对银行内部的各种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进行客观的核对,核对其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2.3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

银行内部审计应用在银行财务审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有:审计人员需要对审计中出现的重复借款人和相关借款人给予特别的注意与关注;需要给予贷款损失的资金数量、产生原因及其相关责任特别的注意,并对其进行准确的确认;对不良信贷进行客观的审计,并对这些信贷的资金数量、级别以及产生的影响、风险等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确认。

3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所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向现代化审计工作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理念和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也就为银行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有利的推动作用。现阶段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所采用的审计方式是传统的合规审计方式,此种方式的安全性较高,能够有效的避免金融风险和经营损失现象的发生,然而其只适合在审计的操作层面应用,而无法与现代化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要求相符合。而在未来的银行审计工作中,管理审计是其最为主要的审计方式和手段,其主要包括两个审计领域,即管理层进行决策审计和银行进行财务管理审计。所以,在现阶段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需要对两种审计方式的转化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与关注,力求早日实现管理审计工作方式的转化工作。

3.2 对审计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为了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应该在银行发展和业务特征的基础上对审计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在各类银行审计的日常工作中纳入非现场的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主要指的是利用强专业性的审计软件通过计算机审计存储于数据库中的各种业务数据资料,使银行整个处理业务数据资料的工作向电子化方向发展。这种方法具有对审计数据来源进行扩大、对审计工作效率进行提高以及对审计成本进行减少的优点。其次,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需要给予团队审计方法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团队审计主要是指在从策划审计方案到总结审计工作的整体业务审计的过程中都要脱离个体审计行为,而采取团队形式进行审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集体性,可以将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的发挥出来,以防止个体审计所导致的低效性和局限性情况的出现。

3.3 对审计的制度和流程进行规范和完善

对审计制度和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规范与完善,可以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证,同时也为其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对其进行加强需要银行财务审计工作中的有关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对审计责任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明确。同时还需要以银行审计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对审计工作流程进行高效、完整的建立,以便对审计工作的高效性、科学性进行提高。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效能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非现场审计,就是审计人员不在被审计对象的现场而开展审计活动的一种审计模式,它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来监测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业务信息,具有操作方便、监测范围广、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和管理的不断精细化,银行的信息数据急剧膨胀,传统的现场审计已经无法完全满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及时性、全面性、持续性和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的需求,于是非现场审计应运而生。非现场审计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可以实时、批量、持续地对审计对象的信息进行分析,适应了当下审计环境的变化,有效缓解了审计资源紧张和审计成本较高等困难,因此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业务中迅速发展起来。

现在,商业银行都非常重视内部审计中的非现场审计工作。如工商银行姜建清董事长就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广运用非现场审计方法,做到“精确制导,有效审计”;工商银行内部审计局的高管层则要求在审计中要充分应用非现场审计方法,争取非现场审计工作量达到整个审计工作量的50%或以上,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开展时间并不长,非现场审计更是一个新事物,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在摸索前进阶段,仍存在许多不成熟的方面,如非现场审计的制度规范不尽完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技术支持力度不足、成果利用不够充分、知识交流和共享贫乏等。针对这些现实问题,笔者从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师的角度对如何提高非现场审计效能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完善非现场审计制度建设

商业银行首先要树立非现场审计在内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非现场工作的重视不能停留在会议讨论阶段或仅仅依靠自觉行动,而是要把它的强制性和规范性落实到有关制度中,以保障非现场审计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一般应在“内部审计工作规范”等基本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内审部门应该以何种方式、何种频率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内开展非现场审计,确保非现场审计作为一种常规审计得到有效执行。

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非现场审计工作机制,以保障和促进其正常运作。首先要规范非现场审计工作流程,非现场审计有很多工作模式,如常定期开展的常规风险监测、不定期开展的专项风险分析、审计项目前期的非现场分析排查等,要针对每一种模式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建立一条完整和规范的非现场审计项目立项、实施、报告的路径和流程。其次要加大非现场审计工作总结和交流力度,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信息沟通、及时进行项目总结、聘请审计专家进行业务指导,为非现场审计提供理论和实务支持。最后还要强化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评价与考核,一方面对非现场审计进行综合评价,不断提高非现场审计水平;另一方面加大非现场审计工作在考核中所占比重,激励部门和员工积极参加非现场审计,推动非现场审计工作的普及。

二、加强非现场审计队伍建设

不管做什么工作,人都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推动非现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和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就是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精干的非现场审计团队。

非现场工作的内涵很丰富,不仅要研究非现场审计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业务领域非现场审计的具体实施,同时还要从业务角度定位非现场审计应关注的方向和主要问题,提出非现场分析思路,它是审计工作中使得信息技术和银行业务无缝链接的纽带和桥梁。因此,他对非现场人员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由既懂信息技术又熟悉银行业务、并且精通风险分析和风险识别的审计骨干组成。但是,对于专业化分工比较细的商业银行来说,本身复合型人才就不多,加上内审部门组建时间又不长,符合条件的审计师很少,队伍组建比较困难。内审部门可以采取在项目中边学边用的内部培养法,结合对外(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聘熟练人才的外部引进法,逐步充实、扩大队伍。

队伍组成后并不代表就一劳永逸了。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持续教育成为非现场审计人员保证其履职能力的重要关键环节。内审部门要制定科学的非现场人才培养方法,分层次开展非现场审计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适应不同需求的初、中、高级水平人才;不断更新非现场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持续提高非现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在项目中锻炼队伍,着力培养非现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还可以在行业内和系统内加强有关信息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推动非现场审计队伍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提升非现场审计技术支持力度

非现场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非现场审计数据的获取和加工处理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非现场审计信息平台。例如,工商银行从2005年就开始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审计信息系统”。在经过详尽的业务系统调研和业务数据研究后,工行开发的“审计信息系统”业务覆盖范围较广、信息数据较全,基本满足非现场审计需要;内审部门建立与科技部门的日常沟通机制,保证系统提供数据的及时性、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引入功能强大的工具软件SAS Enterprise Guide(以下简称EG),有效实现了数据的异地存取和分析处理。经推广使用,该系统目前已成为工行内审部门非现场监测最基础、最重要的技术和数据平台。

非现场审计少不了要用到一些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软件。好的工具软件,不仅要功能强大,而且要操作便捷、易于掌握,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才能提高非现场审计的效率和效果。目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在用的EG就是一款功能齐全且应用门槛较低的工具软件,用户无须编写代码,仅通过使用鼠标的点动、拖拉等简单直观动作,就能调用许多功能模块,进行数据的存取,运行复杂的查询、执行数据分析功能,编写基本报表和统计汇总,并使用高质量的图形展现产生的结果。同时,各部门还能在EG中异地共享已固化的非现场模型及成果,效果很好。

四、充分交流,共享非现场审计成果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预算管理 审计 思路 方法 建议

一、预算管理审计的背景及意义

(一)审计背景

1、基层人民银行规范内部管理的需要

不可否认,基层人民银行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于人民银行的安全履职有一定的风险。如何通过对分支机构预算管理审计,与业务管理部门共同防范和化解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促进分支机构进一步规范预算管理,便成为内审部门思考的课题。

2、外部环境对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执行财经纪律暨纠正“” 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深化预算改革的重大措施,提出了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纳入了公开披露的范畴;另一方面,外部监督的力度越来越大,对人民银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审计意义

预算管理审计有助于还原基层人民银行财务收支的本来面貌,了解基层行预算管理的真实情况,发现基层行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规范财务收支,改进预算管理,促进基层人民银行安全履职和业务发展。

二、预算管理审计重点及常见问题

人民银行总行自2012年以来连续4年开展预算管理专项审计。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审计内容逐步完善、重点突出明了。

根据总行审计方案,预算管理审计内容包括预算组织管理、预算编制、审批及分配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和其它资金管理情况等四部分内容。2015年,随着总行党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解决了分支行人员经费与工资计划不匹配的问题。预算管理审计的关注点已转移到预算分配的科学性、财务收支的规范性、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和各类业务专项经费、其它来源资金的管理情况方面。下面仅就三方面重点内容进行探讨:

(一)预算编制、审批和分配环节

这里要重点关注预算编制过程,分析预算编制合理性;本级及下级的预算分配情况、分配依据、分配的合理性。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预算编制体系不科学,造成预算编制和分配存在脱节;未按照“基层行人员经费预算增幅不得低于管辖行”的原则进行人员经费分配等。

(二)预算执行环节

这里要重点关注科目间串用、调账情况、各类经费之间弥补情况、年底突击花钱情况;被调查单位对本级和下级行工资计划的分配情况、职工工资收入构成情况、不同职级间职工收入分配情况;“两险一金”的政策和实际缴纳情况。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人员经费和工资计划不匹配(2016年该问题已基本消除);预提和虚列费用;工资计划分配不科学;实际执行的工资总额超工资计划;津补贴政策不符合清理要求等。

(三)其他资金管理环节

这里重点关注上级行拨入业务资金、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与附属单位资金往来情况、向财政或其他单位借款情况、房屋租赁情况、出售、报废等资产处置收入情况等。审计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是基层行对其他资金来源依赖加重等。

三、审计的难点、思路及方法

(一)审计难点

从预算管理审计的内容和常见问题不难看出,预算管理审计具有较大的难度。笔者认为,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问题具有敏感性。由于审计发现的问题很多关系到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部分问题很可能会碰“红线”,触“底线”,问题的敏感性高,使得内审人员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大,尤其在同级监督确认阶段遇到的困难较多;二是内容具有复杂性。预算管理审计涵盖了人民银行财务收支的方方面面,审计内容多,数据量大,内审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抽丝剥茧、理清情况、发现问题,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三是项目具有高关注度。从总行到各分支机构党委都对预算管理审计给予了高度重视,对审计报告予以批示,对审计结果予以通报,充分体现了该项目的重要性,无形中也对内审人员形成鞭策。

(二)审计思路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审计项目,清晰的审计思路、恰当的审计方法,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审计思路可以概括为“审前下苦功,现场抓重点,后续重分析”。一是审前下苦功。就是要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要积极收集、整理和学习有关财务预算管理的制度依据,分析其适用性、关联性和有效性,要做到制度规章烂熟于胸、灵活应用;要做好审前调查,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业务规章制度、业务处理流程、内控机制运行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以便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二是现场抓重点。审计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有限的审计资源对高风险的审计事项进行高度关注,始终保持必要的职业审慎性,对一些审计事项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有些问题在充分收集审计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挖、探究,尽可能做到将问题查深查透。三是后续重分析。在审计报告阶段要综合运用合规审计、风险审计、绩效审计的理念来反映、分析审计发现,提出合理化、可操作建议,促进问题有效整改,进而推动管理水平上台阶。

(三)审计方法

审计中,我们常用到的方法有查阅法、抽样法、实物盘存法、询问访谈、溯源逆查法等,在这里主要探讨以下几种容易被忽视却有重要作用的审计方法:

1、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在以往的审计中,往往流于形式,调查结果难以以合适的形式反映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实际上,有效的审计调查对于发现线索、审计评价是有很大的参考作用的。人民银行部分分支机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针对审计领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调查,主要有民意调查、物价水平调查、预算管理情况调查、固定资产情况调查、采购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结果为审计提供了检查线索,为某些问题的产生找到了合理原因,也为审计评价找到了支撑。

2、询问访谈

询问访谈在实际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能够尽快了解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难,帮助发现审计线索,加快现场审计进度,提高效率。这项审计方法要求内审人员要具备一定的审计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对于沟通的事项和环节要事先考虑充分和周全。

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预算管理审计涉及的内容多、期限长,以往单纯翻阅大量纸质资料等传统审计方式,工作效率低,无法查深查透,难以掌握总体情况,不便于汇总分析,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审计效果。现在,通过下载提取相关财务数据信息,按照excel的操作方法,对数据进行筛选和加工,根据疑点查找凭证,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审计分析

经过几年的内审转型,审计人员的审计视角和审计理念发生了变化,已不再是单纯的发现问题,就问题而论问题,而是在合规性的基础上,指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审计分析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常用的主要有:趋势分析、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可以根据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灵活运用。

四、做好预算管理审计的几点建议

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审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面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各界的要求,此项审计工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与必要。笔者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做好预算管理审计:

(一)切实提高审计质量,使审计成果经得起检验。

审计质量是内审工作的生命,不断提高审计质量是内审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尽管与外部审计相比,内审在资源和手段上存在客观限制,但能否经得住外部监督检验仍然是评价内审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各单位、各部门衡量内审价值的重要指标。尤其是预算管理审计这类重量级项目更是受到高度关注,审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影响内审的声誉和行领导对内审工作的信任。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内审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摆正心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揭示问题、反映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掌握审计重点和审计技巧;三是进一步加强审计分析,提高报告质量,增强报告的实用性和建设性;四是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评估机制等,全方位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二)持续关注“红线”问题,发挥有效预警作用。

在新形势下,内审部门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内部监督部门,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政治敏感性,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并与自身工作相结合,综合考虑内部审计的方向和重点。目前,中央和国务院在财务管理、财经纪律方面已经给出了明确的不可触碰的“红线”。这就要求内审部门在审计中要重点关注“红线”问题,注意违规使用银行账户、私自设立“小金库”、违规发放津补贴、违规使用历年结余资金、违规使用预算资金及经费等问题,做到及早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化解问题。内审部门还要有效发挥预警作用,结合本单位、本辖区实际情况进行风险提示,促进健全制度、完善体制和规范机制,预防“红线”问题的发生。

(三)大力促进审计整改,体现提升内审价值。

内审的价值,不应止于发现某一个被审计单位的问题,更应体现在促进问题的整改,进而促进各个业务条线、各个单位不断规范管理上,使审计成果运用达到最大化。这就要求内审部门找准定位,取得管理层和各业务部门的支持与信任,积极发挥咨询职能,通过多种途径督促被审计单位有效整改问题,不要使整改流于形式,杜绝问题屡查屡犯、屡犯不改,为基层人民银行安全有效履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体系转型 研究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基本定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运用专业化审计技术和规范化审计流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风险治理状况所进行的客观的监督、评价和确认、咨询活动,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各种工作要素的整体,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保障等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内部审计从管理、思路到执行、运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是商业银行为提高内部审计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调整措施,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对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

1.转型经济学在关注国家、社会和文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强调微观经济主体在发展中要注重转型和改革。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转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研究学科,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体制的转型、国家或社会的转型以及文明的转型,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包括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并把企业转型的研究领域涵盖到企业产权改革、绩效改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刻转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而一个适应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障商业银行转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主动转型,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应覆盖企业各项活动的全过程。2004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业要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并有效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风险的管理应包含从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①。ERM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的持续性的过程,用以识别、评估并确定如何应对及报告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机遇和威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发展中面临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风险,且在社会深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的复杂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与转型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助于商业银行构实施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

3.银行再造理论强调银行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提升银行的整体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应以一种再生的思想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推崇流程导向。1994年,保罗・阿伦的《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引入银行业,认为银行流程再造是“围绕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②”。银行再造的核心是通过对银行传统流程系统的审视和重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变银行绩效,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必须将西方银行再造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内部审计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普遍独立性强,重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同时十分重视审计人T的培养和选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调查总结,国际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③:以往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评价职责逐渐转由注册会计师等银行外部审计师来履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为外部审计师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职责逐步转向由独立的法律和合规职能部门来履行;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跟踪那些被审计活动,强化内部模型的审计和评估,以及更加重视风险为本的审计,以提升内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以下经验也很重要:

1.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先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普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垂直化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被查机构利益的完全分离。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确保独立的人、财、物等审计资源配置权。同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必须调整内部审计导向,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当前,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实现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的转型,大多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针对重点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开展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也通过有价值的建议,帮助银行提高价值创造。在审计手段上,非常重视电子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3.必须重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会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等手段,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经验,以保持风险识别的敏锐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的针对性,以维护审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转型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由最初的合规审计、舞弊审计发展到现在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化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④。但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1995年《审计法》颁布之后,时间并不长。2006年,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出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项法规才真正确立。随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日益健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而内部审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

很多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利润和价值的创造,没有必要配备充足的审计资源,有的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甚至存在利益依附关系,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还未完全实现董事会垂直、独立管理,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分配权限,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保障。

(二)内部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审计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主,而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重视不够,c国际银行业当前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差距明显。同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参照中后台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独立的薪酬绩效机制,造成人员考核与日常审计工作脱节,影响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审计效能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审计标准流程不规范

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经验总结来制定下一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问题词条不规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标准,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和审计具体操作中较大程度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数据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信息系统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这些信息技术并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到内部审计体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数据获取渠道,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模型和审计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准确揭示、预判和对其形成原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被大量闲置、浪费,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占比为1%左右,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为5%,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曾经发文,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2%⑤。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审计队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弱,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独立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让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银行发展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六)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审计工作方式,未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计算机平台,在审计预警、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分析等时效性上存在明显滞后。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在对审计资源的统筹配置上较混乱,难以实现对审计项目节奏的实时有效控制,同时,在审计结果、审计建议的跟踪督办等方面也不及时,不利于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交流,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可能消弱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既是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应对整体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克服现有困难和不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第三道风险防线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由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挂牌开业,201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100亿元,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6400亿元。作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商银行系统前列,以其为样本,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2012年以来,该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步伐,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审计职能、技术手段、考核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确立转型目标――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

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集中、垂直管理对内部审计资源和工作加以统筹,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潜力,提升审计效能。

2.标准化、精细化。是指通^构建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

3.专业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银行开放、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整合、应用和共享,提升审计发现能力,扩展审计覆盖范围,实现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

(二)确定转型思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

有了转型目标,如何确定转型思路便成为转型的关键。成都农商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内涵变迁与发展趋势之后,决定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即将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作为评价内部审计转型成效的终极目标。

1.贯彻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规避、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多样化的审计战略的一种审计思路。内审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帮助管理部门规避风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防止高级管理层。该类审计是以对风险的系统分析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⑥。它是较之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更为先进、科学和全面的风险审计。

2.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可以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银行降低风险,规避资产损失,增加获利机会,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创造。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它以利润中心作为自身定位,既记录耗费的成本,又衡量和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⑦。将增值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在帮助银行防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三)转型实践――持续深入的系统工程

根据确立的转型目标与基本思路,几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深入的工作举措。

1.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组织体系和报告路径。历时半年,完成职能上收与人员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县支行的稽核审计部,而在总行直属的稽核审计部下设直属室和片区审计中心,统一对总行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开展审计活动,并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体系包括审计制度及流程建设、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等均由总行统一管理,凸显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通过实施确认咨询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通过经营情况审计,反映各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优化决策提供参考;配合机构建设需求,开展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机构发展与人员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开展各领域专项审计,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这些审计不仅确认了问题,强化了监督,更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良性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被审计对象的价值创造。

3.通过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据银监对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部门人员的360度常规考核改为独立的考核机制,使做出实绩的审计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过程、质量、成果、执行力和纪律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审计人员激励、晋升、评估机制,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一是按审计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审计工作标准;二是梳理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统一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终结、档案管理等流程规定;同时制定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约束;三是制定项目时限管理、整改跟踪、审计费用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审计效能管理;四是在现场审计中推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长负责制等规程,完善了责任机制。

5.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技术。一是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点环节,形成对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持续有力的监督效应。二是设立非现场审计室,通过非现场经营数据抽样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建立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为现场审计提供信息参考,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三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并定期对重要业务领域开展监测分析,就发现的风险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及审计,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贷款、搭桥贷款、多头授信、抵押物悬空、资产流失、与客户发生资金借贷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有效释放了潜在风险。四是重视对董事会的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沟通,推动问题整改和风控措施的落实,并实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6.加强审计人才选拔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以垂直化建设为契机,在原有内部审计队伍中全面开展考试、考核和岗位竞聘工作,对人员进行优选与岗位调整。二是在行内、行外同步开展招聘工作,补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持续抓好人员培训。推行“周培训-季度专题培训-年度集中培训”的递进式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审计能力。四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基础,通过审前培训、以老带新、审后总结等办法帮助员工积累审计经验。五是鼓励员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专门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自学行为进行奖励。

7.建设推广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搭建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垂直化管理后,即启动了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推动该系统投产上线。该系统的上线,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风险预警、作业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该平台实现了对主要风险的持续监测,能够为现场审计高效挖掘风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平台也是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功能菜单,实现审计作业的流程化管理,还能以图表方式展现全行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可以直观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动态经营信息。

8.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审计执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项集中审议;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机制,按年、按月控制审计布局,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进程;建立重点项目督办机制,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二是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通过下发审计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掌握审计结果,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改专题培训、收集责任人整改承诺书、制定整改进度跟踪表和典型性违规问题通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对象务实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良好的沟通、严格的整改,有利于巩固审计成果,确保实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的目的。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经验及启示

总结成都农商银行的经验,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和要素。

(一)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

独立性与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成功的基石。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普遍存在缺乏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报告路径不明确、职能范围不恰当等问题,必须通过管理体制的重构,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通过对审计资源的垂直集中管理等办法,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职能。

(二)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

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是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存在内部审计范围过窄的问题,缺乏对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的持续关注,不能对内部控制状况等做出有效评价和建议,更未对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在内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导致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要厘清与合规管理等内控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第三方监督者的职能边界,但更要围绕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按照风险导向和价值增值目的,拓展职能范围,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贡献。

(三)建立符合内部审计特点的薪酬绩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能,激发审计人员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当前,很多商业银行未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薪酬绩效制度,内审人员在银行中的地位不高、薪酬不具竞争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组织开展薪酬绩效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审计工作特点的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规范统一的内部审计标准及流程

建立规范、统一、明确的内部审计标准和流程,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标准及流程,消除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提升有助于风险识别的内部审计技术

提升内部审计技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步骤。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对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的问题,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测难以脱离数据不足的制约,对审计结果的评估和审计资源的调配也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制约了审计资源的运用和风险问题的发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有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数据监测及信息化工作平台为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六)培养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

人力资源是审计组织最核心的资源。拥有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中的关键着力点,是提升风险发现的敏锐度与风险监控防范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七)实施持续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升审计效果的必要环节。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审计资源利用率不高,审计发现的问题查而不纠甚至屡查屡犯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工作质量特别是整改质量缺乏持续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强化对后续整改工作的跟踪,以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贡献。

注释

①Casey,Christopher.Corporate valuation,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management: AstochasticDCF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December 1,2001,135(2):311-325

②PaulH.Allen.ReengineeringtheBank.NewYork,Mcgraw-Hill, 1994.

③周志宇,徐华.《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金融会计》。

④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⑤郝成.《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差距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8年。

⑥李冬会.《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⑦张洁.《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徐政旦,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2]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l audit in banks and the supervisor’s relationship with auditors,August2001.

[5]周冰.基于中国实践的转型经济学理论构建.学术研究,2008年3月20日.

[6]《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版.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研究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基本定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运用专业化审计技术和规范化审计流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风险治理状况所进行的客观的监督、评价和确认、咨询活动,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各种工作要素的整体,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保障等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内部审计从管理、思路到执行、运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是商业银行为提高内部审计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调整措施,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对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1.转型经济学在关注国家、社会和文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强调微观经济主体在发展中要注重转型和改革。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转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研究学科,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体制的转型、国家或社会的转型以及文明的转型,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包括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并把企业转型的研究领域涵盖到企业产权改革、绩效改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刻转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而一个适应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障商业银行转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主动转型,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应覆盖企业各项活动的全过程。2004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业要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并有效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风险的管理应包含从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①。ERM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的持续性的过程,用以识别、评估并确定如何应对及报告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机遇和威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发展中面临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风险,且在社会深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的复杂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与转型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助于商业银行构实施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3.银行再造理论强调银行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提升银行的整体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应以一种再生的思想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推崇流程导向。1994年,保罗•阿伦的《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引入银行业,认为银行流程再造是“围绕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②”。银行再造的核心是通过对银行传统流程系统的审视和重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变银行绩效,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必须将西方银行再造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内部审计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三)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普遍独立性强,重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同时十分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和选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调查总结,国际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③:以往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评价职责逐渐转由注册会计师等银行外部审计师来履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为外部审计师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职责逐步转向由独立的法律和合规职能部门来履行;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跟踪那些被审计活动,强化内部模型的审计和评估,以及更加重视风险为本的审计,以提升内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以下经验也很重要:1.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先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普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垂直化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被查机构利益的完全分离。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确保独立的人、财、物等审计资源配置权。同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2.必须调整内部审计导向,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当前,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实现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的转型,大多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针对重点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开展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也通过有价值的TimesFinance2017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01,2017(CumulativetyNO.648)Times建议,帮助银行提高价值创造。在审计手段上,非常重视电子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3.必须重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会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等手段,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经验,以保持风险识别的敏锐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的针对性,以维护审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转型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由最初的合规审计、舞弊审计发展到现在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化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④。但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1995年《审计法》颁布之后,时间并不长。2006年,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出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项法规才真正确立。随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日益健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而内部审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一)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很多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利润和价值的创造,没有必要配备充足的审计资源,有的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甚至存在利益依附关系,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还未完全实现董事会垂直、独立管理,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分配权限,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保障。(二)内部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审计考核机制不健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主,而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重视不够,与国际银行业当前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差距明显。同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参照中后台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独立的薪酬绩效机制,造成人员考核与日常审计工作脱节,影响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审计效能的发挥。(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审计标准流程不规范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经验总结来制定下一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问题词条不规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标准,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和审计具体操作中较大程度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数据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信息系统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这些信息技术并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到内部审计体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数据获取渠道,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模型和审计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准确揭示、预判和对其形成原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被大量闲置、浪费,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五)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占比为1%左右,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为5%,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曾经发文,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2%⑤。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审计队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弱,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独立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让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银行发展需求形成较大差距。(六)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不足很多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审计工作方式,未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计算机平台,在审计预警、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分析等时效性上存在明显滞后。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在对审计资源的统筹配置上较混乱,难以实现对审计项目节奏的实时有效控制,同时,在审计结果、审计建议的跟踪督办等方面也不及时,不利于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交流,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可能消弱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既是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应对整体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克服现有困难和不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第三道风险防线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由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挂牌开业,201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100亿元,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6400亿元。作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商银行系统前列,以其为样本,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2012年以来,该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步伐,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审计职能、技术手段、考核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确立转型目标———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集中、垂直管理对内部审计资源和工作加以统筹,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潜力,提升审计效能。2.标准化、精细化。是指通过构建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3.专业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银行开放、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整合、应用和共享,提升审计发现能力,扩展审计覆盖范围,实现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二)确定转型思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有了转型目标,如何确定转型思路便成为转型的关键。成都农商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内涵变迁与发展趋势之后,决定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即将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作为评价内部审计转型成效的终极目标。1.贯彻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规避、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多样化的审计战略的一种审计思路。内审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帮助管理部门规避风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防止高级管理层。该类审计是以对风险的系统分析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⑥。它是较之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更为先进、科学和全面的风险审计。2.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可以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银行降低风险,规避资时代Times2017年第01期中旬刊(总第648期)产损失,增加获利机会,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创造。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它以利润中心作为自身定位,既记录耗费的成本,又衡量和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⑦。将增值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在帮助银行防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三)转型实践———持续深入的系统工程根据确立的转型目标与基本思路,几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深入的工作举措。1.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组织体系和报告路径。历时半年,完成职能上收与人员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县支行的稽核审计部,而在总行直属的稽核审计部下设直属室和片区审计中心,统一对总行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开展审计活动,并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体系包括审计制度及流程建设、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等均由总行统一管理,凸显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2.通过实施确认咨询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通过经营情况审计,反映各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优化决策提供参考;配合机构建设需求,开展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机构发展与人员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开展各领域专项审计,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这些审计不仅确认了问题,强化了监督,更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良性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被审计对象的价值创造。3.通过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据银监对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部门人员的360度常规考核改为独立的考核机制,使做出实绩的审计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过程、质量、成果、执行力和纪律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审计人员激励、晋升、评估机制,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一是按审计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审计工作标准;二是梳理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统一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终结、档案管理等流程规定;同时制定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约束;三是制定项目时限管理、整改跟踪、审计费用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审计效能管理;四是在现场审计中推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长负责制等规程,完善了责任机制。5.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技术。一是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点环节,形成对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持续有力的监督效应。二是设立非现场审计室,通过非现场经营数据抽样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建立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为现场审计提供信息参考,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三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并定期对重要业务领域开展监测分析,就发现的风险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及审计,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贷款、搭桥贷款、多头授信、抵押物悬空、资产流失、与客户发生资金借贷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有效释放了潜在风险。四是重视对董事会的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沟通,推动问题整改和风控措施的落实,并实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6.加强审计人才选拔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以垂直化建设为契机,在原有内部审计队伍中全面开展考试、考核和岗位竞聘工作,对人员进行优选与岗位调整。二是在行内、行外同步开展招聘工作,补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持续抓好人员培训。推行“周培训-季度专题培训-年度集中培训”的递进式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审计能力。四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基础,通过审前培训、以老带新、审后总结等办法帮助员工积累审计经验。五是鼓励员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专门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自学行为进行奖励。7.建设推广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搭建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垂直化管理后,即启动了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推动该系统投产上线。该系统的上线,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风险预警、作业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该平台实现了对主要风险的持续监测,能够为现场审计高效挖掘风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平台也是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功能菜单,实现审计作业的流程化管理,还能以图表方式展现全行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可以直观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动态经营信息。8.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审计执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项集中审议;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机制,按年、按月控制审计布局,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进程;建立重点项目督办机制,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二是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通过下发审计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掌握审计结果,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改专题培训、收集责任人整改承诺书、制定整改进度跟踪表和典型性违规问题通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对象务实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良好的沟通、严格的整改,有利于巩固审计成果,确保实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的目的。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经验及启示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摘要]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改革的出路是实行以分支行行长任期责任(全面业务)审计为主、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辅、专项审计为必要补充。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改革、新的审计机构下的审计人才结构和业务技能、审计操作的规范性为拓宽国有银行内部审计提供了保证;而另一方面从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经营效益管理监督以及发挥审计工作的直接效果来说,拓宽内部审计势在必行。

随着经济的,国内市场日益开放,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地,使得进一步加强一级法人观念增加了难度。为适应新的形势,国有商业银行按照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内部审计体制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垂直的稽核监督组织体系。但从运行情况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理念、审计范围依然沿袭过去的做法,这很不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因此随着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更新内部审计理念,进一步拓宽内部审计领域,即由现在的以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主进一步转变和拓宽为以分支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全面业务)审计为主、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为辅、专项审计为必要补充的较为完整的审计领域。

一、拓宽内部审计领域的可能性

(一)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为进一步拓宽内部审计领域提供了前提条件

首先,各商业银行新的组织机构的设置使内部审计变被动为主动。内部审计体制改革前各审计部门和专(兼)职审计员,均隶属于本级行管理,对同级的审计基本上都是被动的,其主动性很小甚至基本没有。审计体制改革后,从机构的设置上摆脱了旧体制的束缚,新设置派驻制的审计机构直接隶属上级行(总行),实行下审一级,其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其次,审计人员思想上由原来的消极应付变为现在的积极主动,同时,审计人员在数量上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辖区内审计任务的需要。

(二)新的审计机构内的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为进一步拓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各商业银行审计体制改革的具体情况来看,审计体制改革后的审计人员,来源主要是或择优选调或是在系统内公开考核后择优选拔出来的,这些新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具备较扎实的业务基础和较高的专业水平,整个内部审计队伍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基本上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三)内部审计操作的规范性使内部审计程序进一步完善

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从开始准备到最后终结的先后次序。国有商业银行审计体制改革后,内部审计在操作上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从审计的准备阶段——现场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处理阶段——审计资料整理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中的每一个先后环节,新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策划,使内部审计的程序进一步完善,从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二、拓宽内部审计领域的必要性

(一)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利与弊

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利方面主要体现在:1、对离任者来说,通过审计,对其在以前一段时间的任职情况基本上能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2、对继任者来说,前任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能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该行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其心中有数;3、对上级行来说,可以比较客观地了解下属机构负责人的经营和管理情况。

虽然,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从笔者对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执行情况来看,仍存在一定的弊端:1、的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仍存在先离后审现象,部分离任负责人上级行已对其有新的任用或安排,因此,审计结果对其不大;2、相当部分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无论对被审人还是被审行来说,其重视的程度不高,也直接影响审计效果;3、由于受前几年粗放经营大环境的影响,审计出的部分属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得不到被审行和上级行足够的重视;4、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后被审行对存在问题整改的积极性不高,其中部分问题已无法整改;5、内部审计的环境在相当程度上依然有赖于审计派出机构所在的分支行,以及其上级行领导的态度。

综合以上,笔者认为,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新形势下,以此项审计为主已不能完全适应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需要,应尽快过渡到分支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主。

(二)全面实施分支行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作用

第一,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提高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分支行的内控管理,是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确保实现国有商业银行的一级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人民银行于1997年5月制订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国有商业银行都针对性地制定了该《指导原则》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目标和工作重点。通过对分支行行长任职期间的内控管理审计,对其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找出其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各行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从而提高其控制的有效性,以达到降低经营风险,保证各项业务稳健运行的目的。

第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分支行行长任职期间经营活动的规范性、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资产的安全性和各项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及其真实性等进行全面审计,对其取得的工作成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好的做法及先进经验应给予积极的推广。同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使在任行长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促使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以便加强经营管理,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为基层行服务的功能,全面提高商业银行基层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发挥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第三,有利于促使在任行长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内部审计的效果之一就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而多数被审行对分支行行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不大甚至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后任行长认为存在的问题属于前任遗留问题,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其整改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因为问题的整改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而后任者又不愿过多地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对前征遗留问题的整改上。然而,分支行行长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则大不一样,审计出属于自己在任期间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其对问题的整改会更加重视,力度也会明显加大。

第四,有利于上级行、被审计的行长及其员工对其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等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无论是上级行、员工甚至是在任行长自己对其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等的认识并非全面,有时甚至是片面的。只有通过任期内全面业务审计,对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才能对其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适当开展专项审计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还是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于审计的范围较大,客观上较难对每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审查,因此,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漏洞,甚至在某些环节上会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风险。而专项审计的范围相对较窄,能够对每一个细节审查得都比较深入,从中发现在业务经营及管理方面存在的具体操作上的不足的地方,以便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当然,专项审计的也较多,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有不少项目(或科目)都可以进行专项审计,上级行管理者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审计内容,如固定资产、待处理偿债物、不良贷款、往来类业务、营业收入、营业支出、银行承兑汇票、重要单证、代保管有价单证等的专项审计就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

三、拓宽内部审计领域的新思路

(一)树立审计工作以人为本的意识

作为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工作者是开展审计工作最直接、最有价值、最具持续的资源。为适应拓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领域的新形势,审计队伍建设要从长远观点出发,立足于未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遵循人力资源开发使用的,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审计人力资源,以人才的高质量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高效优质,以人才相对稳定和不断充实来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

第一,合理配置审计人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新的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的推进,审计监督职能的加强,审计队伍所面临的审计力量不足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审计职责与审计风险的矛盾、审计人员的日常审计工作与不断更新知识的矛盾、审计干部异地交流后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合理地配置审计人员。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审计人力资源总的现状,科学地安排审计项目计划,并合理安排审计进度;二是量才使用、合理调配,结合个人专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三要打破常规、优化组合,加大人才的岗位交流力度,并实现人员的动态管理;四是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让尖端审计人才脱颖而出并委以重任;五要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实行全行系统内内部审计联动;六要区别对待不同层次审计人才的培训。

第二,加快审计人才开发。人才开发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推动器。无论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还是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履行、内部审计队伍形象的树立,都取决于内部审计人才的开发。因此要把人才开发纳入长远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发现人才,挖掘人才,评价人才的激励机制,努力造就一支以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专家为核心、专业结构合理、适应知识的优秀内部审计队伍。

第三,注重内部审计人才培养。人才培养不仅有外在的动力源,同时也有内在的动力源。这就是为什么有人称“人才的培训就是一种福利”,人才培养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原动力。对于审计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的方式有人才的引进、岗位交流,但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内部潜力的发掘,努力在现有的审计人才“存量”优化上下功夫。在实务上要大力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无可厚非,但同时也要注意专业性人才的培养,道理很简单,因为这个是信息爆炸的社会,是分工合作的时代。在上要加强内部审计理论的,特别是要加强对非现场审计理论的研究探讨。

(二)提倡以技术主导审计

第一顺应业务化、化发展的需要加快相关审计软件的研究开发与运用,减少人力成本。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金融审计经验创新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全球,正视金融管理,重视金融审计成为热点。

一、我国金融审计的成效和经验

1.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近年来,金融审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揭露和反映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作用。

2.把握规律,准确定位,不断拓展审计领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防范风险

金融企业是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导的行业,管理水平高,经营风险就低;风险低,效益就好。风险始终是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金融审计通过揭露重大问题,揭示突出风险,向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了大量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3.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金融审计如虎添翼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金融审计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2003年开始,在进一步强化“五统一”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实施以总行为龙头的组织方式。不仅强化了审计现场管理,而且提高了审计质量,综合性审计成果明显增多。从2004年以后,在金融审计上报国务院的审计信息中,60%以上是反映倾向性、普遍性的综合性信息。

二、面对危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金融审计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并强调了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审计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需要认真思考金融审计发展思路,发挥好金融审计在新形势下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新形势下要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形势,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1.准确把握金融审计定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秩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的特征,其生存的基础——存款源于社会公众,其资金运用如贷款投资等又是面向公众;其经营行为、经营策略或经营成败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

2.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总结金融审计发展历程和经验,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总的来说,在审计目标上,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审计对象上,在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审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证券、保险行业的审计,深化对人民银行财务收支和银监会等监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在继续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真实性、业务合规性和制度有效性开展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围绕把握总体财务状况,围绕促进监管机关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内容;紧紧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式。

3.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顽强的审计队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审计将处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金融运行机制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风险突出。为此,金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加大金融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金融领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履行好审计职责;金融领域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区,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才能确保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2)

[2]孔莉: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黄会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思路[J].甘肃金融,2007,(07)

[4]Warren,JDonald,LynnwEdelsonandXeniaLeyParkerHandbookofITAuditing[M]Boston:WarrenGorham&Lamont1997.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金融审计 经验 创新

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正席卷全球全球,正视金融管理,重视金融审计成为热点。

一、我国金融审计的成效和经验

1.紧紧围绕经济工作中心,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审计监督的法定职责

近年来,金融审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审计,揭露和反映金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宏观经济健康运行方面发挥了作用。

2.把握规律,准确定位,不断拓展审计领域,促进金融机构提高管理、防范风险

金融企业是以经营和管理风险为主导的行业,管理水平高,经营风险就低;风险低,效益就好。风险始终是金融企业管理的核心。近年来,金融审计通过揭露重大问题,揭示突出风险,向金融机构及监管部门提出了大量的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机制等方面的审计建议。

3.创新审计工作思路,改进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使金融审计如虎添翼

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加快金融审计信息化建设,是金融审计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2003年开始,在进一步强化“五统一”组织方式的基础上,实施以总行为龙头的组织方式。不仅强化了审计现场管理,而且提高了审计质量,综合性审计成果明显增多。从2004年以后,在金融审计上报国务院的审计信息中,60%以上是反映倾向性、普遍性的综合性信息。

二、面对危机,开拓创新,进一步发挥金融审计的作用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金融业处在一个重要转折期,也处在一个重要发展期。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金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把金融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工作,并强调了今后时期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审计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需要认真思考金融审计发展思路,发挥好金融审计在新形势下服务宏观决策的作用。

新形势下要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改革的形势,这需要进一步完善深化金融审计工作,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1.准确把握金融审计定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秩序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地发展。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的特征,其生存的基础――存款源于社会公众,其资金运用如贷款投资等又是面向公众;其经营行为、经营策略或经营成败对社会公众产生较大影响,对社会具有广泛深刻的渗透性和扩散,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

2.积极探索创新,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我们应该总结金融审计发展历程和经验,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工作。总的来说,在审计目标上,将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管理放在重要的位置;在审计对象上,在继续加大对商业银行审计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对证券、保险行业的审计,深化对人民银行财务收支和银监会等监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在继续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真实性、业务合规性和制度有效性开展审计的基础上,围绕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围绕把握总体财务状况,围绕促进监管机关履行职责,进一步深化金融审计内容;紧紧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完善审计手段、改进审计方式。

3.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顽强的审计队伍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金融审计将处于整顿金融市场秩序、规范金融运行机制和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的第一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风险突出。为此,金融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审计独立性,恪守职业道德,依法履行职责,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加大金融审计队伍作风建设,提高队伍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金融领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必须通过不断加强学习和培训,才能履行好审计职责;金融领域是违法违纪案件的高发区,必须通过加强金融审计队伍的作风建设,才能确保防范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叶陈爱英郭兰英:强化金融会计内部审计的对策思考[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02)

[2]孔莉:对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2)

[3]黄会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新思路[J].甘肃金融, 2007,(07)

[4]Warren,J Donald,Lynnw EdelsonandXeniaLeyParker HandbookofITAuditing[M] Boston:War renGorham&Lamont 1997.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价值主张”模型 央行(人民银行) 内部审计 实现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已由查错防弊到风险导向层面发展,逐步形成以风险导向为主、以增值为目的新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是帮助人民银行目标实现和价值增加的基础,IIA的价值主张模型为确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属性和定位、职能与作用等提供重要借鉴。

一、央行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运行步骤

(一)“价值主张”模型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价值取向,目的是通过内部审计保障价值最大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不单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和运用,以此实现银行价值利益最大化。内部审计“价值主张”模型基于内部审计特质与内部审计向组织提供核心服务基础上,即:“客观”、“ 确认”、“ 洞察”。其中,“客观”要根据客观事实公正地开展研究与判定,以此做出相应的结论。“确认”就是银行内部审计共这种对风险管理效果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洞察”即:内部审计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在评估日常经营活动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行动效率,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升组织行动效率。

(二)内部审计增值模型

IIA提出的“价值主张”模型主要由目标、职能、服务等部分组成,不单为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提供服务,也为建立内部审计增值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主张”模型分析和总结基础上,笔者构建以下内部审计增值模式。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步骤

1、考察内部审计效益及成本

内部审计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是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制定决策的约束性条件,对其实施分析和预测对银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效益不仅可通过直接方法产生,也可由间接的,从而充分发挥短期纠偏效果,有利于银行长期获取效益。人民银行虽然难以对效益与成本进行准确量化,但依然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参考同行业其他内部审计运行和发展水平,准确预测其收益与成本,确保设立的内部审计与发展满足企业实际运营要求。

2、明确界定增值型内部审计属性

众所周知,增值性是增值型审计模型的默认属性,独立性、客观性式开展各种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底线,层次性、过程性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备属性。其中,层次性真实呈现不同企业内部审计处于相应的能力层级中,内部审计工作应依据其能发展水平进行实践,避免由于设定标准过高、过低引起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银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和银行内外部环境有一定的适配性,内部审计要遭充分掌握该机构内外环境之后,提出其所需的各项服务。

3、重视“确认”与“咨询”的功能

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包含内部控制、治理、风险管理等职能,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 “确认”和“咨询”的功能。银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与上述职能在目的上相继承,重点要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控制非理性决策带来的风险及收益不确定情况。内部审计作为人民银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各部门运行状况展开监督和评价,引导管理者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和审计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内审价值增值要实施思想转型和设计理念的更新。要准确把控内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定位,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管理效果,在更大范围、较高层次发挥内审的咨询作用。同时,不断更新内审工作理念,充分意识到内审是一个控制机制,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审计单位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

(二)提升内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一是必须重视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一定的后续教育。同时,强化组织内部的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进而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内审人员综合判断能力。二是在不影响内审人员正常工作基础上,合理借调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非审计人员参加内审检查工作,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统筹协调价值,进一步弥补已有审计人员的不足之处。

(三)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

内部审计工作要重视信息化对内部审计活动、目标实现的影响,包含信息安全、自身信息化水平等不同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从节约成本、确保审计增值等方面了解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不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的内部审计无法避免遭受淘汰的命运。因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合理用药信息技术,不断配置新型审计工具、更新审计方法,促进持续审计、非现场审计等新型模式的普及应用,进而提升各部门审计效果。现阶段,云审计理念已经打破时空、距离等因素的限制,将其融入人民银行日常运营管理中,成为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强等特点,开展内部审计必须配备恰当的内外交流渠道,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因此,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内部控制与审计服务理念,提升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由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认识内审的倾向作用,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了解,内审不单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提升效能的推动者和增值的倡导者,为内审价值增值创设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增值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但保障人民银行有效履行央行职能需求,也满足内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从央行推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其落实步骤,提出一些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对策,以期为人民银行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万鹏飞.构建央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途径[J].武汉金融,2015,12(3):68-69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价值主张”;模型央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实现途径

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已由查错防弊到风险导向层面发展,逐步形成以风险导向为主、以增值为目的新型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是帮助人民银行目标实现和价值增加的基础,IIA的价值主张模型为确定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属性和定位、职能与作用等提供重要借鉴。

一、央行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运行步骤

(一)“价值主张”模型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价值取向,目的是通过内部审计保障价值最大化。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最大化不单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尝试和运用,以此实现银行价值利益最大化。内部审计“价值主张”模型基于内部审计特质与内部审计向组织提供核心服务基础上,即:“客观”、“确认”、“洞察”。其中,“客观”要根据客观事实公正地开展研究与判定,以此做出相应的结论。“确认”就是银行内部审计共这种对风险管理效果实施客观、公正的评价;“洞察”即:内部审计工作者可以及时发现影响目标实现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在评估日常经营活动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行动效率,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提升组织行动效率。

(二)内部审计增值模型

IIA提出的“价值主张”模型主要由目标、职能、服务等部分组成,不单为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提供服务,也为建立内部审计增值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在“价值主张”模型分析和总结基础上,笔者构建以下内部审计增值模式。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实施步骤

1、考察内部审计效益及成本内部审计效益是否大于成本是银行进行内部审计、制定决策的约束性条件,对其实施分析和预测对银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效益不仅可通过直接方法产生,也可由间接的,从而充分发挥短期纠偏效果,有利于银行长期获取效益。人民银行虽然难以对效益与成本进行准确量化,但依然需要根据自身经营状况,参考同行业其他内部审计运行和发展水平,准确预测其收益与成本,确保设立的内部审计与发展满足企业实际运营要求。2、明确界定增值型内部审计属性众所周知,增值性是增值型审计模型的默认属性,独立性、客观性式开展各种审计活动必须遵循的底线,层次性、过程性是开展增值型内部审计必备属性。其中,层次性真实呈现不同企业内部审计处于相应的能力层级中,内部审计工作应依据其能发展水平进行实践,避免由于设定标准过高、过低引起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条件允许的基础上,银行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审计能力。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和银行内外部环境有一定的适配性,内部审计要遭充分掌握该机构内外环境之后,提出其所需的各项服务。3、重视“确认”与“咨询”的功能增值型内部审计主要包含内部控制、治理、风险管理等职能,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确认”和“咨询”的功能。银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与上述职能在目的上相继承,重点要改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有效控制非理性决策带来的风险及收益不确定情况。内部审计作为人民银行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各部门运行状况展开监督和评价,引导管理者提出针对性的改善意见。

二、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实现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思想和审计理念

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内审价值增值要实施思想转型和设计理念的更新。要准确把控内审工作的发展趋势,合理调整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定位,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内审工作管理效果,在更大范围、较高层次发挥内审的咨询作用。同时,不断更新内审工作理念,充分意识到内审是一个控制机制,必须树立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理念。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在强化监督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审计单位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与咨询作用。

(二)提升内审人员的素质水平

一是必须重视内审人员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工作,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定期或不定期接受一定的后续教育。同时,强化组织内部的治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学习,进而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增强内审人员综合判断能力。二是在不影响内审人员正常工作基础上,合理借调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非审计人员参加内审检查工作,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统筹协调价值,进一步弥补已有审计人员的不足之处。

(三)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

内部审计工作要重视信息化对内部审计活动、目标实现的影响,包含信息安全、自身信息化水平等不同方面展开深入分析,从节约成本、确保审计增值等方面了解使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在信息化发展时代,不具有风险防范意识和预防能力的内部审计无法避免遭受淘汰的命运。因此,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合理用药信息技术,不断配置新型审计工具、更新审计方法,促进持续审计、非现场审计等新型模式的普及应用,进而提升各部门审计效果。现阶段,云审计理念已经打破时空、距离等因素的限制,将其融入人民银行日常运营管理中,成为未来内部审计工作发展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四)不断优化内外部环境

众所周知,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具有复杂性、变化性强等特点,开展内部审计必须配备恰当的内外交流渠道,进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因此,人民银行工作人员要积极转变内部控制与审计服务理念,提升全体人员的内控意识,由自我控制、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角度深入分析、认识内审的倾向作用,确保全行干部职工充分了解,内审不单是问题的发现者,也是提升效能的推动者和增值的倡导者,为内审价值增值创设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内部审计增值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促进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但保障人民银行有效履行央行职能需求,也满足内审事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本文从央行推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入手,提出开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主张”模型及其落实步骤,提出一些促进内部审计增值的对策,以期为人民银行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参考文献:

[1]万鹏飞.构建央行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的途径[J].武汉金融,2015,12(3):68-69

[2]朱剑飞.构建增值型内部审计的作用与路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25(12):109-111

银行审计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非现场审计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处理和传递方式基础上,通过连续地搜集被审计对象的各种数据和资料,采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技术来构建审计模型,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监测被审对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一种审计方法,与现场审计相比,非现场审计具有全面性、时效性以及成本低、效率高和规范性强等诸多优势。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加大了审计覆盖面,提升了审计的精度。非现场审计依托科技手段,可以远程调集所有机构的业务及管理数据,并从海量的数据中进行分析挖掘,全面了解风险状况,从而加大了审计覆盖面,提高了审计的精确打击力度。

2.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非现场审计通过远程调用被审计对象的相关数据,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数据查询查证、分析筛选,实现对被审计对象疑点问题的快速“定位”,并可完成大部分的定量分析工作。现场审计时只需对非现场发现的疑点进行核实,集中精力关注那些需要专业判断的部分,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使审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应。

3.合理配置了资源,实现了审计前移的历史性跨越。非现场审计通过审计数据的实时采集,使得对被审计单位的实时监控、持续监控和全过程监控成为可能。可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集中用于内部控制相对薄弱的业务领域、重点单位和部门及重大风险事项,有助于准确选择审计重点,科学制定审计计划和安排审计项目,实现了审计前移的历史性跨越。

4.提供了增值作用,深化了审计服务职能。通过非现场审计,一方面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提供异常数据给被审计对象,从而能及时化解风险,提高被审计对象的风险防范和内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占有业务数据资料、持续监测业务动态及掌握分析方法的优势,对有关业务和领域进行专题分析,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人民银行非现场审计的主要开展途径

1.循序渐进搭建审计平台。首先可通过建立各类数据接口标准或利用并行模拟法、嵌入审计程序法等并行审计技术采集审计证据;其次可采用联机分析处理(on-1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OLAP)以及数据挖掘(data mining)等技术,选择业务管理部门的部门级数据开展数据分析,实现部门级非现场审计模型的初步构建;最终是建立内审部门的专用数据集市,搭建灵活、可靠的底层数据加载平台、加载全行部分常用的、核心的生产和交易数据,集中存储固化审计模型。

2.在现场审计中互相交融日臻完善。非现场审计的应用不是仅局限于非现场,而是贯穿于整个审计项目的全过程。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在使用非现场审计模型过程中,可能会发现审计模型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整,可以使非现场模型得到完善;另一方面可利用对具体业务熟悉的程度,提供一些模型的思路供相关人员论证开发。

3.打造非现场审计文化。一是设立“金点子”计划,定期进行评审,鼓励先进;二是将审计模型的研发搭建加入考核机制,并与相关员工的绩效、先进评比等挂钩;三是营造文化氛围并开展培训,让每位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非现场对项目和自身带来的好处和作用。

4.加强银行业同业的交流学习。在非现场审计方面,人民银行应当加强与各商业银行的同业交流,通过吸收其成功、先进的思路与经验,有效开拓自我的思想,激发非现场审计的思路。

三、人民银行非现场审计实例及应用成效

1.非现场审计模型的搭建。

下表以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开展的外汇管理及国库业务专项审计为例,具体阐述了人民银行非现场审计模型的搭建线索、思路及方法。

备注:本文主要介绍审计模型实现的思路,供参考。实例涉及的具体数据库表、字段结构不做详述。

2.实际应用成效。

如人民银行南昌中支对外汇局A市中心支局开展的外汇管理专项审计,审计组于审前设立了外债账户管理审计模型,筛选出外债账户入账金额大于核准限额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疑点记录,并将记录带至审计现场逐一核实。结果发现××企业外债专户超限额入账220万美元,系建设银行××分行分别于2012年3月2日、5月2日违规将该企业购汇归还外债本息资金100万美元、120万美元划入外债专户,而A市中心支局未对此进行相应处理。按规定外债专户的收入范围只能是该笔登记外债资金,购汇用于归还外债资金应通过外汇局核准开立的外债还贷专户或直接汇出;又如南昌中支对B市中支开展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及系统运行管理情况专项审计,审计组通过运行“有退库无缴库”、“待结算款项长期挂账”、“频繁重复退库”等相关国库业务非现场审计模型,审前在350多万条记录中进行数据挖掘,成功提取了2 602条审计线索。审计发现财政支拨资金由于户名、账号、金额错误等原因,导致集中支付资金清算退回业务量较大(占集中支付资金清算业务的21%),耗费了不少的人工来处理,同时也给集中支付行不及时退回占压甚至挪用财政资金带来可能等问题;再如在南昌中支开展的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两检查一排查”审计工作中,通过运行“重要空白凭证跳号使用”、“业务交接”等审计模型开展非现场分析,对相关国库业务进行全覆盖排查。提取的疑点揭示,××支行2012年5月18日存在重要空白凭证跳号使用的情况,检查人员进场后抓住重点,直接调取该日及相邻日期的传票及账簿凭证,随即发现该支行不但确实存在重要空白凭证违规跳号使用的问题,还存在重要空白凭证丢失的嫌疑。后经连夜全面倒柜排查,虽确认重空凭证未丢失,但也反映出该行存在重要空白凭证簿实不符,管理混乱、业务交接不严格等较大风险隐患,实现了现场审计的“精准打击”。

四、人民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1.认识不到位。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影响到非现场数据信息的采集、模型的搭建,导致审计涵盖面窄,手段单一,较难通过非现场审计模型全面监测并及时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2.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在人民银行内审部门既懂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较少,部分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单一,缺乏综合分析能力,有的只是临时“客串”,对一些审计项目常常疲于应付,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

3.水平相对落后。从目前人民银行的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审计证据采集技术尚处初始阶段,使得后续以数据为基础的审计处理技术、审计分析技术难以为继;另一方面各类信息系统尚待整合,急需关联各类逻辑数据、加大整合力度、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水平。

4.培训交流较少。目前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靠个人的自学和摸索,系统规范地学习、培训和交流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银行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5.工作机制尚未完善。人民银行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合理的非现场审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因此,不能从制度上明确非现场审计监督的对象、方法、范围和相关责任界定,对相关业务及高风险领域缺乏规范的监控,业务操作随意性较大,影响到非现场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五、解决人民银行非现场审计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认识。人民银行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和认识,充分认识到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切实关心和支持非现场审计工作,整体规划,统筹协调,加速信息化进程,促进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建立科学完整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非现场审计推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制度保证机制;三是建立工作程序保证机制;四是建立技术保证机制;五是建立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的协调机制。

3.打造适应非现场审计的审计队伍。一是加强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如开设相关的SQL语言应用课程、数据分析课程等,提升审计人员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意识;二是积极调整人才结构,在审计部门内部配备部分技术、业务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通过这些专业的人才带动非现场的发展;三是采购相关可视化数据分析工具,如ACL、IEDA、Teammate等,并在系统内推广使用。

4.加快审计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在原有分散的数据库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扩充,加快对被审计单位资料、人力资源、内部制度、历史审计情况等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并能通过关键字段实现相关数据的逻辑串联和快速检索,用丰富的历史数据清晰勾勒被审计对象内部基本情况并反映深层次的审计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