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

组织建设论文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篇

2010年8月《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写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是: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在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作来高校党建工作的战斗力基础,尽管取得一些成绩如丰富了宣传内容,扩大工作覆盖面,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分党校培训班形式单一,质量难保证分党校的教学模式单一,主要以培训班为主。二级党课教育内容多为党的理论知识教育,以课堂教学讲授为主,形式较为死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听课的兴趣不高,理解内化的知识不多,授课效果不明显。同时,受众多为思想活跃的90后大学生,他们都有自己独立解放的个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于党的基础知识、基本方针、时事政治等学习积极性不足。此外,支部理论学习氛围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党课学习效果。

(二)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传统,内容亟待丰富师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大都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意见开展实施,形式固定单一,互动性不强,难以提高师生参与的热情。组织生活多限于理论学习和讨论,没有把提高党员适应工作能力的业务活动纳入组织生活内容来,如很少举办“提高教师党员专业素养,争当科研能手”的主题党日活动。个别的党员理论学习更是流于读文件、写心得等形式,很少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其内容亟待丰富。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创新探索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新媒体视角下,创新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势在必行。

(一)与时俱进,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理念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应适应时代要求,勇于创新党的基层工作理念,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一是创新组织建设观念,注重研究党支部作用发挥的途径,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做到各有侧重,分类指导。二是创新党员教育理念,利用新媒体,大胆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模式,强化党员价值意识,凝聚广大党员力量,用创新的精神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发展,牢牢占据高校宣传主阵地。

(二)运用新媒体,优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当前,一些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方式单一,党员获取信息渠道广泛,师生党员文化素质高,独立见解多,教育的效果不如社会的影响及时。还有,以行政工作为主和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主的教师党员活动内容难以统一安排,这都要求我们必须优化党组织建设,适应时代的要求。1.利用微信息,创新工作载体微信息[2]是以短小精炼作为主要内容和传播特征的信息形式文化。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形式的微信息,在高校师生中传播迅速。我们可以利用微信息,创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载体,主要形式如下:一创新理论培训载体。利用微课堂、微阅读等多种新媒体方式综合运用,通过文字、数据、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把党理论知识进行形象化展示,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宣传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先进性意识,使党课教育具有更多的参与性、启发性。二是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利用论坛、博客、群讨论等多种新媒体平台,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运用丰富的声频、视频、图片等资料,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开展形式多样,寓学于乐的党员教育活动,贴近师生党员的生活,调动师生党员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系统,提高党员的自主性,使党员教育活动更具针对性。2.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强、时效性高,强化教育管理新媒体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随时随地记录、转发信息的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聚合效应。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关注师生党员的热点话题,分享交流,扩大党组织生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吸引师生党员的注意力,从而引领思想潮流,在师生群体内部形成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3],为基层党建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利用QQ、微博等,紧跟师生党员的思想动态,把握容易引起师生党员思想变化的各种时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点子上,起到“保证监督”的作用。3.利用广大受众,监督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媒体传播覆盖面广,信息传递快,对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产生巨大的影响。新媒体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民性[4],同时这也对基层党组织起网络监督作用。例如通过开通“支部书记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及时近期工作动态,让广大师生享有充分的知情权,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同时,广大师生可以跟贴讨论或者私信反映问题,建言献策。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2篇

一是党组织的工作不是行政工作的补充。企业架构越往下,工作越单一,具体到基层区队、车间、班组,主要工作就是生产、安全,这样往往可能造成行政正职“一股独大”的局面,党组织的地位被弱化,这样的格局是与保障型党组织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具体到如何打破这种不正常的局面,涉及到很多工作方法、能力上的问题,可以说,一个单位有一个单位的特点,篇幅所限,这里不做过多探讨。二是要注意工作的弹性,不可一种方法一成不变。就党政如何摆位而言,从党组织对安全生产中心工作承担主体责任的要求看,要把结果放到第一的位置。当党的书记面对不同能力、素质、特点的行政领导,要突破本位思想,放弃个人得失,一切以中心工作的结果为重。发现问题就必须解决问题,这是支部保障型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三是注意工作方法。保障型的要求是要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行政领导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发挥积极的作用。保障型党组织建设如果让行政领导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就背离了建设的初衷。这是一个支部建设的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个人工作的方法问题,必须认真思考,审慎把握。

2提供一种思想,促进单位不断进步,引领单位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个单位的发展进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企业环境、社会环境、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但归根结底,是单位内生的发展动力发挥主导作用。个人以为,一个单位有没有鲜明的管理思想,决定了一个单位是否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在这方面,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或精细、或创新、或扎实,要把自身的特点突出出来,引领一个单位全体员工的行为到正确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建设保障性党组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种管理思想的形成,首先基于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准确把脉。应当承认,在现阶段,我们的管理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有的单位管理粗放,很多工作在计划性、严密性、精细化方面存在不足。有的单位管理松散,工作缺乏执行力,做多少算多少,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还有很多问题,最终都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作为党组织,必须增强冷静审视工作现状的能力,找准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因病施治,这是管理思想形成的基础。一种管理思想的形成,需要党组织不断加强学习,使自身站在管理理论的前沿,具备超前的引领能力。当前开滦党委正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目的就在于使我们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掌握先进的思想、技能。从管理的角度,更要求管理者提高自身学习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汲取外部的营养,把握管理发展方向,为形成与自身单位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思想提供保证。一种管理思想的形成,还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都深刻的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明晰一种管理思想之前,我们必须把思想具体化、理念化、制度化,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在一定时期内接受实践的检验,看它是否有效推动了单位的发展进步,而不可以简单思考、盲目确立,脱离了单位客观需要。明确单位的发展思路,并在工作中努力推动、实践,是我们建设保障型党组织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是党组织在单位进步中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体现。3健全一套机制,着眼管理水平提升,在机制建设中发挥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一个单位机制建设的科学合理性决定着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高下。从企业党组织的角度,要积极参与到工作机制的建设之中,在机制的整体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要突出把握好分配、用人、用工、监督机制的建设。对一个生产单位而言,分配问题是调动员工积极性最主要的问题,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决定着生产力水平能否充分发挥。近年来,我公司党委正是牢牢把握这一重点机制建设,在企业遇到困难的时期,通过分配机制的建立、调整,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全体员工干劲不减,渡过生产难关。无论是目前我们推行市场化管理,还是实行按质效工资分配机制,都是适应企业发展不同时期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提升。

在用人方面,必须牢固树立党管干部的基本方针,围绕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建立科学用人机制,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这一企业第一资源的作用,这是党组织保障作用一个重要的体现。除了用人机制建设,还要高度重视育人机制的建设,把管技人员队伍的培养纳入机制建设的范畴和轨道。利用文化、制度、环境等要素,为企业创造一个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文化氛围,提供一个施展个人才华的平台,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不断为企业培育各种人才,形成梯次衔接的人才格局。同时,尽管党组织并不是直接参与生产管理,也不能放松管理机制的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管理水平的实际情况,借鉴外部先进的管理经验,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助推企业各种经济任务指标的完成。今年来,无论是开滦党委还是各级分公司党委,都把管理创新,建立新的管理机制作为重要的工作抓手,形成了一整套符合开滦实际的管理机制,比如RMDC管理法、市场化精细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吕矿公司当前所重点推行的项目管理、责任链管理两大功率引擎,都是党组织发挥保障作用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的成功范例。在监督保障机制建设方面,近年来,开滦各级党委也不断探索实践,从权力公开透明机制的建立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推进,都体现了党委通过机制建设保证企业风清气正的基本思路。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3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致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学习型社会的理论首次正式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十又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这是继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20年)》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后,又一次突出强调的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中央高度重视和不失时机的推进下,全国涌现出了大批创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的先进典型。在我县,学习也正开始成为人们的自觉需要,各种学习型组织建设也在蓬勃地开展。但是如何扭转一些片面的认识,正确理解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如何以人为本,自我超越,确保共同愿景的实现,如何创新机制,把握关键,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持续有效地开展下去,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学习型组织的历史背景及其特定内涵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缘自企业竞争,其思潮起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理念。当时代进入十九世纪末期,人类社会迎来了由工业社会向资讯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的挑战,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竞争环境的要求。如何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是当时世界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前沿问题。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学习型组织这一理念是在时代转轨的大背景下首先从企业角度提出,然后拓展到其他领域的。那么学习型组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把学习和工作系统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以人为本符合人性的、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应能力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在这种组织中,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而且这一共同理想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这种组织由多个创造个体组成,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善于不断学习是这种组织的本质特征,它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这种组织具有以“地方为主”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特征,它使组织内部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合作的一个群体,产生巨大的、持久的创造力;学习型组织还是一个自主管理的组织,“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在这样的组织中,领导者的角色也被转换成了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界定,《大型跨国公司战略新趋势》一书中对其特征作了如下概括:(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向,它创造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及于组织的各方面活动中,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共同愿景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因而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它的持续扩展能力,而这种持续扩展能力是由共同愿景所激发出来的。正如彼得·圣吉所说,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能有一个富有超前性的愿景。事实上,除非人们对他们的真正想要的愿景感到振奋,否则,整个创造型学习的概念将显得抽象而毫无意义。(2)善于不断学习。善于不断学习代表了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它有三个含义:一是“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使组织成员在工作环境中自觉学习;二是“团队学习”,团队学习是发挥团体成员互相配合、整体搭配的行动能力。团体的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之和。三是“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3)扁平化组织。传统的组织形态通常是金字塔型的,从决策层到操作层中间有很多环节,影响资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学习型组织需要建立分权型组织机制,以保证组织学习持久地进行。它尽可能地将决策权下放到离最高管理层或机构总部最远的地方,让最下层单位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4)自主管理。“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所谓“自我超越”是指突破个人能力极限的自我实现。精通“自我超越”的人,能够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他们对生命的态度就如同艺术家对艺术作品一样,全心投入,不断改造和超越,这是一种真正的终身学习。整个组织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来自于个人的学习意愿和能力。没有个人的学习作基础,组织无法真正地学习和成长。“自我超越”的意义在于创造。自我超越的过程是一种终身修炼的创造过程。因为能够超越自我的人,会敏感地察觉自己的无知和成长极限,但不会动摇他们的自信心。(5)领导者的新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设计者,设计一种能让团队共同学习的环境,并且将“规则视为学习”。作为设计师的领导者的新角色,是与传统的领导者角色的理解不一样的,传统的领导者更注重自身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新的领导者则是设计组织的学习,使组织中所有的人都能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对的重要课题。领导者设计出学习型组织的策略和结构,还必须扮演教师的角色,使每一个成员都能很好地理解它们。领导者应不断地帮助成员共同学习,改善心智模式,进行系统思考。

二、当前学习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习型组织这一管理理论主要是企业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创建的,目前成功应用也主要在企业界,尽管在

机关团体中正掀起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热潮,而且各种理论论述也不断地出现,但在机关团体中符合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实践的系统理论体系还不够成熟,成功的案例更是少之又少,没有现成的地图,路都是要靠自己去走出来,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就存在各种各样的、主观上或客观上的问题,相关理论研究也对此作了分析和概括,主要的表现有:

(1)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深刻内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学习型组织的深刻内涵和发展模式认识还比较肤浅,简单化地把“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划上等号,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比传统组织更强调学习的组织,认为只要从学习计划――材料组织――组织学习――考评督查,建立起一整套学习规章,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建立学习型组织是领导和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组织管理理论的重大创新。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绝不止是一般意义上的学习,传统学习的基本含义是吸取知识,或者获得信息,这仅是浅层次学习的理念,同学习型组织所倡导的“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相差甚远。学习型组织是要树立组织成员新的学习理念,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创造性,努力形成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自主协调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工作绩效得到大幅度提高。学习型组织更强调“学习+激励”式的人本管理,更侧重于依赖组织成员的自主、自觉,依赖于组织内部相对稳定的运行机制,而不是靠权力、领导意志和行政命令,从而能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扫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由于对上述内涵理解上的以偏盖全,甚至于错误的理解,所以导致了总体认识上出现误区。

(2)功利心理驱动下产生的急于求成现象。党的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根本保障,建设学习型组织是顺应时展规律的正确选择。但是当前的一些机关团体中,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种现象,就是在功利心理驱动下产生的急于求成的现象。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是要结合实际,确立一个清晰而有感召力的共同愿景,也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在全体组织成员价值观取向一致基础上的能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共同愿景或理想。这个目标必须清晰,不能含糊,必须切合工作实际,不能不着边际,必须放眼长远,长短结合,必须充分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从而使其成为激励人、感召人、凝聚人的共同目标。同时,建设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的关系,先要强调个人学习,因为个人学习是团体学习的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团体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只有个人学习而没有团体学习也不能建立学习型组织,团体学习是个人学习的延伸和提高,要把个人学习上升到团体学习,没有团体学习,个人学习就容易失去方向,就不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但是目前一些单位组织事先没有系统地进行思考,缺乏一个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共同愿景,还没有形成团体学习的风气和标准,以及逐步提升、稳步推进的组织管理模式,仅仅办了几期讲座,组织了几次讨论,为干部制定了几条学习规章,就匆忙宣布自己已经是学习型组织了。其实我们到底离学习型组织还有多远,答案谁都不知道,因为这是一个不断拓展、不断深化的过程,正象彼得·圣吉所说的,“学习是一个终生的过程,你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3)跟风学样、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建设学习型组织必须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高度重视组织内部的体系保障,着力抓好相关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形成理论知识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现代科技知识学习相协调的学习网络,力求丰富活动载体,增强学习的参与性、吸引性和实效性;要建立一整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学习制度,健全制度保障,最终要把落脚点放在真抓实干、注重实效上,推进组织工作水平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在各地纷纷掀起创建学习型组织热潮的同时,一些人却把建设学习型组织当作应景文章,当作“花瓶”摆设,赶时髦、充高雅,言必称“学习型”,完全违背学习规律,制定出一连串的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只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根本收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反而耽误了正常的本职工作,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

(4)机关团体学习型组织建设过程中的动力障碍。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信息爆炸和传递即时化等使得工业时代推崇的规模和产量的竞争优势退而居次,而信息时代“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方式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复杂迅变的新形势下,企业力求生存和发展则必须以变应变,而“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彼得·圣吉指出,“21世纪企业间的竞争,其实质是企业学习能力的竞争,而竞争唯一的优势是来自比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这个趋势是由全球竞争所带动的”。在我国,有些企业已经提出了“学习,企业的生命源泉;培训,企业的希望工程”的学习理念,“抢先(快)半步”的竞争理念,等等,这些就是对当今时代挑战的即时把握和回应。但是对于政府机关团体来说,它不象企业,直接面对市场机制的选择,优胜劣汰的压力远比不上企业,因此组织主动变革的积极性不高,正是由于这样那样的缘由,一些人或对“学习型”重要性认识不足,或产生厌学心理,或存在畏难情绪,或缺少压力,对建设学习型组织缺乏足够的动力。

三、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

根据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特征,以及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针对现阶段学习型组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正确把握和理解学习型组织的深刻内涵,走出认识上的误区,要系统思考、明确目标,避免急于求成,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向纵深拓展;要健全保障体系,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实效,摒弃形式主义;要建立激励机制,克服动力障碍,促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持久开展。

(1)建立“全员性”、“全程性”与“专业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学习制度。“全员性”学习是指把组织的全体成员作为学习主体,全体组织成员都必须参加学习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这不仅能全面提高成员的素质,而且能形成全体成员一致的组织理念和价值观,培养所有成员的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纠正他们从部门或个人利益出发的狭隘观念和短期行为,使部门之间、成员之间能够更好地协作。与“全员性”学习互相补充的是“专业性”学习,也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专业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安排各类专业培训。如果说“全员性”学习旨在培养成员的组织理念和基本素质,那么“专业性”学习则更加重视专业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全程性”学习是指将学习贯穿于成员职业生涯的始终,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组织付出巨大的投入。应该讲,当前各级机关团体对于干部职工的培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和问题,有些是因为人手紧张,要进行系统的脱产学习很难,越是骨干越离不开岗位;有些是由于财力有限,对于成员的培训难以长期有规律地进行,只能偶尔为之;还有一些总是担心人才流失,害怕这些人深造学习后会另攀高枝。与“全程性”学习相对应的是“阶段性”学习。“阶段性”学习一般针对性强,有时还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学习如果不能有规律地持续,成为“全程性”学习框架中的有机部分,那么长远来说效果是有限的。总之,要建设学习型组织就应该把上述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完整的学习制度。

(2)采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模式。每个单位每个组织对从业人员的培养和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不同,它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紧密配合,重视学以致用,追求实效。所以应该将组织成员学习力的培养与他们从事的工作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作学习,把一切形式的学习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去,把上班三件事—工作、学习、研究充分地融合起来,使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增长才干,并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和快乐。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4篇

(一)打造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所谓学习型党组织,就是指能够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理念,具有健全的学习机制、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生机活力的集体。”[1]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着重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在中国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增强党建的理论能力;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努力创建和谐社会;三是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它运用到党员干部的培养发展当中,反过来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更好地发展;四是学习掌握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五是学习社会建设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再把成功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发展创新、不断地学习进步。

(二)做到有效协调配合团结协作是成功的重要保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发挥集体的智慧,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环节。基层党组织工作中面临着很多细微、复杂的问题,不是三两个人的智慧就可以很好解决的,只有同心协力、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发挥每一个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更好地应对。基层党组织的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配合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奉献精神。出现问题不要互相推脱责任,大家一起面对困难,把问题解决才是正道。

二、努力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一)敢于坚持原则党性原则是全体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敢于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是考验一个党组织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只有坚持党性原则才能更好地执行上级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才能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讲党性原则的人和事要鼓励支持,对不讲党性原则的人和事要敢于指出批评;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党性原则有不同的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认真对待,严格执行。

(二)少讲空话套话广大党员干部要多说实话多干实事,少讲空话套话。古代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打仗,赵国将领赵括“纸上谈兵”,害得赵国惨败,这就是讲空话套话带来的惨痛历史教训。党员干部不在于说了多少话,讲得有多么壮阔、宏大,说得再多再动听,如果实事一点没做,问题一点没解决,归根结底还是零。只要做出了一点成绩,广大人民群众就会看到,就会切身感受到,就会记住。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不要以为自己在基层,说什么无所谓,无足轻重,因为基层更直接地影响着党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对广大人民群众要说实话,多为他们做些实事,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自然就会高大。

(三)勇于攻坚克难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面对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要勇于碰硬。热点难点往往是群众最直接、最关注的问题,是否能处理好,是检验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标准。基层党组织面对艰难困苦不能回避、不能绕行,一个问题不解决可能暂时看不到影响有多大,问题积累的多了,影响就显现出来了,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信任,更影响到党的威信。在实际工作中,处理热点、难点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敢于坚持原则,准确执行政策,英明果断决策,消除不利因素。

三、积极推进改革创新的思维模式

(一)转变传统观念传统中好的观念要继续发扬,跟不上时代要求的观念要转变。转变传统观念就是要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来自别人的批评和自我反省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身上的缺点与不足。共产党人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批评,《论语•学而》中“吾日三省吾身。”讲的就是自我批评,共产党人更要善于查找总结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只有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进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基层党组织更好地面对新问题、新困难和新挑战。

(二)创新理论实践世间万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创新才能进步,创新能让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基层党组织应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勇于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开阔视野,总结经验教训,发展创新理论,勇于进行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理论中再继续总结经验教训,不懈怠、不自满,这是一个循环往复并不断前进的过程,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三)贴近百姓生活贴近百姓生活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思想活的灵魂。“党的建设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形势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变化,与世合拍且与时俱进地推动自身建设。坚持群众路线的旧话之所以要新提和新做,就是基于这条经验。”[2]基层党组织要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有效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要认真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全心全意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认真、仔细、深入地为人民服务。基层党组织遇到的往往都是人民群众最普遍、最现实、最强烈的问题,要卯足力气,加大力度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四、主动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一)坚守党纪国法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遵守党的纪律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准则,遵守国家法律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党纪国法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谁触碰了这条高压线,谁就要被查处。中国共产党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自觉遵守党的组织纪律,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十以来,党中央“苍蝇老虎一起打”,对任何违纪国法的行为,无论是谁,官有多大,都不容情。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群众都应引以为戒,不要忘记入党的誓言,不要忘记立身做人的根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为自己谋取私利。尤其是基层党组织的同志要更加注意,不要认为在基层,都是小事,犯不了多大的错误,就马虎大意,松懈怠慢,只要是做了对不起党和国家,对不起人民的事就早晚会被发现,都要受到应有的处罚。

(二)接受群众监督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监督党政机关是宪法赋予人民群众的权利,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基层党组织直接服务于人民,做的好不好,人民群众最清楚,不要怕人民群众监督挑毛病,只有接受监督,及时查摆问题,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改正错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才会更拥护。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5篇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漆应得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更好地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理论武装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

巨.问题与难点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没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到应有位置.个别领导干部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学风不实.有的单位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抓得比较紧,而忽视或放松对普通党员群众的理论宣传;党政机关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抓得比较紧,而有些基层单位的理论宣传学习却往往流于形式;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重视理论武装工作,而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抓得相对不够紧.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困难,也缺乏对理论学习的重视.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存在,要求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必须增强说服力,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让科学理论得到有效传播,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武器,发展的灵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形式载体和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有的单位在抓理论学习工作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形式,载体,方法,手段.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理论宣传学习中,仍在沿袭陈旧落后的运作模式,方式不活,效果不佳,在理论学习上灌输多,缺乏感染力.灌输教育作为传统的理论学习教育方式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活跃,社会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灌输学习在理论学习中的作用弱化.而当前普遍的学习方式仍以灌输为主,理论学习缺少知识启迪,文化熏陶,感染力和渗透力不强.方式不多,方法不活,影响学习效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际贴得还不够紧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不少收获,但部分党员干部仅仅停留在了解和掌握个别论点,论断上,对整个科学理论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往往理解把握得不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好,有的甚至学用分离,知行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理论研究上重复的问题多,内容上理性的东西多,感性的东西少;纯理论的东西多,实际指导应用的东西少,理论研究通俗化不够,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思考与对策转变党员干部的学习理念,转变党员干部的学习理念,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关键要转变每个党员的学习理念,要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眼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更新学习理念,提升学习力.树立学习是政治责任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履行职责的本质所在,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树立学习是先进性本质要求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党员提高素质和能力,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党员要保持先进性,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体现先进性的要求.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要把个人的学习放在整个团体中,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体,一个人的学习要服从于整个团体的学习,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同的愿景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型党组织.树立自觉学习的理念.党员要提高自觉学习的认识,根据工作需要,要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也是提高党员学习力的基础.党组织要围绕提高学习力的要求,筹划学习目标,学习措施,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机制,从而增强党员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构建党组织学习平台,构建党组织学习平台,拓展党员学习空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构建组织学习的平台,根据党组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的过程中,着力于创造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开放的学习平台,不断改进低效的会议,读报式的单一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构筑领导导学的学习平台.要改进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与调研,研讨,交流结合起来,用中心组的学习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科学决策.利用党员组织生活会,建立新型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乡村党员阵地,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课堂.要发挥理论讲师团,党员辅导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要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党员学习网站,开辟网上论坛等形成开放式的学习通道.要利用各类党员学习的平台,拓展党员的学习空 间.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党员通过构建的组织平台,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灵活的方式方法,学习有用的知识.选择更多的学习载体.党组织学习的载体要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可以是组织生活学,开展活动学,工作实践学,培训辅导学,红色旅游学等等.拓宽学习领域和内容.不仅要紧紧围绕理论武装,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而且

要紧紧围绕掌握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知识,形成面向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夯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要建立健全长效学习,要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永葆先进的理念,形成长效学习机制.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活动,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组织,而且要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机制.建立领学,互学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员干部要相互学习,倡导组织团体有目标地共同学习,促进信息共享,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提高,形成组织学习的浓厚氛围.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组织好各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评比和达标活动.建立考学,评学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学,评学计划,包括对个人的学习和对组织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估,评估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在动态与定期考核的有机结合中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党员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热情,激励党员加强自身学习,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组织部门和党校系统明确培训计划和目标,严格培训考核,做到每个党员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参加系统培训,从而提高党员素质,夯实永葆先进性的基础.(作者为甘肃省天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关于学习的三个误区时间:-1-2715:02:41来源:党建【秦楚论坛】评论0条【所有评论】朱铁志在知识经济时代,恐怕早已不会有人公开否定学习的意义,知识的重要.问题在于,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把党中央对学习的迫切需要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一句话,如何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此番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所在.目标不管多么远大,意义不论多么重大,如果不能变成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一切都是枉然.审视党员干部的学习现状,我们很难得出乐观结论.据一项调查表明,某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全省人均只有1.4本.而在过去一年中党员干部人均读书量不到两本.更多的统计数字我没有去详查,但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多数同志恐怕都很难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通常的情形是:年初制定了宏伟的阅读计划,年终只有惭愧对待.导致不读书,不学习的原因何在?据说一是不想学,工作生活中没感到有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发现迫切的内在需求,升官发财基本与学习好坏关系不大.二是不会学,不知学什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究竟属于哪个学科,哪个门类心中无数,到底应该问道于何方神圣不摸门径.泛滥于书店的官场秘籍,股市指南,健康必读之类基本趋向功利需求,对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似乎没有关系.三是不能学,主要是沉浸于日常工作之中,忙于应对各种日常事务,整天脚后跟打后脑勺儿,忙得不亦乐乎,确实无暇学习.解决真学习的问题不能只靠上级号召,决定指令,而必须从内因做起,从学习主体做起,首先解决内驱力问题.具体说,就是要走出三个自觉不自觉的观念误区.一是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博古通今,饱学之士自居.在国家机关,哪个同志不是高学历,高文凭,不是过关斩将杀到如今这个岗位,肚子里没点墨水,手头上没点功夫,混得下去吗?所以号召他们学习,先自遇到的就是不冷不热的抵触情绪,马马虎虎的应付态度.其心理基础是:我早已硕士,博士一路下来,什么书没读过?什么课题没做过,还用你们教我怎么学习?还需要学那些尽人皆知的常识吗?二是混淆工作,学习界限,模糊读书,实践差别,以经验主义代替系统提高和终身学习.一些同志简单地把学习,工作截然分开,以为求学阶段主要是学习,工作以后主要是实践,是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没有在哲学高度上将二者归入认识的不同阶段,甚至明显存在以工作代替学习的倾向,认为工作就是学习,是向实践学习.这种看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使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毛主席的殷切教诲,也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如果长期停留在感性实践的经验主义层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水平,乃至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无从谈起.三是降低人生定位,疏于境界修养,热衷消遣娱乐.一些同志并不是什么坏人,也没做过什么坏事.但就是境界不高,气象不大,胸怀不宽,趣味不雅.种种机缘使他们走上现在的岗位,自认祖坟已冒青烟,小心固位即可,不需青灯黄卷再费苦力.从未想到党和人民有嘱托,事业发展靠本领,一日不学自己知,两日不学他人知,三日不学人人知.平日谈吐粗俗,做派粗鄙,一张嘴就掩饰不住地没文化.既不想恶补哲学社会科学,也不想涉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自己没关系.业余时间热衷于赶场赴宴,对与谁聚会,和谁干杯津津乐道,以认识某某大员为荣,以传播小道消息为乐,以获取意外之财为能事.凡此种种,都是学习的天敌.其实,学习本是一件非常个体化的事情,有内在需求的人,正在努力学习的人,不需要别人耳提面命;缺乏内在需求的人,整天忙于应酬的人,再怎么动员也没用.关键是要有一点硬指标,硬办法,硬杠杠,在内力之外强加一点有效的外力,使其必须学习,否则乌纱不保,地位难继.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6篇

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漆应得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之后,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大力推进理论武装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党组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更好地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实际需要来看,理论武装工作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问题与难点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没有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摆到应有位置.个别领导干部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学风不实.有的单位对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抓得比较紧,而忽视或放松对普通党员群众的理论宣传;党政机关对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抓得比较紧,而有些基层单位的理论宣传学习却往往流于形式;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遍重视理论武装工作,而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抓得相对不够紧.由于条件所限,有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常运转困难,也缺乏对理论学习的重视.这些情况和问题的存在,要求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必须增强说服力,增强针对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让科学理论得到有效传播,真正成为指导实践的武器,发展的灵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形式载体和方法手段有待进一步创新有的单位在抓理论学习工作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形式,载体,方法,手段.一些部门和单位在理论宣传学习中,仍在沿袭陈旧落后的运作模式,方式不活,效果不佳,在理论学习上灌输多,缺乏感染力.灌输教育作为传统的理论学习教育方式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思想活跃,社会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灌输学习在理论学习中的作用弱化.而当前普遍的学习方式仍以灌输为主,理论学习缺少知识启迪,文化熏陶,感染力和渗透力不强.方式不多,方法不活,影响学习效果.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际贴得还不够紧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中,一些部门和单位通过组织党员干部理论学习,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有不少收获,但部分党员干部仅仅停留在了解和掌握个别论点,论断上,对整个科学理论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等往往理解把握得不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得不好,有的甚至学用分离,知行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理论研究上重复的问题多,内容上理性的东西多,感性的东西少;纯理论的东西多,实际指导应用的东西少,理论研究通俗化不够,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思考与对策转变党员干部的学习理念,转变党员干部的学习理念,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关键要转变每个党员的学习理念,要立足于提高党员素质,着眼于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更新学习理念,提升学习力.树立学习是政治责任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是我们党在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途径,是保持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履行职责的本质所在,从而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树立学习是先进性本质要求的理念.深刻认识到学习是党员提高素质和能力,永葆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党员要保持先进性,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要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习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学习,才能体现先进性的要求.树立团队学习的理念.要把个人的学习放在整个团体中,一个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都是一个团队,一个团体,一个人的学习要服从于整个团体的学习,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和共同的愿景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型党组织.树立自觉学习的理念.党员要提高自觉学习的认识,根据工作需要,要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提升党组织的学习力,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关键,也是提高党员学习力的基础.党组织要围绕提高学习力的要求,筹划学习目标,学习措施,学习制度,建立学习机制,从而增强党员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构建党组织学习平台,构建党组织学习平台,拓展党员学习空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构建组织学习的平台,根据党组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组织全体党员学习的过程中,着力于创造开放和互动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与共享,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开放的学习平台,不断改进低效的会议,读报式的单一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习的吸引力.要充分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作用,构筑领导导学的学习平台.要改进党委中心组的学习方式,把学习与调研,研讨,交流结合起来,用中心组的学习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进科学决策.利用党员组织生活会,建立新型的学习平台.充分利用党校,党员活动室,乡村党员阵地,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引入课堂.要发挥理论讲师团,党员辅导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要利用信息资源,建立党员学习网站,开辟网上论坛等形成开放式的学习通道.要利用各类党员学习的平台,拓展党员的学习空间.扩大自主学习的空间.党员通过构建的组织平台,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灵活的方式方法,学习有用的知识.选择更多的学习载体.党组织学习的载体要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可以是组织生活学,开展活动学,工作实践学,培训辅导学,红色旅游学等等.拓宽学习领域和内容.不仅要紧紧围绕理论武装,掌握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而且要紧紧围绕掌握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等知识,形成面向时代的应变能力和面向未来的发展能力,形成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能力.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夯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就要建立健全长效学习,要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永葆先进的理念,形成长效学习机制.建立领导责任机制.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一项活动,有人管,有人抓,有人组织,而且要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责任机制.建立领学,互学机制.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党员干部要相互学习,倡导组织团体有目标地共同学习,促进信息共享,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全体成员的共同提高,形成组织学习的浓厚氛围.建立考核评估机制.组织好各类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评比和达标活动.建立考学,评学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学,评学 计划,包括对个人的学习和对组织的学习进行考核评估,评估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通过政策引导和制度规范,在动态与定期考核的有机结合中形成长效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党员崇尚科学,追求知识的热情,激励党员加强自身学习,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组织部门和党校系统明确培训计划和目标,严格培训考核,做到每个党员每年都有一定时间参加系统培训,从而提高党员素质,夯实永葆先进性的基础.(作者为甘肃省天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关于学习的三个误区时间:-1-2715:02:41来源:党建【秦楚论坛】评论0条【所有评论】朱铁志在知识经济时代,恐怕早已不会有人公开否定学习的意义,知识的重要.问题在于,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何把党中央对学习的迫切需要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变成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内在要求.一句话,如何把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此番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所在.目标不管多么远大,意义不论多么重大,如果不能变成党员干部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一切都是枉然.审视党员干部的学习现状,我们很难得出乐观结论.据一项调查表明,某省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全省人均只有1.4本.而在过去一年中党员干部人均读书量不到两本.更多的统计数字我没有去详查,但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多数同志恐怕都很难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通常的情形是:年初制定了宏伟的阅读计划,年终只有惭愧对待.导致不读书,不学习的原因何在?据说一是不想学,工作生活中没感到有学习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发现迫切的内在需求,升官发财基本与学习好坏关系不大.二是不会学,不知学什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究竟属于哪个学科,哪个门类心中无数,到底应该问道于何方神圣不摸门径.泛滥于书店的官场秘籍,股市指南,健康必读之类基本趋向功利需求,对于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似乎没有关系.三是不能学,主要是沉浸于日常工作之中,忙于应对各种日常事务,整天脚后跟打后脑勺儿,忙得不亦乐乎,确实无暇学习.解决真学习的问题不能只靠上级号召,决定指令,而必须从内因做起,从学习主体做起,首先解决内驱力问题.具体说,就是要走出三个自觉不自觉的观念误区.一是自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以博古通今,饱学之士自居.在国家机关,哪个同志不是高学历,高文凭,不是过关斩将杀到如今这个岗位,肚子里没点墨水,手头上没点功夫,混得下去吗?所以号召他们学习,先自遇到的就是不冷不热的抵触情绪,马马虎虎的应付态度.其心理基础是:我早已硕士,博士一路下来,什么书没读过?什么课题没做过,还用你们教我怎么学习?还需要学那些尽人皆知的常识吗?二是混淆工作,学习界限,模糊读书,实践差别,以经验主义代替系统提高和终身学习.一些同志简单地把学习,工作截然分开,以为求学阶段主要是学习,工作以后主要是实践,是学以致用,是理论联系实际,而没有在哲学高度上将二者归入认识的不同阶段,甚至明显存在以工作代替学习的倾向,认为工作就是学习,是向实践学习.这种看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使人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的殷切教诲,也是认识论的基本规律.如果长期停留在感性实践的经验主义层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水平,乃至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无从谈起.三是降低人生定位,疏于境界修养,热衷消遣娱乐.一些同志并不是什么坏人,也没做过什么坏事.但就是境界不高,气象不大,胸怀不宽,趣味不雅.种种机缘使他们走上现在的岗位,自认祖坟已冒青烟,小心固位即可,不需青灯黄卷再费苦力.从未想到党和人民有嘱托,事业发展靠本领,一日不学自己知,两日不学他人知,三日不学人人知.平日谈吐粗俗,做派粗鄙,一张嘴就掩饰不住地没文化.既不想恶补哲学社会科学,也不想涉猎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和自己没关系.业余时间热衷于赶场赴宴,对与谁聚会,和谁干杯津津乐道,以认识某某大员为荣,以传播小道消息为乐,以获取意外之财为能事.凡此种种,都是学习的天敌.其实,学习本是一件非常个体化的事情,有内在需求的人,正在努力学习的人,不需要别人耳提面命;缺乏内在需求的人,整天忙于应酬的人,再怎么动员也没用.关键是要有一点硬指标,硬办法,硬杠杠,在内力之外强加一点有效的外力,使其必须学习,否则乌纱不保,地位难继.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7篇

党的组织是党在社会中的物质实体,她不是抽象的,而是由实实在在具体的个体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其中之本。因此,抓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抓党员的建设。而抓党员的建设首要的就是必须不断强化和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问题。因此,进一步强化和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是加强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高校党组织要强化和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丰厚的长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第一,应该注重发挥高校雄厚的智力资源,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提升党员的理性认识。目前,全国各高校都有专业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有的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型思政人才,他们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有多年积累的科研成果和宝贵经验。如果高校党组织能够合理而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作用,集中他们的智慧,进行集体性的专题研究,集约式的重点辅导,集散式的公开讲学,无疑对强化和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大有帮助,对其先进性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应该注重发挥高校丰富的理论资源,不断在学习中强化党员的政治理想信念。高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无疑是思想政治理论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我们不仅能接触到大量的有关专著,并从中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党的理论,更能从学术期刊上最新发表的文章中了解到最新的政治理论研究成果,及时把握其动态。当然,这里关键的一点是应该坚信理论在强化理想信念上的用途。从历史角度来看,以同志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人在错综复杂的历史境域中,推出的是“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理论,中国的老百姓很好地接受和掌握了这个理论,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提出的是“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同样它也很快成了中国人民心中的“话语”,为中国在新时期各项事业的发展得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这都是党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真正赢得老百姓的心的实践证明。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可以说,这是我们科学运用理论武器的根本原则。第三,应该充分运用高校丰富的物质资源,从现实出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和坚定党员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二、抓住高校人才集中的益处,大胆选用人才,切实使高校党组织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也是各色人才聚集之园地。高校党组织要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成为高校先进文化的代表,就必须抓住高校人才集中的益处,大胆选用人才,这是一条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因为,第一,这是大势所趋。人才问题是任何时代都关注的问题,但从来没有像当下我们这个高度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如此彰显。在2001年7月1日的“七一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时代在前进,事业在发展,党和国家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积极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可见人才问题的重要。第二,这是党组织的本质要求。党组织是由党员组成的,党员是党组织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党组织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党员为主体,同时也是以党员为直接对象,来展开和进行的,因此,个体党员能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

如何具体地选用人才呢?第一,任人惟贤,因才施用。高校人才异彩纷呈,在这样一个小社会环境中负领导责任的高校党组织应该在任人惟贤的原则下惟才是举,以求贤若渴的姿态招纳人才。同时,坚持任人唯贤,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组织保证。人才的用与怎么用,以及不用与为什么不用,对党的作风建设都具有非常强烈的政治导向作用。只有任人惟贤,惟才是举,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人心所向的物质基础。在用人才时,要因才施用,特别是对业务尖子,应该努力实现高校党的干部“双肩挑”,要把业务上的尖子培养和选拔到党务工作岗位,提高高校党的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第二,建立和完善选用人才机制。加强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干部人才队伍的建设,一定要建立和完善选用人才的机制。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做到这些,关键是要制定一套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评价体系,而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则必须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来维护这个体系的有效施行。当前,为选用人才,高校党组织引进了“竞争机制”,尽管在施行过程中还存在有待提升之处,但是这是对传统人事制度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适应新形势的重大举措。第三,营造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重用人才,必须营造相应的环境。目前,高校党组织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别是在物质方面,可谓保障有力。但是作为人才的环境,应该说还是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从高校党组织角度来看,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营造重用人才良好环境,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与个体人才之间的交往,不应该戴上“人才”的有色眼镜,把人才置于被“他”心灵“观展”的位置,而应该尊重人才,以亲情式的人文关怀与之相处,从而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三、扣住高校目标明确的利处,完善育人机制,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这是我国高校的明确目标和根本任务,也是高校之所以存在的主要理由。因此,紧扣高校目标明确的利处,完善育人机制,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高校党组织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的关键且有效的又一途径。

第一,以目标为核心,坚持协调指导和落实责任相一致,完善高校党组织自身的育人机制,加强自身的凝聚力。高校党组织在以高校目标为中心的前提下,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和“条例”的要求开展活动,完成各自的“规定动作”;另一方面,也要从各自单位情况入手,设计并完成“自选动作”。同时,党组织应鼓励党支部广泛开展有益活动,并加强指导,给予相应的人力和物力帮助,形成制度以保证。无论是“规定动作”还是“自选动作”,都必须坚持协同指导与落实责任相一致,并且建立和完善各级党组织工作的评价制度,广开言路,实行有效监督,从而完善高校党组织自身的育人机制。第二,以目标为核心,以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为落脚点,增强服务意识,来促进高校育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加强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因此,高校党组织要加强先进性建设,必须以高校目标为根本,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强化服务意识。要切记,这是加强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最直接的体现之一。

综上所述,加强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应该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丰厚的长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强化和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应该牢牢抓住高校人才集中的益处,大胆选用人才,切实使高校党组织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紧紧扣住高校目标明确的利处,完善育人机制,增强高校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当然,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整体的有机工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宏观上有通约性的课题,更是一个微观上极具个体特性的课题。窃在此抛砖引玉,望更多的专家学者,特别是高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研究,以加强高校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大学思想政治建设,不断为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184.

2、陈红铃.加强与促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EB/OL].中文写作网,2006-02-26.

3、周光耀.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建设的思考[EB/OL].中文写作网,2005-12-21-9.

4、沈宝祥.理论怎样才能为群众掌握[J].新华文摘(半月刊),2006-06.10.责任编辑晏蔚青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8篇

青年大学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人翁和创造者,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校园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大学生文化节、大学生风采展示等富有时代气息、符合大学生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文化人才培养,推动团属精品活动生产,推进大学生网络建设工程,正确引导大学生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大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大学生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翁,如:制定相应的惩奖制度。每一年或半年举办一次“优秀团员”、“优秀干部”、“优秀社团”等评选活动。完善各项活动评优标准,量化细则,指导大学生从自身出发,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

高校共青团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要通过高校校园文化,秉承“润物细无声”的规律,在落实活动目标和要求中善于发挥潜移默化所具有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营举办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设、艺术节、文化节,指导阅读、创作、参观游览、开办论坛,举行体育、科技、文艺类活动等等,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大学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开班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内容多样的文化周、文化月,鼓励各类学生社团积极踊跃开展活动,如校园歌曲、民谣创作和演出、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兴趣小组的兴起,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高校共青团要关心大学生的求乐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及时服务青年大学生的需要,又可在乐中注入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让大学生放松身心,消减压力,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享受,即使达到了共青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目的。

三、协调各方面力量,创新工作模式

共青团组织要努力争取把校园文化建设列入学校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还要鼓励作家、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团委要积极与各二级院系团总支和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努力,协同作战,深入推进校园文化的各项工作上层次、创特色、出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络教育平台,发挥新媒体在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开拓工作新模式,借助电子邮箱、微信、微博等方式实现办公无纸化和工作集约化。

四、注重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9篇

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一项重要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把我国社会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

2 打造学习型组织、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与途径

第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系统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育人功能不突出、校园文化特色不鲜明是不少学校为之困惑的一件事,其根本原因在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以校风、学风为核心的校园整治、思想舆论导向、文化环境的营造、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必须进行系统设计规划,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这一点,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收效不明显。而学习型组织试图建立组织层面的网络模式,采取系统思考方法,它是一项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研究主要的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进行有效的系统思考,就要掌握基本的系统法则,善于运用系统基模,透视复杂事件背后运作的简单结构。因此,系统打造校园文化就在于从校园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开放多元并存的系统出发,通过系统思考复杂事物背后结构的形态, 从而使组织良性运转进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展开。

第二,要建设学习型团队,全面打造校园文化。

学习型团队是指以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价值认同为纽带,以团队学习为特征的、形成浓厚学习风气的集体。学习型组织在高校成功的建立重在打造多个而不是一二个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强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树立高校师生是主体的意识。高校拥有多层次并富有个性的学习小团体。个体与团体的交互式学习,是推动学校前进的动力。在高校的学习型组织中,有许多最基本的、也是最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小团体单位。小团体学习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高校学习型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小团体的作战来达到的。因而,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打造多个学习型团队,使学校与师生都在学习中成长与壮大,当面临各种文化的交错撞击时,通过争论最终在辩驳中走向统一,在这种争鸣中迸发心底的共鸣,从而形成文化真正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0篇

1.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具体行为而无有效考核的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工作,既包含组织化的学习也包含个人的学习,既有思想政治的学习也有具体业务的学习,既要求向书本学习也要求向实践学习,既需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也需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每一个党组织的创建过程都是具有个性和特点的,有的可能偏重于学习环境的构建,有的可能偏重于学习氛围的营造,有的可能又偏重于学习成果的实践,往往呈现出“百花齐放、各有所长”的景象。如常德市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的学习全员化、学习组织化、学习制度化、学习价值化和以考促学的“四化一考”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模式,注重的是学习成效;郴州市坚持每年对全市的党员干部学习情况开展一次大考试,把考试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干部评优评先和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注重的是学习氛围的营造;益阳市推行单位创学综合评估、个人学习分别考评、专题创学专门考评、面上工作“五创四评”、年度学习抽查考评、各行各业分类议评的“六维一体”考评体系,注重的是学习机制的建立。面对这种情况,如何确定一个党组织是否真正达到了“学习型”的标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党组织在创建过程中自己制定了一套评价指标或考评细则,如湘潭市公安局的基层公安机关学习型组织指标体系,湘电集团的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指标体系,对本单位或者本部门、本地区内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但是,这些考核指标都是“各自为政”,在科学性和权威性上无法得到广泛认同,对于是否只要达到指标要求就可以被认定为“学习型”党组织这一问题,在座谈中我们发现即使制定者也无法回答。许多被调查者表示,这种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直接导致了“学习型”党组织考核过程中无章可循、“自说自话”的现象,使创建活动的严肃性、严谨性打了折扣。因此,构建一套具有相对科学性、权威性的指标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2.解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实际成效而无综合评估的问题。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是全党的统一行为。在未能制定出统一评估体系之前,评判一个县、一个市乃至一个省的创建活动开展是好是坏、是快是慢,与同级其他成员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是相当困难并且充满主观因素的工作。广大受访的党员干部提出,可以通过对基层党组织“创学指数”的汇总分析加工,进一步得到一个单位、一个县、一个市甚至全省的“创学指数”。由于“创学指数”指标体系在全省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和通用的,因此“创学指数”可以顺利地实现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并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人为因素和其他主观因素的干扰,为综合评价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工具。

二、“创学指数”的设计

《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强调,要“健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在大数据越来越成为分析、评估、预测事物发展状态、趋势这一背景下,编制、创学指数既是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我们认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是全面反映党组织“学习型”建设综合变动向度和程度的度量值。从方法论上讲,就是在建立一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际状况和权重的计量综合测算出创学指数,客观全面动态地反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总体状况。从统计学上讲,是一种描述性、评价性、预测性兼备的技术性测量工具和动态反馈系统。编制创学指数,必须把握好科学完备、符合实际、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明确测评主体,理清基本要素,细化测评指标。

1.理论依据及基础。通过查阅中文文献资料,关于学习指数的相关研究成果鲜有。2009年,学习型中国促进会了《中国中小企业学习指数》,企业学习指数成为中小企业打造学习型组织、提升可持续竞争力的年度权威指标;[1]华东师范大学人才资源研究中心叶忠海教授提出了学习型社会建设量化的核心问题,认为“为科学有效而简明地量化并把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学习型社会建设者有必要研究、探索和掌握‘社会学习指数’”[3];深圳市委党校领导干部考评(研究)中心的龚建桥同志提出了“干部学习指数”问题,认为“干部学习指数是促进干部学习的一种有益尝试,将有利于在促进干部学习的工作中实现从概念到方法到成效诸方面的转变”[3]。同时,关于学习型城市建设评价、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评估的实践探索日益增多,如湖南省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了3届的“城市阅读指数”。目前,指数评价已从传统的经济系统走向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软实力也要硬指数”、文化领域的“CPI”“PMI”“PPI”等成为评估、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举措、新亮点。全国范围内,“幸福指数”、“文明指数”、“创意指数”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这些都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的建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预期和实践参照。

2.指标体系的构建。制定指标体系是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的关键环节。什么样的党组织才是学习型党组织?这个问题在调研中反复被提及。对各级各类党组织学习型建设水平进行科学量化和评估,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使之既反映创建工作的总体要求,又能反映学习型党组织的内在特性、核心要素和建设规律。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指数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37%的人选择了“创学任务体系”、45%的人选择了“创学保障体系”、53%的人选择了“创学成效体系”,还有4%的人认为是“学习目标体系”、“要素指标”、“行为指标”和“效果指标”。在座谈中,有些同志提出,指标体系的设置,从一级指标到三级指标要越来越具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拟将创学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一级指标分为3个:创学任务体系、创学保障体系、创学成效体系。(1)创学任务体系。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任务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28%的人选择了“创学目标”、53%的人选择了“创学环境”、31%的人选择了“学习内容”、74%的人选择了“学习方式”、55%的人选择了“创学活动”,还有2%的人提出“学习理念”和“学习氛围”。将创学目标、创学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创学活动作为创学任务体系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在座谈中,一些同志提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一把手”工程,而要抓好这个“一把手”工程,首要的就是要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这一龙头工程。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任务体系的二级指标为创学目标、创学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创学活动,其中,学习方式的权重值应高于其他四个二级指标。(2)创学保障体系。在座谈中,许多同志提出,一个单位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否抓实、抓细、抓深,关键要看创学组织机构健不健全、经费投入到不到位、设施保障充不充分和制度机制完不完善。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保障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29%的人选择了“组织保障”、37%的人选择了“经费保障”、18%的人选择了“设施保障”、57%的人选择了“制度保障”,还有2%的人提出“措施保障”和“时间保障”。将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制度保障作为创学保障体系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常态、长效,必须通过建立制度机制来固化。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保障体系的二级指标为组织保障、经费保障、设施保障和制度保障,制度保障这一指标的权重值应最大。(3)创学成效体系。问卷调查中,在“您认为创学成效体系最核心的要素是……”这道题中,有49%的人选择了“以学立德”、32%的人选择了“以学增智”、57%的人选择了“以学兴业”,还有3%的人提出“以学提能”。将以学立德、以学增智和以学兴业作为学习成效的二级指标,得到广泛认同。座谈中,一些同志指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落脚点,应是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的建设,进而促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据此,我们认为,评价创学成效体系的二级指标为以学立德、以学增智和以学兴业,其以学兴业的权重值应最大。为了实际测量需要,二级指标应分解为若干三级指标,我们在吸收调研中一些同志提出的观点和建议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研究,设计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指标体系。

3.创学指数的生成。创学指数生成可依照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宣传动员。通过多种方式,向各级党组织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开发与的重要价值,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配合指标数据采集工作。第二步,指标数据的采集。所有数据的采集遵循分级、分类、等比例抽样的方式来确定测量对象,对于客观性指标数据,采用查阅相关文件、会议记录、成果汇编等现成资料,或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现场考试等方式直接获得;对于主观性指标数据,采用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设计针对性的量表进行测量的方式间接获得。第三步,指标数据库的建立。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指标数据库,将各个时段采集的指标数据及时录入数据库备用。第四步,指标数据的计量。根据需要,从指标数据库中导出相应数据,严格按照指标体系的权重分布对数据进行综合计量,得出初步指数。

三、“创学指数”的推广应用

调研中,广大干部群众对如何推广创学指数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集中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分类编制创学指数。调研中不少干部群众提出,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全党的统一行动,不但涉及机关事业单位的党组织,还涉及企业、乡镇、社区、社会团体内的党组织,由于各类组织性质不同、人员结构不同、工作内容不同、所处层次不同,创建工作的立足点和侧重点也会有差别。因此,在编制“创学指数”时必须考虑到创建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特点,不宜搞“一刀切”,即用一个指标体系去评估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党组织的学习型建设。编制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可分地域,也可分行业和类别。以湖南省为例,分地域可“湖南省14个市州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分行业和类别可“湖南省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企业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学校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社区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湖南省农村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指数”。

2.定期创学指数。调研中,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编制“创学指数”不能只是“墙内开花”,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全党上下都应关心关注的工作。“创学指数”如果能够公开、定期,必将受到广大党员干部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各级研判学习态势、评价学习效果、把握学习规律,推动创建工作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因此,我们建议在一定区域或行业系统试点后,可分年度定期创学指数。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组织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作为组织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既有文化现象的特质,又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既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更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这些抽象的特质使基层供电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难免存在许多困扰和误区。艾德佳•沙因(EdgarH.Schein)作为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其在组织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及核心

1.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沙因认为,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这些基本假定类型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被认为是有效的,由此被新的成员所接受。犹如国家电网公司基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员工对工作使命的认同,提炼出“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它作为基本的假定类型,在企业经营及员工实践中被证明符合发展利益和员工价值取向的需要,即被广泛认可成为企业文化。

2.对企业文化的分层

沙因将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人工制品,人工制品是企业外显的文化产品,能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客观存在,容易感知,却不易被理解。如企业的厂容、厂貌、标识、制服等。其次是信仰与价值,它们是组织的“信仰与价值”、战略、目标和哲学,可以通过梳理、归纳、总结、规划跃然纸上,如企业的制度标准、价值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愿景等。最后是基本隐性假设与价值,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或精华,是早已在人们头脑中无意识的假设、价值、信仰、规范等,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一个具体组织事件才会以特定的形式发生。这些基本隐性假设存在于人们的自然属性、人际关系与活动、现实与事实之中。根据沙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及分层,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是员工群体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交际中形成的,被成员广泛接受和遵从的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标准,其产生的根本在于人的思想和行为活动,员工群体是企业文化形成、传承和实践的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不是单纯地建立人工制品和价值观,而是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经历从口头到书面、从抽象到具体、从理念到行动的过程,实现企业文化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最终达到与企业管理相融合的目的。

二、企业文化建设常见的误区

一是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非本质。根据沙因对企业文化的分层,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基本隐性假设与价值,最表象的是人工制品。但是很多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的自我包装,热衷于统一服装、搞企业CI形象设计等。如果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仅仅以表层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企业文化缺乏其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对企业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二是忽视领导层面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沙因认为,真正的文化是隐含在组织成员中的潜意识,而且文化和领导者密不可分,当一个领导者创造了一个组织或群体的同时就创造了文化,但如果管理者对自己的组织文化无意识的话,他们将被动地为文化所左右。比如,一些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没有做出正确地引导,反而运用封建迷信等不良意识形态干预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认为这是企业管理的需要,实则与企业科学发展相悖。

三是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源于美国学者基于日本企业在二战后竞争力快速增强的研究,人们发现日本企业的文化特征是促使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发现了组织文化对管理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文化建设,其最终目的应当是将文化价值与企业管理相融合,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核心竞争力。然而很多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忽略了企业文化是渗透于企业管理体制机制和经营策略之中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

三、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基于本文以上阐述,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有益于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不是对文化的玩赏,不以企业管理为目的或与企业管理关系不密切的行为活动不应当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例如,不应当把企业内部开展书法、绘画、摄影展等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其更多是丰富了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员工情操。

其次,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不是文化再造,而是企业文化的传播与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核心价值观被所有成员被普遍认同和遵从,并潜意识的被实践和传承。因此,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将优秀的文化意识形态变为全体员工潜意识的行为。

第三,领导层对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自觉,有助于文化与管理的融合。例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砸掉不合格的冰箱;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否决出风口闭合缝隙为0.8毫米的“全能王”空调,领导层通过自己的行为向企业传递严谨、细致和质量至上的意识,并最终把这种意识转变为企业文化被员工普遍认同和实践。

第四,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企业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经营活动和员工行为;通过表彰奖励先进典型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通过鼓励开展创新活动培育员工创新意识等等。这些企业普遍开展的工作和活动不仅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措施,更是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充分挖掘和运用这些“手段”形成有机整体,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

最后,沙因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中指出,即便进行更为严谨深入地研究,我们也只能就企业文化的某些成分得出一些结论,我们不可能理解企业文化的全部,它是一门复杂和深奥的科学。不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学习与探究可以避免我们步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更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管理。

参考文献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以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基层师生的创造精神得不到尊重

决策前缺乏调研,忽视征求师生的意见。重大决策前缺乏论证和必要的实验,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决策与执行脱节,决策过程缺乏具体执行者的参与,得不到师生的支持,执行难度加大,效果差强人意。由于缺乏民主氛围,师生的创造精神被压制,工作主动性不足,“应付差事”思想蔓延,导致学校工作缺乏活力。

(二)学校工作缺乏连续性,内涵建设进展缓慢

教学工作是大学的三大职能之一。对于新建高职院校来讲,教学工作是重中之重,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工作进行,教学工作必须有连续性。新建高校在建校初期,教学工作处于摸索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主管领导的更替,教学模式和要求在不停地变动。但是在成长期,学校应该初步找到适合学校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除了教学工作,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也是高校的职能。运城职业技术学院在这两方面的工作还很薄弱,教师科研缺乏必须的电子数据库,每年教师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屈指可数。学校各专业直接服务社会的工作几乎没有启动,现阶段,直接服务社会的工作几乎是个别教师的个体行为。

(三)教师缺乏学术自,“教”与“学”割裂,教学工作缺乏协调性

学校集权的特色明显,教学工作也不例外,行政主导教学,没有形成“专家治学”的氛围。在管理上,教学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属于两个平行的领导各自管理,增加了协调的工作量和难度,两个系统各自的目标不尽相同,导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割裂,最终没有一个系统的目标能完全实现。

(四)教师学习动力不足,成长缓慢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新建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上,在专业方面缺乏紧迫性,导致很多教师除了基本的教学工作之外,很少做科研工作,学习动力不足,成长缓慢。

二、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专业素质亟待提高

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管理专业教育或者培训,仅凭经验和感觉工作,导致学校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学校缺乏相应的管理培训计划,管理人员职业生涯缺乏方向,专业素质提升缓慢。

(二)教师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的青年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教师职业的发展靠自己摸索,学校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力度不够。比如,教师职业发展所必须的学历和职称提升扶持计划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学费的分担比例和工作量的减免等)。

(三)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不合理,教师缺乏动力

现行的评价体系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中服务对象的评价流于形式,评价工作缺乏客观性和公正性。薪酬体系不合理,薪酬和个人的贡献不能成正比,激励作用较弱。教师不能被客观、公正的评价和激励,缺乏工作动力。

三、民办高校成长期组织文化建设对策

(一)重新定位职能部门,建立“专家治学”的管理体制

改变过度集权的管理体制,适当分权和授权。重新定位职能部门的职责,建立服务型部门,改变职能部门“唯上不唯下”的工作作风,将职能部门定位为服务和协调。给予学校系部充分的信任,加大系部的自主和自治权,建立目标责任制,建立“专家治学”的管理体制。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建立主要以当期工作业绩为依据的评价体系,指标体系必须客观可衡量,尽可能剔除主观性的指标;评价工程和结果尽可能公开,全员参与,防止暗箱操作,保证公平性。改革以学历、学校、职称为主要依据的薪酬体系,建立以评价体系为依据的薪酬体系,使评价结果和薪酬体系成正比,消除评价体系和薪酬体系之间的鸿沟。

(三)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学习型校园

将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定期培训管理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建立轮岗制度,定期将管理人员和教师换岗,一方面加强管理人员在教学方面的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更适合的管理人员。建立教师定期培训计划,除了“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之外,学校也要有自己的教师培训计划,以此提升教师学历,为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

(四)建立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相适应的阶段性发展规划,提高学校工作的连续性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法治观念

一、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逐步深化,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尤其自党的十四大以来,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的法律制度更加健全,如在2007年国务院第169次常务会议通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政府机构和编制管理步入法制化。2011年5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规范、促进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的重要举措。

乡镇行政组织有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执法工作和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也得到明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为建设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乡镇行政组织法治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行政法律体系不完善

政府法制建设三十年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有关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使我国的行政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由于行政法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上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挑战,行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另外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等明显欠缺,尤其是行政程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对其进行立法归类和统一规范,困难重重。

2.乡镇行政组织人员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基层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封建专制统治思想仍然普遍存在,法治思想相对缺失,人治行政代替法治行政。人们迷信权力,推崇权力至上,导致了行政官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权威虚无。

3.法治教育和宣传方法陈旧单一

一方面,由于乡镇经济发展的限制性、财政经费等问题,乡镇行政组织由于缺乏经费的支持,在法治教育方面,培训力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行政经济发展以及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落后,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仍然限制在以前的陈旧的宣传方法中,缺乏创新性,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4.乡镇行政组织的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

与迅速发展的现实相比,现行的监督机制仍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在激励方面,我国对乡镇行政人员的正当利益实现主要还是以精神激励为主,相对忽视物质激励。乡镇行政人员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其在行政过程中就会以滥用权力为己谋私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乡镇行政组织法制文化建设对策

(一)加强立法工作

当前,立法机关应当加快制定关于基层行政组织的组织法(或条例),完善、修订现有的基层政府的组织法,明确规定基层行政组织的机构设立、职责权限、基本准则、调整程序。上述的行政行为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监督法是乡镇政府法制建设的几个薄弱环节,立法机关应当着重在这些方面加强立法,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基层政府的机构设置、编制、职能等。通过加强行政立法,充分做到有法可依,使行政组织立法体系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转变乡镇人员执法观念,树立现代行政法治观念

因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和进行有效地培训,使其知法、懂法、用法,培养行政法治观念。乡镇行政组织要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行政法律法规,并定期举行严格的考核,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要建立健全政府内部学法制度、专题法制讲座制度,使乡镇行政组织的工作人员通过教育培训,推动观念更新。

(三)健全乡镇行政组织监督激励机制

1.健全乡镇行政人员监督机制

要强化多方位的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乡镇一级的行政行为,纠正执法中的偏差。通过多种渠道公开政务,提高透明度,从依法办事做起,建立起农民对广大机关干部的信赖,逐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要采取有力的手段教育和警醒广大机关干部。

2.健全乡镇行政人员激励机制

在物质激励方面,针对不同行政人员的具体需求来采取不同的措施。同志在《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措施,同步完善工资制度,对基层工作人员给予政策倾斜。在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基层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将会得到较大提升。在精神激励方面,精神激励是相对于物质激励而存在的,通过对行政人员的正确行为加以表彰和肯定,满足其精神需求,来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

(四)创新法治文化建设的宣传机制

第一,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法治建设中的应用。法治建设必须适时更新观念,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努力打造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法治文化载体平台。第二,创新载体,寓文化于队伍建设,多渠道、多手段,全方位、多层次营造法治文化氛围。如,举行专题笔试,创办法制季刊,开展案例评析,组织模拟审庭等,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教育和引领作用。

注释:

[1]王雅琴.行政体制改革法制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2015(5).

[2]新华网.在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3]丁宪.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3(2)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刘能.等级制和社会网络视野下的乡镇行政:北镇的个案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赵树凯.困局中的乡镇[N].中国经济时报,2004-9-03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4篇

首先,在新时期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充分的意识到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党的纯洁性的有力保证,与此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纯洁性建设也是党中央的影响力的具体体现。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保证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成员都能够真正的投入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并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促进基层党组织事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保证基层党组织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桥梁作用的保证,也是人民群众进行和党的交流的最根本的途径。因此,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深刻的注意到对于“群众路线的把握”,要及时的了解到人民群众心中的所思所想,也要根据群众的实际需要进行相关的方案的设定,充分的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和人民群众的心声相符合的,也是能够有利于人民群众对党的了解的;然后,为了有效的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群众路线,就可以在建设基层党组织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贯彻落实进去。具体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体制是一层一层的进行的。因此,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依靠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满足党中央的实际需要,进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建设。与此同时,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动员基层党组织进行相应地建设,动员最基层的广大基层干部去进行建设,充分的满足党中央的实际需要;再者,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贯彻落实“党要管党”的重要战略思想。根据的党中央的相关文件指示,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要保证基层党组织之中的每一个党员都能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之中,充分的体会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以基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群众路线,维持好党的基本纪律,促进党组织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最后,要充分的意识到,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是保证社会基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有效依托。在基层党组织的实际运行过程之中,一般都是工作在基层的第一线,这就决定了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实际工作情况,并有效的协调好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为基层党组织发挥出更高的效果做出贡献。

二、加强党员先进性要求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一)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基层党组织所代表的党的先进性。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以党员的表率作用作为党的直接体现,从党的最基本的要求做起,树立起具有着先进性代表色彩的基层党组织。充分的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意识到“群众路线”的真谛之所在,时刻的牢记只有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才能够让基层党组织体现出自身的应有作用。因此,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各位党员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并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充分的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展。

(二)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对于人民群众的直接领导作用,并充分的意识到基层党组织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防线,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基层党组织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之中,不让任何一个人民群众落后;其次,要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保证人民群众具备着足够的思想觉悟和思想意识,提升全体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最后,要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充分的考虑到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决议的执行能力的落实,保证基层党组织所作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够真正的有利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三)按照“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的标准,把党支部建设成坚强的战斗集体。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很重要一点,就要从管住难管的人,管好难管的事入手,把党支部建设成能攻善守的坚强堡垒。党管干部是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管住干部特别是管住各班组管理人员,为保持先进性营造良好环境。只有真正从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以及生活上把每一个党员都管住、管好,让每一个党员都能自觉而积极地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很好地延伸和拓展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一)加强党支部的建设,将支部班子建设好是其首要的任务,而对于支部班子的建设来说,最关键的是选择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对于党支部书记来说:首先要注重自身的素质,不但要懂得管理,还要善于沟通,化解组织成员间的矛盾,并带领成员积极前进。其次,要加强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党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其综合素质。最后要多关心和支持党务人员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

(二)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各种思想观念意识的改变。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的过程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新问题和新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基层党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要充分的吸取新思想和新方法,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以便于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有效的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持续快速发展,也从根本上提供给相应的基层单位以真实的工作切入点。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对我国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更新,保证我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

(三)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重视到对于基层党组织的各种建设方法途径改变。尤其是在目前这个历史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不能够卓有成效的进行对我国的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有效的建设改革方法,就难以保证所采用的改革方法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与此同时,在进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过程之中,要充分的保证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是满足企业的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的。具体的来说,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人民群众可以接受到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有针对性的对人民群众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保证人民群众可以到达实际的思想境界。其次,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意识到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管理需要,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深化管理目标,优化管理设计,创新新的管理模式,通过不断的优化创新性管理模式,来促进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的提升。除此之外,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更新,并将这些考察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并在进行生产任务的布置的过程之中,从实际情况入手,充分的优化设计基层党组织管理模式,力求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时效性。最后,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意识到,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建设模式的新颖性,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完善优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四、做好基层党支部,关键在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我个人认为做好党建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各基层党支部,各项工作是由各基层党支部贯彻、落实和执行的。同时在加强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做好基层党支部工作,关键在于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基层党支部必须帮助职工正确认清形势。对形势的看法,直接影响职工的思想情绪和工作积极性。对职工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关键是帮助他们掌握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正确方法。要引导职工站在宏观的高度,从国际大环境、改革开放大格局、社会发展大趋势看形势,既要看支流更要看到主流,既要看到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引导职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形势,看到目前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拼搏进取,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二)在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之中,还要充分的帮助基层的人民群众充分的了解到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向基层的人民群众充分的提供相关的理论信息,并在进行对基层的人民群众的教育的过程之中,将党中央制定的相关政策准确的告知给相应的人民群众,在最大限度上加深基层人民群众对于党的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提升基层党组织执行政策的执行力,促进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基层党支部必须帮助职工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帮助职工转变思想观念,最重要的是用邓小平理论教育职工,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鼓舞职工。要注意把学习理论与学习十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通过理论学习,引导职工在解决某些理论困惑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思想上的疑惑、心态上的不平衡,从旧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并使这些新思想、新观念转化为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四)基层党支部必须帮助职工增强工作的本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基层党支部要主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多想一些办法,多开辟一些渠道,多创造一些条件,多提供一些机会,帮助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本领和生存能力,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的进程。

组织建设论文范文第15篇

1加强组织建设,打牢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

一是要健全组织架构。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只强调设立了多少个基层党组织,而要从实际出发,以有利于党员管理,有利于基层党员开展活动为原则。在县市支行、城区综合性支行设立党支部,在城区网点性支行可根据党员人数的多少,设立独立党支部或联合党支部。二是选好党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政治品德、党性修养、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质量。三是健全党建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稳定的党建工作人员,明确党建工作人员配备数量,形成统一的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四是规范开展党建活动。要丰富党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坚持完善“”制度,增强党员活动的吸引力,真正收到教育、组织党员的作用。五是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基层党组织管理水平,统一基层党组织管理规范和标准。

2加强作风建设,把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关键。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第一,提高执行力。就是确保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和工作任务,在基层机构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在工作中坚持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组织原则,围绕基层机构的发展目标,充分协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机构负责人的业务领导作用。第二,坚持群众路线,永远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落实规定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目标,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深入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三,改善工作作风。切实落实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必须克服存在的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做到自省、自律、自重,从工作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工作。

3加强思想建设,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

在当前情况下,加强商业银行基层党组织思想建设,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切实加强教育,把党员的思想统一到的规定和要求上来。是党员的根本大法,是统率党员思想和行动的总纲。通过对的学习教育,使党员牢记党的纲领,坚定党的宗旨,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履行党员义务,维护的尊严。第二,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把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我们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党的十精神上来,坚定“三个自信”。

4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首先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置于员工的有效监督之中,形成系统反腐倡廉的良好氛围,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的自觉性。其次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充分发挥纪检特派员队伍的作用,完善职能,发挥巡视监督作用。第三是健全惩治腐败法律制度,改善执法执纪环境,更加严格规范执法执纪,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第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推动广大党员廉洁自律意识的形成。

5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持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