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

校园法治教育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1篇

统观整个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讲授法仍然是当前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之所以长盛不衰,是与其独特的优点分不开的。总的来说,讲授法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信息量大、接受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讲授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或缺陷,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易演变成注入式教学,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单一的讲授法进行变革,改变传统的“独白式”教学方式,在继承讲授法的优点的同时,弥补其缺点,变讲授为讲授与对话相结合,以对话为主要教学方法。

要将对话与讲授结合,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应做到:第一,使两种教学方法交替使用,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及时转换。在进行词汇、语法的讲解时可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也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接收;而在强化知识上,则通过对话形式更有效。第二,掌握对话教学的技巧。首先教师应平等看待学生、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其次要把握好对话的节奏,使对话控制在教师的主导之下;再者要利用教学机智,使对话做到生动、有趣,维持对话继续进行,例如可以通过利用眼睛、嘴巴、双手、心灵、精神、整个身躯、行为传递对话信息,渲染对话的魅力。此外,应注意把握对话的度,让对话充满激情、质疑而又不变成争吵、敌对。使对话的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

二、实现情景化的教学

情景化是针对教学内容而言的。语言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通过一个个的生动事实、生活场景使语言技巧被接收掌握。

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也应遵循语言习得的这一规律,将高深的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情景化、具体化,将语言知识通过形象的活动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知识的建构活动不能脱离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就会演变成枯燥无味的“智力游戏”,使建构活动有名无实。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使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相适应,要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参与。为此,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而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

要使所教内容生活化、情景化,首先必须做到使教学尽量做到切近生活,切近实际。凡是所教的都应该当作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有一定用途的去教,既让学生感觉到内容的亲切性,不太生疏,易于理解;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次要根据教材组织一些小活动,实行小规模的活动教学、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活动、游戏、实践、模拟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笔者在教授高教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版英语第二册第13课(Unit13AskingtheWayIndoors)时,在听完录音后,通过让学生轮番演示一位人事部经理的接待秘书与一位看了招聘广告前来拜访这位经理的求职应聘者之间的对话,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三、采用分层教学

分层次因材施教原则要求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进而达到使学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效果。实施这一教学原则的前提是根据学生的“跳高”能力放置“果子”。因此,教学难度要与学生水平相适应,而当班级中学生水平差异过大时就应该分班教学,以便使同一水平的学生接收同一水平的教学。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且参差不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是基于这一前提,对高职英语实施分层教学十分必要。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2篇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效果明显。成立由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张同志任组长,区司法局局长吕同志、区教育局副局长雷同志任副组长,区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区教育局、区司法局等有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法制安全教育领导小组,活动组织安排由区教育局保卫股负责实施。

二、工作安排

(一)车辆安排

1、区教育局车辆1台(宣传车,做好宣传车的布置)。

2、冷水滩公安分局禁Du大队警车1台。

3、交警大队警车1台。

4、区司法局警车1台。

(二)日程安排

1、时间安排:2011年4月24日上午:市第六中学

2、4月22日召开有关成员单位协调会,布置工作。

3、4月23日通知各单位宣讲人员和布置会场。

(三)活动内容及程序安排

1、交警大队交通事故图片展览,主讲《平安出行就是幸福》;

2、公安禁Du大队主讲《Du品的危害》,图片展览,发放禁Du宣传单;

3、司法局副局长做《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法制讲座;

4、司法局吕局长做重要讲话。

(四)工作措施

1、制订工作预案,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3篇

高职环境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许多国家已经深刻认识到在高等院校进行系统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环境教育列入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美国政府规定,环境教育应当面向所有人,并渗透到每个人的终身教育中。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每年都发表年度报告《全球预警》,该报告目前已成为美国583所高等学校、1106个专业的必备教材。我国政府对环境教育也十分重视,1980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环境教育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计划。1992年,在环境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保护环境,教育为本”的方针。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全国环境保护宣传行动纲领》文件,要求高等院校将环境保护定为必修课程。我国高等环保教育由此获得迅速发展,不仅有一大批高校开设了全校性的环境保护公选课,而且各个高校都不定期地开展了环境教育专题讲座和以加强环保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与全球性环境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我国环境破坏的严重性相比,我国高校环保教育的发展显得十分缓慢,而且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更是相对滞后,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具体表现在除以环境教育为主体的系和专业以外,对环境教育缺乏应有的重视,大多数仅限于开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导致很多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意识不强。这种局面与环境学科的交叉性、综合性的本质是不协调的。

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普及率低。很多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城市、资源、生态及其相关专业,并且是作为专业课进行教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其他专业则很少或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导致高职生整体环境意识较差,自然观、生态观、环境观、节约观的意识比较淡薄。二是教学方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传统的知识灌输方式依然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环境教育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环境保护、环境破坏、资源浪费、水体污染等问题的了解,因此,加强实地考察与环保社会活动应是高职院校环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教材建设落后。环境教育教材的专业性较强,针对非环境专业的高职环境教材较少,即使使用较多的《环境保护概论》也主要是自然环境科学知识,很少涉及环境保护的人文内容。四是环境道德缺失严重。主要表现在:(1)人类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缺乏应有的尊敬、爱心和同情心。(2)过度浪费。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大学生成为家庭中过度消费的“主力军”,不仅为了生活便利追求“一次性用品”,而且为追求时尚,过早过快地废弃尚能使用的物品。(3)缺失社会公德。自然环境既然是人类共同生存的空间,个人的环境行为也就是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必须遵循社会公德。时下的大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电池等有害物品的现象司空见惯。此外,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在师资、课时保证和实训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

加强环境教育的对策

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环境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使人们不要付出环境代价后再来治理,而是要在环境污染之前进行防范。人类要学习理性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用付出的代价约束自己的选择,限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做到物尽其用。据测算,每回收1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吨,节约1.4吨标准煤,减少6~10吨垃圾处理量。在未来20年内,我国有色金属的产量和需求量与资源的矛盾会越来越尖锐,有色金属的再生循环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再利用低等问题。因此,要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利用。同时,要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资源结构。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

开展资源国情教育我国有限的资源和能源正承受着巨大的发展压力,在生产、生活中高消耗和过度浪费现象依然严重。因此,亟须把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从战略的高度动员和激励全社会节约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需要,用最少的物质消耗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过去提倡的勤俭建国相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更广泛、更深刻,是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是缓解当前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使高职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与能源的紧迫性和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大力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抵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

加强环境教育立法2005年8月15日,总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讲话被各大媒体转载,许多媒体都强调其中的一句话:“取消一切不合理的限制低油耗、小排量、低排放汽车使用和运营的规定。”但是,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目前全国依然有22个省、市、区的84个城市,以有损城市形象、造成交通拥堵等理由对小排量汽车进行限制。在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小型车盛行的国家,几乎都曾经或依然在采用“对购买大排量轿车加以重税,对购买小排量汽车减税甚至给予补贴”的做法。然而在我国,虽然汽车购置税税率对大排量和小排量车略有区别,但在停车费、高速路口通行费等费用收取方面,大排量与小排量、豪华型与经济型丝毫没有差别。国家政策“只打雷,不下雨”,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地方政府打自己的算盘,以此保护本地汽车工业,带动本地GDP的上涨,这或许才是一些地方政府限制小排量车,纵容豪华车消费的真正原因。因此,加强环境教育立法,是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培养大学生的节约意识环境教育应该使高职院校学生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环境教育的宣传工作,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使每个高职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许多破坏和污染环境事件的发生,主要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与环保无序行为的结果。要从根本上改善环境,防止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环保宣传与教育,提高高职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全社会都来关心环境保护。2004年,我国餐饮业消费总额超过7000亿元人民币,约占GDP总额的7%;而在同期,美国餐饮业的消费总额为3760亿美元,约占GDP总额的3%。这当中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偏高的因素存在,但浪费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曾经是被用于儿童启蒙的诗句,可是现在,很多富裕起来的人已经忘却了这首从小背熟的诗的精髓。我国政府提出“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真正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人们从最基本的“吃”做起。生态学家不断向全社会发出警告:“人类已经可以不靠捕猎野生物种为生了,人类的贪欲和畸形的、过度的消费最终将毁灭人类自己。”这绝非危言耸听。

改变生态发展与经济发展对立的分割价值观,建立经济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赢的生态价值观目前,某些政策与措施由于缺乏全局观和战略眼光,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处节约,彼处浪费;东边保护,西边污,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焚烧是人们处理固体垃圾最常用的方式,我们从国外进口昂贵的焚烧炉以便更多更快地焚烧垃圾,似乎处理垃圾的效率提高了。实际上,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污染比固体污染要大一倍,有毒气体扩散得更快,污染范围更广。有人提出应使用纸袋代替塑料袋,以解决白色垃圾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却导致森林资源的浪费。显然,上述方法并没有走出此消彼长、损人不利己的分割价值观,也不能真正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问题解决的根本还在于价值观的改变。应该树立一种全面的生态系统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认为,即使生产力再发达,人类也不能违背自然生态法则,只有生产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互补共生,才能实现改善生态与价值增值的统一。

开展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形式的教学环境科学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质,涉及生物、化学、土壤、水文、经济、法律、政治等多门学科,采取多学科交叉形式的教学可以传递新科技和新文化,并导致教学内容的逐步革新。环境教育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辩论会、课外活动、公益实践活动等。教学时间宜安排在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创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重点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于学校而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科学、合理、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体现学校教育,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手段、技巧、措施的总和。在提倡素质教育、多样化教育的今天,创新教学方法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之步法。

1.素质教育与教学方法创新相互关联

1.1素质教育是教学方法创新的内在动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客观上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今社会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高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把素质教育的思想、内容,贯彻、落实到学校教学过程中,就得努力探索、勇敢实践。传统的学校教育其重点为知识传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满课堂讲解为主;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培养和造就经济社会新型人才的“工程师”。中心思想和内容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导向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在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应该以综合素质为重。素质教育不仅针对学生,也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学生的素质既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受社会教育的影响、还受学校教育的影响。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复杂、缓慢地,这期间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学生们在不同教育阶段,受教育的内容不同,而不同阶段的教师们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影响较大。因此,教育者要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其自身的素质也必须较高。实行素质教育,要求广大教师改变以往教学中陈旧、刻板、枯燥、缺乏生机的教学方式、方法,探寻有创造力、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教师的思想、观念若不改变,则行动上就跟不上,教学中就不可能自觉摆脱传统教学习惯的束缚。所以,教师要立足于社会,承担国家、人民赋予的职责,思想上就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传统教学强调的重点是掌握知识,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满堂灌输为主,而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者之间显而易见区别很大。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方法、大胆去摸索、探寻、吸收、借鉴、创新科学的新方法。只要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特思维,便值得提倡和鼓励。

1.2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引领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高职院校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教学的目的、内容、要求相互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方法显露出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从教学的目的来看,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与此相适宜,教师则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把灵活机动地引发学生想象、积极主动地促使学生动手、平等谦和地与学生共同探讨、切磋作为教学的中心。这样做才能使学生摆脱死啃书本、机械背诵、学而不知其用的状况。使学生逐渐步入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勇于创新的学习之路;其此,从教学内容来看,由于各个学校性质不同、类型不同、专业不同,构成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其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会不同。就普通经济类高职院校而言,其目前教学内容的划分大体为三个部分:一是公共基础课,即各专业均开设的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体育、经济学基础等内容;二是专业基础课,即不同专业,有相同需求而开设的课程。如基础会计、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等内容;三是专业课程,即该专业独有的课程。虽然教学方法在某些方面可以互为通用,但就其具体教学内容而言,又有所差异。譬如公共基础课,旨在为以后专业学习打基础,因而对这些内容要求深入理解、灵活变通、举一反三。所用教学方法多为讲练相结合、举例与分析相结合、演示与动手相结合等。就具体课程而言,其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而不同,不可一味照搬,但相互可以借鉴学习;最后,从教学要求来看,由于教学内容不同,则教学要求会不同,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对于专业基础课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内容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不拘泥于所学内容。那么,在教学方法上则要多举例、多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多讨论、辩论、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多鼓励学生发言。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实践的能力,冲破旧模式的拘束;对于专业课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其技巧、技能、在实际中会操作上岗,教学方法则应以教师亲身演示为主,边讲边操作、讲做相结合,或操作中讲解。如此,学生才能变成主动学习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真正了解中理解,适应社会对这方面的要求,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教学方法是否合理、科学、恰当需要有一种检测手段,考试则是必选的方式。传统教学中考试方式多为闭卷式笔答,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也过于单一,会出现考试分数高、而实际能力差的现象。改变此状况,创新教学方法,考试的方式就要改变。教学过程中笔答、口答、实际操作、社会调查、实验结果等考试方式皆可以共同采用。有些课程可能笔答为宜、有些课程则口答效果更佳,还有些课程实际操作更能体现教学目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把这些方式与教学目的、内容要求相结合,适宜的加以分析、选择,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教育目的、体现素质教育宗旨,则应该说它是合理、科学、恰当的。

2.高职院校落实素质教育创新教学方法的对策

2.1学校教师共同协作

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是担当者,教师各有其不同的教学内容,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会有差异。但事物的共性和个性是共存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也会因内容的不同而差异,即内容的相互关联而彼此借鉴、吸收、补充。教师如果能灵活变通他人的教学方法,吸收、借鉴别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则既有利于教学创新,又有利于自身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培养、成才。

2.2学生通力配合

学生是素质教育的受益者,也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角。创新教学方法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不仅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能有序依次完成,而且教师也能够在教学改革中积累经验。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尚处在身体、思想、行为的成熟过度期,他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既有要求,有时又会盲从。教师若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鼓励学生与自己共同创新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成长,更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

2.3物质保障到位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不仅依赖于精神动力,还要依赖于物质保障。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所需的基础看,没有物质保障、学校各项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创新教学方法就难以落实。比如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就是由电脑、投影仪、幕布、网络、教室等物质要素构成的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个要素,教师都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从实施素质教育,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来看,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能力训练依赖于学校实习实训中心、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场所,这些必备的物质条件,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能否正常运转。

3.结语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书法教学;审美教育;审美体验;审美能力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宝库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其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已经积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硕的艺术成果。一直以来,在高校中书法教学始终是基础性的教学工作,对于提升学生素质、传承传统书法艺术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书法教学也正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书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1.书法教学能够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我国坚持倡导全体国民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文化强国的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学生作为祖国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应该肩负起传承优秀传统中华文化的重任,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书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也会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在讲授书法发展历程的过程中,会向学生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的书法大家,以及与他们相关的政治经济、人文社会等背景知识。因此,学生学习书法不仅掌握了书写的技能技法,而且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促进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

2.书法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书法所蕴含的艺术美感是很强的,每一种字体都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每个书法家也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优秀的书法作品可以给人以美的体验,并与之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因此,书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对于书法的美进行欣赏和领悟。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和练习,可以理解书法中蕴藏的气韵美、章法美和结体美;通过研究字的类型,解析字体的粗犷、秀丽和丰满等不同的形体,可以领会不同的结体美;通过研究书法作品的黑白的相互映衬和布局谋篇,可以领略书法作品的章法之美;通过分析书法中每个字的运笔,以及不同的线条、韵律与节奏,领会书法家的修养、性情和人格品质,以及其中所散发出的气韵美。长此以往,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3.书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推进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书法教学和学生书法习作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在训练学生的思维,并且进行着创新实践。教师通过书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掌握基本的书法范式,同时把学习的书法知识运用到创作新的书法作品中去。学生在练习书法时,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加以创新,从而通过书法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反之较强的创新能力又可以有效提升书法水平。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创新意识可以实现双赢。

二、审美教育所具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

审美教育通常被称为“美育”,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艺术和审美意识形态,进行审美层面的教育。在这一过程中,高度重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的充分紧密结合,旨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掌握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方法和技能,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积极追求真善美,坚决摒弃假恶丑。另外,审美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教育,其具有可感、具体和形象的特征,因此其也属于情感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审美教育也属于一种自由和自觉的审美性教育形式,是一种具有自由性的现代化教育。鉴于审美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征,在高职书法教学中注重进行审美教育,能够引导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三、高职书法教学是开展审美教育的最佳途径

书法的美建立在汉字之上,历经了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演变。汉字书法艺术创作沿用了几千年,成就了今天东方独特的美学。在人类的文明史中,汉字是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非拼音文字,作为古文字,它也是现代唯一能够在电脑中方便使用的。它是既古老又年轻的文字[1]。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介绍历代书法碑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与古代“私塾”式的书法教育不同,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教师教授书法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书法史就是汉子演变的历史,从最原始的结绳记事到象形文字、石鼓铭文,再到篆隶楷草行,学生在体会不同时期的碑帖所反映出的时代特点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书法集中表现了不同时代的美学和思想。文须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2],书法家通过白的纸面和黑的线条的书法作品来展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情思。在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闪耀着书家智慧的光芒,正所谓情动行言,取乎风骚之意;阴舒阳惨,本乎天地之心[3]。另外,有人也把书法比喻成为凝固的音乐和纸上的舞蹈,即无色而具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具有音乐的和谐[4]。上述内容无疑体现出书法具有多方面的审美元素,而且书法造型艺术对人具有直观的视觉冲击力,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可以令欣赏者浮想连翩,在头脑中产生种种意象,进而形成无比美妙的审美意境。因此,在高职书法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在身体、心理、文化和道德等多方面形成良好的素质,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总体而言,书法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是对于审美的观照。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静观古今书法佳作,对其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捕捉,把理性与感性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己的感性空间里把书法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成、章法、比例等建立起美的印象,对于其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深刻感悟,从而构建起优秀的时空观。二是对于心灵净化。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与作者和作品进行交流,心情随着作者的情绪而起伏,进入到“坐忘”和“心斋”的虚静状态,通过心与手的密切配合,训练学生独特的心性,使他们的内心能够逐渐沉静下来,有利于克服浮躁和涣散的习性。三是进行相应的情感体验。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在挥毫走笔之间体会阴阳虚实和刚柔枯润,从而实现意象的塑造与意境的开拓,涵养真与善的性情。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大部分学生可能是第一次使用毛笔,教师因此可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着重培养学生对于书法的最初美感和兴趣,使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书法的美感与新奇。通过不断体会和掌握书法粗细的线形、疏密的线构和相应的节奏、韵律,学生能够在掌握书法技法的基础上,体会腕力和运气,把握墨色的枯湿和运笔的速度,在情感流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超越功利的现实,逐渐培养敏感的审美能力和知觉能力。四是培养审美情趣。在学习书法知识和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观赏和体验,能够培养创造力与鉴赏力。书法的笔墨形象以其新、奇、特的特点,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升华为理性的评判,欣赏者和练习者再经过自身的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对原书法作品进行完善和再创造,能够逐步涵养出雅逸的情怀。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认为,书法技法能够传达美,但是它只是一种方式,而人才是最终决定书法美的唯一主体[5]。书法教育通过它自由把握和创造形式的审美观照,为人们呈现出一个统一多样的意象世界。在科学活动中渗透或者融入这一功能,能够帮助人们客观掌握科学和把握真理,因为科学认识和艺术审美二者之间是不矛盾的。因此,高职院校开设书法选修课,其目的是通过练习书法所培养出的人文情感来促进学生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感受中塑造学生的素质,确保其自由而全面协调发展。五是培养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书法作品之所以能成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是因为其能够反映出人所具有的美好情感。也就是说,书法为中国人提供基本的美学。而汉字书法中最重要的一种审美特征即为形式美,不管是哪种形体的书法,其本身都蕴含着中华文化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因此,书法教育无疑也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在开展书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高水平的书法作品,进而加以临摹,直到最后进行书法作品的创作,整个过程就是在培养艺术修养,使自己逐渐形成艺术的眼光,提高艺术鉴赏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循环往复的训练中,他们会准确地判断艺术和现实中的美丑与雅俗,进而涵养出热爱真善美和鄙视假丑恶的高贵品质。同时,书法艺术不仅具有形式美,而且其还具有雄浑、刚健、秀逸、圆润、老辣之美,其审美属性可谓是十分丰富。在书法教学中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欣赏艺术美和创造艺术美,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自然会培养出具有较高审美能力的学生。

四、高职院校书法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1.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使他们喜欢学习书法。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找到学生喜爱书法的兴趣点,例如:向学生讲述大篆和小篆两种书体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传承、隶书蚕头燕尾的笔韵、蔡邕独创“飞白书”、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勤奋练习书法的小故事等。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各位书法大家的书法特点,借此激发出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在学生课堂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如果感到疲劳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停下来,结合当课堂学生练习的书法,就某一个书法家的趣事或某一个书法专题知识,进行详细的介绍或者讲解。如此讲练结合,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学习书法的初级阶段,教师不宜讲得过于深奥,可以简要地介绍毛笔的种类以及其在历史上的起源,或者讲解宣纸的种类以及每种宣纸的工艺特点。当学生进入到高阶段的书法学习后,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书法大家的成长经历,或者某一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等知识,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精深博大和奥妙无穷,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只有具有爱美的热情,才能激发审美的热情。一个人只有爱美,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欣赏美的事物。推而广之,只有真正喜欢书法的人,才能够乐此不疲地坚持学习书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基于此,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措施,抓住一切机会,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努力追求生活中蕴含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艺术观,形成高雅的艺术修养,从而保持积极的书法学习态度。

2.引导学生实现审美的个性化在艺术创造中个性审美可以说是基础和源泉,个性审美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人审美想象的高度[6]。人人皆有爱美之心,而且每个人的审美品位、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向都是不同的,有着高低的差异。哪怕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现实条件下,甚至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审美角度也可能是不同的。同样,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的过程中,就是以一定的主题,把个人对于美学的追求和对于美的理解,用独到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那么书法家独特的审美高度决定了其书法作品的艺术高度,而且同一书法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也是风格各异的。因此,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欣赏和练习不同书法家的作品时,要区别其不同的艺术特色与风格。同时,不拘泥于统一的审美标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去欣赏和创作书法作品,逐步实现审美的个性化。

3.增强学生的通识审美能力目前,高校提倡的通识教育包括各种文化知识的学习。现在,很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只重视技艺的学习,不重视与书法有关的文化的学习,如此一来,即便再刻苦练习,至多也只能是书法爱好者而已,难以取得预期的成就。因此,教师要引导学习书法的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较高的能力素质源自于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自觉加强通识教育,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同时,书法教师也应该做到博闻强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较高的书法技能和书写经验,还应该不断拓宽知识面,全面提高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影响学生不断增强通识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丛文俊.传统书法审美参照系初论[N].中国艺术报,2017-12-11(003).

[2]毛欢.试论道家思想对书法创作的审美促进[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

[3]吴鹏.破立之间:当代书法批评模式的检视与展望———以书法审美的层次性为视角[J].中国书法,2017(22):54—57.

[4]曾庆恩.从《自叙帖》管窥中唐时期上流社会的书法审美[J].中国书法,2017(22):143—147.

[5]蒋勋.汉字书法之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227.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区别于其他教育模式,高职教育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在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融入适当地师范课程。学前教育中音乐专业课程以钢琴课为主修学科,因此在学习难度设定上都有一定的高度。高职院校的音乐课的培养目标就是要有所学,有所用。要把所学的知识成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倾向于社会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职教育背景下,钢琴课不仅要锻炼学生们的演奏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利用钢琴进行实际教学的能力。因此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应充分掌握钢琴要领,还要在短时间内熟悉必要的乐理知识。本篇文章,将通过以下几部分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1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难点

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有些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学习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强。还有一些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自学能力也较差,再加上年纪小,自制能力也相对不足,刚刚进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因此在学习上学生们的压力会很大,很难适应高职院校内部的学习氛围,这些都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教学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大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钢琴,若是仍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缺乏对乐理知识的了解,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方面很难快速开展。

2针对现有问题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2.1“一对一”教学指导。

根据以上状况,在教学方法上,高职院校的老师应该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型教学。把固有的教师为主的授课形式更改为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小班授课的方式,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教学与指导,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门的指导,以实现学生钢琴的演奏能力与乐理知识质的飞跃。

2.2成立教学小组。

该种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引导小组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浏览一些名家乐曲,欣赏钢琴家的演奏,培养自己的乐感,通过学生间充分的交流和探讨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教学能力。可以采用课上留疑,课下学生们寻找答案的方法,让教师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学习方法,对于仍然未能解决问题的学生,教师再进行讲解,以此来不断巩固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以及相关的乐理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学生们学会了演奏以及讲授钢琴课程的相关知识后,还要学会如何应用到幼儿教学中,要做到一边进行钢琴演奏,一边加入对幼儿的讲解与指导。

3教学课程设置与安排

在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定是通过教学目标来确立的。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师人才,但是在学前的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并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除了会弹钢琴,还要掌握其他乐器,比如:吉他、口风琴、手风琴、鼓等等,此外,还要懂得部分的声乐知识和跳舞技巧、小游戏以及各种活动等。由此可见在课程设置上,更多的要考虑到的就是学生们在以后的幼儿课堂授课时,要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面向的教学群体都是儿童,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适当的融入幼儿歌曲、童谣、轻缓的旋律。钢琴的学习离不开辨音识谱,如果只是过分的要求学生们掌握演奏能力,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其辨音识谱的能力,将会导致教学的失衡。熟练地掌握乐理知识是学习钢琴的前提和基础,不懂得乐谱的学生只能够进行简单的演奏,当需要学习一个新的乐谱的时候,接受能力有限。对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前两学年的钢琴教学主要以入门为主,学习的大多为钢琴的基础知识,包括初级的乐理和演奏技巧。在第三年,基于学生所掌握的基础内容,开始进行适当地教学实践。儿童的歌曲作品大多都是旋律,因此除了基本钢琴演奏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增加即兴伴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通过在实践中的模拟教学,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经验。

4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开展钢琴教学的方法略谈

在高职钢琴教学改革过程中,合理的教材对于提高和推进学生的教学改革工作以及促进学生钢琴知识的进步是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比较基础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快速掌握钢琴的教学方法,以下介绍了几种具体的教学方式:

4.1小班课程,采用集中讨论的授课方式。

通过教学课件与匹配的教材,教师清晰地向学生教授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并以特定的方式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知识,交代演奏技巧和儿童歌曲伴奏知识。采用多媒作为理论知识的教学途径,在通过钢琴进行声乐的练习,锻炼学生的乐感。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对待理论和实际弹奏的双重教学方法,并督促学生进行内部的评价,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在他人指导下全面改善学习效果。

4.2教师的专业指导。

对于班级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采取引导式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除了一般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会增加更多的钢琴作品和伴奏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分解内容或选择更简单的歌曲,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稳步提高。通过个人指导,教师可以更好地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其快速提升钢琴教学水平。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师,课堂内容应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工作要求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4.3钢琴教学应掌握的基本技术类型。

在钢琴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和技巧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人曾将钢琴基本技术类型归为五大类:⑴手指的独立、平均和灵活(涉及到跳音、震音、颤音、装饰音等);⑵大拇指的内向旋转(音阶、琶音);⑶手指控制力;⑷手指的伸张;⑸手腕的技巧、和弦的弹奏。作为教师,要对弹奏基本功严格把关,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弹奏以及如何弹奏出优美的乐章。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学知道时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结合当前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钢琴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刍议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林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2).

[2]探析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钢琴教学中的运用[J].刘长洪.才智.2017(31).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7篇

任务型的教学方法是近几年才渐渐发展起来的表现出优秀的教学思想的一种应该广为推崇的新型外语教学手段。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习的应用提升了学生的外语综合素养,也增进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如何去处理的技能。这篇文章主题是通过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案例分析,来叙述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学校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分析与处理

任务型教育法是美国的一味著名的教育学家提出的“以学生作为学习的重心,从实际去做来进行学习”的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从组织教学,从学生的积极性,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训练,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和探究问题的真理,以及与同学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自己的认知能力尽量的全部发挥出来,在高职学校之中通过任务型教育法来教学对于外语教育的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含义,所以我们应该从东哥角度来对任务型教育做更加深刻的了解。

一、任务型教育法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在建立构型理论的基础上创建的一种理论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认定,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并不是跟着老师的步子走,即不是仅仅靠老师对于知识的教授,而是学生本省对于知识的理解通过一些特别的情境之下(就是现在的社会主义状态下),通过别人提供的帮助(包含老师和共同学习的同学伙伴),使用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料,使用科学构建的方式来得到我们想要了解的知识。学生的相关活动与任务型教学法所提的疑问相结合,用问题的探究来指引学生并且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构建真切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使得学生在真切的环境之中带着任务去学习,一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都是这个过程的主导人物,老师只是作为指引人和激发人,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医院就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并把他们了解的更加深刻,能够真正的掌握内容,海梦根据所给的任务以此类推,了解更多。

二、任务型教育法的优点

任务型教育法究竟因为什么原因而让很多的教育学家和学者争相运用,被广大的学子们所乐意接受呢?其实主要的理由就是他和其他的教学方法有着天壤之别。他的特点十分之多,举几个明显的例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为了达到多多完成几项任务的目的,学生们都踊跃参加,学习兴趣很浓,情趣高涨。

2)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学生们能够把语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的动手能力相融合,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有利于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升华。

4)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之中还有很多的分钟活动,这样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与沟通,还可以加强学生与他人更好的合作能力,使得学习更加的全面化。

5)任务活动所规划的知识范围很大,信息量也嗯哒,这可以让学生在同一个任务重同时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使他们的知识面得以扩宽。

6)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单独以自己的角度思考和参加讨论的机会,公平公正,这样可以养成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和习惯。

三、任务型教学的运用

以下是我自己依据任务型教育发的相关定义所总结出的整体运用的方法,来对任务型教学方法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讨论,以我多年的敬意为例子,来进行最初的教学实践,坍台任务型阅读在语言教学上的运用前景,以及相关规划。

1、先行任务

1)介绍主题:学生通过老师所给的主题来写一写英语的巨星和表达情感,用快速思考的方法来写一组赶集感谢的类型的短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看看哪一组写的短语或者短句最多最后在全班通过展示和比较来评选出最优小组。

2)小组讨论:分为三人一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先行任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概要,有利于他们近一步的熟悉不值得任务话题,熟悉所学的短语和句子。主要是为了实现突出任务主题的目标,激发相关背景知识,为下面的任务活动做好铺垫。

3)阅读并开始联系对话:跟着书本录音来练习对话,调整自己的咬字和发音,然后和小组成岩一起在班级演示一遍,同样为以后阶段做准备。

2、任务环节

1)发出任务:通过学生写出的短语句子老师来布置相应的任务,并让学生自主完成,设置一些情境,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沟通,将情感发挥到更好。

2)提出要求:通知学生在全班演示自己编撰的情景对话,要求带有自己的情感,老师适时的做出指引和评价,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来帮助学生。3)班级汇报:老师要求学生分成的每个小组来在班级里汇报自己这节课的成果与收获,老师要懂得用适合的方法来鼓励和激发学生,使得他们的学习氛围和兴趣更加的浓厚。作者写的主要意义在于训练学生的语言技巧,提高他们的展示能力,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

3、语言焦点

1)提出疑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编撰的对话内容就其中的短语和语法来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在此时要给予学生帮助,最后做出总结内容划出学习的重点,学生在老师指引下,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在做笔记,掌握知识。

2)练习重点:老师根据分组来让学生们对各自的重点进行一系列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英语预感和语法,牢固掌握。

四、结语

任务型教育法师的课堂上不再死气沉沉,而是充满学习的狐狸,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老师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但是怎样进一步的师的这个教育法的作用发挥大最大,还是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联系与研究。我恩只有把积极性调动到最大化,才能够使的我国的教育发展的越来越好,使的国家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才能成事我们的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以此成为一个大强之国。

参考文献:

[1]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丽.任务型语言教学及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和作用的研究[A].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校园法治教育范文第8篇

(一)区域经济特性未能充分体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具有普适性,放之四海而皆准,效果不明显。切实有效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应当扎根于区域特性,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采用结合了创业理论和区域经济文化特征的教材,开展适应区域经济需求的课程,以培养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主战略。省教育厅要求教育要服务“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三化同步”主战略。高职院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发展理念和办学方向上的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的引领作用,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的标杆示范作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两加一推”主基调、“三化同步”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未能充分考量区域文化特征文化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就个人而言,文化起着塑造个人人格,实现社会化的功能;就团体而言,文化起着目标、规范、意见和行为整合的作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起着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区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决定了区域文化的差异性。落后的山地经济使贵州人的性格、文化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贵州人任劳任怨、吃苦耐劳、耿直无华、个性倔强;另一方面,生产力水平长期低下,始终处于低水平的生活线上,使他们不善算计、目光短浅、封闭狭隘、满足于现状、不求进取、重土少迁、乡土观念极重。然而,移民文化中“敢闯敢干精神、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不为旧框所囿的冒险胆略、不甘落后、奋力拼搏的思想”对本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因此,开展创业教育要充分考虑区域文化中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又要大力激发创新性。

二、中观层面的解读

(一)创业师资条件严重受限在创业师资建设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较大的难题。一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数量偏少。创业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起步较晚,国内发展历史仅有十多年,关于创业教育师资的专门培养尚属于摸索阶段,相应的课程教师就比较缺少;二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师水平良莠不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因而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的比较牵强。创业课程教师的水平也就良莠不齐。三是创业教育课程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据调查,很多“双师型”教师仅仅是参加过培训、拿过职业资格证书,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很少,能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更少。

(二)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发展较为滞后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设置缺乏系统性。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并非必修课,为规定学时学分。部分院校对创业教育课程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创业教育课程被定位为选修课或是讲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建设较为滞后。创业教育课程数量少,课程单一,存在“因人设课”现象;教材无法适应课程发展需求。创业教育课程或是直接引进国外教材,或是直接照搬国内已有教材,本土化程度较低;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创业教育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不符合创业教育需求;教学评价方式简单。以创业计划书作为主要评价内容,结合考勤、平时作业共同作出评价,未能体现创业教育的本质需求。

(三)创业教育实践较为薄弱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便是实践性。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为目标,两者在本质上并不冲突。问题在于当前的创业教育在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并没有为高职教育带来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创业实践活动较少。主要表现在创业实践活动时间短、类型少。创业课程开设的再合理、创业师资再雄厚都不能取代创业实践的作用。二是所谓的实践活动的效用有限。如创业大赛中,参赛选手的表现很初中,创业模式、创业设想及融资方式都分析得很合理,当时对于方案可行性和运行成本的判断却有可能是完全脱离实际。

(四)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较差创业教育实质上是素质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会碰到比较综合性问题,需要学生能够全面分析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目前,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双方各自为政。

(五)社团作用尚未发挥出来除了正式的课程外,学生社团也应当充分发挥功用。西方发达国家很多高校都充分运用学生社团或创业俱乐部来促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养成。美国斯坦福大学的MBAClub、英国沃里克大学的AddVenture就是这种性质的学生社团,这些学生社团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活动。如承担企业项目、邀请企业家演讲、举办创业论坛、创办创业栏目等活动促使成员们积极交流想法,互相评判创业项目,取长补短,以期培养更好的创业实践能力。当前的学生社团定位不够明确,尚未完善放开手脚,没有达到促进学生交流、锻炼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效用。

三、微观层面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