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

艺术教育管理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类学生;教育管理

艺术类学生相对于普通文理科学生,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学习习惯等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对其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总结规律,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对于全面提升艺术类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的艺术类学生特指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艺术类美术学生。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一)思维活跃,创新性强,但规则意识相对较弱艺术类学生受发散性思维训练较多,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勇于追求创新。在设计的课堂上,专业老师是极力鼓励学生们大胆创造、创新的,鼓励作品独特、和与众不同。比如以某种花卉为主题设计一栋建筑,以一种昆虫为主题设计汽车等工业产品,以一种图案花纹设计服装等。可以说,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他们设计的原型,所以,他们这种追求放射、多维和求异的思维,使得他们的设计作品是各不相同的。这种追求与众不同并以此为荣就是艺术类学生的主要特点。当然,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好处是:学生们多才多艺,创新能力强,感想敢做。在组织学生活动的时候积极性高、创新性强。导致的不足是:学生们对于统一的制度和标准难以接受,对于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十分抵触和厌烦,在思想上特别自我,在行为上比较懒散自由,容易忽略他人和集体的感受,最终在管理上是不易配合的,在教育上是不易接纳和理解的,往往容易偏离教育目标。

(二)个性鲜明,崇尚自由,但理性思考相对较弱艺术类学生崇尚自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行为常有悖于主流的价值评判,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随性的生活,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和环境的允许。比如在QQ签名或者说说上,他们想写啥就写啥,完全不顾及写的内容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比如,有的学生为了好玩,吸引眼球,就写了“宿舍楼下有炸弹,学弟学妹快跑吧”,当天就被网警约谈了。还有的学生会在说说上公开点名批评某个老师,许多同学都跟在后面点赞甚至转载和大量的跟踪评论。当与学生讨论此事的时候,学生的第一反映是他的言论自由,还觉得自己的行为很勇敢,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公开指责谩骂他人的行为是不礼貌的,更想不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集体造成不良的影响。总之,他们喜欢在行为方式上彰显与众不同,甚至还会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个性极为鲜明,盲目崇尚自由,追求随性,缺乏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的意识,理性思考能力较弱。

(三)重视专业,态度认真,但文化学习相对较弱艺术类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普遍都愿意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情结。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一个较好的设计作品,经常在工作室忙到深夜,或者在宿舍绘图到天亮,在学习上也不乏废寝忘食,追求精益求精的例子。然而,由于目前艺术类招生考试的模式,重专业,轻文化,使得学生们的文化层次普遍低于普通文理科生。比如在艺术设计学院,从10年到17年,文化分就在一直在150左右的省控线上,比普通文理科考生至少低60-100分。文化分的差距也直接导致了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底子薄,公共文化课基础差,公共课老师也普遍感觉到艺术学生的课比较难上,尤其是英语,每年学校的英语三级B考试,艺术学院的通过率总是最低的,这更加剧了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自卑心理。基于以上主、客观的因素,艺术类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弄,积极性不高,特别不爱学习,追求及格拿到学分就好,上课出勤率低,迟到现象普遍。

(四)情感丰富,心思细腻,但情绪管理相对较弱艺术类的学生身上,总是散发出浪漫的气息和十足的活力,他们的感情十分丰富且易于外露,总是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在脸上,毫不掩饰。受到表扬后可以让他们激动快乐好几天,QQ签名、微信上立马有体现,一片艳阳天。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也会纠结、痛苦、郁闷不已,心思细腻且敏感多疑,做事容易冲动急躁,自我管理情绪的能力较弱。有的学生,他们会在520表白日做出各种形式浪漫的表白;有的学生,在老师没有及时回复留言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不被老师喜欢,很是失落很惆怅;还有的学生,一言不合,一气上来就是动手打架,两败俱伤;甚至,有的班主任为了更好的管理班级学生,重新调整宿舍,学生就感到自己被老师抛弃了,很痛苦、很委屈。艺术类学生的心思很细腻,想虽然表面看起来有些轻浮、不安分和不靠谱,但事实上他们很重感情,心灵特别脆弱,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弱,很容易陷入迷茫而不能自拔。

二、艺术类学生特点的成因分析

(一)人才培养上突出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大多数高校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的培养,主张个性的培养,这本身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要求,无可厚非。长期经过这种模式培养的艺术类学生,发散性思维强,自我意识强,但是,部分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过分的追求个性张扬,盲目的彰显与众不同,导致个人容易脱离现实,陷入自我中心主义的漩涡。(二)招考模式上重视专业素质教育轻视基础文化教育艺术类的招考模式是重专业技能轻基础文化,艺术类的学生文化分数线比普通文理科低很多。有数据统计,有半数以上的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期间就有两年多的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对于文化课,都是采取考前突击式学习。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招考模式,使得艺术类学生文化层次普遍偏低,普遍都不爱学习,他们对早晚自习抵触情绪强烈,课堂上迟到、早退、缺勤等现象时有发生,文化课程考试通过率低,导致自身文化修养不足,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人文精神。

(三)思想教育上教书与育人融合的教育合力有待加强由于学校2+1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必须在大学前两年内完成所有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为了提高专业教育和教学效果,艺术类课程通常为小班化教学,且课时较多,专业课老师和学生接触的多,关系也较为密切融洽,专业课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自我认同和未来的努力方向。然而,由于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压力,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似乎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较少,往往都是在学生表现出严重的问题之后,才与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联系,但很少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书和育人方面有效的融合,形成强教育合力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艺术类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策

在掌握艺术类学生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要求辅导员要转变教育方式方法,转变工作心态,充分给予学生积极关注和正面引导,帮助其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努力实现自我的成长成才。

(一)在教育方法上,将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改变单纯的理论灌输和说教,多接纳,多倾听。面对学生种种看似令人苦恼的现象和行为,首先要无条件的接纳它理解它,尊重学生,多倾听学生的诉说,要对学生不可思议的行为,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比如刻假章,作弊等,你可以好奇的问他:咦,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学生一看老师对他很感兴趣好奇,他会滔滔不绝的跟你讲很多的细节和他作案的全部过程。其次,在与学生谈心谈话过程中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如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那么做?是如何办到的?等等,让学生自己多说,少评论或者不评论,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他们的行为,跟学生共情,跟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再教育上,还可以采取角色互换、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受老师、辅导员、校领导的出发点和用意,帮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因为辅导员对学生的无条件接纳和积极关注,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很好影响和感染,学生们也会从老师身上学习。

(二)在师生关系上,尊重平等对待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利用多种途径深入学生,宿舍、课堂、食堂、操场、学生活动场所,等等,做到有学生在的地方就有辅导员的身影。同时,关注学生们在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的动态,跟他们互赞互粉,互关注。对于学生的存在的问题要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能一竿子拍死,或者绝对化。即使是学生做错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好的方面,要欣赏学生,对他们充满信任、期待和尊重,跟他们平等相处,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遥不可及。只有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后,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三)在辅导员自身上,怀着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工作,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都说辅导员的工作是两眼一睁,忙到天黑。艺术类学生的辅导员更是如此,虽然学生们的问题很多很杂,虽然学生们的成长进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许会很曲折很漫长,辅导员面临的挑战更多更大。但唯有怀着一颗积极乐观、永不言弃的心态,用责任心、爱心、耐心和信心去面对所有学生和工作中的挑战,将所有的经历当作一笔宝贵的财富,坚定对自己、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在传递正能量给学生的同时,也用积极的心态感受学生传递给我们的正能量,用心感受、品味工作中的苦与乐,与学生同成长共进步。

【参考文献】

[1]李俊杰.高校艺术类学生特点分析及思想教育对策[J].文化学刊,2015(12):106-109.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2篇

首先,应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制定目标的难易程度是否有效,取决于目标的构成。所以目标应尽可能清楚、具体。由于艺术院校的教师多以创作为主体,其本身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感性色彩。所以,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应该有较强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应该简明扼要,并尽可能量化。制定出的目标,切忌含混不清;如果仅仅是口号式或描述性话语,会使目标的贯彻很不彻底,给以后的目标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

其次,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与管理。通过学院领导掌握几种不同的可以达到目标的手段或方案,其工作是确定所有可能实施的方案。在执行目标之前,应确保完成与其他管理人员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以及最终协调。交流的改善,不仅可以协调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最终达成意见上的统一,这就要求个人目标服从集体目标,小的目标服从大的目标。不能搞“一言堂”,如果完全是领导的意愿,然后传达并由下级实施执行,这样贯彻下去肯定会出现很多工作上的裂痕,更重要的是贯彻不会彻底。所以,目标的制定与执行,要求必须有良好的上下沟通,以此也可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变。具体操作步骤应该是:

1.确定必须协调的所有其他管理人员。

2.与每位管理人员建立必要的通讯和协调。

3.做必要的预案。自我检查每个工作环节,加强与其他各个管理人员的工作环节的链接性。

4.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做相关目标管理的情况汇报,进一步修正目标,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和时效性。

再次,有层次性地制定目标。这种层次性,主要体现为学校、学院、教师个体三结合。在大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如按组织层次制定目标,可分为学校目标、学院目标、系科或教研室目标、个人目标。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目标体系。一般而言,艺术学院在实施目标管理时,应该有一个大的目标,如五年计划、十年计划,事先明确每一个目标的完成期限,时间概念上模糊不清,目标的实施过程就无法掌控,也不利于目标的完成。一些艺术院校的目标是申报硕士点或博士点,那么一切的目标都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而制定。然后把大的目标逐步分解,有时候大的目标与小的目标会和而不同,特别是系科的不同,会导致在目标制定和管理方式上的截然不同。通过上下协商,逐步展开,制定各系科或教研室直至各位教师的目标。大的目标与小的目标在总体方向上应该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也就是说,既要有明确而具有前瞻性的具有挑战的目标,又要有客观可行的评价基准与奖励机制辅佐,这样制定出的目标才会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大家的工作热情。

最后,目标管理实施后的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的实施分为三大阶段:目标的执行、目标评估和总结反馈。对艺术学院的教师进行绩效考核,一般应分为三个部分,即教学考核、科研考核(科研论文与课题申报)、创作业绩考核(艺术实践)。有条件的艺术院校,还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开放式的艺术教育管理平台。由于有了一套完整的目标考核制度,教师的个人价值才能够按照实际贡献大小进行如实评价。这种以实力、能力为中心的考核环境,阳光式的考核实施办法,自然能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对教师实现目标的情况进行阶段考核,并对其所做出的成绩进行相应的奖励,以增强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信心和满足感。这将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二、结语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3篇

(一)情绪波动易受环境影响,师生关系紧张艺术类学生虽然性格开朗外向,但社会对艺术类学生带有的偏见,使这一部分学生对外界的刺激比较敏感,情绪波动大,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遇事不冷静,情绪易急躁,思想偏激;再者大学之前的学校生活中,由于艺术类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加之自律性不强,任课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带有偏见,学生和教师之间抵触情绪较强,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结果两者之间的矛盾较大,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不好,甚至反感。

(二)人际交往障碍和心理问题严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条件。现阶段艺术类学生的成长历程较为平坦,没有独自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所以抗挫折能力较差。进入大学阶段后面对的基本都是带有优越感的同学,父母的精心呵护、相对较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没有经历过太大的挫折和失败,因此,遇到点小事就会情绪激动,抗挫折能力明显不足,心理素质差,易产生焦虑、自卑、不合群、性格孤僻等问题,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更有甚者会产生轻生的念头进而发生悲剧。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教育管理者的课题,笔者和同仁们在探讨原因和解决这些难题的方法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在管理这类学生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都多多少少涉及到赏识教育的方面,并且都十分看重赏识教育在管理学生中所具有的显著作用。

二、赏识教育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内涵赏识教育的含义是指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者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展现的优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及时地予以表扬和赞许,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教育行为。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的先驱,美国心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詹姆斯认为,得到别人的认可、渴望以及被别人赏识是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洛扎诺夫、弗洛伊德及巴甫洛夫等人通过对人的可暗示心理的研究,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也从不同角度向我们揭示了“赞扬”“赏识”“暗示”所潜藏的教育魅力及其成功的依据。赏识教育在我国的应用也比较早。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其实质也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充实完善丰富了赏识教育的理论;周弘老师成功地将其聋哑女儿教育成才,成为推广和实施赏识教育的“第一人”,同时也最早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倡导。这些年来,赏识教育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人的参与和帮助下,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赏识教育成功兴起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1.使学生树立自信,感觉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加注重人的主体性意识的觉醒,赏识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很多艺术类的学生从小生活在亲人的包围里,家长为孩子代劳了本应该自己完成的事情。加之较好的家庭条件,父母尽可能满足孩子在金钱上的要求,导致艺术类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没有节度。进入大学生活自理能力差,厌烦学校的伙食,不会自己洗衣服,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过度依赖他人。一方面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他们那里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另一方面过度重视专业技能导致对学习有一种恐惧心理,自信不足。赏识教育是把这一部分学生看成具有发展潜力和处在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意愿。不能看到艺术类学生在文化课领域弱,就片面地否定他们在其他方面的能力。更不能把艺术类学生当做材料来加工,当做工具来驯服。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艺术类学生,通过表扬的方式让这部分学生感觉到满足,使他们有成就感,在失败时能找到新的希望,克服自卑心理,重拾自信。2.使师生关系融洽,建设和谐的校园氛围。艺术类学生在课堂上相对于其他普通文理的学生有两个极端,一是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个极端的形成主要是教师把艺术类学生积极踊跃的这种行为看成是扰乱课堂秩序,在课堂上冷嘲热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进而对学校有抱怨和抵触心理,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赏识教育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走下讲台,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在各个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发自内心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做学生也会更加亲近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育人的过程,把学校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学校是真心为学生考虑未来,这样就缓和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

三、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在当代学生的特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对于艺术类学生的管理不能再沿用以前的老方法,要减少人治的成分和单纯惩罚性的措施。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方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赏识教育在艺术类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一)用平等的心态去赏识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存在有一样想法的学生,学生的素质不可能如管理者所愿处于同样的水平,艺术类学生由于其各自的特长所形成的性格更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且无法避免的。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艺术类的学生。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与欣赏学生的每一个亮点。“人人有才,人人成才”出自我国著名教育家吕型伟的一句话,作为学生来讲,艺术类的学生同样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内心里也渴望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受到老师的关心,不在老师和同学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学习。所以,作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更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因为他们是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差,自控力低,个性张扬就羞辱他们,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关心他们,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二)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艺术类学生违纪,犯错误时有发生,作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者,不能武断地对学生的行为定性,更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思维,急于对学生进行主观评价。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有深层次的原因。在多年的学生管理中我们发现,艺术类的学生其实更懂得感恩。在他们看似大逆不道行为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作为学生管理者都应该拥有良好的心态认真倾听他们的看法。在学生看来,耐心的倾听本身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赏识与鼓励。而管理者在倾听中既能走进艺术类学生的内心世界,又能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消除师生间的误会,达到真诚沟通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孤芳自赏”的能力赏识教育是引导,是感染,不是去控制。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管理者对艺术类学生赏识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在自己的身上捕捉闪光点,认识自我优秀的一面便能够学会赏识自我,即自我认可与肯定,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在学习中的重要位置,从而将自己在学习上的潜能彻底激发出来。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4篇

1.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交流能力。

2.良好的审美品味,扎实的专业素养。

3.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生源选拨体制来适应这一要求。

但目前,我国的生源的选拨体制还无法适应未来设计教育的需要。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专业前教育还完全没有展开。因此,在生源的选拔上更多的还是套用了美术人才的选拔模式。不可否认,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视觉艺术的特征。但是,视觉艺术是艺术家的一种自由观念的表达。而艺术设计则是一种科学的创新活动。它们有在视觉审美上的共同点,但在工作方法和目的上则有根本的区别。好的美术基本功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无疑是重要的,但是却不是设计师的核心素质所在。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更为重要。目前我们的专业考试,充其量只能反映学生的美术功底。在文化素质方面,艺术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只有文化考生的一半左右。这本来是国家对艺术考生的一种照顾性政策。但却被很多以升学为目的的老师和学生看做是进入大学的一种捷径。这种荒唐的现状,是和我们对设计人才文化素质的高要求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提高设计教育的质量,首先必须革目前的设计教育生源选拔体制。如1921年要报考包豪斯设计学院,必须交申请人的作品集,健康与财产担保证明,以往学校的成绩记录单、个人履历等文件,申请书必须得到格罗佩斯和其他三名教授的批准才能入学。入学后要经过6个月的试读期,如果合格才转入正是学习阶段,否则劝退!从上不难看出,在学生的评判标准上,包豪斯并不是看一次的成绩,而是关注学生长期的学习情况。同时,在评价学生时,起关键作用的是本专业的资深教授。当然,用百年前包豪斯的考核办法来套当今中国的现实情况肯定是不明智的。但是,其某些选拔人才的思路却是有着现实意义的。鉴于包豪斯和西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在生源选拔上的经验,笔者对我国教育的生源选拔体制改革有如下一些思考。

1.改变目前一刀切的生源选拔模式,加大高校在招生中的自主权利。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建立起符合艺术设计教学规律和自身教学要求的生源选拔体制。在考试方法和内容上应当更加灵活且多元化。

2.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考察。目前的艺术设计专业考试,几乎不能反映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造力,其实学生的创造能力并非只能靠图面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国外的艺术设计学院,通过看学生的作品以及了解作品的理念,专家就能评判这个学生的思维能力。

3.提高艺术设计考生的文化成绩要求。一个好的设计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文化成绩不仅反映着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又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目前,我国艺术设计考生的文化素质大部分较差,这样的文化素质严重制约着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近年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连起码的几何函数知识都不具备,极端缺乏数理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这些知识恰恰是艺术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同样,学生的外语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个问题目前显得尤为突出。不具备起码的外语阅读与交流能力,国际视野从何谈起呢?因此笔者以为,艺术设计的生源选拨要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象目前这样两三百分就能进大学学习设计是肯定不行的。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5篇

一、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化是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新思潮,发展的最初阶段在美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综合艺术教育已经步入世界艺术教育的舞台,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积极倡导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由此将综合艺术教育逐渐推向了艺术教育的中心,并对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综合艺术教育的基本理念是:第一,艺术教育应在尊重和保护人类文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二,每一个学生都有通过教育丰富其艺术知识和技能、了解人类文明、充分发展自我的权利;第三,艺术教育应该为所有的学生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而不只是有艺术天赋的人。

高师院校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根本目标定位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定位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要求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艺术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体验、了解、评价并创造艺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师范生的艺术素养,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综合艺术课程以促进文化间的交流为目标。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艺术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文化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为他们交流观点、评价艺术及其本质提供了机会。综合艺术教育的课程要求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这种整合将艺术作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被延伸到其他学科当中,改变了传统学科教学间的无联系,因此,综合艺术教育必定影响并推进教育的发展。

二、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的原则

1.学科之间的综合统一与相对独立

艺术教育的综合化主要体现在综合的目标、综合的学科与综合的内容三个方面。这种综合有较强的灵活性与自主性,是一种概念性的结构,给各个地方教育组织和不同特征的学校施以充分独立自主的空间。

2.师范技能与审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会美的生存,形成完美的人格与健康的情操是任何艺术教育阶段教学的首要任务。在相关技能训练过程中拓宽艺术视野,进而提高师范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分析能力。

3.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与可选择性的综合

高师院校普通艺术教育课程的技能与鉴赏应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强调非专业性,不可走“专业”的路子;内容选择要与时代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注重现代化教学媒介的运用;教学内容要与校园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用性;教学内容的编排要多样化,为学生学习提供多个可选择性空间。

4.多元化教学活动形式,校园资源的合理利用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艺术资源,使艺术课走出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进而培养他们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从而提高艺术素养。

三、高师普通艺术教育综合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1.我国高师艺术教育长期以来都以欣赏教育为主,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同高中的艺术教育重复。而如果采用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标准来培养普通师范学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艺术实践与技法课程的内容比重过大,而艺术理论相对不足,不能起到很好的素质教育作用。综合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创作、艺术史、艺术批评和美学四门学科间的整合。在综合化课程实施中结合相关理论课程开设,使这些相对专业化的艺术活动走出“纯粹艺术”的殿堂走进大众生活,同时实现了艺术教育的个体和文化发展的目标。

2.综合方式打破以往依据不同艺术门类划分的学科界限,不是一种普通教育学意义上的“学科综合”。一般以美术或音乐学科的概念体系为中心,在保证艺术教育宏观整体的统一控制中,综合性依然采取分科的方式。以统一开设理论课程为前提,同时开设多种不同科目的专业技能课,供学生自主选择,使高师艺术教育在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都有可伸展的空间。与此同时,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实施教学时保证每一门艺术学科依然相对独立。

以音乐和美术学科的艺术教育为例,音乐学科可以围绕欣赏、美学分析理论教学为主,同时开设乐器类(钢琴、古筝、琵琶等)、声乐类、表演类等技能指导小组。美术学科同样在保证欣赏、评论理论分析的同时,组成以“写”(书法、手绘pop广告、标志设计)、“画”(简笔画、中国画、装饰画)、“做”(纸工制作、扎染、纤维、综合材料)三个方向为主的技能小组开展教学。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6篇

一、目标:“精”、“细”结合与需求导向

“精细化”所讲的“精”不仅意味追求完美,还意味着重点突出。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精”,就是要明确学校总体战略规划确定的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战略目标。“细”就是要目标细分,通过分解目标,使每一项工作的目标都符合总体战略。就整体而言,战略目标与规划,相较于局部问题就更重要;就每项工作而言,影响问题解决的瓶颈、节点与要害,相较于其他方面则更为关键,这就是“细”的重要性。“精”、“细”结合,就是既关注细节,重微观局部,又重系统全局,宏观掌控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的领导力与执行力,将宏观战略目标与微观细节处理有机统一”[4]。需求导向就是大学生教育与管理都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一方面,大学生管理工作目标要从保障秩序转向促进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来整合学生管理的各部门价值准则、各阶段工作目标,以确保学生管理的全面发展价值的实现。保障基本秩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保障秩序不能以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从理想转向现实,要从空洞的说教转变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具体情境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二、文化:追求卓越与服务意识

追求卓越是“一种理念、一种认真的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5]。大学生教育管理精细化的过程,必然是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过程。追求卓越,就需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努力营造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精细化教育管理要不断强调:每一次都把工作做到位,每天都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追求卓越,就需要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既能总结研究,系统把握,又不放过细节,把本职工作做专、做精。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服务意识就是在学生教育与管理中“树立学生工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的思想”[6]。树立服务意识首先要求教育管理人员对教育与管理工作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工作目标,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要求有相应的政策、制度引导资源流向,促进服务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三、内容:事实与意义并取

教育内容取材于生活。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和素材要来源于生活,从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困惑出发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校园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来遴选、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其次,按照生活本身的逻辑而不是仅仅按照知识的逻辑来组织、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坚持生活逻辑,就不是仅仅按照“主流”的、形式化的要求,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体验出发,不断丰富、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视管理的教育作用。首先,管理育人,管理制度是重要载体。制度作为一种规范体系,对人和社会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其次,发挥学风管理的教育作用,重视人格养成教育,规范日常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重视在解决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中进行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同时,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他们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形成自强不息、不怕困难的精神,引导他们努力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扎根于事实,意味着大学生教育内容的现实性与实践性;着眼于意义,意味着大学生管理内容的导向性与教育性。事实与意义并取,有利于实现大学生教育管理的“精”与“细”的紧密结合。

四、结构:学生中心与任务导向

以学生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的特点,是所有与学生教育和管理有关的组织机构都围绕着学生来设置,直接与学生无障碍接触,而不是层层传达。与以学生为中心相适应的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因为所有组织机构都是围绕着学生来建立的,所以,这些组织都是平行的,这样,组织结构就呈现扁平化特征,层级减少,关系简单化,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信息和建议,解决、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以任务为导向是根据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任务来设置机构,哪些是教育和管理必须完成的任务,这些任务需要配置哪些机构、人员,那么就以此为依据进行组织设置,与任务无关的就撤销或合并,与任务有关的也根据任务来划分组织结构,这样就使每一个组织机构都有明确的尽量简单化的任务,从而改变组织繁杂、目标不明、职责不清的现状。与以任务为导向相适应的是组织人员构成的团队化。大学生教育管理组织机构的人员构成可以以“本职人员+协作人员”为主要形式。大学生教育管理组织机构人员构成团队化有两个要点:一是专业教育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有机组合;二是作为既是教育人员又是管理人员的辅导员和学生代表,在教育管理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7篇

一、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20世纪以来,人们在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时,不能跳过和忽略的就是“包豪斯”,它几乎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代名词。人们不断研究其带给艺术设计教育的广泛指导意义,表现在其本身的工作效果和教育成就,以及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等,而后者才是包豪斯能够取得如此大成就的核心和根本。包豪斯体系强调的是:1.设计应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2.将手工艺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3.强调各类艺术之间的交流融合;4.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5.将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钩。如果说,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和从业人员都达到了以上几点的要求,或许今天也就不需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说,艺术设计教育相对落后于现代设计的实践。纵观国内的艺术设计行业,社会不满意,主要表现在艺术设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和适应市场需要的问题;业内不满意,最核心的表现就是没有基本可以成为指导思想的设计教育理论,教育的方向无法清晰透彻,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设计教学实践的需要。仅有二十几年历史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满意、社会满意、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正因如此,各个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存在着较大水平上的差异。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艺术设计教育有经验也有教训,这些都是我们艺术教育过程中宝贵的指导思想。二、设计和设计管理管理需要设计,设计必须加以管理,设计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日本产品之所以具有国际竞争力,是因为他们在设计的应用和行销上经常进行创新,其重要因素就是掌握“设计管理”,强调在设计部门中所进行的管理,以提高设计部门活动的效率化,将设计部门的业务体系化进行整理,以组织化、制度化进行管理。设计管理,很多人对于这个词还是比较陌生的。1965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TheRoyalSocietyofArts,简称RSA)颁发“设计管理最高荣誉奖”。此奖目的在于借以“鼓励企业设计活动,经由广泛性、合理性、计划的步骤,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②。有一个问题不能忽视,设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顾客、公司员工及相关人员对公司有整体品质的认同。设计管理的第一个定义,是由英国设计师MichaelFarry于1966年提出的,他认为:“设计管理是在界定设计问题、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并且尽可能地使设计师在既定的预算内及时解决设计问题。”③他把设计管理视为解决设计问题的一项功能,侧重于设计管理的导向,而非管理的导向。不难看出,MichaelFarry是站在设计师的角度提出定义的。设计管理,从企业层面的理解指的是企业领导从企业经营角度,以企业理念和经营方针为依据,对设计活动进行组织与管理,是借鉴和利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设计本身进行管理,使设计更好地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设计管理,企业的设计管理,在目前看来还处于较初级的阶段,企业品牌形象CIS战略的运用,是最典型的设计管理的实例,也是目前企业运用的设计管理。三、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在现代的企业行为中,不管是以设计为背景,还是以管理为背景去理解设计管理,其基本的内涵已渐渐走向统一。那么,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设计管理呢?相信这是很多人目前真正关心的,下面,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和从业经验谈一些理解。

第一,设计战略和策略管理。设计战略和策略,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产品情况等)作出的针对设计工作的长期规划和方法策略,是对设计部门发展的规划,是设计的准则和方向性要求。它是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企业形象的总体性规划。企业必须要制定自己的设计战略,并加以良好、有效地管理。第二,是设计目标的管理。设计必须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除战略性的目标要求外,企业的设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近期经营目标制定近期的设计目标,这一点很重要。前面在说到设计师们是一个特殊的族群,一般较为感性,在目标的设定、执行等方面最好能有强有力的管理,使之切实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第三,设计程序管理。设计,是一个讲究创意、思想的工作,但并不表示设计就不需要流程。设计的流程管理,是为了对设计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确保设计的进度,以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目标和任务。第四,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设计作品的品质管理,是使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目标,并在生产阶段达到设计所要求的质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有利于设计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集思广益”,即发挥集体的智慧,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个环节是我们不能忽略的,即设计成果转入生产以后的管理对确保设计的实现至关重要。在生产过程中,设计部门应当与生产部门密切合作,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及最终产品实施监督,才能使设计的效果得到最完美的体现。第五,知识产权的管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的价值对企业经营有着特殊的意义。对设计工作者来说,首先要保证设计的创造性,避免出现模仿、类似甚至侵犯他人专利的现象。应有专人负责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在设计的某一阶段进行审查。设计完成后应及时申请专利,对设计专利权进行保护。

艺术教育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意义;发展方向

引言

在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下,如何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这样会为交通运输企业规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更好的进一步实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对交通运输经济的管控,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的规划以及服务质量,促进国家交通运输经济体系发展能够达到国家控制标准。

一、交通运输经济管控意义

根据当前发展的过程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在环境当中发展十分重要,社会上的各种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交通运输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仅实现旅客的运输,而且还应该完成货物的运输,在进行货物运输时,可能会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说需要对各种政策进行扶持,交通运输不仅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而且还应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交通运输部门管理重点就是实现社会的新时代要求,进一步实现交通运输正常运转的和规范化,让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够贱少的使用。能量进一步实现经济发展的形势,走绿色道路,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如何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水平,在一定范围上实现交通运输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重点。在进行管理时,应该注意内外部相互结合,进一步加强交通交通,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安排,实现业务的全面化,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为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做出强有力的铺垫。

二、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机动车使用数量的不断增强的情况之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我国交通体系以及各种设施的不断进步,交通运输的覆盖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这样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交通体系。然而,在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交通运输网络的缺陷也依旧存在,如果交通运输的网络结构不科学,不合理,那么就会直接影响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最近资料显示,我国在道路、铁路等方面不断的加强设施基础的建立,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各个交通运输的便捷性,随着交通运输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也有一些新的发展形势,通过积极提高交通运输经济的管理措施,优化交通运输结构以及全面提高自我的管理水准,保障交通运输的质量、安全等,为进一步实现交通的运输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交通运输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加强交通运输资源量化的需求,实现集约和长期的方式,进一步将资源进行节约,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交通运输设施耐用性等方面的提高。

三、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

1.实现交通预算管控我国当前交通运输经济的发展达不到国际预算管理的标准要求,因此我们应该全面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预算管理案例,为此提供强有力的借鉴价值以及管理经验的学习基础。正确整合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部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在进行管控时,应该将责任进行分配,将全力进行分化全面实现预算体系的监督作用,还能为企业的资金分配情况强有力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交通运输企业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解决交通事业内部发展管理的问题,能够对企业的法人进行控制,将治理结构进行不断完善,只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现代的管理理念,并具有编制全面控置预算的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对项目的管控,达到企业的效益目标。

2.注重绿色环保理念全面促进公路经济环保发展,加强绿色环保观念的投入,实现经济发展,增强公路经济发展的创新形式。公路经济的思维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的理论依据,公路经济的市场意识将会得到强化,全面实现公路体系的服务化,建立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服务体系。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应该全面实现对生态文明的建设,比如说在公路运输的过程当中引入新进的能源,这是有效的减少我国石油资源紧迫局面的最好方法。

3.重视顶层设计,做好战略规划为进一步实现交通运输的质量服务,做好交通运输的形式,以枢纽通道的连接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全面实现各个区域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协调发展,就应该加强顶层的设计,做好战略的规划。

4.加快信息化战略规划,培育发展新业态要突出“平台”建设和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促进“互联网+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5.深化交通运输企业改革,创新发展新模式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发展的平台,信息化管理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如何解决在交通运输过程当中的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虽然相关部门在信息化管理结构当中对信息管理网络进行强有力的管控,但是对行业以及外部信息的录入缺少,交通运输的相关部门在信息管理过程当中缺少内外部经济信息交流的形式。如何突破该限制条件,加交通运输,实现行业之间的交流,并且对经济数据以及交通运输经济发展奠定强力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实现经济运输发展的方式,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经济与市场发展相互连接是当前需要突破的重点部分。

四、结语

根据上述情况来看,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运输行业的主要载体。交通运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内外部环境的控制过程当中也十分困难,运输人员应该合理加强承包范围以及货主的责任,这样能够有效地维持交通事业的正常运行,进一步促进市场的发展,对运输项目地管控应该全面实施预算,这样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在建设公路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要吸取先进的理念,进一步实现环境的优化作出强有力的铺垫。

参考文献:

[1]姜文娟,王姗姗,杨娜.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意义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国测绘,2016(24):117-119.

[2]张绍杰,杨琪琪,曹阳.浅析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的意义及改进建议[J].黄河科技学院,2016(19):63.

[3]高娟,杨军,李姜文.浅谈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技术应用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6(26):267-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