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现代建筑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现代建筑技术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材料;建筑技术;创新

1引言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建筑中应用的建筑材料更加的广泛,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对加强我国建筑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外,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也是对传统建筑材料的一种巨大挑战。目前,国内很多建筑行业在进行施工建筑时,大多采用了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结构的支撑,由于新型的建筑材料相比传统的而言具有很多的优点和长处,从而很好地完善了一些建筑上的设想,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同时,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了很多乐趣。下文便是有关新材料应用与现代建筑结构技术创新的一些简单介绍。

2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应用

建筑材料的应用是建筑结构的基础,也决定着建筑结构的设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

2.1原始的建筑材料

在最原始的建筑中,这些建筑材料大多是从大自然中直接获取的,如石器等,并且这些建筑结构在实用性的基础上由这些原始的建筑材料搭建出来的,这个过程一般为原始的堆砌过程,导致原始的建筑结构大多都是方形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使得建筑材料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人们在追求实用性的同时还不忘对其进行美化,因此,建筑结构便形成了一种审美的结构设计。原始的石器材料建筑在西方建筑学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木质材料的建筑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上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木质的框架构建在我国的古代的房屋建设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木质材料相比石器而言,更容易加工和重塑,使得我国传统的建筑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涵。

2.2现代的建筑材料

随着社会的不断演变和进化,使得建筑材料已经脱离的大自然直接给予的范畴,并且加上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材料已经有单一模式向着更为复杂的利用模式进行转化,并且很好的改善了建筑材料的使用性能。如钢筋缓凝土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使得建筑结构有很好的兼容性,并且促进建筑结构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使我们克服了建筑的高度问题,还使得建筑结构向地下进行发展,并根据建筑材料的相关性能,使得建筑结构具有更好的空间发挥。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创新和发展。

3新材料的应用和结构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正在从传统的建筑材料向着新型的建筑材料进行过渡,要求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满足传统材料的稳定牢固等性能外,还要加上更多的创新性,以适应当今社会的新要求,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资源的过渡利用、科技的飞速发展很好的促进了新材料的革新和发展,此外,还加上国内外各企业的竞争,使得新材料的发展得到更好地推动,从而促进建筑结构技术的新发展。以下是对于新材料的应用在建筑结构技术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

3.1新材料的节能应用

对建筑结构的影响当前,国内外的新材料研发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生产中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建筑材料,同时,还要求这种材料能够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新型的节能材料不仅要自身符合节能型资源,还要实现日常生活应用中的节能问题,如保温、通风等方面,同时也响应了环保的绿色理念。能耗减少型的建筑材料是目前国内建筑行业中应用做多的材料之一,如现代的居住小区保温墙的设计理念,这种建筑材料就属于能耗减少型的建筑。此外,新材料构建的建筑结构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因为这些新型的筑材料大多是采用有机建筑材料来进行设计的,这些有机材料的应用于传统的砖石、水泥、混凝土等材料相比,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效果,从而实现了环保节约的目的。此外,这种利用墙体来改善屋内温度的方法,实现了将新材料的节能型体现到了生活中,从而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2建筑结构创新的阐释

“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这种建筑的施工完美的体现出了现代化建筑结构的创新性。水立方具有较高的理念作为设计依据,同时,这座建筑也体现了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它是利用可再生新材料为基础进行结构建筑的,这也是我国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创新和突破,对我国节能建筑结构技术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水立方”的独特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外形的设计上,他的外墙设计具有极高的技术理念,包括ETFF的运用和“帐篷”的设计理念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特殊的膜结构,它是由一种柔性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建造的,而且采取多面体空间钢结构进行结合的技术,然后形成的一种以钢支架为主的薄膜结构,从而使得建筑物更加的稳固,并表现出很好的承受力。

4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需求,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被逐渐研发出来,这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同样,建筑结构的技术创新也是如此,它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将这两者进行结合,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爱国.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微[J].江西建材,2016(16):23+26.

[2]荆可歆.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6(3):62-63.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2篇

1.1哲学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调自然、思想、人生的集中和统一,在具体的中国传统建筑上这一文化特点得到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交融一体、和谐发展的理想,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1.2生态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生态的独特阐释,风水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倡导气候、景观、水文、地质一系列生态的的综合,并可以形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在朴素唯物主义、实用思想和原始生态理念的综合下,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要点。

2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

2.1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现代建筑设计应该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结构和变形。在丰富建筑设计结构形式,丰富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基础上,给建筑物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建筑物具备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更深的艺术层次,做到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与保障。

2.2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用富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以形会意,既达到现代建筑设计蕴涵传统建筑的某些特质,又可以平衡和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传统的延续性。

2.3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技术、艺术处理的手法,取得建筑物、环境、材料的平衡关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对粗糙落后的部分予以剔除,对于净化传统的部位予以保留,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境与风格。

2.4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利导,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采取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使现代化的建筑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5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应该在追求高效、简洁节奏的基础上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潜意识中亲近传统文化的心态,在设计工作中可以选取传统生存经验中对应的元素加入设计之中,使人们在不失时尚感的同时追溯回忆,完成精神的释放与安逸。2.6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要完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价值,使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相契合,从而设计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

3结语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3篇

现代建筑又是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19世纪末钢铁冶炼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初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西方文明征服、殖民、主宰着世界。直到第

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随着西欧清新的崇尚知识气氛的躁动,这些价值观才遭到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强烈挑战;在

一、二次大战之间,包豪斯宣告成立,它涉猎艺术和建筑的广泛领域。同时,前卫建筑师聚集在一起起草了《雅典宪章》,从而宣告新建筑诞生,现代主义坚定地建立了。论文百事通怀着极大的自信,勒·柯布西埃和其合作者,为了建立一个具有现代科技优势的建筑新世界而写作,演讲,规划和营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筑和都市化的景象被共同的实践和商业化主义大大地曲解。这导致现代主义的简洁和没文化,即现在众所周知的国际式。这种忽视环境文脉的设计手法对气候条件不感兴趣,没有任何文化指向。

世界各区域现代建筑文化的形成并不同步,以欧洲地区率先萌生了具备现代建筑文化性质的雏型,然后其它各区域都不甚自觉或不自觉地也逐渐感染上这一性质,才基本上形成了世界总体的现代建筑文化。也正是这个缘故,使所形成的世界建筑文化总体不仅发展不同步,而且存在着许多或这种或那种非理性的状况,这也是迄今为止的现代建筑文化的基本状况。首先是欧洲的那种不甚理性的强权,占有意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成功滋长了这一意识,大有为人居环境的认识的龙头老大之态,基本上忽视了其它各区域客观环境所形成的传统建筑文化观念意识的存在和必然。而宗教的神论,更增强了这一意识。于是相继在美洲、澳洲和非洲沿海的一些文化之力相较落后很多的区域实现了其建筑文化意识的施展;而后也逐渐渗入到文化之力相对较强,文化渊源深厚的亚洲地区等,却难以实现其意识的施展,终于也逐渐对其原有意识有了一定的反思,认识了其不合理性的成份。其次是其它区域对欧洲的简单的建筑模仿意识,机械地认为一种建筑型体或一幢建筑物在某一地区或地点的成功就是任何地区成功建筑的标准模型。其实,传统建筑学尚且讲究建筑的环境构成,不同的空间环境、功能需求就必须有不同的建筑构成;何况,建筑的构成也不仅仅是空间、功能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显然那种对建筑的简单地模仿,机械地移植的指导思想,对向优秀建筑的学习,建筑文化的交流而言,是一种不合理性的东西,但却是现代建筑文化发展至今的一种普遍现象。

国内现代建筑的发展,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建筑除了特别保护的古建筑或特色民居街巷,所有建筑清一色是现代建筑。从20世纪初上海的和平饭店,到20世纪末的金茂大厦,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一点也不逊色亚洲其他国家。但是国内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却是迟缓的;特别是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我国的现代建筑文化发展是停滞甚至倒退的。但同时却修建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

八、九十年代自诩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外来的与本土的建筑构件的组装,这似乎又是一种既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又具有依恋的民族情结的改良思想。于是,人们可以将本土传统建筑肢解,取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构件,替换上引进的西方建筑的相应位置上,这既可排除依葫芦画瓢的嫌疑、又似乎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乍一看,确有令人为之一喜的感觉。那么,不同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交融好像就只是混成、组装了,这仍然也是有些简单化了文化以及建筑文化的深刻本质,这同样是一种不甚理性的现象,在现今也甚为普遍。但是,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文化呢?我想其中一点就是要正确理解现代建筑的多元性。

2、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建筑文化的多层次性。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总和可谓建筑文化。它是人类建筑活动方式和建筑产品的总和,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建筑文化的本质在于它是环境文化,生存文化,社会文化和历史文化。建筑文化由内到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表层形态是物,即它的物化形态,主要是建筑物材料的选用,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客观的物所反映的;第二层次,中间形态是物结合,也可称作精神意志的外表。如各种规范、法规和创作理论等;第三层次,是深层形态即心,是某一文化的整体精神,如伦理道德、宗教感性、民族习性和价值观念等,它直接指中层的变化,它无声无形,只有思考,分析才能感知它的存在。外层的建筑文化较松动,容易改变,越往里越稳固,观念的东西最难改变。大多数建筑是器物性文化,重在功能即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决定了现代建筑要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就必须具有多元性,而不能是一元的,单一的。建筑的作用在于给人类提供活动的场所,而现代人们的活动是多样的,建筑类型也具有多样性。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工业建筑,公共建筑、纪念性建筑等等都有不同的形式和功能要求。现代建筑文化也就不同,居住建筑、工业建筑追求的是经济适用,公共性建筑则追求更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工业化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现代建筑也在世界遍地开花。东西方的社会形态结构是不相同的,生活习惯,习俗等等都不相同,社会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相应社会生活形态中的建筑文化也是不同的。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源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各个民族,地域的衣、食、住、行都的多元的,因此,现代建筑文化也就具有多元性。

社会文化的多元性加深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特别是纪念性、公共性建筑物,必须适宜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否则会遭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批评。现代社会随着交通工具,通信通讯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繁多,文化的交流,思想的交流,文明的冲突使得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建筑世界也是如此,每年的世界建筑师协会的建筑师年会,各种各样的建筑展览,讲座,讨论会等等建筑思想、建筑文化的交流频频,增强了建筑文化的多元性。优秀的建筑思想,建筑文化得到交流,发展。现代建筑在二战后出现了若干思潮,主要有对“理性主义”的充实和提高,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粗野主义”、“典雅主义”,注重高度工业技术、讲究“人情化”与地方主义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等等,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文化的多元性。这些倾向在全球各地都有体现,北欧的阿尔托设计的建筑体现芬兰的地方性与民族性,丹下健三的香川县厅舍则体现了“粗野主义”和地方性。现代建筑文化是全球性的,它的影响达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虽然冲突不少,但它基本适应了各种社会形态和社会风俗习惯。

3、现代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现代建筑文化具有包容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的。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同时,也必然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着观念的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主要是推动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的发展,这是最具革命性的力量。它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促使人们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的改变,这是深层次的动力。新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新的建筑哲学和建筑理论,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变革。近代科学技术创造了一系列新型的建筑材料,各种先进的建筑设备,科学的结构设计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再加上建筑设计管理和建筑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系统化、几乎可能使建筑师们进行为所欲为的创作。例如:钢筋混凝土的发明,高强度结构钢的生产,钢结构理论的完善,最大限度地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发展,使人们脱离了古典建筑的模式,在理性主义,功能主义的指导下,建造了大批精美、牢固、合理、舒适的现代建筑,从混凝土框架结构到刚架结构,薄壳、筒体结构,充气结构等可谓应有尽有。这些就正是科学技术在建筑文化第一层次上的影响与作用。

人们在进行现代建筑的实践中,必然也将把科学技术向建筑的规划、管理。法规、创作理论等方面渗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必然会希望建筑的物质属性更符合其基本需要,更富有人情味,更有文化气息。于是有了行为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格式塔理论等的发展。使建筑师们研究探索了这些新的需求,从而出现了建筑环境学,建筑心理学等新的学科理论和更科学更合理的建筑设计规范,设计出更具有时代精神,更为人们欣赏和接纳的现代化建筑。例如: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建筑师利用光学技术使窗花本身还具有宗教曼陀罗的韵律,人们对此充满了虔诚的感情。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建筑发展的历史沿革中,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建筑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而且可以预见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将继续推动未来建筑文化的发展。

商业贸易,国际交流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在现代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的作用,更多的是科学的力量,是科学思维观念的发展变革推动现代建筑文化的兴起、发展。尤其推动着建筑风格,建筑文化的大转变,大发展。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科学观和相对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整体心态,从人的意识深处,即建筑文化的第三层次上,进而全面地促进建筑文化的变革发展。

4、批判地认识现代建筑文化建筑是人类创造的人工自然物中最富象征性的成果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一个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这种价值观念体系渗透到社会制度、社会习俗、社会心理和人们的思想行为中。建筑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既受到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影响,又对这个价值观念体系产生反作用。建筑是一定时期一种文化的缩影,建筑的发展和整体的文化背景是相应的。那么,中国的建筑师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观念又如何批判地认识、学习和发展现代建筑文化呢?

首先,建筑创作要回归原点,要整合我们所面临的文化价值观。从关注建筑的形体塑造,到强调回归建筑的原点,这是当代建筑文化走向有机整合的一个标志。回归原点,作本质上的概括,并随机应变,在新的条件下创造性地加以发展,从流派的纷争和商业主义的文化炒作中解脱出来;从形体塑造作为建筑创作的愿点,到聚居需求、区域文化、技术经济、环境和生态等原点出发,找到建筑创作的原点。

其次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发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传统与创新是建筑创作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传统建筑文化?又如何在建筑创新中融入自身的文化特色?这是中国许多建筑师面临的一个头疼的课题,在经历了片面的“民族化”和“西式现代化”创作之后,当代中国建筑师努力探索“寓传统于现代”的建筑创新之路,力求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建筑文化之中。中国建筑师在努力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观念、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地域性技术与现代材料的结合途径,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创作成就。新晨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文化意识在逐渐加强,而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就是这一变化在建筑领域的重要表现。建筑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已经从质量、性能等方面,扩展至设计风格方面,要求建筑物舒适且美观。各个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迥然不同,由于建筑设计是和人文相融合的,因此导致各地的建筑风格也各不相同,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内涵。本文主要就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展开讨论。

1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1.1现代建筑本土化意义

很多现代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人文历史和民族风情,可以说这是当地名民族文化的标志和灵魂。而现代文化是当地民族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采取先进的技术,而且要与当地的社会环境所融合,从而获得创作的灵感。在建筑设计充分体现本土化元素,不仅可以体现建筑的本土特征,而且可以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明确建筑设计要结合本土元素进行创新,万万不可被传统设计模式所牢牢束缚。设计建筑不能仅考虑建筑的风格,而是要考究能够和当地社会环境相适应的设计理念,如此才能更好地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1.2现代建筑与环境融合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主要起源于欧洲,并且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不仅在欧洲大为流行,而且还开始慢慢的流传到美国,并达到了设计顶峰,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是纽约西格拉姆大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建筑风格已经成为世界各大都市建筑的设计主流,世界各地出现了越来越多风格相似的建筑,无论你是居住在中国北京还是美国纽约,都能看到一模一样的高楼大厦,如图1北京、纽约现代化建筑风格。可见各个城市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都受到了一定的破坏,这值得建筑师们去认真反思。时代的脚步一直向前,建筑设计和现代化发展关系密切,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应当在建筑文化方面有所改观,更多的去重视人文环境。在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而周围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及历史文化环境等。可以说周围的环境因素一方面制约着建筑的设计,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建筑设计灵感的源泉。在确定建筑设计方案之前,必须要明确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对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这是设计本土化风格建筑的必要条件。

2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百业待兴,当然也包括建筑业。当时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将主要精力放在该如何实现建筑的各项功能上,并没有过多去关注建筑的设计风格。这是我国当时的国情所决定的,面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及资源贫乏的生活环境,人们最为重要的需求就是要实现建筑的基本功能,因此当时出现的著名建筑如北京儿童医院、北京百货大楼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着重考虑建筑的基本功能。然而,即便当时设计师没有特别考虑建筑的设计风格,在设计的细节方面依旧采用了一些具有我国传统文化色彩的元素,如青砖和飞檐等,这使得建筑具有了一定的民族文化色彩。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期,我国出现了社会动荡,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进程进入了萌芽阶段。我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通过《中国建筑的特征》详细论述了我国建筑设计风格,之后我国另一位著名建筑师张开济在设计北京四会一部办公楼时就充分利用到了《中国建筑的特征》中的内容。例如,北京四会一部的屋顶、檐口、窗框、阳台、门厅等都采取了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样式,体现出了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当然,与之相似的建筑还有很多,如青岛一号俱乐部礼堂的设计风格也十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这段时期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特别关键的一个时期。到现在为止,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成果明显,这一方面传承了地域传统建筑的特色与风格,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结合当地的地域风貌进行相应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3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的措施

3.1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风格本土化,不能简单的对传统建筑进行仿制,而需要认识到时代的新要求,坚持将传统和现代有机结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冲刷,不仅历史悠久且影响深远,是世界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建筑师们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之与时代的发展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出新风格的建筑。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有效结合文学创作手法,使得现代建筑能够展现出时代变迁的特征,有效融合传统建筑的轴线关系,使得现代建筑的内涵更加含蓄而深远,同时给人们提供更多视觉上的盛宴。特别是在进行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特征及地域特征进行充分的考虑,同时还需注意应当将该城市的历史文化及民族风俗等作为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确保现代建筑能够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环境有效融合(见图2)。现代建筑物已经不仅仅是人们生活、工作的场所了,更加承担着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重任。只有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才能使得现代城市建筑让人们体会到更加浓重的历史感与归属感,使得城市的建筑物更具识别度。当然,建筑的设计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充分利用各项先进技术和各种优质设备材料,优化建筑的各项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3.2坚持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的平衡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各项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新型建筑材料都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这些不仅提升了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而且使得建筑工程具备了更加广泛的功能,这也是时展、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给现代建筑工程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现代建筑工程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高能耗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确保现代建筑可以和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人的情感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平衡,减少建筑的世界风格现象,加强对国外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理念的学习,充分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建筑设计风格。此外,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需保持差异化特征,如城市园林景观等建筑要更多地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而医院、学校、工厂等建筑的设计则更多的关注功能性和现代化。建筑的设计风格要从建筑的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出发进行考虑,坚持工业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有效融合,促进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4结语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风格本土化进程起步较晚,目前来说跟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未来还需要不断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并注重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措施的研究,确保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和理论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王政.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357.

[2]王艳君.现代建筑设计风格的本土化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29):43-44.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方法;仿真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行业的变化也越来越多,从而给现代建筑的要求增加了难度,也为现代建筑的设计增大了难度。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不仅具有专业性,还应具有艺术性,合适把握设计的核心和要点,才能很好地控制设计质量和进度,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建筑设计。因此,为使建筑的经济效果更加明显,开展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的总体质量必须得到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建筑设计的最佳效果。

1现代建筑的内容和特点

建筑设计的本质和灵魂是从其功能、形式和创造性展现出来的,而对建筑的功能、形式和创造性的统一筹划是建筑设计的实质,使现代建筑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功能。现代建筑还有技术性和艺术性等特点,将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结合,有效运用现代技术和科技材料才能使设计出的现代建筑更具有特色,用这种方式展示建筑的理解,满足人们对美学的欣赏及要求。

2现代建筑设计的目的和原则

一般建筑物具有4种元素,分别是形态结构、建筑功能、民族元素及文化特征。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须考虑这4种元素,还须做到建筑设计既得体又自然。当然,现代建筑设计要进行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对建筑建造目的的考虑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是文化价值,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也在增多,所以须对建筑的文化价值多加展现,从中可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审美能力。其次是经济效益,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不断进行设计创新,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经济利益最大化,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最后是设计的安全性,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设计的安全性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只有将上述原因与现代建筑设计相互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开发商和居住者的需求。

3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特征

3.1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虚拟构建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快速发展,计算机中建筑设计软件的应用也较广泛。虚拟构建指在虚拟环境下,将想象的立体空间效果通过软件构建展现。新软件的应用使人们的空间想象力得到了提高,也促使了其编程、人机友好等特点飞速发展。

3.2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仿真功能

随着电脑性能提升,在PC平台上,可将虚拟构造出的模型进行仿真和研究。

4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的分析

4.1平面功能设计法

平面设计是能直接向人们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传统的建筑设计方法是将建筑的使用功能有效地表达出来。大多时候,平面构想的建筑形态均可通过一张设计图纸表达,建筑虽然在空间显示上是一个立体的形态,但无论是小部分的细化还是相对简单的平面图,其建筑思想也不能完全展示出来。然而建筑设计过程中,平面设计环节又相当重要。传统建筑设计方法中使用最频繁的是平面流线设计,因为它不仅影响建筑的用途,也考虑了复杂的用地关系。

4.2建筑结构法

在建筑上结构的组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建筑结构的稳定让建筑物更加长久,更加安全,这也能直接将设计师理念表现出来。同时,人们对建筑的审美标准之一也是结构,因此,设计师通常会将枯燥乏味的结构设计和外观装饰相融合,从而使建筑本身体现一定的特色,使人们的视觉冲击大幅增加,也能表达出建筑的多样性。

4.3构图法

在平面基础上,传统的建筑设计要对构图的关系进行考虑,其不仅是平面上的体现,从二维到三维,均依照建筑的外部形状及内部空间范围和整个体积大小进行设计。建筑本身的构图形式和平面相比有所差别,平面构图仅反映设计的色彩、比例等,而建筑涉及到空间尺度等,严谨度更高,分析的内容更多。从尺寸和数据基础的准确度上说,提前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可使建筑构图设计更加合理、科学。

4.4综合设计法

一般而言,绝大部分的建筑设计不会对单一的建筑有针对性,更多的是相对复杂的群体性建筑设计。基于此,应先拆分群体建筑,再对个体建筑逐一设计,通过综合性的设计方法使每个建筑的风格都不尽相同,也让建筑个体和个体间有一定联系。

5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创新的思路分析

5.1现代城市中加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应用可持续发展,是指建筑的可持续性若想得到提升需通过设计的方法。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时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要以降低环境污染为中心,前提是保证建筑的舒适、可靠和安全,环境污染的减轻可作为均衡各种利益及合理分割的最终参考。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考虑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2现代城市和环境中加强二者的融合

现代建筑只是城市环境中的一小部分,它受到城市的多方面影响,如当地环境、人文精神和城市整体氛围等。但现代建筑设计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规律是想体现出来的建筑形式特征和当前的环境是否协调。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整体的建筑风格必和城市建设的整体氛围相符合,又与本地的人文环境相互融合才是整体设计感的形成。对于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须优先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及其社会历史,再从中将建筑的形象完整塑造出来,用现代建筑的形式进行表达,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

5.3合理的设计

建筑布局设计师的建筑布局是否合理可体现其基本水平,也体现其思维。统计显示,全世界建筑行业的能源消耗占总能耗的1/3,所以如何有效减少建筑行业能源消耗十分重要。在进行建筑布局设计时,须考虑如何节约能源,可通过使用可持续的能源或提高其技术等方法,对局部进行考虑时,也应具有节能理念。在建筑布局设计上考虑最多的是如何保证建筑的热稳定和内部温度等,这也体现出设计的科学、环保和节能。

5.4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

使用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的一种模式,其可延长建筑在预期内的使用寿命,将能源消耗量最大程度地降低,从中节省更多资源,更好地保护环境,也大幅减少污染,这些都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一项重要指标。绿色建筑设计的两个侧重点是绿色设计和环保设计。要想使环保型材料使用价值尽可能发挥,必须合理运用环保型施工作业材料,使施工作业材料的保温隔热和防水性能得到实现。绿色建材价格的降低有效保证了绿色建筑工程和生态化建筑项目,更好地满足人们需求。

5.5建筑工程设计中融入科技技术创新

现代建筑设计的科技化不仅体现在设计过程中信息的储存技术和处理技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技术基础也应体现出来。在建筑设计中创新元素均可应用在建筑的外形和技术中。如清华大学的超低能耗楼,其围护结构设计中包含了很多幕墙、植被屋面、生态舱设计等。在建筑设计中也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及智能技术,将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快速实现了建筑设计成果。智能化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将建筑的实际情况综合起来,再依照建筑施工城市的情况及建筑单位的资金实力,合理进行智能化设计,在保证建筑企业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尽可能丰富建筑的总体功能。生态舱是在建筑物一层的北部,其实现了室内绿色的理念,让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而又创意新颖,室内的空气质量也得到提高。随着家庭办公越来越广泛,在建筑设计工作中数字化技术也逐渐融合,办公和住宅的有机结合使设计的工作自由性更强,分散性也更强,住宅的基本功能的优化也最大限度地展现。在设计观念中加入计算机网络和高新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居住形式和工作形势,让两者合理融合。另外,数字化技术还有效降低了设计的工作成本及环境的污染程度。

5.6加强对现代建筑设计的人文情怀

现如今,现代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是人文精神和面貌的充分体现。在现代建筑的设计创作过程中,人们对建筑的形式和特点有不同的需求,只有和大众审美特点基本相同才能引起共鸣。如今的人文社会环境要求现代建筑的建设创作要展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满足目前人们对建筑的诸多设计追求。故其要求建筑设计师必须掌握好基本的设计技能,并在感悟生活、潮流设计上有一定把握,建筑设计师本身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提高,但更重要的是建筑设计师应有良好的人文情怀和超强的国际视野。

6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计创新是现代建筑设计最不可缺少的,其是推动建筑事业发展的动力,故作为设计者,须充分应用和拓展自己的思维模式,及时开发创新思维,更好地将其手法结合到设计中。我国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使建筑设计越来越有活力,更对我国的建筑事业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牛佩,郭晶晶.浅析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江西建材,2015(2):50.

[2]刁立岩.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科技资讯,2015(12):64.

[3]冯燕,刘诗佳.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分析[J].江西建材,2015(22):22–23.

[4]林滨.浅谈现代建筑设计方法的创新[J].城市建筑,2014(4):6,17.

[5]易丽雅.现代建筑设计的技巧与创新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1).

[6]储招兵.论个性在当代中国建筑创作中的价值意义[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6篇

1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及其特点和优势

1.1自动化技术概述自动控制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在生活和生产中,自动控制比比皆是。自动化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通过自动化装置使生产或其他过程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比如当水塔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来实现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高了效率。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也提高了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现代高速的生活节奏,促使人们对信息沟通,基础设备完善以及生活环境是否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动化技术是符合现代建筑发展要求的。

1.2自动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的分析自动化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其推动作用是巨大的。现代建筑自动化技术系统包括:建筑整体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配变电系统以及电梯系统、排水系统、建筑安全等自动控制技术。现代建筑中,关于自动化设施的安装以及调试等工作都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这也意味着其可以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强建筑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可以高校时效的监控整座建筑的安全性,可以为监控提供完备的数据,这对管理优化采取决策的准确性提供了支持,对现代建筑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也有利于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

2自动化技术在建筑中的运用

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自动化技术对建筑给排水环境,建筑的安全系统的实现以及建筑自控系统都是有利的。

2.1建筑给排水设备的完善水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是人们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资源,自动化技术在给排水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商场或快餐厅里的自动冲水便器,自动感应的水龙头,自动淋浴器以及自动感受器等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使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自动感应的水龙头是利用红外光原理进行设计的。人们把手身在水龙头下边,人体就会接触到设备中发出的红外光信号,所发的信号可以被反射给设备中红外接收管。红外信号被接收后,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和破译,从而启动固态继电器,对电磁阀产生激活作用,然后,人们洗完手把手收回之后,自动感应设备的红外光就会停止反射,设备的电磁阀自动关闭,通过给排水的自动化技术人们在使用水的过程中不需要亲自动手,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同时,自动化技术在给排水设备中的应用,在公共场合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对维护公共环境有积极作用。

2.2安全系统的完善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现代建筑安全系统的完善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安全设备的更新,完善了安全设备系统。自动化技术在现代建筑安全系统的应用,主要有消防装置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防盗门自动报警系统、还有紧急警报系统的安装。现代建筑门上,安装门锁自动报警系统,如果有坏人用工具撬动门锁,安装的防盗报警系统就启动预定的程序而做出反应,从而发出警报声,提醒人们出现的异常情况。公共区域的消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现代建筑中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的安装有助于保护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在消防监控区域,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消防自动报警设备就会及时反馈,对确保公共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即使超出了消防监控的区域,设备也会发出警报声,为建筑的消防安全提供了保障。自动化报警系统是自动化设计部分还需要完善的,但是对人们生活的现实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例如,有这样一种自动化报警系统,它是可以检测空气中气体的,像煤气如果超出了其在空气中的正常范围,其设置的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声,这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性。

2.3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实现和完善所谓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其也是建立在自动化技术基础之上的,是对建筑系统各个部分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整体控制的,像前文提到的建筑给排水设备、中央空调设备、安全防范设备监控、智能照明设同以及建筑自动化控制的其他系统等。整体建筑物的自动化控制涉及的事物非常繁杂,范围也极其广泛。建筑的自动化设计,可以对建筑的整体设计进行有效管理,收集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最大化。例如,中央空调系统自动化控制的调节系统,可以对空调的蓄冷系统、冷水机组、空气调节以及通风设备进行自动化管理,还可以根据室外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建筑内的空气质量和温度进行调节,对减少能耗以及节约资源是有利的。同时,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设计,可以对空调的能耗自动产生记录,可以为能源的节省提供数据支撑。现代建筑运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建筑的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各个部分系统之间的协调与运作,实现对资源的集中管理。总之,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

3自动化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系统功能也在逐步增加,作用也变得更加丰富。除了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以外,还要担负起把生产过程信息送到企业的管理系统以至双方双向供应链上的任务并进一步要和国际上“需”与“供”的动态信息结合。这就决定了原来传统的封闭式的系统模式必须得到改进,实现以开放性、智能性和角色多元性为特征的“新”自动化系统。对于最终用户来说,利好的方面不仅如此,在以客户为本的销售原则推动下,自动化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也更加人性化。当然,这也有在大环境下专业化分工越来越明细的因素在里面。随着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明显提高,用户对销售和售后服务的期望值也在这些服务项目都是自动化供应商必需考虑的内容。自动化设计的核心是控制系统,采用先进适用的控制系统,可以大力促进制造装备的自动化水平,提升机械设备的生产加工水平,可帮助用户提高生产效率,进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7篇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②。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③。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④。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

现代建筑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国际建筑设计设计思潮现代建筑

正如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强制促使日本欧化,全盘照搬欧洲国家的宪法模式、义务教育体制、义务兵役制废除武士等级制度,使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革一样,对于完全不同于日本传统建筑的西方建筑,日本政府也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和融入国际潮流之中,经历了从全盘吸收到形成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再到对世界产生影响和贡献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日本民族善于模仿和吸收国际社会有益的重要成果,并以创新的形式加以发展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主动地吸收和采用世界先进成果的态度

(1)明治维新的头20年(19世纪末期),政府就主动雇佣外国专家工作。1870年,工程部设立了建筑部门,许多欧洲建筑师应邀到日本,设计出不少新的公共建筑,其中有意大利人、美国人、英国人等。对所设计的建筑物,建筑师非常严格地运用了当时流行的折中主义方案,每建造一座建筑,都使风格服从于功能。以文艺复兴风格表现办公建筑,以中世纪风格表现教堂等。一直到20世纪初,所有法院和作为外交舞台的建筑都采用模仿西方的建筑风格。

(2)积极培养本国建筑师。1875年,工程学院开设建筑课程,并尽可能让日本学生到欧洲参观,以便使他们亲身体验西方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于是,日本本土的新一代建筑师成长起来,他们在明治维新的第30年中开始逐渐取代欧洲人,即使当时仍然延续使用同样风格。

这些表明日本是以自上而下的积极姿态迎接西方建筑的,包括折中主义建筑和后来的现代建筑。

2对建筑技术的重视使现代建筑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几乎彻底毁坏了东京和横滨,这迫使建筑师们仔细考虑各种建筑方法的利弊。这些紧迫的技术任务,促进了理性论点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那就是重视建筑作为物的本质,重视技术、经济等因素,避免建筑设计走向流于形式和肤浅的道路。

3完善的建筑设计竞赛体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创新是建筑设计的生命,没有创新,设计就会成为历史模式的再现,失去创造的真正内涵而驻足不前。而设计竞赛是建筑设计推陈出新的催化剂,它以殊途同归的特点,促使建筑师从多个角度探索途径和预达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量,从而为使用者提供从多种方位进行多种选择的机会。竞赛产生的作品,尽管有的不一定完善,但新鲜的思路往往在激烈的竞赛中脱颖而出,开拓了设计的新境界;有的并成为未来发展的预示,或建筑师通常在思维发展到的变革点上,运用综合分析等逻辑思维加以深化,使自觉完善和寻求突破的意识汇成新的建筑思潮,促进了设计方法的变革,推动建筑设计向新的目标发展。因而,竞争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促进设计思想和方法的持续演进,使设计伴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出新。

当今日本建筑整体水平的提高与竞争机制的广泛应用息息相关,考察日本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建筑思潮的演变都在许多著名的设计竞赛中得到了反映。竞赛追求的目标和评选的标准不可避免的受到当时建筑设计思想的影响和限制,但是,竞赛为建筑师提供了展示新思想的机会,日本的很多老一代和青年建筑师都是通过各种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某个设计流派与思潮的代表人物。竞赛是建筑设计潮流的先声,通过设计竞赛人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发展中不可抵挡的新趋势。

日本在1948年举办的战后第一次实施性项目的公开赛——广岛和平纪念天主教堂是很多人等待已久的机会。在参赛的177个方案中,大部分作品表现了对现代建筑的向往。二等奖得主井上一典在其竞赛说明中写道:“要给建筑以直接的表现,而不是某种风格,也就是说结构和材料要与每个建筑的目的相一致。”并列二等奖的丹下健三认为:现代建筑技术的进步一定能在今天产生新的宗教建筑。当代的教堂应由钢、混凝土、玻璃建成,现代技术与理性必须是宗教建筑的基础。”前川国男(三等奖获得者)表示:就像哥特结构用砖石探讨尖拱的可能性,我们将使用最激进的壳体来探讨现代的形式。”这三个现代建筑倡导者和实践者都以这次竞赛为契机,来体现现代主义的精髓,虽然评委没有选出一等奖,但后来世界和平纪念教堂按照评委村野藤吾而不是获奖方案的设计完成,这反映了当时竞赛体制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但仍有积极的一面:它使得在美国欧洲演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向成熟迈进了一步,竞赛作为一次现代建筑的预演,为其后的就建筑走向奠定了基础。

1年之后,在广岛和平中心竞赛的110多个应征方案中,丹下健三获胜,对于丹下的获奖方案,评审主席岸田日出刀教授认为“整个设计与其周围的都市计划要素很好的协调一致”,丹下在设计中第一次使用了底层架空和交通核体系,被形容为“开敞的柱廊”,使人们透过建筑欣赏到全园的景色,是对柯布西耶的现代建筑的底层架空的充分运用和发展,成为后来很多设计的样板。——这座建筑是战后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建筑和20世纪50年代具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其风格和手法在相当长的时期中影响日本的创作和发展。

其后的京都国际会议中心的竞赛可以说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富成果的竞赛之一,其中未实施的方案也很优秀,尽管菊竹其清训败给大谷幸夫,但他的设计却是一个强有力的竞赛方案,这两个方案与丹下同期作品相似,表现了现代在日本已发展成熟。大谷幸夫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构成体系,它是一系列梯形的结合,所有不同的功能全部通过的秩序相互统一为一体,并且留有增建或修改的可能,形式颇有日本风味。大谷幸夫作品建成后,人们可以看到建筑、结构与空间造型的统一,结构构件与装饰的统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这座具有日本传统风采的现代建筑,已成为今日京都的名胜,是日本当代建筑的佳作。

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期,1964年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丹下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获得巨大成功,使日本建筑跻身于世界的前列。

1968年迎来了日本建筑竞赛的黄金时期,三个主要竞赛(国家大剧院、京都国际会馆和最高法院都是国家级),竞赛大大提高了建筑师的地位,并相应起草了竞赛规定和工程实施指南,使建筑设计竞赛制度走向成熟,并获得了国际性声誉。

20世纪70~80年代的日本,竞赛非常普遍,之前的赛事都是为特殊建筑而设,而80年代竞赛类型变得多样,即使很小的设计事务所也能参加;竞争为年轻一代建筑师的表现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建筑师更为关注环境问题,热衷采用新技术,强调文化的丰富性,以多变的手法著称的矶奇新担任多次大赛评委,为赛事增添了刺激和活力。

20世纪80末到90年代,日本出现泡沫经济,为了提高企业声誉,扩大知名度,获得好的方案,日本举办了许多声势浩大的设计竞赛,较著名的如东京新国家剧院竞赛,吸引了屈米、霍莱因、埃森曼等人参加。通过这些竞赛,人们了解到世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设计观念和高超的手法,对日本建筑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大大激发了日本建筑师的竞争意识。

总之,日本多年来的竞赛实践表明:合理完善的竞争机制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的更新,并选拔出各种流派的领导人物,带动了建筑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日本的建筑的繁荣起到了很大作用。

4注重本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日本建筑史就是一部外来建筑文化与本土建筑文化不断交织的历史,是外来建筑文化被摄取与同化的历史。在对待外来建筑文化上经历了引进和模仿,转化和折中,到交融和共生三个阶段,外来建筑物质层面的东西,经过日本民族特有的组织方式与结构方式使其转变为日本特有的文化。从早期丹下的广岛和平纪念公园,香川县厅舍、仓敷式厅舍、东京奥运会大体育馆和小体育馆,到黑川的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崎玉县立博物馆,矶奇新的奈良会议中心,至今我们仍乐道的安藤,都无不致力于用最现代技术和日本文化共同诠释对建筑的深刻理解。

5成功的作品奠定日本建筑在世界建筑的地位

任何思潮的掀起和高涨除了适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土壤外,一批富有远见和活力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优秀作品是推动日本现代建筑设计从最初的模仿走向成熟的重要力量,优秀的建筑作品对新思潮、新观念、新手法最有说服力的东西,同行日本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作品对于中国的建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在这里就不再详述了。

6国外建筑师参与促进了日本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和成熟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雇佣国外建筑专家,著名的例子就是请现代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帝国饭店,还有请外国著名建筑师如屈米、埃森曼等参与国内建筑设计,留下了如关西新空港候机楼竞赛、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竞赛这样的优秀作品;这些国外建筑师的参与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建筑师的竞争和创作热情,推动了建筑设计思潮向国际社会融合。

7对现代建筑思潮的敏感和积极吸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