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德育教育范文

德育教育范文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一带一路”倡议构想

2013年,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文,“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实施,不仅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加速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在这一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既面临着挑战,又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中职学生作为“一带一路”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充当重要角色。为了实现这一使命,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而且还应在较高的德育素质引领下,肩负起更多的时代重任。“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已经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中职学生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作为中职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德育教育工作既要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要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德育教育的路径

创新中职学生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1.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直面新的就业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高上。这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关注的不仅是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更重视他们的德育水平。如果中职学校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无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中职学生,那么中职学生在面向就业时就会步履蹒跚,企业也会因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陷入困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职学校往往更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却忽视了学生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认识职业、合理预期,找准职业目标、获得学习努力的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发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但作为中职学校,有必要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职安全教育。多角度、全方位考虑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隐患,提高中职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与行动意识,尤其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意识。切实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中职德育教育中,通过拓展教育思路和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使中职学生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安全意识,学会关注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动向,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也能紧绷安全这根弦。

3.提升人文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一、在欣赏课中主要以审美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怎样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时受到教益和启迪呢?一般教学中,我通过介绍美术优秀作品,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最终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我在介绍苏州本土的历史名人及文化时,结合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袁牧教授录制的《袁牧谈艺》节目,深受学生的喜爱。我相信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了解地越深,就会加倍热爱和珍惜它。有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初中生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比如在欣赏部分人体艺术时,男生往往是笑着窃窃私语,女生则是低头满脸通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黄色的,据说他和父亲曾在浴室中见过这类图画。我也常常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时,黑白的版画很难使学生引起共鸣。我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绪被感染后,再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评价一幅好作品,不只是停留在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造型,简洁、朴实也是一种美。有时在欣赏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时,并结合观看视频,使大家多角度感悟战争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绝望、是死亡。所以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与之相比,学习的苦是微不足道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确实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二、在绘画课中我常以集体呈现作品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在一次以年级为单位准备展出的想象画——《奇怪的世界,奇怪的人》创作中,我以表扬、鼓励为主,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完成。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曾有学生说,“我画得不好,不会被选上。”我则鼓励,“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怎能少了你一份。”有时我把其他班的优秀作品进行呈现,让班级之间进行一次为荣誉而战的比赛。最后,全班作品当堂集体展示并相互评价。这样的绘画课堂模式,大家都很喜欢。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三、在工艺课中,我提倡尽量准备废旧材料进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节约和积累的好习惯,同时加强环保意识

平时我经常进行变废为宝的宣传,提醒大家要养成注意收集的好习惯。比如饮料瓶、废报纸、垃圾袋、旧丝袜、一次性纸杯等都是我们的宝贝。在学生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废旧材料也可以成为艺术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可以变废为宝?这样做有什么益处?最后他们发现其实艺术就在身边。这样做,既能节约能源,还能环保,同时自己的创造才能也得到了施展。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竞争心态

事件一: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是整个年级循环使用的。虽然在发书前强调要好好爱惜,但才一个星期,书已被破坏得很厉害了。为此,我特地让学生写了一份有关此事的感受,并且说,你们丢了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老师对你们的信任。

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现在再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准确地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本文之所以用了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这是被大家规定了的校本教研课题,所以不得不用。为什么说这个说法不科学呢?这就又得谈谈“语文”是什么东西了。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语文”,是用语文课本体现的,它的最本质特征是“语言文学”。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还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就越来越成为一本“语言文学”了,它所展现给学生的课文,文学作品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所谓要“渗透德育教育”的课文,正是针对这部分文学作品而言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为文传统是“文以载道”,这个原则一直是被我们的祖先所推崇和维护的,正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当初写文章的人的目的就是明确地用它来“载道”的,这个“道”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德”。而我们今天虽然已经习惯了消遣文学、搞笑文学、泡沫文学充斥媒体的景况,但我们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还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我们今天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才要往进去“渗”的,是当初的文章的作者已经把它“渗”进去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说法的话,只能说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中的‘德’提炼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者说,“渗透”的说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之外的“德”的东西渗进课文中去,那么,这种说法就更错误了,因为它从根本上取消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把上面的说法表述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中的‘德’的内容提炼出来进行德育教育”行不行呢?不行。先不说这个表述好不好的问题,就它所表达的内容来说,也仍然不科学。因为它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文”的灵魂虽然是“德”,但它的肉体却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灵魂与肉体是不能分开的。我们要被一个人的灵魂所感化,无论如何都只能是通过接触他的肉体才能实现,从现象上看,我们始终都是在和他的肉体的存在打交道,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受到了他的灵魂的感染;而且,只要我们不断地和他的肉体的存在打交道,我们就无论如何都会受到他的灵魂的感染,这是避免不了的。这里说的“始终和他肉体的存在打交道”,其最佳方式就是和“他”长期“生活”在一起,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生活”二字,只有在这种方式中,我们所得到的感染才是“德育”,如果不是“生活”的方式,而是由某人介绍说“他”的灵魂如何如何,我们也许可能会感动,但得不到“感染”,我们也许知道了什么是“德”,但我们并没有得到“育”,因为这里没有“育”的过程。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道理也正就是这样,只要我们让学生长时间地“生活”在语言文字里,学生的接受德育教育是必然的,我们再用不着“渗透”或者“提炼”,如果我们特别地把“语文”里的“德”的东西挖出来交给学生,其结果是语文死了,我们给学生的是一些政治的、道德的说教,这种情况只能叫“教”,不能叫“育”。

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本文阐述了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加强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1.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多元化思潮相互碰撞,功利心理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导致中职教育也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一些错误的理念、言论等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了踏入社会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中职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强化心理素质。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让德育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思想里,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效发挥自身的才能。

2.做好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做好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成才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指引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它能促使学生保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中职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德修养上,加之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落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很容易有狭隘自私的思想。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将自身的感情带入课堂中,本身就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德育教师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硬将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德育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大多比较浅显,基本上都是照本宣读,缺乏实际性的内容,举例也都是教科书上的,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学生毫无兴趣,德育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自然无从谈起。另外,大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考核,使得德育内容只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知识面而已,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德育教育欠缺系统性如今,信息技术融入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职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良信息严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然而,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却忽视了这些情况,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一般用批评、训斥的方式,这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最终影响其就业的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1.创新德育教育理念中职生基础比较薄弱,德育教师面临着比普通教育教师更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德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真正关心和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进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首先,注重培养中职生诚实信用的品质。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才能自我约束,形成自律,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其次,培养中职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德育教育中增加环境教育项目,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环境利益的关系。

3.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模式。德育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一改空洞的理论说教形式,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

四、小结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中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德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王久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10(6).

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在高校教育领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个重要课题,国内外许多教育学者一直在探讨研究有效的教育方法。现代社会中,由于许多不良社会事件频频发生,还有单亲家庭的逐年增多,以及贫困家庭的无法消除,给为数不少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蒙上一层厚重的阴影。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严厉、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形势的严峻,也给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障碍。辅导员和大学生们接触时间长,关系亲密,有利于辅导员随时随地了解到大学生们异常的心理变化和心理走向,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并对症调理,使大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得到有效遏制和修复,从而保护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受侵害。

二、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启迪者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逐渐形成;在这个时期里,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将完成独立和成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将做好走向社会、面对就业、开始人生的准备。因此,对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同样至关重要。在这个时期,辅导员需要结合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三观”的确立进行启发性引导,双方平等地互学互助,剔除“三观”中不健康的糟粕,对“三观”进行修正和巩固。同时,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分析和就业指导,消除大学生的就业恐惧心理,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就业、科学准备就业。

三、高校辅导员做好重点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1.高校辅导员要尊重学生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从小接受的信息就非常丰富,各种思想纷纷袭来,形成了现代学生的思维多元化;同时现代的学生多是家庭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条件富裕,来自父母等亲人的关爱较多,难免形成自我、自私、虚荣、甚至偏激的个性。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千万不要鄙视他们,动辄训斥、讥讽,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教育。反之,就会引起他们的对立情绪,不利于辅导员的德育教育。

2.高校辅导员要与学生共建良好的“三风”环境

所谓“三风”即指学校的班风、校风、学风,这是学校能否良好开展德育教育的环境基础。“三风”建设好了,辅导员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就会减少不少不利因素和破坏因素。这里特别指出需要辅导员与学生“共建”,通过前面所讲的尊重与信任的作用,加强学生们的自律能力培养,辅导员提供引导和推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双管齐下,互补互助,从根本上营造出良好的“三风”环境。从而,有力促进辅导员的德育教育工作。

四、结语

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一、现状

1.德育教育这一手“软”高中教育正处在学生由少年走向成人阶段,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德育教育较小学、初中阶段都要“软”,所开设的政治课程事实上离学生如何做人相去甚远。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没有部颁的课程标准,没有适合高中特点的鲜活教学内容,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必要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是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以“堵”代教,通过制定各种纪律来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即不准做的要求多,但做好了的关注却很少(校内的三好学生也只有10%),学生德育水平高低更没有与升哪类大学直接挂钩,事实上德育教育这一手比智育教育,甚至体育教育都要“软”。

2.教育环境不够净化德育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在社会和学校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诚信危机问题。特别是干部队伍中揪出的那些贪官,昨天还在大会小会上信誓旦旦大讲要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结果在背后大肆贪污、索贿受贿,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这种极少数领导干部“两面人生”对高中生诚信不能说没有影响。商业上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学生更深有感受。学校里的不诚信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如为了应对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学校不得不要求学生配合学校进行包装;学校不准学生上网玩游戏,而老师却在办公室里上班时间玩游戏,有时一个老师玩,几个老师围着看。学生耳闻目睹了身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学校再要求学生讲诚信能有力量吗?

3.学生德育观念淡薄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农村重点高中的学生也都能答出一大套,但他们不能较好地将德育要求内化在行动上。有的学生对公益活动缺少激情,不是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而是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有的不讲诚信,晚自习之后跑到城里上网,夜不归宿,老师谈话之后,保证下不为例。可没几天在别人的诱惑下又翻墙出去上网,老师再次谈话时,却堂而皇之为“宁可受批评,不能背弃了朋友”。有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忽视了身边人的利益。如自己在外剧烈运动后感到热,回到教室把电风扇开到最高档吹风,不管其他同学是否受得了,会不会因此感冒。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看到别人潇洒的消费,自己也打着脸充胖子,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体贴父母劳动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对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达济天下;见义勇为等民族传统精神不屑一顾,缺乏认同感。

二、原因

1.德育教育的机制缺陷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一个人接触社会的时间越长,积累起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生活经验越多。高中学生一般在16—18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越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看起来主要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错,但现实中各科渗透教育的伸缩性非常大,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很多德育渗透教育都难以到位,实质上是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

说德育教育这手“软”,还因为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纳入高考升学之列。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德育社会活动有客观详实的记载,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成绩再好的学生,德育社会活动内容不佳就不能上重点名牌大学。这是因为一个对他人、集体、祖国冷漠的人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是此,只有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德育机制,才能使德育教育由“软”变“硬”。

2.学校教育的功利行为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看一所重点高中的办学水平,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考取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过一类线的比例有多大。通过纵横向的比较,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出来了。因此,升学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硬道理。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以加班加点的强化训练为途径,是此,学校不得不顺着升学率这根棒子转。关于德育教育只能把要求编成清规戒律让学生走向“文本”了,对学生中失范的行为只能以“堵”代教。若真正让学生把大块时间用来搞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学校花不起。若一任校长在升学率上扎了牌子,他将成为学校的“罪人”。这种功利行为是从小处和短处着眼的,说到底是一种私利行为。再之,搞好了德育教育未必就没有了升学率。

3.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责任感目前高中的德育教育理论上是靠所有教师协同完成,表现为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的渗透性,与学生的互动性上。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是引导,不是平等交流,而是指责、训斥。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因材施教,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是用激情去激励,用爱心去抚慰,用真诚去感染,而是用信条去训告。这些行为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育人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的态度问题。

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德育教育;渗透;途径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用人单位把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作为聘用的重要标准。因此,在高职英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大势所趋,高职英语教育应结合其自身特点,在深刻认识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同时,针对高职英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地探讨德育教育与英语教学相互融合的途径,以期更好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1.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全日制普通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职生源随之缩减,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家长、学生在选择高职院校时心存顾虑,使得高职院校不得不降低生源要求,从而导致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下降,给高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德育目的是提高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我国高职学生的思想现状相当严峻:

1.1对道德的认识方面,即对人们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的判断、评价及其意义的认识上,高职学生出现了是非、善恶不分、或者判断角度片面,偏激等特点。

1.2道德情感即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认识去评定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时的一种内心体验。部分高职学生在出现不符合道德标准行为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他人的幸福出现嫉妒情绪,面对他人不幸时甚至幸灾乐祸。

1.3道德意志差,无法自觉、顽强地克服困难,抵制不良诱惑。控制和调节道德行为的精神力量弱。1.4道德行为方面,部分学生的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出现违反校纪校规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

2.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2.1德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直接影响。高职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德才素养,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此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有序、高效发展的同时,真正提高我国技能型人才的道德素养。

2.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其本身含有大量正向、与时俱进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相较于中国的传统道德价值观,英语中体现的思想道德更加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情感的表达。因此,高职英语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影响深远。目前,我国的高职英语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非常贴近生活,大量的道德思想观念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地进行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思考、探讨中西方道德、价值观的不同,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3.高职英语教育的特殊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英语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大家认可。高职教学中,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不仅可以成为搭建教师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培养现代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英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以知识为载体,对英语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有效的挖掘。在教学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等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使其成为思想道德高尚的高技能人才。

4.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途径

4.1教师应言传身教,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育影响仅次于父母,其影响既有知识的传授,更有教师的模范作用。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还可以美化学生心灵,提高个人涵养。

4.2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在英语课堂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课文FoodforThought中,主要描述了一位父亲通过在栅栏上敲钉子的事情,来教育坏脾气的小男孩,生气时的话语也会像刀子一样留下伤口,教育我们友谊的可贵,教会我们与他人友好相处。课文中生动的事例,浅显易懂的道理,是我们德育教育的可用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引申含义,教育学生在生活中认识语言的力量,用耐心和关心对待朋友、亲人;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包容与深沉,让学生学会对父母的感恩。

4.3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时,可以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课堂氛围更加的轻松平等。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给予足够的关心,接纳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心,通过教师的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要适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提问,即时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对于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宜进行低难度提问,对思维活跃的学生,宜进行开放性提问。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养。在英语课堂渗透德育教育,高职英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即时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和反馈,持之以恒,以此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毕文丽.如何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J].海外英语,2013(2).

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一、德育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1.内容更广泛

传统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在班会课上,而一堂成功的班会课总是需要有大量的材料和信息来进行某一项有效的德育教育。如果课堂上材料少,视野不够开阔,就会导致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大量的实例来说服学生,仅仅靠老师空洞的说教是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亦不容乐观了。而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德育内容在网上是很丰富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2.形式更灵活

传统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靠老师的一张嘴,但这对学生已经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说教和文字,还有声音、图片、动画、影视画面等等,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去感受、去理解、去追求、去实践,以解决自己思想上的障碍。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强化德育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

信息技术中的德育教育能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去搜集多方面的资料,这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

4.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一个班上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文化成绩不好,但是他们可能打字速度快,或者是画图水平高,或者是对电脑操作有特殊爱好等等。那么信息技术老师可以给他们创造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如制作表格、设计贺卡、电脑绘画等等,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信息技术课上表现自己,找回自己的自信和自尊。同时利用网络,老师给出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的资料,发挥学生内在的潜能,改变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下的德育教育可以把德育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德育教育将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注入新的活力。

二、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进行德育教育

1.加强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的日常行为规范

当前,少部分学生对上机实践重视不够,在学校机房上机等同于在网吧打游戏。同时,在上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教师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首先,在上机过程中,不能随便删除机器上的文件,不能在机房吃零食、乱扔垃圾和复制别人的作业,要把培养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等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有的学生上课总爱乱敲击键盘,更有极个别学生把键盘上的键交换位置,或是设置密码不让其他学生进入系统。其次,学生上机操作时特别兴奋,自觉性明显降低,不遵守操作规程、不爱护公物、大声说话的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用正确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循循善诱的辅导对学生进行示范,还要严格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好几件事情:保持正确的坐姿;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关机;下课的时候摆好键盘、鼠标和桌椅;保持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使整个机房随时保持一个整洁的环境。通过这些小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注重小节、尊重他人、做事严格认真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2.要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从多个方面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对于互联网更是如此。互联网对于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互联网一方面缩短了时空的差距,提高了人们交流的效率,方便了信息的传播,促进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惑,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已成为蛊惑青少年走向道德堕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网络的消极作用,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它正在侵蚀我们的下一代,改变着他们还不够成熟的身心,慢慢成为这些还未成年的孩子的精神寄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值得我们去思考与警惕。所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可以在网络上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如可以安装美萍安全卫士、网络爸爸、绿坝等防护软件。

(2)建立健全学校的网络教育管理中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督与过滤,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加强对学生网络法制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上网人格,不断提高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自律和抗诱惑能力。

(3)可以采用建立心理网站、学校论坛等形式,使师生可以平等地跨时空进行网上交流,如通过电子邮件实时交流,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网络心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学习问题。

总之,教师教育学生文明上网要做到“三不”:即不浏览不健康的信息、不随便与网友约会、不破坏正常的网络秩序,让学生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感受网络的好处。

3.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