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德育教育范文

德育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德育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一、“一带一路”倡议构想

2013年,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文,“一带一路”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的全面推进实施,不仅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同时也加速了我国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进程。在这一新形势下,中职德育教育既面临着挑战,又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职学生的影响

中职学生作为“一带一路”人才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和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充当重要角色。为了实现这一使命,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精神,而且还应在较高的德育素质引领下,肩负起更多的时代重任。“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已经对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中职学生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作为中职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德育教育工作既要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也要接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德育教育的路径

创新中职学生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1.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直面新的就业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展开,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质量的提高上。这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关注的不仅是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也更重视他们的德育水平。如果中职学校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无法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中职学生,那么中职学生在面向就业时就会步履蹒跚,企业也会因为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而陷入困境。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中职学校往往更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却忽视了学生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认识职业、合理预期,找准职业目标、获得学习努力的方向,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出发点在于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但作为中职学校,有必要关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职安全教育。多角度、全方位考虑中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安全隐患,提高中职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与行动意识,尤其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意识。切实把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到中职德育教育中,通过拓展教育思路和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使中职学生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而又深刻地了解“一带一路”战略,提高安全意识,学会关注国家安全环境和安全动向,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强化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意识,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也能紧绷安全这根弦。

3.提升人文内涵,赋予新的时代含义

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一、现状

1.德育教育这一手“软”高中教育正处在学生由少年走向成人阶段,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然而德育教育较小学、初中阶段都要“软”,所开设的政治课程事实上离学生如何做人相去甚远。高中阶段的德育教育没有部颁的课程标准,没有适合高中特点的鲜活教学内容,没有完备的评价体系,没有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没有必要的德育教育资源,没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是此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以“堵”代教,通过制定各种纪律来硬性约束学生的行为,即不准做的要求多,但做好了的关注却很少(校内的三好学生也只有10%),学生德育水平高低更没有与升哪类大学直接挂钩,事实上德育教育这一手比智育教育,甚至体育教育都要“软”。

2.教育环境不够净化德育教育环境包括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在社会和学校这两方面都存在着一个诚信危机问题。特别是干部队伍中揪出的那些贪官,昨天还在大会小会上信誓旦旦大讲要如何实践“三个代表”,结果在背后大肆贪污、索贿受贿,参与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这种极少数领导干部“两面人生”对高中生诚信不能说没有影响。商业上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学生更深有感受。学校里的不诚信现象对学生的影响更大。如为了应对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学校不得不要求学生配合学校进行包装;学校不准学生上网玩游戏,而老师却在办公室里上班时间玩游戏,有时一个老师玩,几个老师围着看。学生耳闻目睹了身边这些不诚信的行为,学校再要求学生讲诚信能有力量吗?

3.学生德育观念淡薄关于如何做人的道理,农村重点高中的学生也都能答出一大套,但他们不能较好地将德育要求内化在行动上。有的学生对公益活动缺少激情,不是把自己当成集体中的一分子,而是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有的不讲诚信,晚自习之后跑到城里上网,夜不归宿,老师谈话之后,保证下不为例。可没几天在别人的诱惑下又翻墙出去上网,老师再次谈话时,却堂而皇之为“宁可受批评,不能背弃了朋友”。有的自我中心意识强,忽视了身边人的利益。如自己在外剧烈运动后感到热,回到教室把电风扇开到最高档吹风,不管其他同学是否受得了,会不会因此感冒。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看到别人潇洒的消费,自己也打着脸充胖子,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不体贴父母劳动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学生对敬业乐群,公而忘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厚德载物,达济天下;见义勇为等民族传统精神不屑一顾,缺乏认同感。

二、原因

1.德育教育的机制缺陷从现实社会的角度看,一个人接触社会的时间越长,积累起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生活经验越多。高中学生一般在16—18岁,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其接受新的道德规范的难度越大。此时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不力,其积累的反面生活经验占了优势,就会发展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生动有效,就会使其自觉剔除积累的反面经验,弘扬积累的正面经验和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道德规范要求,成国家的有用之才。然而国家对高中生的德育教育看起来主要放在各学科的渗透教育中。这固然不错,但现实中各科渗透教育的伸缩性非常大,由于教师的素质问题很多德育渗透教育都难以到位,实质上是严重削弱了德育教育,这是非常危险的!

说德育教育这手“软”,还因为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纳入高考升学之列。美国的高中和大学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德育,对学生的德育社会活动有客观详实的记载,是大学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之一,文化成绩再好的学生,德育社会活动内容不佳就不能上重点名牌大学。这是因为一个对他人、集体、祖国冷漠的人不会对人类有所贡献。是此,只有改革和完善目前的德育机制,才能使德育教育由“软”变“硬”。

2.学校教育的功利行为目前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看一所重点高中的办学水平,就是看它的升学率,看它考取北大、清华有多少学生,过一类线的比例有多大。通过纵横向的比较,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就出来了。因此,升学率成为学校发展的硬道理。要提高升学率,必须以加班加点的强化训练为途径,是此,学校不得不顺着升学率这根棒子转。关于德育教育只能把要求编成清规戒律让学生走向“文本”了,对学生中失范的行为只能以“堵”代教。若真正让学生把大块时间用来搞社会实践活动,在时间上学校花不起。若一任校长在升学率上扎了牌子,他将成为学校的“罪人”。这种功利行为是从小处和短处着眼的,说到底是一种私利行为。再之,搞好了德育教育未必就没有了升学率。

3.教师对德育教育缺乏责任感目前高中的德育教育理论上是靠所有教师协同完成,表现为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的渗透性,与学生的互动性上。然而目前有部分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不是引导,不是平等交流,而是指责、训斥。对教材中具有教育性的内容,不是去开动脑筋,创设情境,有机渗透,因材施教,而是干巴巴地“教教材”。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不是用激情去激励,用爱心去抚慰,用真诚去感染,而是用信条去训告。这些行为反映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育人方法问题,而是一种对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的态度问题。

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现在再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准确地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本文之所以用了这样一个题目,是因为这是被大家规定了的校本教研课题,所以不得不用。为什么说这个说法不科学呢?这就又得谈谈“语文”是什么东西了。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说的“语文”,是用语文课本体现的,它的最本质特征是“语言文学”。如果说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还主要是“语言文字”的话,那么,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手中的语文课本就越来越成为一本“语言文学”了,它所展现给学生的课文,文学作品的比例越来越大。我们所谓要“渗透德育教育”的课文,正是针对这部分文学作品而言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了。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为文传统是“文以载道”,这个原则一直是被我们的祖先所推崇和维护的,正是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当初写文章的人的目的就是明确地用它来“载道”的,这个“道”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德”。而我们今天虽然已经习惯了消遣文学、搞笑文学、泡沫文学充斥媒体的景况,但我们的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还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所说的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不是我们今天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才要往进去“渗”的,是当初的文章的作者已经把它“渗”进去了,我们今天要做的工作,如果一定要选择一个说法的话,只能说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中的‘德’提炼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者说,“渗透”的说法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之外的“德”的东西渗进课文中去,那么,这种说法就更错误了,因为它从根本上取消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把上面的说法表述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课文中的‘德’的内容提炼出来进行德育教育”行不行呢?不行。先不说这个表述好不好的问题,就它所表达的内容来说,也仍然不科学。因为它不符合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文”的灵魂虽然是“德”,但它的肉体却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灵魂与肉体是不能分开的。我们要被一个人的灵魂所感化,无论如何都只能是通过接触他的肉体才能实现,从现象上看,我们始终都是在和他的肉体的存在打交道,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受到了他的灵魂的感染;而且,只要我们不断地和他的肉体的存在打交道,我们就无论如何都会受到他的灵魂的感染,这是避免不了的。这里说的“始终和他肉体的存在打交道”,其最佳方式就是和“他”长期“生活”在一起,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生活”二字,只有在这种方式中,我们所得到的感染才是“德育”,如果不是“生活”的方式,而是由某人介绍说“他”的灵魂如何如何,我们也许可能会感动,但得不到“感染”,我们也许知道了什么是“德”,但我们并没有得到“育”,因为这里没有“育”的过程。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道理也正就是这样,只要我们让学生长时间地“生活”在语言文字里,学生的接受德育教育是必然的,我们再用不着“渗透”或者“提炼”,如果我们特别地把“语文”里的“德”的东西挖出来交给学生,其结果是语文死了,我们给学生的是一些政治的、道德的说教,这种情况只能叫“教”,不能叫“育”。

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一、在欣赏课中主要以审美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美的情感

美术欣赏课对学生思想意志、情感有很大的影响,而思想、意志、情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怎样使学生在欣赏优秀作品时受到教益和启迪呢?一般教学中,我通过介绍美术优秀作品,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感,最终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同时,我在介绍苏州本土的历史名人及文化时,结合了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袁牧教授录制的《袁牧谈艺》节目,深受学生的喜爱。我相信对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了解地越深,就会加倍热爱和珍惜它。有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初中生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比如在欣赏部分人体艺术时,男生往往是笑着窃窃私语,女生则是低头满脸通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是黄色的,据说他和父亲曾在浴室中见过这类图画。我也常常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营造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德育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在欣赏德国版画家珂勒惠支的作品时,黑白的版画很难使学生引起共鸣。我以《二泉映月》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绪被感染后,再和学生共同分析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评价一幅好作品,不只是停留在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造型,简洁、朴实也是一种美。有时在欣赏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时,并结合观看视频,使大家多角度感悟战争会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绝望、是死亡。所以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刻不容缓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与之相比,学习的苦是微不足道的。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确实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催化作用。

二、在绘画课中我常以集体呈现作品的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比如,在一次以年级为单位准备展出的想象画——《奇怪的世界,奇怪的人》创作中,我以表扬、鼓励为主,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信地完成。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曾有学生说,“我画得不好,不会被选上。”我则鼓励,“我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怎能少了你一份。”有时我把其他班的优秀作品进行呈现,让班级之间进行一次为荣誉而战的比赛。最后,全班作品当堂集体展示并相互评价。这样的绘画课堂模式,大家都很喜欢。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

三、在工艺课中,我提倡尽量准备废旧材料进行制作,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节约和积累的好习惯,同时加强环保意识

平时我经常进行变废为宝的宣传,提醒大家要养成注意收集的好习惯。比如饮料瓶、废报纸、垃圾袋、旧丝袜、一次性纸杯等都是我们的宝贝。在学生享受创作乐趣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废旧材料也可以成为艺术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可以变废为宝?这样做有什么益处?最后他们发现其实艺术就在身边。这样做,既能节约能源,还能环保,同时自己的创造才能也得到了施展。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良好的竞争心态

事件一: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是整个年级循环使用的。虽然在发书前强调要好好爱惜,但才一个星期,书已被破坏得很厉害了。为此,我特地让学生写了一份有关此事的感受,并且说,你们丢了一件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老师对你们的信任。

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德育实践;依附性;童年实践;园溢书香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国家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那么,农村小学应如何实施德育教育呢?

一、扩充小学德育教育的师资力量

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有一位副校长担任德育教育,但是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设立,即使设立了也只是挂个名而已,担任德育工作的大多是兼职教师。而兼职的大多数是班主任,负责班级的全面工作,最大的是安全责任,再说智育方面乃是现实学校的主要工作成绩。因此,作为班级的最高权力——班主任,把主要工作分配到应试教育中,无力于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课余时间学习安全教育和演练应试教育方面的内容,学生的道德思想,让牢固树立的“安全第一”思想占据着,更无所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提高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学校德育工作。重点解决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职德育教师的局面,不断地提高教师的知识素养、广泛的文化素养、教育专业的素养,进一步加强和加大改进措施,学校应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小学德育师资水平,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监督机制,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的业务提升。学校对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实行对德育教育的质量、学生行为规范等监测,在评优评先中真正把德育工作成绩放在首位。

二、健全农村学校常规管理的德育工作机制

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德育工作检查机构,统帅和保证德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导向,是开展其他工作的保障。由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包括家长、教师和学生等成员组成,多渠道、多层次监督农村学校的德育工作,与班主任、家长签定德育教育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德育工作责任和意识,使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广泛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引导教师树立“育人为本,师德为范”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质量观,寻找学生德育合力,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家庭熏陶的有机统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完善人格,提高境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校园内溢书香

1.打造农村优美的校园环境。农村校园环境建设优与劣对学校的德育质量和声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草一木对于学生健康品格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校园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富有诗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地形改造、种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等途径创造美的生活、游憩境域。这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性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和价值取向及设计人文审美观念,从心灵深处规范和陶冶学生行为。

2.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的创设。校园建设要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育人。渲染校园每个角落,基调和情怀,同样有古今和中外对话,有科技成就引领。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形成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如校门、校道、运动场、宿舍等,都要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温馨的提示语、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使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同时成为教育工程。总结学校文化建设经验,探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学生参与,促进心身健康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长期性和阶段性,并常抓不懈,不断创新,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把一切有利于学生心身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资源建设好。

3.确实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感谢师恩、感谢父母,感恩大自然的校外活动、和家长携手共创安全伴我行、美丽家乡我自豪等,注重学生年龄的差异,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有“开笔礼”、文明班级评比、家长会、少先队入队,国旗下的讲话,针对性地进行爱国主义、文明礼仪、纪律、法制安全、诚信及关爱他人的教育。寓教于乐,实践童年生活,体会到自己原来平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爱心,孕育着感恩社会、自然、父母、老师、他人……为了切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使德育工作有序推进。

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太多农村子女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些孩子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上不适应,考试失落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父母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产生厌学;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缺少父母的教育,误入不良团伙,辍学结队滋事;网上游戏、聊天和色情,设计者抓住孩子的心理,将游戏设计得十分诱人,充满暴力色彩等,是农村少年堕落的杀手。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水平,促进学生正确人格与潜能持续发展。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通过学生个案咨询和班级集体心理辅导,发现和掌握学生心理疾病,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心理教育的课堂渗透,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和能力表现,在学科教学中自然渗透的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确定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校正疏导与治疗,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五、合理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德育教育平台

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初中教育的主流仍然是应试教育模式,而初中德育,对青少年学生个体的生命体验与内在精神关注不够,德育的痕迹过深,德育活动的功利色彩太浓。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德育教育;创新;教学方法

前言:德育内容的泛化、德育对象的物化和德育方法的非生理化,使我们的教育者自觉或不自觉的、理性或非理性的在以非道德的方式实施着道德教育。原本应极具生命活力的道德活动蜕变为盲目的对规范与守则的遵从与机械呆板的行为操练,学生中普遍出现了道德人格的双重性与大量道德行为的两面性,导致初中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

1当前初中生思想道德和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未成年人产生了道德价值观念的困惑和冲突:我们面对一个充满挑战、困惑与机会的世界,伴随着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其观念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价值观产生了冲击,一部分人日益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失范。在成人中出现的精神与思想危机通过种种形式又影响到相对封闭的校园,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并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大量的观察和体验,初中学生发现了成年人的言行不一致,发现了书本上写的跟人们做的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家长和教师。这种观察和体验,这种差异的发现,使初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发生了变化。使初中生在信仰上产生了困惑与冲突,因此初中德育的实效性逐渐变差的原因就在于此。

1.2初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协调性更加突出:初中生心理健康和青春期心理问题增加。近年对中学生心理测试发现,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心理治疗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5.1%。初中学生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比例高于高中学生,初中为16.2%,高中为14%。对城市和农村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学生进行比较,城市为17.5%,农村为14.9%。少年学生生理上的早熟已是普遍现象。除去物质上的外部刺激因素,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中影视、各类大量描写“性知识”的书刊、互联网中种种色情信息,都对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初中生学生不仅对现实社会中既有道德价值观念产生了怀疑,还对人的生存意义产生了怀疑,过早地思考着生命的根本问题。但这样沉重的哲学命题,对未成年人来说,是一个何等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学生自杀、出走的报道多见于媒体。

2初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教学方法

2.1构建学校德育目标新体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前后连贯、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过程又有创新。当前的初中德育,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必要打破僵局,重新构建多层次、多序列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德育目标的多层次,就是在同一目标下确定不同等级学校、不同年段班级、不同年龄学生高低不同的德育要求,形成符合学校、班级、年龄实际的标准。德育目标的多序列,就是把同一目标中的不同层次,按其高低不同的要求,顺次形成一个承前启后的体系。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初中阶段学生作出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系列要求,认识到单一德育目标体系在现实情景之下的不适,而对已有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进行调整以解决学校德育的实效性。中学德育目标的层次序列可以根据年级分别列出“理想信念方面”、“道德品质方面”、“作风素质方面”等。突出学校德育的两大特点,即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形式更强调实践体验,使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学习同思维发展结合起来。使德育目标层次清晰,具体明确,认知和实践相统一,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2让德育回归生活:生活是教育的需要和源泉。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有远离生活的倾向,“口头德育”、“说教德育”丧失了德育的生活性、生动性和实践性,难以真正把学生德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所以,我们要构建起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的德育模式,在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言行一致、有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新一代。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2.3强化德育队伍建设:各校都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德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形成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共青团、少先队组织配合抓,政教(德育)主任、班主任、全体教师共同抓的学校德育工作机制。试行副班主任制度,增加德育队伍的力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师德论坛、师德巡回报告等活动,树立师德新形象。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德育数教师的身教最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密切接触者和直接影响者,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提供了德育信息,所以教师的身正垂范是提高初中生德育有效性最重要的环节。

2.4下功夫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有专人化时间去做这项工作,明确责任、目标和方法。我们提倡初中生实施德育导师制度,让最需要教育帮助的学生都有一位自己最信得过的老师在思想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得到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文体、艺术、科技、制作等兴趣活动,让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消耗在这个年龄必须消耗的能量,实现各自的表现欲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克服自卑心理,然后引导他们逐步把一部分精力转移到文化课的学习上来。“问题学生”的转化虽然很难,但只要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这个意识,明确教育转化责任,舍得化时间精力,运用“问题学生”帮教转化规律,像抓学校的升学率那样抓“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完全可以达到目标的。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初中德育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我们的下一代就不可能担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初中生德育教育的创新成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楚营颖.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5(72).

[2]余清训.初中德育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4).

作者:樊兆波 单位:哈尔滨市工读学校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逐步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也慢慢趋向现代化。然而,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却始终是德育的发展和建设。现代教育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成绩的好坏,德育对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树立健全的人格也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是处于青春期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如果单独和直接的向他们灌输德育知识,会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更有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不可必要的麻烦。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和讲解德育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培养健全人格,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

关键词:

初中生物;德育教育

人教版教科书的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形成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意识、团体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不断渗透德育知识,特别又是塑造性强的初中阶段,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渗透和发展德育知识,让学生在知识和思想人格上共同成长和发展。

一、全面了解教材,努力实施德育教育

德育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对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单独的德育教育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以,德育如果以其他生物等知识为载体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初中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能为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所以,初中生物教师要全面的了解教材和把握教材,要努力把德育内容渗透在生物知识中,提高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和培养他们树立健全人格,提高初中生思想上的觉悟。如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科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最后一节热爱生命中,教师除了传授生物知识以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思,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传授了生物知识,又在趣味的课堂中渗透了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德育内容。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加强德育教育的内容

传统课堂都是以教师讲解和灌输知识为主,学生听讲为辅助。很多初中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下都是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了解初中生的性格特点,结合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初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课堂的讲解中。但是,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不得生搬硬套。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要以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是要从认识、感知、体会,再到行使这一思想过程。认识就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基础人。如: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物种的起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可以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把德育知识的基础贯穿在《物种起源》这一课堂中,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所了解,告诉他们每个生命都来之不易,我们都应该保护和爱护它们。这样,教师就很好的将德育知识渗透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了思想上的认识和发展。感知和体会就是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思想认识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过程,最后的行使就是实践。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前在课堂中渗透的德育知识都是为实践做铺垫的,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思想上崇高的认识才能算是真正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和全面了解初中生物教材,努力把德育知识渗透在每一个人初中生物知识点中,特别又是情感上的教育与价值观的确立,这都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渗透德育知识的最终目标。

三、利用多种教学途径,积极渗透德育知识

初中生是非常的活泼好动,自主性非常强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每一个初中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如:教师在讲解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生物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生物圈,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这样,利用亲身实践来感受大自然,符合初中生好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向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的爱好和兴趣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对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和挂牌,让学生在修剪的过程中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在挂牌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这些植物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初中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习惯。同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如: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等,让学生用游戏比赛的方式进行宣传,如制作画稿和卡片,办宣传栏和板报。这样既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投入到了学习和宣传中,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而且灵活有效的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和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快乐成长和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四、结语

德育是任何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德育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发展,努力专研和了解教材,打破传统的教学课堂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计划,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现和挖掘书本知识里的德育内容,使初中生在获取生物知识的同时得到思想道德上和人格品质上的教育和发展。努力让每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道、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孝华,康薇.基于学生主体性分析立德树人的现实路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4)

[2]张春杰.珍爱生命——浅谈生物学习中生命价值观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2012(01)

作者:李志伟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白坭中学

第三篇:初中物理德育教育渗透分析

摘要: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课堂中,教师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输入与解题技巧的培训,却忽视了对于学生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等方面的引导与培养。在新课标要求下,当代物理课堂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始逐渐提高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思想道德的发展。从而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中能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希望对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初中物理;小班教学;德育教育

在当代教育领域,教育者越来越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各个学科都在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将学科特点与思想教育相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能力素养也能得到提高。因此,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不断探索如何将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一、当代课堂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在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培养,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与道德教育或多或少有各方面的缺失。在当代物理课堂教学中,特别是趋向小班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目前对于德育教育的要求是令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对于学生的三观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同时令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怀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一)中国的物理学发展历史悠久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不仅在文化方面源远流长一脉相传,而且在历史上,我国的物理水平一直都领先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一些有史册记载的物理知识,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前引用一些中国历史上的物理知识,进而带入课堂话题的学习。比如,笔者在教学浮力这一课的排水法时,就进行了两个故事的介绍,一个是在教材上有所提及的阿基米德如何测定国王的皇冠是纯金的,另一个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曹冲称象的典故。二者都是巧妙利用了排水法分别测出了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学生在形象的事例中,不仅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而且意识到这些物理知识并不是外国人的发明创造与特权,更加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认同感,使得学生更加热爱祖国,钦佩于古代祖先的智慧。

(二)物理是一个不断辩证的否定过程

在物理学的发展中,没有任何的知识与定理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物理知识都是一代代的物理学家穷极一生不断实践证明的。比如,在物理学的粒子学说提出之前,物理界普遍认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已经是对于物理领域的最好诠释,进而使得物理的探索走入瓶颈。粒子学说的提出,不仅丰富了牛顿定律关于微观世界的不足,而且使得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得到发展,使得物理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课题。在天文学方面,哥白尼的日心说不仅否定了传统观念对于地心说的普遍认知,而且哥白尼为了坚持真理而付出的代价,也是值得学生思考与学习的。在这些课外知识的探索下,学生逐渐养成了不断探索,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等优良品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三)物理是一门结构严谨、逻辑缜密的学科

不同于文史类学科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性认识,物理的任何一个定理都是经过实验的探究与思考的,所以物理学科具有严谨性的特征。特别是教材中的很多单元,很多物理知识都是借由物理实验进行佐证的。在物理知识学习中,这种严谨理性看待事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学生在物理课堂中逐渐养成。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精神得到培养,同时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得到锻炼。反复的物理实验是枯燥的,同时是对于学生毅力与耐心的磨炼,从而坚定学生的信念,使得学生的意志力得到磨炼。通过对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实例进行例举,比如爱迪生失败了上百次,最终找到了最适合适用于灯泡上面的材料钨丝,贝尔不顾他人的嘲笑与不解,最终发明了电话等,这些事例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

二、德育化教育课堂在小班模式下实施的具体策略

(一)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整体的构思

不同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现代的小班教学中,如何能够较恰当地令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修养得到提升,应该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这也就说明教师不能够再生搬硬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应该根据班里的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的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方案的制订,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效率。比如在讲到核能的时候,笔者便向学生讲了对我国核能研究方面贡献巨大的钱学森教授当年是如何放弃在美国安逸的生活条件,不顾美国的重重阻拦,毅然投入新中国的核能研究项目中的。不仅通过钱学森教授的例子培养了学生的爱国心理,而且将核能知识与笔者所做的课外延伸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使得学生在学科内容与思想道德上都得到丰富。

(二)通过有效方式对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价

教师不仅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而且在对物理知识的考核中,也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育思想的考核与评价。在这些考察中,能够有效地对德育教育的状况进行反映,教师也可以针对德育教育的当前成果,进行原因分析,以及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订。总之,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当前的物理课堂中,是一种可行的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思想品质也得到提高与升华。从而为今后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态打下坚实基础。若是能将德育教育在当前小班模式下进行全面推广,则必定对全面提高我国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质有显著作用。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研究组.物理课程标准解读[J].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2]闫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概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吴汝坑 单位:广州市增城区沙浦中学

第四篇:德育教育中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摘要:

德育是一个很常见的话题,因为德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思想品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应该加以重视。而数学教育是贯穿一个人的中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将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在初中的数学教育中,能够使得这个时期的学生形成较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且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独立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对于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上很好地将德育教育渗透进去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1德育教育重要性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的主要时期,初中生正处于这个阶段,对其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但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品性,而且对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进而对于整个社会都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在如今的教学中,应试教育压制着学生的天性,家长、学校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其品德的培养,然后德居于首,才位于次,一个有才华但是缺少良好的品德的人对于社会来讲是危险的人物。因此,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初中的数学课程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很好地渗透到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之中,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好处。

2通过教材渗透

德育在进行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利用教材来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例如,老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时,可以对于书中的一些相关的数学家进行介绍,尤其对于我国的数学名著,如《九章算术》等进行介绍,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爱国主义的精神,让学生懂得我国源远流长的数学史,从而不但能够对于我国的数学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会产生自豪感以及形成爱国的思想,这样就在无形之中教育了学生。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现代的科学成果,例如我国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连续夺魁的事迹等,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不仅在古代、在现代对于数学的发展史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推进作用,这样不但能够使得学生有着更强烈的爱国精神,而且能够有着更大的进取心,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有着很好地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3.1习惯渗透

所谓习惯是最好的老师,有一个好的习惯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无形的渗透给学生形成好的习惯,这也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数学是一门比较基础的自然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以及很高的抽象性,并且对于数学中的很多概念、定义、定理等如何进行运用,都有着明确的规定,在进行解题的时候一旦有些马虎的地方,就会使得整个题目都出错,对于数学的证明以及推理等尤其如此。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促使学生形成思维缜密的良好习惯,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例如,老师在对勾股定理进行讲解的时候,这个定理看起来是十分的抽象的,老师可以将其放到具体的生活中的实例中去,例如可以借用教师的窗子,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的方式来判断窗子是否为直角,这样学生通过实践就能够更好的了解基础知识,并且使用理论对实践进行指导做出了结论,对学生有着很好地帮助。数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讲都是一个较难的科目,因为其中的很多问题不能直观地解决,必须要通过画一些辅助线的方式来进行求解。因此,老师应该在这个时候教育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耐心、有毅力的坚持下去,不怕麻烦不怕犯错,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做出题目,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够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而且能够很好地形成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端正学习的态度,这对于学生的以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2集体主义渗透

初中的学生还处于比较叛逆的时期,人格没有很好地形成,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因此往往缺少集体观念,而这种观念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以及思想的养成都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很好地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例如,老师在对图形进行讲解的时候,就可以把圆形作为例子:圆是平面图形中最为完美的一个图形,这不仅仅在于它是一个各个角度都呈现对称的图像,更在于它体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因为它将无数个零散的点,排列成了有秩序的,对称的,且和谐的点,按照统一的规律完美的排列到了一起,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大家庭,每一个点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以及位置,并且这些点会遵守着一定的规则。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就像是一个点,一个班级就是应集体,就像是一个圆,每一个学生作为集体中的一员应该遵守规则,和其他的学生相亲相爱,这样才能够使整个集体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有一个点不遵守规则,圆形就会散开,类似的如果有一个学生不遵守规则,那么整个集体就会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的生活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比喻,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根深蒂固,而且同时还对圆形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就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自然地渗透了集体主义的概念,进行了对学生的德育教学。

3.3科学精神渗透

数学有着更加丰富的辩证性的思想,和其他的科目相比较而言涉及到的范围更加的广泛,例如对于角的推广、函数的定义以及轨迹的概念等,都是通过运动以及变化的思想形成的改变,运算法则中也很好的体现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因此,老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很好地利用到这一点,不但能够使得这些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而且能够加强对于学神的科学精神的渗透教育。所以,老师在对新的内容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渗入一些科学精神以及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以及良好的科学观。

3.4耐挫能力渗透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往往都过着衣来张口饭来伸手的安逸生活,缺少面对苦难的决心以及毅力,在生活中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退却甚至产生不好的心理状态,甚至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较难的题目就放弃去做,对于那些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去学习以及记忆的公式、概念等都放弃了,这种情况不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加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未来的路还很长,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经常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一定的成就的,甚至有人会在以后因为承受不住打击而选择轻生,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教育。所以,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的内容,在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额地方要尤其的注意,密切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同时,及时的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学生出现错误或者轻言放弃的时候,老师要及时的与其沟通并且对其进行鼓励,树立学生的信心的同时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勇气。

3.5榜样性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老师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进行宣传,巧妙地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想品德。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解过一道题以后可以询问学生的不同解答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解答进行表扬并且引导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这种思路,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有一颗追求优秀的心,时刻都有着进取的心态,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效果。除此之外,对于考试中的优秀学生、以及进步巨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都是很好地教育方式。并且,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能进行谩骂或者是看轻,这样会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4结论

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他们的思想品德还处于未形成的阶段,在这时对其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对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教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王永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J].数理化学习,2014,10:20.

[2]郭唐娟.浅析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J].理科考试研究,2015,v.22;No.49212:10.

[3]黄文水.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尝试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49:55.

[4]吴锐波.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实践[J].新课程(中),2015,No.35611:38-39.

[5]周月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3,11:129-130.

[6]石晓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研[J].新课程导学,2016,No.32305:56.

[7]王晓辉,颜媛.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若干思考[J].吉林教育,2016,No.75906:135.

作者:蔡结稳 吴少军 单位: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丰华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德育教育研究

语文,指语言、文字和文学。语文教学:初中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面对的是刚刚脱离童年期的初中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看法,而这段时期他们的思想正是需要被人正确指导的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传授语文知识、又要在授课中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由古至今语文老师就承担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重担,而语文学科的内容,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并赋予了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巧妙地渗透德育。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1以品读文章为起点

叶圣陶曾说:“如果能引导学生细读本文,获得透彻之理解,则学生非徒理解而已,其思想感情必受深切影响”,这种寓德育于语文文质兼美的朗读教学中,会让师生受益匪浅。我在教学中对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散文、诗歌,还是小说等,都指导学生品读。从文章内容的理解到情感渗透,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在优美文章的朗读中,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文章中美的情感,而融入德育教育。文质兼美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朗读中被这种美的健康向上的情感感染着、碰撞着,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目的。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

2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原则

2.1明确目标。思想教育的目标因文而异,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我们在教学必须中要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思想教育目标,不能牵强附会,更不能张冠李戴。

2.2针对实际。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有的放矢。在课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分析产生这种思想状况的个人、家庭、社会原因。教师要用全新的观点来审视今天的学生的思想特点,发挥语文教学思想导向的积极作用,让学生的思想摆脱庸俗浅薄的泥淖,跟上时代的步伐。例如,在教学《陌上桑》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大胆直言:“那个罗敷真是太傻了,太守有权有势,嫁给他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比在家里整天采桑养蚕强多了吗?”我们不要简单地认为这种想法离经叛道、幼稚可笑,实际上,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由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持有这种想法的绝非个别。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加以讥讽、训斥,而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摆正他们的人生航向。

2.3把握时机。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可以任意涂抹的白纸。他们时刻在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生活。因此,在课堂上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在自然状态下,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进行德育非常重要。

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教育的方法

3.1心灵的感化。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他们身上,闪烁着最耀眼、最动人、最可以世代相传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光辉。因此,在分析描写这些人物的作品时,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人物伟大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能真正辨别是非曲直、真善美丑,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例如《我的信念》玛丽.居里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1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生命的意义》保尔卧病不起的时候,仍然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坚持写作,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这些典型的形象,都能给学生无比的震憾,学生会明白:生活属于强者。《俭以养德》、《谁是最可爱的人》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好例子,强调“俭朴”,反对奢侈;学生品味文中志愿军战士一口雪一口炒面的生活,能体会到“坚强的品质”对人成长的重要。

3.2情操的陶冶。例如袁宏道的《西湖游记一》中,有这样的描述:“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意思是说,在昭庆寺喝完茶,立刻泛舟湖中,初春时节,西湖山色就像眉上的彩黛是青黑色的,桃花艳丽如少女颜面光彩照人,温馨的风吹过来就像酒一样香醇,湖面的波纹又像绫缎一样细软平滑。刚一抬头看就沉醉其中了,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已经不可能了,大概就像东阿王在梦中忽然遇见了美丽的洛河女神一样吧。此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更要注意培养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学生在对祖国的锦绣河山欣赏、赞叹的同时,陶冶情操,增强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4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具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因素。语文学习使学生了解历史,观察社会,领会做人的道理,探索人生道路,在道德情操上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而学生的自我教育则需要老师的引导。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切入德育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抄录名言,抄录富于生活哲理的格言警句,抄录具有高尚情操的诗文片段。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等来表现雄伟抱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时经典的名言也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灵的鞭策,使他们不断地改善自我精神世界。其次,利用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为学生提供效法榜样。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也许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也能算是完成教学任务了。但是,对于初中学生,仅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不能算完成教学任务教了书,未育人嘛。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要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德育教学渗透到每一堂语文课中,让初中生在感悟到语文知识海洋的浩瀚的同时,也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作者:杨丽丽 单位:贵溪市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中学生德育教育应用研究

摘要:

社会的发展给中学生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心智发展得还不是很成熟,因此,他们对一些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认识得还不是很全面,诸多挑战成为中学生及其教师必须要面对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认真帮助学生找出并分析他们的问题,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学生;挑战;引导者

中学生对大家来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字眼,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叛逆。它不同于小学生跟高中生,小学生由于年纪比较小,同时又对教师比较敬畏,所以对教师说的话言听计从。而能考上高中的学生肯定是对自己有一定的要求的,也对自己未来有一定的规划,所以教师不用太费心对学生的管理方面。然而学生在初中这个时期,因受生理、心理以及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同时又开始迷茫。虽说中学生的心智不是特别成熟,但是他们对基本的道德认识还是知道的,只是他们在行为上怎么做还是有些模糊。教师在遇到有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时候一定要有耐心,得到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接受教师的引导。

一、当代中学生的“模样”

如今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大部分学生都是在长辈的疼爱下长大,给他们足够的宽容成了长辈对孩子宠爱的一种标志。这样的环境下令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格外强,尤其是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他们极其希望成年人可以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不再把他们当作小孩子一般对待。他们希望可以平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而不愿意再像以前那样都是他人替他们决定,一旦有人采用命令式语气,他们就会立马出现反感叛逆的情绪。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兴趣爱好随着学习范围的增大而变得更为广泛,唱歌、跳舞、绘画等活动成为了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他们追求个性,一味模仿自己崇拜的人,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中学生给教师带来种种问题,教师面临的挑战

1.互联网这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学生的学习带来的帮助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可以网上授课、网上辅导学生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阅学习资料,处在信息环境下的初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是另外一方面,网上的信息混杂,初中生的内心比较单纯,对于这些信息缺乏足够的分辨力,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误入歧途。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沉迷网络游戏,初中生自制力不足,缺乏良好的引导,他们容易沉迷游戏,无法自拔。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

2.自理能力差。生活变得好了,加上独生子女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父母对于孩子过分溺爱,有的中学生可能在家里什么家务都不用操心,这样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可能会带到学校,虽然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基本的生活能力缺乏的学生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此外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可能过分地追求物质生活,在学校互相攀比,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3.随着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的变化,学生之间对异性产生好感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心里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异,对异性产生好奇。但是如果对于异性之间关系认识错误,会导致初中生早恋。初中生年纪小,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三、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走向正确的道路成为了教师一项艰巨的任务

1.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理解、信任和沟通,但不是放任,不是纵容,不是消极地无所作为。”作为教师,理解学生,给他们适当的宽容,比用责骂的语句会更容易让他们改正。学生本性是善良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耐心地听一下学生的解释,给他们一次改正的机会,不要动不动就是惩罚,那样只会加深学生对教师的反感程度,也会给教师下一步教学带来阻碍。另外教师的宽容并不等于纵容,改正的机会可以给,但是学生不以为然且屡教不改者教师就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对其惩罚。比如,根据学生的特点,让他做一件既对其他学生有益又是自己擅长的事情,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让他自信心提升。这样学生就会从潜意识里往好学生的路上发展。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解决“早恋”问题。中学时期也是学生情感懵懂的开始,学生受各方面的影响对异性会有好感,但这种好感还不算教师所认为的“早恋”,教师应该知道中学生男女有互动是正常的现象,而且也是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在遇到这样问题的时候,不能一开始就认定学生已经早恋,正常交往也要严加阻拦,并且加以训斥,这样不仅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而且也会让事情适得其反。教师应该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公开与学生进行交谈。尊重学生的人格,朝着健康的方面思考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正常交往。对对方有好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怎么样做才是对对方好,才是为对方考虑,然后转化这种情感成为学习上的动力,双方可以公开正常交往,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前进的动力,让学生健康顺利地渡过这段青春期。

四、结语

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本文阐述了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

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一、加强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1.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多元化思潮相互碰撞,功利心理普遍存在,这些现象导致中职教育也朝着功利化方向发展,一些错误的理念、言论等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了踏入社会后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中职生除了掌握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人文素质,强化心理素质。因此,中职院校必须顺应新形势的要求,创建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让德育理念深入到学生的思想里,促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效发挥自身的才能。

2.做好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做好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成才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指引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它能促使学生保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意义。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中职学生优良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也是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行为、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单一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学生受就业压力的影响,未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道德修养上,加之中职学生大多文化基础落后、自我约束能力差,很容易有狭隘自私的思想。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并没有将自身的感情带入课堂中,本身就没有起到榜样作用,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很多德育教师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不管学生能不能理解,硬将德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2.德育内容跟不上形势的变化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大多比较浅显,基本上都是照本宣读,缺乏实际性的内容,举例也都是教科书上的,教师在教学时没有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学生毫无兴趣,德育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质的作用自然无从谈起。另外,大部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完成考核,使得德育内容只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个知识面而已,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3.德育教育欠缺系统性如今,信息技术融入到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中职学生处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比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良信息严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然而,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却忽视了这些情况,在学生犯错时,教师一般用批评、训斥的方式,这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在成长的重要时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最终影响其就业的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加强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1.创新德育教育理念中职生基础比较薄弱,德育教师面临着比普通教育教师更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德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中职院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加强与学生的联系,真正关心和帮助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进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首先,注重培养中职生诚实信用的品质。由于中职生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诚信品质,才能自我约束,形成自律,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其次,培养中职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在德育教育中增加环境教育项目,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环境利益的关系。

3.创新德育教育的方法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模式。德育教师应该根据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一改空洞的理论说教形式,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喜好,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主、其他活动为辅的教学模式。

四、小结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中职院校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中职院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德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王久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10(6).

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络学校德育教育

正文: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我们已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作为信息传递和交流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利用,并已深刻地影响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与观念。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对传统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步入网络时代,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原本涵盖地域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更多地受到了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青少年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网络信息给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这是摆在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适应网络时代,树立终身德育教育理念。青少年学生自觉健康地涉足网络,首先应用适合网络时代特点的德育观念去武装其头脑。网络的多元性、交互性、开放性、创新性对极富好奇心、自我监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青少年学生因认知水平、辨析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对多元价值观往往难以作出正确选择。当青少年学生遨游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是其道德选择。诚然,道德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局限于让学生仅仅接受几条道德规范,而必须尊重其自我意识,指导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不断提高道德辨析判断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其道德主体性,确立终身德育教育理念,并不断更新。青少年学生德育的主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心理教育,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素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德育目标,主要通过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教育对象的自我修养能力,使其在德育认知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内化、升华、实践,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素质,并以此贯穿于德育主体的人生的全过程。此外,学校还应当把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二、改革传统的德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强化德育教育工作。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与日新月异的现实社会有所脱节,内容陈旧呆板,手段单一落后,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差距较大,使青少年学生知行分离,日常所见所闻与实际课堂上所授相差甚远,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情感调动重视不够,吸引和打动青少年之处相对较少,德育课堂教育与现实社会生活难以相融为一体。目前,青少年学生的德育教育要建立既能发挥德育宣传教育功能,又能监控有害信息传播的适合校园德育教育的网络体系,其内容应从传播道德知识逐步转移到引导、启发、解疑释惑上来,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并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特点,以其乐于接受、感兴趣的方式,不断提高其辨析、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使其真正能够接受到生动形象、有效可信的“主旋律”教育,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教育及形势与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舆论、高尚的情操、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教育、鼓舞、激励和塑造青少年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修养。

三、建立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奠定网络主流文化的优势地位。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应对网络的挑战,建立校园信息网,利用网络上的各种现代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完整、健康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评判中选择并吸收正确信息。首先,校园网络建站的关键是要发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特别是创造格调高雅的网络文化,注重可读性、服务性,富含思想性、艺术性,充分向青少年展示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深层次文化内涵,体现校园文化的文明形象和人文精神,增强校园德育网络的文化含量。其次,德育教育要注重双向交流,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如设立电子意见箱,倾听学生对学校管理和教师在教学方式、内容上的一些意见和要求,达到互动共进的目的。再次,主流文化网络还要注重效果,保持青少年学生的注目率和点击量,在网页设置上要图文兼俱,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色彩、动画、影视剧等网络媒体功能,坚持贴近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生活,推陈出新,不断更新网站面孔,开发新技术和新花样,增强德育网站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好奇心。如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严格履行“宗马列之说,承毛邓之学,怀寰宇之心,砺报国之志”的宗旨,网站页面清新宜人,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效果非常理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