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

土地经济管理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1篇

1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农村土地所有权界定不明确,产权残缺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关于土地产权问题,在不同主体间的归属安排并不是十分合理,使得各个权力主体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力、义务、收益等内容不能够明确认知,这也是我国农村土地经济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国家对农村土地权力的控制,直接表明农村土地的最终归属权是属于国家的,但是国家并不是我国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的主体。我国广大农民群众虽然是农村土地名义上的拥有者,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所有权并没有充分展现,农民土地权益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可以说农村基层政治民主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农民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农村土地经营管理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角色混乱,对于农村土地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分歧。

1.2土地分配制度不完善我国农村目前采用的是在农村集体经营组织内部实行以家庭为单位对农村土地进行承包,虽然它能够有效保证农民对于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而且使得每一个农民所拥有的权利都是平等的,但是受时间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合同签订之后就没有办法再对其进行更改,这样就会导致农村家庭中新增加了人口而土地不会增加,同时家庭中的人口有所减少而土地也不会随之减少,而且农村家庭中新增的人口是无法获得土地的,最终导致相同的农村集体下,农民人均承包的土地不均匀。我国较多农业地区的亩产量不高,很多农村人口向外界流动,依靠打工获取经济收益,目前还不会产生较大的问题,但是长此以往粮食生产力下降,粮食的价格也会不断上涨,最终会使得农民有不满的情绪,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必定会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2对我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2.1赋予农民永久农村土地使用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不能将农业土地私有化;二是不能改变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农村土地经营方式。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重要经济基础。目前,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已经形同虚设,所以不如将其全部打破,将农村土地全部收回归国家所有,但是给予农民群众永久的土地使用权利。在此基础上,国家作为农村土地的拥有者,可以颁布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农村土地使用过程中的转让、继承等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规范,保证我国农业发展,保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我国的农民群众获得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农民成为了农村土地真正的“主人”,而且不会改变原有的家庭承包模式,同时还保证了农民自主经营的主体地位。因为国家赋予农民群众永久的使用权利,而且土地权利还可以在相应的法律法规下转让和集成,农民会将农村土地看作是自己宝贵的财富,能够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的短期行为,充分展现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中的规模效应良好地发挥出来。

2.2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不断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使得农村土地行政由传统的审批管理方式转变为登记管理方式,不仅是对农民群众农村土地使用权利的保护,同时还能够有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改革内容,这一改革需要尤为注重的就是如何体现公平分配,使得农民群众的权利平等。因为每一个农村家庭都有着属于自身的生命周期,劳动人口的比例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所以在土地权益分配的起点上必须要做到“公平、公正”。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农村土地进行首次登记过后,在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益交给农民时,就废除原有的按人分配制度,农民群众想要获得农村土地使用权的主要途径就是在家庭内部采取继承的方式或者是在家庭外部采用买卖的方式解决土地需求。

3结语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2篇

物流就是对处于运动和静止过程中的存货的管理。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通常由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物流行政管理成本三部分构成。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成本、物流环节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3)按费用支出形式可划分为:直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包括人工费、燃料动力费、管理费、折旧费、利息支出及其它。委托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仓储费、保管费及其它。

2物流成本研究的目的及现状

现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围绕着物流成本展开,所有物流合理化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实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成本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地把握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因为物流成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

纵观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不清,以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相关成本都列在费用栏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

3物流管理会计及其意义

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积极、有效的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这就是物流管理会计。

物流管理会计是一个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的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管理会计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其建立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由于我国长期沿用传统的会计制度,而物流概念接受比较晚,因此现在还没有建立起物流管理会计。这个工作要全国统一规范,还需要一些时日,但是各个企业可自行实施,逐步探索,取得经验。

4以物流管理会计为主导,寻求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基本途径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与GDP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高于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高昂,同时也表明降低这一成本的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物流权威机构于2004年的计算,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则可以在货物运输、仓储方面节能降耗1000亿以上,可以增加1300亿元左右的社会效益。以上测算表明我国物流成本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并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来降低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那么,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根据我国物流企业的总体情况,笔者认为物流企业一般可以采取下列基本途径降低成本。

4.1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很多企业存在着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说明规模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在存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一个企业比竞争对手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就能获得一定的成本优势。当然经营规模也不能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产生规模不经济。

物流企业也存在着规模经济问题,因为物流业务规模的扩大可以使企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来使企业内部分工更合理、更专业化,从而提高服务效率。此外,人数较多的技术培训和一定规模的业务经营管理,也可以节省成本。但是,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表明,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因此,扩大规模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过小的问题,具体办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制订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二是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4.2充分利用范围经济。范围也存在经济性。物流企业也可利用范围经济。例如,从事仓储服务的物流企业可以兼营配送、流通加工、库存管理以及其他增值服务,从降低相关物流成本。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结合自己现有的业务,拓展相关的经营范围,可以使企业走出一条降低成本,扩展利润来源的新路径。

4.3大力培养人才。众所周知,我国物流人才非常奇缺。因此,物流企业自身更要注重员工学习。并且既要重视物流方面显性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与企业核心业务相关的隐性知识(经验或技能性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习对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降低物流服务成本的作用。

4.4提升物流技术应用水平。物流企业提升物流技术应用水平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可以包括各种操作方法、管理技能等,如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包装技术、物品标识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等。此外,还包括物流规划、物流评价、物流设计、物流策略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普及,物流技术综合了许多现代技术,如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Code(条码)等等。适当地应用这些技术会显著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从而降低物流服务的成本。

4.5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物流设施设备利用程度是在一定期间内对现有物流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单位产出分摊的有关固定成本就越低。在物流企业中,与物流设施设备相关的固定成本比重很大,因此提高它们的利用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

4.6改善企业内外部联系。物流企业的内部联系是指物流企业内部价值链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对于相互联系着的活动,改变其中一项活动的实施方式,便可能降低两者的总成本。有意地提高一项活动成本,不仅可能降低另一项活动的成本也可能降低总成本。

物流企业的纵向联系包括与供货商需求方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其他物流企业之间的联系。第三方物流是连接供货方和需求方的桥梁,通过加强与供货方、需求方的联系,可能发现降低各方物流成本的机会。另外,组建战略联盟是加强物流企业之间联系的基本策略。通过战略联盟,物流企业可以在未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联盟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增加物流服务品种,扩大物流服务的地理覆盖面,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提升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显然,通过战略联盟寻求发展相对于单个物流企业凭一己之力发展是一种速度快、成本低的发展之路。

4.7调动职工参与积极性。职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程度高、责任心强,积极探索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是物流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当前我国正在开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培养职工成本意识,让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成本管理,可谓恰逢其时,不仅利于企业发展,而且将为节约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措施;土地管理;经济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对土地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此项工作与土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各类问题,国土资源管理者只有探索出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才可促使土地经济和管理工作共同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1新形势在经济发展常态

在2014年的APEC峰会上,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关问题,阐明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状态。为保持这一状态,应通过创新驱动,促使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为,成本促使通货膨胀产生现象明显,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就业压力降低,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消费经济占据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从传统密集型产业逐渐向知识和经济密集型产业方向转变。

2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2.1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属于重点内容。实际工作过程常出现教育工作、管理工作、部署工作方面的问题。农民为土地直接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以农民自主管理为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委会组织不完善,导致在土地管理环节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有所欠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同时,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防灾意识等淡薄,不能将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有效宣传,导致各种防灾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农民对耕地红线国策意识理解有限,导致对农田的保护措施缺乏,未能重视土地利用限制,难以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村余地在整体利用方面缺乏规划,导致乡村建设以及土地使用规划等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开发过程未能科学管理征收过程,执行环节的告知、确认以及听证环节的规范性不足,影响农民利益[1]。

2.2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在实际管理过程,资金来源渠道广泛,有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等,不同的经济组织共同参与,以期土地管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在城市土地管理环节存在不规范问题,城市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为提高政绩,城市的经济区、工业区和新城区等建设力度加大,导致对土地资源过度发开。城市经济来源重要途径之一为土地出让,部分城市为追求更高的经济价值,导致部分产业的土地布局合理性缺乏。在土地使用过程主要依赖政府决策,未能将社会资助投资展现出来。土地资源管理应结合政府、企业、个人等目标,同时将市场选择行为考虑其中,制定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保障多方经济效益。

3新形势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促使经济新常态发展策略

3.1精准定位管理工作目标

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应结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交通水平、产业发展各方面现状全面分析,为城市、农村等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确定作出科学指导。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出动态变化的管理目标,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监督与管理,避免产生重复投资现象。例如:适当减少农村新增建设行业用地,防止影响耕地规模,减小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将土地利用效率低的资源进行改造,提升新增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不同地区,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展开精细化管理,在耕地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利用低丘缓坡、二次利用、工业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增减挂钩等管理措施,促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实际需求相符,同时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有效性[2]。

3.2及时转变管理工作内容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等导致土地管理面临各项问题,呈现出政府机构管理职能以及经济职能之间的对立问题。政府经济职能是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而政府集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于一体,导致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性不足。对此,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转变实际工作内容,完善土地的产权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充分发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3使用高效的管理措施

当前国家土地管理具体工作应结合经济发展实况,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耕地的补偿管理机制。通过跨区域对耕地指标进行调节,打造农田示范区域,强化土地的建设管理。对耕地等级、结构布局、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使用“废地复垦”和“迁村腾地”等管理措施,促使“迁村建镇”具体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将整合、治理农村土地与城乡建设的土地使用增减情况挂钩。加大对城镇中各类低效用土地的开发力度,促使不同区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形成集中产业化、工业集中规模化,将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盘活,释放出更多应用于经济建设当中的土地资源。

3.4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评价体系

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存在土地资源不足和建设需求量大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可按照土地所属区域的不同,对土地总量合理控制。对地区发展以及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等过程的土地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用地规划、项目审批等环节的平衡管理。科学控制建设用地量,制定出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展开合理评价。例如:项目规划之前,组织专业评审人员,按照项目选址、土地使用、投资规模、经济与生态等效益展开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项目立项、土地审批等工作合理性进行评估,增强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环节的规划与管理,合理控制项目建设过程土地使用、建筑密度以及投资总量,提升土地管理水平。

3.5强化耕地保护

为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应采取以下管理工作措施,加强对耕地的保护:①强化制度约束,保护耕地、针对弃耕农户,应收取农业税;种植农户提供耕地补偿以及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将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耕地主体的责任机制,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促使社会经济发展;②加大智慧农业发展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等,促使农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使用可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远程诊断和精准测量,制定出农业灾害预警机制,促使农业高效生产,提升耕地经济效益;③促使农业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应结合土地经济与农业经济,制定出共同发展管理政策。例如:保障价格机制基础上,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交易价格,让农民受益,激发其保护耕地意识。此外,国家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使农业经济与耕地保护之间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农民自主履行保护耕地义务[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下,要求土地资源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促使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形成新常态。对此,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对土地高效开发和利用,强化耕地保护,促使土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阎红媚.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91+94.

[2]丁丽美.我国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4篇

二、开发的位置。严格按镇域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居民集中居住区或相邻区域选址定点。

三、开发的指标。开发过程中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各村通过内部挖潜或向上争取自筹解决,镇政府原则上不提供经营性土地指标。

四、开发的行为。严格执行市政府政发[]10号文件精神,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挂牌拍卖、“阳光操作”。

五、开发的政策

1、按公平原则核定开发指标。农村“三集中”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全面推行建造多层建筑的安置方式。镇按新型社区每1000个居住人口配套5亩商业房开发面积,作为农村“三集中”经营性土地的规模指标核定给各行政村。这些经营性开发指标的具体开发时间由各村向镇政府申报。

2、核定指标所取得的土地收益归村。对按核定规模指标经挂牌拍卖所取得的土地收益,扣除应缴上级部分,余额返回给各行政村,作为推进“三集中”建设的专项资金;超过核定指标所取得的收益部分归镇政府。

3、农村“三集中”商业房的经营性土地开发配套费,按镇政府政发[]30号文件规定(三层及三层以下收取15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层以上收取8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标准的50%收取。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措施;土地管理;经济发展

引言

在新时期,对土地管理工作赋予了新的要求。此项工作与土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决定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当前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还面临着各类问题,国土资源管理者只有探索出管理工作的新路径,才可促使土地经济和管理工作共同发展,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相适应。

1新形势在经济发展常态

在2014年的APEC峰会上,阐述了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有关问题,阐明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状态。为保持这一状态,应通过创新驱动,促使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为,成本促使通货膨胀产生现象明显,劳动力的减少导致就业压力降低,经济增长率有所下降,消费经济占据比例较高,产业结构从传统密集型产业逐渐向知识和经济密集型产业方向转变。

2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2.1农村土地资源管理

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属于重点内容。实际工作过程常出现教育工作、管理工作、部署工作方面的问题。农民为土地直接管理人,在管理过程以农民自主管理为主,但是农民文化水平有限,村委会组织不完善,导致在土地管理环节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有所欠缺,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缺乏。同时,农民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防灾意识等淡薄,不能将政府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有效宣传,导致各种防灾政策落实不到位。此外,农民对耕地红线国策意识理解有限,导致对农田的保护措施缺乏,未能重视土地利用限制,难以采取高效的管理措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农村余地在整体利用方面缺乏规划,导致乡村建设以及土地使用规划等工作的衔接出现问题,开发过程未能科学管理征收过程,执行环节的告知、确认以及听证环节的规范性不足,影响农民利益[1]。

2.2城市土地资源管理

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特征。在实际管理过程,资金来源渠道广泛,有政府投资、社会筹资等,不同的经济组织共同参与,以期土地管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在城市土地管理环节存在不规范问题,城市发展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为提高政绩,城市的经济区、工业区和新城区等建设力度加大,导致对土地资源过度发开。城市经济来源重要途径之一为土地出让,部分城市为追求更高的经济价值,导致部分产业的土地布局合理性缺乏。在土地使用过程主要依赖政府决策,未能将社会资助投资展现出来。土地资源管理应结合政府、企业、个人等目标,同时将市场选择行为考虑其中,制定出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保障多方经济效益。

3新形势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促使经济新常态发展策略

3.1精准定位管理工作目标

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因此土地资源的管理工作应结合社会需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针对不同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交通水平、产业发展各方面现状全面分析,为城市、农村等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确定作出科学指导。按照实际需求,制定出动态变化的管理目标,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监督与管理,避免产生重复投资现象。例如:适当减少农村新增建设行业用地,防止影响耕地规模,减小增量的同时盘活存量。将土地利用效率低的资源进行改造,提升新增用地产生的经济效益。针对不同地区,结合土地实际情况,展开精细化管理,在耕地资源较少的农村地区,利用低丘缓坡、二次利用、工业开发、土地整理以及增减挂钩等管理措施,促使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实际需求相符,同时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目标的有效性[2]。

3.2及时转变管理工作内容

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过程中,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经济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等导致土地管理面临各项问题,呈现出政府机构管理职能以及经济职能之间的对立问题。政府经济职能是按照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而政府集管理职能和经济职能于一体,导致关于土地管理各项政策的落实有效性不足。对此,土地管理部门应及时转变实际工作内容,完善土地的产权体系,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充分发挥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职能,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3.3使用高效的管理措施

当前国家土地管理具体工作应结合经济发展实况,转变行政管理方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耕地的补偿管理机制。通过跨区域对耕地指标进行调节,打造农田示范区域,强化土地的建设管理。对耕地等级、结构布局、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使用“废地复垦”和“迁村腾地”等管理措施,促使“迁村建镇”具体工作有效落实。同时将整合、治理农村土地与城乡建设的土地使用增减情况挂钩。加大对城镇中各类低效用土地的开发力度,促使不同区域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农业形成集中产业化、工业集中规模化,将各类闲置土地资源盘活,释放出更多应用于经济建设当中的土地资源。

3.4制定出科学的土地管理评价体系

在我国经济发达区域,存在土地资源不足和建设需求量大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可按照土地所属区域的不同,对土地总量合理控制。对地区发展以及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等过程的土地管理工作加以落实,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用地规划、项目审批等环节的平衡管理。科学控制建设用地量,制定出科学的管理评价体系,对土地资源展开合理评价。例如:项目规划之前,组织专业评审人员,按照项目选址、土地使用、投资规模、经济与生态等效益展开综合评估,按照评估结果对项目立项、土地审批等工作合理性进行评估,增强产业规划、项目审批、土地规划等环节的规划与管理,合理控制项目建设过程土地使用、建筑密度以及投资总量,提升土地管理水平。

3.5强化耕地保护

为解决农村土地管理问题,应采取以下管理工作措施,加强对耕地的保护:①强化制度约束,保护耕地、针对弃耕农户,应收取农业税;种植农户提供耕地补偿以及粮食补贴等优惠政策。将市场高效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出来,强化政府职能作用,完善耕地主体的责任机制,在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促使社会经济发展;②加大智慧农业发展力度。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以及通信技术等,促使农业实现智能化管理。使用可视化的管理方式,通过远程诊断和精准测量,制定出农业灾害预警机制,促使农业高效生产,提升耕地经济效益;③促使农业发展。土地管理部门应结合土地经济与农业经济,制定出共同发展管理政策。例如:保障价格机制基础上,适当提高农产品的交易价格,让农民受益,激发其保护耕地意识。此外,国家应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使农业经济与耕地保护之间紧密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让农民自主履行保护耕地义务[3]。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下,要求土地资源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促使土地管理和经济发展形成新常态。对此,管理者应不断完善土地管理工作方式,促使工作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政策,创新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对土地高效开发和利用,强化耕地保护,促使土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共同进行。

参考文献

[1]阎红媚.当前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绿色环保建材,2018(08):91+94.

[2]丁丽美.我国土地出让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6篇

1.1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

1.1.1基本原理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是基于生态原理基础上,揉进现代的厌氧、好氧的污水处理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工程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专用塑料薄膜在地下围成一个生物滤池,利用配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引进草坪下,均匀地向厌氧滤层渗滤,再通过表面张力作用上升,越过厌氧滤层出口堰之后,通过虹吸现象连续地向下层好氧滤层渗透并流出生物滤池。在上述过程中,水与污染物分离,水被渗滤并通过集水系统收集被作为中水回用,污染物通过物化吸附被截留在土壤中,碳和氮由于厌氧及好氧过程,一部分被分解成为无机碳、氮留在土壤中,一部分变成氮气和二氧化碳逸散在空气中,磷则被土壤物理化学吸附,截留在土壤中,为草坪或者其他植物所利用。

1.1.2基本构造

由专用塑料薄膜在地下的冻土层以下向上方围成一个“生物滤池”,薄膜上方敷设由干管、支管、生态碎石、专用尼龙网组成的集水系统。其上方是由好氧生物菌种、通气性材料、改良土壤组成的好氧滤层。滤层上方为由专用塑料薄膜围成的,由生态砂、厌氧生物菌种组成的厌氧滤层。厌氧滤层之上为由干管、支管、生态碎石、专用尼龙网组成的配水系统。其上方是通气性土壤,土壤表面可种植草坪、蔬菜、花卉、树丛等植物,也可做停车场用。

1.1.3污水净化的主要过程

⑴毛细管、虹吸及物理化学吸附过程:通过土壤的毛细管现象及表面张力原理,将水与污染物中的胶体部分、溶解部分分离开来。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能截留、滤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物质,起渗滤作用;土壤中的粘土、砂粒等颗粒通过范德华力吸附溶解性污染物于土壤中。

⑵微生物代谢和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土壤中含有的好氧性、厌氧性微生物能对污水中的悬浮固体、胶体性、溶解性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并利用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物质,进行新陈代谢。

⑶植物的净化过程:种植在土壤中的草坪、花卉或树丛等植物能够吸收污水中的氮和磷;保持及增加吸水率和土壤的透气性;减少水力冲刷;作为微生物栖息的介质之一。

1.1.4工艺特点[5-10]

⑴不需复杂的构筑物,易于建设、便于维护、不堵塞、建设投资省、运行费用低;

⑵建筑物或小区室内外可污、废水合流排放,无须分流排放,有利于管线综合,节省管线投资;

⑶无污泥排出,不产生二次污染;

⑷在去除生物需氧量的同时能去除氮、磷;

⑸整个处理系统都设于地下,不与人直接接触,无损地面景观,而且能够种植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卫生安全;

⑹不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或影响较小,如运行得当,处理水水质良好、稳定、可回用于浇灌绿地、冲厕等;

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⑻将污水处理同绿化和污水资源化相接合,在处理污水的同时绿化了环境,节约了水资源。

1.1.5适用条件

⑴没有市政污水管网的场合;

⑵需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且需要中水回用的生态型居住小区、别墅等;

⑶季节性、间断性使用的风景区饭店、大型体育设施、会场、高尔夫球场和公园等地;

⑷水源性水库区;

⑸河流的

一、二级保护区。

1.2毛管渗滤处理工艺设计

1.2.1工艺流程

1.2.2工艺流程说明

⑴化粪池或隔油池排出口的污水经格栅预处理后,用污水泵提升或自流进入毛管渗滤装置。

⑵毛管渗滤装置由配水系统、厌氧滤层、好氧滤层、集水系统组成,污水经截留、吸附过滤及生物降解处理后,已基本达到中水用水的最高标准——景观用水标准。

⑶中水经集水系统收集自流入集水井,再经消毒处理后,用泵提升或自流至各中水回用点使用。

1.2.3基本设计参数

⑴表面负荷设计参数

一般应根据施工地点的土质情况及生活污水水质现状确定。基本设计参数:每天处理1m3生活污水需要8m2面积的土地,水力停留时间为5.6d.

⑵高程设计参数

在非冰冻地区,毛管渗滤装置配水管最小埋设深度为地表下200mm;在冰冻地区,毛管渗滤装置配水管最小埋设深度为当地冰冻深度以下。

1.2.4进出水水质

⑴进水水质指标预测

进水水质指标:BOD5≤250mg/L,CODcr≤500mg/L,SS≤180mg/L.

⑵出水中水水质指标

符合国家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的要求。

2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对住区水环境的保护

2.1住区水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与要求[4]

《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在“居住环境的保护”方面对水环境的要求主要包括排水系统和中水系统中的污废水的收集、处理及其达标排放或回用,具体内容与要求为:

⑴住区排水系统应实行雨污分流,设有完善的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和污水排放等设施。

⑵住区污水排放水质应满足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参照《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的有关规定。

⑶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应具有配套的处理措施和综合利用能力。

⑷建筑面积在50000m2以上的住宅小区应设置中水系统,中水可回用于冲厕、绿化浇灌、洗车和景观用水等。中水水质控制指标应符合《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的规定。

⑸中水系统应独立设置,严禁中水接入生活饮用水系统供水管道内。

⑹中水系统的建设应与住区的污水系统、雨水回用系统和景观水系统建设统一考虑,综合布置,统一利用。

2.2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对住区水环境的保护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应用于住区生活污水的处理,能较好地满足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内容与要求。

⑴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出水能够达到现行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的有关规定,可直接排放。

⑵处理出水经消毒,即可作为中水进行回用。

⑶不产生污泥,无需配套相关污泥处置措施。

⑷整个系统独立设在地下,卫生安全性好,与生活饮用水完全分开。

⑸其上为绿地,能渗透、畜积雨水,且其出水经消毒即能满足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因而可与雨水(间接)利用和景观环境水体进行有机融合。

2.3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用于住区水环境的保护的优越性

⑴生态环保,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了大自然的天然净化能力、处理分散排放污水的实用技术,它充分利用了土壤—植物—微生物系统的净化能力,既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又可去除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污染物,无污泥产生。同时由于该系统主要构筑物处于地表下,故还具有不产生臭味和不影响地表景观的特点。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⑵卫生安全,对公众健康和环境无不良影响

人们对水处理回用的卫生安全性一直非常关心。生活污水中含有许多影响公众健康和环境的污染物质,这些成分会造成环境的生物性污染,去除污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是减轻其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影响的主要措施。因此,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用于住区水处理排放或回用,在处理污水和绿化美化环境的同时,还要考虑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问题,即有关卫生学指标的问题。为此,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在试验中[5]选取总大肠杆菌和粪大肠杆菌作为评价系统生物学污染净化指标,对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进水、出水和表层土壤(10cm)进行了取样分析。

⑶经济适用、高效灵活,综合效果好

毛管渗滤系统具有建设费低、运行费低、操作简单和净化效率高,可分散、分期建设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没有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小区的水处理排放和回用,将此项技术与住区绿地建设结合起来,在有效处理污水的同时还可取得美化与改善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

3、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应用实例及评析

毛管渗滤处理技术比较适合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回用,能够较好地满足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优越性明显,发展态势良好。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辽宁、贵州、浙江、福建等地均已有成功应用的实例[5-9].表2是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部分实例的基本情况及简要评析。

水源为水上运动中心的生活污水,处理水量3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贵州省环保局、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2001年4月日本国环境省无偿援助的毛管渗滤土地处理技术示范项目。

北京“上海沙龙”住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20万m2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处理水量128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洗车和路面洒水。剩余的出售。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7月处理装置按建筑组团分为九块,大幅度地节约了小区污水管线投资,就地收集就地回用;装置埋深1.5米,装置上正常铺设小区的其他管线、道路、停车场甚至是篮球场,不影响土地的正常使用。本小区的剩余中水出售给市政绿化队;委托专业环保公司运行。

北京太伟运动休闲度假村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高尔夫球场会所和别墅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水量40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和绿化。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9月利用自然地形,合理规划设计,实现全部自流,无需任何提升,整个处理系统没有用电设备。实现污水“零排放”。

北京首创“百善别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水源为36万m2别墅小区的生活污水,一期工程处理水量40m3/d,回用于景观补水和工地用水。北京绿叶环境技术发展中心2003年9月中水处理工程与开发商的开发进度合理搭配,销售出一片别墅做一个处理装置,滚动进行。合理使用资金,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同时做到完工一个处理装置,投入运行一个装置,无需等待至整个36万m2别墅小区完工和入住后才能投入运行。

4、结语

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了大自然的天然净化能力、处理分散排放污水的实用技术,特别适用于没有完善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居住小区的水处理排放和回用,具有建设费低、运行费低、操作简单、无污泥产生、无环境污染等优点。通过有关卫生学指标测试分析,毛管渗滤土地处理系统不会对公共健康造成影响,符合健康住区对水环境保护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孙玉林,王冠军,萧正辉,等。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5

2张自杰,林荣忱,金儒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89-291

3张建,黄霞,施汉昌,等。地下渗滤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3(4):47-48

4顾启浩,开彦,刘东卫等。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2年修订版)

5杨丽萍,田宁宁,褚富春。土壤毛管渗滤污水净化绿地利用研究。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3):4-7

6田宁宁,杨丽萍,彭应登。土壤毛细管渗滤处理生活污水。中国给水排水,2000,16(5):12-15

7陈绍军,宋万,刘月。地下渗滤中水回用技术的工艺设计。给水排水,1998,24(12):32~34

8杨星宇,彭润芝。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应用——以贵州省为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3):65-68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7篇

农村经济管理离不开一支文化素质高、风清气正的农经管理干部。要通过各种途径和采取多种方式对基层农村干部进行定期培训,组织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单位的管理经验,从待遇等方面对农村干部进行适当的补贴,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支部管理队伍。

二、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

在许多基层管理单位,由于长期受管理体制的影响,缺少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认为农村经济管理中的土地承包专制、减轻农民负担、财务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的创建是多此一举,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对工作常常是应付了事,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二)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担负着农村土地承包、农民负担监督、农村财务审核等工作,任务中且繁杂,但目前的农村经济管理中缺少配套法规,缺少对土地承包工作、减轻农民负担以及财务监督的专门有效的体制,影响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农村债务沉重

农村债务沉重是许多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难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当地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财政收入很低,常常入不敷出,有些农村基层单位还会出现借债、新债的现象。由于债务问题,村级管理部门运行经费紧张,不利于农村基层管理者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很多公益事业也无法实施,并产生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对农村经济管理产生和非常消极的作用。

(四)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村居民增收效益小

土地经营规模小是目前农村耕作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以丘陵为主的山区,土地经营模式基本上是零散、独立,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经营,很难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出现了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的局面,影响了农民经营土地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现代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尽管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但随着国家扶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都不愿意把土地的使用权流转给土地承包者,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经营规模的壮大,从而形成了“农业大国,经济小市”的局面,最终导致农村居民增收收益很小的现状。

(五)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低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义务教育和重视教育等政策的出台极大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他们的就业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观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极大多数农村居民都希望进入大都市打拼,赢取同等的就业机会和高薪待遇,他们中很少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发展,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地带、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此,农村中从事劳动生产的是那些上了一定年纪或者知识水平较低、科技素质较差的简单劳动力,他们往往不会使用新机械进行作业,一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等也不能完全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这也是导致农村经济缓慢发展的又一瓶颈。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怎样提高农村居民的科技素质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三、农村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农经管理重要性认识

现阶段,随着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我国有关的农村政策切实落实并实现其政策的经常化、制度化以及长期稳定是目前实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以及解决农村矛盾的重要关键和保证。因此,各地各级农业部门加强思想认识和相关的指导和领导工作,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核心议题。另外,各级乡镇党委以及政府也要从经费、设备等硬件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重视。

(二)健全农村经济管理法规

农村经济管理法规是保障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充分落实的保障,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现有的农村运行模式制定相应的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执法岗位和执法责任制,明确岗位执法责任。制定详细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以及减轻农民负担的具体管理法规,形成科学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工作方法,确保国家各项政策的落实。

(三)发展外向型经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也更突出,管理好这部分劳动力,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农村经济管理者应积极引导他们,改变观念,广开门路,创办新型企业,走出一条集体办、户办、联户办全面创收的新途径。在创办企业时,充分发挥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大胆引进外资,进行实地考察,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既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工作的难题,又活跃了农村经济,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

(四)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减少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农村基层单位带来的负担,可以通过精简机构、费用包干、资产盘活等方式来减少经费的支出。另外,要防止新债务的产生,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监督管理,建立村集体借款的审批制度。村级兴办公益事业要量力而行,杜绝超越经济承受能力的举债工程、达标工程。另外,要合理使用农村管理经费,将管理费用的使用具体化、精细化,对农村各项经费支出要有预算和使用评估,坚决杜绝浪费现象,节约公共管理经费。

(五)完善激励政策

目前,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缺少必要的经费,对基层农村经济管理者来说,经费充足以及相应的激励政策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构建一个科学公平的激励机制、完善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重要。

四、结语

土地经济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问题;措施

1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完善的土地制度,缺少有效的约束和调整措施,因此,土地产权不够明确。除此之外,随着农村大批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务农人员减少,导致农村很多土地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制度的缺失也影响了政府一些政策的实施,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工作都造成了影响。

1.2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

三农问题是国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机制不健全,导致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管理的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也在日趋丰富,这就给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在新形势下,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机制是影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关键。

1.3缺乏专业的管理队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工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农业的基础地位被逐渐忽视。在很多农村地区,基层领导干部不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较低,从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上都有所欠缺,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对当地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难以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效果。

1.4资金使用效率低

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我国农村居民分布较为散乱,因此,国家在对农村资金投入上不够集中,造成了一定的资金浪费,资金的实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虽然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对农业种植的资金投入力度不足,难以满足实际种植的需求,农民的收入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使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

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2.1健全土地管理制度

政府要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对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的整合城乡资源,将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健全农村社会管理制度。一是要开展惠农政策,为农民进城就业和居住以及子女入学提供优惠条件;二是要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农村的公共服务和一系列保障体系。要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度。现阶段我国的土地承包制度主要是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对目前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加速土地的流转,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集中土地使用权,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由此可见,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不但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还能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完善农村经济管理机制

第一,政府要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发展情况,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为农村的经济管理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确保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能够得到有效落实。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对管理制度的建设,按照市场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乡镇机构的改革。第二,要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提高农民的管理意识,使农民认识到自身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鼓励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提出合理建议,对于能够积极贯彻和落实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所以,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选拔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和优惠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农村经济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管理能力培训,不断夯实其理论知识,更新其业务能力,改进其工作方法,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效率。

2.4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的力度,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当地的实际经济结构,制定合理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农村地区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实现资金投入的集中化和农民的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2.5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

由于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农业产品正迈向市场商品化,使农业产品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因此,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要加大农业产品商品化的进程,并组织各类供销活动,发挥出市场的组织调节作用,使农村能够形成一个专业的中心市场,并与相邻的集市进行链接,不断拓宽农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另外,完善农村市场的组织化规模,调节农业产品的营销市场规模,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使农业生产能够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自我调节和适应。

2.6做好农村经济管理的咨询工作

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第一,要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咨询答疑,帮助农业经营者们更好的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方案和决策,并做好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这是在变化无常的市场经济下,企业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第二,咨询人员也要将实时的国家发展计划和要求及时的传递给农业经营者们,促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第三,要在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上,将经济、社会、生态三种效益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农业产品的自身价值。

2.7切实加强乡镇企业的经济管理

一是可以依靠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促进乡镇企业实行多元化发展,改进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二是在管理体制上不能搞一刀切,在企业内部管理上要推行层层承包制和岗位经济责任制,要加强合理选材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战略,要根据员工的特点,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能力,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加强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提高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效率的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的结构、提高产品的质量,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2.8深化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当前农村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做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

3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要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冯艳波.浅析如何提高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水平[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