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当代景观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当代景观设计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1篇

1.丹麦的设计背景

1.1作为北欧国家的丹麦

北欧国家在地理、文化、语言、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很多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历史上这一地区的政治单元分分合合,相互交融,经过数世纪的演变才逐步形成现在这样五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作为其中一员的丹麦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许多北欧特质,这些也深深地影响着丹麦的设计风格。

北欧国家地处偏远的欧洲大陆北部,多属高纬度国家,受海陆位置和西风环流的影响,这里比同纬度地区气温明显偏高,但温和的夏季仍然短促,冬季依旧寒冷而漫长。北欧地区属于多云的地区,降雨量大,充沛雨水滋养了这里广阔的森林。由于北欧地区的冰盖消退的时间晚,这里的森林林木种类比较少,生态环境比较单一。除木材外,其他的天然资源比较缺乏,特别是矿产资源比较稀缺。

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北欧国家在历史上较为远离欧洲主体的成熟文化,但也形成了自身浓重的地域文化色彩。寒冷的气候不适宜长时间的户外活动,这使得北欧人不得不栖居于室内,也导致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的温暖生活,讲求舒适性和人情味。而久居室内的行为也形成他们较为平和、宁静和细致的气质特征。这亦影响到他们对材质的特殊关注和对精制细腻的细部追求。

在农业社会和早期的工业社会中,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性很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乏的资源使得北欧国家相较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是贫穷和落后的,并一度产生了令人生畏的“北欧海盗”。能商则商,不商则盗,北欧海盗们无形中促进了欧洲大陆先进文明在北欧国家的传播。然而落后却不屈的民族往往能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强烈认同。在十九世纪末兴起的北欧民族主义运动中这种精神特别得到了充分体现,各国都不遗余力地挖掘和恢复自身的文化传统,并将民族文化振兴和国家经济振兴联系在一起。

同样,落后也无法阻挡北欧人对民主、富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19世纪以来,北欧国家为摆脱贫穷落后的国家状况而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并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摆脱了经济上的贫穷,并建立起为世界所瞩目的国家福利体制和社会民主制度,形成一个全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成为北欧国家的代名词,而这也导致了北欧国家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民主社会结构,各阶层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差距较小。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有着一种务实、平和、理性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讲求工作的效率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他们要求一种稳定安宁的生活状态并追求良好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情趣,节俭经济的同时又要优雅体面。而国家的艺术领域的审美情趣也正是由这些社会的主体来决定和影响着,于是设计没有朝着贵族化和奢侈品的方向发展,而是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倾向。

1.2作为北欧国家的丹麦

丹麦处在欧洲大陆的一角,与其他北欧国家相比,丹麦与欧洲大陆的联系更加紧密。它的文化中既包含着北欧国家的共同特点,又相对更多地受惠于欧洲大陆的成熟文明,展现出更为优雅的一面。

丹麦面向英国和西欧的海岸线漫长,交流方便。历史上丹麦皇室与英国皇室之间有着密切的通婚关系,贸易关系源远流长,这使得英国的设计风格也对丹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较于北欧的其他国家,丹麦的设计透露出更多的优雅、从容之感。

丹麦与德国国土紧密相连,德国的设计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丹麦的设计领域。简洁而严谨的形式、对功能的重视也突出地体现在丹麦的设计中。

现代主义设计思想也是从欧洲大陆传播到丹麦以及北欧其他国家。然而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运动传入丹麦时已没有初期的气势,却带给了丹麦更多的思考缓冲时间,新思想与国家和民族的既有传统相结合。于是丹麦的现代主义保留了功能主义与简洁的形式,同时又软化了过于冷漠生硬的线条,从而产生了更为柔和、更富于人情味和地域特色的现代主义。

2.丹麦现代景观特点

2.1功能完善,形式简洁平和,富有人情味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2篇

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弋阳腔、傩舞、陶瓷、剪纸等民间艺术在全国有着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江西各地政府和社会组织,均积极推动这些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诸多当代艺术工作者也寻求着其与当代艺术创作结合的可能性。”[1]将各类图案应用于景观设计中,就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探索之一,并获得良好成效和多方共赢。因此,有必要对赣文化民间图案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原则和方法,继而为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赣文化民间图案概述

赣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子系统,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派生出了一系列文化分支,脉络清晰,层次丰富。具体到民间图案来说,在文学、戏剧、舞蹈、民艺等领域都有大量的代表性图案。如景德镇陶瓷,涵盖了花鸟类、山水类、人物类、宗教类等上千种图案样式,以图案的形式见证和记录了中国历史发展。在“中国戏剧活化石”傩戏中,面具则是最核心的道具,正神、凶神、世俗面具、丑角面具、牛头马面等各类面具,既表现出驱邪逐疫、祛病延年、风调雨顺等美好寓意,也反映出当地人特有的审美和精神追求。在瑞昌剪纸中,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劳动生活场景应有尽有,特别是阴阳交互、虚实相生的创作手法,更是赋予这些图案含蓄、典雅、神秘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在婺源三雕、南昌瓷板画、东固传统造像等多类民艺中,同样蕴含着丰富和独特的图案资源,既是无可替代的艺术奇珍,也是当代人各类艺术创作重要的素材宝库,理应得到当代人的充分重视。

二、赣文化民间图案应用于当代景观设计的必要性

将赣文化民间图案应用于当代景观设计中,有着深刻必要性和充分可行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当代景观设计发展的需要。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有了本质提升,也对景观设计这一相对固定的视觉表现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诸多景观设计都是有形无神的,表面上可以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是长时间或者仔细观看后,却明显缺少可读性,没有体现出人文特色,由此导致“千城一面”的状况,失去了一个城市和地区应有的个性魅力。而通过对地方文化中特色图案的运用,一方面可以拉近当地人与作品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作品贴上了鲜明的标签,使作品文化内涵得到本质的提升。所以,应通过梳理、加工和创新等手法,让更多赣文化民间图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得到展示和运用,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风貌,重拾历史记忆,满足当地人的文化归属感。其次,是民间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尽管江西省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对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大量的努力,也获得良好的成效,但仅靠这种单一的外部输血是不够的,还应探索出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在民间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其与当代人距离过远,当代人很难以一种合适、便捷的方式近距离接触到民间文化。”[2]而通过景观设计,则可以让民间文化以一种当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当代人提供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为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和路径。

三、赣文化民间图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

在明确了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运用赣文化民间图案的重要性后,则要对具体的运用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结合诸多成功作品来看,其运用主要包含直接复制、加工变形、提炼转化和继承创新四种形式。

(一)直接复制所谓直接复制,就是将传统图案直接运用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很多图案在历史发展中,其意义和内涵早已超出图案本身,而成为某种思想、情感和志趣的代表。将其直接运用于现代景观设计,并赋予其新的意味和形式,可以让景观设计脱颖而出,给人以深刻印象。这种方法运用最成功的当属南昌万达茂。江西是世界闻名的青花瓷的故乡,万达茂建筑由26个形态各异的“青花瓷”瓷器组成,在立面图案上,设计者从上千种青花瓷图案中,精选出了“年年有余”“凤戏牡丹”“喜上眉梢”“欣欣向荣”“福寿绵长”等21组主题图案。“直观而又细腻的刻画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祈盼的意境,永远定格在这千年不褪色的青花瓷上。”[3]虽然是简单的复制,但是图案存在的整体环境和呈现方式却是前所未有的,让传统图案的价值得到更有意义的发挥。如今的万达茂已经成为南昌的文化名片,青花瓷文化也得到新的认可与传播。

(二)加工变形赣文化民间图案虽然都是依托于某种民间艺术而存在的,但是其自身也有着独立的价值和意义。对此可以适当对其加工和变形,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体的束缚,以更加多样化的姿态展示在人们面前。如江西多地的公交车候车亭都有一个玻璃立面,面积虽小,但是如果设计得当,却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江西瑞昌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多样,风格独特。”[4]传统剪纸一般都贴在家家户户的墙上或玻璃上,而一些设计者却在春节期间将其搬进城市公交候车亭,剪纸标志性的大红色营造出了一种喜乐祥和的氛围。而采用镂空技术的剪纸造型,则与这面玻璃相得益彰,给人以灵巧生动和赏心悦目之感。设计者从原始素材中进行挖掘,然后根据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情趣对其进行加工和变形,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意蕴,又为当代城市注入了新的色彩,实现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完美过渡与融合。

(三)提炼转化赣文化民间图案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要想使其为当代人所喜闻乐见,则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和转化,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内容以简约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江西特色小镇——鹰潭贵溪樟坪畲族乡为例,畲族文化图腾广场就是一个匠心独运的景观设计。该广场依山傍水,雄伟壮观、粗犷的壁画与傲然耸立的文化图腾柱相呼应,艺术地展示出了畲族同胞勤劳勇敢、乐观豁达、团结向上、崇尚自然的精神风貌。这个景观设计就是典型的创造性转化,在对畲族文化梳理和提炼的基础上,利用壁画和图腾柱的形式,赋予原始图案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观众不再感到畲族文化是古老的、遥不可及的,而是就在眼前,可以直观感受的,实现了设计的初衷。

(四)继承创新得益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更新奇和多元的形式对民间图案进行展示,而景观设计自身也获得质的飞跃和提升,从而实现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以中国最大的傩文化主题公园——南昌•中国傩园为例。设计者先是在傩面大道上放置了10个高达6米的石制傩面具,并按照喜怒哀乐的顺序排放,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随后又按照傩戏的步法图——七星八卦,设置了七星八卦广场,观众按照顺序走完了广场,也就相当于完整地表演了一段傩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艺术设计中,在面对传统文化时,一方面要使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的保留,另一方面则要以创新的方式对其进行展示。用巨大石像展示傩面,以亲身参与的方式体验傩戏步法,均实现了继承和创新的有机统一。

四、赣文化民间图案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在当代,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民间文化图案被应用于景观设计中,但是实际效果和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所以有必要对基本的运用原则进行明确,以保证今后的创作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首先是要表现地域文化,融入时展。各类景观设计都是依托于地域环境而存在的,所选择和运用的图案资源也应是该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要始终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理念,下大力气对当地的民间图案进行梳理和总结,创造性地为我所用。同时,也要重点考虑当代人的审美追求,以符合当代审美观的形式对其进行展示,使之为当代人喜闻乐见,而非设计者的孤芳自赏。其次是尊重审美规律,回归艺术本质。美学家李泽厚曾将审美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层次,融合民间图案的景观设计,不仅是悦耳悦目的,而且可以给人们带来艺术美的陶冶和润泽,以及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和启迪。所以,在设计中不能片面追求高、大、上,使形式大于内容,而是要真正沉心静气,挖掘文化底蕴,注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作品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最广泛的认可。最后是树立生态理念,追求生态和谐。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都是依托于一定的情境而存在的,在融入民间图案元素之后,更要注重其与周围环境的生态和谐,把握好景观、自然和人类三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一些作品盲目追求视觉效应,继而引发多种生态问题,这显然是有悖于设计初衷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规划、设施建设、道路交通等有机融为一体,而不是应景之作。唯有此,才能使融入了民间图案元素的设计价值和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结语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景观设计进入了全新阶段,无论是设计者还是观众,都对景观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设计者需要树立新的创作理念,使用新的创作素材,展示新的创作风格。赣文化民间图案类型多样,寓意丰富,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理应得到当代设计者的充分重视。对这些图案积极而巧妙的运用,不仅可以彰显出当代设计者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姜大龙.江西“非遗”保护:在艰难中前行[J].大江周刊(焦点),2012(5).

[2]杨咏,张晓晗.浅析民间艺术融入文创设计的方式[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5).

[3]张雯.谈陶瓷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巧妙渗透[J].艺术科技,2018(9).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化理念;室内景观设

引言

景观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既是人类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为人们生活带来必不可少的舒适感受,具有审美意义的境遇才能够被称作景观,因此室内景观设计不仅需要设计师有着良好的室内景观设计水平,更需要设计师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当代的室内景观设计需要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还要立足生态稳定,因此如何实现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成为当代室内景观设计师急需关注解决的问题。

1当代室内景观设计的生态理念

1.1景观的恢复与促进

当代的室内景观设计师更多的是面对那些被废弃的建筑区域,以及被人们破坏之后的建筑区域,设计师充分应用生态理念,应用生态系统强大的自我恢复能力以及逆向演替机制,将环境区域改造成更加具有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建筑。景观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通过修复被破坏了的环境区域,实现景观设计生态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充分了解设计区域的生态环境,以修复和促进为基础,选择适合环境的景观设计,从而实现设计与生态相互和谐。对于当代景观设计师来说,他们的责任就是尽自己的力量修复受损的环境,使得建筑区域内的环境实现良性发展,以完善区域内环境系统为主要目的,不断提升室内景观设计的品质。

1.2景观的补偿与适应

工业发展对环境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却产生了大量的难降解垃圾,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绿化植被也是越来越少,空气、水源、土壤质量都大打折扣。景观设计师则是肩负着修护环境,减少环境恶化给人们生活带来伤害的重大责任,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注重对环境的补偿和适应,以其独特专业的设计手法和眼光,选择最适合室内设计的方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设计师的设计愿望得到满足,设计师在设计当中运用科学的设计方式,采用科学的设计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以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进行景观设计,实现环境修复。

2生态化理念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绿色植物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1可以分隔室内的空间生态化理念应用到室内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起到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我们可以将数个盆栽进行有规律的布置,使得盆栽既可以分隔空间又不影响其原有的功能。通过这种方式分隔空间,可以最大程度上体现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提升整个空间格局的和谐性和开阔性。例如,我们要将办公区域隔断,既要保证区域美观,还要起到隔断的作用,我们就可以采取用绿植隔断的方式,尽量在不影响工作以及通行的方位,摆上一些绿植,这样一来,既能做到隔断,又不会因为隔断而产生密闭感,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2.1.2可以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生态化理念应用到室内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起到延伸室内空间的作用,我们可以将绿植布置成为自然化状态,使得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相互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极大限度将空间进行衍生,让人们感觉舒畅和轻松,这种设计理念一般多用于餐馆或者酒店。例如,一个酒店的大厅面积有限,但却想要做到让顾客进入到其中,感受到宽阔大气的感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应用生态化理念进行设计,设计师通过对于酒店外部环境的考察,将室内绿植与室外绿植进行统一,实现室内室外环境相互融合。

2.1.3可以将室内环境线条柔和化生态化理念应用到室内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起到柔和室内环境线条的作用,室内环境大多是由线条构成,长期处于这种硬化、缺乏活力的环境当中容易造成室内人员视觉疲劳,产生憋闷感,不利于人的身心发展。我们通过将植物放到室内环境当中,借助植物的颜色以及气息,调和室内环境,使得室内环境更加具有活力,帮助人们摆脱视觉疲劳。例如,一个家庭的客厅设计当中,要想将环境变得更加温馨有活力,我们就可以采取加入植物元素,利用生态化理念,在客厅中安装一些活动装饰,如假山流水,金鱼盆栽都是很好的选择,这样一来,住户在室内既可以感受到更加充满活力的环境又可以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美妙。

2.1.4调节室内气候减少碳排放生态化理念应用到室内景观设计当中,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气候,减少碳排放量的效果,实现室内绿化,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可以提升室内的空气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室内二氧化碳排放,净化室内空气,可以减少室内净化设备的使用,从而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良性循环。同时,室内绿化增加,叶子在蒸腾作用下提升室内湿度,而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遮盖墙体能够阻挡一部分的阳光,避免阳光直射而导致的室内温度升高,通过这种方式调节气温,可以减少空调或其他制冷设备的应用,同样起到减少碳排放,实现良性循环的作用。

2.2环保绿色材料在室内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2.1降低环境污染环保绿色材料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污染,不同于绿色植物具有改善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作用,绿色环保材料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环保材料是易于降解,在安装过程中不会对外界环境带来影响,在处理起来也是更加方便。其次,环保材料所含的甲醛等有害物质更少,人在环境中生活不会产生身体健康问题,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最后,环保绿色材料的应用同样也可以起到改善人们视觉疲劳的作用,新型环保材料所采用的颜色都是极其接近自然的柔和色调,用环保绿色材料同样可以达到改善空间以及环境的作用。

2.2.2减少经济损耗环保绿色材料在室内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新鲜植物带来的空间限制和保存限制,环保绿色景观设计具有保存时间长,易于管理,且空间限制少的特点。通过使用环保绿色材料进行室内景观设计,既可以实现环境的优化,更可以减少经济消耗,保证环境稳定性,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3结语

把生态化室内景观设计的思想贯穿进入整个设计过程当中,以保障环境的修复和发展,最大程度上恢复设计区域的原生态环境,让人们通过生态环境的恢复融入到生态化的环境当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垃圾的产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态化理念在室内景观设计当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室内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更是依赖于室内的生态化设计,该理念从各方各面影响着室内景观设计,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空间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斯惟.生态主义理念景观设计的发展与应用[J].现代园艺,2016(2).

[2]邱毅.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研究及其应用实践[J].科技创业家,2013(14).

[3]严丹丹.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初探[J].中华民居,2012(1).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准则;运用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生活、工作环境的生态性、审美性需求不断提升,既要求环境的自然生态、空气新鲜,还对于景观环境的视觉审美、艺术形态以及心理意境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目前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要符合现展需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结合生态规划理念,使用生态环境因素及当前的艺术审美观念,有效地利用自然地形地势,用心塑造优异的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从而让目前园林景观展示更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能,逐渐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1生态规划理念的简述

所谓的生态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和园林景观环境设计的体现,就是考虑到景观环境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园林景观环境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使用等阶段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全面结合自然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统筹人们的生活效能和作品的审美性,最大程度地去优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是现在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是绿色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领域的延伸,是古典园林“天人和一”“师法自然”造园思想的现代诠释,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景观审美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协调,注重艺术视觉审美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生态规划理念主要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当中注重对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最大程度地保障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使用,让园林景观设计实现生态效能、经济效能、社会效能。国内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重视保障生态系统的完善性,在设计过程中要根据自然秩序,缩减影响环境的设计手段和景观要素,达成生态系统的良好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可再生。要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缩减能源和资源的耗费,科学使用自然的光、风等资源,用林场代替草坪、地方类树种代替进口园艺种类,缩减化学物品和除草剂的使用,最大程度地维持自然地形地势,根据自然环境要素,构造美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准则

2.1重视自然环境的生态性

所有自然生态模式的存在都有着一定的科学性,都是满足自然发展秩序的结果。因此,园林景观建设首先要根据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联系开展,遵循符合自然、敬畏自然、改善自然、保障环境,在基于符合人们的需要,最大限度缩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满足自然秩序,确保园林景观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发挥。

2.24R生态设计原则

“4R”即Reduce、Reuse、Recycle、Renewable设计原则是生态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也是重要的设计原则和指导方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场景资源,包括地形地势、景观构件、地被植物、山水元素,并建立材料、资源和垃圾的回收系统,实现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回收材料,并防止对自然环境、对人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园林景观良好的生态效益。

2.3重视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保护

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都需要敬畏自然、维护环境,竭尽全力地减少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要最大可能地利用原本的地形地势,利用本来的植物、地貌、水源、结合荒废设备构建全新的园林景观,不要推翻所有重新设计,要尽量在本来场地的文化历史和自然习俗上设计,还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和生活功能。选取和配备相符的生态植物,将各类植物混植,构成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能够让园林成为一个美好的完整空间。

2.4园林景观生态设计遵循适用、经济原则

园林景观生态设计要满足与服务对象的审美需求、活动规律、功能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为人们营造一个景色优美、健康快乐、舒适方便、环境卫生的园林空间环境,以满足游人的休息、游览和愉悦身心的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在规划设计、建设施工以及后期园林景观使用和维护等阶段在地形地势、植物培植、建筑材料、施工标准、垃圾处理、可再生绿色能源的使用等方面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资源浪费,节省开支,实现资源和资金的最大化利用。

3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园林景观植物的生态栽培

生态栽培在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中是一项有效的措施,不但能够符合地方生态环境要求,还能够提升植物的地方适用性,满足地理环境和植物的有机结合,给植物的科学生长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当代园林景观中的生态栽培体现了生态规划理念。一是在园林景观栽种过程,要尽量选择可再生植物资源,这样才能够提升植物的地方适用性,满足就地取材,确保本土植物的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当代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尽量地选用本地植物和可再生植物,即便一定要选取外来植株,也要选取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率的外来植株。在栽培过程中,要实现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科学配备,确保植物的安全成长,以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而有效地缩减相应成本投入。二是在生态种植时,需要有效地展现出植株的多类型,在混合配搭的过程里,要提升各类植物的适应能力,从而有效地把园林植物打造为一个融合整体,有效地满足多样景观要求。三是生态栽培的重点在于科学选取各类植株,有效地提升景观的生态均衡性,展现出各类植物的地方适应能力,满足植物资源的科学配备,以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目的。

3.2园林景观植物的生态性

经济性考虑。在城市园林景观构建中,植株是核心因素,植物类型的多样化是园林景观自然生态环境的表现,还是生态规划理念在当代园林景观中的适用。植物类型要全面考量其适应能力,不能够仅栽培某一类植株,尽可能保证品种的多样,要考量植株的各类因素及对环境的需求,让生态园林整体达成健康、生态。假如只重视园林景观的审美性,没有考量当地地理环境对植株生存的作用,不考虑植株之间的相互影响,只会造成浪费,而不是生态设计。例如甘蔗对温度要求高,只适宜生长在温度高的南方,北方温度低不适宜甘蔗的生长,如果在北方种植甘蔗,甘蔗的品质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将丁香、薄荷、刺槐、月桂种植在一起,分泌的芳香物质会对邻近的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这样就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原本的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背道而驰。

3.3园林景观的自然准则

园林景观建设虽然是依靠人力,但是其终究主要还是生态环保、以自然化作为准则,想要实现优化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的目的。因此,园林景观构建要创设自然情境,丰富植树乔灌草结构,提高绿化层次性,这就是把生态规划理念融入到当代园林景观中的详细表现。例如在水池边种植一些耐水性比较好的植物,比如柏树、池杉、垂柳、合欢、金桂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选择,不会遮挡水面的光照,不影响水下动物的生长。

3.4园林景观的层次化设计

园林景观的生态建设不仅包括公园类型,还包括绿化带、植被护坡等类型。园林景观位于城市里,能够优化人们的居住生态环境。假如仅仅只是几种建设公园、制造景观,就会让绿化公园变为城市的装饰,很难施展其生态作用,大环境的破坏也会影响生态园林原来的功能,因此园林景观要分开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须要整理好园林景观各要素的空间联系。生态景观构造须要重视科学安排,建筑区域要疏密相宜,人工环境要尽量满足自然生态,科学地添加丰富景观。例如利用原本的水体构建跌水景观,让水产生跌宕的视觉审美性。这不但能够提高空气湿度、改善温度,还符合人们的亲水要求,满足人们渴望自然的心态。在园林景观构建里须要科学地添加健身设施和建设区域,让人们呼吸洁净的空气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强化体质,让园林景观整体变为一个强健的自然生态体系。

3.5生态公园设计

生态公园设计是基于园林规划理念开展,重视显现地区生态资源优点理念下,发展出生态园林各个功能区的价值,以达到提升园林景观的使用承载量,有效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显示出各个功能区的特殊功能。首先,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根据生态理念的指导,达成自然植物、景观和功能区的有效配搭。其次,在园林景观里,须要确切进行各类植物的合理培植,制定全面的培植方案,主要是使用本土植物,有效地培植外来植物等。不仅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绿化的欣赏性,并且能够凸显生态设计的基本特征,达成园林景观的迅速优化的发展目的。

4结语

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里结合生态规划理念是满足社会发展的必然形式,也是人们贴近自然、结合自然的共同要求。以后的园林景观设计须要全面考量生态环境现在状况,探究生态园林的设计手段,展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崇.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9):284.

[2]庞杏丽.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9-50.

[3]梁子斌.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生态规划理念的实践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5(15):58.

[4]吴义淼.生态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对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7X):72.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5篇

仅有优美的环境或者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有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融于一体,才能营造理想的社区。建筑元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色彩、立面、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景观相互呼应。当前形势下,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研究的热点。

一、建筑和景观统一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环境,尤其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离不开的建筑外部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整天面对钢筋水泥的城市居民对这样的生活早已厌倦,他们渴望得到的是大自然的绿色。然而,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使他们这样的愿望遥不可及。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商针对客户回归自然的这一心理,开始加强对建筑外部环境的宣传,实现建筑与景观的统一。毫无疑问,“景观住宅”、“花园小区”等建筑与景观的结合体在我国各地大受欢迎。显而易见,当代人在选择住房时不仅关注建筑的结构和功能,更加关注所处社区的环境,人们渴望得到的是建筑与景观的统一体。

随着人们对景观的向往和追求,景观设计学在我国应运而生并得到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设计师们已经意识到仅仅是完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已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只有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迎合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景观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容忽视。只有将景观设计融入到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去,才是最有效最完美的设计方案。为了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景观建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广泛应用于景观规划与设计。它将景观规划与设计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学及风景园林相融合,从而达到使建筑与景观相统一,相呼应的目的,同时提高了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及整体的艺术性。它以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为出发点,以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为服务对象,关注人的使用,强调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关系及可持续发展,是广义的建筑学。

在景观建筑学作为指导的基础上,形成了将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者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然而由于现代景观建筑学涉及专业面广(包括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风景园林三大方面),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全面覆盖,重此失彼的现象不可避免。当今建筑界,设计师们通常将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作为主线,而将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补充和陪衬。就我国而言,设计的基本流程如下:首先由规划师规划场地,确定建筑(群)位置及整体布置,然后由建筑设计师对建筑(群)进行具体设计,待一切完成之后才由景观设计师进行绿化设计。然而此时,道路,建筑都已规划完毕,剩下的景观设计空间极为有限,因而只能由园林绿化师见缝插针,简单的种些花草树木了事。正是由于对景观设计的不重视,使得我国城市景观设计发展缓慢,毫无特色,千篇一律,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严重脱节,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用甚微。

二、建筑景观统一设计策略

2.1建筑中融入景观设计要实现建筑景观的统一,必须使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紧密结合。景观设计是进行微观的景观空间设计,而建筑设计是进行具体的建筑单体设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然而在当今设计中,很大一部分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分开进行,甚至忽略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陪衬,进行简单设计(例如种些花草、设计个喷泉,运来个雕塑等等)。更有甚者是在建筑完成之后才开始景观设计,设计时不考虑规划布局仅追求表面效果,对交通,消防及停车等硬性技术指标也置之不理,从而最终将导致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整体效果,使用性能以及人与自然地长期和谐发展。一方面,建筑不可能游离于外部环境而存在,它必须依附于外部空间来体现它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建筑所具有的个性及特征不仅要通过建筑本身来表达,更要通过周围环境来反映。加之,景观设计并不像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么简单,它不仅起到装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体现当今时代的思想及精神文化,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使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统一,利用建筑赋予景观内涵及思想,使精神文化得到淋漓尽致地表达。总之,景观空间与建筑空间的结合不仅使建筑空间得到完善和扩展,微观空间也得到了丰富和延伸,使得建筑更具整体性和舒适性。

2.2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设计的中心原则,因而在进行建筑和景观设计时必须结合自然,尊重自然。要做到结合自然,尊重自然首先必须尊重景观的地域性,尊重当地的自然文化遗产及格局,最大程度的顺应自然,尽量依照生态原则进行设计;最大程度的利用当地可再生的自然元素和材料,尽量发挥其实用及审美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当地自然及文化遗产,尽量避免破坏;最大程度的领用当地自然水,尽量避免依靠人工水;最大程度的让自然做工,尽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最大程度的延长可持续运转周期,尽量实现可持续生长。最大程度的体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生态之美,亦即自然的野趣之美,避免一味地最求表面富丽堂皇的效果,而是将更好地与自然生态系统融合作为至高的追求之一,并将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总之,结合自然,尊重自然,实现建筑和景观设计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是设计的原则和目标,节约用水用地、新的可再生能源的运用、恢复和保护本地特有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多样性等将会成为新的设计趋势。新晨

2.3建筑和景观的统一设计理念——以人为本当今世界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有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随着景观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人为本地设计理念不容忽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去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在今后的设计历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发展。景观建筑学关注的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既强调人类的发展又关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景观建筑师的最终目标与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与人文的过程、保护自然与人文系统、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利益,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平衡。所谓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保护好大自然环境,给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与占有;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以自然、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设计中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多方面的、多方位的关怀,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三、结语

建筑和景观的统一是当前城市规划的最终目标,无论是从建筑设计还是到景观设计,不能只片面地考虑单一因素,应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景观设计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充分体现建筑设计因素,才能真正达到建筑和景观的统一。

参考文献:

[1][美]科纳。论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复兴[M].吴琨,韩晓晔,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传统文化

1景观建筑内涵定义概述

所谓的景观建筑,便是除了居住功能以外,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小憩的建筑结构。景观建筑的种类包含了诸多的内容,大到亭台楼阁小到走廊、假山水池、喷泉甬路等。景观建筑往往会与园林设计融合,在整体园林的设计思路基础上,将景观建筑与园林风格进行紧密联系,通过合理的经营规划,在绿化和景观建筑的映衬之下,展现出园林景观的艺术内涵。景观设计能够真正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们提供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水平。通过具有内涵以及艺术氛围的景观建设,最大程度上展现出不同区域文化的内涵,陶冶人们的情操。

2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中继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2.1有利于塑造独特的中国审美观念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国家的发展以及实践当中,无处不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丰硕文化果实和结晶。传统建筑文化便是传统文化遗留下来的瑰宝。能够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性。景观建筑设计对于人们的审美和思想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很多景观建筑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作品都是具有地域风情,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影响。积极地将传统文化的内容,合理地融入到景观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迎合广大群众的审美心理,让广大群众在景观建筑设计当中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切实地塑造了独特的中国审美观念。

2.2有利于设计出中华民族特色景观

正所谓“民族的便是世界的”,艺术不分国界。中华传统文化的景观建筑中,往往会融入诸多的传统文化符号、传统文化意境、传统建筑材料等内容,不仅还原了我国经典传统建筑,而且在原有景观建筑设计当中,融入了新工艺、新技巧,切实地展现出了我国景观建筑设计的与时俱进性。此外,在当前“一带一路”的文化政策带领下,将传统文化融入景观建筑设计中,能够更直接地向群众们呈现出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绝伦,让更多具有古香古色氛围的景观建筑成为求人瞩目的经典,展现出我国中华民族的特色。

2.3有利于传承并发扬传统建筑工艺

传统景观建筑工艺和技巧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华,更是古代劳动的智慧结晶。建筑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建内容和组成部分,能够生动直观地展现出传统文化内涵。我国优秀传统建筑工艺诸多,例如,抬梁式建筑、抬梁式建筑、井干式建筑、大、小式屋顶结构等诸多传统优秀的建筑工艺,需要新一代人们的传承以及发扬。积极的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合理地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传承并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建筑工艺和技巧,对我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传统文化对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影响

3.1对建筑形式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纵观当代景观建筑设计当中,往往会出现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子。很多当代景观建筑设计师在开展景观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会将仿古建筑融入景观中,楼台水榭、亭台楼阁等传统建筑形式数不胜数,这特体现着景观建筑当中的传统建筑形式内涵。

3.2对设计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建筑领域以及建筑行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当下,我国景观建筑设计工作者日渐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景观建筑设计工作也深入地针对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研究。无论是从表象还是从传统文化内涵,都深入烙印在了景观建筑设计工作者当中,并且对景观建筑设计者带来了极大程度的影响。很多景观建筑设计师们在设计景观建筑时,不仅是单纯地针对古代建筑进行仿照,而且在意境等层次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3.3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建筑理念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工作在重视传统文化融入的基础上,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涵。当前一些景观建筑在设计的同时,不仅会将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内涵融入其中,而且还非常注重景观建筑之间的搭配,彻底贯彻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传统文化继承表现途径

4.1建筑造型的精心设计

传统文化当中对于景观建筑的“形态、造型”非常讲究和注重,当前很多景观建筑设计当中,也会仿照传统建筑当中的形态与造型来进行景观建筑设计。但是更多的景观建筑设计师会在原有的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详细了解,明确传统文化以及传统符号的深层含义,对传统文化的进行简化以及形变,简要概括整体的布局。在当代景观建筑设计当中,传统文化“造型、形态”的表现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便是针对建筑结构进行简化,将一些细部烦琐的装饰除去,保留最为间接的造型。其二,便是夸张。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之上,将一些夸张的传统文化符号、图案、材料等内容进行夸张处理,在增添景观建筑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了景观建筑的艺术氛围。

4.2建筑色彩的精妙运用

色彩作为世界构成的重要视觉内容,不仅展现着一个地域与民族的宗教信仰,还体现了地域的生活习惯、风俗习惯、文化活动等诸多内容。在景观建筑设计工作中,色彩作为一种材料的形式出现,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因素的重要体现,所表现出的更是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文化标识。如,江浙地区建筑的“白墙灰瓦”、背景建筑“红墙琉璃瓦”、苏州地区的“粉墙黛瓦”等,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所给予人们的视觉以及心灵感受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所以在开展景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结合景观的整体艺术氛围和文化感知,科学合理地设置色彩。把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对于色彩的独特感知,将能够展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色彩合理融入景观建筑设计中,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工作带来不竭动力。

4.3建筑材料的精心选择

建筑材料作为景观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材料内容,合理地选择建筑材料,能够让景观建筑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地带来冲击,给予广大群众们不同的感官体验。例如,石材建筑、木材建筑、砖材建筑,其给予人们的感受和建筑空间、建筑造型是存在差异的。将传景观和材料与地方特色风情、传统文化内涵进行结合,可以切实给予广大群众区别化的感知。例如,我国奥林匹克公园建筑当中,不仅有我国传统的青瓦建筑材料,还有钢结构所堆叠的半透明景观墙,彰显出了独特的现代感也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融入到了景观当中。此外,苏州博物馆当中更是钢骨架支撑的建筑基础上,增添了双层玻璃和木质饰品,并且在整体桥梁上构架出了照明灯,展现出了一种新颖的景观形式。

4.4建筑空间的科学营造

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常采用以小见大或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空间序列,营造出广阔的园林意境。在我国传统建筑艺术当中,往往会运用到分景、障景、借景、收景等多种空间内的景物缩景缩景诸多的空间技巧手段内容。在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借助传统建筑的空间思维和空间意识,将传统手段和最新的造景方法进行紧密衔接。在整个代景观主题的前提之上,营造出良好的建筑空间氛围。

5结语

总而言之,在开展当代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景观建筑设计者应该充分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明确传统文化在建筑当中的地位。积极地将传统文化与我国当代景观建筑设计进行紧密结合,不仅可以满足大众对当代景观建筑的审美需求,而且还能够在继承并发扬传统建筑工艺技艺的基础上,塑造出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实际将当代景观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建筑造型,并且在精心选择建筑材料的同时,合理地运用色彩,有效地凸显我国传统文化自身的优势,为景观建筑设计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雨倩.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园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

[2]施振鸿,陈文龙.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花卉,2017(8):89-90.

[3]孙惠.秦汉文字元素在现代建筑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

[4]安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7(8).

[5]涂芳.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福建茶叶,2017,39(7):114-114.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7篇

设计师们可从诸如当代建筑、艺术、电影等一切领域中获取灵感。虽然20世纪末的景观设计形式多样,但也有其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空间特性,当代景观建筑师们从现代派艺术和建筑中汲取灵感去构思三维空间,再把雕刻方法加以具体运用。现代庭园不再沿袭传统的单轴设计方法,立体派艺术家多轴、对角线、不对称的空间理念已被景观建筑师们加以利用。其次,抽象派艺术同样对景观设计起着重要作用,曲线和生物形态主义的形式在庭园设计中得以运用。最后,通过对比的方法从国际建筑风格中借鉴几何结构和直线图形,并把它们在当代庭园设计中加以运用。然而,传统的空间模式并没有被全盘否定。例如西方文明中最经典的庭园设计模式——伊斯兰式设计可与20世纪极简式建筑结合,使住宅与庭园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多样性是当代设计的显著特点。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在20世纪末对庭园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1、抽象艺术

它对20世纪所有艺术形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早期景观建筑物已在创作手法上有所变化。结构主义大师马勒维奇(Malevich)和罗德琴科(Rodch-enko)铸造了抽象的几何结构和硬边结构;迪澳.凡.兹泊格(TheovanDoesberg)和约瑟夫.阿尔伯斯(JosefAlbers)实现了具体艺术;汉斯.阿尔皮(HansArp)和简.米洛(JoanMir6)则运用了抽象的松散结构,即生物形态。

2、概念艺术

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由艺术家苏·勒维特(SolLewitt)使用,它指出艺术作品的概念比其表现形式更为重要。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马塞尔·迪尚(MarcelDuchamp),20世纪极具影响的艺术家之一,其余两个是伊夫斯·克莱恩(YvesKlein)和皮埃尔·曼佐尼(PieroManzoni)。电视艺术和行为艺术是其附属品。在景观建筑中,最具灵感的概念艺术是大地艺术或泥土艺术。

3、立体主义

这一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得名于法国画家马蒂斯,当时一位法国艺术评论家听说马蒂斯讥讽布拉克(Braque)的作品仅仅是一些“小方块”。毕加索和布拉克是最早的立体派艺术家,他们改变了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主要绘画方法——透视法。在景观建筑中,立体主义表现为抽象概念和联合视点的产生。这一艺术手法首先在20世纪20年代由几个法国设计师——罗特.马利特一斯蒂文斯(RobertMallet-Stevens)、安德列(Andre)、保罗.薇拉(PaulVera)和加布里埃尔.圭弗莱基安(GabrielGuevrekian)用在庭园景观设计中。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美国景观建筑师如加勒特.埃克波、詹姆斯.罗斯和托马斯.丘奇,也都受到立体主义的影响。

4、达达主义

托弗耳.德莱尼和玛莎.施瓦茨是两位经常谈到达达主义对其作品产生影响的美国景观建筑师。刺激和荒谬是达达主义的特征。马塞尔.迪尚可能会赞赏德莱尼的德沃斯(Divorce)庭园和施瓦茨的巴格尔(Bagel)庭园。

5、生态意识

早在20世纪前l0年,詹斯.詹森(JensJensen)就从景观设计角度表现了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其后,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景观建筑师也加入到生态问题的讨论中。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伊恩.麦克哈格领导着这个领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美国的理查德.奥伊默(RichardOehme)和詹姆斯.凡.斯威登(JamesvanSweden),荷兰的托恩.特尔-林登(TonterLinden)和皮特.奥多尔夫(PietOudoff)和汉克.格里森(HankGeritsen)领导这个领域,他们都为生态环境作出了杰出贡献。不同高度的植物表现出自然的风格,叶子的形状和纹理造成了景观的差异。关于植物的一些问题需要强调,在深秋和冬季,植物美丽的一面会失去,草地维护费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6、节约能源

将节约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意识连同生态保护意识一起融人庭园景观设计中是专业设计师们的一种尝试。重构的石子用来铺路。供户外用的复合板代替了天然木材;为了保存白白流掉的水而修建的水池也用在景观中;水的循环使用是为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太阳能水泵为室外低压/高强度照明体系发电

7、高科技

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传真和电子邮件的影响正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无孔不入、大行其道。光纤照明、人造雾、视频技术正在成为庭园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们也是庭园景观设计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末高、新、尖科学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大批新型材料应运而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塑料制品、合成金属、玻璃纤维、光纤照明设备和人工草坪开始在设计公共景观时使用。现在这些高科技合成材料在私家庭园中也同样可以看到。自从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出现后,景观建筑和设计开始得益于新科技。CAD对设计大型项目十分有利,设计师可方便获取历史庭园和其他类型庭园的资料,同时也向场所生成式庭园设计师展开了一个广阔的创作空间。

光纤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纤就用于庭园照明。这种材料的研制最初是为电信和医学服务的。低压、高强度、透明或不透明的光纤照明设备适应性极强,可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缆线上,使庭园中的任何一处都能被照亮。人造雾这是过去20年中被庭园景观建筑师们运用的又一先进的科技手段。它是在高压条件下将水分子原子化而形成的。这一具神奇作用的产品不断使景观元素和边界变得模糊不清,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引入设计中。人造雾因其独特的冷却性质,可以在酷热季节用在庭园中。

8、绿色建筑

在屋顶栽种植物的技术,丹麦、德国、墨西哥等地在草坪底下建筑住宅,太阳能水泵在小水池的运用,用干草做住宅等,所有这些都属于绿色建筑范畴。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植物的手法是美国、法国景观建筑师的创新,詹姆斯.瓦臣斯(JamesWines)和爱德华.弗朗科伊斯(EdouardFrancois)走在这个领域的最前端。

9、大地艺术

大地艺术或泥土艺术对景观建筑师和设计师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大地艺术作品由一些在绘画和雕塑上摆脱了抽象派艺术思想影响的艺术家完成。他们抵制画廊、博物馆、评论家夸大的广告,但他们具备环保意识。他们带着这种观点到美国西部广阔无垠的沙漠和荒地进行创造。在那里,大地艺术家们创造出巨型的泥土雕塑,那些土墩和石头结构容易让人联想到老祖宗们的墓地。

10、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是最早的摩登艺术,美国的唐纳德.贾德(DonaldJudd),索尔.莱维特(SolLewitt)、阿格尼丝.马丁(AgnesMartin)、罗伯特.莫里斯(RobertMorris)、理查德.赛那(RichardSerra)和戴维.斯密斯(DavidSmith)是这一风格的领头人。极简结构、线条和同样抽象的几何图形不断地出现在20世纪末的景观建筑师们,特别是彼得.沃克(PeterWalker)的庭园作品中。

11、后现代主义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49年由约瑟夫.赫德纳特(JosephHudnut)撰写的(《人类建筑和精神》一书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经由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推广,最后能成为一种建筑风格则得益于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Graves)和罗伯特.文图里(RobertVenturi)等人。后现代主义是多种文化理念和现象的高度集合。因为现代主义和工业化社会间存在联系,所以,后现代主义和当代高科技社会也有关联。后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主义节省、极简风格的一种反应。它是多种文化的混合物,没有明确的概念。在乔治.哈格里夫斯、阿德里安.古兹(AdriaanGeuze)、凯瑟琳.古斯塔夫森和德维涅(Desvigne)以及道尔诺基(Dalnoky)等人的作品中都含有后现代主义元素。

12、包豪斯

20世纪初建于德国德绍(DesSau)的这所著名的艺术建筑学校,堪称现代主义的发源地。自20世纪30年代纳粹党关闭这所学校后,大批艺术家、建筑师和教师纷纷逃往美国,他们中包括瓦特.格罗皮厄斯(WalterGropius)。格罗皮厄斯是哈佛大学建筑学科的带头人。他的教学科研成果为美国二战后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3、艺术家和设计师

罗伯托·伯利·马克斯

又一个对20世纪景观建筑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他是画家出身,他将艺术的眼光投向自己的祖国——巴西。他的建筑特点是:用巴西木材制成大规模自由流动的能体现生物形态的堆积物,这些堆积物被当作精致的地被。他讨厌“风格”这个词,他将自己的作品视作艺术与自然的结合。新晨

路易斯·巴拉冈

墨西哥现代主义建筑师,对当代结构设计有重大影响。他设计的方形、长方形平面围墙结构是从西班牙、摩洛哥穆斯林的传统建筑勒.柯布西耶式建筑、国际化风格、地中海和墨西哥民居中汲取创作灵感的。通过运用简单的水渠、人工瀑布衬托这极简派风格的围墙.巴拉冈更发展了别致、简朴式风格,并不断影响着全世界的景观建筑师和设计师。

野口勇

野口勇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庭卧景观设计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名日裔美籍雕塑家。他的标志性的景观设计包括有纪念馆、游乐园和桥梁。石头、水和植物的运用在他的杰作中随处可见,例如纽约市曼哈顿银行、泊纳克珍藏本图书馆和手稿图书馆、耶鲁大学、位干加利福尼亚州科斯塔.梅萨(CostaMesa)的加利福尼亚剧场等。

勒·柯布西耶

密斯.范.德.罗(MiesvanderRohe)和勒.柯布西耶都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白色直线形国际式建筑风格的积极倡导者。后者梦幻般的手法并没有忽视社会的最底层。在他的影响下,笔直耸立的平民区在二战后遍布全世界,现在这种风格的建筑大部分已经被推倒。法国东部的郎像(Ronchamp)圣母教堂、巴黎西区的萨沃耶(Savoye)别墅等这些建在美丽如画的乡村景色中的建筑物,是仅存的几个能代表他创造风格的作品,并巩固了他在20世纪建筑史中的地位。

当代景观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包容性设计;景观设计

1包容性设计理念概述

1.1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概念

“包容性设计”一词来源于英国,“包容性设计理念”(InclusiveDesign)定义为“一个过程,帮助设计师、制造商和服务供应商确保其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最广泛的用户需求,不受其年龄和能力的限制”[1]。因此区别于无障碍设计,包容性设计中的“可达性(Accessibility)”是基本属性,而景观设计中的包容性设计理念在充分考虑“可达性”之外,提出了关注空间同享与情感公平,给大众以平等的机会参与、互动和分享[2]。

1.2包容性设计理念的功能

早期包容性设计力求解决产品设计中与用户体验的“匹配力”问题。随着老龄化时代问题的到来,包容性设计提出了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由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融合发展是包容性设计发展趋势。将包容性设计方法引入景观设计行业是迎合时代、技术与环境的必然。

2景观设计概述

景观的含义广泛,是一个具有时间属性的、动态的、生态的整体性系统,包括人所能看到的一切自然和人造物的总和。景观通过对环境要素设计,基于环境美学对城市居民户外生活环境进行的改造[3]。然而,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发展,智能景观应运而生。智能景观是将信息和通信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以及各种设备集合在一起,实现的是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三者之间的高效对接,能够更好地实现包容性需求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景观[4]。基于老龄化、后疫情健康等背景下,具有包容性的智能景观提倡为更多的社会群体考虑,景观设计更应该多视角融入包容性设计方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考虑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

3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原则

当代景观正处于一体化向多元化转变的过渡期,包容性设计理念融合景观设计方法丰富了景观异质性与多样性,促进了景观多元化持续发展,与现代技术衔接的智慧景观异军突起[5]。在考虑传统用户需求之外,结合智能景观技术的独特性与时代性,将潜在用户的社会文化需求囊括其中,丰富需求多样性,实现景观体验公平性,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使用感,消除情境排斥产生的不良设计体验,同时引入新的智能体验,达到广义的包容性[6]。

3.1反情境排斥性——空间环境错配导致情境性障碍发生

传统景观设计过程主要从设计师角度理解用户需求,这就导致了一些错配的发生,我们可以理解为设计师用自己的“偏见(Bias)”去发现与解决问题,对使用对象的排斥就会发生[4]。即理解为障碍可以发生在景观环境设计要素与人交互接触的任何点,即使用者、认知与景观要素的排斥是错配产生的结果。因此,障碍不仅是个人健康条件,而是错配的人与环境交互产生。针对排斥与错配的发生,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景观环境,它在特定的时刻发生具有情境性,对景观空间使用者产生不良影响,带来消极的体验感,使得景观本身失去活力来源。例如从主观意识角度出发,某些障碍人士从一开始就将自己排斥的某些场景之外,促使景观环境与他们失去交互的可能。设计者需要解决因情境而发生的排斥问题,以达到包容性结果,即设计过程中应当具有反情境排斥特点。解决情境排斥相关问题不仅是人适应公共环境,更是设计环境对使用者需求迎合的一种反向设计,拓宽包容性设计适用对象,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关怀理念的延伸[7]。

3.2理解多样性——景观设计过程参与性体现多样包容

理解多样性也可以解释为从人类的多样性角度去学习如何设计景观。人类的起源与发展就能很好地证明其具备适应多样性的能力,一旦以往的经验不能提供所需的方法,人类就会选择去适应,这种适应能力本身就存在多样性[8]。因此,景观的包容性设计首先需要设计师设计以人为本,学习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方法,同时引用新的、多元的视角去实现景观环境对人的包容性。应对于社会问题的景观,在解决社会人口特征与需求多样化方面不可或缺,更加需要以多元角度理解多样性,将设计对象纳入设计过程也是实现包容性设计的方式之一。设计师可以想象一个人是如何运用以往经验去适应,但无法想象他们的情感背景,无法了解什么能够带给他们愉悦或消极感受。例如我们发现一些景观游乐设施与空间的设计对象为3岁~12岁儿童,因此,设施尺度与景观偏好只按照儿童需求设计,而研究调查表明,部分儿童明确表示想要与跨年龄群体的人群活动,即多年龄群体混合需求,与设计师预想需求存在差异。包容性景观设计强调的理解多样性,可以理解为在设计的全过程以开放的、鼓励参与的方式将尽可能多的使用者纳入到设计中,可以解决某些潜在用户被排除在外的问题。因此,景观设计有必要从不同层面融入包容性设计思维,充分考虑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3.3赋能——通过智能景观的设计,最大限度激励用户

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对体验都有一定主观动机并试图建立某种关联性,只是在程度上存在差异性,通过智能景观设计的引入,达到赋能的目的。例如某些人对玻璃栈道的恐惧,用户的自我能力否定多来自于自我主观意识,具有提升空间。每个人在与景观因子交互时都感受过被排斥的感觉,包容性设计尝试跨越一系列相关的能力,在相似的环境中连接不同的人,利用智能景观技术的特殊体验,以达到提升用户能力的目的,即“赋能”[9]。想象一下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景观,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在特定情境约束中,许多健康人也能从为身障人士的设计中受益。这些设计的使用对象可以延展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使用人群,例如为视障人士设计的智能彩虹步道,通过智能感应系统的分析结果,调节彩虹步道的指引灯光的颜色组成与强度,使景观具有自适应性和互动性,同时也可以成为儿童的欢乐,加速普通人理解信息通道的速率。理解终身的、临时的、特定情景与场景中相关的错配和动机,可以快速的培养同理心,并展示某个解决方案如何扩展到更广泛的受众,这样的景观才是真正多元的、包容的公共环境。

4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的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采用“多功能,微引导”的包容性设计方法来应对景观环境中情景排斥问题。“集装箱公园”模式解决可达性与空间利用率问题,以“反错配性”原则为设计指导,以其特殊的视觉吸引力形成视觉中心,以点续面,形成连续的系统,集装箱内部则用于聚会与展示活动,外部则作为引导工具标注导识信息[10]。为减少或消除包容性景观环境与用户的障碍,以包容性景观设计原则中的“理解多样性”为指导,可以引申为服务对象的多样性。通过纳入更多的服务人群的需求,包括工作人员、低文化水平人士、残障人士、视障人士、老人与自闭症儿童等,来减少或消除设计师“认知”的片面性,从而聚焦整个目标群体真正的需求,加深园区包容性程度。心理学的研究把“赋能”理解为一种动机结构(MotivationalConstruct),认为意义感、胜任力、自主性和影响力这四个激励因素可以强化用户的工作动机,即激励用户。从提升心里“认同感”着手,对主入口的智能“彩虹步道”设计,运用智能感应控制色彩起到准确指引的作用,加快视障人士的信息理解速率。专属色带指引到对应的楼号,同时在虚拟导视地图上做指引,使指向性更加明确,并营造积极环境氛围。与此同时,运用三维立体图像、特殊触感处理、图文非叠加的数字设计手段导视地图,可以解决低文化水平与自闭儿童阅读信息困难问题,以及视障群体的使用问题。

5包容性设计下的景观再思考

5.1延续多功能与可持续景观

包容性景观设计目标是实现用户体验需求的多样性,而包容性景观设计的产生则需要同理心、移情力和开放包容,不仅能认识到用户遇到的障碍、感知到排斥性,也是对拥有不同能力的人的广泛关注,而且还可以认识到所有人共同的动机。可持续性、文化以及设计为人人对当代景观设计的约束与当今许多人高度相关,超越能力的思考成为许多不同设计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容与超越能力不仅仅是设计服务对象应具有的功能特性,更是充分利用人的多样性,并纳入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案,是满足日益全球化和多样化的景观使用群体需求的重要保障。

5.2深度智能化景观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技术逐步引入未来设计,越来越多的设计对象将具备智能化的特征及功能,风景园林作为直接为公众而设计的学科首当其冲。考虑包容性设计理念的现实和社会属性,利用现代技术结合景观小品、智能服务设施或虚拟空间设计,使景观设计保持高度敏感性与黏着性。例如将虚拟可视装置和文化景观相结合,以时间为线索,为使用对象提供可供选择的景观体验,主要通过改善体验方式和降低参与限制条件争取更多的用户能参与到研究中,来纠正其中存在的偏见或盲区。因此深度智能化景观需要以技术为前提,注重景观交互中的多样性,使用户在交互中感受景观设计的个性与包容。

6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