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经验范文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经验范文

时间:2022-06-23 04:03:58

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摘要: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破坏、采空区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污染等问题,危及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引发一系列矿群矛盾纠纷。针对这种现状,钟山区大河镇应以改革创新破题、绿色理念引领、产业转型推动为原则,实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农业绿色、工业绿化,有力推动矿区产业兴、社会稳、百姓富,走出一条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1现实背景

钟山区大河镇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北部,总面积80.6km2,煤矿资源丰富,矿山13个,矿区总面积达11.1297km2,煤炭储量2.508亿t,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行大规模开采,大河边煤矿等大型国有煤矿采取边设计、边建设、边生产的策略进行建设生产,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大河镇作为“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西南片区重要能源基地,为地方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1]。但“先采后治,边采边规划”的发展模式,使该镇付出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地质环境破坏、采空区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污染等问题严峻。为保障地质灾害区域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改善矿区人居环境,丰富矿区产业业态,实现矿区精准扶贫,大河镇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知行合一,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作为指导,立足生态优势、城郊优势,以农村“三变改革”为引领,将矿山综合治理与地质灾害治理、“3155”工程、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造、精准扶贫等政策有机结合,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新路子。大河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大河镇周家寨村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2大河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主要做法

2.1优化绿化生态空间,重塑矿区自然和谐新风貌

大河镇以开展自然资源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为契机,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矿区环境整治—生态产业发展—矿区环境改善”的良性循环。(1)突出“一体化”综合治理。打破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充分整合发改、规划、环保、生态、民政、旅游和国土等部门成果,实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功能规划、公共服务规划、人口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民生保障规划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规划“九规合一”,将矿区治理与村庄区位条件、历史文化、产业发展、资源优势、集聚特征等因素相衔接,实行生态保护修复“一张图”调度管理。现区域内苍山如海、万峰成林、河湖交错,既有水龙宫、虎跳峡、“天下第一母”崖等奇特山景,也有蜿蜒流转的以勒河、裕民河,碧波荡漾的摩俄湖;乡村田园星罗棋布、依山塑形,形成“万亩产业、十里画廊”的产业空间布局;凉都花海•大河堡、中国农耕历史文化博览园•凉都国学馆、大桥田园、恩华温泉酒庄、水龙宫和玫瑰谷等精品景点可领略传统、民族、中西文化的独特魅力,形成春可看花品茶、夏可纳凉避暑、秋可摘果览景、冬可温泉赏雪的独特风貌,昔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矿区正由黑变绿,绿水青山正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2]。(2)突出“立体化”生态产业。大河镇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修复为先导,打造了万亩精品蔬菜、万亩特色经果、万亩花卉苗圃等生态产业观光带,建设嘎尼庄园、啨尼茶园、大地印象、大箐村科技示范园、阿加QQ农场等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点。15°以下的耕地,主要沿以勒河沿岸种植蔬菜等高效作物,15~25°坡耕地种植茶叶及葡萄等精品水果,25°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以经果林、苗圃为主,同时通过“林上林下结合、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发展一批茶叶、特色经果等“长效产业”。发展一批高山冷凉蔬菜、黑大蒜等“林下产业”,发展一批绿壳蛋鸡等“林下养殖产业”,形成1200hm2特色经果、667hm2蔬菜、87hm2红豆杉、高粱种植200hm2、567hm2花卉药材、413hm2花卉苗圃等产业生态观光带,建设林下土鸡养殖基地5个,规模达8万羽,2017年农业产业园区年产值7.8亿元[3-4]。(3)突出“股权化”要素聚集。大河镇以“三变”改革股权为纽带聚集资源要素,按照“无奇不股、无物不股、无人不股、无事不股”的思路,引导村集体和农户以“山、地、林、田、湖、房、路、水”等所有可经营性的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经营主体,使资源聚集化、资产化、财富化。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引导、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保护与治理新机制,国土、生态、环保、住建、交通等部门主导本行业领域环境修复治理,钟山区下属平台公司融资实施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企业投资发展矿区绿色特色产业。同时,大河镇把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矿区治理相结合,推行“党建联盟、村社联营、社民联合”的三联模式,形成“村、企、社、民”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模式,大河镇7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在“大河镇联村党委”的带领下,“联合出资”组建贵州大河泰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村控股的股份中含本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00元/人自愿出资的代持股,全镇27148个村民共出资542.96万元)。集团公司下设农业旅游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阔盛工程有限公司、鼎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3个子公司分别经营农业旅游、项目承建、劳务服务等业务。3个子公司利用自身业务优势,通过各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股份链接机制,引导群众通过经营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从土地整理开发→种植养殖→产业发展→高效利用→乡村旅游的良性互动,形成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保护与治理新格局,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相协调。

2.2高效利用生产空间,积蓄矿区产业升级新动能

大河镇坚持将矿区治理与水利网络、交通路网、能源保障项目同步统筹、同步推进、同步实施。(1)把区位优势凸显出来。大河镇切实提高矿区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推进大垭口至大连路采煤快速通道、采煤沉陷区大河公路网提级改造工程、采煤沉陷区大河至下扒瓦公路工程,建设大河现代农业园区观光道路、环红岩水库公路等城乡交通路网建设,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实现矿区内园区和旅游景区二级公路全覆盖,100%行政村通油路、通客车,形成“乡、村、组、寨、户全域相连”的构架。(2)把各类资金统筹起来。大河镇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通过4.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9.3亿元。整合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国土、生态、环保等部门项目资金4.5亿元,实施2处大型矸石山治理、1处地质灾害治理、7个土地整治项目、14.27km2小流域综合整治、15.1km2石漠化整治、退耕还林1369hm2,建成红岩水库、大河镇都市休闲农庄工程。撬动金融资金,以申报获得专项建设基金为资本金,以钟山区下属平台公司为平台,融资贷款26.76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居环境改造、清洁能源开发生产。引入社会资本,引入社会资金12.544亿元实施矿区绿色生态产业发展,北京青石公司投资7640万元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整治,贵州国梦公司投资2.6亿元建成大河堡•凉都花海景区,贵州恩华温泉酒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68亿元建成温泉山庄,大河经济开发区投资5.7亿元建成凉都国学馆,贵州大地印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8亿元建成大地印象科技示范园。(3)把资源禀赋挖掘出来。大河镇推动以煤炭为主导的“黑色”产业向以新技术、新能源为主导的绿色产业转变,有序推进煤层气开采,充分利用大河镇煤层气储量大(地质资源量286亿m3)、分布集中、品味较高、大规模开发优势突出等特点,由六盘水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3亿元建成钻井31口,产能1000万m3/年,预计到2020年可建成钻井245口,产能1亿m3/年,有效遏制煤与瓦斯突出矿山灾害问题恶化,实现矿业转型升级。另外,大河镇充分利用地热资源打造恩华温泉酒庄,发挥地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实现矿产资源的绿色发展。

2.3打造宜居生活空间,培植矿区持续发展新优势

大河镇结合矿区综合整治,优化“一核(大河堡核心区)一廊(大黑山沿线走廊)一片区(三甲片区)”的休闲旅游空间布局,完善污水垃圾处理、文化、娱乐、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农旅电商体验、孵化基地,融入绿色、文化、创意等元素,提升矿区群众生活品质,满足城镇居民对乡村的向往。一是挖掘农耕历史文化优势。将中国农耕文化、历史文化、国学文化和度假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结合中国历史21个朝代的建筑风格按照中国地图形状进行布局,“无中生有”打造历史文化博览园,寓教于乐,在旅游中学习,在学习中旅游。二是对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脱贫村组,在中国农耕文化博览园附近选址统规统建都市休闲农庄,并推荐到附近景区当导游、观光车驾驶员、保安员、保洁员、服务员,每月工资均在1800元以上,长效解决脱贫问题。

3结语

大河镇通过矿区综合整治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创造了坚持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探索了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经验。区域内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扶贫产业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生态环境逐年好转。

参考文献

[1]余新晓,贾国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带动水土保持新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2019(1):5-8.

[2]徐燮彪.改善生态环境拓展用地空间——余姚市精心打造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区域模式[J].浙江国土资源,2019(1):54-55.

[3]牛守军.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新路子[J].资源导刊,2017(9):17.

[4]马金城,昃庆民.青州市实施废弃矿坑治理性开采的探讨[J].山东国土资源,2013(1):119-121.

作者:许红印 张开亮 张朦 刘茂新 单位: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

被举报文档标题:浅谈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经验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lylw/hjzhzllw/7355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