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重要性;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4

一、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o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与其他科目相比,体育课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教师时刻将德育渗透到课堂中责无旁贷。在新课标视野下,正确认识到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提高体育教学的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是当今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具体牢施的重要方面。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寓德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并将对学生进行道德意识的培养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要求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付诸于实际的行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表现出德育的效果。加之,体育教学本身具有较强的德育优势,如进行各种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掌握保持身心健康的本领,提高美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完善个性的形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启迪学生的社会意识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做好集体的一员。体育教学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的建立,组织各种游戏、竞赛,可以养成学生公正评判、守规则、相互协作等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是一种有效、可实施的途径,而且在学校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学的方法

3.1组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对学生德育的渗透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进行有效地组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的有效组织和使用,可以使学生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去是适应此时此刻的现实状况,并在成功克服困难或者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后实现价值感和满足感的享受。比如通过组织学生高喊口号,锻炼学生阳光朝气的性格和敢于演说的勇气;坚持课外活动,经于风吹日晒,锻炼学生坚强的性格。这些锻炼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对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德育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3.2在游戏情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一直是所有学生心中较为喜爱的一门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体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灵活性更好,更具有趣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趣味游戏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捕鱼”游戏,首先将同学分为两组,一组是以自由活动的鱼儿,另一组则需要手拉手连成渔网,对鱼儿进“抓捕”活动。游戏中学生会发现渔网只有团结才能够抓到道鱼儿,游戏非常灵活,既不能落单也不能太过聚集。游戏后教师以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自然可以将游戏中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再对其进行补充引导,那么一堂体育与德育结合的课程就成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印第安人跑”的游戏,让学生在赛道上设定一些例如体操垫、双杆、跳马障碍物,然后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比赛,最终团队用时最短的为胜利者。通过这样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赛道就如人生的跑道,总免不了障碍与坎坷,但只要有坚定的信念与合作精神,最后都一定会取得胜利。

3.3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榜样示范教育

教师为人师表必须要起表率的作用,成为学生最好、最明显的榜样,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在教学中向学生科普体育界榜样事迹,告诉学生运动员英勇拼搏、不怕苦、不怕难,艰苦训练的事例以及为国争光的事迹,让学生对运动员产生钦佩之情,从而在体育课堂上能够认真学习,努力锻炼,时刻以运动健儿为榜样。当然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自身言行的把控,做到举止大方、谈吐得当,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自身的说话和动作感染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化身榜样,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共演锻炼,帮助学生完成德育教育。教师要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配合关系,与学生做到平等交流,在体育课堂中积极给学生陪练,帮助学生完成体育技能学习,在学生进行训练之前,对体育项目进行详细的说明解释,学生练习时要及时指导并亲身示范,从而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3.4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

教师要更新德育教学理念,提高德育素养,重视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其作为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科教学内容中融入德育教育,使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促进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

3.5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四、结束语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为人处事、团队合作的方式方法,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奋进和遵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闫建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风,2014,24:220.

[2]殷洁森.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问题初探[J].体育科技,2014,06:32+35.

[3]钱科研.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03:28-29.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2篇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78

要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突出的个性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有很多中途径和方法。笔者将浅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门系统性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坚强勇敢的意志,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切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工作,使德育教育更有针对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文化课课堂教学

学生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时毕竟有限,只通过这门课程来完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还要充分挖掘其他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小学的各门学科都是学生学习系统扎实的文化知识的基础阶段,只有学生学好了这些课程才能逐步培养出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各文化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

(三)主题班会和少先队活动等

我们每个星期都会组织班会,这是一种很有效也很有针对性的教育形式,教师可以通过班会来进行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少先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学校要充分利用少先队的先进性,发挥它的德育功能,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得到正确的德育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指责和批评,应该细心观察、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从而采取正确的方式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二、小学阶段实施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通过谈话、讲座、讨论等形式向学生讲事实、摆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觉悟。这样的教育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在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中,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德育教育。

讲座是学校组织德育工作最广泛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一般会邀请德育方面的专家来对学生进行生动、系统的讲座,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德育的内涵和意义,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他们会引导一些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的讲座通俗易懂,极具说服力。

谈话是班主任教师常用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师通过和学生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德育教育。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采用,也可以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下的交谈。这种谈话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内容因材施教。教师要注意交谈中自己的态度要亲切、真诚,使学生愿意敞开心扉,表达自己。

讨论这种教育方式在小学高年级运用的较多。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绪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来实现德育的目的。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活跃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觉性。特别是当学生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可以以辩论会的方式展开讨论,使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情感熏陶

情感熏陶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教师的影响。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要想让自己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然后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2.环境的熏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使学生在强烈的环境感染下,产生自觉提高的意识和行为。3.艺术的陶冶。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良好品质。教师要促进学生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环境的净化和美化的过程中,感受良好的艺术之美,用极具亲和力的道德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三)奖励与惩罚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3篇

一、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做到因材施教

新形势下,国家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业者”,更应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和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我会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因人因地因时因事地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德育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心里所想、心里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放低姿态去解决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学生心服口服,德育教育也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二、循循善诱、不急于求成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对于后进生,应本着尊重和爱护的原则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例如,对于我们班的后进生,我找寻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进步。平日里他们帮我把作业本搬到办公室,我会对他们说声“谢谢”;他们积极打扫卫生,我会投以赞许的目光;他们主动帮助别人,我会在班级里表扬------,他们获得了尊重,自然在道德认识上也有了提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学生的行为缺乏持久性,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问题不能急躁,要多次引导学生更改行为习惯,使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不能只是在言语上对学生去进行说服教育,更应在行动上为学生起引领作用,真正地起到“示范”作用。

三、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农村学校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开展的集体活动相对较少,这就要求教师挖掘农村德育资源,创造性地创设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我在班级开展“爱护环境小标兵”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在班级开展“英雄人物故事会”的活动,学生们搜集英雄人物的故事,既了解了这些英雄人物热爱祖国的事迹,又丰富了知识,还受到了德育教育,一举多得;在班级开展“学雷锋我最棒”活动,学生们不仅走出班级,还到村中的困难户家中做好事,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赞扬。利用这一件件集体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尊重他人、团结互助、互学互进,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荣誉像一条纽带把学生连接在一起,班风更加积极向上了,学生的道德品质也更高了。

四、利用好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要求和本班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德育教育功能的活动。主题班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参与性于一体,寓教于乐,既能陶治学生的情操,又能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十分注意利用主题班会这种形式来加强德育教育,达到育人的目的。我们班这学期策划了许多主题班队活动,例如,我们爱劳动主题班会、我们讲文明主题班会、我爱班集体主题班会、为爸爸妈妈做件事主题班会、国防安全主题班会等等。在这些班会活动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受的教育比单单我讲的道理要理解得更为深刻。

新时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了新的要求,做为班主任更要发现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新的方法:一方面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发挥榜样的力量。班主任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学生会观察班主任的言行并进行模仿。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做到。尤其是在一些小细节方面,例如,言谈讲究文明用语,注意爱护环境卫生,做到亲善平和等等。班主任为人师表,才能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要以情感人,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再有就是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利用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规范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每日根据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的情况总结评分并加以奖励、惩罚,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德育教育;途径与方法

一、重视实践中体验德育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学校进行教学的重要环节,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是将德育教育放在了第一位,德育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要将德育教育放到实践中去。在教学中必须要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良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德育工作,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中增进情感并且获得德育体验。在开展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还能感悟到道德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明辨是非,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学习,并且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好学,也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互帮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从而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教学中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需要主动地引导学生进行互帮互助的学习,鼓励学生课堂上相互帮助的同时还要在课后形成学习小组,在课外时间内还能相互成为彼此学习的挚友,相互促进。另外,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学习互助组,引导学生进行优等生为后进者进行补习,也可以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需要发挥自身优等生的优势,主动为后进生答疑解惑,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增强学生的相互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水平,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进而改变学生的行为习惯,最终实现了开展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活动,逐步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一方面,在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离不开树立榜样去影响学生。比如将班上的优等生挑出一个无论还是学习成绩还是道德品质都能够成为榜样的人,让他来感染其他人,引导学生向他学习,另外还需要寻找一些成绩上的中等生或者后进生树立道德榜样,引导他们提高成绩,同时发扬自身的优势去影响别人,不同层次的榜样可以帮助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影响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树立榜样的时候注重品质的分类,比如严谨自律、勤俭自强、乐于助人、谦逊担当等,详细分类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榜样身上寻找到自己的优点,认清自己的优势,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无私奉献,为学生树立榜样,深入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挥自己的魅力成为学生崇拜喜欢的人,注意一言一行,时刻关注到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潜移默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注重反思,促进德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艰难的一项工作,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光辉也要让学生懂得从实际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明白勤奋好学的人、敢为天下先的人、敬业奉献的人都是有的,值得我们的学习。从实践中推动德育教育的发展,最终让学生教学中感受到德育教育,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他人。

参考文献:

[1]刘祖英.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1-5.

[2]陆明培.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01):93.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课 德育教育

体育课内容形式多样,通过掌握每堂体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提高教学质量。

一、依据课堂内容特点,渗透德育教育

老师要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容,形式,有选择的利用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抓住德育教育机会,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二、活用合作组织教法,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中的教学体现教师掌握教学的能力,将室外课堂开展得精彩有序,培养学生团结一致,合作学习的思想精神。比如在接力跑练习中,则需要几个同学同时完成训练,但是有的同学跑的快,有的同学跑得慢,接力技巧掌握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帮助好学生组队,根据学生跑步能力协调分队训练,让学生相互鼓励、交流,克服困难,同时要他们自己养成自律的习惯,坚持团队练习,共同进步。通过同学间技术、技能相互间养成的默契磨合,对学生间接性的进行尊重训练伙伴、团结互助,共度难关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教授体育内容难度不一,比如说排球,需要两个同时练习,但是很多初学者不能掌握拍打排球的技巧,很沮丧,通过相互训练较好的掌握排球拍打技能,能够提升学生抗压、抗脆弱的能力。在篮球教学中,组队之间互相进球进攻,培养学生积极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得集体主义精神,而且通过体能训练,可以使学生具备持之以恒、勇于挑战自己的品质。

三、严格要求课堂常规秩序,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是所有课中较为活跃的课,它一般采用室外课堂,即篮球场、跑步运动场、操场等地方作为教学课堂。这样学生纪律可能会散乱或者不能准时上课,更甚至上课时不按照老师讲课内容规范体育器材的使用对体育场地、器材等造成破坏。所以要严格要求学生上课纪律。首先,体育上课时要求准时集合整队,穿适合运动的服装鞋子,整队时要坚持快、静、齐;其次,在使用体育场地,器材时,要爱护珍惜;体育委员要发挥带头监督作用。将课堂常规秩序贯穿课堂全过程,树立学生严格的纪律观念,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设施、公物财产的公德心、社会责任心,提高学生独立自主,严格自律的能力。

四、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行为准确评价,渗透德育教育

在体育课堂上,各种现象都在发生。老师要做好掌控一切发生的事情,对学生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教育。比如说在学生在奔跑时摔倒了能爬起来继续比赛;在武术练习中,练得好的同学帮助不好的同学练习;以前对掌握体育学习技能差的同学有进步了,老师就要表扬这种迎刃而上,相互协作,不断进度的良好品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体育课中发生体育器材乱扔、同学间打架斗殴时,老师应该给以批评和教导,从心理上说服学生,在行为上提醒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让学生理解、宽容他人,正确和谐的处理自己与别人的矛盾。

五、通过体育故事和体育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2008年世界奥运会成功举办,各种体育项目中都包含着弥足珍贵的体育故事、体育精神,从中表现出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动着世界人民。那种坚持到最后的选手,顽强拼搏,坚持不懈的精神完全可以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为国争光。比如说郭晶晶运动员的事迹,我们要在室内理论体育课堂教育时,引用这类典型是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维护民族荣誉的自觉性。

如今,2012伦敦奥运会即将到来,作为一个中国人,将奥运体育精神融入体育课堂德育教育,让学生关注体育、参与奥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六、老师做好带头作用,渗透德育教育身体力行

无论老师怎样改革体育教学方法、方式,如果不以身作则,学生是很难真正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所以,老师不管在课堂还是在日常行为中,都要做好榜样作用,给学生效仿,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注意保护教材设施,从而也让学生自觉保护器材,养成保护公共财产的好习惯。

在体育教学比赛中,老师是裁判,也是示范者。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在行动上表现出来。裁判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参赛者的情绪,对参赛者能不能够全力发挥比赛技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作为裁判,要坚持公正公平,对发挥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发挥差的同学进行鼓励。在日常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学生为伍,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总之,作为一个体育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育各种技能,还要有良好的思想平品德,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够在不断改革体育教学手段中渗透德育教育,以自己作为最有力的示范,影响学生的身体力行,让学生强健自己的体魄,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规范自己的课堂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徐静娟.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2]全祖馨.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6篇

大庆杜蒙胡吉吐莫蒙古族中学  包全 褚文秀

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班主任是学校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在学校教育链中处于关键环节,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导师作用。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工作方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往往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楷模和启迪者。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的素质和水平如何,是提升优质教育,是实现班级德育工作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看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重角色,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的指导者,还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新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者。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真正要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德育工作中,要把学生当作德育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环境和条件允许下,多为他们提供一些道德体验的机会.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中学生做起,学校是学习、接受德育的主要渠道,而我们班主任便是孩子们道德修养的引导者,但是我们的德育又不像是一门学科,如数学或地理,以一种既成的逻辑方式来实现。德育一般体现在一个小小的故事中,体现在最细微的一言一行中。因此,德育需要通过活生生的实例来使学生受到启发,道德教育需要在日常实践的细节中得到升华。

 一 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而且教育工作者本身也是活生生的道德模范,甚至是孩子们心中崇拜的英雄。有人说:“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都能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所以,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德育意识,将德育意识潜藏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学生。比如有些同学的环保意识不很明显,喜欢浪费水资源,乱丢垃圾,我不仅在平时的生活教育中教导学生,还通过自己的举动来给孩子们做好示范,如勤关水龙头,看到垃圾就弯腰捡起来等,孩子们受到老师的影响,慢慢改变了之前不好的习惯。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和引路人。

二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班主任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从而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才能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相济的目的。为此,班主任教师要改善自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走出办公室,融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动地、努力地创造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条件,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对话过程中,提供双方交换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机会。班主任教师只有真正掌握了学生在做些什么,想什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才能和谐.

三 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在班级管理中,我设制了值日班长轮流制.这样每位学生每天都承担一定的工作,让学生参与班集体的服务和管理.在服务和管理中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使整个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做事的过程就是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过程,也是自身能力培养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四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

要启发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其达到内心的升华与净化,面对现代社会丰富多彩,人心浮躁,外界影响多种多样下我们的学生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必然受到什么样的影响,根据初中生易激动兴奋,易受客观外界影响的特点我有计划地实施读一些名言警句来启发他们的心灵.而且我始终坚持带领学生学习经典名篇,让学生获得间接的道德体验及追求光明,要求进步的成功体验.

五  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

通过丰富班集体的文化实践,给学生多提供展示自我,演示自我的机会.班级的文体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的最好机会.认真组织会使学生有很大收益.为此我班组织召开了大型主题班会<<为中华复兴努力学习>>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7篇

1.德育从我做起

古语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在体育课中,不论什么练习,我们体育教师或多或少都要做一些示范性的动作,在整堂课上起一个表率的作用。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表率。如在队列练习中,教师在一旁身正言厉指挥,学生也自然端正态度,认真练习。如果教师自身东倒西歪,口令喊的随随便便,可想而知学生会做的怎样。我上第一堂课就向学生保证,要求你们做的老师也一样做到,不乱处罚学生,如有处罚老师和学生一起受罚。

2.德育从队列抓起

通过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在进行技术性较强的动作,通过同学间的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可以增强同学间互相帮助意识.增进友谊,培养情感。我们体育教学任务都在室外进行,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队列的训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则要求学生绝对的服从,遵守纪律,注意力集中,听好口令。教师才能安排内容,讲解要求,决不能在队伍交头接耳,讲话聊天。我总是和学生说:“别人看我们上体育课的好坏,首先看的就是队伍!”

3.德育从练习中得到锻炼

在体育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等,甚至挫折感,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在上耐久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能有怕苦、怕累、怕疼等思想,而绝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这个项目最为头疼,这时我们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你能行的,你不会比别人差”,甚至说:“没问题!倒下我背你回去”。用适当的批评和表扬鼓励等语言来提高学生大无畏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

4.德育体现在比赛中

无论是何种体育运动都具有竞争性。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有意识地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并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和心理因素的品质,以及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实践告诉我们,体育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如在篮球比赛时,我让他们以自己班为单位如何文明地赢行对手;如何文明地难看比赛;要使他们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妥,发扬拼搏精神。

5.在游戏中进行德育教育

我们尤其在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更能通过不同的游戏来进行不同的思想教育。体育游戏是基于一定的规则来进行的,这就要求参加者必须按一定的规则来进行,而且必须自觉遵守规则,在游戏过程中表现自己最大的主动性,通过努力来达到目的。这样就可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机智,团结友爱,集体主义感。如在“二人三足”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之间有着良好的配合,讲究两人团队合作,才能发挥最佳成绩。而象“打沙包”游戏中既发展了学生的投掷与躲避的能力,又要使在的同学相互合作,团结一致,为打中同学而努力。

6.在劳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课前课后的领取或时归还器械,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爱护的重要时机。一般我是安排学生拿器械。这时如拿垫子的时候要求学生不能在地上拖拉,在拿篮球,排球时不能用脚踢等,如用羽毛球拍画线,接不到球直接丢球拍等都要及时制止。对于那些主动帮老师整理场地的同学应给于当众表扬,感谢,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我经常对搬拿器材的同学说:“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使学生在快乐中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习惯。

7.德育教育在礼貌中

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结合起来。比如每堂武术课教学中,课前与课后的抱拳礼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节,在每次课堂上让学生形成这种习惯,这样必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学生的武德精神,进一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

8.德育教育在成功中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8篇

现阶段的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与写,2007(7)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体育课;德育;教学渗透

体育课虽是一门新课程,但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简单地说,这门课主要告诉学生运动与饮食的科学结合。单纯的运动已经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当今社会,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健康的首要问题,苏丹红、三鹿奶粉等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学习。

体育课的教学要增进学生健康,使其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形成运动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作为体育课的教师,把学校的德育渗透在体育课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强身健体、如何科学膳食,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应把德育与体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

针对不同的班级及每一个班级里不同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订不同的授课计划,把德育内容合理地、巧妙地融入计划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对其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受到德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对任何一件事都能正确地理解、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我通过实践得出,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教师的教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使学习氛围愈加浓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集体意识。对于自身的健康而言,他们能够正确地理解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好处,从而让每个学生无论是身体还是身心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在课堂上进行德育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班级和学生的特点,及所讲内容,从字、词、句入手,挖掘精华,在健康课上通过体育运动与饮食的关系,让他们真正了解人体的健康是运动与饮食的科学结合,合理的体育锻炼与科学的膳食是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我也通过他们日常的饮食告诉他们哪些食品是垃圾食品,对于我们的身体有着怎样的危害,让他们树立正确的饮食观,从而科学地渗透德育。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基础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然而当今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课堂上不仅要让其与老师互动,还要进行同学的小组讨论、相互协作,培养其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在此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对于问题学生应多加重视。例如:在课堂上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和老师发生争吵,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了解其特点及心理变化运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结合自身的教学,有两点让我感触很深。第一就是在上课的一开始把课堂常规作为学习的前提,告诉学生师生之间应相互尊重,上课过程中应注意课堂纪律,平时应注重文明礼貌。第二是课堂上我不仅仅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我还会就某一知识点联系当今社会普遍问题或班级或个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例如:“网络对于我们学习生活”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问题让他们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搜集相关材料,正反两方辩论激烈,唇舌相战,效果非常好,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表述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的意识。最后教师作总结,从中告诉他们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去正确面对上网问题。

三、在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和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例如:自己在本校组织了毽球队,队员是经过层层选的高二的学生,准确地说是从高一就已经开始训练了,根据他们的自身特点安排不同的位置,进行不同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表现出怕苦、怕累等种种行为,这都是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进行训练的过程,其实是脑力和体力同时付出的过程,既要进行力量练习,还要有团队合作的思想。所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他们,在达到训练程度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坚持的能力、和疲劳作斗争的能力。

四、通过体育健康课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

义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特征,它贯穿于人们行为的各个方面。一个班级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个体都有它的重要性。在体育课中我让学生采取相互讨论、相互监督、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方法,让他们能够在遇到问题时体会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增强他们关心和爱护集体的自觉性。青少年具有强烈的荣誉感和上进心,引导并使之形成集体荣誉感和为集体而努力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德育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9-02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科目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具备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既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工具,又是具体的学习对象。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要锻炼学生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和整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道德教育:

一、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德育渗透

第一,提升教师的知识水平。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跟上其发展的脚步,不断更新这一领域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课堂教育的需要。第二,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教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引导者,而且是学生的道德榜样、学习楷模。如果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平都不高,何谈去培养道德水平合格的人才呢?第三,改进落后的教学方法,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精讲多练,让学生在不断地操作过程中熟练计算机的使用技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优化课堂设计。教师在进行信息教育课程的时候,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备课。备课时需要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将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的话题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督促学生爱护教学环境,加强德育渗透

学生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在信息技术课上,要提示在使用计算机时爱护计算机,注意保持计算机课堂的干净和整洁,严格制定操作规范和相关各项使用制度,从而共同维护教学环境。

机房是学校公共财产的一部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要像爱护自己家的家电一样爱护自己使用的电脑,不要随意拆卸、破坏电脑的结构,要遵守正常的开机关机流程,如果可能的话,入机房前先穿好鞋套等等。这些使用规范,不仅在学校适用,在其他任何使用计算机的环境中同样适用,学生掌握这些规范无疑为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打下了基础。

一旦发现学生存在不良的操作习惯和恶意破坏的情况,就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例如:在对不穿鞋套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告诉他,穿鞋套虽然看上去麻烦,但它的真正目的在于防尘。灰尘的入侵会影响微机的使用寿命,如果人人都不遵守规范,不穿鞋套,会带来多少灰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通过对不遵守规范的学生进行教导,其他的学生也能了解规定的重要性,学生不再不穿鞋套上信息技术课,课堂卫生环境的提高,师生上课的心情也会变好,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对于不爱护鼠标键盘的同学,教导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被别人乱拖乱拽是什么感受?对恶意删除电脑内重要信息的学生,要严格教育,告诉他删除文件看上去是小事,但其本质上与恶意破坏公物没有区别。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通过教育学生遵守用机规章制度,爱护计算机和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机习惯,在教会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相融合

网络信息浩如烟海,但却鱼龙混杂。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可以在学校的机房安装过滤软件以避免不健康的信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做好严格的把关,将信息技术知识教育与学生的道德教育相结合起来。例如:以“信息科技发展的利弊”为主题,开展分小组辩论,通过正方和反方两个方面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告诉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快捷、全面的优点的同时,还要规避易成瘾、易被误导、易被欺骗的风险。通过这样的道德教育,教会学生使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认识和接触社会,合理地规避和防范网络风险,从而更科学地使用互联网,达到技术为人服务的目的。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精神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是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作为社会型的动物,无法孤立地存在于社会之中。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如何建立全面整体的发展观和如何培养团队意识。

例如,在学习PPT的使用方法时,将学生分为小组,以“我爱我的祖国”为题制作PPT,接到这个任务后,学生需要自主进行分工,哪些学生负责图片收集,哪些学生负责整合信息,哪些学生负责制作,哪些学生负责发言等等,小组是一个小集体,通过完成教师制定的任务,小组间成员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这样一个过程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完成的作品中挑选几个优秀的作品,与年级其他班级的作品进行比赛展示,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还可以使用提升教师素质、爱护教学环境、结合信息技术知识教育和德育、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创建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趋利避害,做到信息为人服务。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了解德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殷占峰.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神州,2013(15).

[2]贺文清.信息技术教学演绎德育新活力[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6).

[3]朱网兰.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如何渗透[J].中小学电教(下),2012(02).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 德育教育 渗透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甚至有的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在现在许多家长的心中,孩子能得高分就是好的,至于品德人格等如何并不重视。以至于孩子只要完成好作业,考试得高分就行了,家长对孩子的一切品行,可以放而任之。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导致学生在思想认识上的一些偏差。如何在体育课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使体育教学能真正为学生的身心服务,从而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所在。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手段之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必要的设施、场地等支持,以保证在体育教学中更好的完成体育与德育的互相渗透。

(一)德育与体育的相互促进。体育与德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与体育的共同任务。体育锻炼要求学生具备坚定的信心和不轻言放弃的毅力,体育竞技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和公平的竞争,只有具备体育精神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许多优秀运动员的实例都表明思想品德素质是他们获得成绩的根本保障,因而只有重视德育才能有效的保障体育教学的质量。

(二)体育教学有助于德育的形成。体育教学有助于全面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得到身心的同步成长。体育教学有着以下特点:体育教学多是进行室外的活动,干扰教学环境的因素十分多,突发性事件也比较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多;体育项目的竞技性比较强,能够明显的表现出学生的思想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各项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例如球类项目能够让学生具备更好的应变能力和组织纪律性,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因而,体育教学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修养,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及时、有效的纠正,帮助学生摒弃不良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诚实、谦虚等道德品质和自信、进取精神等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设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严密课的组织教学,处理好突发事件,发挥集体力量等,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体育教学之中。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游戏和比赛,既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机智、勇敢进取的精神;对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与植物的教育;对学生废物利用意识的教育,通过比赛对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同时,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以尝试崇拜效应法,即为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和利用先进任务的榜样作用,还可以运用巧抓时机法,即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和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全方位教育。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几个方面

(一)营造轻松愉快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本身就是游戏,具有娱乐的功能。体育教学要充分体现健康快乐的教学思想,充分考虑到青少年活泼好动的天性,创造一种快乐的体育教学环境,改变目前我国体育教学过于呆板僵化,课堂形式过于死气沉沉的现状。体育教学应把阳光与空气、室外与自然空间、游戏与健身、运动与快乐等的因素有机地编制起来,去感受体育的活力,体验运动的快乐,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和失败的精神。体育运动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需要面对汗水、疲劳、伤痛、困难、挫折和失败的种种人生考验。顽强意志是人格精神的重要品质之一,有待于在体育的大熔炉中去磨炼和培养。

(三)利用体育史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师要利用我国的体育史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的历史和现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境界的升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观念。

(四)教师自身树立的榜样。教师的思想品行和业务水平,包括文化素养、教学风格、言行仪表、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品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先做到,为人师表,学高为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励同学,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结

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初中体育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我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认真重视体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立足于改革创新,就一定能开创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因而体育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寓教于乐、导之以行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与各科教师协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为社会培养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如何与教学相互渗透[J]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389-01

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教育,其间最关键的问题则是接班人的培养。历史教师应注重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属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这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基于历史课外活动途径,深层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

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它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某堂课教学或是某历史内容教学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所有历史教学都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感化力量,其渐进性决定着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不可仅是一曝十寒,务必持续、耐久、韧性,逐渐将其渗透于学生思想中。用典型历史事件渗透历史,剖析历史是各类历史人物所创造的,且历史也是经一件件历史事情串联而成,它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可震撼学生心灵,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极具吸引力,可深深打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的正义感。从女娲造人到大禹治水,再到武王伐纣......,让历史中那生动鲜活的事件洗涤学生的灵魂。

二、历史课外活动途径

初中历史每周仅有两个课时,这样学生很难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亦不可能自发性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可有效锻炼学生知识搜集能力,促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学习技能,从而详细分析历史人物及其事件,这样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及思辨能力可得以发展及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应积极探索教学途径,使得各项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着眼于各类课堂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以提升初中学生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水平。

三、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探析

1、加强革命理想教育

革命理想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历史中朝代的更替均伴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我国历史中所出现的那些英雄人物及志士豪杰等,均具备远大的志向及崇高的信念,他们充满了英雄气概。比如,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他历经千般苦而治水成功,如此般责任感,学生怎能不为之所触动;或是周游列国的孔子,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都是学生勇敢、坚强的榜样;还有祖逖的勤奋好学,这都是学生应向之学习的榜样。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经过历史沉淀而更具教育意义。教师应注重将其和学生现实生活充分结合,用历史人物及其事件来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领会其高尚品格,使学生在前进中能够不气馁、不放弃的面对任何挫折,敢于承担社会重任,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展开抗日斗争及解放战争,其间历经了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艰苦的斗争为中国换来了颠覆性社会改革,中国共产党及人民也在其间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革命传统教育,学生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革命前辈,记住他们的牺牲和献身革命,将这样的优良传统持续发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各类数据对比来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及自力更生的意识,追求真理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的去实现它。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课外活动属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这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历史课的第二课堂,但国内初中历史教育水平偏低。因此,分析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历史课外活动中德育教育渗透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外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亦能真正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基于历史课外活动途径,深层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主要是加强革命理想教育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以期提升国内历史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文史艺术,2014(3).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H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下面就如何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根据教材的特点注意引导教育

学校体育教材分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理论部分的教材内容都有鲜明的思想性。如体育的目的和任务,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正确认识,树立为四化建设锻炼好身体的思想,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为实现新时期总任务做贡献结合起来;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和方法可以启发学生敢于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坚持锻炼,提高身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因此,体育基本理论教材是教师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材的实践部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属于体育运动的技术。每个技术动作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寓于教材和教学中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教育。如:教授各种器械体操、跳跃项目便于培养学生勇敢精神;篮球、排球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纪守法和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练习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如本人在教授中长跑时,把技术动作认真讲解示范并提出了练习的要求,注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克服紧张、畏惧和怕苦心理,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好,感觉也不错,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用注意力转移法,使其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来,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任务,也使他们在努力完成任务时进一步磨练意志品质。

二、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这样,将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优秀道德品质的主题很多,有爱国、勇敢、团结等。我们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指定相关的内容以及游戏,让学生在不经意之间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例如:针对2016年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学习那些奥运明星,如姚明、刘翔等。学习他们的爱国,助困,不服输的精神,作为我们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注重榜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运用体育先进事例进行榜样教育: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所取得的新成绩,优秀运动员刻苦训练,为祖国争得荣誉,使我国在国际体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等,使学生在平时锻炼及学习中,能够以这些体育健儿为榜样,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4篇

一、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渗透者。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与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注意教师的形象与语言。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善于模仿,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体育教师,教师的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注意言行举止。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像其他教师一样举止文明、言行大方、衣着整洁、礼貌待人,给学生以良好的印象,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尊重与热爱。而且要对学生倾注爱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热爱、信任与期待,使学生真正喜爱上老师。同时作为体育教师还需要体现出职业特点,即:健康而又富有活力与朝气。通过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来感染学生。

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小学生的眼中,教师就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首先需要自身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第一,要热爱学生,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爱学生,不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那么他在教学中就会把自身消极的情绪带给学生,学生也就无法激起对教师,对体育学习的热爱。第二,具备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讲诚信,要遵纪守法。对于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带头执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首先自己就要遵守时间,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与管理学生。第三,处理好同事关系。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教师在处理与同事间的关系时,往往会使学生由此联想到社会的人际关系。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帮互助,体现出团结精神与集体意识,从而使学生学会团结,学会互助。

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体育教师要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吸引学生。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正确规范地完成各种动作,要学会开展各项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对活动的各个方面全面掌握。同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还要让自己的知识处于永不停止、不断更新的状态,要在教学中及时引入当前体育发展形势,尤其要深入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将这些内容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以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见闻、完美的动作等来吸引学生。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打动学生。

二、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体育文化作为其中一个旁支,不断演变、传承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从民国时期的“东亚病夫”到现在的体育强国。回顾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盛大场面和历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获得奖牌时的感人场面等,这些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我国体育发展的认识,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现在的小学生心理素质整体不高,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学会用体育活动来缓解消极的情绪,来调整自己的心态,要培养学生勇敢、坚强、乐观、自信的品质,要学会自我减压,要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

3.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调动积极因素来获取成功。第一,为全体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我们要创造机会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训练队行,可以让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样的训练方式最好。不管是训练活动还是比赛项目都要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第二,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的接受水平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在学习知识或完成某个动作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唯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只会打击那些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我们要兼顾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享受体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以此来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4.增强学生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具备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要将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有机渗透于各项体育活动中。在一些竞技项目,如田径类项目,要在学生间展开激烈的竞争,看谁能成为最后的获胜者,以此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一些集体项目,如排球、篮球等的比赛中,既要竞争,又有合作。在各小组间展开积极的竞争,但各小组要取得成功,仅凭个人高超的技术,不加强团结,不注重成员的合作,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只有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发挥小组的优势,战胜对方。这些项目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培养了合作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现在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生活中父母的溺爱中,条件优越,大部分学生缺乏锻炼,缺乏吃苦耐劳、迎难而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力。而体育课中,课外活动占很大比重,夏天热冬天冷,再加上某些体育项目强度大,使得学生望而生畏,以各种理由来逃避。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们要在相应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意志力地培养。如耐久跑,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各种不能完成的原因,加强教学与指导的针对性,在心理上鼓励学生,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呼吸的方法,掌握体力的合理分配等。教育学生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与坚忍不拔的毅力,要勇于挑战自我、奋力拼搏,要有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劲头,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浅谈德育教育范文第15篇

现行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少学校和教师把智育凌驾于一切工作之上。如果把素质教育当做一项完整的工程,那么,现在社会上呼唤最强烈的德、体、美、劳这些方面的教育不能令人满意。这样看来,我们的现行教育并没有完整地实施素质教育。各学科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同样有着德育、智育、美育的义务和功能。德之所以放在首位,并不是轻视其它方面,而是只有在“有德”的前提下,人的各方面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不如一些数学教师认为: “数学课就是要培养学生‘数与概念、测量与计算、解题与应用’等能力, 至于德育, 那就是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的事了。”这种人为割裂德育与数学学科联系的做法, 必然导致学生德育的不完善。

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忘记进行德育教育,即使能够想起来往往方法也是不够恰当的,可能有些老师会采取比较死板的说教方法,甚至可能会出现打骂等体罚现象,但是德育不是靠简单的说教,而是需要一定载体、一定情感的投入,才能让受教育者有所感悟。小学各个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特别是数学),相对来说, 显得比较隐性和单调。即使在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材料,也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太远,致使德育与学生生活的断层。

那么怎样才能在各个学科中悄然无息地渗透德育教育呢?这是笔者思考许久的一个问题,在下文笔者主要探讨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1.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渗透

有人曾经用雨水渗进墙壁的说法来诊释“渗透”,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当的,只不过待到晴天时,墙壁会有明显的痕迹。而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应当是一种有意识地去达成“无痕”、 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效果的举措。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凸显以下策略。

1.1钻研教材,寻找德育渗选点

钻研教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这一项工作尤为重要。要上好一堂好的语文课,最重要的应该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寻找德育的渗透点,可以这么说,教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渗透能力完全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和解读程度。因此,教师始终要把这个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凭性、前瞻性和德育渗透性。我们要钻研教材、寻找文本的德育渗透点,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说了什么”的层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说的”,甚至要让学生知道“文本为什么这样说”。这正是文本的价值所在。

1.2课堂互动,生成德育渗透点

课堂互动是教师教学智慧与学生学习智慧的碰撞,通过课堂互动,能够生成德育渗透点,成为文本价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考虑课堂的互动,课堂如果没有了互动,学生的学习就肯定会显得枯燥、无味,教学将会陷人呆板的僵局.“三维”目标也就不能有机地结合。课堂互动与德育目标渗透并不是不可预测的。笔者认为,课堂互动与生成在于教师课前对教材文本的钻研程度,在于对学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对教学环节的预设程度,在于课堂对文本价值的引导程度。课堂上,只有围绕文本的价值趋向,做到有效互动,才可以及时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价值达成才不会太远。这样,德育渗透也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1.3明理导行,落实德育渗透点

明理导行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逐渐明白道理,并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品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实。例如,在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时,需让学生深切领悟作者赤诚的爱国之情。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线去理解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革命志士,了解他当年的处境,体谅他的远行,体会他的心情。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但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第一次是一种“离别泪”,第二次是一种“爱乡情”,第三次则是“报国志”。这里的明理和导行必须建立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落实,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从而内化为自己自觉的个人行为,养成爱祖国、爱学习、有理想的新一代的优秀品质。

2.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2.1通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

2.2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学应与时俱进,注意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以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不仅要发扬优良传统,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不仅要教学互动,还要引导学

转贴于

生讨论,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协作关系,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盲从、不迷信、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

2.3利用研究型课题进行德育教学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师的说教上,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汲取营养。一个研究性课题,一般要经历选题、确定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研究计划、课题研究、课题结题等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传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学生投入到更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当中,教学过程更能体现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密切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尊重知识、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3.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3.1课型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大鹿》、《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3.2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