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

经济危机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经济危机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经济危机论文

财务管理经济危机论文

一、经济危机预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

(一)重视企业发展战略思想的调整经济危机下,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因素,既有危机,又有机遇。在此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重新审视企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核心因素,调整企业的市场定位。从全局性、长远性出发合理调整筹资,做好成本控制,规范收益分配。使企业的发展更有方向性,确保企业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的生存、发展能力。其次,强化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好企业的投资、融资、资产重组等,做好企业参与项目的风险评估、成本收益评价等。使财务管理能够有效的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收益。再次,从财务角度出发给企业的运营活动(如合并、转让、终止投资等)提出科学的建议,建立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对大笔资金的投资进行严格的管控、审批,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益。同时重视企业资金的投向,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也不能太过分散,更不要轻易涉猎企业不熟悉的领域,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有效利用,最大可能的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第四,强化内部监督制度,规范各类财务管理制度。例如报销,规范报销程序,对报销的内容实施分层监管,不把“小事做大”使一些常规的报销手续复杂化。也不能太过随意,使一些关系企业发展的大额报销太过轻松,导致财务监管的不到位而致使企业经营风险的上升。

(二)重视资金管理资金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生命源,经济危机下企业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资金链的断裂,资金周转的困难。在经济危机预警下,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根本,协调融资、投资的有效性,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益。第一,紧密联系市场环境进行投资分析,合理分配短期融资,切勿以短期融资进行长期投资,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致使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第二,科学、准确的预测企业资金的回收和支付,确保企业收支平衡,确保企业资金流动安全、可靠。第三,规范采购领用、销售等操作流程,避免资金浪费。定期对企业财产进行盘点,将财务管理和财产记录分开以确保企业节能减排的实现,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避免企业陷入资金危机。

(三)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企业参与社会竞争的核心力量。一方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敢做、敢为,充分利用财务管理的优势,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中,使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可靠、正确的指引。另一方面,注重企业其他人员的财务意识培养,使企业内部能够紧紧团结,与企业财务部门密切配合,使企业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财务信息能够及时的、全面的反应企业经营状况,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企业应多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合理的利用国家政策、信贷优惠等进行企业融资、投资等活动,确保企业运营的安全性和最大效益的实现。

二、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决策的可靠依据,确保了企业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经济危机预警下,更要重视财务管理的创新,使财务管理能够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出谋划策,确保企业资金流动的安全性和利用有效性,避免企业陷入资金危机,减少企业在经济危机中的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的平稳、持续发展。

作者:奚川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阅读

国际视阈下经济危机论文

1经济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1.1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经济危机造成国际投资急剧减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商品出口数量明显降低。由于进出口工业受到影响,导致国内企业破产倒闭或减少生产规模,国家税收因此会下降[2],特别是对一国的财政收入造成极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2008年的经济危机使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2008和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分别下降了12.9%和26.2%(见图2),经济危机使政府财政收入面临巨大压力。此外,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导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也会减少,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的国际援助,这对于与卫生领域的产业负面影响特别大。

1.2居民的失业率增加2008经济危机后,中国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统计新增失业人员约为2000万人,总体失业率有小幅上升(见图3),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动力、传统的城市出口行业、矿业和手工制造业。另外,经济危机在柬埔寨已造成30000人失业,主要集中在该国最重要的出口行业制衣业。在印度,出口外向型行业已造成50万人失业,主要集中在钻石珠宝、制造业和纺织行业。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经济危机将影响5100万工人,失业人口将达到3000万人。失业人员失去工作收入、医疗保险,这些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得不到满足,包括基本的营养摄入不足、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健康状况下降。

2经济危机对卫生的影响

经济危机对卫生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下降、食品安全性降低和公众健康水平下降。同时经济危机影响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别是降低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等。而经济危机影响卫生系统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影响公共卫生投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家将削减其卫生预算。经济危机造成的国内出口需求减少,导致获取资本渠道收紧,外国直接投资规模缩减,以及汇款额下降。由于收入下降,为卫生保健筹措资金的政府收入面临极大压力。正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减少、实施经济刺激而导致卫生预算增长速度降低或减少,或者由于国际援助减少而导致可利用的卫生资源减少,从而导致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可获得性降低。例如,墨西哥在经济危机后,GDP下跌了4.6%,其在贫困人口方面的政府投入下跌了23.7%。

2.2通货膨胀影响基本卫生服务的落实程度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药品价格上涨,导致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降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由于本国货币贬值,导致部分国家的进口药品的价格上涨和部分国际的医疗服务价格上涨,加上本国居民的收入减少,这种情况影响到了医疗服务的利用。个人支付比例过高导致卫生服务利用减少,同时可能因为个人自负的卫生费用过高而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贫困。

3提高应对危机能力的启示

继续阅读

石油企业经济危机论文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有效,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道德思想,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企业管理人员的责任与权利有效结合,同时还要采用激烈的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的能够顺利正常的进行,其次应建立健全约束机制,保证企业财务管理每一个业务都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同时还要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个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职责,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的公平有效,最后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石油企业一切财务管理工作都有章可循,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目的,保证企业发展规划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2财务管理目标多重化

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员工通过劳动获取相应的工资,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创新性活动,而且企业中的劳动人员中不仅要以劳动为主,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仅要实现股东财务最大化,还要使员工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还要满足与企业关系密切的集团利益,促使这些集团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因此财务管理目标多重化是必要的。

3企业风险防范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企业风险防范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经营风险,石油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因此在石油开发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油价的波动较大,因此会加剧市场竞争,不利于石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2)金融风险。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各种金融工具的影响下,企业可以从金融市场上获得相应的资金,并合理使用金融工具,避免发生金融风险,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生产和发展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虽然金融市场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但是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财务管理人员是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要做好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鼓励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创新,并积极学习理财创新工具,充分掌握理财的方法和技巧,保证企业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新的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财务观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明显增强,因此石油企业应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发展与合作,共同实现双方利益。(2)风险理财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理财观念,科学预测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3)信息理财观念。为了企业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收集的信息应更加的准确和全面,因此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信息理财观念,加强对有效信息的收集能力,从而为财务决策和资金运筹提供重要的依据。(4)知识化理财观念。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关乎着财务管理的创新,因此石油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从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总结

综上所述,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危机下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对石油企业的资金投资进行控制,了解并研究不同油价的油气田开发的效益,同时应将财务资金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并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对大额资金流量进行监控,并建立健全投资控制体系,另外还要探索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从而达到控制投资、降低成本的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

继续阅读

商法制度经济危机论文

一、商法的制度价值理念和经济发展观念

(一)“政府与市场”经济发展观的选择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自由式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商事主体具有的创造力可以在该经济模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也能够充满活力,并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商法制度中对“效益优先”价值这一理念的坚持,也能够使商业行为可以诞生很高的效益和回报。然而,高收益和回报也必然会带来很高的风险,尤其是杠杆交易,它会使交易中的风险无数被的被放大,由此便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创伤,这便是自由经济的本质。但是,如果只是依靠市场监管的力量,而不给予适当的制度约束,社会经济的活动就会承担起极大的社会道德风险,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由式经济模式引导出的杠杆交易中,一些高杠杆率的交易中,以某个人或者部分群体为主的,通过不透明的交易活动来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在获得利润的过程中,由商主体引发的风险却不能被科学合理的控制起来,但是,这些风险问题暴露后引发损失则会由社会来承担。因此,无论是零约束还是完全约束的社会经济活动行为,都会使社会利益受到严重的侵害[1]。面对当前金融市场的此种现象,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以便在最大化的利用市场力量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对自由是经济带来的高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是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是,想要防止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大起大落,使得社会经济可以稳定健康的发展,如何有效的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成为了关键。其中,无论政府是对市场进行过多的干预还是过度的放任,都是一种不恰当的行为,所以,找到二者关系的平衡点,便成为了预防金融风险的关键。

(二)协调“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相关部门要想有效的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找到商法制度中“效率”与“安全”价值理念的平衡点,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不能操之过急。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人们主要是依靠经济手段来探求解决方案的,但是,经济手段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此次危机,还不能长期的实施。因此,要想真正的防止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不定期出现,真正的将各国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就应该从完善商法制度内容入手,对目前商事领域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产生的风险利益制度导向进行纠正,合理的加大政府监管部门对商事领域的监管力度。同时,对于之前在监管方面存在的黑洞也要将其纳入到商法制度的管理范围,并对商事领域中的中介机构存在的恶性经营和竞争行为进行规范,从而维持当前商事领域交易行为的安全性和公平性。另外,从商法制度具有的稳定性来看,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起到极大的作用,所以,只有将商法制度中“安全”和“效益”两大制度价值理念的关系有效的解决,才能够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完成。

二、从商法的制度价值看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一)商法制度存在的价值误区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开来,并在不断的发展中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这段时间内,政府成为了市场经济活动的领导者,市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由政府进行统一控制,这就使得市场竞争性差,国民经济发展缓慢。虽然,自改革开放政策施行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是市场经济体制还是未被世界发达国家认可[2]。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人口、经济大国,这使得其经济思维模式往往都是以大局观为主,是以安全稳定的大局观来推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并且这种经济发展观念也在商法制度的理念中体现出来了,这就使得我国商法制度的价值存在着一定的价值误区。1.对政府的行政手段过分依赖首先,无论是我国的市场准入机制,还是对提出市场的行政干预,一直以来,我国的市场监管部门都是以行政手段来处理与金融机构有关的问题。这就与西方国家倡导和采取的以市场调控手段为主,以政府行政调控手段为的市场监管机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次,从国外先进国家的市场管理经验来看,其处理金融机构的问题时,往往是采用多够重组、减少破产概率的监管原则,但是,对于部分严重的金融机构,绝对会严肃处理,将其从市场上驱逐。反观我国的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金融机构的问题时,往往是姑息养奸,大多时候都是采用托管和接管的方式来帮助金融机构化解其已经存在的市场风险,而不是对该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勒令金融机构及时的退出市场,这就使得我国的金融机构无法有效的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在为出现问题的金融机构选择托管方时,并没有采用市场竞争机制,而是以市场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的态度来决定的,这就会造成“以弱并弱”的情况。2.金融机构退出市场的损失主要由政府来承担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我国的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先后出现了破产的情况,其中,除去小部分的小型商业银行外,其余的都是由国家保证个人的存款。这些商业银行的破产,就是由政府主导的市场推出。其主要表现就是:商业银行将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留给自己,但是却将经营风险交由政府承担。虽然,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健全的存款保体系,但是我国对存款人和金融机构的保护力度却远远的赶超了发达国家,这就使得每当我国的金融机构出现金融风波时,中国银行便会拨款救助,帮助其度过难关,长此以往,这些拨出的款项就会成为全国的隐性负债。

(二)商法制度不应该过度追求其“安全”理念首先,不利于培养我国以商业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市场的创新性发展意识。如果对证券公司或者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采用以政府的行政手段为制定的行业托管模式,很有可能会加剧此类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因为,在行政手段置顶的托管模式中,并不存在市场竞争体系的影子,这就使得被指定的金融托管机构不具有并购和重组的市场需求,导致出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会被带到托管机构当中,使托管机构也会出现此类的经营风险。其次,会让金融机构失掉很多的发展机会。我国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独资、合伙、公司的形式为主导,组织形式十分单一,人们在选择企业的形式时,选择范围过于狭窄。虽然我国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衍生出了“合作社”的组织模式,但是,我国却没有制定出对这一组织模式进行管理的法律,该模式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因此这一组织也往往会被人们以私营企业的形式看待,这就导致“合作社”也无法创新企业组织形式,进而使金融机构失掉了较多的机构发展机会。

(三)商法制度应该找到“安全”与“效益”的结合点目前,我国实行的商业制度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以政府行政干预的手段来对我国的社会经济进行管理的,这就使得我国的商主体与商事交易缺乏足够的自治能力,其发展的方向主要是由我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决定的[3]。所以,就容易导致商主体与商事交易开展的经济活动很容易会偏离其原有的发展方向,此种情况下,一旦政府的行政干预出现问题,就会使我国的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金融风波。我国的金融机构要想保证其经济可以安全稳定的发展,就应该要找到“安全”和“效益”的结合点,协调二者的关系。从我国我国经济发展的经营实践中发现,以“效益”制度价值观念引导的自由式市场竞争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主体行为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机构的发展也会遇到一些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此时就需要国家和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市场干预,进而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总之,我国金融机构在注重效益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经营安全性的维护,并科学合理的配置各项权利,让效益和安全可以共同实现。

(四)要重视对金融主权问题的关注度金融机构在经营的过程中开展经济活动的关键就是金融,重视对金融主权问题的关注度,重点关注金融的发展,就是抓住了金融机构经济发展的核心。所以,我国的商法制度在对创新性进行鼓励时,还应该对金融市场的时空风险进行预防,如果过度的进行开放,就会使我国于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也会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因此,我国要以精确的制定商法的制度价值定位为基础,认真研究我国参与到国际金融的发展规划,不断的提高本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这是我国商法制度的主要价值点。同时,我国的商法制度还应该提高对金融机构监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预防和检测,并对金融风险后期出现的问题制定出分散性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金融机构经济的有序运转。

继续阅读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摘要】几个世纪以来,经济危机周期性频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全球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与影响。因此如何分析经济危机产生原因显得尤为重要,从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分析经济危机的根源,找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是另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积累理论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了全球性、普遍性等特征,回到马克思主义,有必要重新探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1在14世纪末和15世纪初,资本主义萌芽

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资本主义的尖锐矛盾起到暂时缓和的作用,然而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资源财富的极大浪费和对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极大破坏。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资本主义历经的大规模、普遍性的经济危机有:第一,15世纪末到18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商业资本主义时期。在此时期,商人的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尚未经历普遍的经济危机,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为这场危机埋下了种子。第二,从18世纪下半叶到70年代,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英、法等国相继发生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厂手工业,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另一方面,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也是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发源地。自1788年英国棉纺织业危机以来,1825年,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一般经济危机爆发。“自此,周期性的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常态,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相继爆发了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第三,从70年代到70年代末,在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历了相当时期的、以危机和萧条为特征的经济运行状态,其中1913年危机的爆发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动因。第四,1970年代后,资本主义逐渐开始进入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迅速从发达国家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部门到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灾难性后果。一般来讲,盲目的竞争、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危机、主要消费品的过剩、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正常比例关系遭到破坏、生产的跳跃式发展、进出口的过剩等等都可能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具体动因。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此外,经济危机的根源最终归结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的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却是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资本积累最初促进并不断维系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即使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也将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消亡。因此,用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来进一步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资本积累理论具有非常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积累一般规律。马克思指出,“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具体而言,剩余价值为资本积累提供了理论来源,但资本家利用无酬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从而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加强对劳动者的剥削和治理。这就无情的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性和经济危机爆发隐藏在其中的根源与奥秘。第一,从资本积累的目的来看,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不断扩张,这是引发经济危机的基本动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追求增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特征,资本积累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动力。剩余价值瓜分给资本家之后,资本主义在原有规模上的简单再生产,不能满足资本家追求无限剩余价值的目的。他们利用部分免费占用的剩余价值将其转化为资本,另外一部分用于个人消费,比如扩大工厂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可以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大和重复,不断完成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目标。由此可知,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通过少数个别资本的结合又会形成更大规模的资本集中,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能够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然而,由于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和资本主义的利益、竞争本性,就使得建立在竞争和信用杠杆基础上的资本集中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在盲目竞争、生产过剩、买卖脱节、信用关系破裂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危机的可能性。第二,从资本积累的影响来看,资本积累使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占有两极分化,是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动因。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所谓的平等关系是只体现在流通领域形式上的等价交换。资本家与劳动者的真实关系不在流通领域,而隐藏在生产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过程当中,二者之间“本质上是不平等的,是压迫与被压迫、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因此,随着资本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本家便会想方设法的维持这种劳资关系的长期性,对工人的压迫、统治和剥削程度也在加深。第三,从资本积累的过程来看,资本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是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动因。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和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社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使得商品生产需要更大的消费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严重两极分化的情况下,会有供求失衡、生产相对过剩的现象发生。此外,为了追求更高的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资本家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提高技术和生产力,加强企业管理,使得单个企业内部保持着有组织性与纪律性的生产,而在市场规律支配下的整个社会生产却表现出肆意竞争的无政府状态,这就造成了整个市场经济的结构失衡与混乱。当基本矛盾尖锐化时,这将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的不断积累在一定程度上会不断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可以说,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表现之一是经济危机的爆发。马克思所说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如果公有制代替私有制,资本主义就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成为必然的结果,这也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已有学者提出经济危机的发生,不只出现在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资本主义社会,根据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实,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经济危机的相关理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弱化社会主义经济危机的风险。

参考文献:

继续阅读

中美两国经济危机论文

一、经济危机背景下中美两国关系新态势

从2008年开始,席卷世界的新一轮经济危机来袭,美国由于信贷金融的泡沫式发展,率先成为本次金融危机的源头和重灾区,随后,世界性的经济萎靡状态愈演愈烈,尽管中国也深受本次危机的影响,但随着我国政府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断增强,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硕果仅存的经济增长体,而在这种经济危机背景下,国与国之间原本激烈的经济竞争关系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政治间的博弈和微妙关系”①。以中美为例,2007年之前,中美两国经济发展中一直以美国为优势主体,除国债外,美国在经济结构、经济依赖度等方面全面领先中国,因此美国在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中长期拥有不对等的“特权”;而在2008年之后,美国经济持续低迷,高失业率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断裂使美国经济陷入了重重困境当中,由此带来的美国社会情绪、社会结构的动荡更给美国带来了相当棘手的“麻烦”,而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美国不得不在面对主要竞争对手,同时也是重要贸易对象的中国时主动低下了头,美国甚至开始在两国经贸往来中主动让出部分利益,希望中国能在美国经济危机的时期拉自己一把,进而带动美国经济的进一步复苏。

在这种经济背景的刺激下,中美两国政治关系也开始出现了新态势。一方面,美国希望中国能不断买进更多美国国债,并在世界经济复苏中扮演更强有力的角色,从而带动本国经济的逐步好转,美国为此向中国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友好外交行动,以2014年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访华为例,在奥巴马“缺阵”的情况下,米歇尔带着两个女儿和母亲到访中国,与中国的第一夫人展开了颇具魅力的“夫人外交”活动。这不仅传达了美国向中国示好的信号,更体现了中国“大国崛起”策略的成功和中国在美国领导层心中的重要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美国对中国崛起有着相当严重的恐惧,美国对中国日益成长的军事力量一直颇具微词,并以多种形式干扰中国外交和内政,如在南海问题和对台军售等问题上,美国无不表现出一种破坏者的姿态,试图以其“霸权”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进行阻挠。

二、中美两国关系发展的趋势

在中美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密切的当下,中美之间将长期处于“斗争+合作”的新常态。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美国的头号经济合作伙伴,但同时也将被美国视为军事、政治上的重点防御对象,因此,从我国自身角度考虑,我们应当对这种“斗争+合作”的新常态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既要清楚美国在经济上对我们的迫切需要,同时更应注意到美国在文化、政治等方面对我国的渗透和反对。

而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中,我们首先需要完成的工作依旧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美国要既合作又预防,在“斗争+合作”的新常态下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利益,然后再谈发展对美关系。不难预料,在这种新常态的支配下,中美两国关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作者:王阳单位:河北大学

继续阅读

钢铁行业经济危机论文

一、指标体系选择

本文从上市公司长短期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五个方面,选择了14个指标作为分析的对象,分别是流动比率、现金比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比率、债务保障率、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比率。本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国泰安金融研究数据库。

二、因子分析

1.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在因子分析前必须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常见的方法是对指标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利用spss16.0软件检验结果显示:KMO检验值为0.517,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卡方统计值为472.668,显著性水平0.000,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选取的指标可以进行因子分析。2.提取公共因子利用spss16.0对35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14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得出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1所示。如表1所示,可以从14个指标中选取5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提取五个公共因子,累积的方差贡献率达84.686%。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提取的公共因子的经济含义,需要对数据进行因子旋转。结果见表2。3.因子得分及公司绩效综合评价提取公共因子后,可以得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进而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为每个公司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从而得出每个公司的公共因子得分。可以用每个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对每个因子进行加权,就可以得到每个公司的总因子得分。总因子得分表达式。根据上式(1),我们可以依据各钢铁企业的五个因子得分计算出总因子得分,结果如下表3。(总因子得分由大到小排列)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36家钢铁企业中绩效排名在前十位的是:大冶特钢、攀钢钢钒、方大特钢、三钢闽光、鲁银投资、新兴铸管、鄂尔多斯、太钢不锈、八一钢铁、酒钢宏兴。而总规模较大的武钢、包钢、马钢等钢铁企业绩效排名不佳。“赚钱机器”宝钢股份排名也落在十名开外。说明大型的钢铁企业并未完全体现其规模效应,而规模较小的钢企凭借其包袱小,管理体制灵活,市场效率更高,取得了不错的公司绩效。

从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来看,大冶特钢、方大特钢、鲁银投资、西宁特钢、鄂尔多斯表现突出。由于盈利能力因子权重较大,所以这几家钢企的总体排名靠前,西宁特钢由于其流动盈利因子得分垫底影响了其总排名。发展能力方面,攀钢钢钒、韶钢松山、大冶特钢、三钢闽光、山东钢铁的得分排名靠前。韶钢松山盈利能力得分与营运能力因子得分很低,影响了总体得分与排名。流动盈利能力因子得分排名在前五位的钢铁企业是:三钢闽光、鲁银投资、大连金牛、杭钢股份,韶钢松山。三钢闽光凭借着流动盈利能力因子的4.61的超高得分,从而总因子得分取得不错的排名。偿债能力因子得分方面,攀钢钢钒、久立特材、新兴铸管、宁夏恒力、马钢股份的得分名列前五。攀钢钢钒凭借着发展能力因子和偿债能力因子两个最高得分,从而取得了总得分第二的佳绩。营运能力因子得分方面,杭钢股份、广钢股份、莱钢股份、柳钢股份、八一钢铁的排名占优。由于营运能力因子在总因子得分计算中的权重最低,所以盈利能力因子排名在前的几家钢企的总体排名并不高。

三、结论与建议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钢铁企业上市公司绩效的评价更应该注重其生存发展能力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高低也是企业生存能力重要的体现。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五个因子均衡得分或是某一两个权重大的因子得分具有绝对优势是取得优良绩效的保障。在经济危机与国内经济增速下降的环境下,市场需求低迷,钢铁价格下降,铁矿石等原料价格却居高不下,我国的钢铁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大型的钢铁企业可加快其并购重组步伐。钢铁行业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可以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能促进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全方位整合,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钢铁企业的做大做强。其次,钢铁企业应注重多元化发展,推进非钢产业发展迅速。再次,钢铁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品技术改造,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高精尖程度,降低能耗,缩减成本,提高利润水平。最后,积极参与铁矿石谈判,积极稳妥的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高市场话语权。

继续阅读

煤炭危机论文:经济危机下煤炭业思政工作举措

作者:董宜彦单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注重思想教育、鼓舞职工斗志

思想支配行动,人们一定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受其思想的驱动。在客观的困难环境面前,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使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战胜困难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帮助企业较快走出困境。

首先,要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通过层层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立足岗位、勇于拼搏,为企业增产增效、降支降耗努力工作,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理性上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困难只是暂时的”、“企业的主人公在企业困难时怎么办”等问题,教育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去关心和帮助企业,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追求寓于企业发展之中,由此引发出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其次,树立职工的感恩意识。

通过开展感恩郑煤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等,宣传这些年职工生活的变化,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企业就是他们幸福生活的依托,以促使他们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再次,坚持用集体主义精神武装职工头脑,及时将企业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感人事迹通过矿工报、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引导广大职工自觉融入节能增效的队伍。将市场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在迎战困难每一阶段取得的成绩及时传递到每一个员工,以鼓舞大家战胜困难的斗志。

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当企业发展面临困难时,党员干部就是广大职工的主心骨,困难面前,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应体现的更深刻,更具体。企业中的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认真做好职工思想教育的同时,还需在应对企业困难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尽心尽职,敢于承担责任,牢固树立与职工同甘共苦的思想,继续发扬与职工一起艰苦奋斗的作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应对企业困难工作中不能只停留在嘴上,只停留在夸夸其谈上,更要带领职工视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结合企业制定的应对措施迎难而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在实际工作中真抓实干,尽职尽责,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摆脱困境献计献策。力争做到危险面前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时刻有党员。只有这样,广大职工才会跟随党员干部的步伐,团结在他们的周围,为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发挥合力作用。

做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