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诚信经营;市场信用:比较

对于诚信,有些人总是容易将其同信用混为一谈,认为诚信就是信用,或误把信用理解为诚信。其实,诚信与信用是既有内在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

一、诚信与信用的内涵

所谓诚信,即诚实守信的意思,是一个道德范畴的概念。在经济交往中,人们之间奉行的道德准则实际上是生存、发展、止损的谋略,因而,诚信是谋略化了的道德。

1.诚信是一种生存谋略。人们不可能在孤立的状态下获取利益,必须通过社会交往,在交换中得到这些利益。人们的社会关系(或称人际关系)就是纷繁复杂的交换关系。诚信是交换关系通道.没有诚信,交换关系通道就会阻塞,利益也就无法实现。诚如弗兰克林所言:有诚信的人能够花别人口袋里的钱.现代社会赋予诚信的人更容易获得社会救助或社会贷款,当然也最容易获得交易伙伴。

2.诚信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因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的纽带,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人无信不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建立在“信”其所言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性合群的动物,唯其如此才能组成社会。而人类之所以能合群,是因为能够相互信任。因此,没有诚信这一纽带,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就没有社会的正常运转。正因为诚信对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自古以来,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都奉“以诚为本,以信立业”为基本的道德理念和行为准则。

3.诚信能减少交易者的损失。止损是对交易损失度的预设与控制。止损对于任何一个交易人而言都是必须的.没有止损观念,或者在交易中不设定止损对于交易人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交易中,每个交易人都可能会犯错误,都有判断错误的时候。如果判断错误,离场止损就是非常必要的措施了。但是,能否止损,除了交易人自己的主观愿望外,还取决于交易环境与交易对手。一项判断错误的交易可能会让对手抓住你的把柄,会将置你于死地。这时候,诚信会帮助你渡过难关,将交换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4.诚信能使交易者获得最大利益。坚持诚信也许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决不会失去长远利益,更不会失去根本利益。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讲诚信正是获得最大利润的保证。经济主体在市场中要进行无数次的交易,为了获得总收益的增加,博弈方都会理性的讲究诚信,以求把交易延续下去。失信在初次交易中也许能占便宜,但最终必然导致失利。

信用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与实际偿付能力基础上的主观承诺与客观实践相结合的经济活动。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具有以下特征:(1)信用具有货币的功能。有信用的企业或个人可以不立即付款就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因此,企业信用承担了交易中的货币职能,使交易在没有货币或等价物的情况下得以进行。对于卖方来说,他不能立即收回货款,因而是对买方的贷款或投资;(2)信用可以增加市场的有效需求,增加消费,从而增加生产,扩大交易。由于不需要立即支付货币或等价物,这样,一些没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可以拿明天的钱来满足今天的需要,从而扩大了市场有效需求;(3)信用是可以建立,并被了解、验证的。一个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能力,增强企业实力,诚实守信来构建自己的信用,且这种信用可以通过专业的机构或部门做出评价;(4)信用是可以被量化的。信用的量化是指信用相关者的诚信状态,可用专用符号或简单的文字形式来表达。如可将企业的信用分为A、B、C三等,每等内再分为三个等级。A等:A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A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较高,债务风险较小;A级企业的信用程度良好,在正常情况下偿还债务没有问题。B等:BB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一般,偿还债务的能力—般;BB级企业信用程度较差,偿债能力不足:B级企业的信用程度差,偿债能力较弱。c等:CCC级企业信用很差,几乎没有偿债能力;CC级企业信用极差,没有偿债能力:c级企业无信用。

信用在市场经济中有各种表现形式:(1)商业信用:即在商品销售过程中,一个企业授予另一个企业的信用。如供应商授予生产企业,或生产商授予批发商,批发商授予零售企业的信用等。(2)消费者信用或个人信用:即生产商、零售商或银行授予个人信用,用于购买商品或借款。如:消费者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汽车、住房、大件耐用消费品时,银行授予个人的信用。(3)银行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或个人信用,以用于弥补企业或个人营运资金的不足。如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向银行申请的短期贷款。(4)投资信用:即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授予企业的信用,以用于购买土地、建筑物、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如企业向银行申请的长期贷款。(5)公共信用:即政府机构为完成政府职能,而获得的信用。

信用是有风险的。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关系规定的交易过程中,交易的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如在赊销过程中,买方到期不付款(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等。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外部原因包括交易双方产生的贸易纠纷;交易伙伴客户经营管理不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交易对象有意占用企业资金:交易对象蓄意欺诈等。内部原因包括所掌握的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全面、不真实;对交易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对交易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缺乏了解;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缺少有效的沟通;企业内部人员与交易对象相互勾结;没有正确地选择结算方式和结算条件: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对拖欠账款缺少有效的追讨手段;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客户是上帝;企业最大的、最长远的财产是客户,然而企业最大的风险也来自客户,这就是信用风险。

二、诚信与信用的联系与区别

诚信与信用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1.诚信是信用的基础之一。企业信用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偿债能力;二是偿债记录。仅有偿债能力,没有偿债意愿,偿债记录就不可能好,社会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就不会高。形成偿债记录的偿债意愿就是诚信。因此,诚信是形成企业信用的条件之一,企业信用是讲诚信的重要结果。

2.企业信用是诚信的回报。企业信用是得到法律认可和社会承认的专门机构对企业偿债能力、偿债意愿、偿债记录的评价。因此,企业信用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不能依靠自吹自擂来形成与提高。如果企业在商业关系中遵守诚信原则,及时偿还到期债务,便会获得良好的企业信用,从而发挥企业信用的货币功能。

3.信用可以促进企业诚信水平的提高。信用是一种更加简便的交易行为,对企业来说,具有吸引力;而企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以较小的成本获取更大的利益。因此,获得较高信用的企业便更加注重守信,避免失信。遵守信用的过程,也就是提高诚信道德水平的过程。

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1.诚信与信用是不同层面的概念。诚信的“信”,意为人的内在善意和良心,即孟子所说的“有诸己之谓信”;按照北宋思想家张载的解释,就是“诚善于心之谓信”。信用是经济生活有的概念,信用的“信”是指因交易双方互相信任而达成的赊销关系,同时也指一方获得这种交易的能力。2.信用关系不是从道德意义的诚信中产生的。信用关系是从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发展中产生的,是发达的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定。信用关系中的商业信用,即从事再生产的资本所有者互相提供的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体现着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人的支付能力同时取决于另一个人的支付能力。每个人一面提供信用,一面又接受信用;每个人既有要求信用的权利,同时又有履行信用的义务。可以说,再生产的不同阶段都是以信用为媒介的,信用是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调节器。不仅如此,信用作为一种制度,可以把复杂的经济活动主体和社会关系联系起来,使市场经济流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可以以信用为媒介而存在、活动,消除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联系的偶然性和障碍。信用制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它和竞争一起成为资本运动和市场发展的杠杆。显然,不能把这种信用关系混同于道德规范或人的道德品质。经济活动并不取决于个别交易者的善意或恶意,因为竞争的强制性对每个交易者都发生作用。人们的诚信心理是变动的,而信用关系则是稳定的,只有稳定的信用才能稳定人们的心理。

3.建立了信用关系并不等于有了诚信。经济活动的交易双方通过契约形成信用关系不等于双方或其中的任何一方就有了道德的诚信,因为这种关系只是在利益驱动和契约强制下形成的,并不是签约双方内心就必然诚实守信。

4.仅有诚信并不能保证信用关系的建立与履行。信用关系必须建立在企业真实的经营实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基础之上。如果企业没有偿债能力,即使有再好的愿望,偿还债务的行为也无法付诸实行,诚信便无从谈起。

三、企业不守诚信的动因分析

纵观企业不守诚信的诸多现象,大致可分为主动失信、被动失信两类,而失信成本低导致自觉失信,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一)失信成本低导致主动失信

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主体对行为的选择,主要是从收益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的。一般情况下,只有收益大于成本,经济主体才会付诸行动。同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失信行为的发生决定于其带来的收益和失信成本的大小。所谓失信成本,是指失信者因失信行为而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道德成本、经济成本和法律成本。

1.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弱化,失信的道德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较短,契约文化底蕴不够,信用观念和意识淡薄,忽视信用资源的利用,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同时,在社会转型期,受各种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影响,尤其是传统道德评价、控制机制乏力,一些人的价值取向紊乱,道德规范失控。加上某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人们对一些失信现象习以为常,道德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明显弱化.

2.失信者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失信的法律成本偏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法律作为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最高维护者,直接规范社会的每一个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信用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需要法律制度作保障.我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总体上看,法律惩治罪犯不能惩治小人,在信用经济的运行方面还没有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立法不完备,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对债权人的保护不够,给失信违法者以可乘之机,通过不正当手段和非法交易谋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是因为执法不严,失信违法者得不到法律的惩治或惩治力度偏小,风险成本低而所得收益高,从而使一些失信违法者有恃无恐,恶化了信用环境。

3.体制改革滞后,经济机制不完善,失信的经济成本太低,从而导致企业主动失信。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起来,市场经济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完善还需假以时日,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产权界限不清晰的状况,产权模糊导致了收益不清,经济主体不必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往往不能从经营活动的守信中获利。既然守信产生的收益或失信支付的成本与行为者缺乏直接的联系,人们自然就没有必要守信了.就国有企业而言,由于经营机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责权利不明确,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失信行为只是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而经营者的经济利益损失较小。在失信状况严重的某些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即使企业由于失信而受到惩罚甚至被吊销营业执照,也可能很快地通过重新注册得以继续经营。

总之,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有利可图时,经济主体有可能选择甚至主动选择失信行为,失信现象就会大量发生;而当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失信行为无利可图,并可能给行为者带来损失和制裁时,经济主体就会根据趋利避害的原则,尽量避免失信行为,从而促进信用环境的好转。

(二)偿债实力的丧失导致被动失信

信用不是道德,遵守信用也不能仅仅依靠诚信。一家企业如果希望获得银行贷款,它必须有企业信用,这个信用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企业的偿债能力,一个是履约记录。建立信用关系后,如果企业的偿债能力在还款期间突然丧失,即使它有心偿还债务,也没有这个实力。

偿债实力的丧失,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信用体系崩溃或经济危机而形成债务链造成的。虽然经济生活中不乏主动失信者,但也存在大量因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的被动失信者。这种失信是信用风险的表现,是信用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应当警惕的是,一些具有偿还能力的企业往往总是把自己不守信用的行为说成是或装扮成是丧失履约条件结果,是有不可抗力造成的。这里就变成了道德诚信的问题了.

四、信用经济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倍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交往中,经营行为的选择不能建立在人性善这样的假设之上,否则肯定吃亏:市场不一定惩罚失信者。至少在短期是这样。但这个“短期”对企业的生存来说也许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信用经济的建立不能依赖个别企业的诚信,必须依靠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一是推进体制创新,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要严格界定产权,保护产权。二是规范政府行为,在建立信用体系中,政府应起推动、规范、监督、服务的作用。三是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要完善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建立和完善信用规范和失信惩罚机制。四是建立完备的信用体系。一个富有效率的社会信用体系,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信用数据的开放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信用管理系列的立法和执法,以及信用管理民间机构的建立等。五是规范会计行为,建立征信网络。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转,依赖于各种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六是培育全民信用观念。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风格,建立信用文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国防.诚信与信用辨析[J].中国工程咨询,2004,(11).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企业诚信经营是一个综合系统,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没有诚信品质,则诚信制度、诚信管理、诚信维护就失去了根基,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诚信制度,则诚信品质、诚信管理和诚信维护就失去了约束,企业经营就会发生紊乱;没有诚信管理,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维护都是空谈;没有诚信维护,则诚信品质、诚信制度和诚信管理就失去了保护网,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只有四者同时发生作用,企业诚信经营模式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诚信经营,企业文化,诚信意识,诚信管理

一.我国当前企业“诚信”经营的现状和问题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方面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诚信缺失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据统计,我国每年企业间签订的4O多亿份同约中,履约率仅有50%,在当今的经济交往中,许多企业被迫放弃现代信用,重新选择了如以货易货、现金交易等原始交易方式,企业交易中现汇支付高达80%。经调查近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背诚信经营的行为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另外国家审计局曾对1290家国家控股企业的资产损益表进行分析,发现68%的企业财务报表存在严重不实,违纪金额超过1000亿元。诸如此类情况还有很多,这些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

二.“诚信”包含的内容分析

西方学者创建了大量衡量企业诚信的学说,这些学说针对不同角度而各有侧重,但一般采用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概括企业诚信要素的特质,从中反映了企业诚信系统中的关键要素。

2.1“C”要素学说

1.三“C”学说。三“C”的表述方法来源于最初代表企业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Character(品格)、Capacity(能力)和Capital(资本)。

2.四“C”学说。1910年,美国费城中央国民银行(TheCentralNationalBankofPhiladelphia)的银行家维席•波士特将三“C”学说加以改进,又增加了一个“C”——Collateral(担保品)。波士特认为,除了三“C”外,担保品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3.五“C”学说。1943年,美国弗吉尼亚州开拓移民商业银行(StateplauterBankOfCom.merce&Trusts)的银行家爱德华又在四“C”的理论上再加上了Condition(又称Circumstance环境因素)这一个“C”。爱德华所指的环境状况,包含内容广阔。即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关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因素,也包含行业发展趋势、竞争状况等因素。

4.六“C”学说。六“C”学说又是在原来的五“C”基础上增加了Coverageinsurance(保险)发展而来。同“担保品”性质一样,保险也是通过减少契约签订者的潜在风险,达到企业与银行之间信贷契约形成的目的。

2.2三“F”要素学说

美国学者米尔顿•德里克根据六“C”要素的不同性质,又将六“c”要素重新归纳分类。具体为:将品格、能力归纳为管理要素(ManagementFactor)、把资本、担保品归纳为财务要素(Finan—cialFactor)、把状况、保险归纳为经济要素(EconomicFactor),即形成了三“F”学说。

2.3六“A”要素学说

美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基于对企业诚信各方面的考虑,提出企业诚信六大要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组织因素、商业因素和财务因素。

2.4五“P”要素学说

五“P”学说是企业诚信管理中较新的一种学说,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因素(PersonalFactor)、目的因素(PurposeFactor)、还款因素(Payment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Factor)和展望因素(PerspectiveFactor)o

三.将企业诚信经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3.1在企业文化中培养诚信意识与诚信精神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高诚信意识,破除只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信誉的思想,把诚信与发展、诚信与效益结合起来。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片面强调以市场为中心,一切围绕市场转,忽视企业社会信誉和公众形象。为了占有市场,有些企业搞广告大战,花大钱、请名人,铺天盖地搞宣传,甚至搞虚假广告,引起消费者反感,损害企业形象;有些企业搞价格大战,为了降低成本,以次充好、粗制滥造、不讲质量、误导市场,坑害消费者;还有些企业搞五花八门的促销大战,甚至搞回扣、搞提成等歪门邪道,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树立正确的信誉观,以社会信誉为中心,实现企业的全面长远发展和市场的可持续拓展。企业要形成一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化氛围,企业讲诚信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诚信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多信赖和支持,创造更多的商机和效益。守信者必将受到市场的奖赏,而失信者终究会被市场淘汰。

3.2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

领导者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在企业中建立一支勤政廉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是加强企业诚信管理的关键。企业少数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使得社会对企业的管理感到质疑,由此对其产品和服务产生不信任感。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领导的诚信建设,使企业领导人把诚信看作是应尽的义务,自觉地遵纪守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塑造企业诚信形象的典范。

3.3加强企业员工诚信道德教育

一方面,员工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他们站在市场的最前沿,在某种程度上说,员工的形象就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另一方面,员工的诚信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如果存在员工怠工和蓄意破坏、泄密等行为,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全体员工信誉观念、信誉意识、信誉道德的宣传教育,建立“讲诚信为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道德规范和评价准则,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诚信环境。诚信教育的内容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让全体员工从内心真正树立企业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切实感受到诚信对企业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能自觉以诚信做人,以诚信待人,以诚信沟通客户,以诚信坚守岗位,以诚信捍卫企业。

3.4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

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持续发展,就必须有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产品和优质的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塑造企业诚信形象,就要严把质量关,向市场提供“零缺陷”的产品。服务是产品质量的延伸,在市场经济社会,服务也具有商品的价值,同样质量的产品,可能因服务好而带来更多的客户、更多销售量,从而使产品“增值”,如果服务差则会使产品“减值”。持“产品质量诚信”“服务诚信”,这样的介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成就长青基业。

参考文献:

[1]陈向军.论科技企业领导者诚信建设[J].科技与管理,2006

[2]王大力.市场经济企业诚信现状与解决方案[J].大众科技,2006(8):164—167.

[3]吴永新.论企业诚信对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企业文化,2006(4):182-183.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3篇

关健词:企业诚信内部诚信外部诚信对策

诚信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重大经济社会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也出现了信用缺失的严重现象,一些企业制假售假,坑蒙欺诈,恶意拖欠逃避债务,做假账欺骗政府与投资者等等。信用缺失不仅加大社会运营成本,降低经济效率,而且破坏社会的法制基础败坏社会道德风尚,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企业诚信经营的内涵

1企业诚信经营的概念

企业作为信用的载体,是市场交易活动中重复博弈机制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企业诚信经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忠实履行各种契约的承诺,以体现自身的信用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持久发展的管理活动过程。

对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理解

(1)企业诚信经营的主体是人,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与全体员工,而企业这个经济组织仅仅是诚信的载体。

(2)企业诚信经营的基本内容是履行承诺、体现信用与塑造形象。

(3)企业诚信经营的本质是管理活动,包括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是个动态的、适应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过程。

(4)企业诚信经营的目的是以信用赢得消费者、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企业诚信经营内涵的拓展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产力的直接承担者。企业从社会获取各种资源,社会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企业是社会的存在企业在追求自身价值最大化的同时要为社会创造财富。随着人类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深度和广度日益增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既享有其权利也无疑应承担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从企业是社会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的角度讲.企业诚信经营的涵义已远远突破了在市场交易活动中诚实守信的狭义概念.而外延拓展到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遵循的企业伦理及其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是指.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生活质量而贡献于自身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具体而言,包括企业在创造利润为投资者诚信负责的同时.必须对员工对合作伙伴、对社会、对环境负责.如遵守商业道德、重视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行清洁生产、节约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等等。

从对履行契约的承诺到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人类对自身全面发展、对企业存在的价值对经济发展的途径以及对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在认识论上的飞跃与发展,进而使企业伦理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面对愈益突显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资源、环境的冲突与矛盾,诚信道德与企业伦理对经济及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具有法律调控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从对履行契约的承诺到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也是社会价值观,或者说是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升华,而文化根基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心理底蕴和价值基础。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诚信源于又高于一般的道德准则。正如著名的经济伦理学教授理查德·狄乔治所说:“诚信行为既指按自己所接受的最高行为规范来行动,又指按伦理道德所要求的规范来强制自己。”“诚信行为不满足于最低限度的道德:它自觉自愿意志坚决地按道德规范来行动,因为人是能控制自己行为的。

二、影响企业诚信的因素

1内部影响因素

(1)产权制度与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由于投资主体的社会化、多元化,导致所有权决策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形成出资人与经营者的委托一一关系。与之相适应,通过健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与董事会治理构建起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与激励、约束相统一的机制。如果公司产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或者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构成的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或者行使所有权、决策权、生产经营指挥权的各层级的权利、责任、义务界定不清,以及相互之间的制约关系失灵,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和董事、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导致董事会违背出资人意愿、违反公司章程,甚至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经理人为了提高任期业绩、追求个人利益而出现短期行为甚至恶性经营等等。近几年我国一些公司虚假信息.欺骗国家、欺骗投资者.一些经理人财务做假等不诚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产权制度及公司治理不健全、不规范有关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2)经营者素质。有人比喻说市场是海.资本是船.管理创新是帆经营者是舵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经营者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理念诚实行为贯穿于企业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全过程.其言行影响着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因此.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3)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企业管理理念、战略规划、资源优化配置、企业精神的培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应用.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不是单纯的追求发展速度,更关注发展的质量不仅重视利润的增长.还关注经济增加值的增长不仅注重股东回报的增长更注重企业价值的增长;不仅重视货币资本的增值更重视通过为消费者、为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使商誉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不断增加。因此,高效益既是高管理水平的结果又是高诚信水平的保证诚信水平是管理水平的应有之义。

2外部影响因素

(1)政府行为导向。在我国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现阶段,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手段与诚信状况,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对企业诚信经营,以及整个社会诚信有直接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凡是通过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机制能解决的问题都应交给市场或社会中介机构去解决,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当好裁判,监督、惩罚企业的违约、违法行为,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规范市场秩序,并创造良好的鼓励、促进企业诚信经营的社会环境。如果政府职能部门或者政出多门、政策打架”;或者部门利益膨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以罚代管;或者权力商品化,权力入股,甚至成为违法经营的保护伞;或者严重失职,监管不到位,该管不管,行政不作为或者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等,会加大企业诚信经营的成本,导致价值观扭曲、社会信用失范以及市场递淘汰的严重后果。

(2)法制环境。市场经济既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即以法制的手段解决市场机制的先天性不足或市场失灵问题,保护市场主体各自的合法权益,协调或裁决各种纠纷和矛盾。健全的法制环境包括:

①法律的配套、完善。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一方面使诚信经营的企业有法律的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使失信企业无空可钻,对其失信行为的惩处有法律的依据。

②执法的公平与公正。法的本质是公平与公正,不公正的法律比没有法律的危害性还大。因为执法不公、暗箱操作,或者判决结果得不到执行,就失去了法律的严肃性与强制性,其结果是影响企业诚信经营的积极性和自党性,对失信企业的行为给予“负激励”。

③执法者的素质与水平。执法者的素质和水平决定执法的质量,如果执法者有法不依、任意裁量,甚至执法犯法、以私枉法,就会使企业失去诚信经营的规范和准则,甚至导致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得崩溃。当前,全面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执法水平已成为我国建设诚信社会的当务之急。

(3)信用服务市场。信用服务市场是信用经济的基础,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目的,一是为了加强监管,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j二是通过征信行业的发展,制定企业信用评价的标准,对企业诚信状况作出公正透明的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信用管理服务,促进信用交易推动信用经济的成熟与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服务市场的培育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征信市场的发育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社会文化。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无论个体诚信还是企业诚信其本源是人际关系中理性和情感关联决定的人际态度是建立在道德和风气基础上文化规范的社会现象。或者说诚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

因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来看,不管是经济活动、政治活动还是精神活动,也不管是明文规定的法律法规还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可以说都是人创造的文化产物,一切制度、规范与企业伦理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影响下产生并发展的。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会折射出不同的社会诚信度。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其社会诚信度的差异,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可归因于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人的发展机会不平等,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甚至扭曲;或者一部分人不以勤劳致富为荣,而追求安逸与享受;或者靠垄断剥夺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靠不正当手段暴富后消费心理变态或者人际关系冷漠、互相排斥、拆台,或者处于社会的边缘、”仇富”心理支配而报复社会等等。都会导致社会公众对社会发展的信心、信念的丧失,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瓦解人们对社会诚信的坚守。

企业是生产要素的集合,首先是人的集合。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人际关系的理性和谐,使社会公众以诚信自律,将诚信作为自我养成的人生与职业准则,弘扬民族传统诚信道德文化,使诚信文化根基成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

三、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对策

1政府对策

(1)建立社会征信服务体系。征信是查证人信用状况或验证自身信用水平的行为总称。征信服务,一方面通过查证人既往的信用状况,使委托人(如授信方)充分了解人的诚信表现降低市场的风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主动地自我诊断及时发现诚信弱点,重新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

(2)建立企业诚信状况公开制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企业诚信状况公开制度,公开企业诚信状况有利于企业和消费者进行甄别选择。由公安、法院、银行、税务、工商、经贸委等部门合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且采用红黑榜两种形式,定期在大众媒体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红榜公布诚信水准高的企业的名单及其诚信等级,黑榜则公布信用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名单和存在的问题。

(3)建立诚信信息传输系统。第一,建立”企业资信信息网”。建立一个综合的公共性的“企业资信信息网”,既符合国际发展的趋势,也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制度的建设,更有利于让中外企业和社会公众能够在网上快速准确地获取有关企业的资信信息。企业一旦有违反诚信的情况.即可公之于众。这样,必将大大加强企业的行为自律。第二,建立行业诚信信息网”由地区性的行业协会来建立公布行业内各企业信用状况让行业成员共同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既是纠正行业作风不正的有力武器,也是促进行业诚信发展的有效途径。

(4)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规范政府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彻底割断政府的行政权力与市场之问的联系特别是减少政府部门的交易行为。坚持透明度原则行政权力的形式应当有明确和详细的规定,避免任意性和用这些权力来干涉企业。

(5)健全法律制度加强立法和执法的力度。加大立法的力度,努力弥补市场经济秩序上的漏洞依靠法律的力量,把规范市场经济上升为法律行为,严厉打击一切失信行为,公正且快速得裁决案件,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正当的权益。:

2企业对策

(1)树立全员诚信意识,构建企业诚信文化。诚信既是~种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观念。观念的确立是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的行为最直接的支配因素是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因此,要建立企业诚信首要的工作就是确立诚信的道德理念。通过在企业内部加强诚信的宣传教育.丰富职工的诚信知识提高他们经营的诚信水平形成”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另外,诚信教育的内容应当结合企业的实际而设计,最好能够通过案例的形式告诉职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2)建立企业诚信管理制度使诚信建设规范化。企业内部的一切文件、制度、承诺都是诚信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准则,是企业内部的法律潜移默化了每一位员工的精神和方向。企业内部应建立专门的诚信管理部门把诚信建设的理念准则等形成文件,使企业的诚信管理工作既有专人负责又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外在企业内部建立诚信奖惩制度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业绩、诚信行为和诚信信仰提拔和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的管理者和职工违反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必须给予必要的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3)加强监督工作保障企业内部诚信建设的顺利进行。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白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诚信责任监督管理系统把企业诚信全方位地责任分解,层层落实诚信责任,做到环环紧扣、环环相套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确保形成诚信责任链,保证内部诚信建设的顺利进行。

3社会对策

(1)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等行业自律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协会的作用日益显现出来逐渐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企业信用交易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通过准确界定行业协会的职能、增强其独立性,以及给予行业协会必要的支持和规范,是行业协会健康发展,为行业内企业诚信体系的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诚信文化;行为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17-03

[作者简介] 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关系企业盈亏,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诚信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企业能否具有活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称。企业文化,就是运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指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文化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管理科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是在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并开始落后于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1982年美国出版的《企业文化》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许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本经济和企业成功的原因,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一种新的管理革命,即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并用于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面向员工,把企业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视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成功的核心。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不仅归结为加强管理,而且归结为注重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看清了价值观、行为与生产力的关联,从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忠心服务于本企业,以创造最大的效益。事实证明,自觉地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2.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等。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的企业价值观、经营道德理念、经营行为方式、企业制度规范、生产环境文化及产品实体性文化等之中。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要遵守信用,言行一致。企业诚信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顾客、对员工、对社会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横向交往的基础,是企业良性循环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运营要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诚信模式,创造促使本企业走向辉煌的诚信模式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约束准则。

3.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消费也是企业文化展示魅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提品有质量信誉和服务保障,对消费者讲信用重承诺,将会促进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2)企业相互间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横向交流。即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自觉恪守承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并以真实、诚恳、信用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竞争中真正做到讲求信誉,不搞欺诈,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共同发展。(3)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的承诺保持诚实守信,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可靠保证。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1.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引导企业中各部门以及职工统一行动并为实现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作效率。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能使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

3.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更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而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每项生产和经营都要本着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到位、信得过的放心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在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中把“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作为海尔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使海尔集团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5.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行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功能、两个文明的促进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因此,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三、当前企业诚信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企业背信弃义、制假贩假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企业诚信文化严重缺失。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一整套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在企业信用的评价中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和透明度。许多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得不到社会监督,使企业信用评价起不到监控作用。

2.企业竞争者的信用缺乏,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任何企业都应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事,一旦合同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前,一些企业却总是不愿履行合同。有些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骗买骗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就如一些企业利用其他单位离自己较远、信息不畅,对自己的身份、信誉等缺乏了解又急于推销产品的心理,以“货到款清”为幌子,或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或假意先付部分货款来进行诈骗,给其他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3.企业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道德的积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利用做假账等手段千方百计偷漏国家税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应遵纪守法,应诚信于国家和社会、诚信于市场中的广大消费者,依法纳税,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企业经营道德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增强公司与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在发展中要通过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将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的计划与效益,促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感。提高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培养管理人员和员工诚信守法的意识,形成企业的内部诚信理念。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事务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另外,企业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努力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氛围的关键。

3.建立科学规范的诚信奖惩机制。诚信奖惩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奖励等级措施、惩罚条例细则等。要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必须建立一种现代企业的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机制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对诚信经营、信誉度好的企业或个人应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诚信经营的现象应进行批评和谴责,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奖惩手段应落实到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具体环节中。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企业以诚信文化规范经营组织行为。

4.建立诚信经营内在管理机制。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企业内在管理机制来完成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内在机制,认真制定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的经营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把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准则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明礼诚信;企业管理群体应做自律的表率,杜绝一切失信于企业、国家、社会的动机与现象出现,实现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统一。企业诚信经营准则应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诚信经营才能得到保证。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管理层人员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和信誉。

5.培育和创建优质品牌产品,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要严格把握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以优质产品赢得社会的信誉和认可,这是增强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如2008年被称为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顶尖企业“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微软公司、塔塔集团、宝洁公司、索尼公司、沃尔玛”[3]等,都是以优质的品牌产品,彰显企业诚信文化特色,创造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的。

6.建立企业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应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建立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对每个企业的诚信程度、信用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布,供社会各界进行查询。例如,可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网”,对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进行充分曝光,使缺乏诚信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无立足之地。对诚实守信的企业,要在提供贷款贴息、产业扶持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7.发挥政府在完善市场机制中的监管力度,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服务。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正义能否得到有效维护。要保证企业诚信落到实处,政府首先要强化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外,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保障条件。

总之,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企业在经营中只有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建设,倡导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企业才能创造出具有企业诚信文化特色的高信誉的产品,才能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壮大。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诚信文化;行为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17-03

[作者简介] 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关系企业盈亏,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诚信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企业能否具有活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称。企业文化,就是运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指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文化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管理科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是在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并开始落后于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1982年美国出版的《企业文化》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许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本经济和企业成功的原因,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一种新的管理革命,即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并用于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面向员工,把企业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视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成功的核心。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不仅归结为加强管理,而且归结为注重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看清了价值观、行为与生产力的关联,从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忠心服务于本企业,以创造最大的效益。事实证明,自觉地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2.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等。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的企业价值观、经营道德理念、经营行为方式、企业制度规范、生产环境文化及产品实体性文化等之中。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要遵守信用,言行一致。企业诚信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顾客、对员工、对社会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横向交往的基础,是企业良性循环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运营要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诚信模式,创造促使本企业走向辉煌的诚信模式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约束准则。

3.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消费也是企业文化展示魅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提供产品有质量信誉和服务保障,对消费者讲信用重承诺,将会促进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2)企业相互间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横向交流。即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自觉恪守承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并以真实、诚恳、信用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竞争中真正做到讲求信誉,不搞欺诈,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共同发展。(3)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的承诺保持诚实守信,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可靠保证。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1.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引导企业中各部门以及职工统一行动并为实现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作效率。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能使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

3.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更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而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每项生产和经营都要本着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到位、信得过的放心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在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中把“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作为海尔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使海尔集团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5.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行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润滑功能、两个文明的促进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因此,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三、当前企业诚信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企业背信弃义、制假贩假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企业诚信文化严重缺失。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一整套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在企业信用的评价中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和透明度。许多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得不到社会监督,使企业信用评价起不到监控作用。

2.企业竞争者的信用缺乏,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任何企业都应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事,一旦合同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前,一些企业却总是不愿履行合同。有些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骗买骗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就如一些企业利用其他单位离自己较远、信息不畅,对自己的身份、信誉等缺乏了解又急于推销产品的心理,以“货到款清”为幌子,或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或假意先付部分货款来进行诈骗,给其他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3.企业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道德的积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利用做假账等手段千方百计偷漏国家税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应遵纪守法,应诚信于国家和社会、诚信于市场中的广大消费者,依法纳税,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企业经营道德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增强公司与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在发展中要通过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将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的计划与效益,促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感。提高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培养管理人员和员工诚信守法的意识,形成企业的内部诚信理念。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事务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另外,企业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努力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氛围的关键。

3.建立科学规范的诚信奖惩机制。诚信奖惩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奖励等级措施、惩罚条例细则等。要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必须建立一种现代企业的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机制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对诚信经营、信誉度好的企业或个人应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诚信经营的现象应进行批评和谴责,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奖惩手段应落实到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具体环节中。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企业以诚信文化规范经营组织行为。

4.建立诚信经营内在管理机制。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企业内在管理机制来完成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内在机制,认真制定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的经营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把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准则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明礼诚信;企业管理群体应做自律的表率,杜绝一切失信于企业、国家、社会的动机与现象出现,实现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统一。企业诚信经营准则应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诚信经营才能得到保证。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管理层人员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和信誉。

5.培育和创建优质品牌产品,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要严格把握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以优质产品赢得社会的信誉和认可,这是增强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如2008年被称为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顶尖企业“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微软公司、塔塔集团、宝洁公司、索尼公司、沃尔玛”[3]等,都是以优质的品牌产品,彰显企业诚信文化特色,创造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的。

6.建立企业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应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建立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对每个企业的诚信程度、信用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布,供社会各界进行查询。例如,可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网”,对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进行充分曝光,使缺乏诚信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无立足之地。对诚实守信的企业,要在提供贷款贴息、产业扶持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7.发挥政府在完善市场机制中的监管力度,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服务。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正义能否得到有效维护。要保证企业诚信落到实处,政府首先要强化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外,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保障条件。

总之,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企业在经营中只有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建设,倡导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企业才能创造出具有企业诚信文化特色的高信誉的产品,才能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壮大。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诚信文化;行为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17-03

[作者简介] 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关系企业盈亏,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诚信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企业能否具有活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称。企业文化,就是运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指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文化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管理科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是在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并开始落后于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1982年美国出版的《企业文化》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许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本经济和企业成功的原因,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一种新的管理革命,即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并用于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面向员工,把企业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视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成功的核心。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不仅归结为加强管理,而且归结为注重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看清了价值观、行为与生产力的关联,从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忠心服务于本企业,以创造最大的效益。事实证明,自觉地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2.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等。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的企业价值观、经营道德理念、经营行为方式、企业制度规范、生产环境文化及产品实体性文化等之中。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要遵守信用,言行一致。企业诚信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顾客、对员工、对社会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横向交往的基础,是企业良性循环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运营要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诚信模式,创造促使本企业走向辉煌的诚信模式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约束准则。

3.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消费也是企业文化展示魅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提品有质量信誉和服务保障,对消费者讲信用重承诺,将会促进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2)企业相互间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横向交流。即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自觉恪守承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并以真实、诚恳、信用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竞争中真正做到讲求信誉,不搞欺诈,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共同发展。(3)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的承诺保持诚实守信,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可靠保证。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1.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引导企业中各部门以及职工统一行动并为实现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作效率。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能使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

3.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更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而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每项生产和经营都要本着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到位、信得过的放心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在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中把“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作为海尔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使海尔集团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5.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行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功能、两个文明的促进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因此,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三、当前企业诚信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企业背信弃义、制假贩假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企业诚信文化严重缺失。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一整套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在企业信用的评价中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和透明度。许多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得不到社会监督,使企业信用评价起不到监控作用。

2.企业竞争者的信用缺乏,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任何企业都应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事,一旦合同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前,一些企业却总是不愿履行合同。有些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骗买骗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就如一些企业利用其他单位离自己较远、信息不畅,对自己的身份、信誉等缺乏了解又急于推销产品的心理,以“货到款清”为幌子,或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或假意先付部分货款来进行诈骗,给其他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3.企业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道德的积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利用做假账等手段千方百计偷漏国家税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应遵纪守法,应诚信于国家和社会、诚信于市场中的广大消费者,依法纳税,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企业经营道德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四、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途径

1.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增强公司与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在发展中要通过注重发展企业文化,将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时、准确地传达给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让他们了解公司的一系列的发展战略与实施的计划与效益,促进他们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对企业的信心和信任感。提高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2.培养管理人员和员工诚信守法的意识,形成企业的内部诚信理念。由于高层管理人员对内管理企业事务,对外代表企业,所以高层管理人员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是否具有诚信形象。高层管理人员的言行,直接影响到一般员工的价值取向。必须加强高层管理人员在管理事务中的诚信文化建设。另外,企业的主体是广大员工,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诚信理念的宣传和培养,努力塑造企业的诚信价值观,这是企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营造良好的企业诚信氛围的关键。

3.建立科学规范的诚信奖惩机制。诚信奖惩机制是指企业建立的一整套对员工的诚信行为进行考核和奖励的体系,包括考核和评价的标准,奖励等级措施、惩罚条例细则等。要保持企业的良好形象,必须建立一种现代企业的奖惩分明的诚信奖惩机制。使诚信奖惩机制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对诚信经营、信誉度好的企业或个人应进行鼓励和奖励,而对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诚信经营的现象应进行批评和谴责,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奖惩手段应落实到职务任免、级别升降、薪酬分配等具体环节中。同时,要建立健全企业诚信奖惩的组织领导体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责任明确,保证企业以诚信文化规范经营组织行为。

4.建立诚信经营内在管理机制。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是通过企业内在管理机制来完成的。为此,企业必须建立诚信经营的内在机制,认真制定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的经营准则,使企业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把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准则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职工明礼诚信;企业管理群体应做自律的表率,杜绝一切失信于企业、国家、社会的动机与现象出现,实现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统一。企业诚信经营准则应由企业家群体制定,企业家群体应率先执行企业诚信经营准则,诚信经营才能得到保证。企业要有效实施诚信经营,必须在企业内部实施诚信经营教育,丰富管理层人员和职工的诚信经营知识,提高他们诚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经营形象和信誉。

5.培育和创建优质品牌产品,体现企业诚信文化特色。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是企业诚信文化的重要标志。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要严格把握和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以优质产品赢得社会的信誉和认可,这是增强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如2008年被称为世界最具创造力的顶尖企业“苹果公司、谷歌公司、丰田汽车公司、通用电器公司、微软公司、塔塔集团、宝洁公司、索尼公司、沃尔玛”[3]等,都是以优质的品牌产品,彰显企业诚信文化特色,创造企业旺盛的生命力的。

6.建立企业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应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优势,建立诚信信用评价体系,对每个企业的诚信程度、信用等级进行客观评价并向全社会公布,供社会各界进行查询。例如,可以建立“企业诚信信息网”,对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进行充分曝光,使缺乏诚信的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无立足之地。对诚实守信的企业,要在提供贷款贴息、产业扶持政策方面给予优先支持,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7.发挥政府在完善市场机制中的监管力度,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服务。政府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仲裁者,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正义能否得到有效维护。要保证企业诚信落到实处,政府首先要强化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信用意识,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要加快制定相关法规,以规范、高效的行政服务搭建起政府信用平台,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地方保护,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外,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国家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为企业诚信文化的实施提供保障条件。

总之,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积极意义。企业在经营中只有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基石,加强企业核心价值观、诚信观建设,倡导树立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企业才能创造出具有企业诚信文化特色的高信誉的产品,才能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也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壮大。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企业文化;企业诚信文化;行为准则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8-0017-03

[作者简介] 钱立洁,泉州师范学院经济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理论经济。(福建 泉州 36200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准则。企业诚信文化关系企业盈亏,是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诚信文化已成为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关系企业能否具有活力。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必须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构建企业诚信文化的对策,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对企业诚信文化基本内涵的理解

1.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观念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的总称。企业文化,就是运用文化的手段和力量来管理企业,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指标,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是企业的“软实力”,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准则。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外企业文化的信息不断从各种渠道传入我国。企业文化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从管理科学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首先兴起于美国,是在美国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并开始落后于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背景下产生的。1982年美国出版的《企业文化》首先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美国管理学家发现,当时,日本在汽车、家电、钢铁等许多领域开始超越美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已无法解释日本经济和企业成功的原因,日本企业的成功,在于实施了一种新的管理革命,即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并用于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面向员工,把企业文化作为行为准则,视为企业生存的基础、成功的核心。把日本企业成功的奥秘不仅归结为加强管理,而且归结为注重企业文化,使管理者看清了价值观、行为与生产力的关联,从而致力于塑造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广大员工忠心服务于本企业,以创造最大的效益。事实证明,自觉地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竞争的必然结果,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居核心地位的则是企业诚信文化的建设。

2.企业诚信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企业员工认同的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人生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处事规范等。诚信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体现于企业中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群体的企业价值观、经营道德理念、经营行为方式、企业制度规范、生产环境文化及产品实体性文化等之中。其核心是要求企业要遵守信用,言行一致。企业诚信是一种管理文化,是企业在处理内外关系中的基本的道德规范,其实质是企业对顾客、对员工、对社会履行契约的责任心,也是企业间建立信任、实现横向交往的基础,是企业良性循环的保障。

诚实守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信用经济”。塑造出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企业运营要坚持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诚信模式,创造促使本企业走向辉煌的诚信模式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化约束准则。

3.企业诚信文化的内容主要有:(1)企业对消费者的诚信。消费是生产的终点,产品进入市场实现消费也是企业文化展示魅力的重要环节,企业提供产品有质量信誉和服务保障,对消费者讲信用重承诺,将会促进产品消费数量持续增长。(2)企业相互间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横向交流。即在企业之间的交往中,自觉恪守承诺,相互尊重,以诚相待,并以真实、诚恳、信用的态度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在竞争中真正做到讲求信誉,不搞欺诈,公平竞争,诚实守信,认真履行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创造一个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共同发展。(3)企业对员工的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各种保险制度,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对员工的承诺保持诚实守信,创造企业和谐发展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自古以来,“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对企业来讲,就是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市场规则和商业道德规范,规范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损害与其相关经济组织的利益,确实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有可靠保证。

二、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1.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统一员工的行动,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引导企业中各部门以及职工统一行动并为实现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企业的诚信文化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理念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树立诚信观,统一员工的思想意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使员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努力,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2.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加强企业诚信文化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作效率。一个有良好信誉的企业,能使企业的员工更多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激发员工更好地为企业奋斗的热情。

3.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具有良好诚信度的企业,更能在社会中获得认可,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而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4.企业的诚信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必须有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而企业的诚信文化经营理念,要求企业每项生产和经营都要本着对社会公众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生产质量好、品种多、价格低、服务到位、信得过的放心产品,这样,企业才能吸引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海尔集团在价值观和经营哲学中把“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真诚到永远”作为海尔企业诚信文化的核心,使海尔集团的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5.企业文化具有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功能。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素质,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柱,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行科学管理、广泛吸纳人才、不断创新进步的重要保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给企业带来活力,促使企业提高素质,建立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培养良好的企业行为,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发展的推动功能、企业管理的改善功能、企业意识的导向功能、企业主体的凝聚功能、员工士气的激励功能、思想行为的约束功能、人际关系的润滑功能、两个文明的促进功能、服务社会的感应功能。因此,构建企业诚信文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行为准则。

三、当前企业诚信文化的现状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的现状令人担忧,一些企业背信弃义、制假贩假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企业诚信文化严重缺失。必须重新塑造与构建企业的诚信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企业缺乏健全的信用评价制度。企业的信用评价制度是指一整套的对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的体系,包括相关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当前在企业信用的评价中缺乏公正性、全面性和透明度。许多评价结果不能及时向社会公开,从而使企业的信用缺失造成的损失得不到社会监督,使企业信用评价起不到监控作用。

2.企业竞争者的信用缺乏,合同违约和合同欺诈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致命因素。任何企业都应按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行事,一旦合同订立,“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当前,一些企业却总是不愿履行合同。有些企业在订立合同时故意隐瞒有关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利用合同骗买骗卖的行为也屡见不鲜。就如一些企业利用其他单位离自己较远、信息不畅,对自己的身份、信誉等缺乏了解又急于推销产品的心理,以“货到款清”为幌子,或签订虚假购销合同,或假意先付部分货款来进行诈骗,给其他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损失。

3.企业偷税、漏税比较严重,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不少企业忽视诚信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道德的积累,为了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利用做假账等手段千方百计偷漏国家税收,严重损害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必须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应遵纪守法,应诚信于国家和社会、诚信于市场中的广大消费者,依法纳税,积极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中培育良好的企业经营道德观,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本文首先从一般文献中对企业诚信在不同角度的的重视进行评论,得出很少有文献从战略高度来研究企业诚信问题,论述了诚信及诚信经营的概念,分析了诚信问题是一个战略层次的问题,然后用博弈论对诚信经营所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在理论上加以论证,最后提出了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即通过企业内部信用文化建设实现诚信经营和实施包括法律制度建设在内的外部制度约束来保证企业诚信经营的实现。

【关键词】经营战略诚信诚信经营

一、诚信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1.诚信的定义及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的定义(integrity),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人文概念,在文明古国的中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对诚信的定义及推崇,“诚”即真心真意;“信”即诚实,不欺骗。孔子把“诚信”范畴的内涵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被管理者对组织、对管理者的信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组织和管理者的忠诚;二是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品德。孔子认为,管理者得到被管理者信任的程度,对于管理工作的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者自身所具有的诚信的品德是管理者在多大程度上取得被管理者信任的关键因素。孔子强调“信”是为人之本,也是经营管理之本。

对于企业诚信而言,经营也是一样,所谓诚信经营,并不仅仅是指面向个人或团体的诚信,更重要的是对某个企业据以长期服务于所有成员的各项原则,从经营战略角度讲,具体说来是指企业仔细地挑选顾客、雇员和投资者,然后想办法留住他们的方法与策略。企业诚信实际上是三维的,即顾客,雇员和投资者,我们将其称为“诚信的力量”(Frederick,2001)仔细研究发现,这三种要素之间有着极为微妙的关联:没有诚信的雇员就不可能出现对企业忠诚的顾客;缺乏诚信的顾客,企业无法留住忠诚的雇员,而一旦顾客和雇员这个诚信的基础不存在,企业的投资者也不会再保持对企业的支持;顾客和雇员的诚信也建立在投资者诚信的基础上,因此顾客,雇员,投资者,企业诚信三维,其力度,广度和相互关联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或思想.

2.诚信经营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

经营战略是指企业领导者通过对企业内部环境各种制约因素的利弊分析,从全局出发制订的较长期内企业发展的所要达到目标、以及实施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方法的总体部署。一个有了正确的经营战略,就能对企业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向有一个明确认识,从而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发展和壮大自己,反之,企业就像一艘无舵的船,终将被大海吞没,诚信经营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问题,因为,首先,剩余经济取代短缺经济后,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易于获得而企业的伦理及信念体系则需要长期培育和强化;其次,在当今高科技、强竞争时代,企业利益相关者扩展为包括公司员工、股东、管理者、消费者、社会、政府等广泛的利益相关群体,企业与其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不断增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而且完善地处理好这些利益关系,才能取得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诚信经营问题是一个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经营战略问题。

二、诚信经营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应

博弈论认为,博弈各方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寻找对自己最优的策略,从而形成一个纳什均衡状态.诚信本质上是一种诚实守约的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诚信,主要看诚实守约成本的高低,当诚实守约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它活动所带来的效用时,便会选择诚信守约,反之亦然.博弈后的选择是以成本大小为标准的,因而实现诚信经营使得社会总成本包括销售成本、人力成本、生产成本、资本成本达到最低,博弈双方向良性发展有利于企业的赢利与发展。

企业的根本使命是创造价值,很显然,企业诚信联系着价值的创造,既是它的因,也是它的果,它不但可以凭借对顾客行为的考察衡量一家企业是否己经提供了优异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得其总成本达到最小化,即博弈后的最终选择,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销售成本最低化。业务量不断增长.吸引并留住更多的忠诚顾客,有利于企业形成再次销售,多次销售以及顾客之间的口碑相传,从而增加企业业务量的扩大其市场份额,同样地,企业也可以利用获得的更多利润更好的服务于顾客,保证企业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保证人力资本成本最低化。人力资本的稳定与增值,企业拥有了可持续的业务增长,即可更容易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雇员,为企业营造优厚的人力资本,这些诚信的雇员一方面从忠诚的顾客身上体验到满足和成就,从而学会更好的为顾客服务;另一方面雇员提供这些优质服务又反过来强化的顾客的忠诚度,从而达“双赢”的效果.

(3)保证生产成本最低化。诚信的长期雇员相比之下更了解企业的产品、价值导向及工作流程,也更熟悉企业的顾客及他们的要求,从而能够在工作中学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质量;而忠诚的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为清楚,这就更容易促成双方交易的成功,从而能丰富给予顾客的价值内涵并且产生卓越的生产力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匹配的竞争优势。

(4)保证资本成本最低化。资本的可延续,资本是企业发展的定心丸,在拥有忠诚投资者的基础上,企业更容易提高生产力,从而获得更高利润,更好的吸引投资者,并保证他们的忠诚度,保证企业能获得更充足的资本,顺利经营。

(5)无形资产成本增值。企业形象可持续提高。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在实践中处处维护并提高企业对内、对外的形象,从而使企业形象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层次,有利于继续吸引忠诚的顾客、雇员和投资者。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当博弈选择诚信总成本最小化时,因为成本是企业竞争的核心因素,所以诚信所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效应,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将形成博弈中的纳什均衡状态。

三、诚信经营的优势以及失信所带来的危害

1.诚信经营的优势

由于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诚实经营的行为;诚信的丧失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很大的破坏性,会导致市场交易成经本的增加,而良好的信任关系是经济活动的剂,可以大大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获利水平,诚信的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树立企业诚信,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很明显的,1诚信企业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因为树立诚信意识,可以获得更多的中间商、经销商、顾客的信任,中间商、经销商可以帮助你做宣传、促销你的产品,使你的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并随着我国进入WTO,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既能节省销售费用又能打开产品销路的“双赢”效果;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得了顾客的再次购买以及多次购买,节省了一笔再去培育新顾客的成本;2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交易是需要成本的,从组织的层面来说,对某一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失去了信任,财务支付是先付款还是先交货,就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双方势必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对产品的质量缺乏信任,就必然会在产品检验上花费过多原本不必要的精力,如果企业对企业的交往中失去了信任,“道德风险”将膨胀到惊人的地步,交易费用随之增高,势必会树立过高的交易门槛,终止本来可能发生的交易。

(2)树立诚信,企业可以建立长期信任的客户关系,供应商通过其销售人员与顾客接触,营销人员通过做到诚实、有能力、处处为顾客着想而获得顾客的信任,这种关系可以给顾客带来好处,顾客可以信任供应商在承诺的时间提供质量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得企业赢得大量的目标顾客,使你的产品、你的品牌深入人心、有口皆碑。

(3)树立诚信,能增进公司内部员工信任度,同时还可以赢得银行的信任,公司内部员工之间的信任气氛能增进交流,带来更强的相互信赖的信心,可减少员工的流动和员工间的磨擦,这样能够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形象,增强员工的满足感,从而使公司运转更加有效;赢得银行信任,能保证企业发展的运转资金。

(4)诚信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无形资产,可以给公司带来很大的价值,也可以给股东带来更大的价值。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诚信对一家公司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的问题,更是一家公司长期利益得到保证,公司长期经营的基础。

2.企业不进行诚信经营所带来的危害

当前的社会信用,尤其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已经严重恶化,对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其具体表现在:

(1)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及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直接间接融资渠道受阻。它们在市场上由于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与其它竞争者相比处于劣势,在不确定性因素作用下或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很容易恶化,往往最终只能倒闭,退出市场。经营状况恶化,原企业很容易发生信用危机,这种企业往往采取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偷税漏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失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给企业正常的生产及交易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拖欠账款这一项,给企业正常生产运营所需资金的周转带来很大困难。据某权威报告宣称,企业间的逾期应收账款与其贸易总额的比重,我国高达到5%以上,而发达国家仅0.25%-0.5%.。另外,企业越小,透明度一般就越差,社会就越难以监督,存在失信行为的概率也就越大。而由于评价资信的成本很高,中小企业资信很难得到有效的评估,这就造成了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特别是金融系统一改过去对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方式,而采取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这也大大减少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2)银行业务无法正常开展,呆账、坏账居高不下,贷款所占存款比例每年下降。近年来,银行信用秩序混乱,以各种形式逃废金融债务的现象相当普遍,银行呆账、死账越积越多。据有关统计,到2000年末,在5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开户的改制企业62656户,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改制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的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这种造成银行不敢向企业放贷款,而信用缺陷表现为大量居民储蓄,这使得贷款占存款的比例逐年下降。

(3)虚拟资本无法发生与开展,企业和产品信誉屡遭侵害。由于虚拟资本完全是社会信用发展的结果,没有社会信用,债券、股票就不可能产生,交易无从谈起,各种衍生金融工具也就不可能产生,市场经济也就不可能向高级阶段发展。同样,诚实信用在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这种声誉长期积累下就会形成无形资产,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支撑企业产品的崇高品位。但不少企业打着知名企业的商标,肆无忌惮地从事制假、售假勾当,严重影响了这些知名企业和产品形象,给这些企业千万以难以计量的损失。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样本企业中,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

(4)社会投资环境因此恶化。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必然不断地选择和投向利于其运行并增值的投资环境,而良好的信用环境则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从实践来看,一个国家经济区域能否吸引外地资本投入,除了能源、交通、通讯、资源、市场、政策等条件,信用环境是否良好显得越来越重要,不少外商来中国投资都把“信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险指标”加以考察。

四.实现诚信经营的战略决策

企业诚信分为内部诚信与外部诚信,其中内部诚信包括对经营者的诚信、对员工的诚信、对投资者的诚信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保证企业内部诚信的实现;企业外部诚信是指对顾客的诚信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诚信。内部诚信是基础、是前提,因而通过内部诚信提高企业经营中的诚信是根本的,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与发展,因而有必要从战略上来认识,并对其重视,这是事前的;外部诚信是对不诚信的监督和惩罚,是事后的。只有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保证诚信的一致性,才能在外部顾客眼中显示诚信。本文最主要是从企业内部诚信来论述的。

1.进行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

顾客忠诚、雇员忠诚以及投资者忠诚,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协德里克曾提出忠诚管理的一个基本框架,也就是实现诚信经营的八个步骤:包括设立一个价值主张、找到合适的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找到合适的雇员、赢得雇员的忠诚、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获得成本优势、找到合适的投资者、赢得投资者的忠诚这8个步骤:

1)设计一个卓越的价值主张

价值主张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在商海上航行的指南针。诚信经营企业中每一家的战略规则都应围绕价值主张的设计和发展,而归根到底,这个价值主张就是向自己的顾客提供最优异的价值,使用他们达到满意。

(2)找出合适的顾客

企业诚信经营应注意判断谁是自己的目标顾客以及这些目标顾客的喜好、要求,进而有依据的制定计划、组织活动,以便有选择地吸引他们。这项活动的成功与否不在于销售手法上的出卖乖巧,而更多的取决于价值主张的吸引力和它所激发的口碑相传。实际上忠诚实施企业应更为关注对新顾客的筛选,因为这是找出合适的顾客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不要一味的追求数量上的增长,而忽略其实际的应用价值。

(3)赢得顾客的诚信

一个企业若想提高获利能力,就必须选择正确的顾客群体并成为他们的首选厂家(CraigTmillandArthurMiddlebrooks,2000).因此,企业诚信经营应该把顾客看作资产,力求留住他们并挖掘他们的潜在价值.一些相关的服务如定价政策、产品系列,对雇员的奖励措施及服务水平等等,都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以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4)找到合适的雇员

成功地运用诚信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在招聘雇员时小心谨慎、严格筛选,如同在选择顾客时那样.企业要的是与企业同心同德、才识兼备、技术娴熟、工作能力强的雇员,并希望他们能够长期地作出令人满意的贡献.

(5)赢得雇员的忠诚

企业诚信经营应该在雇员的个人发展和培训上舍得投资,为其充分发挥天生能力和所学专业准备相应的职业道德和组织结构,原因在于雇员忠诚与顾客忠诚是相辅相成、相互强化的.当然,此外,企业诚信经营要注意对雇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这些奖励将形成雇员忠诚度的螺旋式上升.

(6)通过生产率的增长而获得成本优势

顾客忠诚度和员工忠诚度得以提升以后,生产效率必然提高,其创造的剩余价值自然会在成本方面带来优势,而这些优势又能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从而形成企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7)找到合适的投资者

为了稳定公司的体制和经营、有能力对付竞争威胁,企业诚信经营需要吸引合适的投资者.所谓合适的投资者是指愿意接受长期合作关系的投资人,他们一旦确定企业能为其带来高额利润,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资金,从而使企业在完成自己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得到有利的资金支持.企业也将因此获得较大的发展机会.

(8)赢得投资者的忠诚

赢得投资者的忠诚的最佳途径:一是丰富的利润,二是工作能力强的经理人,三是企业有潜力的发展.他们的忠诚是企业必须争取的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实际上,通向零流失率的诚信经营旅程开始于企业的战略核心,他们应把诚信问题看作是关系到荣誉和完整的诚实人格的大问题,并领导企业致力于一个远远不限于利润的创造价值的使命,帮助企业建立伙伴关系构成激励机制;设立奖励措施从而创造价值.在这个基础上,采纳了诚信经营的企业,会与其顾客、雇员和投资者一起,实现利润、增长、持久价值螺旋式上升。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利益的获得,因而说,诚信经营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但是,仅仅依靠这八个步骤还够,它还需要实现诚信经营策略来支持。

2.实现诚信经营的策略

(1)通过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

1在企业信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企业信用文化教育,建立和强化全社会,特别是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员工的商誉意识和经济信用意识。一是要提高企业家的信用意识。企业家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企业运作机制中的主角。企业家的目标追求是个人效用的最大化,其个人效用一方面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来自于收益的切身利益。对于这两方面的需求,都必须有卓越的信用作保障;二是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使他们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要让他们懂得讲求企业信用是一种责任,一种美德。认识到“信用”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资源,进而使员工在行动上自觉维护企业信用。

总之,我们应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方式,加强信用意识、信用观念和信用道德教育,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公平意识,信用意识,让更多的企业经营者、经理人员认识到:注重企业信用,可以赢得更多的合作者,赢得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证诚信经营。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在建设企业信用文化时,一方面,我们应重视企业信用文化的物质层面的建设:一是要注意产品中的信用因素。以往的产品常常局限在产品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具体用途上,而在现代经济学中,产品则更多地被理解为人们通过交易而获得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即产品必须要给消费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因此,产品中必须蕴含着给买者带来满足和信任感,即信用因素。二是要重视企业容貌中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它包括企业的名称、象征物、空间结构与布局等。这些标识物最初并不具有象征意义,只是源于决策者的符号编码,区别本企业与其他企业,避免不同企业及产品的误认。但在不断的交易活动中,在购买者的不断言说过程中,企业的特质不断积淀在这些符号之中,从而赋予这些符号价值意义。因此,企业的容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称号、它体现了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信用形象。三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对企业来说,要从产品的开发设计抓起,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创出名牌产品,这是构筑企业良好信用的基石;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信用管理和组织机构,包括设立企业内部的信用部门。企业应重视交易全过程的信用管理。要坚持从严管理,强化训练,大力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使员工敬业爱岗,展现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把自己的企业建成竞争力强、信用好、不断发展壮大的好企业。

(2)从企业高层领导者着手实现诚信经营

企业大大小小的领导者都是企业的形象、企业的旗帜,他们的诚信度直接影响下属乃至整个企业的诚信建设。所以,作为领导者,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要做到,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清正廉洁、公开透明,及时修正错误;禁止职工去做的,自己要首先不做,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像有些企业的领导人,要求职工尊重客户,而自己却并不尊重自己的职工;要求职工按制度办,自己却常常做出有悖于制度的事,在这样的领导的带动下,即使是诚信的职工、诚信的企业也是会生质变的。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来实现诚信经营

诚信理念的建立固然与道德素养息息相关,但仅靠道德教化是不够,在加强道德规范建设的同时,应强化和完善各种法规和制度。由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公司权力集中在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权,根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而且由于“一股独大”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董事会中权力过于集中,董事长、总经理由一人担任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因而我国公司治结构急需要改革,在此我建议改革的关键点有三点:1实行决策控制权和决策经营权分离,赋予监事会决策控制权,包括对重大决策的审批权、对经理人员的任免权、对重大公司经营的实时监控权等。赋予公司经理层决策经营权,并逐步将董事会的权限分解到这两个高层组织中。2监事会的人员应由各相关利益集团代表组成,如债权人代表、内部职工代表、小股东代表等,并引入独立于公司利益的外部人,对负责决定经营权的公司经理层进行监督。3为保证内部决策权的有效制衡,应严禁公司经营者与监事会成员相互兼职。

另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应建立在公司股权优化的基础上,否则公司治理会面临根本性的制度难题而无法改善。

(4)加强对企业战略的制订与实施的监督与控制

为了保证战略制订与战略实施在诚信经营上的一致,企业除了内部有相应制度,确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外,还必须严格执行对战略实施实行监督与控制,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从而达到制度与管理的一致。要想在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环境,企业还必须着力于建立一种赏罚分明的机制。实施严格的监督制度如建立企业诚信督查组等;建立诚信经营的奖惩机制,例如,根据管理者和职工的诚信经营业绩、诚信经营行为和诚信经营信仰提拔、奖励管理者和职工;当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违反企业诚信准则并给企业形象和企业利益带来损害时,应当给予必要的处罚。五.加强诚信经营的外部制度约束

博弈论认为,博弈的局中人试图实施自己认为可能最好的行为。在信用环境好,市场监督机制全的社会,违约成本低于收益.因此,博弈各方的最终结果是不讲信用并不是最优的策略,而诚实守信才是最优的策略.而在信用环境不太好,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信用缺失者可以获得额外收益,而自己因为讲信用却受到利益损失时,他们也会将不讲信用作为最优策略.这样,整个社会的信用度随之降低,信用环境会恶化,可以看出,博弈双方形成的纳什均衡状态不一定有效率,不一定能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实现诚信经营还需要外部环境的协助,通过对企业内部制度战略的制订与实施,以及外部制度的约束,从而达到实现诚信经营的企业内外一致。通过外部制度约束来实现企业诚信经营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立法与执法。

加快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的打击立法,加大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法人故意犯罪的责任人,要建立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2.加快政企分开的步伐,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

我认为,地方保护主义不铲除,统一的市场体系不可能形成,市场秩序难于真正规范,企业的诚信就难以树立。

3.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公开企业诚信状况。

基本的设想是:由公安、法院、银行、税务、工商、经贸委等部门合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且采用红黑榜两种形式,定期公布在大众媒体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权威互联网站向社会公开。红榜代表诚信水准高的企业的名单及其诚信等级,黑榜则代表信用水准低于一定标准的企业名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公开信用信息,使不讲诚信的企业失去市场,失去合作伙伴、失去银行信贷、失去股东的支持、最终被淘汰出局。

总而言之,诚信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更是一个经营战略性问题,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企业竞争制胜的保证,也是为企业创利提供可行的保证;没有诚信,就不会有企业的未来,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经济秩序,没有诚信,将导致整个经济危机。企业应该从上到下要树立起全方位的诚信观,要明确界定什么是诚信行为,要把诚信放到比管理、技术更重要的地位,把诚信作为最关键的企业文化来抓。

【参考文献】

1、ThephilosophyofloyaltyJosiahRovceHFVPress,1908

2、SuzanneDibblekeepingyourEmployees,pubbyJohnwiceyandSonsinc,1999

3、[美]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忠诚的价值》(ThepLoyaltypEffect),华夏出版社

4、[美]弗雷德里克.F.敕克尔《忠诚法则》(LoyaltyRule)中信出版社

5、[美]罗伯特.布鲁斯.萧《信任的力量》(TrustintheBalance)经济管理出版社

6、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7、[美]里查德.狄乔治《国际商务中的诚信竞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8、江建坤俞剑平赵剑英《一种新的管理模式的忠诚管理》,《经济管理》2002年1期

9、何志勇王关义《信用:市场经济的灵魂》,《开发研究》2002年第6期

10、郭跃进《诚信贬值: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达芬奇家具事件 市场营销 诚信

2011年7月10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指出达芬奇公司销售的天价家具,并不像他们宣称的那样是100%意大利生产的。

8月31日,上海市工商局向外界通报了对达芬奇家居公司涉嫌原产地造假的初查结论:达芬奇部分家具质量不合格,存在不规范行为。让人费解的是,最受人关注的达芬奇家具原产地造假的问题,竟然在调查结果中只字未提。

从7月到11月,上海工商部门未能查实达芬奇造假,数十位消费者的申请也被搁置,一场维权大战似乎已不了了之。但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反思却不能就此结束,达芬奇事件再次触发了我们对营销诚信的思考。

一 营销诚信的内涵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规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早在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序言中就说过:“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它就意味着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琐细哄骗和欺诈手段。”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吸引顾客,树立品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营销失信的危害

1.机会成本

达芬奇公司在这起风波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首先是声誉扫地,甚至成了造假的代名词,而且无论怎样辩解都没有人相信。达芬奇公司掉进了“塔西佗陷阱”―― 无论说好话还是说坏话都没有人相信,无论做坏事还是做好事都会受到质疑。

其次,事件发生后其产品销售更是一落千丈,销售量下降了80%。更不要说,早已筹备完毕就待年底上市的计划被无情中止――按相关法律规定,拟上市公司一旦出现重大负面新闻,将中止其上市计划。难怪达芬奇公司内部人员向记者哀叹:公司至少在三年内别再想上市的事。

2.蔓延效应

消费者一旦对某一企业产生失信的判断,就会在随后时期内保持这种不信任的态度,并对整个行业产生怀疑。

在达芬奇家具事件中,整个进口家具行业也跟着倒霉。央视新闻播出后,在全球拥有240家专卖店的法国老牌定制家具品牌罗奇堡马上在上海发出声明:“100%在欧盟生产,主要产地在法国,还包括意大利、葡萄牙等其他欧盟国家。”罗奇堡中国区总经理周宇峰向记者透露:“‘达芬奇事件’发生后,来自新客户的所有订单都已停止。”

3.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是由市场主体之外因素造成的整体性风险,它难以通过市场主体自身行为来防范。在达芬奇家具事件中,工商、质检、海关、税务等监管部门饱受诟病,被认为“失职”、“不作为”。虽然他们经过五六十天的调查取证得出了结论,但却不被广泛认可,得到的反馈是大量的质疑。政府监管部门也掉进了“塔西佗陷阱”。

4.失信行为制约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失信行为的多发使银行从效益和安全出发,只能把钱贷给一些股份制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形成信贷领域的“马太效应”。

失信行为的多发同样也制约着消费的增长。于生怕假冒伪劣和虚假广告,老百姓不敢放心消费。如果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失去对产品的兴趣,企业的资金链条就会发生中断,从而对行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 营销诚信的建设

达芬奇公司的损失或许是小事,其他各方的损失也是小事――只要我们的代价没有白损失。只要我们能真正认识到,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有益的,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建立起诚信自觉,并且为之而努力,我们的代价就没有白费。那么,如何建设营销诚信呢?

1.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确立市场经济诚信理念

当前最迫切的是政府要加大对诚信教育的力度,要充分利用行政、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手段广泛进行诚信宣传和教育,推广信用文化,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要通过教育,使人们明了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为了利润,必须首先信守道德,诚信就是生产力”的道理。要形成一种态势和氛围,打击那些失信者、背信者、骗信者,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

2.加快社会诚信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维护正常的信用关系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从信用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真正贯彻诚实信用、公平竞争、效率优先、保护弱者的基本原则,科学协调自由与秩序、安全与效率、公平与正义等信用立法、执法和守法价值的取向。

加大执法力度,根除失信者的侥幸心理,对违约失信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达到事前就能产生威慑失信行为的力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大大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行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这自然就能对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

3.强化政府的信用职能,规范政府的行为

各级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树立“信用政府”的理念,要把政府职能转到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要有透明度,办事有章,说话算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度。正如有人所说:政府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以身示范的老师,不论教好教坏,它总在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教育整个民族。

4.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信用等级体系,构建诚信保护网

依靠技术进步构建诚信的技术基础,加强科技防伪研究,培养更多的防伪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记录个人的信用情况;信用号码伴随个人终生,与个人的就业、贷款、投资、消费直接挂钩,使信用不良者无立足之地,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5.加强企业的营销诚信建设

在当前条件下,企业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营销诚信工作:一是员工诚信。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全体员工都要牢固树立诚信的思想,并把诚信思想化为具体的行为;二是建设诚信营销的企业文化。只有当企业把诚信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时,企业才能自觉地开展诚信经营;三是完善企业内部诚信机制。营销诚信应当体制先行,形成“有制必依、执制必严、违制必究”的企业内部营销诚信环境。

四 结论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重要规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必须遵循诚信的原则,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吸引顾客,树立品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很多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信行为,但这并不说明诚信对于营销来讲可有可无,相反,这恰恰说明了当前营销诚信建设的紧迫性。营销诚信的建设并非不可企及,应从理念、法制、政府职能、信用体系建设及企业自身等多个角度进行。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罗尔斯著.谢延光译.正义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

[2]李新庚.信用论纲[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诚信;经营;作用

一、诚信的定义及含义的解说

诚信是什么呢?鲁迅先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诚信比金钱更具吸引力,比美貌更具可靠性,比荣誉更具有时效性。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父亲对他说:“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他告诫华盛顿“诚信比一千棵樱桃树还重要”。

诚信无形,却可以经天纬地;诚信无色,却可以耀人眼目;诚信无味,却可以上下五千年、纵横海内外散发出醇厚的芬芳。无形、无色、无味的诚信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

二、诚信在经营中的作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诚信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也是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重要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更为重要,通用电气公司在给其股东的一封信中首先讲的就是企业诚信问题,“诚信是我们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塑造和坚持企业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形成支撑企业健康发展的独特文化特征,推动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诚信是企业立足的根本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也是生产力中唯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因素,再好的管理、再好的制度,也是需要人来执行和运作。因此,企业的诚信建设,在根本上决定于员工个体的诚信,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建设一流的队伍是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保证。塑造企业诚信作为核心价值观就是高度重视生产力中人的因素,通过精神层面的感召力,使得企业内部真诚相待,从而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高度认同和支持企业的经营政策,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和发展。

(二)诚信是促进企业内外有效沟通的桥梁

对企业管理来说,管理的主体是人,人的因素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所有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沟通的问题,系统转型时期矛盾的多元、多样、多变,决定了有效沟通的广泛性、包容性和深刻性。行业改革越深入,越要做好沟通疏导工作,沟通就是让思想观念不断的获得解放,使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发展,沟通是构建和谐环境的前提,能否进行思想、情感、心灵上的有效沟通,不仅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问题,还是能否最广泛最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的大问题。一个企业有了乐于沟通的诚信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就多、友情就多、心气就顺,达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目的,有诚信才有沟通,有沟通才有活水,那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只能是死水一潭,不会有充满活力的和谐局面。

(三)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企业凝聚力是企业生命力和企业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企业诚信则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源泉。一方面,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能够把企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品质、顽强作风挖掘和提炼出来,成为大家认同和遵从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把各级员工对企业的朴素情感升华为强烈的责任心和自豪感,把敬业爱岗的自发意识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使每位个体的积极性凝聚为一个整体,从而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企业对外诚实守信,就能形成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不断赢得创业和发展的机遇,其信誉度就会不断提高。只有坚持做到“内诚外信”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合作客户并与其建立“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而一个失信的企业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四)诚信是企业获得最大化效益的基础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真正持久的经济效益来自于诚信经营。可以说,诚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现代企业都在讲合作共赢,但凡合作的前提是诚实守信,一个有资金、有项目而没有诚信的企业,很难找到合作伙伴。如果一个企业内部人人讲诚信,最大的回报就是会创造出极高的经营效果来。其实有许多企业,都把“诚信经营”放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可实际上却没有真正落到实际行动中,而实际行为没有自我约束,其结果可想而知,鉴于此,我们在实际行为上面,真正做到古人说的那样“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这样才是经营企业、经营人生的最大目标。

三、中国企业诚信现状及案例剖析

企业诚信存在问题及成因:近日,中国外经贸企业协会诚信评估部和北京国商国际资源评估公司联合对我国近10万家外贸企业进行了调查,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的重要性,企业在商务活动中已开始重视诚信管理;但尚有一些较为严重的现象,表现形式上有拖欠贷款、税款、合同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虚假信息纰漏、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和价格欺诈、拖欠压低工资、偷工减料、生产污染环境产品等等。

企业诚信缺失的产生原因: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只要能搞到钱,不择手段、昧着良心、发不义之财,当然也有当今社会我国对经济活动中的主体的监管不力,对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立法还不完善有关。

四、对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的思考

为了提高全社会企业的诚信水平,有必要健全诚信的监督,评估体系对企业对个人都一样重要。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讲的话,首先要加快诚信立法进程,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加大执法力度。其次是建立企业诚信记录,加大舆论监督和曝光力度;对个人来讲的话,要建立个人信用记录,这方面国家已经在着手进行了,即一个人的诚信记录可以通过身份证在网上查到。这样,对无论企业的经营行为,还是个人的诚信意识形成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田世杰.探讨企业“诚信经营”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9).

[2] 刘志强.企业诚信经营之我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03).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诚信经营;重要意义;信用制度;信用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72-02

1 诚信及诚信经营的概念

1.1 诚信的概念

诚信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行为标准,字面理解就是诚实守信,具体表现为对人对事诚恳,能让人信任。从古至今,都是在伦理道德中被提倡的一种价值观念。在具体生活中的表现就是答应人家的事情,用心、诚恳、负责任的态度去积极努力的完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加深入到个人、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中。一个社会如果有着良好的诚信,或者说以诚信作为一种标准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和谐的道德社会。“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也充分说明了诚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企业诚信经营的概念

所谓企业诚信经营,主要就是说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都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而且这种诚信不仅仅是个人或者团体,是整个企业而言的。具体表现为企业的顾客、投资者、雇员之间形成的一个长期的诚信关系,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一个三维的关系,也叫做“诚信的力量”(Frederick,2001)。这三者具体的关系是,诚信的雇员才能为企业留住顾客,顾客的诚信度和忠诚度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而企业也只有忠诚的顾客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所以顾客、雇员、投资者,企业诚信三维,实际上在企业诚信经营者中着重要的作用。

2 诚信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

所谓良好的企业形象,就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诚信程度。如果没有良好的诚信,那么就没有稳定的顾客,在市场中的占有率自然也就比较少,也会失去很多合作的机会。从竞争力上也缺乏了最基本的动力,自然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提高企业诚信,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 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赢得忠诚的顾客,提高产品的

市场占有率

所谓“小赢靠智,大赢靠德”,这就是诚信经营的真实写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顾客在在乎产品质量的同时,更在乎的是该企业是否有诚信。而这里所谓的“德”也就是诚信经营。只有做到诚信经营,才能赢取更多顾客的信任,成为其忠诚的稳定顾客,顾客多了,产品销售也随机增加,这样对于市场的占有率也就很自然的提高了。所以,诚信经营,不仅能够留住长期的稳定的忠诚的顾客,还能扩大市场占有率。

2.2 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赢得合作者的信任与支持

一个企业有着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合作者面前也就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而良好形象依赖于诚信经营,初步合作的时候诚信经营主要来源于理论,而真正合作的时候,主要就看是否真正的诚信经营。只有秉承诚信经营的原则,才能更合作者长期稳定的合作,赢得合作者的绝对支持和信赖。

2.3 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诚信经营在国际商业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要想打开国际市场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方市场的话。首先需要做的还是诚信经营。只有在顾客和合作者以及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其知道你是诚信经营的企业,才有机会走上国际化舞台,最终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

3 企业诚信经营保障措施

虽然诚信经营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企业重视,但是在实际中有很多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诚信度不高的情况。这就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规范中小企业经营行为,坚持诚信经营原则,这样才能参与国际竞争,为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维护“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的市场经济秩序打下基础。

3.1 完善法律制度,构建企业信用制度

从本质上来说,缺乏诚信就已经是违约行为了。而违约有着其违约成本,如果成本不高,或者说违约后另一方面能够补给该违约成本,那么就为违约提供了资本。虽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法律上也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远远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没有起到真正的保障作用。

对此,我国应该在《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中小企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制度。在保护经济主体权利的同时,让其行驶应有的义务。建立相关的社会信用体系制度,内容上需要从各个方面和层面来进行评估和测量,强调违约责任,要做到有依可据的来进行处罚和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从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构建企业信用制度。

3.2 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失信者

既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那么就需要严格执行。相关司法部门和执法部门,必须严格的按照法律法规,对失信者给予严厉的打击。这样才能让法律成为维护信用关系、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追究债务人违约侵权责任的有力武器。在浙江省杭州市工商局富阳分局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用意识就做了很好的表率。在合同中实行公开制,对信誉和诚信度都实行公开,通过这一举措,追回历年拖欠款2000多万元,先后规范和完善了3000多万元的100多份合同;诚信合同履约达到了100%,对于不良企业,也进行彻底的公开,严厉打击了失信者。

3.3 加强舆论监督,营造健康的诚信经营环境

公众是社会的主体,必须让其参与监督中来,同时要加大社会信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信用意识。让公众有着强烈的诚信舆论监督意识,人人参与到其中来,发现不良企业或者是企业有失诚信的行为,实行有奖举报等适当奖励措施,提高公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一个程度之后,使其真正参与到诚信经营的环境中来,让其充分了解到诚信经营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情,而是每一个公民都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有了公众的监督,一旦有不诚信的企业,自然也考虑到其社会形象,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都会为诚信经营做努力。从而营造出健康的诚信经营环境

3.4 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以制度约束失信行为

诚信企业和失信企业,如何来进行区分。这就需要建立一个规范的诚信信用体系来进行评定。对于诚信者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失信者就需要承担责任。不仅是来自于社会舆论的惩罚,更重要的是该企业的经济惩罚,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虽然有相关发了制度和工商执法人员,但是还是无法杜绝不良企业的有失诚信经营的行为。所以还是需要建立信用体系来对其进行制约,从各方面来进行考核和评估,不诚信的企业进行公布的同时还要严格的进行监督。

4 结 语

纵观各行各业,还是个人或者家庭,如果没有诚信,将寸步难移。而对于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诚信,也会是举步维艰。诚信是信誉之源,立商之本。一个企业对于消费者无信,那么将会失去更多的消费者,因为每一个消费者身边都有很多潜在的消费者,一旦觉得该企业不诚信,那么将会告知身边很多人;如果一个企业对媒体无信,夸大事实进行宣传产品,那么不仅仅是媒体不会再次相信,同样终端消费者也不会相信;一个企业对投资者失信,那么也将没有更多的资金来源;对于雇员无信,那么就没有忠实的员工为企业服务,也将失去更多的消费者。可见,如果没有诚信,内部的事情无法处理好,那么将影响到整个市场占有率。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发展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自己的诚信经营理念,把诚信渗透到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不管是对雇员、顾客、投资者还是整个社会,都要用诚信经营来作为自己的经营原则。在此基础上同时追求产品的创新、服务的提升等,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强者。

参考文献:

[1] 周学勇.企业诚信问题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2003,(2).

[2] 卢亚君,付荣霞,张国霞,等.中小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 严亮.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探讨[J].全国商情,2008,(1).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诚信建设;解构;诚信监督;企业形象

早在先秦时期,诚信就已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被广为提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市场经济下是否能形成良好的诚信经营的社会氛围对企业能否良性竞争至关重要。当代企业的诚信建设关乎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展开,关系到我国经济的伟大复兴以及良好国际形象的建立。

一、浅析诚信

“诚,信也。”(《说文解字》),诚之一字,从言,从成,意为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礼记·中庸》中提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信,人言为信”(《说文解字》),“信”的基本内涵即为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从儒家思想的角度来看,“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信二字相结合,构成了一种做人行事的基本准则,是立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为政之法、经商之魂、心灵良药。步入现代,诚信依然是人与人相处的基本法则,而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更是企业生存发展、形成企业良性竞争环境的必备条件。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诚信属于道德伦理的范畴。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诚信内在的人文精神对人们的的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促使人们自觉按照法律、道德的要求行事,守诺言、重承诺、遵纪守法、言而有信。只有做到诚信,才会在经营合作中得到经营伙伴的信任、得到市场与受众的认可、得到竞争对手的尊重,从而获得利益,使企业健康的运营成长。而在企业经营中不守诚信,那么至多只会赢得占时的的蝇头小利,最终只会走向破产倒闭。在今天这企业林立、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我们只有把诚信经营作为立足之基、经营之本,才能不被竞争对手击倒、不被消费者抛弃、不被市场淘汰。

二、当代企业的诚信现状

(一)诚信建设的成就

经过政府的大力提倡与企业经营者的不断努力,我国企业的诚信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会诚信环境改善。企业诚信建设不仅是企业内部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社会环境与企业诚信建设相辅相成,企业诚信建设为社会良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社会环境的好坏也影响着企业诚信建设的成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我国各级政府通过积极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使社会诚信氛围不断改善,企业诚信度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第一、不断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制环境。第二,社会诚信奖惩机制的建立健全。据有关方面调查显示,各地区各单位正在建立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在内的省市信用信息数据库已初步建成并在逐步完善当中。第三、诚信服务市场的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信用服务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我国市场上活跃开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为止,各类信用调查机构大约为100家,信用评估企业约为80家,信用担保单位则达到了2000家之多。可见,目前市场上的信用服务业作发展之蓬勃。

2.企业诚信建设显著提高。现在,企业的诚信建设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范畴的层面上了,而是上升为企业管理的层面中,成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有关调查显示,在发展战略方面,企业中把诚信作为企业战略因素之一的约有95%,而将诚企业诚信建设作为企业工作的首要任务的约有90%,认为诚信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达88%,把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企业更是达到97%之多。在诚信建设目标方面,将诚信建设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当中的企业达83%,将诚信作为员工准则的企业达61% 的,有明确的社会责任目标的企业 占总数的64%。而在诚信管理体系方面,约有72%的企业都会设立企业诚信管理部门(一般包括行政部、营销部、公关部等),但有兼职和专职之分。在体系的结构上,相对于外资企业偏好于多建立独立部门而言,国有企业通常都是由相关部门来兼管。

3.对诚信管理观念的普及明显提高。目前,已有近5%的企业开始对合作伙伴采取信用管理的手段,通过进行信用评级、建立信用档案以及计算机信用数据库等方式衡量合作伙伴的信用度。目前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来获得合作伙伴的信用信息:(1)银行或金融机构(约占75%),行业协会(约占69%),同行口碑(约占66%),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约占53%),政府主管部门(约占34%),信用评级、审计机构等其他渠道(约占13%)。同时,对于失信行为企业同样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1)法律诉讼(约占88%)。(2)双方协商(约75%)。(3)放弃合作(约占60%),(4)向有政府主管部门举报(约占38%),(5)自行采取措施(约占13%)。

4.以职业道德管理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目前,企业通过培训教育、激励约束等职业道德管理的方式来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度,甚至许多企业从国外引进目前流行于国际的Moral Supervision System(道德监察官制度)来进行职业道德管理。从数据上来看,有82%的企业对员工的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做出要求,可见职业道德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越来越重要。

5.企业越来越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接近87%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重要环节之一便是社会责任的履行。而且,有96%的企业认为自身已经很好的履行了社会责任。

6.做到了诚信管理的创新式发展。关于企业诚信管理创新,有关部门做了相关调查发现,认为企业的诚信水平可以通过管理的加强来提高的企业达到63%, 并且有41%的企业认为企业管理的主要难题是诚信管理。所以,面对管理的难题——诚信管理,许多企业开始积极寻求创新之路来解决此问题。

(二)存在问题

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诚信建设主要由以下三点亟待改善:

1.经济领域存在失信现象。近年来,违约、侵权、造假、欺骗、拖欠款等各种失信行为给企业经营造成极大困扰。并且,由于这些不诚信的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成上升趋势,对企业形象、市场竞争环境都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目前,我国信用市场上普遍存在交易手段落后、信用资源分散、服务能力较低等问题,可见我国信用市场的发展程度与经济的的发展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就商业票据结算量与企业存款余额的比例来看,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商业票据结算量仅为企业存款余额的11倍,而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达到了3300倍。

3.诚信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急需专业的诚信建设的专业人才,此类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致使企业诚信建设困难重重,诚信体系得不到健全完善。这种情况下,我国企业诚信体系的问题越发突出,如诚信建设标准不明确不完善,失信惩罚力度过低等。

三、如何推动当代企业的解构与重建

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的诚信体系并不健全,诚信建设仍存在寻多问题,因此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推动企业诚信建设的解构与重建,使诚信建设在重建中得到完善。

(一)加强企业管理者的道德建设

诚信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作为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全面加强企业领导的自身道德修养,做出模范带头作用,才能为企业的业诚信建设的结构与重建提供保障。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显示,63.6%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企业经营时“诚实守信”昰企业经营者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主要决策主体,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企业诚信体系的建立。

(二)加强企业员工的诚信建设

企业诚信建设必须形成全员诚信意识,使其体系化、整体化。每个员工不论职务大小都是企业的组成部分,企业的运营要靠全体员工协调合作。而企业文化是形成企业凝聚力,团结员工的最具力量的手段。诚信意识的贯彻落实,有利于企业良好企业文化的形成。

(三)树立企业诚信文化,贯彻诚信经营理念

诚信经营一直是商人成功的关键因素,是经商之道的不二法则。时至今日,诚信的作用更为突出,树立企业形象,构建品牌文化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必胜法宝。而品牌形象的构建最关键的就是企业诚信。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生产出保质保量的好产品、好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在知名度和美誉度上都得到提高,形成品牌,积聚成企业最重要的的无形资产。

(四)健全企业内部诚信建设

为了更好地提高企业在时尚交易中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诚信建设。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专业性强、技术性高、利益独立、权责明晰、科学合理的内部信用管理机构,来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的建设。此外,还可以通过制定资金信用管理体制、合同信用管理体制、产品信用管理体制、财务信用管理体制、劳工信用管理体制、社会责任信用管理体制等一系列规范化、系统化的信用监督管理机制来实现以上目的。

(五)乐于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能逃避推脱企业本身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关部门曾对四千五百多位企业家进行调查,发现“诚实守信是企业能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最突出的表现”已经成为企业家们的共识。正如关系契约论中所指,“企业的实质就是一组契约关系”。因此维护各企业主体之间的平等、独立的基本要求,就是在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保持收益与付出的平衡关系。

(六)不可忽视诚信监督体制的建立

现代媒体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监督的强有力手段,对企业来说亦是如此。但目前许多企业与媒体关系成对立面,认为媒体的负面报道有损于企业形象,利用各种手段对媒体报道多加阻挠。因此,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的监督体制至关重要。有关部门必须对此重视起来,从法律上、道德上、舆论上、体制上,建立起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企业诚信建设监督体制。

总之,我国企业的诚信建设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要想改善目前的状况,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企业诚信体系解构,通过分解、消解、拆解、揭示这一系列过程,加强对诚信现状的了解与把握,从而重建出一个更为科学化、现代化、体系化的现代企业诚信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德成.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促进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科技产业,2009(2).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诚信 诚信营销 策略

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中的诚信缺失已经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地步:产品假冒伪劣、广告华而不实、售后服务虚假承诺等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地违背了社会公德,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我国企业正面临一场严峻的挑战――诚信缺失。过去企业诚信缺失主要发生在国内的中小企业中,如“劣质奶粉”事件,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大企业也加入这个行列,如康师傅的“方便面调料”事件等。因此,探讨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的诚信水平,促进企业牢固树立诚信营销的观念。

一、诚信营销的内涵

诚信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处理各种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的基本内涵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诚”主要是讲诚实、诚恳;“信”主要是指讲信用、信任。诚信要求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一切活动中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诚恳待人,以信取人,对他人给予信任。国家曾将2002年定为诚信年,更体现了国家重视诚信,讲究道德水准,把诚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诚信营销就是指企业将诚信原则贯彻到营销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坚持诚信理念,在整个营销过程中顾及社会、企业、消费者以及内部员工的利益,诚实守信,注重长远发展。诚信营销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和消费者应始终坚持信息对称原则,保证营销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没有欺诈等行为的发生; 二是企业营销行为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不违背社会公德等。

二、诚信营销的价值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说过:“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诚实、公正、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曾预言:21世纪是信誉的世纪,哪个国家的信誉度最高,那个国家就会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因此,企业开展诚信营销具有重大的营销价值。

(一)提高顾客满意度,培育忠诚顾客

现代营销目标不再局限于选择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更注重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搞好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培育忠诚的顾客,而在这个过程中,诚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 一个顾客会将满意的信息传递给5-8个顾客,或将不满意的信息传递给11个以上的顾客。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成熟,加上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选择信誉好、讲诚信的经营者及产品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讲诚信的企业必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培育出一大批忠诚的顾客。

(二)创造更多利润

诚信是营销的前提和基本原则,确立诚信原则是实现营销目标的要求。事实上,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除了介绍产品的品质外,只有让每一位顾客都感受到企业的诚信,顾客才会对企业的营销内容与产品本身产生信赖。企业一旦用诚信吸引了消费者,消费者就会间接成为企业的义务推销员,从而使产品具有了口碑效应和市场美誉度,进而促进产品占有率的提高。同时,企业的诚信也培养了顾客的忠诚度,忠诚的顾客会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根据20/80的原则,企业的80%的利润是靠20%的忠诚顾客的购买量。无数事实证明,以诚信去聚集财富,财源会越开拓越广阔,违背诚信赚钱,最终将使财源枯竭。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

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之为“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俗话说“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有诚才有信、有信才有客”,可见诚信是塑造企业形象和赢得企业信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基石。诚信作为企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不仅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而且能使企业赢得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品牌价值和丰厚利润,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诚信成为竞争力,就要让诚信无处不在。一是企业讲诚信,无论对社会、对经销商和供应商、对银行、对税务部门,还是对企业员工,都必须讲诚信;二是企业中每一位个体都要讲诚信,领导与员工间,上级与下级间,员工与员工间,都必须讲诚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诚信形象。

三、企业开展诚信营销的策略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讲求诚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和标志。因此,企业经营者为了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施诚信营销是一种明智选择。在当前条件下,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诚信营销工作:

(一)营销组合诚信

1、产品诚信

从产品的广义角度看,产品包括有形的实体和无形的服务,产品的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因此要求产品的性能、寿命、安全等指数都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产品质量诚信是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的基本要求。国内一些先进企业已经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及SA8000系列的质量认证,有的甚至拿到了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的认证,这些认证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合格性。

2、价格诚信

价格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有效武器,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运用得不好,使企业迅速陷入困境。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不少企业利用各种虚假的优惠价、折扣价、处理价、甩卖价、出口转内销价欺骗消费者。但欺得了一时,欺不了一世。因此,企业在定价及报价中应遵循诚信原则,避免利用价格欺骗消费者。企业产品定价应实行公开、公平、实行透明化原则。

3、分销诚信

产品在流转过程中,生产企业要与流通企业(经销商)建立长期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诚信来维系。只有讲诚信的企业才能赢得更多的支持者(渠道成员),才能把产品分销到全国各地,再到用户手中。然而,有的企业在分销中以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利益最大化,损害渠道成员的利益,如延迟交货、撕毁供货合同等。因此,在分销中,双方或多方应追求渠道中的利润均衡,否则,就不可能达到双赢的目的。要像娃哈哈那样,在营销中总是将经销商的利益摆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每行动一步前都要考虑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在销售区域的选择上,要避免窜货现象发生,要求生产企业与分销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4、促销诚信

促销是企业树立企业形象,扩大知名度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促销中,有的企业采用了虚假的促销方式,如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 以回扣的方式贿赂消费者,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甚至侮辱对方的人格,混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等。更有甚者,广告铺天盖地,“海陆空”三军齐出动,不断骚扰消费者,混淆视听。这是要不得的。促销诚信要求生产企业在促销过程中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好促销组合策略。

5、服务诚信

当今已经进入到一个服务致胜的时代(由于产品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服务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策略。如海尔的“五星级服务”,小天鹅的“阳光工程”等,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了市场。服务诚信一般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诚信,尤其是售后服务中的诚信,如维修、保养、上门安装等。

(二)员工诚信

诚信作为一种基本的道德要求,从古至今像一棵常青树一样存活在人间。孔子曾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把“言必信,行必果’,“敬事而信”作为规范弟子言行的基本要求,把诚信看作做人立世的基点。孟子则把追求诚信看作自然和做人的规律。所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即是其证。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因此企业要使全体员工明白: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企业的立业之基,人不讲信誉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企业不讲诚信就不可能发展。

员工诚信是指企业的员工,包括企业的高管层,都要按照诚信的要求做事,参与到企业的诚信建设中来。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都要不断学习,牢固树立诚信的思想,并把诚信思想化为具体的行为:一是要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对企业的不符合诚信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抵制,不生产、销售劣质产品、不污染环境,不提供虚假证明等。二是对于本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都要亲自购买、亲自使用,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要先将自己塑造成企业的忠诚客户。如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总是使自己的联想品牌电脑。企业员工购买自家的产品能够使企业员工与企业产品文化高度融合,能推动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信誉度的聚合效应。这种效果比请明星、影星作广告的效果还要好。顾客往往担心自己的意见和要求难以反映到企业高层,而企业员工本身就是企业的顾客,能够更容易地站在顾客的角度思考问题,保证产品不断改进,服务得到不断地提高。

(三)加强营销道德建设,构建营销诚信文化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得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的话,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无数企业兴衰成败的事实证明,不讲诚信的企业注定是短命的,而那些能够始终保持活力的“长寿”型企业,必然有着卓越的诚信企业文化。

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人们诚善于心,言行一致。孔子曾指出“与朋友交,言则有信”、“信则人任焉”。在当代中国背景下,诚信是一种特别稀缺的资源,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吸引顾客。因此,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应该加强职业操守的修炼,忠于职守,诚信待人,诚信服务,建立一种诚信理念,构建企业营销诚信文化。然而诚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需要假以时日,长年累月地坚持下去,以人为本,视诚信重于泰山,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在营销诚信文化建设中,要特别重视企业一把手的诚信教育及诚信意识的培养,树立诚信经营的观念。

参考文献

[1] 魏昕诚信危机透视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

[2] 徐东平诚信读本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3] 秦阳诚信的力量M海潮出版社2002

[4] 刘金锋试论诚信营销的前提及其运作构架J茂名学院学报2005.2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诚信 诚信经营 诚信经营品质 诚信经营制度 诚信经营管理 诚信经营维护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诚信经营成为保持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从而收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采取种种不诚信的行为,例如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偷税漏税、提供虚假信息,严重损坏了国家、社会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利益,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障碍。要想实现我国市场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经营体系。

一、诚信的内涵

诚信,即诚实和守信用,“诚”意味着保持真实无欺的道德规范心态应对各种事务,“信”则意味着言行一致,恪守承诺。诚信一直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美德被推崇备至,儒家思想将其视为“进德修业之本”,“立人立政之本”。《论语学而》曰:“信则人任焉”,《大学》则认为“诚意”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其中谈到:“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而“诚意”中的“诚”字,便是“毋自欺”,即不要自欺欺人。《中庸》认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论语颜渊》中说:“民无信不立”。《孟子•离娄上》曰:“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诚”和“信”一直是统一的。如许慎《说文》中说:“诚,信也”,“信,诚也”。程颐也说过:“诚则信矣,信则诚矣”。儒家道德将诚信作为道德修养的天平、君子与小人的分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而无信,何而为言”,这是将诚信作为人们交往的基本准则:“民无信不立”,“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是将诚信作为治国的方略。几千年来,诚信一直是中国人民颂扬和恪守的美德。

二、诚信经营的内涵

诚信经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曾经就职于兰德公司的福山在《信任:社会价值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社会传统及公民之间的信任程度,对该国经济的影响和物质资本同样重要。企业作为信用的载体,是市场交易活动中重复博弈机制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企业诚信经营,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忠实履行各种契约的承诺,以体现自身的信用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持久发展的管理活动过程。

三、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内容

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诚信经营品质、诚信经营制度、诚信经营管理和诚信经营维护四个方面。在这个体系中,诚信经营品质是核心、灵魂,诚信经营制度是准绳,诚信经营管理是手段,诚信经营维护是保证。这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互为因果。如果没有诚信经营品质做导向,企业就失去了诚信经营的方向和根基;没有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企业经营就可能失信;没有诚信经营管理,就不可能将诚信经营理念转变为诚信经营行为;没有诚信经营维护,诚信经营行为就不可能持续,或者遭受对方失信带来的损失和风险。只有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企业诚信经营体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1.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包括经营者、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伦理观,而经营者诚信经营品质又对企业诚信经营起决定作用,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企业诚信经营品质主要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诚信战略。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国际化以及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约束的当今时代,人们对企业的性质、发展目标、经营手段等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标准。企业经营战略、发展目标与价值取向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原则做出,不以利润的增长为唯一目标,而更加重视经济增加值的持续增长;不盲目追求过度投资和企业规模的扩张,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承担企业“社会公民”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诚信产品。不同品牌的产品蕴含着不同企业的全部诚信要素和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产品是企业诚信品质的外显。企业提供的产品必须在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和文化上体现诚信品质。

(3)诚信服务。服务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其功能的拓展和延伸。销售不是以产品的卖出并取得销售收入为目的和结果的,而是从为用户提供生态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开始,到方便、知情、放心购买,再到经济、安全使用以及得到及时全方位维修服务的全过程。

2.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制度是人类为了协调人与人之间、社会群体之间利益关系,并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划和行为准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规范体系。制度的主要功能是节约社会成本,构建经济秩序与社会秩序。企业诚信经营制度就是为保证企业经济契约和社会契约的履行而制定并认真执行的制度体系。经济契约是指企业与各利益相关者签订的经济约定和承诺,包括与股东、员工、金融机构、其他企业、用户等利益相关者的契约。社会契约是给予企业伦理而给予社会回报的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是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社会性地体现。

3.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企业诚信经营管理是企业诚信经营品质塑造、培育、巩固与诚信经营制度的执行和控制系统。企业诚信经营管理不是孤立的自成体系,而是贯穿于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涵盖员工诚信教育、合同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风险应急管理和激励约束管理等多个方面。

4.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企业诚信经营是个涉及经济、社会、法律、道德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对诚信经营的维护,才能保证诚信经营体系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诚信经营理念、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准则、诚信经营管理的执行力、诚信文化的培育以及品牌价值的提升等,实现企业诚信经营的维护。

四、构建企业诚信经营体系的有效途径

1.培育企业诚信经营品质

企业经营者,尤其是成为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的企业经营者,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是以知识、智慧、经验、良知与理性整合、配置生产要素,使之形成社会生产力的社会精英。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是一个对自己、对员工、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人。具体而言,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诚信经营品质。

(1)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

有人比喻说:市场是海,资本是船,管理创新是帆,经营者是舵手。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经营者的诚信道德修养、诚信理念、诚实行为贯穿于企业技术经济活动中的全过程,其言行影响着每个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因此,经营者的诚信品质决定着企业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在人类社会企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成功的企业经营者都不是把经验管理企业作为谋生、发财的手段,而是将其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他们不以自己拥有财富为终极目标,更不是利用掌管企业资源的职权攫取国家、社会和公众财富的机会主义者,而是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岗位,一种被社会认可、尊重、人们所向往的崇高职业,一种为社会风险、实现企业家人生目标的途径。培养企业诚信经营品质,首先要树立崇高的职业价值观,并用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

(2)制定企业诚信经营战略

以诚信经营战略为导向,企业才会培养出诚信经营品质。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应克服传统的利润指标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忽视资本使用效率,而应把股东价值、企业市场价值的不断增长以及长期价值创造作为经营战略的重点和企业发展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消除污染,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

(3)提供诚信产品和服务

企业对外界的诚信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企业与外界的一切关系,包括对社会、政府、合作伙伴、业务伙伴等等。某一阶段的成功运作不一定代表企业的最终成功。企业的成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最大的因素是企业在与外界的诉求和沟通中的诚信度。水能载舟,亦可祝舟,决定企业成功的因素往往会因为各种客观的原因而产生变动,但诚信不能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将眼光放长远,要知道,一旦失信于客户,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甚至要陷入危机。精良的产品和超值服务是构筑企业良好信誉的基石,是树立企业信誉的“硬件”。顾客对企业的评价往往是在使用企业的产品和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形成的。企业要想留住顾客,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首先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这对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好的产品和服务会赢得顾客好的口碑,进而带来更多的销售,而更多的销售等于更多满意的顾客,等于更多的好口碑。更多的好口碑又带来更多的销售……

(4)对员工诚信

经营者对员工诚信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员工从进入企业直到退休离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方方面面,应该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尊重、理解、关心员工,即尊重员工的人格和尊严,不能把员工作为获取利润的工具;理解员工个人的理想与追求,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关心员工的工作、生活与家庭等。二是设计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即鼓励、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成才,并为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三是正直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内在潜力。

2.建立企业诚信经营制度

(1)建立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资信管理是了解客户信用状况和风险控制的基础,企业应当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客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并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贯彻和执行。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必须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客户的资信调查工作,以不断地补充完善和更新客户信息,为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依据。盲目信任客户,轻率地对外签约,往往是导致日后货款拖欠乃至形成呆、坏账的根源之一。信用分析则是根据手中掌握的客户信息,分析评估出客户的信用等级,为日后的正式签订交易合同时,依照其信用等级所限定的授信额度确定成交额。信用分析对于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盲目的成交。它的目标是保证企业从与客户的交易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又能将客户的信用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2)建立企业内部授信制度

授信管理的核心是定量化的评估信用风险,严格按照授信额度控制企业内部决策行为,规范与客户间的信用关系,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交易审批程序,使企业内部交易科学化、定量化,减少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决策失控和信用失控。

(3)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实行该项管理制度,就是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专业化、规范化地进行应收账款的监督和催收工作。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和债务人地偿还能力。为预防风险失控,企业对采用赊销结算方式成交的客户,应仔细地做出信用额度审核,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审核的授信额度进行交易。

(4)加强对中间商的评价和管理

即定期对中间商进行评价,改变以销量作为评价中间商的唯一标准,以避免中间商不择手段取得最大的销量,从而影响市场稳定,企业要教会中间商要如何赚钱,要提高他们的经营素质和惊异技巧,为产品创造一个畅销局面地同时,也为企业地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秩序。

3.完善企业诚信经营管理

(1)强化对员工的诚信教育

员工个体和群体的诚信品质与职业伦理是在经营者诚信行为率范及企业诚信经营制度的约束下,通过愈小管理的灌输、教育和倡导,在长期的盛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员工行为的基本规范和准则。诚信教育的作用在于以诚实守信的人文精神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灵感化、环境熏陶及相互间的情感影响,使企业的制度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地遵守与自律。

(2)加强合同管理

加强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约的原则、程序、责任人的明确;合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与控制;合同违约的调节、仲裁、诉讼以及损失追偿的管理等。

(3)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首先要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工作,不做假账、不虚报瞒报,做到诚信经营。明确规定销售人员的权限并根据客户的资信度规定不同的赊销额度和期限。再次,建立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对货款回收进行专业化管理,缩短回款期限,降低呆账坏账比率。从国内企业的经验看,应收账款的账龄与回收的可能性也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即账龄越长,回收的可能性越小。当货物销售出去后,必须对销售的货物和客户时时监控,保证货物和销售程序的安全。

(4)加强诚信信息系统管理

对企业内部、外部各利益相关者诚信信息的采集、分类、归档,并建立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共享平台,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有关部门、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一方面保证企业的诚信,另一方面及时防范外部信用风险。向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媒体部门及信用服务市场的信用、资信、征信等合法社会中介机构提供真实的相关数据与信息,向社会公众传播企业的诚信理念,维护企业的诚信形象。

(5)制定信用风险应急预案

及时解决用户、消费者的异议、偶发或突发信用风险事件,化解各类危机事件,取得社会公众的理解和谅解。

(6)建立员工诚信行为的长效激励与约束机制

对于在本职工作及社会交往中恪守诚信职业道德及维护企业诚信形象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与晋升,而对于违反企业诚信经营管理规定或损害企业形象的员工必须给予相应的处罚。同时,这种奖惩管理的原则、措施必须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使其真正起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的作用。

4.开展企业诚信经营维护

(1)培育诚信文化

企业应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培育诚信文化。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诚信价值观念,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企业文化氛围,让诚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组织系统、每一项活动、每一个员工的行为中。企业诚信文化,应与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起来,以诚信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在管理和发展中体现诚信的丰富内涵。

(2)加强诚信监督

首先,加强法律监督,加大规范企业诚信行为的立法力度,确定诚信等级评价机构的种类、性质、功能、定评价指标的构成、诚信数据的开放程度以及赋予被评定者质疑权等。其次,建立信用等级评价制度,完善行业监督,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信用等级评价机构体系,制定科学的、具有广泛覆盖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媒体和大众舆论的作用,给企业施加压力,实现社会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最后,充分发挥政府在企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除了履行提供规则、维护诚信秩序的职能之外,还承担着在政策推动、市场准入、运营监管、基础设施建设、价值引导等方面提供广泛的公共服务的角色,在自己对企业诚信建设严密监督的情况下,督促中介机构、大众媒体等组织加强对企业诚信建设的监督。

参考文献:

[1]孟子,离娄上

[2]论语,为政

[3]李华倦:企业诚信问题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11月

企业诚信经营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诚信环境,征信评信,窗口监督

 

诚信是企业在市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经济现象,是商品货币交换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在此前提下,企业在市场交易中诚信与否,同其自身的经济利益直接息息相关。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认为:是利益而不是观念,直接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可是这些观念所创造的“世界形象”经常像转轨器一样决定着行动的轨道,循此轨道,利益的动力使人们不断地行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往往追

一、完善法律环境为企业

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美国在信贷方面就有四部重要的法律:《信贷机会均等法》、《诚实借贷法》、《公平信贷报告法》、《社会再投法》;授信方面有《诚实贷款法》、《信用卡发行法》、《公正贷款记录法》等法律。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诚信法律体系建设方面己有的成功经验,创造一个信用开放和公平享有、使用信息的环境。当前我国己有多部

其次,要适时修法。要尽快完善或修改现行的经济、金融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公司债权、债务重组的相关规定,修改《商业银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中的过时规定,修改一切法律中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现代产权制度相违背的条

二、培育企业诚信

诚信文化是以建立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观念为主要内容,要求企业不欺诈违约、不失信,通过优良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回报[3]。首先,要培养企业家诚信素质。使其做到为人处事要真诚

其次,重视团队诚信建设。企业家与他的下属之间的诚信关系建设是企业诚信建设的核心部分。一个靠相互欺骗生存的企业组织,它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效益,诚信更是无从谈起。无论从企业发展角度还是企业竞争

三、维护商标价

商标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的重要商战利器,也是企业形象和信誉的象征。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应更加重视保护商标保护,加大商标保护力度。 首先,企业要及时申请商标注册,避免造成商标被他人抢注,把已开拓好的市场拱手让给他人;其次,不能盲目扩大商标使用范围和允许其他企业定牌生产,以免损害企业商标信誉,造成商标贬值;最后,提高企业商标维权意识,打击假冒伪劣商

四、明晰产权是诚信

产权是企业家讲诚信的约束条件,因为只有产权明晰、对资产拥有明确控制权,企业家才可能控制自身行为并建立起自己的声誉,企业才会重视重复博弈的价值,才会追求企业的长远利益,做到诚信经营[4]。经济行为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模糊,企

明晰产权首先要把国有企业的产权分清楚,明确是由谁来代表全体人民行使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受益权和处制权等,这些权责要清清楚楚,既承担权力又承担责任。其次窗口监督,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终身责任制,从制度上抑制其追求短期利益的举措。第三,界定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这种企业有时说是国有的,有时说是集体所有的,比较难区分。建议国资委对此类企业

五、建立征信评信制度

征信评信制度是企业诚信体系的核心,它既是所有信用活动及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甄别制度,也是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维护的一项基本社会经济制度。首先,构建一个完备的、能反映国有、中外合资、民营企业和经营者全貌的档案系统,系

其次,信用评级指标设计应灵活务实,综合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经营者素质、市场竞争力等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对评估对象进行分析和预测。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信用要素就是常见的五C:即品德(character) ,偿付能力(capacity) ,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和经济形式(condition),

第三,建立诚信网络平台。将我国信息化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电子政务和电子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信息收集、查询网络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诚信的

六、建立监督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企业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组织行为风险、经营行为风险、会计报表风险。准确知晓民营企业实时动态,是解决企业诚信信息不对称的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网络和数据库的优越性,通过严密的授权制度和严格的保密契约安排与企业对象作信息系统的链接,建立与之配套的强制汇报制度。并且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信息采集:1、组织行为信息。合理的组织机构是形成有效的业务操作能力和高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的基础。企业提供各部门组织行为信息为融资机

七、强化评级结果

传统经济学提出的成本和收益的概念,能够很好地分析失信与受罚的博弈。当企业失信的收益大于受罚成本时,无疑企业会倾向择失信。加之判罚效率、执行效率低下等因素,目前的惩罚手段根本没有达到制止失

首先,政府应当将评级结果作为企业融资的基本条件。特别是金融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应严格按照评级结果,来决定企业是否可以融资。这样做就可以迫使企业家不得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利益。此外,政府还要利用多种手段,引导更多的市场主体利用评级结果。其次,实施警示教育。对轻度违规企业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提醒,抓住失信的苗头,防止失信程度的加深,施加舆论压力促使其守信。这样既做到警钟长鸣,又能避免对企业造成过分伤害。第三,建立终生禁入制度。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对严重违纪违规、失信的企业和个人,不仅要吊销营业执照,而且要使其无法再注册企业,如果一个企业家在经营中触犯了诚信禁区,严重违反了诚信原则,就要终身不得再进入此行业[5]。第四,加重惩罚力度。严重失信企业与个人采用民事赔偿手段,给受害者的经济损失以数倍或数十倍的赔偿,重者还要倾家荡产。因为只有当失信成本远远大于失信收益时,市场主体天生具有的“趋利避害”本能才会起作用,企业才不敢轻易失信。第五,建立点名批评制度。企业与个人一旦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就列入名单,公开谴责。从而引导消费者的市场倾向,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信的目的,一旦利益诱惑大于受罚成本时,企业必然选择失信。因此,强化评级结果的运用可以引导市场主体的选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2]。

的运用

构与该企业部门之间的窗口指导提供了信息依据。尤其是重大人事变动、职能部门重组、内控制度、经营风险管理等与诚信风险相关的重要信息。2、经营行为信息。该类信息包括了企业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素质性信息如文化程度、有无培训经历、从业年龄等。指定企业专人将每笔业务输入数据库,通过网络发送到相关机构的信息中心。3、会计信息。建立类似证券信息披露机制的动态化制度,并且统一会计口径。对应急事项、重大事件报告、战略管理、报表附注等信息应作出明确的制度安排。

环境

监督和管理。在经济交往中,只要查询有关信息数据库,某个企业或个人的诚信状况一目了然,让社会公众不受空间、时间限制随时调阅,快速客观地做出决定。

它们都是信用评级主要参考因素。此外,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具有针对性,不同的评级对象和评级目的的指标体系应该有所区别。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每个企业的信用得分。信用得分越高,表示企业的信用状况越好。详尽的信用资料和精确的信用评分,可以对企业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

统的建立主要通过银行、税务、工商、技术监督、安全防疫等有关部门实施。企业信用档案应包括企业的身份情况、守法情况、经营信用、资金信用和质量信用、纳税信用、人事档案、账户资料、公共记录、查询记录等信用数据。

和网络平台

进行鉴定,搞清楚它们是国有还是部分国有,在鉴定后,对此类企业作出相应的识别标记,并且鼓励其进行股份制改革。第四,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民营企业缺乏安全感,没有稳定的预期,大多数民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为建立企业信誉而进行长期投资。政府要与民营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切实保护私有财产,引导它们依法经营。

业家不是真正的所有者,不具备剩余控制权和支配权,不能从经营活动的信誉中获利。那么,企业家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产权制度越不明晰,政府从中干预越多窗口监督,个人预期就越不稳定,人们就越有积极性追求短期利益,就会造成诚信缺失。

治理的依据

品。假冒伪劣商品会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商标的信誉,必须引起企业高度重视,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民 营企业一要加强商标标识管理,从自身管理入手,杜绝商标侵权行为发生。二要建立维权队伍,加强市场监管,注意发挥营销网络和消费者的作用,及时发现侵权线索,并做好相关的调查取证工作。三要加强和执法机关合作,发现侵权线索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维护商标的专用权和声誉。

值意识

的方面,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建立了一种良好沟通和相互信任关系,并由这种关系促使下属带着责任感去工作,而不是消极地服从。那么,这个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战斗合力,将推动企业快速、稳步发展。

、不说假话、大话,说话算数,对自己、他人以及企业和社会负责任,保持良好的道德修养;对各利益相关者履行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遵守市场规则,不违反国家法律。

文化环境

文规定,使之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国家的发展需要,以改变目前法律落后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最后,要依靠法律的力量,加强行政执法力度。对于失信严重的地区,政府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进行集中整治,打击害群之马。

法律如《民法通则》、《合同法》等制订了关于诚信维护的相关条款,但内容比较零散,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信用行为和利益关系。另外,我国还存在诉讼成本高和效率低的问题,致使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失信行为还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制裁和惩戒,一些信用制度还得不到法律的保障。因此,政府必须加强与诚信相关的立法,通过立法使诚信体系的构建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诚信提供保障

求利益最大化,使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其行为的坐标。2008年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震惊全国。其主因是当地企业向湖内排放了大量含高浓度砷的工业废水,导致当地居民饮用水出现重大污染。此外,企业污染环境的事件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表面上环境恶化是现代的“公有地悲剧”,实质上是诚信环境缺失的表现。因此,构建诚信环境,是解决当前企业失信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文玲.美国信用体系的总体构架[N].中国经济时报,2002.09.09

[2]林根祥等.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行为动机分析【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10):145—146.

[3]吴三清.员工诚信管理[J].学术探索,2003年第8期。

[4]黄敏.企业的诚信危机[J].电器,2005年02期。

[5]王压.诚信: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关键[J].商业研究,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