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

社会教育方法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篇

一、社会教育资源运用到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1. 社会教育资源运用意识淡薄

在对成长中的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时候,很多情况都是将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考虑在先,并没有在意到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发挥效能。简单来讲,当前法制教育工作忽视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效能。具体来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社会教育资源的运用,需要消耗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实现联系,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利于集中开发和管理;其二,社会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之间存在很多的区别,学校缺乏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能力和素质,难以切实的将其效能发挥出来。

2. 社会教育资源运用素质不高

社会教育资源在法制教育方式创新方面的效能是不一样的,资源更加多样,行为主体更加广泛,牵涉面更加多,要保证社会教育资源与其他教育资源之间的融合,还需要专业化的教育资源管理人员。而当前社会教育资源运用经验不足,法制教育方式创新还存在很多限制,仅仅依靠学校的组织和规划,在缺乏社会教育资源配合的背景下,也难以保证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切实的发挥其效能。在社会教育资源融入法制教育方式创新的过程中,由于沟通的不畅,造成实际的教育效果不佳,也是常常会出现的事情。

3. 缺乏社会教育资源的运用氛围

之所以说在法制教育方式创新的过程中,社会教育资源运用氛围比较缺乏,是因为:其一,社会教育资源难于找到有效的途径实现与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之间的沟通,难以达到相互协作的局面,也就难以保证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发挥其效能;其二,社会教育资源缺乏积极性去参与到法制教育创新实践中去,往往也难以保证其教育资源最大效能的实现;其三,社会教育资源在法制教育中的运用经验缺乏,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对应的参照,由此很容易出现混乱的局面。

二、社会教育资源运用到法制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需要尊重社会教育资源的特点,总结和归纳当前法制教育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探析社会教育资源运用到法制教育中的实现途径,是当前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1. 注重挖掘法制部门中的教育资源

我国法制部门众多,担负着法制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是我国法制教育中社会教育资源的主力军。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法制部门教育资源的挖掘,积极做好与相关法制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发挥其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专业效能。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邀请辖区内派出所所长担任学校的法制校长,并且对于法制校长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形成学校与法制单位之间对口,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活动;学校应该积极与法制宣传部门实现信息交流,一旦法制宣传部门开展社会法制宣传活动,应该及时告知学校,鼓励学校的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宣传活动中去,以实现学生法制观念的提升。如在市区组织的法制宣传月活动中,鼓励学生参与进去。

2. 开展多样化的法制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教育资源的生活性特点,注定了法制教育方式应该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为此我们应该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依据,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宣传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进去,使得自身的维权意识得以不断提升;其二,积极利用少年维权岗,红领巾监督岗的契机,对于校园附近的小商小贩进行清理和规范,以保证有着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其三,以消防法律法规为依据,积极开展全校的消防预警演习工作,以使得学生的消防意识得以提升;其四,开展法庭进校园活动,将当地审判机关的一些简单的审判活动迁移到学校进行,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制的权威。

3. 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去进行夯实

当代社会资源中,互联网资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在法制教育实践中,为提升实效,我们应考虑对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具体来讲,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尤其在当前网络是当前社会迅速便捷的媒体,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法制教育,不仅仅可以保证法律教育的自由心,还可以保证课堂法制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建设法制教育网络精品课程,以视频图片文字的方式展现实际的法律案件,由此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到法律的内容;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程共享,以便学生可以更加自由的选择,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充分运用既有新闻和影视教育资源,尤其是国内外法制宣传教育,英模先进事迹,法律纷争解决办法等新闻报道,电影电视资料,由此形成资料集合,在公众场合或者网络上实现播放,使得法制教育效果能够得到最佳体现。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育方法社会实践

一、启发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不仅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更是能够改造自身、改造社会以创造新的更加合理的未来社会的人。在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社会环境趋向开放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实现社会化与生活化,离开社会管理这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便无法向实践转型,无法实现对自我的突破和对社会的突破,甚至无法稳定的存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唤醒与树立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能力,通过启发、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培养社会成员。主体性意识的唤醒不仅能够培养人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固化这种能力,彰显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培养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能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活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之一就是广大社会成员欠缺主动接受、有序参与的愿望和能力,结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政治控制的手段,达不到公民自律、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主动、自觉的去维护它、发展它才能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合理互动。因此,构建启发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真正的培养社会成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方法

隐性教育就是指将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在社会生活中,使受教育者受到无形的熏陶的一种教育方法。隐性的教育方法由于拥有潜隐性、普遍性、轻松性等优点而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要通过社会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社会风气,用浓厚的社会文化无声无息的熏陶、感染受教育者,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的发挥其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其教育目标的理想性和先进性,又要体现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要在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的同时,着眼于他们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使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管理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

三、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

和以往单向度、直线型的社会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向着全方位、网络化发展的新社会。自上而下的层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应该交错使用、取长补短,在适合的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另外,应该把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手机、微信等这些先进的工具纳入自己的应用范畴,通过它们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从而形成对话、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社会管理由于具有较广泛的覆盖性和较强烈的实践性,能够为构建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提供具体操作的场所和领域,而这一先进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方法的构建也将有利于思想政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管理向人本性的转型。

四、灵活性、艺术性的教育方法

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形式上,可以利用科技成果、利用手机、电脑等各种网络平台,采取具有感官刺激效果的声、光、电等的有机结合,增强立体、动感的特征、增强吸引力;也可以发挥文化育人的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使教育目的在无声无息中实现;还应该“道之博爱”,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平等之爱,以真挚的感情去关爱、尊重、打动受教育者,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当然,构建灵活性、艺术性的教育方法不能仅靠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性、艺术性的转变能够加深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促进其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也反过来能够为其方法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领域。综上,首先,要依靠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对网民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其次,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启发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净化虚拟的网络社会环境。再次,要构建灵活性、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开发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性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最后,完善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构建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方法 精神力量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理论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咨询辅导法和自我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以确立受教育者的正确价值观为目标,以语言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事实和科学价值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的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提高价值判断能力。这种教育方法注重向受教育者进行正面教育,科学说理,从提高价值认识入手,教育人、说服人、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解决受教育者的价值认同问题时,说理教育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发扬民主,开展热烈讨论、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运用理论教育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教育者只有以诚恳的态度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进行调查研究,才能对受教育者实施有效的理论教育。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实地访问、问卷调查、讨论和谈话,借助耐心的言语引导,认真倾听受教育者的心愿和呼声,并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准确判断受教育者的价值认识,对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形成的过程及消极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育方案。其次,要重视细致的说理教育。细致的说理教育是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合理的说理教育方案进行的。这种说理教育包括侧重理论的正面说理教育和通过实践开展说理教育两个部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有时是两部分互相结合、同步进行,有时是通过一部分为主、另一部分为辅来进行。侧重理论的正面说理教育是通过理论灌输来完成的。灌输是说理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常用的侧重理论的说理教育方式有:理论学习、理论培训、讲授讲解、理论研讨和大众宣传等。侧重实践的说理教育方式主要有:劳动、社会服务、社会考察等。最后,要注重说理教育效果检查。教育者要经常对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情况进行回访,在回访的过程中,检查受教育者的价值认同情况,深化他们的价值认识。理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受教育者思考、挖掘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新的思想问题要及时引导纠正;发现认识深刻的、教育效果好的要给予表扬,以鼓励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典型教育法

典型教育法是指用典型的人或事来启发、教育人们,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典型教育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生动而有效的方法,它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价值认识、确立受教育者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好榜样、好典型可以引导受教育者,激励和鞭策受教育者努力进取。树榜样、立典型,可以使受教育者在榜样的鼓舞和感染下见贤思齐,充分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由抽象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的典型,既指具体的人和事,也包括文字符号、信息、图像、艺术形象、语言描述等。典型应该具有可学性、易辨识、有吸引力、可信任等基本特征。运用典型教育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实事求是地选择、宣传典型。典型的力量首先在于真实。以“高大全”的标准塑造出的英雄人物往往游离于人们现实生活之外,从思想到行动上很难引起人们的普遍认同,也起不到正面教育的作用。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树立和宣传的典型,其事迹一定要先进而又真实,切忌任意拔高和添枝加叶。

其次,要准确把握典型教育的具体形式。典型教育有正面典型教育和反面典型教育两种,进行正面典型教育,应选择能体现或代表先进、正确思想的典型,使人们在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感染下受到激励和鼓舞,使人们在自觉地学习和仿效过程中接受先进的价值观念和科学的价值标准。运用反面典型开展教育时,要选择那些思想落后、消极影响较大的典型,要让受教育者识别、判断反面典型,认识到反面典型的错误及造成错误的原因,要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反面典型,帮助受教育者自觉抵制反面典型的消极影响,提高受教育者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要利用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开展典型教育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典型教育应该主动适应这些变化,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操作方式和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介宣传典型,采用多媒体技术塑造、呈现生动的典型形象,强化典型示范的效果。

实践教育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价值认知、价值选择、价值判断能力的方法。实践活动是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培养人们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价值判断能力。实践锻炼的过程就是受教育者把价值理论付诸实践的过程。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和美丑,从而提高价值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有利于形成和巩固良好的价值判断和行为习惯。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念不仅要经过反复的实践锻炼才能形成和巩固,而且它最终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体现。三是有利于强化教育效果。社会实践活动创设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条件,受教育者在与人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把已经形成的价值认识和价值判断逐步转化为自己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推动情感和意志活动,促进知行转化,进一步强化和巩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果。运用实践教育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采用适当的实践锻炼方式。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学历、职业、思想特点和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来确定实践锻炼的方式。如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来研究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和社会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掌握社会价值规范,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念;组织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人们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使人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优秀的劳动品质。其次,实践锻炼要持之以恒。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把实践锻炼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常性活动,才能使其在不断反复的实践锻炼中提高价值认识,形成价值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教育基地是实践锻炼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能保障实践锻炼的系统化、制度化、经常化,可以保证社会实践主客体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能够避免实践活动的“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

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是指教育者广开言路,让受教育者敞开思想,把各自的意见和观点都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对这些不同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引导、开通、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将受教育者的思想引向健康、正确的轨道的教育方法。疏导教育法应用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是指教育者对人们做深入细致的疏导教育,既不堵塞言路,又能引导他们去解决价值认识中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提高价值观念。疏,即疏通;导,即引导。疏与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疏通是引导的基础,没有疏通,人们的认识就不能彻底敞开,就不能正确地加以引导。引导是疏导的目的,不引导,各种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可能会放任自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所以运用疏导的方法,一是因为教育者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对受教育者采取正面的价值观教育,大多是通过理论灌输来完成。但是,只有理论灌输还不够,只有做好人的价值认识的疏导工作,才能使受教育者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自愿地接受理论灌输。二是疏导教育通过循循善诱来展开,能够有效解决人们的在价值观方面的根本问题,有针对性地从情感方面入手来影响受教育者自觉转变价值观念。

运用疏导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好分导工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解决人们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观念问题可采用分步而导、分散而导和分头而导的方法。分步而导是教育者按照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对人们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育引导。分散而导是教育者将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自发群体、落后群体等共同存在的主要价值认识问题进行分散,逐个进行教育引导,集中教育力量突破教育重点,以取得整体教育的效果。分头而导是核心价值观教育者集中各种教育资源针对受教育者突出而严重的价值认识问题,分别进行教育引导。其次,要做好利导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真正解决人们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观念问题,必须认真分析和切实掌握人们价值认识的规律和发展趋势,顺乎社会发展的潮流,充分利用教育的有利条件,充分调动受教育者自身的积极性,克服不利因素,引导和推动受教育者的价值认识和价值观念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最后,做好引导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应该注意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积极思考,提高其接受教育的自觉性。教育者要提出与教育目的相符合的问题,启发受教育者运用正确的价值理论进行独立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开展热烈的讨论和辩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咨询辅导法

咨询辅导法,是指教育者运用有关理论和咨询、指导的专门技术,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启发、帮助和引导的方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社会存在形式呈现多样化,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色彩更加鲜明。在这种新形势下,人们不但面临着个人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也面临着适应社会环境,进行正确人生抉择的困难,还会经常遭受精神苦闷、心理震荡等痛苦,咨询辅导能帮助人们走出困惑、适应社会、顺利发展。咨询辅导法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教育与学习辅导、婚姻家庭问题咨询、人际关系辅导等方面。运用这一方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者要掌握咨询者的材料。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咨询者的基本情况,可以通过先填表或由咨询人员提问后填表,还要弄清咨询者的心理或思想问题,准确把握咨询者存在问题的症结及前来咨询的目的。其次,系统思考、认真分析。在掌握咨询者基本材料的基础上,教育者要进行系统思考和详尽分析,提出咨询方案,并根据咨询者的实际情况,对咨询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再次,引导帮助咨询者。咨询辅导方案选定后,教育者要劝导帮助咨询者,科学有效实施方案,向咨询者提供信息、传授知识、解答疑难,使其端正认识,并根据咨询者的思想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校正和引导措施。最后,巩固和扩大咨询成果。咨询者在经过咨询辅导和劝导帮助后,一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这并不是咨询过程的终结。教育者要定期检查巩固,以了解咨询的效果,要搞好追踪研究,通过座谈、访问等形式,了解情况,反馈信息,巩固并扩大咨询成果。

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受教育者按照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自我修养、自我学习、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正确价值观念,提高自己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的方法。自我教育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受教育者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就能更自觉、更主动、更有效地参与教育活动,从而保证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自我教育分为集体自我教育和个体自我教育。集体自我教育是指在一个集体内部,通过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让人们自己教育自己的活动方式,其包括讨论会、评比竞赛、辩论会、演讲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个体自我教育是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总结、自我反省、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它包括反思、自学、反省、自律、自制等形式。运用自我教育法并不是教育者放弃责任,而是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和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的充分体现。

运用这一方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动机。动机源于个人的需要和追求,支配个体行为,只有充分的自我教育的动机,才会产生积极的自我教育行为。所以,教育者要善于发掘和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帮助其形成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指向的动机系统,为自我教育建立不竭的动力源泉。其次,要积极营造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读书活动、评比竞赛活动、社会服务活动等,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最后,要把集体自我教育和个体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教育者要注重集体的组织建设和集体凝聚力建设,形成健康、进取、和谐的群体生活氛围,使集体的教育作用不断增强。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使每个成员在集体活动中受到陶冶、感染。另外,教育者应该注意在集体生活和集体活动中引导个体自我教育,帮助人们在与他人交流互动中明确自我修养的目标与方法,自觉控制、调整自己的行为,形成合乎公众利益和社会普遍规范的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采取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政法干警和综治干部准确理解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认真整改背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现实问题,做到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二、教育内容

组织全体干警认真学书记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指示,学习罗干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的上的报告,学习罗干同志、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学习省委领导有关指示,学习中央政法委编写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收看中央政法委和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电视专题讲座。

三、重点培训

(一)召开县委政法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对集中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二)政法各部门分别召开全体干警大会,对教育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

(三)举办社会主法治理念培训班。

1、参加人员:政法委机关干部、乡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综治办主任及工作人员。

2、培训时间及内容:共3天时间。(1)第一天,召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动员大会;县委常委、政法书记欧阳增林作报告;学书记的重要指示,罗干同志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同志的报告等。(2)第二天,组织收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专题辅导录像;自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读本》;个人准备发言材料。(3)第三天,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培训总结。

(四)政法部门分批组织对政法系统干警进行培训。(1)对所、队庭、科等基层执法单位负责人进行普遍培训。(2)针对查找出的执法问题,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对重点执法岗位干警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3)对其他干警进行培训。

四、解决突出问题

紧密联系思想实际,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真正使正确思想得到坚持,错误的思想得到克服,模糊的思想得到澄清,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观念得到更新。紧密联系政法工作实际,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全县法院系统要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主题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要认真查找本系统存在的问题,突出教育重点,细化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活动的针对性。政法委、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和广大政法干警人人要记好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认真撰写个人材料,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活动的认识,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项要求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提出整改措施。

五、建立长效机制

在集中教育的基础上,各部门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把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作为必修课目,纳入本系统干警教育培训计划,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把这项教育深入、持久、扎实地进行下去。

六、考评抽查

培训活动自六月份开始,十月底前完成。全部培训结束后,政法各部门于十一月上旬将培训总结报县委政法委。内容包括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认识、组织安排和具体措施、查摆出来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十一月中旬,市直政法各部门组织对本系统干警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知识模拟考评。十二月,省直政法各部门组织对本系统干警进行社会主法治理念知识考评。考评不合格的,要离岗培训。县委政法委要对政法部门培训情况进行督查,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要分包一个政法部门。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政法各部门要把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整改。政法各部门要抽调专门力量成立活动办公室,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各部门教育活动方案要在6月上旬前报县委政法委政治部。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3.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4.原始歌舞。

根据许多古文物和古文献的记载,原始歌舞是原始人群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原始歌舞总是与原始人群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他们创造的这种渲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既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在这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传递了伦理与道德。一代一代相传的舞蹈,并不会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所中断。例如,狩猎民族的舞蹈一律是群体的舞蹈。通常是本部落的男子,也有许多是几个部落的人联合演习,按照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跳舞的活动

中,许多参与者都混合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动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的感觉和动作融合成一体。原始舞蹈的教育意义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和自由平等的观念。

二原始社会的自我教育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虽然以言传身教为主,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毕竟,那些用来言传身教的内容即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最初都是在先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原始人群在不断的对抗恶劣的自然力和凶猛的野兽,寻求生存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来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不管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是怎样的,道德教育始终要经历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

老人的经验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只是一个外部灌输的过程,如果要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将外部灌输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在对抗自然力和野兽以及外族人侵的过程中,先民们早就认清了现实,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于是形成了部落来集体生存和发展。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合理的分配着生产任务,对所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在这样物质匾乏的情况下,要继续生存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毕竟物质上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未成年的个体最初是被教化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那当他们成长成为部落内部最有生产力和最有决策能力的成年人时,就需要自己教育自己,将以往的教化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

除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之外,原始部落的个体还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处理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习惯方法。比如在氏族内部,经常举行议事会来决策。氏族议事会是成年人的会议,未成年者不能参加。如果要成为部落的正式成员,需要经过成丁仪式。这种议事要在严肃的氛围里,对成年的人进行毅力和智力的考验,以检验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氏族或者部落的成员。母系氏族的这种议事会和成丁仪式,几乎完全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套道德规范。这样的道德规范,就不仅仅是靠教化就能达到的结果。

三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一样,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是朴素的,直观的,未能形成科学的完备的系统。但是其道德教育对于整个原始社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维护了群体的意志和集体的利益。总的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有渗透性、民主性、平等性、手段单一性、参与性等几个特点。

渗透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氏族或者部落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不管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个体本身的自我教育,无不渗透在日常的实践中,从图腾崇拜中渗透禁忌与信仰,从礼仪制度中渗透权利与义务、从原始神话中渗透理想与勇气、从原始歌舞中渗透自由与团结。而与此同时,这些被教化的禁忌、理想、勇气、自由、团结等道德情感无不通过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形式得到加深并通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下去。

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低下,缺乏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氏族或者部落内部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这为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基础。氏族或部落内部每个成员都有获得道德教育的机会,所接受教化的内容也几乎是一样的,教化的方式都是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民主性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原始社会中,氏族的首领几乎都是由成员民主的选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撤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平衡。道德教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接受教化还是自我教育,成员之间既接受来自长辈的经验传授,也贡献自己的经验给他人。

手段单一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由于受到自然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像现代的道德教育那样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的科学的系统。它的手段是很单一的,除了自我教育,几乎全部的道德教育方式都在于原始的教化、言传身教,即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原始社会 道德教育 方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wWw.133229.Com

一 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3.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4.原始歌舞。

根据许多古文物和古文献的记载,原始歌舞是原始人群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再现氏族采集、渔猎、驯养农耕、战争生活和男女爱悦,并表达出对天地、神灵、图腾的敬畏,以及对生殖的崇拜。原始歌舞总是与原始人群宣泄情绪的心理和寄托祝愿的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氏族群体祀神娱神的性质。他们创造的这种渲泄情绪、寄托祝愿的歌舞,既是对生活的再现,也是在这些象征性、拟态性的动作中传递了伦理与道德。一代一代相传的舞蹈,并不会被残酷的自然环境所中断。例如,狩猎民族的舞蹈一律是群体的舞蹈。通常是本部落的男子,也有许多是几个部落的人联合演习,按照一样的法则和一样的拍子动作。在跳舞的活动

中,许多参与者都混合而成一个,好像是被一种感情所激动而动作的单一体。在跳舞期间他们是在完全统一的社会态度之下,舞蹈的感觉和动作融合成一体。原始舞蹈的教育意义在于统一社会的感应力和自由平等的观念。

二 原始社会的自我教育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虽然以言传身教为主,但在具体的生产生活中,自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方式。毕竟,那些用来言传身教的内容即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最初都是在先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原始人群在不断的对抗恶劣的自然力和凶猛的野兽,寻求生存的过程中总结,并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得来的。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不管满足这种需要的手段是怎样的,道德教育始终要经历一个由外化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

老人的经验和长辈的言传身教只是一个外部灌输的过程,如果要形成自己的思想道德,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将外部灌输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在对抗自然力和野兽以及外族人侵的过程中,先民们早就认清了现实,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生存下去的,于是形成了部落来集体生存和发展。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合理的分配着生产任务,对所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劳动成果,进行合理的分配,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在这样物质匾乏的情况下,要继续生存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毕竟物质上远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未成年的个体最初是被教化去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那当他们成长成为部落内部最有生产力和最有决策能力的成年人时,就需要自己教育自己,将以往的教化的结果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准则。

除了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之外,原始部落的个体还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处理个体之间或者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习惯方法。比如在氏族内部,经常举行议事会来决策。氏族议事会是成年人的会议,未成年者不能参加。如果要成为部落的正式成员,需要经过成丁仪式。这种议事要在严肃的氛围里,对成年的人进行毅力和智力的考验,以检验他们是否可以成为合格的氏族或者部落的成员。母系氏族的这种议事会和成丁仪式,几乎完全是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一套道德规范。这样的道德规范,就不仅仅是靠教化就能达到的结果。

三 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与现代社会的伦理道德教育不一样,从教育的方法上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是朴素的,直观的,未能形成科学的完备的系统。但是其道德教育对于整个原始社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维护了群体的意志和集体的利益。总的来说,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有渗透性、民主性、平等性、手段单一性、参与性等几个特点。

渗透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是在氏族或者部落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完成的。不管是长辈的言传身教还是个体本身的自我教育,无不渗透在日常的实践中,从图腾崇拜中渗透禁忌与信仰,从礼仪制度中渗透权利与义务、从原始神话中渗透理想与勇气、从原始歌舞中渗透自由与团结。而与此同时,这些被教化的禁忌、理想、勇气、自由、团结等道德情感无不通过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形式得到加深并通过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下去。

民主性和平等性。原始社会虽然生产力低下,缺乏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但氏族或者部落内部的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这为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基础。氏族或部落内部每个成员都有获得道德教育的机会,所接受教化的内容也几乎是一样的,教化的方式都是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民主性在原始社会道德教育方法中也可以体现出来。原始社会中,氏族的首领几乎都是由成员民主的选出来的,同时也可以撤消。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平衡。道德教化的过程中,不管是接受教化还是自我教育,成员之间既接受来自长辈的经验传授,也贡献自己的经验给他人。

手段单一性。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由于受到自然力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可能像现代的道德教育那样形成一个具有理论教育、实践教育、榜样教育等多种教育方法的科学的系统。它的手段是很单一的,除了自我教育,几乎全部的道德教育方式都在于原始的教化、言传身教,即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7篇

理论固基法。高楼大厦要靠坚实的基础作支撑,正确的荣辱观要靠科学理论作基石。只有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才能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认识矛盾、明辨是非,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因此,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灌输,引导人们切实搞清“怎么做人”、“为谁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等基本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典型示范法。一个榜样一面旗。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既要重视理论的导向作用,也要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应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英模活动。通过阅读英模事迹,观看英模影视,教唱英模歌曲,讲述英雄故事,参观英烈故居、遗址、展览等,让大家了解英模的光辉业绩,悟出英模成长的真谛,置身于英模崇高思想的熏陶之中。另一方面,应积极发现和培养身边的典型。通过宣传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的先进典型,让他们现身说法、言传身教,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引导作用,形成人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

目标激励法。目标激励就是通过确立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所要实现的目的,激发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一个基本要求,又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必须经过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总体设计上,应该要求每个同志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又要根据不同对象确立若干小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实现一个个小目标来接近和达到大目标。

结合渗透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一教育纳入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渗透到集中教育、日常养成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中去。要坚持从生活小节抓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从品格气质抓起,培养过硬的作风;坚持从一个个具体岗位抓起,树立“窗口”意识,以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楷模出现在人民群众面前。

是非辨析法。要让“八荣八耻”的基本道理深入人心,并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善于讲道理。通过讲道理,驳倒那些似是而非的“歪理”,廓清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因此,各级领导和政工干部对如何回答这些问题要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要善于把人们在政治上、理论上及人生价值观上反映出来的问题逐一进行梳理,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党的创新理论进行辨析,切实把大道理讲清、讲实,把歪理批深、批透,帮助人们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荣辱,弘扬新风正气,遏制歪风邪气。

自我评价法。群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体。只有在教育中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调动群众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群众在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思想认识问题,切忌“扣帽子”、“抓辫子”,正确的方法是贯彻群众自我教育的原则,坚持“问题大家提、是非大家辨、结论大家找”,让群众在自我对照和评价中,找到正确的参照系,克服各种模糊认识。在此基础上,教育组织者要注意搞好引导,将群众的意见适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将片面的变为全面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既能发扬民主,活跃教育气氛,又能有效地调动被教育者参与的热情,形成教育的共鸣与共识。

疏堵并举法。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要正确贯彻疏堵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为主,积极疏导,及时发现和鼓励好人好事,激励积极因素,促进正气上升;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和战斗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坚决堵塞腐朽思想侵蚀的渠道。应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功能,帮助人们解决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金钱、苦乐、婚恋、信仰等具体问题。

社会实践法。实践证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方面,要靠教育,使人们在思想上懂得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另一方面,要靠行为引导,通过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打下烙印、形成习惯,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自觉的行为规范。当前,应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知与行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不能停留在会上、纸上、嘴上,主要看行动上做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法学习第2页

得怎么样。要言行一致,自觉实践,真正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二是形式与效果的关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要有一定的舆论环境和形式,但形式要服从内容。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所收获,能够解决问题。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段;社会生活教育;有效方法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人士对幼儿教育的关注以及家长观念的提升,对幼儿园开展社会生活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因为利益的驱动和教学观念的偏差,有些幼儿园在社会生活教育方面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获得,而忽视了幼儿社会性、情感以及习惯等的培养和发展。而幼儿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该注重社会教育作用,将其看作当前幼儿园普遍关注的内容,让幼儿在生活中接受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以及习惯等,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和经验。

一、合理选择社会生活教育内容

1.关注幼儿生活

在幼儿的世界里,他们的生活不仅生动活泼,还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每一种社会生活教育内容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推动幼儿成长和发展,需要老师结合幼儿特点,合理筛选社会生活教育内容,实现社会生活教育活动的顺利展开。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幼儿的生活,尽量选择与幼儿最为贴近的生活内容展开教学,将有利于幼儿社会行为养成的内容筛选出来,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例如,超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之一,因为他们可以在里面购买自己喜欢的食物,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兴趣爱好,带领幼儿到超市参观,引导幼儿自己拿着钱购买商品,让幼儿了解购物的基本流程,养成独立的习惯。又如,组织幼儿到公园游玩、春游活动等,让幼儿可以到社会和自然中亲身体会和感受,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

2.关注幼儿身心发展

因为幼儿园会根据幼儿的年龄分成大、中、小等三个层次,每一个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不同,并且对事物的认识能力也不同,所以需要老正确认识大班幼儿身心特点,选择适应程度较高的生活内容。大班的幼儿年龄相对较大,相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行动能力和自律能力,所以老师可以带领幼儿体验一些难度较大的社会生活。例如,老师带领幼儿乘坐公交车,在公交站引导幼儿怎么看公交站牌,怎么辨别公交车行驶方向,同时组织幼儿拿好硬币排好队等待公交车,带领幼儿体验坐公交车,让幼儿在学会坐公交的同时,体验“让座”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加强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

3.关注社会的教育资源

陈鹤琴提出:“社会和自然是教学的活教材。”所以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组织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和自然中去,提升幼儿的社会性。例如,我国节日众多,老师可以在清明节组织幼儿去为烈士扫墓,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又如,重阳节又被称作老人节,老师可以在重阳节组织大班幼儿到当地的敬老院,让幼儿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哄老人开心,让幼儿学会敬老爱幼。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和老人一起包饺子,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在生活中传授社会技能

要想幼儿掌握更多的社会技能,老师要时刻关注生活中的社会教育契机,尽可能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例如,幼儿园和味食尚餐厅联合举办的“走进社区主题餐厅――味食尚”社会生活体验活动,大班幼儿在餐厅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参观,让孩子们充分感受真实的餐厅环境和工作氛围。餐厅中,齐全的服务设施、温馨的包厢、宽敞的大厅以及干净的餐具等无不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和兴趣。同时,孩子们还参观了餐厅的食材储藏室,工作人员为他们介绍了每种食材的相关内容,增强了孩子对食物的认识;在参观厨房区的过程中,厨师为孩子们讲解食品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并将食物分给孩子们分享,让幼儿在品尝餐厅美食的同时,又享受到了分享的乐趣。这种“走进社区主题餐厅――味食尚”不仅是一次趣味教学活动,更是让幼儿在娱乐氛围中深刻地认识了餐厅含义,掌握了一些餐厅方面的知识和工作流程,懂得了待人接物的技巧,有效增强了幼儿与餐厅人员的感情。通过这次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储备,为接下来“娃娃餐厅”角色扮演活动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

总而言之,幼儿教学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其在幼儿的未来学习生活和成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老师需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社会生活教学,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内容,积极开展社会教育,引导幼儿了解和关注社会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原始社会 道德教育 方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英国教育家沛西·能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待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虽然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但是原始社会也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是原始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是一种由诸多代代沿袭、约定俗成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所构成的生活实践方式。这些具体的禁忌、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在世界各地的原始社会人群中的具体表现也许有一些差别,但其功用属于道德文明传承。具体来说,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就是利用各个群体内部的宗教、礼仪、图腾、神话传说、歌舞等一代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在这些具体的生活实践中使个体成员形成维护群体存在、促进群体发展的公共意志和公共利益,完成其道德教育。

    一 原始社会的教化方法

    教化方法是指统治阶级用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教育对象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和影响以使教育对象接受这些思想的一种教育方法。教化方法在原始社会就表现为由有经验老人通过口耳相传,以身示范等方法向年轻人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单独的个人根本无法与自然力和野兽进行斗争,于是形成原始的群体生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几乎完全融为一体。但在原始集体中,个体的自觉意识难以显现,自觉意识只是在集体的共同心理层次上以神秘、互渗的方式表现出来,集体把个体联合为一体,形成集体意识。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使群体继续发展下去而不至于灭亡,生产活动就必须适应与自然力斗争的要求。群体内部的有经验的老人或者长辈就承担起了对年轻人和下辈进行教化工作的任务,年轻人从教化中获得知识,进而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模仿有经验的人的行为,形成适应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具体的教化内容主要是图腾宗教、礼仪制度、神话传说、原始歌舞等。

    1.图腾、宗教。

    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把它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在原始人信仰中,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例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玄鸟便成为商族的图腾。图腾标志在原始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和象征。原始群体中,那些长辈级的人会从小就教育下一代对图腾的崇拜和信仰,使图腾成为团结群体、密切血缘关系、维系群体组织的方式之一。通过图腾标志、图腾祭祀等活动达到图腾的认同的目的。当图腾在集体中得到认同,个体的自觉意识便在图腾和禁忌中间接的渗透出来。原始氏族社会的宗教,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祟拜。根据考古所发现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其信仰之表现形态多为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以及与原始氏族社会存在结构密切相关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等。亨利·柏格森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认为,对人的道德意志的“训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明时代的诉诸人的理性—一认知和反思—一的训练,另一种则是原始社会中的“神秘的方式”,即通过图腾和信仰来形成个体心中的禁忌。

    2.礼仪、制度。

    原始社会虽然物质生活极其匾乏,但仍然存在一些礼仪和制度。不管是诞生礼还是成人礼,对于原始群体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习俗。在各个氏族内部,基本上都有涉及权利与义务的制度,维系原始社会成员之间的平衡关系。举例而言,摩尔根母系氏族就有包括氏所推选一个酋长和一个军事领袖并可任意撤换;氏族内部人要互相帮助、保护不受外族伤害;氏族可收养外人入族;氏族有共同的墓地、共同的议事会等制度。这些条款不一定以明确的文字记录下来,但通过长辈对下辈的言传身教,使制度和礼仪得以传递下去,只要这个氏族还存在,那这些制度就一定制约着氏族内部的成员的日常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以强制性的公共道德约束个人,使集体意志不被打破,集体利益不受损害。

    3.神话传说。

    神话的产生是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和人们为争取生存、提高生产能力而产生的认识自然、支配自然的积极要求。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它是根据原始劳动者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想象出来的。这些理想化了的人或者物,作为一种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很容易在原始村落中流传下去。狩猎经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人以刀斧、弓箭为武器,神话中的人物也就变成以这种工具武装起来的英雄。神话中的主人公被想象为超人的,但有时也要遇到挫折和厄运。它反映了神话幻想的现实制约性。透过神话幻想的折光,从神话人物的作为和斗争,可以约略看到当时的人的作为和斗争。原始群体中,长辈利用神话故事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神话故事中的英雄成为他们对抗自然力的精神力量。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0篇

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

【关键词】教育方法;教育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和组织实施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多年来,我园一直以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为基本点,促之早日成为社会的人。我们积极尝试开发并整合园内外的教育资源,开展幼儿社会教育,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亲近自然,开阔视野,陶冶性情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为幼儿社会认知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幼儿喜欢大自然,眷恋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充满神奇的自然现象,所以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课堂。我们让幼儿多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交朋友,去触摸、尝试、探索、发现和游戏,得到自由的体验,创造的乐趣。如春天里,我们带领幼儿畅游在黄灿灿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使其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花儿盛开的季节。夏天,我们带领幼儿去石门湖、森林公园,风儿轻拂柳枝,阵阵鸟语花香,孩子们被迷人风景所吸引,尽情嬉戏、玩耍,并与同伴分享着自己带的食物。秋天,我们带领孩子参观“闽西干”之首――连城地瓜干的制作过程,带领孩子走进金色的稻田,观看农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幼儿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领孩子去城郊观看展,孩子们来回穿梭于花的海洋之中,窃窃私语。带领幼儿去观赏根雕、集贸市场,挑选一些秋天的水果,供幼儿观赏,品尝。冬天,我们和孩子一起徜徉湖畔,眺望原野、流连山色,感受冬的诗情画意。幼儿尽情领略自然的丰富多彩,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草草木木的情感,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陶冶了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情。

二、走向社区,拓展空间,融入社会

社区是指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群的组合,是一定地域的社会关系结构。社区的基本要素有人口或以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为基础组成的人群、一定的地域、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地方乡土观念。显而易见,在社区里蕴藏了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多年来,我园充分利用社区中的人力、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来拓展幼儿学习空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带领幼儿参观,发展认知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我们利用户外散游、参观社区等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设施。如居民小区、桥、书店、商场、银行、邮电局、农贸市场等常见社区机构。认知内部设施、工作人员及工作方法。孩子们在这些场所里,一个个都瞪圆了眼睛,在叽叽喳喳中达到了认知目的。老师轻松,幼儿开心。为了使幼儿对公共规则、集体规则等方面有所认识,我们带领幼儿观察热闹的马路,观察红绿灯和交警叔叔的辛勤劳动,使幼儿知道汽车和其他一些交通工具行驶都有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规则。我们人也一样,必须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利用实践活动,培养社会情感

我们利用生活中大量的自然真实的情境对幼儿进行社会情感的培养。同样也因地制宜地设计社区活动,为幼儿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使其产生的社会情感得以巩固,并逐步内化,渗透到社会行为中去。如小班的社会活动《去同伴家做客》,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发带上一份礼物,来到同伴家,通过同伴热心的招待,与同伴家人的相互交流,赠送礼物,使幼儿明白了与人交往应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大班社会活动《爱心传递》,使幼儿懂得人间自有真情在,懂得向亲人、同伴表达自己的爱心;中班社会活动《农民伯伯真辛苦》,我们带领幼儿走入田野,观看农民收割水稻的繁忙景象,鼓励幼儿帮助农民伯伯拾稻穗,孩子们飞舞在金色的农田之中,忙得不亦乐乎,从小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了他们热爱农民,从小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在助残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开展了《大哥哥大姐姐,我爱你》的教育活动,事先和特教学校联系,带领幼儿到特教学校,参观特殊儿童学习生活的场所,引导幼儿将自己省下来的零食送给大哥哥大姐姐,并为他们献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和他们一起表演节目,增强幼儿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三)挖掘人力资源,促进社会性发展

新《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我们充分挖掘社区中的人力资源,时常邀请他们来园配合开展教学活动,“现身说法”起到了教师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乐意接受,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如:在开展《我长大了》的教育活动中,邀请小朋友的妈妈走入课堂,为小朋友讲述从胎儿、婴儿到现在的成长、发育过程,谈谈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妈妈们付出的辛劳,使幼儿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吸引家长,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要积极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社会教育内容可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共同实施,依靠家庭的影响和教化。

首先通过定期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提高家长对社会教育的认识,让家长明确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使他们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家园同步,协调一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还指导家长将社会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每月利用班级飞信,告知家长本班社会教育的内容,介绍本班社会教育的实施情况,提出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及注意事项,让家长心中有数。

其次,我们开展介入式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中来。让家长利用假日机会带孩子参观、游览,引导幼儿接触更多的社会环境。在社会文化节中,邀请家长来到课堂中向孩子介绍“民俗民风”,如民间的“游大龙”“走古事”等活动,丰富了幼儿的认知,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灿烂。同时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各种各样的桥,参与到“各式各样的桥”活动中来,增进了幼儿对桥的认识,感受到了桥的文化魅力。“三八节”期间,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走入教室,向幼儿介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大班有位家长开设了灯具店,我们就和他联系,带领幼儿前去参观,由家长介绍灯具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大大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

四、立足本位,因地制宜,促进发展

新《纲要》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开展以大带小的混龄活动

大班和小班幼儿结合成姐妹班。让小班和大班的幼儿相互认识,彼此熟悉,成为好朋友。外出散步,参观时他们“手拉手”,游戏时他们扮演爸爸妈妈和宝宝,穿梭在各个游戏角。“六一节”他们一起做彩带、剪窗花,一起布置教室。大班幼儿对弟弟妹妹无微不至的照顾,无疑为小班幼儿在以后的社会行为提供了良好的楷模,也提高了彼此的交往能力。

(二)开展富有意义的劳动实践

每班根据季节变化开设自然角,种植幼儿常见的花草、蔬菜,养殖小鱼、乌龟、小兔等,让幼儿轮流当小助手,给花卉、蔬菜浇水,并做好观察记录,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能力和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克服困难,体验快乐。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充分利用三大游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扮演社会性角色,幼儿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角色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责任、义务等。如幼儿在理发店扮演“理发师”、在小吃店扮演“厨师”等角色,初步了解了相应的职业规范,交往技能和协助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四)开展价值深远的节日教育

中国有很多充满浓郁风情的节日文化,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风俗习惯等内容都可以引导幼儿认识。中秋节组织幼儿一起听“嫦娥奔月”的故事,品尝月饼。元宵节开展猜灯谜活动。三月五日雷锋日,我们献爱心活动,师生一起为园内贫困学生捐资捐物。幼儿从中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教育。孩子们自己的节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1篇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的法治理念教育目标要求,认真解决我局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我局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提高,推进工作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二、基本原则:(1)坚持求真务实。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要求进行整改,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向群众说明情况,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一个地方、部门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问题,加强综合协调,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2)坚持突出重点。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既全面整改,又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办好群众最希望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3)坚持示范带动。领导班子成员既要参与领导班子的整体整改,按照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自觉抓好落实,又要认真抓好分管科室的整改,加强督促检查,还要带头搞好个人整改,为党员作出表率。

三、整改内容

按照“五个进一步”要求,深入查摆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司法行政改革及执法为民、服务大局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整改内容为:近期整改问题和长期整改问题。

近期整改问题:

(一)加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1、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干职学习教育管理制度;

2、结合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突出重点,继续进一步开展法治理念知识的学习和领会,大力开展《文选》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把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实现好,践行好。

中长期整改问题

(二)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公证服务

1、组织法援中心、公证处、办公室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升窗口服务单位人员的的整体素质。

2、加强窗口单位人员廉洁自律建设,切实做到勤政、廉政为民。3、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开拓创新,文明高效地为群众提供窗口服务。

责任单位:法援中心、公证处、办公室

(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进一步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勤政守法、甘当公仆、文明执法、清正廉洁法治理念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当前的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更要做到深入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事事有记载,个个问题有答复,件件事情有着落。

责任人:局领导班子责任单位:各科室、处、所、中心

(四)积极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改革,树立新时期的司法行政机关新形象

1、认真组织、深刻领会法治理念五个专题的精神实质、内涵要求,切实在实际工作中把法治理念的要求践行好、实现好。

2、紧合我县实际,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带头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子。

3、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化司法所、调委会建设,争创学习型机关、法律“五进”等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司法行政改革工作。

责任单位:局领导班子

四、保证措施

1、高度重视,把整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为保障整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检查督办。

(二)加强学习,确保整改工作具有坚实的思想理念基础。要把学习贯穿整改工作的始终,不断提高认识,明晰整改思路,以学习促整改,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整改,保证整改取得成效。

(三)明确责任,实行整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途径

一、幼儿社会性教育概述

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社会性方面的问题:如任性、依赖性强、胆小、自私及孤僻等,严重危害了独生子女的健康发展。如何利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环境,帮助幼儿克服成长中的不良方面,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当今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工作。

社会性发展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与教育研究表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与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情绪情感、社会适应性、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因素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其实就是对幼儿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

前几年,我国幼教工作者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基本精神以及幼儿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目标进行了研究,构建了目标的大致框架:一是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和自我的价值感、自信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二是情绪情感的发展,包括一般情感状态、情绪情感的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心、好奇心与兴趣。三是社会交往的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际关系等。四是品德发展,包括爱周围的人、爱集体、爱祖国、礼貌、诚实、爱劳动等等。

二、幼儿社会性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通过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基本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集教、学、玩于一体,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是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与伙伴一起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教师不能老是组织孩子上课、画画等,要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小伙伴一起玩各种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逐渐学会理解他人,学会谦让、宽容、忍耐、克制,学会合作,提高交往能力,促进社会性发展,这实际上是为孩子们今后走向社会做准备。

角色游戏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重要途径,通过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幼儿逐步了解社会上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做到有礼貌,学会了热情为他人服务。而在游戏中诸如对角色分配、材料选择、情节发展等,幼儿因意见不合发生争吵,先让其自行协调,老师则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2.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就是让幼儿走人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其目的是不仅能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且能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从中获得对社会的感性经验,而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的社会性当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指的是人在与别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识等方面的能力。如:与人说话时音量是否适中,与别人交谈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不打断别人的话等等。蒙台梭瑞的教育方式就是让幼儿天天生活在社会交往的气氛里。如与别人合作完成工作,观看别人的工作,给别人提供帮助,遇到困难请求帮助,和别人一块聊天、一起分享零食等等。

3.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

培养幼儿的生存能力是社会性教育的必修课。在日本,幼儿园是非常重视幼儿生存能力的培养的,他们的孩子经常参加游泳班、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类项目,相比于北京、上海孩子的绘画班,日本的孩子学到了很多的生存技巧。所以他们能更好的保护自己,而我们的孩子跌了不会自己爬起来,懂得照顾自己,有起码的自理能力。如天还未冷,们的家长就使劲给孩子添加衣服,幼儿园不小心摔跤,家长不是找园长老师论理,就是心疼地哭。由于过分宠爱,养成了一些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

4.将社会化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3篇

一、总体要求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执法理念进一步端正,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改革方向进一步明确,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的法治理念教育目标要求,认真解决我局在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努力使我局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进一步进步,推进工作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

二、基本原则:(1)坚持求真务实。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尽力而为、实事求是”的要求进行整改,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题目,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题目,限期整改;对那些应该解决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题目,向群众说明情况,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对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单靠一个地方、部分和单位难以解决的题目,加强综合协调,采取综合措施加以解决。(2)坚持突出重点。按照“有什么题目就解决什么题目,什么题目突出就解决什么题目”的要求,既全面整改,又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办好群众最希看办,当前能够办好的事情,用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3)坚持示范带动。领导班子成员既要参与领导班子的整体整改,按照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间,自觉抓好落实,又要认真抓好分管科室的整改,加强督促检查,还要带头搞好个人整改,为党员作出表率。

三、整改内容

按照“五个进一步”要求,深进查摆题目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司法行政改革及执法为民、服务大局等几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整改内容为:近期整改题目和长期整改题目。

近期整改题目:

(一)加强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1、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干职学习教育治理制度;

2、结合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突出重点,继续进一步开展法治理念知识的学习和领会,大力开展《*文选》的学习,制定学习计划,明确任务。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把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在司法行政工作中实现好,践行好。

中长期整改题目

(二)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法律、公证服务

1、组织法援中心、公证处、办公室职员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提升窗口服务单位职员的的整体素质。

2、加强窗口单位职员廉洁自律建设,切实做到勤政、廉政为民。3、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开拓创新,文明高效地为群众提供窗口服务。

责任单位:法援中心、公证处、办公室

(三)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

进一步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司法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全面落实勤政遵法、甘当公仆、文明执法、清正廉洁法治理念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当前的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更要做到深进群众,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题目,做到事事有记载,个个题目有答复,件件事情有着落。

责任人:局领导班子责任单位:各科室、处、所、中心

(四)积极开展司法行政工作改革,树立新时期的司法行政机关新形象

1、认真组织、深刻领会法治理念五个专题的精神实质、内涵要求,切实在实际工作中把法治理念的要求践行好、实现好。

2、紧合我县实际,大胆尝试,敢于创新,求真务实,带头深进搞好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司法行政工作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子。

3、以开展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化司法所、调委会建设,争创学习型机关、法律“五进”等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司法行政改革工作。

责任单位:局领导班子

四、保证措施

1、高度重视,把整改工作摆上重要工作日程

为保障整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检查督办。

(二)加强学习,确保整改工作具有坚实的思想理念基础。要把学习贯串整改工作的始终,不断进步熟悉,明晰整改思路,以学习促整改,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整改,保证整改取得成效。

(三)明确责任,实行整改工作目标治理责任制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方法

一、启发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

随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弘扬,过去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达不到社会成员道德自律、自我改造的效果,也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及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的规律相违背。教育客体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需要其发挥能动性,积极地把教育主体所传达的新的理念、思想、知识等,同自身原有知识结构、道德水平融为一体,实现合理的建构,仅仅依靠教育主体的“灌输”是行不通的。思想政治教育所要培养的是不仅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人,更是能够改造自身、改造社会以创造新的更加合理的未来社会的人。在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社会环境趋向开放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实现社会化与生活化,离开社会管理这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便无法向实践转型,无法实现对自我的突破和对社会的突破,甚至无法稳定的存在。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唤醒与树立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的道德能力,通过启发、渗透式的教育方法培养社会成员。主体性意识的唤醒不仅能够培养人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而且能够通过实践固化这种能力,彰显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培养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人,能够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管理的实践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社会活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之一就是广大社会成员欠缺主动接受、有序参与的愿望和能力,结果将思想政治教育变为政治控制的手段,达不到公民自律、自我教育的目的。只有社会成员通过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需要去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主动、自觉的去维护它、发展它才能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合理互动。因此,构建启发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真正的培养社会成员的改革和创新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二、润物无声的、隐性的教育方法

隐性教育就是指将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以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形式渗透在社会生活中,使受教育者受到无形的熏陶的一种教育方法。隐性的教育方法由于拥有潜隐性、普遍性、轻松性等优点而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要通过社会管理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有利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社会风气,用浓厚的社会文化无声无息的熏陶、感染受教育者,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悄无声息的发挥其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体现出其教育目标的理想性和先进性,又要体现出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要在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的同时,着眼于他们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使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管理的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

三、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

和以往单向度、直线型的社会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向着全方位、网络化发展的新社会。自上而下的层级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充分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种社会资源、社会环境的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应该交错使用、取长补短,在适合的领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另外,应该把电视、广播、电脑、网络、手机、微信等这些先进的工具纳入自己的应用范畴,通过它们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网络,从而形成对话、互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社会管理由于具有较广泛的覆盖性和较强烈的实践性,能够为构建全方位、网络化的教育方法提供具体操作的场所和领域,而这一先进的、全方位、网络化教育方法的构建也将有利于思想政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促进社会管理向人本性的转型。

四、灵活性、艺术性的教育方法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信息的传播一秒千里,往往是一波激起千层浪。面对复杂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传统千人一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无力招架,要想达到预定的目标,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增强它的艺术性、技巧性。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形式上,可以利用科技成果、利用手机、电脑等各种网络平台,采取具有感官刺激效果的声、光、电等的有机结合,增强立体、动感的特征、增强吸引力;也可以发挥文化育人的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力量,使教育目的在无声无息中实现;还应该“道之博爱”,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平等之爱,以真挚的感情去关爱、尊重、打动受教育者,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当然构建灵活性、艺术性的教育方法不能仅靠纸上谈兵,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并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灵活性、艺术性的转变能够加深其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促进其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也能够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也反过来能够为其方法的创新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领域。

总之,以上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四种表现形式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网络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网络信息深刻影响着现代人们的思维及日常生活,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加强和完善对虚拟社会的管理就成了当务之急。首先,要依靠各种有效的社会资源,对网民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其次,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构建启发式、渗透式的教育方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净化虚拟的网络社会环境。再次,要构建灵活性、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开发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既具有教育性又具有娱乐性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最后,完善互联网行业的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宣传队伍建设,构建润物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鼓励健康积极的网络内容,尝试以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引领舆论导向、净化网络环境,使人们能够拥有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的机会和领域。

参考文献:

[1]许瑞芳.高国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思想教育研究,2014,(08).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社会教育方法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社会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1 社会工作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

“方法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按照主体活动的目的和客观对象的规律建立起来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方向、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和操作程序的总和。”①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都是做人的工作,但方法上却存在许多不同。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助人的专业活动。社会工作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专业化的工作方法,它们都以服务为宗旨。目前社会工作主要的三大专业方法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就是教育者为了把反映特定阶级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社会意识形态,转化为被教育者个体的经验、品质、评价和行为习惯而采用的方式和手段。”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手段,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有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自我教育法、形象教育法、榜样教育法、心理咨询法和隐性教育法。

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凝聚人心,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的工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科学性和专业性不强及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仍然抱着陈旧的教育观念,一提起思想教育就大讲特讲政治理论,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受教育者,缺少与受教育者的沟通与交流,始终扮演着教师中心的角色。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人为本、育人为本”,而社会工作“助人自助”工作理念指导下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的方法都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引入社会工作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克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自身的缺陷,为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创造条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 借鉴社会工作方法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

3.1 借鉴个案工作中和谐信任的关系技巧

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和案主之间是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关系是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技巧,及表明尊(下转第60页)(上接第53页)重案主的技巧。”③个案工作中非常强调关系的重要性,工作者如果不能和案主建立和谐信任的关系,就不可能完成社会工作的目标。和谐信任的关系需要工作者对案主真诚和尊重案主,使案主充分信任社会工作者,并与社会工作者形成一种朋友式的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多种方法中没有提及与受教育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忽略了与受教育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总是一味地宣传政治理论和大讲道理,存在着众多“盲点”区,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会产生排斥心理,甚至怀疑其所说的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最终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注重与受教育者建立信任和谐的关系,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借鉴小组工作的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系统论和场论,它关注子系统(小组成员)和整体系统(小组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小组成员个人本身。互动模式既关注个人也关注环境,要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系统之间的开放和相互影响,以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的功能。小组被看作是一个互助的系统,在小组中成员依靠其他成员作为自己解决问题、实现自己潜能和建立信心的资源。”④小组工做的的互动模式注重小组成员通过互动、互助来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利用了小组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个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多个、十几个甚至几百个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没有注重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互动,更没有注重教育客体之间的互动。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可以尝试把受教育者分成互动的小组,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和监督者。受教育者在小组中积极配合和互动,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3 借鉴社区工作的地区发展模式

“社区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它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案主,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集体行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培养自助、互助及自决的精神,加强社区的凝聚力,培养社区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能力,发掘并培养社区的领导人才,以提高社区的社会福利水平,促进社区的进步。”⑤地区发展模式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模式,这个模式是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动去解决社区内的问题。这种模式培养了居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和政治素质,有利于社区问题的解决和居民思想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可以依托良好的社区环境,依托良好的地区居民素质,充分发挥居民的能力和潜能,促进地区发展的同时也提高居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到达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注释

①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