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工业互联网趋势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工业互联网趋势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工业互联网趋势

第1篇

纵览全球,美国在2012年成立了先进制造业委员会,主要目标是加速美国信息制造业的发展;德国在2013年提出了“工业4.0”,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而我国在2012年才刚刚启动工业互联网的构想。“从时间上看,我国比人家落后了三年。”何积丰院士说道:“也因此,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计算、通信、物理的深度融合亟需发展新的设计范式和模型,信息与物理设施领域链接与融合亟需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工具,针对工业互联网需求亟待建立新的软硬件底层架构、平台与工业智能系统,同时也亟需研究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与关键技术。”

由于工业互联网打开了与信息世界连接的通道,所以工业互联网使得闭环公司在产生新的链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世界的诸如病毒、黑客等安全威胁。针对此,何积丰院士指出:工控系统需要采用纵深防御的安全理念,以被保护的工业控制系统为核心,构建多层级纵深防御体系。

工控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何积丰院士毫不讳言,直言现在的工控系统面临着严峻的安全形势,这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随着硬件元器件的可靠性越来越高及冗余技术的使用,安全问题的矛盾主要集中于软件,软件安全性面临严峻形势;二是工控信息安全标准需求强烈,标准制定工作正全面推进;三是随着自动化系统IT化,传统边界防护难以满足工业控制环境;四是行业内尚未形成统一气侯,需要整合自动化与信息安全公司优势,带动产业全面发展;五是工控安全防护技术虽然正迅速发展并在局部开始试点,但距离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有一定差距。

同时,他也指出,在建设工业互联网过程中,目标是要围绕其控制、计算与通信的核心特征,构建工业互联网的设计体系,研究工业互联网的共性关键技术,形成的工业互联网设计验证环境,为工业互联网系统的研发、生产、安全等各层面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在这一目标指引下,重点方向有八个,分别是建模与设计理论和方法、系统结构设计与实现模型、系统验证技术、大数据技术、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协同开发平台、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行业标准、面向国家重大应用需求行业的示范应用与成果转化。

何积丰院士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他说:“工控系统大多采用通用协议、通用软件、通用硬件,其漏洞为系统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系统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软件漏洞所造成的威胁,例如:攻击者使用软件漏洞传播恶意代码;攻击者使得系统栈溢出;第二个方面是过程相关的威胁,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遭受的攻击,包括影响现场设备访问控制的威胁;影响中央控制台的威胁。潜在的攻击途径有远程支持、防火墙策略、笔记本和串口、无线和合作网络。入侵途径主要通过企业广域网及商用网络方式为主,同时通过工控系统与Internet的直接连接、可信第三方连接、经拨号调制解调器、无线网络、电信网络、虚拟网络连接等方式。”

五大安全策略保障工控安全

何积丰院士指明了安全基本策略和具体防御措施。

安全基本策略有三个要求:通信可控、区域隔离、报警追踪。从整个架构来说,纵深防御是基本,共有五条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第三方商用防火墙;第二道防线是联合安全网关;第三道防线是工业PC安全防护;第四道防线是现场设备控制防护;第五道防线是安全可靠的现场设备。

第2篇

诸多信息表明:比消费互联网更大的一个蓝海市场——企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那么,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供应链及供应链信息化的发展究竟带来哪些新的动向或发展趋势呢?

从商业角度讲,如果把互联网分为消费互联网与企业互联网,今天,BAT 地位的奠定、京东的上市,仅可以预示着消费互联网版图的基本形成。但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大大提高了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不能再用年丈量,可能一个季度就是一“网年”。因此,我们不能断定消费互联网未来版图是否会改写,但是诸多信息表明:比消费互联网更大的一个蓝海市场——企业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

从供应链角度来讲,如果说消费互联网在toC 端,或者说在供应链下游帮助企业“去中间化”,增强“端到端”的服务能力;那么,企业互联网时代,企业会通过信息化手段把供应链的上下游直接打通,增强整个链条上的“端到端”的能力,甚至改变原有的供应链的驱动模式,比如:变过去渠道驱动供应链为消费者直接驱动供应链。同时,企业互联网伴随着大数据的应用,又能使供应链管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比如:计划协同、智能补货、仓储优化等等。那么,企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供应链及供应链信息化的发展究竟带来哪些新的动向或发展趋势呢?

由客户驱动到用户驱动以前,整个供应链是通过逐级的客户进行驱动的。比如:最终用户驱动零售商,零售商依次驱动各级分销商,分销商驱动制造商,制造商再驱动各级供应商。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发展,现在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扁平化,整个供应链朝着由最终的消费者、用户直接驱动的状态发展。比如:线上销售,在“去中间化”的同时,自然由用户驱动销售端的供应链了。C2M 的发展,用户对供应链的驱动直接渗入了制造商上游的采购端。这种驱动的改变,对企业的销售& 运营计划、仓储布局、物流方式都会产生影响甚至重构。

渠道核心业务由“卖货”向“卖服务”转移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传统仅靠卖产品为主的渠道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逼迫渠道商必须进行转型,比如朝产品体验、售后服务为主的方向进行转型。当然,对于快消品这类分销商不易朝“卖服务”转型的情况,也会迫使他们做出其他的经营改变,否则就会在供应链“去中间化”中彻底牺牲。客观来讲,这种渠道核心业务的变化,未来会对很多行业业态、行业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线上线下融合化

以前, 采购渠道基本在线下,而销售渠道的线上、线下区分也非常明显。企业互联网的到来,在企业上下游整个供应链上,线上线下的概念会越来越模糊,会充分地把线上线下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现在大家谈的O2O(其实,O2O 早就存在了,只是现在通过概念包装,把其重炒了一把而已)。比如:线上的信息即时性、打破地域概念、24小时可交易,线下的体验直观、感受真实等的结合。因此,未来每家企业都可能是互联网企业,不再会有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之分了,只是企业加入了互联网元素后,对企业业务有了新的玩儿法。比如:现在的供应链金融、C2M、大数据分析应用等等。

传统企业纷纷建立网上商城

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商仅是企业的销售渠道之一,不再存在电商企业、传统企业之分,每个企业都会直接通过互联网卖货、卖服务。不仅如此,未来企业会进行全渠道营销,比如:会进行传统渠道分销、网上商城直销、平台电商销售、零售门店销售等等;也会通过O2O 打通线下线上通道,进行线上线下一体化,充分发挥线上线下的共同优势。

其实,企业建立网上商城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增加了一个卖货、卖服务的渠道而已。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它的更大的价值在于:减少或消除供应链中间环节,增强“端到端”的能力,提高信息对称性,提高计划准确性,降低补货周期,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缺货成本等等。从整个企业角度来讲,网上商城的价值还会更大,比如它是与客户互动的窗口,通过它企业可以直接倾听客户的声音,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客户黏性等等。

上下游渠道互联网化

过去谈打破信息孤岛,更多的是打破企业内部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的孤岛现象。现在企业更期望的是打破上下游企业间的信息孤岛,上下游之间进行必要的信息协同。无论是toB,还是toC 的企业,除了在销售端建立网上商城,还有大量企业也在上游建立了供应商门户,最终围绕企业形成了一个“N+1+N”(N:指企业的上游供应商与下游客户,1:指企业本身)的企业互联信息系统。

从供应链信息化价值角度来看,这种企业互联的模式,对于开展协同预测与补货、提高计划准确性、降低缺货率、发挥线上线下协同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都有很大的帮助。

大数据的应用初见端倪

第3篇

 

美国上市公司-----亿元级外企、IT培训领军企业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一、达内国际集团简介

达内国际集团是中国IT职业教育的品牌,是目前中国IT职业教育集团,2014年4月3日,达内国际集团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是中国家在美国上市的IT职业教育集团,同时也是2014年赴美上市股。除中高端IT人才实训外,达内时代科技集团同样致力于IT 人才输送、教育平台建设、软件研发等综合服务。目前,已形成包括 人才实训中心、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人才中心、IT 教育中心四大人才服务模块达内国际集团逐渐形成以IT培训为主的多元化、综合性的职业教育及人才服务领导品牌。

达内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各个中心由软件专家负责运营,课程设计引进北美先进技术,贴近中国软件企业的实际需求,同时,聘请北美海外专家与来自IBM、华为、用友、亚信、东软等国内外名企的一线实战专家担任讲师,以确保高端培训效果。达内在课程设计与培训模式上不断创新,开创“零首付、低押金,就业后付款”的信贷就业模式先河,改革培训模式保持培训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90%以上的就业率,同时高质量就业。

二、达内时代科技集团与高校和企业合作

从创建之初,达内国际集团就非常重视与高校进行学术交流、专业共建等方面的合作。经过13年辛勤的耕耘,达内国际集团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达内先后与全国500多所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学院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其中20%以上为211重点大学,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达内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并与包括北大软件学院在内的7所院校建立软件工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近年来,达内加强了与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的步伐,在人才培养模式、项目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全方位的高校开展合作,对高校的教学改革、优化高校课程体系,强化实训实习以及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实战型业务水平的提升都积极的推动作用。

达内发展离不开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达内在全国建立5大软件人才中心,300人才顾问每天不断与全国上万家企业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13年达内不断地探索与尝试,达内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人才推荐,人才定制培养、人才租赁与外包、校园招聘、IT猎头、企业内训等多样化的合作方式和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截止到2014年5月底,达内与全国5万家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每个月在达内全国中心有近600场的企业双选会,达内还会定期做专场招聘会,正是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达内学员保持行业的学员就业率,2014年实现了95%以上的就业率。

三、达内国际集团主要业绩:

达内国际集团作为中国高端IT培训的翘楚,从创业之初就倡导 “诚信、创新、开放、合作”的企业文化,同时经营战略一直都保持经营模式和产品保持行业的一步:率先在美国上市家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推出“先就业,后付款”IT信贷就业培训的IT职业教育;率先获得国际风险投资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由IT技术专家建立和运营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全面开放课堂,随时真课试听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与“211工程”大学联合培养软件工程硕士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真实披露学员就业率、就业品质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开辟高端课程,培养IT白领、金领的IT职业教育机构;率先完全真实公开师资背景的IT职业教育机构。

达内国际集团由于优秀的教学效果、行业的经营模式和倾力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近年来达内荣获了各界机构的颁奖:达内是业界的一家2006、2007、2008、2009连续4年入选德勤评选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公司”、“亚太地区高科技高成长500强公司”,中关村管理委员会指定的“软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北京市商务委、北京市教委联合评为“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被《计算机世界》评选的“就业服务杰出贡献奖”、被《中国计算机报》评选的“影响力培训机构奖”、被搜狐评为“中国十大教育集团”、被腾讯评为“中国大学生心目中影响力的IT品牌”, 2010年更是和百度、搜狐、中兴电子等企业被欧美同学会评为中国海外归国人员创业“腾飞奖”中国50强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中央电视台评选的中国教育行业“领军企业”2012年9月获凤凰网、网易财经、影响力峰会组委会评选的“2012年度信赖企业”大奖、2012、2013年 荣获普华永道和高企协颁发“2011中关村高成长企业100”。2013年荣获智联招聘中国年度雇主“北京30强”企业等大奖。

四、达内国际集团IT培训课程:

1、java培训-----------java工程师;

2、UI培训-----------UI大咖设计师;

3、Android培训-----------安卓工程师;

4、IOS培训-----------IOS软件工程师;

5、Web培训-----------Web前端工程师;

6、HTML5培训-----------前端互联网工程师;

7、会计培训-----------主办会计师;

8、网络营销培训-----------网络营销经理师;

9、unity培训-----------Unity3D工程师;

10、大数据培训-----------大数据工程师;

11、PHP培训-----------PHP开发工程师;

12、嵌入式培训-----------嵌入式工程师;

13、软件测试培训-----------软件测试工程师;

14、C++培训-----------C++软件工程师

15、linux培训-----------linux运维工程师

16、Net培训-----------Net开发工程师

五、达内国际集团就业:

1、2016-02-17-------- 中南大学学生参加达内C++培训,成功转型9万年薪入职软通动力;

2、2016-02-16-------小学教师参加达内PHP培训,成功转型薪资翻3倍获10k高薪;

3、2016-01-16-------本科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成功入职外资软件企业;

4、2016-01-25-------电气工程师参加达内网络营销培训,成功转行获9k月薪入职搜房网;

5、2016-01-08--------公务员不干枯燥工作参加达内培训,转型网络营销师获15K高薪;

6、2016-01-07-------平面设计师遇瓶颈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薪资飙升2倍多获15k高薪;

7、2015-12-29------大四学员参加达内iOS培训,获10W年薪赢在职场起点;

8、2015-12-28-----中国计量大学大三学员参加达内UI设计培训,获月薪12K入职offer;

9、2015-12-18-----机械专业学员零基础参加达内PHP培训,获7K月薪成功转行;

10、2015-12-25------应届生参加达内java培训获7K月薪入职敦煌网;

 

六、达内国际集团各校区分布及具体地址:

   北京免费咨询电话:400-001-9911转分机28245

北京市(海淀区):

1、达内北京中关村中心JAVA: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2、达内北京大数据中心才高大数据: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18号中鼎大厦B座7—8层

3、达内北京万寿路中心WEB前端:

---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文博大厦二层

4、达内北京清华园中心.NET/Unity3D: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小关街120号万盛商务会馆A区三层

5、达内北京魏公村中心UID: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乙12号天作国际大厦三层

6、达内北京海淀园中心PHP: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7、达内北京网络营销中心网络营销:

---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8号紫金大厦6层

北京市(朝阳区):

1、达内北京潘家园中心安卓/IOS: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松榆北路7号院11号楼建业苑6层

2、达内北京亚运村中心软件测试: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66号院1号楼3层达内科技测试学院

3、达内北京会计中心会计:

---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丰宝恒大厦二层

北京市(东城区):

1、达内北京南锣鼓巷校区UED: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15号新华文化大厦3层

2、达内北京天坛中心Linux云计算、Pyhton、红帽认证:

---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6号珍贝大厦西侧三层

3、达内北京广渠门中心C++/嵌入式:

---北京市东城区广渠家园25号楼启达大厦1-2层

第4篇

似乎在意料之中,传统工业受到互联网影响所反应出的变化,不是在某一项标准中的微调,而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关乎生命的变化。甚至有人将互联网带给工业的这种改变,称之为当之无愧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互联网本身也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工业化变革似的思考和更多想象不到的变化。无法像金融、汽车、移动那样将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作出合适的概括,这不是简单的“1+1=2”似的叠加,而是更多挑战机遇并存的大势。

从工业的角度来说,两化融合代表着工业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的高度概括,而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两化深度融合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新方向。一些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装备企业正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消费品、软件、IT等企业正向互联网平台转变,能源企业则可能向大数据信息服务拓展。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对抓住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机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仅是实现两化融合的渠道,还能够打破工业信息化的困局,甚至搅动行业布局,产生新的竞争机会和利益焦点。每一阶段的结果,不但代表着工业企业在融合中所遇到的所有变量,同时还代表着竞争中产生的思考,形成的新思路。

第5篇

“机器换人”带来巨变

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所谓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与此同时,机器人制造的成本却在不断地下降。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底,从浙江一带逐渐开始兴起“机器换人”战略,众多企业纷纷引进现代化、自动化的装备进行技术的改造升级。

搬运、分拣、打磨、抛光、电焊、切割、喷涂……在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几乎可以代替人类来做这一切的事情。“只要将正确的程序编入控制程序,再将机器人的末端连接上适当的操作设备,理论上它什么都可以做。”一位电梯制造厂的技术人员这样告诉记者,“相比较人工来说,不会烦、不会累,而且精密度高,效率高,差错率低。”

近日,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工业机器人制造巨头安川电机宣布成立机器人合资公司。作为机器人产业新人,美的这一跨界举动并不意外。其实不仅仅是美的,近年来我国很多制造企业纷纷启动了“机器换人”的项目,积极涉足机器人产业,布局企业发展新方向。

在采访中,沈阳新松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在沈阳新松的“数字化无人工厂”里,工程师只需要输入准确的指令,机器人就会有条不紊地完成搬运、装配、监测等生产环节,这条国内首条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线,年产量达5000台,平均每日能生产13台。

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所长左世全则表示,“机器换人”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增长,必然伴随人工成本的大幅上升;同时,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从而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这也是“机器换人”非常重要的原因。

携“互联网+” 做聪明工业

“互联网+”如火如荼,制造业该如何与其深度融合变得更“智”能也已成为各界探讨和实践的热门话题,毫无疑问,工业数字化趋势汹涌而来。

“能让工业变‘聪明’的,一定是互联网。”在近日召开的2015世界互联网工业大会上海尔集团轮值总裁梁海山如是说。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价值体现的重点与战略思维都需要重新审视。此时的海尔也正在进行一场针对互联网的颠覆性变革。梁海山说,海尔正在实施智能制造“互联工厂”计划,截至今年已经打造了五个整机互联工厂和两个模块互联工厂,海尔希望在不断试错和纠错的过程中创造互联网工业转型的样板,在过程中摸索模式、建立体系。

不仅仅是海尔,很多企业比如联想、华为等传统制造业大佬都在思考着有关智能化和互联网化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第6篇

过去十几年中,以房地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重化工业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随着市场需求的回调,一方面是增速放缓,一方面是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各行业的优胜劣汰正在加速,“互联网+”为行业整合创新和企业转型提效提供了重要机遇。国际上,德国、美国等先发国家先后提出了新的制造业国家政策,力图打通“微笑曲线”的左右两端,再执全球制造业之牛耳。作为应对,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客观上符合我国门类齐全但发展参差不齐的产业结构现状,为突破单纯依赖规模化和低成本的竞争模式创造了可能。

当下,以“连接一切”为特征的“互联网+”已经实现了人与信息的连接,人与人、人与商品的连接,正在开始物与物的连接,呈现出“万物互联”的大趋势。这种新的生态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字化、物联化、智能化构建了基础。与信息化初期的“+互联网”不同,“互联网+”不是传统经济借助互联网沟通信息、改善服务的物理反应,而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融合创新的化学反应。它不仅会创造出新业态,催生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还将打通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联网与传统经济、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通道,乃至在微观上也会推动企业的组织调整,重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个体与组织的关系。

“互联网+”的价值能被挖掘出多少,取决于人们对它的认识与理解,也取决于它面对的风险与挑战。实现“互联网+”,不能靠想象,要靠实实在在的人才与技术。当前,既了解产业流程又熟悉信息技术的跨界人才十分缺乏,深度的人才开发需求十分迫切;“万物互联”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极高,如果技术不达标或者标准不统一,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则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容易危及国家利益;此外,科技发展会同时加剧科技危机,而高科技的正负效应不能相互抵消,因此,防范科技发展的负效应仍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尽管如此,“互联网+”依然是可以期待的新增长动力。未来,智能化的工业互联网或许将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一招定乾坤”的决定性力量。以此为起点,中国或可在“互联网+”所开启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中率先发力,争取自己在全球工业制造业新发展阶段中的领先地位。

经济领域之外,“互联网+”为建立共享共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因此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运用空间也相当广阔。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必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其想象空间巨大,未来发展还要拭目以待。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食品工业;融资模式;经营模式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关乎国计民生问题,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对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食品工业的发展生态有了明显的变化,融资效率的提升和经营方式的转变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能够有效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逻辑,更加清晰了解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能够为食品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企业转型提供新思路。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方式上,较为全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研究还需继续推进。

1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形势良好

我国的食品工业已经逐渐摆脱了传统模式下分散化、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逐渐发展成集约化、大规模的经营方式,具备了现代食品工业的特征。发展现代食品工业,用以逐步代替分散于一家一户的食品加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1],也是推动我国食品工业获得长远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食品工业是主要以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行业的产品或半成品为原料,以制造、提取、加工成食品或半成品为生产过程的连续而有组织的工业体系[2],是振兴经济的一大支柱[3]。我国食品工业在近些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全国食品市场运行良好,并成为支柱性产业[4],我国食品进出口贸易量增增质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统计显示,1952—199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从82.8亿元增加到136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16倍之多。1991—2001年从2665.1亿元增长到9870.2亿元,2003—2007年食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率超过40%,增长幅度较大。另据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国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万多家,企业数量平均增长73.2%,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93%。到了2015年,我国食品工业产值为11.34万亿,实现了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的目标。从表1的统计结果分析,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2011—2015年平均以5.35%的速度增加,2011—2014年资产总量平均为54250.75亿元,销售收入2014年已经达到10万亿规模。通过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食品产业区域空间布局以华东地区为主,其次为华中和华东地区,西北地区相对较为落后,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在食品工业领域有同样的表现,食品工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在改善区域经济失衡方面需要作出其应有的贡献。从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实在规模以上的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还是实现的利润总额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表明我国食品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高,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日益壮大的今天,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浪潮进行改革创新,从经营模式和融资模式上进行转变。截止目前,我国食品行业已经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中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2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源自国外,在国内得到蓬勃发展,业务模式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国内还处在探索当中。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包括互联网平台和金融功能两大要素[5],从融资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属于第三种金融模式[6],是异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一种新模式[7],构成了对传统融资模式的补充。互联网金融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行业,迫使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寻求变革之路,也催生出新的金融业务模式。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也加速了征信、第三方支付、大数据等领域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化的金融生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趋势。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2月份成交额1238.6亿元,综合利率9.77%,如表3所示。截至到2017年2月底,在运营P2P平台5587家,行业平均利率9.80%,较上年下降了0.37%,下降幅度较低。网络理财方面,2015年年底网络理财用户规模达到3.2亿人,用户规模增长了62.4%,增长规模较上年有所下降,2016年用户规模增长34.7%,超过4.4亿人次,互联网信贷的用户规模从2013年的0.5亿人增长到2015年的1.3亿人。区域分布上,P2P平台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等为核心聚集地,其中,2016年广东P2P企业数量占比26.01%,居第一,贷款余额方面以北京最多,2016年达到3003.29亿元,如表4所示。在当前监管日益趋严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再次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纷纷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并与食品工业发展的联系不断加强。例如,互联网金融+农牧业已经逐渐开始成为我国食品工业领域的一大特色,包括农牧业电商平台、农牧业仓储物流、农牧业P2P网贷、农牧业第三方支付等已经取得较好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产创造能力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互联网金融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综合分析国内食品工业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融资模式方面,互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企业提供的新的融资渠道(如金包谷平台),另一方面将传统的融资渠道线上化(如平安银行的橙e网),大大提高了融资的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经营模式方面,互联网金融促使食品企业将传统的经营方式进行升级改造(如在京东电商平台销售农副产品的企业),同时也不断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如专注于提供农产品服务的平台以食唯天等)。从图1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对食品工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都对传统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促进了新型模式的兴起,同时促进传统模式和新型模式实现新的融合。第一,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模式。融资难、融资贵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源于金融压抑和低效率的国有银行的垄断造成的信贷歧视[8],更有学者直接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归结为以大银行为主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9-11]。由于我国传统的食品企业多以中小型为主,存在较为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融资困境开始成为制约食品工业发展的一大障碍[12]。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以P2P网贷为代表的融资模式为食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对推动食品工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产管理规模从2013年的4548.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7983.1亿元,信贷余额从704.4亿元增长到6633.8亿元,如表5所统计。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案例共计174起,168家获得融资企业总的融资金额为610亿元人民币,规模增长较2015年超过337%,单笔投融资额度有明显的大幅度提升。当前是食品行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食品企业顺应潮流,突破行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实现企业融资模式的转变。第二,互联网金融为食品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经营模式。世界食品工业广泛、普遍、不断地采用高新技术,推动食品工业保持高速增长,由于我国大部分食品工业企业基本沿用传统的生产工艺[13],慢慢在国际化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竞争力不断下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食品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对传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升级改造,将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赋予食品企业新的活力。互联网金融一方面为食品工业企业提供了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商业经营模式,对商业生态进行了系统性改良,如表6所示案例。从已有的经营模式分析,食品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主要以提供供应链服务和融资服务为主。食品行业本身具有较长的产业链条,具备开展供应链业务的天然基础,同时也为提供供应链融资提供了便利。将供应链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搬到线上则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信息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也带动了商贸流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市场对网贷、互联网理财、颠覆银行业务等反应并不迅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市场的商业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金融对人们的思维具有颠覆性的改变,在人们的思维模式、行动模式上都有影响,对传统行业既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又提供了变革的方向。互联网金融思维的出现改变了市场经济参与主体对金融的认识,是我国食品工业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基础。

4推动食品工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合理建议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食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保障国民生命健康,带动农业、旅游、物流运输、电子商贸等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食品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需要找准结合的关键点,采取必要措施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与发展。第一,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食品工业的发展。众多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很多源于法律制度上的空缺,对涉及食品生产与经营的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法规监管,能够有效约束企业行为,提高违法成本。落实到互联网金融领域,也有助于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第二,发展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多层次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为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在融资和经营变革上提供更多支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定位可以有效发展更加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推动食品行业的精细化生产。综合而言,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有效发挥互联网金融作用需要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通过更加完善的法规体系约束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有序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吕律平.论建设中国特色的食品工业[J].管理世界,1987(4):135-144,217.

[2]张艳,谢武.我国食品工业发展分析[J].市场论坛,2010(5):40-41.

[3]范淑霞.食品工业是振兴山西经济的一大支柱[J].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89(1):70-71.

[4]杜荷.全国食品产业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7):14-16.

[5]吴晓求.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财贸经济,2015(2):5-15.

[6]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7]皮天雷,赵铁.互联网金融:范畴,革新与展望[J].财经科学,2014(6):22-30.

[8]卢峰,姚洋.金融压抑下的法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中国社会科学,2004(11):42-55.

[9]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10]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11]鲁丹,肖荣华.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5):107-113.

[12]任毅,张羽欣.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食品行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7):30-33.

第8篇

传统工业也离不开以互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格力和海尔已经公开拥抱互联网了。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认为,互联网不是手机公司的专利,传统制造企业也应该有自己的互联网思维,格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和魅族结成了联盟。2013年底海尔与马云的菜鸟系统达成了合作,海立方的灵感正是来自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精神。

也许我们应该看看互联网究竟改变了什么?工业时代的经济规则是否已经真的不起作用了?的确,我们看到的是到处都在提倡互联网思维,但是企业们仍然离不开工业时代的经营管理思想,离不开生产线和产品制造这些基本的环节。只要有这些工业化时代的基础存在,我们就可以说,互联网思维代替不了工业化本身的全部价值和规律。

如何学习互联网思维同时免于人云亦云?向互联网思维学习什么?这些已经成为习惯了工业化思维的企业信息化主管们最为头疼的问题。

最为根本的是学习互联网自身的优势。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就以平等、共享、协作、诚信为特征席卷了全球经济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以企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的企业经营法宝已经受到挑战。今天的互联网企业采用定制化、用户为中心的生产模式,进行产业链分工、在网络环境下就能实现产品的预定、生产、销售和服务。这一模式也让小米科技保持了手机销量数年来连续攀升,其市场规模直逼华为、联想这样的手机制造商。

其次,学习互联网思维的产品专一精神。小米、黄太吉、逻辑思维这样的企业基本上是以产品带动项目,并且在产品定位上都非常明确,不会有太多的多元化经营想法。这一点和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有着天壤之别。试想一下,如果苹果、谷歌这样的企业也去关注房地产或者金融行业的话,怎么会有今天的辉煌?

第9篇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SDN;虚拟化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向工业领域渗透,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不同国家在信息和工业领域的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对于互联网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的认识也不同。即使是对工业互联网内涵的认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与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也不完全一致。IIC将工业互联网定义为:为了商业收入转型,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使能智能工业操作的,连接物、机器、计算机与人的互联网[1]。而AII定义: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显然两个定义显示出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一致认为广泛连接、泛在互联的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2 工业互联网不会是一个全新的物理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业务建一个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运营商为减少同时建设和运营多个网络的成本,一直在探索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承载多种业务和服务,各种虚拟专用网(VPN)、Overlay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近年来大热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和虚拟化技术,更是让网络通用能力与具体业务要求去耦合成为可能。在这种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单独成网既是逆技术潮流而行,也是资源的浪费。

同时,工业互联网的业务特性决定了不会出现独立的工业互联网物理专网。工业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可归纳为4种,分别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4种业务模式连接对象包含了人、工厂、机器和互联网平台等,接入方式包括个人拨号、企业宽带、移动蜂窝和区域无线连接等,带宽需求从物联网智能模块的窄带到虚拟现实(VR)协同设计的超宽带。如此复杂的网络需求情况,现有的任何单个网络均无法满足;而如果要重新建设一个完全满足所有工业互联网业务需求的网络,其投资力度、建设规模和管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且产出预期并不明朗。

3 工业互联网冲击现有网络架构

工业互联网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网以及新型专网为基础,通过SDN、虚拟化等技术整合各个网络的资源,以业务为驱动构建而成。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支撑网络的复杂和多元,工业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公众互联网与企业网的边界,改变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分布,对通信网络架构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1 工业互联网延伸了网络范围

传统网络结构中,企业自主建设维护的工厂内网和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公众网泾渭分明,工厂内支撑办公信息化的信息技术(IT)网络和支撑生产的操作技术(OT)网络也相互隔离。工业互联网打破了这些界线,其网络将由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组成。

从业务发展看,个性化定制、协同化制造等业务将工厂内网络打开,为满足生产制造的远程控制、监测、操作需求,封闭的OT网络需具备更强的互联互通能力,IT系统的云化使企业IT网络与互联网结合更为紧密。

从技术上看,工业网络有着更高的信息化和信息采集需求,5G等技术工业适配能力的提升,让原有公众网络有机会渗透至工厂生产环节并提供服务;SDN等技术的成熟,也让运营商看到了通过提供高质量VPN和网络分片替代企业专网的可能。

从产业上看,思科等通信企业逐步向工厂内网络渗透,西门子等工业网络提供商出于业务互联网化发展诉求,也在主动开放工厂内网络。支撑工业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将突破原有企业网络接入点边界,延伸到工业企业内部,极大地扩展了网络范围。

3.2 工业互联网改变了网络“造血机制”

传统网络中,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信息服务的源头,是互联网的“造血中心”,实现信息汇集是运营商设计网络架构时的考虑重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推送需求,从大型“造血中心”向“末梢”的信息传输效率太低,因此在靠近“末梢”的地方出现了大量“储血点”,用以增加服务提供节点,缩短传输路径,提升服务效率。城域网的信息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网络架构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随着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将出现大量的“造血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有r值、高敏感的数据,主要用于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企业间的相互协调,这种多服务于自己,少服务于公众的高信息安全要求,决定了这部分数据不会集中到某个大型造血中心,而是在本地造血点进行存储、分析,并向外提供服务。这种新的互联网造血分布,将对网络架构产生根本性影响,改变围绕骨干网和骨干节点构建网络的路线,IDC和企业数据中心(EDC)的建设理念和布局思路都将需要调整,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微数据中心将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3.3 工业互联网提升了网络性能要求

工业互联网对通信网络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出了更高的网络需求,简单概括就是需要支持百亿终端、百万用户、百级平面的业务发展。百亿终端接入是指,未来智能工业产品和装备――包括智能汽车、家电、机械、仪表及各种智能部件等――的数量将达到百亿级水平,网络需满足工业互联网海量智能工业产品联接、信息交互的服务需求。百万用户是指,工业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监测、控制等对隔离和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业务,需要进行用户隔离,网络能够支持百万级的VPN隔离。百级平面是指,网络具备“多租户”能力,每个业务平面是一张具备完整网络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能力的网络,能够为一类业务或一个超大型企业提供完全自主控制管理的网络。

4 结束语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是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将冲击通信网络原有的技术架构和发展模式。扩大延伸的网络范围、全新的网络信息节点分布、百级到百亿级网络业务需求都将深刻地改变通信网络架构,以开放化、虚拟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的SDN、5G、窄带物联网(NB-IoT)、IPv6等网络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广泛应用。与移动蜂窝网络代际分明的演进路径不同,互联网成长史告诉我们,互联网从来不按“剧本”发展,但可以预见工业互联网将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成为重构通信网络架构的起点。

参考文献

第10篇

1目的和意义

目前,设计与企业的技术研发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设计的理念还不够普及,设计创新还只是发达地区、某些产业的盛宴,设计与需求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很有必要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另外,随着设计师对设计信息查询及资源分享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企业寻求设计资源的主观意愿越来越强烈,满足广大设计师及企业的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就显得很有必要。工业设计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设计资源的完备性和共享性及其实现。对工业设计有关的信息资源统一协调管理,通过构架包含设计资料库等在内的工业设计信息资源系统及其设计交互平台,以形成设计者之间、产品研发及设计上下游关系、各相关企业间信息集成和数据重用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工业设计专家数据库、评价与决策系统等。为此,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旨在整合相关设计资源,形成工业设计的资源共享,搭建设计创新与产业的对接桥梁,打通设计创新作品向商品的转化通道,让设计和市场需求更紧密结合,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和应用,促进工业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

2相关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开始于2000年,我国对其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绩。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内各种有关移动互联网方面的研究和论文日益增多,在中国知网上以“移动互联网”进行主题检索,可以看到,共有各种论文6000余篇。目前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研究沿以下三个主要的方向前进:①移动互联网的概述性研究,主要包括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影响因素等方面;②关于移动互联网具体业务应用的研究;③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如网络构架、编程、数据安全传输等等的研究。国外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研究具有以下五个详细分支:①对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对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研究;③对移动中间件的研究;④对移动用户终端的研究;⑤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案例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应属于第五方面,即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研究范围,但不应仅限于这一范畴。可能涉及的还会有移动终端的设计研究、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研究以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服务模式等内容。在资源共享库建设方面,国内高校以及政府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方面做了相应的研究及推广,如浙江理工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江南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北京林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广东省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平台等。工业设计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如设计资源协作网(DRC)。这些共享平台主要是基于互联网web组建的,在移动端方面如手机APP的研究与推广则相对缺乏,应此本数据库的研发具有开创性。

3研究内容

通过整合各方设计资源,对工业设计相关服务平台、企业、高校的快速成型设备、基础研究成果等资源共享库进行构建。该项目采用智能移动终端通用的APP技术,把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打造成一个体验感及便捷性很强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将社会资源最大化地对设计者开放。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APP系统的主要研发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

3.1APP系统模块构建

该系统主要收集和广东省为主的知名设计高校、企业、设计公司及相关研究院所的设计资源信息,包括各类CMF(色彩、材料、工艺)研究中心、用户体验研究中心、3D打印及快速成型设备、书籍及数字课件、三维测量仪等,不仅提高这些装备设施的使用率,也方便那些不具备工业设计基础研发资源的设计公司或企业的共享使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研发条件。为提高系统的互动性和传播性,还搭建了一个移动端分享平台,主要分享设计师的作品和设计经验。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的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3.2资源库

APP系统技术实现基于JAVA或PHP开发后台服务器搭建数据库,实现管理员登陆后台编辑相关数据。运用Object-C、JAVA分别开发对应的iOS、Android客户端,调用百度地图API接口的地图展示、定位导航等功能。当用户打开iOS/Android客户端时根据不同指令请求,自动解析调用后台数据的坐标地址直观展现在地图上。通过XMPP协议连接客户端与后台服务端,同时以支持复杂交互类型和多种展现形式的消息墙模块为基础开发话题、活动的界面和交互,实现客户端登录用户即时通讯。

4实施方案

4.1总体方案

根据工业设计相关从业人员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广东产业集群发展特色和广东中小企业对工业设计技术与服务的创新需求,整合全省知名高校、设计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发挥产学研结合机制的优势,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在信息收集方式上,一方面可自行进行初始资料收集,然后依托相关设计平台资源如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佛山工业设计协会等,获取相关信息资源,包括把高校、科研院所、设计机构等工业设计共性设计装备如3D打印机、三维扫描仪、快速成型设备等进行收集整理,实现资源协作共享。另一方面则通过会员的自主信息共享,以设计师的设计经验分享以及原创设计作品展示为主,调动会员积极性,增加系统人气。资源共享库会根据用户需要,把设计公司、手板公司、设计书籍等信息进行实时推荐,满足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此外,加大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推广工作,借力高校、设计公司、协会、联盟等外部资源以及借助互联网、自媒体、电视、杂志等手段进行立体式推广,从而提高工业设计资源共享库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4.2技术路线

本项目将针对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进行调研,了解用户对工业设计行业的需求,确定本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基本功能;然后通过与专家、用户的沟通,确定元素的合理性,构建功能架构;经过多次讨论进行可用性评估后,进入系统开发阶段,包括完成资源共享库(APP)的开发及软件的设计开发;集成后交给用户进行试用,并对试用反馈的信息进行修正调试;最终通过系统验收,在设计行业内进行推广。具体技术路线示意图详见图2。

5总结

第11篇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度陷入低迷的GE响应美国奥巴马政府号召,押宝回归工业,酝酿发展“工业互联网”,并将其称为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无独有偶,在世界范围内,有同样想法的不止GE一家。为了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德国包括西门子等企业提出了“工业4.0”的倡议。中国也将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化深度融合”。

“虽然是不同的提法,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通的,内涵是相同的,方向是一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简称CEI)记者。

在余晓晖看来,不管是“两化深度融合”,还是“工业互联网”、“工业4.0”,都是要通过广义的互联网技术最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打破生产的地域分割、优化与用户市场的关系。

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CEI:我们看到除了数据链、传感器、服务器等技术突破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更像是一种基于自动化的数据整合。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支撑究竟是什么?

余晓晖:首先要明确互联网在其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互联网思维,另一个是互联网技术。

目前,尤其在中国,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分享、协作、平等、交互等思维正在深刻影响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企业更为注重用户的需求体验和企业间的协同分工。

而互联网技术应该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它并不单单指的是具有连接属性的宽带网络技术,还应该包括具有感知属性的物联网技术,具有信息处理属性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具有控制属性的嵌入式控制技术,以及具有交互属性的各种软硬件工具平台。

从实质看,具有网络连接功能和分析计算功能的一整套技术支撑体系正是所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最早由美国在2005年提出。

CEI:这个信息物理系统具有什么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余晓晖:主要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终端领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生产环节的传感和控制装置成本大幅下降,以及消费环节的智能终端普及和各类交互软件的涌现。二是网络领域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宽带网络不断演进,速率和普及率大幅提升。三是云端领域的技术创新,各类云服务平台逐渐成熟,大数据分析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CEI: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具有变革意义的产业核心价值是什么?

余晓晖:互联网与工业融合最核心的价值,就是能够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建立未来工业经济范式。

具体来说,如果建立起高度智能化的工业生产体系,生产效率肯定会大幅度提高。这也是GE在宣传“工业互联网”时所强调的。我们目前所提倡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这些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工业领域时,可以对机器设备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汇集、分析和决策反馈,实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转和远程操控。那么,柔性制造、智能制造、数字工厂等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不会再像过去,消费者从生产者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中选择性消费,而是会提出个性化的定制需求。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会变得更紧密,成为全方位的交互关系。企业可以快速响应用户具体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生产方法,实现个性定制化生产,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所以,在未来按需生产、大批量的定制肯定会成为现实。

互联网向工业的渗入,也会打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协同制造。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汇集资金、创意、工具、服务等企业生产所需的要素和资源,推动各产业链环节形成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达到甚至超越以往通过地理空间集聚所产生的协同分工效果。那么,从这方面看,工业生产会出现新的模式,比如众包设计、众筹融资、异地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不同概念殊途同归

CEI:那你怎么看待美国、德国、中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工业4.0”和“两化深度融合”?这三个概念有何异同?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差异?

余晓晖:这三个概念殊途同归,都是指用传感器、工业大数据、无线网络改变生产流程,让工厂、车间的流程实现自动化,是对生产制造环节的革命,是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也是物联网在工业环境的运用。

美国和德国走得比较靠前,其工业发展具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已经经过了工业1.0到2.0到3.0,加上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发展到这个程度了,因此突出强调在制造环节的改造,实现智能制造。

德国提“工业4.0”,上升到国家战略,是要维持巩固制造业地位,所以其强调的是数字工厂,装备、生产线、车间都可以智能化。美国很多生产制造环节不在国内,美国的工业已经空心化了,想回归制造业并不容易,所以他们提“工业互联网”,是要在先进制造业里,通过创新道路找到新技术,保持优势地位。

而我国工业起步比较晚,工业虽大但不强,制造环节的技术禀赋不足。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目前还侧重在对生产流程两端的改造,例如研发、采购、营销、服务等环节,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变。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也将与德国、美国一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全生命周期的变革。

CEI:目前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余晓晖:中国现在提到的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涉及的面比美国和德国都要广,还要考虑营销服务、工业管理,从全产业链上进行变革。过去,我国是从信息化的角度提出“两化融合”,没有太多强调智能化的特征。中国发展电子商务,把产业链生产的末端问题解决了;中国正在将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把生产资料环节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制造环节还没有做到。

所以现在中国提倡的工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做的事情更多,而且更强调的是互联网向工业领域深度渗透的过程对工业产业链、价值链整体引发的变革。

在中国,通过这些年近距离对多个行业的观察,与消费者的距离远近成为决定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路径的关键因素。基本上,沿着整个产业链,由下游消费品行业开始,越靠近下游及最终用户的行业越早发生变革,变革的领域和环节越多。

比如说现在已经看到的,在手机行业,小米与服务结合得非常紧密。这是因为消费品行业最靠近消费者,面对多变的消费需求,因此互联网给消费品行业带来的挑战是其他任何行业无法企及的。

移动社交营销、个性化定制、众包研发等创新模式多源自消费品企业,分别涉及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以及营销等多个环节。装备行业和原材料由于离最终用户远近不同,受互联网影响的时间和程度有着较大差异。

变革影响将显

CEI:互联网与工业融合的概念和应用,在给劳动生产部门带来巨大效率的同时,将给资本构成带来什么变化?

余晓晖:工业企业要部署互联网应用,必须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软件系统,而这必然会带来固定资本投资的增加。但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能够优化全社会的资本构成。在成本降低,消除信息不对称后,资本产出率相对来说会提高。

那对于劳动力的要求会不会更高?肯定会,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依赖路径会由数量依赖变为质量依赖。当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过程高度智能化时,比如以前依赖人的技能,以后是采用工业机器人,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生产环境、生产线,改进生产环节,大量重复性操作的工种会减少,高强度和高危险性的工种也会被取代。

如果工业生产中大量采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那么生产过程所涉及的人工干预的环节肯定需要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和知识,比如进行数据分析、做程序员或者设计人员等。

CEI:总的来说,对于整个产业会造成怎样的革命性变革和影响?

余晓晖: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的三十年间,随着全球化的分工和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生产加工和装配的环节转移到了中国、东南亚。以前提过微笑曲线,认为生产附加值更多地体现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中间的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

但是,随着工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制造业开始变得尤其重要,不管是对中国、美国还是德国,都是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曲线可能会逐渐改变,以后可能服务端和制造的结合会更紧密,微笑曲线的低端可能会慢慢抬升。

CEI:在推进互联网工业应用的工作中,你觉得最大困难是什么?

余晓晖: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中国企业在互联网工业应用方面的内在动力不足。企业最关注的肯定是利润。如果通过较小的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就可以赚到钱,而不需要去考虑别的方式,企业通过简单的方式生产就可以生存,就没有动力提升自己。

与美国和德国相比,中国制造业的基本模式是靠要素优势、劳动力低廉、环境约束宽松,同时利润不高,主要占据产业链低端。因此大部分企业目前可以通过人力成本和扩大规模的方式盈利。所以中国的要素、制度、环境资源的约束改革必须强化,这种资源扭曲必须调整过来。当外部环境的改革和内在动力同时具备了,才是最重要的。

美国制造业、互联网产业都很强。德国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很强,互联网产业比较弱。中国互联网产业很大,产业链完整,互联网相对比较强。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推动中国工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应该还是要从互联网开始。

第12篇

广东省制定的节能环保领域工作目标是:到2017年底前,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9%,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5%。到2020年底前,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4年下降16%,环保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覆盖率达97%。污染源在线监控成为广东省推进互联网+环保的核心内容。

实际上,今年以来,互联网+在环保领域可谓风头正劲,在政策引导作用下,桑德环境、万邦达等众多环保领域企业开始向互联网+环保“进军”。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友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互联网对环保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加快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对传统环保企业尤其是工程型环保企业而言,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在今年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第六届清馨奖论坛上,互联网+环保也将是企业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政策为互联网+环保“搭台”

广东省政府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快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环境信息网络平台和省环境信息数据平台,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和环境质量、污染减排、污染源普查等信息的集约管理;完善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加快大气环境监测预警、水环境质量监测、生态环境监测等网络建设,全面提升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区域环境监测站的应急监测能力。

同时,加快省市县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联网建设,对大气、河流、湖泊、工业区、机动车辆等重点污染源建立监测点,加强对污染排放实时监控和管理。加强电力、钢铁、造纸、建材、水泥、石化、印染等行业减排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在高排放工厂、工业园区等重点场所安装智能传感器,实现减排效能在线监测。

作为改革先锋,广东大力推进的互联网+举措在全国来说,或许只是一个开始。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在互联网+绿色生态方面提出了四个方向:加强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完善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以及建立废弃物在线交易系统。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环保领域在互联网+方面,主要有三个方面在推进:监测体系化、网络服务性质的优化以及运行数据采集的集中信息化,这三块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互联网+环保是趋势

在阿里巴巴、小米等企业纷纷向环保领域进军的背景下,对环保领域的企业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互联网+环保将成为环保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认为,在互联网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一定会出现十倍于现在规模的企业,传统环保企业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今年9月,桑德环境在互联网+领域迈出第一步,“桑德环卫云平台”,以传统环卫服务为依托,利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等相关科技手段,构建以互联网环卫运营为核心的产业链,形成基层环卫运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回收、城乡最后一公里物流、依托环卫运营的广告、环境大数据服务及其互联网增值服务融为一体的互联网环卫产业群。

除了桑德环境外,万邦达、博天环境等企业也在积极筹划向互联网+环保领域布局。

张友谊说:“互联网能够促进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也一直在探讨互联网+环保的发展思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商业模式、技术等整合。”

第13篇

“互联网+”实际是互联网+X,X就是指各行各业,实际是指工业化下的各行各业。“互联网+”在成为行动之前,要解决三个实际问题,或者说排除三种障碍。

首先,是互联网+的制度创新。互联网+X,谁说了算?这是当前最突出最尖锐的问题。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实际情况是,互联网+X,规则由X说了算。例如互联网+金融,规则由金融部门说了算;互联网+交通,规则由交通部门说了算;互联网+图书、+医药、+,全是X各自一家说了算,互联网相关部门(例如互联网协会、工信部、中央网信办)的意见连问都不问。总理既然提出了互联网+,不是说今后要互联网一家说了算,至少希望将来有事,互联网+X两家要商量着办。当然,商量着办的结果,最后要统一在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个大方向上,而不是让权力和寄生在权力下的传统既得利益单方决定资源配置。

其次,互联网+X,二者是什么关系,颠覆还是互补?一说互联网+,搞互联网的人容易亢奋,想着好容易翻身得解放了,就想打倒这个打倒那个。但这是不明智的,互联网业现在还是小车,各行各业是大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阿里、腾讯进入金融、交通领域后,吃了不少苦头,应该买个明白。马化腾3月4日的表态就比较好。他强调,腾讯并不会进入每个行业来自己做,而是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并且把腾讯在关系链、支付、社交广告等等方面的能力做成基本的零件和工具,作为“武器”开放给广大第三方合作伙伴去改造、提升他们所在的行业。互联网业要充分关切和建设性地解决各行各业的难题。另一方面,X的心态也要调整。不要老以为互联网进来,是要吃掉(替代)自己。互联网+的实际结果将是,X的绝对值不仅不下降,反而会上升(只是X占全局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好比工业革命后,农业产值和产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大幅上升是一个道理。这是新陈代谢的规律。互联网+X,将让X的饭碗比现在更大,这是一场增量改革。合作才能共赢。

第14篇

很多人看不懂“互联网+”,不知道“互联网+”如何加,加什么,以及“互联网+”未来的趋势如何。实际上,“互联网+”可以简单用三个公式总结概括。

什么是“互联网+”

首先什么是“互联网+”?如果用一个公式表达即新阶段+新常态+信息化=“互联网+”。“互联网+”就是现阶段在新常态下所选取的信息化。信息技术革命已经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也正在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或者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

在农业革命阶段中,中国占尽了先机,但是在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中国一直被边缘化,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摆脱落后局面。如今信息革命来了,绝对不可能再错过。

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许多新信息技术及创新一夜之间“涌现”出来,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虚拟现实等等,这其中的绝大部分技术在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就已经存在。这是因为技术创新一般要有一段沉默期,度过这个时期,技术发展开始趋于成熟。

同时,人们对技术应用的认知也在逐步提高。回顾历史,任何一次大的经济危机之后,基本上都伴随着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的出现,也就是说金融危机本身也促使技术得到了爆发。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多重转型叠加的时期,转型有很多路径选择,比如经济发展阶段要从中高收入向高等收入转型,发展的驱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形态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转化;社会形态要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化;同时治理方式要从原来管理型政府向在线的服务型政府转型。每一种转型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必然带来转型期的阵痛。而信息化绝对是转型时期最好的选择之一。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面临的三大困境:人才、红利消失以及资源环境约束。转型不好就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来的办法、方式,已经没办法解决这些困境。一个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就要信息化。

创新转型有很多路径选择,为什么要选择信息化?

人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实际上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中国已经出现一些新的人口红利,这些优势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从2008年中国网民第一次超过美国之后,中国第一网络大国的地位再没有被动摇,未来也将不会动摇。大量网民的出现本身就是巨大的红利,中国未来最大的网民数量是可能会达到14亿。相信未来,尤其是在分享经济领域,再出现10个以上的像BAT这样的平台型巨无霸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目前,中国平均每人上网时间大概是3.5小时,美国大概是5小时。中国网民有巨大的潜力,上网时间每增加一分钟都将带来巨大的机会,也许将来我们会达到6个小时,甚至更多,这些都将带来深刻的产业变化。创新转型的机会和需求这些条件都具备,因此,中国一定要抓住“互联网+”的战略。

怎么融合“互联网+”

第二个公式是 全面融合=全技术+全属性+全要素+全流程。

什么是全属性?互联网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是一个网络,是一个媒体,是一种渠道,还是新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新的产业,一种新的文化,甚至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有人提出是新的疆域,新的时代,这些属性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而“互联网+” 要把这些属性,功能,特点都考虑进去。

那么全技术是什么?互联网包括网络、通信和计算三大类,在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应用都是新技术,因此,“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

而所谓的全要素,它包括直接要素和间接要素,每一个要素和前面所说的属性技术都有无数交叉点,每一个节点都可能是一个新的突破点。

至于全流程,即是产业或者行业的一个环节。总之,全面融合就是全技术全属性以及全要素和全流程的加和。

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往往是在某一项技术,某一个属性,某一个环节,某一个要素上取得突破,获得成功。全面融合需要注意加减法的问题,特别是在加的过程中要注意减的问题,比如要减掉过去的那些对“互联网+”可能产生限制作用的因素,包括一些过时的法律法规制度。

当然,对于产业界来说,还要减一些过去工业化的思路,最麻烦的是用工业化的思维做信息化的事情,也是我们常说的过去先进的信息生产力可能会遭遇落后的工业生产关系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可能会长期存在。

同时,让人担忧的是国内一些政府部门做决策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太多,顾虑的因素太多,决心不是特别大。“互联网+”需要下决心,对于我国来说,可能需要五年,甚至十年的发展时间。

“互联网+”将来如何变化

第三个公式是 互联网+X= “互联网+”,不等于互联网也不等于X。

“互联网+”之后是一种创新,比如互联网加金融即互联网金融,也可以称为金融互联网,或者汽车互联网,或互联网汽车,这些只是中国和美国的不同表述而已,在中国,两个方面都可以用。这一定是一种新的变革,必须要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观点来对待。这些创新至少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融合:

第一是网络的融合,多种网络融合在一起。包括过去说的计算机网、广电网、信息网,也包括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政务互联网等等,各种网络都会融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最直观的表述所谓的融合,就是融在一起,渐渐消失,边界模糊。

第二是融合体现在技术的融合方面,最主要的体现在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和其他方面领域的技术融合。尤其是将来产业领域里,某一项技术很难说是工业技术还是信息技术,因为已经完全交织在一起。

第三是数据的融合,任何一个产业,任何一个行业,使用的数据是多方面的,需要多方面的数据融合。

第四是产业的融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跨界融合。这种产业的融合可能会使很多产业都分不清楚,比如说将来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制造业公司,可能都分不清楚了。

第五是产销融合。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逐步消失,“互联网+”下可能是消费者、用户主导的即COTB。消费者已经参与到生产中,已经是一个生产者。

最后,这些趋势融合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即我们一直想象的信息经济时代。

第15篇

第一,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必须更加具有人文情怀,更加重视用户体验,重视与消费者的换位思考。随着人们物质条件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其对产品的使用体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已经从原来仅仅满足功能即可上升到不仅要有全方位的功能,更要有愉悦的使用体验。市场经济使产品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使用体验成为判断产品好坏的价值核心。在这种背景下,工业设计师必须学会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目标用户的角度,拥有更高的人文关怀,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传统意义上的工业设计师,一般要求应该具备艺术修养、审美修养和专业技能,能够设计出大多数人认为“美”的产品。当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感受。但是,用户人群的使用体验从未像互联网时代这样受到重视,也从未成为工业设计价值的核心。市场经济使产品实现某项功能不再是最大的问题,好的用户体验才是问题的关键。这对工业设计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是互联网时代到来的物质基础。拥有强大生产体系的现代社会,能够生产的产品数量早已不是问题,关键是产品带给人们的使用体验。现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终端,可以十分便捷地接受和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并使这些信息迅速以指数级的速度传播出去。没有好的使用体验的产品就会被迅速淘汰。鉴于此,设计师应该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人文情怀的人,迅速获取目标人群的需要,并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以便设计出成功的产品。

第二,互联网时代的工业设计师要更加重视和回归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做出既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现代意识的作品。当今工业设计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然而,越是国际化、信息化,人们越重视和反思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国拥有灿烂且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再超前的技术也无法替代的,也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传统文化是一切中国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之根,因为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中国设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工业设计产生于西方,至今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引领工业设计的潮流,如果我们去拼“国际化”“现代主义”,只能永远跟在别人身后。重视和学习传统,同时结合现代设计,才是中国工业设计在世界取得一席之地的根本。我们所拥有的灿烂文化恰恰是我们最珍贵的财富。只有从自身的文化中不断发掘,才能不在模仿他人中迷失。最好的设计不是模仿他人,而是不断完善自己。只有坚持文化传统、文化自信,才能真正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独立而强大起来。

第三,在传统工业设计师了解和热爱艺术的基础上,要求互联网时代设计师对艺术的潮流、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快捷。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信息的传递速度相对滞后,产品开发的效率也较为低下。互联网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情况,人们对艺术潮流、社会热点、流行趋势等信息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在这种情况下,工业设计师要想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就需要对这些信息更加敏感,设计的过程也必须更加高效。很多社会热点,其流行过程是非常短的,如果不能及时把握,就会错过良机。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热点传播速度更快,参与人数更多,参与的阶层更为广泛,更具有“草根性”。这些热点往往能够实现“爆发性”的传播,迅速被人们所津津乐道,抓住了这些热点,并且应用到设计中,能够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吸引他们的眼球。把握好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种“借力”,也是设计师获得设计灵感的捷径。但是这种效果必须以设计师敏锐的把握能力和高效的设计过程为前提,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难以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