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 关键词 ] 企业社会责任 中小企业 履行 披露

一、引言

国际贸易的浪潮带来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蓬勃兴起。为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绝大多数出口企业都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和建设。2008年,冰雪灾害、汶川地震、“三聚氰胺”等事件进一步推动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由理念走向实践,由被动走向主动。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增强公民、企业及各种组织的社会责任”。2008年1月,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自由选择,而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

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存在着这样一个争议: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2010年初,新华社《中国企业社会责任60年》,报告指出“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群体成为履行社会责任的盲点和难点”。2009年以来,以金融危机为契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金融危机下,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如何破蛹成蝶,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是实现蜕变的途径。

二、调查过程及方法

1.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希望达到如下目标:第一,了解中小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第二,了解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信息披露现状;第三,了解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满意度和期望。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及背后的主客观原因,探寻可行的途径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披露统一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面采用问卷调查,问卷类型包括企业问卷和公众问卷两类,均以纸质版和电子版两种方式呈现,而问卷发放方式包括上访、网络、QQ、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等;定性方面以访谈形式进行,与企业管理层或其他内部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此外,在实地调查开始前我们搜集了很多二手资料,用于辅助课题的调查和分析。

3.调查对象

为了从不同视角了解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我们选取了企业和公众两个群体作为调查对象。从样本的代表性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考虑,企业方面包括中部和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中部以湖北武汉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沿海地区主要以宁波和义乌的中小企业为代表,此外,部分被调查企业来自广东、安徽、杭州等地。而公众方面的调查对象则以武汉地区的市民为主,部分来自广东、宁波、义乌等地。

4.调查流程

此次调查从2010年3月正式展开,4月上旬结束,全程持续1个多月。总共发放企业问卷121份,最终回收73份(网络问卷14份,纸质问卷59份),有效问卷62份。其中,电话联系的企业53家,回复愿意接受采访或网络问卷调查的有12家;通过电子邮件、QQ等方式发放网络问卷46份;实地上访发放纸质问卷63份。实地调查点包括三栋商务大楼和六个工业园区,分别是武汉的华乐商务大厦、联合国际写字楼、盛帆工业园、汉正街都市工业区和欧洲企业园;宁波的慈溪市新浦镇开发区和逍林镇;义乌的金茂大厦和义东工业区。总共发放公众问卷87份,最终回收56份(网络问卷15份,纸质问卷41份),有效问卷48份。3月25日,采访了湖北广电总台城市电视杨宏喜总监(2008年湖北“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获得较为详细的案例资料。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的中小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所占比重高达80.65%,其他包括公有制企业(8.06%)、外资及港澳台企业(8.06%)、混合所有制企业(3.23%)。企业规模在各个层次分布比较均衡,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遍性。行业性质方面,一半以上(62.9%)为工业企业,其他零散地分布于房地产和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及其他行业。

1.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实地调研前,我们获得的初步印象是中小企业普遍缺失社会责任。然而,问卷调查的结果出乎意料,不管是企业的自我评估还是公众的评价,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都优于预想和感知。

(1)企业角度

①观念上基本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最受认可

根据卡罗尔的金字塔模型,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面的内容。问卷中将其具体化为七个方面,分别为盈利、员工权益、顾客权益、守法、纳税、环保和公益责任,接近三成(29.03%)企业对这七个方面全部认可。其中诠释法律责任的三个方面(守法、纳税、员工权益)是企业认可度最高的前三项,分别为79.03%、79.03%和77.42%。

上述统计结果和杨宏喜总监的观点相一致。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可以归结为“忠诚”二字:忠诚于法律;忠诚于自己的良心;忠诚于自己的员工;忠诚于公司股东;一切按法律办事是底线。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出现32类答案,有6家只认可其中某一方面的内容,说明被调查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很不一致。认识的不统一加剧了中小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议。受访的一家私营企业外贸人员表示,社会责任对有能力的企业是锦上添花,对没能力的企业是额外负担。杨宏喜总监表示,“社会责任更多的应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讨论,中小企业不应过多讨论。”

②实践中基本都涉及,内部利益相关者更受重视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涉及程度,八成以上的企业选择了“涉及相关内容”或者“内部有明确规定”,说明中小企业在实践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表示“不大了解”和“完全没有涉及”的企业分别为16%和2%。

企业自我评估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和“守法、纳税”得分最高。对企业按重视和落实程度排序形成的62个序列进行赋值处理,在一个序列中排第一的得6分,排第二的得5分,以此类推,排最后的得1分,加总后求得每个方面的平均得分(见式1),得分越高表示企业越重视于付诸实践。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在第个序列中的排名,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一的序列数量,表示某一方面排第二的序列数量,……, 表示某一方面排第六的序列数量。

由上表可知:第一,最受中小企业重视的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盈利和发展,这与企业的本质属性相符。作为经济组织,其根本任务是盈利。第二,企业对股东、雇员等内部利益相关者权益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社区、自然环境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第三,虽然政府也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但与其相关度最高的“守法纳税”一项仍然得分很高,这是企业社会责任观念中法律责任最被认可的现实表现。

③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大

接近九成的被调查企业认为管理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影响非常大或比较大。6.56%的企业持中立态度,只有4.92%的企业认为管理者的素质和理念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没有影响。管理者对企业行为影响大,这是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中国特色,更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特色。由于规模小,组织结构不完善,企业的营运管理基本是所有者说了算,这直接导致企业是否践行社会责任也深受管理者个人影响。杨宏喜总监表示,“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领导的文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2)公众角度

①基本满意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公众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打分中,“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保障员工权益”、“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守法”和“纳税”六个方面获得最多的评价是“满意”,“保持盈利、寻求发展”、“纳税”和“守法”三个方面让半数以上的公众满意或非常满意,比重分别为62.50%、52.08%和58.33%。

对数据进行赋值处理,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则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每一项的比例求得最终得分(见式2),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式2)

其中: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表示某一方面获得“非常不满意”评价的票数占总票数的百分比。

由上图可知,公众对“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满意度最低,得分不到60分,这与企业对这两方面重视程度最低相吻合。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得分都达到及格水平,表明公众对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基本满意。

②期望企业改进员工权益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虽然最不满意的是中小企业参与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公众最希望他们改善的却不是这两个方面,而是保障员工权益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显然现实中改进后两个方面显得更为迫切。

而原以为与消费者关系最密切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应该会最被希望改进,结果竟获得和“保持盈利、寻求发展”一样多的票数,这表示对企业改进二者的期盼是一致的,一定程度上说明公众是理性的,能够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改进寄托在企业自身得以发展的基础之上。

2.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历数我国已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绝大多数是大型企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也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多数以零散、非独立的方式呈现。和履行情况相比,中小企业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确实薄弱,一方面是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另一方面是总体上缺乏信息披露意识。

(1)企业角度

①过半企业有信息披露意识

对披露社会责任信息,22.95%的企业表示有专职部门或人员负责,32.79%的企业表示必要时会选择性披露,两种情况都属于具备信息披露意识。选择“不会专门考虑披露”、“基本没考虑过要披露”或者“完全没涉及”的企业,说明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很弱或没有,这部分的比重为44.26%,略少于有披露意识的群体。9.84%的企业完全没有涉及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问题。

杨宏喜总监表示,“自己做好了,自然有人帮你宣传的,不需要花钱请别人帮你宣传。”这种朴素的观念透射出部分中国企业的选择,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让国人惧惮于宣传自我,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弱化了主动的信息公开。

②社会责任信息多以附注形式披露

被调查的62家企业里,47家涉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务,其中12家(25.53%)已经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另外35家主要是在财务报表及附注补充披露或者其他叙述性说明里公开相关的社会责任信息。

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基本涵盖了“盈亏、分红”、“纳税情况”、“员工待遇”、“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情况”、“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七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七个方面都公开的企业极少(6.38%),绝大多数只是披露了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内容。

“纳税情况”和“员工待遇”两项公开概率最高,均达到61.70%。对外披露“盈利、分红”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情况的企业也较多。这四者直接的交代群体分别为政府、雇员、股东和消费者,而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区建设”和“公益慈善”的情况进行公开的企业就偏少,这三者都不存在具体的负责对象。当存在直接的信息使用者时,企业披露相应信息的可能性随之增大。

③主要披露好的,略提不足

一位受访者表示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会披露不好的社会责任信息,国有企业也如此。这一看法与统计结果相符,接近七成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要么只有好的方面(23.4%),要么主要是好的略提不足(44.68%)。23.4%的企业表示好和不足两方面都会公开。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真实度在80~90%之间的最多,占61.70%;完全真实的占19.15%;真实度处于50~79%的也是19.15%;没有企业为自身信息的真实度打分低于50%。

④多数愿意负担信息披露成本

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常常是中小企业成本支出的首要考虑,这是企业发展初期的生存选择。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一般情况下很难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然而,有89.09%的企业表示愿意或在盈利允许的情况下愿意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这可视为我国中小企业转型的信号,不再仅顾眼前利益,而是学会谋求长远的发展。此外,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愿意且有能力负担信息披露的成本。

(2)公众角度

①绝大部分认为有必要公开社会责任信息

被调查的公众中接近八成认为企业有必要(56.25%)或非常有必要(25%)公开社会责任信息,10.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信息公不公开无所谓,不到一成认为信息公开比较没必要(4.17%)或完全没必要(4.17%)。

公众最希望企业披露的是“员工权益”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情况,而希望企业公开“盈亏情况”、“守法、纳税”和“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情况的人则偏少,显然和前两个方面相比,后三个方面与公众的利益相关程度较低,可以推断,对信息的需求程度和信息与使用者的密切程度呈正相关。

②半数以上不满意目前的信息公开情况

47位被调查者中,有4位对目前企业公开社会责任信息的情况是满意的,19位选择了“说不清”,“不满意”的有20位,加上“非常不满意”的5位,持不满意态度的公众占52.08%,总体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情况不尽人意。

把公众的满意度量化为分数,“非常满意”的得100分,“满意”的得80分,“说不清”得60分,“不满意”得40分,“非常不满意”得20分,按各选项所占百分比求得最终得分为67.92分。

四、思考及建议

对于承担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并没有完全认同。在社会责任领域,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认识不明晰,履行社会责任看重眼前回报,缺乏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企业的理念和行为被动于法律监管层面。

1.思考

(1)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是什么?

当前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造成部分企业的理解局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由此认为只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才有能力和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调查中不少中小企业表示,他们主要的社会责任是解决就业和生产,而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应该是企业可以生存并正常运行。

(2)中小企业该如何将社会责任意识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

如果只是受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才不得已去尽社会责任,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转变企业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未来的出路,而集约型的发展道路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重视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相信在未来的中国乃至国际市场能为企业创造不小的价值。

(3)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中小企业对自身没有履行某一方面的社会责任,一般有两种回应,一种是“企业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社会责任”,另一种是“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当社会在指责中小企业丧失基本的道德和良心时,扮演监管角色的政府部门是否该反思一下自身?企业生存的市场环境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而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是政府部门的职责。

2.建议

(1)企业: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信息披露意识

调查发现不少中小企业的领导者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私营企业主,许多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思想理念跟不上企业现代化的要求。部分中小企业明明做了好事却不愿意宣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单纯想做好事,认为没必要宣传。这种原始朴素的观念很难让企业做大做强。所以,既然企业行为是企业主在主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及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理念,企业才能以自觉且积极的态度对待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2)政府:明确社会责任标准,完善相关法规政策

不少中小企业表示,希望相关政府部门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有更多的担待更多的实际行动。统计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最期望政府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标准,其次是普及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优惠或奖励政策来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而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期望除了普法外,更多是希望能够规范和整顿信息披露,并严惩违法违规的企业。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官方的重视和倡导往往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调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社会责任运动中来。

(3)媒体:理性对待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不愿公开社会责任信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媒体的追踪报导,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少媒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的理解存在偏颇,更多的侧重于对企业慈善责任的报道,忽视了其他层次的责任。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应该保持理性、客观的立场,针对当下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还应有宽容、理解的态度,让自身的言行对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不是没有作用甚至消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2007,2,26

[2]唐更华:《企业社会责任发生机理研究》.湖南出版社,2009,4,9

[3]屠 嘉 赵 璐 李 红:《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综述》,《商业研究》.2008,2.

[4]叶陈刚 曹 波:《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构建》.《财会月刊》,2008,6

[5]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9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我于今年 5月对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发现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环节对应聘者进行严格审查面试,以便录用到秀,最适合其岗位的员工。为树立整体国际形象,执行规范而统一的公司规章制度,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编制《员工手册》,其《员工手册》也是依据中国法律编制的,是属于企业规章制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员工培训过程中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在日常生活中企业关心员工的生活。企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毕业社会调查 调查报告

我此次社会调查的对象是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企业。调查的题目为《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我于20xx年6月12日走访了肯德基企业人力资源部张经理,他向我介绍了肯德基企业员工的招聘、录用及培训,员工的福利等情况,并借阅了肯德基企业《员工手册》和20xx年度肯德基企业各部培训记录。自我鉴定: 我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分校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科20xx秋的学员,通过在校近三年的学习,掌握了现代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此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我根据所学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选择了银川市百胜餐饮集团——肯德基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经理,查阅企业的《员工手册》及20xx年度企业各部门培训记录,以《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肯德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题,写了这篇调查报告。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企业只有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所学知识有限,只能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部分进行分析,因而无法做到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

一、员工的招聘和录用

企业在员工的招聘和录用工作中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严格的面试、录用测验等。不获得求职者的信息,从而判断求职者的技能、知识是否与工作要求相符。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也向求职者全面客观的介绍企业情况,员工工作的内容、要求,企业所能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晋升、薪酬、福利等,使求职者能从这些信息中判断自己对所应聘的工作是否满意,是否能胜任其职。这一做法将有助于肯德基企业选择到更优秀的员工,也有助于员工坚定其在企业长期工作和奋斗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满足员工个人发展需要

肯德基企业从员工进店开始就指导员工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帮助其设计个人的成长计划,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发展机会。这样做减少了员工的流失,提高了员工的满意感。企业采用的较为有效的升迁机会与发展,其流程如下:

(一)服务员见习转正。1,工作满50个小时;2,通过一个工作站的训练检定。服务员—接待员,完成主题二并通过检定。

(二)服务员—训练员。1,通过一个区的全部基本工作训练检定;2,通过该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接待员—资深接待员,完成主题五并通过检定。

(三)服务员-全训练员工作。1,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全部基本工作站的训练检定;2,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资深接待员—接待员组长。1,完成主题九并通过检定;2,视餐厅需要。

(四)全训练员—组长。1,任职全训练员6个月;2,通过全部工作区的开店或打烊工作训练检定;3,,理论考试达90分;4,实操考核100%通过。

(五)通过任职组长观察中及餐厅需要,便可以提升到管理岗位。其服务组及管理人员在餐厅里的工作包括:1,依工作站的标准程序准备高品质的产品;2,亲切自然地欢迎顾客,并提供他们所想要得到的服务;3,执行一切必须的清洁维护工作。透过训练有素的员工执行这些工作,方可达到企业101%顾客满意的目标。

三、加强与员工沟通,促使员工参与管理

企业的成功离不开员工的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作为服务第一线的员工,他们比管理者更了解顾客的需求和要求,更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此,肯德基企业为员工营造了一种和谐的大家庭气氛,使员工能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管理,如总经理接待日等方式,通过与员工双向沟通,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做出更优的决策,此外,肯德基管理者不仅加强与企业现有员工之间的沟通,而且也要重视与“跳槽”员工的交流,因为管理者认为这些员工往往比企业现有员工更能直接、详实的指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深入了解员工 “跳槽”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肯德基企业让员工参与管理,进一步发挥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使员工更清楚的了解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期望,更愿和管理人员合作,做好服务工作。此外,该企业除了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之外,还进一步采用授权方式,把一部分决策下放给员工,让员工根据具体情况对客人的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这样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关心员工的生活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企业员工一般工作压力较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肯德基企业的管理者从生活上多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各种方便。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时间分配,员工的上班时间由员工自己于一周前提供,充分为员工减少压力,生活方便。然后,会有很多机会参加由餐厅举办的各项员工活动。其次,管理人员还对员工进行感情投入。在节日、员工生日的时候送上贺卡、礼物等表示祝福。如果员工家里有什么困难,尽力提供支持与帮助,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

五、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

肯德基企业从员工的需要出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报酬体系。它包括直接报酬、间接报酬、非金钱性报酬三方面内容。

(一)直接报酬直接报酬主要指企业为员

工提供的工时工资、加班费等。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待遇,企业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岗职工资制度。岗职工资制是从经理到见习助理,组长,服务员等分成许多级别,各级别有不同的工作有所不同的工资制度。这样可以避免单纯按行政级别来划分工资高低,工作多年的服务人员的工资还比不上初出茅庐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的不合理的现象。

(二)间接报酬 间接报酬主要指员工的福利。好旺得企业采用统一的方式,为员工提供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假期等福利。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社会调查报告 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然后把调查研究得来的情况真实地表述出来,以反映问题,揭露矛盾,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向人们提供经验教训和改进办法,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部门提供研究资料和社会信息的书面报告。“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下面为大家带来关于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大家参考。

员工调研报告一一、调查的原因及目的

“科教兴国”是国家提出的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战略,是增强综合国力、强国富民的战略方针。科教兴国战略为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重要任务,企业员工教育培训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任。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员工培训可以有效地帮助公司创造价值或赢得竞争优势,重视员工培训工作的公司会比他们的竞争对手表现出更好的经营业绩,更有信心迎接竞争性挑战。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 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故有人说培训师企业送给员工的最佳礼物。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通过培训来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该吧培训作为管理的 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实施培训,并通过培训沟通上下级的联系,掌握工作进展状况,达成相互理解与支持,共同不断提高工作绩效。

为了充分了解公司员工思想现状,了解公司对员工培训要求和规划,建立结构化的公司内部培训体系,本人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查,共发出问卷42份,回收问卷40份,其中有效问卷38份,中层管理人员15份,主管及员工23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2015年9月

2、调查地点:正兴集团公司

3、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一)目前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级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5、培训方法落后,多数情况下培训工作采用讲授和技术问答的形式,没有采用互动练习的设施,缺少基础设施的配置。

(二) 人才管理与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层管理者获得了较高的支持率。

部门负责人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不断创新、发展企业的重任,从统计数字发现,在工作任务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员工认为,中高层管理人员做到了用人所长,但仍有20%人员认为存在不公平现象。

2、部门内部沟通基本顺畅,但部门间急需加强。

多数员工普遍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上级对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较强,并就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但从后续问题的调查显示,部门内沟通并没有达到预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员工反映,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并不十分理想,很多时候只是员工自己沟通和联系,而部门负责人沟通比例也仅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 员工个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发挥占55%。对于部门内部的员工间沟通,调查者则在三个方面表现较为均衡:自己协调、询问同事、求助领导。

3、中级管理人员急需提升的方面。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员工认为,在以后的工作中,中级管理人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个人素质,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依次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

(三) 团队精神状况和素质

1、除少数职员工外,团队士气良好。

在实际调研中,28%的员工认为我们团队的精神非常高昂,60%认为我们团队是一个充满关爱、团结一致的集体,但12%的员工认为团队现处在低迷的时期。针对团队的特定成员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35%员工反映某些员工没有与整个团队融合起来,表现出例外或特例的行为。

2、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没有紧密结合。

团队是由个人构成的,个人业绩是团队业绩的基础,只有实现个人利益与个人绩效息息相关,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3、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

据统计资料显示,60%员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员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员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员工非常员工专业技能的自我评价。员工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自身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这一比例高达80%,仅有15%左右的员工认为自己的技能相当完备,与此同时,5%员工对自身知识与技能表示了不满,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专业技能转化方面,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员工认为自身的技能基本发挥,25%员工认为没有完全发挥,可见专业素质在向业绩转化上并不十分理想,职工的潜能和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四、今后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1、强化员工责任心的培养。

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2、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

不定期的和企业员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员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3、调整人员配置、促进员工技能发挥。

针对每个员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

4、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

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职工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不仅让员工觉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时对企业有了满足感和归属感。也使企业和员工得到共同的发展,真正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一个企业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企业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企业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企业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总之,员工培训的有效管理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益凸现其重要性,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培训正是培养人才、传播知识、实现知识共享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员工培训的管理与创新是企业在21世纪培育核心竞争力,取得不断成功的关键所在。

员工调研报告二近年来,某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确用人,依靠科学管理,创造良好环境,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了我局事业的全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作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坚持政治建设队伍

我局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开展业务教育的同时,通过全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作风建设,提高干部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党性观念、公仆意识、敬业精神,进一步凝聚人心,使广大干部职工保持思想统一,团结一心,系统内形成了团结拼搏、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

一是开展整风肃纪。我局以落实上级主管局“五条禁令”为出发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风肃纪活动,解决了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了雷厉风行、真抓实干、求真务实、高效热情的工作作风,严肃了工作纪律,振奋了干部职工的精神,调动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我局开展了一个月的思想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围绕工作抓“整顿”,通过“整顿”促工作,勤政意识明显增强,行政执法明显规范,工作纪律明显加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行为明显遏制,队伍形象明显提升,通过检查看落实,听汇报找问题,座谈定措施,形成了比学习、比形象、比作风、比工作的良好竞争氛围。

三是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开展了为期____多月的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增强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了工作的持续发展。

四是典型示范。利用各种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锐意进取的工作热情,提高奋发有为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充分利用张思德、郑培民、周国知等共产党员楷模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省局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另外,利用系统内身边的先进个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达到典型示范的目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

(二)改革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

我局出台了《局人事制度监察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推行了机关逢进必考、轮岗交流、引咎辞职、提任干部试用期、领导干部半年考核、副职组阁、职务聘任和上挂下派等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正确用人。用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公平公正,努力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用人“重绩”,凭政绩、凭能力上岗位,积极鼓励干部争创佳绩;用人“适时”,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适时起用、适时交流、适时调整,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使基层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

一是实行机关逢进必考。为了建设学习型机关,我局实行机关逢进必考制度,采取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择优选拔了____有一技之长、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机关,形成了公开选拔、考试考核的机关进人良性竞争机制。

二是实行轮岗交流。我局根据人员分布的实际,实行机关、城区与边远地区单位的轮岗交流。规定,在同一地方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干部,实行轮岗交流,解决了城区人员相对多、边远单位人员相对少的问题,充实了基层的执法力量,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布,保持了基层工作的活力,建立健全了机关、城区和基层间人员交流的机制。

三是实行领导干部聘任制。我局实行干部聘任制,规定所有的干部实行聘任制,聘任期两年,对出现不能完成责任目标任务、干部考核不称职等情况的,予以解聘。此举进一步深化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了干部选拔作用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

四是实行上挂下派制。为进一步推进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青年干部的培养,我局实行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上下交流挂职锻炼制度,每年安排____左右、年龄在40岁以下的副股级以上基层干部上挂机关,年龄在40岁以下、基层工作时间较短的机关干部下派基层锻炼,进一步增强干部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锻炼中青年干部,为全市工商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五是积极选拔后备干部。党组热心发现人才,悉心培养人才,按照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组织考察、党组认定的程序,对基层政治、业务素质优秀的2____副职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教育培训,作为后备人才培养运用,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进取心。

(三)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近年来,我局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拓宽干部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方法,坚持使用与教育并举,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一是开展各类专业知识培训。我局加强培训力度,先后开展了法规、计算机、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1____次,确保人员轮训,使干部在不断提高素质中保持积极性。

二是开展“五项能手”等评比活动。开展十佳中层干部、公文写作能手、行政许可能手、财务管理能手、微机操作能手、办案先进单位和办案能手、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等争创评比活动,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把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使干部在人生价值认可和取得相应的利益回报中增添积极性。

三是全面推行干部绩效挂钩百分考评制度。将干部政治思想作风、工作态度、廉洁自律和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百分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工资补助、提拔运用、轮岗交流、评先表优挂钩,增强干部队伍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了工作的进取心、事业心和责任心,改变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分配方式,把奖勤与罚懒结合起来,使工作认真、实绩突出的干部在精神与物质上双收益,使他们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使工作松懈、政绩平庸的干部得到应有的处罚,从而使干部在争创佳绩中发挥出巨大的积极性。

四是实施了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包保问责制度。实行分管领导、机关科室管线管片责任包保,与包保单位各项工作捆绑考核,做到奖罚分明、荣辱与共,从而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是完善了机关基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在结合《条例》的基础上,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不同岗位干部量化考核指标,健全考核机制。制定中,注重定性考察与定量考核、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干部履岗能力和工作实绩。并根据考核实行升降奖惩,使干部在得到公正评价和提拔任用中激发积极性。

(四)创造良好环境,调动干部积极性。

第一、改革人事制度,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政治环境。我局通过全面实行中层干部职务聘任制、提任部岗制、末等退让制、引咎辞职制和一般干部末位待岗制,建立健全了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干部选拔任用竞争机制,为那些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干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提高广大干部职工政治待遇,焕发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热情。

第二、全面实施“五改五化”,创造催人奋进的执法工作环境。我局全面实施“五改五化”,改革公文传输方式,实行机关办公无纸化,提高办事效率;改革经费核销制度,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加大源头治腐力度;改革工资分配方式和上岗执法模式,实现工资分配职级化和执法资格等级化,多劳多得,奖勤罚懒;改革监管方式,实现职能工作专业化,强化职能到位,实现业务新突破。通过全面改革内部机制,创造积极进取的执法工作环境,达到保护先进,奖勤罚懒的目的,用政策的影响力促使干部奋发努力。

第三、加强基层建设,创造和衷共济的办公生活环境。我们按照“钱往基层投,物往基层流”的宗旨,大力实施“拴心留人工程”,创造一个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的办公生活环境。

一是加强办公场所建设。在省、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购买并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了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投资近2百万元,新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购买并改建____基层单位的办公大楼。在基层分局普遍建成了办事大厅,各项制度上墙,配套了座椅、沙发等便民接待设施,实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办事的服务平台。同时,投资购置执法车8辆。

二是加快自动化办公网络建设。投资购置了微机、票据打印机18台套,购置了两屏一栏,开通了宽带网和局域网,配齐了基层单位自动化办公设施。为网络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打下牢固基础。

三是改善基层生活环境。为了实施基层拴心留人工程,我们采取市局投资一点,基层自筹一点的办法,累计投入1____元,开展基层小菜园、小花园、小食堂、小图书室、小活动室、小洗澡堂建设,全市系统基层单位的所容所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的目标。

四是改善机关办公环境。为了提升机关窗口形象,我局挤出资金,舍得花钱,将钱用在刀刃上,为每个科室单位配备了空调机,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营造了一个舒适的机关环境,提升了机关窗口形象,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工作积极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局在调动干部积极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工商体制和执法环境等原因,我局有些方面还做得不够,与上级要求、与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做得不够系统、经常,教育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需要加大奖励力度。

三是执法设备、办公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几点建议

一是改革定额补贴、以收定支的经费体制。积极向上呼吁纳入全省财政体系,保证工资经费充足,使工商部门从真正意义上吃上“皇粮”,从体制上根本解决问题;二是建立相关保障制度。如实施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等,为基层减负,解决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改善执法设备和办公环境;四是建立健全绩效评定综合体系。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要与其岗位职责紧密衔接,使岗位职责制定、分解得科学合理,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限度地保证实绩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建立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的考核评价标准;五是建立待遇激励机制。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的认识,根据工商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一套合理的分配政策,改革分配方式,通过设置重奖、津贴等办法,较大幅度地提高有实绩突出干部职工的待遇,并依此为突破口,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进人才价值机制的形成等等。

员工调研报告三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何事情,干什么工作,只有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事情才能做好,工作任务才能圆满完成。当前农信社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十字路口,由于改革发展任务重,压力大,持续时间长,员工产生了疲软心态和消极情绪,工作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农信社的改革发展进程。因此,在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不停地发掘和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农信社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

(一)用人机制相对落后。近年来,农信社的改革变化较大,但由于体制不顺,导致在用人机制上,还没有引入足够的自由竞争机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在提拔、使用、吸引人才的方式上,还明显地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烙印。主要表现在:一是县联社领导干部的选用主动权仍掌握在上级管理部门,实质上是以任命制为主,而且考核评价标准不明确;二是公开选拔竞聘的范围相对狭窄,干部选拔任用、员工竞争上岗、淘汰退出等方式还只是在低层次、小范围内操作;三是用人方法陈旧。在一些地方用人机制不健全,缺乏相互制衡,权力失控,在用人上存在“用人失察”、“任人唯亲”现象,其后果是,一方面裙带滋生,近亲繁殖,另一方面埋没了真才实学,提拔了溜须拍马的,重用了缺德无才的。由于风气不正,使有真才实学的高素质人才心恢意冷。这种机制的直接后果是“庸者下不来,能者上不去”,导致干部员工普遍滋生惰性心态,缺乏积极向上的活力。

(二)有效激励相对不足。农信社现行的激励机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有限,主要体现在年度评先选优不论功过,只凭印象或当年的业务绝对量;收入分配不论真正贡献,要么平均、要么不分具体情况只看表面数据来谈“按劳分配”,造成了现实中“做的不如坐的,干的不如看的”的不公平现象,广大员工对此颇有意见,极大地抹杀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职工收入和职工的劳动量多少、贡献大小、能力高低相脱节,“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仍然存在。职工干好干坏一个样,普遍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更缺乏企业面临的竞争和风险意识。再有,农信社惩多奖少,多干事,就多出错,多出错,就多挨批评多受处罚,反之,则平安无事。这样,责任和利益、工作量和绩效不一致,就使得信用社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的发挥。

(三)收入分配职务化。主要体现在信用社的机构管理和人员配置的仍延用以前的行政模式。员工收入分配的确定依据基本上也沿用了机关、公务员模式,分配的主要依据是职务等级,难以真正体现个人贡献。在这样的情况下,晋升和薪酬只决定于工龄及职务。学历、职称、能力等难以作为薪酬分配和晋升的因素,这将严重打击信用社的高学历、年轻人才积极性。

(四)绩效考核不合理。一是考核任务下达不够科学,不能充分考虑各地的经营环境,使考核失于公平。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了地区条件好和历史包袱轻的信用社的员工工作不花多大的“力气”,几乎就人人高收入;而地区条件差,历史包袱重的信用社员工,即使工作相当努力,也只有低报酬。基于此,前一类信用社的员工工作用不着很认真,后一类信用社的员工认为任务反正难以完成,而消极怠工。二是统一法人后,县联社对基层社的考核目标单一性,重点强调发展速度,没有考核对全社的人均贡献率大小。

(五)职业生涯不明确。由于管理体制的行政化,农信社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员工缺乏足够的压力和动力,影响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在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创建一种学习型的工作环境,在这方面农信社也缺乏对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使得农信社的业务开展难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需要。

二、提高员工积极性的建议。

(一)坚强有力的领导是前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队伍往哪走,全看一把手”。一个单位或一个部门事业要发展,配好领导班子是关键。一是合理地对信用社主任和联社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调整和交流,让那些思想品质好、业务素质高、工作大胆主动、有开拓精神、勇于挑担子的年轻人进入中层领导岗位,努力把农信社领导班子建成能征善战、能打硬仗的领导核心;二是坚持以德才挑贤才,以业绩定好坏、以能力评胜负,以功过论英雄,以贡献给奖赏,推行“干部员工选,员工干部点”双向选择、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机制;第三,建立健全信用社社务会制度。所有重大事情,必须经信用社社务会研究,杜绝“一张嘴”、“一支笔”的家长制作风,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决不能当老好人。对工作安排一项落实一项,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严禁中途流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同时,要求在工作中加强对职工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导,不该说的不说,该给职工鼓劲的就带头鼓劲。

(二)科学合理的激励是动力。

1、不断完善物质激励机制,促进员工自觉调整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

切忌为了避免矛盾而实行不偏不倚的“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拉大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一是管理人员的薪酬根据其管理范围的大小及管理机构的业务情况综合而定,其全部报酬由联社直接划到本人帐上;二是营业人员按照所在机构的业务增减量和业务总量的多少来计算业绩工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这样就能拉开员工收入之间的距离,联社把每个信用社营业人员总的业绩工资划到相应的信用社,再由信用社主任进行二次分配,促使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态度发生转变,由原先的“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因为大家心里都清楚:多劳多得,多忙一笔业务,就多拿一份报酬;三是在按存量、增量等指标确定等级社时,要综合考虑地区差别和历史因素,不良贷款应根据与年初的增减数来计分,对纯储蓄网点,业务量要打折,因为办理一笔存款要比办理一笔贷款所花的时间少得多,更何况贷款的后期管理也很花时间和精力。

2、用活精神激励机制,推进员工自我价值的顺利实现。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十篇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滥用职权,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国的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企业总体样本

中央控股企业

地方控股企业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改制企业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业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数目合计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图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组整合发生在公司架构的基层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架构内,改制的上层则是所有制与管理层的变革。在业务重组完成后,企业就能够在所有制等核心问题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径就是上市。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性服务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 《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 《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即: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改制的目标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为国民创造更多财富,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并可供后人借鉴的制度。

关键字:国有企业 计划经济 私有化 现代企业制度 共容利益 转型

调查报告结构:

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第二部分: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五.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本次社会实践的感受

第一部分 调查背景与调查形式

一、调查背景

在全球化、信息化日渐深入人心的今天,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成为主流,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制度受到了巨大冲击,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对一个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来说,由于它往往激流悠久体制的痕迹又带有新市场的因素,所以说它的成效好坏也就既取决于过去的遗产,又取决于新引进的市场机制。这正是中国的现状,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国有企业的改制的前因后果,我们不仅要理解市场经济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且还需要理解为什么中央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也创造出了相当的财富,并且在分析中必须不能脱离中国的特殊国情,对此需要深入调查、分析与思索。

二、调查形式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阅读了数十篇相关文章,形成了一些思想,并在我父母的帮助下对数名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进行了有准备的采访,与他们深入交换了看法。他们不但与我交流了想法,而且还提供给我许多有价值的一线资料供我参考。国企内部从业人员的看法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这篇调查报告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外企员工的观点也为我思索国企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当然,作为我个人的暑期作业,这篇调查报告的主要思想均为我个人在读书、写作读后感和在夜深人静时的思考所形成,其中不乏一些灵感的火花,经我在网上查询,现今可能并无其他人提出过类似观点,算是这篇报告的亮点吧。

采访问题:

1.您认为国企改制是否必要,为什么?

2.您认为国有企业改制应该采取什么途径?

3.能向我简要介绍一下您所在企业现阶段的改制情况吗?

4.您觉得企业改制后会对您的职业生涯产生什么影响吗?

5.您觉得改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正文

一、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是实行像过去的苏联和今天的朝鲜一样的中央计划经济制度的,即便到今日当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时,中国人然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宏观调控、政策指引还有国家发改委的文件......计划经济体制并未完全离我们远去,反而在暗处发挥着相当强的作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如今已经成为了限制国有企业改制与发展的最核心问题,在这篇调查报告的开篇,我必须首先说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然而,除非我们能弄清为什么计划经济曾经生存下来、并且还有所发展,否则我们无法分析计划经济由盛转衰的内在原因。

中央计划经济的增长有两个主要源泉。一是统治者拥有一种共容利益,能够利用其统治区内产出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二是在这些社会中存在许多或明或暗的市场,使之能够实现一部分来自贸易的收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共容利益”不断弱化,下属小集团的狭隘利益与日俱增,形成了严重的“制度僵化症”。而且在中央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秩序来自官员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而不是法律规则,这就总要引发不确定性的政治和行政处置权问题。中央计划经济的一个致命缺陷不是简单地在于误用或,而是在于它将大量的处置权交给政治领袖和行政官员们。阿克顿勋爵曾经说过:“权力会带来腐败,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普通百姓在大量的对预期不确定的情况下,个人权利没有保障,也就无法制订出其个人计划,以及去实现那些能够带来大量收益的长期复杂的交易。

正是由于对个人权利而言政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政府也可能变成这些权利的最大威胁。只有政府才能大规模地征用财产,单方面地改变契约条件或以种种方式从事那些仅使交易双方受益而大众受损的交易。至此,我们得到的是一个矛盾的假设: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这样的政府,它相当强大从而可以自我维持,但却又需受到各种限制或制约,以至于无法滥用其至高无上的权力来剥夺个人的权利。因此,为了实现所有的来自贸易之收益,就需要有一整套法律体系和政治秩序,以便强化契约、保护财产权、执行抵押协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并且培育起一个使投资与信贷更加具有流动性的持久而广泛的资本市场。最繁荣的国家恰好是那些凭借制度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个人权利的国家,这决非偶然。如果没有这些制度,一个社会便无法享受到一个安全市场所能带来的丰硕果实,也就难以制造出那些只有通过众多人的长期合作才能创造出来的复杂产品,也就无法从其他的多方或多时期的安排中获利。如果没有恰当的制度环境,一个国家也就只能局限于那些具有自我约束性的贸易。也就是说在像前苏联和朝鲜那样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权益得不到制度和法律的充分认定,人们就没有积极性去从事生产,在这点上亚当•斯密的私有利益带动公众利益的论断战胜了社会主义的观点,即:在现今的生产力水平下追逐个人利益会比公有化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会更有活力,国家经济会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二、 国有企业现今面临的形势

首先引出国有企业改制的定义:国有企业改制是指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通过转让国有产权存量和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实现对企业控制权部分或全部变更的行为。如果企业所有权全部转让给了私人投资者,或虽未实现所有权全部转让但私人投资者事实上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改制过程也被称为私有化过程;如果虽然将企业的部分所有权转让给私人投资者,但国有资本仍然占有企业控制权,改制过程称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多样化过程或非完全私有化改制。因此,私有资本参股进程包括完全私有化和非完全私有化两种,而后一种将国有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 ,soe)转变成了私有资本参股的国有企业(private participated state enterprise ,ppse)。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全球化思潮的到来,我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外部竞争,原来封闭甚至垄断的市场环境已经或即将不复存在。首先,由于计划经济下生成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普遍效率较低,缺乏有效的灵活性和激励机制,在一个开放的市场环境下很难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因为后两者已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摸爬滚打了多年,很多企业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灵活的、制度化的企业文化,这令大多数国有企业难以企及。其次,由于所有权的原因,国有企业的决策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干预较大,而通常情况下,政府官员并不比企业管理者更加了解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市场形势,因此政府官员们的决策往往顺从与一些政治需求,对企业的发展并无益处。这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健康成长,长久下来,并不是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甚至是有害的)的思想在指导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自然无法取得最佳绩效。第三,传统计划经济思想与市场经济思想的冲突导致的迷茫和不确定性对国有企业产生了非常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者既想取得好的效益以便发展企业或是增加员工福利,又要顾及政府的命令与控制满足政治上的要求,这种分歧在决策时体现得十分明显,国有企业经常陷入两难境地,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实,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企业,企业是追逐利益的,没有利润就没有企业存在的价值,因为亏损的企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大于产出。而传统的国有企业有时仅仅是为了实现某些职能而存在的,即为了替政府作某些事而存在,而不是为了创造价值,追逐利润。

如今,党和国家终于意识到高有企业改制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决定对国有企业进行包括所有制在内的沈的改革。这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无疑是即将阴云蔽日的天空中现出的一道耀眼的光芒,拨开了阴云,见到了新的希望。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改制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

表1:中国的企业改制发展现状

企业总体样本

中央控股企业

地方控股企业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企业数

百分比

改制企业

1184

43.92

259

24.81

925

56.0

未改制企业

1512

56.08

785

75.19

727

44.0

公司数目合计

2696

100

1044

100

1652

100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三、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

国有企业改制的途径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具体内容有:政府与企业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公众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我认为至少包括下列三点:第一、有限责任原则。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是市场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参与市场竞争,就有可能亏损破产,以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还给失败者以东山再起之机。第二、多元投资原则。社会法人参股,便于相互监督与相互扶持,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企业职工与社会居民参股,容易形成企业经营与社会经营,这不仅有利于企业,也有利于社会居民,形成社会效益。第三、内在动力原则。工资所体现的是雇工关系,不利于激发经营者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如果让企业经营者与企业职工大部分的收入不是来自工资,而是来自分红,那他们就会尽全力为企业(也是为自己)创造价值。

从我的调查结果来看,依据企业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改制有以下两种选择,一是上市(全面公众化),二是内部公众化与部分外部公众化相结合。下面我分别说明:

上市是如今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采用的改制方式。这种方式进行改制最为直接,效果也比较显著,而且见效快,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所有制的更改,由国有企业变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公众公司)。当然,上市作为一种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实行起来必然有一些阻力,这种阻力主要来自于国有企业自身的结构。由于上市需要公众对企业的认同,这样公众才会投资购买该企业发行的股票,但是国有企业本身那低效冗余的结构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因此国有大型企业在上市前通常会进行重组。

重组是一种宽泛的说法,通常来说包括横向与纵向两种重组方式,更可将两种重组方式结合,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发挥更大效益,但必须在横向与纵向之间有一个侧重点。下面我就以我父母所在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后者为前者重组后上市的子公司)为例,说明以下重组上市的基本流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中国石油)是一家国有特大型企业,在XX财富500强中名列39位,位居全国第三,净利润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作为一家集石油和天然气上下游业务、油气田工程技术服务、石油物资装备制造和供应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的业务领域很多并下属大庆、辽河等大型油田,公司规模庞大组织结构复杂,有大量低效的单位和人员,因此在1999年上市时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在之后的改组中中国石油成功地将主体业务与支持服务业务相分离,实现了横向与纵向的双向整合。横向上将各个地区的油田组成地区公司,实现了油田内部核心业务的独立,并且能够高效地同其它支持性油田服务项目相结合。纵向上将上下游核心业务分化为四个板块:勘探与生产,炼油与销售,化工与销售,天然气与管道,并将勘探开发研究院与国际公司等单位在企业架构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明确了其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图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结构。

从上图中我们不难看出,重组整合发生在公司架构的基层也就是业务流程的架构内,改制的上层则是所有制与管理层的变革。在业务重组完成后,企业就能够在所有制等核心问题上做出革新。而革新的途径就是上市。

公开发行股票,将企业所有权上市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中间涉及到资产评估,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投资银行承销股票等众多专业环节,我在此不再详细阐述,我只说明以下上市后所达到的效果。通过上市,国有企业完成了所有制制度的变革,即由政府所有变为公众凭借持股拥有,而作为公众公司,政府也可以通过投资或改制时的策略占有部分股权形成所谓的国有控股股份制有限公司。至此,所有权已经与行政权力从法律层面上相脱离,接下来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于股份制公司的管理层任命是由董事会决定的,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为了使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任命管理层时,自然会把管理层对公司盈利能力的作用放在第一位。这样,董事会在自身利益的的推动下,任命能为公司发展和盈利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为管理层,从而达到公众(指股票的所有者,从理论上讲,任何法律允许的人都能购买企业的股票,所以称为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进而推动企业与公众利益的协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能认为政府放弃了本应盈利的企业的所有权,是吃亏了。其实政府的职能不再与管理企业,而在于建立制度,用制度来监管企业。而政府本身则是从税收中获利,再用来造福人民。经济发展了,人民富裕了政府的收入不但不会少,反倒会大幅增加。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国企改制,对国家对个人都是有利的。

至于内部公众化与外部公众化相结合的方式,则是我自己构思出来的,目前只是雏形,也没听说哪家企业采用了这种改制方式,我在此简要的提一下。这种方式将公司的股份分为两部分,分别在公司内部和外部进行上市,在内部上市的股票需要公司内部制定相关制度加以规范,以便让这部分股份在员工中间依据职位和业绩进行动态的有机的分配,在外部上市的股份与前一段所讲的上市模式基本等同。为了让内部流通股与外部流通股的价值保持基本等同,而不至于导致交易混乱,还需要一套独特的机制将内部股票交易与公众股票交易相挂钩,这种机制十分复杂,我目前也没有一个系统的思路,留在今后思索。

四、 值得注意的问题

从上文不难看出国有企业改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障碍和问题。下面我就把采访过程中受访者集中提到的一些改制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被提及最多的问题是,在企业重组后,一些单位的冗余员工的流向问题。下岗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很多员工已在岗位上工作多年,虽然成为超出编制的员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专业技能,相反很多人是相当专业的技术人才或专业学术人才。这些人才若不加以利用,必将使企业利益甚至是国名经济遭受损失。因此,在非上市的支持单位中将这些人才加以合理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应尽量使他们的工作与原先从事的工作相互关联,发挥他们的最大价值。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改制也显得至关重要,从重组的上市,信息化对整个流程的影响无处不在。信息化不仅能直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能使企业的管理层与员工能以全球化网络化的思维思考问题。这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企业文化的革新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改制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普遍比较消极,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没有任何关系,“吃大锅饭”的看法较为普遍。因此,建立新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企业文化的建立是无数经验的结晶,我在此不作讨论。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变革,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只有变革才能生存,才能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明天!

五、 参考文献

1. 《国有企业改制重组调查研究报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

2. 《中国增长模式抉择》 吴敬琏 著 上海远东出版社

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思•韦伯 著

4. 《现代企业制度概论(第三版)》 张鑫 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5.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金融体制改革》 林毅夫/李志赟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6.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李荣融

7. 《公司上市实务指南》 饶宏斌/曾艳 著 中国方正出版社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本调查报告的调查范围为企业的营销部门,调查样本为中国惠普公司、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调查方式为个别样本观察,调查对象为公司基层、中层各职位,调查内容为企业的营销能力。

企业的营销能力是指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过程中的营销决策和营销执行能力,即以市场为导向、以诚信为准则、以文化为舞台、以资本为依托、以营销型组织为保证,对营销中各种因素进行有效的思维加工,正确解决各种营销问题,实现持续增长的市场交易的本领。

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具有广泛的意义,需要企业界和学者通力合作,进行研究。本调查报告经通过对企业营销能力五项量测度表粗浅分析,通过考察2家分别代表大、中小规模的企业,分析各企业营销能力的强弱,比较规模不同的企业的营销表现,提出作者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二、报告正文

(一)大规模企业 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39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6年

职位:中层领导

学历:研究生

2.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3、4、5项,得分均为4分,其中,第2项“能预测市场变动和机会”得分为三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即使是大企业,在预测与判断市场变动和机会方面,也存在信息不足,影响决策的情况。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5分

本科目中的6、11项得分最高5分,第12项“保护员工合法权益”得3分,最低。这表明,作为一个跨国知名企业,对于国际、国家及行业的标准了解程度高;作为高科技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员工素质高,环境保护意识强;但从得分判断,企业在保护员工合法权益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9

科目评级4分

本科目中的14、19项得5分,得分最高,第1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但企业对员工的营销培训重视不足。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1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3、28、29项得分最低为2分。说明企业可以善于利用自然优势,但在企业家能力、员工管理的科学化与人性化方面还做得不够。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56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30、40、49、5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36、42项得1分。说明营销工作在本公司的工作中占重要地位,有较稳定的客户,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高,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理解程度深,但该企业在预测市场的精准度方面有明显不足,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较小。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7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51、58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54、58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说明企业较了解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并赢得了较忠诚的顾客,但在不断创新提升营销能力的方法和明确实际与目标之间差距及造成原因方面,还存在问题。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2

科目评级4分

受访者对“市场占有率高”评分最高为4分,“销售增长率高”评分最低为2分,对“资金回报率高”、“订单完成率高”这两个选项评分均为3分。这说明该公司较好的营销能力主要依靠其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广泛的市场份额使其销售增长率较稳定,但同时该公司也应在开拓市场方面继续努力,以争取更广泛的市场,提高销售增长率。

综上所述,以对中国惠普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诚信力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5分,营销资本推动和企业营销组织化得分最低为2分,其余均为4分,据此可得出,以中国惠普公司为例的大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是十分强大的。

通过调查问卷不难看出,拥有强大的诚信力将会促进营销力的提升。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正是拥有了良好的产品才有了良好的口碑、良好的形象,从赢得了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由内而外,真正提升了销售能力。所以,好的公司,营销的不仅使自己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如何营销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中小型企业 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受访者基本情况

年龄:44

性别:男

在本企业工作年限XX年

职位:厂级领导

学历:大专

2.受访企业基本情况

主导产品:矿山机械设备、冶金机械设备、建材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

企业年销售额为1110万元,企业资产总额800万元

企业职工人数80人

非生产的办公室人员14人,员工学历层次:文盲0人,初中程度2人,高中程度12人,大专程度20人,本科程度30人,研究生0人,专职技术人员46人

设有营销部,有13人,设的职位有总经理、经理、业务员

3. 五项量测度表调查结果

⑴市场驱动力

满分25分 评价得分14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3项,得分为4分,第4、5项得分为2分,较其它选项较低。说明该企业灵活性较好,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定制个性化的产品,而不是大批量生产。尊重客户需求是中型企业营销的法宝之一。但在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方面得分较低,说明企业的营销文化仍需扩充,营销人员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仍需完善,要增强向顾客学习不断改进营销工作的能力。

⑵诚信力

满分35分 评价得分20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第9、10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8项得2分,最低。表明该企业能够履行依法签订的合同,服从工商、税务、卫生、计量等国家管理部门的管理,但在定价艺术和价格法规的关系处理方面得分较少。这说明该企业法律意识较强,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与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遵守相关行政法规的意识也很强,是配合政府工作和服从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的模范企业。其他项目较9、10项得分较低也说明,该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在定价方面,企业更多的是考虑价格法规,应当适当学习定价的知识与技巧,艺术定价,为企业赢得声誉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利益。

⑶营销文化

满分40 评价得分23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的15、17项得4分,得分最高,第13、14、20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些数据表明该企业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企业经常搞营销培训,但员工对营销文化的本质尚不明确,没有明确的、被提炼成口号或标语的经营观念,员工在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方面做的还不够。这说明,对于中型规模的企业,团队协作能力已经十分重要,在日常工作当中,员工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所以,员工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强。同时,企业还十分重视员工营销能力的培养,除了日常的营销实践,公司还会提供理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营销质量,增强企业营销能力。但通过对13、14、20项的分析,企业应该在培训的过程中完善深化营销文化,明确营销本质,培训课程中除了强调如何营销外,应加入为何如此营销的内容。除了营销培训,企业也应开展公共关系方面的培训,增强员工全员公关的理念,自觉维护企业形象。

⑷营销资本推动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本科目中第22项得分最高为4分,第24、25、27项得分最低为2分。该数据表明该企业的资金筹措能力强,销售总监的地位不高,能力不强,企业对于关系资源的利用不足。据调查小组了解,该企业于不久前于深圳证交所上市,在资金的筹措方面,较其他未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强。但在营销总监的地位、能力均处于弱势,企业对于关系资源利用不足的情形下,仅靠较强的资金筹措能力,还不能使营销资本的推动力发挥最大作用。

⑸企业营销组织化

满分105 评价得分75

科目评级4分

选项中第35、4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32、48项得2分。数据表明该公司的决策都建立在市场调查基础上,消费者、社会、自身三利益结合程度高。但在职能部门中营销部门设计合理性不是最强,企业网上营销能力不强。这说明该公司的的决策科学性高,能够根据市场形势和事实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进行决策,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科学严谨,对社会、企业自身和员工负责的企业,企业的三赢道路必定能够推动企业营销能力的增强。同时,企业应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和部门设立的科学化、合理化,增加销售方式途径,运用电子商务,拓宽销售渠道。

⑹营销能力 管理能力

满分45 评价得分25

科目评级3分

选项中第53项得分最高为5分,第51、52、56、57项得分最低为2分。这表明企业能及时解决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对营销能力的构成要素了解不足,从而各要素的发展协调性不强,对于企业的营销能力不能作出较合理的定位,提升营销能力的创新能力不足。这说明该企业不仅在生产方面就有较强的灵活性,在营销方面也具有灵活、及时的优点,对于营销中出现的问题总能及时解决,营销团队的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强。也反映出该公司在营销培训方面应扩充多方面的知识,应加强理论培训的深度与广度,应多与营销方面的学者与专家进行更全面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企业在营销方面的问题,对企业的营销能力作出较合理的定位,使营销理论能够真正运用于实践,促进各营销要素的协调发展,拓宽营销人员思路,有利于增强营销团队的创新能力。

⑺营销能力显现效果

满分20 评价得分16

科目评级5分

受访者对“销售增长率”评分最高为5分,“资金回报率”评分最低为3分,营销能力的显现,集中体现在销售增长率方面。

综上所述,以对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调查为例分析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该企业的企业营销组织化在七个科目中得分最高为4分,其余均为3分,据此可得出,以洛阳海远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的中小型企业的营销能力还是较强的。

(三)大型、中小型企业营销能力对比

在市场驱动力中,无论是大型企业或是中小型企业,都能够将顾客的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驱动力,无论对谁,顾客都是上帝。但大型企业对自身发展与驱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企业拥有更好的灵活性。

在诚信力上,中小企业在有法律和行政部门监督管理的条件下,能够保持较好的诚信力,诚信力的自觉维护意识较大型企业弱。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我的家乡和隆满族自治乡坐落在辽北的一个山区小镇。镇内资源较为丰富,林业、养殖业和烟草种植业是家乡的支柱产业,家乡人民比较富裕。九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于家乡的支柱产业发展了三、四家乡镇企业:巢丝厂、地板块厂、鹿厂等并开始蓬勃发展,曾经一度引来日本和韩国人的购买和投资。但是,这些都没能改变家乡企业没落的现实。现在,仅有鹿场尚在且效益低下。基于对家乡的热爱和学校对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和要求,XX年夏,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进行了一些调查,由于时间较短且调查范围较小,所以仅从我的角度谈谈我对家乡的乡镇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的不成熟的见解。

二、调查过程

由于时间较为仓促,有些企业建厂较早倒闭也早且厂里的主要负责人也均举家搬迁,所以调查大多是访问一些原在职工人。我想在他们的嘴里应该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巢丝厂

工厂概况:1989年基于家乡的养蚕业建厂,建厂是有工人43人。曾经因产品价格低廉一度引来韩国人的疯狂收购。94年,企业倒闭。

调查过程:为调查企业的发展及最终倒闭的原因,我走访了原巢丝厂的厂办主任李春明老人和原巢丝厂工人袁永义老人。两位老人如是说:刚开始建厂的时候俺们一咕隆(方言,意思是干劲较足)干,但干着干着就没人张罗了。刚开始最好的时候吧,职工基本隔几天就发东西。咱东西都卖给韩国人了,当时就咱东西便宜。 一开始挣钱的时候吧,大家都急着往兜里揣,后来厂里缺钱呢让大伙拿钱又没人干。后来污染太严重,下游大有村集体上告,没办法就得关了。就是不告也得关,东西都卖不出去。质量太差

调查结果:

1、建厂的原因

1) 企业为集体所有制企业,所用厂房均为原村支部,仅需廉价购些淘汰设备,投资较少,并由政府和村支部共同承担。

2) 当地有很好的养蚕业基础,原料易购得且廉价。

3)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和村支对建厂可谓大力支持,倾其全部。

4) 建厂初农民心齐,热情高。

2、兴厂的原因

1) 当时中国生活水平普遍还很低,生产的低质纺织品有一定的市场。

2) 劳动力廉价,生产过程简单,所以产品价格超低。

3) 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都是临时工,没有企业保障,企业没什么负担。

3、亡厂的原因

1) 企业没有严禁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一哄而来,一哄而去。

2) 企业没有很好的财务制度,有钱就发,没钱就集资。

3) 企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过于平均主义。工厂效益差时,职工积极性几乎丧之殆尽。

4) 企业在效益好时没有居安思危,考虑到更长远的发展。

5) 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根本没考虑社会效益,导致污染严重。

(二)地板块厂

工厂概况:工厂建于1993年,建厂第二年得到日本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工厂职工逾百人,98年在达成村建分厂,产品在抚顺、吉林和南方市场很走俏,曾一度被誉为和隆乡镇企业的希望。XX年分厂失火,厂长携款逃跑,工厂倒闭。

调查过程:8月2日,我骑车来到原地板块厂总厂,由看厂房的大爷允许,我看了一下被荒弃的厂房和设备,厂房狼藉不堪,厂长办公室也较为简陋,剩余的账本,还有《共产党员》刊物尚在,灰尘落了桌子一面,可见自从厂子倒闭后就在也没人管过。我随便和看房的大爷攀谈一下,大爷说: 咱这啥都不多,就是山多,木头多。当时公社给钱,又有老连(原厂长)带头干,这厂子就干起来了。老连当时是厂长党委书记兼财务兼工人,大家都服他,连日本人都给咱投钱投技术了。后来着了火(据说是下班后炉子没灭,工厂职工用水一泼,起了火),人就都没了。加上找责任公社就换了领导,新领导一来就抓农业抓教育也没管这事,这不厂房一直扔着,我就在附近住,一个月给五六十块钱,没事我就过来看看。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找到了现在退休在家的原乡人大主席刘虎彪。他所叙述的和大爷所说基本相同。只是他说当时建厂的资金来源主要为92年和隆建满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还有后来,由于当时我们就这一个厂子,加上老连性格倔,和谁都所没什么来往,企业当时有很大的税务负担。

调查结果:

1、 建厂原因

1) 当地林业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好,且只须花一些砍伐和运输费用。

2) 政府申请到了少数民族建设资金,资金充足。

3) 厂房原为和隆小学,后小学搬迁。厂房地不需要再投资,只需简单改造。

2、兴厂原因

1) 有一个好的带头人。

2) 有国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3、亡厂原因

1) 企业有较大的税务负担。

2) 工厂失火。厂长挟款逃走。

3) 上任新领导倾向农业和教育业,对工业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4) 企业权利集中,责任不明确。甚至连厂长拿了多少钱都不得而知。

(三)鹿场

工厂概况:很早就有该厂,也是我们现存的唯一企业。该厂的兴起主要来源于我乡的养鹿资源(辽宁省有全国26%的鹿,其中的6%来源于我们西丰县-----原名逃鹿郡,而当时西丰的大部分鹿都集中在和隆)。该厂原有数百职工,现多已下岗。

调查过程:8月4日,我来到了和隆鹿厂,现在的鹿厂指的是鹿厂加上庞大的职工家属居住区。其职工众多,当时已申请建村,但没被批准。一进厂区,健全的运动设施和现在仍然不错的办公大楼映如眼帘,一排排红专的养鹿房更是稍现气派。我找到了鹿厂的厂长兼党委书记刘宇宏,他陈述了当时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他每2周就出一次差,可见当时鹿厂的兴盛。当我问他现在的情况时,他说:现在不好了,职工都用鹿买断了。鹿也没剩下多少了,现在厂房里的鹿有一半以上都是职工的,仅是鹿厂代养。当我问他原因时他只是笑了笑说:当时资金充裕时为了避免资金上缴注册职工太多,现在厂子负担不起。可是一买断,厂子没了鹿,现在鹿不值钱又卖不出去。再问他他就说有事要出去,我就不得不走了。由于时间还早,我就拐到鹿厂一同学家看看,没想到却有异想不到的收获。据同学所说,十年前,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参茸集贸市场,当时和隆鹿厂一时兴盛。后来没落职工多是真。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在西丰是全国最大的假参茸集散地,不管是谁,只要是一听西丰的茸就闻风丧胆。直到现在鹿厂还是没有琢磨明白,还往鹿茸里打牛血。

调查结果:

1、建厂原因:当地鹿业发达。

2、兴厂原因:较发达的市场基础。

3、衰落原因

1) 诚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 职工成为企业的一大负担。

三、调查思考

乡镇企业由兴而衰的原因:

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乡镇企业均是依靠资源优势,在政府的一定量的投入兴建起来,加上农村劳动力低廉和改革开放初期及地域独特的市场优势,这些厂子开始兴盛。但是,由农民组成的企业群体缺乏知识、技术、安全意识、忧患意识,管理经营办法,导致大锅饭经营、失火、诚信、社会责任以及在企业发展上犯了致命的错误。我想这是乡镇企业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职工负担、领导观念以及改革开放引起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税收等也是企业没落的制约因素。

四、调查建议

1、在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企业里,学习应该成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其中基础诚信教育更是重中之中。

2、在管理经营上,乡镇企业更应该多学习、多借鉴。一方面切莫盲目自信,另一面一定要注意企业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在产品的技术质量上,如果抓的紧,乡镇产品的低成本将是其在市场上制胜的法宝。

3、乡镇企业福利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能因富而多,因贫而无。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__集团创办于1987年,从12名员工、30万元资产白手起家,目前,公司拥有员工1.4万余名,年服装产量达200万套,中高档面料产量1600万米,20__年完成销售近50亿元,进出口贸易额2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1.2亿美元,利税超亿元。目前,__确立了用3-5年时间打造世界最大男装生产基地的战略目标,至2005年,__力争实现销售100亿元,资产50亿元,创利税5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创汇5亿美元。

有人不禁要问,14年间,__是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创造如此辉煌成就的?究其个中原由,__人可以自豪的告诉你:是__文化,是不断否定自己,永远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

一、__文化的内涵

__文化其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四个字:唯美、家园。

1、唯美

“做企业就是做文化,做产品就是做艺术品”!这是__集团总裁周建平的口头禅,同时他还认为,“人要穿衣服是永远不变的事实,人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是永远要变的文化”。因此,__人在加快以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充实__服饰的文化附加值、含金量。他们在提高全体员工艺术素养、审美情趣的同时,大胆引入欧洲服饰文化,相继成为多个国际服饰名牌在中国市场的总,并以新的文化内涵和设计理念,将集团的“圣凯诺”打造成国际高档职业服品牌。同时,__还凭借从羊毛加工到服装成品的完整产业链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零售业态″——__之家西服自选营销模式。

__人深知服装最需要创新,而创新是有基础的,那就是唯美的文化内涵和制作氛围。集团总裁周建平说,“服装是流动的艺术,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何不把流动的艺术流淌在凝固的音乐之中呢”?于是,雄伟的欧式高科技生产大楼、凯旋门、国际会展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的凯诺广场等建筑在江阴新桥这江南小镇上应运而生,加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检测及服装智能生产线和从羊毛到服装的完整的产业流程,一条新的文化旅游链就此打造成功。__园景,欧陆风情不仅深受员工的喜爱,它的卓尔不群,更使世人瞩目。香港凤凰卫视2001年底抛来绣球,与__共建其在大陆的第一家工业影视见习基地。公司因势利导,成立旅行社,推出工业旅游,结果一炮打响。到2002年底,__总计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余万人次。老挝国家主席、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总书记、乌拉圭议长等外国政要,也先后前来参观。谁能说,今天的旅游者不会成为明天的消费者呢?

“唯美”的理念深层是__人永不放弃的速度文化和创新精神:未来的商战,不仅是大吃小,更多是快吃慢;当下的企业竞争,生产规模或成本固然重要,但是,创造性、灵活性,已成为企业更宝贵的品质。

“平庸者跟着市场跑,精明者盯住市场空子跑,高明者领导市场潮流跑”。__领头人周建平的成功,就在于他将企业的理念、精神和梦想,融进了万名员工普遍的认同和自觉的实践:

在__生产车间,质量方针分外醒目:将不断创新的追求融入产品,用持续改进的成果献给顾客。

__销售状元强永德的感慨是:我们有自己的服务理念,那就是比客户的期望值再高一点。单说职业服,统一识别是前提,个性化设计也很重要。我们力求使每一位穿着者都能感受到量体裁衣的舒适自信。

创新求变,需要资金、科技、人才诸方面的支撑,更需要一种危机意识的激励、超前意识的导引。2002年初,周建平总裁购买了1500多本《谁动了我的奶酪》发给每一位管理者,联系__下一步的发展,公司的报纸、电视台专门组织讨论。__人认为:市场不是责任田,谁播种,谁收割;市场是无边无际的高粱地,谁开发,谁收获。我们永远需要去引领新的市场,永远需要去寻找新的奶酪。

2、家园

海不择细流而成其大,有了海之大,方有澜之壮美。“家园”是__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层面,它是一种氛围,营造了劳动者心情解放的工作生态,拓展了年轻人施展才干的创业空间,它与__人达观的人生态度相联系。

这是一个年轻的群体。“老总”刚刚40出头,员工平均26岁。年轻人有生气,有活力,也有分外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是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节奏快,压力大,尤须有宽广的包容开放的胸襟,有高效的调适整合的能力。

在__,你可以和员工一道感受“心情餐厅”的气氛,不同的餐厅,不同的装饰,你可以随心选择;走在“音乐车间”里,一首首轻松、美妙的“背景乐曲”飘洒在员工单调、紧张的操作之中;参观文化娱乐中心,工作之余的年轻人在图书室里消遣,在网吧里漫游。出乎意料,这里还有企业“文联”,文学、书画、摄影、音乐、体育5个协会,200多名文艺爱好者拥有了又一方温馨的天地……“工作着是快乐的”。__营造了一个强调人本的劳动环境,从江南田野上起步的乡土企业,成长为一个疾步融人世界的现代集团,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跃。要尽快实现这一跨跃,周建平推出了他的“移民文化”工程,敞开大门公平聘用,广纳外地人才,如今外来人员已占公司员工的70%左右。周建平的思路非常清楚,一方水土毕竟只能养一方人,唯有以真正开放的心态,建设兼收并蓄、多元融合的文化,才会使企业基因进化,素质优化,才能使企业有持续创新的源动力。

与不同岗位的__员工接触、交谈,你都可以触摸到他们对公司涌自内心深处的一样真诚、强烈的认同、珍惜和自豪。这里有周建平的另一个理论:“双赢”,即“共同创业、共同发展”,企业需要的是市场、前景,个人需要的是舞台、空间,不双赢,就不会长久。

“帮你成功,促我发展”。__集团实行全员培训,并 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名校联手开办了MBA班及各类大专班,凯诺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于2002年4月隆重挂牌。有员工感叹:“说真的,这里的学习环境很好,有__大学,有《__人》报,有阅览室、图书馆,还给我们参加自考提供方便”。

二、__文化的实现途径

企业文化到底如何才能深入人心呢?归纳起来,主要是十个字:表率、制度、环境、阵地、活动。

1、表率

一个企业要办得好,关键是“三个一”:一个好领导、一个好产品、一套好办法。而一个好领导的根本标准就看他治企是否有道,是否能处处起到表率作用。无疑,__是幸运的,因为它的领导人是周建平,他一手创办了__,可以说,没有周建平就没有__,他已成为__员工学习的榜样,__人心目中的精神领袖。他的人格力量对企业,对领导班子,对全体员工,对广大协作单位以及客户等,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2、制度

__集团企业文化强调制度至上。

周建平认为“企业要长久保持一种良好的发展状态,仅靠人治是不行的,必须建立起以结果导向为主的企业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价值分配的合理化,以激发员工价值最大化,使发展环境最优化”。

所谓结果导向就是设定可评量的目标,依设定的时间表提出阶段性的成果。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让__务实而创新,无论在产业、工艺或服务上,,!都能为公司,为客户带来最大的收益。以量化的手法、务实地制订能实现进度和成果的指标。这样一来,每个员工就能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尽一己之力。

在2002年年度考核中,__集团职业服销售公司的杨金平由于在过去一年中出色完成公司下达的销售任务,被公司授予优秀经理称号,同时还奖励她一辆奥迪轿车。郑州分公司员工王晓伟、集团研发部员工张新龙,则由于在过去一年中业绩突出,分别获得东南亚免费旅游和3万元现金奖励。

3、环境

__集团打造人才村,兴建了两幢人才楼,按三星级标准为外来人才布置了安乐窝;推出了__高级白领人人拥有自备车计划,目前已经有100多名员工圆了自己的轿车梦。

“做大事业缺钱没关系,缺人才不行”!周建平坚决要把__办成学习型、创新型企业。__不惜重金与复旦、同济、南大联合开办了多届MBA班,成立了中国服装业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具有管理潜力的外来人才提供深造的机会,让能力超群的外来人才迅速地实现个人价值。在__,员工既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有充分发挥潜能的擂台。

4、阵地

__企业文化阵地建设[本文来源于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有着坚实的基础、多样的载体和鲜活的形式。__人颇为得意的是他们的八个文化阵地:职工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厂史展览馆、千人迪斯科舞厅、健身房等文化娱乐设施),《__人》报,__电视台,公司文联(系江苏省直属文联),管乐团,业余女子艺术团,企业文化研究会,__大学。员工们在这里焕发了自己的青春,交融着自己的情感。

5、活动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我漫步在一幢幢巨*的车间厂房之间,穿梭在一根根管道之下,领略真正的创造的伟*。那边铁水顺着下面的出钢口流下,飞溅出灿烂的火花,红红的铁水经过了一段传运变黑变硬一根根钢材便由此而成了。一想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中处处都是钢铁的身影,就马上感到了这创造的伟*了。农业保证了我们的吃饭温饱问题,科教文卫事业为我们提供了后方的支援,还有各种服务行业使生活更加舒适,而真正能带来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能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强国的,就是我们的工业。

首先,我熟悉了武钢的工艺流程。工人们把石灰石和铁矿石运到烧结厂进行初步的加工,连同在炼焦厂加工的煤一起送进巨*的高炉里进行煅烧,形成了铁水灌进鱼雷铁水罐车送往转炉,在氧气顶吹之下,进行更高温度的煅烧,使得铁中的含碳量进一步降低,并调节铁水里的其他金属元素的含量达到钢的要求。钢水出炉之后,有两条途径可走。

(1)经过冷却使之变硬,在连铸车间把它们铸成板坯,方坯和矩形坯。这些钢坯还不能称做钢材,它们还需要进行轧制以符合各种再生产部门的需求。经过轧制生产出的棒材,线材,角钢等便是最后的产品了。

(2)钢水还须经过一座lf炉进行深加工,此时的钢铁的质量更加优异。这些钢材经过薄板坯连铸连轧后还要经过一个*的酸洗池进行酸洗处理,以便使之镀锌。这样就生产出热轧钢板,冷轧钢板,镀锌钢板,酸洗钢板,预涂层钢板等产品。这些生产过程都是在精密的仪器的控制和监测下进行的。温度的高低,煅烧的程度都需要自动或者半自动的仪器的控制。在现代化的生产条件下既保证了质又保证了量,生产出符合建设使用的*批量优等的钢材。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案例

工学结合模式下探索把校企合作思政课的社会调查报告进行整合,做为思政课教学案例的运用,促使思政课教学生动灵活,形成思政课新视角来解读思政课的理论,较容易被高职学生所接受,明确自我职业规划,又可以使得思政课理论导引内化大学生的职业修养。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归类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思政课社会调查涉及到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指导思想、就业实习、合作形式等相关内容,需要师生、企业员工三者密切合作才能把社会调查报告实施,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

1、校内调查报告:(1)访谈相关领导与教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和校企合作领导进行访谈,了解工学结合内容与形式、实施计划、试点班与非试点班的区别、注意事项、合作规模;同时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于工学结合模式的看法;(2)访谈校内实训企业,高职院校实训场地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了解校内实训状况、企业投资的设备、资金、合作情况,特别是校企合作冠名班级学生的校内实训与其他班级学生的差异,及其高职院校自身开办的企业公司对于学生实训的具体要求;

2、校外调查报告:校外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校企合作企业或其他非合作企业进行,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时间进行实地访谈,重点了解校企合作的实质内容、企业文化、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顶岗实习的方式、毕业学生的表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不同企业的发展比较、国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和企业对国家时政的关注、企业的责任、企业的人才现状与需求、企业的生态环保理念、非合作企业与合作企业对学生实习、毕业的基本差异。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整合分析

校企合作调查报告内容涉及面较广,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五方面内容,通过调查报告内容的整合作为教学案例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融合汇通,形成思政课理论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怎样去利用现代技术和怎样同时能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是两个不能分的问题”[1]。

1、经济方面。校企合作后与合作前效益状况各自对比,学生实习与就业优秀的人力资源储备的可持续发展,订单式或冠名班培养的学习技能带来的效益,校企合作与非合作企业的经济效益对比,学校师资在企业的培训花费与企业对学校的投资费用,实习学生与毕业生的保险,合作企业的科研产出情况方面等。

2、政治方面。校企合作对国家方针政策的关注,政府对校企合作和未合作的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区分,企业支持地方建设的贡献,特别是涉及民族人数众多地方的服务理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环境等。

3、文化方面。校企合作的文化经营理念,学校的育人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职业素养在校企合作中的养成差异、技能文化与人文素养的融合程度,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理念的养成,校企合作双方的人员派驻,学生与师傅技能文化对实践行为的理论支撑,校企合作对于实习生、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测评,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完善等。

4、社会方面。校企合作展现的社会形象、学生就业质量、品牌示范效应、企业对学校的资助,如企业对高职生奖学金的设置、设备的更新、实训场地的扩容、学生技能的操练、合作双方负责人的敬业理念与责任意识、学校与企业的发展历程、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动力的制度保障等。

5、生态文明方面。校企合作的绿色发展理念、企业的环保责任状况,如施工现场的植被保护与周围环境的生态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校企合作课题的攻关,资源节约的制度落实,工作环境的生活舒适程度等。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政课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与思考

调查报告内容需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政课理论提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社会调研报告案例蕴含的思想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必将有助于推动师生之间教与学‘双主体’的双向互动”[2]。

1、加强思政课内容整合创新。调查报告案例依据思政课理论有所侧重,补充思政课的创新内容,显现思政课理论的深度与思政课内容基础的广度。

2、提升理论评判能力。把调查报告案例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讨论案例反映的社会现象,减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误差,强化人文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3、增强聚合力。学生在讨论调查报告案例过程中,使用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了解工学结合的实质,增强师生、学徒与师傅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调研情感。

4、教学方法灵活。通过结合调查报告案例的讲解,学生可在真实情境生活中了解社会与自我,呈现互动式民主教学,教学理论通俗易懂,学生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5.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1篇

对于编制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跨国公司早已形成共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企业必然的工作之一,报告可以提升公司财务价值。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舞台上,跨国公司无疑已经成为一支活跃的重要力量。目前,在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世界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470多家落户中国,跨国公司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最完整呈现方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承载着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方的期待。人们尤其期待,在企业管理中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的跨国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领域,是否也有出色的表现?在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对于编制和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国国别报告或中文版报告),特别是编制和中国区报告,究竟如何看待?

这是一道在华跨国公司必须面对的考题。

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倡导者、记录者、推动者,早在2007年,本刊即开展了在华跨国公司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调研。(详见《WTO经济导刊》2007年第7期:《责任之秀》)

时隔4年,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更多中国公司的选择的时候,本刊再次对在华跨国企业编制和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调查和访谈,跟踪它们这4年来的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的进展状况。

2007年的调查访谈活动,得到了在华跨国公司的积极响应,在我们选取的58家在华跨国公司中,实际联系到48家,积极回应的达到了38家,收回问卷29份,回收率为62%。

今年的调查访谈活动,同样得到了在华跨国公司的积极响应,我们选取了79家行业领先的在华跨国公司进行访谈调研,有57家做出反应,其中回复调查问卷的达到45家,收回有效问卷42份,问卷收回率为79%。

与4年前的调研相比,如今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未报告的企业也有相当比例把报告的编制和列入明确计划。这说明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市场越来越重要,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华跨国公司看重并希望在中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和4年前相比,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有了明显进步,比如,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和,认为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其本土化运营的重要标志;许多在华跨国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全球理念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认真考虑本地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报告的跨国公司也越来越重视利益相关方对报告的反馈意见和改进建议,报告取得了超过预期的良好效果。

4年前,我们呼吁:跨国公司在给中国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同时,还要带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和实践;在赢得中国市场的同时,也能“扎根中国,成为优秀企业公民”,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4年间,我们看到了进步。

而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企业的努力,希望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增强与本地利益相关方沟通,增强在本地的透明运营程度,结合其在中国的运营影响和价值,加入到编制中国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行列中来。报告数量明显增加,但仍有巨大空间

2011年的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2007年调研相比,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问卷所占比例由25.9%增加到40.5%,未国别报告及中文版CSR报告的比例从55.2%下降到47.6%。2007年仅有25%企业有国别报告或者中文版报告的计划,今年这一数据随着调查样本的增大而上升到35%,但在整体数量上,仍显不够。说明跨国公司还需要加深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认识,将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列入议事日程上来。

根据本刊的《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2-2010)》,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来看,外资企业报告数量增长较快,但占中国报告比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从中国外资企业总体来看,2011年上半年中国外资实体企业数量已达到44.19万家,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不足在华外资企业总数的0.2%,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外资企业仍是凤毛麟角。这显示出外资企业在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为了在中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本地利益相关方增强沟通是在华跨国公司不容回避的问题,而在中国全球报告中文版,乃至中国区报告,是赢得本地利益相关方理解和信任的重要途径。在华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中国国别报告

在选择是中国国别报告还是中文版报告时,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选择中国国别报告。与200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国别报告的跨国公司问卷所占比例由25.9%增加到40.5%,中文版报告的比例从20.7%下降到11.9%。

这和《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02-2010)》的结论也是一致的:“在所评报告中,有86%为国别报告,14%为非国别报告。国别报告比例高缘于中国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反映中国市场对外资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这一客观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外资企业对在中国发展的战略意识。”

跨国公司总部如何看待其在中国的发展对于全球的贡献,中国区的领导对如何实现和中国共同发展的思考,决定了跨国公司在华报告的行动。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首先也应该是全球报告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必须把握好平衡,”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认为。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区领导的大力提倡对于公司国别报告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而公司总部的要求对于企业中文版报告有较为重要的影响。2009年,巴斯夫集团大中华区报告。这份巴斯夫在全球第一个针对一个国家(地区)的综合报告,涵盖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支柱的绩效。巴斯夫CEO兼董事会主席Jurgen Hambrecht亲自审阅并提意见。

同样,欧莱雅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发行的第一份可持续发展国别报告,也选择了中国。2010年,其全球CEO安巩亲自飞临中国参加报告会,这对于在华跨国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来讲应该算是首例。

报告更加重视“中国特色”

本次调查新增了对于国别报告风格的调查,一半以上的企业(52.9%)选择“应采用具有本土特色的报告风格”,47.1%的企业选择“与集团报告的风格保持一致”。对于

“国别报告的定位”,64.7%的企业选择“相对独立的报告,应全面展示中国区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措施和绩效”。可见,外资企业更加重视中国元素在报告中的融入。

“一个不了解索尼公司的人,读完报告后就会对企业有一个非常清晰全面的了解。”索尼中国副总裁赵斌认为,这才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但这对于在华跨国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从‘搬运工’到‘设计师’,我们也是在慢慢探索”,自2006年以来,索尼中国已连续了6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索尼在中国的社会责任事业的最高负责人,赵斌在回顾这一历程时感触良多。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几乎是原文照搬总部的报告。因为我们没有经验,也没有太多自己的项目可以说。而几年过去,索尼在中国发展到了5万员工,更广泛地接触到了各个方面,也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于是我们增发了索尼中国的国别报告”。

素尼中国连续6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经历,表明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对索尼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更表明了索尼对于中国利益相关方的重视。其他连续在中国报告的跨国公司的经验和体会也证明了这一点。报告编制呈现多元化趋势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编制方式、参与编制的部门、编制参考的依据、编制的反馈等等,在华跨国公司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都呈现越来越多元化的趋势。

在2007年的调查中,没有一家在华跨国公司选择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编写社会责任报告,而现在,已经有不少跨国公司选择请第三方机构参与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过去无人选择的依照“中国区自行制定的原则和框架”编制报告的选项,现在也有了29.4%的企业选择。

赵斌为记者列举了索尼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新变化:“社会责任理念方面,原本是比较狭窄的,现在比较宽泛,已经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内容上不断地丰富,并且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更生动;从编制的标准和框架上,也越来越科学化。总结起来,可以说是越来越精益求精。”

在华跨国公司中国区报告,在重视本地利益相关方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以本地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的议题来构建报告的框架,表明部分在华跨国公司的本地化运营更进了一步,值得积极肯定。

报告越来越重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

“回应中国利益相关方期待”,在回答“中国国别报告的动机”问题时,NEC中国有限公司在所列选项外特别加上了这一条。而这也是一份报告为企业带来的审视视角的转变。

员工无疑是企业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从3年前编制中国区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起,帝斯曼(中国)就发现,在各个部门搜集资料或者进行进一步资料的确认和撰写的时候,不同的员工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千差万别。“编制报告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对内部员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个良好的契机”。正是如此,帝斯曼中国的每一份报告,都收到了来自于员工的特别意见,并对此进行回复,反馈到相关部门,改进公司管理。

连续2次获评金蜜蜂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东芝集团,在《东芝集团CSR报告书2009》报告中,遵循“重要性”原则,重点披露了利益相关方关切的信息。此外,东芝集团报告采用ISO 26000社会责任指南中的7大社会责任议题作为报告框架,反映出ISO 26000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影响的趋势。

巴斯夫在报告的同时,还会举办利益相关方对话,邀请学者、专家、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与他们分享报告成果,并征求意见,以便做好下一年的编制工作。

在2011年调查中,选择将“加强报告编制过程中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作为报告编制改进方向的企业占了绝大多数,分别达到了82.4%(国别报告)和80%(中文版报告)。

重视报告的预警和督促作用

此外,报告不仅作为沟通的有效工具,更作为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工具之一,对企业发展风险有一定的预警效应和督促改进作用。

国际金融公司(IFC)中国咨询服务运营官陈蓉在本刊主办的“第三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上发言,特地提到了报告的沟通和预警功能,她还从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报告是否应该披露负面信息,“如果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披露正面信息,投资者会怎样看呢?他会觉得你不够诚信,日后一旦发现负面信息,对你的信任度就降低了。这样后续的投资、合作就是一个问号”。

在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显然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共同的更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很多受访者都坦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不断,让企业对外披露的尺度和可信度大大增强,许多以往不明确是否能够披露的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并且更加注重的方式以及报告本身的友好性。

期待越来越多的在华跨国公司中文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与时俱进,和我们所身处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帝斯曼中国社会责任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希望通过社会责任报告能够让利益相关方、同行帮助自身进步。

应该说,与4年前相比,跨国公司对于中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有了更成熟的认知与思考,但还面临很多挑战,比如管理体制的挑战、员工认识的挑战、编制技术困难的挑战等等。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2篇

报告数量持续增长

就总体趋势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自20 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呈现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在2001、2003两个年度增长特别迅速。1992年,全球范围内的报告只有26份,2001年的报告达到1781份,而2006年的报告共计2387份。从1992年开始到2001年,历经10年才实现年度报告数量突破千份,而第二个千份突破只用了5年时间,可见报告数量增长呈现加速趋势。

报告类型日趋集中

30余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类型是不断演变的。20世纪90年代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出现的早期,基本上以环境报告为主;后来,逐渐有企业在年度财报中增加专门的环境或社会报告;随着2001、2002年商业丑闻的不断曝光,企业更进一步意识到必须对更广泛的利益相关方负责,有必要系统地针对企业的环境、社会、经济绩效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以此来提高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因此,报告类型的演变,从1999年前以单项环境报告为主,到1999~2003年期间表现出多元化的类型,2003年之后则是明显地以综合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为主流。

报告地域分布日益广泛,增长速度存在差异

在国别发展趋势方面,根据毕马威的调查,过去10年中,大部分被调查国家报告企业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各国发展趋势仍存在差别。其中,日本从2002 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别以72%、80%的比例排名第一;英国则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一直也处于较领先的地位;而德国、挪威和美国却有所起伏,排名出现下滑;总体上,日本、英国、美国、德国、瑞典、荷兰、挪威、芬兰、加拿大和法国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方面都是领先者。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亚洲的发展是缓慢而集中的,但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有关调查显示,1990~2003年间的报告中,来自东亚和东南亚企业的占5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占43%,南亚占1%,且一半以上是环境报告,这种趋势的形成与各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就最新趋势而言,日本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领先国家,韩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发展迅速,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和泰国正在起步。

在美洲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就发展迅速,但主要来自北美地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拉丁美洲和南美洲还处于发展初期。2001~2003年间的报告中,美国占63%,加拿大31%,南美洲占6%。2005年,南美洲地区共2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80%来自巴西、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的大型企业,并且主要集中于烟草、采矿、建筑与林业几大行业。

欧洲一直是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先驱,目前全球的报告超过一半以上来自该地区。最新趋势表明,政治转轨以及融入全球经济的趋势,带来提升企业透明度的外在压力,新的转机正悄然在东欧和中欧出现。在俄罗斯,一些有前瞻性的公司开始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许多公司正在介入社会与环境领域的特定项目,公众和政府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兴趣也正在提高。

非洲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的发展要领先于中东,实际上,中东地区报告的企业非常少。而在非洲地区,南非在社会责任报告方面尤其引人瞩目,许多采矿、食品和饮料、零售业和保险行业的公司都过环境或企业公民报告。在报告质量方面,南非也没有落后。南非之所以有此表现,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因素,但重要的驱动因素是公司治理国王守则(King Cod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的颁布。

行业分布越来越广,金融行业异军突起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展进程显示,最早报告的企业是来自那些受到媒体和公众特别关注的、特别是对环境和消费者有着广泛影响的传统行业。调查发现,过去十几年来,几乎各个行业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最近三年的趋势表明,银行和保险企业所的报告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这一趋势改变了传统上金融业在社会责任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的状况。在毕马威的G250样本中,金融企业报告的比例分别是:1999年为17%、2002年为25 %、2005年为57%;2001~2003年间,金融企业报告数量增长率居各行业之首。此外,其他如零售业、旅游业等服务行业所的报告数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趋势表明,履行社会责任已不再是在环境方面 “有问题”行业的特定议题。

报告关注的议题不断拓展

社会责任报告的传统议题主要包括环境、雇员关系和慈善捐赠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告关注对以下几个议题内容的披露:

国际标准和守则:大部分报告都谈到支持或遵守联合国有关机构所设立的各类标准,包括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国际劳工标准、联合国的人权宣言以及全球契约;其次是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还有其他机构制定的管理体系或标准,如SA8000或AA1000。毕马威最新调查显示:在现有报告中所提及的各类标准和守则中,全球契约占35%、ILO占19%、联合国人权宣言占16%、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指南占11%、赤道原则占7%、其他联合国宣言占5%、SA8000和AA1000都只各占4%、ICC商业占4%、全球苏利文原则占3%、责任关怀(Responsible Care)占4%,其余小于1%。

经济议题:就目前来看,大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会提供经济绩效的基本信息,如销售额和利润;但只有少数报告中涉及企业社会责任行动所造成的更加广泛的经济绩效,即非股东利益相关方的经济收益或影响,或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公司财务绩效。最新进展表明,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能够带来价值创造的观点日益得到认可之后,越来越多的报告开始关注这一议题。

供应链议题:低成本经营的战略促进跨国公司产品与服务的外包,全球化的进程深化了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使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近几年,国际及地区机构、各国政府、NGO、媒体和公众逐渐向跨国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企业不仅自身要承担社会责任,也有责任敦促其供应链上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使供应链议题逐渐成为社会责任报告的新领域。当前,80%的报告中提到供应链议题,披露供应商在人权、童工和强制劳动、工作场所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近70%的报告提到某种形式的供应商声明,例如,公司要求供应商遵守统一的行为守则;16%的报告宣称他们对供应商进行引导以便供应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但就目前报告内容分析,对供应链议题的披露仍缺乏深度、缺乏针对性,很少报告能提供关于对供应商审核与管理的信息,这或许可以说明实际上企业对此仍缺乏有力措施来实施,依然面临诸多困难。

气候变化:随着1992年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以及1997年《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签署,尤其是2005年1月《欧盟排放贸易计划》(Emission Trading Scheme)的出台,说明了气候变暖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表现出政府与公众正努力寻求更加有效的国际合作与行动,因此也促使企业更加关注这一全球性议题。根据毕马威2005年度的调查,大约85%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提到气候变化,67%的报告披露有关企业经营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信息,但针对如何改善气候变化,报告中较少有相应对策的披露。

价值创造日益成为社会责任报告关注点

依据报告的目的,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演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报告主要是为了回应法规的要求,第二阶段是为了履行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第三个阶段则将报告看作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一种新理念和新方式。譬如,可持续发展咨询公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标准普尔公司共同合作的调查报告,2004年以“风险与机会”、2006年以“明日的价值”为标题,说明报告的目的,已经从风险规避转变为获得市场机会,再到价值创造,即社会责任的履行和报告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并带来更多的市场机会,如飞利浦公司2005年的报告便以“创造价值”为标题。

报告审验比例有所提高

加拿大Stratos公司2005年的调查显示:CorporateRegister. com上所收集的于1990~2003年期间的报告中,提供第三方审验、纸制版本的报告共有1485份,其中1995年不足50份, 1999年约170份,2003年约270份;而此期间,出现审验报告增加较快的两个时期分别是1996~1999年及2001~2003年期间。在毕马威的调查中,全球250强企业的报告中,有第三方审验声明的比例2002年为29%,2005年为30%;在N100样本中,2002年为27%,2005年为33%。

上述调查表明,有第三方审验的报告比例从20世纪 90年代中期的10%~20%,提高到目前30%~40%之间,与报告数量的增长速度相比,尽管报告审验比例逐年有所提高,但增长速度还是比较缓慢的,经过审验的报告比例总体水平仍比较低。

报告的读者群和影响面不断扩大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面逐步扩大,对报告感兴趣的人数逐渐增加,股东和投资者是报告最主要的读者群,其次是雇员、消费者和客户;此外,对报告感兴趣的群体还可能包括媒体、非政府组织、社区、管理部门、商业界、供应商、学术界等。

报告形式变化

首先,以独立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形式,尽管仍有些企业只是在年度报告中以专门一部分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但这种非独立报告形式的数量日趋减少。

其次,报告的篇幅尽管长短不一、详略不同,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报告的时候,通常会一份概要的纸制版本,同时,详尽而完整的电子版本。因为,一份包罗万象的、详尽的报告可能有利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却可能使报告缺乏可读性;而一份过于简单的报告则可能无法提供利益相关方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无法实现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总体变化趋势是:完整报告的平均篇幅仍在增加,优秀报告的篇幅一般较长。据统计,所收集报告的篇幅平均为45页,而在SustainAbility等机构联合评选出的全球50份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2004年的平均篇幅为72页,而2006年则超过90页。

再次,在报告的载体方面,电子版本的报告已占据主流。Stratos公司根据对上1990~2003年间所的4528份纸制版本以及4295份 PDF或HTML版本的报告进行分析发现:电子版本的报告于1995年开始出现,此后,数量持续增长;但在2001 年之前,纸制版本的报告仍超过电子版本,此后,纸制版本报告的数量基本持平或小幅增长,但电子版本的数量大幅度增长。当前,较典型的做法是,以电子版本详细报告,但同时提供一个概括性的纸制版本,且纸制版本的篇幅大约只有20世纪90年代的一半,但那时的纸制版本没有电子文本为补充;此外,通常可以在企业网站、专门机构或政府相关部门的网站上获取这些报告的电子版本。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3篇

资料的收集大致可分为收集基础资料和专题资料两大类内容。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是书面的现有的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字性资料;二是数字性资料。所谓专题性资料的收集主要是在工作小组通过撰写提纲后,针对写作提纲的要求有目的地收集资料,也包括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各种层面的访谈。

问卷调查

收集必要信息和数据的一种可行方法就是向企业内的主要员工分发调查问卷。对于起草第一份报告,这一阶段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阻力,因为调查问卷对于被调查人来说常常会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如果被调查人知道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好处,才会有较好的合作,所以强有力的跨部门小组是有力的保障。

采访

这是一种面对面的访谈收集方式,用以弥补调查问卷见物不见人的不足。特别是有关撰写人对所负责章节不熟悉的时候,采访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时甚至是保证报告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必不可少的环节。采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保证留出充足的时间。询问被采访人关于企业的不同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他们部门的相关程度以及他们对此的态度。

* 澄清问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解,接着让被采访人填写缺少的信息。

* 不仅要获得数据,还要获得纳入报告的实例。

* 与被采访人一起分析收集的数据。

采访和问卷调查是企业内部提高可持续发展的适当方法,通过采访和调查,会在企业内部提出一些关键数字使企业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关注环境、社会和一般性的经济问题。并且,按照现有的经营过程来划分报告的准备工作,有助于使可持续发展更深入地融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诸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都需要处理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可识别企业内部的一些交叉关系,而“经典的”三支柱报告一般只会涉及环境部门和人事部门。

如果企业编制报告准备采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作为指导,依据《指南》的要求和指标,列出详细的资料清单,将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方法。作为初次报告的企业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GRI的指标太多,同时也有部分指标并不适用的情况。所以,同时查阅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看看他们采用了哪些指标,也是资料收集时的一个参考。

为第一次编制报告收集数据始终是一个挑战,因为对各参与方而言都是一次新的经历。然而,一个企业在编制报告上的经验越丰富,报告编制过程就越简单,也就越容易确定可持续发展问题,更精确地选择需要的指标。如果一个企业要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一般就要建立适当的、统一的数据收集和管理制度,逐渐地,数据的收集就容易得多了,甚至几乎不需要进行问卷调查或采访,相应的工作量也会减少。

中远集团首次可持续发展报告,就荣登联合国全球契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典范榜,其采取调查问卷伴之以培训的方法来收集资料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好方法:

如表5-1所示,在进行报告编制工作之前,由编写组对二级公司进行了四轮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基础情况的调查。编写组根据编制报告工作的需要,设计出问题单下发到二级公司,收到反馈信息后进行梳理,而后设计下一轮调查问卷的内容,以便保证收集到的信息更具有完整性和针对性。

为了保证编写工作的规范进行,专家组采取包括全球电话会议的培训形式,并与编写组就报告的编制工作召开了10次研讨会。在编写的过程中,不断深入对GRI报告指标的研究,同时,集团还组织专家组对二级单位负责实施全球契约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和编写报告的负责人进行了为期5天的培训班,以指导二级企业开展对三级企业的信息收集过程。

二、设计报告提纲

1. 分析基础资料

收集了基本的资料后,紧接着就是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如何进行分析呢?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益相关方分析,二是可持续发展分析,三是利益相关方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

第一,进行利益相关方分析。分析内容包括:企业利益相关方是谁?企业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是什么?利益相关方的反作用又是什么?

谁与公司有关?利益相关方是指所有影响企业经营或受企业经营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可能的利益相关方包括:

* 员工;

* 客户及最终用户;

* 政府部门;

* 供应商/上游公司;

* 财务分析师;

* 非政府组织:与环境问题、人权、

消费者保护等有关的组织;

* 银行、保险公司;

* 近邻、当地居民;

* 专家(如大学或研究机构);

* 潜在的雇员。

还要分析公司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是什么(参见图5-1)?

第二,进行可持续发展分析。问题包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企业采取了哪些可持续发展措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绩效如何?企业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机遇是什么?等。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识别与公司最相关的议题,全面收集有关这些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挑战,尽早开始处理企业还不熟悉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要特别注意与有能力的利益相关方建立联系。

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机遇分析:在确定与企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题目过程中,下面一些问题可以提供帮助和启示:

第三,企业社会利益相关方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在利益相关方和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企业哪些利益相关方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如何构筑合适的利益相关方关系,来抓住可持续发展的机遇,有效避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汇集主要利益相关方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信息,具体工作包括 :

* 找出哪些利益相关方可以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出。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主题,找出利益相关方想知道什么或担心什么。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主要利益相关方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考察:

共同了解企业为自己的经营活动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为报告形成基本信息的方式是成功编制报告的一个先决条件。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4篇

与历经百年发展历史的财务报告制度相比,以企业自愿披露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等非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制度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但是近年来发展迅猛。因为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压力要求企业不但要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承担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还要企业更加透明化,要向社会公开披露和反映自身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和实践。很多国际组织所做的调查和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来实现上述要求,将报告视为与利益相关者沟通和交流,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最佳实践活动。同时,实践表明,报告也对企业自身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目标,明确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毕马威全球可持续发展服务部主席George Molenkamp

毕马威自1993年起,即开始对公司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给予关注,每三年开展一次针对企业责任报告的调查,挑选了全世界超过1600家公司,其中有98%做出了回应。同时毕马威全球可持续性合作部门还联合了阿姆斯特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商学院来支持这项调查工作。

越来越多的企业独立的企业责任报告

毕马威进行了二条平行研究:即针对财富500强中全球最大的250家公司(G250)和16个国家中排名前100位的公司(N100)开展调查,结果显示:世界上最大的250家公司中, 大多数企业单独发表了企业责任报告: 由2002年的45%相比提高到2005年的52%;64%出示一份单独的报告, 或者在其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了企业责任资料;企业责任报告已由单纯的环保报告发展成可持续性报告(社会,环境和经济报告);在被调查的国家中,平均有33%的公司分别发表了可持续发展报告,指数最高的两个国家分别为日本(80%)和英国(71%),增长最快的国家为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和法国;最引人注目的行业是金融业,比起2002年已有超过二倍的增加。

报告内容反映对传统社会责任的承担与新议题的关注

在公司的企业责任报告中,最重要的问题包括了环境方面的环境行为指标;社会方面的多元化、均等机会、人权、集体谈判、童工和强制性劳工、结社自由;工作条件方面的健康与安全、培训、工作环境、员工满意度;社会参与方面的学校/教育方案、员工志愿度、项目保健、艾滋病、水利工程;慈善方面的慈善事业和慈善基金;经济方面包括财务报告的基本资料、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税务问题、公平贸易和公平竞争问题。

同时报告也反映出目前企业关注的一些新问题:例如在利益相关者参与方面,报告提及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与利益相关者有建设性的对话,咨询利益相关者对公司责任报告的意见,对利益相关的公开回应以及根据与利益相关的对话来衡量公司责任报告的影响;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报告会提及在供应链管理中关注企业责任,许多公司要求有供应商声明,一些公司开展物流审计;在影响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中,许多企业汇报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些企业还开展了CO2交易结果的调查;在公司治理方面,提及公司的行为守则/道德守则,公司治理的内容,描述企业责任和公司治理之间的联系,提及独立的监督机制,与贪污和贿赂有关的守则,以及企业责任与Sarbanes-Oxley(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联系。

调查显示,企业责任所处的最活跃的地区在西欧、北美、南韩、日本、巴西、智利、南非和澳大利亚。企业责任的关注点也存在区域性差异。

报告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带来的几点启示

1、 企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以经济为主导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主流。

2、 企业责任在公司内激发创新思维并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

3、 通过供应链所带来的压力,规模较小的公司也将激励采用符合企业责任的做法。

4、 在近几年,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企业责任表现的兴趣也急剧增加,从财务角度给予了更突出的关注。

5、 将企业责任(可持续)融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日常运营和信息沟通中,对跨国私营公司进行风险管理和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更加成功至关重要。

6、 公司建立自身的企业责任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过程,公司应及时了解自己的状况,并开始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企业责任团队。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与展望

美国商业社会责任组织(BSR)咨询服务总监Dunstan Hope

从一些调查分析的数据中,我们已经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因为事实表明这是公众对大公司的一种期望和要求。没有例外的,只要是跨国公司,人们就希望它公开这样的信息。因为,这些报告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报告的帮助利益相关者做出决定

社会责任投资分析家将社会和环境因素纳入他们对投资决策的分析和考虑之中;员工和潜在的员工则通过报告对公司进行判断;民间团体利用报告中的信息来决定他们开展工作的优先重点,如何进行咨询设置、公布文献和信息摘取;消费者,特别是消费者组织,利用报告中的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出购买决定;地方社区从报告中可以了解到在他们周围究竟发生了什么;政府和规则的制定者从报告中看到他们所期望的公司的透明度。

多元化期望给报告的编写带来挑战

由于利益相关者使用报告的角度和方法不一样,因此公司在起草报告的时候,就会面临要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达到多种目标的挑战。报告的不同受众有不同的要求,他们做出不同的决策,因此需要从报告中得到不同的信息,同时他们的需求水平和层次不同,有的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非常了解,有的人却觉得陌生,他们对报告的期望值不同,对报告信息披露的程度要求也会不同。由此,报告越受关注,一份报告让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满意就越困难,这成为未来公司编制报告的一大挑战。

未来最好的报告将在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可持续发展

第一个层面是绩效。最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要详细解释绩效的趋势,要分析、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公司报告的数据,为什么这些数字会上升,是否是好的趋势,这些问题需要公司在报告中进行解释。同时还应该将公司的目标或者要实现的期望值报告给读者,从而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第二个层面是重要议题或者要点。报告应该覆盖最重要的议题,尤其是一般的读者和分析家运用报告时需要的信息。公司要描述这些议题将给公司带来哪些机遇和风险,而公司是如何管理和运用这些机遇和风险。第三个层面是深度,公司在报告中披露绩效,报告自身具有优势的领域,披露对公司而言重要的议题,还要根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公司不能随意地、不加组织和不加选择地把大量信息扔给读者,要针对特定的读者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达到与有特殊寻求的利益相关者沟通的效果。

全球契约促进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理事会理事陈英

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2000年倡导全球契约,从2001年开始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陈锦华会长的领导下,开始向中国的企业介绍全球契约。两年后,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了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主要目的是鼓励中国企业积极加入全球契约,并对加入全球契约的企业进行了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参与了它们撰写报告的过程,截止到目前,已经有100多家中国企业加入了全球契约。

中国企业联合会选择“全球契约”帮助中国企业提升

推荐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在各种各样的标准进入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联合会认为,联合国全球契约的目标是追求公平化,这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同时联合国不是一个商业性机构。第二,全球契约是全球统一治理机制的雏形。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且目前全球化的程度已经很深,大家都在国际上做事,需要有统一的规矩。中国企业加入全球契约以后,可以直接在联合国的平台上,和其他很多企业对全人类的共同性问题进行探讨。第三,全球契约原则是中国企业把本地化和全球化结合的最好的工具,全球契约的十个原则,尊重人权,反对使用童工,环境保护等,这些都是口号、目标,但是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它所处的行业、所处的地域环境不同,应该如何落实就需要考虑具体化和本地化的因素。第四,全球契约原则给了我们一个空间和时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程度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很多的问题,需要给企业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改变、去改善,全球契约要求加入的企业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做得好,每一年都要比前一年做得好,要不断的进步,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第五,全球契约原则具有灵活性和自愿性,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创新性。第六,全球契约为企业和政府对话,企业与社会伙伴对话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

社会企业调查报告范文第15篇

近日,FYSE(Foundation for Youth Social Entrepreneurship)了《2012中国社会企业报告》,力图通过一系列调查和访谈,来呈现自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社会企业领域的现状、规模、表现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这份报告是由多名行业专家、学者以及投资经理等共同编撰,该报告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2月- 2012年1月期间,以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对52个中国社会企业总部发放了网上调查问卷,收集到有效数据; 同时,采访了代表12个支持中国社会企业家组织的行业专家。FYSE研究会旨在通过这份报告,对社会公益领域作全面深入的剖析,以指导FYSE项目的执行和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

《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

10月23日,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小颗粒,大突破——2012年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报告》,此次AQTI评价遴选出中国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程度最高的前十位的城市,它们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中山、北京、佛山、珠海、南京、苏州、宁波。

此次评选范围涉及国内113个城市,选取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挥发性有机物、铅等污染源作为评价指标,再根据健康危害程度、污染物环境负荷量等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同时,也暴露出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信息公开依然非常有限,污染天气应急计划有待制定和落实。同时,公开的数据也突显出一批城市空气污染状况比预期更为严峻。

《为时尚清污》纺织业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纺织出口份额有所下降,但在以印染、整理为主的纺织原材料加工环节,仍占据世界最主要地位,这个环节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水耗、能耗高,污染排放量大。

10月8日,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达尔问、环友科技和南京绿石五家环保NGO在北京联合第二期纺织业调研报告。今年4月,他们曾《为时尚清污》I期报告,并与49家中外服装品牌展开对话,询问其是否了解供应链的环境表现。

截至2012年10月7日,30家企业对此进行了回复。其中H&M、NIKE、李维斯、阿迪达斯、GAP 等一批品牌作出积极跟进,主动识别供应链上的污染记录,推动200余家纺织和皮革供应商企业对违规问题和后续整改做出了公开说明。但玛莎百货、迪士尼、J.C.Penny、Polo Ralph Lauren和Tommy Hilfiger等22家品牌或者消极回复,或者不予回复。

《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