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篇

自行车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含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内容。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即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统筹管理企业的所有的内部信息,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经营水平的目的。这是实现企业内部网络控制、信息管理的有效渠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外部信息化建设即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构筑企业的信息网,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官方网站,大大提高了自行车企业的运营效率。这是落实供给侧改革和推进“互联网+”计划。

自行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近十年的建设,我国自行车企业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行业信息化意识明显增强;信息化建设内容趋于完善;决策、管理、产品开发、生产经营、服务增值等内容均已纳入信息化建设范畴;同时,涌现出信息化建设高水平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凤凰、永久、捷安特、喜德盛、富士达等5个品牌获评“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飞鸽、力霸皇、富士达、凤凰、永久等5个品牌获评“中国畅销品牌”称号,捷安特等32家企业生产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新日等一批企业生产的自主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更多的企业还获得了“省级名牌产品”或“省级著名商标”称号。这表明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体现了行业工业化与信息化加快融合,生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精益生产、5S、6西格玛等管理模式在规模企业中得到应用。销售、研发、生产、库存等环节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逐步向协同集成发展。现在企业信息化已经越来越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同。许多准购车者纷纷借助网络查询信息,企业之间也通过网络联系,使得电子商务空前火爆,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尤其是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企业开发了“网上公告申报系统”,对促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大有益处。

然而,由于受管理体制、传统观念等影响,企业的信息化往往流于形式,只能在部分领域实现信息系统的部分职能,甚至成为形象工程。当前我国自行车企业信息化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和不足,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信息平台。目前,政府各个部门的业务资源整合程度和协同力度普遍较弱;自行车企业在推进企业信息化及电子商务方面有点盲目,没有建立公共数据提供、服务信息平台,困扰企业“办证多、办事难”的现象仍然存在。随着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还会有更多的工作将通过信息交换平台进行,因此必须考虑与国际同行在数据接口及数据标准规范、协议等方面的问题,以便保证信息全球沟通和数据的正确有效转换,这也是自行车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

缺少资金支持。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但目前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仍处于传统观念阶段。他们普遍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只是在设备仪器上的投入, 认为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投资的“ 无底洞”; 还有部分企业领导者更换速度较快, 对企业内部规划了解不够清晰, 认为信息化建设对于企业的收益较小、 没有回报等, 从而忽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作用,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尽如人意。

创新动力不足。作为品牌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只有不断的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才能使品牌长盛不衰。同为自行车消费大国,在欧洲很多国家品牌领先者颇多,甚至有的有上百年历史,而中国自行车品牌能够持续发展几十年仍然可以保持一定市场优势的屈指可数,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中国自行车企业虽然产销量大,但是很多以给外资品牌代工为主,核心部件也依赖于进口。民营品牌快速切入市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套模复制,但自主核心技术薄弱。供应厂商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也愿意推荐同款架型、款式给不同厂商,以实现规模效应。由此造成了整车市场同质化竞争,最终让品牌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失去了品牌的核心优势,信息技术对企业尚不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另外,目前大多数企业研发领域的软件平台基本也是国外品牌,生产经营环节的管理软件自主研发的份额也不大,降低企业各个环节的生产成本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支撑企业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还处于萌芽期。

急待利用信息技术改善管理。网站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之一, 可以通过 “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平台提升企业的效益。然而,魍车钠笠底橹机构存在多等级、多层次、机构臃肿等现象,造成横向沟通困难、信息传递失真、缺乏活力、对外界反应迟缓等问题;另外,还存在业务流程相对混乱,管理思想及管理方法落后等弊端。所以,有很多企业虽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对网站和内部网络系统进行建设,最终效果却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不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建设的系统缺乏对核心环节的重视,没有充分体现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解决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在企业无法有效实现。

推进自行车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如今,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国内、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点是如何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并从信息化建设中受益。为此,推进自行车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为企业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部门加速信息化建设。《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正式出台,是对未来十年国家信息化发展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是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布局和网络事业发展的指南。政府部门要遵循《纲要》,主动拥抱互联网,将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理念、新技术逐渐应用到行政审批等政务服务领域,创新政府在线服务。行政中心应切实提升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能力和行政管理水平,开通网站、微博、微信和App,在办事大厅部署自助服务终端机,让企业自主申报,打印办理结果。

自行车企业建立信息库及网络平台。自行车企业信息库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是企业降低风险的保障。企业应广泛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业务协同等手段,提高企业办公、服务、监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从而形成高效、集约、利企便民服务型运营模式。如提供企业科技成果展示、先进实用技术推荐、在线专家咨询、企业标准信息共享、技术监测和科技平台数据共享等综合科技服务,推动企业发展创新驱动。众所周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及时跟踪和了解世界自行车发展的最新动向和科学技术,没有高速的信息传输网络,生产出来的自行车产品将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国内现有的市场份额也难以维持。但如果每一个企业都去跟踪和研究这些高新技术,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全面性和准确性方面都是不可能达到的。因此行业必须建立信息库,把共性信息资源收集与处理,降低此类资源的丢失与破损,从而为企业预防及规避风险提供保障,还能通过高效、快捷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为整个行业服务。目前这方面还需要行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建设。

企业自身应做好的工作

明确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企业领导及员工必须认真学习《纲要》,提高信息化建设意识。只有领导及员工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才能使企业信息化方面的有限资源及设备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促进企业领导决策合理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激励企业员工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苦练内功,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品质上继续提升,在品种上做深做细,在品牌上不断升级;同时,积极关注ofo、摩拜以及小鸣单车、行者等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创造条件积极参与,并进行品牌营销,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为企业赢得信誉和竞争优势,改善企业形象。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和研发中心。企业应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并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建立技术创新机制和企业的研发中心,促进重点科技项目攻关和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使科研成果产业化。构建数字化产品研发设计体系,提高产品制造加工质量和精度, 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减少库存和积压, 大大推进了生产率的提高。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人才培训。企业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和人才培训,建立信息主管制度。信息主管应全面负责信息技术和系统的运行、维护,制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规划并提出有关建议,负责协调企业内部信息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等。另外,要赋予信息主管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这样有利于统一规划和规范。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信息主管的地位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促进“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给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消费与开拓市场的机会,使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建立起高效、快速的联系,从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和消费者了解市龅哪芰Γ使企业能迅速将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反映到决策层,促进企业针对消费者需求进行研究与开发活动,及时改变和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促进企业更加贴近市场。因此,大力推动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参与电子商务网络的开发,条件不足的可以直接将业务嫁接到已有的电子商务网络上进行,选择实力强的网络技术合作伙伴,并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以确保网上交易顺利实施和网上支付的安全实现。同时,应考虑与国际的接轨,特别是零部件全球化采购趋势要求我们融入国际的零部件交易网络,建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电子商务网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把骑行低碳、健康环保优质产品推向社会。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 管理水平 道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向着集团化、多元化、产业链化、国际化发展,一些较成功的企业甚至能够进行区域研发、区域采购、区域营销。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和发展模式都应当做出相应的改变:重心从产品生产转移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上,销售范围从立足于地方市场到着眼于全球市场,从注重线上的销售到线下的售后服务,从企业内增值到产业链增值……解决好企业上述发展问题,根本在于提升管理水平,而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做出了选择,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搜集各种资源,并加以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主要是依靠信息技术信息搜集、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使得信息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企业管理信息化需要被广泛重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以提高管理水平。这种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的流程中,便于各个部门能够实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做为企业制定各项战略的重要参考,为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提供支撑。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新时期,企业都在向着知识密集型企业转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技术做为知识的具体表现形式,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最重要的手段。企业利用技术手段,了解顾客的对于产品的期望,有针对性的设计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不断对产品进行再研发,完善产品性能,以自主研发科技产品做为企业重要竞争手段。

(二)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市场经济变化瞬息万变,企业发展要与时俱进,那么企业就得实时了解外部环境的动态信息,如此制定的各种政策才能很好的符合环境变化发展的需要,才能提升企业对于市场风险的预测能力和应对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

(三)信息化建设是解决管理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企业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升企业透明度,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在最初萌芽阶段被发现。财务方面,由于每一项财务支出都会进行输机处理,这就有利于财务部门建立资金流通线路,从而加大了对资金监督力度,保障了企业财务工作的稳定。

(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搜集和整理市场上的有效信息并提供给各个部门,在了解实际的基础上,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来制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同时,也可以修正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差,确保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进而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竞争力。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转变传统的单机应用、单元应用、集成应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向着整合应用转变。

(一)单机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为满足个人要求的管理模式。通过为单个职工提供信息化工具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其中包括收发邮件、打印管理、project、沟通管理、日志管理、个人报表以及计划管理等等,这些都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

(二)单元应用则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采用为满足初级部门要求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包括ERP、OA、CRM、PM、HR、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以及内控管理等手段来很好的完成任务,实现企业各个部门的目标。单元应用只是企业战略管理进程中的一步。

(三)集成应用所要求的技术较高,是为了满足管理信息化中更高要求而提出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好因系统独立而产生信息流通受阻的问题,这需要技术含量很高的手段,着重将各个孤立的平台通过搭建渠道,使之链接起来,形成整个信息通畅的系统,集成应用包括门户系统、总线系统等等。我国企业管理主流失集成应用模式,由于起步较晚经验少,所以,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四)整合应用是普遍存在于各个企业的一种管理理念,是应对以后企业管理更高要求而存在的。在集成应用系统中,即便是实现了系统间的技术集成,但是业务间的有机整合,包括自上而下的整合以及部门之间的横向整合。实现整合应用首先必须选择企业整体业务模式,构建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战略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等。在未来的几十年,整合应用将会成为所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

四、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够了解。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但是这是建立在充分了解当前企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如此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解决好随时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日常工作中,管理层要从全局着眼,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展需求、人员分配情况等,认真分析生产和销售等环节,找出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关键性问题。然而,有些企业的领导层思想观念落伍,对于企业如何发展,实现怎样发展这个问题理解不清,导致对于企业不能提出实质性的建议,只是把这些问题交给信息部门来处理,但是由于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导致信息部门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也不是非常重视,造成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背离,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

(二)职工对于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程度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正做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职工必须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断利用信息技术调整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然而,很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意识比较淡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阶段,导致管理跟不上时代,管理方法守旧,阻碍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提升。

(三)我国企业管理起点低、理论基础差。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职责是使得数据管理、业务管理、信息处理更加规范化。由于一些企业不注重企业管理,导致管理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管理上也更加随意。企业生产和管理各部门之间分离,工作之间无法做到协调,这就造成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信息缺失,信息传递不准确。如果企业管理水平较低,那么企业就很难进行信息化建设,即使运用再强的信息技术,那么所体现出的效果也是很差的,利用率很低,并不能真正的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个行业,其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程度也不同,一些大型企业或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由于国家扶持,发展比较迅速,反之,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见,信息化程度的不平衡制约了企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五)我国企业管理整体水平偏低。虽然,目前企业管理已经从单向应用向技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自动化生产在许多企业已经屡见不鲜,但从整体上来看,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是偏低。

五、如何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些措施

(一)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分析自身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的优势和劣势,找出存在的问题,清除掉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的障碍。

(二)提高认识、统一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场变革,抛弃落伍的技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这一场新旧的交替,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思想上端正态度,提高企业职工对于信息化的认识,管理层要特别重视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效益,只有形成自上而下的重视,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有效的实施。企业选择利用信息技术,就是选择了管理模式的变革,企业要做好应对可能随之而来的各种挑战。

(三)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为实现信息化奠定基础。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得保证基础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基础工作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石,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展开。首先,要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得日常工作有制度可循,保障企业生产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的销售等规范统一。其次,保障信息录入系统的及时性,真实性,提升搜集信息的准确性,避免误差的出现。最后,科学合理的划分工作范围,各部门明确各自工作重点,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四)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人才始终是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做为信息技术的载体,人才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难在系统的维护上面,如果企业系统出现问题,并且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无法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那么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只是一句空话。再者,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也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毕竟企业不能一直依靠外部专业人才。所以,培养企业人才是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转最有力的保障。

六、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立足于企业当前发展实际,以市场为导向,分析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对于企业来说是提升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做有效的举措。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加速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新宇.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分析[J].现代商业,2010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工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6-0398-01

一、Z县局(营销部)基本情况和现状

1、硬件基础设施比较齐全。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县局(营销部)共有台式电脑36台,打印机10台,建有网络机房1个,标准网络布线点1个,交换机、机柜等相关网络设施4个,建有计算机网络防雷工程1套。

2、信息化工作规章制度比较完善。通过加强信息工作的管理力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化培训管理办法、机房管理制度、互联网管理办法、信息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相关信息岗位的岗位职责等等一系列的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职责,基本满足目前信息化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信息化管理工作处于一个较规范的管理体制下运行。

3、各类软件系统紧密应用于各项工作之中,但是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当前工作中使用到的软件系统有三项工作系统、协同办公系统、资金监管系统、“135”工作法系统、营销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专卖管理系统、一号工程系统、文件传输系统、电子邮件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绩效考评系统、物流管理系统以及移动短信平台。Z县局(营销部)35岁以上的员工占全体员工的50%,因为年龄的问题,软件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4、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目前Z县局(营销部)共有在职员工38人,拥有计算机相关专业资格证书2人,全日制本科学历6人,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2人,缺乏信息系统维护、应用、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无专门软件系统管理部门和岗位,营销服务科内勤人员兼职计算机系统管理岗位。

二、认真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加快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要结合烟草行业的特点,制定规划、研究政策、加强信息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领导干部及员工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对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加大资金投入,淘汰落后的硬件设备。目前2005年以前购买的台式电脑8台,打印机3台因设备老化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并无维修价值,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设施建设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然后在进行信息建设投入的时候,先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做到投资价值的最大化。通俗点讲就是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另外,在信息建设投入同时,要考虑到日后工作发展的需要,便于设施的升级和改造,很好的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是比较快的,产品更换的周期大概在三到五年,有些设备的使用寿命要视其使用的环境和情况来定,因此持续不断的投入和系统科学的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

3、加强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提高信息系统利用水平

目前,很多员工,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员工,对于电脑的操作并不是很熟练,不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等,使得日常工作中的效率不高。员工素质与信息化工作要求差距较大,大部分员工对电脑及相关信息设备出现的故障缺乏基本知识,常常在故障出现之初采用不当的操作方法,造成故障问题恶化。

要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业务、技术和管理素质。带动全体员工全面了解各软件系统的操作流程,熟练运动其功能模块进行日常办公,提高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提高工作水平。让每位员工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专属帐号登陆与自己工作相关的系统进行日常工作和相关文件资料的传递,访问国家局、省局的网站了解行业新闻。

三、效果评析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建设;企业财务管理;竞争优势

财务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任务,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其中的会计工作,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项中心环节,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最终达到促进企业不断的稳步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与企业发展相关的各项数据资料,搜集的更加迅速、更加准确。传统的会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迫切需要对会计工作进行变革,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一、会计信息化的深刻内涵

会计信息化是时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会计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升财务信息的传递速率。具体说来,是在财务部门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所带来的益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据会计管理理念,整合会计部门的各会计业务流程或整合企业业务流程,信息流程、会计业务流程,准确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支持,以便为企业制定的各项策略提供快速、有用的信息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

二、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意义

(1)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在过去,企业普遍重视会计核算,轻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本身也不是很重视财务管理。经过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并下发了各种相关文件,大力推行具有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和决策功能的软件,提高了从业人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改变了他们的知识构架。在当今,利用信息技术,将会计工作信息化,不仅使会计工作变得简捷,会计人员有更多充足时间去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而且还及时的给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有效信息。会计信息化直接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2)使得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建立了会计信息化系统,只要企业将产生的数据输入到系统中,系统便会立刻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工作中出现的变差就可以立即改正,这样就规避了风险的发生。同时,在当企业将数据输入时,这些数据便可以被重复利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企业者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信息的调阅。从而改变了会计工作的被动,变的主动,如此,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提升了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和规避风险的能力。(3)加速了企业财务管理中信息统计的全面性。对于企业来说,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建立统一的财务制度,能够把力量集合在一点,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做得突破。企业财务管理要做的就是首先保证财务信息的集中,会计信息化能整合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对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进行整合,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便于财务集中管理。同时,会计信息化中的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分析整个企业的运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和财务状况,实现更全面、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有效减少财务管理层次,使集团的组织机构更趋于扁平化,提升集团各个层面管理的运行效率和控制水平。财务管理的会计信息化,避免了资源的闲置浪费,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会计的信息化使得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流程更加有序,管理模式更加集中,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4)提高了企业财务监管能力与风险规避能力。由于传统会计工作的局限性,事后的数据统计和资料整理并不能将结果做出任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既不及时,又由于对于过程无法掌握,提高了风险的发生几率。实现会计的信息化,企业管理者可以时时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查询下属各单位的账目明细,据此来了解企业财务,业务的经营流程。信息化是提升企业财务监控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企业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起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一些企业者简单的认为,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的核算,就算是实现了会计的信息化。其实,他们没能够认清会计信息化为企业提供的深层次的作用,在企业的资金使用决策中,会计信息化能为企业及时的采集相关数据,为领导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另外,在企业内部,由于一些管理层狭隘的思想,认为会计信息化只是使得财务部门在核算时更加简便快捷,却不知从业务到基本的各个部门都是会计信息化的受益者。虽然一些企业重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拥有一流的会计信息系统,但由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过关,强大的信息系统被用来做最简单的事情,会计工作只停留在最初级的阶段。(2)操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人才的缺失。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不仅需要拥有扎实的会计学知识的人才,还需要拥有高超的计算机技能的人才,最缺少的就是两者兼备,既能进行专业的会计记账,又能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会计领域,使得两者优势互补。这类人才是十分欠缺的。随着大学扩招,大批学生涌入会计专业,他们拥有的会计学专业知识自是不必多说,然而距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相距甚远。所以,企业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招聘,既要有专业的财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为会计信息化所服务。(3)会计信息化利用率不高。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运作,使得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的日常经营中,从生产、销售、物流到控制、决策,这些工作内容都可以从会计信息化中受益。然而,在企业实际经营中,由于管理者意识淡薄,观念欠缺等问题,往往一些财务软件只在财务部门广泛运用,许多有用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无法在企业内部达成共享,这使得企业在决策时没有充分的数据依据,同时,由于信息流通不畅,造成各个部门对自己部门的账目明细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若是完善了会计信息化,这将使得各部门协调运作更流畅,大大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整体的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四、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应对上述问题的措施

(1)加大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宣传力度,改变观念意识。要大力宣传会计信息化模式,让所有员工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便利。在现今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分析系统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对一些危险性因素进行科学分析预测,有预见性的增加防范措施,当危险来临时,也可以使得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企业内部员工都应该坚持的理念。(2)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时,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在建设过程中,注意培养既具有会计学专业知识又具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可以从高校中公开选拔这些人才。同时,对已经入职的员工注意后期的培训,对其进行继续教育,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一批复合型人才。(3)提升会计信息化的利用率。会计信息化利用率不高是广泛存在的问题,为了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得提高会计信息化利用率。将会计信息化带来的益处融入到企业的每一项工作中。所以实现会计信息化与业务流程一体化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计信息和信息分析系统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促进日常业务的运营更加高效、更加顺畅。优化配置人力和无理,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从根本上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总之,会计信息化有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是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在剧烈市场竞争下的必然选择。企业在实现会计信息化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即使有困难也要迎难而上,克服种种阻碍,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对会计信息化的内容进行探索,争取找到一种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刘雅.信息化的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现代商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与传统的纸质载体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具有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相关因素多,关联度高等特点,因此电子档案对记录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信息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与各个不同的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都有密切联系,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就是利用各个不同专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一体化管理。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前景

近年来,湖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很快。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网络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企业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在企业管理中,生产调度、安全监察、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技术图纸、人事管理、企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大量的信息需要归档,对这些档案信息及时搜集整理,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不失时机地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为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这是信息化条件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新趋势。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 但是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笔者认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应该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是将企业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 所以,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企业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企业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 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三、信息化推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转变

为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这里面有一个对现代化、信息化与数字化的理解问题。其实,对于现代化很早就提出来了,但是对于现代化至今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解释。在四届人大说,我们国家要实现工业、农业和国防现代化。但是,现代化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一点是大家所共识的,即:早期的现代化是以实体管理为中心,而现在的信息化是以信息管理为中心,前者对应的是工业化社会,后者应该对应信息化社会。前者以工作自动化为特征;后者则以全文信息化为特征。其实这也就是现代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由此,也可以看出来,信息化是包含与现代化当中,是现代化发展的一种必然形式。

随着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档案工作也必将随之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档案管理现代化,而现在的档案管理现代化与过去相比较又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现在现代化的核心应该是信息化。因此,提倡现代化的同时也提倡信息化。但必需强调的是:档案管理现代化是以档案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即: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基于档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对信息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数据进行归档、存储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全文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的新型档案管理模式。有了全文,没有网络,就好比有了马没有鞍一样。所以,我们要提倡提供有效的全文档案信息网络化服务。

在提倡信息化的同时,现在也提倡数字化。但目前有一种观念认为,提倡信息化已经过时了,而应该转为提倡数字化。其实不然,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现在的文档则多是以数字形式形成文件、在磁光介载体上的保存、在局域网和互联网上运行的模式。同时,将过去的纸制文件转换成电子的数据,我们将其这样一项工作、一种形式称之为数字化。实际上信息化与数字化两者关系应该是信息化大于数字化这么个关系。这就好比路与车的关系一样。

四、企业档案信息化要确保安全性和真实性

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须建立有效的文件档案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改进和规范在应用计算机条件下文件档案管理工作流程,使之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其次,依据文件处理流程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软件功能设计;再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企业在电子档案使用过程中,应当充分注意到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因为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档案涉及范围迅速扩展,数量也急剧增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网络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的攻击,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与此同时,还要高度重视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从电子文件的生成到归档缺乏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相当数量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处于自生自灭的状况,多数电子档案与其相对应的纸质档案之间未建立统一的管理方法;加之储存电子档案选用的载体不耐久等原因,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可靠性,从而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性,企业档案部门要采取切实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保证档案真实性。

五、提高人员素质适应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现代化的设备需要人来操作,档案工作信息化需要人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多元化知识背景才能适应要求,因此,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的档案专业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现代科学成果在档案管理中的大量运用, 迫使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论、文化和管理等有关知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它们对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具有直接作用。其次,全面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如具备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文书学、目录学、档案自动化管理以及档案著录、标引、检索、编研、复制、修裱等有关档案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再次,从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看,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掌握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信息分析与研究、提供高层次档案信息服务与咨询等三方面的能力。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学习、学习、再学习,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的选送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深造,离岗培训,还可以采取以老带新、以师带徒的办法,互帮互学建立复合型人才群和梯队型人才结构。

六、结语

企业的档案工作也应该是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促进、完善企业信息化和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作为企业档案工作发展的总目标。无论是企业的领导者,还是企业的从业人员都应明确的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里如果缺少档案的信息化,那么企业信息化就是有缺陷的。所以说,企业档案信息化是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和完善。这既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所在,也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之一。同时,档案信息化也是档案工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企业开展档案工作也应该把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作为企业档案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DOI]10.13939/ki.zgsc.2015.20.151

1 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关于管理会计定义,不同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其开展研究,但目前较为认同的是:“管理会计,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从以上定义,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有三个特点:①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决策、提升企业价值;②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者;③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加工与整理信息。

关于管理会计方式,近年来,学者们从理论体系、企业实践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与管理、价值链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几个领域。

关于管理会计实践,主要集中于战略管理会计、ABC应用、平衡计分卡、预算管理等。如:位春苗(2014)基于价值导向开展对电信企业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熊焰任、苏文兵(2008)基于国内采用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的核算研究、韩向东(2014)对神东煤炭的预算管理实践研究。

2 管理会计信息化及成功实践

在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管理模式需要随之转型与重构,互联网思维应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管理的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催生出新的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是推动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方式,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第十三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学术年会在山东烟台召开,会议以“继往开来 开创会计信息化新时代”为主题,研究主题为“管理会计信息化”,讨论主题包含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方法、实务案例分析、趋势对策研究等。2015年1月19日,财务部了对《指导意见》的解读之五――“信息化为支撑,提升管理效率”,明确提出:“企业应将管理会计信息纳入单位信息化规划,整合各个平台,打破‘信息孤岛’,推动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韩向东(2014)认为,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中的运用,更准确地讲,是指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践,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①预算管理信息化,如神东煤炭于2009年实施的多维度、财务业务一体化、数据集成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②成本管理信息化,如许继电气实施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运用ABC方法,实时对成本进行查询、预算、规划;③业绩评价信息化,如华润集团是最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中央企业,将业绩评价完全嵌入企业信息系统。

3 X工业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财务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X工业公司以实施全面预算为契机,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以财务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系统、资金监管系统为核心的财务信息系统,延伸开发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报销管理等模块,并实现了各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

3.1.1 财务核算系统

公司财务部着力提升会计处理自动化水平,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先后开发了报销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报表管理模块,实现业务人员填制报销单自动生成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成本模块与ERP系统无缝对接、成本核算半自动化、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了财务核算人员的比重。

3.1.2 预算管理系统

公司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系统全面上线,“无预算不开支”的理念深入人心,各项费用实施预算归口部门管理,启动月度预算、年度预算编制模块,实现预算填制、审核、汇总、执行控制的系统全过程管理,公司预算编制准确度逐年上升,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预算决策价值逐渐显现。

3.1.3 资金监管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资金管控水平,公司上线资金监管系统,与NC财务系统开展无缝对接,实现资金支付的监管审批与对外支付全面电子化审批,对资金支付实行统一审批、统一监管,防范资金风险,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3.2 财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各系统间融合度不高

由于财务信息化开发时未统筹规划,造成各模块间存在融合度不高、与业务模块结合不够等问题。

3.2.2 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各系统模块侧重于规范管理、效率提升,但对决策支持作用不明显,如移动财务分析系统仅仅是对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比较,未能充分提取基层业务收据,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度不够高,财务分析实用性不够。

3.2.3 管理会计的理念推广度不够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倡导价值增值理念,但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内涵、实施方式等理解不够,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也未能全面考虑、积极筹划。

4 关于推进X工业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思考

4.1 构建管理会计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氛围,应从专业培训、财务标准、预算评价、舆论宣传等方面来完善,以转变财务人员管理思维为切入点,宣贯管理会计理念,加大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培训,同时配套一系列激励措施、增收节支奖励方案,营造出“人人创造效益”的管理氛围。

4.2 编制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在过去的几年,公司财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但缺乏整体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各财务信息系统,建议重新梳理现有系统的主要职能,以“一数一源、数入一库、数出一门”为基本原则,以财务核算系统为核心,加快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以预算管理系统为重点,提升预算编制准确度、预算执行的对比度、预算评价的科学性;以资产管理系统为辅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成本管理系统为重点,实现机台数据直接提取,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企业 管理水平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个企业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这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期加强甚至是改善企业的管理。而就企业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事实上,财务管理恰恰是许多企业在管理中的最为薄弱的环节。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强化企业的人力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财务管理方式,确立理想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就我国的企业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和手段,再结合具体实例,从而深化了本文的主题。

1.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报表和各种有效的数据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未使用统一会计核算软件时,许多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系统满足不了财务管理以及现代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会计核算软件零散化,未达到相互统一;②多数业务的日常核算与处理不包括在账务系统之内。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其成本核算是通过V3系统进行进、销及存数据汇总的,再通过EXCEL表格进行汇总计算;③会计信息缺乏完整性与及时性。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通过收集报表来统计分析,并层层汇总,这就给信息的及时反馈造成一定的阻碍。④会计信息较难满足集中管理和支持决策这两种需求。即使一些企业在制度上对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以及核算办法进行了统一,但由于未建立信息系统平台,所以,同一业务在不同的工作人员手中的处理也不尽相同,这无疑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⑤会计信息对于协同业务及优化流程上的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由于财务部门内部系统的复杂性和零散性,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的各个系统未实现对接,因此无法达到数据共享的目标。

2.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容

所谓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即是指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施网络财务,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中实行财务核算、数据分析、控制以及决策等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以实现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并且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逐渐成为企业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高度集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包括了会计处理及管理控制的全部流程,企业核算和财务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以满足不同的核算和管理需求。其基础是企业核算,核心是资金管理,而手段是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主要内容为:

2.1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

第一,要认真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与财务制度。以统一绩效评价口径为基础,确保信息的一致性、有效性、正确性与及时性。系统还要可以自动绘制各种财务报表,并且能够自动完成报表整合的过程,减少数据错误,通过在线分析系统将决算信息准确地反映出来。为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企业的财务人员需通过专业分组进行标准化作业,不断提高自身的核算效率与会计技能。第二,财务要进行集中核算和统一控制。总公司可通过监控,对子公司的一切财务行为进行规范。这样一来,财务数据、信息与管理均被集中化、规则化和统一化,各种财务数据与经济信息无需层层报表的汇总,因此,更具有及时性。

2.2全面预算管理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须具有预算体系构建、预算编制、控制及考核等管理功能,并且该功能要与其他业务系统相互结合,以便企业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并将编制的预算体系、计划表以及预算数存放于数据库之中。当出现经济业务时,借助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使财务管理更加有效。

2.3资金管理

企业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三类:银行账户管理、对外投融资和担保管理以及资金实时监控管理。①银行账户管理。为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子公司银行账户一般不允许开立,并且要加强对收入资金的监控力度。 ②对外投融资与担保管理。现代企业实行宽严相济的投资管理政策,避免买卖证券、对外担保、投资理财等违法项目的投资,各种投资项目需经国家有关部门的审批方可进入投资生产。 ③资金的监控管理。建立银企互联系统,以及时掌握资金余额与交易信息,对资金的变动情况实施有效监控,遵循总体设计、分步实施与逐步完善的原则,对企业账户进行监管,包括固定资产购置、工资性支出以及广告宣传费用等资金的控制。

2.4预算控制

借助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包括预算控制、权限设置、数据查询、核算管理以及资金管理等,从而达到对企业的预算进行控制和管理。

3.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3.1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只有及时地获取并掌握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才能保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应该注重采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改善经营管理的方式和策略,特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将有效提升企业整个管理水平。

3.2进行管理和制度的创新。依据国家标准对企业管理运作模式进行规范。与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的不同在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以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以企业财务结算为手段,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财务进行集中管理和资金监控。这就要求我们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3.3树立以财务管理为主的管理理念。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现代企业必须树立以财务管理信息化为核心、以资金流动控制为重点的现代管理理念。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切实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才能带动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在这一管理理念的前提下,既能够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力、降低资金风险、避免资产流失,同时也做到了信息与资源的共享,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3.4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技能培训,进而规范操作、熟练掌握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系统的高效能。与此同时,要建立与财务信息化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提高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3.5要坚持规范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立必须要坚持规范化的原则,以避免违规记账及堵塞管理漏洞的出现。在坚持规范化原则的同时,企业要依据具体的情况和形势,对统一会计核算软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

4.结束语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增强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性和共享性、加快财务管理时效、提升财务管理效能,还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立与应用[J].《财政监督》.2009(06)

[2]孙君亮.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9,9(6)

[3]潘庆阳.高职院校构建院系两级预算管理体系的探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66-68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建设;管理会计;应用水平

1 管理会计的内涵及研究现状

关于管理会计定义,不同学者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其开展研究,但目前较为认同的是:“管理会计,又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并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他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各项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并帮助决策者做出专门决策的一个会计分支。”从以上定义,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有三个特点:①主要目标是服务企业决策、提升企业价值;②服务对象是企业内部管理者;③主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加工与整理信息。

关于管理会计方式,近年来,学者们从理论体系、企业实践等角度开展了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控制系统、成本会计与管理、价值链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等几个领域。

2 管理会计信息化及成功实践

在大智移云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管理模式需要随之转型与重构,互联网思维应深深地根植于企业管理的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催生出新的会计环境,管理会计信息化是推动企业财务转型的重要方式,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于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实践,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①预算管理信息化,如神东煤炭于2009年实施的多维度、财务业务一体化、数据集成的预算管理信息系统;②成本管理信息化,如许继电气实施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运用ABC方法,实时对成本进行查询、预算、规划;③业绩评价信息化,如华润集团是最早采用平衡计分卡的中央企业,将业绩评价完全嵌入企业信息系统。

3 X工业公司的财务信息化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财务信息化现状

近几年来,X工业公司以实施全面预算为契机,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以财务核算系统、全面预算系统、资金监管系统为核心的财务信息系统,延伸开发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报销管理等模块,并实现了各系统与ERP系统的对接。

3.1.1 财务核算系统

公司财务部着力提升会计处理自动化水平,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先后开发了报销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报表管理模块,实现业务人员填制报销单自动生成凭证、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成本模块与ERP系统无缝对接、成本核算半自动化、报表自动生成等功能,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大大提升,降低了财务核算人员的比重。

公司大力推进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系统全面上线,“无预算不开支”的理念深入人心,各项费用实施预算归口部门管理,启动月度预算、年度预算编制模块,实现预算填制、审核、汇总、执行控制的系统全过程管理,公司预算编制准确度逐年上升,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预算决策价值逐渐显现。

3.1.3 资金监管系统

为进一步提升资金管控水平,公司上线资金监管系统,与NC财务系统开展无缝对接,实现资金支付的监管审批与对外支付全面电子化审批,对资金支付实行统一审批、统一监管,防范资金风险,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3.2 财务信息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各系统间融合度不高

由于财务信息化开发时未统筹规划,造成各模块间存在融合度不高、与业务模块结合不够等问题。

3.2.2 管理会计信息化程度不高

各系统模块侧重于规范管理、效率提升,但对决策支持作用不明显,如移动财务分析系统仅仅是对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比较,未能充分提取基层业务收据,对非财务信息的利用度不够高,财务分析实用性不够。

3.2.3 管理会计的理念推广度不够

近年来,公司大力推进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倡导价值增值理念,但对管理会计的具体内涵、实施方式等理解不够,在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中,也未能全面考虑、积极筹划。

4 关于推进X工业公司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思考

4.1 构建管理会计发展的内部环境

为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氛围,应从专业培训、财务标准、预算评价、舆论宣传等方面来完善,以转变财务人员管理思维为切入点,宣贯管理会计理念,加大对各种管理会计工具的培训,同时配套一系列激励措施、增收节支奖励方案,营造出“人人创造效益”的管理氛围。

4.2 编制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整体规划

在过去的几年,公司财务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但缺乏整体规划。为进一步优化各财务信息系统,建议重新梳理现有系统的主要职能,以“一数一源、数入一库、数出一门”为基本原则,以财务核算系统为核心,加快核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对接;以预算管理系统为重点,提升预算编制准确度、预算执行的对比度、预算评价的科学性;以资产管理系统为辅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成本管理系统为重点,实现机台数据直接提取,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中小企业;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

0 引 言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国内已有一些学者开始研究企业信息化的评价问题,但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问题却较少涉足。而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工作和建设工作是同等重要的,科学合理的评价对于以后进一步建设起到反馈和控制作用,从而使企业信息化工程成为一个闭环系统。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有1 500 万家,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60%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中小企业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超过20%。因此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评价包括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和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两个方面。如何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及效益,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之一。但由于中小企业技术薄弱,资金不足,人员素质偏低,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不能照搬大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所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从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入手来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 国内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2002年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唐志荣等学者首次系统提出了一套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主要根据是2001年7月国家信息产业部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而建立的;2002年10月9日,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北京推出第一个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2004年天津大学的齐二石等学者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原则建立了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战略地位、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和信息技术经济效益等6个方面来评价制造业信息应用状况;2005年四川大学的肖素梅等学者从通用性与实用性的角度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上述指标体系基本是针对大型企业或制造企业来进行设计的,其特点是:指标种类繁多,二级指标分得过细或者指标过于宏观,这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不是很适用。尽管肖素梅等学者建立的指标体系可以根据企业所属行业及企业性质的不同,选用部分或全部指标进行组合,形成具有行业特点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文中也没有明确说明对于中小企业哪些指标更具有代表性。

鉴于此,笔者参照国内外的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和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并以上述各学者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对广州市番禺区30多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地考察,同时考虑到中小企业自身具有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相对较弱的特征,以及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相对比较困难的现实,建立了一套具有可行性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2 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笔者参照前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对30多家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亲身体验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给出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并从5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即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基础建设水平、人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效益水平和环境因素。

2.1 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评价体系的指标数量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评价指标过多或过少都将影响评价的精度,应建立与中小企业特征相符合的信息化指标体系。

(2)综合性。指标体系应该能全面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

(3)可操作性。信息化指标体系所需的数据应易于采集,计算方法简明。

(4)可扩充性。信息化指标体系能够随着时间的延续,在内容上可以扩充。

(5)效能性。信息化指标体系能够反映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成本回收能力。

2. 2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通过对番禺区企业的实地调查,笔者发现企业所处的地方环境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影响特别明显。而且在马莉等人的研究中也提到环境因素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但其把环境因素作为一项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指标,笔者认为这样不是十分合理。因此,笔者在指标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环境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但不是把环境因素作为一项单独的评价指标,而是把它作为信息化评价的一个调节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如图1所示。

2.3 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1)指标权重(w)的确定:选择相关领域专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专家按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另外一组专家按100分制进行赋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综合两组专家的意见,初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最后,再以专家研讨会或函询方式最终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计算方法(分三步骤):

第一步,确定标准值(S)。有两种方法来确定标准值:第一种,在所有调查的n家企业中,选择20个指标中每项指标极大值作为对应指标的标准值,即Si=(Pji|j=1,2,3Ln)max,i=1,2,3L 20;第二种,在所调查的N家企业中,选择每一项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对应指标的标准值,即Si=(P1i+P2i+P3i+L PNi)/N,i =1,2,3,L 20

第二步,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指数EII(Enterprises Informationization Index)。通过下列公 式可以计算出某一中小企业的EII:

EIIi=ΣPiWi(j=1,2,3L N)±5

公式中Wi为该企业第i项指标权重,Pi为第i项指标经过标准化后的值,标准化采用如下的方法,即Pi=P/Si(公式中P为该企业第i项指标的统计值,Si为该企业第i项指标的标准值)。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到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水平和企业所处的行业会对其信息化建设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如果企业所处地区比较发达或所处行业信息化水平较高,我们从总分中减去5分,如果所处环境较差就加5分。

第三步,综合评价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国内外专家将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判标准分为4个级别,即一级(高级信息化)、二级(中级信息化)、三级(初级信息化)、四级(初级以下信息化)。根据标准值的确定方法不同,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综合评价标准分别如下:

①每一项指标的极大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

一级:EII≥80 二级: 65≤EII<80 三级: 50≤EII<65 四级: EII<50。

②每一项指标的平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标准值

一级:EII≥130;二级:100≤EII<130;三级:85≤EII<100;四级:EII<85。

通过对一批中小企业基础数据的调研,应用计算机软件(如SPSS, SAS, Excel等)能够很容易算出各个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指数EII。

2. 4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的解释

该指标体系是一个二级指标体系(从左到右依次为1~21),各个指标的解释和计算(计分)方法如下:

①指标1(信息技术支持从产品研制到投入市场的程度),该指标占4分。中小企业从产品的研制开始,再经过试制、试销到批量生产,直至投入市场,按时间的长短分为4个等级:时间为1个月以内得4分;时间为半年以内得

2.4分;时间为1年内得1.2分:时间为1年以上的得0分。

②指标2、6、7、9、16、17、18、19、20的计算方法相同,其得分为:用各指标所得百分率乘以该指标的分值;如指标2(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水平),该指标占3分。这个指标表示中小企业全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生产过程所占百分比,再将所得的百分比乘以3,即可得到该项的得分。其中:库存资金占用率=库存平均占用资金/全部流动资金;库存资金占用率减少水平=信息化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率-实施后库存奖金占用率/信息化实施前库存奖金占用率;资金运转速度增加水平=信息化实施后企业流动资金每年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周转次数/信息化实施前企业流动资金每年周转次数。

③指标3、4中都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为优的3分;为良的得2分;为一般的得1分;差的得0分。指标5从中小企业重大决策的信息获取水平以及决策质量的高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为优的5分;为良的得3分;为一般的得2分;差的得0分。指标8按局域网带宽、数据流量、服务器容量、网速、安全性、可靠性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为优的4分:为良的得3分;为一般的得1分;差的得0分。指标12对共享数据库的建设情况、专业数据库的个数、数据库中的信息利用程度等等进行综合评价,分为3个等级:综合评价为优的2分;为一般的得1分;差的得0分。指标21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为优的,即24小时可以完成财务决算得10分;10日以内可以完成为良的,得5分;20日以内可以完成为一般,得3分;差的,即1个月以上可以完成财务决算的得0分。

④指标10、11、13、14、15都分为3个级别:指标10中制度齐全并落实的得2分;制度齐全但落实不够得1分;制度不但不齐全,而且落实不够得0分。指标11中操作层、管理层和战略层都有信息系统软件的得2分;只要有一个层次有得1分;3个层次都没有的得0分。指标13中建立企业信息化委员会,由CEO任组长,CIO任副组长,其他部门负责人为委员的得4分;设立IT部门与其他部门平级的得2分;没设立得0分。指标14中一把手关心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从总体上进行调控,其他部门负责人给予积极配合得5分;如其他部门配合不是很好得3分;一把手很少过问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得0分。指标15中能根据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可发展性来进行战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能按需要进行扩展和升级得3分;有较为长远的战略规划,企业信息系统能扩展、升级得2分;只考虑了信息系统目前的需要得1分。

3 指标验证

在番禺区科技局生产力促进中心领导的帮助下,笔者对该区的30几家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这里笔者从中抽出了10家有代表性的企业用文中建立的指标来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这10家中小企业的情况见表1。

注:材料信息均来源于调研过程中所发放问卷(为了尊重企业声誉,我们隐去了企业名称,用字母A~J代替)

运用笔者建立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将调查得到的数据进处理,计算出EII,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信息化水平最高的是C公司,处于信息化一级水平,即为高级信息化水平;其次是D公司;信息化水平比较差的是E公司。

4 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势;问题

中图分类号:TN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8-0000-01

The Benefits and Issues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Wang Kai,Zhong Jinxia

(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The 50th Research Institute,Nanjing 210016,China)

Abstract: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business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Enterpris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rengths,understand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change and improve,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which can create targeted busines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els and systems,promote the company's management continues to increase.

Keywords:Business management;Informatization;Advantages;Problems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优势

(一)降低企业成本。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由于路径距离的减少而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得到降低,从而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成本优势。信息技术致使厂商以较小的成本实现点对点的销售,实现了在交货地点的生产或服务,在网络技术的使用后,企业能建立产供销一体化生产销售系统,从而建立了点对点的交易和销售服务系统。信息技术减少了企业的间接费用、库存成本以及流动的资本,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成本,并建立了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提高信息能力,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的信息能力为衡量企业的信息搜集、处理、加工、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效率以及效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现代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还应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企业要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必须建立属于自身企业的网站,构建局域网,连接互联网,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组织和个人获取信息的效率,提高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使用范围,优化了信息传播渠道,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安全。

(三)推动管理创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不仅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实施,而是通过先进管理理念的融入,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全面改革的过程。通过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管理流程中,从而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创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管理流程重组、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以及人本管理、企业的资源配置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和管理的基础。而企业现代管理体制的建立,能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管理流程和管理规范,从而为科学管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素质。人力资源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的形成和实现。与其他技术相比,信息技术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具有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企业员工的重要考核标准。信息技术的培训也能建立成本较低的教育活动,从而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并且有效提高了企业整体的素质和水平。

(五)规模化管理,形成差异经济性效应。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人力资源和信息流的管理和集成,要求建立有机的管理系统,从而建立规模化、柔性化和集成化的企业系统,致使企业管理流程重组并且推动管理结构的改革和完善。规模化的管理效应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体验,从而能形成与生产的规模经济相应的规模经济。规模化的管理能通过信息共享,降低信息成本促进企业降低边际管理的成本,从而使整体的管理成本分摊到各管理流程和环节中。从而随着企业管理规模的扩大,分摊到各管理环节和流程中的成本逐渐降低。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认识不一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信息对企业而言已成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需求越发强烈。信息化带来的持续增长的供货能力、客户需求以及全球化竞争的特征,致使企业应不断调整生产组织和经营方式以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然而当前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缺乏足够认识。领导层以及一般员工对管理信息化认识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是促进企业改革和不断发展的内部驱动力,也是企业建立持续提高的核心竞争力的切实要求。要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应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统一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从而能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二)企业信息化水平不平衡。不同类型的企业也将具有不同形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外向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信息化水平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发展速度较慢。技术含量较高行业以及经济水平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也将较高,而技术含量较低的地区则信息化水平也相应较低。企业信息化水平也在一定形式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在同一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化水平也将不同。

由此,要均衡不同企业以及企业间不同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应大力推动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的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再造。由于实现了网路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企业之间信息化水平不平衡状况,从整体上实现了对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门信息化建设。

(三)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已从单向的应用向集成化、综合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大中型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的生产,企业的信息化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整体而言,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整体偏低,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仅为10%,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更低,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出于较低的阶段。针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状,企业可通过建立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以及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娟.浅谈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油田企业;计算机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40-01

0 引言

随着油田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对提高油田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对油田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探究,更好地发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作用,推动油田企业的快速发展。

1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应用技术。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涉及环节众多、信息量较大,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精确、直观的进行油田企业信息管理,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汇总、梳理,是提高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借助各类管理软件和油耗界面设计,可以直观的展现各类石油操作事项,并可以便捷、快速的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绩效考核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图形和模型,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随着油田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完善,借助企业原有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硬件设备,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就可以搭建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平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 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分析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提升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升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首先要结合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发展需求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分析,主要是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信息管理内容和发展规划等对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论证分析,提升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针对性,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明确方向,为后期的信息化开发应用奠定基础。要结合油田企业发展战略,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为重点,以构建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可拓展性和安全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为目标,综合提升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管理水平。

2.2 调研论证企业信息建设现状,为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需要借助大量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来实现,这就需要对油田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调研论证,增强油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实用性。具体工作中,要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网络平台及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和操作人员信息应用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情况,以企业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需求为导向,进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尽量采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减少信息化建设投入。同时,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研判分析,确保计算机硬件设施满足后期功能扩充的需要,科学高效的使用油田企业现有的信息设施和网络基础,为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奠定基础。

2.3 优化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设计,促进信息自动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规划设计专业性强,要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规划设计,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和现有软件及硬件设施调研情况,在分析油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进行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设计,并对设计方案多次论证和征求意见,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信息系统设计单位选择中,要综合多方面信息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考察,并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性能、投资等多方面的考核,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2.4 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质量监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经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选型、线缆铺设、材料控制等方面强化质量管理,确保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并严格规范信息系统的组建、安装和施工,为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5 注重信息化系统调试运行,完善信息自动化系统

在经过设计、调研、组建后,油田企业可建立信息化应用系统,系统建成后企业要根据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人员都要参与,以信息管理部门人员为重点,指导企业生产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调试,信息管理部门要在调试结束后征求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意见建议,并对各类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改进提升信息系统,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不断优化企业信息通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2.6 强化管理维护人员培训,提升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对技术方面要求较高,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信息岗位职工计算机和信息操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结合油田实际和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技术水平,并对自动化技术应用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解读和培训,有效避免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误操作,避免各类生产运行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确保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同时,油田企业要建立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管理维护部门和岗位,做好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3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可以提高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分析论证、严格设计建设及规范有序的调试,必将会全面提高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保障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军.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探讨[J].计算机科技,2011(6).

[2] 马秋英.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维护与恢复[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遵循国家和省的企业信息化指导方针,围绕建设富强和谐新**的战略目标,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在推进企业内部信息化,促进行业信息化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全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推动我市产业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两端的延伸,为我市产业和城市双升级服务,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双转型。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重点实施。政府做好政策导向、宣传、鼓励和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着力营造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环境,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信息化中的主体地位;在搞好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同时,各级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结合行业的特点和信息化需求,指导企业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企业的不同类型及信息技术应用的不同程度和水平,实行分类指导;各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结合自身职能,制订目标措施,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周密实施。

三、总体目标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具体包括创新过程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系统化、管理机制网络化、商务运营电子化等。**期间,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如下:

(一)企业信息网络的应用普及率有较大提高。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实现企业营销创新;全市中小型企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普及率达到90%以上;电子商务应用有较大的普及,全市流通龙头企业、重点批发市场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和专业镇普遍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二)信息技术对产业的改造提升有明显成效。用信息技术提高设计能力、改进制造过程,实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自有品牌和知识产权的“两自”企业;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支柱产业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应用率达到6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

(三)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规模以上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应用率达到60%以上,企业制造资源计划(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的应用率达到70%以上;中小型企业实现财务、物料和营销管理信息化的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

(四)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效果显著。信息技术成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升级的主要手段,有效带动我市产业经济结构和城市管理模式的调整升级,推进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全市企业信息化总体应用程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城市和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技术能力和市场占有规模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能耗比和成本进一步下降,企业信息化为全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四、主要任务

推进企业信息化总的任务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当前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大局,围绕城市产业双升级的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统筹规划,加强引导,典型示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企业信息化之路。

(一)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

在企业管理方面,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组织体制。着眼于增强快速响应市场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率,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进行有效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应用ERP/CRM/SCM以及商业智能(BI)、知识管理(KM)等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逐步提升企业集成的层次和水平,促进企业流程再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重点大型企业。工业行业企业重点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他行业企业要推行比较完善的财务、营销、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注重发挥企业网站的商务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和拓宽电子商务的范围和水平。

――中小企业。广大中小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基础设施尚不够完善的企业,要通过模块化改造,尽快建立各种子系统;对建有部分子系统的企业,要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发挥综合效用。

(二)促进生产经营过程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促进企业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市工业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推行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新产品开发技术CAD/CAM/CAPP/CAE/PLM以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等应用,实现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共用,建立企业产品设计创新体系,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电子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技术的互相融合,以信息技术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水平和成套设备集成能力。加强公共信息技术支持中心和企业信息技术中心的建设,鼓励信息技术应用研发机构进入企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节能降耗产品,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物资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等行业。以提高企业制造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APP、CIMS、CAT(计算机辅助测试)、PDM(产品数据管理)等技术。

——纺织服装行业。以适应大规模定制的发展需要为目标,重点推广CAD/CAM、印花分色制版系统、染色配色系统、自动裁剪系统和试穿系统等。

——家具、玩具、食品饮料等行业。以提高产品的卫生安全和绿色环保等功能和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为目标,重点推广应用CAD/CAM、CIMS、PDM、FMS、模糊控制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

——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等行业。以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为目标,重点推广先进控制技术(APC),集散控制技术(D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FCS)等。

(三)促进产业服务信息化

围绕我市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要分行业逐步建立完备的企业信息化产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我市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在工商领域重点行业建立行业公共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包括行业企业和产品数据库、行业产品和技术配套信息网等),逐步建立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培育一批提供行业咨询、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商,形成与我市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信息服务商、行业专家等资源,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产品研发、检测和质量认证、技术支持以及教育培训等服务。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服务网点为载体、以培训服务为重点、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支撑”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化服务。同时,要有效整合资源,构建企业信息化应用服务网络,借助各类信息化技术服务商强大的服务网络资源和专业的服务运营能力,建立起遍布全市的信息化服务网点,以实现企业获得快速响应的服务。

(四)促进企业商务营销信息化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贸易活动,推广普及数字终端设备、条码技术、电子标签、EDI技术、商业自动化技术、P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EOS)、会员管理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子订货、电子转帐和票证自动处理,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建立全市性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电子商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配套设施、服务与安全体系和各类应用系统。推进商务模式创新,促进企业由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客户管理为中心,以开放型的过程管理取代传统的功能管理,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决策支持及运营系统。

——建立和培育行业门户网站,发挥网络虚拟市场优势。立足**实际,以产业为依托,以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集信息、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优化配置和其他支撑辅助功能为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带动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支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开店、数字证书认证、在线支付和物流信息等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商务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运用网络技术,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工业企业要积极采用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电子商务方式,建立企业联盟和发展虚拟制造,推进供应链管理,大大提高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专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的信息采集和,大力推行电子结算、电子拍卖,重点依托流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批发市场和网上商城,创新交易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批发市场的规模化发展。

(五)促进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人才瓶颈’问题的关键举措,对于有效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防范风险、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整合利用科研院校、信息化服务企业和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建立省、市两级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各类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为企业培训信息化急需的人才;改进和完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留住企业的各种信息化专业人才。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支持各类信息服务提供商通过巡展、演示、培训、讲座、现场体验等多元化多渠道的活动方式推进企业信息化应用,将信息化技术深入普及到镇、村和企业基层,拉近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与信息化的距离,促使企业各级经理人员和业务骨干不断地接受现代信息技术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培训教育,以信息化武装他们的思想和头脑,从而全面提高企业人才队伍的信息化专业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

五、推进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政策支持和资金引导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形成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合力。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要牵头组织建立全市企业信息化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加强对我市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工作内容,制定支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指导我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制订扶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相关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扶持企业信息化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将企业信息化项目纳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重点,市财政挖潜改造资金和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企业信息化项目的扶持和倾斜,加强共性技术应用平台和重点企业信息化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科技**”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由市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相关实施细则,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倍增工程”、企业信息化推广的“信翔工程”、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智富工程”等四大企业信息化工程,进一步加快全市企业信息化步伐,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产业升级转型。

(二)实施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基工程”,构建多层次的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

1.以我市行业协会、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为依托,逐步建立各类行业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区域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服务体系,为全市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企业信息化投入成本。

2.筹建成立**市企业信息化促进服务中心,为我市各类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信息资源开发、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各种数据库及应用系统的建立和开发等技术支援及咨询服务,以助提高我市各行业信息技术总体应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3.推动**市企业信息化行业协会的筹组成立,加快行业技术和行业信息等资源的开发、整合及利用,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和多元化投资渠道,由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牵头组织社会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行信息资源有偿使用,逐步实现信息资源的社会化、网络化、数字化和商品化。

4.加快电子标签、电子商务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配套建设,以及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建设。

5.加大力度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我市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结合我市服务业发展实际,重点推进以数字内容产业为核心的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电信增值服务业务、数字电视、网络游戏、远程教育、动漫创意等新兴信息服务产业,发挥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产业链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倍增工程”,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1.引导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在“科技**”资金中设立企业信息化专项,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四大工程”,优先扶持工业支柱产业和工业商贸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生产管理流程再造,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同时鼓励一批产品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通过企业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倍增。

2.利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实现竞争力倍增。要通过吸引国内外企业信息化的技术和资金,结合政府支持投资的形式,为传统工业商贸行业提供行业信息化服务,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传统产业,促使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针对制约传统工业商贸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广与普及对提高生产工艺与技术水平有重大作用的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工业行业的机电一体化水平和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人力生产成本,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专利保护能力,从而加快推进传统工业和商贸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实现行业核心竞争力倍增。

3.统筹规划,加强对企业信息化的宏观指导,实现效率倍增。各级政府部门要参照省、市有关做法,建立健全推进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协调机制,全面指导企业信息化工作,密切配合,以多元化方式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形成推动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合力倍增;同时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制定本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行业信息化建设方案,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和产业集聚地区及重点企业率先突破,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效率倍增。

(四)实施企业信息化推广“信翔工程”,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

1.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各级政府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大力推广企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大力普及企业信息化知识,引导各行业企业转变观念,增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紧逼感,提高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运营能力。

2.大力抓好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组织实施工业支柱产业、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探索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发展模式。根据企业规模和行业的情况,结合我市产业结构调整,选择一批信息化基础条件好、管理规范的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选择一批行业带动性强、技术水平高的信息化项目,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项目;选择一批服务质量好、开发能力强的信息化技术服务机构,作为企业信息化示范服务商。对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和示范服务商实行动态管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五)实施企业信息化人才“智富工程”,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4篇

关键词: 工业企业;信息化;信息意识

中图分类号: D569

1 引言

经过几十年的现代化建设,青海省已初步建立了工业化体系。但作为西部落后省份之一,与发达省份在工业企业信息化方面的差距巨大。当前,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趋激烈的企业竞争的挑战,信息化水平和能力将成为青海省工业企业存亡与发展的关键。《青海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要求全省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方针。从宏观上看,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我省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我省综合实力;对企业自身而言,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环境。因此,青海省工业企业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化具有战略意义。调查分析我省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现存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对推进其信息化建设进程十分必要而且紧迫。

2 青海省工业企业的基本情况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均属高原范围之内,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是一个资源型富省。青海省的支柱产业有农业、水电业、盐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等。工业企业是青海省企业群中的主体和经济实体中的活跃个体。目前(2007年数据),青海省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有471家,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822.72亿元和342.71亿元。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共60家(大型工业企业10家,中型工业企业50家),主要分布在冶金及有色金属、盐湖化工、水电、矿产业、石油天然气等行业,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为677.65亿元和278.79亿元。工业增加值率为41.14%,总资产贡献率为14.32%。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受访人员主要为各企业信息中心、财务处、办公室等部门人员。

3 青海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青海省大中型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投入、应用水平、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建议等方面展开,共回收有效问卷272份。对这些问卷结果分析表明,青海省工业企业信息建设取得一定进展。总体而言,大型企业、股份制企业、落户在西宁市的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其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中小型企业、非股份制企业、州县企业和行业竞争弱(资源型)企业。以下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意识和认识程度不足。

调查问卷第1、2、4、16、17等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压力增大,绝大部分企业已深切体会到信息的重要性,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九成以上企业能认识到信息化的“一把手原则”(领导重视),但24%企业忽视全员参与的重要性, 45%企业不重视资金保证,63%企业忽视信息化标准和供应商的大力支持实施信息化的成功因素。26%企业员工不清楚本企业目前信息系统的使用情况,29%企业员工不清楚本企业2009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受访的中小型企业中有的信息人员竟没听说过MRP、ERP、CRM等概念。

(2)企业基础管理薄弱。

从调查问卷的第5、6、7、17等问题的统计结果来看,部分工业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措施。虽然60%企业有单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但73%企业没有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6%企业没有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部门,67%企业信息化主管的行政级别仅为部门经理。59%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包括管理体制弊端。

(3)信息化建设成本高,投入资金有限。

调查问卷第3、17、18等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资金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瓶颈之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后期使用与维护费用高,影响到企业增加投入的积极性。特别是处于困境和效益欠佳的企业,更没有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或增加这方面投资的积极性。24%企业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建设投入,49%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金缺乏,67%企业要求得到财政支持。

(4)企业信息化投资和发展不平衡。

调查发现,部分中小型工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只有一部分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软硬件并举。中小型企业领导愿意在硬件方面做较大投资,而很少在软件上投资,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另一方面,调查发现,经济发达的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省会西宁市的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其它州、地、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5)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缺乏。

从调查问卷的第8、9、17、20、21、22等问题的统计结果来看,青海省工业企业中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青海省工业企业中信息人员比例较低,缺乏既懂生产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信息人才。就地区差异而言,在西宁、格尔木这些较发达地区的企业绝大多数设有专门的信息化部门,信息化人才比例相对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81%企业非信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仅为一般或不熟练,企业IT人才流失的原因选择中,69%为薪酬低,41%为发展空间少,23%为生活环境不佳。

(6)信息系统应用情况不够理想。

调查问卷第4、10-15、19等问题的统计结果显示:58%企业对信息化的满意程度为一般,应用信息技术只取得一定而非显著或较显著效果的企业占62%,无明显效果者占8%。64%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水平仅为初级(如财务系统、OA等部门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较普及,而基于企业综合管理和所有资源优化配置的集成系统应用较少),58%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决策的支持程度仅为初级(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信息化初级水平为:信息化覆盖主要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开发缺乏统一规划,独立应用,数据难以共享使用,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企业决策支持程度的初级水平为:通过开发利用信息资源,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初步支持)。

4 青海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1)加强企业信息化观念和意识。

信息化进程中,人是主体。对企业来说,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在组织、控制、实施企业信息化全过程中,企业一把手应自始至终参与,并设立CIO(首席信息管),统管企业内的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CI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下设信息化委员会,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从组织上保证企业信息化得到有力实施。同时,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重视和参与度也非常重要。努力提高员工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要求,提高信息素质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增强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从应用基础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

(2)加大管理体制改革,正确处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要面向企业管理,而且要以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的管理变革。实施企业信息化须与企业的战略发展、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重塑企业,触动企业从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变革。实现管理模式现代化,使青海省工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不断发展壮大。

(3)加大和调整工业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

一方面,鼓励工业企业开拓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另一方面,政府提供资金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给予支持。如:按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数减免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从政府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予以适当补贴;为企业投资信息技术提供优惠利率的政策性贷款等,保证企业能够大胆投身信息化建设。同时,企业不应盲目“重硬轻软”,做到软、硬件合理投入,并根据业务活动的迫切需求找准切入点,以需求定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社会效益为宗旨,从而使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4)加快人才队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一方面,利用内部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现有信息技术人员的教育,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并充分利用人才优惠政策,吸引和凝聚高层次的信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为信息人才提供发展空间,提高生活待遇,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5)建立信息化标准和评估体系,政府提供配套政策和措施。

企业自身应建立评价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信息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全面地反映信息化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选择信息设备及软件系统装备程度、利用程度、信息使用者水平、企业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经济效益等内容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另外,政府部门及时识别企业需求,建立相应机制,保证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家及青海省相关政策,促进企业间及时交流,如:全面落实《青海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所推出的各项配套政策;参照《青海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有关规定,给予重点工业企业资金扶持;落实《青海工业企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和《青海省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定》中关于“标准规范”、“安全保密”方面的规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推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做到信息编码规范、网络接口标准,保证与政府有关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等。

5 结论

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企业信息化进程及网络运用能力已成为企业竞争力高低的主要标志,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落后、低效的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企业盈利空间,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针对青海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价青海省工业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对策,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范文第15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信息化”一词,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词汇,即“Informationaliza-tion”,其本意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从信息化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结合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乌家培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终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提升作用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俊书学者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过程。国内的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了各自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指出,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绩效做出相应贡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都不甘落后,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经济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对以往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企业的绩效,使得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逐步进行开展的,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个别的企业其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而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可能就比较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信息化开展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买几台电脑,简单地把手工业务结合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算企业信息化了,可实际上,这根本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本意。第二,对企业信息化所需投入认识不够明确、清楚。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进行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及相关业务需求不断地进行投入,而且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更多回报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投入就会产生所需的效益,由于这样的错误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金预算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预算不足,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终止,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亦不完整。第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部署和规划。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平铺的方式进行,不管企业实际情况,所有的部门一同展开,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也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开展得不好甚至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倒闭。第四,过于夸大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出现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对其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从事信息化建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过分地相信甚至夸大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要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一个辅助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得好也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相比,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是黑龙江省富裕斯达造纸厂,作为全国信息化行业的标兵单位,其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仅企业自身研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就有1000多个,可是在2007年被山东晨鸣集团收购,后又由于产能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而被抛弃。第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据有关文献统计,多数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大多不清楚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很清楚,这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为不利,企业不能够针对弱项加以改进,就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合理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让企业信息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掣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尽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强化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确定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内容。企业的中、高领导层首先要对企业信息化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与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并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手工工作自动化。第二,熟知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估计企业信息化相关投入额度与进程安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投入是一个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做好充分地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不会因为预算不足的问题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三,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展开的,不能所有的部门一同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业务处理量大、业务处理时效性强的部门率先展开,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为后面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如应先在财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日常工作,之后在生产、加工、仓储部门逐步展开,企业按照既定的建设规划开展,就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第四,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从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好是能够为企业增光添彩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间接效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其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会关心你企业信息化开展得如何,所以企业信息化永远是辅助手段。第五,对企业信息化开展综合评价,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要进行信息化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简便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能够抓住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相应指标;系统性原则是将把能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这个系统包含了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合理要素,应是完整的,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对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要素,应包含企业自身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等等。系统性的原则是要把这些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评价,这样才能从客观的角度,相对全面地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要对设计的各项指标表示的含义清晰具体,反映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因文字理解出现歧义现象,同时对于指标的数量设置要加以考虑,数量要适当,各个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冗余信息,加大了某一方面的权重,影响到评估的准确程度;可比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A企业适用,B企业也要适用,指标涉及的各项经济内容、时空范围以及计算的方法都应该是可比的,这就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对企业在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有清楚地认识;简便性是指指标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能很好地测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即可;定性和定量结合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这一概念其本身就非常抽象,在有些时刻需要考量的内容往往不能数字化体现,因此,在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识别和开展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能够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各指标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方法的选取。当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AHP、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对各指标情况借鉴专家进行打分,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归类判断,使得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过程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企业还需要就信息化建设做哪些工作,应如何开展等等。文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全部内容,提出的解决对策建议也仅仅是针对问题而言,在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有信息化建设想法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少走些弯路,希望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贡献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3):23-24

[2]茹文.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