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安全 防范资金风险风险转移

中图分类号:U22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 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

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 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策略

2.1树立风险意识,防范法律风险

在一些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中,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没有预见市场竞争的复杂与多变,往往使企业陷入“合同陷阱”、“招投标陷阱”,使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因此,企业应该树立风险和危机防范意识,要居安思危,在各级领导做出各类重大决策前、在制订企业的管理措施时、在进行工程商谈接洽时先考虑这些决策的可行性、风险性,不要仅凭着自己的管理经验,而应参考专业法律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应加强企业全员的法律意识,通过对国家政策法律、行业法规以及金融财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企业员工的风险辨别能力,树立法律观念,使员工的个人行为避免盲目性,及时发现风险,回避风险,力争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2.2完善管理制度,防范决策风险

为了规避企业在招投标以及合同签订时的风险,企业首先应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重大的经营决策应经过企业高层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总经理要对本单位的经营风险负责。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同时施工企业应对所投项目认真调查研究,筛选方案,全方位、多渠道地掌握工程发包方及其项目的有关资金、立项、审批、招标等情况,依据企业的承受能力和市场行情合理报价。对资金不落实、条件刻苛,标价过低的风险项目坚决放弃。其次要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配有专责专岗合同管理人员,实行企业合同签订授权制管理,在合同的签订、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时,应当综合分析、慎重决策,不能签订不利的、独立承担过多风险的合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或称标准文本)从而使施工合同趋于完善。最后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推行材料、设备、劳务用工的竞价招标制度,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2.3强化成本管理,防范资金风险

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要承接到工程就要花费许多的人力和财力。若成本控制不严格就会发生亏损。施工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就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重视成本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大力推行责任成本管理,落实内部承包,以责任成本为控制目标,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使成本费用受控。同时要完善资金筹集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规范结算纪律,集中开户,统一管理;合理确定债务资金与自有资金、短期资金与长期资金的比例关系,控制负债经营风险。强化资产占用管理,定期分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收款政策,减少坏账损失;制定恰当的物资采购批量,保持合理的物资库存;把握分包工程款的支付比例和时,充分调度资金使用效益,加速资金周转。

2.4做精做细工程,防范质量安全风险

质量与安全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工程项目重要的管理内容,只有搞好安全质量管理,建筑企业才能持续生存发展,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施工,大力开展标准化作业,始终坚持动态管理,将每道工序、每个部位都做成精品。实行质量安全监督,开展质量安全巡查、抽查制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履行好质量监督职能,强化对质量安全行为的监督,把工作重点放在质量、安全上。对企业所承接的所有施工项目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检查,规范项目部的质量与安全措施,全面抓好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和企业内部监控措施,保证工程的质量。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干一座工程,树一座丰碑”。

2.5进行合理的风险转移

施工企业应对项目经营管理进行合理的风险转移,在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首先可以采用保险风险转移。风险是保险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保险是人类社会用来对付风险和处理风险发生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是企业在处理风险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尽管保险方式有时会增加生产成本,但是可以节约管理风险方面的人力物力,在遇到大的灾害与安全事故时,能得到一定的补偿资金,使损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其次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专业分包方式,将一些专业技术强、施工企业自身无法胜任或虽能胜任但是风险较大、成本过高的项目分包给那些专业的、有实力、信誉好的施工单位,这样做既可规避工程风险和降低成本,又可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程工期。

3结语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已经成为了施工项目企业主要的风险之一。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必须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对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机制有待完善,从而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效率,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

参考文献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危机管理;问题;预控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电力建设施工企业而言,鉴于其行业特殊性,常常会遇到很多矛盾危机问题。因此,危机管理必不可少。施工企业只有重视危机管理,并针对存在问题,从实际出发,采取并落实各种有效的对策和预控方法,才能及时化解危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的主要危机管理分析

1.1安全问题

首先,施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施工多样性、生产流动性、作业环境复杂化等特点,其次,电力建议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严重制约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严重人身伤亡事故,还会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报道,会给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提高炒作、诋毁平台,造成严重的恶果。因此,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坚持“安全生产”,做好安全应急预警,兑现安全承诺,以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1.2质量问题

电网建设项目的投入大、环节多、涉及人员多、工期长,因此其质量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如果发生严重的质量事故,除了会给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外,还会被竞争对手、金融、政府等机构或人员利用,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难重塑形象,制约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电力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1]。

1.3施工外部环境纠纷

在电力建设中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比如和谐与抵触、侵权与维权、破坏与新建等。而随着项目投资的日益增大,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其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政府措施力度不够,导致黑恶势力嚣张。二是电力建设工程所涉及的拆迁、补偿、征地等事情很多,因为这些事宜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容易导致双方发生摩擦冲突。

1.4资金拖欠纠纷

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大都从属于电力内部系统,基本不受外部市场竞争的制约,因此导致了内部秩序的混乱,存在各种以包代管、转包等情况,施工企业对工程资金拖欠、垫资等的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由于项目的层层转包,造成了承包商、分包商间的资金支付纠纷,给施工企业带来了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因为审计时效、工程结算等原因导致拖欠工程尾款,资金不能及时回笼,容易导致施工企业发生资金断链等危机。

1.5人力资源问题

随着电网投资的不断加大,部分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施工企业在生产能力方面滞后于电网的发展,导致管理粗放问题,不能系统、严谨进行投标论证,缺乏全面有效的安全质量方案预控,容易引发产品质量、加剧人才流失、管理失控、生产安全等危机,因为人力资源的缺乏,疏于应对,使得危机恶化。

1.6媒体报道问题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电力施工企业都没有设置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的公共关系专员,因此,在面对媒体曝光一些公众事件时,想得手足无措,使得本来无责任、有道理事件演变成严重的企业公共关系危机[2]。

2.危机管理对策和预控

2.1树立危机意识,及时做到未雨绸缪

随着电力建设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应该科学树立正确的危机理念,提高广大的危机意识,把危机预防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工作中。一是加强对员工的危机管理教育,提高员工处理与抵御危机的能力,教育员工学会居安思危,共同努力做好危机预防。二是增强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提高全体员工对危机的清晰认识与了解,及时辨别发现各种巍峨见因素,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同时各级管理部门更要深入基层,及时修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三是定期组织危机管理培训,让员工正确掌握危机管理知识,提高员工应对危机的心理素质与正常处理危机的技能,提高施工企业的危机管理水平。

2.2成立危机管理机构,建立危机预警系统

科学防范危机可以通过建立危机管理构架、预警机制来实现。一是建立完善的职责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成员的具体职责,实现事事有人管,从而有效控制危机的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危机管理计划,从企业以为的危机管理工作出发,对各种潜在的危机因素进行分门别类和,有效规范预防措施、应急程序、警报程序、处理程序等,真正做到有章可循。三是建立危机应急处理系统及预警机制,为电力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质量、人身、安全、突发事故、电网等危机事件制定可行性强的应急处理预案和程序,同时严格检测各项可能引发危机的相关因素,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正确处理,消除危机隐患。

2.3提高危机响应速度,启动高效处理机制

对于危机产生的紧迫性、突变性特点,电力施工企业首先必须积极、勇敢、实事求是地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杜绝试图逃避责任与刻意隐瞒的心理和行为,避免激化矛盾,使得危机更加严重。其次,必须及时、迅速展开有效的危机控制,尽快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了解真相,尽最大努力向公众公布完整的情况,防止公众的无端猜疑。三是电力施工企业应该向新闻媒体借力,在发生危机后的及时以新闻会、网络等形式向社会大众告知准确的、具体的危机情况、企业当下和后续的应对措施等内容,并安排公关处理部门随时接受媒体访问。四是应该迅速拿出具体、有效的危机处理方案,必要情况下,应邀请权威人士、公证机构等进行辅助调查,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4认真做好危机的系统总结与预控

危机的总结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必须全面总结危机本身,详细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危机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及其执行情况。其次,必须全面评价本次危机管理工作,把危机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详尽列出来,并综合归类各种危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监督相关部门的落实,使得危机管理内容更加完善。再次,应该对企业在处理危机时的决策和行为进行客观地评估,了解其不足之处,使得企业的危机应急预案更加完善科学。最后,要认真做好正确的危机预控,关注并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的趋势,尽早发现危机前兆,以提起制定具体的处理预案,防范危机的发生,且建设好企业的公共关系。

3.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危机管理分析及预控的探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日常管理比喻为“门诊部”,那么危机管理者则更像“急救中心”与“防疫站”,二者缺一不可。电力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危机预控力度,不断创新施工技术、经验管理思路,科学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建筑施工工地的安全事故报道不断见诸报端,引起了人们对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关注。如何控制施工中的关键危险因素,最大可能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以下本文就针对这通过了解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原则,探讨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及其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鉴于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可以知道建筑施工是一项具有高危隐患的工作形式,为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明确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控制,是很有必要的。做好关键危险因素的预防控制,对于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施工工程的顺利进行,项目效益的良好实现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

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

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分析

在施工现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很多种,任何一方面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事故调查分析中,通常将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为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环境因素、设备因素、材料因素、人员因素等几大项,有时候产生事故的因素还不止一种,而是由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事故的发生。笔者结合多起事故调查情况以及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人员的因素。在目前我国众多的建筑施工企业中,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都有很大差别。有些建筑施工人员工作经验不多,对于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的掌握都不太熟悉,工作中对于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较差,再加上有时候施工人员的心理或生理状况不佳,或者工作中没有摆正工作心态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可能成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2.2物的因素。指物的不安全状状态,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原材料、构配件的存放和加工,中小型工器具、防护性用品及所使用的动力资源。

2.3工艺技术因素。指作业人员采用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正确,技术组织措施有无不当等。

2.4环境因素。指作业人员施工场地是否符合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如高处作业风险,地质因素等。

3、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3.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3.1.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3.1.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3.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

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3.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

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3.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3.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3.5.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3.5.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3.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

3.6应急管理措施

以上5种对于施工中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但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危险因素仍然无法完全避免,这也是建筑施工危险因素复杂性的体现。在此情况下,除了要做好预防措施的实施,还要制定应急救援措施,以应对突发状况。一般建筑施工的应急管理工作一般应按如下步骤展开进行: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应急预案;落实应急人员,建立应急组织;储备应急物质,布置应急设备;组织员工进行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施工;关键危险因素;原则;控制

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材料因素、技术工艺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等等,每一种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本文主要针对这几个主要因素的技术控制进行分析。

一、建筑施工危险因素控制原则

(一)建筑施工过程中危险因素一般控制原则

首先,要加强个人的防护工作,建筑施工中要尽量降低或者消除危险的因素,构建一个安全施工环境。其次,对于危险因素控制应当以预防为主,把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起来,建立预防与控制的互联机制。再次,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进行全程监测,对于关键危险因素点进行重点控制,并且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危险程度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如果危险程度明显超出了预测,就需要明确禁止作业,如果危险系数较高,但还在可控制范围之内,则要进行及时的整改,如果危险系数低,则要加强监控与保护。

(二)建筑施工事故预防原则

事故预防目的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限制、约束、消除危险因素的存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减少危险因素、限制危险因素、消除危险因素。在发生事故时的措施主要有对引发危险的因素及时进行隔离或屏蔽,从而减少由危险因素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在事故发生之后要减少损失,预防措施主要有采用安全措施、安全规程、矫正行为等等。

(三)控制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制定安全施工过程当中的目标与指标,建立预防及控制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的具体职责,当出现问题时,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需要受罚。其次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加强对人的管理,方案制定要细致而具体,包括管理措施与技术措施。第三,制定程序性文件,明确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等。第四,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检查,同时做好测试的工作。第五,要重视对危险作业以及危险设备、危险场所的控制与管理。

(四)应急安全技术的控制及管理原则

虽然建筑施工开始或进行过程中都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但是由于施工的不可预测性,有可能会发生一些突发性事件,当事故已经超出预测,突然发生时,要积极而及时的采用应急安全技术与措施,达到减少损失或减少人员伤亡的目的。采用应急技术措施的原则主要有:对危险因素进行隔离、加强薄弱环节的安全防控、实行个体的防护措施、采取积极的救援行动。

引发施工事故的原因有多方面,这与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也有关,建筑行业其本身就是要经常在高空及露天的环境中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恶劣,并且施工的人员较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市场需求在不断的扩大,人们往往过于追求利益,而安全意识较差,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另一方面,由于关于建筑施工的法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事故时有发生。但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还是对生产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施工过程当中应该加强控制。

二、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关键危险因素控制的措施

(一)对材料因素的控制

材料是施工过程当中的主要物质组成部分,而材料的质量关系到施工项目合格程度,要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建筑材料的招、投标制度,保证原材料质量。并且运进材料后还需要对安全材料和建筑材料进行重复检查,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要求,才能正式投入生产,从根源上来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

(二)对环境因素的控制

由于建设施工活动主要是在高空及露天进行,受环境影响较大。施工企业应当因地制宜,了解工程所处的地形,并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提高现场的合理性。在确定项目的实施后,要派人随时看天气预报,掌握天气的变化,以便采取措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派专人到现场并实行安全管理。

(三)对技术工艺因素控制

建筑企业应根据技术工艺特征,制定安全、合理的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并且还要使这些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发挥真正的作用,可以进行专门培训教育,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在制定时可能较为科学合理,但面临具体问题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漏洞,因此要对安全操作规程等材料进行修改和改进,促进操作的标准化以及岗位安全化。在设计中要考虑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其内容则主要包括:、高处作业防护、临时用电建筑构配件吊装、基坑护坡支护、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搭拆等方面。

(四)对机械设备因素的控制

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得以顺利实施的工具,一定要选择安全性能高的设备。在操作人员的选用上,要选择经验丰富、实操能力强的员工,特别是操作危险大的机器,操作人员要有操作证书才能上岗。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要定期保养、检查,及时更新零部件,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整修,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对管理因素控制

首先,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要针对主要危险因素来制定,同时也要对危险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在明确员工工作内容同时规范员工个人的行为,促使员工能够自觉维护安全。其次,要加强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加施工人员受伤频率。管理人员通过对强对安全知识的宣传,培养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再次,建立安全责任制。要做好各部门的任务分配,落实部门负责人员,明确赏罚规定,并且要求各部门要做好对负责区域的定期检查,出现问题找各部门负责。

总结:

控制建筑施工的危险因素是复杂的任务,重点要有二位点阵控制,加强关键危险因素控制,使防范措施有一定的针对性。同时也要减少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事故,要加强对关键危险因素的控制,另外,还要企业增加投入,加强管理,多宣传安产知识,从而来促进建筑施工项目能偶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党春祥. 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8)

[2]许记春, 徐英波. 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3)

[3]刘晓冬, 路明. 浅探建筑工程施工关键危险因素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5)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如何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的分析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的相关内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力度,是企业实现持久经营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社会经济的发展,重视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一、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应对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综合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制定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的基础,将有效的促进企业长久的发展下去。其中,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有效运行,需要管理者的统筹规划以及将发展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才能确保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始终对企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企业管理层风险意识缺乏,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落后的问题非常严重,直接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下降,也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如何针对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问题,提出切实可行措施,是企业发展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2.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较差,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致使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增加,对企业的资金运转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日常工作。因此,为了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下去,应充分重视企业财务内部监控制度不健全这一问题,并积极的探究有效的解决办法。

3.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综合企业的发展工作可知,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也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致使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无法有效的进行投资于筹资的统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科学决策,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积极的探究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尽快的解决资金结构不合理的相关问题。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

1.企业筹资困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流动与流转。在企业的日常经营工作中,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后会导致全球货币贬值,金融机构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流动性应对债权人的突然变现,致使企业不能通过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筹资,只能选择银行进行筹资。但是银行贷款的利率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直接导致企业的筹资难度增加。因此,企业筹资困难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之一,也是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2.加剧投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加剧企业投资风险,也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表现之一。我们都知道,企业投资风险本身就是对企业的未来投资收益的一种预测,具有不确定性,在投资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甚至无法拿回全部的本金部分。在金融危机发生的前提下,银行及金融机构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量及资金链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应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管理中加剧投资风险这一表现。

3.信用风险薄弱。在企业的运营活动中,信用风险薄弱,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之一。在金融危机期间,由于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不断倒闭,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加,企业的收款风险增加,当企业的收款风险增加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需要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与经济损失。企业的信用是根据客户的性质决定的,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信用,才能提高客户对其产品的认可度,进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奠定基础。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

为了有效的降低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在企业的发展中,应根据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各种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制定有效的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切实的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中,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包括: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健全企业管理机制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1.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实际工作中,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可以有效解决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及竞争力。在企业的发展工作中,通过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方式,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措施的顺利落实,为有效解决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积累经验。

2.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在实践工作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之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需要企业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建设工作,提高管理层决策方面的能力,促使企业财务管理规划工作更加符合企业的发展。同时,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发展空间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3.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断的实践工作中,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是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防范措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强化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督促其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通过健全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方式,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促使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

四、结语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煤矿;职业危害;防治

前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煤矿企业得到的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煤矿职工也频繁出现职业病,这不仅对煤矿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还对职工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煤矿企业要对煤矿职业危害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为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 煤矿职业危害分析

煤矿职业危害主要有粉尘、高温高湿、毒物、噪声、振动等几类,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粉尘,煤矿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职工长期处于高浓度粉尘的环境中工作,就会引发尘肺病,尘肺病也是目前煤矿职业危害中发病最多的一种职业病。煤矿企业在成产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会产生粉尘、有毒气体、有害物理因素等,这会导致生产人员患上职业中毒、煤工尘肺、矽肺、局部振动病等各种职业病。煤矿职业危害不但对煤矿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影响,还极大的危害了职工的生命安全,对职工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可磨灭的阴影,因此,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显得十分重要。煤矿职业危害防治主要是消除或者减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一氧化碳、硫化氢、苯、磷化物、高温、噪声、振动等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为职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2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是做好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安全、健康生产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很多煤矿企业对职业危害认识不到位,不认为职业危害防治很重要,加上煤矿企业在成产过程中,将重心放在安全预防上面,忽略了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督,由于煤矿企业对职业危害监督不到位,导致煤矿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职业危害防治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生产工作环境很差,有很多生产设备比较陈旧,煤矿企业将经费大部分投入到设备更新、经营管理中,没有在职业危害防治中投入充足的经费,导致煤矿职业危害防护的基本设施缺乏,如防尘设施、噪声防护设施、高温防护设施等防护设施没有落实到工作面,有的矿井开采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但井下缺乏防尘设施、通风设施,井下粉尘浓度严重超标,工作人员的防护用户不完善,导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

2.3 职工的综合素质比较低

目前,煤矿企业存在着职工综合素质低的现象,煤矿企业对职工的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力度不够,很多职工对职业卫生常识、职位危害因素、职位危害防止知识等不太了解,加上一些社会陋习对职工思想的影响,导致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煤矿企业健康安全管理的难度,还对职工的生命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2.4 没有建立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

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是指事先制定一套应急控制措施,预防煤矿生产过程中突然出现设备失效、生产失控等现象造成的危害因素富集,避免出现工作人员中毒、病变等事故。但目前很多煤矿企业管理者对职业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当发生职业危害因素突然富集的现象时,不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3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3.1 建立煤矿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中并没有明确的职业危害考评控制指标,因此,煤矿企业在建立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时,可以参考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危害控制指标,明确职业危害控制指标。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规划的职业危害控制体系,对重点生产区域进行重点控制,争取做到职业危害控制和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3.2 加大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力度

煤矿企业的管理者要提高对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视力度,正确的认识到职业危害防治的重要性,将职业危害防治和安全管理放在相同的位置,加大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力度,从而为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煤矿企业要完善井下工作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为职工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煤矿企业要加强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为下井工作配发必要的劳保用品,发现职工没有佩戴劳保用品,要根据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有效地防治职业危害对职工生命安全造成的影响。

3.3 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煤矿企业要注重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煤矿企业要制定合理的培训内容,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个上岗职工都能了解职业卫生的相关法律,掌握职业卫生常识,熟悉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治的基本知识。煤矿企业可以通过安全讲座、职业危害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和职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危害防护意识和职业危害防护技能,为职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煤矿企业要定期安排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如果发展职工患有职业病,煤矿企业必须按国家规定对职工进行治疗、调离有害工作岗位,并做好职工健康监护工作,只有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才能为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3.4 建立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

煤矿企业要认真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突发的急性职业危害事故,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出现突发性职业危害事故时,管理人员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的内容要包括应急救援原则、应急救援准备、应急救援措施、现场恢复措施、应急救援方案审评等几部分。

3.5 强化职业危害因素监控

煤矿企业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工作现场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监测,监测设备要安全、可靠,同时监测人员要根据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必要的检修、维护,从而保证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监测人员要认真记录监测设备监测到的数据,并定期对监测结果存档保存,为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 总结

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对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煤矿职业危害考评控制体系,加大职业危害防治投入力度,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建立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方案,强化职业危害因素监控,有效地提高职业危害防治力度,从而为煤矿职工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徐荣华.煤矿职业危害分析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2]张平,姜吉容,王波.我国西南地方煤矿职业危害现状及预防措施[J].陕西煤炭,2013(03).

[3]纪国琛.煤矿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3(30).

[4]周洪军.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对策[J].劳动保护,2010(01).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风险;控制

引言:

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门新的管理课题。安全风险管理是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角度出发,应用安全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的保障安全,使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是指应用安全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电网、设备、人身等安全风险识别与分析、安全风险评价与度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用最科学、经济的手段处置风险,消除或控制危险隐患,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一.现代电力安全管理体系的定位分析

(一)体系的目标分析

以实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为导向,以事故致因理论为基础,以生产过程中各类危险危害因素为控制对象,从电网运行、设备状态、人身健康等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督着手,建立符合电网经营企业安全生产实际要求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二)体系定位分析

安全始终贯穿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全过程,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通过实施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设置安全生产的层层防线,有效控制危险、危害,化解企业风险。

供电企业实施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是开展“平安工程”具体体现,是在安全生产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良好实践,是安全生产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主要思路

1.体系的平台建设

安全风险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风险管理过程中仅仅知道风险的来源和风险的等级是不够的,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和监督只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部分内容,对于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应纳入企业的正常业务进行管理,通过完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平台,建立健全电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的有效运转体制。

2.主要环节设置

电力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 通过企业目前的风险辩别、评估危害性,寻找企业安全管理所要控制的对象。如果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不科学、不准确,安全风险管理就会产生偏差。

电力企业的所有控制活动应围绕着如何消除、减少和控制风险展开,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结果应指导电网改造计划、技改计划、大修计划、两措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体系的效果评价

电力企业在安全管理上主要采用安全检查、监督、安全性评价等运动式方法,对事故预防做的还不够彻底,过于关注事后性的处理,没有从事故致因理论出发,去研究事故发生和预防的规律。

安全风险识别、评价能够提前预知危险危害在哪里,在实际工作中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主动地、直接地预防事故发生,真正地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二.风险控制理论分析方法

安全风险评估是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的初期,就进行事故致因的分析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通常主要采用事故剖析、系统安全剖析(包括系统综合剖析、系统危险故障类型剖析、子系统安全剖析和故障树剖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

(一)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供电企业使用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基本都是企业安全性评价体系,取一年或半年在供电企业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存在的重大风险,并制定出防范措施,监督落实到位。

管理机制基本是每年年初必定要召开一次大型的安全生产会议,即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明确今年的安全生产目标。这种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对供电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以下不足:

1.安全性评价体系指标不全面,缺少对人为因素和企业文化等的指标,不易发现人员素质和思想动态变化可能引起的安全风险。

2.安全性评价体系基本是从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缺少对作业现场的进行实时动态评价。

3.随着新技术、新设计和新工艺的应用,安全性评价体系部分条款己经不适用于供电公司安全风险管理。管理机制趋于被动管理,不能始终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达不到动态实时指导安全生产的作用。

(二)安全信息论和本质安全原理

在确定风险评估大纲时,将现场的各类显示、指示信号等安全信息不正确带来的风险纳入评估范围。安全信息论就是要利用现场的首要信息,利用信息管理能量,利用信息安全关系建立超前预测事故体系。利用过去的事故信息,找出事故规律及其各种风险,为编制评估大纲及标准奠定基础。

(三)风险控制理论分析方法

风险控制方法已经有很多种,控制效果各不相同。安全风险评估是要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的初期,就进行事故致因的分析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通常主要采用事故剖析、系统安全剖析(包括系统综合剖析、系统危险故障类型剖析、子系统安全剖析和故障树剖析)的原理和方法进行。

采用闭环、分层、分级、动态控制的原则,通过大量事故案例对于安全生产风险因素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顶端事件发生的关联事件乃至基础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既可为事故致因和控制措施分析和制定提供新的思路,也便于在今后定量分析时应用。

(四)电力设施保护的风险管控

加强组织协调力度,提前组织人员对辖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障碍物进行统计,以线路障碍详细登记卡的形式进行录入的障碍汇总表,为彻底进行线路清障提供可靠依据。

加强用电管理环节中的电力线路隐患治理,在用电报装环节,认真审验建筑和施工作业临时用电申请,吸纳各施工场所附近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单位参与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遏制线下违章隐患出现。

健全专业巡线岗位责任制,巩固专业巡线和特殊巡线的人防体系,落实重要线路和重点地段的技防措施。与公安部门联合成立市、县、乡三级电力设施保护联防支队,逐级签订联防目标责任书,定期巡视,统一奖惩。

联合技术监督部门在特种作业的大型施工机械司机采取定期集中培训时,统一发放安全作业警示牌,同时全面排查全市特种作业车辆,统一登记,造册建档。

结束语:

安全是一个国家和企业的立足之本,特别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电力系统。供电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使全体员工掌握安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量化风险,强化风险认知,有效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目标,有利于安全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构筑优秀的安全文化。

参考文献:

[1] 冯斌,余里程,邢国杰. 浅谈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与电力企业的融合[J]. 电力技术. 2010(04)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装饰工程危险辨识评价控制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装饰施工企业长期或者临时地施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设施及施工场地中的特指的部分专项施工)。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施工安全保证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施工领域广,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装饰企业职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数也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次,施工程序复杂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再次,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装修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装修施工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凡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如2001年8月2日,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汽油代替二甲苯作稀释剂,调配过程中发生爆燃,引燃施工场所内堆放着的防水(易燃)材料,造成火灾并产生有毒烟雾,致使5人中毒窒息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单位违章操作,擅自在有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汽油引起的火灾。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上失误,施工区域内存放大量易燃材料无人制止,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了重大事故。

2.该施工单位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易燃已爆的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违反了《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中该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后制定和编制专项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

3.本次事故是因明火场所使用汽油,这在施工中是严格禁止的,如果该施工单位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化学危险品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这起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证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失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又如轰动全国的2004年6月9日造成1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的北京京民大厦特大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分局对火灾现场勘查后认定,这场火灾是装修施工人员在京民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4名被告人——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焊工队长陈宝东、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现场,张道醇、朱家龙未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安全员。朱家龙、陈宝东、田合朋在明知防水作业不应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施工工地发生重大火灾。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人忽视安全生产规定,轻信事故不会发生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且属于情节特别恶劣。

检方同时查证,2001年2月张道醇指使朱家龙伪造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证书、变造注册资本金,取得北京市朝阳区京民大厦装修工程资格。2004年3月15日张道醇与京民大厦签订游泳馆装修工程合同,他明知朱家龙没有国家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不具备相应管理资格,仍任命其为项目经理进行施工。检察机关认为,4名被告无视安全生产法规,致使工人冒险违章作业,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5年6月6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布,北京京民大厦火灾案直接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刑6到3年。判处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有期徒刑6年;判处焊工队长陈宝东有期徒刑5年;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提醒过朱家龙,尽到了一定的职责,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施工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作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装饰工程 危险 辨识 评价 控制

改革开发以来,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同时也是一个事故多发的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应该强调安全生产。

建筑装饰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装饰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装饰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都决定了施工生产过程中不确定性难以避免,施工过程、工作环境必然呈多变状态,因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另外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手工劳动的非标准化,使得繁重体力劳动多,而劳动者素质又相对较低,这些都增加了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之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的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备案”。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不安全因素),是指建筑装饰施工企业长期或者临时地施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包括场所、设施及施工场地中的特指的部分专项施工)。

《安全生产法》之所以有上述规定,主要是考虑到重大危险源是危险物品大量聚集的地方,存在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且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对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集体财产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企业的安全监督专业人员及时识别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全面地掌握本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分布及具体的危害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是施工安全保证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风险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作为建筑装饰施工企业,有着自身固有的特点。首先,施工领域广,存在高空作业、机械伤害、触电、化学性爆炸等,是重大危险源最多的行业之一,建筑装饰企业职工千人因工死亡和千人重伤率控制指数也远远高于一般行业。其次,施工程序复杂且不同的建筑形式及施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规程,各种功能要求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施工手段,工程施工中的每道工序、在每个阶段都有着一定的操作差异,其中蕴涵的不安全因素也各种各样,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同时这些变化还有不规则性的特点。再次,施工单位的整体素质不尽相同,一旦各单位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就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安全管理模式的不断更新,一些老套套、老框框早已不适合现代管理的需要,只有顺应装修施工过程的规律,正确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风险控制的方法,才能把重大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装修施工安全。

二、重大危险源失控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根源

在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活动过程中,凡是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绝大多数是由于重大危险源失控造成的。如 2001年 8月2 日,某公司在新疆乌鲁木齐市某大学学生公寓楼施工过程中,因使用汽油代替二甲苯作稀释剂,调配过程中发生爆燃,引燃施工场所内堆放着的防水(易燃)材料,造成火灾并产生有毒烟雾,致使5人中毒窒息死亡,1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通过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调查分析,认定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1.施工单位违章操作,擅自在有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汽油引起的火灾。在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上失误,施工区域内存放大量易燃材料无人制止,也没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重大安全隐患导致了重大事故。

2.该施工单位对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易燃已爆的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和控制违反了《化学危险品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施工现场中该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后制定和编制专项的施工管理方案,并派专人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实施。

3.本次事故是因明火场所使用汽油,这在施工中是严格禁止的,如果该施工单位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化学危险品这一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对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及早地采取防范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场施工人员按章操作,这起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事实证明,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失控,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又如轰动全国的2004年6月9日造成12人死亡、直接财产损失81.9万元的北京京民大厦特大火灾。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分局对火灾现场勘查后认定,这场火灾是装修施工人员在京民大厦西配楼游泳馆内焊接二层平台的不锈钢扶手时,焊花引燃一层地面上的聚氨酯防水涂料,起火并蔓延成灾。4名被告人——北京锐标装饰装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兼总经理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焊工队长陈宝东、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现场,张道醇、朱家龙未按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设置专职安全员。朱家龙、陈宝东、田合朋在明知防水作业不应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的情况下,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致使施工工地发生重大火灾。法院经审理认为,4名被告人忽视安全生产规定,轻信事故不会发生的主观心态和客观行为,4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且属于情节特别恶劣。

检方同时查证, 2001年2月张道醇指使朱家龙伪造建筑装饰企业资质证书、变造注册资本金,取得北京市朝阳区京民大厦装修工程资格。2004年3月15日张道醇与京民大厦签订游泳馆装修工程合同,他明知朱家龙没有国家颁发的“项目经理证书”,不具备相应管理资格,仍任命其为项目经理进行施工。检察机关认为,4名被告无视安全生产法规,致使工人冒险违章作业,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

2005年6月6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宣布,北京京民大厦火灾案直接责任人“重大责任事故罪”罪名成立,分别被判刑6到3年。判处张道醇、项目经理朱家龙有期徒刑6年;判处焊工队长陈宝东有期徒刑5年;瓦木油工队长田合朋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曾经提醒过朱家龙,尽到了一定的职责,法院对其从轻处罚,判处有期徒刑3年。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推导事故防范规律

学会运用重大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就能掌握施工过程中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权,所以它在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装饰企业自身的特点,各类的重大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各安全管理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较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安全监督管理及检查过程中,有效地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将各类重大危险源分门别类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针对性地对控制措施进行检查。

在装饰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作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以上七个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是施工企业最常见的,也是重大事故隐患最突出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如不认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控制措施,就有可能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

四、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关键在落实

在施工过程中,按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重大危险源的是有效地遏制各类事故发生、是建筑装饰施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的必要条件。

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 风险控制

Abstract: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management rugged use of the Central Standing Committe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outside the wall fall, fall interiors, decora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are also many security risks, in the event of security incidents, thepractitionerspersonalsafety, as well as collective property, cause serious damage. Thisarticle from the prevention of the identity of the source of risk in the decorative construction process to solve the handling of starting.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sk control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危险源的辨识及常见危险源

   建筑装饰企业管理体系中的危险源的辨识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要素。“重大危险源”简言之就是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各类容易构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企业对室内装饰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主要是在工程施工开始前,根据工程项目各方面的资料、当前的状态、外部环境、管理制度、工艺水平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预测,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起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在施工开工前识别现场的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制定可控制的有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现场事故的“隐患”,保障施工安全,为企业完成施工产值,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危险源辨识旨在预先确定所有在工程施工中产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是滋生事故的土壤,也是安全生产各种矛盾问题的集中表现,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是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的存在是危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设备故障或缺陷、人为失误和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可能性的主要因素。在危险源辨识中应考虑工作场所内危险源的不同类型,包括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和心理类等。

常见的危险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物体打击。包括高空作业时的坠落物,可能发生的砸伤、碰伤等伤害。

   (2)高处坠落。在高层建筑装饰施工作业中,由于作业人员的失误和防护措施不到位,易发生作业人员的坠落事故。

   (3)机械伤害。装修机械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或机械故障未被及时排除,发生绞、碾、碰、轧、挤等事故。

   (4)触电伤害。装修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如乱拉乱接,对电闸刀、接线盒、电动机及其传输系统等无可靠的防护,非专业人员进行用电作业等极易造成安全事故。

   (5)作业人员在装饰施工现场不能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具、用品,也是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原因。

   (6)特种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对所从事的作业规程似懂非懂,想当然做事而发生安全事故。

   (7)易燃、易爆及危险品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搬运、使用和保管时易发生安全事故。

   (8)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包括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人造木板、油漆等,放射性及游离甲醛释放量,不在国家强制规定的限量范围,已成为常见的安全隐患。

二、辨识危险源,落实防范措施

对于一个工程施工项目,对于危险源的防范,首要措施是要真正落实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是制定控制重大危险源风险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把施工现场中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实施定人定期跟踪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同时,组织制定施工现场中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目标,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企业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正确地掌握和运用管理体系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的评价方法,指导、帮助施工现场及施工人员如何有效地识别重大危险源,如何针对不同的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全体动员,人人参与。加强对全体管理人员及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宣传教育和培训,尤其是以预防事故为主的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的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使施工现场的全体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自觉执行所制定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和工人自身的安全。

建筑装饰企业的安全施工不只是行政管理人员的事,也不只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它关系到企业每一个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事业和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与幸福,企业只有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要安全的局面,才能做到施工和安全的双丰收,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迈上新台阶。

三、危险源的风险控制

在完成危险源辨识后,应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对现有控制措施应对改进,或者对需要采取新控制措施的风险进行控制。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定遵循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原则,即:可行时首先消除危险源;其次是降低风险(或者通过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通过降低潜在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将采用个体防护装备(PPE)作为最终手段。应用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应宜考虑相关的成本、降低风险的益处、可用的选择方案的可靠性。

应用控制措施层级选择顺序的示例如下:

1) 消除——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源,如引入机械提升装置以消除手举重物危险源等;

2) 替代——用低危害材料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压力、温度等);

3) 工程控制措施——安装通风系统、机械防护、联锁装置、声罩等;

4) 标示、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安全标志、危险区域标识、发光照片标志、人行道标识、警告器或警告灯、报警器、安全程序、设备检查、准入控制措施、作业安全制度、标牌和工作许可证等;

5) 个体防护装备(PPE)——安全防护眼镜、听力保护器具、面罩、安全带和安全索、口罩和手套。

强化检查与整治,促进稳定及好转

安全检查是发现、消除事故隐患,预防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比较有效和直接的方法之一,是主动性的安全防范。深入生产的现场,采用问、看、量、测、运转试验的方法,重点查安全思想、查安全责任、查安全制度、查安全措施、查安全防护、查安全设备设施、查安全教育培训、查操作行为、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和查伤亡事故处理等十项工作的现场情况。其中的查安全设备设施工作的现场情况,需全面查安全技术方面的设施、职业卫生方面的设施及生产辅设施。根据检查的目的、内容,进行定期、经常性、季节性、节假日安全检查以及开复工、专业性安全检查与设备设施安全验收检查,搞好安全检查即主动性安全防范。

依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 号)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促进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促进各级企业加大安全生产的合理投入,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水平;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坚决杜绝因高处坠落、坍塌和大型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等导致的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稳定及好转的局面。

对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隐患,立即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严格按照“三定”(定时间、定人员、定措施)进行整改,确保安全。对未完成整改的,不得继续施工;受检项目检查结果达不到合格标准的,停工整顿,必须达到规定要求,经复查合格后才能复工;项目经理部有违法违章行为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对相关责任人按照规定给予经济处罚,整改不力的,果断进行严肃处理。开展安全检查与专项整治工作,要坚持进行回头看,反复抓,抓反复,使安全检查与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度化、经常化,确保生产安全。

按照部署、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的实施步骤,以及其工作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完善制度,务求实效;广泛宣传,典型引路),在控制和减少事故方面取得实效,建立安全检查与安全专项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安全检查及施工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的生命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只有认清当前安全生产局面,树立紧迫感,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为指导,关心和维护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权利,加大建筑装饰工程安全生产的合理投入,治理隐患,防患事故,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弘扬安全文化,分阶段实施并持续改进,才能推动工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跃上台阶,从而推进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为和谐发展提供应有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开清.有关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安全的分析【J】魅力中国(综合版),2009,(8).

【2】陈兆峰,徐静.影响建筑装饰工程质量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1).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危险点

1 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供电企业技改检修现场安全管理以及日常运行维护、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

1.1 新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新建工程是供电企业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涵盖施工人员、设备、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安全管理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起重机械运行的安全管理,在施工前对机械进行仔细检查,杜绝麻痹大意思想;(2)有效的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对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用具进行检查,必要时需要进行相关的试验,确保其完好无损,并且确保高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具佩戴正确,指导正确使用方法。(3)做好防触电防护措施,确保临时电源安全;在野外线路施工过程中,避免线路交叉产生感应电对人员造成伤害,避免出现弱电导线、裸线等发生触电事故。新建线路当施工到接火电杆附近时,必须保证达到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距离要求,若安全距离不够时,一定要执行电力线路第一种工作票。(4)施工过程中,还应该做好交通安全防范措施,交警部门协助或在关键位置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另外,要确保施工设备、机械、材料等的摆放不会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5)加强对电力施工规范操作的查处力度,杜绝违规操作,制定严格的处罚措施。

1.2 技改检修现场安全管理

供电企业技改检修现场安全管理工作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供电企业线路或变电站技改大修过程中,往往存在边修边施工的情况,这就使得现场施工危险系数增加。这就需要加强对大修带电施工以及旧建重拆现场安全管理力度,切实保护好人员、设备安全;(2)要做好设备更换的安全工作。更换低压表计要开具工作任务派工单,至少要安排 2 人工作,禁止带电进行更换、安装低压电能表、互感器、开关设备等作业。(3)查找故障点,要使用工作任务派工单,并安排有经验人员进行线路设备巡视,摇测线路绝缘前一定要先行验电,工作全程身体不得靠近导线。摇测线路绝缘电阻要使用绝缘棒、绝缘手套等个人辅助安全防护用具,禁止线路处于热备用状态时进行线路绝缘摇测和处理故障等工作。

1.3 供电企业日常运营操作现场安全管理

在供电企业日常运营操作现场安全管理方面,具体管理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抄表方面,做好同行监护工作,注意防触电措施等;(2)在对变电设备巡查过程中,严禁单人攀爬线塔或电杆,尽可能避免在线路正下方行走,对接线体进行检查过程中,要先检查其是否与其他线路存在搭挂现象。在野外线路巡查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动物咬伤、溺水、摔跤等事故发生,必须两人或两人以上同行。(3)对进行倒闸操作中常常发生的失误的地方进行认真的总结,加强对正确操作步骤与方法的掌握;由于母线倒闸工作中的元件以及设备较多,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的按照相关规范以及操作顺序进行,加强对危险点的防范。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 供电企业安全运行危险点及其防治措施

2.1 供电企业安全运行危险点特点以及成因

供电企业安全运行危险点具有复杂多变性、可预防性、客观存在性以及潜在性。由于供电企业运行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操作,尽管每一次操作任务基本相同,但任务的执行者。实施地点等不尽相同,所以产生的危险点也相对复杂。对于供电安全运行中存在的危险点,从客观角度上都是可以预防的,这些危险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包括设备故障、操作不规范等引起的危险。供电安全运行的危险点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主要指的是一些危险点客观存在但不易被人们注意与发觉,这也是导致危险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供电安全运行危险点的成因相对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供电设备本身存在缺陷。在供电设备使用前,没有经过仔细的技术检查,而一些设备缺陷如果不经过技术检查很难发现,如果存在缺陷的设备应用到供电系统中,就会导致危险点存在,为供电系统运行带来安全隐患。(2)供电设备运行一定时间后,由于磨损等因素的存在,会形成设备缺陷,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维修,或者是维修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检修试验,故障不能完全消除,就会形成危险点,给电力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3)违规操作会直接导致危险点的产生,特别是在危险点排除操作过程中,如果存在冒险操作、违规操作等,不仅难以消除原有危险点,还可能形成新的危险点。(4)一些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等也会形成供电运行危险点。

2.2 对危险点的安全防治措施

对于供电企业安全运行危险点,要以控制、整改为主,做好危险预控工作,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落实危险预控防治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实施事故通报,总结经验,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发生;(2)制定完善的危险预控措施以及配套的监督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电力生产实践活动;(3)做好设备的安装、检修、维护保养工作,加强线路巡视,减少由于设备缺陷引发的危险点。(4)结合大修,针对性预控。大修预控主要包括在大修开始前,积极配合检修部门对变电站进行摸底,了解设备的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周密安排计划,落实好人员、设备、电力维修器具等准备工作,为电力大修技改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

3 总结

电力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着整个电力运行的稳定,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加强对供电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的执行,还需要加强对系统中的电力设备、线路等定期的检修,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本文还对供电运行中的危险点进行了分析,分析危险点成因以及特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为供电系统安全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邬建新.抓好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之我见[J].农村电工,2012(7).

[2]孙丽丽,王淑恒.供电企业现场安全管理[J].水利水电,2012(11).

[3]杨晓彤.试论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4).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危险源识别

0引言

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地质环境复杂,煤矿企业生产力水平还有待提升。而基于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能够显著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出现,避免煤矿出现重大安全事故,对煤矿安全事故危险源进行实时预警,针对危险源选择不同的预警方式,在煤矿正常生产过程中随时传递相关安全信息,及时切断根除导致安全事故的危险源。

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

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基于过程的管理方式。根据风险预防控制理论,风险预防控制对象可以分为能量与行为失误[1]。处于可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危险源,处于失控状态中的能量与行为被称为隐患。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对象为危险源而非隐患,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煤矿往往对这两个概念区别不甚清晰,过于重视安全隐患的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没有遵循风险预防控制的理念。所以,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在关注隐患管理的基础上重视危险源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预防控制。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为危险源识别、日常监测管理、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应对风险控制策略及风险控制实施与评价。这五个步骤相辅相成,相互递进[2]。在具体煤矿安全事故出现前对引发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准确识别,预测危险源所形成的安全风险程度,并且对其开展监测与预警,最后对危险源进行妥善处理,以避免出现煤矿安全事故,保障煤矿生产顺利安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不断完善与优化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欠缺,最终达到煤矿长效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2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实施

2.1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原则

在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风险预防控制是避免安全事故出现的关键环节,为了实现风险预防控制目的,煤矿企业在开展风险预防控制管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a)闭环性原则。所谓闭环性原则即为煤矿企业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必须要完成闭环过程,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都要规范进行,秉持闭环原则,从根源上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产生。在风险预防控制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粗放式管理往往在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较为重视,而在信息反馈与预防控制方面相对薄弱,难以实现闭环性;b)动态性原则。煤矿生产体系的特点使得其拥有高强度的动态性,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工作设备下煤矿生产都有可能形成新的危险因素。因此,风险预防控制必须要动态、实时预警,才能实现风险防控的目的;c)系统性原则。煤矿生产过程是一个内容繁杂多样的系统,包括瓦斯防治、防尘、通风、支护、掘进系统等。在实施风险预防控制时必须根据不同系统的特点与安全事故预防策略来选择科学合理的预警与应对措施,以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系统的可靠性;d)及时性原则。危险源为煤矿安全事故的源头,在煤矿生产过程中危险源出现问题则极有可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在进行风险预防控制过程中,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危险源存在异常就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并向上级汇报。

2.2风险预防控制下煤矿安全管理全过程

2.2.1危险源识别危险源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源头,是能量与行为集中的事物。在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中,危险源识别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其对于风险预防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有直接影响。鉴于此,煤矿企业的危险源识别工作要发动全体员工一同开展,全面覆盖企业生产活动与机械设备的各个领域,让危险源可以被完整识别[3]。煤矿企业可以编制详细、合理的危险源识别调查表格,请企业员工都积极参与到危险源识别工作中,并且详细填写表格,利用事故树、事件树等方法深入识别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源,尽可能全面真实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危险源。2.2.2日常监测管理日常监测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煤矿企业对煤矿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全面检查与定期不定期抽查,主要目的是监测煤矿日常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未识别出危险源或新增危险源。如检查工作人员已准确识别危险源,则需要按照煤矿企业的制度与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措施进行处理,有选择性的停止生产开采、疏散工作人员等,并且将详细的实际情况与选择使用的措施汇报给风险预防控制中心。由于煤矿生产拥有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环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危险源可能变化或新增,因此一旦发现危险源需要及时将危险源归档处理,并且作为日后重点监测对象。2.2.3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处理预防控制中心的信息处理是煤矿企业开展风险预防控制安全管理的专职部门,其主要工作包括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的日常管理、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等。当日常监测管理所获得的信息传递至预防控制中心时,该部门必须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处理危险源信息,灵活采用各种危险源识别的方式来核实是否出现新的危险源。如未出现新危险源则继续开展日常监测管理,如出现新危险源则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评价[4]。2.2.险控制策略如预防控制中心识别后出现不可容忍的风险,需要对该危险源进行深入识别,制定应对风险源的计划与方案。煤矿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a)新建、改造、消除、控制风险的相关一系列技术措施,以便消除风险带来的安全隐患;b)优化煤矿管理制度、生产规程等,并且落实完善的监控管理措施,提供紧急预案对危险源进行控制管理。2.2.5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煤矿风险预防控制下的煤矿安全管理环节中风险控制评价与实施是最后一个关键环节,其主要是针对原有与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价。预备使用的风险控制措施需要在正式实施前通过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措施进行审核与评价,对其可行性与科学性进行评价,在对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充分论证、确定后可以批准并且要求实施。煤矿企业风险预防控制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与在岗人员需要针对具体措施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保证能够严格按照应对措施的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预防控制中心需要对风险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如措施实施后未能满足要求,则需要重新制定相关计划与措施;如措施达到要求则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巩固应对危险源的效果。

3结语

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风险预防控制系统,以满足煤矿生产的实际需求。风险预防控制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就是对危险源进行识别、日常监测、预警与安全控制。针对这一安全管理体系,煤矿企业应该全面判断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科学的危险源与风险评价方式,完整而详细、全面而系统的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以便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卢刚.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常见组织错误与预防控制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12):106.

[2]孙广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5):9-10.

[3]孟现飞,李克业,刘飞.基于3级嵌套安全管理模式的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4):102-107.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安全管理 油田企业 服务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062-01

自从进入90年代以来,安全管理在企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得很普遍。由于他们的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其安全管理多包含在整个企业管理系统之内。而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安全管理的方法多停留在宣传、教育、定期安全检查的水平上,并且多是在发生事故后才着手进行分析。这些管理手段落后、被动、反应慢,很难适应现代安全生产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建立自己的、适合我国现有生产条件的安全管理方法。据此,笔者研制了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力求把安全管理从传统的事后追踪变为事前预防控制。

一、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现代安全管理体现了系统安全的基本思想,以危险源辨识、控制和评价为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企业要不断改善劳动生产条件,控制危险源,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企业全局考虑,把管理重点放在危险源控制的整体效应上,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使企业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二、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辨识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Hazard)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使系统安全。

按其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危险源可划分为两类。作用于人体的过量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这些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流动、转换和做功的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决定事故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在我国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往往用“事故隐患”来描述事物的不安全状态,用“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来描述人的不安全行为。这种传统的安全管理是以查找隐患、评估隐患和治理隐患以及反“三违”为中心的安全管理。但这些只是一些表面现象,属于第二类危险源中的一部分,或控制方面出了问题的第一类危险源。

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理念的要求,有必要把对“事故隐患”和“三违”的表面、局部的认识进化到对“危险源”的本质、整体的认识,从而实现对事故发生机理认识的重要飞跃。

三、现代安全管理中危险源的控制

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害的工程技术手段,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能量意外释放论。

控制第一类危险源的安全技术,这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两类,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的基本出发点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常采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有以下几种: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达及人或物,或者减轻对人或物的作用。

第二类危险源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出现的物的故障、人失误或环境因素,控制它们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主要应从防止物的故障方面考虑,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来减少物的故障,即采用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和设置安全监控系统,其次是采取在系统,设备的一部分发生故障或破坏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也能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即故障―安全设计。一般来说,通过精心的技术设计,使得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处于低能量状态,防止能量意外释放。

四、现代安全管理中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此规定是针对我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作出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也是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急救援预案主要包括:(1)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机构。(2)应急救援预案的日常协调和指挥机构。(3)相关部门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和分工。(4)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5)应急救援组织状况和人员、装备情况。(6)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7)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紧急处置措施、人员疏散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8)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社会支持和援助。(9)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和经费保障。(10)应急救援预案的其他内容。

五、现代安全管理中的企业文化

安全文化管理是企业的一种精神。管理层应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公布企业的安全政策、业绩以及存在的不足;加大安全宣传与培训力度;鼓励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安全工作;收集反馈信息,对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予以重视;调动员工的安全积极性、自豪感、责任感,使每一个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安全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促使所有的员工都密切关注安全,强调人的因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地位,并以此提高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的领导层。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决策层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上层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安全问题,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方针、政策,这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实践,而且取决于他们营造的安全意识氛围;明确责任和建立联络;制定合理的规则并要求严格遵守这些规程;进行内部安全检查;适时审查安全状况;特别要按照安全操作要求和人员的素质情况训练和教育职工。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关键因素;危险因素;控制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们,要对工程施工现场的一些关键危险因素进行彻底排查,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的必要预防控制,对于保证工地上安全事故的减少有着特别的意义。

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原则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整个建设施工过程。在控制过程中,要求对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突出重点,针对重大危险因素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控制。

1.1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①立足消除和降低危险,构建系统安全,落实个人防护;②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预案与应急措施联动机制;③动态跟踪,重点控制,应变策略。对极不可承受的危险要禁止作业,对重大危险要立即整改,对中度危险要限期整改,对轻度危险要加强监控和保护,对尚可忽略的危险,按照常规进行管理。

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一般原则告诉我们,危险因素控制措施依次包括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和限制危险、使用个体防护装置等。在选择危险控制措施时,优先选用图中底层的措施,只有下一层的措施不能使用,或受到技术、经济和管理等实际因素制约时,才选用上一层措施。

1.2危险因素预防控制的事故预防原则事故预防可以分为事故发生前的预防及事故发生时的防止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预防。这是一种发现、识别各种危险因素及其危险性并对其进行消除、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其基本目标是采取措施约束、限制危险因素的产生、发展和作用。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根除危险因素;限制和减少危险因素;隔离、屏蔽防止危险因素产生连锁作用;采用故障安全措施;减少故障及失误;安全规程;矫正行动。

1.3建筑施工危险因素预防控制措施的一般方法制定安全目标、指标、组建机构、落实人员职责;制定管理方案,包括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等;制定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作业规范、管理制度等;加强监督、检查、测量及测试;对危险作业、危险设备、危险场所,加强运行控制。

1.4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当事故发生时,必须及时采取应急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选择安全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原则一般按照以下优先次序进行选择:隔离危险因素;薄弱环节防控;个体防护措施;避难和救生行为;救援行动。

2.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管理对象是整个施工过程的具体危险因素,施工过程的危险因素包括技术工艺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五大类因素,每种因素都包含一定数量的具体危险因素。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危险因素预防控制工作可分为:施工准备阶段的安全方案制定和初始评审及相关准备工作;工程实体施工全过程(基础施工阶段、主体施工阶段、装饰安装阶段)的危险因素识别分析、预报和定期评价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发生事故后的应急管理和紧急救援等不同阶段的内容。

2.1技术工艺因素控制措施

2.1.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

2.1.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2.2材料因素控制措施①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招投标制度;②建立安全物质材料和建筑实体材料进场复检制度,确保使用的材料符合国家相关质量安全标准。

2.3机械设备因素控制措施①选用安全性能较高的机械设备;②指定专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机械设备,特殊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③定期检修保养机械设备、及时更换零部件,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转。

2.4环境因素控制措施①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气象条件、周围环境,科学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保证施工现场安全、整洁、有序;②指定专人接收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以便采取对策;③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要求,指定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性管理。

2.5管理因素控制措施

2.5.1建立健全各项危险因素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因素进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因素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替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2.5.2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及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对涉及危险因素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管理的目标和意义;施工项目危险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危险因素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因素管理的日常操作要求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等。

2.5.3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中的各个系统层面的危险因素管理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因素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作业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察等。

企业危机防控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E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4-0027-04

一、风险管理的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其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潜在的事故后果。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主要指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作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管理功能的延伸,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引起美国工商企业的重视与推广,并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美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机构。此后,风险管理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均设有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1]。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大大拓展。美国在国防领域的风险管理已经趋于成熟,并在《国防部弹药和爆炸品承包商安全手册》(DoD4145.26-M 2008)第11章专门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2]。

我国的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已经大力开展了风险管理,并于2005年颁布了行业标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 6631-2005)。因石化企业大规模连续性生产,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促使石化企业十分重视风险的控制并形成一套自己特色的风险控制程序。在中石化系统内各企业对风险的控制通常采用分级控制。如镇海炼化公司(简称ZRCC)将风险分为公司级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部级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分别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相关执行部门根据措施要求实施控制和改进。ZRCC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的控制改进措施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新建、改建、改造等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的技术性措施;另一类是通过制修订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等的管理性措施控制风险[2]。

二、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及主要内容

1.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实施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风险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固有高风险行业,其科研生产中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大多具有燃烧爆炸性,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科研生产中发生的无数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因此,对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研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销毁等全寿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使安全管理从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预防,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和存在的风险。

(2)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保障武器装备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关乎国家安全。一旦出现燃烧爆炸重特大事故,将严重影响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影响到国家战力保有。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有别于危险化学品、矿山等一般高危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有利于武器装备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3)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寓军于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国防科技工业涉及的各种燃烧爆炸品,在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石油化工等一般工业领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应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特性的具体体现。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将从本质上提高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水平,从而可以间接提高这些领域的安全性,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

2.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行业的风险管理过程类似,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过程也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识别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其风险性质。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其科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别有:燃烧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但不同的物料有不同的性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危险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

1)风险识别的要求

风险识别必须全面充分,应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就是从厂址、总图、物料、工艺、设备、建筑结构、电气、消防、暖通、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纵向到底”就是对于每个方面要彻底识别出所有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

2)风险识别过程中需掌握的主要技术

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的危险特性和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掌握产品的物化性质和灾变机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其次要对产品进行危害分级研究,为下一步风险评价打好基础。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严重性,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社会对风险可接受的程度。

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涉及的燃烧爆炸危险性,许多风险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道化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毒性评价法(蒙德法)等定量评价方法适合于化工生产装置及过程,不适合军工火炸药及其产品生产过程。目前,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方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及我国自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BZA-2法)等。其中,BZA-2法综合考虑了物性、物量和工艺、设备等人、机、物、环境的众多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单位的安全现状和今后改进的方向,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及选择安全投资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3]。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还主要停留在定性、半定量的水平上,尚不能相对准确地给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物料、产品等的基础参数,无法建立正确的模型,无法进行参数选择,因此需要大量开展火炸药及其制品基本安全参数测试、分析与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各种事故发生的原理,并以此为依据大量开展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工作,开发出更多适合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的风险评价方法。

(3)风险控制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就可以获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得到具体的风险数值。将评价出的风险数值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进而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的原则是:

1)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对风险的实际控制程度和效果,应与工厂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配,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的思路。

2)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程度。

3)对于可接受风险,则应继续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使之处于监控状态,防止其风险增大以至超出可接受范围。

风险控制措施的出发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4]。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

1)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生产中以无毒无害物质代替有毒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连续化作业、人机隔离等。

2)当消除危害因素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在无法消除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应想法减弱危害的程度,如局部通风排毒、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6)当事故难以避免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消防雨淋系统、紧急疏散措施等。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使全员得到及时合理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等。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本质化安全技术匮乏,手工作业较多,自动化连续化水平较低,预防性措施不足,对各种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以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这些均导致国防科技工业风险控制手段单一、工程建设防护不当或防护过当,造成事故风险增大、大量宝贵土地资源及资金浪费,控制效果不佳。急需我们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结合差距,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开发。

三、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风险管理的思想出现以来,在各行业各领域不断应用、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至今已经成熟,大量的实践也己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但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应用管理上,由于科研基础落后,切实深入开展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在国防科技工业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大力开发本质安全技术,提高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程度,通过实现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遥控化及人机隔离,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其二,积极开展安全预警及在线监测技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关键参数的临界值并发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事故发生。

其三,积极开展军工燃烧爆炸危险品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全面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建立危害分级标准、风险评价方法标准、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规范等风险管理标准体系,为国防工业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标准保障。

其四,积极开发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风险评估手段。由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的特殊危险性,尽管目前我国兵器工业安全管理部门已创立了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的评价方法(BZA-2法),填补了我国军工和火炸药生产和使用过程定量评价的空白,并在相关企业的危险源评估、安全技术改造等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比较复杂,操作性有待提高,使用范围还有待拓展,需要研发更多的科学性、实用性强的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风险评价方法。

其五,大量开展爆炸分析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空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手段,集中优势人才,大力开发爆炸安全分析与评估软件,为爆炸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有效的手段。

其六,大力开展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防护技术是提高军用爆炸物安全性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目前,国外针对军用爆炸物开发的防护技术主要包括泄爆技术、水雾抑爆技术、超高速灭火技术、防冲击波技术等。这些先进防护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危险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我国要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经济可行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安全防护技术,为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更加完备的风险控制措施。

其七,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使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事故的预防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其他较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作保障,还需要从制度、体制上健全风险监管体系。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规划,将风险管理体系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国防科技工业应根据自身的特性,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并积极推行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增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的科学性和预防性,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危险品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的风险,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26.

[2]杨源,等.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全过程方法探讨[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5(6):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