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半坐体位,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呼吸道系统类疾病的发病率整体较高,尤其是最近几年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的问题已经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此类疾病的发病率涨幅也在逐年增加,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道疾病问题,不仅正常的呼吸会受到影响,同时,自身的情绪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2]。由于呼吸系统疾病不仅有着较高的治疗难度,同时,此类疾病也有着较长的治疗周期,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则非常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方面的负性情绪,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的问题。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的过程中,除了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之外,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方面要辅助患者调节心理状态,另一方面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而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由于此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更加严重,患者的生命随时可能受到威胁,因此,在实际开展治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判,在此基础上,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紧急情况发生时由于准备工作没有做全而影响抢救,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实现护理工作整体开展质量的提升[3]。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大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期以及慢性迁延期的护理措施,第二个部分是在患者疾病缓解期的护理措施,同时,心理护理要能够伴随着患者接受治疗的全过程,通过采取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方面能够使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负面情绪能够得到有效消解,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患者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进而达到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治疗目的,为整体治疗效果的保证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患者来说,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越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度就越高,因此,呼吸内科护理人员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完善,避免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发生危险。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要低于观察组患者,这也间接验证了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在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急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于患者后期康复质量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焦然,韩世范,曹妍,任红霞,朱瑞芳.呼吸系统和抗微生物药物护士处方权内容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9,33(17):2940-2944.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72-01

前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而呼吸系统疾病是普遍老年人经常出现的疾病,这类疾病的特点较为复杂,极大地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怎样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这成为了当今医院所关注的课题。

1浅析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出发,通过医患、护患的行为或人际关系的影响,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唤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保证患者处于接受诊治的最优生理和心理状态。患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患者在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医务人员应该重视这类老年患者,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关心、尊重、照顾老年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们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加恢复健康的信心。

1.1详细地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

护士在患者入院后,应全面收集资资料,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如包括患者的不适症状、生活自理程度、患者对患病的态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心理情绪反应、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等,以了解有无恐惧、焦虑、孤独、抗药、抑郁等易发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干预措施。

1.2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建立彼此间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良好的服务态度,细心的陪伴也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感、无用感的重要方式,通过关怀减轻其不良情绪。因此,对于老年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要尊重患者,积极主动与患者交谈,并经常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和自我价值感,积极乐观的面对自己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呼吸系统疾患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反复住院,对护理操作都很了解,加之老龄、体弱,像静脉输液等操作会有一定难度,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娴熟的护理技能,提高各项护理操作的一次成功率,使患者有充分的信任,也是建立良好护患沟通的基础。

1.3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状态,有助于恢复健康

努力减轻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人人难免。有些患者焦虑形之于外,容易觉察,有些则埋在心里很少外露。焦虑是对当前及未来情况的担心,是各种因素导致的思虑过度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就要靠敏锐的观察力来判断分析,了解患者焦虑的原因,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处于积极、放松的心理状态。如有一位老年患者见其他的患者都已陆续出院,心里很急。护士应以劝导的方式与老人进行沟通,称其恢复健康迅速,给老人点信心,这位老人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其恢复健康。

1.4减少老年患者的抗药情绪,并为患者建立科学地锻炼方案

有些患者长期打针吃药,感到厌烦,对药物疗效产生怀疑,担心药物的损害,有的甚至将药扔掉。此时护理人员应劝导他,矫正患者不正确行为,态度要温和,语调要平和,耐心地讲解,每次服药都要亲眼看着他,鼓励他把药服下,这样他感觉到了他在被关心、被重视,纠正其抗药情绪,以使治疗措施得以真正落实。除此之外,要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引起呼吸系统疾患发作的诱因,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如介绍有关的保健知识、适度锻炼、可采取的防治措施等。其次,协助患者制定和实施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方案。同时,应注意帮助患者充分认识自理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并执行各种治疗、护理及康复活动。

2探析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做好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第一是病房的护理,病房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地方,一定要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室内的温度最好是保持在20℃左右;能很好的通风、沐阳;在冬季的时候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到风寒的侵袭,导致病情的加重;更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气体的吸入;第二是保持呼吸道的畅通,临床上,咳嗽其实是一种反射性的保护功能,咳嗽将痰液排除,能够保持呼吸的畅通。对于排痰困难的患者应该给予帮助:在患者的背部适力的扣拍,借助外界的震动力,促使痰液从较细的支气管引流到大气管内以顺利的排出;第三是呼吸气的训练与指导,调节呼吸肌的功能能够改变呼吸困难以及运动能力下降。主要是调节腹式呼吸和缩唇吸气。通过调节腹肌主动的收缩与舒张来加强膈肌的运动量,用以提高通气量,减低耗氧量;缩唇吸气主要是为了增加吸气时支气管的内压。方法:起初的训练最宜半卧式、膝屈曲,立位的时候上半身略向前倾斜,放松腹肌,使舒张和收缩自如,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静呼吸。呼气时缩拢嘴唇,并收缩腹肌,使肺内的气体慢慢经口呼出,然后再用鼻子吸气使腹部慢慢的鼓起来;第四是药用观察,因为老年人病症较多,通常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损伤了肾脏的功能,也降低了耐药性,反而会造成药物中毒等不良反应。对此,对患者进行输液时一定要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可能导致肺水肿而引起心力衰竭,在静脉滴注氨茶碱的时候应该放慢速度。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老年人的增多,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也会增加,这对医院的护理工作带来了严峻地挑战。因此,医院必须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优质地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有专业的护理技能,并且须有一定的耐心,这样才能做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薛莲.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07)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近几年,随着我国环境破坏程度的逐渐加大,空气质量逐年下降,虽然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但是,呼吸类疾病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这也成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人群范围相对广泛,幼儿、中老年人均有机会发病,此类疾病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的患者还会因此而失去生命。在合理选择治疗手段的基础之上,高质量的护理也能全面促进患者的康复,文章就对此进行了具体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42例患者,男性25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9岁至71岁,平均年龄为(48.2±5.4)岁;观察组42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10岁至73岁,平均年龄值为(47.1±5.6)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以及吸氧。观察组患者采用应急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首先,在针对重症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需要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患者出院,全程进行护理干预[1]。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突发性死亡的概率整体较高,因此,为了有效避免患者治疗时间被延误的情况出现,护理人员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症状,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其次,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来说,他们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样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临床症状也普遍存在较大的差异,对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也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有针对性的进行干预,急性发作患者需要第一时间接受呼吸道疏通,痰液较多患者需要定期对呼吸道内的痰液进行清理。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保证病房内部环境卫生,定期对病房内部设施进行消毒,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有效降低患者细菌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于患者来说,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也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是慢性迁延期,在这两个阶段,护理的要点应该为祛痰、镇痰以及控制感染,如果患者自身存在呼吸困难的问题,则需要将患者的体位调整到半坐体位,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喘息的问题,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之下对患者用药,对患者使用一些具有解痉平喘作用的药物,使患者的咳嗽以及呼吸不畅的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缓解。除此之外,护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还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以及呼吸等相关指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普遍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要能够准备好应急药物,随时对患者实施急救。患者在用药后要注意观察其是否存在不良反应,尽量避免患者接触过敏原或是受到污染的大气。如果患者的疾病处于缓解期,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则需要尽量建议其戒酒以及戒烟,不仅要保持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个人卫生问题的关注,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概率。要求患者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出现感染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康复训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引导其进行身体锻炼以及呼吸训练,使患者的通气量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促进患者膈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升。由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都比较严重,因此,很多患者都存在情绪紧张以及焦虑的问题,还需要做好针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针对部分患者的失眠问题,护理人员要能够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之上,对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有针对性地解答患者的疑问,使患者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自身所患的疾病。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常合并呼吸衰竭, 严重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患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目前, 临床常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 以改善患者通气, 纠正机体的缺氧状况[1]。近年来, 为提高患者的疗效, 本院采用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无创呼吸机救治AECOPD并呼吸衰竭进行干预,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6月本院RICU收治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龄61~74岁,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治疗方法均经患者知情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资料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吸氧等常规内科对症及支持治疗, 并辅助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 对照组治疗中施以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采用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达标率、住院时间及动脉血PaO2、PaCO2、pH值等指标。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达标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2. 2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 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发生胃胀气11例和1例, 发生皮肤损伤分别为15例和2例,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慢性疾病, AECOPD是引起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表明[3], 无创通气可有效提高AECOPD患者的疗效。目前, 无创呼吸机因其具有易操作、携带方便等优势深受临床医师及患者的青睐, 但由于AECOPD并呼吸衰竭多发于老年人群, 患者往往缺乏自控能力, 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 因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医护人员应积极及时与患者沟通, 以促进其早日康复。

针对此类患者, 作者认为应采取系统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 以提高患者的疗效:①加强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为其提供良好、温馨的环境, 并及时与患者交流和沟通, 因患者对呼吸机缺乏认识, 初次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常有一定的恐惧感, 因此在整个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应积极向患者解释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可能产生的不适症状及配合要领, 消除其焦虑及紧张心理, 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②治疗前护理 上机前应选择患者感觉良好的最小面罩和鼻罩, 仔细检查连接管, 以防漏气, 调整呼吸机参数, 辅助通气压力应从低水平开始, 而后逐渐增加, 使患者逐渐适应和耐受;③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 治疗过程中应严格监测患者的呼吸幅度、呼吸肌运动、呼吸频率、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等指标, 如肺哮鸣音消失、呼吸减慢、发绀减轻, 提示治疗有效。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口唇、面色及指趾发绀和缺氧情况, 及时调节氧浓度;④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患者应经常更换, 若有黏液性痰, 应进行雾化吸入, 此外, 每日做好呼吸机的消毒, 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系统的护理方法治疗患者后护理质量达标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血气指标PaO2、PaCO2、pH值均有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并且观察组胃胀气、皮肤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芳, 姜超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早期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9):30-3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3):8-17.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6-0100-02

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呼吸窘迫、发绀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导致患者精神过度紧张、恐惧、烦燥、情绪消沉等,不利于临床救治[1]。因此,对于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救治除有效医疗措施外,还需要科学、个体化的优质护理措施,对提高重症呼吸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所在医院2003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48例,对其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其中对照组男36例,女38例;年龄13~85岁,平均58.56岁;观察组男35例,女39例,年龄14~86岁,平均59.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首先,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对重症呼吸患者的呼吸状况、生命体征、尿量改变、意识状态、咳嗽咯痰、输液、吸氧等状况进行监测,并做好相关记录。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及时向主管医生报告,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其次,给予患者常规基础护理措施,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其病房环境温湿度适宜、安静、清洁,做好重症患者的适当隔离,避免出现交叉感染;指导患者制定营养饮食计划,多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少量多餐,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对患者进行戒烟戒酒;根据药敏实验选择最佳抗菌药物,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74例患者在进行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措施。第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身体各项机能较弱,常常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反应迟钝等,导致患者日常饮食起居过程容易发生滑倒等意外,因此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内外通畅、地面干燥,设立床边护栏,出入陪护,并对患者进行自我安全保护宣导,确保患者住院期间安全。第二,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重症呼吸患者常因自身病痛及发作症状而产生恐惧、烦躁、易怒、悲观等不良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加重病情,不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经历等差异进行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多听患者倾诉,适时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保持正常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第三,做好定时排痰和湿化措施。在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或痰量较多患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必要时可采用吸痰器、气雾疗法、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协助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第四,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当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缩唇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氧呼吸锻炼,注意保暖,加强个人劳动保护和营养,继续戒烟戒酒,促进患者呼吸功能良好恢复及保护[2-3]。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出现死亡。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9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重症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呼吸急促、缺氧、反复咳嗽、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胸痛、伴有哮鸣音、精神不振、反应迟钝等症状,身心大量消耗,导致患者产生焦躁、恐惧、厌世等不良情绪,非常不利于临床救护工作的实施。重症呼吸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护,极易产生相关并发症,引发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应该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重症呼吸疾病患者病程较长,长期反复发作,除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外,还需要给予优质护理,才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本次研究中,笔者给予观察组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专业化、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总有效率达94.59%,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基础护理,总有效率仅为72.97%,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这充分说明,采取优质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大大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艳玲.论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6):191-192.

[2]王玉杰,曲红,王幕鹏.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方法[J].吉林医学,2010,16(1):101-102.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临床病例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本科生;临床见习;临床思维

我校近年来实行了成人护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在学习了医学基础和临床基础课后,早期进入临床见习,增加了实践的机会。临床典型病例讨论这一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也成为临床实践中培养护理本科生进行病史采集、掌握相关疾病临床表现及护理观察要点、制订切实可行及针对性强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临床综合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其程序是事先选择相关疾病的典型病例,安排学生进行病史采集、相关体格检查,并进行归纳总结,提出自己的护理观察要点,制订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教师按照教学目的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就病史采集的完整性、相关阳性体征、临床护理观察重点、护理诊断和依据以及护理措施的制订等进行充分讨论,并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在呼吸科临床见习带教中,通过病例讨论方法的实施,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与临床具体病人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她们观察病情、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获得良好的互动学习效果。下面将我们呼吸科开展典型病例讨论教学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完善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情观察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等技能是一个护士的基本素质,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虽然护理本科生已经经过了诊断学及成人护理学的学习,但因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问诊的技巧及体格检查正规性还较欠缺,造成采集病史简单粗略,阳性体征掌握不全,对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护理观察重点等不能详细、正确地进行描述。因此在病例讨论过程中,我们十分强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及其手法的规范化和系统化、阳性体征的正确描述等,对学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严格地加以纠正。

呼吸科临床病例讨论选择的内容以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如COPD、肺炎、自发性气胸等。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存在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代偿能力强等特点,要求学生除掌握问病史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学习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的差异性。例如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大多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如果仅知道三大临床表现,而不知道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相关临床表现的具体差异,则不利于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弄清了咳嗽时间的长短,咳嗽的性质是干咳还是有痰,咳嗽的规律是阵发性还是持续性,与气候及季节的关系;痰液的性质特点是白色泡沫痰,还是黄脓痰、铁锈色痰;呼吸困难是吸入性的、呼出性的、还是混合性的等具体问题,就会发现尽管许多疾病都存在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三大临床表现,但各种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各有其具体特点,发现和认识这些差别,将会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理解。

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思维是临床护士利用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从而找出主要问题所在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护理诊断并实施有效护理措施的一种逻辑方法。当学生进入临床见习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诊断时往往只考虑一两个症状即用所学的护理诊断往病人身上套,未进行详细分析,这时教师要加以引导,拓展思路,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在给学生解惑的同时,使学生受到一次科学方法上的训练。二是虽然思路广了,想得多了,提了很多的护理措施,但缺乏针对性,不够深入、具体。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增强学生的信心。结合病例,针对学生的每一分析步骤,提出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引导,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如讨论COPD时,讨论的重点是临床表现、相关诱因、主要治疗、相关并发症、护理诊断及具体护理措施,我们要引导学生按下列思路进行思考:病人的发病过程如何病人的生活习惯、工作环境该病人有哪些临床表现采取了哪些治疗措施要保证各项治疗措施取得预期效果,护理上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这位病人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怎样做好该病人的相关疾病宣教?从而起到以点带面,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的作用。同时也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病例讨论的教学过程,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具体的问诊方法,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次病例讨论前,教师都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与病例相关的医学基础及临床护理知识,近年出版的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相关护理论文等,归纳总结出关于具体疾病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全面查询相关知识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资料检索、逻辑分析的能力,培养她们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减少她们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她们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归纳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病例讨论时,我们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她们先去想、先去讨论,然后教师再给予分析、补充、总结。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纠正和讲解才更能领会,才能掌握好重点内容,印象也会尤其深刻。学生由此学到的不只是一招一式,而是学会了举一反三。经过积累,学生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只有通过临床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以学生临床思维培养为重点,开阔学生的视野,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临床典型病例讨论教学法训练了学生的基本功,培养了其正确的思维方法及对病情的观察和实际处理能力,不失为一种将医学基础和临床初步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8篇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脑一科,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 目的 分析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方法。 方法 124例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护理后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积极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并配合优质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健康知识知晓率及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死亡风险。

http://

关键词 感染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59-03

[作者简介] 焦承玖(1974-),女,河南沁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 ℃。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 ℃。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感染控制措施

1.2.1.1防控措施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隔离措施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防护措施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消毒措施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 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护理措施

1.2.2.1心理护理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重症护理(1)急性期护理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 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体位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结果

2.1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对于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完善的应急体系以及护理流程是根本保证[4]。及早发现、隔离、诊断并予以针对性治疗,是改善临床预后,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同时,应完善各项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5]。李晓燕[6]对956例确诊或者疑似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医疗防控原则,结果显示,住院期间仅6.4%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认为对于这类患者应针对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特点、表现、体征以及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在严格掌握病因及传染途径的同时,综合分析传染期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贾淑娟[7]在其研究报道中指出,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基因结构变异大、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类型复杂、传播途径多以及普遍易感性等特点。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加强健康知识及疾病防控知识宣教力度至关重要。新发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病情突然,患者多存在焦虑、恐惧、担忧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以及病情的康复。该研究中显示,两组患者在护理前SAS评分为(46.32±12.03)、(46.72±11.79)分,SDS为(41.08±10.11)、(41.26±10.19)分,得分均较高,证实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故对这类患者的护理中,实施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感染预防、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等,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风险。同时,将健康教育与各项护理工作相结合,全程贯穿心理护理,在消除其负性情绪的同时,使其能够自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消除疾病康复及健康危险因素,改善其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对疾病疾病进行分期护理,从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康复期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相比于传统的整体护理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全程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予以针对性处理,预防病情突变,降低死亡率[8]。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感染控制措施、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以及重症监护,结果显示,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护理前获得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率均在80.0%以上,而对照组均未超过5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证实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强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实施全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完善各项护理以及管理流程,实施优质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http://

参考文献

[1]孔庆新.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2.

[2]夏志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防控措施研究[J].当代医学,2013,(33):93-94.

[3]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131-132.

[4]邓琼英.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31):374.

[5]区月团.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控制、护理工作要点[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179,180.

[6]李晓燕.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956例防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9):78-80.

[7]贾淑娟.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特点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53-55.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Analysis of the effieac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Yang Su-qiong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Methods:41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was gav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40 case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gave the basic and life care.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2 groups.Results:After giving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rate of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PD,giving up smoking with breathing exercises and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nurse;intervention;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中图分类号】R35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032-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多发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正逐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中致死及致残的第1原因[1]。目前,COPD已居中国个人、家庭及社会疾病首位负担,患病率逐年上升。如何控制病情迁延、预防反复是临床一直面临的问题。对我院收治的41例COPD患者进行院内及出院后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及减少复发,取得了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09年1月~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41例COPD患者为试验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53~74岁,平均60.13±13.45岁;病程12~32年,平均19.27±1082年。以同期收治的40例COPD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51~76岁,平均63.42±14.74岁;病程14~35年,平均21.45±11.06年。2组在男女比例、年龄及病程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1)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及生活护理。(2)试验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心理干预,由于病程迁延反复,患者多有有焦虑、抑郁症等心理状态[2],要多聆听患者的倾诉,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疏导、解释、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乐观的状态,减轻忧虑情绪。②戒烟干预,向患者及家属说明COPD的原因及吸烟对该病的危害,取得患者的配合。在家属的鼓励和支持下,与患者共同制定戒烟计划,循序渐进的戒烟。③COPD基本知识的普及,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推荐相关图书,指导患者并及时耐心的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④饮食干预,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及有营养的基础饮食,避免高糖食物,以免产生较多的CO2,加重CO2的潴留[3]。保持食品的多样性,选用富含优质蛋白和纤维素饮食,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保证大便的通畅,少食多餐,忌过冷、过热及生硬食物,以免刺激气管引发咳嗽[4]。⑤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取坐位或半坐位,放松颈肩部,一手于胸前,另一手于腹部肚脐处,经鼻吸气,吸气时尽量保持胸部不动或最小活动,腹部鼓起,呼气时经口缩唇呼气,腹部内陷,将气缓慢尽量呼出,不要用力,可用手轻压腹部。吸呼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每分钟呼吸频率大约6~8次,开始时每日2次,每次锻炼10~20min,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直到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5]。⑥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后由护士定期随访指导并预约复诊时间,每1~3月组织患者及家属举行病友联谊会、开设知识讲座。会上专业医务人员向患者讲解COPD的知识、呼吸康复锻炼、家庭氧疗、如何合理营养等问题,鼓励患者提问并解答,对方法不正确的患者帮助矫正,让恢复良好的患者介绍康复经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3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使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组患者均随访1年,2组1年后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治疗依从性的比较见下附表,可见实验组3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以咳、痰或喘息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与方法能阻止肺功能的下降趋势[6]。为了预防COPD的加重及反复,临床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但实际患者治疗依从行为不容乐观,往往效果不佳。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行为模式,以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提高自身对疾病的应对能力,逐步让患者认识到改变不良行为可以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改善预后。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在给予护理干预后,试验组在掌握COPD基本知识、戒烟并呼吸锻炼及治疗依从性方面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明显。我们体会,加强教育可使患者掌握COPD基础知识,有效避免COPD的危险因素;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让患者保持平衡的饮食,加强营养支持,保持了标准体重,避免过量碳水合物的摄人,防止了过多的CO2产生,避免加重通气负荷;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了CO2的潴留;指导患者戒烟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能有效的减缓FEV1下降速度[7]。

综上,护理干预体现了护理模式的转变,由单纯疾病的护理转变为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为一体化的护理方式,对COPD患者可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次性,明显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玉兰,刘枢晓,查云,等.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3, 38(8):616.

[2] 刘淑贤,杨秀荣,高丹,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08,8(4):65.

[3]章亚平,陈慧敏,沈旭慧.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相关护理问题与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5.

[4]陈红妹,吴曙萍.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4):553.

[5]韩智云.慢性呼吸衰竭的康复护理[J].肺科杂志,2002,5(1):72.

[6]肖耀来,李合友,林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786.

[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第二届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第八届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503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0篇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完全康复率、后遗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完全康复率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对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护理护理对策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5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50-02

上呼吸道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1]。基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病理特点,笔者为详细了解分析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特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4―51岁,平均年龄为27.53±1.14岁;患者发病时间为2―11d,平均发病时间为6.52±1.04d;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20例,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及发病时间等基本资料,均没有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治疗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1心理护理。上消化道感染患者具有咽喉疼痛等临床特征,因此其极易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该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减轻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1.2.2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引患者多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喝热水。同时指引患者饮食营养平衡,有效增强其机体抵抗能力,避免食用刺激性辛辣食物,确保二便通畅,有效降低其出现便秘现象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患者完全康复率为100.00%(20/20),后遗症发生率为0.00%(0/20),住院时间为(6.52±1.81)d,对护理总满意度为95.00%(19/20);对照组患者完全康复率为75.00%(15/20),后遗症发生率为25.00%(5/20),住院时间为(9.07±2.03)d,对护理总满意度为70.00%(14/20)。对比两组患者完全康复率、后遗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治疗组患者完全康复率及对护理总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患者鼻腔、喉部及咽部出现炎症的一种疾病,其又被称之为感冒。该疾病主要由鼻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等引起,其显著降低患者全身或是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2-5]。基于该疾病病理特点,在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病情及生命体征,定期定时对患者脉搏、血压、呼吸及心跳进行测量,对于出现异常现象的患者,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并对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6-8]。同时,护理人员应积极同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掌握患者病情及心理特征,有效减轻患者出现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并为患者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促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护理干预措施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上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的治疗组患者,其完全康复率、后遗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对护理总满意度均同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

参考文献

[1]邓玉娇.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2(32):77-78

[2]刘丽石.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心得[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07):3717-3718

[3]徐淑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2013,20(27):95-96

[4]赵延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护理与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05):1025-1026

[5]马淑玲.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内科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3):354-355

[6]张丽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护理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09):3331-3332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8-02

医院感染率是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受到治疗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外,与护理工作质量也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因果关系[1],目前院内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呼吸科疾病。为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其中男115例,女98例;入院时均无感染症状。其中60岁以上141例(63.23%),50-60岁30例(13.45%),50岁以下52例(23.32%);住院天数7-26d(16.5±9.5d)。所选病例入院前均无感染症状,呼吸科疾病感染症状的诊断标准具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执行。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分析院内感染致呼吸科疾病的病人病历资料,主要分析病人的年龄、护理记录、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或激素应用情况等。

2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

2.1 病人自身因素 本研究中,院内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63.23%(141/223)。由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衰退下降,尤其是老年病患的机体组织器官正发生退行性改变,抗病能力差,加之原有疾病的损害,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自然远远超过正常人群[2]。同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随住院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住院时间>10d的病人,感染发病率较高。

2.2 引起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本组病例的痰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205株,检出率91.93%。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6.50%)、酵母样真菌(14.56%)、肺炎克雷伯菌(12.60%)等。从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以上几类病原菌对于常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氨节西林/棒酸、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均有极强的耐药性。而其他一些临床应用的敏感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尽管抗菌谱较广,但由于价格昂贵,经济性差,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可能对使用者构成易对神经毒性或肾毒性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2.3 抗生素应用不规范 部分患者抗生素用药时间长,更换频繁,未严格遵循痰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导致患者用药后体内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

2.4 病区空气质量 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季节分布来看,秋冬季节为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高发期,同期空气细菌培养结果也提示病原菌含量明显超出其他季节段。由此可推测,病区空气质量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存在密切关联,秋冬季节病区空气不流畅,会为病原菌传播及交叉污染形成便利条件,致使病人受到病原菌侵袭[3]。

此外,呼吸道侵袭性检查时医护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接触过侵袭性操作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置导管、吸痰等医疗设备或器具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

3 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减少或杜绝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结合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对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病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出如下护理体会。

首先是要加强高危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对于老年并伴有多种严重内科疾病病人应实施保护性隔离。病区应保持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室温22℃左右,每日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30min以上,力求保持病室内空气通畅和低病原微生物浓度。嘱病室患者要注意病区清洁环境的维护,禁止随地吐痰,保持个人卫生,出汗、咳痰污染的被褥要做到及时更换、清洗、曝晒消毒。在积极治疗病人原发病的基础上,陪护家属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病人免疫力,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缩短住院时间[4]。

其次,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临床医师应当严格采用血常规检查、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的用药指导标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指导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健康宣教知识中重点强调抗生素用药知识,明确给药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杜绝抗生素误用、滥用的现象[5]。在抗生素选用上应依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联用,防止病人出现耐药性。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或转归情况,在药物选择、剂量控制方面要及时予以调整。

再次,针对呼吸科疾病病原感染特征,采取并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包括控制流动人员,限制陪护、探访人数及时间,切实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尽可能地切断感染途径。

综上所述,医院内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周泽云.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0,39(9):1168-1169.

[2] 段美丽,李昂,翁以鑫,等.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22-1424.

[3] 李善华,涂明利.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3):295-296.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31-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状态,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其患病率高,病程长,最终导致呼吸致残,病死率高,成为沉重的社区经济负担。[1]本院自2011年1月到2011年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2例,通过系统合理的护理,明显改善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自2011年1月到6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142例中男性97例,女性45例。年龄53~91岁,平均年龄61岁。具有吸烟史93例,饮酒史49例。其中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代尝期12例。

2 结果

通过治疗及护理,142例病例中124例咳嗽、咯痰、胸闷、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显示肺部炎性病灶基本吸收,出院后随访至2011年12月,发现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有效率87.3%。17例症状及辅助检查无明显变化;1例并发右心功能衰竭死亡。

3 护理

3.1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20到30度,相对湿度50%到60%,室内尽量避免摆放花草。并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及症状加重为宜。[2]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排痰。

3.2 急性发作期患者有喘息及呼吸困难,给予其半坐位或半坐卧位,最大限度的减轻症状。并可使用抗生素或超声雾化吸入以提高疗效。指导病人勤翻身,每2―3小时一次,用空心拳头叩击背部每天2―3次促进痰液排出。

3.3 氧疗的护理:氧疗是治疗COPD的有效措施。正确合理的氧疗可减轻呼吸困难,并能纠正低氧血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COPD患者长期给氧,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采取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30%~35%,每天吸氧15小时以上。并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及症状变化,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及氧中毒。

3.4 心理护理:由于COPD住院患者多系老年,反复发病,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紧张、恐惧、失望等不良心理状态,工作中应具有同情心,聆听患者的倾述,态度和蔼,语言诚恳。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讲解其病情及检查和治疗的相关知识,疏导其心理压力。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可调动其家属、朋友多给病员以关怀,亦可起到一定疗效。

3.5 饮食护理:我国COPD的发病70%以上是由吸烟引起的。戒烟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有效的营养干预和合理的饮食指导对COPD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显著意义。COPD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增加、发热等因素,常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难以控制,因此补充足够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COPD患者热卡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为正常每日营养需要量的118%和141%[3]。因此COPD患者应通过饮食调整和适当指导,提高摄入量,从而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肌功能。嘱患者宜少食多餐,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多吃瘦肉、鱼、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3.6 出院指导:

3.6.1 告知病员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并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加重病情。

3.6.2 合理的家庭氧疗,每天10小时以上,一旦病情加重,及时就医。

3.6.3 指导缩唇呼吸:经鼻吸气,呼气时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可采取用吹蜡烛练习,距离逐渐延长,使蜡烛火焰倾斜不熄灭为成功,并逐渐延长时间。

4 体会 总之,COPD患者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病情日趋回复,护理困难。为了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精心的护理有重要意义。正规的治疗配合系统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利于COPD患者的尽快康复,减少急性发作,延长病人寿命,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蔡映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1640―1647.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护理;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17-02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是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气流受限不可逆,因此呈进行性发展,该病是可以预防、治疗的[1]。该病的产生和有害颗粒和气体引发的肺部异常炎症密切相关,一般合并全身症状,多需要住院治疗[2]。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护理于预措施,对2013年7月-2014年1月笔者对其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7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咳嗽、气短、咳脓性痰,伴有排痰能力降低、喘息加重及呼吸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均经肺功能影像学检查确诊,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疗指南》[3]。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51~84岁;病程9~22年,平均(15.7±3.2)年;试验组16例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50~85岁;病程10~23年,平均(16.4±9.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措施 对照组采用包括用药护理和心理护理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1)一般护理:病室内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病情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重者应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卧位,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对有烟、酒嗜好者,应劝其戒烟酒。(2)用药护理: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避免使用高糖液体[4]。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后的反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积极协助处理。(3)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痰液稀释排出,鼓励患者饮水,饮水量2500 ml/d左右,利于痰液稀释。鼓励咳嗽,指导有效的咳嗽方法,解除支气管痉挛,控制肺部感染,缓解缺氧症状。勤翻身,更换,对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应协助翻身,经常变换,以利于痰液排出。(4)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因病情持续时间久、病情严重,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恐惧、悲观、焦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需耐性倾听患者诉说,向患者讲解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目的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信心。

1.2.2 观察组护理措施 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排痰护理、氧疗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1)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坐位或半坐卧位,促进患者膈肌下降,增加潮气量,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改变,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减少体力消耗。经常变换还可以预防坠积性肺炎及压疮的发生。(2)排痰护理:患者由于痰液粘稠、痰量增多,如果排痰不畅,则容易加剧憋喘,严重会引发窒息。所以应指导患者科学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排痰时要坐直,身体保持前倾,在深呼吸5~6次后,再缩唇,然后将气体缓慢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在吸气之后屏气3~5 s,再用力的从肺深处咳出[5]。如果患者排痰困难、痰液粘稠时,可使用雾化吸入法治疗,对无力咳痰、体弱患者应每2~3小时进行扣背、翻身促进排痰,扣背力度及频率应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进行调节。鼓励患者饮水,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为2500 ml左右,可对痰液进行稀释,促进排出。在必要时,可以用吸痰器吸痰。(3)氧疗护理:护理人员在氧疗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吸氧流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采用面罩或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浓度为25%~29%,1~2 L/min。在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意识、发绀、心率及呼吸变化,如果患者在吸氧之后呼吸平稳、精神好转、发绀减轻、呼吸频率降低,动脉血气分析SaO2≥90%或PaO2≥60 mm Hg,未出现明显的CO2潴留,提示吸氧有效[6]。(4)饮食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因能量消耗大,负荷加重,精神压抑,组织缺氧等因素,容易导致营养不良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等。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与家属讲解饮食营养的作用,确保机体能量需要。患者饮食应保持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高糖量食物,避免导致痰液黏稠。(5)健康教育:积极对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因素,提高相关的认识。嘱患者戒烟,避免损伤肺功能。在天气寒冷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进行室外活动,保持充足的休息。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呼吸肌功能训练,以改善肺功能。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征、症状评分,标准如下:痰量、痰鸣音、痰黏稠度、呼吸困难,按照无、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记0、1、2、3分。在治疗后的第14天进行评定。以医院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满分100分,方法32份,回收32份,有效32份。根据得分分为:非常满意:得分≥85分;一般满意:得分为60~84分;不满意:得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体征恢复时间

试验组的临床体征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体征恢复时间 d

组别 呼吸困难缓解 痰颜色改善 痰量减少时 肺部音减少

试验组(n=16) 6.33±0.31 7.82±0.68 5.44±0.47 8.45±1.31

对照组(n=16) 7.86±0.43 9.78±0.66 6.84±0.6 9.91±1.44

P值

2.2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非常满意

(例) 一般满意

(例) 不满意

(例)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n=16) 11 4 1 93.75

对照组(n=16) 9 3 4 75.00

字2值 8.19

P值 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气流受限,该病的致死率一直比较高,因此,临床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肺通气障碍、气道阻塞、痰量增多,严重会导致呼吸系统衰竭,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提升此类患者的存活率也是现阶段呼吸科面临的重大难题[9]。

本研究中对于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排痰护理、氧疗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试验组的临床体征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抗感染、氧疗、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相关治疗外,积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有效排痰,缓解通气功能障碍、控制感染、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熊承文,邹敏,张军,等.中西医结合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11-12.

[2]吕海涛.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50-51.

[3]晏泽辉.不同方法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15-16.

[4]颜昌云,丁爱莲,杨丽娟.雾化吸入氨溴索联合振动排痰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9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136-137.

[5]刘映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并发带状疱疹感染后创面的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9):98-99.

[6]邓小云.联合用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5):41-42.

[7]窦钰,张昌红.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6):35-36.

[8]王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113-114.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4篇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a)-0159-03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因其较强的传染性等新发特性,大部分人群对其缺乏免疫能力,极易出现大范围流行性传播,严重时可引起多器官损伤、呼吸衰竭及严重并发症,重则可导致死亡,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该研究分析了2008年1月―2014年1月间124例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感染控制以及护理对策,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收治的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124例,患者均自愿并知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8~74岁,平均为(55.2±8.4)岁。其中,20例为确诊病例,42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7.8~41.3 ℃。其中,18例呼吸急促,32例咳嗽,19例呕吐或腹泻,4例重症患者。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10~71岁,平均为(53.7±8.9)岁。其中,21例为确诊病例,41例为疑似病例。患者均存在发热症状,体温38.0~41.5 ℃。其中,19例呼吸急促,31例咳嗽,11例呕吐或腹泻,3例重症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感染控制措施

1.2.1.1 防控措施 根据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进行全面培训和考核。内容包括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用具穿脱方法以及心理培训。设计并完善的病区工作流程,主要包括入院及出院流程、医务人员穿脱防护用品以及出入病区的流程、物品交换流程。针对性地制定并完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消毒隔离措施,强化感染控制监督以及管理措施。

1.2.1.2 隔离措施 对病区进行分区管理,分为确诊区以及疑似区,确诊患者允许多人同住,但对于疑似患者应予以单间隔离。病区应分为污染区、潜在污染区以及清洁区3个部分,并设置缓冲带,做好明确的标识。患者均应佩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在隔离病室内,所有诊疗活动均应在病房内完成。同时,应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不予陪护。所有医疗器械均应进行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处理。

1.2.1.3 防护措施 所有出入隔离室、污染物品处理、患者标本接触者以及医疗废物处理者,均应接受二级防护。加强手部清洁消毒,配备完善的防护用品。应设立监督岗,监督出入隔离室医护人员严格正确佩戴、脱卸防护用品。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应加强体温监测,2次/d,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感染科并予以有效隔离治疗。

1.2.1.4 消毒措施 病房应定时开窗通风,对通风不良应按照换气扇,而重症患者应进入层流病房护理。隔离区所有物品表面以及地面均应严格清洁消毒,并完善终末消毒处理。对于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在使用后应置入双层布袋中进行封存,并以500 mg/L含氯消毒液予以浸泡15 min,然后清洗消毒处理。所用氧气湿化瓶、面罩以及防护眼镜均应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30 min以后,清洁干燥。体温计均应专人专用,听诊器以及血压计等在用前及用后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隔离室内均应设置锐器盒以及密闭式污物储存装置,对生活垃圾以及废弃物进行分装,并由专人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收集和处理。

1.2.2 护理措施

1.2.2.1 心理护理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因病情突然、需隔离治疗等,多存在恐惧、担忧、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信心,不利于医护工作的开展及病情康复。故在护理全程中应贯穿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实施心理疏导和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消除其心理障碍,协助其树立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2 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知识,使其正确认识疾病,并掌握一定的预防措施。介绍医院完善的医疗救治体系、制度、病区消毒隔离情况等,提高其安全感以及信任感。讲解各项检查以及护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取得其理解和配合。强化卫生宣教,讲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疾病防治及康复的影响,协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予以其充分的鼓励、支持和帮助,坚定其治疗和胜病信心。

1.2.2.3 重症护理 (1)急性期护理 ①基础护理:加强口腔护理、肛周护理以及皮肤护理。及时更换洁净衣物,协助患者定时翻身或者更换体位,预防发生褥疮。强化营养支持,如无法经口进食,则予以鼻饲营养物质,将床头抬高45°角~60°角,速度宜控制在30 mL/min左右。②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并予以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并判断其咳嗽性质以及痰液量、颜色、唇及甲床是否存在紫绀现象,并维持酸碱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对于体温>38.5 ℃者,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可予以解热止痛药物。对于呼吸衰竭以及低氧血症者,应及时予以氧疗。③机械通气护理:加强呼吸道管理,以维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无菌技术进行吸痰处理,并及时将呼吸道内分泌物清除出去。积极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以免形成痰痂。④管道护理:各类管道应准确放置并妥善固定,加强管道巡视,以免导致管道牵拉或者脱出。

(2)缓解期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变化,是否存在呼吸困难等指征。针对性地予以胸部物理治疗,视患者的肺部呼吸音情况予以叩背,叩背时患者应取俯卧头低脚高位予以体位引流。强化营养支持,予以富含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功能锻炼。密切监测用药反应,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予以处理。

(3)康复期护理 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食新鲜蔬果以及高蛋白软食。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抵抗力,促进病情康复。加强对症护理,并遵医嘱予以增强免疫的药物。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及卫生习惯,勤通风、勤洗手等,被褥及衣物均应勤换洗。

1.3 观察指标

于护理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症状越严重。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情况及自我保健意识,由研究者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独立填写问卷表格并当场回收,该次共发放124份问卷,均全数收回。

1.4 统计方法

数据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

2 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AS及SDS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2 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习惯养成率、自我保健意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2 两组健康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比较[n(%)]

3 讨论

新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主要有甲型H1N1、SARS、H7N9流感等[2]。由于人群对这类疾病缺乏特异性免疫能力,极易造成大范围传播,导致社会公众恐慌,对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发展均具有严重影响[3]。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措施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重症医学;老年;集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c)-0182-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 in ICUelderly patients.Methods 79 cases of ICU elderl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39) and observation group (n=40)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cluster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ICU stay,total hospital stay,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nia and mortality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ICU stay,total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15.5±4.6),(17.4±6.3),(23.3±7.1)d]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0.1±5.8),(22.6±6.4),(34.6±6.9)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nia and mortal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27.5%,15.0%)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3.8%,48.7%).All th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nia;ICU;Elderly;Cluster nursing

呼吸C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nia,VAP)是临床上需建立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治疗时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残留在导管气囊上的各种内分泌物及其大量滋生的细菌进入患者下呼吸道,继而引发肺部组织炎症,其发生率为16%~40%,导致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发生机械通气失败,患者病死率较高[1-6]。我院ICU病房常年接收各种疾病引发的重症疾病,VAP发生病例常见,为此我院加强护理技能探索,拟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方式改善VAP的发生、发展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11月我院ICU收治的老年患者79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接受人工气道和(或)机械通气>48 h;③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已出现肺部感染者;②病情危重,预计48 h死亡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在62~94岁,平均(72.6±5.3)岁;原发病:外科疾病术后8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2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64~92岁,平均(72.1±5.0)岁;原发病:外科疾病术后7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系统疾病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具体如下。①实施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务必每次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或者执行严格的洗手程序;②每隔30 min吸痰1次或者根据情况按需吸痰;③根据气囊压力的定时监测情况,确保压力在25.1~30.1 cmH2O;④根据患者情况,选取合适口腔护理液对患者实施定期性的口腔护理;⑤定期为患者拍背,注意力度适当;⑥协助患者定期翻身,注意做好翻身前的沟通;⑦实施严格的呼吸机管道管理,每隔1周应该更换新的呼吸机管道,并及时地更换呼吸机管路内积聚的过多冷凝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①抬高床头。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45°以避免进行机械通气时出现误吸、细菌移植等情况;②呼吸道湿化。护理人员每天应该定期观察湿化器内水量深度情况,并适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更换温湿交换装置,1次/周;③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实施被动肢体活动,2次/d;注意患者肢体保暖,避免由于冷刺激引发的静脉痉挛和血流淤积;定期更换患者;④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实施长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应插入鼻胃管,以引流过多的胃酸;选取合适的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消化道黏膜保护剂等药物,以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实施肠内营养。

1.3观察指标

①机械通气时间;②ICU入住时间;③总住院时间;④VAP发生率:VAP的发生应符合以下其中1个条件[7],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b.体温>37.5℃,并存在脓性呼吸道分泌物;c.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可以分离出新病原体;d.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音;⑤病死率。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病死率的比较

观察组VAP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VAP易感人群是老年人,主要是因为该群体患者年龄增长的同时,其组织器官出现老化,脏器功能发生减退,尤其是胸腺退化萎缩,减少胸腺素,B和T淋巴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降低。当老年人呼吸器官老化、纤毛运动力减弱、肺泡和支气管组织弹力下降时,就不容易排除呼吸道分泌物,造成淤积,继而使细菌滋生和感染,此外机械通气治疗时的侵袭性操作使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VAP[8-11]。ICU病房收治的重症患者,尤以老年人居多,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挽回患者性命,提高生存质量。集束化护理是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的一个健康理念,它融合当前正确的循证思想,护理操作环节均经过辨证,是提高更优执行力、依从性的一项护理医疗服务[12-16]。传统护理在预防老年患者VAP时主要集中在讨论及评价单一的预防措施,但是VAP发病过程相对复杂,且老年人为高危人群,单一预防措施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效果不佳,而集束化护理集合了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正确的、具有循证基础的措施,每个因素均经临床证实可以改善患者结局,这些措施共同实施要比单一执行的效果更佳,更能提高患者结局。集束化护理更强调严格的、持续性的护理策略,摒弃间断的或者只能选择其中某些措施来执行的错误理念,所以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降低VAP的发生率、病死率。此外,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作为主动预防措施引入ICU,它不同于传统的被动干预措施,在预防VAP发生时具有显著效果。本文观察组加强集束化护理干预,其中抬高床头30°~45°能预防误吸、胃内容物反流,且能下移膈肌,有助于改善呼吸、通气功能;每日唤醒可以显著地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和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老年人在治疗期间,由于使用抗生素、禁食等会使患者出现肠道屏障功能障碍以及细菌移位,并发应激性溃疡,因而集束化护理措施集中A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治疗时,患者由于多次静脉采血、长时间卧床等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集束化护理中通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和其他呼吸机集束措施的合并应用,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老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长、ICU入住时间、住院总时间、VAP发生率和病死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ICU老年患者VAP疾病治疗中,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病情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思齐,金艳鸿,刘溢思,等.ICU护士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指南的知识行为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 32(26):2045-2048.

[2]张占强,牛慧艳,张钗,等.替加环素联合舒巴坦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 22(16):144-146,152.

[3]周晖东,晏斌林,杜娟,等.和肽素、乳酸及D-二聚体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后评估的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 23(19):23-25,32.

[4]林辉,林建东,廖秀玉,等.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治疗重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呼吸力学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2(1):50-52.

[5]阿布都萨拉木・阿布拉,,马龙,等.降钙素原清除率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18(11):780-784.

[6]张宏伟,刘淑正,张振宇,等.振动排痰机在治疗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45-47.

[7]万君.集束化护理策略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预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6(3):39-40.

[8]张文英,韦妮.精细化护理在老年重症 VAP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3):26-27.

[9]李娜,耶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0(6):1346-1348.

[10]刘清宏,周春兰.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19(10):13-16.

[11]闫夙,李发俊.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31-32.

[12]宗小敏,王模奎.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6,15(4):266-268.

[13]陈莲芳,史倩,段缓,等.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3):475-477.

[14]苏婧.集束化护理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3(5):700-701.

[15]蒋玉兰,明旭华,李晓琳,等.集束化综合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J].护理研究,2014,22(15):1881-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