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

企业培训的管理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篇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更新。根据集团公司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保证职工培训的持续性。不能一次培训就一劳永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备技术的更新,实行持续多次培训教育。其二,要保证持续培训的全员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体人员,包括生产操作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和最高决策层,从生产工人直至处长全员参与,营造学习型企业。其三,做好持续培训的适应性,培训内容适应总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岗位规范,有重点地加强新信息系统、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上岗资格。

    二、教育培训载体的创新。

    在教育培训中,载体的选择和确立是决定工作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一是:定时培植载体,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学习日。二是:开辟网上教育课堂。针对下属单位分散、人员集中较难的特点,我们利用局域网,建立管理网站,开辟《网上知识库》、《技术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传授和经验交流的空间与渠道,为职工获取新知识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现在上局域网学习已成为很多职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学习与工作热情。

    三、培训教师选择的创新

    质量信息系统涉及系统架构、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及硬件维护、系统操作等方方面面。随着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系统正常运行相应的维护工作变得很庞大。因此,加强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各技术人员的专长很重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非常实用的教材,分专业特长开办培训班,效果很理想。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常见故障维护知识”、“网络故障判断及维护”等效果良好。通过培训使员工学会了计算机及网格故障判断方法及常用维护知识,在工作遇到问题自己能及时处理,同时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2篇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更新。根据集团公司发展与建设的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要保证职工培训的持续性。不能一次培训就一劳永逸,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设备技术的更新,实行持续多次培训教育。其二,要保证持续培训的全员性。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体人员,包括生产操作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层和最高决策层,从生产工人直至处长全员参与,营造学习型企业。其三,做好持续培训的适应性,培训内容适应总公司的发展、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结合岗位规范,有重点地加强新信息系统、新上岗人员的培训,搭建学习的平台,制定学习计划,在规定的期限内取得上岗资格。

二、教育培训载体的创新。

在教育培训中,载体的选择和确立是决定工作效果的一个十分重要方面,因此在平时工作中一是:定时培植载体,我们规定每周一下午为学习日。二是:开辟网上教育课堂。针对下属单位分散、人员集中较难的特点,我们利用局域网,建立管理网站,开辟《网上知识库》、《技术交流》平台,拓宽知识传授和经验交流的空间与渠道,为职工获取新知识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现在上局域网学习已成为很多职工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三是: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学习教育活动,激发学习与工作热情。

三、培训教师选择的创新

质量信息系统涉及系统架构、软件开发、数据库管理、网络及硬件维护、系统操作等方方面面。随着信息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信息管理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系统正常运行相应的维护工作变得很庞大。因此,加强相关培训,充分发挥各技术人员的专长很重要。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编写了非常实用的教材,分专业特长开办培训班,效果很理想。先后举办了“计算机常见故障维护知识”、“网络故障判断及维护”等效果良好。通过培训使员工学会了计算机及网格故障判断方法及常用维护知识,在工作遇到问题自己能及时处理,同时减少了设备的维修费用。

四、培训内容的创新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3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相应的发展机遇,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目前,企业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与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发展良好的企业,需要一批优秀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只有管理层的人员足够优秀,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员工更优秀,进而为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智力支撑。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是必须的。不仅有助于管理层更好的开展工作,还可以完善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

二、目前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

1.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作用

有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强化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企业里面,高层人员觉得在企业内部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是可有可无的,进而把培训当成是在走形式,做表面工作。因此就对工商管理培训不够重视,采取应付的态度,进而影响了工商管理培训的实际效果。很多企业负责人认为,工商管理培训就是简单地学习加强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没有把培训的内容与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种忽视了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行为让培训内容很空泛,缺乏实用性与针对性。很多时候,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政府有关部门的检查,没有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得整体的培训内容缺乏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一些企业在培训的对象方面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工商管理培训就是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忽视了对基层员工的培训,进而无法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培训内容缺乏广度及深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就依赖于在公司内部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但是,我国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基础较差,进而使得培训内容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广度及深度。企业的发展壮大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而管理水平又是与时代的发展相挂钩。因此,企业的培训内容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的内容不能只简单的讲授教材上的知识,更应该把相关管理学知识与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而走在时展的最前沿,从而掌握了对市场控制的优先权。

3.培训方式单一固化

很多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由于培训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及培训方式的单一固化,使得培训的方式一般是灌输式培训。因此在培训的结构形式或者是内容要求上,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进而使得培训效果差强人意。目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一般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培训方法过于简单,无法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培训方式的单一固化使得企业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同时,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对新型培训方式的不重视让企业培训的过程过于简单,更像是走走形式。如果企业不探索或采取新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那企业的发展步伐将远远落后于其它先进企业的发展。

4.培训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往往会遇到教师资源分配不到位或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现实差距等等,这些因素也直接导致了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来讲,很多讲师的基础知识不太牢固,综合水平较差,使得实际工作能力达不到企业的标准要求,让企业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同时,却没有达到实际效果。真正能够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讲师需要有自身的实践经历及扎实的专业水平,而这些讲师一般存在于各大高校及研究院,或者是一些高水平培训机构的资深讲师,聘请这些专业讲师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因此,很多企业为了降低培训成本,而聘请一些资质较低的讲师,甚至于选用一般管理专业的毕业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进而让讲师水平参差不齐。这些讲师虽然对管理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却缺少相应的经验及能力来把企业的发展现状与企业工商管理的实际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极大地影响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如何利用工商管理培训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优化工商管理培训计划

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要形成能够覆盖整个企业管理内容的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企业首先要加强对新员工的培训,新员工由于对企业了解不够全面,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性会导致新员工的工作效率比较低。因此,企业加强对新员工进行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可以使他们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对企业的经营模式、结构产品及技术水平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之后就是对相关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等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让他们能够深刻的掌握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体系、技术创新战略等等。建立和优化这种培训计划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时刻与市场的发展态势保持一致,进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发掘新的商机。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培训模式

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在我国起步晚、基础薄弱,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企业管理培训模式,从而使得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包括选择合适的讲师及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等等。这样做的话,就会让企业在进行管理培训的过程中能够做到有依有据,进而提高企业的实际培训效果。之后,企业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来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进而提高他们的培训积极性。

3.创新培训内容及方式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核心就是管理培训的内容及方式,设置完善科学的内容可以有效的发挥员工的培训积极性。培训内容要与时展需求相适应,由于当前的时代信息技术发展较快,知识更新快,因此,培训的内容应该要围绕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及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培训形式需要展现多样化,可以采取案例教学、讲座论坛、专题讨论等形式。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而使枯燥乏味的培训课变得生动有趣。

4.提高讲师的专业素养

选择合适的培训讲师对于提升培训的质量至关重要,优秀的培训讲师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调查来敏锐的分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与所培训的内容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一名优秀的讲师能够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及经验来进行生动形象的授课,进而激发员工的培训兴趣,进而强化培训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培训生 培训 开发 人才储备

管理培训生项目指企业集中各种资源对具备高层管理潜能的年轻人进行一定时期的,较为系统、全面培训的长期项目,是为企业发展和员工管理生涯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制度。管培生入职后,通过系统的课程培训、轮岗、表现评估等环节,有望直接成为企业各个岗位上的中层管理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管培制度的确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帮助企业选拔并培养出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管理人才。

管培生制度在国外相当普遍,通用电气、联合利华、渣打银行、马士基等著名企业都将其作为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储备与开发的重要途径。管培项目的成效吸引了我国众多本土企业竞相效仿。但是这个项目的实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经费、人力物力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风险性。怎样减少项目实施的风险?对管理培训生进行有计划的培训与开发就成了项目实施中的关键。

一、企业当前管理培训生的培训与开发现状

1.对管培生的角色定位不清导致需求分析不到位

管理培训生是企业的战略人才储备,人才质量和发展潜力都比较高,将来有可能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对他们的培训应区别于一般的新员工培训。而很多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管理培训生的角色,盲目实施管培生项目,在培训阶段提供的培训内容单调、简单,缺乏战略性和系统性,不能引发培训生的兴趣和斗志,使得很多培训生在工作中迷失了方向,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

2.培训课程设计体系不科学

管培生的培训内容跨度很大,但同时培训时间较长。因此在培训设计中应该注意培训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但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设计培训课程和轮岗安排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员工往往不清楚整个培训项目的课程和周期安排,无法做到心中有数。往往是安排的讲师谁有时间谁就来讲课;课程没有贴合企业价值链和业务模式层层深入,导致员工无法深入理解本企业的运营规范,也不利于对行业和企业形成系统和战略的认知。

3.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够

公司的管理层对于管培生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得到管理层足够的重视,管培生项目的实施才能得到组织上下的关注,为资源获取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它归结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这样的话,后期业务层面和公司层面的培训很难得到支持性部门的有效配合。对培训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忽视了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培训评估不仅仅是培训结束后的培训效果评估,而应该贯彻在培训决策制定、培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然而许多企业实施了几年的管培生项目却未对培训项目进行系统且深入的评价。从多个管培周期来看,任何培训项目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过程反馈和效果评估恰恰能够反映培训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管培生项目培训方案的再设计提供参考;从管培培训的目的来看,无培训效果评估就不能做到优胜劣汰,最后导致公司花了很多却没有做到有效的培养和甄别真正的管理人才。

二、管培生培养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1.做好管培生培训与开发的需求分析

培训需求分析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收集培训信息,既要收集管培生项目期内企业的战略发展和公司的业务需求信息,还要分析管培生群体的知识现状和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并非一次性全部满足,应该结合企业战略进行整合,以便指导培训设计方向。一般来说,可以综合采用基于胜任力的分析和缺口分析方法。

(1)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主要是从岗位任职要求和管培生个人能力情况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职位和个人胜任力得到界定后,培训需求的确定就比较容易。结合管培生的职业发展通道来看,企业希望培养他们胜任未来中高层管理岗位的能力,而不同的企业在战略目标、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区别,相应地,与其他企业相比,管培生成长为本企业的管理者,在能力、素质要求方面有共性也有差异。因此,企业可以参考“胜任力通用模型”,并根据自己公司的定位和未来行业发展所需要的管理者胜任要求做好培训生的培训需求分析。

(2)基于目前和未来发展的缺口分析。培训的作用是弥补缺口,通过发现缺口最终确定培训需求。管培生进入企业后,其工作安排并非单纯、被动的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培训,而是在培训之余主动参与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去,或者在轮岗学习的同时贡献岗位价值,是一个分阶段的培养和实践过程。因此,管培生培训需求的确定,要结合企业目前业务发展的实际和现阶段人员需求,分阶段性满足管培生的培训需求,将希望达到的水平和他们已有的水平结合起来设定现在所需的培训水平。

2.培训课程设计与讲师选择

要做好管理培训生的培训管理,首先是培训课程的设计和讲师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并且讲师的选择具有相对的权威性。一般来说,集团公司的总裁或总经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各业务部门负责人和优秀员工、外部职业生涯规划专家、人力资源专家、商务礼仪及商务谈判专家等,都应该列入培训讲师的行列中。人力资源部应该结合公司商业模式和业务发展情况,沿企业发展-职业发展-业务类型(主)-各部门分工与协作-未来战略发展等角度来设计培训课程,并为相关课程有针对性的选择讲师。这些讲师都是前期的课程开发和培训以及未来培训期内跟踪辅导的导师,为管培生提供最权威和系统的培训,才能真正帮助每一位管培生尽快的适应企业、熟悉工作。

3.管理层的重视和员工的支持

首先需要得到高层的支持,使高层达到共识,最好能参与制度的设计。其次是获取企业中层的配合,关键在于鼓励企业中层参与制度的设计与实施,并给子适当的授权,可选择中层作为导师候选人。最后,获取普通员工的理解,得到普通员工的帮助。这样能够增强管理培训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强化对培训生制度的认同和投入热情。所以,人力资源部在管培生制度实施前须做好协调工作,使企业各级员工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配合,管培生项目在实施中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培训项目的评估和效果跟踪

首先,对于培训项目实施效果可以对管培生直属上级、管培生和普通员工进行调查来分析。其次,在培训期结束后,企业应该按照“晋升或出局”的原则,评估培训生每一阶段的表现,根据评估结果,合格的受训者才有机会被提拔为经理人。这样才能时刻激发管培生的学习热情,在每一阶段都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5.站在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制定管培生培训计划

管理培训生的培训计划必须遵守的首要原则是: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依据,要有超前性。管培生计划的培训期一般在2-3年,有些企业的时间周期甚至更长,期满结束后管培生走上管理岗位。因此,管培生计划的制定和提出应该站在企业发展和人力资源战略的角度,一定要与企业发展战略所要求的人力资源的结构、层次相配套。

参考文献

[1]刘宏鹏.吕臣,管理培训生项目的瓶颈问题及其改进[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企业员工培训

一、引言

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一个企业要在国际竞争中获得先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培训作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须开展的人才培养、储备工作,可以帮助员工补充和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它以其内部对知识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更新能力的提升,保证了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成为21世纪企业从内部寻求竞争优势的最优方式。同时,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依赖于“人”,人的因素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管理者的重视。因此,如何以企业培训为依托,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达到员工个人事业成功和企业繁荣的双赢局面,是企业留住人才、形成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企业培训。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投资活动。它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员工提高职业能力、促进潜能的开发。在企业培训的实践中,一些员工在培训中成长成熟后,或跳槽另觅高就,或要求加薪提职。企业因此认为,与其这样,不如凑合不搞培训。然而,因噎废食显然是不可取的。根据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舒斯特对1284家公司的专门调查:接受企业内训、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其投资收益率平均比没有做这些事的企业高11%左右。

培训不仅仅可以提高员工的技能,提高组织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因为大部分人力资源调查显示,大多数员工在选择是否进入一个企业时,都会注重未来的发展机会,因而培训也是大多数人重点考虑的筹码。如果一个企业始终只想着如何利用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热情,是很难取得长足发展的。

良好的企业培训体系可以为改进员工的态度、提高知识与技能管理提供服务、满足员工的职业发展需要,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最终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培训后即使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只要不是群体行为,员工所带走的只是个人学到的技能,整个组织的文化和结构是带不走的。

2.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指企业帮助员工确定个人在本企业的职业发展目标,并为员工提供在工作中增长职业素质的培训机会,从而使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并协调一致.建立企业与员工间的双赢关系,进而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它包含如下两重含义:一是组织针对个人和组织发展需要所实施的职业生涯管理,称为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二是个人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实施的管理,称为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职业生涯管理,应是一个满足员工、管理者和企业三者需要的动态过程,它是企业帮助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和帮助其职业生涯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企业要认真了解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希望从职业中得到什么,他们的优势和局限、价值观以及他们与组织正在考虑的备选职业是否匹配。同时,企业还必须提供自身发展的目标、政策、计划和制度等,帮助员工做好自我评价,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和良好的竞争机制。管理者则要鼓励员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让员工对某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以便在进行个人工作反馈时提供更好的帮助,并提供员工感兴趣的职业发展机会等信息。

企业的培训需要和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一致,重要的在于使员工的发展和培训同步,或培训略超前于职业发展。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和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和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因此,许多公司把培训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是使企业和员工在培训上获得双赢的“金钥匙”。

二、企业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方略

1.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提高培训有效性,改善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战略目标为企业培训提供了方向,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许多企业缺乏将“个人奋斗”整合为“共同愿景”的过程,而一个缺少战略目标的组织必定人心涣散,互相制约,难以发展。同时,企业发展是建立在“个人奋斗”之上的,是在“个人奋斗”基础上的整合。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组织的系统设计,将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企业培训体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整合起来,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互动和共同发展。在个人阶段目标不断实现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组织的战略目标靠拢,既激励了员工们持续的努力和奉献,又使得组织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指导思想,实现了组织和个人“双赢”的管理模式。

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技能的提高,而企业培训则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和群体知识、技能的开发。在企业组织的发展中,强调员工培训、植入职业生涯规划,由个人职业规划、个人知识积累、个人技能提高推动组织整体绩效的改善,进而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样,组织的整体发展也可以带动个人发展,两者互相促进。比如我们可以一改过去员工个人独自的职业生涯设计方式,由组织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如个人性格测试、素质测试、技能评估等,帮助员工理性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结合组织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现状、人力需求态势等,向员工科学地提供员工职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参考,与员工共同制定符合组织需要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在组织内部设立职业发展通道,调动组织内部的岗位资源,促进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使得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受到组织发展目标的影响,规避企业培训后人才流失对组织的战略发展产生的分险。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培训组织管理

[作者简介]李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发展与咨询,广东 广州,51042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040-0002

一、前 言

员工培训是指组织为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采用各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的管理活动。通过培训,企业希望员工能不断地更新知识,开拓技能,更好地胜任现职工作或担负更高级别的职务,从而促进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事实证明,员工培训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确实具有重大的意义。

1.员工培训能改善员工的动机、态度和行为,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使其能更好地胜任现在的日常工作及未来的工作任务(Gupta,1999)。适应企业新的要求,为企业提供新的工作思路、知识、信息、技能,是增长员工才干和敬业、创新精神的根本途径和极好方式。《第五项修炼》的作者PeterSenge指出:“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谁有能力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Senge,1998)。培训也是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是比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正如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指出:“自从三星创业以来,我一直花80%的时间吸收和培养人才。我一直相信,企业的成败就在于员工素质的高低。”

2.员工培训能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市场竞争的本质或取得市场优势的关键仍然是人。只有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的人才能不断地研制出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符合顾客需要的产品。员工培训就是要不断培训与开发高素质的人才,以获得竞争优势,这已为大多数公司所认识。雀巢公司为不同层次的员工提供各类培训,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公司的新员工可以得到轮岗的机会,公司所有员工都要接受有关营养知识的培训。另外,雀巢大学还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一系列与公司战略与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Robinson&Robinson,1989)。

3.培训能满足员工职业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当今企业中,员工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生理、安全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认可,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发展机会以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员工追求的高层次需要;企业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些需要。摩托罗拉认为,要成功留住人才,只靠高薪是不行的。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工作、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才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摩托罗拉大学是公司的一个培训机构,每年向公司员工提供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多达几十门。摩托罗拉制定的员工学习政策要求所有员工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努力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这些资源包括:课堂培训、网络教学与培训、自学课程、正式大学教育、工作轮换机会、教练以及其他一些发展项目(Dessler,2005)。

综上所述,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有影响。不少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方案,那么,这些培训到底取得成效了没有?本文将从培训组织管理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二、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

培训组织管理工作主要是指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和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培训组织管理工作是整个培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培训的成败。本文将从受训人员的角度评估培训组织管理工作,以期提高培训的质量。文中受访者均为一家私营企业的员工,该企业主要从事电器产品的销售和维修,围绕着公司的主要业务,培训内容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对所有新员工进行的有关产品功能的讲解;对销售人员进行的销售技巧的培训;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固定,一般是每两年一次,每次时间为一个月,每周末两天培训,共八天的培训时间。公司共有55名员工参与了本次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和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工作的评估。另外,还选了其中的12位员工进行采访(interview),然后根据海克乐(Hycner,1985)的“内容分析法”进行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就培训内容而言,85%的受访员工认为每次的培训还是可以学到不少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确立新观念,同时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让员工更加忠诚企业。60%的员工认为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培训要有针对性,不要所有的维修或销售人员坐在一起接受同样的培训。

2.就培训时间而言,95%的员工认为时间安排得不错;但也有3%的员工认为时间太过紧凑,没有时间消化所学的内容。

3.就培训形式而言,70%的员工总体上不满意,认为形式比较单调,每次培训的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以讲授为主,培训师与学员互动少,学员参与少,学员学习兴趣不大。

4.就培训后勤保障而言,80%的员工感到满意,认为培训地点交通方便,培训设备齐全,电源设施完备,课室舒适,教室的布局理想,采光良好,茶点供应充分。

四、讨 论

根据以上的数据结果,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80%以上的员工对培训时间和培训后勤保障表示满意。

2.从培训组织管理工作的角度而言,学员认为应该完善的地方是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

3.就培训内容而言,建议企业在对员工培训前,进行培训需求分析,需求分析侧重于对人员和任务的分析。人员分析关注的问题有:哪些人要接受培训,是部门经理,专业人员还是普通员327怎样确定需要培训的员2127因为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不可能每位员工每次都有机会参加培训,所以要确定最有需要的员工名单。对人员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谁需要接受培训,同时让员工做好受训准备。任务分析则要确定重要的任务,在培训中员工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其关注的重点有:哪些工作范围内的培训能够大力提高公司产品质量或客户服务水平?哪些工作需要培训?需要哪些知识、技能和其他相关因素?任务分析还可以从员工的角度考虑,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这样可以使培训工作目标性强,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Noe,2006)。

4.针对员工提出的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培训的管理人员可以适当增加其他形式,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例如:视听法、案例研究法、学徒制、商业游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员快速形成信息框架。学员还可以讨论他们的感受,在练习中学习,交流经验(L.E.Day,1995)。

五、结 语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7篇

1.1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

当前阶段,尽管企业的发展面临诸多的竞争和挑战,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较低,特别在一些正在发展中的企业,这一问题尤其明显。发展中企业更为关注的是,针对短期利润

的技术学期,所进行的培训只针对生产和营销人员,反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在他们的意识中,工商管理培训是浪费时间的表现,他们宁可把时间花在监督企业员工的工作上,也不愿意提高自身

的管理素质。另外,在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当中,虽然也经常进行工商管理培训,但是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任务去完成,远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2工商管理培训的形式和内容均比较单一

由于企业从上到下都不够重视工商管理培训,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培训人员都难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更多的是将培训当作任务去完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的内容比较单一,也没有根

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创新培训的内容。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虽然进行了工商管理培训,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3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

当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培训师的学历低、缺乏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不过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培训教师很难提供良好的培训,也就难以

保障培训的实际效果。

1.4培训考核方式滞后

在一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培训师为了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顺利结束培训,其进行考核的内容都比较简单,考核的方式也比较单一。在考核过程中,对考核的严肃性也不重视,造成培训考核

流于形式,难以真正检验出考核的实际效果。

2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对策建议

2.1提高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

要想成功地开展企业工商管理培训,①要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使其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首先需要领导人员端正对培训的态度。只有领导

干部在思想上重视培训,才能使整个企业也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②领导干部要重视宣传和教育,使企业内部的员工也转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

的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要将工商管理培训作为一种投资,从而增强工商管理培训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参与工商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素质,以应对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

2.2企业应注重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工商管理培训质量,关键是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因此,要想改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就要提高培训的师资水平。而“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在知识的生产、消费及分配和之上建立起来的

经济,是与过去的农行与工业经济相对的新型经济,它要求各个工商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竞争意识,有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等思想,只有这样才可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新时代对

于从事工商管理的培训师,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在具体做法上,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师资认证体系。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管理实践等多个方面,综合地考察师资队伍的技术水

平。同时,还要注重对培训师的培训,保证培训师的理论知识随时得到更新,并让培训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从而发现培训的新方法。另外,企业还应该拓宽培训教师的引进渠道,多参加国际

性质的交流活动,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提供坚实的保障。

2.3丰富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由于培训对象在企业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使得培训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培训方式也是十分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训的方式也应该进行一定的转变,将传统方

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将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使受训人员充分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而保证其理论与实际能够充分的结合。同时,应发展个性化培训方式,按照培训对象的不同,安排不同

的培训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灵活性,以吸引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参与到培训过程中来。

2.4加强对参与培训人员的考核力度

虽然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有很多参与培训的机会,但是他们往往只将培训当作一种任务来完成,没有充分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因此,企业管理人员要深入分析参与培训的员工的心态,转变

其参与培训的态度。具体来说,企业要尽可能地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①从理论教学到课外实践,再到最终的培训考核,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激发参与培训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另外要深入

分析参与培训员工的心态,从根本上改变参与培训的员工的心态,使他们明确自己参与培训的目的,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意义。③培训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员工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促使受训员工能够积

极主动的参与培训,从而能够切实地从培训过程中,学习到充分的企业管理知识,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到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去,以达到培训的真正目的。

3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实际竞争力,有效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其的要求,并建

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这个层面上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对策建议,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起到优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培训;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01

企业培训管理工作是内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工作关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培训管理的要求逐渐提高。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理念与经济增长速度不成正比,往往会出现企业职工流动频率较高、企业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就需要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着重关注培训管理工作,认识到其中的不足。

一、企业培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培训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现阶段,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现代企业的培训管理体系,但是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管理模式。在传统管理视角下,现代培训管理技术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是可以为企业带来直接效益的,但是如果培训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难以展开培训感知活动和评价活动。因此,企业领导对培训认识不全面、不到位是影响培训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于是就会出现“培训无用论”、“培训万能论”等片面论调。

2.培训方式单一、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很多企业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人力资源培训体系并不完善。从而进一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展开,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企业的培训管理方式单一,不够灵活。主要以“培训师讲、员工听”这种培训模式为主。并在具体的培训过程中,没有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和员工个人情况制定系统化、全面性的培训目标和培训方案。如此一来,培训师关注的焦点在于员工的培训成绩、培训内容,并没有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也没有根据员工的个性需求进行有效评估。

二、提高企业培训管理质量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培训管理理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理念、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目标等因素息息相关。企业的培训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其实施主体是培训管理人员。培训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会直接决定企业培训活动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并得到有效展开。针对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内部培训体系不成熟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并加强对培训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培训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和个人素养,实现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其次,在培训活动中,企业领导人员应该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在提高培训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确保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并让企业职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义务与责任,进而推动企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

2.提升培训师的专业技能

培训师或者培训管理人员是企业培训活动展开的主体。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肩负教师与协调者的双重责任。因此对企业培训师的专业技能要求和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传统的培训师注重培训内容,并没有制定科学的预估方案和相关指标体系,导致部分企业的培训活动形式大于实质,无法充分有效的发挥培训活动和培训指标应有的作用与效果。针对这一问题,企业需要制定严格的培训管理制度。首先,就培训师而言,需要实行培训师资格证认证制度。无论是企业对外聘请培训师还是企业管理人员申请培训师资格证,应该根据相关流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管理制度。并对申请培训师的人员进行系统化测评,企业领导需要对外聘的培训人员展开全方位的考察。其次,τ诰弑概嘌凳ψ矢裰さ娜硕言,企业需要结合培训人员具体情况和职工实际情况定期展开技能培训,并在原有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之上,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培训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扩宽他们在专业技能知识方面的视野,实现提高企业培训质量的目标。最后,企业应该组织全体职工参与到培训交流活动中,针对培训方案中的不合理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实现优化培训方案的目的。

3.改进培训方式

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包含的内容较多,并需要其他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促使培训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传统培训方式单一、毫无创新这一问题,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修改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的同时实现培训方法的多元化。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经济化时代,对人才和科学的需求强烈。这就需要企业在原有培训模式基础之上,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借助现代网络平台,提高培训管理效率。比如企业可以开通微信和微博,建立微信群,培训师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的便利性,实时在群里面培训内容、考核信息等。这样可以使广大职工在生病或者有事不能到公司培训的时候,依然可以接受相关培训消息,进而实现提升培训方法灵活性的目的。除此之外,企业培训师的培训内容除了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应该经过分析相关案例知识,采用讨论教学的方式扩宽职工的视野,加强培训师与职工之间的交流,提高培训效率。

三、结语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站在多角度分析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等。企业领导需要提高管理意识,改变传统单一的培训方式,加强对培训师的技能培训,实现培训方式的多元化与管理的现代化。进而达到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闫静.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2010,6:71-73.

[2]曹颖.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3,18:71-73.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9篇

任何行业要想良性的发展,都需要配套基础性的保障,这其中就包括相关的管理培训活动。对于企业来说,就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相关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提高相关培训管理工作实效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指导于具体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问题;对策

新时期,社会与经济高速发展,各大行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在自身方面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应当着重加强在管理方面的水平与能力,这就要求其在平时重视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的增强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水平。从这方面来看,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培训工作,能够有效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成长的关键点所在。当前,在我国企业所进行的管理培训方面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综合业务水平的提升有着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在重视程度上普遍较低

当前,由于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等因素,一些企业在发展上面临着很多困境。这其中,就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力度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具体来看,一些企业所进行的培训活动,更注重于短期的目标,所面向的对象是生产和营销人员,而忽视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而在一些发展比较稳定的企业中,虽然也经常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但是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任务去完成,没有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培训的形式较为单一

一般来看,在当前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存在着培训形式与培训内容较为单一的情况。无论是在企业层面,还是在管理人员层面,往往会把相关的培训活动作为固定的任务来完成,并没有从实际的培训效果来设计培训的形式与培训的内容。从总体上来看,目前企业所开展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形式上过于单一,在内容上较为陈旧,没有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形势,起不到较好的培训教育效果。

3.师资队伍水平较差

针对于当前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所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导致当前管理培训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是与参与培训的师资队伍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具体来看,目前从事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人员在整体上呈现出学历较低、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情况。这样以往下来,企业的培训工作很难发挥出真正的效果,进而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方面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4.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

一般来说,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相关的培训工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目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现状来看,其培训考核体系并不完善。具体来看,一些企业只是为了顺利完成培训的内容,在考核上并不严格,在考核形式与考核内容的设置上,较为简单,难以发挥出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够对于具体的考核形成约束性的作用。

二、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

1.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

一般来说,企业要想有着持久性的发展动力,必须应当加强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提高认识,转变企业及管理层对于培训工作的态度,充分的意识到相关的管理培训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营造出良好的培训氛围,加强对于培训工作的宣传与教育,使得企业上下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并形成合力,在整体上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与能力,进而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2.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企业,是一个融合多个部门与管理人员的集合体。每一个部门和管理人员由于分工的不同,都应当具有不同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因此,对于不同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应当根据他们的具体职责,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式与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培训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前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采取更具有实效性的培训方式,并且还应当最大程度的丰富培训的内容。

3.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培训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样看来,企业要想提升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就要加大对于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具体来说,企业要为培训师提供更多参加培训的机会,保证培训师的理论知识得到及时的更新,并让培训师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实践当中,从而发现培训的新方法。

4.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是否健全与合理,对于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实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人员,首先应当为参加培训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确保相关的培训考核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其次,企业还应当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断的完善工商培训的机制,严肃考核的过程,不断的丰富与完善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最终实现培训的真正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当前在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企业层面或是相关的管理者对于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低,在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方面较为单一,所从事管理培训工作的师资队伍水平较差,以及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并不完善等方面。作为企业层面和相关的管理者,应当充分的认识到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探索有效提升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有效路径。首先,作为企业及管理层,应当提高认识,加强相关管理培训的力度。其次,应当不断创新,进一步丰富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再次,加大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最后,增加力度,建立健全管理培训的考核机制。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有效对策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艺潼,杨玉娟.浅谈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1):72-73.

[2]王萍萍.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1,(21):7-8.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煤炭企业;培训;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5-0178-01

前言

目前,对任何一个煤炭企业来说,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满足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在对煤炭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无法达到培训效果的,因而,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精细化管理思想的内涵

现代管理学普遍认为,科学的管理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个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目前,随着市场分工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精细化管理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对媒体企业来说,其培训过程涉及的细节精细化程度更高,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必然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一种繁琐管理和复杂管理,而是从系统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价值,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精细化管理是系统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并且对其主要控制点进行把握。

2.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2.1 强调数据和精确性

在煤炭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之前,首先要实现煤炭企业管理的数据化,主要是由于数据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精细化管理一般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过程,进而确定具体的管理方式和问题解决措施。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实行精确化和数据化,这就是煤炭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2.2 强调持续改进

目前,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能够不断进行改进和管理技术的创新,不仅要求企业能够不断改进其产品的质量,更加要求企业的管理手段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所以,持续改进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部分。由于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都会体现出来,只有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才能保证精细化管理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3 强调以人为核心

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都是人,因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也是人。由于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能参与进来。一方面,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和参与者;另一方面,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是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只有企业的所有成员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才能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位。一旦企业的员工不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在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就失去了其意义和价值。

2.4 强调创新

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精细化管理思想的提出就是一种创新。由于精细化管理要求企业的管理者不断分析和改造企业的管理手段,因而精细化管理的实质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所以,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持续改进,一旦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应用的过程中缺乏创新,就无法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价值。

3.加强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培训中应用的对策

3.1 提高煤炭企业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时,由于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涉及到企业的所有员工,因而需要提高煤炭企业所有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员工能够统一思想,形成企业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

3.2 加强煤炭企业培训中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目前,精细化管理尤其强调其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细化,并且对有关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制度需要做出明确的规定,在煤炭企业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找到实行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从而做到在培训的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按照流程来完成,这也是应用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在煤炭企业培训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时,有必要加强煤炭企业内部有关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旨在提高煤炭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提高煤炭企业员工的素质来体现培训的效果。

3.3 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应用

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前提条件是管理手段的精细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应用于煤炭企业的培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在煤炭企业培训中应用,能够实现煤炭企业资源的统筹规划、有效整合和保证安全等。

4.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培训中的具体应用

目前,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培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煤炭企业培训部门的设立及人员配置。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煤炭企业时,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培训部门的职能及员工配置工作。第二,制定煤炭企业培训工作规划。由于煤炭企业培训工作的总规划会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第三,煤炭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在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前,首先应该对其培训需求进行准确和系统的分析,这也是决定企业培训是否成功的关键。一般主要包括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和人员分析三个方面。第四,培训技术的开展。由于煤炭企业的培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这就导致煤炭企业的培训过程比较复杂,因而应用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其培训计划的实施,这也是决定煤炭企业培训计划能否完成的关键所在。第五,加强培训师的培养。由于煤炭企业的培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就要求其培训师应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也是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的主要体现,这样才能提高煤炭企业培训效果。第六,精细化管理能够为煤炭企业的培训项目提供保障。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有助于煤炭企业有效地整合和落实培训计划。同时,煤炭企业也能够建立科学化的培训制度,确保培训过程的规范化,通过对煤炭企业的培训进行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整个培训项目的完成。第七,精细化管理有助于对煤炭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在煤炭企业完成其培训过程后,对整个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这样的评估过程也有利于不断改进煤炭企业的培训工作。由于培训效果的评估会贯穿与整个培训过程,这同时也给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八,精细化管理能够实现对煤炭企业培训过程的监控。只有加强对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控,才能保证每一个培训项目能够高效完成,最终能够实现整个培训目标。因此,在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应用精细化管理是提高其培训效果和促进煤炭企业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

5.结语

总而言之,对煤炭企业来说,对其员工进行培训是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培训已经被认为是一个企业的投资,但是企业培训过程中的管理环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培训过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其次,严格按照规范制度执行其培训工作。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的 管理模式,是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价值落实到煤炭企业培训的全过程,实现对每一个员工的精细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煤炭企业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赵真玉.精细化管理在企业培训中的应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3(5):189-190.

[2] 王鹏程.精细化管理在煤炭企业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5):99-100.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1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

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图2显示的是知识生命周期矩阵图。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2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

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

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3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

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

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图3是本文笔者分析的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结束后的时间关系图。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如图5所示。.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

图4和图5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

如图6所示。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学习型组织;企业培训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征逐步形成;二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三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因此,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制度与管理的变革与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成为企业运作与管理的重要资源,知识管理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在市场竞争环境快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扩大企业知识共享范围,拓展企业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管理融入到企业管理特别是培训环节的管理成为企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笔者将探讨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二者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基于知识管理理念建立企业培训体系。

1知识管理简述

1.1知识管理定义

由于知识管理本身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物,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知识管理。如,乌家培教授认为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是信息转换为知识,并用知识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邱均平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

目前国内媒体普遍比较愿意接受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恰当的知识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1.2知识管理内容及流程

1.2.1知识管理内容

知识管理的对象就是知识,而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因此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三方面。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体现为对人的管理;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体现为知识变换模式的建立。

1.2.2企业知识管理流程

本文笔者认为完整的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即由对知识由生成、收集获取、组织整理到对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的管理。而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交流共享、应用与创新,最终实现知识增值,拓展企业原有知识库的广度和深度,扩大知识库外延。图1显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具体流程。

1.3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营销学认为企业产品有生命周期,即从未来和目前市场占有率的角度分析产品所处的具体阶段,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本文笔者认为知识也具有生命周期,即从目前和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知识的效用,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掌握不同类型的知识,为未来竞争提前作好准备。图2显示的是知识生命周期矩阵图。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知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目前和未来竞争格局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要提高企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学习,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组织,强调基础知识和关键知识的掌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把握关键知识,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保持并提升企业未来竞争力。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不断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构建学习型组织。国际许多知识企业,如微软、ibm、施乐公司早已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日常工作中,并已建立学习型组织,将员工学习能力作为招聘员工考核指标之一,这些企业重视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因为组织学习已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组织,因为未来持久的竞争能力优化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先于竞争对手掌握关键技术和知识。

2企业培训简述

2.1企业培训模式概述

企业培训模式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对培训模式进行总结归类,下表1是对主要培训模式的介绍。

2.2企业培训的必要性

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将学习理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建立学习型组织企业学习型组织的构建是通过不断的培训强化形成的。同时,由于知识的转化过程包括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和对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变换过程之间的管理,企业培训实际上是对全体组织成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管理,通过培训提供员工知识分享与交流的机会,使员工掌握工作的最优方法,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个人素质,增强个人和组织的应变力和适应力。

其次,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更好的认同企业文化。许多五百强企业对新进员工都会有较长时间的培训,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员工尽快融入到组织中,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也使新员工对企业文化领悟和认同,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将自己置于主人翁地位,与企业生存和发展共进退。

第三,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改变,在未来市场竞争中,要始终保持优势,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如上图2所示的知识生命周期,企业必须尽早把握关键知识,学习有前途的知识,才能使企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学习往往是通过培训完成的。

3知识管理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整合

3.1我国企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培训管理工作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效果评估4个环节,本文笔者认为目前国内企业培训在以上4个环节中都均在一定问题。

3.1.1需求分析环节

需求分析是指对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进行分析,为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环节是培训管理工作的起点和重点。目前国内企业在需求分析环节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

(1)培训需求分析不完善,未将培训目标与组织中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忽略了组织战略目标,培训工作指导性不强。

(2)培训需求往往只结合组织管理层的意志,未将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方向与培训工作结合,需求分析往往体现的是组织自上而下的发展和管理需求,未能自下而上的体现组织中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3)培训调研不足,国内许多企业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往往凭领导层的意志进行,没有对组织进行培训需求调研,这也导致培训工作缺乏针对性。

(4)培训需求分析重视程度不够。许多企业的培训工作是根据近期将要开展的大型项目或过去几个月的经营业绩进行的,培训工作只是针对某一个具体的项目进行,未对公司目前存在问题和长远发展进行深入考虑和分析,造成培训的系统性和规划性不强。

3.1.2计划制定环节

计划制定是指就中长期的培训工作而言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对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进行分解,分阶段的实现培训目标,该环节是培训工作承上启下的节点,既承接需求分析环节,也为培训实施环节提供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培训计划的实时性不强。许多企业未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根据项目进行或领导层的意志进行,即使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计划更新也存在一定问题,如未对培训计划进行年度更新,未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更新培训计划,未将培训计划与公司或部门年度发展目标相结合。

3.1.3培训实施环节

培训实施是指联系培训机构、组织培训人员参加培训等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它是培训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培训手段单一,缺乏完整有效的培训系统。据一份权威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机构管理方面,仅有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同时,培训过于依赖外部培训机构,培训方式主要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特别是采用e—leanring培训方式的企业仍然很少。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据对282家国有企业的调查,员工培训投资经费只有工资总额的2.2%(职工人均教育经费仅49.5元),远低于发达国家10%一15%的水平。

(3)培训实施前未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导致培训人员不了解员工培训期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如果员工差异性较大将直接影响培训效果。

3.1.4效果评估环节

效果评估是指在进行人员培训过程中,依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检查和评定培训效果的环节。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评估未能及时跟进、单向评估。

(1)国内许多企业在培训工作结束后,未有效的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培训实践效果差。缺乏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企业领导层未能及时了解培训存在问题以及需改进之处,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

(2)单向评估,未对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一些企业在对培训工作进行评估时,往往只是了解学员对培训机构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而未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培训效果。

(3)未能及时跟进员工培训效果。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往往只是在培训结束后要求员工就培训心得体会形成书面报告,而未对培训工作结束后的一段时期考察员工态度、行业以及工作效果的变化。柯氏四级评估体系建议在培训工作结束后,应从反应、学习、行为、成果4个层面对员工的工作态度、技能、效率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才能全方位的了解员工培训效果在工作中的转化情况。图3是本文笔者分析的培训效果评估与培训结束后的时间关系图。

3.2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培训体系构建

3.2.1知识管理体系结构

知识管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知识管理主体、知识管理工具和知识管理客体三要素,如图4所示。人是知识的载体,在知识管理三要素中,知识管理主体既要设计和使用知识管理工具,更要对知识携带者进行管理,从而有效地开发、传播、共享、创新和应用知识。

知识管理主体主要是指知识主管、知识项目管理者、知识工人以及非专门从事知识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如图5所示。.

3.2.2构建企业培训体系

图4和图5对构建企业培训体系有所启示,本文笔者认为企业培训体系应从培训方式、培训人员、培训环节三方面进行构建。

(1)培训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通过网络进行培训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首先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员工学习自主性更强,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员工个人可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不会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再次利用网络学习可以保留学习课件,便于随时查阅。现阶段国内企业的培训方式和途径主要有:传统的课堂教学、e—learning、定期举办的部门知识分享会议、专业学术期刊或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学徒制模式、岗位技能培训、离岗培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2)培训人员的层次化。企业的财力和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每一个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因此在选择员工参加培训时,需将公司资源与员工职位级别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实施不同级别的培训,

如图6所示。对于高层员工需注重其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投入较多资源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对于基层员工主要注重的是其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基层员工的培训需重点关注与岗位职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环节的流程化。培训管理由需求分析、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和效果评估4个环节组成,是一个闭环化的流程,构建企业培训体系需重点关注需求分析和效果评估2个环节。需求分析是培训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将管理层意志即公司发展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发展相结合,对岗位职责和所需技能以及员工自身素质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才能制定正确的培训需求效果评估是培训工作的终点和对培训工作实施成败与否的检验,做好了效果评估工作,培训工作才算是圆满完成。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受训人员反应、学习、行为、成果的评估,即受训人员的意见、通过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务性、培训后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及培训对企业产生的影响4个方面制定和完善培训评估机制。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ERP;ERP项目;ERP项目培训;培训管理

加人WTO后,我国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置身于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企业为了获取竞争优势,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无不在积极寻求管理的突破。ERP源于制造业的MRPⅡ,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有利地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变革。在现今我国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部署中,大力推进ERP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是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

1 ERP项目与ERP项目培训的意义

1.1 ERP与ERP项目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现有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要求,它的导入,已经大势所趋。

企业的ERP项目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项目中关于管理信息化的项目。一个ERP实施项目牵涉的面很广,从大的方面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从小的方面说,项目的计划、组织、资源调配、控制和协调,都是项目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ERP项目管理是为了达到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成果和目标,对ERP项目涉及的计划、组织、协调和监控等方面采取的内外部的持续性工作程序。项目管理围绕整个ERP项目的全过程,对项目的立项授权、需求分析、软硬件的评估选择,以及系统的实施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实践证明,ERP项目的推行,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究ERP培训管理之道。

1.2 ERP项目培训的意义

ERP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被大力推广和应用,使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世界各国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在企业信息化的案例中,存在着ERP实施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据统计,目前企业ERP实施成功率不到30%,这使很多企业不得不对投资ERP项目的价值进行重新思考。ERP项目实施成功率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重视ERP项目培训就急于实施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用友公司副总裁章培林认为,企业实施ERP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一种深刻变革,而任何的变革都会改变企业原有的想法和做法,引起企业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如果对这一切没有足够的认识,那么在ERP实施过程中面临种种阻力时就会踌躇不前,ERP实施也就举步维艰,而ERP培训正是改变人们传统观念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实践证明,ERP项目的培训管理意义重大。

1.2.1 ERP项目培训可以有效地消除企业对ERP项目的错误认识

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ERP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人认为ERP项目是一种单纯的技术系统,没有认识到ERP项目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或者说是现代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理念,并且ERP软件提供商与企业往往还存在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和ERP管理思想方面的差异,通过ERP培训,可以有效地消除这种差异,增加企业对ERP相关知识的了解,并且有利于规范企业管理人员的行为方式。由此可见,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成功实施ERP系统的重要因素。

1.2.2 ERP项目培训可以提高ERP项目实施效果

ERP项目实施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就是要抓好培训工作。项目开始前的概念培训能使项目牵涉范围内的职员熟悉ERP系统,了解ERP系统的益处,有效减少抵触,甚至调动员工掌握所需技能的积极性;项目中标准和流程培训能使用户了解新的标准、角色和责任;流程情景培训能利用模拟和测试环境使员工得以在新的流程中操作;终端用户手册为员工的日常工作提供指导,并帮助记录所存在的问题而进一步改进。没有这些培训,新系统和流程就很难被企业的员工接受,即使被接受了,也很难被使用。培训不充分或未达到效果时,ERP系统带来的收益将因职员的无法执行而大打折扣。

2 ERP项目培训管理的要点

对于企业来说,ERP培训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培训使企业职员明确ERP的概念,清楚ERP的实施将给企业带来的可能变化,明晰实施ERP后各个岗位人员的新工作方式和相应带来的人员变革等。企业要想保证ERP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确定并重点抓好ERP项目培训管理的要点,ERP项目培训管理的要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企业领导者高度重视

企业领导者对ERP项目培训的态度,是培训工作、乃至整体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ERP的实施是一项涉及管理和技术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对企业的一场管理创新和思想革命,必须在企业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才能成功,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只有企业高级管理层和决策层对ERP有明确的认识,能正确分析其优缺点,清醒认识实施ERP的目的和风险,才能使ERP项目顺利实施。企业高层领导应亲自指挥下属经理人承担起ERP项目培训的职责。

2.2 明确培训内容

ERP培训应以培养实际的技能为主,一般至少包括五个方面,即ERP概念知识、ERP解决方案功能、ERP基础数据要求、ERP业务流程优化及操作、ERP系统运行维护。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企业业务管理方向,细划为ERP财务管理、ERP成本管理、ERP供应链流管理、ERP生产管理、ERP客户关系管理、ERP分销管理、ERP集团财务管理、ERP人力资源管理、ERP系统管理技术等几个方面。培训应“以业务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包括ERP核心理念、不同业务应用模式、ERP操作、案例等方面。

2.3 明确培训方法

适当的培训方法,有助于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采用以下方法:ERP认证、专题讲课、问题讨论、操作演示、业务辅导、个别答疑、实践与考核等。

例如:通过学习ERP应用专家认证课程,学员能够掌握ERP核心理念,了解企业应用ERP最新案例,熟练掌握ERP软件使用与维护方法等。对于企业来讲,ERP应用专家证书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标准,企业可以以此来考核职员ERP培训的效果,也可作为奖励和提拔人才的依据。

2.4 制定并严格执行培训制度

培训应作为企业的一项制度得以长期执行,通过培训制度的建设来解决员工培训如何系统化、管理者培训如何制度化、核心人才的培训如何专业化、一般人员的培训如何持续化等。鉴于ERP项目培训的重要性,企业应该充分考虑整个培训的资源系统、环境、经济和企业面临的状况,并通过部门间的协作使这些要素有效地整合起来,最终建立起一套由组织系统、员工发展、培训政策、培训管理、讲师管理等内容组成的完善的ERP培训制度,并不断完善和严格执行。

2.5 制定科学周密的ERP培训计划

制定与实施周密的培训计划有助于企业有条不紊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效率。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真正有系统培训计划的企业还不足50%,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培训缺乏计划概念,使培训效果得不到保证。ERP项目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次培训就解决所有培训问题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开展ERP培训前,需要细致考虑项目实施的阶段、培训内容、培训方法等,系统制定出培训计划,配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严格按项目管理的方法安排和组织培训。在达到ERP使用A级的世界级企业中,培训计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 ERP项目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提高ERP项目培训的效果,应在培训的各环节分别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培训前做好宣传工作

在ERP项目培训实施前,通过大力宣传加强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一方面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实施ERP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让员工知道实施ERP给企业和个人带来的效益和效率的提升,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项目培训。

3.2 培训中侧重激励

激励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为了调动企业职员学习的积极性,培训中可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3.2.1 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培训中学习态度积极,培训内容掌握良好等的职员及时表扬,并通过交流学习经验、心得等方式,加强职员对ERP有用性的认识,形成对ERP培训的良好预期,最终激发职员学习的热情。

3.2.2 区别培训

为了加强员工对ERP易用性的认知,应该对他们实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尽量保证培训内容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消除他们对新技术的恐惧心理和回避的态度。特别是IT技能差的员工更应该采取互动式、体验式的多种培训方式,不能仅仅依靠集中授课式的培训。

3.2.3 竞争激励

企业对ERP培训效果好的部门和个人要经常性予以鼓励和宣传,引导员工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员工积极思考如何通过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已的能力,如何在ERP实施过程中提升个人形象等问题,在企业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工作气氛。

3.3 培训后进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对员工在一定阶段或周期内所产生的工作结果及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通过某种方式方法进行评估以反映出该员工在某阶段实际工作绩效的活动。培训作为实施ERP的重要前提,必须保证培训的效果,而绩效考核对培训的积极意义在于:通过考核指标的设定为员工指明ERP学习的方向,用目标来引导员工日常学习行为,并激发员工潜力;通过对员工学习成绩即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给予员工培训绩效方面的反馈和评价,通过奖罚建立一个奖优罚劣的学习氛围;绩效考核成绩为员工的绩效工资、各种奖金的确定,职位的升级和调动都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从而引起员工心理上的足够重视并且意识到使用ERP带来的切实利益。

培训作为一种让企业人员接受后天学习机会的再教育行为,应当是培训双方达成双赢效果的。目前的企业都在创建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倡导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要想保证ERP项目的有效实施,必须抓好ERP项目培训管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有效机制,从而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 周玉清,等.ERP理论、方法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企业职工;培训;管理体制;企业文化

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对于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必须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必须渗透到企业自身的各个部门、每一个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企业的文化的培养和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有效的引导企业员工的步调一致,生产出更加优质的产品。另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内部的职工管理培训工作,在企业中,日常的职工培训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其牵涉的部门多,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首先向上它要适应行业对职工的要求,向下又要能够因材施艺,知道每个职工的特点,又要兼顾的企业的成本与回报的比例,总之,其是一个相互交错、互相渗透的工作。虽然是互相渗透交错的工作,但是还是需要集中统一培训,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培训职能部门对其进行管理。

企业职工的管理制度的制定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目前的企业职工培训管理体制存在若干的模式,各模式又各有利弊,企业只有健全和完善统一、协调、效率高、关系顺的培训管理体制,才能进一步推动培训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促进生产发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企业文化构建和培训管理的实际经验,对企业职工培训的管理体制的利弊进行分析,旨在对以后企业职工管理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决策、管理和实施三种职能分离模式

在企业的职工管理工作中有一种管理模式就是决策、管理和实施三种职能分离模式,这种模式是企业的高层作为决策者,对企业的职工管理工作进行决策,企业的高层对下级的培训统一规划,统一领导,制定相关的政策,对重大的问题具有决定权。然后就是管理层,一般是企业的中级领导充当的角色,他们向上反馈职工的管理的工作细节,向下传达高层决策者的决策信息,协调各个部门开展职工的培训管理工作,对企业的职工管理工作具有监管、督查、调控和服务义务。最后的就是具体的职工培训实施层,往往是一些技术人员承担该部分角色,对职工进行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具体管理工作,是一个直接的参与到管理的部门。

这种职工的管理模式应用在过去还是相对较广,比如在一个企业内,企业的董事高管往往充当着决策的角色,然后对整个企业的职工管理工作起到决策作用;各部门主任或许就是管理层面的工作,在高层对管理工作下决策时,经过整合,对第三层实施角色工作进行传达和管理,指导实施者对职工进行培训;最后的就是各部门的技术工有针对性的对企业的职工进行培训管理工作进行实施,具有直接性。

这种模式的突出优点在于企业领导和教育培训主管部门领导可集中精力抓好企业教育培训的整体规划和管理,进行业务指导,管理职能放在劳资处,有利于职工培训工作的开展,二级单位在具体贯彻和实施培训工作时,比较积极。同时有利于学校充分发挥各办学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弊端就是管、教分离,容易造成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衔接不紧,造成各层面之间关系不顺;其次由于实施层只管部门职工,开展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对较困难,需要组织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二、管理与培训一体化模式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管理经验,将企业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等各类的培训教育工作和培训学习工作完全的融为一体,这样一个部门既是企业职工教育的管理部门,又是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一个部门在给企业的职工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肩负着对其进行培训的重任,有时候会牵涉到具体的技术工作,因此还是需要相关的技术部门进行积极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较为理想的完成该项工作。

这种管理与培训一体化的模式的有点就是企业可以对自身职工进行集中的管理,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培训工作可以无缝衔接,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职工管理培训工作中的统一整体优势。但是这样管理与培训一体化的职工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由于该种模式的管理与培训是一起的,此时就很容易影响不同职能同时顺利开展各自工作,影响各自发挥。

三、人事、劳动与教育一体化模式

企业培训的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创新;管理

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知识经济时代,也是导致个人知识、技能落后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而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得以保值增值、企业在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的投资。员工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节省成本、维持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建设“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现状

1.未能建立起健全的培训体系

通过网络知识媒介可以获知,我国国有企业中虽然有较大部分已经建立起了相应的员工培训体系和培训制度,但是超过半数的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体系,其培训工作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此外,在国有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只有不到半数的国有企业拥有独立的培训职能部门;在培训制度的构建方面,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国有企业认为自己的培训制度是能够经得起现实检验的,可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大量的事实证明,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只是流于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并不注重培训的效果。在细节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并没有对其培训工作进行规范性的需求分析,只以讲座、外派学习或者厂内办班的形式存在,实际效果可想而知。

2.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不强,一些管理人员在对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没有很好的把握的情况下,武断的认为国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应用到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是不起作用的,认为企业员工的素质很难得到提升,其潜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掘。在这种思想的影响和作用下,一些国有企业对于员工培训工作并没有投入更多的和必要的精力。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不需要培训的,形成这种误区的原因既有现实的因素也有历史的因素。但是无论如何,问题的症结都在于对员工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理念上更注重的是管理而不是培训,管理中的人本思想没有深入到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系之中,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过程。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距的,更为明显的是,如果从开发利用的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在整体素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过程分析

1.培训特质分析

对国有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培训工作是为了提升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和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和认知,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采取的一定的活动和措施。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对员工进行良好的训练并使其具有丰富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对企业来说是必须的。当然,对国有企业而言,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并不止于此,因为随着工作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企业进行培训的工作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当然包括国有企业)都能在产品生产和服务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寻常的竞争实力,以应对强大的社会压力。

2.培训设计和实施

在国有企业实施员工培训时,应该以保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方面为目标,制定精确的员工培训计划。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1)负责人员培训的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对其所处的产业或者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其特有的资源规模和范围;(2)对国有企业的中层以及较高层的管理人员来说,培训工作可以通过轮岗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但能够提升这部分人员的通用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绩效;(3)在适当的时机对人力资源活动进行外包,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将员工的培训工作交由市场进行运作,这样不但能够实现与市场甚至与国际社会接轨,还能够有效地避免培训手段的单一化和低效率化。

3.培训需求分析

在国有企业的员工培训体系之中,培训需求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被认为是所有培训工作的起点。因此,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要确定培训的年限,是在季末进行还是随时进行,是以问卷设计的形式进行还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分析和分类。在这些工作完成之后,企业可以依照员工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三、国有企业员工培训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

1.注重培训效率,提高培训产出

对国有企业而言,进行员工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实践能力。所以,国有企业需要积极的培育和构建培训环境,使其成果能够快速的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此实现提高培训效果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要积极提倡把培训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通过适当的激励手段关注和激励受训员工,和他们一起讨论把培训成果运用到工作中的方法和方式;其次,还要了解培训内容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根据测量的结果变更培训的内容和工作环境,以此确保培训内容最大限度地为工作实践服务。

2.加强企业与培训机构的沟通和交流

国有企业在规划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工作时,要注重加强与培训机构的沟通;培训机构也应该增强市场意识与服务意识,要经常深入到基层了解相关的情况,准确地把握好企业的“需求”,制定有效的培训方案。同时,企业也要通过交流为培训机构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培训质量与效果,提升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3.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

为了构建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创新式的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同时完成以下工作:

(1)在制定完人力资源培训计划之后,要注意追踪培训效果,倘若培训需求分析并没有提升员工的士气和斗志,就应该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2)通过对激励机制的研究和分析,建立和健全员工的培训体系,对期间存在的不满行为与工作氛围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科学的培训决策机制;(3)通过有效、细致的培训需求分析,确定企业的培训目标,并针对员工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