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内容;途径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参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也使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得以不断扩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参保人办理保险过程中形成的各项资料和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原始依据,直接关系到参保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需要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以此来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更好的维护好参保人员的权益。

1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内容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保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工作中形成的,记录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核发及基金收支、管理情况应长期保存的文字、图表、账册、数字信息等原始记录,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参保、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主要包括:

1.1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中形成的各类基础性业务资料:(1)参保单位参保登记、变更、注销信息资料。(2)参保单位缴费工资基数申报资料及个人账户对账资料。(3)参保单位及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核定资料及社会保险费征缴计划资料。(4)个人参保、续保及基础信息变更资料。(5)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申报、核定、发放资料。(6)其他业务资料。

1.2向上级部门报送的各类业务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

2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2.1健全制度,规范程序

在当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在具体制度制订过程中,需要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与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体系,从而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及存档等环节都有规范的程序作为操作标准,加快推进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进程。

2.2加强档案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重视社保业务档案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通过配备齐全的软硬件设施,实现档案的科学化保管及系统化管理,开发和使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使其与社会保险业务系统有效的衔接,统一数据格式,从而全面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

2.3实行对社保档案的动态管理

在社保业务档案中详细的对参保人从办理保险手续直至离退体整个过程中的各项待遇、中间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详细记载,这是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重要依据。可以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人一生进行记录、跟踪及服务,因此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调查核实保障对象的变动情况,及时变动档案信息内容,并不断对个人社保档案内容进行完善,更好的发挥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证据的重要作用。

2.4转变存档方式,实现社会保险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于业务办理需要,会在办理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纸质材料或证明,各类保单合同、证件复印件以及各种需要存档备查的档案资料,数量巨大。纸质材料保存受环境限制,留存久了会有流失的可能。采用图像扫描方式将纸质档案转变成数字档案,制作电子检索目录,备份数据还可制成光盘,形成“电子档案”。同时,实行社会保障号码发放制度,让公民个人档案号码与本人身份证号码、社会保险号码统一起来,通过社保档案管理人员对个人社保档案内容的定期增加和更新,参保人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档案信息,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保险档案服务方式。

2.5加大对建立社会保险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社会保险档案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按照“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基层落实”的要求,根据经办机构实际情况,条件具备情况下,可考虑成立专门业务档案管理部门,配备档案管理专职人员,吸纳计算机、法律等方面人才,并积极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强联系,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上岗培训、档案法制教育等方式,使档案工作人员能深刻理解社会保险政策,准确把握社保工作程序和档案操作办法。同时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稳定队伍,保证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队伍,以满足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专业化、电子化、科学化发展的要求。

2.6加强档案业务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需要加快实现一体化管理,即在业务经办和业务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档案,通过对档案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加快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字化发展进程,使其能够更好的参保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且通过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更加规范,这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推动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更好的保证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自利益。

2.7利用现代化科技,强化管理手段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因而造成了保险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方法,充分的运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创新社会保障业务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实现社保业务档案快速的检索和查询,为参保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档案服务。

3结论

做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社保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的工作,社保业务档案能够为参保人员提供最为可靠和直接的证据,而且作为参保人员参保信息的历史记录,直接关系到参保人员享受社保的各种待遇,因此需要进一步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完善,努力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丰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数量和内容,确保社会保障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有效的保护好参保人的切身权益,为我国社保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薛萍 单位:黑龙江省红色边疆农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陈岩峰.浅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1(17).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2篇

20xx年最新保险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社会保险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依法经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保存。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场所,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

第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见附件)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

第八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

第九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20xx年、30年、50年、120xx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已到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鉴定中如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应当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永久保存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参保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 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二) 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三) 玩忽职守,造成档案遗失、毁损的;

(四) 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漏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的;

(五)违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和国家档案法律、法规的其他行为。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3篇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概况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等“五险”业务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文件等不同门类和载体记录的总和,它真实地记录了各级社保经办机构从事社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过程。实践工作中,社保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与保存管理内容,也主要包括社保经办部门所从事的“五险”业务。其主要特点有下述“五性”:

一是广泛性。随着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几年新农合、新农保制度的推行,我国参与社会保险的对象已从城镇职工延伸拓展到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并最终惠及到社会所有成员。而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险时都会形成社保业务档案。社保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的广泛性。

二是动态性。每个社会成员参与社会保险后,社保档案都会随着人员的流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险种的缴费情况也会依据人员收入的增减而发生相应变化,这些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三是权益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对参保单位和个人权益的真实记录,是确定参保人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是实现为参保人“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维护参保对象个人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具有明显的权益性。

四是规范性。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规范要求来办理的,即各类社会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统一缴付费标准、统一的表册,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必须具有很强的规范性。

五是共存性。随着社会保险业务管理信息化的推行,社保经办机构通过社保业务信息系统随时掌握参保对象的各种情况和动态信息,完成各类报表生成和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不够重视。长期以来,相当部分社保经办机构领导“重业务经办,轻档案管理”现象较为突出,总认为档案工作是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不能给单位增形象、创效益,只要守好摊,不丢失,不泄密,能应付外调、查档就行了。这些轻视档案工作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社保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二)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相当部份社保经办机构没有健全职责明晰的档案工作机制。表现在具体工作中履职不到位,对本单位的档案未实行统一管理,各门类档案分散保管于各个部门,形成多头管理等问题,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会保险档案信息。

(三)管理手段滞后。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实际工作来看,目前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能专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且多数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知识培训,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分类、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够熟悉,日常档案收集整理意识比较薄弱,存在该归档的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甚至丢失等情况,没有按《规定》要求及时规范整理归档,严重影响了档案归档质量。

(四)设施不够完善。受经费与场地等条件限制,许多社保经办机构无法配备专用的档案室,导致“七防”(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虫、防尘、防光)措施跟不上,时间一久,不仅造成业务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也影响了社保业务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

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联合颁布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为契机,加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全社会的社会保险意识。

(二)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

(三)健全制度,规范程序。社保经办机构在工作中形成的相关材料,构成了社保业务档案。这些档案材料关系到参保对象的权益记录与待遇享受,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相关要求,本着既方便归档管理,又方便检索利用的原则,建立健全业务档案收集、整理、统计、保管、利用、保密、鉴定、销毁等各项基础管理制度,严格分类方法,合理划定保管期限,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真实、准确、科学、完整和规范,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管理“记录一生、跟踪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的最终目的。

(四)夯实基础,完善设施。要把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工程,纳入社会保障工作体系和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全局之中统筹考虑和安排。通过积极争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相关综合管理部门的支持,着力解决档案库房、基础设备、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逐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社保业务;档案管理

一、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4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胶州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二、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胶州市,类似杨丽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全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胶州市纺织厂等11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一)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我市社保经办机构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市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二)统一档案室标准

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胶州市社保经办机构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三)统一规范整档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基础性地位和服务性功能日显重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1 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1987年就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保定市社保所在开展企业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和缴费年限确认工作的过程中,对一些缺少以往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记录的职工档案,通过查询企业职工花名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卡、补缴缴费分解表、历年缴费记录表等相关材料,确定缴费事实,重新整理、归集参保数据,真实记录每位参保人员的参保历史,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 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保定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保定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保定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 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保定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保定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北省档案局《冀人社发2009(11号文件)》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 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保定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 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 统一档案室标准。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

[1] [2] 

关重要。为此,保定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 统一规范整档。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保定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做好社保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保定市社保所组织各县(市、区)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市档案局举办的档案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全面、系统地了解档案专业知识。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辅导。走出去,就是组织各县社保档案员到典型示范单位取经,通过现场观摩提高其感性认识;请进来,就是邀请市、县档案局的专业人员,针对社保业务档案的具体情况,手把手地从应归档的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整理规范。 保定市不仅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与流程,还拓展业务档案收集渠道,改善了业务档案保管条件,丰富业务档案门类和数量,抢救了一大批受损业务档案,确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基本实现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 文章屋在线 wzk.co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6篇

第二条依法经办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业务的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并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保存。

第五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场所,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技术设备。

第六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认真落实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移交、鉴定、销毁等管理要求,保证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严防毁损、遗失和泄密。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形成的记录、证据、依据,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见附件)进行收集、整理、立卷、归档,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安全,不得伪造、篡改。

第八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应当按照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规律和特点,以方便归档整理和检索利用为原则,采用“年度—业务环节”或“年度—险种—业务环节”的方法对社会保险业务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及时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备考表等。负责档案管理的机构应当对接收的档案材料及时进行检查、分类、整理、编号、入库保管,并及时编制索引目录。

第九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10年、30年、50年、100年,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具体保管期限按照《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执行。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定期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保管期限,自形成之日的次年1月1日开始计算。

第十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服务。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对已到期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进行鉴定。

鉴定工作应当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相关负责人、业务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人员组成鉴定小组负责鉴定并提出处理意见。

鉴定中如发现业务档案保管期限划分过短,有必要继续保存的,应当重新确定保管期限。

第十二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经过鉴定可以销毁的档案,编制销毁清册,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主要负责人批准后销毁。

未经鉴定和批准,不得销毁任何档案。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派两人以上监督销毁档案。监督人员要在销毁清册上签名,并注明销毁的方式和时间。销毁清册永久保存。

第十三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将永久保存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十四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工作人员、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参保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按规定归档或者不按规定移交档案的;

(二)伪造、篡改、隐匿档案或者擅自销毁档案的;

(三),造成档案遗失、毁损的;

(四)违规提供、抄录档案,泄漏用人单位或者个人信息的;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养老保险; 社保业务;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1-182-001

1.维护社会保险档案,保护职工权益

随着群众养老保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沉寂多年的历史缴费日益显现出其重要性,断保多年要求续保的参保人员越来越多。由于社会保险历史缴费记录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一些参保人员的缴费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并在实践中产生了不少争议。

我市自开始实行养老保险统筹工作,由于当时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加上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参保人员原始缴费记录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随着国有企业重组兼并、倒闭,职工下岗、中断劳动关系、中断缴费情况大量出现,如何记录、保存每一位参保人员的缴费资料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1980年参加工作的李桂兰,今年已经46岁。1980年11月,李桂兰成为敦化市水泥厂的一名正式职工。按照有关规定,1987年1月李桂兰参加了当地的养老保险。1998年李桂兰离开保定去了新疆打工。2009年,李桂兰从新疆特地赶回到敦化市社保所查询以往的养老保险缴费情况。离开企业十几年,社保资料会不会遗失?社保所这里是否完整保留自己过去的参保记录?李桂兰的心里忐忑不安。来到保定社保所,档案员根据李桂兰的身份证输入名字后,几秒钟就查到记载李桂兰详细缴费情况的职工养老保险卡。李桂兰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下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敦化市社保所依据李桂兰的养老保险卡,重新为她补办了养老保险手册,恢复了缴费情况。

2.社会保险业务规范化管理

在敦化市,类似李桂兰的情况非常的多,在养老保险手册丢失的情况下,敦化市社保所通过历史资料的查询,为他们补办养老保险手册,保证其继续参保。

社保业务档案对参保人员十分重要,但是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保经办机构来说还十分陌生。没有现成的样板,敦化市社保经办机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通过抓库房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归类、整理、立卷,使业务档案整理和立卷从不规范到规范,社保档案库房从无到有;业务档案内容由简单到丰富;并把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列入长远规划、年度计划及有关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把业务档案工作作为社保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年度目标,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档案目录全部实现电子化管理,从而使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为规范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维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真实、完整和安全,发挥档案的服务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档案局要求,我市社保所出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同时对业务档案进行规范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推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敦化市纺织厂等7家企业,由于在改制前欠缴职工养老保险费多。改制时,职工强烈要求其补缴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通过查阅历年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分解表,社保机构为职工提供了这些企业历年欠缴的准确数字。企业补缴了历年欠缴的养老保险,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3.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社保业务档案是全面系统记录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凭据。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直接关系到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实现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3.1统一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根据我市社保所下发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等七项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我所业务情况的实际需要,业务档案主要采取分级管理、便于查询、集中保管、确保安全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有底可查,统一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3.2统一档案室标准

档案室是社保业务档案的“家”,统一档案室的标准至关重要。为此,敦化市社保所建立了一个具有防火、防光、防尘、防盗、防潮、防高温、防污染、防有害生物等“八防”功能的档案室,基本实现档案库房、档案查阅、办公三分开,并配置与档案数量相适应的档案柜和档案密集柜、灭火器、温湿度计、空调、计算机等专用设备。

3.3统一规范整档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结合本所业务职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共分六类三十八项,以此规范全市社保经办机构业务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应用、查询服务工作。

敦化市社保经办机构还要求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统一集中清理。各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先收集后筛选、保齐全少缺漏的办法集中清理,要求每位职工将橱柜的所有原始资料、文件集中起来,进行鉴定整理、组卷归档。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对策研究

目前,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据此,相关部门应对档案管理加以规范,提高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笔者将分别从: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实施的意义、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现状、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对策研究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实施的意义

加强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是促进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的需求,随着我国养老保险的创新改革,传统档案管理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弱,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实施。社会保险部门不仅要履行自身责任,还应承担起参保人员的管理职能。参保人员从参保登记到养老金的发放以及个人关系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终止等都会被详细记录在档案中,这也是支付社会保险待遇的关键依据,对参保人自身利益具有直接联系。通过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使参保人员权益得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现状

1.参保人员建立的业务档案资料不健全

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保人员建立的业务档案资料不健全方面,这一问题通常表现在参保人员材料身份证、户口等证件的缺失,另外参保人员提供的参保资料中未为填写姓名、时间以及单位名称,且资料中没有相关责任人签字,基于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争议事件,使养老保险真实性有效性大大降低。

2.档案管理制度缺乏完善

由于我国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依然处于起始阶段,尽管我国已颁布了相关管理法规,但档案管理中依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档案材料格式不规范,且档案材料纸张大小各不相同,致使装订不齐,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档案分类清晰度不够,多种材料混合在一起,导致档案被遗失,另外档案的保存及调阅具有随意性,致使档案管理混乱。

3.档案管理硬件设备不足

经笔者研究,我国大多社保经办单位缺乏专业档案室,一些经办单位设备配置相对简陋,为档案管理造成一些安全隐患。传统下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式下,无法实对档案的快速的查阅、核对,使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大大下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参与到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人越来越多,导致其业务量也逐渐增加,基于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难度日渐加剧,为提高管理效率,应将网络技术应用其中,一方面能提高档案查阅速度,另一方面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新形势下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对策

1.规范档案管理

基于新形势下,为促进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应对档案管理加以规范,将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落实到位,使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过管理制度的规范,使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效率更高。

2.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有效优化,并在各行业中得到普遍运用,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档案管理效率的提升,传统下档案管理是以纸质书面为主,致使工作量剧增。基于这种情况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能大大缩短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据此,单位领导应加强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对档案管理现状加以改善,为档案室购置各种电子管理软件,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3.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安全监管制度

社保部门应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的安全监管,注重档案的私密性与安全性。依据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实施管理措施,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严格控制员工因为工作时的操作不当而出现档案泄露的现象,并且还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档案管理的网络与计算机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安全系统的更新,实时监测网络中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防止被不法分子的侵入。

4.促进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提高

基于新形势下,应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要求,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有效培训力度,对管理任务合理分配,将档案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将档案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来。此外,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职业道德,专业的业务技能,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综上,笔者对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促进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多种管理手段,对档案管理不断规范、提高信息化档案管理水平、促进工作人员素质水平提高,为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龙妹.新形势下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J].兰台世界,2016(13):72-74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 社会保险 政策建议

现代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通常情况下是指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的历史记录,这些历史记录的载体主要包括: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由于数据化载体的方便快捷性,已经在档案总量中占有了越来越多的比重。如今的档案一方面是在办理各项业务的过程中参保主体形成的原始凭证,另一方面为确保参保主体享受社会保险福利的参考依据。因此,在进行社会保险工作过程中,必须给予档案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

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更好的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来实现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呢?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我国很多社会保险机构社会保险档案保管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检索速度慢,这样就增大了劳动强度,造成工作效率很低。而且,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分类存储且经常的翻动也容易造成档案的磨损,也造成了大量空间的被占用。综上,都给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中形成了很大的困难。

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应用也不够。具体在应用上,尤其是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仍然不够。对于各地的社保经办机构来说,其业务软件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地实现了全程数据化管理。但是,业务操作和管理信息化依然存在不匹配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传统空间中保存着各类纸质材料,而且这些实体纸质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处于不断更替的过程中,这些档案都有随时被查阅、使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档案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管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档案查询调阅的效率,同时还会导致原件无法及时归还,甚至档案被遗失、损害的问题。实现系统化操作,将是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系统的角度来讨论。

1 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基础的知识、技能、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管理能力,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通常情况下是从事档案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档案业务工作的效率、水平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对档案工作整体效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保险部门的档案管理者的水平比较低下,服务意识差,主观能动性不强。因此,一方面,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业务培训,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自身学习,因为信息化的现代,档案管理也由简单的手工操作,转为现代化的管理密集知识型的工作。也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人员才能胜任。

2 领导重视,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摆在重要位置

社会保险机构,要高度重视,增强对参保群众、对历史负责的使命感,切实把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社会保险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有领导思想上重视了才能改善我们现在管理水平低下,以及软件投入力度不够的现状。根据权威机构调查显示,目前,电子信息化管理在大多数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中依然没有被采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务档案归纳、总结以及分类的难度。进而在查阅档案的过程中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或困难。只有领导意思增强了,才可能加大软件投入。安装档案管理软件,建立起准确完整的数据库,运用计算机进行检索,确保调档迅速准确,为档案信息利用提供方便。提高档案信息查询效率,并对重要的业务档案进行扫描,实现电子化管理,有条件的还要设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参保缴费、养老金查询提供便捷服务。

3 加强对档案业务一体化管理

通常情况下,档案业务一体化的需求,主要体现为:在嵌入业务经办及业务管理中的应用数字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一种特殊资源,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是要加强档案的计算机录入工作。数字化加工可分为登记、扫描、挂接、质检、特殊处理、复核、封装、管理8个工作岗位。在建设系统过程中,不断满足业务管理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为公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4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统一与标准化

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计发社会保险待遇等,通过社保业务档案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通常情况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是现代化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规范化对社保业务档案进行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社保业务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社保业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仅确定了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基础,而且有力地维护了参保单位和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因此,我们从思想上要意识到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加大硬件软件投入,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化管理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必然达成的新阶段,所以就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之我见[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04).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0篇

1.相关的宣传较为滞后,有关人员没有认识到工作的重要。一方面是企业领导没有认识到相关问题的重要性。计划经济思想在相关企业管理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进而不重视相关的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第二方面,员工没有认识到社会保险工作的优势,思想上依附严重,对社会保险制度考虑重重。第三方面,相关的社会保险核对审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工作散漫,效率低下,甚至出现挪用费用等诸多现象。这这些因素都对社会化管理工作的推进带来了众多的难度。

2.新制度的有效性不高,没有对公平和效率进行协调和统一。社会保险制度的一个最主要的弊端就是不能很好的处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过多的重视公平,而对效率没有给予更多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效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特点导致的低效率,包括具体有浪费和流失两个方面。二是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设计新的社会保险制度过程时候,应该将公平和效率摆在重要的位置,做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相关资金配置短缺,没有配套的相关服务条件。区域分布不对称,结构类型方面,缺少大量一方面能够提供生活照料,另一方面护理的相关服务机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化管理的相关要求。同时社会保险属于微利的产业,在前期基础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如果没有配套的相关优惠政策,很难解决众多建设资金缺口大,相关服务质量不达标,以及设施结构不合理的众多问题。

二、加强企业保险管理的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众多社会保险,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都实现了社会化的统筹管理。同时企业为了加强对于保障体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有效增强企业以及员工的合法利益,建立了相关的社会保险工作机构。同时面对新的工作,新的工作内容,同时为了适应内容庞杂,涉及面广泛的专业化管理要求,企业需要做好以下的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对于社会保险的宣传工作。社会保制度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的,相应的保险基金由劳动者、企业与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对由于某些劳动者由于一系列原因丧失相应的劳动能力时,能够给予的物质帮助。这种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旨在实现老有所养、生有所保、病有所医、伤有所疗、失有所得,充分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质量,有效地分散风险。我国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能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的建设与完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国民地生活质量,提高我国的社会福利整体水平。社会保险制度的水平能够有效体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综合实力以及发展水平。同时反映我国政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的水平。社会保险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地构建和谐社会。企业要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保险政策以及实例的宣讲活动,同时形成相关的制度,积极促进有关的企业领导和职工理解社会保险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三个不同的层面,这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为操作层面、管理层面和领导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工作会对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保险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着重抓好以下的几个环节。

2.1设置较为合理的工作岗位。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首先要设置较为合理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机构,这样社会保险部门有关的负责人能够参与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来,进而更好地贯彻相关的国家社会保险政策制度,对企业有关的保险费的缴纳以及相关待遇的落实进行统筹和管理。然后要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保险管理岗位。在进行岗位划分时候要根据具体的工作内容来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业务人员、财务人员和相关的规划监管人员三种类。其中业务人员的职责为认真执行有关的保险政策,办理相关的保险业务、进行工作计划的组织和落实,建立以及维相关的保险信息系统;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充分保障基金的运行,很好的处理有关的业务;规划监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各项社会保险的工作进行计划、运行、决策以及监管。这些职员在工作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工作内容也不同。

2.2严格遵循相关的国家有关从业资质的有关要求进行岗位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企业在选拔相关的社会保险从业人员时候,需要对职工的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进行衡量,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诸如,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财务会计、社会保障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等,同时职工还要掌握有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运行模式,此外职工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根据国家对于相关的资质要求,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需要通过相关的资格考核。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在相关的管理岗位上具有一批高素质,懂得相关政策同时管理能力优秀的人员,这样能够有效维护企业以及员工的利益;二是实行管理人员的资格考核制度能够充分实现整个管理系统人员任用过程中的科学性、严肃性以及公平性。

2.3注重企业的社会保险的管理人员以及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了促进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在执行相关的社会保险政策和规定时,要根据社会保险的具体情况,对相关的分析培训需求、进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同时还要计算相应的培训成本以及培训收益,将社会保险专业的培训增加到企业的常规培训项目中来。企业在进行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时候,要将有关的流程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这样能够保证有关的社会保险从业人员,能够及时更新和提高有关的知识和素质,充分保障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对在职员工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以及核对工作。为了能够充分保证企业能够足额进行社会保险的支付,企业需要按时足额进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因此对于对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以及管理工作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具体方法有:

(1)将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作为考核单位的责任目标,作为相关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项目对于不能按时进行社会保险缴纳的员工可以及时进行提醒,告知,并且申明利害关系,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的管理。

(2)相关人员要定期做好社会保险征缴情况的核对,审查,定期进行总结,同时上交有关的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切实保证核对工作的有效公开进行。

(3)加强对相关在职员工的管理,严禁相关人员进行社会保险的挪用,切实加强相关的管理和检查工作,相关人员要定期向企业报告社保的收缴。管理以及核对情况。

(4)压缩相应的服务环节,前移相应的社会保险服务。在相关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相应的服务大厅,用来开展相应的联合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集中、规范、方便的服务。设置相应的服务大厅,能够随时进行相关社会保险的政策和制度的宣传,同时进行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解释答疑,另一方面还可以接受职工人员的监督。只有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才可以积极有效对相关的社会保险服务形式进行完善,进而扩大相应的覆盖面。

三、结语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1篇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必然性

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而且它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近年来,社会保险事业日趋完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社会保险的业务量不断加大,而社会保险业务又不同于其他行政性和实务性业务,社会保险业务前后是必然联系的。后一笔业务是前一笔业务的继续,前一笔业务是后一笔业务的依据。前后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参保缴费记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业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追溯、可修改,修改要保留改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和规范保险业务档案。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原则

1.可追溯性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起源于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工业运动不断兴起,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于1883年至1889年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和老年与残疾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从此,劳动保险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雏形。到1940年,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设立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家属津贴等社会保险项目。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 等五险,并且实现了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从社会保险的发展脉络来看,我们研究社会保险历史,对规划社会保险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修改性

档案管理的可修改性是建立在可追溯性基础之上的。有了可追溯性,可修改性就有了依据。档案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依据政策对原始资料的修改和补充。档案修改要辩证的看,首先,档案是严肃的,是胜于雄辩的铁的事实和实实在在的依据,其次,档案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依据政策和程序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档案的严肃性和档案的灵活性是辩证的统一体。例如;出生年龄问题;参加工作时间问题;退休时间问题;简称“三龄”问题,“三龄”问题是困扰社保工作多年的老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导致个别人名称音同字不同,出生年月记载错误。还有许多年轻人在正式参加工作前已在同一单位临时工作多年,但由于工作的临时性没有建立本人工作档案,正式录用时又没有标注工龄从何时计算,这就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带来了困难;再如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及因特殊历史原因精简人员,因种种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休手续,这部分人员的正常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就有了间隔,如何认定这部分人员的退休时间,应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不一致时退休金从何时发放?对过去的年份退休金调整是否给予补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据政策对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3.可连续性

“服务一生,记录一生,跟踪一生,管理一生”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永恒不变的主线,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上要具有可连续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可连续性就是对一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要有清晰的脉络,要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后果的基础,后果是前因的必然。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使事物发展的各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衔接,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档案管理工作要考虑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记载就是质和量的统一,每一年的记载就是量的积累,记载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4.可追究性

八十年代,社保业务档案基本上是手写的,九十年代进入以手写为主,机打为辅时期,二年以来,手写逐渐退出主流,各种凭证、票据、工资单等等进入机打时代,有些领域已禁止手写。形势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但电子化的办公特点决定了一是他的可信度差,二是他的可模仿性强。针对电子化办公的这一特点,我认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应继承和发扬手工记载档案的优点,在电子化办公中如何增加可信度减少可模仿性呢?那就是建立重要档案的可追究制度。例如时间设立密码:2015年录入的2014年信息,应能清晰地查明录入时间。同时,对责任人的追究制度也很必要,各种表格必须建立诚信制度,必须有人对表格填写内容负责。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1.严把建档关

社保业务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

⑴针对人事档案要重点把好参保人年龄关,参保时间关,缴费金额关。每一笔信息的录入都必须依据原始资料,必要的证件必须扫描备份,同时,参保人事档案的格式至少要在统筹地区内统一。

⑵针对历年缴费数据,必须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齐备,同时档案要建立定期入库制度,一旦封存入库,不得轻易改动。

⑶针对财务到账档案要坚持财务围绕业务运转,凭借业务票据及银行进账清单确认到账信息。

⑷对审计复核档案,要坚持统一的规范的处理程序,坚持审计结果有回声,审计结果与落实情况同步入档,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有处理过程,必要票据的扫描件附后。

⑸对日常来往文件、信函的归档不仅要对接收的文件归档,而且要对发出的文件留存归档,归档的原则要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建立索引,注明责任人。

2.严把阅档关

档案入库后,阅档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阅档,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⑴阅档应在全程电子监控下进行,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电子程序不可修改。

⑵阅档应有专门的阅档室,阅档人必须在档案管理人的可视监控范围内借阅。

⑶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确需外借应对档案借出前全部扫描,归还时逐一比对。

⑷建立阅档登记制度,为有必要的人提供扫描件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专用章。

3.严把管理关

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不说话的活证据。因此说加强档案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⑴档案管理要科学有序,要按业务类别,不同年份,合理摆放,要建立档案编号制度,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以电子查找在先,电子引导纸质的方式进行查找。

⑵档案室建设要依据档案法要求,统一规范硬件,配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在保存期内不损毁。

⑶档案室要设立专人管理,要对日常工作负总责,对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汇报、早消除。

4.严把销档关

档案不能只进不出,如果不能销毁再大的档案室也不能承受。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保管分永久保管和一定年限保管,对永久保管的档案要定期检查和电子维护,对有保管年限的档案,在达到保管年限后进行销毁,销毁档案按销毁制度进行,依一定程序办理,不得匆忙销毁,以免误毁。

四、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期望

1.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社保档案管理部门是社保业务部门的总抓手,是社保所有业务部门的汇总和归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把培养和使用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重点,选拔骨干人员,加强培训,系统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养成思想觉悟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复合型人才。

2.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升级保密等级,划设管理红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抓好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档案室的基础建设,县区以上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设立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的设置应坚持:⑴不在顶层。⑵不在最底层。⑶不在房山一侧。而应设置在各业务部门的中心位置。

3.加强法制建设,在遵守档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党的十提出依法治国理念,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依法开展。

可以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探索和完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同时要勇于化危为机,把零基础化为机遇和动力,白手起家,坚持标准化、正规化、科学化、电子化起步。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正确选择。建立开展并完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恰逢其实,我们要在模范遵守档案法的基础上,制定和细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懂法,守法,护法,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张铁.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辽宁人民出版社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2篇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必然性

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而且它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近年来,社会保险事业日趋完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社会保险的业务量不断加大,而社会保险业务又不同于其他行政性和实务性业务,社会保险业务前后是必然联系的。后一笔业务是前一笔业务的继续,前一笔业务是后一笔业务的依据。前后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参保缴费记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业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追溯、可修改,修改要保留改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和规范保险业务档案。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原则

1.可追溯性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起源于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工业运动不断兴起,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于1883年至1889年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和老年与残疾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从此,劳动保险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雏形。到1940年,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设立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家属津贴等社会保险项目。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 等五险,并且实现了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从社会保险的发展脉络来看,我们研究社会保险历史,对规划社会保险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修改性

档案管理的可修改性是建立在可追溯性基础之上的。有了可追溯性,可修改性就有了依据。档案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依据政策对原始资料的修改和补充。档案修改要辩证的看,首先,档案是严肃的,是胜于雄辩的铁的事实和实实在在的依据,其次,档案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依据政策和程序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档案的严肃性和档案的灵活性是辩证的统一体。例如;出生年龄问题;参加工作时间问题;退休时间问题;简称“三龄”问题,“三龄”问题是困扰社保工作多年的老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导致个别人名称音同字不同,出生年月记载错误。还有许多年轻人在正式参加工作前已在同一单位临时工作多年,但由于工作的临时性没有建立本人工作档案,正式录用时又没有标注工龄从何时计算,这就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带来了困难;再如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及因特殊历史原因精简人员,因种种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休手续,这部分人员的正常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就有了间隔,如何认定这部分人员的退休时间,应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不一致时退休金从何时发放?对过去的年份退休金调整是否给予补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据政策对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3.可连续性

“服务一生,记录一生,跟踪一生,管理一生”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永恒不变的主线,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上要具有可连续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可连续性就是对一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要有清晰的脉络,要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后果的基础,后果是前因的必然。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使事物发展的各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衔接,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档案管理工作要考虑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记载就是质和量的统一,每一年的记载就是量的积累,记载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4.可追究性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1.严把建档关

社保业务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

⑴针对人事档案要重点把好参保人年龄关,参保时间关,缴费金额关。每一笔信息的录入都必须依据原始资料,必要的证件必须扫描备份,同时,参保人事档案的格式至少要在统筹地区内统一。

⑵针对历年缴费数据,必须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齐备,同时档案要建立定期入库制度,一旦封存入库,不得轻易改动。

⑶针对财务到账档案要坚持财务围绕业务运转,凭借业务票据及银行进账清单确认到账信息。

⑷对审计复核档案,要坚持统一的规范的处理程序,坚持审计结果有回声,审计结果与落实情况同步入档,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有处理过程,必要票据的扫描件附后。

⑸对日常来往文件、信函的归档不仅要对接收的文件归档,而且要对发出的文件留存归档,归档的原则要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建立索引,注明责任人。

2.严把阅档关

档案入库后,阅档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阅档,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⑴阅档应在全程电子监控下进行,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电子程序不可修改。

⑵阅档应有专门的阅档室,阅档人必须在档案管理人的可视监控范围内借阅。 ⑶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确需外借应对档案借出前全部扫描,归还时逐一比对。

⑷建立阅档登记制度,为有必要的人提供扫描件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专用章。

3.严把管理关

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不说话的活证据。因此说加强档案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⑴档案管理要科学有序,要按业务类别,不同年份,合理摆放,要建立档案编号制度,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以电子查找在先,电子引导纸质的方式进行查找。

⑵档案室建设要依据档案法要求,统一规范硬件,配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在保存期内不损毁。

⑶档案室要设立专人管理,要对日常工作负总责,对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汇报、早消除。

4.严把销档关

档案不能只进不出,如果不能销毁再大的档案室也不能承受。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保管分永久保管和一定年限保管,对永久保管的档案要定期检查和电子维护,对有保管年限的档案,在达到保管年限后进行销毁,销毁档案按销毁制度进行,依一定程序办理,不得匆忙销毁,以免误毁。

四、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期望

1.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社保档案管理部门是社保业务部门的总抓手,是社保所有业务部门的汇总和归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把培养和使用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重点,选拔骨干人员,加强培训,系统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养成思想觉悟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复合型人才。

2.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升级保密等级,划设管理红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抓好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档案室的基础建设,县区以上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设立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的设置应坚持:⑴不在顶层。⑵不在最底层。⑶不在房山一侧。而应设置在各业务部门的中心位置。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 档案 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48-01

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9年7月23日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的阐述,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是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办理社会保险业务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专业性文字材料、电子文档、图表、声像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1]。文件要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应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集中保存并负责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范围逐渐扩大,社会保险的业务量屡创新高,档案管理问题因此变得越来越突出与重要。

一、当前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意识薄弱

首先,没有充分重视档案工作。伴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入改革,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完成了大量的业务工作,但对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管理工作却没能充分重视,常常忽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工作人员认识不够,态度不严肃,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

(二)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在某些单位,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方便工作出发,采取由业务科室分散保管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方式,造成了档案不能统一管理。在某些地方,档案工作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人员承担,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从而致使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环节不能系统衔接,造成档案管理的混乱。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份的劳动者逐渐增加,已经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不同省份的跨区域流动更加频繁,全国各地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此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系统,旨在实现社会保险信息的同步与共享。但是,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却严重滞后,很多重要的信息只能通过传统的纸质档案查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依据改革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不仅记载着劳动者的全部信息,而且记录着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历史。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化改革,社会保险档案应顺应改革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业务档案。积极应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情况,劳动者在哪里就业,社会保险关系跟随至哪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跟踪到哪里,建立健全涵盖社会保障号码、指纹信息档案等内容的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内容,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档案意识

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特别是应当组织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机制,既要有业务学习,也要有文化学习。只有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能力。还应当努力提高档案意识,不仅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更要重视每一份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肩负着信息的汇集、整理、管理、服务的重要工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

(三)熟稔业务,优化服务职能

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据法律、法规,为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促进社会进步而建立的保障制度。为此,档案工作人员一定要熟稔社会保险业务的法律法规,优化服务职能。首先是为劳动者服务,切实了解劳动者的需求,遵照相关规定,为劳动者提供档案查询与利用的服务职能。其次是为社会服务,为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再次是为政府服务,为政府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此外,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服务的功能更加多元,领域更加拓展,方式更加多样,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档案,更好地提供服务。

(四)健全机制,形成制度化管理

遵照《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相关规定,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机制,实现制度化管理。依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明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原则,建立分类制度:按照专业类别分为:业务档案、人事档案、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等;按照载体形式分为:文字档案、电子档案、图片档案等。无论哪一类型的档案,都应当制定管理制度。例如,不同类型档案的归档制度、统计制度、保管制度、保密制度、查阅利用制度等,从而将不同类别和不同载体的档案在统一制度下进行统一管理。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管理水平

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是对个人或团体参加社会保险的记录和凭证,是确保参保人享受保险待遇的主要依据,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料,社会保险业务的档案也是社会保险业务发展的历史依据,是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源,因此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和保存意义。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设,但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造成了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解决。下文将分析我国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探讨提升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来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现状

(一)各地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国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经济水平差异,这就影响到了各地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配套设施建设程度不一。根据笔者对于部分地区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调研,发现部分发达省份由于经济基础雄厚,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较大,建立了专业的档案管理场所和其他基础设施,使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利用。但是部分省份或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投入也比较少,因而这些档案没有得到很好地保存,这对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是极其不利的。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缺乏,管理人员水平不足。部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部门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造成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社会保险档案进行归类和管理。工作人员管理意识薄弱,信息化管理能力弱,造成了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水平低下。

(三)社会保险档案的管理方法落后。根据笔者的调研,我国各地的社会保险业务的数字化管理还未完全普及,管理方式落后。另一方面,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管理和归类,档案管理场所安全保障存在隐患等。

二、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探微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及调研反思,笔者对提高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管理效率。制度的建设是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法规,对不同种类的社会保险档案进行科学地分类和及时地管理,才能保障这些保险档案的安全,为以后及时有效地利用这些档案提供了保障。

(二)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从业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并积极开展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提升从业者的管理水平。对于保险经办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进行积极培训和严格要求,对各种档案的管理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提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权益,推动社会发展。因此,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者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深入的了解,对劳动者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保障劳动者对保险档案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强化社会保险业务者的服务意识,能够让政府对这些社会保险档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依据。

(四)利用现代化科技,强化管理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保险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社会保险的范围不断扩大,因而造成了保险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因此,我们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方法,将纸质档案管理和电子档案管理相结合,创新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更加快速有效地提供档案查询服务。

三、结束语

总之,我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待及时解决,笔者在结合自己实践与调研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相关措施,比如加强制度建设,增强管理效率;提升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从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强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利用现代化科技,强化管理手段等。当然这些措施的提出并不能彻底解决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这一课题的解决,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相关从业人员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新的对策和方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水平会不断提高,真正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辛玲.论提高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的若干途径[J].现代交际,2013(09):48.

[2]卢竹兰.浅谈加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J].就业与保障,2014(Z1):46-47.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

如今,我国的社会保障机制相比过去要提升了很多,因此,很多的社会保险机构以及企业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成为了社会保障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务档案可以全面反映参保人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社保待遇的真实情况。所以,如何管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成为了社会保险机构和有关企业工作中首先应考虑到的问题,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扎实的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所以,文章从问题出发,从中寻求出一个符合我国实情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一、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首先,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过程,是实行社会保险改革的需要,伴随着社会保险企业的业务改革过程,以往传统的“单位人”逐步转化为了“社会人”,这就要求社会保险企业或者机构不仅仅要履行社会保障职能,而且还要都对退休或离职人员的社会化服务与管理职能,所以,这就使得保险机构的业务系统变得十分的庞大,如果其业务无法实现准确的个人资料的记录,就会导致保险业务保障存在风险,也会对社会保险业务改革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实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工作,是社会保险机构开展业务的要求,每一个参保人都会在保险机构留下详细的个人档案记录,进而便于以后社保机构针对离退休人员进行办理保险关系以及相应的资金转入和转出,因此,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直接影响着参保人今后所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可以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的影响着参保人的自身利益。

再者,推进社会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保护职工的权益,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重组和兼并,造成了很多的职工离职或者下岗,这就引起原有的劳务关系发生破裂,进而造成多数参保人多年断保后要求续保,但是由于前些年我国对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不重视,引起,多数参保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进而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和冲突产生,如果不及时开展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形成一种被动的工作局面。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些年已经意识到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直接的影响了实现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本文举例如下。

2.1业务档案资料不齐全

在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资料的不齐全,直接影响着参保人身份的真实性,例如一些企业和个人进行参保的过程中,首先没有进行一式多份的参保单填写,其次,是参保资料填写过程中,没有留下参保日期、公司名称以及核实公章,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养老保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没有进行档案资料的核实

目前,我国很多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十分的不规范,其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根本不对参保人的资料进行细致的核实,很多档案中的姓名、身份证、电话号码等有存在着明显的不符,这些错误有的是录入打印错的,有的是书写错的,甚至在很多资料的填写中用各种颜色的圆珠笔进行填写,这种不规范和不真实的档案信息,社保机构根本很少对其进行核实,所以,导致如今,参保人与社会保险机构的纠纷时有发生。

2.3保险业务档案借用人事档案

对于一些有过工作经验或者正在工作的参保人,很多的社会保险机构,会直接的借用其人事档案作为自身的业务档案,这在很大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参保人的今后再就业问题,因为,这给参保人在今后调用和移交档案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不便,既影响了业务档案的管理,也影响了参保人人事档案的使用。

三、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

3.1建章立制,统一规范

要想扎实推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必须要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进行,建章立制,统一规范,在进行业务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循《规定》中的要求,与此同时,要严格的履行《社会保险法》,进一步明确和确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建立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记录个人权益数据和妥善保管相关数据资料的职责。从而,使得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记录更加标准和规范,严格杜绝以人事档案代替业务档案情况,做到从根本保障参保人的自身权益。

3.2对档案信息进行严格的核实

在进行参保业务的过程中,一定要规范业务办理的制度,使得参保机构以及个人要严格的填写申报表,同时,要对信息进行核实,确保参保人员以及企业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参保企业和个人,要严格的填写申报的时间日期,并出示相应的公章和身份证,同时,在档案录入后要进行二次审核,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参保人和社会保险机构双方减少纠纷的产生。

3.3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社会保险机构或部门应当积极的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进而使得每一个人档案管理人员够能够根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指南》一书上的标准开展业务,同时要经常举办了档案管理现场交流会、业务档案达标验收人员专题培训等活动。进而打造出一个优良的社会档案管理团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扎实推进社会保险档案规范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利于保险业务的改革和拓展,然而,现实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我国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的管理,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