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推进综合化经营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具有以信托贷款产品为主导,产品呢预期收益趋向合理,分成服务体系开始构建等热点。产品风险揭示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以及粗放式发展等问题仍然存在。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发挥理财业务对经营转型的重要作用;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同时,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Keywords:commercialbankspersonalfinancialmanagementproductscorruptioncooperationsilverletter

Abstract:mercialBankofChina''''swealthmanagementbusinessisstillinitsinfancy,thecurrentloanproductswithtrust-basedproductstendtodoareasonableexpectedreturn,dividedintothebeginningofconstructionofservicesystem,suchashotspots.Revealsthelackofproductrisks,thevarietystructureisirrational,aswellasextensivedevelopment,andsotheproblemstillexists.China''''scommercialbanksneedtore-visitandstudythemarketdirection,financialmanagementoperationsofthebusinesstoplayanimportantroleintransition;createexcellentbrandimageandcharacteristicsofservices,accesstocustomertrustandloyaltyandlasting;increasedinnovation,financialmarketdevelopmenttoexplorenewspace;atthesametimefromasingleproductplatformtochangefrommasschangestoservicesatdifferentlevels;establishasoundfinancialbusinessriskmanagementsystem.

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竞争格局的演变,使商业银行纷纷推行以转变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为要内容的战略转型,金融市场和金融创新环境的日臻完善为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个人业务有利于熨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提升同业竞争综合实力,拉长盈利成长周期。然而,我国商业理财业务尚且处于起步阶段,并受到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进程及特征,进而对当前理财市场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问题展开分析,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探索。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商业银行个人业务可以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其中,理财顾问服务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在理财顾问服务活动中,客户根据商业银行提供的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1、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历程及其动因

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顾问和个人外汇理财服务。200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外币利率管理体制,为外币理财业务创造了政策通道,其后几年外汇理财产品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阳光理财B计划”,开创了国内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先河。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推动人民币理财业务发展先锋的直接原因是,在当时信贷投放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中小银行定期储蓄存款占比较低,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增强其吸储能力,缓解资金趋紧压力。

2006以来,随着客户理财服务需求的日益旺盛和市场竞争主体的多元化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存款市场激烈的同业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持续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行力度,不断丰富和延伸理财品牌及价值链上的子产品。以工商银行为例,2005到2007年分别(发行)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190亿元、755亿元和1544亿元,年均增速达185.3%;而2008年仅上半年即累计(发行)销售个人理财产品54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5倍。凭借网点资源、客户资源、综合实习优势,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已经占据国内理财市场的主导地位。可见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是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转变经营模式、拓展收益渠道的压力,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商业银行唯有加快理财业务发展的创新步伐,通过负债结构与收益结构的转变,形成理财产品与储蓄存款的联动效应,才能在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运作模式的演进

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初创期,投资方向基本为银行间国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固定收益工具。在风险管理方面,与初期的外币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产品则更为规范,客户资金与银行自有资金相互隔离。应该说,这一时期的理财产品与商业银行熟悉、专注并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依靠银行自身的平台就可以完成产品销售、资产配置、投资决策、清算分配等职能。

此后,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走低以及资本市场的走强,商业银行纷纷探索新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一是借助信托平台进入股票市场、产业投资市场。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则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股票和实业投资。在此种投资路径打通以后,理财产品形式上的创新层出不穷,比如新股申购、信托受益权转让以及由债券、股票、信托融资等产品组合而成的资产配置产品等。二是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结构性理财产品,实现覆盖全球市场的投资管理。尤其是QDII的推出,打通了人民币海外投资的通道,扩大了资源配置的半径,理财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与利率、汇率、股指挂钩的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特点

1、信托贷款类产品成为理财市场的主导

2008年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保持快速增长,单手资本市场大幅下挫,投资者风险意识增强银监会加大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整改力度等因素的影响,理财产品的品种结构普遍发生显著变化。子2008年2季度开始,风险相对降低、收益相对稳定的信托贷款类产品大幅增加,并保持迅猛增长的态势,在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已占据主导地位。如招商银行全年累计发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理财计划”和“金葵花招银进宝之票据盈利理财计划”两种信托贷款类产品宫674只,在其各类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到73.8%。其他各行也纷纷将信托贷款类产品作为理财业务推广的重点加以集中发行。如工商银行的“稳得利系列”、中国银行的“平稳收益计划”等。信托贷款类产品普遍具有投资标的明确、结构简单、期限多样、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从根本上讲,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内在特性符合当前阶段投资者、商业银行、借款人和信托公司等各方主体的利益。

2、公益性、专属性创新产品彰显理财业务价值

针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部分银行迅速反应,推出了具有公益性质的创新理财产品。例如,建设银行在震后第五天就发行了“财富.爱心公益类08年第一期理财产品”,将募集资金的8%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定向捐赠于四川灾区,并且该产品不向客户收取认购费、管理费等任何费用。此外,在教师节期间,招商银行还特别发行了“金葵花招银进宝之信贷资产教师专享理财计划”,在原有信托贷款类产品的基础上赋予了“尊师重教”这一更具意义的内涵。此类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理财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思路,打破了以往理财业务同质化的常规,深化了理财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增强了客户的认同和忠诚度,并有效地提升了银行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形象,对于理财业务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

3、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趋规范合理

各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普遍趋向于规范合理,与以往部分银行对新股申购类、结构挂钩类产品动辄给出40%或50%的预期收益率,甚至“上不封顶”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例如,光大已拿回国内“阳光理财同升21号”挂钩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分别为8%、4.5%、1.45%三档;中信银行投资于新股申购和信贷资产的“全面配置计划0807期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4.38%;而农业银行的“本利年08第15期基金精选型产品”,招商银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22期与套利理财计划”等均有给出具体的预期收益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受资本市场低迷以及“零收益”实践等因素影响,各个银行给出的预期收益水平更加实际与客观;另一方面,按照银监会要求,对于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测算依据和测算方式的理财产品,各个银行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不得给出“预期收益率”或“最高收益率”。尽管有所回落的预期收益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客户吸引力,但从根本上讲,科学的、与实际收益情况吻合的预期收益率将对商业银行及其理财产品的美誉度和客户信任度产生积极影响。

4、产品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期限结构日臻完善

与以往同类型产品相比,各银行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更为显著。以招商银行为例,其2008年所发行的全部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含)以内的产品数量占比达36.8%,期限在三个月至一年的产品占比达59.7%,而一年期以上的产品仅占全部产品3.5%。此外,其他各银行也注重短期化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如工商银行“2008年第65期稳得利增强型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6天;中国银行的“博弈人民币理财产品”期限分为14天、21天或1个月。在产品不断短期化的同时,各银行也注意产品期限结构的完善。以工商银行11月份发行的“稳得利”系列产品为例,其包含了29天、75天、90天、12个月等各种期限结构,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5、理财业务分层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

2008年来,针对中高端客户的专属产品不断增加,银行理财业务更加注重客户细分,财富管理职能日益凸显。举例而言,交通银行“得利宝新蓝58号产品”和“得利宝海蓝31号产品”对普通客户、交通银行客户进行了分层定价,产品预期收益与客户层次成正比。在交通银行的财富管理服务体系中,“交银理财”定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万元以上的客户;“沃德财富”地位于季日均金融资产50万元以上的目标客户,并提供专属客户经理、专属理财网点、专享增值服务等。同样,工商银行也全面升级了“理财金账户”服务品质,定期推出“理财金账户”专属理财产品,并通过贵宾理财中心、贵宾客户服务专线、贵宾网上银行等各种专属通道,为客户提供全新的理财服务体验。各银行对中高端财富客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市场细分能力的增强和分层服务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

1、信托理财集合资金用于贷款可能引发潜在风险

由于央行对信托贷款利率下线没有规定,因此信托贷款可以规避商业贷款基准利率下限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另外,虽然从实质上看是商业银行对用款单位放贷,但由于信托贷款与信托理财资金不在商业银行表内核算,因此可以规避《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不用计提资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基于此,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开展了与信托挂钩的理财业务,筹集资金的投向基本上是信托贷款。

信托贷款对银行和信托公司而言,都属于表外业务,贷款的信用风险完全由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承担。在此情形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对借款人一般不会进行授信尽职调查,对贷款用途也不会开展相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贷款大部分在异地使用,就更缺乏有效地贷后管理一旦用款单位出现还款风险,担保人又不能如期履行担保责任,将会给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带来巨大风险,银行也和信托业虽然对此不负有偿还义务,但也将面临系统性的声誉风险。

2、对客户风险提示及信息披露不充分

部分商业银行在编写有关产品介绍和宣传材料时,风险提示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未提供必要的举例说明。风险提示只是简单的列示。如对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本理财计划有投资风险,您只能获得合同明确承诺的收益,您应充分认识投资风险,谨慎投资”的话语,未对铲平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进行详细的阐释。

对一些挂钩较为复杂的产品的理财业务,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前,未提供理财计划预期收益率的测算数据、测算方式和测算的主要依据。在将有关市场检测指标作为理财计划合同的终止条件或中之参考条件时,未在理财计划合同中对相关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式做出明确的解释。

3、熟悉国际交易规则的专业人才异常匮乏

在全球金融自由化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尚不发达,可以预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个人理财业务挂钩标的投资方向将主要向境外市场发展,其中主要投资产品属于衍生工具范畴,因此熟悉国际衍生品通行的交易规则、惯例是维护我国商业银行从事国际衍生品交易合法权益的关键之所在,但目前银行相关从业人员异常缺乏国际衍生交易经验特别是对国际规则的了解,更无从谈及灵活运用国际惯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营销宣传不够

个金融机构在理财产品的营销上基本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在银行营业厅里,都摆放着介绍理财产品的小册子或宣传纸,但缺乏特色产品和个性化方案,这同客户需求显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缺乏必要的宣传,即使是一些不错的理财产品,实际上了解的客户也不多。比如,“千里马”、“红双喜”等投资分红险,其复杂的条款,常常需要推销员通俗化的解释才能让人明白,而各行却无人主动的向客户介绍。一些新国债、基金等的收益、风险情况也是客户所不熟悉的,单单看一看宣传册,客户根本弄不明白。

5、个人理财业务同质现象严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同质化趋向。在业务范围上表现为,把现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普遍缺乏更为细致的客户分层,无法为客户提供切合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在财务策划上技术人才的支持都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投资产品在广度和深度上均不能完全满足客户的理财需求。从目前国内同业的情况来看,基础金融产品在同业之间相差无几,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定价无法展示出各商业银行的产品特色,同质产品的竞争完全体现为市场价格的激烈比拼,严重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健发展。

同时,金融产品的复制特点加剧了这一现象,一家银行刚刚发出新的理财产品,其他银行就能够立刻跟进,名目虽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相似、投资收益相当,几乎是克隆。于是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保险、证券、外汇、基金等的投资组,缺乏特色。比如同一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会被几家商业银行,或者同一商业银行的几家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只是名字的区别,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对个人客户而言,这些产品的确眼花缭乱,却缺少实际吸引力。

四、加快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对策

从长远来看,由于理财业务将国内居民财富迅速扩张而引发的对金融业务的外在需求,与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实现战略转型和多元化经营的内在需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因此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拓展空间。

1、发挥理财业务对银行经营转型及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

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推进经营转型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大力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烫平经济波动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应对利差收窄的挑战并拉长盈利周期。首先,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能够提高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收益来源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其次,利用理财业务平台,商业银行能够实现与多个市场、多种业务的对接,并使之成为综合化经营的重要载体和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若能与客户关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与客户建立持久信任关系,成为客户完全可信赖的金融顾问,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优质目标客户的流失率,还将促进理财业务与储蓄存款、银行卡、电子银行等不同业务类别交叉销售和协同效应的实现,进而提升零售银行业务对经营利润的贡献度,增强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打造卓越品牌形象与特色服务,获取客户的持久信任与忠诚

当前,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具有较强的同质性和可复制性。在这一背景下,只有依靠卓越的理财产品以及超越客户预期的特色创新产品及服务,提高客户的认知度和荣誉度,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产品和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超出。在品牌建设方面,需要商业银行持续地自身核心理财品牌加以塑造,通过准确的服务定位和文化内涵,与客户建立情感,从而赢取客户的忠诚和持久信任,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招商银行为例,其全部理财业务均冠以“金葵花”之名,经过持续不断的培养,更使客户自然而然低产生一种信任感,这种品牌形象是难以被同业复制的。

在特色产品及服务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更新理念,针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热点和焦点,必须增强响应能力,即使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产品和信服务,从而获取同业竞争主动权。理财不仅是一项规划、一个系统、一种过程,更是规避经济金融风险的“防火墙”。当金融市场繁荣时,需要通过有效的理财手段实现财富增长;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则更需要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把握机遇,平稳实现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3、加大创新力度,探寻理财市场发展新空间

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商业银行需要重新考察和研判市场方向,加大创新力度,为理财市场寻找新的加速器。货币政策的转向、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和调整以及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实施,都为理财业务的创新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空间。近期,银监会相继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等多项政策,很多投资对象的价值将被重新发现,更多的市场品种将被发掘。例如,并购贷款类产品可能成为银信理财业务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信贷资产类产品相比,并购贷款类产品将在投资方向、收益模式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此外,股权投资及PE类产品预计也将成为优化银信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银信合作层次的重要领域。此类创新将私人股权投资等纳入银信业务合作范围,打造个性比较强的高端理财产品,有利于银行与信托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品牌,进一步开创理财市场新的发展空间。

4、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转变,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转变

从国外金融机构理财业务的发展来看,理财业务并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某种单一的金融产品,而是根据细分目标市场以及投资者的财务状况、投资预期、风险偏好等为客户量身定制理财规划方案。尽管近年来国内银行理财业务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仍处于“关注产品胜于关注客户”的初级阶段,与理财业务全方位、差异化、个性化的本质内涵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从长远看,国内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应遵循由单一产品向综合平台,由大众化产品向分层次服务,由单纯的产品销售向以金融顾问、资产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投资理财服务转变。

5、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应既包括商业银行在提供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主要风,也包括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业务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式和所开展的理财业务特点,制定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管理规程,建立健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中,市场风险的防范于控制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运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首先应根据自身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建立并完善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商业银行研发、销售和管理有关理财计划,必须配备相应的资源,具备相应的成本收益测算与控制、风险评估与检测,内部价格专一等的能力和手段,对需要对冲处置的风险要有具体的技术安排。在进行相关市场风险管理时,应对利率和汇率等主要金融政策的改革与调整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评估可能对隐含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置和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刘毓,200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金融论坛

[2]张渝,2008.银行信托理财产品问题分析[J].西南金融

[3]张兴胜、钱金叶,2006.人民币理财产品热销的冷思考[J].中国城市金融

[4]周田新,刘丽,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状况评价及策略选择,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6,06:69-71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近年来,中国的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债务/资产比高达80%以上,相应地,银行的不良资产比重越来越大,国有银行也进入了亏损的阶段。正因如此,国内外的许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对中国改革与增长前景的怀疑不断加重:中国的银行坏债问题比东南亚各国更加严重,东南亚各国陷入了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中国会不会不久也会陷入危机?中国经济的"金融风险"似乎成了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在另一方面,许多人也认为,银行坏债问题已经存在好多年了,中国经济仍在增长,近期内似乎也没有陷入金融危机的危险。与此同时,从1998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发行政府债券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这种增加政府债务的作法,也引起了人们对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疑虑。 本文提出了"国家综合负债"和"国家综合金融风险"的概念,试图系统地回答以上的各种问题,对一系列经济现象和经济政策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此相关,本文也将对"坏债"的清理问题进行一些理论的分析,试图清理一下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一、国有银行不良资产与政府债务 中国银行系统特别是国有银行系统的"坏债"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很高,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没有这方面的准确的数字,只能根据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估计。为了最大程度地估计风险,避免低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采用目前见到的各种估计当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即估计不良资产占银行贷款总额的25%。 国有企业负债严重,当然首先是因为体制方面的问题。在国有企业、国有银行、政府干预这种三位一体的国有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这个整体对社会欠下的"坏帐"总会以各种形式发生(财政补贴、三角债、工资拖欠、垃圾股票、垃圾债券、通货膨胀,等等,我们这里暂不详细分析)。但以银行坏债这种特殊形式发生,其中一个具体的原因,就是从80年代开始,中国政府逐渐地将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责任,转移到了银行。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拨改贷"开始,政府几乎不再对国有企业投入资本金,企业的建立与发展,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当然要有政府批准),无论是固定资本还是流动资本,都是如此。所谓"国有企业",很多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国家财政的投入。 2.当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政府也几乎不再给企业以财政补贴,而是由国有银行对其债务进行延期或追加新债。发生亏损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经营不善,也可以是社会负担(如国家抽走了各种本应留下的劳保基金等等),也可以是上级决策失误(有些企业根本就不该建),但只要发生了亏损,以前由财政出钱补贴的办法改成了银行追加贷款的办法,这是造成银行坏债增加的一个基本的直接原因。 这也就是说,银行坏债实际上起到的是"财政补贴"的作用。搞国有企业而没有国家财政为其注资和补贴,其结果必然是国有银行出现大量不良资产。这是"国有经济三位一体"的内在逻辑。在思考国有企业负债与金融风险的关系时,我们应该将财政负债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将国企对银行的坏债视为"准政府债务",而将国企坏债和政府负债一起都算作"国家负债"。这一分析首先可以解释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大的国有经济而政府负债却特别的低(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只有8%左右);另一方面是中国银行的坏债比重特别的高。 这里要明确的是,只有银行"坏债"才构成"国家负债"的一部分。因为只有"坏债"才构成社会和政府负担,必须运用某种国家权力(税收、国债、货币发行、国际融资等)加以处理。只要企业还能用自己收入付息还本,其负债则不构成我们这里所说的"国家负债"的组成部分。 在更加一般的意义上,即使假定不存在国有经济,私人企业和私人银行之间发生的"坏债",也具有"外部效应"或"公共性质",因为由银行坏债引起的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会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后果,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也要由政府出面,运用公共资源("纳税人的钱")加以处理。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如80年代的美国,当前的日本、韩国等),都表明了这一道理。无论如何,从一个经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银行坏债和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 难啃的硬骨头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顶梁柱。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他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都在担忧,中国很快就要加入WTO了,国有银行能不能经受得起外来的冲击? 国有银行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坏帐累累,缺乏创新机制和市场竞争能力,根本就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打破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垄断局面,逐步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唯独国有银行对金融行业的垄断,谁都碰不得。 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金融体制改革,也不知道下过多少文件,作过多少决定,反复强调加强领导,精简机构,端正作风,整顿金融秩序,加强金融监管,反对贪污腐败,督促加速金融体制的改革。这些经年年念,月月念,天天念,念到了今天,金融业的问题非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了。确实,国有银行的改革是金融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二) 国有银行的历史包袱 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当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历史包袱。这部分不良资产问题和国家当年的“赶超”战略有关。在建国初期,为了赶超世界先进工业国家,政府提出“以钢为纲”的方针,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赶超”战略给我们留下来一大批背负着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略性政策负担。另一类是社会性政策负担。 许多国有企业属于能源、交通、原材料和基础产业,由于国家长期以来压低能源和生产资料的价格,使得这些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为了实现“自力更生地建设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一大批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不符合我国资源的比较优势,没有生存能力。还有一批国有企业在“备战”的口号下,钻进了深山老林,不具备正常的生产条件。这些企业背负了战略性政策负担,很难摆脱亏损。 在“赶超”时期,国家把大量资源投入了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余力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由于资本密集行业不可能大量提供就业机会,为了保障城镇居民就业,政府只好按“计划”叫国有企业安排就业。在许多国有企业中冗员比例甚至超过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必须承担职工的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福利。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这些社会性政策负担把许多国有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些政策性负担必然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利润低下,甚至亏损。国家只好采用各种方法扶持国有企业,其中包括直接对国有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在实行了“拨改贷”之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扶持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的。国有企业亏损的“责任归属”非常模糊,无论是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的负责人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因此,往往没有谁需要为国有企业的不良贷款具体承担责任。毫无疑问,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支持必然转化为国有银行的政策性负担。一方面,政策性贷款可能直接造成银行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这种政策性负担同样加剧了银行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从而加速了国有银行内不良贷款的累积。 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当中另外三分之一来自于宏观金融政策的变迁,还有三分之一来自于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以及银行自身的决策失误。 如果西方的商业银行出现了不良贷款,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可以直接追究银行管理人员的责任,直到让这家银行关门倒闭。可是,很难处理国有银行的巨额不良贷款,甚至找不到需要直接承担责任的肇事者。既然谁都不必为此负责,那还着什么急?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一年又一年地拖了下来,越积越多。 (三) 国有银行改革的症结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症结是体制问题,说到底只有两条: (1) 政企分开 (2) 通过市场竞争选择金融人才。 只有政企分开才能避免各级政府过度干预造成贷款坏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内容论文摘要: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英国的“比率风险监管体系”和美国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做出了具体分析和提出了完善建议。 论文关键词:风险性监管 外资银行 风险性监管(Risk-based Supervision)是西方发达国家自70年代以来普遍运用的用以管理银行金融风险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方法。美国著名学者威廉姆斯(C. Arthur Williams Jr)和汉斯(Richartcl M. Heins)在《风险监管与保险》一书中对风险性监管作了如下定义:风险监管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与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主要通过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风险衡量(risk evaluation)、风险控制(risk control)和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四个阶段来达到“以尽量小的机会成本保证处于足够安全的状态”的目标。 一、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的基本规定 专门针对跨国银行监管问题而成立的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7月颁布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通常所说的“巴塞尔协议”)和于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同构成对外资银行风险性监管的基本规定。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①指出银行业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针对银行业的这些风险,监管者应当制定和利用审慎性法规的要求来控制风险,其中包括资本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资产集中、流动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 (一)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比例,是评价银行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核心原则》第6条指出,“监管者要规定能反映所有银行风险程度的适当的审慎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此类要求应反映出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并必须根据它们承受损失的能力确定资本的构成。至少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而言,上述标准不应低于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规定及其补充规定”。根据1988年的“资本协议”,银行的资本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应不低于总资本的50%,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此外,通过设定风险权数来测定银行资本和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以评估银行资本所应具有的适当规模,即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的不同种类的资产以及表外项目所产生的风险挂钩,依其风险大小划分为0%,10%,20%,50%和100%五个风险权数,对于活跃的国际性银行规定了4%的一级资本和8%的总资本的最低资本比率要求。 (二)信贷风险管理 对于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核心原则》做出了五个方面的规定:第一,信用审批标准和信用监测程序。“独立评估银行贷款发放、投资以及贷款和投资组合持续管理的政策和程序是监管制度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②第二,对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的评估。“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建立评估银行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储备及贷款损失准备充足性的政策、做法和程序。” ③第三,风险集中和大额暴露。“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的管理信息系统能使管理者有能力识别其资产的风险集中程度;银行监管者必须制定审慎限额以限制银行对单一借款人或相关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暴露。”④第四,关联贷款。“为防止关联贷款带来的问题,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仅在商业基础上向相关企业和个人提供贷款,并且发放的这部分信贷必须得到有效的监测,必须采取合适的步骤控制或化解这种风险。”⑤第五,国家风险或转移风险。“银行监管者应确保银行制定出各项完善的政策与程序,以便在国际信贷和投资活动中识别、监测和控制国家风险及转移风险并保持适当的风险准备。”⑥ (三)市场风险管理 &nbs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一 资本市场理论概述 要研究投资银行,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资本市场,因为投资银行是伴随资本市场的产生而产生发展的,没有资本市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就不会又投资银行业今天的辉煌。反过来理解,如果没有广大投资银行家在资本市场上的精彩表演,国际资本市场也不会象今天这样耀眼。 1.1资本市场的概念与分类 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与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概念,资本市场着眼于从长期限上对融资活动进行划分,它通常指的是由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种融资活动组成的市场。是提供一种有效地将资金从储蓄者(同时又是证券持有者)手中转移到投资者(即企业或政府部门,它们同时又是证券发行者)手中的市场机制。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市场的交易几乎已经覆盖了全部金融市场。 我们可以将资本市场进行分类。从宏观上来分,资本市场可以分为储蓄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长期信贷市场、保险市场、融资租赁市场、债券市场、其他金融衍生品种市场等。其中证券市场与债券市场又形成了资本市场的核心。 1.2资本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资本市场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1资本市场能够有效地行使资源配置功能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就是资源配置。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一般由四个部门组成,即企业、政府、家庭和国外部门。家庭部门一般来说是收支盈余部门,企业和政府一般是收支差额部门。盈余部门一般要将其剩余资金进行储蓄,而收支差额部门要对盈余部门举债,收支盈余部门将其剩余资金转移到收支差额部门之中去(雷蒙得·W·戈德史密斯,1994)。在现代社会中,要完成这种转化,曾经有过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即由计划经济性质决定的中央计划配置方式和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资本市场配置方式。在发达市场经济中,资本市场是长期资金的主要配置形式,并且实践证明效率是比较高的。 1.2.2资本市场还起到资本资产风险定价的功能 资本资产风险定价功能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资本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功能的基础上来指导增量资本资源的积累与存量资本资源的调整。风险定价具体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与风险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这正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的核心问题。资本市场的风险定价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1.2.3资本市场还为资本资产的流动提供服务 资本市场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提供资本资产的流动性功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购买了金融工具以后,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出售所持有的金融工具,这种出售的可能性或便利性,称为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功能。流动性越高的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越高。流动性的高低,往往成为检验资本市场效率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1.3资本市场的主体 资本市场的主体通常被称为市场参与者,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中,发行和购买金融工具的市场参与者一般包括居民家庭、企业、中央政府及其、地方政府以及境外投资者.境外投资者一般包括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发展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外国公司以及境外个人投资者。 参与资本市场的服务企业分为金融中介企业和非金融企业,其中金融中介机构在资本市场的所有参与者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主要提供以下传统金融服务: 1.金融中介功能。发行各种金融工具; 2.客户进行金融资产的交易; 3.自身进行金融资产交易,为其客户设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本着整合国内银行资源,凝聚现有金融优势,共同应对国际竞争的原则,对当前我国的银行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从各金融主体的重新定位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对我国银行格局的新构想。 一、当前我国银行体系的总体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发展很快,逐渐打破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一统天下的单一国有银行体系。但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仍居主体地位。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总分行制组织结构,一般至少包括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县支行——分理处(储蓄所)五个层次,这就决定了其机构的设置模式,即按省区设置分(支)行。从个体布局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原来各有业务范围的界定,尤其是农业银行,主要经营对象是针对于“三农”,但这几年来,农行在农村的经营网点被撤消了很多,发展空间正在不断地向城市扩展;中国银行原本定位于外汇业务,其经营网点主要分布在城市:而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在业务范围上已无实质性区别。四大行在所有的县(市)设立分支机构,这从布局上讲很不合哩,因为业务量不足,效益较差。与国有商业银行阳比,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较少,主要分布于大中城市。其中,交通银行分支机构设置地域范围比较广,在所有的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部分地级市设有分(支)行,县级市则基本不进入。其他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布点多在副省级城市及省会城市,一般地级市及县级市则几乎不涉及。城市商业银行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由城市企业、? 用窈偷胤讲普蹲嗜牍勺槌傻牡胤叫怨煞葜粕桃狄校饕⒆阌诜裰行∑笠担比俚胤骄谩E褰鹑诘闹髁桥逍庞煤献魃纾收⑿罱改昀丛谂宓厍姆⒄挂卜浅Q杆伲剂伺宕⑿钪邢嗟贝蟮姆荻睢?nbsp; 二、我国银行业现有布局存在的弊端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金融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国有商业银行为骨干,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局面已基本形成。特别是199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后连续几年的治理整顿,中资商业银行的整体状况正不断好转,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纷纷上市,也促使其在规范与完善自身发展方面逐步提高。然而,仅以目前的状况看,我国银行业尚不足以应对发达国家国际大银行的挑战,其布局的不合理及各金融机构自身存在的弊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我国尚不存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支付结算系统。当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联行自成体系,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则没有独立的联行系统,结算渠道“肠梗阻”,汇兑系统要借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跑道。在各商业银行联行业务基础上主要有三种汇划形式:第一种为系统内汇划;第二种为跨系统汇划,实行“先横后直”;第三种大额汇划通过人行转汇。从这三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现有联行体系存在的弊端: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联行体系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方向;二是商业银行之间通汇环节多,影响资金的周转;,三是不利于其它商业银行及信用社的公平竞争;四是不便于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 2、在业务量有限的情况下,布局及经营的重复易导致银行间恶性竞争。银行机构布局是银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效率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大小。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业呈现出这样一种竞争格局:在特大城市及部分沿海开放城市,存在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大中城市存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在中小城市及部分中心城镇存在国有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之间的竞争;在农村地区,存在着农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的竞争。这种布局模式,使一个区域内各种银行机构并存。而在我国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对银行业务范围限制较严的情况下,各银行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种类基本一致,而在业务总量既定的条件下,各银行的分支机构只能在某一个平衡点上分割既有的业务量。业务量较大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7篇

一、个人理财概念的界定

国内外关于个人理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财需求和理财供给两方面,并以此为基础从理财市场、理财产品、理财行业、理财规制等不同视角研究个人理财。

国内外对个人理财概念的界定基本上都认为是对客户一生不同阶段所提供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而主要的争议则更多的体现在具体的业务范围上。国内的研究一般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为标准,该办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定义如下: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投资顾问等专业化访问,已经商业银行以特定目标客户或客户群为对象,推介销售投资产品,理财计划,并代客户进行投资操作或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

二、X效率理论分析个人理财业务

X效率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是作为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对立物而出现的,后者以家庭和企业为研究对象,视企业为“黑箱”。并假设企业是根据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进行生产的,企业的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企业内部不存在低效率,仅承认市场出现的低效率。但由于该假设条件与现实不符,莱宾斯坦、弗朗茨等学者在半微微经济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心理学,博弈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X效率理论。该理论认为低效率现象不仅存在于企业内部,表现在生产领域中,而且也存在于家庭内部,表现在消费领域中。

X效率理论是以X效率概念为核心的经济理论体系,它通过对最基本的经济单位、个人及其行为的分析,对企业、家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行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考察个人行为的过程中,莱宾斯坦提出了选择理性理论,“全权委托理论”偏好原理和个人努力均衡,这三者构成了X效率理论的三大理论支柱。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说明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看作一个整体,并对其做X效率分析具备理论支持。

(一)X效率理论的研究对象

该理论是以个人为基本研究单位的经济理论,莱宾斯坦的观点是:基本的决策和行为单位是个人,而不是由个人组成的家庭或企业;把针对个人的行为假设简单地套用于家庭和企业的作法是不合适的;要正确地理解和说明作为“分子”的家庭和企业的行为,就必须先分析作为“原于”的个人的行为;X效率理论的任务,就是通过对作为基本决策单他的个人的行为的考察,分析和研究由个人组成的更大的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

由于X效率理论是微微经济学理论,因此只要是由个人所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根据X效率理论先研究个人行为,再研究这个整体。因此,无论是把银行作为一个整体,还是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来做X效率研究,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理论上都是可行的。

(二)X效率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

第一,只有个人才有思想感情和行动,因此,恰当的研究单位应该是个人,而不是由个人组成的企业和家庭。

第二,由于个人具有双重个性,因此,个人行为既包括理性因素,也包括非理性因素。

第三,作为人的雇员和作为委托人的企业主,在目标和利益上并不总是一致的。

第四,个人并不只是对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相反,个人的行为常常具有受习惯影响的惯性特征。

第五,劳动合同是不完全的,雇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选择努力水平的自由。

用X效率去分析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并不违背该理论的假设条件,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得到了理论支持。

(三)X效率理论的研究方法

X效率理论认为经济理论的解释力是第一位的,而预测力是第二位的。与之相应的,X效率的研究方法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个人主义方法论。所谓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指:最恰当或最有效的社会科学认识来自对个体现象或过程的研究。莱宾斯坦认为是个人而不是家庭或企业是基本的决策和行为单位,家庭和企业的目标及行为只有通过对个人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博弈论方法。在博弈过程中,如果双方都选择了最大化策略,就会导致囚徒困境结果,这能说明企业或家庭内部X低效率的形成,因此,X效率理论在考察企业或家庭的人际关系时充分运用了博弈论方法。

心理学方法。个人行为是要受到心理因素支配的,可以运用心理学方法分析个人选择理性的程度及惯性区域的形成。

无论是莱宾斯坦用X效率理论研究家庭、企业和宏观国民经济,还是我们用X效率研究银行或银行的某一业务,在整体的研究思路上都借用了这些研究方法。

三、相关研究的综述

目前国内外针对银行业的X效率研究大部分都是把银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效率分析,对银行某一单个业务进行效率分析的文献极少,较具代表性的是Francis X.Favre,Patrick T.Hack和Larry W.Hunter(2001)的《黑箱揭秘:是什么影响银行的效率》中专门对银行业零售业务做了X效率分析,并分析了影响效率的因素;Athanassopoulos D.A,Sotiriou C.A和Stavros A.Zenios(1999)的《对银行分支机构效率差异的国内外比较》一文中把银行分支机构作为效率的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英国、德国和塞浦路斯的银行分支的效率,为分支机构效率的改进提供一些引导。在国内,王晓芳,曹志鹏和张欣(2008)运用DEA模型对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直属分行做了效率分析,并认为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经济效率较低,产出增长还主要依靠营业费用和人力等投入品的外延式增长,其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且风险因素对银行经济效率有明显影响;顾乾屏,姜彦福和孙晓昆(2008)运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模型通过对2005年中国30个省、30个省会城市、260多个地级市及该区域某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效率的分析来评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相对效率,进而构建了一种两维(区域层次和管理目标)效率评价系统。

四、结论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8篇

本文首先提出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借鉴其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依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提出该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 。

最后提出结论和展望。

关键词: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但受消费物价上涨、利率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居民理财意愿迅速增加,这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一大契机。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顺速,对各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1.2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试图以点代面,针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进行探究,尝试从个人理财营销策略方面为银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决策依据。这对促进其个人理财产品销售、培植新的利润空间提供帮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论文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

1.2.1论文结构

第一部分提出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指出国内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相关文献及研究综述。

第三部分将对国内的理财产品的营销环境和营销现状进行探究,并对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阐述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外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营销的优点及不足,依据市场细分的结果,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提出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选择。

第五部分提出结论和展望。

1.2.2主要研究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环境的分析,对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为民生银行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并对其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国内外个人理财研究现状

个人理财,是在对个人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像证券、外汇、储蓄、保险、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管理资产和负债,合理安排资金,从而在每位个人风险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资产增值的最大化的过程。

1.1国外研究现状

个人理财业务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商业银行,是一项风险小、附加值高、领域广、批量多的优质业务,被国外各大金融集团视为重中之重。因此,在个人理财产品营销方面有众多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各种金融理论、如何制定个人理财计划、理财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产品定价、服务提升等方面。

(一)国外经济学家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发展起来的各种金融理论,包括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模型、期权定价模型等一起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这些理论模型形成了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二)众多学者在如何制定个人理财计划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介绍了多种理财工具及如何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工具。

1.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比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学者主要从适合本国国情的角度,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特点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上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研究。

(一)众多学者对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毛丹平在《个人理财,究竟意味着什么》中认为个人理财对于消费者,就是意味着:制定理财目标,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资产分配,选择投资品种并不断进行绩效管理,实现个人资产最优和收益最大。

(二)更多的学者针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吴雪指出我国理财业务的发展仍停留在内部产品或服务上,产品之间的差异化较小,个人理财服务也只能为客户提供比较浅层次服务,主要表现在服务便捷、环境优雅、成本让利等。

第二章 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

2.1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动因

2.1.1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

市场潜力巨大。有待发掘。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的专项调查中,77%的被调查对象对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88%的客户表示愿意接受银行推荐的个人理财建议和方案。由此可见,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潜力巨大。

2.1.2 个人理财产品市场风险

个人业务风险小、利润空间大。一方面直接导致各行纷纷树立“存款立行”的原则,悉数使出浑身解数来拉存款,竞争导致负债业务的营运成本大量提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货款等资产业务方面对优质客户争夺更加激烈,直接导致如去年各大行的贷款集中在一些垄断性的大集团行业,风险加大的同时信贷利率却不断偏低,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都大大增加。

第三章 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3.1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规模与趋势

3.1.1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规模

在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雄踞榜首,并且超过工行0.21个百分点,成为各银行中个人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最高者。统计显示如表4-1所示。

表3-1 2012年度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前七名

3.1.2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

1.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

2.从大众化服务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3.从同质化服务向品牌化服务转变。

4.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

3.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现状

民生银行通过对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的探索和洞悉,对客户群体的不断细分,目前已在全国建立起面向中高端客户的“三级财富管理”体系——中银理财、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全面覆盖各个层级的财富管理需求。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如表3-2所示。

表3-2 民生银行的理财产品

第四章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

4.1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SWOT分析

民生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分析如表4-1。

表4-1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SWOT分析

4.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细分

按月收入和年龄将民生银行个人理财的客户划分为九大类,如图4-2:

月收入(元)

10000以上

4000~10000

1500~400

18~3031~5051以上年龄(岁)

图4-2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划分

通过上表可以将该市场细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潜力型客户。大多数是收入在 1500 元以下,理财价值观多处于先享受型,他们倾向于把大部分的选择性支出投入到当前消费上,以提升当前的生活水平。(二)关注型客户。大多数处于月收入达到 1500-4000左右的人员。(三)战略型客户。处于家庭成熟期月收入多为10000以上的,是这四类客户中收入最高的。(四)稳定型客户。多处于家庭衰老期,月收入较高的稳定行业。

4.3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定位

以目标客户为基础,细分各类客户群体的市场,由此根据民生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的细分和实际情况,选择图5-2阴影部分为民生银行个人理财的市场定位,即以年龄在18~30岁之间、月收入在1500~4000元之间和年龄31~50岁之间、月收入在4000~10000元的客户为目标客户,重点对其营销及维护。

4.4 民生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策略选择

4.4.1产品

(1)选择设计符合民生银行具体需求的理财产品。

(2)加大理财产品的开发与创新。

4.4.2渠道

(1)建立立体化网络管理服务模式。

(2)建立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4.4.3促销

首先,做好对外宣传,加大广告投放力度,以当地电视台、主流报纸、户外广告及其他地方性媒体为主开展持续报道;其次,做好行内的宣传,让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到营销工作中,达到行内与行外联动的效果。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可以清楚地掌握每一个客户的资料;可以准确计算出每一个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差异分析;可以科学地建立银行与客户联系的平台,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扩大与客户的交流,改善金融服务手段,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需求。

结论

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结合民生银行目前的发展状况,通过SWOT分析仍有相当的优势和机会存在。正确对待金融业特殊的发展情况,依据市场定位结果,努力进行改良,实施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的重点应放在客户关系管理的导入上,一定能够获得更优的成果。面对经济的迅猛发展,民生银行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寻求个人理财市场的骄人业绩,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为忽视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使其个人理财产品获得好的销售业绩。

参考文献

[1] 薛书平.关于创立商业银行品牌的策略思考[]J.经济师,2001,(11)

[2] 赵立航. 我国个人理财服务的历史发展[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03) .

[3] 周漩.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营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5.

[4] 林功实 . 个人投资理财 [M]. 北京 :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321-327.

[5] 魏敏,田蕾.个人理财市场细分及客户群差异性分析[J].金融论坛.2006(10)

[6] 小雪.花旗银行的个人金融业务〔J].现代商业银行,2003,(8)

[7] .国有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SWOT分析.商业时代,2008

[8] 王苹.现代商业银行营销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9] 赵则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 华北金融, 2007,(05)

[10] 徐利辉.如何实施“金融品牌”战略[1J.现代商业银行,2001,(1)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金融创新;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119-02

引言

目前个人理财业务是国内商业银行新兴的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西方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步入成熟期(李晶,2008)。中国的商业银行的利润的主要来源仍然是依靠存贷款利差获取,发展较快的国内商业银行其个人理财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10%~20%左右,而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为成熟,个人理财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30%~40% 。

一、理论分析

个人理财是指根据财务状况,建立合理的个人财务规划,并适当参与投资活动。本研究基于SWOT理论,对比分析了中美两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美国花旗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之差异。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S、W是公司竞争的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SWOT分析,以资源学派学者为代表,将公司的内部分析(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管理学界权威们所关注的研究取向,以能力学派为代表)与产业竞争环境的外部分析(即更早期战略研究所关注的中心主题,以安德鲁斯与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与其他的分析方法相比,SWOT分析法的关键点是用系统的思想将这些似乎独立的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战略计划的制订更加科学全面。

二、案例验证

(一)基于SWOT发展策略对比分析

1.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

2012年,工商银行围绕客户需求,加强与资产管理机构合作,基金销售7 614亿元,继续保持同业第一、国债销售600亿元,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加大保险营销力度,个人保险产品销售860亿元,位居同业首位。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销售额呈逐年递增。工商银行2005—2007年分别销售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年均增速达270%;而2009年全年个人银行类理财产品比上年增长129%,保持同业领先地位。

2.花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SWOT分析

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为美国花旗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所有。在全球超过140个国家开展业务,拥有两亿多客户账户。2007年4月2日,花旗作为首批外资银行之一在中国正式成立本地法人银行——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由其母公司美国花旗银行有限公司全资拥有。

由下页表2和表3可以看出:花旗目前在国内以美元为主要交易币种的个人理财产品主要有三类:活利账户、结构性投资账户、优利账户服务方面,强调以客户为核心,突出人性化和专业化服务。

(二)基于SWOT分析的工商银行和花旗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差异比较

1.市场细分不同

工商银行:没有详细的细分客户,一般只需银行存款账户超过50 000元人民币即可

花旗银行:高端客户—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5 000元以上,拥有100万元以上的个人资产。

中端客户—家庭平均月收入在10 000元~15 000 元,拥有50万元以上的个人资产;普通客户—家庭平均月收入在低于10 000 元的客户群体。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对市场的细分程度不如花旗银行,花旗银行以家庭月收入为分解变量,将目标客户划分为高端、中端和普通客户。

2.渠道策略不同

由表4可知,工商银行基于本土优势,主要采用传统方式,建立密集的营业网点,而花旗银行由于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短和出于节约成本角度,在营业网点设置上要少于中国工商银行。但是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花旗银行更多的是借助电子服务渠道获得较好的竞争优势。

研究结论

中资银行具有网点优势,熟悉国内市场,所以在人民币业务有优势,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强于中资银行。从工商银行和花旗银行SWOT分析来看,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首先,中资银行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产品开发,开拓理财渠道,除了自行开发产品外,也可以加大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其次,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积极开发和引进新产品,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最后,实行多层次品牌战略,吸引和服务多层次的顾客,扩大顾客群。

参考文献:

[1] Cindy Lu.Enhanced User Experience in Managing Personal Finance.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Volume 6764.2011.

[2] Oliver Braun,Yuri N.Sotskov.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odelling,August 2012.

[3] Social Banking and Social Finance,SpringerBriefs in Business.2011.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财务绩效 高管薪酬 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上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自2006年起,监管部门相继出台文件,逐步将社会责任纳入了监管范围,之后上市银行均了社会责任报告。那么,各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上市银行社会责任的承担?财务绩效和高管薪酬对上市银行承担社会责任有没有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回答以上问题。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根据层次理论,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其中道德责任为最高层次责任。从微观上,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是对其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按照最宽泛的定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债务人、员工、供货商、金融消费者、企业所在社区、自然环境等。对企业而言,只有为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企业才能正常而高效的运转。利益相关者理论明确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责任对象,帮助社会责任理论找到了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方法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Howard R.Bowen(1953)的《商人的社会责任》标志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构建的开始,开启了企业社会责任时代。此后,伴随着企业社会问题的频繁出现,学术界对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热点。然而,研究结论并不一致。Griffin和Mahon(1997),Roman、Hayibor和Agle(1999)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归纳出了三种不同的研究结论:正相关、负相关、无关或没有结论。但是在采用更加严格的分类方法后,他们发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性的更多证据。从而,总体来看,在多数情况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增长。

国内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性分析居多,实证分析较少。苏冬蔚、贺星星(2011)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生产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彭俊杰(2012)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研究,认为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负相关性。沈洪涛(2005)首次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为因果关系,彼此影响。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高管薪酬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很少考虑高管薪酬在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方面的作用。另外,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相关文献在进行实证研究时通常都会剔除金融行业,使得针对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很少。本文将从财务绩效、高管薪酬的角度,研究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解释高管薪酬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激励效应。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之后得到34个样本观察值。为增加样本观察值的数量,提高分析的精度,在回归分析时采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的混合数据。样本数据来自各上市银行年度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数据部分来自国泰安数据库,部分经作者手工录入。本文的研究涉及社会责任变量、财务绩效变量、高管薪酬变量、银行规模变量、治理结构变量等。

1.社会责任变量。企业社会责任的衡量是整个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中最为复杂的问题。衡量公司社会责任的方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改进。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用于衡量公司社会责任的最常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公司已公开的各类报告或文件,来确定每一个特定项目的数值,从而得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来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二是声誉指数法,由专家学者通过对公司社会责任方面的相关政策进行主观评价后对公司声誉打分排序。基于可计量、可比和可操作的原则,本文在计量上市商业银行对政府、股东、员工、债权人、社区等的贡献时,仅考虑能够用货币计量的部分,忽略不可计量部分。对政府的贡献用纳税总额衡量,对股东的贡献用净利润衡量,对债权人的贡献用利息支出总额衡量,对员工的贡献用员工的职工薪酬总额衡量,对社区的贡献用企业的对外捐赠总额衡量。本文采用相对数指标“每股社会贡献”作为衡量上市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综合指标,每股社会贡献等于年度银行社会贡献总额与年末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

2.财务绩效变量。财务绩效指标通常有总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盈余(EPS)等。鉴于商业银行可能通过操作净资产收益率粉饰企业财务绩效,故本文以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衡量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变量。

3.高管薪酬变量。选取每家上市商业银行前三名高管薪酬总和作为衡量高管薪酬的变量。

4.控制变量。本文以银行规模(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控股股东性质、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和银行上市年限为控制变量。其中控股股东性质为虚拟变量,当控股股东是国有股(包括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时为1;当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时为0。

各变量的符号和含义如表1所示。

(二)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理论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当前经济现状,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上市银行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正相关。

假设2:上市银行高管薪酬与社会责任正相关。

假设3:上市银行规模与企业社会责任正相关。

基于以上假设,本文构建如下模型:

SRPS=β+β1ROA+β2COM+β3LNA+β4OWN+β5LEV+β6AGE+ε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每股社会贡献(SRPS),解释变量为总资产收益率(ROA)、高管薪酬(COM)、银行规模(LNA)、控股股东性质(OWN)、资产负债率(LEV)以及银行上市年限(AGE)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从全部样本来看,上市银行平均每股为利益相关者贡献4.019元,但是各银行每股社会贡献差异较大,最小值为中国银行2010年的每股社会贡献1.18元,最大值是兴业银行2012年的每股社会贡献12.06元。总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为0.035,但是高管薪酬相差悬殊,最小值是工商银行的258万元,最大值是民生银行1 737万元,约是最小值的7倍。控股股东性质平均为0.8235,说明大多数上市银行属于国有控股。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负债率很高,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上市银行资产负债率平均为93.84%。各银行上市时间差异较大,最长的是浦发银行13年,农业银行是在2010年上市的。

(二)相关性分析

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小,最大的是高管薪酬与股东性质之间的相关系数-0.43,小于-0.5,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选的解释变量以及控制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

(三)回归结果分析

方程的R2 =0.6918,调整的R2 =0.6233,F检验值=10.1016,显著性检验的P值=0.0000,说明该方程的回归结果总体是显著的。其中方程的DW值=2.10,查DW检验表发现dU=1.89,4-dU=2.11,因此2.10属于(dU,4-dU),所以模型没有自相关性;同时怀特检验表明nR2=30.7896,因为方程是多元回归,所以存在交叉项,在α=0.05的情况下,查χ2分布表,得临界值χ2 0.05(26)=38.885>30.7896,因此模型也不存在异方差。通过分析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呈显著正相关影响。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总资产收益率ROA与每股社会贡献SRPS正相关且显著,并且其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较大,支持假设1,说明财务绩效越好的上市商业银行,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

2.高管薪酬与上市银行社会责任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每增加1%,银行社会责任增加1.67%,说明高管薪酬越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上市商业银行增加其社会责任的承担。从而支持了本文的假设2。

3.银行规模与社会责任呈负相关关系。回归结果说明,银行规模与银行社会责任显著负相关,即规模大的上市银行并没有承担起与其规模相对应的社会责任。从而本文的假设3不成立。

4.控股股东的性质与社会责任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国有控股上市银行承担了相对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国有企业的定位有关,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具有历史传承性。

5.资产负债率显著影响上市银行社会责任,银行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其支付给顾客的利息越多,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总额也越多。

四、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沪深两市2010-2012年上市银行的数据,对财务绩效、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上市银行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和评价机制

尽管当前上市银行均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但我国尚没有统一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和专业的评价机构,对于报告披露的内容和方式缺乏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对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完全依赖于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而我国上市银行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的时间尚短、经验不足,这些不足会使社会责任报告本身出现许多问题,会影响社会公众对其了解和监督。所以,我国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规范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范围、内容和方式,建立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加强社会责任报告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可监督性,进一步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有用性,有效保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二)增强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

发挥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对于其社会责任承担的正面作用。改善银行盈利结构,扩展银行盈利途径和模式,增强银行盈利能力。制定综合性的业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创新能力,为商业银行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银行高管薪酬激励约束机制

为充分发挥银行高管薪酬对银行社会责任承担的正向激励作用,商业银行应该将高管薪酬建立在企业财务绩效、风险管理水平以及社会责任承担状况等综合衡量标准的基础之上,使高管进行经营决策时,不仅考虑决策的财务后果,还要考虑决策对利益相关者的贡献,即决策的社会责任后果。

(四)政府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以促进银行为其利益相关者做出更大贡献。通过物质、非物质方式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责任工作,提高自身形象。

参考文献:

1.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绩效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分析[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彭剑君,朱庆须,蒋伊丹.上市银行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0).

3.朱明秀.财务绩效、CEO薪酬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2).

4.苏冬蔚,贺星星.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给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与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11,(9).

5.彭俊杰.高管薪酬激励、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2,(23).

6.高璐,潘晓蓓,薛淼.高管薪酬、经营绩效和社会责任――基于国内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7).

7.田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基于中国通信行业的经验数据[J].经济管理,2009,(1).

8.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2).

9.彭剑君,朱庆须,蒋伊丹.上市银行企业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20).

10.宋献中,龚明晓.公司会计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研究――基于内容的专家问卷分析[J].管理世界,2006,(12).

11.王清刚,罗素婧.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风险、公司价值的相关性研究[J].会计论坛,2013,(1).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财务绩效 跨国并购 因子

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并购浪潮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不断地使用并购方式开拓国际市场。我国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跨国并购,且商业银行海外并购交易日趋频繁。但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这一历程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外学者对发生海外并购事件行为的企业财务绩效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却始终不一,有的认为海外并购改善了财务绩效,有的认为海外并购财务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而长期发展态势良好,有的则认为短期内改善了企业财务绩效而长期却是降低了。

本文基于2007年进行跨国并购的三家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其2007-2010年四年的相关财务数据为基础,试图提取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财务状况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研究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后财务绩效的变化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走出去”战略提供指导性建议。

本文主要采取会计指标法,该方法主要使用会计报表数据,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成长能力,资本运营能力等方面的财务绩效指标为评价标准。本文主体实证部分,主要使用SPSS16.0,对中国工商银行,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2007-2010年度的7个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试图提取财务指标的共同因子以期达到简化分析的目的。并进行因子旋转分析,试图得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因子。最后进行综合评分,得出各个商业银行不同年份的综合财务绩效变化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理论研究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商业银行进入了全面开放的时代,境外银行纷纷在中国抢占市场的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逐步走出国门进行跨国并购。

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主要是引入外资,吸收存款,发放外汇贷款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第二阶段主要是通过开展国际上的金融合作从而大幅提高外币资产比重,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筹资融资,将本土的金融服务向境外延伸。第三阶段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真正实施阶段,主要标志是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客户群也扩展到了国外。

(二)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模式

本文所指的跨国并购包括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我国商业银行并购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直接并购,二是在境外设立子公司,三是直接参股当地银行。

直接并购模式下,为并购方快速进入该区域赢得时间。主要有如下特点:第一,可以省去向当地政府申请开行、选址等费用;第二,不受当地政府对外资银行机构设立和业务范围的监管的限制;第三,可直接改造利用被收购方已成熟的完备的运作体制和人才库;第四,学习被收购方的先进经营管理经验。

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主要适用于在长期规划中没有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的商业银行。东道国一般对无论是分行还是子公司,都按照子公司监管。其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在境外直接设分行困难多,申办周期长;第二,在境外直接设分行费用成本高,盈利困难。

直接参股当地银行的并购模式下,两国可通过参股银行进行业务合作,促进两国的贸易,投资往来的融资以及结算。其主要有如下特点:参股双方实现一定的互补性,进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三)我国商业银行进行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

跨国经营是银行业共同的战略目标,但各银行要根据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现有资源,制定不同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在进行实质性拓展海外市场时,要根据东道国的外资准入管制、业务限制监管要求、客户资源等情况,选择新建投资或者跨国并购。我国银行业的跨国并购仅处在起步阶段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并购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我国参与全球并购的主要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资本实力雄厚的大型商业银行。第二,并购规模还不够大。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的并购规模高达上百亿,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购规模还相差甚远。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并购大多属于简单外延式并购。

(四)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绩效

从理论上来讲,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市场效率等良性效应,从而创造价值。国际银行业的并购十分活跃,银行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中资银行不加快并购的力度,面对外资银行的频繁并购,中资银行就会在国际市场上越来越被动。

银行跨国并购的有利财务效用主要表现在:第一,税赋效应:通过不同企业不同资产税率的差异来实现。第二,预期效应:主要是指由于兼并使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评价发生改变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第三,协同效应:不同银行的主要业务擅长不同,并购使得这种优势能够体现出来。

银行跨国并购的不利财务效用主要体现在:不良资产:并购方可能由于有大量不良资产,而使得并购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了很大幅度的下滑。规模负效应:并购后导致企业规模过大,边际要素产出呈现负增长。企业整合冲突。

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财务绩效度量指标与变量选取

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成长能力等方面。选取了七个财务指标:X1:基本每股收益。X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X3:资产负债率。X4:营业收入增长率。X5:净利润增长率。X6:总资产增长率。X7:资本充足率。

(二)数据与样本

本文主要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查阅所选商业银行2007-2010年度的公司年报,取得相关的财务数据实证分析。

2007年并购当年财务绩效分析。进行各个财务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检验。经验证,2007年三家商业银行各财务指标之间大多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根据2007年因子解释原有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图,联系碎石图可以看出,选择两个主因子是合适的,因为两个因子即可提取原来7个变量的所有信息,大大简化了分析。但是未经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虽然达到了预期简化变量的目标,但是有的变量在两个因子上均有较高的载荷,使得各个财务因子的意义不是很明确。有必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上有较高负荷,而第二个因子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净利润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上有较高负荷。可以得出如下结论:F1可以解释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F2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经验证,两因子没有线性相关性,实现了因子分析的设计目标。得出因子得分矩阵,其得分函数如下:

最后,分别对三个银行2007年财务状况分别进行综合评价:

2008-2010年财务绩效情况。同理,先分析2008-2010年各年三个银行的相关财务指标的相关关系,判断均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又根据需要赋以实际因子响应的经济意义,进行因子载荷矩阵的旋转。得到各年因子得分情况如下:

各年原来的因子载荷矩阵的各因子经济意义不是很明确,因此有必要对各年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2008年度的结果表明:F1表现为银行的成长能力,F2表现为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2009年度的结果显示:F1表现为银行的盈利能力,F2表现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2010年度的结果显示:F1,F2的经济含义没有先前三年那么明确。四年综合得分情况分析。根据以上各年的分析,运用spss16.0,进行因子分析,结合excel,得出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建设银行四年的财务指标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其折线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各行在进行跨国并购的当年,财务指标综合得分比价高,而在并购后第一年达到最低,然后再上升,呈现V字型。

结论

从图1可以看出,并购当年三个银行的财务绩效综合评价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建设银行的表现尤其好。但2008年的情况显示,各行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然后在达到底部之后又迅速在第三年(即2009年)反弹。在此后的2010年有较小幅度的上升。因此,可以得出如图1所示V字型,即认为海外并购财务绩效短期内没有得到改善而长期发展态势良好。

其次,进行财务绩效因子分析的结果还显示,两个因子即可解释原来7个变量的所有信息,因此大大简化了分析的复杂性。但是在并购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因子的实际经济意义逐渐模糊。

本文认为,之所以会在2008年各行财务绩效有较大幅度的下滑,主要是基于如下的原因:首先,跨国银行并购,第一年的整合可能比较麻烦。作为刚刚经历大型海外并购的企业,其各方面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整合阶段是并购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其主要涉及企业管理层,股东,工作人员,客户市场,银行同业,银行监管机构等众多利益主体的整合。其次,2008年的整个全球经济形势也是这些银行综合财务绩效下降的主要原因。

通过本文的实证分析,得到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后其综合财务绩效的变化,有助于对我国商业银行跨国进行一定的分析。鉴于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跨国并购案例还不多,并且易受各种其他非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研究还不是很容易。本文在此只反映了2007年这三个跨国并购涉及金额较大的银行,在并购后期财务绩效表现。我国现阶段的商业银行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于并购的绩效和成果仍需要长时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avid A. Becher.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Bank Merger.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25, No·6,2000

2.Stephen A. Rhoades, The Efficiency Effects of Bank Mergers: An Overview of Case Studies of Nine Merger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Vol·22, No·3, 1998

3.陈雯,窦义粟,刘磊.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7,12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2篇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曹淑杰.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赵丛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王文蕾.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罗旌倍.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陈兆松.中国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

[6]毛春国.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符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3]徐亚飞.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4.

[4]林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5]易世明.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个人理财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6.

[6]蔡逢敏.生命周期理财理论在个人理财业务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7]徐凡.基于生命周期理财理论的个人理财投资策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

[8]张展.中国城镇中产阶层家庭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个人理财论文参考文献:

[1]范平平.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外资,2014(4):30,32

[2]袁雅莉,张惠兰,魏冬.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4(9):72

[3]丁皓忱,任飞霞.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改革对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0-62

[4]吴玉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挑战与对策[J].金融经济,2014(6):93-95

[5]刘迪.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8):189-190

[6]柯君行,焦薇薇.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4(3):48-52

[7]李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2014(S1):56-59

[8]邵志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342-343

[9]刘旖旎.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工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之鉴[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11):88-89

[10]陈晓伟.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4(6):33-35

[11]罗伊恒.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31):132-133

[12]邹祥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发展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3):312-313

[13]张志卫.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112-114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价值链;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

1985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任何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从事的生产、销售以及售后等生产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创造企业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金融企业市场发展到现在,价值链已经存在于任何有经济活动的地方。无论是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联系还是相关联的企业之间的联系,都适用于价值链的理论。在每一条价值链中,都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财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中的财务管理体系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商业银行内部价值链中的价值,笔者参考各类文献结合自己的观点做出如下的分析。

一、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有助于财务机制的运转,更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在尽量获取高利润的同时降低成本。但目前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在价值链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首先是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的落后。目前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基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财务管理方式,更倾向于对已实现的财务指标的管理与监控,依旧延续着传统的财务会计理念,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对财务事后的统计与监督,却忽视了对价值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客户相互之间的活动影响,而基于价值链下的财务管理,除了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分析管理,还应当对企业相关联的供应商、销售渠道、客户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整合与分析。在这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收集、分析尤为重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以对价值链中的其他环节做出初步的评定。其次,是过于重视提高当期利润却忽略了战略成本的降低与管控。银行是以货币作为经营媒介的企业,资金链是否稳定成为评定银行发展状况的标准。当前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过于重视追求高利润,利用各种方法向外发放贷款,却忽略了资金业务价值链上交易对手的经营变化导致的资金风险,导致银行企业的亏损,降低了收益效率。最后,是当前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缺乏与价值链上其他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财务管理人员过多地注重于对财务的监管,没有更多的精力与价值链中其他的部门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分析。只是单纯地记录着数据,无法为企业价值链上的业务活动的价值创造能力与影响力做出评估,更无法为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估。导致财务管理失去了它在价值链中最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方法

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只是生产活动中的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价值链中的生产、销售等每一项生产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获得多大的收益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完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最重要的是要协调它与其他价值链中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充分发挥并实现它在价值链中的统筹协调的作用。首先,强化财务管理体系,商业银行中的价值链具有信息量大、牵涉范围广等特点,这就决定了财务管理体系必须与现代信息化科技相结合,利用最新的管理软件实现对财务数据的记录、整理与监控,保障银行的资金链正常运作。同时,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部门协作,及时对其他部门反馈的信息做出分析与处理,并结合外部获得的信息为相关部门做出合理的决策,保障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其次,要提高对于风险的防范与预判能力,通过对价值链中信息的分析,为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制定相应的政策,与价值链中的其他部门合作,控制成本,并预防可能会出现的亏损,从而保障在经营中获得最大化的效益。

三、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的规划

价值链中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分为四个小的方面,主要是通过细节对银行的资金和风险进行控制,并加以利用,分别是:组织管理体系、预算制定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和财务监管体系。这四个体系可以有效配合并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大的有机体系。首先是组织管理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要满足银行的各种需要,包括银行经营转化的需要,是其他体系的基础,只有它构建好了才能满足其他体系的需要。其次是预算制定体系,预算制定体系是由传统的分级预算业务转型,这种预算体制不但能对银行的重点业务进行良好的推广,还可以降低银行的风险,并激励业务部门为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务业绩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再次是业绩评估体系,业绩评估体系不是指单纯的看业务部门对银行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把所得到业绩转变成为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中心的综合的业务评价方式,这种业务评算方式不但可以提高业务部门的积极性,还能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更好的观察和考核,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业务进行更好的修改和提高。最后是财务监管体系,财务监管体系主要是对以上三个体系的综合检测,通过对银行内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并对银行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工作,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在对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行为合乎规范,避免失职行为。

四、结语

价值链中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长时间的需要调整的一个改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银行不能一味地追求资金和业务的快速增长,而缺乏对资源配置的必要分析,而是需要建立起真正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还要看到长远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专业素质,并激励业务人员通过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也对银行的利益实现价值最大化。

作者:王钰敏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

参考文献:

[1]程军.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研究——以青岛建行财务系统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2013.

[2]冷洪.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研究[J].时代金融,2006,(9):47-48.

[3]韩伟.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体系研究[J].山西农经,2015(,3):80-80.

[4]刘汝军.构建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设想[J].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1):5-7.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4篇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个人理财服务质量成为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年来学者关注的热门话题。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以SERVQUAL模型为基础构建服务质量衡量体系,对个人理财服务质量不同角度、SERVQUAL模型不同程度的开发研究。目前,我国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研究可以总结为以下三方面:一是对个人网上银行服务质量进行计量分析时,几乎都有考虑安全性因素(郭锋,王武魁,2009), 而在衡量个人理财服务质量时,只有收益性的考虑,没有将安全性因素列为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属性因素中(林建华,2012;,2009);二是就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相关建议(李金栋,2009;胡左浩、蒋方明、余伟萍,2004),其可取之处是明确将收益性作为研究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因素之中,进一步丰富了SERVQUAL模型,不足之处是缺乏实证方面的分析研究;三是由于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研究对象较为抽象、范围较为宽泛,而目前我国也没有健全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其服务质量的属性因素和指标众多、各说不一,直接套用国外研究成果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质量(陈宪、刘翠玲、尹百宽,2007),造成针对性不强,其研究成果对商业银行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调查 共发放问卷调查600份,收回52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03份,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最低分为1分,最高分为5分。其中,女性占比为48.1%,男性占比为51.9%;年龄集中在“25-55”岁之间;学历有大专29.8%、本科54.5%、硕士11.9%;职业占比中公务员居多37.4%,公司管理人员22.2%,个体10.3%;月收入在4000-8000元占了绝大部分,占比为88.7%。总体来说,样本基本呈男女比例合适、稳定且可观的收入、知识体系完善的特征,这说明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变量赋值 遵循指标数据的可行性、科学性、客观性、可收集性原则,所选取的指标在借鉴SERVQUAL量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了修正,构建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指标体系,每个指标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方式: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见表1。

(三)方法选取 依据调研所得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5个因子,然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评价模型以及得分系数矩阵计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个公因子得分以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最后综合评价。因子分析是从研究各变量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浓缩为几个重要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的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分析变量个数来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在减少分析变量个数的同时还能反应原有变量的大部分信息以及重要信息,并且可以有效解决众多原有变量项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等问题的同时,以及对因子进行命名,便于统计分析和从整体上系统地研究问题。此外,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测评,将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有效地解决了人为赋值所造成的主观性误差,是一种科学、客观的综合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为:

X1=K11F1+K12F2+…+K1mFm+?着1X2=K21F1+K22F2+…+K2mFm+?着2Xn=Kn1F1+Kn2F2+…+KnmFm+?着n

式中:X1,X2,…,Xn表示n个原有变量,F1,F2,F3,…,Fm,代表m(m

SERVQUAL是“Service Quality”(服务质量)的缩写,其研究是在基于证券、信用卡公司、银行和维修厂四个产业中的五家公司调查样本基础上进行的。该模型的基本形式包含了22个测量项,反映了服务质量的5个维度——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从SERVQUAL 诞生起,PZB就将其当作一种动态的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其反复强调两点:一是将SERVQUAL应用于不同行业或者企业时,应当对量表中的指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二是如果有必要的话,对于SERVQUAL的五个维度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行业研究的特性。由于本文研究的个人理财业务与银行传统业务相比,前者对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更高,其利益才是影响服务质量的核心部分,因此,本文在研究中剔除了保证性、移情性因子,增加了收益性、安全性影响因子。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影响因子实证分析

(一)样本信度检验 运用SPSS17.0对22个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以求能够对影响因子进行归类,达到降维的目的。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判断调研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故对样本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得到KMO值0.883。另外,参与因子分析的22个变量的巴特利球体检验的值为1747.754,其相对应的相伴概率值为0.000(见表2)。这两种检验的结果均表明所选样本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服务质量影响因子提取 应用问卷调查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各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利用相关系数矩阵进行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计算其特征值及贡献率,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和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3),根据特征值大于1作为选取因子的标准。从表3可知,有5个公共因子满足条件。原始变量中信息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66.646%,再次证明了该样本因子分析的结果是较理想的以及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故可提取出因子个数为5,即原来的22个指标可以综合成5个公共因子。

(三)基于SERVQUAL模型的个人理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把同一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较大的指标归为一类,并对其公因子命名(见表4)。通过表4和上述分析,F1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有形性,包括变量X1、X2、X3、X4,说明F1主要解释了这4个变量,可将F1命名为有形性;这些有形性变量很好反映了银行服务产生的场所,服务提供者和顾客接触的场所,以及用于银行与顾客沟通、支持银行进行服务的任何有形要素。

通过表4和上述分析,F2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可靠性,包括变量X5、X6、X7、X8,说明F2主要解释这4个变量,可将F2命名为可靠性因子;这些可靠性变量很好地反映了商业银行能够准确、有效执行其承诺,获得民众的信任感、可信度,从而激发顾客对银行的好感,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尤其是在员工能力和信赖度、服务及时性等方面,让民众放心将钱交给银行。

通过表4和上述分析,F3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安全性,包括变量X9、X10、X11、X12、X18,说明F3主要解释了这5个变量,可将F3命名为安全性因子;这些安全性变量很好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在完成个人理财服务的过程中,在正常条件下商业银行应该站在客户的立场考虑顾客可以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和发生后,商业银行仍保持一定整体安全性的能力。

通过表4和上述分析,F4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收益性方面,包括变量X13、X14、X15、X16,说明F4主要解释了这4个变量,可将F4命名为收益性因子。这些收益性变量很好地反映了顾客享受的个人理财服务是否能使他自己的金融资产达到保值和增值的目的。

通过表4和上述分析,F5表示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响应性,包括变量X17、X19、X20、X21、X22,说明F5主要解释了这个5个变量,可将F5命名为响应性因子;这些响应性变量很好地反映了商业银行在进行个人理财服务时愿意并主动协助顾客解决问题,且迅速提供顾客所需要的服务。

(四)计算各因子得分 运用SPSS17.0,采用回归法估计各因子得分系数,见表5。

根据表5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F1=0.352X1+0.321X2+…+0.094X21+0.066X22

F2=-0.187X1-0.141X2+…+0.096X21+0.117X22

F3=-0.052X1-0.017X2+…-0.005X21-0.007X22

F4=0.011X1-0.014X2+…-0.004X21+0.060X21

F5=0.034X1-0.019X2+…-0.237X21-0.017X22

将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加权求和可得出综合评价函数,即:

F=0.1309F1+0.1180F2+0.1067F3+0.0726F4+0.0545F5

根据函数分别计算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每个因子的得分值和综合得分,并进行综合排名,具体数值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综合得分不高,除了有形性因子之外,其他都分布在2—4分之间。

在F1(有形性因子中),中行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银行,最低的为农业银行。造成农行有形性得分低的原因有:中行的营业网点多分布于市区,只有少数发达县域才会有银行网点的分布,而农行营业网点分布于市、县、镇,这就对农行网点的建设要求带来很大的压力,以致于在一些县、镇地方营业网点设备陈旧、未设置独立的理财中心、没有专业的理财人员现象,因此影响了农业银行在人们心中整体服务形象。但是可以得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形性因子总体得分都在4分以上,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用于沟通和支持服务的各种有形要素是基本符合客户需求的,不需要在这方面进行多的改善。

在F2(可靠性因子中),工行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银行,最后一名是农业银行,说明工商银行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能给顾客以信心和信任感,其原因在于工商银行理财发展过程中以信誉作保障,不论是良好的营业网点环境,还是服务人员人热情态度,都能给予客户很好的印象,不断树立和提高银行在客户中的总体形象,在客户心中具有较高的低位,所以客户会在第一反应中选择工行。

在F3(安全性因子中),排在第一的是工行,得分最低的是农行,且二者得分相差较大,且最终综合排名农行得分也是最低。投资理财的安全性是保证能否收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影响安全因子的因素逐渐增多,而且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客户对于银行的信赖度,最终决定客户能否选择该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所以安全性对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很大,而农行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F4(收益性因子中),中行和工行得分较高,建行和农行得分较低。收益是个人理财中最首要的问题,客户委托银行做个人理财业务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由于中行和工行进行个人理财历史比建行、农行时间长,所以,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中行和工行更有经验、能力去不断的做大做强自己的理财产品,能够比农行、建行更切实做到以客户利益最大化。

在F5(响应性因子中),中行得分最高,最低的是建行,说明建设银行在个人理财中对于客户的及时性需求做的还不到位。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是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中取得制胜的关键,主动及时地为客户提供理财信息以及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不但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能为客户的理财增益提供保障。

四、结论及建议

借鉴SERVQUAL模型选取个人理财服务质量指标,然后利用SPSS17.0软件对个人理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从中筛选出5个关键因素。它们是有形性、可靠性、安全性、收益性、响应性,其中,收益是个人理财服务质量水平的集中体现,是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核心。另外,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得出了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函数。利用该评价函数可以得到各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得分,以及各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综合排名:工行居首、中行居次、排第三的是建行、最后的是农行。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表明:提升个人理财客户服务质量,需要从影响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着手来开展工作。

针对上述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第一,商业银行针对五大影响因素齐头并进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尽力做好五大因素之间的内部协调,尤其是要做好安全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协调,不能过于保守而失去一些收益,更不能过多的强调收益而忽视安全。第二,收益是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核心,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丰富产品的种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尽量提高产品的收益率。在拓展理财产品基础资产的覆盖范围的同时,在政策和金融市场发展允许的条件下,应将理财产品由原来的低风险、低收益的政府债券及央行票据拓展到向保本收益浮动和非保本保收益型产品发展。另外,应加强与股票、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进行金融产品的再组合,实现金融产品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合理配置,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第三,在业务拓展时,注意风险防范。目前,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仍属于新兴的金融业务,其中隐含着的声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等,这些风险在业务快速拓展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监管层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监管主要依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可见我国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监管法律法规较少且没有细化到具体,可操作性亟待加强。据调查了解,从现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保本保风险类产品的销售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样使得顾客获利空间较小且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承担。第四,商业银行要及时有效的对理财产品进行信息披露、要求银行职员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服务以及提高对产品的后续服务等都可以提高客户的信赖度,这是提高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的又一保障。第五,商业银行不仅要提高银行职员办业务的速度、准确回答客户问题、有形要素保障等,还要在理财服务时体现出自己特色和个性,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要注意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服务,发挥自身优势,将我国民族文化特色与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郭锋、王武魁:《个人网上银行服务质量评价实证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1期。

[2]林建华:《基于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的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评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基于AHP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上海金融》2009年第2期。

[4]李金栋:《SERVQUAL理论在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中的应用》,《经营管理者》2009年第21期。

[5]胡左浩、蒋方明、余伟萍:《在个人理财服务中影响服务质量的因素以及作用分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6]陈宪、刘翠玲、尹百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因素研究》,《时代金融》2007年第2期。

[7]崔丽、陈爽:《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对策研究》,《财政金融》2010年第4期。

[8]金文姬:《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研究》,《上海金融》2007

年第6期。

[9]A.Parasuraman, Valarie A.Zeithaml, Leonard L.Berry.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Journal of Retailing,1988,(64): 2-40.

银行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5篇

金融业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金融业在对国民经济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仍然存在众多问题。

“稳健推进改革”是十八大确定金融发展的基调。其中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系变革的核心步骤,如今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上市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不断加快经营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步伐,但是相对较高程度的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导致大批商业银行倒闭,造成银行危机,这将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建立合理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对于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的金融危机防范都有着重要意义。

财务风险包括财务成果风险和财务状况风险[1],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是指在其经营过程中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受一些不可预料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之间出现偏差,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主要包括:资本结构风险,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

如今,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期——人民币存款与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走向全面放开阶段。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将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加剧、利润下降,传统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不能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将是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对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较好地适应利率市场化环境,利率的变动将会导致商业银行发生严重的财务风险。

二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财务

风险评价体系

在现阶段,我国有关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研究,大多借鉴国外先进的评价体系,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其中,关于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有:1)国际上通行的“骆驼评价指标体系(CAMEL Rating System)”是银行风险分析的典型代表;2)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中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方法;3)平衡计分卡和 EVA 分析法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对于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2]

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巨大挑战。有关利率风险的测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率敏感性分析,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在一定时期内的差额,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利率敏感性比率,即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值;前者是绝对值,后者是相对值;2)持续期分析,资产持续期与负债持续期缺口越小,利率风险越小;3)风险价值(VaR),从统计意义上讲,VaR本身是个数字,是指在给定置信水平和一定持有期内,预期资产组合的最大损失量。[3]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上市商业银行实际经营环境,构建了基于利率市场化条件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由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商品的特殊性和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变化都可能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首先,由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特殊性,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也是商业银行进行融资和选择经营方式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银行资本数量充足可吸收意外损失,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上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激烈竞争,会导致经营风险越来越大,故而拥有充足的资本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其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已经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效益性是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安全性是指保证收益的安全与稳定,使其健康安全的发展,流动性是指银行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客户提存或贷款、投资、内部管理等对现金的要求。商业银行的三性要求有统一性又有矛盾[4],安全性和流动性是盈利的保证,反之,盈利性又可以促进安全性和流动性水平的提升。但一般而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安全性较差。由于三性要求的内在矛盾,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

再次,利率市场化将引起银行存贷利差的减小,利率风险的扩大,不管利率上升还是下降,利率敏感性缺口必然伴随着利率风险,与利率管制下相比,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银行经营的影响更大。

此外,商业银行的发展还应注重未来的增长潜力,实现商业银行当前与未来经济利益的统一,达到持续、有效、稳定、协调的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选取六类指标:资本充足性指标、资产安全指标、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利率风险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

三 实证分析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但受资料来源的限制且鉴于样本的代表性,本文收集了2011~2013年我国所有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并利用报告中的数据整理计算出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测度指标。

在分析方法的选取上,首先,本文选取了较客观的因子分析法,运用特征方程和正交变换的数学处理方法对选取的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提取主因子。其次,为明确各上市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的财务风险状况,利用所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客观地划分为四类。最后,通过比较四类研究样本的财务特征的显著性差异,找出影响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主要因素,建立一个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多个指标或变量间联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而达到以较少的因子反映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的目的,同时也起到消除变量间共线性的作用。[5]

本文选用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验证因子分析法适用与否。

对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同时为得到每个公因子的意义,以便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故采用最大方差法对主因子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主因子的解释方差见表3,旋转成分 矩阵见表4。由表3和表4可知,提取出的五个因子有较高的解释力度,累计达到79.775%。旋转后的因子载荷较清晰,其中因子1主要解释了X1、X2和X3这三个变量,反映了银行资本充足性,可以命名为资本充足性因子。因子2在X13和X14上有较大的载荷,反映了银行发展能力情况,可命名为成长因子。因子3在X11和X12上有较大载荷,反映了利率风险情况,可命名为利率因子。因子4主要解释了X8和X9两个变量,可命名为盈利因子。因子5在X4和X5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了银行的资产安全情况。

(二)聚类分析

将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出的5个公因子得分作为新变量进行保存,并且将这5个公因子作为划分企业财务状况类别的自变量,通过SPSS中的K-均值聚类命令来完成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后得到的因子均值如表5所示。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上述五个指标的因子贡献率分别为23.002%、15.76%、15.6%、12.875.%、12.538%,对因子均值进行加权汇总,四个组别的得分分别为0.2468,0.2403,0.0343,-0.3834,可知:第四组别的财务状况为四组里最为严重,第三组别的财务状况优于第四组别,第二组优于第三组,第一组是四个组中财务状况最好的。

综上所述,依此将16家上市商业银行近3年的财务状况分为四类:财务充盈(第一组别),财务稳健(第二组别),财务危机(第三组别)和财务困境(第四组别)。总分类数量占比和具体聚类结果分别见表6和表7。

(三)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一般在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出现之前,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异常变化,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可以通过这些出现差异的指标值的变化来加以预警。

在构建模型前,需要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针对上市商业银行出现的不同程度财务风险,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从而找出建立模型所需要的自变量。本文首先采用 K-S 检验来检验变量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其次对满足正态分布的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最后根据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的结果,分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K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进行均值差异性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结果显示,X3、X4、X9、X10、X13五个指标在5%的显著水平下,既符合正态性分布,又满足满足方差齐性,用单变量方差分析来检验这五个变量,用K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来检验剩余变量。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5%显著性水平上,有4个变量接受原假设,其余10个变量(X2、X4、X5、X7、X8、X10、X11、X12、X13、X14)均拒绝原假设,即在各组变量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共线性较敏感,若不同财务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将会影响财务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度[6,7]。因此,必须消除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确保模型稳健性。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在不遗漏原始指标所蕴含的内在信息条件下,提取所选择自变量的主因子。结果表明,在显著水平为5%的情况下,KMO测试值为0.626,Bartlett检验卡方值139.268,即10个财务指标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按照方差累计贡献率,对所选的10个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变量,提取信息涵盖率达到76.795%的4个主因子。

一般Logistic回归的因变量Y只有两种取值(0和1),但本文因变量Y的取值有四种,所以需要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Multinomial-Logistic Regression),根据因变量取值是否有序可以将多项Logistic回归分为有序多分类和无序多分类。但是当存在下列两种情况时,即便因变量是有序分类的,也需要采用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8]:

1)平行线检验的P值小于0.05;

2)从专业角度评定自变量在各回归方程中具有不同的效应。

按上述理论,进行平行线检验(结果如表9),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所以,应选择无序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

利用2011~2013年数据构建的的四分类logistic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1.7%,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较为令人满意,但对财务稳健类(第二组)的误判率稍高,说明对这类财务状况的分类有待完善。

四 结 论

本文主要围绕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进行了评价,从资本充足性、资产安全、流动性、盈利性和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14个财务指标,通过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因子,进而引入聚类分析的方法将样本银行2011~2013年的财务状况分成四类,既克服了我国缺乏破产银行样本的困难,又避免了以往人为评估银行财务风险状况的主观随意性。鉴于二分类logistic模型仅将银行的财务风险状况分为有风险和无风险两类,而在现实中,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远不止这两种情况。本文根据分析,建立了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期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评测更加客观,更贴近实际。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将样本上市商业银行2011~2013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主因子,然后利用提取的主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将样本银行近三年的财务状况分成四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近三年中财务充盈和财务稳健银行的样本比例远远小于财务危机银行和财务困境银行的样本比例,尤其在2013年,除南京银行外的15家上市商业银行都处于财务危机及困境的水平,说明近年来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总体经营存在较大风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利率市场化,银行间竞争加剧,多融资渠道的异军突起,银行存贷利差缩小等。

(2)通过对出现不同财务风险状况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进行单样本方差分析和K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均值差异,得出核心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贷存比、总资产回报率、利率敏感比率偏离率、缺口风险价值净利润比等10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应将这10个指标作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重点监测指标。其中利率风险的两个指标都包括在其中,说明利率风险对上市商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不容忽视。

(3) 基于Logistic回归法构建了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测模型,由于Logistic模型对自变量共线性较敏感,故利用提取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等10个指标的主因子作为自变量构建Logistic模型,通过对模型预测精度的检验,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经营者可以利用该模型对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判断。

对于上市商业银行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也存在着不足,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仅选取了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未能构建一个适用所有商业银行的评测系统;此外,本文选取的预警指标几乎都是财务指标,后续研究可添加一些定性指标进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牟成.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4):159-160.

[2] 王晓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及实证分析[J].金融视线,2013,(25):138-139.

[3] 高蓉蓉.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方法选择[J].改革与开放,2009,(10):10-12.

[4] 付同青.商业银行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3(12):44-48.

[5] 马计斌,高春雷.基于PCA商业银行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1,(4):34-36.

[6] 罗晓光,刘飞虎.基于Logistic回归法的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11,(11):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