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

语言经济学论文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篇

商务英语是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林添湖(2004)将商务英语总结为:“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是专用英语的一个分支;它并不是一种特别语言,而只是英语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一种交际能力的体现形式;它既具有个别商务活动的专业性,又与社会大众所使用的普遍英语息息相通”。商务英语就其性质而言,是不同语言使用群体在商务语境交易领域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商务英语是商务交易中的的媒介或工具,作为一种语言,商务英语具备语言的经济学属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决定了商务英语的定位必须与时俱进,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开放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廖国强2006)。

二、商务英语经济学属性

语言的价值属性是语言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商务英语的经济价值属性驱使人们做出相应经济付出行为,此行为由于满足了投资者预期经济效益而导致商务英语在我国经历了持久不断的对之学习热潮和高校及社会教育体系的各种人力物力不断投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在我国的语言经济价值日渐重要,利用语言经济学来分析研究商务英语经济价值的表现形式及其如何有效地利用这种语言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必要的了,本文将从以下4点对商务英语的经济学属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1.商务英语的人力资本属性。

语言经济学理论认为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技能和由此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语言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具有资本价值,可以增加个人经济收益。根据语言经济学观点,商务英语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为学习商务英语而投入的财力、人力、时间等综合投资是对人力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是包含了商务技能和英语知识的语言人力资本产品的组合。商务英语人力资本的效用可以体现为使用者使用商务语言与技能知识后提高生存能力和取得更好生活质量的可能性。由于人们通过不同程度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服务于社会,社会会根据不同的人力资本价值提供相应的报酬,所以商务英语水平程度对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在此方面,相对于单纯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商务英语学习者不仅拥有语言的知识和技能也同时获得了相应的商务经济知识和技能,因此在人力资本价值的评估方面,获得多技能的人力资本的价值必然要高于单一技能的人力资本价值。

2.商务英语具有经济投资效用。

Grin(1994)认为语言和其他资源一样属于通过投资而获得收益的经济资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决定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的主要原因是出于对其所带来的未来经济投资效益的考量,即考虑到学习这种语言(或外语)的投资费用和投资预期效益的正相关,这就是语言具有经济投资效用。商务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作为一种经济投资,使用者在选择学习这种世界语言时要权衡使用的成本与收益。学习商务英语的成本就是为学习其而花去的时间和投入的直接费用,而其收益就是由于掌握这种语言使用能力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收益及使用商务英语进行商务交际时语言交际效用的最大化。其经济投资效用的大小则取决于学习者学成后对商务英语使用机会的多寡和使用范围的广度,所以商务英语学习本身就是对商务人才资本生产的一种经济投资。商务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通过长期学习积累的商务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等会对经济生产产生促进作用,受经济因素影响的驱使人们会做出更多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保证了商务英语的经济投资效用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3.商务英语体现使用经济价值。

语言本身并不具有价值,语言的价值是人们在使用某种语言时根据所获得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而赋予它的。Grin(1994)指出语言不但是具有潜在价值的技能,而且植根于个人的语言属性对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产生影响。不同语言的经济价值是不同的,所以增加收益的效果也不相同。商务英语的使用经济价值表现为:第一,使用者可利用所习得的英语语言和商务知识、技能从事与商务或英语相关的工作而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第二,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及其实践能力可帮助商务英语从业者获得更多国际商务高级职位及晋升机会,从而取得长远经济效益回报;第三,商务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在中国和国际劳务市场上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凭借商务英语专业语言和商务知识优势,商务英语从业者可在劳务市场中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

4.商务英语具有经济效用。

莫再树等(2006)认为某一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该语言在不同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包括在劳务市场上是否急需,在私人和公共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等。在某一特定地区内,使用某一特定语言的个人和机构的数量(即使用该语言的密度)是决定该语言经济效用的首要因素。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商务英语在市场上的使用程度及需求程度,需求越大,在经济活动中的使用程度越高,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就越高。从业者的商务英语熟练程度越高,工作经验越丰富,从事商务英语活动的人群越大,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用发挥得就越好。

三、结语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2篇

只要有选择,就有机会成本,商务英语中存在的机会成本不仅在宏观方面影响着学校专业设置的选择,而且在微观方面商务英语的应用上也体现出它的存在意义。

1.商务英语的专业设置———学校的机会成本。

自1985以来,商务英语以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出现于高等院校中。直至2007年,教育部才批复商务英语不是一门课程,而是一门专业。从此,商务英语名正言顺地与翻译,语言文学并列成为英语的三大专业之一。目前在全国900多所开设有英语专业的院校中已有750多所设置了商务英语课程方向/专业。近三年分别有17所,31所,83所院校经教育部审批通过开设此专业,而且这一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加入到这一阵营中来。为什么商务英语专业如此受欢迎?在此笔者借用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这一概念诠释其中原因。从一定程度讲,学校的机会成本决定着专业设置的选择。经济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的资源。通常情况下,这些资源可以有多种用途,也就是说,在配置这些资源时,我们有着不同的选择机会。正因资源的稀缺性,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时,就意味着要放弃其他选择,而其他选择所产生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那么作为理性的决策者,面对多种选择时,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也就是选择对象所产生的预期收益大于放弃对象所产生的预期收益,换言之,预期收益应大于机会成本,这才是最优选择。在高校的专业设置问题上,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教育资源用于某一专业的教学时,所放弃进行另一专业的教学可能产生的收益。教育资源包括一切为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提供的财力、物力,人力,信息等资源。这些有限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高校的专业设置。一所高校不可能无限制地去开设专业,或是想开什么课程就开什么课程。在国家一再强调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大环境下,院校在设置专业时需考虑最优选择,使其机会成本降到较低水平。可如何判定最优选择呢?什么样的选择机会成本会相对较低呢?笔者认为所设专业能够更好地与市场需求匹配就是最优选择,因为这样的选择产生的预期收益也相对较大,大于其他专业的预期收益,这就使专业设置的机会成本相对降低到较低水平。对于语言专业,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它是否能够很好地与市场需求匹配:(1)该门语言在劳务市场上是否急用;(2)该门语言在消费市场上的应用多寡;(3)该门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4)该门语言在不同市场以及人际交往中的应用情况。论述至此,我们上文所提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商务英语专业如此受欢迎,原因在于商务英语专业的设置是市场所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拓展,市场对既具有商务贸易知识又有扎实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而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此需求恰巧吻合。根据部门高校就业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国内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企业数量将达到36万家,大概需要180万外贸人才。而据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统计,中国每年高校类毕业生在13万人左右,即使不拘一格降人才,也无法填补这100多万人才的缺口。这是从量的角度考虑,如果从质的角度出发,形式就更加严峻了。例如,2012年,国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处理国际事务的人才仅有2000个左右,这对于进入WTO将近11年的中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中,不但要致力于量的增加,而且要更加专注于质的提升。本文下一部分将会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2.商务英语的应用———个人的机会成本。

语言在经济学中可被视为一种资源,而商务英语是语言资源的一个分支,具有一定的经济特性。正如语言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Marschak(1965)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因此,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具有密切关系。下面我们就从费用(cost)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一下商英英语应用中存在的机会成本。首先,商务英语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虽然我们每天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完的意思,看似语言无穷尽,但需要注意的是,表达一个语境的语言是有限的,因为语言资源本身是有针对性的;另外,一个人受自身能力、条件的限制,所能使用的语言资源也是有限的,尤其当所使用的语言不是母语的时候,这一点体现得更加明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词不达意的原因所在了。其次,正因为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商务英语的应用就会产生机会成本。在表达一个语境时,使用一种语言资源就不得不放弃另一种语言资源,而所放弃的语言资源可能带来的利益就是语言的机会成本。以语言文体为例,MartinJoos(1961)在《五只时钟》中按照语言使用的正式程度将英语分为五种变体,即庄重文体(frozenstyle),正式文体(formalstyle),商议文体(consultativestyle),随便文体(casualstyle)和亲密文体(intimatestyle)。不同的交际目的决定着使用的交际文体:商务谈判中多数情况使用商议文体;签订合同会使用庄重文体。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文体,可能会付出巨大的利益代价,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比如谈判双方不熟识的情况下使用了随便文体会使对方感到不愉快,从而影响谈判结果;合同使用语言不正式,含有歧义词语,可能由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与纠纷。这仅仅是文体的选择所产生的机会成本,语言词汇的选择就多不胜数了。比如蒙牛2012年打出的“只为点滴幸福”广告语所对应的英文是“Littlehappinessmatters”,翻译过来与原意截然相反:幸福并不重要。另外还有白象方便面在出口国外时品牌翻译为“Whiteelephant”,而这个词在英文中有“中看不中用”之意,企业由此所付出的代价不得而知了。所以,商务英语的语言应用中存在着的机会成本虽然不是都可以量化为金钱,但很多时候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容小觑。在商务英语的应用中机会成本的存在影响着语言的选择,所以在进行选择时,就要力求机会成本最小化。这就需要使用者对所用语言及其文化等方面要有较深的造诣,因为在涉外的商务活动中,导致机会成本上升的不仅仅是词汇的选择错误,更多的是不同的政治、法律,经济制度下的商务文化的冲突。用来描述与表达商务信息的语言符号的解码(decoding)与编码(encoding)的整个过程受到社会心理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歧义现象、交际意图及文化背景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商务活动中会涉及很多行业术语,特别是法律行业,不懂行话,将寸步难行,机会成本将大幅提升,为此付出的代价不可估量,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国内能够处理国际事务的法律人才告急的原因。所以,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时,需要从语言熟练度,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商务知识三方面抓起,这才能够培养出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结语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对现代性进行理论探讨是现代西方思想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亚当·斯密确立的劳动价值论,既从经济学层面对现代性的合法性进行了辩护,又从“历史深处”凸显了现代性的界限。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批判,把现代性视为自我否定、自我扬弃的过程,从而在经济学语境中完成了对“现代性”的实践批判和超越。

目前,哲学界在解读马克思几乎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文本的基础上,得出了马克思通过“经济学语境”凸显“哲学话语”并走向“历史深处”的结论。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所走向的“历史深处”,其实就是通过劳动价值论批判展开对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实践批判,进而彻底批判和超越“现代性”。

一、劳动价值论:“现代性”的经济学辩护

“现代性”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内在规定,既体现了近代以来西方社会运行的基本状况,又构成和蕴含了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时代特质。因此,对现代性进行理论探讨自然成了现代西方思想运动的基本主题之一。尽管人们对现代性的具体理解存在分歧,但从精神或文化层面把现代性等同于理性主体原则几乎是一致的。

按照传统与现代的界别,西方现代性理论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运动把人本主义信念作为思想理论世俗化取向的学理依据,最终构造和确立起了一种以人的理性为本位,以人的自我中心化结构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启蒙运动继续高擎理性这一精神旗帜,进一步肯定与推崇“自我”以及“人”的价值。康德不仅继续推崇理性主体原则,而且将其确立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原则。黑格尔通过“实体即主体”原则将理性主体原则抽象成了世界万物的绝对原则,完成了对理性主体原则的哲学论证。可见,现代西方思想运动是在推崇和维护理性主体原则的过程中展开的。

同时,现代西方思想的发展还深深扎根于人类生活实践的实际需要,既反映了近代西方社会摆脱封建专制的人身依附关系与争取个体独立的需要,又反映了西方新兴资产阶级为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并由此获取与集聚巨大的生产力和物质财富这一事实。质言之,对理性主体原则的推崇是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自我意识与逻辑要求。

正因为如此,在现代西方思想运动中,推崇理性主体原则并不仅仅属于哲学,国民经济学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从“历史深处”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即资本不断自我增殖的逻辑,而且通过把“劳动一般”作为私有财产的唯一本质,肯定人及其劳动在世界中的主体性地位,把“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原则抽象成理性主体原则,进而将抽象的理性主体原则贯彻到了社会生活的基础层面。简言之,国民经济学通过创立劳动价值论介入并推动了西方现代性理论运动。所以马克思指出,“恩格斯有理由把亚当·斯密称作国民经济学的路德”。

众所周知,对财富的本质的规定是国民经济学全部内容的前提性问题。对这个前提性问题的不同解答则成为区别国民政治经济学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各个学派的标志。马克思说:“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把财富归结为货币,由于还没有看到财富的本质是人和人的劳动,因而不能看到货币的本质,不能揭示出人的主体性地位,只能陷人对贵金属这种单纯外在形式的崇拜。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主义虽然看到人的劳动构成财富创造的条件,但却没有把劳动抽象成为财富创造的一般原则。“这个体系宁可说是封建制度即土地所有权统治的资产阶级式的再现”。只有以威廉·配第和布阿吉尔贝尔为代表的早期古典学派提出的粗糙的劳动价值论,才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人在财富创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后来亚当·斯密揭示财富的劳动本质并创立劳动价值论,进而确立国民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基础。

斯密以经济自由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以探讨如何增进国家财富为理论任务,并通过把商品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富,把商品生产和劳动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把增进国家财富的生产劳动和资本的地位及其关系问题作为讨论的重心。尽管他对这一问题的前后回答是矛盾的,但他在原则上坚持了价值决定于劳动的原则。他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显然,斯密已经把劳动抽象成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本质和源泉的劳动一般,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消耗。这标志着劳动价值论的确立。

斯密在把“劳动一般”作为财富的源泉的基础上看到了劳动社会交换的意义。斯密发现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虽然是分工的结果,但在彻底实行社会分工之后,人们需要的满足必须依赖于劳动的社会交换。因为,“没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帮助和合作,一个文明国家里的卑不足道的人,即便按照(这是我们很错误地想象的)他一般适应的舒服简单的方式也不能够取得其日用品的供给”。没有劳动的社会交换,国家财富的增进根本无法实现。为此,现代社会必须打破封建自然秩序的束缚,推动劳动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让内在于社会的“看不见的手”—市场来调节社会分工和交换关系。这样,不仅为资产阶级社会从事实与法律层面把“利己主义”肯定为“完全自由和正义的自然制度”阎提供了理论支撑,而且也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个人”在自由活动基础上生产人自己的自由空间,即把人的命运还给“大写的人”提供了理论说明。李嘉图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在交换价值形态下探讨商品的价值问题,发现“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l,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劳动价值论。

然而,同样明显的是,由斯密肇始李嘉图完成的劳动价值论,一方面由于把财富的本质归结为人的劳动,把自然界和财富看作是人的产物或人的构成物,从而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扬弃了财富的外在对象性,将人本身及其劳动抽象成资本积累与扩张的环节,从而将人的感性活动本质遮蔽起来,把人的主体性思辨地归结为了抽象的理性或自我意识。“市民社会”的物质生活原则于是就被抽象成了理性主体原则,即把“资本对人的抽象统治”变成了理性观念对人的抽象统治。这样,国民经济学也就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合乎逻辑地看作了合理的、自然的、永恒的社会形式;而它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论也就构成了对以“资本对人的抽象统治”为深层逻辑的“现代性”进行非批判的合法性辩护的理论基础。

二、劳动价值论:“现代性”界限在“历史深处”的凸显

尽管国民经济学对“现代性”作了非批判的合法性辩护,但它也不自觉地从“历史深处”凸显了“现代性”的界限。

首先,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经济范畴作了超历史的理解。这一错误的始作俑者就是亚当·斯密。斯密把商品看作一般劳动的产物,而不看作劳动产物的一种社会形式,表明他从来没有研究过劳动产物表现为商品以及劳动表现为价值与用劳动时间计算的劳动量表现为劳动产品的价值量等等的历史条件这些根本性问题,而只是在交换价值的形态下探讨商品的价值并把劳动抽象为私有财产的本质。因此,马克思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根本缺点归结为:始终不能从商品的分析,特别是商品价值的分析中,发现那种使价值成为交换价值的价值形式,从而把价值形式看成了一种无关紧要的东西或在商品本性之外存在的东西。“这不仅仅因为价值量的分析把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了,还有更深刻的原因”。闭这就是把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类型,即具有历史的特征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误认为社会生产的永恒的自然形式。国民经济学家忽略作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形式的劳动产品的价值形式的特殊性,从而忽略商品形式及其进一步发展—货币形式、资本形式等等的特殊性、历史性、暂时性,其根源也正在于此。所以,国民经济学始终把雇佣劳动及其价值表现形式与一般生产劳动及其价值混淆在一起。

国民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上的错误,使其对“现代性”的辩护陷人了悖论。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学所要求的财富增长或积累,本质上是以牺牲具体劳动或感性活动为代价的抽象劳动的积累—财富或资本的积累,不仅这种积累的不可能性与积累本身同步增长,而且,它所要求的财富越是抽象,人的“主体性”就越是受抽象所统治。李嘉图把国家理解为生产的工场,把人理解为消费和生产的机器,把人的生命等同于资本,把人类生活世界理解为经济规律盲目支配着的世界的观点充分表明:劳动价值论只是从表面上承认人、人的独立性、自主活动,实质上却通过把私有财产的本质规定为人的劳动,进而十分片面从而更加明确、彻底地把私有财产以及劳动规定为一种世界主义的、普遍的、摧毁一切界限和束缚的能量,即将人及其劳动仅仅抽象成资本积累与扩张的环节,最后走向了遮蔽人的感性活动本质,把人的主体性思辨地等同于抽象的理性或自我意识以至于敌视人的反面。诚如马克思所说:“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人,毋宁说,不过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而已”。质言之,国民经济学的现代性理念陷人了表面上肯定人及其主体性与实际上否定人及其自由的自相矛盾。

同时,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危机,资本平均利润率的降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加剧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矛盾不断涌现,也处处昭示着资本永恒积累的不可能性。这种以财富积累为目的与以积累的不可能性为结果的矛盾,无疑进一步彰显了国民经济学现代性理念的悖论。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现代语言学;融合;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392-01

近年来,对经济学和语言学进行交叉研究的理论成果越来越多,新兴的学科分支正逐步形成。与经济语言学相比,国内学者对语言经济学的关注程度更高,形成了不少有见地的理论观点,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乃至建立博士专业点。相形之下,经济语言学似乎还不那么受到重视,其实作为学科交叉与整合所产生的新领域之一,经济语言学同样值得我们关注并加以研究探讨。

语言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它是一门语言学和经济学交叉相融的边缘学科。一方面,它一直是语言学隐型或显型的一个分支;另一方面,它是非常年轻的经济学分支。

经济语言学的相关属性主要表现在言语配置优化与否,效用是否最大化。向明友(1998)指出:人类的言语生活受行事能量守恒定律、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规律、言语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所支配。正是由于这三条规律的存在,人们才去追求言语的优化配置,并使言语的优化配置成为可能。在语用行为规律中,语言经济与否,其优化配置表现为下列五种属性:一般均衡性、前提共识性、择近性、从众性和言语生效性。此五种属性可概括并称为经济语言学的属性,其表象和目标为言语的优化配置。之所以将这五种特点称为经济语言学的五种属性,是因为如果按照这些属性来配置语言,言语的效用就能达到最大化,言语的配置就能达到最优化。效用最大化的言语,实现优化配置的言语实际上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最经济的言语,能使言语实现最优化的属性也必然成为经济语言的基本原则。

1.经济语言学的一般均衡性。均衡(equilibrium)也叫平衡,这是借用的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本意是指当物体同时受到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两个外力作用时,该物体因受力均衡而处于暂时静止状态。最早把这一概念引入经济学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用来研究商品的供求关系,形成了经济学中的局部均衡理论。后来的经济学分析中,法国经济学家又提出了的一般均衡理论,从而使“均衡”思想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工具和价值理论之一。将均衡概念引入经济语言学,主要用在对言语投入与需求量关系的分析上。

2.经济语言学的前提共识性。经济语言学是语言哲学家、语义学家、语用学家以及话语分析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哲学和语义学从例题的语义关系角度关注前提问题,语用学研究突破命题范围,突出强调语用前提的重要性。

3.经济语言学的择近性。省力动机是人类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典型范例,受省力动机的支配,人们在讲话时总是容易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话题,在推定话语前提时,也最容易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下结论。言语行为中择近现象很多,比如“三句话不离本行”这一说法,描述的就是言语的择近性,也就是人们讲话时总是容易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话题展开。

4.经济语言学的言语生效性。言语行为理论在对说话行为和施事行为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取效行为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我国学者顾日国(1994)对取效行为存在的症结发表过自己的观点。实际上,在言语交际行为中,人们以言行事,但言语在行事过程中仅起承载信息、调节关系的作用(向明友2001)。如果要行之事的难度超出受话人的能力,出现受话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时,言语就未必能实现预定目标,但言语的效用还是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时就出现言语的效用(utility)和效果(effect)不统一的情况,这不是言语的过错。如果发话人言语能让听话人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而且听话人全心全意去做这件事,那么发话人的言语就算达到了优化配置。

5.经济语言学的从众性。从众心理对人类的语用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和规范作用。为了实现语用行为中的言语效用最大化,交际者双方须共同沿守从众性,即必须遵守语言社团内大多数成员都共同遵守的长幼、尊卑、真假、善恶、美丑等社会文化方向的道德、信念及价值观规则,法律、法规及公约等社会组织规则以及语言工具的结构规则。

在当今社会,不包含经济学属性的语言学意识,不是与时代契合的语言学意识;同样地,排除了语言的重要性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更长远的未来。经济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为人类语言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工具和视角,呼唤更多知晓经济学和语言学的人员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由于作者学术能力有限,对于经济语言学这一学科的描述介绍还很不全面,但是可以预见,经济学语言的研究,尤其是经济学语言的修辞学研究将成为今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骆裴娅.经济语言学视域下的广告语言[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04).

[2]李宇明.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J].语言文字应用,2012(03).

[3]辛菊,凤.语言的经济原则与汉语联合式合成词的认知模式[J].语言文字学术研究,2008(05).

[4]苑国华.论布迪厄的社会语言学[J].北方论丛,2009(02).

[5]袁俏玲.简论经济语言学[J].船山学刊,2007(03).

[6]安琦.基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经济”[J].北方经济,2011(02).

[7]姜国权.语言经济学与经济语言学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5篇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经济(language economics)”名目之下。马尔沙克(Jacob Marschak)是最早从经济学角度诠释语言的学者,他在1965年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st)和收益(benefit)。此后贝克尔(Gary S.Becker)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奇斯维克、米勒、达斯曼(Chiswick BR,Miller PW,Dustmann C)等借助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理论对语言价值(认为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进行了研究,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言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语言经济学研究出现了一些代表性人物,如:格林(Francois Grin)、鲁宾斯坦(Ariel Rubinstein)、奇斯维克(Barry R.Chiswick)、迈克洛斯基(D.N.McCloskey)、米勒(Paul W.Miller)等,他们的著作如“Econ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International Analyses”等都是重要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外的语言经济学研究逐步形成了三种研究范式:一是人力资本理论下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二是经济学的修辞研究;三是对语言本身的经济学分析。(张卫国,2008)

国内的研究晚于国外(主要集中于近十年,尤其是最近五年),但近几年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和广州大学等几个研究语言产业(包括语言服务、语言经济)的研究中心,出现了李宇明、屈哨兵、徐大明、贺宏志、陈鹏、黄少安、张卫国、郭龙生等一批专家学者,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语言产业”“语言服务”以及“语言经济”等名目之下,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发展语言产业必要性的论证。李宇明(2010、2012)、屈哨兵(2012)、黄少安、张卫国(2012)、徐大明(2012)等分别论证了语言产业(包括语言服务产业、语言经济)的价值,呼吁加强语言产业研究、促进语言产业发展。2.语言产业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研究框架的论述。屈哨兵(2012)研究了语言服务产业的内涵、外延和特点;张卫国(2008)讨论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徐大明(2010)讨论了语言经济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贺宏志和陈鹏等(2012)则勾勒了一个语言产业研究的基本框架。3.语言产业的调查。在官方层面,教育部语信司牵头成立的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十来年对国家通用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和海外华语等进行了持续监测,国家语委根据检测结果了多期“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国家语委还组织地方高校等科研部门开展了“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而在民间,中国翻译协会会定期“中国语言服务业发展报告”;一些私营公司也开展了一些调查工作,比较重要的如:北京亚博中研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所做的《2013~2018年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等。

整体上看,语言产业近些年来受到了不少关注,发展迅速;但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探讨还处于对其研究价值进行论证和对基本概念进行界定与廓清的阶段),语言资源的调查虽已引起重视并付诸实施,但由于该项工程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后续的工作还十分繁重。

(本文是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西语言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3BYY004]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Ariet Rubinstein.Econmics and Language:Five Essay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Barry R.Chiswick&Panl W.Miller.The Economics of Language:

International Analyses[M].Taylor & Francis e-Library,2007.

[3]Francois Grin.Language Planning and Economics[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03,(4).

[4]陈鹏,贺宏志.中国语言产业亟待加速[N].人民日报,2013-04-25.

[5]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在2010

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J].中国翻译,2010,(6).

[6]贺宏志,陈鹏.语言产业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7]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产业的涵义与我国语言产业发展战

略[J].经济纵横,2012,(5).

[8]李宇明.认识语言的经济学属性[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9]李宇明.语言也是“硬实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10,(5).

[10]屈哨兵.语言服务的概念系统[J].语言文字应用,2012,(1).

[11]屈哨兵.语言服务研究论纲[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版),

2007,(6).

[12]徐大明.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0,(5).

[13]张卫国.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初步框架[D].济南:山东大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文化元素

我国的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其作为一种“舶来品”在我国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掀起,全球经济大融合进程的加剧,语言的交际优势越发凸显。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其开始从传统单一的英语专业向英语复合型学科转变,英语渐而呈现出一种融合发展之态。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犹如一轮皎洁的月亮在浩瀚的夜空闪闪发光。茶文化与英语相结合是与语言经济学这一理论相契合的,其对于茶文化的弘扬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难以言喻的重要意义。

1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概述

语言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是利用经济学理论把语言作为一个变量元素加以分析,探讨其对于经济的反作用。语言经济学是语言与经济相结合而成的一门学科,其融合了语言学的相关概念,又集聚了经济学的理论,对于语言与经济的双向发展都具有鲜明的促进意义。其实,语言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65年美国的经济学家雅各布•马尔沙克教授提出了语言经济学概念,将语言与经济、信息、科技以及教育相结合。而后,语言经济学科体系也由此而建立,并发展至今形成了完善的框架体系结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语言经济学作为一种交叉性学科体系,其既具有语言学的特征,又蕴藏着经济属性。目前,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被广泛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高校也相继设立了语言经济学专业,英语与商务结合诞生了商务英语,语言与法律相结合诞生了国际法,语言与贸易相结合诞生了对外贸易。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语言的经济属性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语言从一种沟通工具转变为一种经济化元素。

1.1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经济学的产生较晚,其研究领域主要是以经济学为主,其是理论经济学模式下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语言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与其本质问题。具体来说,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极为系统的,其通常会以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语言为立足点,从其源头开始深入研究其发展规律以及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语言的形式特点,对其语言政策进行深究,并从语言政策的制定上剖析其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进而通过观察经济活动的利害性来调整语言政策,将语言的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再者,语言经济学研究者会根据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方言文化对其当地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规则化分析,以不同语言之间的互通性,来实现方言之间的互相融通,逐步扩大语言文化的经济影响。继而,研究者也会从与语言自身的演变规律着手,结合其潜在的经济价值,重新构建其语言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思想内涵,从而实现语言与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另外,所有的问题最后都活上升到哲学层面,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哲学领域里的物质,其研究成果即为方法论。因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其几乎还涉及到了语言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1.2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

语言虽然只是个文字符号,其却承载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信仰,其同时也是民族价值观的展现。而从经济学这一层面来看,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的基础,其是我们交流沟通的必要工具。人们可以利用其语言天赋从事语言工作或者参加某项特殊户的活动,进而获得报酬与收益,那么语言经济学的价值也就显而易见了。当然,语言经济学的研究价值远不止于此,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语言与经济学的相关因子相融合生发出一个新的经济学概念。例如,英语与茶文化相结合生发出了茶文化英语,既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又提高了大众的英语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英语这一媒介,世界人民了解了茶文化,进而透过高深的茶文化内涵,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萌发敬仰之情,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我们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加强对语言经济学的研究,那么语言经济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将会愈加深刻。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英语与科技相结合催生了科技英语,企业可以通过英语引入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把英语作为技术输出的载体,将其先进的科学理念以英语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进而全面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提高其综合实力。

2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2.1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茶文化是从传统文化中分离出来的,其融合了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精髓于一身,是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然而,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我们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却一直停留在国人的世界里,甚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日本的茶文化是在我们中华茶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其世界地位却明显高于中国茶文化。究其原因,我们的茶文化英语人才稀少,其不能以专业化的方式将茶文化翻译成地道的英语。而再进一步细究,则是因为我国高校的茶文化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崇尚的是分数论,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进而使得学生都沉溺于拿高分的旋涡中,其无暇也无精力再投入到茶文化的学习中。更为不幸的是,茶文化没有被纳入到教学体系的框架之中,所以甚少有人会主动学习茶文化,了解茶文化知识。由于茶文化知识的匮乏,茶文化英语的翻译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作为中国人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就极为贫乏,更遑论其茶文化翻译作品的质量了。所以,不科学的茶文化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了我国茶文化的衰落。

2.2茶文化内涵融入不足

饮茶之风的再度盛行,使得茶文化也为人所知悉。从古老的历史中走出来的茶文化所散发出的人文艺术之光,深深地折服了国人。同时,茶文化的德育教化功能以及其为人处世之哲学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于是,茶文化以传统文化代表的姿态步入了高校教育系统的框架中。但是,高校在进行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时,茶文化的内涵并没有得到充分阐释。一方面,从教师到学生,高校对于茶文化的重视程度远不如经济、信息以及医学等专业。所以,高校并没有根据教育部的号召,建立完善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而只是简单地将茶文化英语设置为一门选修课,所以茶文化英语在校园的普及率并不高。另一方面,高校茶文化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高,其大多是从英语专业转变而来的,其教学模式依旧沿用英语教学模式,并没有以茶文化的历史底蕴为切入点,对茶文化英语进行生动形象化教学。而且,由于教师基本茶文化英语知识的缺乏,使得其教学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茶文化的独特气韵也没有传达给学生。

3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透过语言经济学,融入茶文化的深层内涵

众所周知,茶文化知识博大精深,茶文化内涵隽永含蓄。茶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其应该盛名远扬而不是仅囿于我们一国之境。所以,我们应该积极培养优秀的茶文化英语人才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首先,高校应该以语言经济学为立足点,结合其研究对象对茶文化英语的经济属性进行深入挖掘。高校的茶文化英语教师应该从英语的语言效益理念着手,透过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将茶文化的深邃内涵以相得益彰的方式融入到其教学体系中,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不断扩充茶文化英语内容。其次,高校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语言经济学的特点,从经济投资的角度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创新性构建。在语言经济学的指导下,以茶文化英语对外传播的现状为基石,开拓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3.2优化课程设置,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

从宏观层面而言,语言经济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实质是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是与当前多元化的时代潮流相符合的。因而,茶文化英语作为一种复合性学科体系,其必须与时俱进循着历史的轨迹,充分发挥语言经济学的优势,建立健全的茶文化英语教学体系,以促进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高校必须以语言经济学的宏观经济价值为指导,创新茶文化英语知识结构,以培养茶文化英语人才的创新意识。而后,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高校也应该从语言经济学的微观收益为出发点,对茶文化英语课程体系进行合理设置。从当前的茶文化英语市场的人才需求出发,根据岗位的需求,培养专门化的茶文化英语专业人才。同时,教师作为茶文化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一线人员,其应该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其茶文化专业知识的水平,也强化其茶文化英语的实践运用能力,进而使其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琤,徐晓晴.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区域经济发展———以苏州科技学院为例[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9(5):104-107.

[2]张阔.高校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基于语言经济学分析[J].科技视界,2013(4):83.

[3]马嫣,刘宇.语言经济学视角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9):144-147.

[4]许南,刘颖.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课程优化设置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5(2):119-123.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语言演化;经济发展;地理禀赋;互联网;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5-0013-05

纵观人类语言发展史,语言文字始终处于动态的演变之中。从腓尼基字母到希腊字母再发展演变到拉丁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如今通用的简化汉字,都经历了较长时期语言变异的过程。期间有的语言可能已经消亡,有的语言新生,有的语言变体。从横向来看,即使印欧语系中的英语也存在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的区别。语言文字发展史告诉我们语言具有演化特征,这一命题已得到语言学界的普遍认可。尤其鲁宾斯坦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与语言》中认为“经济学试图将社会秩序解释为从某些甬数的最优化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常规性:这一点对语言也是适用的。”他试图用演化博弈的方法研究语言演化,“语言被认为是一种行为现象,而且如果它不能服务于人们的需求,那么演化力量将会发生作用,以改进其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鲁宾斯坦在其著作中也介绍了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曾论述交易演化与语言存在的关系;哈耶克也是语言演化论者,他用自发秩序原理论述法治演化时类比了语言,认为“与语言、货币或者大多数社会生活赖以存在的和机构常规惯例一样,法律机关当然也不是由一位智者发明出来的。”可见语言演化的问题较早就被经济学家关注。

经济学者研究语言演化,主要使用经济学的方法如成本与收益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工具研究导致语言演化的外部因素,即语言演化的动力机制,剖析语言演化所引致的经济效果。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可以为人类起源提供启示。寻找语言演化的历史轨迹也能发现某些语言的亲缘性以及理清人口迁移的路径,这也是语言经济学研究纲领之一。

一、经济发展无疑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

语言演化的首要动力机制应该是经济发展这是因为:首先,从微观上讲,语言具有资源属性和价值属性。资源追逐利润的经济学原理决定了理性人学习通用语言以求提升人力资本。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获得更高的交际收益。如此,减少本民族语言使用时间,增加通用语言的学习时间,可能会导致本民族语言的弱化甚至消亡。世界上有七千多种语言,实际上只有十几种语言被广泛使用。从宏观上看,经济发展促进了国际以及区域贸易的广度与深度,而贸易是一种互动行为,作为互动行为的常规工具就是语言。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客观上需要使用通用语言,因此增加了通用语言的吸引力。此外,频繁的贸易增加了语言接触,很容易促进语言融合和语言借用,所谓“洋泾浜”现象就是这种语言融合的结果。其次,经济发展与强势是提高语言通用度的重要原因。英语的强势以及高通用度就与英美国家的经济强势有较强的相关性,这种高通用度的语言深受个人的青睐,成为当前二语选择与习得的最主要的语言。当然,经济发展未必一定会造成语言强势,但是本民族语言强势往往会与本民族经济强势有关,至少一定历史时期本民族经济是发达的。第三,经济发展推动了语言文化产业的发展。语言产业发达的重要标志是更多的人投资使用某种语言,其投资语言的动力机制主要是该种语言所带来的收益以及学习成本,这和该国经济发展是分不开的。当前英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了英语产业的发达,全球GRE等考试培训业足以显示英语的吸引力。英语的全球推广不仅使英语吸收了各民族的语言,增强了英语的生命力,促进了英语演化。还可能会使一些小语种社区的人们放弃本民族语言的使用。

直观的数据和实证结果验证了经济发展对语言演化的重要影响。各大洲的语言种类差别较大,欧洲语种最少,非洲语种最多,这与大洲的经济发展差异有关。欧洲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语种较少,与之相反,非洲语种就较多。从实证研究上看,拉奇尔建模论证了学语种语言可以获得高交际收益,导致小语种语言可能被大语种语言同化。德・斯旺的语言Q值模型论证高Q值的语言其吸引力较大,生命力就越强,相反那些低Q值的语言则因为吸引力弱可能在一段时期内消亡。切齐和金论证收益与语言使用的相关性,大语种语言可能会同化小语种语言。

经济发展导致语言演化的形式主要有三:第一。经济社会的发展衍生出许多与经济相关的新词汇。例如,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发展,汉语出现了较多的新词汇,比如

“科学发展观”、“新常态”、“一带一路”、“绿色GDP”等等。这些新词汇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恰恰新词汇的“所指”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即用较少的词汇表达更多的内容:“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要义:“一带一路”则用较少的词汇表达了区域贸易一体化的丰富政策内涵;等等。当然,经济发展是衍生新词汇的动力,反过来,新词汇也表征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动力。第二,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提高了交际的频率,促进了语言的接触与融合,有些词汇约定俗成,形成新词汇。比如英语借用了许多汉语词汇:LaoZi(老子)、lianghui(两会);汉语中也吸收许多英语词汇如“T恤”就是此例。词汇的交叉借用不仅没有降低该语言的纯洁度,反而提高了该语言的通用度,增强了该语言的生命力。第三。经济发展导致语言趋同与语言简化。语言简化其内在的动力仍然是经济的因素。比如口语的简化正是省力省时的表现,而繁体字演变为简化字正是适应于降低文盲率,提高人力资本的需要。

经济发展与语言演化都是动态的过程,经济发展影响语言演化往往是不同步的,可能存在时滞。但并没有否定两者的相关性。认识经济发展是语言演化的重要动力机制,语言演化是一种自觉行为,因此不应该对语言消亡过分忧虑,也没有必要保持语言绝对纯洁度而否认语言的变异。

二、地理禀赋与语言演化趋势

地理禀赋主要包括地理面积、地形因素、地理距离以及气候条件。地理禀赋是影响语言演化与分布的重要因素,并形成新的学科分支地理语言学。世界语系以及我国各方言的划分主要是根据地理区位来划分的,足可以说明地理禀赋影响语言演化的权重。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地理禀赋影响语言演化的传导机制是交易成本的扩大与节约。地理面积越大,地形越复杂,交通越不发达,气候越恶劣,很可能造成市场的分割、运输成本的增大以及人口迁徙的障碍,较容易演变成语言的多样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亚洲土地面积较大,其语种绝对数量也最多。相反,欧洲面积较小,其语种绝对数量就较少,见下表。值得说明的是,虽然大洋洲面积较小,但是其语言种类最多,这与其地形条件有较大的相关性:大洋洲包含众多的岛屿,互动中存在着更高的运输成本。就单个国家来说。岛国的语种数量和语言多样化指数偏高,比如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领土大部分是由岛屿构成。其地形因素决定了本国语言多样化的情形。从语言地图看出这两个国家的语种绝对数量分别约为710、830;语言多样化指数分别约为0.8、0.99。另外,北美洲洲际面积较大,但语种较少,这与其较高的经济水平有关。因此。以上反常态事例不仅没有否定命题。更有力地验证了命题的正确性。再比如我国南北方言演化存在差异与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可能与地形有关。北方平原居多。各种方言虽有音调差异,但是不影响交际;而南方地形复杂,即使同一县域内也存在难以交际的方言。地理距离也是影响语言演化的重要因素。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地理距离影响语言演化的理论传导机制是交易成本的扩大与节约。例如,世界语言谱系树就是根据区域来划分的。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邻国往往被纳入同一语系之内。再比如,邻国的语言基本上相似:瑞典语、挪威语以及丹麦语就可以互通;许多日本人也能认识汉字。地理距离越近,明显地缩小了交易成本,两国的交际频率就越高,就越能促进语言的融合。地理禀赋影响语言演化还有其他系列观点,如有学者研究,在地理上孤立的人口族群会因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而丧失基因多样性,但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相对孤立的语言的音位丰富性高于有许多“邻居”的语言。

综上,语言演化有明显的地理依赖特征,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地理禀赋影响市场的统一性以及交易成本,从而影响语言演化的趋势与速率。一般来说,地理禀赋是客观的,但是地理禀赋作为影响语言演化的客观因素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而逐渐弱化,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互联网的普及改善了交通设施,促进了人口迁徙,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从而促进了语言新生和语言融合的多元化。

三、科技进步与互联网发展衍生网络流行语的约定俗成抑或消亡

科技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地理环境,缩小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增加了交际频率,或导致大语种语言同化小语种语言。或导致词汇互相借用与融合。但是无论是何种演化结果。都适应于交易成本节约的需要。作为语言演化的动力机制,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有重合的部分,科技本身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但是科技发展影响语言演化的传导机制可能会广一些,比如可以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扩充科技进步与语言演化的相关性,科技进步为人口迁移提供了工具,促进了人口迁移,而人口迁移应该是语言融合的原因。例如,从世界历史上看,科技进步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了美洲大陆的发现与欧洲移民。这就促使英语频繁借用了土著语占印第安语。当今。美国的各州地名以及河流,很多都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语言接触不再局限于人口迁徙,地球真正成为“地球村”。较为发达的通讯方式大大缩小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并改善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带来了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以及变迁是21世纪以来语言演化的重要形式。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新生性、简洁性、趣味性、不规则性以及口语化,网上交际可能不会过多地强调语法规则,双方了解语义就可以顺利交际,这本身就体现了语言经济原则。正是由于网络语言的简洁与省力特点才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网络语言演化趋势表现为约定俗成抑或消亡,那些较有意义并且“所指”准确的网络语言逐渐为人们接受,约定俗成,形成新语言,比如用阿拉伯数字“88”成为“再见”替代语,有些较为粗俗的网络语言。不能被接受,很陕就消亡了。

从现实来看,科技进步带来了较为丰富的词汇,如CT、B超等。其中有些词汇中英文夹杂,简洁、生动、所指准确,约定俗成,成为汉语言中的基本词汇;而有些中英文夹杂语言尤其是网络流行语比如“hold”住、你“oUt”了等,这些网络流行语具有趣味性,但是网络流行语凸显年轻人追逐时尚及调侃的意义可能要大于这种语言本身所表达的含义,因此往往成为年度的流行语,可能不能够约定俗成,很容易消亡。总起来说,科技进步影响语言演化的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间接影响。科技进步影响经济发展、地理禀赋与人口迁移,影响互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影响语言演化。第二,直接影响。科技进步带来了工具的更新与升级,因此衍生了许多科技术语。如前文所述的“B超”。此外,科技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互动迅捷化与多样化,产生了网络流行语,并且这种流行语数量越来越丰富。表达越来越简单。

通过以上论述表明,科技进步尤其互联网的发展对语言演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衍生的新词汇反映了时代特征,并具有两种倾向:约定俗成抑或消亡。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也会加快语言趋同与趋简的速度。

四、语言经济原则与政府行为

语言演化应该是语言系统要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其演化的特征仍然体现语言经济原则。语言内部规则主要指语言内部结构,按照语言学的定义。语言内部三要素包括语音、语法与词汇。语言的演化应该是三要素的演化,但是演化的速率和形式应该是有差异的,是不平衡的。其中词汇的演化速度最快,也较明显。这是因为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率先衍生或者改变新词汇,正如前文指出,人们在互联网聊天更多地采用新词汇,而不过分苛求语法规则或者语音问题。这本身体现了语言省力与语言节约的经济学道理。以英语中的汉源词汇为例。根据雷小兰、郭晶(2015)的分析,自16世纪中叶以来到21世纪初,汉源词所占英语词汇的比例呈不断递增的趋势。另外,不同语言的演化速率可能与语言的表音性还是表意性有关,我们提出这样的假说:表音性文字其演化速率更快,表意性文字演化速率较慢。

综上可以这样认为,无论语言内部要素如何变化,都是沿着这样一种趋势即使用更少的语言表达更多的意义,也就是语言经济原则。按照索绪尔的语言学“能指”与“所指”的术语也可以用于解释语言演化的路径。所谓“能指”就是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反映事物的意义;“能指”具有多元性、任意性,“所指”具有固定性。唯一性。比如英语中的“people”、法语中的“personne”发音不同,但都唯一指向“人”的含义。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能指”意味可选择语言的约束集;“所指”即理性人的目标最大化,那么,在既定的约束集中寻找目标最大化的规划问题解必定是那些易学易懂的语言,这是因为,既然都能达到指向“人”的目标,理性人出于语言习得效率的考虑,必然会选择那些学习成本最小的语言,因此易学易懂的语言将成为语言演化的趋势和方向。

经济学家和语言学家对语言内部规则演化问题的研究可谓是殊途同归,如语言学家齐普夫提出了语言省力法则和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效用最大化的经济学原理是相同的。姜望祺(2005)对齐普夫的语言省力原则做了较为完整的论述:“Zipf认为,用词经济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讨论:说话人的角度和听话人的角度。从说话人的角度看,用一个词表达所有的意义是最经济的。这样,说话人不需要花费气力去掌握更多的词汇,也不需要考虑如何从一堆词汇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这种‘单一词词汇量’就像木工的一种多用工具,集锯刨钻锤于一身,可以满足多种用途。但是,从听话人角度看,这种‘单一词词汇量’是最费力的。”从经济学意义上讲的“语言省力”即用少量的语青表达更多的意义。以实现效用最大化,但这不是说词汇越少越好,词汇需要满足所指准确,以满足信息传递的效率性。简言之,就是要在听话者与说话者的博弈过程中达到经济均衡,这又与Laurence Horn的“两原则模式”(听话人省力的Q原则与说话人省力的R原则)不谋而合。

如前文所述,语言如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是演化的,但是语言演化的进程中存在着政府构建语言文字的行为。中国历史上就存在某些语言文字是基于权威主义的构建,比如传说中的“仓颉造字”、秦始皇的“书同文”。近代历史上也有新中国规定的《简化字使用方案》。从世界上看,也存在所谓的“世界人工语”。那么。如何理解语言演化进程中的权威主义行为?黄少安、苏剑(2011)把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文字两种形式。认为口头语言是演化的,而文字主要是构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语言演化与构建的矛盾。虽然存在着政府或者其他权威主义的构建行为,但并没有否定语言是演化的这一命题。首先。语言的构建是以演化进程中的本民族语言为依据,并不是主观臆造的。秦始皇的书同文,正是李斯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六国文字,构建“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汉字的简化字是根据汉字草书构建的。世界语的形成也是以印欧语系的语言为基础。因此,可以认为,权威主义的构建行为实质上遵循了语言演化规律。当然,政府的构建语言文字的行为本身是为了经济效率的需要,也适应于交易成本的节约,这可能有助于推动语言向更简单、更简洁、易学、易懂方向演化。例如汉字笔顺的制定,有利于速写、省力与美观。其次,如果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理解,那么政府构建行为就是语言演化的外生变量。政府的每次构建都在较短时期改变语言演化的路径。但是从长期来看,语言还是演化的。一旦引入认知进化的因素,演化和构建的不和谐性就会消失。任何建构都是局部和短期均衡的,是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某一驻点。

我们说语言是演化的,是自觉行为,是一种普遍规律。但并不是说在语言演化的进程中尤其小语种消亡面前无所作为。首先,不应该对语言消亡过于忧虑,在尊重语言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语言保护策略。其次,应该致力于语言推广,提高本民族语言的通用度,增强本民族语言的吸引力。虽然语言推广在短期内不可能提高本民族语言的通用度。但是加快语言推广,可以让外国人更熟悉本民族语言要素中的语法、词汇等特点,从而降低本民族语言的学习成本,提高习得效率。这正反映前文所讲的“能指”与“所指”的经济学内涵,理性人选择学习成本低的语言以使目标达到最大化。当前,世界的通用度最高的语言是英语,但是最初并不是如此,就如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所言,“在对当今英语进行考察之前。让我们再概略地回顾一下这种语育的发展历史,就和拉丁语一样,英语最初甚至可以说是很不起眼,没有人能预想到她有一天会成为一种世界语言”。英语的通用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美国家推广英语的制度安排。诸如英美国家语言准入考试,GRE以及托福等,与之相配套的英语语言产业在全球的普及与建立传播了英语,增强了英语语青的吸纳能力与生命力。

五、结语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合作原则;商务英语翻译;abcf准则 

 

运用语言学研究成果指导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逐步复苏,外语专业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为适应社会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相继建立高职院校,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也应运而生。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型外贸生产加工或进出口企业从事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调查表明,高达67%的该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商务领域从事贸易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常见商务文本的翻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翻译课程主要开设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时间为一学期,总学时为32~64学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理论教学“蜻蜓点水”,教师侧重对主要翻译技巧的介绍与讲解,缺少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与传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言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高职翻译教学实践注重短平快,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较少,翻译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离开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指导,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停留于肤浅层次。在语言学研究成果指导下,开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语言学研究成果与商务英语翻译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语用学既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也是“研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使语言研究的视角从抽象回到具体,从理性思辨走向实例分析,从研究单句扩大到篇章,从注重抽象的语言系统变成注重实际的语言运用。语用学研究的意义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静态意义,而是在特定交际情境中传达和理解的动态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因此,研究语言符号及其使用者间的关系,也即符号运用过程产生的相关意义的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可以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其中,语言经济学与语言合作理论的提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的合作原则的提出语言的合作原则是指使你的语言表述符合你参与的谈话目标或方向。1967年,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几次演讲中都提到合作原则。他认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格赖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中说:“我们的谈话交流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的努力,而且每一位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能认识到一种或一组共同目的,或至少是相互可接受的方向...使你的会话按照要求接受的目的或方向发生,人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合作原则。”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又提出了数量、质量、关系、方式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语言内容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但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过量,即用最经济、最有效的话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质量准则:语言表述真实,无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语言。关系准则:语言表述与主题要有关联。方式准则:语言表述要清晰,避免含混不清与歧义。 

语言经济学理论的提出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martinet)最早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以最少的言语投入获取最大的交际满足,即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可以使得商标翻译、广告翻译、贸易谈判翻译等商务翻译获得成功。美国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雅格布·马尔萨克(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上以“语言的经济学”为题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指出,语言除了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用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外,还具有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他认为,经济学与语言方面的“最佳化”有着密切的费用-效益关系,并在现代经济活动与信息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弗朗索瓦·瓦尔兰科特(francois vaillancourt)系统阐述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后,一门跨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才得以形成。20世纪末,博弈论大师阿里尔·鲁宾斯坦(ariel rubinstein)的《经济学与语言》提出了经济学的语言问题和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把经济学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语言研究中。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言语交际行为中同样存在资源的稀缺和选择问题,因而,言语使用者会不断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这样言语投入量和需求量才能达到均衡。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要求也是如此。话语过多会增加听者的负担,使其抓不住重点;但若话语过于简洁,又会产生歧义,不太容易准确传达说话人的意思。只要交际不受影响,经济的表达比信息冗余的话语更易接受。语言的经济性提醒人们注意尽可能将自己的脑力活动(思维)与体力活动(言语)降至最低,尽量少地使用语言手段,尽可能多地表达信息,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 

合作原则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启示 

全球化使得商务活动走出国门,凸显出商务翻译的重要性。商务翻译恰如参与商务活动的双方,构成了目的明确的交际活动,毫无疑问也应该遵循合作原则。首先,交际双方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合作,即使不能达到双赢,至少也应避免两败俱伤,这就存在着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商务翻译服务于商务活动,也必须遵循合作原则促成或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以实现双赢。商务翻译是目的明确的双语交际活动。按照汉斯. j. 维米尔(hans j. vermeer)的目的论,翻译是在特定场合内发生、目的性明确的行为。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实现交际目的。以目标读者或受众为翻译的关注中心的商务翻译更是如此,应该借助合作原则、目的论、关联理论、顺应论等语用学理论指导商务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在商务翻译中如果充分考虑经济原则、效用原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权衡价值、费用、效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就会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目的。商务文本翻译的最终判断标准就是翻译是否遵循合作原则及语言经济学理论而准确地将原语文本翻译成得体的目标文本,实现语言转换的效益最大化。据此,我们可得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abcf准则。 

(一)accurate(准确) 

根据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商务翻译教学应加强学生文本翻译准确性训练。格赖斯强调信息真实,认为质量准则中的忠实性是一切交际的基础。他说:“确实,至少质量准则的第一条令人感到是如此之重要,……只有在这条准则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其他的准则才能起作用。”特别是商务文件,无论是商务信函,还是商务合同,都是双方建立交易关系、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凭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法律文本的作用。一字之差,轻则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重则导致双方交易关系破裂,以至于诉诸法律。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文本信息,准确体现原文本的目的,并将这一信息和目的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商务合作的对方,极为重要。 

例1:“details which are not described in the specification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uilder’s / subcontractor’s / manufacturer’s practices based on good western standards for this kind of vessel’s being adopted at the time of vessel’s construction.” 

原译文:“说明书中未描述的细节应与建造商/转包商/生产商的意见一致。在船舶生产期间,对所造的船舶实行较好的西方标准。” 

译文分析:“to be” 和 “practices”翻译不准确。“to be”在合同条款中视为一种规定,译为“须”; “practices”则被随意删减。 

改进译文: “建造期间,说明书中未尽事宜须符合西方同类船舶的标准,按照制造商/转包商/生产商的惯例进行制造。” 

例2:“the price of the rest vessels is subject to the selling of the first vessel.” 

原译文:“其余船舶的价格与第一艘船舶卖的一样。” 

译文分析:原译者对 be subject to 和 selling 的理解有偏差。“be subject to”意思是“视……的情况而定”或“取决于……的情况”, “selling”此处意思是“销售情况”。若确认书中文版本按照原译文签署,一旦第一艘船舶销售情况不佳,那么制造公司将会面临不堪设想的后果:按照要求生产的后续船舶将面临买方故意压价的风险,卖方不但不能赢利,甚至会陷入倒闭的窘境。 

改进译文:“其余船舶的价格视第一艘船舶的销售情况而定。” 

(二)brief(简洁) 

根据格赖斯提出的数量准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引导学生注意商务文本翻译的简洁性。不必要的信息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过量信息会令人迷惑,因为它会引发某些枝节性问题,还会产生一种间接的作用,即听者会认为提供的过量信息中含有某种特殊用意而受到误导,造成对方的理解困惑、怀疑或失误,甚至引发争端。因此,原则上商务文本的翻译应该突出目的性,力图语言精练、朴实、客观。 

    例3:“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let us have your best quotation for the canned fruits.” 

原译文:“我方要求贵方让我方了解您的水果罐头最低价。” 

译文分析:商务信函由英文译为汉语时,在确保译文信息正确的前提下,应遵守汉语的表达习惯,避免出现明显的翻译腔。该译文表达的信息正确,但是逐字对译,语言累赘,有明显的翻译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不符合翻译的简洁准则。 

改进译文:“请报水果罐头最低价”。 

例4:“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原译文:“我在期待着您的早日回信。” 

译文分析:与例4一样,逐字对译,有明显的翻译腔,违背翻译的简洁准则。 

改进译文:“盼早回复。” 

(三)clear(清晰) 

根据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强调学生文本翻译的清晰性。精确强调信息的准确、简洁,突出信息表达的效率,而清晰则关注表达的得体,避免含混不清,要把“最佳的词语放在最佳的位置”,避免产生歧义。语言是一柄“双刃剑”,表达上的含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商务翻译中,必须强调清晰,经得起推敲,避免被对方误解或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 

例5: “杭州中亚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北侧”。 

原译文:“hangzhou zhongya fitness co.ltd,located in the north of beautiful the xizi lake area”. 

译文分析:“美丽的西子湖畔”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英译早就定型,即the(hangzhou)west lake。译文中用the xizi lake 让外商不知所云,违背了商务翻译的清晰准则。 

改进译文:“hangzhou zhongya fitness co.ltd,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beautiful west lake (hangzhou) area.” 

例6:“我公司是专业生产生活用纸类系列产品的制造商”。 

原译文:“our company is the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in living paper.” 

译文分析:译文中living paper显然是直接套译汉语“生活用纸”,这样一来,living paper到底是什么纸,恐怕无人知晓。根据商务翻译的清晰准则,句中的“生活用纸”指的应该是napkin或toilet tissue之类日用品。若笼统地进行翻译处理,可使用daily-used(toilet)paper,若要确切是哪类产品,则可译出那个产品名称,而不能译成living paper。 

改进译文:“our company is the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of daily used paper” 

(四)flexible(灵活) 

根据合作理论的关联原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强化学生对商务文本翻译灵活性的训练。从语境和相关知识上做到对原语文本准确理解后,表达为目标文本时也应提供与原文近似或类似的相关条件,帮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运用翻译的增减转换艺术实现源语与目标语的功能对等,据此做出正确得体的翻译,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例7:“高质量、低价格是本公司对顾客永恒不变的承诺”。 

原译文:“we always promise‘high quality and low price’to our customers.” 

译文分析:句中的关键词“低价格”不能简单化地用low price表达,而要用good price,best price或competitive price才较为妥帖,防止使外商将中国产品同质次价低的垃圾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力求译文信息准确无误。 

改进译文:“we always promise‘high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rice’to our customers.” 

例8:漯河旭日笔业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高、中、低档圆珠笔……”。 

原译文:“luohe sun-rising pen co.ltd produces series of high,middle and low quality ballpens……”。 

译文分析:原译使用low quality来翻译文中“低档”不够准确。这里的“档”是产品的一个质量档次标准或分级。不能说“低档”就是质量很低。而low quality就是“低质、劣质”之意。未达到翻译效果,应灵活选用grade来表达“档次”。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合作原则;商务英语翻译;abcf准则

运用语言学研究成果指导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与实践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逐步复苏,外语专业人才出现较大缺口。为适应社会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全国各地相继建立高职院校,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也应运而生。专科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小型外贸生产加工或进出口企业从事基层管理与服务工作。调查表明,高达67%的该专业毕业生在国际商务领域从事贸易活动的基础性工作,常见商务文本的翻译是他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但是,翻译课程主要开设在高年级阶段,开设时间为一学期,总学时为32~64学时。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理论教学“蜻蜓点水”,教师侧重对主要翻译技巧的介绍与讲解,缺少对翻译理论的研究与传授。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语言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高职翻译教学实践注重短平快,语言学研究成果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较少,翻译实践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和提高。离开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指导,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停留于肤浅层次。在语言学研究成果指导下,开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语言学研究成果与商务英语翻译

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语用学既是“理解语言使用语言的学问”,也是“研究语言合适得体”的学问,它使语言研究的视角从抽象回到具体,从理性思辨走向实例分析,从研究单句扩大到篇章,从注重抽象的语言系统变成注重实际的语言运用。语用学研究的意义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静态意义,而是在特定交际情境中传达和理解的动态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因此,研究语言符号及其使用者间的关系,也即符号运用过程产生的相关意义的语用学,对翻译研究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可以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其中,语言经济学与语言合作理论的提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的合作原则的提出语言的合作原则是指使你的语言表述符合你参与的谈话目标或方向。1967年,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几次演讲中都提到合作原则。他认为,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格赖斯在《logic and conversation》一文中说:“我们的谈话交流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合作的努力,而且每一位参与者在某种程度上都能认识到一种或一组共同目的,或至少是相互可接受的方向...使你的会话按照要求接受的目的或方向发生,人们可以把这称之为合作原则。”为了进一步说明合作原则的内容,格赖斯又提出了数量、质量、关系、方式四个准则:数量准则:语言内容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但所提供的信息不要过量,即用最经济、最有效的话来表达最大的信息量。质量准则:语言表述真实,无虚假或缺乏足够证据的语言。关系准则:语言表述与主题要有关联。方式准则:语言表述要清晰,避免含混不清与歧义。

语言经济学理论的提出法国语言学家马尔丁内(martinet)最早提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在追求以最少的言语投入获取最大的交际满足,即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可以使得商标翻译、广告翻译、贸易谈判翻译等商务翻译获得成功。美国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雅格布·马尔萨克(jacob marschak)于1965年在《行为科学》上以“语言的经济学”为题发表的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他指出,语言除了作为一种工具和媒介用来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外,还具有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效益。他认为,经济学与语言方面的“最佳化”有着密切的费用-效益关系,并在现代经济活动与信息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拿大经济学教授弗朗索瓦·瓦尔兰科特(francois vaillancourt)系统阐述了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以后,一门跨教育学、语言学、经济学等学科的新兴边缘学科——语言经济学才得以形成。20世纪末,博弈论大师阿里尔·鲁宾斯坦(ariel rubinstein)的《经济学与语言》提出了经济学的语言问题和语言的经济学分析,把经济学的概念和手段应用到语言研究中。

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认为,言语交际行为中同样存在资源的稀缺和选择问题,因而,言语使用者会不断追求言语效用最大化,这样言语投入量和需求量才能达到均衡。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要求也是如此。话语过多会增加听者的负担,使其抓不住重点;但若话语过于简洁,又会产生歧义,不太容易准确传达说话人的意思。只要交际不受影响,经济的表达比信息冗余的话语更易接受。语言的经济性提醒人们注意尽可能将自己的脑力活动(思维)与体力活动(言语)降至最低,尽量少地使用语言手段,尽可能多地表达信息,实现言语效用最大化。

合作原则与语言经济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活动的启示

全球化使得商务活动走出国门,凸显出商务翻译的重要性。商务翻译恰如参与商务活动的双方,构成了目的明确的交际活动,毫无疑问也应该遵循合作原则。首先,交际双方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合作,即使不能达到双赢,至少也应避免两败俱伤,这就存在着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商务翻译服务于商务活动,也必须遵循合作原则促成或促进商务关系的建立以实现双赢。商务翻译是目的明确的双语交际活动。按照汉斯. j. 维米尔(hans j. vermeer)的目的论,翻译是在特定场合内发生、目的性明确的行为。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实现交际目的。以目标读者或受众为翻译的关注中心的商务翻译更是如此,应该借助合作原则、目的论、关联理论、顺应论等语用学理论指导商务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在商务翻译中如果充分考虑经济原则、效用原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权衡价值、费用、效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就会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济目的。商务文本翻译的最终判断标准就是翻译是否遵循合作原则及语言经济学理论而准确地将原语文本翻译成得体的目标文本,实现语言转换的效益最大化。据此,我们可得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abcf准则。

(一)accurate(准确)

根据合作原则中的质量准则,商务翻译教学应加强学生文本翻译准确性训练。格赖斯强调信息真实,认为质量准则中的忠实性是一切交际的基础。他说:“确实,至少质量准则的第一条令人感到是如此之重要,……只有在这条准则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其他的准则才能起作用。”特别是商务文件,无论是商务信函,还是商务合同,都是双方建立交易关系、开展商务活动的重要凭证,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法律文本的作用。一字之差,轻则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重则导致双方交易关系破裂,以至于诉诸法律。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准确传达文本信息,准确体现原文本的目的,并将这一信息和目的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商务合作的对方,极为重要。

例1:“details which are not described in the specification to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uilder’s / subcontractor’s / manufacturer’s practices based on good western standards for this kind of vessel’s being adopted at the time of vessel’s construction.”

原译文:“说明书中未描述的细节应与建造商/转包商/生产商的意见一致。在船舶生产期间,对所造的船舶实行较好的西方标准。”

译文分析:“to be” 和 “practices”翻译不准确。“to be”在合同条款中视为一种规定,译为“须”; “practices”则被随意删减。

改进译文: “建造期间,说明书中未尽事宜须符合西方同类船舶的标准,按照制造商/转包商/生产商的惯例进行制造。”

例2:“the price of the rest vessels is subject to the selling of the first vessel.”

原译文:“其余船舶的价格与第一艘船舶卖的一样。”

译文分析:原译者对 be subject to 和 selling 的理解有偏差。“be subject to”意思是“视……的情况而定”或“取决于……的情况”, “selling”此处意思是“销售情况”。若确认书中文版本按照原译文签署,一旦第一艘船舶销售情况不佳,那么制造公司将会面临不堪设想的后果:按照要求生产的后续船舶将面临买方故意压价的风险,卖方不但不能赢利,甚至会陷入倒闭的窘境。

改进译文:“其余船舶的价格视第一艘船舶的销售情况而定。”

(二)brief(简洁)

根据格赖斯提出的数量准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引导学生注意商务文本翻译的简洁性。不必要的信息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产生意料不到的副作用。过量信息会令人迷惑,因为它会引发某些枝节性问题,还会产生一种间接的作用,即听者会认为提供的过量信息中含有某种特殊用意而受到误导,造成对方的理解困惑、怀疑或失误,甚至引发争端。因此,原则上商务文本的翻译应该突出目的性,力图语言精练、朴实、客观。

例3:“you are kindly requested to let us have your best quotation for the canned fruits.”

原译文:“我方要求贵方让我方了解您的水果罐头最低价。”

译文分析:商务信函由英文译为汉语时,在确保译文信息正确的前提下,应遵守汉语的表达习惯,避免出现明显的翻译腔。该译文表达的信息正确,但是逐字对译,语言累赘,有明显的翻译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也不符合翻译的简洁准则。

改进译文:“请报水果罐头最低价”。

例4:“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

原译文:“我在期待着您的早日回信。”

译文分析:与例4一样,逐字对译,有明显的翻译腔,违背翻译的简洁准则。

改进译文:“盼早回复。”

(三)clear(清晰)

根据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应强调学生文本翻译的清晰性。精确强调信息的准确、简洁,突出信息表达的效率,而清晰则关注表达的得体,避免含混不清,要把“最佳的词语放在最佳的位置”,避免产生歧义。语言是一柄“双刃剑”,表达上的含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在商务翻译中,必须强调清晰,经得起推敲,避免被对方误解或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

例5: “杭州中亚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坐落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北侧”。

原译文:“hangzhou zhongya fitness co.ltd,located in the north of beautiful the xizi lake area”.

译文分析:“美丽的西子湖畔”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英译早就定型,即the(hangzhou)west lake。译文中用the xizi lake 让外商不知所云,违背了商务翻译的清晰准则。

改进译文:“hangzhou zhongya fitness co.ltd,located in the north of the beautiful west lake (hangzhou) area.”

例6:“我公司是专业生产生活用纸类系列产品的制造商”。

原译文:“our company is the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in living paper.”

译文分析:译文中living paper显然是直接套译汉语“生活用纸”,这样一来,living paper到底是什么纸,恐怕无人知晓。根据商务翻译的清晰准则,句中的“生活用纸”指的应该是napkin或toilet tissue之类日用品。若笼统地进行翻译处理,可使用daily-used(toilet)paper,若要确切是哪类产品,则可译出那个产品名称,而不能译成living paper。

改进译文:“our company is the professional manufacturer of daily used paper”

(四)flexible(灵活)

根据合作理论的关联原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要强化学生对商务文本翻译灵活性的训练。从语境和相关知识上做到对原语文本准确理解后,表达为目标文本时也应提供与原文近似或类似的相关条件,帮助译文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运用翻译的增减转换艺术实现源语与目标语的功能对等,据此做出正确得体的翻译,体现一定的灵活性。

例7:“高质量、低价格是本公司对顾客永恒不变的承诺”。

原译文:“we always promise‘high quality and low price’to our customers.”

译文分析:句中的关键词“低价格”不能简单化地用low price表达,而要用good price,best price或competitive price才较为妥帖,防止使外商将中国产品同质次价低的垃圾货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力求译文信息准确无误。

改进译文:“we always promise‘high quality and competitive price’to our customers.”

例8:漯河旭日笔业有限公司生产各种高、中、低档圆珠笔……”。

原译文:“luohe sun-rising pen co.ltd produces series of high,middle and low quality ballpens……”。

译文分析:原译使用low quality来翻译文中“低档”不够准确。这里的“档”是产品的一个质量档次标准或分级。不能说“低档”就是质量很低。而low quality就是“低质、劣质”之意。未达到翻译效果,应灵活选用grade来表达“档次”。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0篇

语言的经济学属性,一直没有得到中国语言学界和经济学界的重视,而事实上语言一直是人类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重要因素,在某些职业、某些行业中,语言及语言知识甚至成为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生产资料。

首先,语言能力是劳动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特别是在以智力劳动为主的生产领域。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劳动者的母语能力、外语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语言能力在劳动能力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其次,有许多语言职业、语言产业,主要是以语言、语言知识、语言技术为劳动凭借或生产对象的。例如:语言教育培训业,语言翻译业,播音业,排版校对业,导游、导医、导购等导引业,辞书编纂业,广告业,由相声、小品、书法、篆刻等构成的语言文字艺术业,语言治疗与语言康复业等。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一批新的语言职业和语言产业,如语言编码、字库设计、语言速录、信息检索、网络百科、网店客服等等。

语言产业是绿色产业、智慧产业,几乎不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很多都跟高新文化、高新技术相关。它的发展前景无限,经济效益巨大,能提供海量的就业岗位,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有人估计,2010年我国的外语培训市场、翻译市场以及外语出版市场的总值接近1000亿元;我国手机产量约占全世界手机产量的60%,基于输入法所产生的收入高达8000亿元;未来5年,中文语音市场将达到1300亿元;到2015年,仅网络零售平台就将吸纳3000万人就业,网络零售主要靠语言技术的发展和从业者的网络语言能力,具有语言产业的诸多特性。

2009年,欧盟的语言行业市场规模报告指出,2008年欧盟成员国的语言市场总产值达84亿欧元,其中语言技术领域的产值为5.68亿欧元,电影字幕和配音领域为6.33亿欧元,语言教学领域为16亿欧元,会议组织中的多语言服务为1.43亿欧元。该报告预测,欧盟2015年语言行业的实际产值可达到200亿欧元。欧盟是最早语言经济效益的国际组织,但是其语言产业的统计口径,并不完善。

这些年,教育产业、文化产业、高新产业等概念,在我国已逐渐为社会知晓,“网络就业”“网络经济”的说法也开始见诸报端。但是,语言产业由于弥散在不同的领域里,虽有学界呼吁,但尚未得到社会及时回应。事实上,从语言对社会的经济贡献度看,从语言能力的劳动力性质看,从语言产业的特性和未来的发展看,都应当从经济和产业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

要逐步建立语言产业的概念,认证与语言相关的劳动岗位,甄别各种语言业态,用统一的口径统计语言的直接经济效益,进而做好语言经济规划,推出具有远见的语言产业发展政策和语言资源的开发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可持续地获取“语言红利”。

当然,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这种间接效益起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语言能力的劳动力价值;第二,合适的语言规划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比如我国普通话的推广、汉语拼音的推行,就节约了巨大的社会运作成本,并产生了至今无人计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能否统计,怎样统计,恐怕还是个需要研究的学术课题。而语言经济学的建立,语言经济规划的科学性,也不能离开语言的间接经济效益的数据。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商务英语;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253-0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在更为广泛的领域,更深入地融入国际经济态势。中国在经贸、文体、教育等领域的对外合作日益深入。当代主流的商务英语已不再局限于早期的对外贸易英语。它涉及到众多领域、众多层面的交流活动中所使用的英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日益活跃,这为中国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具体、更高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亟须建立完善的、切实可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语言经济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国外只有十年的研究历史,国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如许期潮,1999;林勇、宋金芳,2004;汪丁丁,2001;韦森,2005;张卫国、刘国辉等,2007。语言经济学是阐述语言经济学的经济学观点及方法论。应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语言行为的产生、发展及变迁,并研究语言及言语行为对经济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和反作用。20世纪初期,经济学家开始关注起语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经济学家William W. Carlile认为,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现象的过程中应该使用真实的生活中的语言。1952年,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他从语言学角度提出数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相关性,阐述并归纳演绎了数学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对经济学理论与数学语言的纽带进行评判。经济学对其学科语言探究的尝试为语言经济学理论提供了研究基础。

二、从语言经济学视角探究中国商务英语教育的现状

按照语言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得出,商务英语学习是一种以获得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前期投资活动。商务英语学科本身具有经济价值,然而商务英语的经济效益要靠在人们使用商务英语从事对外商务经济相关工作中实现的。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受聘者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越深,越熟练,所受聘职务越高,其经济效益越好。随着社会对高端英语人才的需求,“商务英语热”必将促进中国高等院校商务英语教学的长足发展。

当前,中国开设商务英语教学的高等院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也包括高职院校。中国商务英语教学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误区,一是“本科压缩型”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使专业口径过于宽泛,虽然表面看是突出了专业素质教育,但是实质上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岗位专业型”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市场需求实际为目标,以岗位技能所用的专业基本知识为中心,突出实践操作及技能培养。这种培养模式严重忽视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课程大纲设置中,多数仅强调学科本身的理论系统性,而对学生专业能力结构体系的构建并不成熟。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知识单一,对工作中应具备的“辅专业”知识如管理、法律、经济、贸易等方面知识的缺乏会直接影响从业者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的发挥。另外,初级从业者普遍感觉他们所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早期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教育。这种以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越深,学生的思维就越受到局限,使得潜在的求知欲、创造欲受到限制。中国现代的教学模式提倡强调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商务英语教学更应突出强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应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使用问答式教学法、交际式教学法、任务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等多种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自己与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

(一)问答式教学法

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去阅读、去思考、去解决。问答式教学法具有双重效应,即通过听力与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正达到以听说为主,听力带动读写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师对于问题答案的多维度讲解使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体系是融会贯通的。在很大程度上,创设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交际式教学法

交际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D.Hymes意识到传统的语法直译式教学方法的缺欠,认为语言教学应突出语言的功效和交际作用,提出语言教学中应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教学法强调运用各种交际活动进行教学,交际法强调语义而不注重具体的词语。语言技能可以通过交际过程中得以巩固。因此,交际本身既是语言教学的目标又是语言教学的手段。商务英语教学中,交际式教学法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使用交际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定的语境下使用英语进行模拟实践。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践性强、培养目标明确的双重特点,它包括商务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使得交际式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任务式教学法

20世纪70年代,在印度邦加多尔,N.S.Prabbu做了关于“强交际法”观点的教学实验,称之为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又称活动教学法(Activities Based Approach)或小组学习法。N.S.Prabbu把课程内容设计成不同的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交际任务进行自主学习。任务式教学法的特点是教学目的明确并以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导向。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可以定义为“任务式学习”。学生通过与其他学习者的交流,分析自己的已知信息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学习法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实现[1]:准备需要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由教师安排任务,对学生将要完成的任务提出要求;任务过程: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小组活动并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后汇总:教师在这个阶段汇总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并给与指导性的修正意见。

(四)情景式教学法

情景式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新兴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需建立在真实问题或有实效性的真实事件的基础上。中国高等院校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严重缺乏真实的社会环境。通过模拟不同商务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实践环节、案例讨论、熟练操作等环节使以英语交际为主导的商务流程贯穿商务英语教学的全过程。因此,模拟的情景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模拟场景主要包括一般公司、工厂场景,仓库、码头场景,海关场景,银行、金融机构场景,货运、物流场景等。需要教师具备精通的商务、贸易、金融等多方面专业知识,能在模拟的具体场景中熟练调动软件、硬件及相关设备,运用英语语言工具实现商务活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实践性强等优势,强调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与中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一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跨文化导入式教学法探索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人们对于异国文化如果没有足够的了解,在跨国交际中就会产生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确保跨文化商务交际顺利进行的前提。不同的时间、地点、气氛要求采用语言表达上的技巧及策略使得商务交际成功进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目的语国家甚至多国家的文化导入十分重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及背景,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内涵。语言的学习不能只学习文字、语法,更重要的是掌握其文化。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论外语交际能力及其培养[J]. 黑龙江大学学报, 1993, (3).

[2]王国平.建构主义理论与外语交际能力培养[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 (12).

[3]钟志贤.论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范型[J].外国教育研究,2005, (1).

[4]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 电化教育研究,1997,(3).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2篇

考试时间

与科目

专业

10月18日(星期六)

10月19日(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9:00-11:30

14:30-17:00

9:00-11:30

14:30-17:00

公共课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00018)计算机应用基础

(00429)教育学(一)

(00020)高等数学(一)(00023)高等数学(工本)(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054)管理学原理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4729)大学语文(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198)线性代数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12)英语(一)(00015)英语(二)(00420)物理(工)(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51)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教师资格考试(990001)

(99054)中教教育学

(99055)中教心理学

(99052)小教教育学

(99053)小教心理学

汉语言文学(050114)

(00529)文学概论(一)(00031)心理学

(00536)古代汉语

(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会计

(020203)

(00067)财务管理学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156)成本会计

(00070)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法律

(030112)

(00242)民法学

(00261)行政法学

(00223)中国法制史

(00243)民事诉讼法学

(00244)经济法概论

英语

(050207)

(00596)英语阅读(二)

(00795)综合英语(二)

(00597)英语写作基础

(00794)综合英语(一)

行政管理

(0303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00163)管理心理学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03349)政府经济管理概论

(03350)社会研究方法(00182)公共关系学

(00312)政治学概论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公安管理

(030403)

(05679)宪法学

(00245)刑法学

(00260)刑事诉讼法学

(00358)刑事侦查学

工商企业管理(020201)

(00147)人力资源管理(一)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00148)国际企业管理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计算机信息管理(082207)

(04754)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0041)基础会计学

(02384)计算机原理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00144)企业管理概论

护理学

(100701)

(02901)病理学

(02903)药理学(一)

(02996)护理伦理学

(02998)内科护理学(一)(02113)医学心理学

(03001)外科护理学(一)(03002)妇产科护理学(一)

秘书

(050102)

(00854)现代汉语基础

(00341)公文写作与处理

(00182)公共关系学

(00040)法学概论

(00509)机关管理

计算机及应用(080701)

(02142)数据结构导论

(0034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2)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2120)数据库及其应用

律师

(030111)

(00922)经济法原理与实务

(00919)刑法原理与实务(一)(00918)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一)

(00921)商法原理与实务

(05677)法理学(00917)民法原理与实务

藏语言文学(050120)

(04964)公共关系学(藏)

(00591)藏族历代文选

(00590)藏族文学史

(00829)藏文写作(一)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080604)

(02151)工程制图

(02271)电机学

(02273)电子技术基础(二)

(02277)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080901)

(02391)工程力学(二)

(02455)水工结构与水电站

(02386)土木工程制图

(02389)建筑材料

小学教育

(040103)

(00409)美育基础

(00405)教育原理

(00410)小学语文教学论

(00411)小学数学教学论

(00416)汉语基础

(00412)小学班主任

(00395)科学、技术、社会

金融

(020105)

(00075)证券投资与管理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00074)中央银行概论(00055)企业会计学

(0004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旅游管理

(020209)

(00195)导游业务

(00194)旅游法规

(00190)中国旅游地理

(00187)旅游经济学

学前教育

(040101)

(00386)幼儿文学

(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5)学前卫生学

(00388)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00397)学前儿童音乐教育(0039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00383)学前教育学(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中职衔接专科

人物形象设计(050436)

(中职衔接专科)

(00688)设计概论

(01767)形象流行趋势

饭店管理(020211)(中职衔接专科)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94)旅游法规

(00199)中外民俗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050105)

(00037)美学

(00540)外国文学史

(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00541)语言学概论

经济学

(本科)(020115)

(00143)经济思想史

(00142)计量经济学

(00138)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会计

(本科)(020204)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62)会计制度设计

(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审计学

(00159)高级财务会计

(00158)资产评估

(00161)财务报表分析(一)

法律

(本科)(030106)

(05678)金融法

(00259)公证与律师制度(00262)法律文书写作(00257)票据法

(00263)外国法制史

(05680)婚姻家庭法

(00233)税法

(00169)房地产法

英语

(本科)(050201)

(00087)英语翻译

(00830)现代语言学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语言经济学;专业英语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99-02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但当前专业英语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费时、低效的状况,难以实现英语教学的预期目标。因此,急需引入语言经济学中的效益理论、效用理论以及费用理论以解决教育各环节中的弊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将语言经济学作为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语言经济学概述

语言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由美国加州大学Jacob Marschak提出,认为除具备基本的媒介功能、信息的获取与交流功能外,语言也体现出一定的经济学属性,在信息领域或其他许多经济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语言经济学理论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以F.Vaillancourt的观点为代表,认为语言学习的实质在于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而投资的价值具有高低之分。其中的人力资本更体现在母语与所习得的第二语言方面,是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另外,在语言经济学理论中,将外语的学习也归因于经济因素,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经济投资并可获取相应的投资效益。由此,相比社会发展规律,语言的预期价值将更快地反映出来,换言之,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当语言能够满足各领域的需求,便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1]。

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英语教学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并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原因在于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弊病,不仅使学生的多元需求被忽视,且与语言经济学理论中关于语言的投资效益等内容背道而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忽视对英语教学资源的利用

研究语言经济学理论发现,教育的兴办也应注重效益的追求。作为现今具有产业性质的英语教学,在进行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注重英语教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以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度为例,所体现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总学分的压缩以及选修制的推行。其中对总学分压缩的目的是对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实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实践中总学分的压缩需通过课程的合理设置来完成。然而在本科院校160分左右的总学分中,英语必修课程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0%,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学分比例相比,差异较大。所以需要对英语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调整压缩,这是与当前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相适应的。另外,除总学分的压缩外,选修制在推行过程中需要做好师资结构的调整。目前,高校英语选修课的开设大多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存在着有些院校以师资力量不足等为借口使许多选修课的开设难以实现。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如果英语课程的设置更具有选择性与实际性等特征,许多教师便可摆脱以往繁重的工作,开设符合自身特征的实用性课程,这样可使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

(二)英语学习预期收益难以实现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英语人才的数量以及人才综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在英语人才使用密度方面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数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科学家对英语的应用都可做到游刃有余,以英语为主的邮件大约占85%左右,并且利用英语进行信息存储的电子检索系统高达90%。因此,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了解国外先进成果以及其他信息的处理,英语的应用性与工具更是得以体现。对于现阶段的毕业生来说,他们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交际及相关知识,将很受市场的青睐。《北京晚报》的相关调查表明,相比英语掌握熟练程度为“一般”与“中等”水平的学生,英语应用熟练程度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月薪至少在一万元以上。由此可见,从语言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英语学习将获得更多的预期收益。但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学生发展要求的问题,缺少可供学生选择的英语课程,因而无法促进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当前大多数院校专业英语课程中,将听、说、读、写等基础课程设置于前两个学年,而后两个学年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即使部分院校开设一些口译课程,如商务英语或高级英语等,但由于受有限的课时和班级数量的影响,学生很难从课堂中获益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他们为了使自身在未来就业过程中具备更多的能力,获得英语学习的预期效益,不惜再花学费去学习校外的英语辅导课程。

(三)对学生多元需求的忽视

在语言经济学理论中,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经济投入,而投资的成本在于语言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实物以及时间等,所获得的收益则体现在语言习得后是否能够在应用过程中获取一定的效益与效用。大多数语言学习者更倾向于以最少的投资实现语言习得并获取效益。然而,从目前高校设置的英语课程中不难发现,所采取的模式大多以听、说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为主,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采用统一的分级教学方式,偏离了教学大纲中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种整齐划一的方式很容易导致语言基础功底较好的学生重复学习已掌握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懈怠与自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学生多元需求的忽视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更多的经济投入,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目标。

三、基于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英语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前文中提及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将语言经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最大程度地保证经济投入与预期收益成正比,确保英语教学整体水平以及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

语言学习是促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并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英语本身具有实用性与工具性等功能,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对市场需求以及英语自身功能特点的分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挖掘现有师资队伍的潜力,利用英语将世界上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等知识融进教学活动中,同时应进一步完善教育理念与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够满足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另外,由于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结构主要为语言学、文学和翻译,如果对课程仍采用“一刀切”的设置方式,教师专业特长的发挥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为解决此问题,建议课程设置注重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特征以及所掌握的语言应用经验,构建更具思想深度以及理论高度的双语课程,如经济学双语课程或其他民族学、经济学等双语课程,以此实现语言学习预期收益提高的目标[2]。

(二)注重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

传统的英语教学,教师对语言的传授往往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知识,讲授中更侧重于语法、词汇、篇章以及语音等,而且对学生的训练内容也集中在听、说、读、写等方面。但完全采用这种语言讲授方式,很难让学生获得语言中所涵盖的信息内涵,失去语言原本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确保学生对语言学习的投入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应有的效益。因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进行交际,通过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完成编码与解码的全过程,所以,高等院校课程设置应结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市场需求来实施,教师可依据自身专业特长增设一定的选修课程。在具体的实践中可借鉴许多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如罗马尼亚大学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其选用的教材完全以英语原版为主并适时举办研讨会,为英语学习与研究营造浓厚的氛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保障,英语的实用性与工具等也将成为未来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3]。

(三)采用分类教学管理方式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分类教学管理可根据相应的考试成绩进行学生的编班,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课程设计可借鉴国内许多大学采取的课程模式,如清华大学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语言教学的重心需在基础阶段进行,在此阶段合理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以此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具体要求。这样将语言学习成本浪费降至最低程度,促进预期收益的提高。

结语

以语言经济学为理论指导,英语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然事半功倍。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正视语言经济学的经济投入与预期收益,根据现阶段英语教学资源利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以及难以实现预期收益目标等问题,注重采取资源优化的措施,确保课程设置能够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并采用分类教学管理的方式,以保证学生英语学习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慈君.语言经济学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8-160.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4篇

摘要:本文重点论述了语言作为资源的意义与价值,并对现有语言资源使用情况进行论述,提出合理利用语言资源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语言 资源 开发 利用

一、语言作为资源的概念

语言可作为资源为人所用,此观点在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语言社会学和语言经济学产生,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引起关注。语言是一种资源,使用一种语言的成本和获益可以用衡量一般资源或商品的投入与收益方法进行测定。国内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均认为,语言是“资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资源乃至经济资源。而之所以说语言是资源,是因为它至少具有以下特征:

(一)可开发性

语言本身具有政治、文化、经济价值是近百年才为人们所慢慢意识到。至于语言的种类的发现,语言演变的规律,语言运作的机制以及这其中蕴含着得人类社会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乃至人类本身的生物演进奥秘都远未发掘出来。

(二)可利用性

从人类掌握语言,并以之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我们的进化与发展,无一刻可脱离语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早已摆脱社会活动收到体力限制的困境,日行千里可以不动手脚,但信息社会对人的要求已将语言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对语言的使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将长期以“单选题”的形式摆在每个人面前。

(三)可转化性

基于语言的多样性,演变性,我们对语言将长期存有学习,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民族之间语言不通,要交流,要进行正常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首先就需要语言互通,语言的互通来自于对非母语的学习,这样的需求从以往的个体问题成为今天的群体问题,这样就需要通过建设相关的语言产业,如语言翻译、语言科技、语言培训等,现都已发展为或有必要发展为产业,而产业会产生利润,因此,人们对语言的需要可以促使语言转化为经济利益。

二、我国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总体上我国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起步不早,但是随着汉语的持续升温,发展速度应该会很快。

首先,政府高度重视。教育部及相关部门对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高度重视,并与高校、科研机构、出版机构等合作,建设了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及其分中心、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等实体机构,出版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系列书籍,制定了《现代汉语常用字部件及部件名称规范》等标准。其次是语言培训的产业发展很快。第三是学术界的研究不断取得成绩,大批的语言学人才也涌现出来。

(二)存在问题

问题主要存在于首先是语言产业建设尚显稚嫩,与成熟的欧美语言产业相比,我国的语言产业还显不成熟。其次是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研究亟待深入,我国语言资源开发利用实践的时间较短,理论研究显得相对滞后。第三是行业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汉语行业的基础建设还存在问题。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比如,目前对外汉语教学在教学、学习评价方面,教材和考试方面仍缺乏自己的标准。

三、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我国语言资源开发的目的

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多样,政府部门的语言资源开发主要是提升母语的地位,保护文化遗产,进行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促使母语国际化,进而提高国家的影响力;民间看重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更加关注语言培训,和现代科技的结合,语言翻译等能快速产生经济效益的方面。学术界的语言资源开发更多着眼于学科建设,为语言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注入新的理论和研究思路。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在提供语言服务。所以,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其目的最终还是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研究、服务于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

(二)我国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首先是政府部门合理部署。政府在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中应该提供有力的保障,进行宏观调控。引导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向规范化、可持续方向发展,为语言产业建设提供制度、人才等方面的服务。政府应厘清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协调好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由政府出面汇集各方面专家,为语言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相关制度服务。做好人才培养的规划和指导工作,优化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为资源开发提供制度和人才支撑。政府应该从宏观角度规范语言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产生更大的效益。政府应该组织学术界、民间联合运作,依托学术界和民间力量,制定行业规范标准,如考核标准、管理标准、教学服务标准等。

其次是学术界提供支持。总体上看,学术界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应是为语言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人才支持。一方面,学术界是在为政府部门的语言推广做理论服务,为语言资源开发的国家调控、教育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学术界要承担起为民间语言产业服务的任务,为语言产业输送合格的学术、实践方面的人才,同时也要为行业标准规范建设服务;同时学术界本身可以利用科研力量的优势开发自然语言资源发掘现有资源的潜在价值,也保护了未被发现濒临消失的语言资源。

第三是民间力量实施操作。资源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调配才是合理的。在语言资源开发方面同样如此,欧美国家很多都通过走产业化的道路、使用市场手段都取得了成功。语言产业建设应该注意语言产业的发展建设应该和其他实体行业一样,是在我国科学宏观调控的前提下,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同时语言产业的建设应该具备充分、科学、有效的市场调研为前提,依此确定相关行业的必要性、可行性;第三,语言产业建设需要理论支持,第四,行业自身不仅要谋求自身发展,还要注重不同语言行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以上几点都应该在政府引导、协调之下,政企民合作,主要由民间承担语言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操作手的角色。

综上,从经济一体化和文化保存保护的角度看,语言是一种有价值的社会资源。语言资源可孕育新产业,新职业,并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所以,从经济角度树立将语言看作资源的理念,科学地开发、利用好本国的语言资源,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相关产业发展的新空间,也是当代语言学者的学术、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语言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5篇

最近几年,大学教育的改革,使大学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为我们国高校教育思路转变的得要方向之一。对于提出应用型人才这一概念,是根据传统大学教育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传统的大学教育注重了学术性、学科性的人才培养,因此着重于理论性知识和学科的深入研究,因而忽略了对人才的培养和于现实社会需要相结合的理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传统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型人才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时,出现了一些无法适应社会的现象。特别是那些传统的人文学科更是面临着日益减少的现象,汉语言文学就是这样一个学科。汉语文学学科是有关中华民族母语教育和研究的专业,又是民族精神,也是最基础的人文学科。因此,培养汉语言文学学科教学以及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也是本专业的基本任务。但是,在当前教育结构中,汉语言文学学科有很多的劣势和不足。由于高等院校近年来的不断扩招,以及社会各行业人力资源配置需求的变化,都成为汉语言文学学科就业前景越来越困难一个因素,同时专业空间及专业价值尺度逐渐变小,使其慢慢被淘汰和弱化。因此,更改现有的汉语言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体制,探索并研究新的体制,便成为这一学科发展的紧要任务。另外,传统的汉语言学科内容过于注重理论基础性,从而缺少了鲜明的特色与实用性,表面上是万能的,却又不能独挡一面。就这一现状而言,现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重要,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都已经意识到了,并且积极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或者是成立创新人才实验区,或者是改革出新的教学方法。这些措施都为现阶段的教育、汉语言文学学科的改革提供了帮助。特别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社会面对复杂的局面时,高校各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培养体制都会受到现时代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样,作为传统学科的文史类的其它学科,也深其受影响。明白了这一道理,再从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出发去寻找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也一定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着启发。

2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转型之可能性

实际上,如果在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层面上考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就应该注意其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应用性,即培养的人才要有较强的应用性及适应社会能力,符合各行业的需求,让各行业能“用得上”。二是行业性,即能尽量发现学科的适用行业,拓宽行业应用领域。首先,重新探讨学科定位。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语言文学和其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要求。就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论,新的社会群体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每一个群体都有其不同的需要,所以,传统的语言学所定义的规范以经不能表述和阐释出语言的发展了。因此,这些新的群体对文化与文学要求也不再是传统文学所能概括。从这便能看出,想要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汉语言文学学科就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路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学科定位就能够明确定界为应用“金字塔”中的“奠基石”。汉语言学科除了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情操作用之外,还有三大方面的校园内部功能和作用适用于高等院校,这三大方面是:全面教育、文化陶冶和技能应用。其次,人才培养规格定向———位于职业技能与学科理论之间的专业修养层次。从人才培养的质量来看,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知识转化程度大部分是由专业建设的应用效果所决定的,怎样去防止毕业生所学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仅仅与专业建设中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关,又与学科发展中的学术建设成果转化为专业建设的有效资源有密切关联。由此可见,汉语言学科对引导学生走向认识一与实践相统一的状态有着过渡作用。与此同时,职业技能训练也是汉语言学科的关键之处。

3汉语言文学学科新的专业增长点

就目前我国高校汉语言学科而言,既有传统的中文专业或中文师范专业,也有由于分离出去之后,无法设立与原来相关的专业。而在传统的学科计划中,很多高校原本是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下开设了新闻等这样与语言文学同一理论层次的专业。而文秘这一专业,不少中文专业中也有开设,但因国家教委的专业目录中,只把文秘专业定位于高职高专的这一层面,这便给高校本科为设立文秘本科而增加了个障碍。现如今,对于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应用性人才,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了较大的需要,所以经济的发展就为汉语言文学学科新的专业增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了解社会需要,从而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首先,随着传媒日益发展,经济活动对于文化素质高、语言文字功底好的应用性人才需要越来越多。可以考虑在汉语言学科的基础之上增设“高级文秘”和“企业文化传播”这两个专业。高级文秘专业建立在传统文秘专业基础之上,并且要与之有区别,不能相似。传统文秘专业多是从事办公室的文字工作,及各种应用文体的写作等方面。但是在经济活动充分发展的社会里,传统文秘并不适用于以经济活动为主体这一行业。如今上市公司越来越多,传统文秘以经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要。所以培养高级文秘就成为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向。其次,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每一个行业都需要有良好的形象宣传,除了是为了体现企业本身的良好形象,还要为了推销企业及产品。即使政府也需要对公众宣传自己的形象,拢络人心。除了传统的媒体宣传途径外,网络、手机等新传媒的宣传也很重要。同时,对于每一个行业也要塑造各自独特的企业文化形象,唤起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因此文化活动就成为每一个企业或部门形成凝聚力的核心。这样,在汉语言文学学科中开设“企业文化传播”这样一个专业,就成为一个较好的专业方向增长点。综合以上两点,有必要建立合理灵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