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

语言活动教案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篇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大班语言活动1活动目标 :

1.通过活动,熟悉和了解班级小伙伴。

2.让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喜爱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学习用“我有…还有”句式做介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级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来,床上睡觉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宝宝)

2.他们为什么会睡在一起呢?

(他们是一家人)

3.教师给幼儿示范介绍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爱人,我有儿子,还有我自己。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温暖,很舒适,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

二、展开

教师引导宝宝介绍家人

1.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能给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吗?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儿把家里人都能说出来

我有我爷爷,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妈妈,还有我自己。

2.图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来,吃米糕的这一家人是谁吗?

(让幼儿自由议论,给胆小的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3.班级幼儿集体照片

(1)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些宝宝吗?

谁找到自己了?

(激发幼儿情绪,自由发言)

(2)老师说一个宝宝的名字,比比看谁先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帮助幼儿相互熟悉和了解小伙伴。

如:一个很喜欢上幼儿园的 _×宝宝。

一个吃饭不挑食的_×宝宝。

一个爱帮助小伙伴的_×宝宝。

4.放松幼儿情绪,提示他们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励宝宝之间互相看看、说说,进一步感情交流。

三、结束

歌表演《可爱的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给自己的家人介绍小朋友的家人。

大班语言活动2活动目标:

1.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害处。

2.知道什么是“心愿”,学会表达自己的心愿。

活动准备:故事内容;故事内容图片;关于风的利用的一些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T :你们知道什么是心愿吗?

你有什么心愿?

T:风娃娃也有个心愿,你们想知道吗?请你仔细的听一听这个故事。(倾听故事至“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二、根据故事情节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欣赏故事第一段

T:风娃娃的心愿是什么?(帮助朋友做好事)

T: 风娃娃帮助了谁?它做了些什么好事?

T:小朋友对风娃娃说了些什么?

T: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

2.欣赏故事第二段

T:现在小朋友为什么都不喜欢风娃娃了?

T:它闯了什么祸?

T:谁愿意帮风娃娃出出点子的,让大家喜欢风娃娃?

3.欣赏故事最后一段

T:小朋友为什么喜欢风娃娃了?

T:那么你喜欢风娃娃吗?

三、引导幼儿讨论:

T: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事?(帆船靠风力航行、电风扇的风使人凉快、电吹风吹出的风使头发很快变干等)

T:你不喜欢风娃娃做什么事?

四:找别人的优点

T:风娃娃和我们小朋友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我们找到了风娃娃的许多的优点,希望大家以后多看到别人的优点。

T:请你说一说小朋友的优点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部分:谈话“心愿”导入;欣赏故事;利用生活经验讲述风和人类的关系;寻找别人的优点.

大班语言活动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根据故事情节合理续编故事,并连贯讲述。

2、启发幼儿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习,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同伴的情感,培养幼儿废物利用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故事《皮鞋车》课件、

2、小动物头饰、旧皮鞋一只、旧挂历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旧皮鞋)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鞋子?(又脏又破)

2、如果你的家里有这样的鞋子,爸爸妈妈会怎样做?(扔掉、卖掉等)

小结:刚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说了这么多。

二、基本部分

1、讨论:森林里的草地上也有这样的一只旧皮鞋,小动物们看见了会怎么样呢?(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小朋友都说小动物会把它扔掉、卖掉,小动物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2、通过表演,了解故事内容。

(1)快看,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呀?(小兔子)小朋友猜一猜小兔子会怎么做,怎么说呢?(自由说)

(2)又有一只小动物过来了,它是谁?(小松鼠)咱们再来猜一猜它会怎样做怎样说?(自由说)

(3)小朋友再看谁来了?(小老鼠)小老鼠请小朋友猜一猜它会怎么做怎么说?谁来说一说?(自由说)

(4)小朋友说小老鼠怎样才能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呢?(分组讨论)(擦干净、按上车把、轮子等)

(5)变废为宝教育:

小老鼠真是一只聪明的小动物,它不怕脏、不怕累,把一只旧皮鞋变成了一辆又干净漂亮又很有用的皮鞋车,如果小朋友有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把它变成什么有用的东西?(自由说)

3、续编故事:

教师:故事听完了,老师有一个问题请小朋友想一想:

(1)小老鼠开着干净漂亮的皮鞋车会干什么呢?(讨论,提醒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2)你喜欢故事里的那只小动物?为什么?

(3)如果你有一辆这样的皮鞋车,你会开着车做什么呢?(自由说)

4、完整欣赏故事:

现在我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皮鞋车》,小朋友可以小声说一说小动物们说的话。

三、延伸活动:

1、小结故事大意。

2、废旧物品制作:

小朋友想不想要一双漂亮的鞋子呢?

桌子上有老师准备好的旧挂历纸、胶水等,小朋友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一双漂亮的拖鞋,

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自由分工,一起做一双鞋子。

大班语言活动4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故事内容,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2、激发幼儿喜欢阅读的兴趣,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与风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述画面内容。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绘本画面的幽默风趣。

活动难点: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兔子的机智、勇敢和狐狸的凶恶、愚蠢。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头饰:狐狸、兔子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认识封面、封底,介绍图书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绘本《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引导幼儿观察图书封面。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好听了你们想听吗?它呀就藏在这书宝宝里面,那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书宝宝的封面吧!

2、提问:(1)、封面上有什么?

(2)、那我们小朋友来猜猜看这狐狸和兔子之间,它们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3)、小朋友给书宝宝取个好听的名字好吗?

二、幼儿欣赏《当狐狸和兔子互道晚安》的课件,初步了解图画书的内容。

(一)、教师:狐狸和兔子之间到底会发生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共同阅读就知道了。

(二)、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引导幼儿猜测图片内容。

(三)、出示第一~四页的图片。

提问:1、凶恶的狐狸张开了它的大嘴巴,你觉得兔子会怎么样呢?

2、幼儿观察第三页兔子的表情(动作),你能否来模仿一下,兔子怎么会是这个动作呢?兔子很神气,一点都不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兔子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狐狸不吃掉自己的。

教师小结:原来兔子让狐狸给它讲了个故事。

三、出示图片,幼儿观察,继续讲述故事。

接下来狐狸和兔子之间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狐狸会吃掉兔子吗?我们共同阅读图片猜一猜。

1、幼儿观看图片内容,猜测故事内容。

2、狐狸到底有没有吃掉兔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讲述故事内容)

四、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揭开谜底。

五、完整观看课件,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1、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师根据课件生动的讲述故事。

3、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说兔子和狐狸之间的对话。

六、结束活动

1、讨论:你喜欢故事中的兔子吗?故事中的狐狸你觉得怎么样?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领会故事的内容。

(聪明的兔子、善良的狐狸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这个故事中兔子很聪明很勇敢,它能够想办法让狐狸不吃自己,也通过狐狸找回了家;而故事中的狐狸也没有那么凶狠,不但没吃掉兔子,还一步一步完成了兔子提出的要求,说明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

3、教师小结:狐狸终于睡着了,那你觉得这时候兔子它会怎么做呢?

大班语言活动5活动目标:

1、通过儿歌、故事,比高矮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已长高、长大。

2、愿意与同伴中交流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

3、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时侯的照片整理成套。

2、收集幼儿去年穿过的鞋、袜等、小孩、公鸡、青蛙的对照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活动。

教师:"小孩、公鸡、青蛙小时侯是怎样的,比较一下他们小时侯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两三人结伴。"

教师:"一人一句轮换着想想说说:我们小时侯和现在不同的地方。"

二、收集去年穿过的鞋袜、戴过的手套和帽子,试着穿戴一下,谈论各自的感想。

三、故事:《我长高了》。

讨论:"小猴到底长高了没有,小猴子该在哪里测量?"

四、和同伴比高矮。

1、两人比高矮--身体站直背对背。

2、三人、四人比高矮--两个两个轮换着,身体站直背对背。

3、一组小朋友排排队比高矮--议论:我们一组谁?谁最矮?

五、歌曲笑呀笑学唱歌曲《笑呀笑》,按歌曲中的角色,随着音乐节奏做动作模仿。

1、结合自己扮演的角色运用:"长大了,我就可以……"

2、说一句话,可加上舞蹈动作边说边表演。

3、提问:小朋友,说说为什么长大好哇?同伴交流讨论,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4、发散思维。

请幼儿拿出自己幼小时的照片,幼儿看看、想想并回答提问:"什么事情是小时候还不能做,要长大才会做的"?

5、观察、思考作答。

六、练习说话。

引导幼儿用:"长大了,我就可以……"说一句话,逐一发表自己对"长大"的想法

七、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自己是小动物而不是小朋友,也会期待长大吗?"练习说"长大了,我就可以……"的句型(对能够大胆说话的幼儿奖励小红花)。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2篇

活动名称:想飞的小猫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班级:中班

执教人:××*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四、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用你的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动起来。

幼:有小象,还有小鸟啊!

(学小象走,学小鸟飞,每一个幼儿找一个座位。)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学了小象和小鸟,它们谁会飞,谁不会飞呀?

幼:小鸟会飞,小象不会飞。

师:你们说说还有谁会飞呢?

幼:飞机、热气球、大雁……

师:那你们说,小猫会飞吗?

幼:不会。

师:可是有一只小猫就想飞,咱们一起听听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飞的小猫》。

3、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有谁呀?

幼:小猫、小鸟、草地、小河。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不仅这图很漂亮,故事呀更好听。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啊!

(出示字卡,讲故事。故事前半部分字卡,如图1。)

师:小朋友们,小猫看到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你们猜猜小猫怎么想的?

幼:它也想飞,它想有一对翅膀。

师:它怎么跟妈妈说的呢?

幼:妈妈,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师:它又遇到谁啦?快看一看。

(出示下半部分字卡,讲述下半部分,如图2。)

4、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老师讲了一遍故事,咱们又认了字,现在一起看字讲一遍故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讲的非常棒!

5、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6、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①师(出示猫头):小朋友们听一听,谁在说话?

“妈妈,我还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有啦!今天这儿有许多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猫,好吗?”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快帮一帮小猫吧!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

③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怎样帮助小猫飞上天。(鼓励想法奇特、大胆发言的幼儿)

幼:a帮小猫做一对大翅膀

b坐上热气球

c坐上直升飞机

d坐在飞艇上

e让小猫坐上宇宙飞船

f让小猫坐火箭

五、结束活动

师:哎!你们的故事讲得都非常棒!你们是从那看到的这些故事啊?

幼:幼儿画报,还有彩色故事书。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本故事书啊?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就是……

幼:想飞的小猫

师:你们已经想出办法来帮小猫飞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会飞的小猫”,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随我出动活动一下吧!

(放音乐《小飞机上蓝天》,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走出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美术活动:想像画、飞上天的小猫、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七、相关环境创设

布置图片展览:……我会飞

……我会跑、跳

八、家长工作

帮助搜集图片,给幼儿讲述在前飞行的简单知识。

九、选材

杨瑛《帮我早读书》中班补充教材

十、活动自评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3篇

活动名称:想飞的小猫活动领域:语言

活动方式:集体、个别活动班级:中班

执教人:××*

一、设计思路

幼儿对天空充满好奇。他们渴望知道可爱的蓝猫儿是怎样在太空翱游;他们还想知道在遥远的月球上是否住着嫦娥阿姨和活泼可爱、又蹦又跳的小白兔;就连天上飞过的飞机、空中飞翔的小鸟,也常常引起孩子们的欢呼,勾起他们对天空的向往。为此,我设计了这项活动——想飞的小猫。目的是通过此项语言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让幼儿充分发挥想像力,大胆表述他们的想像,以此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结构字词帮助,能够完整地讲述故事。

2、幼儿在集体面前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认真倾听同伴讲述。

3、激发幼儿好奇心和丰富幼儿想像力。

4、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三、活动准备

1、让幼儿了解部分会飞的物体,及其简单飞行原理。

2、认识小猫的特征及习性。

3、准备字卡一套、录音机、磁带、磁力板等。

四、活动过程

1、聆听音乐,导入活动。

师:用你的耳朵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动起来。

幼:有小象,还有小鸟啊!

(学小象走,学小鸟飞,每一个幼儿找一个座位。)

2、通过谈话,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刚才学了小象和小鸟,它们谁会飞,谁不会飞呀?

幼:小鸟会飞,小象不会飞。

师:你们说说还有谁会飞呢?

幼:飞机、热气球、大雁……

师:那你们说,小猫会飞吗?

幼:不会。

师:可是有一只小猫就想飞,咱们一起听听吧!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想飞的小猫》。

3、幼儿看挂图;老师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有谁呀?

幼:小猫、小鸟、草地、小河。

师:小朋友们,老师告诉你们,不仅这图很漂亮,故事呀更好听。你们可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啊!

(出示字卡,讲故事。故事前半部分字卡,如图1。)

师:小朋友们,小猫看到了小鸟,在天空飞来飞去,你们猜猜小猫怎么想的?

幼:它也想飞,它想有一对翅膀。

师:它怎么跟妈妈说的呢?

幼:妈妈,我也想到天空看一看、玩一玩……

师:它又遇到谁啦?快看一看。

(出示下半部分字卡,讲述下半部分,如图2。)

4、幼儿看结构字词,完整讲述故事。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老师讲了一遍故事,咱们又认了字,现在一起看字讲一遍故事,好吗?老师相信你们讲的非常棒!

5、识字游戏。

①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把字卡发到幼儿手里。

师:小朋友们闭上眼,我给你们放到手里的礼物拿好,睁开眼睛,我讲故事,你出字卡,看看谁认识我送给他(她)的礼物。

②全体幼儿站到前面,教师讲故事,幼儿出字卡。

6、续编故事《我帮小猫飞上天》

①师(出示猫头):小朋友们听一听,谁在说话?

“妈妈,我还想到天空上去看一看,您快帮我想想办法吧!”

“哎呀!这可怎么办呢?有啦!今天这儿有许多小朋友,请你们帮帮小猫,好吗?”

②师:小朋友们,你们快帮一帮小猫吧!闭上眼睛仔细想一想。

③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怎样帮助小猫飞上天。(鼓励想法奇特、大胆发言的幼儿)

幼:a帮小猫做一对大翅膀

b坐上热气球

c坐上直升飞机

d坐在飞艇上

e让小猫坐上宇宙飞船

f让小猫坐火箭

五、结束活动

师:哎!你们的故事讲得都非常棒!你们是从那看到的这些故事啊?

幼:幼儿画报,还有彩色故事书。

师: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本故事书啊?这本故事书的名字就是……

幼:想飞的小猫

师:你们已经想出办法来帮小猫飞上天空了,改一改名字,叫“会飞的小猫”,怎么样?

师:现在,大家随我出动活动一下吧!

(放音乐《小飞机上蓝天》,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走出活动室。)

六、活动延伸

艺术活动:小飞机上蓝天、小燕子

美术活动:想像画、飞上天的小猫、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七、相关环境创设

布置图片展览:……我会飞

……我会跑、跳

八、家长工作

帮助搜集图片,给幼儿讲述在前飞行的简单知识。

九、选材

杨瑛《帮我早读书》中班补充教材

十、活动自评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教媒体 幼儿语言 活动效果

电教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在语言活动中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影响。

在语言活动中开展多媒体教学,不仅能使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更能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有着深刻影响。而且,可以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呈现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幼儿活跃思维,提高创造力。

一、运用多媒体为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纲要》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所以我们应借用网络资源,为孩子们创设语言学习情境;利用网络资源知识面广、内容丰富等特点为孩子们的发展创设空间;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有具体感性的立体信息的动态情境,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想说、敢说。

如在教学小班语言《小老鼠的魔法棒》时,光凭讲故事无法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但播放了《小老鼠的魔法棒》的白板教学课件后,幼儿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尤其幼儿还能到白板前操作,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随着逼真形象的音像和富于动态的情景,幼儿情不自禁地想说、乐说,很快进入活动中。整个活动结束后,幼儿还意犹未尽,强烈要求再看一遍。由此可见,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创设有具体感性的立体信息的动态情境,直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使其想说、敢说。

二、创设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课件中动态的信息因为富有真实感,而能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使用时不仅将它单纯地作为某一知识去理解,而是在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理解和把握它的同时,产生好奇和疑问,促使幼儿积极质疑。与此同时,教师用鼠标器控制画面,做到动静交替,使幼儿通过交流、表达,更充实地把握住故事内容,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如儿歌《小兔子开铺子》、《小老虎过生日》、《梳子》等,它们的课件就起到了这样的好作用,多媒体在这里起到很好的优化语言教学课堂的作用:创设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三、渲染欣赏气氛,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幼儿提供真实而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幼儿有效丰富自己的语言经验。

在童话表演《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教学中,我们让幼儿在看、听动画片《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的故事中,尽可能地获得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为幼儿设计了配套的角色表演,让幼儿在动态的画面中,激起表演欲望,使幼儿在看、听动画片《会唱歌的生日蛋糕》时,就跃跃欲试,情不自禁地模仿动画片中的小动物的表情与一举一动。接下来,我们专门组织幼儿进行表演。从而使幼儿既巩固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使他们喜欢表演、乐于表演。

四、运用电教媒体为幼儿呈现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其活跃思维,提高创造力。

运用电教媒体为幼儿呈现丰富的语言情境,使其活跃思维,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现代多媒体技术有定格放大、反复显示画面,提供视、听结合,把看、听、说统一起来的功能,而且能方便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让幼儿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及易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和明白事理,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听说能力。故事《龟兔赛跑》用浅显的故事内容不仅能让幼儿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而且故事里的动物对话,会激发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欲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议议、讲讲中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3、明白知道做事情只要不骄傲、认真、努力、坚持到底,一定能成功的寓意。

(三)教材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

因为大班幼儿对故事的学习,已由喜欢听逐渐倾向想讲,但由于缺乏表达经验,在说故事中常是说了前句连不了后句,难以完整复述。所以,指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说出故事里的对话是教育中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手段来刺激幼儿的听说能力。主要采用直观法,练习法和游戏法。

为什么要采用以上的方法?

因为直观法是根据幼儿思维特点决定的,幼儿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出示动画片,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能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通过练习法,可以不断激发

幼儿的表达欲望,又根据大班幼儿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特点,采用对话的形式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口语。

三、说学法

通过以上教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始终以听说能力贯穿始终,以次解决幼儿在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说出对话时,能举一反三,具有扩展语言的能力。

四、活动准备

示范挂图一张;粘贴图片:兔子、乌龟若干;根据幼儿分组情况准备的龟图赛跑手工人手一份;乌龟、兔子、猴子等小动物的头饰道具;词卡;故事盘。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与内容,我分三大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理解故事内容,发展想象力。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骤:教师运用示范法,完整的讲述故事一遍,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第二步骤:教师运用直观法,完整播放多媒体教学故事动画片,同时穿插直观性提问和探索性提问,以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和帮助理解、记忆。这样幼儿能克服不良的只求听不求甚解的习惯。

第二环节:学说故事里动物角色的对话。这一环节是解决重难点的关键,为突出重点,我将采用练习法,借助多媒体画面,逐一播放各种动物对话的画面,让幼儿看着画面学说对话。方式采用先说——再看——再说,层层递进,不断激发表达欲望。并在这一环节当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扩展语言。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导学案;阅读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一线的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偏重阅读教学,一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依旧让人叹息。新课程呼唤新的教育思想,广大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听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那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学案导学,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基于学案导读方式的篇章课文教学就是老师事先编制学案,让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自己阅读学习课文,然后老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再针对学生自己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课文讲解。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

课文阅读教学具有新语言知识的教学和阅读技能培养的双重功能,所以导学案要围绕这两个目的设计。导学案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自主学习

基于学案的课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

务。因此学案设计的自主学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就背景知识、关键内容等进行学习准备,激活与本节课教学重点的知识、技能、能力密切相关的已有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环节的设计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最广泛参与,同时要特别针对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困难群体,设计单独的、有效的活动,这样可以使这些困难学生在学习新语言时不再出现新的困难,做到新语言当堂掌握,不留新的后遗症。

二、语言学习

语言学习是学案导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过程。

1.新语言导入

导入是学生进入新课文学习之前的新语言学习,是教师从学生已

经掌握的语言引导出新语言的活动。学案设计中可采用任务引导、情节引导、知识引导、真实生活事件引导、新闻引导等方式导入新语言。选择什么导入方式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类型,要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对于运用难度较大的语言,可用任务导入。对于情节很复杂的故事,可用情节导入。对于知识性很强的课文,如地理、历史等教学内容,可以用知识导入。对于反映学生生活(如参观博物馆)的课文,可从本班学生类似的生活经历(刚刚结束的参观活动)导入。对于事件性的课文,可借助近期的一条新闻来导入。在导入时,教师已经开始讲授新的语言知识、培养新的语言能力。

2.新语言呈现

在学案中呈现课文时,不仅应把新出现的语词、语句、语

言知识、语言功能等呈现给学生,更应呈现语言运用形态,呈现新语言是在怎样的语境中、为了什么语用目的而运用的。新语言内容较多时,呈现可与导入、学习交替进行,一边导入,一边呈现,一边学习,然后再导入、呈现和学习新的语言。

3.新语言学习

老师可以将课文看作一个整体,要求学生首先通读课文,通过学案给学生的问题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分析篇章的段落结构,然后分段阅读,理解每段的大意,最后老师通过学案中的例释让学生自我发现、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语言,更全面地了解新语言的运用形态。例释中要采用有语境、有明确的语用功能的例句,这样才能给学生呈现语义明确、语境和语用真实的语句。

三、语言运用实践

语言运用实践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课堂活动,是学案设计

的灵魂。为了学生顺利完成运用实践活动,在学案设计的时候,老师应在阅读课文教学中,通过设置适当练习活动,让学生运用新语言项目,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新语言项目,若发现学生已经掌握,则可以不进行讲解例释,若发现学生存在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则再进行讲解和例释。

这种方法将新语言项目教学与练习活动结合起来,需要老师在学生的练习中发现学生在理解和运用新语言项目上的困难,并要求老师在学案设计时做比较多的准备,因为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准备重点讲解某些新语言项目,但发现学生在练习活动中已经掌握这些新语言项目,老师只得放弃讲解,而老师没有准备讲解的某些新语言项目,老师在学生练习活动中却发现学生仍然存在理解和运用上的困难,而使得老师需要给予讲解。这种方法同时要求老师具有比较自如地驾驭教材的能力,不论事先是否准备,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都能及时给予讲解例释。

四、归纳总结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7篇

一、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我校结合xx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分析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实际,讨论决定由教务处牵头,各部门配合,结合各年级、各学科情况,制定出切实的活动方案, 由教务处大队部联合开展本周活动。9月12日,自检自查了学校语言文字宣传专栏,定做宣传条幅3副,利用网络、校园广播宣传《第一小学第18届推普宣传周活动方案》,利用双休日结合语文教学做好宣传周准备活动。

9月15日,利用升旗仪式举行了“说好普通话,梦圆你我他”第一小学第1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学校语言文字领导小组负责人、教务主任白新爱老师做了“说好普通话 共筑中国梦”的国旗下讲话,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有效结合,倡导全校师生利用上课学习、 “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多种方式全面推广普通话,提升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参与意识,构建和谐校园。

六年级一班学生代表xx同学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各教研组教师、各班级同学能积极响应,师生共同观看推普周视频,张贴宣传标语和图片,并倡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寻找校园内外不规范用字,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红领巾”广播站认真组织早晨十分钟集中诵读活动,在朗朗的书声中将语言的魅力彰显得淋漓尽致,大队部组织值周班级认真检查督促午间写字时间专时专用;要求同学们积极地向家长宣传讲普通话的意义,并纠正家长一些不正确的发音,提高他们学习普通话的热忱。希望通过一周的推普活动使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重要性,一定要将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行动起来,坚持下去。

利用广播、网络和课堂教学,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xq维吾我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使全校师生充分认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营造共有精神文明家园、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二教师基本功领衔,引领示范为主。

借助本月区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基本功训练。 广泛在教师中推广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教师”、“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等活动。

XX年9月17日举办了“教师硬笔书法比赛”。这次比赛活动由学校教务处和工会联合举办,全体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比赛中,教师们兴致高昂、秩序井然、坐姿端正、握笔正确,认真地在统一印制的文稿纸中书写着教务处规定的书写内容,有写教师条例中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有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写经典诗文《爱莲说》。老师们在一笔一划中认真地品味着汉字的艺术魅力。经过半个小时的比赛,在规定的时间,教师们交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这些字或清秀、或刚劲……通过本次硬笔书法比赛活动,教师们进一步端正了写字姿势,提高了写字质量,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帮助和促进老师提升个人形象及文化素养。

本周,教务处还借助开学常规检查的平台,认真落实语言文字工作,检查教案96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使用、行文格式和汉字书写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指导,青年教师手写教案要求书写规范,内容具体,操作性强;机打教案重点查看是否二次备课,表格教案行文是否正确,语言表述是否正确完整。利用教职工大会对优秀教案进行表扬,对问题教案进行点评,规范行文格式,纠正语言文字错误,增强教师的语言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普通话应用水平,让老师们的言行切实为学生树立榜样。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操练;趣味性;目的性;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1B-0020-02

课堂操练活动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带领学生有效强化新语言知识的感知和记忆,加深学生对新语言项目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也是有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然而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语言操练活动的设计不够灵活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阻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了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尝试结合真实、具体的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种种问题进行剖析和诊断,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寻求有效的语言操练活动的设计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操练活动缺乏趣味性,学生缺乏兴趣

只有当课堂操练活动充满趣味,学生才会热情四溢,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会充分参与活动,充分激发说英语的欲望和使用英语的热情,才能让课堂操练活动变得扎实有效。

【案例】新PEP四年级下册Unit 2《What time is it?》

在教学Let's learn板块中,教师结合语言训练目标在操练环节设置了“Look and talk”的环节,让学生拿出课前根据日常生活的时间安排自制的picture book,让学生展开对话What time is it? It's … It's time for…学生们一开始还是比较投入的,但是很快发现时间安排非常相似,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课堂气氛变得沉闷,原本热烈的讨论变成了“窃窃私语”和“漫不经心”。

【分析和解决策略】

案例中教师本意是通过有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应用,却忽视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趣味性的活动,枯燥乏味的训练学生自然反应冷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上述案例中,笔者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自编韵律诗,将学习内容和新语言项目通过创造性地加工和整合,配上富有动感的节奏和动作,让学生在说、唱、演的趣味活动中扎实地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确保足够的语言输入;接着尝试通过留白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猜一猜卡通人物Dora的一天安排,让学生在小组内猜一猜、贴一贴,时间安排最接近的小组将会获得Dora带来的神秘礼物。这样的活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才能激起学生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寓教于乐,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让语言练习成为学生的自我探究和自我发展。

二、操练活动缺乏目的性,学生“真戏假唱”

教学形式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脱离了课堂教学目标的指引再好的形式也不能取得教学效果。

【案例】新PEP三年级上册Unit 2《Colours》

在Let's learn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本课时的语言学习目标:听、说、认读并运用表示颜色的词语,在操练环节设计了“the rainbow song”的歌曲吟唱活动,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条美丽的彩虹,然后询问学生What's this? What colour can you see?学生逐个将颜色的单词复习了一遍,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学唱歌曲,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评出唱得最好的小组。

【分析和解决策略】

案例中教师意图通过旋律优美的儿歌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的颜色类单词,在实际操作中却耗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来教授儿歌,让后半节课几乎成为音乐课,表面看起来非常热闹却忽视了活动的目的性。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练活动设计必须和语言训练的目标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活动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凸显课堂教学目标。上述案例中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笔者通过带领学生开展“Show me your crayon”的游戏,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彩笔,根据老师或同伴的指令找出相应的颜色,让学生从音和意方面加以巩固;开展“我是小小画家”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从单词的音、形维度掌握语言;最后带领学生设计“My rainbow”,让学生发挥奇思妙想设计自己的彩虹,并尝试运用语言进行介绍。这些多样化的操练活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内在的动力充分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操练活动缺乏层次性,学生失去动力

课堂的操练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应当体现一定的层次,活动的安排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螺旋上升趋势,引导学生沿着操练活动的“脚手架”,逐步从以“课本”为中心的语言训练走向以“能力”为中心的语言实践。

【案例】新PEP三年级上册Unit 4《We love animals》

在Let's learn板块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学生通过影子游戏和跟读课本之后设计了一系列的语言操练活动:①根据老师的指令做动作,老师说dog,(下转48页) (上接20页)学生就听指令用手做dog的形状,通过带领学生动手操作理解语言的意义;②拷贝不走样: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老师给他看一件动物玩偶,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操”悄悄告诉身后的学生,依次传递信息,最后一个人将动物的名称告诉大家,传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③Guess: What's that?学生根据听到的动物的叫声,猜猜那是什么动物?④Chant:通过自编儿歌Quack, quack, it's a duck/…等带领学生巩固新词。

【分析和解决策略】

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活动丰富多样,学生们兴趣非常高,表面看似热情四溢,但是细细品味,这四个活动的训练重点都指向了本课的动物类单词,缺乏层次性,停留于活动的堆砌和累积,并不能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操练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设计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的机械操练活动,同时,也应当关注语用的意义性操练活动,活动之间环环相扣,逐层提升,犹如阶梯,引导学生不断攀爬,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上述案例中,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定的舍弃和改进,首先通过“手指操”,带领学生运用Look, look, what's that? Dog, dog, it's a dog/…开展儿歌连锁问答活动,带领学生有效巩固词汇和句型,富有韵律的语言加上形象的“手指操”,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接着笔者就通过影子游戏,通过多媒体呈现动物的影子,让学生开展猜一猜的对话操练What's that? It's a…,结合影子游戏,笔者把握时机,让学生伴着音乐,集体创编韵律诗,学生们情绪高涨;最后笔者要求学生通过影子或图片,小组内开展对话并自创韵律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始终处于“词不离句”的语言操练活动中,通过层层深入的活动,学生从“教”到“创”,有效巩固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不同的语言操练活动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操练活动,凸显操练活动的趣味性、目的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自觉进入主动实践和思考的状态,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感悟的空间,让英语课堂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学生学得有趣,教师教得轻松,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参考文献: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 案例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 案例-任务型教学

商务英语作为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其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科特点、社会需求和教学对象实际水平来甄选和改革教学方法,不应局限于一般用途英语的教学方法,应大胆尝试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同时要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商务英语的特点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探索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些体会。

一、 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及对教学方法的要求

依据国内学者对商务英语的认识,商务英语是商务文化群体中所特有的一种以英语为语言媒介,以商务知识(包括经济学、营销学、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管理学等)为核心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具有文学作品所不具备的独特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点,实用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廖英,莫再树2004;窦卫霖2005)。国内院校普遍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商务工作环境中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教学对象为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他们主要从书本中获得理论性商务知识,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上,应注重通过以意义交流为目的的任务与活动,而不是语言知识如语法、词汇、句型等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经历真实的和综合的事物,在实践和运用中巩固和加强技能,内化认知学习(曾文雄,2002)。”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讲授型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因此,在改革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借鉴其他应用性较强学科的教学方法。例如,Mark Ellis 和Christine Johnson在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一书中就提到“商务英语教学应该借鉴管理训练的方法,采用解决问题型、决策型、团队合作型及任务型等教学方法”。另外,如前所述,要注意教学对象知识水平和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避免因照搬方法不顾实际而削弱教学效果。

二、 案例教学法和任务教学法的结合

为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需要,在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开始了对任务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研究和具体实践。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一直主要用于实践性 、应用性较强的工商管理、法学、医学等学科领域,近几年开始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描述一个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的的方法,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窦卫霖,2004)。案例教学一般包括四个环节:案例准备、案例分析、案例总结和案例报告撰写。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商务和语言知识更重要的位置上(舒薇,2004)。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为主;所使用的案例材料不是对理论的系统阐述,而是对一个真实情景的描述;教学目的突出学生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等(陈建平,2004)。

2. 任务教学法

英语教学中的任务教学法是把任务作为教学重点, 强调指引学生达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把是否能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任务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围绕任务组织教学活动;将任务与学习目的统一起来;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责限于提供教学资源和必要的引导,为学生创造学习和实践机会。任务型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1)任务准备: 由教师布置任务、启发学生、提出要求等;(2)任务执行:学生运用目标语进行分组活动,完成任务;(3)任务总结:教师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就有关任务进行评价。“任务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潜在的运用和创造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加速学习过程(罗虹,2005)。”

3. 二者结合的必要性

两种教学方法都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了他们的有效性。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商务知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而社会需求却要求学生能够以英语为语言媒介完成实际的商务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即便教师在案例/任务准备阶段补充了必要的商务知识的,面对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商务活动,学生依然会感觉无从下手。在学生刚刚接触案例/任务教学时和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任务中,此问题尤为突出。

采用任务教学法,确实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商务知识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商务活动理性认识不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无章可循,可能会犯常识性错误,加上对相关语言运用感性认识不足必然导致教学效果大大降低。如笔者在2005年10月讲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市场营销调研方法过程中,要求学生依据调查目的编制调查问卷,虽然在任务准备阶段已讲明了任务的意义、目的和步骤,结果40%以上的学生依然感觉无从下手,即便开始编制过程,也会遇到术语词汇使用不当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选取相应的案例作为补充,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语言,用案例为学生完成任务提供真实/拟真场景的语言素材,用案例中问题的解决给学生任务执行提供示范。

同样,采用案例教学法,能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增强学生对商务活动的整体认识和全局把握,如果能够辅以任务教学,“强调语言的产出,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变的过程(曾文雄,2002),”学生可以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实践案例中所学语言与商务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得体的话语进行真实的交际,增加对所学商务和语言感性认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内化学习内容。笔者在讲授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过程中,首先给出违背准确、简洁、礼貌原则的实例案例,并组织课堂讨论,要求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安排新商务环境下的建立业务联系信函写作任务,学生大多能够避免案例中出现的错误,顺利地完成任务。

所以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对象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统一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

三、 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模式

在案例-任务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将商务知识和语言视为信息。

第一步:信息准备,即案例-任务准备。教师依据实践性教学内容确定任务,搜集、编写、设计案例。注意任务与案例的相关性,同时又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案例必须要具有真实性或拟真性,要有时代感并贴近生活,易于被学生理解;要能集中反映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信息沟通/信息输入。预先发给学生案例,指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求学生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做准备。介绍案例分析结束后所要完成的任务的内容、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在参与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任务执行所需语言和商务知识素材。

第三步:信息处理、内化和输出,即案例分析和案例总结。课堂上教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辩论,教师应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指派代表阐述各自观点。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讨论主题。案例的分析、辩论必须以英语为课堂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以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思辨和应变能力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陈建平,2004)”。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总结并非是简单地给出所讨论案例中问题的参考答案,而是指出本次案例分析的思路、重点、如何运用理论知识等。然后,重新组织学生按小组对各自分析结果进行小结,小结内容是否以书面形式提交视讨论效果(即是否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而定。

第四步:信息的内化巩固和校正,即任务执行和总结。重申任务的目的、意义及步骤,再次突出与实施任务有关的商务知识和语言(内化信息巩固)。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交互性活动, 在讨论中共享他们的目的、观点和方法,以自我表现的方式完成协商性的任务。最后,由每组选取一位代表报告讨论结果。教师不直接参与讨论,责任限于引导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策略、注意某些语言形式等。在此阶段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口语、写作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练习(信息校正),使学生的表达在意义和结构表达上更流利、准确。在执行任务的最后阶段,教师应注重任务执行的效果并对任务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结果检查任务的排列、选择、执行过程及任务与任务间的关系,了解要改进的地方,也让学生了解要努力的方向,并调整或重复任务。教师还可以从多方面对任务效果进行分析:认知的、交际的、语言的、策略的、文化的、手段的等方面,使执行的任务与学生的需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一致(曾文雄,2002)。”

四、 案例-任务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编写与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相适宜的教学案例-任务。由于国内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教材,教师可依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 收集相关素材,自行编写、设计案例-任务,并注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在案例-任务型教学中对信息准备环节的一个特别要求是案例与任务的衔接和可操作性,若案例与任务无关,就失去了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的意义。案例-任务应难度适中,过难的案例/任务会使学生无从下手;过于简单,则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案例-任务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要求做出适当的调整。

与其它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商务英语的课程特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是笔者尝试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依据。“商务英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也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商务英语教学应是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辅相成(陈建平,2004)。”也就是说,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绝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信息沟通/输入环节仍然离不开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只有把概念解释清楚了,理论讲解透彻了,学生才能自如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案例、完成任务(舒薇,2004)。”

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具备坚实的英语基础是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由于商务涉及很广,商务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对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保险、金融、国际贸易、组织行为学等领域的知识有所了解,清楚各领域的理论结构,熟悉商务活动的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师还需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有效利用学习者积极情感因素的能力,以确保在信息的输出、巩固、校正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任务执行,有条不紊地完成教学内容。

结论

商务英语不是语言与商务的简单集合,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原有语言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应该借鉴商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并结合学习者实际语言和商务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尽量避免因照搬方法产生新的僵化。案例法和任务法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使学习者在课堂上了解和模拟真实商务活动,并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与商务知识并重,单独运用其中一种,受学生商务知识有限和语言运用能力尚在培养中的影响,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有机结合两种教学方法,实施案例-任务型教学,强化语言和商务知识的输入,注重实际输出,并对输出进行及时检查和校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和商务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然而,对案例-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其不足之处。笔者将对案例-任务的编写原则、信息输出的评价标准等问题做进一步研究,通过对案例-任务型教学的不断实践、总结和完善,使之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英,莫再树. 国际商务英语语言与翻译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2]窦卫霖. 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3]曾文雄. 商务英语的教学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8).

[3]Mark Ellis. & Christine Johnson. 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1.

[4]窦卫霖. 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成功模式[A].见: 贺川生,肖云南.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学术论文汇编[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5]舒薇.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9).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0篇

ESP教学理论的特点和三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目的为基础,明确教学目标。课程进行之初,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真实的语料和设计真实的教学任务,并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ESP教学理论在选修课商务英语中的运用

1国外ESP研究的主要教学法

国外ESP教学实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语域分析教学法(RegisterAnalysis),其理论依据是语域决定语义,即语言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其语法、词汇和格式等具有独特的特点。教师可以围绕专门用途英语的语域展开分析。语域分析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某一特定领域的语言特点和语言知识,但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第二种是语篇分析教学法,研究句子怎样构成语篇,从而产生意义。语篇分析法实际上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延续,仍然局限在语言本身进行教学,和语域教学法一样有轻交际和与学生需求脱节的缺点。

第三种是体裁分析教学法。体裁分析教学法探讨语篇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和心理认知因素,把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是目前使用最多的一种ESP教学方法。进行体裁分析时,可以从语言学层面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从社会学角度研究语言的社会规约性,还可以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索不同的交际目的所体现出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因此,通过体裁分析,不仅能分析出语篇的语言特点,还能分析出语篇的交际目的和交际策略。以商务还盘信函为例,目的是希望对方接受还盘,所以书写时要采用体谅的语气,在语言上体现感谢,对不能接受报盘表示歉意,提出还盘和希望对方还盘四方面的内容。

ESP其它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ESP教学中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活动往往有明确的目标和真实性,体现了ESP的真实性原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设计、思考、写作或口语交际等一系列活动掌握某一特定的知识、思维和交际能力,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过程。此外,任务活动主要采用团队完成的方式也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提供了平台。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务活动内容设计任务。例如,以团队为单位设计一次公司活动,如野餐、运动会、招聘会等。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如要求学生以报告书的形式、表演的形式,或PPT演示的形式完成这次任务;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展示任务的某些方面等。事实证明,任务教学法以真实的情景为依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受学生欢迎。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依托,同样体现真实性。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两方面。一种是教师提供案例,对学生进行案例的讲解,另一种是以任务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寻找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以商务英语为例,在跨文化交际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案例的讲解使文化差异变得具体化,这样既加深了印象,又提高了学生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案例,形成共识,并进行陈述。这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方式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词汇和语句,既训练了学生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3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在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交际情景,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提供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真实的场景中适当地使用真实的语言,而且还训练了肢体语言、社交礼仪等附加的一些社会功能。学生是主要的交际者,教师起主导作用,有时也参与其中,和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电话、商务接待、办理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教学内容非常适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学生在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操练了口语。

4对比教学法

对比教学法是近几年提出的适合我国大学英语学生的ESP教学法,其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ESP和EGP,找出ESP在词汇、语义、句法、文体等方面的特殊性。优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找出ESP在各个语言层面上的特殊性。刘法公(2001)指出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搭配替换训练后,普遍提高了搭配辨析意识。商务英语涉及的专业术语特别多,为对比教学法提供了很多素材。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1篇

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在进行数学活动课时必备的语言修养有如下几点:

一、讲解提问时的语言必须简洁明确、前后有序,平和不专断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明确,让幼儿一听就知道什么,怎么去做。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比如在教学《5的形成》这堂课时,A老师是这样进行的,首先,她出示图片,上面画有四只小鸭,于是她绘声绘色地讲述4只小鸭的形态,再让孩子数,看有几只小鸭。接着,又出示另外一只小鸭,同样是一段“美的语言表述,最后才让孩子说出“又来了一只小鸭,4添上1是5。”这过程一共用了8分钟。另外一个B老师也是出示小鸭,她边出示边简单生动地讲:“今天天气真好,小鸭都来散步了,呷呷呷呷,摇摇摆摆的来了几只?哎,等等我,谁在叫?你看,又有几只小鸭来了。接着,B老师便开始启发幼儿说出“4添上1是5。”这过程只用了3分钟。课后效果证明B老师班的孩子学习兴趣浓,真正掌握5的形成。而A老师班的孩子则觉得故事好听,对5的形成一点都不理解。看来,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清楚活动目的,不要把计算课上成语言课。如果一句能讲清楚的事情,却非讲十句八句繁词琐句不可,定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目的。

因此,在数学活动课,教师语言表述要正确,要简洁明确,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提出的问题要前后有序,引导思路也应步步深入,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个活动的目标,在教学活动前清晰、有序地设计提问。例如:在中班“学习10以内的数守恒大小”活动中,首先确定活动目标是使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等因素来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可以是这样设计提问的:“这里有什么,它们哪个多,哪个少?”当幼儿受物体大小,以及排列形式影响,不能正确比较时,教师再问:“你怎么会觉得这个多,那个少呢?”这时,幼儿往往会认为:“这个排的队伍长,所以这个多。”此时,教师应进一步设问:“我问的是哪个多,哪个少?而不是哪个队伍排得长。”经过这样的启发诱导,幼儿就能够排除干扰因素,理清思路。因为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有序且层层深入的提问设计对幼儿探索方向与思路,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很有好处。但要注意活动过程中不要说过多指导性语言,因为指导语言过多会降低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提问、讲解、说明的频次非常高,体现出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动摇,但是作为教师,由于没有给予幼儿充分的时间、机会和条件进行主动的语言发展,而是老问孩子问题,而且问的又是有预成答案的问题,希望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回答,形成教师高控制、高约束,幼儿高服从、高依赖的教育模式。例如:在数学《美丽的序列》活动中,一幼儿在认真地用图形对皇冠进行有规律地装饰,教师发现他的装饰中没有规律,于是就立即介入,问:“你是按什么规律装饰的?”幼儿说不出来。教师紧接着又问:“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还是回答不出来。这位教师的做法操之过急,没有给幼儿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对儿童主动参与、大胆否定、善于质疑的品质发展不利。因此,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要平等谦和,既不专断,又不优柔,既有明确的指示性又能给幼儿灵活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探究发现时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激励启发性

大家知道: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启发性的语言:有助于开通幼儿的思路,帮助幼儿整理知识,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发幼儿,从多角度来认识事物;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观察、操作、思索活动。当然,教师的启发性的语言在活动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引发幼儿思考,而不是代替幼儿想和做,要体现双向交流,方可呈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做而有思的氛围,从而促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新的发现、新的表现。而且一定让幼儿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显性的主体地位,教师处于隐性的辅导地位,因此,教师不能以导演的角色出现在活动中,而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巧妙对活动进行指导,这时教师的指导语言要有开放性,指向性明确,才能给幼儿以启发。下面有两个成功的案列

案例一:大班数学活动:《按规律排序》

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红红的生日》,从中引导幼儿发现递增递减的规律,提出本次学习的内容按照递增递减的规律排列图案。

教师在活动中边说边演示课件,师:“今天是小朋友红红的生日,她可高兴了,一早就出去邀请朋友。还把自己的家布置得漂漂亮亮,瞧挂上新窗帘,看窗帘上有什么图案,它们按什么规律排列?”幼:“按照黄色、红色图案排列”师:“对了除了颜色的排列,还按照什么规律排列?”幼:“按照一个红、两个红、三个红的规律往下排”。师:“图案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增多,这是按数量递增的规律排序。”师:“瞧,还准备了一个魔法蛋糕,一起看看,蛋糕上的图案有哪些,按什么规律排列?一层层地看。”幼:“按照苹果、梨图案排列”。师:“这些图案数量上有什么变化?”幼:“第一层苹果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减少,梨的数量不变。”“第二层苹果、梨的数量在一次次减少”。师小结:“图案的数量一次比一次减少的排列,这叫做按递减的规律排序。”师:“小动物们为红红准备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有帽子、裙子、枕头,花篮、杯子、小碗,但是这些礼物上的花边还没设计完,需要小朋友帮忙小动物设计,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情况分析:教师在活动中设置“红红过生日”的情境,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幼儿更加形象直观的观察图案排列的规律。教师的语言生动、趣味性引导,幼儿尽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开始观察起图案的排列规律。当幼儿对于规律的观察描述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察觉其中暗藏着其它的排列规律时,教师采用了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了除了颜色的排列,还按照什么规律排列?”,让幼儿更有目的性观察,引发幼儿思考,从中找寻其它的秘密,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在导入活动最后让小朋友帮忙小动物设计礼物的图案,教师综合使用了生动、趣味、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很自然地引出本次幼儿活动操作的任务,同时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

案例二:大班数学活动:学习“7的组成”

教师设计“分水果”的游戏,要求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5片,提问:“怎样会取得快些?”幼儿常常是迅速数出5片水果片。于是教师又问:“7片水果片可以分成5片和几片?”幼儿回答:“5片和2片。”教师接着问:“是数5片快呢?还是数2片快呢?”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数2片快”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请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4片,有的幼儿数4片,有的幼儿数3片。“哪种方法更方便呢?”幼儿操作验证。,最后得出“数3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3片比数4片少1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7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数。

情况分析:在活动中间部分探索过程中,教师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幼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接受,乐于学习。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因此,启发性的语言应具有以下作用:有助于开通幼儿的思路,使幼儿有可能做出多种回答;帮助幼儿整理知识,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引发幼儿迅速作答,从多角度来认识事物;引发幼儿产生问题,围绕问题展开观察、操作、思索活动。

三、活动过程中时,教师还要注意采用多种语言表达形式

数学活动中教师讲课既要充分利用有声语言,也要合理利用无声语言,才会相得益彰。比如评价活动这一个环节中,(它是数学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多通过有声语言评价时,这时教师语言首先应客观、公正,其次语言要生动丰富、机智,富有感染力,给予幼儿很大的鼓励,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当然,在评价幼儿的活动情况,既要表扬遵守活动规则、操作活动完成得好的孩子,也要对存在问题的孩子提出希望,因此,在这个时候的教师语言应客观、公正。因为不同的孩子有自己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更在能力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绝对不要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对每个问题、每个幼儿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还要珍视幼儿每一次探索学习的微小成功,这种成功不仅仅是探索的结果,更包括整个学习的过程,对幼儿所做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创新、每一次努力进行评价,要公正地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幼儿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在这方面,笔者认为,有很多带感彩的用语就可以运用。如在鼓励孩子时可以说:“今天你的表现真出色,只是说得还不够全面,我请xx小朋友帮你补充,好吗?”“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类似以上这种亲切的话语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与积极性,同时又能积极引导幼儿进行深入思考,及时修正自己的错误,使整个课堂显示出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工作实践中使我体会到教师还有一种极具感染力、吸引力的隐形无声语言。那就是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胜有声”地吸引着孩子。如:孩子把玩具扔在地上时,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指指地上的玩具,并摇摇头。孩子便会自觉地拾起玩具。又如:当孩子在教室喧哗不止时,我会稳稳地坐好,然后拍两下手吸引孩子的注意,让他们自觉安静。我觉得这“无声的语言”有时比“有声语言”有效得多。但表现时千万要自然大方,不要矫揉造作。只有出自真情,自然流露,符合自己的气质,才有效果。

总之,语言是一门富有魅力的艺术,数学活动中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以及思维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重视数学活动中的语言,通过语言来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使幼儿的思维更清晰、更敏捷、更有逻辑性。平时教师只有严格实施、严谨操作,不断提高数学语言的有效性、艺术性才能吸引幼儿,让每个幼儿都能从数学活动中体验乐趣。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2篇

话语是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语言行为。语言教学的目的则是帮助学习者发展语言行为能力,用特定的语言,实现有效沟通。《英语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中指出“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1]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倡导交互性语言活动,以交互性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目标语言,在实际语境中了解使用语言的意义与功能。

与真实的交流话语不同,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目标语言先于语境的需要,由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规定,学习者在理解其意义的时候,通常是从语言的结构和形式开始。比如一堂课中学习颜色,是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在这一阶段集中学习关于颜色的词汇和相关句子。因此课堂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出示一张彩色卡片向学生提问:What colour is it? 学生回答:It’s brown. 问和答的双方都知道答案,提问不是追求答案本身,而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够就brown这个词理解意义或正确发音。这种问答会被多次重复,教师会提供不同颜色的卡片继续提问,让学生看到It’s brown.这个句子中,brown被不同颜色单词替换,而句子其它部分并无变化,从而领悟这个句型的结构和变化方式。这种话语交互被称作展示性话语,问答看上去是交流,但话语的目的是为了再现语言形式、结构和用法;看着色卡纸问颜色,明知故问的话语的形式不符合交际规范;话语的内容和语义不是辅助言语者完成交际任务,而是展示言语者对语言形式的掌握情况。

展示性话语交互常用于新的词汇识记、认知句型结构、熟悉语法规则,在课堂中过度运用会引导学习者只关注语言结构,而偏离语言的意义与功能。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控制参与者之间的信息分布,设计有真实信息交互的活动。比如将以上关于色彩句型对话练习设计成游戏Whispering the secrete ,将一张色卡纸放在信封里,答案只有教师知道。想要知道答案的同学举手向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it? 教师低声告知答案:It’s yellow. 这组第二个学生向第一个同学提问,第一个同学也同样运用目标语言It’s yellow.悄声告知答案。这个问答被这一组若干学生接龙传递,直至最后一个学生被教师提问:What colour is it? 如果最后一名同学能正确回答,说明信息传递成功。在这个传话游戏中,提问的人是针对信封里的秘密而问,话语的目的是探索真实的答案;问语和答句都传递着确切的信息,话语的形式符合交际规范;话语的内容和语义辅助言语者完成任务。这种参与性话语交互是真实的交流,其过程中,目标语言被不断重复,在语境中被使用者感知体验,识别记忆。

由此可见交互性语言活动效度的核心是交流各方之间的话语存在的信息的流动,信息流动和言语交互的动力来自言语者彼此之间的信息差。

信息差(information gaps),顾名思义,是指交流各方占有信息方面的不对等关系,包含客观资讯的不均分布与主观经验或观点的差异。正是存在于交流各方之间的信息差,赋予参与各方以表达和倾听的动机,让交流的话语真实而富有意义。基于信息差的交互性语言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缩短或填补信息差距,把获得意义放在首位,让他们在信息交流过程中自然习得语言结构[2]。

教师根据某一阶段教学的目标语言和相关话题来设计交互性语言活动,关键在于如何捕捉和利用学生之间的信息差,可以从以下两个思路来进行。

一、利用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设计教学活动

参与课堂交互性语言活动的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信息差受交流话题的限定,来源包括学习者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的差异、英语语言积累的差异、智力与认知风格的差异和个人观点的差异等。

比如,语言学习的目的与话题是数字,如果设计的任务活动是让学习者说出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利用了学生生活实际情况的差异来实施交互性语言活动,驱动学生练习使用数字;如果让学生来拍球计数,则是利用了学生个体运动能力的差异;还可以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数出一棵圣诞树上有几个金色的彩球,这是利用学生观察能力的差异;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设计珠串,说说需要几颗红色的珠子,几颗黄色的珠子,这是利用学生个人偏好与观点的差异。

二、教师控制并分配信息,在学习者之间创设信息差

分配信息即是由教师决定哪些学生知道什么,另一部分学生知道些什么,彼此通过运用目标语言完成交际任务,实现信息交换。比如给学生设计A和B两套作业题单(见图1):

篇章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分别阅读不同的段落,再通过交谈,陈述自己阅读章节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被称作拼版阅读(jigsaw reading),也是教师对信息的分配。

以上案例是教师从任务群体的角度分配信息,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控制信息流量。比如给出图片的局部,让学生猜答案;如果学生没有猜中,揭示多一点的图片内容,供学生判断,直至说出正确的答案。经典口语活动Tell me more也是利用这个原理。

A has a picture of an ostrich.学生A从诸多动物卡片中挑出一张鸵鸟。

B has a picture of many animals, including an ostrich, a parrot, a frog, a camel, a tiger, a lion.其余学生看到包括鸵鸟、鹦鹉、青蛙、骆驼等等的诸多动物图片。

Task for B: Guessing what’s the animal in the picture A is now holding.

Task for A: describe the animal. Judge B’s answers.

Target language:

It has …(parts of the bodies of animals)

It can …(verbs of actions)

It eats …(volcabulary of food)

It lives …(volcabulary of the nature)

A: It has two legs.

B: Tell me more.

A: It has two wings.

B:A parrot?

A: No, it isn’t.

B: Tell me more.

A: It lives in the desert.

B: Is it an ostrich?

A: Yes, it is.

利用学习者之间的信息差创设有效的交互性语言活动,帮助学生运用并记忆目标语言,引导学习者在交流过程中关注信息,关注语义,学生的自我经验成为课堂学习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或表述,形成听说的策略,提高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这是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英语课堂开展交互性语言活动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6.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商务英语;交际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6)06-0057-04

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哈佛商学院MBA教学的代名词。早在90多年前,哈佛商学院就开始使用案例教学法来培养学生分析商务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将现实的商务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得以参与富有意义、具有实践性的学习。它能发展学习者组织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有利于促使学习者学会沟通与合作。这些优势使其成为商学院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些商务英语教师也尝试将其用于商务英语课堂。笔者作为一名商务英语教师,对此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与商务英语课程的切合性

案例教学法融合了语言学家和教育家近年来提倡的一些外语教学理论和思想,包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交际教学法、通过内容教授语言等。

首先,案例教学法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前者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通过各种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去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诱发学习的内因);后者则是为学生主动建构创造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提供学习的外因)。

案例教学法强调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关注学习者需要。案例材料的选择或编写根据学习者现有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进行,其商务内容、文化背景和语言难度均应适合使用者。教学手段主要采用以学生为导向的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况模拟或辩论等。案例教学法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课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从各种途径( 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 )掌握、组织并分析与案例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堂上,学生是核心,主导着课堂讨论。他们通过与其他小组成员合作,分享信息,交流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案例教学法融入了交际教学法,提倡富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是要掌握一种“交际能力”。这种教学法主张下列3种学习原则:(1)沟通原则――实际的沟通情境会增强学习效果;(2)任务原则――藉由语言沟通来完成任务的学习型;(3)意义原则――教学内容对学习者能产生意义则较能增强学习效果。交际教学法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用语言去学”和“学会用语言”,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得足够的交际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多数情况下处于某种“交流”,“交往”,“交际”的场景中,通过听,说,读,写等具体的行为去获得外语知识和交际能力。

案例教学法本质上属于交际教学法。其最明显的一个特征是采用任务。它以包含着现实商务情境和问题的案例为背景设置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任务,通过以意义为焦点的活动,使学习者参与开放型的交际活动。在任务履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团队协作和有意义的沟通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法把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交际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商务环境,激发他们学习和交际的动机,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沟通分析、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自身潜力,并在此过程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估。

此外,案例教学法强调通过内容教授语言而非通过传统的语法或词汇学习。案例内容与商务有关,强调商务知识和文化背景的传授,对于商务英语学习者而言更具相关性和现实性,因而更有吸引力。学生通过研究纷繁复杂的案例,分析讨论情境、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决定最终的行动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实况模拟等形式参与沟通,因而须灵活且富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综合地运用各种语言技能,同时在案例背景中学习和练习新的词汇和句法。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符合语言教学的特点,有机地将商务内容、沟通技巧与英语语言的学习联接起来。因此尤其适合用于商务英语课堂。

二. 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课堂

笔者在教授商务英语课程的过程中一直尝试使用案例教学法。应该说,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较好。但是,其中也不乏问题。一些学生面对案例无所适从,感到困惑。一些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十分沉默。一些学生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不适应,认为教师没有传授知识,甚至有挫败感。笔者认真了解和分析了这些问题,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归因于对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缺乏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课堂,应该充分了解其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析学习者需求学习者需求分析是设计与实施教学任务、材料与教学手段的出发点。需求分析,据Nunan(1988)定义,是收集课程设计所需信息的方法与过程。需求分析可分为“目标分析”和“学习需求分析”(Hutchinson & Water: 1987)。目标分析涉及弄清楚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需要懂的和能够做的事情, 了解他们已知的东西以确定其缺乏的知识和技能并明确学习者需要。学习需求分析包括了解学习环境、学习者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在设计案例教学之前和实施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问卷、面谈、学习日志等方式通过学生、学校、雇主、教师等多个渠道对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分析。明确学习者在将来的工作中所需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沟通技能,了解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商务知识与技能,文化背景,分析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背景、学习风格和偏好的教学方式。分析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确定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的是,需求分析绝非一次性的行为。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态度等因素不时会发生改变,教师应该经常性地进行需求分析以适应这种变化。

2. 选择或编写适合商务英语学习者的真实案例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笔者认为,在准备案例过程中,应恪守下列原则:(1) 案例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描述真实的商务情境或问题。虚构的和脱离实际的案例缺乏实际意义,难以激起学习者的共鸣与积极参与。(2) 无论是案例的编制和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应紧扣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如果案例偏离了这两方面,案例即使再典型、再精彩,其作用也必将大大降低。(3) 案例要能提供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而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思维。案例应该充分地体现现实商务情境和问题的复杂性、模糊性、变动性。理想的案例及案例教学应该是既能包容也能促进多种见解的形成。(4) 案例材料应该符合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学习需求。所选编的案例首先应该生动有趣,与学习者的学习或工作息息相关,且归属某一商务专题并反映一定的文化信息(Swaffar, 1985),但内容不能过于专业。这样既能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又不至于使他们无所适从。案例的语言应适合语言学习者,长度和难度应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切合,且包含一些根据课程的整体设计学习者需要掌握的词汇与语法。从这一点看来,由语言教师针对语言课堂编写的案例更为合适。目前,可提供较好商务英语案例的书籍包括:培生出版社的《Market Leader》系列,巴黎Ellipses出版社的《商务英语互动案例》,剑桥出版社的《商务角色》,牛津出版社的《商务任务》等。若案例材料的语言难度过大,篇幅过长,缺少语言练习与活动时(事实上目前大多数案例都针对商务专业的学生设计的,案例本身和思考问题均非为语言学生编写,因此难度偏高且缺乏语言练习),商务英语教师应对其加以改编,并自主设计一些语言练习与活动。可考虑的语言练习与活动包括阅读前热身练习,略读与跳读、理解性问题、词汇与句法练习、专题分析与讨论、演讲、角色扮演与模拟(如会议、谈判、记者招待会、电话会谈等)。

3.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交际语言观认为交际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主要靠学生的内在因素。在交际教学课堂中,在交际性教学活动中,学生应是核心,是交际者,其主要任务是沟通信息,具有学习的自主性,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不再是中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Nunan, 1989)。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者在案例分析中扮演核心的角色。他们明确所面临的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问题情境及其内涵,建议可行的解决方案或对他们的建议提出意见或建议,最终选择适当的行动方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提供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法的人,而是助学者、语言顾问,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小组讨论,并时刻不忘学生需求。也就是说,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引导并辅助课堂讨论,而非控制。其课堂干预应降到最低,使学习者可以控制和管理自己学习。

4.做好学习者培训案例教学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和配合,离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而长久以来的讲授法却养成了学习者的依赖、被动品质和习惯,这势必要给案例教学的推行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一些学习者误以为教师是在投机取巧,推卸责任,认为教师应该抓紧时间多传授知识。在该想法的支配下,学习者不愿多发言,而希望将更多时间留给教师。一些学习者误以为案例教学缺乏足够的严谨性与科学性。他们习惯于将问题严格地划分为对与错,他们总是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于案例教学法强调的多维思考方式表现为无所适从,进而对案例教学本身持批评态度。因此,在习惯了传统教授法的学生中推行案例教学会遇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好学习者培训。第一,要向学生解释案例教学的目的。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其他人的意见、观点、评论,进一步反观、反思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语言沟通能力与技巧,而非单纯的传授语言点和商务知识。第二,向学生说明案例分析的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案例分析是批判反思取向的而非结论教条取向的。“所有案例都不在于只形成正确的答案或者行为。相反,所有的案例都说明环境的模糊与复杂,这就是管理实践的基本特征”(Merseth, 1997)。另外,要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材料中包含的信息可能并不充分、明确,而这正印证了商界的现实。第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案例教学是集体合作取向的而非个体“单干”取向的。案例教学强调有效的学习只能发生于共同的合作与集体之中。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会相互交流、获取与奉献。美国哈佛大学梅塞思博士(1997)认为,来自案例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都源于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大家都能尊重不同的观念和思想。通过案例讨论,学习共同体的成员们将个体的思想和观点整合到一起,从而获得一种很少有个体能独立形成的新的理解,思想就是这样在集体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鼓励学习者融入到 “学习团队”中去,课前阅读大量的材料,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同学们围绕案例所进行的讨论,认真听取其他人的观点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其他学习者的学习作出贡献,也学会从其他学习者那儿学到更多的东西。

三、结语

当然,要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用于商务英语课堂,单凭以上几个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认真研究案例教学的特点,根据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运用多种交际教学手段,合理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充实商务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技能和沟通技能。

(作者单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Boyd, F.A. Business English and the Case Method: A Reassessment. TESOL Quarterly, 1991, (4):

72-74.

[2]Daly, Peter. Methodology for Using Case Studies in the Business English Language Classroom.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 Volume 8 (11), November 2002.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听力评价方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英语听力是培养学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居于语言听、说、读、写四大功能之首。听力的理解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知识的动态的交互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活跃、非常积极的动态过程。

英语听力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听的目的不是听懂每个单词,而是理解口头语言的意思,这是将语音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的输入过程。英语听力的教学通常可以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教学环节。听前和听中是学生从外部获取信息和语言的过程,而听后是将存储于头脑中的信息和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听的活动必需步骤明确,层次分明。听前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听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听中活动是听力课的主体部分,是学生通过听来获取语言的过程;听后活动是围绕着听的过程,提供语言材料进行的输出性的活动。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评价应反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下面列举几个听力评价方法与案例,以供参考。

评价案例1(一级听力评价)

听录音选图。从所给的三幅图中选出与你所听到的句子情景相同(相近)的图画。

录音材料及答案:

(1)She has a bike.(A)

(2)Lucy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foot.(C)

(3)I would like some apples.(B)

评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根据听到的词句指认正确图片的能力,符合一级目标中有关“听做”的要求。此案例的选项采用图片而没有采用文字,直观而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能更好地体现考查的目的。

评价案例2(二级 听力评价)

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内容,选择最佳选项回答问题。

录音材料:

T: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Mike?

M:I am going to be a computer programmer.

T:Why?

M:The computer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Every family will have more than one in the future .

T:Where will you work?

M:I think I will work in Shanghai . In my uncle’s computer company.

T:Does your uncle work in Shanghai?

M:Yes.His company moved from Beijing to Shanghai last year.

T:What should you do now?

M:Study hard and go to a good university.

评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听简单的对话或录音材料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学生听到的并不是几个孤立的句子,而是完整的一段对话,而且有一些冗余的信息。学生只需听懂对话的主要内容,而不必听懂录音中的每一句话。

评价案例3(三至五级听力评价)

表格填空:根据你所听到的短文内容,填写下面表格,每空填一词。

评析

在此类试题中,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在表格中填入一些关键信息。评价活动采用了文字形式,主要考查学生听懂语段并认读、选择关键信息的真实能力。这种考试形式比较接近真实生活中英语的使用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通过选择语段的录音材料、采用图片或文字的表现形式,体现不同层次的评价活动。

总而言之,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有通过自己亲身使用语言,才能形成和有所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创设有利的教学条件,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体验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既学习语言知识又培养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语言活动教案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英语语法;导学案;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5-0045-04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位举足轻重。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英语教学方法经历了两个极端,一是语法翻译法占主导,不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以致于学英语多年却无法用英语交流。后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引入,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法的作用被淡化,语法教学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注重能力培养,而缺乏知识的系统传授。

如何教好语法?语法教学遵循什么原则,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这些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师不断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语法教学中将形式、意义与功能相结合的重要性。

源于新课程理念的人本思想与建构主义要求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科学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能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导学案教学方式就是与之相适应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

一、关于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案,分为预习案、教学案和巩固案。导学案的编写原则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用导学案指导学生学习,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学生听讲为主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学案还强调从学情出发,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关系,学生已经懂了的,以检测和展示代替教学;学生不懂但自己读教材可以懂的,指导学生读教材;学生读教材也搞不懂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弄懂的,指导学生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老师必须讲授、非讲授不可的,讲授;老师讲了也弄不懂、需要通过活动才能掌握的,设计情境活动,通过体验让学生掌握知识,指导学生做练习进行训练。

长期以来,语法课上,教师似乎把语法规则讲清楚了,学生似乎也听明白了,甚至会背诵或复述这些规则,在做选择、填空等题时也通常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在说和写,即进行语言输出的时候,却不能运用自如或仍然出错。这种课上学的知识课下不会用的现象,被英国哲学家Whitehead称为“惰性知识”(inert knowledge)。传统的“熟能生巧”,即学生多练习就能掌握所教知识的做法无法解决惰性知识的问题。如何将惰性知识激活,使学生不仅知道语法规则,而且会在输出时运用?Larsen Freeman博士提出在教学时要关注语法的形式、意义、语用这三个要素。要通过创设尽量逼真的语言情境,在其中练习使用语言,从而有效地克服惰性知识问题。不应把语法视为一套静止的规则,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与听说读写并行的技能。认知心理学家Anderson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declarative)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procedural)知识。他提出,技能学习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获得陈述性知识;第二步是把陈述性知识程序化;第三步是使程序性知识自动化。

据此,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预习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过程、自我评价和我的疑问几个部分。在预习案中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用演绎或归纳的方法,向学生呈现或引导帮助学生总结语法规则,并通过控制性练习熟悉掌握语法规则,主要关注语法的形式和意义。

第二部分是教学案,即课堂教学计划。通过教学案的设计,学生在知晓语法项目的基本形式和意义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教师创设的语境中使用语言。这种演练的目标使程序性知识自动化,从而获得语法“技能”。

第三部分是巩固案,通常在课下完成,是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

新课标要求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英语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比较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在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期望来到课堂,学习目的明确。课堂学习中通过参与活动,在展示、讨论中解决疑问,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语言,从而获得语言技能。这一过程改“教师讲”为“学生学”,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二、导学模版及设计说明

(一)课前预习案(pre-class learning)

预习案主要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在上课之前有所了解和掌握,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学熟悉语法规则,获得陈述性知识,为课上生生之间的活动做准备。预习案的指令应尽量清晰,有指导性,让学生明确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要不要写下来、写在哪里、要不要对答案、怎么对等。学习之后进行自我评价并记录难点和疑问,待课堂上解决。

高中英语语法导学案的预习案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和完成时间。从这部分学生可以知道本次学习的语法项目是什么,同时在开始学习和结束的时候要记录时 间:“I start at _______ and finish at _______. That is _____ minutes in total.”通常建议学生的学习时间为15到30分钟,但通常学生之间会存在差异。

2.学习目标 。是指整个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陈述时使用第一人称。与前面的主题相符,之后的练习部分围绕此处目标展开、检验部分也要与目标相呼应。例如,主题为“Title:S2B Module 1 Unit 1 Grammar: Partial inversion used in short replies;Partial inversion in longer sentences; Complete inversion”,则目标可以是“Learning objectives: After this lesson I am expected to ① have reviewed the basic sentence elements;② have got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partial inversion used in short replies and in longer sentences;③ have got to know the structure of complete inversion;④ be able to use the structures in the exercises”。

3.语言帮助。主要是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语法术语的中英文说法,方便课堂教学时使用,还包括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生词。如:Language help:sentence element句子成分;partial inversion部分倒装;complete inversion 完全倒装;auxiliary verb助动词;modal verb情态动词;main verb 谓语动词;subject 主语;positive adj. 肯定的;negative adj. 否定的;inverted adj. 倒置的

4.练习。可以是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之后引出新的语法概念,再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也可以通过阅读语言材料等方式,让学生观察语言现象,发现规律并尝试总结,再进行操练。主要是基础操练,题型可以是blank filling, TorF, combing sentences, completing sentences, rewriting sentences, making sentences等。例如:

Exercise 1. Review sentence elements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decide the sentence elements.

Exercise 2. Inversion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Now rea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inversion and decide whether you would make any changes .

Exercise 3.

Example …

5.对本次学习的检验和自我评价。检验可以将学习目标中的重点进行提炼,也可没有。自我评价记录的是学习中的疑问。

例如:

Self assessment:

Now fill in the blanks:

1. A simple statement:

A B C D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main verb other sentence elements

In short replies,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partial inversion is

So / Neither /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In longer sentences, the general pattern of partial inversion is

Never + _____ + _____ + _______

2. we usually use partial inversion when the following words come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hardly

6.要点提示。这是对本次语法学习中的重点、要点进行概括,帮助学生了解语法规则或作为参考资料,主要为中文描述,也可以指明出处供学生查阅参考。如教参中的要点提示(中文的)、练习册、辅导报、语法书等。

(二)课中教学案(in-class activities)

课堂教学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实施,类似于传统的教案,但在课堂互动模式上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学生之前完成了预习案,他们带着目的来到课堂,即解决疑问。而预习案的学习也是学生为课堂活动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增加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因此教学案主要是学习活动的设计,将语法与听说读写等技能相结合,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掌握语法技能,培养交际能力。课堂活动以两人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监督、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等。

教学案主要分三个部分:

1.处理预习案中的疑问。

2.课堂活动。

3.总结评价或布置课后任务。

以“情态动词 have done”的教学案为例。在之前的预习案中,教师设计三个学习活动为课堂教学做铺垫:猜测图片上人物职业,复习may/must/can’t be表示推测的用法;根据教材图片和例句总结“情态动词 have done”的基本用法;对这一语法项目进行搭配练习:

Exercise 1. Review: 情态动词表示推测 (对现在)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o you think the person is?

Occupation (for reference): art dealer painter missionary teacher manager computer programmer … He must be ___________. He can’t be ___________. He might be _____________. He might not be __________.

Exercise 2. Study on your own:

情态动词表示推测 (对过去)

Read page 50 of your textbook and fill in the blanks:

To talk about we use 意义

something that we think certainly happened

(过去)一定(发生了某事)

something that was possibly true

(过去)可能(发生了某事)

something that was possibly not true

(过去)可能没有(发生某事)

something that was impossible

(过去)不可能(发生了某事)

Exercise 3. Read each situation and choose the best explanation.

Situation Explanation

1. Jane is in a terrible mood. a. He may have gotten a raise.

2. Brian got a call and looked worried. b. She must have stayed up late last night

3. The teacher looks very happy today. c. He might not have done his work on time.

4. Maura couldn’t keep her eyes open. d. She could have had a fight with her boyfriend.

5. Jeff was fired from his job. e. She must have spent too much last month.

6. My cousin is short of money again. f. He couldn’t have heard good news.

之后在教学案中,教师设计如下活动:

Activity 1. Problem solving

Ss: Discuss the pre-lesson assignment (Pair/group work)

Raise questions and try to help each other solve the problems.

T:Walks around and help. Explains to the whole class if necessary.

Activity 2. Listening

Ss: Listen to 3 conversations and answer:

(1) What happened?

(2) Where did it take place and what might have happened?

Activity 3. Situation and explanation.

Activity 4. Writing.

Ss: Write a reason why he / she was absent from the choir rehearsal.

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a paragraph guessing why two students were absent from the rehearsal.

Exchange, read and provide points for other groups.

T:Gives a demo. (I didn’t show up because I was not invited and didn’t know there would be a rehearsal.)

Walks around and help if necessary.

Gives whole-class feedback or corrects errors.(3’)

(三)课后巩固案(post-class consolidation)

三、课堂教学与课堂观察的关注点

使用导学案教学的课堂应关注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关注点可以包括:

1.导学案设计目标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2.导学案以学生的活动设计为主,学生的活动体现了学习过程的要求;

3.学生按照导学案设计的流程展开学习活动,利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学习;

4.教师利用导学案指导学生预习,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提供的材料,使用导学案提供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5.学生在上课前有充分的预习;

6. 学生活动时间≥20分钟;有展示或发言机会的学生≥五分之一;

7. 学生的活动与学习目标关系紧密,学生完成这些活动能校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效果好;

8. 教师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基于学情,与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直接相关;

9. 教师的活动对“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的活动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10. 教学任务完成后,有下一堂课预习的任务布置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