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年一度的全行工作会议如期召开,在2018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困难重重、极不稳定的形势下,我行依然能够独善其身、一枝独秀、逆流而上,与行党委正确的工作思路分不开,与全行上下众志成城、踏实肯干分不开,与市委市政府的高看一眼、大力支持分不开,更与坚持党对XX银行事业的绝对领导分不开。在听完董事长讲话之后,感触颇深,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为下一步的工作早做打算,尽早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一是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推动我行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开放的思想观念和具有丰富知识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有热情和激情,要进行改革创新是不可能的。因此特别要强调学习专业技能,打牢坚实基础,坚持把学习作为不断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工作能力的过程,作为培养前瞻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的过程,努力提高自己知识结构的“复合”度,为改革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学习新知识与研究解决工作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做到由学习型向思考型转化、由思考型向实践型转化、由实践型向创新型转化。在学习的基础上,要紧密联系运营实际工作,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在创新思路、创新工作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二是深入贯彻“家文化”精神,为保障我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文化根脉深植、有声有色,坚持一线员工不降薪,薪酬水平保持全市同业领先,让员工在社会上活的有“尊严”,有“优越感”。我行“家”文化建设初见成效,身在一个岗位,从事一份职业,共创一份事业,身为XX银行人,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XX银行这个大舞台,都离不开XX银行这个大家庭。在平时工作中体谅领导,在实践中用高尚道德标准提醒自己,“要红脸”时想一想,“要大声”时压一压,“要着急”时缓一缓,相互体谅、相互尊重,营造一个阳光正直、健康和谐的环境,大家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浓浓的“人情味”。弘扬XX银行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为我行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持。

三是拿出“坐不住”的责任感,将科技融入高效运营工作。以往的运营工作琐碎、复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应对监管、管控风险,在科技不断发展,数字化引领越来越明显的当前,“把复杂留给系统,把简单留给柜员和客户”成为了新运营系统的设计思路。推进我行高质量发展,运营工作不能落下,去年上线人脸识别系统,推出大额取现线上预约,实施对公开户集中管理,启动CBUS5.0智慧银行系统建设,前台服务效率、客户体验度不断提升。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网点转型、布局,客户引导,产品创新,精细化运营管理的引领和应用,将更多的需要线下处理、填单等客户体验度低,柜员工作量大的业务进行线上话、电子化、集中化处理,依靠不断完善的金融科技把控风险,解放人力开拓市场,为推进我行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作为XX银行的一名员工,一名普通的运营人,找准自身定位,深刻体会董事长讲话精神,在繁琐枯燥的运营工作中创新思变,拿出干事创业的精神和激情,为持续推进我行高质量发展做好基础服务,吃一颗“定心丸”。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 银行管理 变革趋势

银行运营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发展成长的质量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新形势下的银行管理在多个方面都有着新的发展趋向,具体来看,主要在作业成本制度、业务流程再造、集约化经营等几个方面需要思考变革之路,本文也主要从这几个板块入手,积极探索我国银行管理的新的发展模式,有效提高银行运营稳定性和持续经营的能力。

一、作用成本制度的变革

银行业的发展中,成本问题始终是影响银行运营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当前银行管理变革中,成本制度的变革成为主要的趋势之一。

在成本观的更新上,新形势下我们更多的倡导作业成本制度下的成本观念。具体来说,需要对每个具体部门的工作及其作业所产生的成本进行计算和确认,在此基础上考察产品对相关作业的具体需求,循着业务流程,使成本最后落脚于产品。其次,新形势下的成本制度将提供更多层次的作业相关信息,这是信息时代对银行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将银行的广泛管理具体到各个作业的单元,排除不增值的作业,进一步降低成本,保证作业质量,最终形成一个高价值的作业链。第三,新兴的作业成本制度致力于构建更丰富的成本动因系列,这个系统不仅强调原有的财务变量,更强调非财务变量成本动因在运营成本中的影响,从而使银行的成本分摊进一步完善,提高了产品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二、积极推行银行业务的外包

我国银行经营的一个拓展和创新发展的表现就在于积极推行银行业务外包,突破传统内部化的经营思想和模式,更加追求对内部核心资源的创造、储备和运用,与此同时加大对外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以此来提高银行的竞争力。业务的后台工厂化同样是银行运营效率提升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将银行网点非即时性业务和复杂业务集中于后台中心进行进一步处理,从而实现业务的分离和流水线作业的协同工作格局。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银行运营的信息化需要大量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对于银行的独立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因此,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经济效益,银行需要将眼光放在对自己信息部门的功能转换上,部分地外包原有的信息技术工作,特别是非核心的银行信息业务。这能够确保银行更加专注、并有能力进行银行其他的高价值工作。

三、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变革

银行的变革在当前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分散的、局部的变革,这在金融国际化和自由化的发展背景下,并不能够完全适应快速升级的现实需求,因此,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变革成为其变革的趋势之一。随着银行业务数量和处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其业务处理模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对业务处理流程的优化和进步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新的变革模式下,银行的业务开展需要实时关注客户需求,以此为基本原则,投入更多高附加值的工作,舍弃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全面压缩冗杂的工作。这是为了切实提高银行业务运作的效率,有力地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次,银行经营需要更加关注自身的优势功能,优化选择,重点培养,将其他非核心功能虚拟化,分化到外部,实现服务外包下的虚拟经营,实现银行业务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第三,在业务流程安排上强调灵活性和多样性,简化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当然,随着业务的集中处理不断实现,其中所包含的风险也在不断集中。因此,为了保证新形势下银行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有效性,我们需要增强安全意识,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手段来进行安全防范,保证整个银行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中运行。

四、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变革

随着全球银行业的全面进步,我国银行业中的集约化经营思潮也开始逐渐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我国银行业积极融入世界金融先进生产模式的一种体现。但总体来说,集约化经营在我国还处于理论阶段,在实际运营中还需要更多的空间和平台去实行,所以我们积极倡导银行集约化经营的变革。

银行集约化首先讲求科学性,这主要强调银行运营的核心在于业务流程,在高效益的业务流程系统基础上真正实现科学的集约化经营。另一方面,加大信息技术在银行业务处理中的作用,突破传统的信息技术运用局限,将信息技术的功能从文字、数据、图标处理中解放出来,向更广的范围进行延伸,深入挖掘信息技术在集约经营中的巨大潜力。最后,注重银行战略合作关系的建立,在战略高度思考银行经营管理思维和模式的转化,从自我生存向战略合作转变,寻求全方位、多层次、持久可靠的战略合作,为银行发展继续优质的外部资源。走出一条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五、结束语

我国银行业为应对多元化、开放性的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加快规划自身运营管理模式的转型和创新发展。银行管理的变革,需要在先进技术支撑上,由总到分,构建银行运营管理的架构,从业务流程、作业成本、运作模式、相关业务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创新发展管理体系,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永强.新形势下银行管理变革趋势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02,15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门店营运管理;教学设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13502

据《2010年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迅猛而人才培育机制存在不足,连锁经营行业正面临“人才荒”。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本,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实际工作任务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与探索。

1课程定位和目标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并能从事经营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连锁企业总部、连锁门店和连锁企业配送中心的基层和管理岗位,例如理货员、收银员、门店店长、营运主管和采购主管等。而这门课针对的是连锁门店相关岗位。

围绕连锁门店的职业岗位,对照岗位需求,《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主要培养学生的门店营运与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陈列、销售、理货、防损、收银等岗位操作技能,为从事连锁门店店长及中层管理岗位做好职业准备。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其前导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学》、《连锁经营管理原理》、《消费心理学》等,后续课程有《门店开发与设计》、《连锁企业采购与配送管理》、《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等,并为顶岗实习奠定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设计

2.1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第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结合。以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为主线组织教学,深度体现行动导向教学理念。第二,以教师为主导。引导、组织、促进学生协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第三,校企合作,与大型连锁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同设计、组织课程的教学。第四,课证岗融合。将中级营业员、助理店长和品类管理师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标准融入教学体系中,使课程教学职业化、技能化。

(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邀请连锁经营企业专家、连锁协会专家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调研和职业岗位分析,设计岗位项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根据门店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培养目标,最终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如图1所示。

2.2教学内容设计

(1)选取依据和原则。

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连锁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参照助理店长和品类管理师的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取。

(2)选取目标。

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从岗位及其要求入手,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本门课程依次培养收银、理货等基层岗位的职业能力、部门主管的职业能力以及店长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要求层层递进,分别适用于我们的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一阶段从事基层岗位,第二阶段从事主管(领班)等岗位及第三阶段从事的店长岗位等。

图1课程设计思路(3)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连锁门店的工作情境,连锁门店主要有营运、防损、收银、管理四大类岗位。针对营运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布局设计、商品陈列、顾客服务、理货作业、促销管理等;针对防损岗位的工作任务有防损管理;针对收银岗位的工作任务有收银作业;针对管理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店长作业化管理。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整门课程的能力目标以及课时分配情况如表1所示,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组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基本规律,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表1典型工作任务及能力目标与课时分配表

序号1工作岗位1工作任务1能力目标1课时11营运岗位1布局设计1能够分析并设计连锁门店布局18211商品陈列1能制作商品配置表,对门店的商品陈列进行分析和设计110311顾客服务1能运用顾客服务的技巧向顾客推销商品、接待投诉事件110411理货作业1能熟练进行门店理货作业18511促销管理1能策划并组织、实施门店促销活动1861防损岗位1防损管理1能制定合理方案控制门店损耗1471收银岗位1收银作业1能熟练进行门店收银作业11081管理岗位1店长作业

化管理1能对门店店长进行角色定位,把握店长作业管理的重点11091合计1――1――1682.3教学设计案例

以下以收银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收银作业”为例,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如表2所示。

表2“收银作业”工作过程及教学任务设计

工作过程1招呼顾客1扫码消磁1收款确认1商品装袋1送别顾客子任务

设计1正确使用规范服务用语1正确使用收银机,打印对账单1准确、快速地鉴别真伪钞1正确为顾客进行商品装袋1灵活处理收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技能训练1小组讨论1模拟操作1视频演示1小组竞赛1案例分析(1)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收银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和能力要求,熟悉收银员的礼仪服务规定,掌握收银员作业流程及作业管理的重点。

②技能目标:掌握收银机操作技能、验钞技能、商品装袋技能、收银机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技能。

③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顾客意识、法律意识、应变能力及沟通能力。

(2)根据工作情境,设计教学过程。

①课程导入:使用角色扮演法。任选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收银员和顾客,根据超市购物的经验,模拟一次收银的过程。其他同学进行观摩评价,重点发现收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此引发学生思考。收银看似很简单的工作,却需要掌握各项技能。

②分解工作任务:运用演示法和小组讨论法。播放超市收银示范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收银的流程,思考收银关键步骤,在小组讨论中形成5个子任务。

③创设工作情境,逐个完成子任务。在五项工作任务中,分别使用小组讨论、模拟操作、视频演示、小组竞赛、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技能训练。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超市现场,也可邀请专家走进课堂。

④学习评价。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专家点评、教师总结等方式阐述学生在完成子任务中的优点和不足。

⑤总结提炼知识要点。在完成工作任务、学习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提炼收银作业的工作职责、能力要求、评价标准、态度要求等,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态度要求的理解。

(3)反思与提高。

对照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推广或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模式改革

围绕学习项目与要求,开展“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环境和氛围上营造真实情境,将教学环境尽可能设置在实训场所、工作现场,将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转换为连锁企业“员工”与“课长或店长”,让学生感受到真实工作情境。同时定期选派学生到连锁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真正能将学习和工作两个不同的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实现知识与职业能力上的无缝对接。

3.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为体现课程教学“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程在不同教学阶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模拟操作、演示教学、技能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重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

3.2利用现代教学手段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包,加大教学过程的信息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吸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教学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中各自所长,努力实现资源共享。

(2)成立连锁经营协会,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商、人际沟通和团结协作精神。

(3)利用实训基地。学生可在电子商务实训室运用连锁门店营运系统软件,按照连锁门店实际运作方式建立连锁店进行虚拟经营活动;在模拟超市中进行经营管理,掌握商品采购、商品配置和陈列、收银等技能;还可在连锁门店现场,做到知识讲授与技能训练同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企业参与教学,专家走进课堂。定期邀请企业专家走入课堂,向学生传递最新行业信息,分享工作经验,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企业,双方进行良好互动,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5)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视频、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案例、习题等。同时,教师推荐各类连锁网站,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官网、联商网等,方便学生课后学习。

3.3以人为本对学生能力进行整体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变传统以理论为主的考核方法,将结果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将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将态度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的具体方案如下:结果性考核(40%)=期末理论考核(20%)+期末操作考核(20%);过程性考核(60%)=态度评价(30%,包括工作责任、团队协作、主动性)+技能评价(30%,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成员贡献度、团队作业效果)。

参考文献

[1]饶君华.《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教学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68170.

[2]赵琪,赵应淇.《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高职课程开发探讨[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5861.

[3]陈华.任务驱动法在《连锁企业门店营运与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799.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提升专业能力,打好工作基础

银行是靠人的专业服务和专业素质来赢得客户、市场和声誉的。我们网点负责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能力,就能在营销中把握节奏,给网点的客户经理出主意,提方案。在营销的关键点上才能敢于应允和接招,让客户信任我们的专业判断,不断树立自己的个人口碑。具备专业能力,我们才能抓好网点各项管理工作,解决网点碰到的各种难题,从而树立自己在网点的威信,为开展各项工作打好基础。网点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首先要不断提升网点的综合服务能力。网点负责人要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要成为银行业务方面的行家里手。不仅要自己学,还要带领团队一起学,在网点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共同推动网点业务的发展。基层网点负责人在提升专业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多总结、多归纳。基层网点负责人的专业知识不是都可以在书本上学到的,部分问题可能也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我们要多向其他人请教,虚心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总结和归纳,多思考,多积累,举一反三,逐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升自身综合化水平。

二、抓住工作重点,提升管理能力

网点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包括网点的日常运营、窗口的合理安排、员工的管理与培训、大现场管理、反洗钱、内控管理工作等等。一个网点运作的好坏与网点负责人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如果网点负责人拥有较高的管理能力,不仅能够激发网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网点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还能使员工具有较好的团队凝聚力,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奋进,劲往一处使。管理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可以培养的,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网点负责人要想把管理抓好,必须要依靠网点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运用好的管理方法。1.提升基础管理能力。一是健全制度,建立网点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和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让每个员工都了解相关职责、制度规定和办理业务流程,让员工清楚该干什么。二是要加强员工培训,除在网点开展师傅带徒弟、晨会夕会等方式外,鼓励员工通过网络大学、以工代训、工行园地等方式获取知识,让员工知道该怎么干。三是网点负责人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三头六臂,不可能所有业务都自己亲力亲为,因此我们要善于分解工作,让大家各司其职,干好自己该干的。四是网点负责人要善用考核方案,抓好团队协作能力,推动网点员工一起干。2.提升大现场管理能力。网点大现场管理包括:人员的分工,及时报告制度,客户的识别、引导、分流;客户的投诉处理;客户经理、员工、大堂值班经理之间的沟通合作等。作为网点负责人,要通过排班、窗口、叫号机的设置来解决网点客户等候时间长、排队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升网点服务满意度,从而提高网点软实力。网点负责人一定要善于抓好大堂经理的现场管理工作,细化其工作,充分发挥大堂值班经理、客户经理、高低柜柜员等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网点各项业务井然有序。3.提升人员管理能力。人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我们网点负责人作为网点管理者,提升人员管理能力很重要。人员管理不仅仅是管,而是要在充分了解员工心中的想法、员工优缺点的基础上,把人员积极性发挥出来,使员工对网点经营发展起正面的作用。我们要多与员工聊天谈心,让他们扬长避短,引导他们成为网点的骨干成员;用心帮助员工提升职业生涯规划,提高综合业务水平,让员工通过网点负责人的管理不断进步。网点负责人在与员工沟通的时候,要多注意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员工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选择不同的切入点,从而提高管理效果。员工出现问题时,网点负责人要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员工出现错误时,我们先帮他解决问题,然后再指出他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员工会很容易接受;网点负责人还要敢于担当,这样才能在员工面前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开展员工管理工作。4.提升运营管理能力。网点的经营发展、客户服务要建立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因此我们网点负责人要提升网点运营管理水平。作为基层网点负责人,要具有对风险的敏感性以及运营的现场风险控制,要懂得运用现场和非现场管理手段不断提升风险意识和运营管理水平,切实做好网点业务、流程、营销等方面的风险把控,在此基础上做好客户服务工作,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提升沟通能力,加强人际关系

在银行这样一个服务行业里,沟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良好的沟通能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网点营销效果;良好的沟通可以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出错机会,使我们工作起来更加顺心。服务和营销相辅相成,我们要重视客户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超过预期的服务,只有在切实做好客户服务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进一步营销的机会,提高网点营销效果。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我们要对客户用心,体会客户感受;注意倾听,做一个好的聆听者;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客户的立场想问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提高银行综合服务水平。网点负责人提高自己内部沟通的能力同样很重要。作为基层网点负责人,我们向上需要与上级领导沟通,向下需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横向需要做好与部室的沟通。在与上级沟通时,我们要先分析后汇报,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探讨,要把握汇报工作的时机和技巧,注意过程反馈和结果反馈;在与部室沟通时,我们要通过沟通来向部门借力,用部门的力量帮助网点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在与员工沟通时,我们要准确地向员工传达目标和任务,传递正能量,鼓励员工积极发挥优势,促使员工能力不断提升。

四、提升经营推动能力,增强网点经营效果

经营推动能力不仅仅指一个人的营销能力,而是包括一个人的工作思路、目标定位、员工管理、市场环境分析、决策能力、带团队能力以及如何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抓关键有效点,如何肯干加巧干,如何运用大数据在经营中的“妙用”,如何通过部室联动、运用支行的考核来推动网点的经营效果等等。作为网点领军人物,经营推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网点经营效果的好坏。1.转变观念,带领员工及时转型。现在银行处于转型的关键期,大家不进则退。作为网点负责人,我们要让员工理解并主动参与到银行的各项改革工作中去,我们要引导网点全体员工都要树立“守土有责、责无旁贷”、“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生涯”、“坐商向行商转型”的观念,让每一位员工把网点发展的目标当成为之奋斗的目标。2.统一思路,明确网点发展目标和定位。银行的工作千头万绪,网点负责人要正确了解上级行的发展思路,保持自己的工作思路和上级行统一。我们要通过认真分析网点周边的形势、网点客户结构和竞争对手的情况,一方面要创造网点的几个特色业务,把它们做优做强,另一方面要根据网点特点形成网点的经营发展思路,提出网点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并在网点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大家对网点发展思路有充分了解,形成共识,共同去实现目标。3.抓好营销,提升网点阵地营销的效果。网点负责人不仅要注重外出营销,也要抓好阵地营销,两者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营销渠道。抓阵地营销包括:通过优化窗口机设置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利用班前早训和班后晚训的方式做好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网点大堂值班经理、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和柜员的积极性,共同做好客户服务和营销工作;协调好网点各岗位员工之间关系,让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利益共享,劲往一处使。4.部室联动,实现1+1>2的双赢结果。网点负责人要多借助专业部门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对专业政策的了解,利用网点的触角功能,敏锐地捕捉客户信息和商机,成功做好客户的营销工作。通过加强与专业部门之间的联动,联动营销,最终实现1+1>2的双赢结果。

五、提升事件应急能力,及时处理问题

当前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压力很大,网点处在一线,经常会碰到客户投诉、安全事件、媒体采访等各种各样的应急事件,作为网点负责人,我们除了要高度重视客户服务工作,还要提高处理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及时妥善处理网点发生的各类应急事件,从源头上减少声誉风险的发生。基层网点负责人要想做到在遇到投诉、媒体采访、安全事件等问题时灵活应对,就要熟悉各类事件的处理原则,平时要注重梳理各类应急事件的处理流程及方法,通过在日常演练和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和归纳,不断积累经验。在各类应急事件出现时,我们要做到比网点每一位员工更加淡定从容。

六、培养创新意识,引领网点新发展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 风险管理

柜面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的基础平台,也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最为集中、最难控制、波及范围最广、危害程度最大的工作区域。实践证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失控已经给银行的管理、效益以及声誉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柜面操作风险控制已经成为银行柜面营运管理的核心内容。柜面操作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面临的一项重要风险,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防范对于商业银行稳健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从发生的原因来看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一,因操作失误引发的操作风险。操作失误主要是指柜员在业务操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责任心、对业务不熟练、基本功及业务知识不过关、工作疏忽遗漏以及偶然误操作等原因形成的失误。这类风险事件通常有更正的措施,并且因没有主观隐蔽性,通常较容易被事中、事后监督发现而及时得以纠正和控制,使风险事件得以制止,损失得以挽回或减轻。

第二,因主观违规引发的操作风险。主观违规是指操作人员在熟知操作流程及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因内外部各种因素,不按规章流程操作,致使风险发生。多数情况下,主观违规发生在合规操作意识不强、合规文化建设不足的个人和团队中,操作人员为图简便,擅自删减操作流程,或根据机器设备的物理远近程度随意改变操作程序,存在逆操作或者随意操作的现象,一旦遇到有风险的业务,后果将不堪设想。还有一种导致主观违规的情况―外部干预,是指营业部门柜面操作人员没有抵挡住来自业务部门客户经理或利益相关领导的压力,违规办理业务。

第三,因欺诈引发的操作风险。欺诈是商业银行中最突出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成因。因此,对欺诈引起的操作风险的管控应是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欺诈分为内部欺诈、外部欺诈、内外勾结等情况,又称为道德缺失引发的操作风险。

二、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管理失效

人员配备不足,工作压力较大,岗位制约失效。人员配备不足难以形成有效的岗位制约,部分网点存在混岗兼职现象,存在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不到位

第一,柜员岗前培训不足。第二,重检查、轻辅导,过多依赖事后监督。培训方式老套,培训效果不佳。对新业务培训不及时,柜员难以立刻适应新业务,在政策传达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导滞后的情况。

人员轮岗频率不合理,容易引发操作风险;人员激励措施不足,忽略柜员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第一,对柜员重惩罚、轻奖励。 第二,不能够充分调动一线柜员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检查流于形式,检查人员在检查时不认真,不细致。对关键业务的关键风险点检查不够,不能够及时排除风险隐患。

(二)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随着科技进步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发展,柜面业务流程也在不断地随之优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如同传送链,一环扣一环,其中容易产生时滞和业务协调问题。产品开发部为适应市场需求开发出新产品,新产品出现后业务流程也需要随之优化再造,相应的规章制度需要同时跟进,对柜员的培训以及柜员对新流程新制度的掌握也需要一个过程。但有些商业银行因市场竞争的需要,往往过早地开展业务,而与新业务相关的制度和流程建设以及关于新业务的培训及考核工作相对滞后,在衔接期间容易因柜员未能马上适应新业务而引发操作风险。

(三)经营管理导向问题

过于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忽视风险防范;柜员除了应付繁重的柜面工作之外,还要去想办法完成营销任务,思想意志不坚定的柜员在受到外界错误引导和突发事件的刺激下,很可能“挺而走险”,从而形成操作风险隐患。市场营销人员与柜员存在利益捆绑,不利于风险防范。

(四)执行力不足

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足,表现在有章可循但不按章办事,对规章制度一知半解,没有钻研业务、研读制度的习惯和兴趣。对风险防范的执行力不足,表现于在工作中没有时刻保持较高的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将风险事件警钟长鸣,在日常业务操作中常常因忙碌而忽略操作风险,没有将风险防范贯穿于每日工作细节的一点一滴,马虎大意。

(五)委托―人问题

委托―人问题是指,在委托人和人得目标函数不一致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利用授权追求非货币收益,使委托人的利益可能因此受损的现象。从广义上讲,银行所有员工都是银行股东利益的人,都存在委托一人问题。

(六)信息不对称

金融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是指包括金融监管机构、中介机构、投资者、金融企业、借款人和存款人以及其他客户等参与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一致,使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损,同时处于信息优势的一方获利的现象。具体到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信息不对称常常在各层级信息传导的过程中产生,并由此引发操作风险。

(七)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的意思是,一旦选择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也就是说,制度一旦形成,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选择,某一路径的既定方向将会在后续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好的路径会起到正的反馈作用,通过惯性及冲力,产生飞轮效应并进入良胜循环,错的路径则会产生负的反馈作用,长期被锁定在底层次的状态下。在商业银行柜面管理工作中,路径依赖的现象也广泛存在,如对错误路径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也容易引发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应保证柜面人力资源的充足配备。充足的人力资源配备有利于形成有效的岗位制约,有利于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操作风险的防范。

其次,制定合理的轮岗频率。合理的轮岗频率可使轮岗既能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又不影响业务发展,并有效地促进各营业网点的业务交流和进步。

第三,从关爱员工入手加强制度人员队伍建设。管理层应在人员配备、经济待遇、劳动强度等方面加强对柜面操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在经济待遇一定的情况下尽量体恤员工,减少工作的劳动强度和不必要的加班,减少冗长费时效果不佳的管理会议,减少表面文章。

第四,加强员工行为排查。对柜面人员的家庭状况、教育背景、社会关系等情况应充分了解,对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员工应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对异常情况应加强群众调研,及时做好思想工作,及时排查防范操作风险。

(二)转变经营管理导向,控制柜面人员营销考核比例

首先,树立“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经营管理导向。把“内控优先,审慎经营”摆在柜面管理的首位,使柜员把精力放在认真钻研业务,提高业务素质,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为客户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服务,有效识别和防范业务风险上,减少柜面操作风险发生的概率。

其次,控制柜面业务人员营销指标的考核比例。管理人员应减少柜面营运人员的营销任务比例,对柜员的考核应以柜面业务处理效率、质量、服务水平、差错率、检查规范情况为主,营销考核为辅。

(三)完善培训体系,加强员工培训

首先,加强业务操作流程、规章制度方面的培训,定期考核业务流程制度掌握情况,保证柜员对业务流程、相关规章制度非常熟悉,业务操作非常熟练,关键业务的风险点非常明确,具备一定的操作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

其次,建立系统的新柜员岗前培训制度。培训制度应包括集中培训、柜面实习、问题反馈等,通过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考核后方能上岗。

第三,加强法治理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沟通理解,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四,加强对新业务知识、新流程和制度的培训学习。使柜员能够在接受新业务之前对相关业务流程和制度了然于心,对业务的重要操作环节和关键风险点非常熟悉,加快对新业务的适应过程。

第五,加强风险警示及职业道德培训。通过组织柜员对大量实际风险案例的学习和分析,提高柜员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提高柜员对操作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使柜员认识到合规操作的重要性,形成不能违规、不想违规、不必违规的自我约束机制。

最后,应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柜员学习的积极性。将学习方式由集中灌输向主动学习转变,培训方式由集中培训向业务自学+集中交流转变。

(四)完善内控制度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是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和核心,要将内控制度覆盖于业务操作的所有环节和风险点,通过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规范柜员的操作行为,减少因操作失误或不良习惯引起操作风险。加强内控制度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加强对柜面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和控制。第二,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不同侧重点的风险内控培训。第三,建立风险责任制。第四,加强业务流程的制度建设,对新业务和新流程及时给予新的制度和操作流程上的支持。第五,加强执行力建设,将内控制度和风险防范理念切切实实贯彻执行下去,使柜员真正成为内控制度管理的受益者。

(五)优化商业银行柜面人员激励约束机制

第一,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第二,优化柜面操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第三,建立健全晋升退出机制。第四,增加柜员绩效考核中的激励措施,提高柜员工作的积极性。第五,各级职能部门建立激励一致性约束。

(六)加强思想教育,减少错误路径的依赖作用

第一,加强对柜员的思想教育。第二,切断错误路径的传导路径,客观评价和审视已有问题,彻底整改现有问题和风险,不留隐患。第三,建立及时反馈机制,依靠组织的力量使错误的路径及时得以纠正。

参考文献:

[1]孙卫国.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1(8).

[2]李桂珍.关于商业银行营运服务前台与后台风险防控的思考[J],区域金融研究,2009(7).

[3]高卫军.对提升柜面操作风险管控水平的几点思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0(11).

[4]郑风祥,如何有效提升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水平[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11(11).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港口航运业;模式化经营思路

中图分类号:F8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5-008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5.20

一、海南港口业发展现状

海南省是一个岛屿省,岛屿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资金、市场、技术和人才等经济要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岛外,进出岛交通是全省经济命脉。水路交通是海南省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运输方式,约98%的进出岛货物通过水路运输,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海南拥有1617公里长的海岸线,68个自然港湾,已形成北有海口港、西有洋浦港和八所港、南有三亚港、东有清澜港等“四方五港”的格局。截至2010年末,海南省沿海港口泊位142个(生产性泊位136个,非生产性泊位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3个。设计年通过能力6272万吨、集装箱101万TEU、旅客890万人次、汽车212万标辆①。2010年,海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9662万吨,外贸货物吞吐量1991万吨,同比增长15.7%和17.8%。海南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与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90,港口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重要基础②。

(一)海南省港口业发展状况

1.基本情况

截至“十一五”末,海南沿海港口形成“四方五港”的格局,沿海港口数5个,主要生产指标见表1:

“十一五”期间,海南港口运输量指标见表2:

2.海南港口业形成了服务功能定位清晰、投资主体多元化,水路交通带动临港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1)主要生产型港口已形成较为清晰的功能划分。如海口港主营集装箱、车客滚装和跨海铁路轮渡,为海南岛陆岛交通提供各项物资运输;洋浦港主要服务洋浦经济开发区,辐射周边地区,建有国投洋浦港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公共码头和纸浆、油品的业主码头,同时承担集装箱和腹地大宗能源货物运输;三亚港作为海南南部岸线的中心港口,在服务南部地区能源物资往来的基础上,发展邮轮经济,建设国际客运港口,打造三亚邮轮旅游品牌。

(2)投资主体多元化。除海南港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三亚港务局、粤海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港口经营企业从事公共码头生产经营外,还有一些货主码头企业在本省进行建港投资,分别为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海南中海油气有限公司等。

(3)临港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海南临港城市已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经济、旅游中心,如海口市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东方市依托八所港和海上油气田,正在建设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城;洋浦经济开发区依托洋浦港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林浆纸一体化基地;三亚市依托三亚10万吨级国际邮轮码头,改变了海南省不能停靠国际邮轮的历史,成为琼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水路客运交通中心。

3.海南港口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水运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沿海港口总量不足,深水泊位少,深水专用泊位所占比重较低,主要枢纽港的港城发展矛盾突出,土地资源相互制约,港区搬迁缓慢;港口资源有待优化整合,尚未形成大、中、小码头相互配套衔接,干线港、支线港和喂给港相互协调发展的港口群。

(2)政府投入力度不足,优惠政策支持滞后。目前,海南省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均由企业投资,而政府对于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如防波堤、锚地等投入力度不够,且在管理、规划、开通使用等方面没有明确行业管控制度,大大降低了海南省水路运输系统的综合服务水平,还影响了企业投资港口建设项目的积极性,降低了港口企业的投资回报力。如洋浦地区公用码头与货主码头的竞争矛盾凸显,货主码头数量增多,功能重叠,没有与公用码头形成差异化发展。

(3)水路交通管理服务水平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水路交通的要求。水路交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难以开展包括航运交易、货品交易、信息在内的信息化服务;与港口运输关系紧密的贸易、金融、物流等企业规模小、服务层次较低。

(4)港口之间的腹地范围和功能定位仍存在一定重叠,港口服务功能单一,设施不完善,部分港口采用恶性价格战的竞争手段。主要枢纽港仍以提供船舶停靠、海运货物装卸、转运和仓储等业务为主,基本上处于第一代港口的发展状态,除洋浦港、八所港之外,其余港口后方尚未发展临港产业,现代物流功能明显欠缺。

(5)航运金融发展配套滞后,投融资政策对港口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水路航运行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目前,全省营运船舶达200万载重吨,其中客运船舶3万载重吨,货运船舶198万载重吨。全省共有133家船运企业,其中省际93家,共有201艘营运船舶,载重吨为200万吨,客位11927个;省内40家,共有313艘营运船舶,载重吨为0.3万吨,客位6500个。省际201艘营运船舶中,普通货船124艘,载重吨为142万吨;危险品船24艘,载重吨为20.6万吨;集装箱船11艘,载重吨21.6万吨、2409TEU;客滚船21艘,载重总吨2.7万吨,客位11927个,车位790辆;多用途船21艘,载重总吨8.4万吨。省内313艘营运船舶基本为旅游客船,没有货船(见表3)。

2.水路运输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海南船舶运力结构单一。省内船舶全部为客货滚装船舶,缺乏货运船舶。

(2)大型船舶发展缓慢,限制了新航线的开辟。

(3)航运企业平均规模较小,每个省际企业平均拥有(含经营)的船舶数仅为2.23艘/1.88万载重吨;省际船舶的平均吨位为8495载重吨。

(4)船舶老龄化严重。老旧船约为79/67.1万载重吨,占省际沿海总运力的38%。

(5)全省注册运力加总不及上海市的十分之一,仅为台湾的6%,有相当多的船舶在海南注册,实际业务却在省外。

二、银行支持港口水运行业发展的模式化经营思路

通过对海南港口航运业的发展现状调研,笔者认为,银行业可通过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支持港口及航运业,提供包括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并购贷款、助业贷款、以及开发联名信用卡等产品,具体思路及风险防范措施如下:

(一)银行支持港口企业及相关企业的产业链分析

通过对港口企业及航运企业的授信支持,捆绑取得其上下游相关产业的结算、授信等业务。

(二)银行支持港口企业发展的思路

根据用途港口可分为客运港口、货运港口、客货运混用港口、渔业港口、工业专用港口、游船专用港口等。银行可根据港口用途的不同及年货物吞吐量的不同分别给予其不同的授信支持。

1.对于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以上的两家港口企业――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国投洋浦港有限公司以及根据“十二五”规划,2013年该港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吨,2015年将达1500万吨的海南八所港务有限责任公司,银行可对以上三家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信贷支持。

2.对于部分收取泊位费的游艇专用港口,银行可将其视作经营性物业,根据现金流入情况核定授信额度,按照经营性物业的模式给予其信贷支持,同时要求以其收取的泊位费及其他费用作为还款资金来源,借助此项业务将游艇业主拓展成银行的零售客户。

3.通过与港口企业合作,开展港口货权质押监管业务。以企业法人自有的标准化商品货权为质押,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港口企业作为合格监管方,协助监管存储或堆放在码头堆场或仓库中的商品。

4.针对港口改扩建施工所需资金量较大、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银行可为施工企业提供工程机械贷款、付款保函、履约保函、融资类保函、工程承保类保函、投标保函等金融产品,缓解建设方在港口改扩建中的资金需求。

5.针对港口区域形成的集贸市场银行可依据市场的成熟程度,择优办理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如海口新港区域的批发市场等。

6.在给予港口信贷资金支持的同时,银行可通过与港口企业联名发行信用卡的方式增加信用卡发卡量,该联名卡主要功能是在旅客乘船或货物运输的时候使用该卡进行结算可以提供一定的折扣优惠。除了发行联名卡的同时,还可通过“月结泊位费”的批量代扣等方式扩展银行的对公结算客户数量。

(三)银行支持水运企业发展的思路

航运企业有因增加运力产生的资金需求,有日常经营周转产生的流动资金周转需求,还有因并购产生的并购贷款需求等。目前,银行可考虑通过担保公司介入,为航运企业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对有一定运力规模的企业,可提供以船舶抵押,办理流动资金贷款或担保公司担保加船舶抵押担保的方式给予并购贷款支持。另外,还可通过船东互保组织进行担保,为该互保圈核定一个额度,成员公司提交了一定保证金后,可使用一定的授信额度。

对造船企业的支持可选择省内具有资质且具备一定实力的造船企业,在造船企业提供一定担保的前提下,银行依据企业收到的订单及购买方的实力,可给予其一定额度的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另外,在给航运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时候,除了常规的流动资金贷款外,还可以尝试以提供履约保证的方式给予航运企业支持,该种支持方式需要银行、港口、航运企业之间相互配合。①港口改变每停泊一次收费一次的收费方式,对一些优质航运企业允许其泊位费、装卸费等需缴纳的费用按月进行结算,并向银行提供需要此类服务的航运企业名单。②银行根据航运企业的申请,调查企业经营情况及提供的担保物情况,核定是否给予航运企业履约保证担保。③在银行同意提供履约保证担保的情况下,港口企业允许航运企业按月进行结算。④银行在其中可以取得手续费收入,并且在航运企业违约的时候代为向港口企业履行付款职责并收取相应的利息及代偿手续费。

(四)中小航运企业融资的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海南省的航运企业多为中小航运企业,其规模普遍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大型航运企业来说较为薄弱,需要审慎的调查、评估,防范授信风险。

1.担保方式选择

(1)船舶抵押。这种方式是船舶融资担保的最常见形式,银行在对其进行授信前前往船舶登记港的登记网中查询船舶抵押的事实与船舶的具体性能。①若认为船舶具有完备的二手船市场,则可向其提供相当于船价50%~55%的授信额度。②若认为船舶的转售价格相对稳定,船舶的专业化程度很高(如用于近海勘探的多功能补给船),则可向其提供相当于船价40%~45%的授信额度。

(2)房产抵押。房产抵押是银行最喜欢的担保方式之一,但是航运企业的房产类固定资产普遍不多,因此该种方式一般作为船舶抵押的补充,用于降低船舶抵押率。

(3)其他担保形式。银行在向航运企业提供授信时,还可要求其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比如保证书、长期租船合同、相关企业联保或其他资产的抵押等。若有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长期租赁企业拥有的船舶进行营运,可考虑签订三方协议,要求承租方将租船费用直接支付给银行,银行提前给予企业资金,类似于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

2.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在中小航运企业贷款融资中,银行首要面对的是信用风险,而目前信用风险度量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为了减少主观判断的误差,首先,应量化信用风险指标,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时,可采用层次化的分析过程,并使用客观的指标体系来控制评估质量。然后,构建信用风险测量模型对量化的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对银行的影响,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系统。银行需结合企业违约损失率和违约概率,分析贷款信用风险是否与收益相匹配。如果收益不足以补偿所承担的信用风险,则需要考虑为企业提供其他的信用支持,如提高抵质押的比率等,否则银行应当采用风险回避的方式[1]。

3.加强现金流的控制与管理

在中小航运企业融资业务中,银行可通过设定船舶运用、商务条款约束等要素来管理和控制授信资金的循环,从而实现信贷资金投入后的增值回流。具体来说,银行可以通过组合运用金融产品,约束和控制信息文件,控制业务流程模式和商务条款,加强对现金流管理,使企业营运收入全部经过银行账户,以便银行进行监管,从而保障银行授信资金进入中小航运企业的经营循环后,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抵偿到期债务,以此增强还款来源的可预见性、操控性和稳定性[2]。

4.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联系沟通,时时掌握航运企业动态,企业主的资信情况,由此判断授信企业的风险状况。

参考文献: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票据产品 创新 方法 基本思路

近几年来,各大商业银行为了增强商业票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在票据产品的创新研发工作中,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在抢占市场份额的努力中,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从市场条件来看,票据产品创新使得商业银行满足了客户更加全面的业务需求,并且完善了商业银行的配套服务效果。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票据产品创新促使商业银行维持票据产品作为商业银行传统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为票据产品在服务、方便、盈利和安全性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进一步调整,从而增加了票据产品的附加值。因此,票据产品创新从客观上促进了票据业务的长久发展,成为了商业银行长期发展票据业务的必然选择。

一、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动因

(一)适应市场竞争环境

传统票据产品的品种和组合比较简单,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有所突破。为了突破传统产品的局限,商业银行产生了票据产品的创新需求。通过商业银行内部的运作方式,创新票据业务产品,从而优化了产品要素的运作模式和服务质量,缩短了产品的服务时间,创造出了优于竞争对手的个性化产品特色,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多的竞争优势。进而满足了商业银行对于对利润的追求,对于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而言,上下联动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虽然传统领域的票据产品在目前的票据市场的占有率还较高,但是产品的个性化发展空间比较小,但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各银行的竞争优势方面只能体现在产品价格和产品规模的竞争方面,很难在进一步满足开拓市场的需要。

通过票据产品创新,商业银行结合客户需要,进一步组合各自特色,丰富产品品种,优化产品组合,从而创新出新一代票据产品,满足金融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创新凸现了各行的自身优势,促使各商业银行进一步在各自的目标市场中,扬长避短,树立品牌形象,巩固竞争优势。

(三)提高工作效率的需要

为了促进创新产品加快投产,同时提升新产品运作效率,把控产品的各类潜在风险,各行的创新工作还带动了各行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工程和人力资源投产培训的相关工程。例如,较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会更新业务系统,从而进一步优化技术配置,提升人员素质,减低资源占用,提高工作效率。

不论是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人力资源的提升工程,都是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另一方面也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成本,提高了创新产品的综合效益。

二、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基本制约因素

(一) 经营管理体制的制约

近年来,中央银行和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意识到经营管理体制的落后,制约了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落后的金融管理体制,造成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交流不畅、市场研发落后、营销战略不力和工作效率低下。同时,国内的金融业改革主要由中央银行发动,并遵照中央银行的指导决定的方向,因此各大商业银行在金融改革中,往往缺乏主动性的思考,虽然体制的改革进行了,但是,产品创新的进程还没有与其他改革结合起来。

(二)创新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制约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进行,商业银行在新形势、新体制、新市场面前,逐步呈现出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路,同时商业银行对创新的需求也在日益加剧。在这个进程中,商业银行在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开发人员的素质还偏低,现有人力对创新的岗位职责把控不十分到位,还缺乏专业性的人才队伍,影响了创新的进一步进行。

此外,商业银行内部对自身人力、财力和技术资源的调控方向缺乏明确定位,对现有创新产品的市场效果评价不到位,同时对创新研发人员、决策人员的激励机制也不十分到位,影响了整体的创新效率。

(三)技术创新落后的制约

为了使创新的金融产品在金融市场上占有长盛不衰的优势地位,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退出竞争,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现有商业银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还较低,不能保障创新产品在服务质量、更加便利、更加快捷德等方面有稳定的表现,同时在风险防范上面的作用还有待加强。用高科技的技术防范风险冲击的功能环节还十分薄弱。

三、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基本思路

商业银行现有资源不到位,阻碍了票据产品创新的进程,如何搭配现有资源,为创新做好准备呢?在进一步创新之前,商业银行应该慎重思考创新的思路。例如,创新的资源投入,应集中在哪些方面?实施票据产品创新需要在哪些方面对原有老产品的运作模式进行调整?应该进行哪些票据产品的创新和重组?商业银行在创新票据产品之前,应该对于创新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前提出解决原则和思路,做到有备无患。

(一)注重技术创新,带动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

创新方向的选择,要集中在能够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上面,金融产品的创新,在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经营效益。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创新,也应该把资源和精力投放在开发新型产品组合以及开展技术创新方面。尤其是,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完善综合业务系统,提高产品的服务功能和服务效率,提高票据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票据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市场延伸能力,同时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从而实现票据业务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产品组合创新,提供多样化产品系列

商业银行在票据产品的创新中,应该注重创新适应市场,适销对路的新型产品组合,同时,还应该推出规模化的创新产品,从而通过规模化优势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商业银行再创新产品中,应该注重考虑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增强产品在抵抗风险、获得盈利、增强资产流动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改进票据产品各类功能的组合方式,在运作模式、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重新组合,为客户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票据产品系列,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全面满足客户需要。

(三)注重延伸发展,拓展创新领域

在深入考虑自身具备资源情况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该平衡信息科技、业务系统、支持设备、同业创新经验、人才教育培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合理整合资源,突破票据产品创新的资源限制,进一步拓展创新票据产品的适用性和共享性。商业银行应该进一步突破传统票据业务的制约,向票据产品电子化、信息化、服务多样化等方面进展,寻找票据产品创新和更多金融领域业务需求的结合点,向更广泛的市场推广票据产品服务,为创新票据产品服务开拓更为广泛的空间。

(四)树立专业化品牌形象,实现战略目标

随着经济与市场的日益成熟,仅凭传统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只有通过创新票据产品,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才能保证各行在市场上的地位。通过创新机制发挥自身潜力,组合服务、效率、机构、资金等方面的传统优势,保证各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上的地位,不会受到传统产品日益衰退的考验,促使其自身发展通过,创新产品能够得到长期的延续。

四、商业银行票据产品创新的基本方法

(一)以现有票据产品的客户满意度为导向

商业银行应该围绕客户满意最大化为目标,实现市场效益最大化为核心,开展创新工作。因此,商业银行在创新之前,需要建立客户的反馈机制或开展产品满意度调查,对现有产品的优势和劣势作出充分评估,收集大客户、优质客户的业务需求,以次为基础,深入挖掘票据产品组合中各个要素的内在创新潜力。以客户满意度最大化出发点,设计新的产品系列,将客户最关注的业务需求反映在要素的创新组合上面,以创新产品打动客户。

(二)加强创新机制的建设

虽然票据产品的创新工作已经得到商业银行的普遍重视,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在专业创新部门和人员的配置上还比较薄弱,专职创新研发人员比较匮乏,缺乏和一线部门的及时沟通、交流的机制,难以及时捕捉市场需求动向。因此,需要完善创新机制建设,建立相应的创新团队沟通、反馈机制,及时沟通和传导最新的创新工作经验,保证市场需求动向能够及时得到捕捉。同时,也应及时培训创新团队的成员,及时根据市场需求,更新和选拔新的团队成员,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其实,投资银行就是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并不神秘。如果把1801年英国银行家霸菱帮助美国政府融资向法国政府购买路易斯安那州算作是投资银行业务的雏形的话,那么投资银行至今也有近200年的历史了。长期的风雨历程中,投资银行在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资源配置、资金融通、企业扩张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比拟的作用。每一次经济格局变动,每一次产业结构升级,每一次企业并购浪潮,幕后都有投资银行的导演和推动。如今,投资银行已发展成独具魅力、特色鲜明、极富创新性和挑战性,又不乏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全球性金融产业。美林、高盛、摩根斯坦利、所罗门美邦、第一波斯顿等都是当今世界颇具影响的跨国投资银行,可谓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在它们的麾下,聚结了一大批顶尖级的精英人才,在世界并购浪潮中创造了一大批闪光的成功案例,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说神秘,是因为投资银行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产业。屈指算来,中国改革开放不过20多年,股份制诞生才十几年,股票市场真正发展也只有十余年,以之为根基和背景的投资银行也不过七八年时间。在我国,目前尚没有一家真正的投资银行存在,伴随着股份制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而产生和成长起来的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等现实地扮演了早期投资银行的角色,发挥着投资银行的部分功能。尽管其中一些机构标识自已是投资银行或向投资银行方向发展,但毕竟时下的券商和典型意义上投资银行还有不小的差距。准确地说,称之为“准投资银行”比较妥贴。

    投资银行是什么?国内外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如果说商业银行象公共汽车,具有固定的线路和站点,为所有人提供同样的常规的标准化的服务的话,那么,投资银行就是出租车,为企业家提供特殊的专门服务,以最快的速度,选择最佳路线到达目的地。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概括出了投资银行的本质内涵和业务特征。如果还不满足于此,一定要给它下个比较专业的定义的话,我们认为:投资银行是资本市场上通过资本运作来经营企业的金融企业。金融企业是它的行业归属,资本市场是它的活动舞台,资本运作是它的操作手段,而“企业”则是它的经营对象和产出产品。资本运作使它同单纯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相区别;经营“企业”使它同经营一般产品的企业相区别。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投资银行,这样界定似乎更合适些。

    投资银行做什么?一句话,就是“做企业”。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成功的企业背后都站着自己的投资银行。IBM与所罗门美邦,得意志电讯与高盛,通用电器与基德·皮博迪,美国钢铁与摩根,运通与西尔森……无不如此。投资银行总是在现实经济中,以自已的慧眼发现潜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和动力,通过资产重组等有效“包装”,注入自已的智慧和服务,使之价值升华并为公众所认识,然后推上市场脱手套现,从而回流资金并实现增值,达到预期目标。企业改制上市、收购兼并、直接投资等操作过程可能千差万别,但“加工”思路莫不如此。当然如果谈到投资银行的具体业务,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并不为过。不过,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一级市场的发行承销和二级市场的经纪自营,这是其本源性、传统型的业务,在这里投资银行的角色是证券承销商和经纪商;二是企业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等,这是其创新性、核心型业务,在这里投资银行是金融工程师、资本运营专家;三是风险管理、直接投资、产融结合等,这是其引申型、深层次的业务,在这里投资银行是企业的合伙人、命运共同体。从事哪个层次的业务,取决于所处的经济背景和市场环境,当然也是投资银行实力和品位的象征。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 要: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方面。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制步伐加快、股份制银行引进外资,以及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带来愈加紧迫的压力,历史上一直被认为发展受限制很多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危机感日渐深重。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形势及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市场挑战以及实现自我发展的思路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力加强并改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增加有效投放,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实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双降的同时,经营效益大幅提高,深化改革的成效逐步显现。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在体制和机制上矛盾和问题依然很多。

一、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及业务经营中的主要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更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和中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必须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是:

1. 经营管理模式尚未根本改变,财务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国有商业银行营运模式是以内部账户管理为主和以业务处理为重点,不能有效注重对客户关系和市场等外部信息的管理。在运用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法、方式上还很落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运用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起以业务经营部门为利润中心的经营责任制,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性分析还没有建立起来,经营和财务目标多元化,管理者对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对银行财务管理的认识相对滞后,财务管理基础建设落后。

2.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适应市场竞争能力差

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由计划经济“大一统”的国家银行改组而来的,其单一的国家资本结构和性质并未改变,保留了政府对银行财产的直接分配权、行为目标的社会性以及政府承担无限责任的基本特征,政府对银行的垄断经营,造成国有商业银行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激烈冲击。从银行业提供的服务种类和金融产品的数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仍处于十分传统的经营范围之中,受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还很淡薄。

3. 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较低,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采取的是一种外延型、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业务经营偏重于数量、指标、规模,追求速度的发展。一些规模不大的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盲目抢占地盘的冲动。一些银行在金融创新过程中不计成本,盲目引进并不适宜当地环境的金融产品。一些银行的经营管理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薄弱,制度建设普遍缺乏长远设计,已有的制度不起作用,不能有效防止经营漏洞和风险。随着商业银行战略方向的深度发展、商业银行产品开发能力弱、资本金实力弱、吸储能力弱的现实将使这种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而可能导致一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滑坡,不良资产沉淀日益加剧,一些风险度高的商业银行将有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境地。

4. 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上做了一些探索,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需要的新的用人机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尚没有建立,一是行政化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要求相矛盾,管理人员能上不能下;二是传统用工制度尚未打破,员工能进不能出;三是现行的工资总量计划管理方式不适应企业化经营原则的要求;四是员工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大锅饭”问题仍很突出;五是福利分配平均化、隐性化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且对优秀员工缺乏长期激励。

二、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路

1.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及治理结构改革

明确建立国有商业银行产权主体,建立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目标,确立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和科学统一的业绩考核体系与评价模式。同时,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考核也不能削弱。通过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使经营者的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要求,研究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改革,对条件成熟的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进行股份制改造,促使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多元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原则要求建立健全治理结构,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

2. 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多元化营销

先进同业和外资银行会利用其高超的产品创新能力、良好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先进的资金运营能力抢占市场,城市商业银行如果不及时进行业务创新和市场营销,市场占有率可能会出现较大的下降。因此,城市商业银行应组织专业人事进行产品创新,特别是零售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产品创新要求城商行不仅要研究客户的现有需求,而且还要研究客户对未来需求的变化分析和预测上,要善于捕捉每一种经济现象背后所必然隐藏的金融需求,注重功能的延伸。

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与激励约束机制改革

面对加入WTO后外资银行激烈竞争,按市场化要求,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急迫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改变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方式,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并最终实现商业银行根据自身效益自主决定工资总量水平。明确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住房津贴的列支渠道,对与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相关制度的税费给予适当减免。按照市场化的要求,依据《劳动法》允许国有商业银行自主确立与员工的劳动用工合同关系,通过市场分流冗员和引进人才,自主决定分流冗员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自主决定引进高级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报酬,真正把国有商业银行当作企业对待。

4.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也是现代金融监管的基石。只有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够有效规范银行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建立科学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就是要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一种权责明确、相互制衡而又相互协调的关系,强有力地约束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和其他非理性行为,避免由于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和承担风险的不对等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保证银行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羲. 关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思路的探索[J]. 特区经济,2008(1).

[2]邸慧清.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所面临的困难及改进措施[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1).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加油站;资金管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一、高速公路加油站资金管理的特点与重要性

(一)高速公路加油站资金管理的特点。目前高速公路加油站零售涉及的资金有营业资金和找零备用金。其中营业资金有现金、银行卡、加油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的资金。具有以下特点:首先,高速公路加油站点多线长面广,经营场所局限在服务区内,资金管理环境相对封闭、简单。同时,也因地处高速公路服务内,职能部门对加油站现场的监督管理,厂家的设备维护,银行上门解款等等带来不便,交通成本比高速公路外的加油站有所增加。其次,高速公路加油站一般是24小时营业,加油员在开放的场所一个人完成资金收取、加油服务。最后,目前国内高速公路加油站经营模式,给加油站资金管理带来的不同的管理模式。(1)第一类是高速公路加油站由高速公路权属公司自主经营。比如广东省高速公路的大部分加油站,由广东省交通集团公司下属单位自主经营。这种经营模式,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自建加油站的零售管理系统,且接入了本公司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资金管理方式融入自主企业经营战略部署。(2)第二类是高速公路权属公司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三桶油”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主要目的一是依靠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的品牌效应,融入了“三桶油”全国性的加油卡销售系统,增强客户粘性。二是为了避免设“油慌”环境下,依然有稳定可靠的供油渠道。这种情况下,“三桶油”一般只允许合资公司只能在终端环节的加油站接入“三桶油”全国性的零售管理系统,不对合资公司开放其整体的油品购销存及资金管理系统,合资公司网点则需采取手工报表的方式上报业务、财务报表,这对合资公司来讲,资金管理模式受限,效率和准确度明显低于信息化集成的“三桶油”公司。(二)高速公路加油站资金管理的重要性。首先,高速公路加油站是高速公路经营公司极其重要的利润贡献点,是资金回笼的重要渠道,是资金运行的最基层单位,资金管控在经营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公司重中之重,是高速公路油品公司命脉所在,处于这类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其次,高速公路加油站现金收款占销售额比例逐年下降,但总体比例依然较大。随着银行卡pos机、微信、支付宝的推广,现金占比逐年下降,但绝对值依然有较大。比如广西一些高速公路自营的油品公司,现金占比依然达55%。对一些年销售量达到万吨的站点,每天销售的现金量非常可观,资金安全管理的地位凸显。最后,高速公路自营油品的公司,汽油消费量受“三桶油”的加油卡消费因素影响和受油品价格波动因素影响较小。大力推广普及第三方支付手段,做好加油站第三方支付结算管控,对缺乏全国性的加油卡消费的高速公司油品自营公司生存发展意义重大。

二、高速公路加油站资金管理的风险分析

(一)内部风险因素。第一,思想教育风险。一是部分老员工容易忽略资金安全风险。加油员工作具有操作流程简单,量大、重复性的特点,部分老员工习以为常,存在怀侥幸心理,工作态度松懈,责任心下降,致使工作容易出现差错,造成依赖手工编报数据的站点,资金报表不准确的风险。二是部分新员工对资金安全风险识别不全面不准确,缺乏对资金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二,职业道德风险。(1)加油员坐支现金从营业收入中直接支付各种款项,造成收支混乱,数据不对。(2)加油员随意携带营业款离开营业场所,存在挪用风险。(3)加油员篡改缴款单、销售报表等数据,截留、挪用、侵吞营业资金。(4)利用价格调整、油品品号调整之机,延迟调价、品号时间,以套取差价。(5)利用银行上门解款时间差,直接开启保险柜挪用资金。(6)未经上级部门授权批准,站长擅自通知银行更改或调整上门收款时间,造成营业款被虚假的押运公司诈骗、冒领风险。(7)银行上门解款时,利用开启解款保险箱的机会,避开监控探头,解款不完全,截取资金封袋,挪用或偷盗。(8)虚开发票,变卖发票套取资金。第三,内控执行失效风险。(1)加油站投币不及时,超过限额投币,存在被强盗、丢失风险。(2)当班员工在没有交接班员工的监督下,进行交接班投币,容易造成当班员工责任不清,缴款不全。(3)站长在没有当班员工监督下一人开启银行解款保险柜,容易造成站长一人挪用、偷盗营业资金。(4)在非银行上门解款时间段开启银行解款保险柜。在保险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随意、无故开启银行解款保险柜,容易给不法分子留下机会,造成营业资金被盗。(5)将保险柜钥匙与密码交由一人同时保管。容易造成无人监督下,加油员挪用、偷盗营业资金。(6)银行上门解款时,加油员不认真复核上门收款服务人员合法身份的资料,解款车辆的备案资料。存在资金被假冒解款人员及车辆上门解款,存在被诈骗风险。第四,机器设备信息系统风险。熟悉计算机系统的加油站人员进入加油站零售系统的后台篡改销售数据,少交营业款,盗取资金。(二)外部风险因素。一是加油员收款背包被抢劫风险,特别是晚班,服务区客流比白天少,收款员被抢劫的案例往往发生在晚班。二是加油站营业室或解款室的保险柜资金,被偷盗风险。三是客户跑单风险。由于高速公路加油站车流量大,加油员很难监督每个司机客户的付款情况,存在不良司机加了油,未付油款而逃逸的现象。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在整个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其核心的控制环节,它对于贯穿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客户及银行资金安全、增强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意义重大。然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仍存着正许多问题,大部分人对于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为实现银行的既定目标,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使内部控制更加具体化,从而保证总体目标的实现,建立健全良好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机制迫在眉睫。

一、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银行内部控制包括两个方面,即会计内部控制盒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管路控制是银行为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保证各项决策有效实施而通过在内部机构、职位分离等环节采取的措施。会计内部控制则是在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通过内部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以及内外部审核等方式在会计角度层面加以控制。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实质上是一个从决策、实施到管理、监督不断完善的运营机制。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护各项资金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减少资金、信息损失,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银行收益和实现自身目标,促进银行收益持续增长、不断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因此银行要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目前我国银行为了确保银行业务的各个环节缜密进行,都建立了比较严格、科学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支出和事故损失,实现银行运营的高效,从而获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二、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监督,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

监督会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会计内部控制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不断加强监测以及监督评价和管理等这些方式及时高效掌握会计内部的控制状况。因为银行自身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存在不少的问题,加之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存在利益冲突,甚至相互抵触,难以形成良好的默契,使监督缺少正规化、标准化的,同时银行会计监督的各个部门拥有不一样的职能和作用,这些部门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尽相同,这样就使得银行会计监督无法形成良好的局面,进而导致内控执行力度不够。

2、银行会计内控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在对经济控制作用越加明显,随即出现了一种放款困难的局面,随着这种问题日益加剧和扩大化,部分银行的领导人和会计工作人员对于会计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使得会计工作中对于各个流程的控制都极其的不充分,银行主要参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职能,部分工作人员在参与这些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分歧和不同思想,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造成金融风险的出现,这些后果都源于内控思想认识不到位,内控制度观念薄弱。

三、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长期经营的总结和成果,是现代化管理必要补充和有力保证,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防范金融风险,同时也是银行安全、有序运营的基础和保证,面对如今银行业会计内部控制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现状,银行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

1、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

要拓宽会计监督整体思路,不断坚持内部监督和同级别的监督下查一级的结合。要定期检查业务核算的合规性、准确性,一方面要严查处理业务的全过程,又要检查会计业务处理结果,建立和完善一套审查、控制、检查监督的监管体系。此外还要加强各部之间的沟通,减少彼此之间的利益纠纷和冲突,使之形成良好的默契,提高监管效率。同时要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一定要有针对性,坚决杜绝盲目,漫无目的。发挥内部控制各部门在会计内控中的重要监督作用,强化其独立性,并且树立权威性,一定要从转变监督思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监督组织体系,建立长效运营机制,使银行风险隐患降到最低。要建立会计内部控制考评制度,善于运用有效的方法,对于会计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进行全程评价,一定要把重点放在有效性和全面性上面,这样才能对内控的实景情况作出相对比较客观、正确的评价。

2、提高内控意识,改变落后观念

会计内部控制是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业务人员要树立内控先行的观念,领导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准确掌握政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确立全员参与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大多数银行会计人员停留在原有制度要求的层面,即帐表对,账账相符,随着业务的复杂化,风险因素种类的不断增加,会计人员对风险认识过于模糊,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对银行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风险性,还要加强对会计内部控制的潜在意义、作用和必要性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坚持以思想指导实际行动,从而达到有效的内部控制。

四、结束语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与银行资金管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方面能帮助银行及时有效掌握和监管资金动向,另一方面还能协调各个部门的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优势,进而达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银行任何项目的开展都离不开财务的支持,会计内部控制,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银行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提升我国银行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和控制力度,从根源上保证财会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从银行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时蔓.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09,(13):47-48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进款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铁路运输进款是铁路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铁路生产建设等各项活动的重要保证。运输进款管理是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好、管理好运输收入完整及时地收缴,加强运输进款资金的核收、动支、存行、汇缴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环节的管理。做好运输进款管理工作,对于加强铁路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运输收入进款管理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铁道部路局下发的财务文件中都把收入进款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目的是加强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为了方便快捷地掌握站段运输进款的资金动态,自2002年起路局统一使用了的运输进款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实行计算机联网辅助账务管理,对车站运输进款资金进行了动态管理。2005年路局直管站段后,路局在规范运输进款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进款资金管理的控制办法, 从规范车站银行账户管理、货主预付款必须纳入财收八列账管理、及时清理货主欠款、压缩资金在途、加速资金的上缴、资金管理的考核办法等下发了一系列的管理文件。自2007年起,路局又统一要求车站的银行资料及业务报表上报稽核部,进行全面的专业审核和监控,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工作。

二、运输进款工作现状

目前运输进款的管理工作逐渐进入了更加规范管理的阶段,自2007年1月1日起,各营业站向收入稽核部上报“运输进款收支报告附表”、银行单据及银行对账单,由收入稽核部进行全面的专业审核,运用会计监督所特有的方法对车站银行账户的动态进行连续地,系统地监控。这项工作表面上看在业务核算上发生了变化,实质是通过管理模式的转变,改善并规范了运输进款的内部管理,其优点是:及时监控资金动态,防范资金风险,监督资金上缴,压缩资金在途。

但是,随着路局直管站段改革的实施,对资金管理工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资金检查工作中发现基础管理工作存在一些不适应的现象。(1)站段的资金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站段对于收入进款管理工作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工作方式都应进一步转变,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收入进款作业人员配备有待加强,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3)目前车站对于运输指标的完成非常重视,而对资金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忽视。(4)站段资金管理进款监管的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三、加强和改善运输进款资金工作的措施

规范车站日常的运输进款资金的管理,保证进款资金的完整、安全,是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体会到还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对运输进款资金管理的意识

在生产力布局调整后站段人员调整、管辖范围、市场环境等变化都很大,铁路资金安全的事故时有发生,因而资金管理的难度加大。铁道部、路局对资金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如何强化运输进款管理职能及车站源头基础性工作,确保运输进款资金的完整与安全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必须认识进款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主动加压,增强责任感,强化资金管理意识,解决好当前运输进款的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站段基础工作

(1)站段应加强对收入进款工作的重视程度。应将抓运输收入任务的完成与收入进款资金的管理并重,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和工作人员进款资金的管理意识,加强基础管理,按照 “不交款、不装车”的原则,保证资金的及时收缴和资金安全。对运输进款工作给与人力、财力上和政策上的支持,帮助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解决资金解缴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2)配齐配强站段收入专业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站段资金管理的进款监管职能。作为站段收入管理,应负有收入进款管理监督检查的职能,按上级规定和要求组织所属营业站完成日常运输进款管理工作。为确保收入进款资金的及时收缴和安全,要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要保证一定时间检查辖区进款资金的管理工作,要利用站段集中缴款录入的管理台账经常分析,督促车站日常及时收款、及时核对银行对账单,按规定日期向路局解缴运输进款,防止出现拖欠进款、压款等问题。

(3)明确车站进款员岗位职责。进款员岗位责任重大,对进款安全、进款的及时收缴、备用金的管理、收入专户的使用、银行账的登记、结账等都负有第一责任。进款员必须认真执行进款互控制度和收入进款作业流程,进款金额较大的车站应配备专职进款员,应选择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担当进款员工作。

(4)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收入进款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规章制度总在不断更新,必须加强业务交流和沟通,才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变化的需要。收入专业人员要主动掌握新要求新信息,组织进款人员及时进行学习,对新进款员要加强岗位培训和指导,建立良好的学习培训制度。

3.提高专业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专业监督和指导工作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一、引言

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可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michael e.porter),企业只有充分运营各种活动的组合力量,适应市场需求,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引导市场供求主体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所面临的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方法必须从简单的强调生产各环节协调,向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业务流程协调,最后向企业内外部协调转变,这正是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

银行不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生产活动是一系列无形的创新服务的组合,面对业内产品、服务、渠道、系统等方面日新月异,如何有效实现运营活动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同所有的运营活动一样,银行运营活动也都需要经历一个形式为“输入—转化—输出”的变换过程,这与工业企业活动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已有不少工业企业运营理念被运用到银行管理方面,如“流程银行”、“运营工业化”等,价值链管理论是否也对银行运营有启发性作用呢?银行运营在狭义上仅指后台部门的运营活动;而在广义上,银行前、中、后台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运营流程及其管理。本文所探讨的银行运营为狭义的银行运营——银行后台部门对自己的运营流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指挥和控制,将输入资源有效转化为提供给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产品或服务。

二、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特征分析

价值链管理理论源自系统论、信息本文由收集整理论、权变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在判断银行运营管理是否可使用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在银行运营部门里采取价值链管理方式,并为下文我们构建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模型提供思路。

(一)系统论:银行运营系统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系统论的论点是世界复杂性,其中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对本文的指导意义最大——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即任何一个组织主体本身,及其组织内部的分支体都具有主动适应性[2]。

银行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一个不断适应性发展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主体之间差别会发展和扩大,因此现在我们不难发现银行系统内前、中、后台各部门之间分工明显,甚至后台运营部门内部各子部门职责划分也逐渐鲜明。从价值链角度分析,运营部门主体与其他部门主体、运营主体内部各子部门个体作为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又必须以聚集的方式进行联系和协调以保证整体功能的扩充和发挥,实现方法便是主体之间、主个体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联系和交换以信息流的交换为主,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信息论方法来辅助构造价值链。

(二)信息论:银行运营部门信息传递模式的非线性

信息是价值链维持内部有序、适应外部环境的指示信号,信息传递的关键词是效率。当前大部分银行都为总分行制,系统内部运营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运营部门内部各子体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信息传递从基层到最高管理层要经过多个管理层次(图1),且不同信息流的作用不同。

如图1所示,在同层次的主体之间(总行各部门间、分行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共享机制,前台部门必须告知后台部门其业务支撑需求,后台部门也需要让前台部门了解对其业务需求的后台运营情况,在不同层次的主体、个体之间(总行部门与分行部门间)存在信息反馈机制,个体是接触外部客户的最直接信源,它负责将得到的客户或市场需求信息进行统筹分析(编码)后按照业务条线化管理模式(信道)反馈至总行管理端,总行管理端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再向个体下达下一阶段业务的新增或优化方案(业务流程调整)。

这种复杂的系统结构和信息交流方式启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管理必须采取非线性方式,相对于主体对子体下之指示而言,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创造高效有序的流程传导机制,从而保证系统内个体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三)权变理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思路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环境因素、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因素之间存在变数关系,组织因据此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fred luthans的观点,在权变关系中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3]。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在银行运营领域中找到映射。fred luthans用二维坐标系来表现这种观念性结构,根据银行组织体系中银行运营部门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三维观念性结构(图2)。

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社会、政治、法律等)和特有环境(客户、对手等),银行运营部门作为后台业务支撑部门,所服务的对象呈现二维特征——不仅包括一线柜面各类个人和公司客户,还包括银行内部各前台、中台业务部门。银行运营部门的活动特征决定了其管理方法论应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特有环境变化,分析所从属管理观念和方法的合理性。因此与luthans提出的企业二维权变关系结构图不同,银行运营部门所面临的权变结构呈现三维特征(图1),要寻找的最佳权变位置在柱形体e点。

图1中阴影部门很直观的体现了由内部客户(前台部门)和外部客户(通过柜面端服务)构成的扇形环境变数区域,假设某一时点面对的具体变数值为x1和z1,那么运营部门需要应对的管理变数值为基于扇形区域变数值的弧线与顶部圆弧面的切点e点处值。这一分析告诉我们要实现价值链优化,信息获取和活动安排是最重要的两个条件。银行运营部门实现价值增值方式必然是通过改善价值链各环节活动的安排,使得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接近价值链信息联系的要求,从而在价值链各环节联系逐渐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中,价值增值逐渐增大。

转贴于

三、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结构及其优化

(一)银行运营部门的“坐标式”价值链结构

价值链结构是价值链优化的基础,在本文对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的分析中,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结构图直观地为我们需要相应采取的运营改进方式提供了指导思想和逻辑起点。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银行运营部门进行价值链管理的重要论点——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权变结构十分独特,视图上呈现三维特征(图2),将其中运营部门的面分析调整为点分析,并引入外部价值链环节后,可以得到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坐标式”价值链结构(图3)。在水平面方向上,总行端运营部门需要满足总行端其他部门提出的业务需求,为各类银行业务运维实现后台支撑,而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分行运营部门满足外部客户的业务需求,同时也承担对后者的管理职能。

在前面的系统论和信息论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银行内部的信息传递模式中,所有的新业务需求的提出来自前台部门(图1),而运营部门很大程度上是收信方,其战略角度是从不同业务的运营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出发,以流程为核心进行运营改进。因此我们从此处开始引入流程的概念,这是运营改进活动得以完成的唯一载体,银行运营条线的业务对象包括内部客户(下文的x客户)和外部客户(下文的y客户),因此运营改进的导向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为了更好地分析基于价值链结构的运营改进,下面我们以总行运营部门为基点展开分析。

在水平方向上,银行内部在总行端、分行端均存在后台运营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的端对端流程,在总行端表现为新业务需求的提出和实现,分行端则表现为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配合,后者的实现来自于总行运营部门的管理指导,这一运营活动特征体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过程。在垂直方向上,面对的是来自外部的各类客户,这是银行系统真正的服务对象,他们通过银行实现个人需求的媒介是银行柜面(分行运营部门),这一运营活动特征浓缩于“精度”,对银行而言,是一项持续性的运营活动。明确了运营活动类型和特征后,相应的运营改进方法便可对症下药。

(二)基于“坐标式”价值链结构的银行运营改进方法

1、对突破性运营活动的改进——流程再造

x客户是一个集体的概念,这一集体由各分行相应事业部门组成,其特点是有诸多新的业务需求蓄势待发,要求后台部门具备全面的支撑能力。当客户需求是以创新为导向,实现运营改进的方式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这种改进活动必须站在完整的业务流程角度进行安排,而不是对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能进行分别改进。面对银行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盈利模式的提升,流程再造便是适应规模扩张而采取的方案。

如图4所示,x客户的需求可能来自其“第一手”创新理念,也有可能来自于其集体中x客户的“二手需求”,以最效率的方本文由收集整理式实现需求满足,可以用一“收”一“放”两个动作来体现。所谓“收”,意即将业务流程分拆成前、后台模块,后台分行端收集“信息”后通过“信道”传递至总行端,后者采取合并集中、标准化的处理方式。而“放”的概念,代表现在还是总行集中化管理的业务,随着规模扩张,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有可能将对部分重点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模式的权限下放至分行,后台运营部门将在一个业务项下对总行前台部门和对应分行部门实现双重支撑。那么,业务集中程度应该如何安排?

首先,在不彻底更改现有流程且系统成熟性可保证的前提下,已经标准化以及经前台部门确认的可以统一化的流程点和业务内容借鉴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网点运营前台负责客户服务和产品介绍,业务处理由集中统一的金融工厂完成。其次,对于特殊情形(例如系统故障等突发事项),仍需“收”至总行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一点,由原来的总行端一对一模式变为行内总分间一对多模式,事件响应通道和业务处理效率必须对应起来,个别x客户的特殊情况不能影响到x客户集体,更不能影响到y客户,这就要求总行运营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保证业务的时效性。

2、对持续性运营活动的改进——流程优化

y客户在“坐标式”价值链结构中,是以运营条线为媒介实现业务需求的,且所享受到的服务均已具备一套可行的业务流程。当客户需求是以绩效为导向,实现运营改进的方式是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小步快跑”式的渐进性改进方法——流程优化。对这一改进方法而言,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改进速度有多快,而是改进动力有多大。y需要的支撑模式与x客户在服务流向上相反。支撑x客户时,是由客户提出需求,运营部门进行流程调整;而对于y客户,更多是进行运营发起的主动式流程调整,使得y客户对于自己获得的业务结果满意(如图5所示)。

y客户是存在与银行体系外的个体概念(单个个人或单个机构),其需求特征是准确、高效、简明,更简单的说就是高精度的业务结果。这一流程优化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案是“外包”与“内包”相结合。

外包主体主要是指行外第三方,有条件地将专业研究工作或系统建设工作外包,以博采众长的方式使得内外部资源有效结合起来,这也将对我们后续的“内包”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内包主体不仅指行内集中作业中心,也包括集中处理系统。通过集中作业方式将总行业务人力释放出来,提高业务管理和流程管理水平;通过系统集中处理程度的提高来缓解集中作业中心的操作压力,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

四、结语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一、坚定政治信念,永葆新时期银行青年员工的先进本色

近年来,该青年文明号全体青年员工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不动摇,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组织保持一致,坚定政治信念,立志做新时期银行优秀青年员工,搞好各项工作,为发展银行金融事业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他们坚持把理论学习摆在首位,积极参加银行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与业务技能。他们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行内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和服务规范,做到守法合规,集体内无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他们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在当前银行金融事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中,如何立足本职,做好自己的工作,为银行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永葆新时期银行青年员工的先进本色,认真负责,勤奋俭朴,公道正派,以诚待人,以理服人,搞好服务,获得行内员工和客户的一直赞誉。

二、认真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该青年文明号全体青年员工意识到金融业不断发展和业务创新对银行工作、特别是银行门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他们认真学习,参加银行组织的任何一次相关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掌握履行本职岗位的必须的服务知识和技能,这样每天直接面临大量客户时,可以加快工作量,减少客户在营业厅滞留,节省客户时间,并保证业务质量。该青年文明号全体青年员工热爱本职工作,敬业意识强,具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使客户询问起各类业务时,能够快速、正确地答复,让客户满意不存疑惑,取得了客户的信任。

三、创新营销思路,创造优良业务成绩

由于支行地处旧城,位于城南、城北两个新区之间,客户逐渐两极分流,储蓄存款增长乏力。该青年文明号全体青年员工意识到,仅仅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维护现有客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新营销思路,到拓展客户,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才能使网点有新的突破。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搜寻新客源,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户。一是以发展住房公积金联名卡为契机,到城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进行整合营销,以工资为平台,从这些高收入群体中挖掘中高端客户。二是采取“送金融知识下乡”的方式,深入到周边乡镇政府机构、中小学校介绍金融理财知识;针对乡镇无工行网点的缺点,重点宣传电子银行产品的方便与快捷。三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他们成立“售后服务小组”,上门解决客户疑难问题,全心全意服务客户,做到“抢时间、办实事、求实效”,以优质的服务提高客户忠诚度。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加上年轻人敢闯、敢干的精神,该青年文明号团队迎来了2014年的开门红,支行储蓄存款完成率、保险等业务在2014年“大个金”营销中名列前茅;办理住房公积金联名卡四千余张,位居分行榜首,各项业务指标完成率逐步提高,跃居到全行前列。

四、树立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优质文明服务

该青年文明号全体青年员工树立服务意识,为客户提供优质文明服务,对客户做到用心服务,微笑服务。他们用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知识,用自己的技能,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办好客户的所有要求;用自己的音容,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行为,让客户感到亲切、愉悦和满意。在日常工作中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包括单项填写,各项咨询事宜,主动和客户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存取款过程中,有好多客户不会写凭单,他们主动帮助,一项一项的教,一次不会就教几次,直到教会为止。有的客户连字都不会写,他们就主动,然后叫客户签章确认。有客户遗留物品,他们仔细保管,做到完壁归赵。

银行运营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金融信息服务业;运营工业化;六西格玛;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6-0033-02

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伴随着重大科学技术的发明,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活动变革。概括起来,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三个阶段,农业化使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农业社会,工业化使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信息化使人类从工业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相互融合,对促进各个产业的快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信息服务业运营工业化的思考

按照一般的理解,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更多是信息化为工业化服务,以信息化改造制造业,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促进基础信息共享和有效利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工业由大变强。以中国银联为例,中国银联属于金融信息服务业,核心业务是通过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系统,实现银行卡安全、便利的支付,为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支付服务是银联最基本的产品,是一种非物质形态的产品。由于服务在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消费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同样受到时间、成本、质量等因素的制约。那么,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如何提高客户满意率,如何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纵览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外领先银行或服务企业的发展经历,不难看出:无论是工业制造业还是银行服务业,工业化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其按照一定规律发展。事实上。工业化早已超越了工业的范畴,而是被抽象地概括为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社会生产经营模式。金融信息服务业的运营工业化,并非向工业制造领域发展,而是要将工业化的方法应用于其运营机制的建设,以满足客户需要,解决时间、成本、质量等问题。

实践中金融信息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优化运营结构、提升运营效率。

一是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大集中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中国工商银行是最早实施数据大集中的银行,平安保险、招商银行、中国银联等机构也在发展过程中,面对市场机遇,主动转型,以更加集约化的、有效的运营模式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国内市场上领先的各个企业,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构筑国内优势和发展国际市场并举的战略方向,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单位成本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有效手段。

二是提高运营的标准化程度。倘若流程存在变异或者作业方法不统一,就无法以规定的成本和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为此,企业往往要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银行卡服务的交付过程(交易过程)从终端开始,至少要经过受理机构、转接机构、发卡机构的网络系统,因此跨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做好专业化分工,增强专业化能力。工业化从部门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发展到零部件专业化、工艺专业化,是分工精细化、由分散生产趋于集中生产的过程。银行卡产业的专业化不单体现为支付服务环节与卡片、终端生产环节的分工,也体现为受理环节、发卡环节资金管理与系统管理、配送服务等的分工。既要支持并积极参与专业化分工.也要做好对各参与方的专业化服务。因此必须要从产业分工的专业化,尽快过渡到内外部运营机制的专业化,以实现推动产业发展和满足不同类别客户需求的双重目标。

四是依靠产业合力,增强社会化创新和整体运营服务能力。随着银行卡支付、互联网支付、手机支付等一系列电子化支付方式的推出和日益普及,该领域已具有显著的成长期特征。顺应其发展趋势,不是限制社会化资金的流入,而是积极引导各方的有序竞争,做大做强产业“蛋糕”。与此同时,应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和运营的结构及运作方式,提高国内产业的凝聚力,并在未来产业升级过程中占据主动。

五是促进企业运营的流程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上领先的商业银行通过借鉴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实施了以集中运营和流程再造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面向市场、以客户为中心的系统化业务流程,确立了扁平化、集中化、垂直化、专业化的组织体系,实现了前、中、后台分离及类似工业企业的一体化流水线作业的流程化管理模式。最近几年,国内银行业开始了“流程银行”的探索,以消除“部门银行”在业务发展过程中步调不一、职责不清的弊端。中国银联也于2010年初步建成以客户为中心的“端到端”的一体化运营机制,实现垂直化、横向管理相结合的矩阵管理模式。这一变化将为中国银联提升运营效率、缩短决策周期打下坚实基础。

二、六西格玛在金融信息服务业运营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无论是国内商业银行“流程银行”的探索还是银联一体化运营机制的建设,都可以看到“精益六西格玛”的身影。作为工业化持续改善和变革的核心方法的“精益六西格玛”,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融人中国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实践。

以中国银联为例,2007年9月,银联开始导入精益六西格玛,实施超过100个六西格玛项目,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管理机制方面,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将改善对象定义为流程,将流程优劣的评判归集于指标.将流程改善的过程称之为项目,形成了“指标中心”、“流程中心”和“持续改善中心”三中心的开放式管理模式。通过对指标的持续监控、对问题指标的持续改善和对改善成果的流程化,提高了工作质量。

在服务理念方面“服务前移”。由于金融信息业务具有高度依赖信息系统(自助设备、网络等)以及跨行业、跨机构的特点,直接面对客户的机会不断减少,把握客户需求的能力无形中在下降。“服务前移”就是要主动跨出一步,通过挖掘客户声音,改进服务方式、业务功能。这一举措使银联服务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更加清晰,服务标准得以明确并不断被提高。

在服务质量方面,通过六西格玛项目实施,使交易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使成员机构的差错处理效率大大提高,使受理环境不断改善。银行卡支付环境经受住了奥运会、世博会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