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在新的一年里,从“以内控防范优先,加强制度落实”的角度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XX年,着重抓好一线信贷人员的培训,银行工作计划在第一季度以金融法规、各项制度、经营理念和信贷业务规范化操作程序及要求等内容为重点进行普及培训,在较短时间内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品质优良、业务素质高、能适应改革步伐的员工队伍。定期组织学习金融方针政策和上级文件精神,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增强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同时对贷款五级分类等新业务进行专项培训。

二是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在确保新增贷款质量上,一是加强对各社及信贷员贷款权限的管理,严禁各社及信贷人员发放超权限贷款。二是加大对跨区贷款、人情贷款、垒大户贷款等违章贷款的查处力度,发现一起,处罚一起。三是认真开展贷前调查,准确预测贷户收益,确保贷款按期收回。四是严格执行大额贷款管理制度。五是严把贷款审批关,严格审查贷款投向是否合法、期限是否合理、利率是否正确、第一责任人是否明确、抵押物是否真实、合法,担保人是否具备担保实力、贷款档案是否齐全等,通过以上措施,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逐年提高。六是全面进行信贷档案统一模式、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行专柜归档、专人保管,并建立调用登记制度,保证档案的完整性。人员调离或换片,贷款档案应办理移交手续,由交出人、接交人及监交人共同在移交清单上签字,促进全辖信用社的信贷档案管理工作提档升级。

三是加大金融新产品的营销力度

近年来,我社加大信贷产品的创新力度,贷款品种不断增加,信贷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但在贷款还款方式和贷款期限的确定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省联社于XX年11月14日印发了《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贷款分期还款暂行办法》。为满足贷款客户的不同需求,缓解集中还贷压力,进一步提高信贷管理水平,防范信贷风险,公司业务部将于XX年在信贷管理中引入贷款分期还款,以完善信贷服务功能的需要,杜绝部分客户对信贷资金长期占用,风险持续积累、暴露滞后,加大信贷风险的后果。

四是加大信贷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首先要落实“三查”制度,对银行员工素质加以培训,使每个银行员工工作计划详细的基础上并按正确的思路做事。坚持做到防范贷款风险在先,发放贷款在后,每笔贷款都坚持按“三查”的内容、要求、程序认真进行调查、审查和检查,并填写“三查”记录簿,严格考核。报联社审批的贷款都必须有信贷人员的调查报告和信用社的会办记录,都必须换人审查。其次要落实审贷分离制度,贷款发放实行审贷分离和分级审批的管理制度,各基层信用社贷款必须经审贷小组集体会办审批,大额贷款报联社审贷委员会会办审批,并且规定基层信用社发放贷款不论金额大小,每笔贷款都必须经主持工作的主任审查、登记、签字后才能发放,坚决杜绝信贷员“一手清”放贷。第三要加大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人员,对因违纪违规等原因造成不良贷款的责任人实行在岗清收、下岗清收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者,由责任人承担贷款赔偿责任。

五是明确信贷投放重点,不断优化信贷结构

XX年我部将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明确信贷投向。一是提高抵押和质押贷款比重,降低风险资产。城区社在发放贷款时,应多办理抵押、质押贷款,少发放保证担保贷款,以优化信贷结构,降低风险资产,要大力发放房地产抵押贷款,提高抵押贷款占比。要合理调整贷款担保方式,对新增城区居民、个体户贷款,要最大限度地办理门市房抵押贷款、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城区社原则上不办理联户联保贷款,坚决杜绝垒大户贷款和顶冒名贷款。二是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产品基地、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要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对产权明晰、信誉度高、行业和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发展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字:银行 小微企业 贷款 风险

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小微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暴露出其具有巨大的融资缺口的弊端。然而,在我国这个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中,商业的银行的贷款业务决定着小微企业的经济命脉。但是,从数据上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小微企业实行贷款后,获得盈利的例子并不多见。其中,能将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作为核心业务的金融机构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银行为了减少自身风险,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实行高贷款门槛。要求放贷企业具有一定的资质、销售额、利润才有获得贷款的可能。另一方面,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放款量有限,而其数量又在迅速增加,难免出现“僧多粥少”的不对称现象。迫于市场压力,银行往往做出选择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产品的选择。将款项放给具有发展前景和信誉良好的企业。这样的贷款模式,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将是一个悲观的循环:没有资金,无法扩大生产;无法扩大再生产,就无法创造一定的销售额;没有一定的销售额,便无法得到贷款支持。虽然,部分商业银行意识到将发展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放在战略地位,但其还不具备相应的科学发展思路、专业管理人员和风险评估技术。因此,本文就关于商业银行如何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经营思路,做了以下探索。

由于银行发展贷款业务以来,有着其历史的贷款原则和评估思路。所以,只有真正了解阻碍发展小微企业贷款的问题,才能更好把握如何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首先,从银行开发贷款业务的方针来看,没有建立与其业务相适应的科学发展思路。在业务操作中,仍然坚持“抓大放小”,寻求眼前快速利益,获得“立竿见影”大发展的落后思路。而忽视了对具有可观前景的小微企业的经济扶持。其次,部门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和抵押程序仍十分落后。在贷款抵押方面,对于负载高和资产流动性强的小微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抵押担保。如今,背井离乡、异地创业的小微企业为数不少。还有对于遵循国家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等政策,实现产业顺利转移的小微企业来说,很难找到当地的房屋和其它可做担保抵押之用的资产。再次,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放款量体现着对市场调节的主要措施。在企业数量逐年增多的今天,国家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总额保持一定数额。那么,会导致许多企业的资金链断裂,甚至命悬一线。另外,对于这些小微企业来说,资金需求的特征往往是“短、频、急”。因此,银行放贷的效率如何和分配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了小微企业的生死前途。最后,银行本身肩负着“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责任。随着加入WTO,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为了站稳脚跟,银行纷纷加强了对风险问题的控制,和对成本,利润等数据的深入考察。但是,这些加强后的技术仍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对市场技术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其中,主要有贷前调查不够深入;企业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不到位;抵押品有瑕疵导致价值缩水等诸多方面。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需要加快转变陈旧贷款思路。从经营理念上,要积极发展多样化渠道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针对企业自身情况,做出不同的评估,在保证一定的风险下,设计不同的金融产品和风控手段。如招商银行的“点金成长计划”、“助力贷”;交通银行的“展业通”;华夏银行的“创业通舟”、“展业通舟”、“卓业通舟”等产品。同时,商业银行自身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战略思路,而不是“取大放小”、“取近舍远”。明确自身核心竞争力,探索适合自身的贷款模式。寻求资金最优化合,实现社会和经济效益,达到企业和银行普惠共赢的效果。如:成立乡村银行、乡镇银行和小额贷款机构,寻求零售贷款合作机构。另外,商业银行在政策思路方向上,应与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保持一致。做好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支持的补充,以及把握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方针的战略部署。商业银行应真正确立将积极发挥小微企业贷款为主要目标,更要准确把握好“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市场定位。将发展小微企业的最大利益化为主要目的,并保证小微企业各项贷款业务环节工作的效率性。切实做好服务小微企业,放宽机构准入限制,寻求发展多样化商业贷款形式,完成资金盘活的最大化。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健全控制风险的监管体系。第一、完善银行对小微企业监管风险管理。银行应加强对分散的小微企业做好定期的检查和经营状况的核实工作。确保银行采集的信息能与企业自身的经济生产状况相符合。同时,银行逐步完善对小微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如风险的前瞻性和及时性的正确估计。建立差别化的贷款定价机制和独立的风险拨备机制,减轻企业对高贷款债务的压力,从而更好的投入生产经营中。健全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在预防企业因经营部善而导致的风险的同时,还要关注实际接触人的个人道德风险,强调人品调查,避免主观骗贷和脱逃银行债务行为。控制小微企业自身因管理混乱或落后无序,产生无法适应市场的风险。尤其是家族式企业中个人独断决策;多个股东且股权分散,易引起股权纠纷;同一控制人控制下的关联交易等企业治理中的结构缺陷风险。第二、银行应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机制。大力发展多样化的风险管理手段,建立起具有独立性、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将中小企业的评级制度纳入银行自身评级的标准体系中去,并按照公信贷款业务的流程程序来完成这项评级制度。通过发展与小微企业评级工作的合作,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对风险控制的免疫能力,使得企业自身进一步优化、提升。第三、建立专业化的押品管理办法。在对押品审查、抵押资产的评估、登记等各个抵押贷款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评估机制的内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风险控制的好坏。银行在合理控制人力成本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专业人员的专项培训,从而快速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评估能力。第四、及时处理不良贷款业务。对于贷款过程中,发现小微企业发生重大经济、法律纠纷、安全事故、产品销售出现异常的情况下,银行应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应对、早处理”等积极应对工作。及时相上级或者有经验人士汇报情况,成立项目调查小组,完成核实工作,迅速制定可行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

总之,在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牢固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大力发展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从而更好的服务小微企业,实现银企普惠共赢的新局面。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快速发展、成绩喜人

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发挥中长期投融资平抑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密切关注和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支持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项目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截至2009年末,分行信贷管理资产总额816.35亿元,增幅18.47%,占全省GDP总量的9.85%,其中贷款余额768.88亿元,居省内金融机构第3位,增幅26.58%。特别是分行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732.79亿元,占全省非个人中长期贷款余额的29.24%,居省内金融机构首位。截至2009年末,分行77%的贷款投向省内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保持了全省“两基一支”领域项目建设的主力银行地位。在保持信贷资产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分行的市场经营业绩也始终居于同业前列。截至2009年底,分行表内本外币贷款当期本息回收率连续15个季度保持在99%以上。不良贷款率仅为0.78%。2009年全年实现税前利润14.84亿元,同比增长49%。

发挥中长期信贷融资优势,着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建设项目

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积极发挥规划先行、信用建设、项目储备充足等优势,加快信贷发放。严格贷款投向,集中资金为全省一大批交通、电力和城市基础设施等“两基一支”领域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大额中长期信贷融资支持,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信贷投放任务,为经济企稳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分行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落实项目贷款条件,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和特征,主动帮助借款人从多角度、多层面寻求并建立可行的融资方案,确保了全省大量重点建设项目信贷资金的如期到位和工程的顺利建设。2009年全年,分行共发放表内外贷款352.71亿元,同比增长90.81%,是分行历史上发放进度最快、发放额度最大的一年,信贷投放总量占全省当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有力地支持了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全省棚户区改造、哈尔滨地铁一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和政府关心的热点难点工程。

主动加强与省内金融同业合作,以组建银团贷款为突破口,努力增强资金保障能力

为凝聚和提升黑龙江省金融同业的系统合力和整体竞争力,分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努力巩固和扩大金融合作覆盖面,以多种形式努力提升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保证能力。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全省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部署要求,黑龙江省计划三年内投资千亿元,建设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农村公路共67 000余公里,项目建设任务重、时间紧、且融资需求额度巨大,单独依靠某一家银行都难以按时满足项目建设资金需求。面对此种情况,分行主动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牵头金融同业,组建银团贷款扩大资金来源,确保项目融资需求的战略构想,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分行积极运作,先后向14家省内外金融机构发出了银团贷款邀请函。经过近5个月的不懈努力,最终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相关领导同志以及各有关方面领导同志的见证下,牵头组织省工行等8家银行与黑龙江省交通厅签署212亿元银团贷款,这也是黑龙江省历史上额度最大的一笔基本建设银团贷款协议。此举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肯定,称赞“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率先支持我省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振了全省上下奋力发展的信心,更带动了其他金融机构对我省的支持。”其后,分行又牵头组织省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签署了哈尔滨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项目48亿元的银团贷款协议。在项目建设初期,落实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为项目顺利建设创造了重要条件。

积极关注民生领域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以全面、优质的基层金融服务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将支持基础设施领域的成功经验向基层金融和民生领域延伸,以开发性金融理念为指导,与省内各界共同研究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的现代金融体制机制,完善业务模式、流程和方法,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09年末,分行在基层金融业务领域的项目贷款余额达172亿元。贷款重点支持了全省农村通村通乡公路、棚户区改造、水的生产与供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建设。

为切实改善百姓居住环境,分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建设的实施意见,先后赴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鹤岗、北安等多个地市现场走访调研,帮助当地设计贷款方案,完善贷款条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截至2009年末,分行累计对全省12个地市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承诺贷款101.84亿元,2009年全年发放棚户区改造项目贷款72.11亿元,占分行当年表内贷款发放总额的22.75%。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行就中小企业贷款提出了“国民待遇、立足支持、标准要求、帮助规范、促其完善”的工作理念和思路,积极探索,着力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为建设覆盖全省的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分行坚持以市场建设、信用建设、制度建设为核心,以市县合作、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合作机构建设为手段,以三级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为保障,坚持将政府组织优势、银行融资优势和群众民生融资优势相结合,以批发的方式解决了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2009年,分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4.67亿元,累计支持小企业200余户,创造就业岗位近5万个。

充分发挥国别组前端优势,加强国际业务开发协调,实现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国际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持续蔓延,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走势低迷的情况下,分行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充分发挥驻外国别组的前端优势,探索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通道,支持省内企业开展国际合作业务,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是代表总行与芬兰万达市市长尤哈尼在万达市政厅签订了合作协议。尤哈尼市长表示该协议将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打开窗口,有助于中国企业了解芬兰市场情况,也为中国企业到芬兰投资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这对我国企业及时把握在芬兰地区的市场定位和业务发展方向,寻求合作伙伴,积累国际合作经验,促进两国国际合作稳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二是利用上合峰会在俄召开的契机,大力推动与俄外经银行合作。分行积极配合总行与俄罗斯外经银行签署10亿美元融资框架协议,并当年为列宁格勒州斯朗茨市水泥项目提供贷款2.9亿美元。与俄外经银行的合作有效拓宽了双方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分行国际合作业务的跨越式发展。

此外,分行还依托黑龙江省“走出去”资源开发平台,发放贷款1.27亿元支持兴邦国际资源投资公司、广发集团等一批省内企业的对俄项目,为省内企业开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持。

着力加强员工队伍和作风建设,不断提升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多年来,分行在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同时,时刻不忘加强员工素质和队伍建设,推动员工队伍的科学、有序发展,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了“以人为本、以业为重、以法为纲、以德为基,开拓创新、稳健经营、科学发展、和谐兴行,情系龙江、服务客户、奉献社会、回报家庭”的企业精神,并时刻以“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快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六事原则”和“说实话、想实招、出实力、办实事、求实效”的“五实作风”要求员工和干部队伍,以此作为考察干部和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和依据。在工作思维上,分行注重开拓创新,不断强调分行员工要实现“由单向思维向多元思维转变,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转变,由常规性思维向跨越性思维转变,由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转变”;在工作作风上,分行党委提出了“走出去,走上去、走下去、走进去”的工作要求,鼓励员工多创造机会“走出行门,走向社会,深入项目和厂矿企业”,加强与有关各方的联系沟通,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工夫下到狠抓落实上。从实践效果看,分行员工队伍整体精神面貌、理想信念、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分行扎扎实实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积极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0年,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将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以更加优质和全面的金融服务助推龙江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是分行的开拓年、发展年和提升年。新的一年,分行要在信贷资产质量保持优良的基础上,力争资产余额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再上新台阶。为此,分行提出:2010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总行2010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立足黑龙江省省情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大力推进规划先行和开发性金融合作,加大对“两基一支”、国际合作、民生金融的支持力度,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效益为中心、以规划为先导、以开发为龙头、以管理为主线、以评审为支撑、以发放为保证、以质量为基础、以效率为保障”,着力提升破解难题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并拓展分行良好的发展局面,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融资服务。”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信贷文化 革新 推动转型

信贷文化是指信贷管理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的总称,其作用力具有持久性特征。信贷员、管理人员是信贷文化的载体,信贷管理工作要用现代先进的信贷文化来规范信贷经营行为。

近年来,农村商业银行推行了一系列战略性的管理工作,在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了文化战略,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信贷文化。但目前,现有的信贷经营行为,出现了种种不适,不能快速反应市场的真正需求,不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尽管换了牌子,并没有真正实现转型。下面,笔者就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文化革新的路径选择谈一些思考与对策。

1.以服务创造价值的信贷理念为指导,确立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文化战略定位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提出的总任务和总目标。作为地方经济基本构成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总任务的实现和完成。农村商业银行肩负着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然而,60年来已形成的“三农”信贷文化已跟不上市场的步伐,落伍了。比如,一直以来畅行无阻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面大,用信额低;一直以来颇受欢迎的多户联保贷款已不适合客户需要,贷款方式不对路;一直以来坐等客户上门的老大做派明显倒退了,贷款不在阳光下操作。因此,革新信贷文化已是当务之急。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要革新信贷文化,就应建设卓越的全新信贷文化,并通过信贷文化来体现和丰富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只有建立起以服务创造价值的信贷理念,树立新的价值观,才能培育起广大信贷人员自觉投身于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源,人格化的银行信贷行为也将会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或被动性的行动,而是员工自我价值不断追求和不断实现的过程,使银行的意志变为全体信贷人员的共同意志,银行的目标变为全体信贷人员共同奋斗的目标。革新信贷文化,可以说是一场革命。“三农”和小微企业是农村商业银行真正的蓝海,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革新信贷文化的方向就是设立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专门机构,组建最强大、最优秀的专业团队,以最科学的绩效分配,最高效的金融服务,全力发展“三农”和小微信贷业务,实现区域内有效客户的全覆盖。

2.以扁平化改革专业化服务为主线,创新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文化营销模式

一是推进专业化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在专业化服务机构上,要围绕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设立“三农部”、“小微企业部”。明确专业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管理权限,负责全行此类业务的拓展与考核。在服务团队上,配备最优秀的客户经理,实行专业化办理“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所谓专业化,就是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这一主要客户群体,改变现有的管理流程,增设专门的业务部门,出台专业的风险管理措施,配置专属的队伍,实施专业化的营销服务。在推进专业化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的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组织管理与对外宣传工作,要分别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员工道德行为规范、重点业务等方面把理念阐释为规范,使价值内化为信念,以制度约束行为,使规范行为形成习惯,再用先进的信贷文化观念教育和引导员工,调动广大信贷员工积极争当信贷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传播者,以点带面,唱响文化旋律,尽展文化魅力,把信贷文化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推进服务模式改进和手段创新。一要积极推行客户维护人制度,推行一对一客户服务模式,改变信贷人员是唯一服务客户的观念,全员都有义务服务客户,客户的业务办理的满意度由维护人来监督,培养客户业务咨询找维护人的习惯。二要加大客户服务热线作用的发挥。在行业设立客服热线,只要客户一个电话,就能轻松获得贷款。通过客户服务热线,告知广大客户各类贷款流程、手续及办结时间。针对目前贷款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实行信贷人员一次上门办结的可行细则。同时,要造就银行的核心人物――支行行长的执行力。他们作为银行全体员工的最优秀代表,是银行价值观和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中坚。支行行长作为成功银行的灵魂人物,是银行凝聚的核心,必然是银行信贷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肩负重任。这就要求他们带头做好信贷文化的传播与执行,形成示范效应。

三是加大金融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农村商业银行要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就要进行创新驱动,用突破的思维来解决问题,而创新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只有加快机制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才是科学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贷款新品的开发力度,这也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滞后的重要问题,信贷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客户急需资金,银行无法解决,这个矛盾得不到化解,银行无出路可言。因此,农村商业银行要针对农村经济特色和农户需求,大力做好支农贷款系列组合新产品研发工作,尤其要抢抓城镇化发展的新机遇,积极探索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研究配套金融产品开发。在产品服务创新上,农村商业银行要做好便民服务的产品创新,比如,“村村通”结算产品、代收各类电费、电话费。开发银行卡的功能,做好借记卡的升级工作。在贷款产品上,尤其要创新分期归还贷款品种业务,这类业务农村市场需求面广量大。

四是建立个人创利激励分配机制。农村商业银行要引入利润考核概念,对各机构、全员传达利润重要的思想,并考核利润。每个人都是利润的创造者,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行里增加利润。尤其是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客户经理队伍,他们更是创造利润的主体。通过开发全行绩效考核系统,在科技的支撑下,建立个人创利激励分配机制。要通过这样的分配机制的建立,让从事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队伍先富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绩效考核系统内,直接可以看到每个人为全行的创利额,个人分成额度,自己得多少一目了然。信贷人员是不能代替支行行长的,但竞争机会应是均等的。因此,建立个人创利激励分配机制,体现在银行信贷运作的全部环节与要素,并且作为价值观念支配着每一个员工。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实际功效与牢固商业银行全新信贷文化基石。

五是建立信贷风险防控机制。革新信贷文化,不仅是信贷理念的革新,更要在信贷风险机制的建立上革新,做足风险防范的大文章。一要倡导尽职免责文化。对服务“三农”的信贷人员,在实行专业化营销后,对于3-5万元以下的农户贷款,要建立尽职免责制度。要让这类贷款真正实施门市化操作,同储户到银行存款一样方便。也就是把农户贷款批量做,批量做可以大大降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二要让贷款和信贷人员更加阳光。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要真正让农户信贷和小微信贷阳光起来,在阳光下操作,成为服务“三农”的利器。农村商行银行必须在经营理念上改变过去贷款作为一种信贷产品,而不是信贷服务的营销。要让从事这类业务的信贷人员阳光起来,不仅让他们有自豪感,更要在绩效分配上倾斜。但谁不阳光操作,就端掉谁的饭碗。三要建立岗位风险补偿机制。对支行行长和信贷人员建立岗位风险金制度。岗位风险金由上岗保证金、风险责任金、风险补偿金三部分。上岗保证金是担任分支机构负责人建立的资金,每人10万元。这是从负责人层面防控风险的有益尝试。风险责任金面向全员,不同的岗位和比例在各人绩效薪酬中提取。风险补偿金是对客户经理等从事高风险工作岗位建立的补偿资金。只要信贷人员管好贷款,在离开信贷岗位,并不再管理贷款,可支取资金。

3.以人才资源改革为突破口,增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核心竞争力

信贷文化的竞争力就是人才,人才就是竞争力。如果银行信贷文化,不依靠人才,就难以有客户的绝对忠诚与市场的生命力。

一是加快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的改革,就是要建立干部和员工竞聘上岗的制度,使“能者上,平者让、不作为者下”的用人机制成为常态,使员工优胜劣汰的机制成为共识,管理者从人事管理中解放出来,不必再为平衡各种关系绞尽脑汁。在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要让信贷文化为全行用人机制的形成服务。倡导信贷文化,是为“三农”和小微企业服务的文化,而不是营销某一种信贷产品。倡导信贷文化,是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形象的文化,是廉洁自律的文化,是银行信贷人员高品味的文化。否则,银行信贷文化就会失去它的固本之源与应有意义。只有经过创意、包装和营销以及长期的市场培育并得到市场和客户认同的信贷产品、信贷观念等,才能成为叫得响、放得开与具有生命力的信贷品牌,才能升华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贷文化。

二是加快薪酬制度改革。农村商业银行的薪酬制度改革,必须充分接“地气”,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一线员工的积极性,才能将“点多面广、人缘旺、地缘厚”的比较合优势发挥到极致。在绩效分配过程中,严格执行“多劳多得,少劳只得保障工资”的原则。同时,业务重心向“三农”和“小微”倾斜。薪酬制度改革,关键改革的落脚点体现在对支行利润考核上。支行资金成多组织一点,利润就成上升一点,贷款多放一点,利润就会上一点,但是,不良贷款上升一点,就要冲减利润,真正通过效益质量来带动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因此,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员就会主动到市场上“找饭吃”。谁主动走进市场,走近客户,谁就拥有了市场竞争和客户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在为客户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让“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信贷文化定位、包装和营销的全过程,从而巩固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地位,保持同业竞争优势。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资产质量;管理

金融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转型发展、金融市场深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比以往更复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能力严重制约其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部分行业和企业经营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呈现增长态势,影响到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和经营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温以及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都有可能出现短暂的停滞状态,不良贷款有可能会有短期的高幅增长,从而更一步考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1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和GDP增速减缓,我国的信贷资产质量也日益受到关注。信贷总量的增长和GDP增速的放缓,也迫使我们投入更多精力来审视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现状。

1.1宏观经济与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关系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1]从2000年的10.02万亿元在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长到2019年的99.09万亿元。与此同时,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的贷款余额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我国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2]从2000年的9.94万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158.60万亿元。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我国贷款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相一致的。2019年我国人均GDP为70892元,首次突破一万美元,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趋势,但考虑到全球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及信用风险的增加,整体宏观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从经济增速上来看,我国的GDP增速2015年破7,增幅为6.9%,此后四年的增速分别为6.7%、6.8%、6.6%和6.1%。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情况决定了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基本状态[3],不良贷款率在一定程度以上也是宏观经济态势的一种反映。虽然这种反应映不是实时的,但当经济处于较长时间的疲软状态时,会对银行信贷资产产生较大的实质性影响。[4]

1.2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现状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2017、2018和2019这三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分别是1.71万亿元、2.03万亿元和2.41万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是1.74%、1.83%和1.86%。从数据上看,随着经济转型以及我国GDP增速的减缓,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在逐年增长,其中2019年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相对增速有所降低,相对稳定。与此同时,想更快处置不良贷款的损失逐渐增大,处置回收率偏低,随着我国司法体系的进一步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不良资产处置难度有所增加。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也给不良资产处置带来新的压力。特别是不良贷款的批量转让处置损失很大,对银行的利润效益和经营成本带来较大负担。

2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成因

我国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了受外部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外,也受到银行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影响。同时,外部的监督管机构的监管也存在一定不足。本部分内容仅对商业银行自身因素及外部监管机构的不足进行分析。

2.1商业银行自身因素

从商业银行自身来说,由于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会导致信贷风险管理缺管有效性;同时在商业银行在具体的经营信贷风险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评估评级不完善、贷款结构不合理以及贷后管理不严格等原因造成信贷风险暴露的增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以行业来确定信贷政策,贷款的投放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通迅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整体的信贷资产结构不合理,风险集中度相对较高。特别是一些商业银行,在整体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理性的行业布局和风险防控思路的不清晰,使得一些基层营业机构在以连年增长的以KPI(企业关键业绩指标)为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只为完成当期的经营指标,过多地向某些高收益领域投放贷款,由于风险防控措施的不清晰和弱化,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就容易导致风险的持续暴露。

2.2监管机构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大多还是属于事后监督,缺乏事前的有效事前预警和风险提示。商业银行对于一些风险较大的项目出于自身当期利润的考虑,在短期内进行大量的信贷投放,无论是某类贷款产品或是某个区域的贷款投放增速过快,长期看风险隐患都较大,随后带来不良资产的上升[6]。同时由于商业银行都倾向于向优质的龙头企业提供贷款,从而导致不同的商业银行对同一家企业的总授信过量。商业银行自身出于业绩指标考虑,即使对于总体授信即使有考虑,也都会优先投放信贷资金给这类企业,从而使同整体的贷款投放总量较大。在经济向好时,这些信贷产都在正常范围,一旦行业或宏观经济层面发性重大变化,较大的信贷资产重量也带来了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当前,监管机构则缺乏对于信贷资产增长过快的相关风险提示,对于单一客户的授信总量也缺乏对必要的监督措施。

3当前形势下关于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些思考

商业银行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和管理风险,进而从中获益,因此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是其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如何经营好信贷风险对每一家商业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很大挑战。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一些思考:

3.1强化长期的战略风险管理

当前整体的宏观经济形势使得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上升问题短时间无法解决,但商业银行仍应以积极的态度应对,通过加快自身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信贷经营的转型,从源头上解决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诸多问题。一方面需要对当前的不良贷款和潜在的信贷风险进行防控,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更要完善长期信贷风险战略的管理,通过信贷政策的及时调整,使得信贷结构能逐步调整优化,最终让信贷业务能有一个稳健的长久发展态势。

3.2持续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加强信贷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商业银行应当持续地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和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完善,通过建立一套量化的全面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情况,按照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流程对各类指标进行细化,来达到对信贷风险管理进行全流程的跟进。同时,在完善的信贷内控制度的支持之下,商业解行才可以强化各个信贷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

3.3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加大信贷风险管理权重

通过完善绩效考核体系,转变过去以往以利润为主导的考核思路[7],加入并强化信贷风险管理的权重,通过优化KPI指标的设置,使绩效考核体系充分考虑到合规、风险等因素,以便能够从上到下综合引导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的统一性。

3.4增强信贷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工作必须和信贷资金需求方实现现实的对接才能避免被动的的风控思路,用主动管理信贷风险的思路来经营风险,创造价值。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贷款经营部门必须要转变以往的风险防控思路,通过主动管理思路,在信贷客户的营销和发掘初期,利用稳妥的综合授信方案将各类不同信贷产品组合,在机构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可控的风险方案,提高风险承受能力。

3.5推动大数据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大数据带来的创新应用,正改变着金融业态。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也迈入了大数据时代,信贷风险管理也将更多的依赖于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获取数据的渠道更为丰富,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自身积累的海量客户数据以外,还可以通过外部机构的数据交流和分析,全面对客户进行风险指标判断。在进行客户授信前,可以通过银行同业间进行更多的数据共享,也可以与相关的信息数据分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金融公司展开业务合作,并通将水、电、气、交通、物流等相关涉及客户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合作,全方位的收集客户信息[8]。大数据的信息共享和收集,能够让商业银行积极地利用外部资源来进行信息的交叉验证,提高客户数据的真实性,提高信用风险评估评级的准确性,为授信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对客户的了解和认知越细致,授信方案中对风险的防范措施也才能做得更到位。信贷业务完成贷款投放后,在贷后管理中则可以通过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系统对相关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客户规模和行业对相关参数设置,一旦数据突破正常值的范围,则利用系统进行预警,及早发现和防范信贷风险。

3.6对优秀信贷风险管理人员和信贷客户经理的一些思考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信贷风险 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A

信贷风险控制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商业银行经营体制改革和企业产权制度转轨改制等一系列新变革,商业银行如何认清经营现状,准确把握和防范信贷风险,是关系商业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正确的风险控制理念。

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经营者在信贷经营过程中已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由于受决策环境、相关信息、经营水平、指标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经营机构不能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以致可能形成两个不利的经营局面:一是片面追求零风险,导致信贷业务日趋萎缩,市场占有率持续缩小,最终失去效益之源的不利局面;二是对投资项目和市场没有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了解和长远预测,导致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其关键主要在于经营者没有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缺乏科学平衡的风险控制理念。

(二)信贷管理全程控制风险的力度不够。

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是做好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工作,基层商业银行在贷前调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责任等制度执行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贷前调查流于形式,贷中核保出现“真空”,贷后检查不严,错失防范资金风险的最佳时机。

(三)对企业改革带来的风险缺乏刚性的约束控制。

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民营化买断改制,其中,由于历史原因,原在工行贷款开户的企业又占改制企业绝大多数,目前地方政府和银监局对企业改制中银行资产如何保全尚末出台硬性保护措施,给那些信誉意识差的改制企业提供了逃避银行债务的“空档”,为了逃避银行债务,大多数改制企业千方百计逃避债务,悬空银行资产,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

(四)银行内部信贷风险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首先,贷款风险责任不明确。贷款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责、权限比较模糊,对贷款风险责任界定不明确,对贷款发放管理的各个流程岗位应承担的风险责任缺乏合理、明确的追究制度;其次,在激励机制上,轻重失当。发放贷款给予一定奖励,清收转化也给予重奖,而对信贷资产质量好的银行却奖励较少,这就形成部分银行由于多种原因不良贷款较多,丰富的不良清收资源使这些银行在清收数额上大而得到重奖,而长期以来注重质量的银行却由于无清收资源,清收数额小所获奖励甚少,在保证银行信贷资金安全、降低信贷风险上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二、强化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调整信贷发展战略,重塑信贷管理文化。

任何国家宏观经济波动、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对银行信贷资产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应改变以往的经验管理和行政控制的被动适应模式,建立全面的、具有长期指导作用的信贷发展战略,将银行信贷发展战略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决策失误,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的发生。基层商业银行应加强以防范风险为核心的信贷文化建设,大力倡导“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任何收益都不能弥补本金”、“遵循风险分散的原则”等信贷文化理念,使风险管理的战略变成每一机构、每一员工的经营行为,以先进的信贷管理文化来规范各项借贷行为。

(二)建立全程防范风险的信贷风险监控机制。

商业银行在经营信贷业务中应将风险控制理念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使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全过程均有相应的风险监控机制。一是建议在各级银行推行“风险经理制”,由各级行的“风险客户经理”全面负责各个层次的风险控制和防范,通过认真把好贷款审查、检查管理关将风险控制到最低点;二是开发标准化的贷款“三查”系统,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分行业,分信用等级制定出明确具体、指导性强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操作标准;三是加强贷款核保制度建设,按审贷分离的原则,明确专门机构和专人贷款但保进行核保,确保贷款担保的真实、足值、有效、具有较强的担保能力。

(三)在服务企业改制中创新信贷工作思路。

商业银行在今后的信贷工作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或完善:一是调整贷款对象,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过度集中于国有企业的状况,适当增加民营企业、个人消费的贷款占比;二是严格抵押贷款规范管理,做到手续合法、抵押有效,在抵押物的设置上坚持适用、宜于变现,可望增值的原则,如房屋、土地、票据,并依法对抵押物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否则,坚决不予贷款;三是注重分散风险,积极推广银团贷款,鼓励并协助企业合理配置各行贷款比例与投资,使企业实现多元化融资。

(四)进一步加强信贷资产业务管理。

1、确定业务客户经理,实行严格的信贷责任制,严格信贷业务的审批程序。做到“分户到人,责任到人”,严禁越权发放贷款、出具资信证明等各项有关业务对审批权限和程序严格管理,从而减少不良贷款,降低信贷风险。

2、贯彻“有保有压”的思路,适时调整存量客户结构,认真开展事后检查工作。对于信贷风险大的,企业诚信度差、销售不能按期的客户,要分清情况,坚决退出,只收不贷。要对信贷客户有经常性的事后检查,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如产权变更、法人代表变动等要及时报告。

3、加强抵押物质、保证人的管理。对于新增的信贷业务,抵押物品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执行,原则上不接受机器设备尤其是专用设备的抵押;要注重保证担保和权利质押担保的合规合法性。

4、加强信贷业务期限的管理。要强化信贷业务的期限管理意识,对于信贷业务的期限要经常进行清理,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五)改善信贷风险控制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建明确界定贷款从调查、抵押、申报、审批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节和承担的相应责任,立权责分明的信贷审批流程。二是优化信贷风险考核机制。在考核贷款营销时,要重点考核贷款营销的质量,淡化对总发放量的考核,对完成不良资产的清收转化目标的不奖不罚,超额完成清收目标给予适当奖励,而完不成清收目标的给予重罚,以引导银行经营实现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作者单位: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肖扬.:金融时报,2007-12-12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7篇

我国金融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美国州财政危机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启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念对央行的启示与借鉴

金融危机外部冲击下的江苏产业发展思考——基于“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

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研究——以江苏常州为例

对南京市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

后危机时代江苏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态势研究

以新的理念引导农业银行风险防控

中国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结构的非线性影响——基于平滑门限模型的研究

国际收支失衡的通货膨胀效应——基于外汇占款角度分析

当前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构建流程银行探究

金融助推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以江苏为例

地方国库实施现金管理初探

江苏省外汇局内部资源配置及员工状况调查报告

基层人民银行推进征信宣传创新的思考

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基层央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基于《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的思考

县城“刷卡无障碍一条街”创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对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模式的初步思考

投稿须知

江苏省金融支持企业节能减排研究——从信贷支持角度分析

我国银行信贷投放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分析

启事

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问题探析

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发展实证研究

试论农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与创新

邮储银行合规管理的思考

对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状况的调查

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金融支持研究

对南通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分析

外汇检查透视:资本金结汇政策执行中的问题

金融危机下江苏省贸易融资发展状况研究

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融资路径选择

欧美反假货币工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对现金运行的实证分析——以安徽滁州为例

基层央行内部控制量化管理研究

清算账户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加强金融机构反洗钱从业人员管理的思考

加快苏北县域企业上市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完善支付系统运行和管理的探讨

对建立完善金融机构人力资源非现场管理决策系统的思考

江苏现代制造业调查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策略研究

关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制度性缺陷的研究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问题探析

银行业信用风险有效管理的分析

金融危机早期预警模型综述

从紧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以扬州为例

浅析CRM运用在我国保险业中的必然性

关于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行政执法监察在银行监管工作中的不足与途径初探

层次分析法在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不对称下的反洗钱工作探讨

对仪征市企业上市融资情况的调查和分析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银行控降不良贷款之我见

拓展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的建议

提升银行服务质量不能忽视几个内在环节

地方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票据贴现业务亟待规范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镇化 金融支持 城市建设

一、引言

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关注。金融内生于经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只能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支持城镇化建设,金融机构追求盈利目标和城镇化建设的社会效益存在矛盾,在我国金融资源相对稀缺的背景下,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必须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而金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2008年以来,XX行按照上级行总体部署,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履行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扎实做好信贷支农工作,推进了华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本文拟以该银行为例,通过分析2008年以来贷款支持该市城市建设情况,分析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成绩与问题。

二、XX行支持地方城市建设贷款投放概况

2008年10月对华蓥市银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4800万元,用于华蓥市农业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下步引进华蓥市蓄产品综合加工项目、9.5万吨竹浆项目落户作前期建设,具体包括征地拆迁、园区路网、雨污水管网、道路绿化、渠系配套等子项目,总体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建设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化,把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新格局有效途径。通过循环农业生产区建设,较好地实现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流通服务等新型产业嫁接。

2010年对华蓥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县域城镇建设贷款18000万元,用于对纳入蓥城西区2361亩存量土地进行7条城区交通道路建设,同时对该区490亩储备土地进行整理(其中:334.57亩为储备土地进行一级整理,其余155.43亩为蓥城西区2361亩存量土地的新建交通道路占用)。

2011年对华蓥市城市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县域城镇建设贷款33000万元用于建设新华大桥,建设章广大道、爱民路延伸段、红星四路延伸段、红星六路延伸段、杜桂路、杜桂路延伸段、汪杜北一路、汪杜北二路、汪杜北三路、广北三街等共10条道路(道路及桥梁总长度6929米),南江岩公园建设,新华大道中央绿化带绿化建设和项目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项目规划总用地876.29亩,其中:道路红线占地294.22亩,安置房建设用地50亩,南江岩公园建设用地52亩,项目实施完毕后可出让经营性建设用地480.07亩。

三、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

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华蓥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战略,促进区域内的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实践证明,发展工厂化、集约化设施农业是绿色食品生产的前提和必由之路,也是缓解资源匮乏和人口不断增长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高档次,主要农副产品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有效途径。

改变华蓥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现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蓥城西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创造一个人气旺、天蓝、树绿、水清、环境美,融自然山水景观特色于一体的高品质现代人居环境和工作环境,大力推进森林华蓥建设,全力建设宜居华蓥。到2015年,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为人们安居乐业提供保。按照“一主二副”商业布局,重点规划和建设华蓥主城区商业核心区、杜家坪商业副中心、高兴商业副中心。做大以华蓥山广场为中心的商贸服务区,加快建设城区核心商圈,提档升级现有商贸业,引进重庆百货、新世纪等龙头企业入驻,增强商业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引领和带动消费升级。

构建和完善大交通、大旅游,促进华蓥市各项产业发展。根据总体规划华蓥市将形成“结构合理的工业城市、山水园林的生态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现代功能的宜居城市”城市格局,大交通建设以现有路网为基础,建设环城东路、环城西路,基本形成“一环四纵四横”道路骨架网络,干道与环线相结合,多路串接的城市公共交通大网架,实现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项目所在地目前道路网络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整的交通路网系统。随着本项目的建成交通条件将得到彻底改观。

彻底改善蓥城西区市民生活质量。目前,项目区常住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尚未安装自来水、天然气,生活配套设施较差。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完善水、电、汽、路等配套设施,可彻底改善项目区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存在的问题

由于产业规划、金融区域政策等原因,使信贷资源配置在地域上不合理,在资金供给上老少边穷等地区以及中小城市建设上明显不足。

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融资渠道单一。基础设施项目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建设成本高、期限长,利润相对较低,显然,个人和中小企业都无法满足这种要求,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作为发起主体,且有长期、集中、大额的资金来源作支撑。地方财政收入非常有限,而且受到诸如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而我国金融融机构中,商业银行由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以及风险偏好等原因,涉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少,政策性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宗旨是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发展银行开展了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但相对于新农村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也是杯水车薪。笔者所在县城,仅农发行发放了55800万元直接支持县域城镇建设,在该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现有金融体系以及信贷机制不健全。现有的银行体系以及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无法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商业银行基层支行信贷审批权限的上收和贷款审批手续太繁琐,造成县级商业银行即使有多余的资金也不能支持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用社由于县级分割,审批额度较小,不来满足巨额资金需求,而农业发展银行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审批行信贷审查部门与基层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审批行信贷审查更多的是对材料的形式审查而不是注重企业的信用水平以及还贷能力。这就造成了主要的贷款风险由基层行承担,而基层行业务营销人员及行领导担心出现不良贷款,业务营销的积极性低,甚至不发展业务。

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政府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狠抓政府自身诚信建设,着力打造高效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笔者所在市人民政府与工行、信用联社、以及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发生过借贷关系,银政关系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对于融资建设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无论是领导班子换届还是领导个别调整,市政府始终坚持思路不变、力度不减,保持了基本思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政府信用良好,于2009年被四川省评为金融生态示范市。健康的社会生态环境赢得了我行审批行的大力支持,而与我市相邻的几个县金融环境还不够成熟,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获得金融机构支持严重不足。

四、解决措施

1.成立专门的城镇化建设银行

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现行的融资模式主要是各地的城司等投融资平台通过包装项目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金融体系完全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笔者建议在政府层面进行顶层设计,成立一家新型的政策性银行统筹城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与使用;或者引导社会资本参成立新型的区域性股份制银行,主要业务范围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所需资金。

2.完善金融市场结构,着力推行融资证券化

融资证券化是指融资由银行贷款转向具有流动性的债务工具,筹资者除向银行贷款外,更多的是通过发行各种有价证券、股票及其它商业票据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直接向社会筹集资金。随着市场经济经济发展,融资证券化业务发展即将步入快车道,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1)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开,金融产品多样化导致人们对投资工具的选择也将呈现多样化,投资者不仅需要安全性高和流动性强的传统银行存款,同时对于风险大、收益高的证券资产也逐渐成为投资主体;(2)融资证券化与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具相比,具备更严格的利益约束能力;(3)积极推进融资证券化对于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传统商业银行的运营状态,提高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3.加大政策倾斜,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调整信贷政策。为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银行在制定信贷政策时要从行业政策、产品政策、客户政策等多个角度给予优惠,强化对城镇化建设重点领域特别是县级以下(含)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居工程、医院、现代农业等的支持力度。

扩大信贷授权。适度调整对重点区域的业务授权,对于百强县行,可考虑比照二级分行给予其业务授权,通过扩大其业务自,提升其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建立审批绿色通道。对于城镇化建设贷款项目,在授信审批流程方面要建立绿色通道,优先给予受理并安排上会审批,提升业务办理效率。

优先配置信贷资源。在信贷资源配置中要优先满足城镇化建设贷款需求,积极尝试设立城镇化建设贷款专项规模,鼓励辖内分支机构加快贷款投放进度,确保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快落地。

参考文献:

[1]华蓥市银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800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评估报告,2008

[2]华蓥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8000万元县域城镇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评估报告,2010

[3]华蓥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3000万元县域城镇建设中长期贷款项目评估报告,2011

[4]陶艳艳、段虹.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成绩与问题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9篇

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银监会近几年重启民营银行牌照发放,累计共发放六家民营银行牌照。其中,腾讯系的前海微众银行以及阿里系的浙江网商银行有望打造中国最早的互联网银行。自2015年1月18日前海微众银行试运营后,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两家互联网银行走入公众视线。本文尝试对互联网银行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主要模式进行梳理,对国内两家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思路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生存现状,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传统金融;发展模式

一、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与主要模式

1.互联网银行发展的历史脉络

自以威尼斯银行为代表的近代商业银行诞生以来的五百多年历史之中,零售银行一直依托实体网店拓展业务,然而近五十年,这种扩张模式面临着各种挑战,银行逐步开始转战虚拟电子空间。从欧美银行的发展脉络看,上世纪70年代商业银行开始引入ATM机,80年代则建立了电话服务中心,到90年代开始积极“触网”,发展网上银行业务,进入21世纪后,增加了移动银行业务。信息通信技术的进步为商业银行多种方式服务客户提供了可能,大大提升了商业银行的服务效率。但长期以来,零售银行业务仍建立在实体分支网点的基础上,电子分销只是实体网点的补充。在大多数的情形下,电子分销渠道只是起到线上营销渠道的作用,实际业务仍然需要引流到线下实体网点完成。在传统银行通过电子分销扩展营销渠道时,也有一些新兴银行开始在完全没有实体网点支持的情况下发展互联网银行业务。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为美国的安全第一银行(SFNB),该行在1994年4月由Area银行、Wachovia银行、HuntingBancshares股份公司、SecureWare和FiveSpace计算机公司等联合成立,为全交易型网上银行。SFNB完全依赖互联网进行运营,服务范围囊括基本电子支票业务、货币市场、利息支票业务、信用卡、基本储蓄业务及CDS等多种金融服务。由于没有实体网点,该行通过电子邮件或免费热线提供每年营业365天、每天营业24小时的全天候客户服务支持[1]。由于之后进入该行业的大银行与竞争者加快电子银行布局并降低成本,SFNB客户黏性不足、机构盈利能力单薄的问题越发突出。1998年,加拿大皇家银行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SFNB除技术部门以外的所有部门,被收购后,SFNB转型为网络技术部门,为传统银行提供服务[2]。SFNB是新兴银行独立发展互联网银行业务而最后被传统银行吞噬的例子,但也有新兴互联网银行发展成功进而促使作为母公司的传统银行整体转型的例子,例如波兰的互联网银行mBand促使其母公司BRE银行全面转型互联网银行业务并改名为mBank统一品牌15标志。传统银行发展网上银行业务时将电子渠道视为传统线下实体网点渠道的补充。但对于真正的互联网银行而言,其只有电子渠道一种渠道,移动银行、电话服务中心、互联网、传统实体分支网点只是业务终端,电子渠道为所有业务终端提供基础设施。除此之外,互联网银行强调与客户的交互性,满足客户需求的多样化,这就要互联网银行平衡大规模批量生产与个性化服务管理之间的矛盾,实现批量化提供个性化服务,即借助大数据应用为每一位客户提供与他们有关系的服务。这就要求互联网银行在基于个人隐私授权的基础上对海量客户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客户在生活中需要什么样的与个人有关联的服务。互联网银行也不再单纯由金融人才主导,在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银行由互联网人才主导。

2.互联网银行的主要模式

由于美国发展互联网银行的历史较为悠久,规模以及机制发展较为成熟,本文选取两家运营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互联网银行进行介绍。(1)INGDirectUS:纯粹线上服务荷兰ING集团以直销银行的形式拓展海外金融产品零售市场。2000年,ING集团美国直销银行成立,并在2002年度实现首次盈利。由于不良率大幅上升导致2008年与2009年连续两年亏损,之后美国第一资本金融公司于2012年成功收购ING直销银行[3]。ING直销银行把目标客户定位于收入水平较好、对于价格较为敏感并且受到良好教育的客户群,并通过网络与电话两种方式进行营销活动。ING几乎不存在物理网点,而是通过电话与网络的营销方式,吸引对存款利率较为敏感的用户[4]。在贷款业务方面,ING主要的经营业务为风险较低的房贷业务,由于操作简单,风险较低,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总的来说,薄利多销为ING直销银行的主要经营模式,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资金成本导致其净息差低于同业水平。另外,ING银行的中间业务基本不收费,收入来源基本为上文所提到的净息差。所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在ING直销银行经营过程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要求其简化产品的种类与服务的过程,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较少的顾及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避免增加运营成本。(2)Simple:为个人提供金融综合服务的营运商Simple本身并不是银行,而是由银行从业人员牵头,与各大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并由合作银行提供客户账户,在此基础上,simple通过手机软件、电话、互联网等方式进行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存款、理财、支付等业务,为其客户提供消费与储蓄的综合理财服务[5]。通过为客户提供储蓄计划和消费计划模块,对于用户的每一项支出都进行分类,用户可在事后查询报告,此举可培养用户合理的消费习惯,增加客户粘性。在技术方面,simple率先使用大数据系统,通过总结归纳客户的消费储蓄习惯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较为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使得在经营过程中增加客户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6]。总体来说simple可称为银行服务商,这是其真正价值所在。Simple只做平台,不做资产运用。通过在平台上建立有效的客户服务机制例如综合理财服务吸引客户,增加客户粘性,从合作的银行中提取利息收入的提成。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客户在支付过程中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二、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思路比较

1.前海微众银行的发展思路与现状

中国首家以互联网平台为交易中介的民间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于2014年12月正式挂牌经营,前海微众银行是由腾讯作为主要发起人,与实体银行推出的网上银行不同,前海微众银行并不是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改进提品和服务的渠道,而是围绕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映射关系布局,重新设计适于网民需要的产品和务。但是由于腾讯除旗下财付通涉足支付领域外,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并没有太多涉足。因此,腾讯系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人才稀缺,前海微众银行的高管配置以原平安系主导,除此之外,前海微众银行也将平安银行的基层人员挖来,作为银行的后台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由于平安银行是目前做个人贷款业务最有成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也是前海微众银行大量吸收平安银行人才的原因。在银行的组织架构设计上,设置了五大事业部,包括信用卡事业部、零售与小微事业部、同业金融事业部三大前台部门,以及微金融事业部、科技事业部两大平台部门[7]。从组织架构上看,前海微众银行的业务布局着力点在小微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领域,而善用互联网的人群如年轻人、白领等草根阶层是前海微众银行的主要客户目标。但开业半年来,前海微众银行仅推出面向极少部分消费者开放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产品创新举步维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账户体系的缺失。在远程开户问题并未解决的现在,前海微众银行只能上线无需依靠账户或通过其他账户可以“曲线求生”的产品,比如个人信贷业务。由于前海微众银行在微信与QQ等社交平台上的垄断地位,微粒贷产品无需在营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只需把好风控。前海微众银行风控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人行征信、公检法、教育等外部数据;二是腾讯社交与支付数据。而其风控的核心在于防止欺诈,防止欺诈包括五大流程:(1)通过白名单邀请制度确定是谁在操作;(2)识别是否是本人常用设备;(3)识别是否是常用网络环境;(4)识别网络环境是否安全;(5)识别银行卡,确保贷款资金是否进入本人账户。前海微众银行试图通过持续优化风控模型来平衡服务流程简化与风险控制不放松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础在于前海微众银行构建综合评分体系,得出每个注册用户的信用评分。前海微众银行得到的信用评分不予公开,但会向用户公开一个授信额度,这就相当于将风险前置,从而提高用户实际产生资金需求时候的审批效率。事实上,在借款人申请贷款的45秒后资金就有望划转到账。在其综合信用评分体系中,社交基础变量有两千多个,中间变量两万多个,其中关键变量二三十个,具体分类情况参见图1。前海微众银行的长远规划是不仅做没有网点的银行,而且要做没有存款、没有贷款的银行,立足于平台化思路,前海微众银行试图将有融资需求的个人用户和微型企业与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连接在一起,前海微众银行在此过程中提供风险控制与贷款管理服务。在起步阶段,由于前海微众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未得到合作金融机构的充分信任,因此对于目前前海微众银行的信贷产品,合作银行只出资80%,而前海微众银行出资20%,这样前海微众银行仍然承担一定的信贷风险。前海微众银行发放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以及股东存款,尚未吸收任何零售存款。与Simple的模式类比,未来前海微众银行可能会在移动端吸收存款方面有所突破,其开展存款业务有两种思路:(1)自己吸收存款,对储户兜底,这样其仍未退出信用中介的角色;(2)帮助合作银行吸收存款,前海微众银行收取中间服务费用,这样彻底退出信用中介角色。按照前海微众银行目前的规划,第二种思路最终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2.浙江网商银行的发展思路与现状

浙江网商银行所属的阿里系本是以网络公司起家,致力于创造便捷的网络交易渠道与多元化的互联网服务。在大数据的应用和云计算技术支持下,阿里系开展金融业务服务有先天的优势。最初阿里系服务商家和客户的方式采取了阿里提供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的合作模式。例如,在2007年,阿里便开始尝试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合作内容主要是向会员企业提供网络联保贷款,阿里巴巴将提交贷款申请的会员资料提交给银行,资料包括个人信用记录,最终由银行风控部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然而阿里和银行的合作成果非常有限,最终双方分道扬镳,阿里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自行发放贷款。而后阿里系的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后文简称为蚂蚁金服)于2014年3月成功获取民营银行牌照,浙江网商银行由此挂牌成立。由于蚂蚁金服在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前早已尝试开展多方面的金融服务,以至于在浙江网商银行成立之后在金融项目的开展上如鱼得水。传统银行的“存贷汇”业务,蚂蚁金服早已涉及。招财宝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余额宝类似于银行的“活期存款”,这两个产品的推出为蚂蚁金服奠定了信贷风险控制的基础,而支付宝转账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汇款功能,并汇集了从事金融服务的大量数据。按照规则,浙江网商银行的业务板块集中在三大方面:小微企业、个人业务以及农村金融。小微企业这块,阿里小贷已经经过了几年的尝试。个人业务这块,继推出虚拟信用卡失败后,蚂蚁金服推出的“花呗”已经对个人消费信贷做出了探索。对于浙江网商银行而言,真正需要摸索的是农村金融。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风控手段还是依据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水文”模型。依据小微企业类目、级别等统计的阿里系商户的“水文数据”库,阿里系统在考虑为客户授信时,会结合水文模型,基于该商铺自身数据的变化,以及同类目下的可比商铺数据的变化,判断客户未来商铺经营情况的变化,预测其融资需求,判断其还款能力。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主要依据于其个人信用评分体系。根据芝麻信用评分体系(见图2),支付宝会对消费者设立信用额度,即“花呗”的信35用上限。作为国内第一个个人信用评分产品,芝麻信用分从个人用户的履约能力、信用历史、身份特质、行为偏好、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对其信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淘宝、天猫上购物的消费者可以选择申请在信用额度以内的消费信贷,还款方式有两种:(1)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的分期付款方式;(2)确认收货第二个月10号一次还款方式。还款当日阿里依次从支付宝、余额宝、绑定的银行卡扣除用户款项。浙江网商银行成立农村金融部门的出发点在于配合阿里巴巴集团的农村金融战略和村淘业务,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与个人理财需求。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宣布,将在未来3-5年内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即投资100亿元人民币,筹建1000个县级运营子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将阿里巴巴集团的电子商务网络覆盖到全国六分之一的农村地区以及三分之一强的县。由于浙江网商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缺乏经验,农村金融业务的推进必须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浙江网商银行的农村金融部门与邮储银行、农行、农信社、村镇银行等在农村网点较多的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合作,按照2015年年初蚂蚁金服首席运营官井贤栋对外的披露,蚂蚁金服已经与2300多家农村金融机构联通,一方面,为农村地区用户开展线上支付通道,满足其线上购买农资与生活用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接农户和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消费信贷需求。除此之外,针对浙江网商银行在农村开展业务面临的数据缺失问题,尤其是农民日常生活、消费交易的数据缺失问题,浙江网商银行着力与农村生产资料、融资产品的供应商以及农民、农户、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利用这些机构的数据、渠道与经验开展金融服务。

3.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发展思路的异同

第一,前海微众银行申请银行牌照更多是在进行开展金融服务上的探索,而浙江网商银行申请银行牌照更多是针对已开展的金融服务的延伸。腾讯先前在“存贷汇”三方面仅勉强在“存”(微信理财通)、汇(财付通)两方面有所涉及,在“贷”这一领域并未涉及,因为在“贷”方面缺乏风控经验,前海微众银行的创建以平安系人马为主导。反观蚂蚁金服“存”、“贷”、“汇”三大方面均已涉及,浙江网商银行业务的开展更加轻车熟路,其风控模型几乎都是现成的,仍由原蚂蚁金服先前人马主导。第二,前海微众银行的定位为“平台中介”,而浙江网商银行的定位为“平台中介”加“自营业务”。按照前海微众银行的规划,其并不提供传统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服务,而是作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存在,将QQ、微信上的优秀个体借款人推荐给商业银行,前海微众银行仅提供风控服务以及贷后管理服务并收取中间费用。前海微众银行试图打造平台中介有两个原因:

(1)前海微众银行的资本金有限,信用中介意味着信贷规模扩张补充资金的压力过大,从用最少的资金办成尽可能大事情的角度看,做平台中介优于做信用中介;

(2)资本市场对于平台中介的估值远远高于信用中介,前海微众银行主打平台中介有望最大化其估值水平。但是从理论上看,前海微众银行如果单纯做平台中介,实际上无需银行牌照,获取银行牌照开展类似业务反而增加监管成本,从前海微众银行获取银行牌照这一举动来看,其只满足于平台中介的可能性不大,未来有可能会开展一些类似于直销银行的业务,目前宣布不做传统银行业务可能是为了缓解与合作银行的矛盾。浙江网商银行在坚持“平台中介”定位之余强调不放弃做自营业务。银行牌照的意义对于蚂蚁金服而言,在于扩宽从事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先前阿里小贷从事小额信贷时,其融资仅限于自有资金和从不超过两家商业银行融入不超过资产净额50%的信贷资金,以及通过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融资,拥有银行牌照的蚂蚁金服可以面向公众融资,余额宝吸纳的大量资金有望引导浙江网商银行以存款形式存在。在远程开户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情况下,不排除浙江网商银行通过产品创新给予储户更高的利率以吸收存款,例如类似余额宝的产品设计让储户一方面享受类似活期存款较高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享受与机构协议存款等同的较高的利率。第三,前海微众银行与浙江网商银行都将主打小微企业与个人贷款业务,但前海微众银行偏重个人消费信贷,浙江网商银行偏重小微企业信贷。目前前海微众银行有面对个人的“微粒贷”产品,但是小微信贷产品尚未推出,从短期看,QQ、微信目前个人用户主导的局面也意味着前海微众银行仍将以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为主,而随着微店等移动端商铺的兴起,前海微众银行未来的小微企业客源将会相当可观,从而顺利向小微企业授信领域扩展。浙江网商银行的雏形阿里小贷以做小微融资起家,在小微企业风控方面相对较为成熟,而在个人信贷方面与前海微众银行处于同一起跑线,短期看浙江网商银行的放贷端业务将集中于小微企业,但淘宝、天猫生态圈的个人消费者的授信业务的体量将极为可观。

三、对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思考

借鉴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发展互联网银行的思路,对于相关企业独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笔者有如下三个建议:

第一,强化平台中介思路,轻资本运作。无论是前海微众银行还是浙江网商银行都强调平台化的思路,从而降低资本消耗,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在这方面有所借鉴。特别是对于重工业企业,在互联网金融的助力下,应将着力点集中在以下两方面:(1)盘活存量,由于持有大量固定资产,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金融信用销售,与租赁业务相结合,以减少经营性风险;(2)寻找增量,发展零售客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开拓零售客户,与各类金融公司(机构)形成合力,形成较为综合的金融服务。

第二,借助外力,轻资产运作。前海微众银行和浙江网商银行为实现轻资产运作都在不断寻求外力支持,其中前海微众银行不断开拓银行合作伙伴作为资金供应方,而浙江网商银行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时依托与现有在农村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供应商合作。我国企业若独立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可努力借助外力,实现“轻资产”运营。零售项目开发应该尽量批量开发,一方面可以着眼于与各大金融机构的合作,将未被满足融资需求的次优质客户导入企业的线上平台,另一方面可以考虑与地方金融办、小贷公司合作,批量将线下项目导入线上,实现小额信贷债权的“资产证券化”[8]。

第三,体制要活,引入优质股东与业务人才。腾讯由于缺乏金融人才储备,在成立前海微众银行之时,大量吸收平安银行、陆金所高管以及员工。而蚂蚁金服也并非简单在阿里小贷基础上构建其互联网银行,而是重新搭建了浙江网商银行的组织架构。对于我国企业而言,发展互联网金融最好以子公司的形式运作,这一方面有助于较大程度上的放权,激活运营机制,从而能够在薪酬激励与决策机制方面更加靠拢互联网企业,增强对相关人才尤其是互联网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吸收有互联网基因与零售客户资源的股东,强化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与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条较优的发展路线,但是对于金融业而言,借力互联网金融又是一条必经之路。我国政府、学者以及金融从业人员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金融互联网化的经验,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本刊综合.全球陨落的互联网金融案例[J].时代青年(视点),2014(5):45-47.

[2]张细松.中国网银模式及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机理[J].发展研究,2009(4):27-29.

[3]刘智国,魏劭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直销银行[J].银行家,2014(10):108-111.

[4]张爱军.互联网银行发展模式与借鉴———基于美国的经验[J].新金融,2015(6):61-64.

[5]王芳艳.美国互联网银行三种模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3-11(011).

[6]孟瑾.网络支付及其经济学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4):112.

[7]王翔.重庆银行推进事业部制改革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10.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0篇

一、银行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研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审计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为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需要对银行审计工作的整体思路以及主要工作内容有所了解。

第一,银行审计整体思路介绍。银行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改善银行审计工作是提高银行工作效率的重要条件,需要提高银行审计工作质量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银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整体思路,具体包括:了解银行内部控制思路,准确评估银行内部控制效果,做出判断之后再开展银行审计工作;在进行银行业务测试时,选择合理的测试方式,如抽样调查法,采用抽样调查法能够准确确认银行各项贷款项目、收入以及余额等。在确认过程中,在审计方法的作用下能够消除被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从而产生的审计结果也存在差异,这些内容是通过审计结果展示出来;在进行银行财务审核的过程中,需要审核贷款的真实性。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应该注意贷款的流向、来源、用途以及划拨贷款方式,这样有利于在后续审核工作中以最高效率来完成银行贷款台账信息核对工作,便于合同记录的查询,选择合适的贷款形式。

第二,银行审计主要内容介绍。为了保证银行审计在财务审计中发挥更大效用,需要不断完善银行审计工作内容。银行审计的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进行银行审计时,详细记录银行各项资金的收支和利息等数据情况,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失真等现象;需要加强对银行信贷资产价值的监控和管理,核实银行资产的真实性,保证客户的信贷安全,提高银行的信任度;银行审计范围包括审查银行内部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审核相关财务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关结论的合理性,保证银行出具的财务报表与国家法律法规相符,保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三,银行审计工作重点介绍。在进行银行审计时,需要抓住银行审计的重点,避免盲目、随意地开展工作。首先,审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银行业务中借款人以及其他关联人的财务情况,避免混淆,保证审计对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其次,银行经济业务涉及到的资金是银行审计的重要内容,所以,需要详细记录银行损失贷款的具体金额以及金额损失的原因,找出损失的原因,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制定责任规划。最后,严格审计银行客户中信贷记录不良的客户,了解和掌握这类客户所属的级别、潜在风险、信贷数额以及占用比例等,抓住审计的重点,从而提高银行审计工作效率。

二、进行银行财务审核中审计工作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由传统审计逐渐向现代审计转化。更新管理理念是促进银行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审计方式是合规审计,虽然传统的审计方法不会带来较大的金融风险和经济损失,但是由于其仅限于操作层面的审计,无法充分满足现代银行的发展。管理审计是未来银行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包括银行财务管理审计和管理层决策行为审计。我们相信,由传统审计方式逐渐向现代审计方式转化是银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第二,创新审计方法。根据银行各项业务特征,结合银行实际发展状况,创新审计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时展的需求。各类银行在进行审计时,可以考虑使用非现场审计方法。非现场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通过专业审计软件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审计,促使数据信息处理朝着电子化方向发展。非现场审计方法具有很多优势,采取非现场审计,能够增加审计数据来源渠道,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外,对于银行内部财务审计,可以采取团队审计方式。团队审计方式是指在审计某业务的过程中,从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方案到总结审计后期工作,突破了个体审计行为的约束,采取团队式审计方式。团队式审计方式具有集体性特征,集合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规避了个体审计方式的低效性以及局限性,有利于解决问题。

第三,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以及制度。完善的审计制度是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为了完善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在银行财务审核中的作用,需要规范审计工作操作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明确职工责任,降低审计风险,结合银行的实际业务情况开展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审计操作流程,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保证审计方案的准确性。

第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先进的思想观念、较高的职业道德。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首先,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障;其次,在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约束机制,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银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再次,加强银行审计人员技能培训,将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将外出进修和内部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和巩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即使更新知识结构;最后,在银行审计人员岗位方面制定严格要求,明确审计人员责任和权利,即使清除其中表现较差的审计人员,从而保证审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授信 个人综合授信 银行 风险管理

信贷业务是银行业务的主力军,也是银行盈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各家银行不断进行信贷业务的产品创新和系统升级以满足更多层级客户的贷款需求。在信贷业务中,授信管理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银行信贷风险的大小,事关银行的稳定与生存。进而,授信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贷业务的发展。

一、我国的传统授信模式

当前,我国银行的授信业务主要还是由不同业务部门进行管理,按照银行业务活动的性质分设不同的部门,各部门负责各自的业务范围,缺乏交流和往来,如信贷部常规贷款业务,国际业务部受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对于很多私行高端客户来说短期信贷频繁,重复手续尤其繁复。对银行来说,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这一信贷体系越来越受客观形势的制约,同时,缺乏对客户风险的统一控制,难免就会有多头授信、分散授信等现象和问题发生。

为解决这一系列银行信贷业务的问题,方便多层级客户的日常生活工作,银行逐步在推行统一授信,将客户的信用统一纳入一个管理系统中来。

二、个人综合授信及授信额度的意义

从国际领先实践来看,国外银行对高端客户普遍推动了“全面客户关系”经营,即客户的资产不仅是自己的部分,还包括其签约授权的家庭成员、所属企业在银行的金融资产。即以“全面客户关系”的资产为参照,对私人银行客户设置统一的授信额度,真正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授信,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额度。另外,基于综合授信总额度,再分别设置各融资产品的分额度,实现总额度、分额度同时监测、同时控制,降低风险。

个人综合授信的诞生,将信贷业务模式上升到客户层面。

一旦客户获得了综合授信的额度,在授信期间,额度是可以循环支用的,每次支用手续简单,几乎是随用随借,快速便利。期间的额度上限会根据客户的偿债能力和信用水平动态变化,以实现风险的动态管理,也方便了银行整体控制个人信贷风险。这是金融服务业的一大进步。

三、我国现有的银行个人综合授信产品及系统

相对于国外综合授信和风险控制相对完善的情况下,国内的综合授信业务这些年才刚刚起步。国内银行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个人综合授信产品或者类似于个人综合授信的业务已经陆续出现在金融市场上。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几家银行领先推出基于客户在银行的特定资产给予客户授信额度并支持循环使用的融资业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中,农行的综合授信涵盖各种信用、抵质押及担保方式下的授信额度,即“个人客户综合授信额度 = 质押授信额度+ 抵押授信额度+保证授信额度+信用授信额度”。

工商银行的“个人贷款最高额担保”,这只是综合授信体系的一部分,主要以抵质押为中心的贷款,缺少保证额度和信用额度,相当于综合授信的小范围实施。

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个人综合授信的总额度授予涉及抵质押额度、信用额度和担保额度。华夏银行、兴业银行等也各自开发了相关个人综合授信业务产品。建设银行也处于系统的开发阶段,预计将会更加完整地纳入各项贷款产品。

各家银行对风险的统一掌控,能更好地解决银行对同一客户的多头授信,对不同种类业务分散授信等弊病。

四、我国现有个人综合授信体系的风险管理现状审视及制度管理思考

近年来,各家大大小小的银行都一直强调风险观念,这是信贷业务管理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商业银行注重扩张,重短利而轻发展,重营销开发而轻风险控制。对“最高额度综合授信”缺乏基本的完整的概念,而是大多带有片面和实用性的色彩,没有在实际上贯彻统一授信思想,失去了综合授信的初衷。

中医有言:病在肌肤,祸在血脉。

银行往往为寻找资金出路,追寻高业绩,倾向于选择高速发展的热门产业,偏爱于交通、电信等国有垄断型客户群体,对这些产业的发展过于乐观。一定程度上消弱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识别、计量和控制能力。就比如近两年“”的铁路建设,建行对铁道部贷款余额一千多亿,不理会四大行贷款过度集中的警示,不在乎风险集中,当动车高铁事故频发之后,才开始调高利率,收回各级分行贷款权。这一桩桩实例足够银行冷静下来,真正地从内部风险管理流程体系,从业务细则上来重新梳理一下现代银行业应该走的路线和风格。

个人综合授信作为一种提前的额度授予,除了带有常规信贷产品普遍的风险外,存在着它特有的风险。以下是本文对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综合授信管理的三点思考:

1.债务违约清偿的抵质押关联。传统的债项是与抵质押品一对一关联的,一旦违约发生,直接清偿相关抵质押品。但是综合授信中总额度里的子产品很难与抵质押品关联,债务违约清偿时,综合授信中是多对一,所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可能就要在清偿环节做出抵质押品清偿顺序筛选。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2篇

优化资源配置追求集约化经营效益--对桂林分行机构优化和人员分流情况的分析思考 谢佳全

呼唤政策法规调整制裁改制企业逃废债务 张明宏

浅谈农行客户经理的市场营销策略 唐向阳

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实现贵港分行业务经营新跨越 梁俊,罗晓虹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促进业务经营超常规发展--农行防城港分行党建工作的情况调查

关于农行博白县支行中心储蓄所先进事迹的调查报告

树立信心抢占市场努力提高经营效益

我区农行金融产品现状和开发创新对策

拓展农行城区行业务的问题研究--以农行河池分行营业部为例

关于提高柳州城区农行竞争力的调查报告 韦繁章,甘有杰

深化农行分配制度改革之我见 周春乐

农行基层行经营管理问题的探讨 郑永强

试论不良资产剥离后贫困地区农行的经营策略 黄瀚

完善客户经理制的建议 黄仕雄

拓展代客户理财业务初探 兰电祖

营业网点撤并中的难点与对策 邹胜

农村房屋及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宜作贷款抵押物 向兰俊

促进县支行消费贷款的思路 罗忠杰

多管齐下激活信贷资产--柳州分行清收盘活不良资产的做法 李军

清收不良贷款要抓好"四个到位" 李茂林,杨胜永,苏弘毅

对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逃废银行债务的看法 罗景诚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成因与防范对策 廖家茹

关于提升农行防城港分行经营职能的研究报告

试论进一步完善农行客户经理制 黄金强

关于农行桂林分行城市业务发展的情况调查 蔡昌越

农行北海分行国际业务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 罗世平,彭春祥

市场机制是县支行转换经营机制的必然选择 邓正义

当前基层农行业务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罗健恩

深入剖析抓整改注重实效促提高

对经济金融全球化问题的思考--参与全球化必须坚持自主化、民族化 郑良芳

香港商业银行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的考察报告 黄廷智

加入WTO后农行市场营销策略 丘常宏

拓展个人金融业务之研究 卢齐耀

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对策思考 马秀云

拓展农行消费信贷业务探析 邓佩仪

宜州市农行拓展城区业务探讨 韦汉德,韩昌

浅议拓展中间业务 韦俊泽

加强我区农行内控制度建设之我见 彭莉红

农行内控机制的问题与对策 梁瑜峰

谈维护稽核的权威性 李时华

目前我区事业单位质押贷款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刘轶

谈房地产抵押登记中两个争议问题 韦元文

农行港南支行剥离不良贷款后的信贷经营出路 潘海良

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切实加强农行党员队伍建设 刘胜庆,韦艳华

基层行党务工作者培训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欧阳建红

浅论如何以党建工作促业务发展 马文彪

加强基层农行党建工作的思考 卓贵安

企业文化与农行企业理念 韦炳初

试论农行岗位资格培训的考试特征 徐坤林

做好农行县支行女工工作初探 卢容飞

关于农行深圳分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考察报告

关于农行贵港分行市场营销工作的调研与思考 梁俊,罗晓虹

关于金融超市业务发展的探讨 原贞,曾敬

浅论广西公路交通建设与农行信贷营销 曾海科

浅谈基层农行如何开展市场营销工作 林涛

构架一体化营销体系创造最佳经营效益 刘华

农行百色分行个人存款业务情况的调查报告 黄克林

基层农行营销个人贷款业务的问题研究 黄海

对钦州分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调查 陈仁佑,黄岳武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面临的难点及对策 钟小珍

对农行藤县支行个人住房信贷业务的调查分析 杨干劲

对西林县支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调查 吴幸坤

关于农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的思考 汤军成,黄声明

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农行的经营管理对策 黄高寨,李荣强

对加快我行自助服务渠道网络建设的思考 薛昌华,李宏一

农行改革与发展论札 卢齐耀

对玉林城区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业务经营调查 林清

改进农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方法的问题研究 徐静远,潘荣盛

农行苍梧县支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情况调查 梁锦,谢波

国外MBO融资体对我国的启示 王维,皮宇宝

中外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之比较分析 郁庆明

简析现代金融理论体系的四大学说 朱怀庆

对农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的思考 陈斌

中国农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简介 农行广西区分行公司业务处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之构建 刘继平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转型;风险管理文化;服务

再造有人活动的地方,就会形成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被普遍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精神风貌和外部形象的总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其企业文化有明显的诚信特征和时代特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异军突起和利率市场化的收官,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与日俱增。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基础就是加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培植出适应新形势体现自身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才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从最初引入的视觉识别设计,到现今日常经营中的形象维护、公共危机时的形象挽救以及形势变化时的形象更新,各大商业银行普遍实现了差别化的形象塑造,而且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风格上也各有特色。1.1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实力较雄厚,依托国家信用的强力支持,树立了“大行群体”的社会形象,赢得了客户的广泛信赖,使其在文化风格上呈现出较明显稳健性特点,如中国工商银行的广告语“你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在文化格调上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与国家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成为金融企业中贯彻国家意志的模范群体,如建设银行提出的“中国建设银行,建设现代生活”,农业银行的“商业化、现代化、国际化”,中国银行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强化公司治理,追求卓越效益,创建国际一流大银行”的宗旨,这些观念和精神有效地引导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建立和落实,也进一步推动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改进,对现代金融企业文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打造。1.2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现状。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历程不长,文化底蕴虽不够深厚,但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呈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从经营思路上看,各股份制银行都能根据各自特点进行市场定位,在初创时期大多以经济发展实力较强的大中城市为主要拓展区;从文化倾向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偏向于务实,其企业文化建设更强调业绩的量化性、竞争的激烈性和反应的迅捷性,这种文化较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更具活力。他们虽未经历过经济形势的大起大落,其风险文化也缺乏严峻的实践考验,但也都能意识到风险管理是银行永远的主题,如中信银行反复倡导的风险文化“追求滤掉风险的利润”和“银行市值的长期稳定增长”。

2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

2.1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呈现淡化趋势。从现阶段来看,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已呈现出淡化趋势,管理层不仅尚未深刻认识到文化这种“软实力”对银行发展的巨大功效,有的还片面地将其混于政治思想工作范畴,或将文化建设归于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中,企业文化建设仍停留在表面工程,难以传承和延续。曾一度被业内大力推崇的建行“家园”文化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被淡化的企业文化意识自然无法渗透给每一位员工,从而加速了银行员工的离心倾向,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陷于拾遗补缺的尴尬境地。2.2银行企业文化与业务实践融合不足。我国商业银行不论是在危机后的高速扩张阶段还是在当前增速回归的转型时期,对业务发展战略都是自上到下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严格的指标考核体制,但企业文化的无形特征与不可量化性则使其成为游离于这些数据化指标体系边缘的“球”。商业银行在业务实践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诸如产品营销中难以激发客户的购买欲和忠诚度;业务规章制度覆盖全面但违规案件屡禁不止等,这实质上就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无形文化有形化,使之与银行业务发展协调与融合。2.3银行信贷文化的缺失。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在信贷政策、程序、监督控制过程中长期形成的主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隐含于信贷管理的制度和政策当中,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缺失一方面表现在利润短视、信贷目标短期化,不能以长远的眼光分析客户的市场价值,缺乏“与客户共同成长的观念”。例如在一些固定资产项目贷款,经营人员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量力而行,将贷款利率尽量上浮,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当期收益,但同时也使项目主体财务负担加重,对中长期合作不利。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开展业务中的重要因素,这种做法不但关系到信贷业务取向,而且对信贷风险认知与判断、突发事件处理等方方面面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信贷对象的选择缺乏科学标准,商业银行在信贷投放过程中普遍存在“短视”心理,重视客户当前实力水平,使贷款大量涌入一些垄断行业,也助长了这些客户群体的盲目融资。而对目前实力不强但是有前景的中小民营企业却慎之又慎,使中小企业贷款需求难以满足。2.险管理文化缺乏有效的约束力。首先表现为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乏力,银行每一次管理活动重心的偏移,都可能出现厚此薄彼的场面。有风险、出坏账时,风险管理无疑是众人亟待解决的议题;争客户、抢市场时,业务发展便顺势抓住所有视线。风险管理文化本该促使两个领域密切配合、相辅相成,但种种原因却将两者推向了“两张皮”的境地:在经济环境宽松,业务迅速扩张时期,银行经营者往往会弱化风险控制,从而埋下风险隐患;而在经济环境紧缩时期,又表现出过于在意风险控制,畏首畏尾,不惜以业务量萎缩为代价来规避风险。其次表现为内控文化和员工激励文化协调乏力。在内控机制上,银行风险的金融犯罪案屡屡发生不禁令人费解,从票据诈骗到贷款诈骗,相似的作案手法重复上演,究其缘由多是事前防范措施不足。在员工激励考核方面,商业银行在绩效分配、职位晋升及营销激励等制度上都存在共性问题,即“以业绩论英雄”,甚至是一票否决,这无形中助长了过度承担风险的行为,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在强调员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争夺业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员工自身所能承担的压力,在埋下了操作风险隐患的同时也破坏了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

3转型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思路

3.1培育“接地气”的信贷文化。在经济转型期,商业银行信贷增速回归,更应注重宏观政策的导向,结合自身贷款政策,把握好信优化信贷结构的契机。首先注重培养员工的信贷文化意识,提高信贷人员整体素质,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信贷文化。其次按照“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原则,对那些与宏观政策导向相背离的行业和项目客户,要有计划分步骤地主动退出。再则要适应客户更新换代的需求,实现从批发到零售业务的转型,关注草根阶层的小额信贷需求,如工商银行融e借、逸贷,农业银行网捷贷、随薪贷,建设银行快贷系列等都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进行信贷业务的重构,可以为有特定需求的零售客户群体提供全流程在线的小额信用贷款。3.2完善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为目的的合规文化。转型期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信贷质量下降、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资本杠杆比过高、盈利空间收窄、盈利水平下降等,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更需从倡导风险管理理念入手,建设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合规文化,强调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培养“严格、严谨、严密”的合规意识,实现“强制”与“自制”的高度结合。其次通过风险双向控制,形成风险管理行为文化,上下级间应各司其职,将“落实者”与“监督者”的角色演好;各部门间应亲密合作,将团队精神融会贯通。再则从丰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夯实风险管理物质文化,完成风险管理模式从静态到动态的蜕变。3.3再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服务文化。转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互联网金融,这种源于信息技术的变革使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及文化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它所带来的“去中心化”和“金融脱媒”等大趋势,促使着商业银行要回归作为金融服务企业的本质属性,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更不容许脱离大众。再造服务文化是要学会在传承中创新,面对客户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懒人文化”的兴起,银行的服务应渗透到社区、市场及各类生活应用场景;面对普惠、开放、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银行还需以包容的心态创新服务文化,利用其固有的信用基础和渠道优势,整合外部资源,为客户打造一个“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3.4培育具有凝聚力的人本文化。创建人才优势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和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则是发挥人才优势的关键。通过多样化的员工培训形式,加强政策和业务指导,增强企业经营者和操作人员的自律性、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提升员工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增加对新事物的认识,以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及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需求。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兼顾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从物质层面来看,被商业银行搁浅数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应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这是优化员工薪酬激励的重要方向;从精神层面而言,除了营造良好的内部工作氛围,定期关注员工的思想变化,更重要的是要为员工实现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创造有利条件,集归属感、尊重感和价值感于一体的员工队伍才是真正具有凝聚力的。

参考文献:

[1]陈华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2]赵存山.浅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际财经,2017,(5).

[3]李梦梦,张宇翔,马建军.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J].时代金融,2017,(4).

[4]姜国云,林朝晖,曹星,李志岭,冯涛.转型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文化再造[J].中外企业文化,2017,(5).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信贷管理文化实质就是人本管理,要建设好信贷管理文化,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这就迫切要求对信贷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培训,灌输先进的信贷管理工作理念,并敦促信贷人员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以此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管理水平、应变能力,切实加强信贷人员工作责任性和事业性,防范信贷管理人员应工作能力差带来的风险。在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把管理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对信贷岗位的素质、能力、职责、目标、业绩等标准,来衡量和考评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并建立良好的人员培养、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激励机制,以良性的压力吸引人才,增强员工工作的自觉主动性,使人人在思想观念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必然有勇气、有信心推动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经营管理层次。

二、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

随着信贷管理制度的日益规范,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企业化的经营,对信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如何建设和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呢?那就要着重建立与信贷文化内涵与要求相统一的科学管理制度,实际就是要建立控制风险为核心的内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清晰信贷管理理念,完善信贷管理手段,规范贷款操作规程,并与之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信贷责任制,通过强化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利益意识,培养信贷人员的高度自律意识。最终以严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把这一文化的内涵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去,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制度、掌握制度、执行制度,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

三、积极转变信贷管理理念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抓住了信贷资产业务,就是抓住了整体业务的核心;抓住了信贷风险控制,就是抓住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抓住了信贷资产质量,就是抓住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银行改革的基础。因此,要牢固树立信贷资产是改革发展基础和核心的理念,真正把加强信贷资产精细化、流程化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推进信贷业务转型。一要增强持续发展意识,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速度、质量有机统一转变。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和规模不断膨胀,但是信贷资产新增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但发展决不能以不良贷款增加为代价,必须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速度情结”,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二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流程化管理转变。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贷款就是经营风险。风险程度是动态变化的,同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呈“潮水现象”,经济潮涨,不良“亦”良;经济退潮,“良”也不良。严峻形势逼着商业银行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新资本监管协议迫使着枣庄农商银必须改变传统粗放的风险管理模式。新资本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以上,拨备覆盖率高于150%,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作保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增强忧患意识,从风险控制和资产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切实提高精细化风险管理水平。三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由传统银行旧的内部机制向现代银行新的机制转变。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客户的性质和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现在大量的贷款对象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客户,而是在向经营生产和加工行业、商贸和流通行业大额贷款资金需求转变,贷款额度增加了,用途改变了,而贷款管理模式、信贷风险流程的控制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商业银行要认真总结信贷管理经验教训,加快信贷流程再造,调整当前信贷管理机制,积极建立合规信贷文化。四要增强优质服务意识,由被动营销贷款向积极主动发掘、培育客户转变。培育和维护客户资源是现代银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商业银行要丰富市场定位内涵,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盯紧研究客户,发掘黄金客户,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行资产负债“一体化”,业务营销“一篮子”,金融服务“一站式”,不断巩固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四、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能够保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提高信贷质量,商业银行必须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推动信贷文化发展,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这是建立良好的贷款信用环境的前提条件。二要发挥银行贷款登记系统的作用,在贷前,在贷款登记系统中认真查询、记录有关的贷款情况记录,既减少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提升了贷款人的信用意识。

银行信贷工作思路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信贷管理文化实质就是人本管理,要建设好信贷管理文化,特别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信贷管理队伍,这就迫切要求对信贷人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培训,灌输先进的信贷管理工作理念,并敦促信贷人员及时掌握各项法律、法规,以此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管理水平、应变能力,切实加强信贷人员工作责任性和事业性,防范信贷管理人员应工作能力差带来的风险。在加强信贷文化建设的同时,要把管理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风险意识。通过对信贷岗位的素质、能力、职责、目标、业绩等标准,来衡量和考评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和能力,并建立良好的人员培养、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等激励机制,以良性的压力吸引人才,增强员工工作的自觉主动性,使人人在思想观念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必然有勇气、有信心推动商业银行创造新的经营管理层次。

二、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

随着信贷管理制度的日益规范,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企业化的经营,对信贷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如何建设和完善信贷文化特征的管理制度呢?那就要着重建立与信贷文化内涵与要求相统一的科学管理制度,实际就是要建立控制风险为核心的内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清晰信贷管理理念,完善信贷管理手段,规范贷款操作规程,并与之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信贷责任制,通过强化信贷人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利益意识,培养信贷人员的高度自律意识。最终以严密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把这一文化的内涵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去,促使大家自觉学习制度、掌握制度、执行制度,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和员工行为。

三、积极转变信贷管理理念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抓住了信贷资产业务,就是抓住了整体业务的核心;抓住了信贷风险控制,就是抓住了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抓住了信贷资产质量,就是抓住了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银行改革的基础。因此,要牢固树立信贷资产是改革发展基础和核心的理念,真正把加强信贷资产精细化、流程化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第一要务来抓,积极推进信贷业务转型。一要增强持续发展意识,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速度、质量有机统一转变。近几年,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快速发展和规模不断膨胀,但是信贷资产新增质量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出路,但发展决不能以不良贷款增加为代价,必须摒弃传统的“规模冲动”、“速度情结”,走质量效益型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二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流程化管理转变。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经营贷款就是经营风险。风险程度是动态变化的,同经济形势紧密相连,呈“潮水现象”,经济潮涨,不良“亦”良;经济退潮,“良”也不良。严峻形势逼着商业银行必须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新资本监管协议迫使着枣庄农商银必须改变传统粗放的风险管理模式。新资本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要达到10.5%以上,拨备覆盖率高于150%,如果没有高质量的信贷资产作保障,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增强忧患意识,从风险控制和资产质量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切实提高精细化风险管理水平。三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由传统银行旧的内部机制向现代银行新的机制转变。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客户的性质和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现在大量的贷款对象不再是单纯的传统客户,而是在向经营生产和加工行业、商贸和流通行业大额贷款资金需求转变,贷款额度增加了,用途改变了,而贷款管理模式、信贷风险流程的控制却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所以商业银行要认真总结信贷管理经验教训,加快信贷流程再造,调整当前信贷管理机制,积极建立合规信贷文化。四要增强优质服务意识,由被动营销贷款向积极主动发掘、培育客户转变。培育和维护客户资源是现代银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商业银行要丰富市场定位内涵,加快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要盯紧研究客户,发掘黄金客户,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行资产负债“一体化”,业务营销“一篮子”,金融服务“一站式”,不断巩固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四、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贷环境能够保障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为了提高信贷质量,商业银行必须营造良好的信贷环境,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完成。一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不断推动信贷文化发展,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这是建立良好的贷款信用环境的前提条件。二要发挥银行贷款登记系统的作用,在贷前,在贷款登记系统中认真查询、记录有关的贷款情况记录,既减少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提升了贷款人的信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