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管理财务危机处理

现代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处在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因各种内外部原因导致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财务危机,培养财务危机意识,加强财务危机管理,进而有效地处理财务危机。目前,我国企业界对财务危机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我国对财务危机管理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已有的研究大部分局限在财务危机爆发后的事后处理方法上,还缺乏对企业完整的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企业危机管理理论的分析,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对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1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1.1公共关系理论

著名公共关系学教授詹姆士·格鲁宁(JamesE.Grunig)将公共关系定义为:具备管理、沟通、组织、面对公众、全球化运作等功能,主动影响公众,为组织与公众建立良好关系,协助组织更有效运作。公共关系理论主要侧重在危机发生后维持良好的组织与公众关系,树立积极的企业形象,有效地化解组织与公众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等。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只是危机管理的初级阶段,是危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危机处理理论

危机处理主要指事件发生后的一些技术性的措施,例如人员如何调配,记者招待会何时召开、会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发言人,善后的处理等等。具体体现为危机处理手册,较危机管理低一个层次。危机处理的作用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适当的成本解决危机,与媒体进行有效沟通,与消费者和公众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有效沟通,保护企业自身的合法利益。

1.3危机管理理论

现在,危机理论发展到了全面的、系统的危机管理阶段,危机管理属于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其实质是信息的管理。企业要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威胁,就要建立一个危机决策体系,从企业组织结构到内控制度以及企业的组织文化都要做出相应改变。因而,全面的危机管理从时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恢复。企业更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事前的预防;高级管理层的危机意识和亲自参与;预警系统的建立;员工培训;解决危机指导原则的制定;事后总结与教训的吸取等。

2企业财务危机管理体系的建立

2.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建立

(1)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在财务危机爆发前的平常状态下,要成立财务危机常设机构,一般应该归属于企业财务部门。其要全面地负责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预警机制,进行信息的收集和风险评估,制定危机紧急处理方案,对财务人员进行危机培训等工作,启动财务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参与财务危机处理工作,并进行财务危机的善后处理。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在财务危机发生后就扩大为财务危机处理专案小组,财务危机解决后恢复财务危机管理常设机构的正常工作。

(2)财务危机常设机构办公人员的构成。企业财务危机管理所具有的复杂性对财务危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该是对企业要有较高的忠诚度,因为财务危机管理的日常工作涉及到大量公司的机密或者危及到企业重大利益信息,只有保证管理人员的可靠,对公司财务危机管理信息能够保守秘密,财务危机管理才能顺利进行,所得出的管理信息才真实可靠。其次,财务危机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宽广的眼界和良好的综合知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综合的分析判断能力。财务危机管理人员应该掌握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具备扎实的经营管理知识,能够熟练地应用企业诊断方法和企业财务危机预测的定性、定量分析。

2.2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目的:通过对财务危机风险源、财务危机征兆进行不间断地监测,能在各种信号显示财务危机来临之际及时地向组织发出警报,提醒组织对财务危机采取行动,在财务危机之前就缩小其损失范围和爆发规模。

(1)财务危机信息的监测。要建立能够提供真实可靠信息的信息网络,这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核心。确保将分散、零星的财务信息整合为准确、有用的信息资源并及时呈报给决策层,作为财务危机预警的判断依据。

(2)财务危机信息的甄别和风险评估。对监测到的财务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和分析,使其更有条理、更突出地反映出财务危机的变化;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作出估计。预警机制中还应该包括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管理系统。时间和资源总是稀缺的,所以,我们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优先注意权,通过风险评估,确认全部的财务危机源,并为其排列了优先等级,就可以考虑如何最好地管理每种财务危机源。

(3)财务危机预控。财务危机预控是指企业应针对引发财务危机的众多可能性因素,事先确定防范、应对措施和制定出各种财务危机处理预案,以有效地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或尽量使财务危机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2.3财务危机管理培训

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工作首先就要使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从思想上克服自满情绪,树立财务危机管理意识。突破管理的常态思维,充分认识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企业面对的内外经营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必须通过有效地财务危机管理加以预测、预防,化解或尽可能减少其损失。只有我们强化了自身的财务危机意识,才能在实际中真正重视财务危机管理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演练,进行定期的财务危机管理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财务危机管理小组的快速反应能力、强化财务危机管理意识,还可以检测已拟订的财务危机应急方案是否充实、可行。

2.4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

构建财务危机应对机制是企业财务危机管理的关键内容,其基本目标是在企业一旦遭遇财务危机时,能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正确反应,以最快速度启动应急机制,及时、准确地判断财务危机的性质、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并按照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果断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将财务危机的影响和损失降低到最小。

制定财务危机管理应急预备方案,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制定出应对方案,并估计采用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分别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为以后发生财务危机能有效地应对做好准备。不论针对哪一种财务危机,处置预案都要从分析可能的财务危机情况着手,策划应对的战略战术、基本政策和有效沟通的渠道,并分清先后秩序和轻重缓急,提出可操作的具体安排,最后以书面形式作为正式文件,作为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行动指南。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应对预案及其备用方案,还必须进行反复论证和测试,必要时还要组织财务危机应对的模拟演练,以确保方案严密可靠。

2.5财务危机处理的基本程序

(1)立即启动财务危机处理小组。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时,企业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财务危机紧急处理机制,企业应将常设的财务危机管理机构扩大,成立专门的财务危机管理小组,负责财务危机控制、财务危机处理以及损失评估等工作。小组的成员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观察、分析、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应包括企业领导人以及公关、管理、营销、技术等岗位上的负责人和专家,成员对企业要有一定的忠诚度。小组独立于各个职能机构,直接受企业最高决策层的领导。

(2)迅速设立、统一、公开的信息方式。财务危机事件发生后,各种传闻、猜测都会随之而来,媒介也会纷纷报道。这时,企业组织应指定新闻发言人,保证信息源头的唯一。在危机事件出现后及早举行新闻会,向企业内外公众介绍真相以及正在进行的补救措施,做好同新闻媒体的联系使其及时准确报道。

(3)积极调查财务危机事件,对财务危机做出合理处理。企业在启动应急机制和统一对外宣传口径之后,就要立即深入调查财务危机情况,分析财务危机发生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反映的实质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财务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针对财务危机中不同的对象,做出合理有利的决策与处理,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平息财务危机事件。

(4)财务危机善后处理。财务危机事件平息后,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财务危机带来的多方面损失。企业要做出相应的人事调整和组织机构调整、处理有关责任人、改变一些相关的策略或者方法。企业要尽最大努力恢复和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恢复重塑企业信誉,挽回公众信心。要针对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重点开展弥补形象缺陷的公共关系活动,密切保持与公众的联络和交往。

(5)财务危机总结。对财务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更要找出财务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财务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综合归类,针对不同问题的特点分别制定修正方案,逐项落实到相关部门加以改进,不断完善财务危机管理内容。财务危机并不等同于企业失败,它只是企业在其发展进程中遭遇的挫折,财务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财务危机产生的巨大压力转化为强大的动力,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威智管理咨询公司.在危机中如何树立高端形象[J].上海综合经济,2003(6)

3范秋梅.中小企业危机管理预案刍议[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7)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发展阶段发展趋势

财务学已成为经济管理界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CorporationFinance)、投资学(Investments)和宏观财务(Macrofinance)。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论述

财务管理的萌芽时期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筹资。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897年,美国财务学者格林(Green)出版了《公司财务》,详细阐述了公司资本的筹集问题,该书被认为是最早的财务著作之一;1910年,米德(Meade)出版了《公司财务》,主要研究企业如何最有效地筹集资本,该书为现代财务理论奠定了基础。

法规财务管理时期

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30年代西方经济整体的不景气,造成众多企业破产,投资者损失严重。为保护投资人利益,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证券市场的法制管理。如美国1933年和1934年出台了《联邦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对公司证券融资作出严格的法律规定。此时财务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金融市场制度与相关法律规定等问题。财务管理首先研究和解释各种法律法规,指导企业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组建和合并公司,发行证券以筹集资本。因此,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守法财务管理时期”或“法规描述时期(DescriptiveLegalisticPeriod)”。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是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美国洛弗(W•H•Lough)的《企业财务》,首先提出了企业财务除筹措资本外,还要对资本周转进行有效的管理。英国罗斯(T•G•Rose)的《企业内部财务论》,特别强调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本的有效运用是财务研究的重心。30年代后,财务管理的重点开始从扩张性的外部融资,向防御性的内部资金控制转移,各种财务目标和预算的确定、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保持偿债能力等问题,开始成为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买方市场趋势的出现,财务经理普遍认识到,单纯靠扩大融资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应是解决资金利用效率问题,公司内部的财务决策上升为最重要的问题,西方财务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内部决策时期(InternalDecision-MakingPeriod)”。在此期间,资金的时间价值引起财务经理的普遍关注,以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为研究对象的资本预算方法日益成熟,财务管理的重心由重视外部融资转向注重资金在公司内部的合理配置,使公司财务管理发生了质的飞跃。由于这一时期资产管理成为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称之为资产财务管理时期。

50年代后期,对公司整体价值的重视和研究,是财务管理理论的另一显著发展。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经营风险等一系列因素来决定公司股票和债券的价值。由此,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的研究受到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主要财务研究成果有:1951年,美国财务学家迪安(JoelDean)出版了最早研究投资财务理论的著作《资本预算》,对财务管理由融资财务管理向资产财务管理的飞跃发展发挥了决定性影响;1952年,马克维茨(H•M•Markowitz)“资产组合选择”,认为在若干合理的假设条件下,投资收益率的方差是衡量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1959年,马克维茨出版了专著《组合选择》,从收益与风险的计量入手,研究各种资产之间的组合问题。马克维茨也被公认为资产组合理论流派的创始人;1958年,莫迪哥莱尼(FrancoModigliani)和米勒(MertoH•Miller)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莫迪格莱尼和米勒因为在研究资本结构理论上的突出成就,分别在1985年和1990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64年,夏普(WilliamSharpe)、林特纳(JohnLintner)等在马克维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系统阐述了资产组合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区分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明确提出了非系统性风险可以通过分散投资而减少等观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使资产组合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夏普因此与马克维茨一起共享第22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荣誉。总之,在这一时期,以研究财务决策为主要内容的“新财务论”已经形成,其实质是注重财务管理的事先控制,强调将公司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联系,以资产管理决策为中心,将财务管理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投资财务管理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际市场迅速扩大,跨国公司增多,金融市场繁荣,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投资风险日益增加,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投资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这对已有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财务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投资问题上,因此称为投资财务管理时期。如前述,投资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揭示了资产的风险与其预期报酬率之间的关系,受到投资界的欢迎。它不仅将证券定价建立在风险与报酬的相互作用基础上,而且大大改变了公司的资产选择策略和投资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公司的资本预算决策。其结果,导致财务学中原来比较独立的两个领域—投资学和公司财务管理的相互组合,使公司财务管理理论跨入了投资财务管理的新时期。前述资产财务管理时期的财务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投资财务管理初期的主要财务成果。

70年代后,金融工具的推陈出新使公司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加强。认股权证、金融期货等广泛应用于公司筹资与对外投资活动,推动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70年代中期,布莱克(F•B1ack)等人创立了期权定价模型(OptionPricingMolde1,简称OPM);罗斯提出了套利定价理论(ArbitragePricingTheory)。在此时期,现代管理方法使投资管理理论日益成熟,主要表现在:建立了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形成了完善的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建立了科学的风险投资决策方法。

一般认为,70年代是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吸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丰富成果,财务管理进一步发展成为集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于一身,以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利润分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活动,并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1972年,法玛(Fama)和米勒(Miller)出版了《财务管理》一书,这部集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之大成的著作,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财务管理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企业财务管理进入深化发展的新时期,并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普遍遭遇了旷日持久的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持续通货膨胀导致资金占用迅速上升,筹资成本随利率上涨,有价证券贬值,企业筹资更加困难,公司利润虚增,资金流失严重。严重的通货膨胀给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因此这一时期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是对付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财务管理一度成为热点问题。

80年代中后期以来,进出口贸易筹资、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转移价格问题、国际投资分析、跨国公司财务业绩评估等,成为财务管理研究的热点,并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财务学分支—国际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成为现代财务学的分支。

80年代中后期,拉美、非洲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陷入沉重的债务危机,前苏联和东欧国家政局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美国经历了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贸易保护主义一度盛行。这一系列事件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使企业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企业在其财务决策中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其结果,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随着数学方法、应用统计、优化理论与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方法和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公司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财务分析向精确方向飞速发展。80年代诞生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90年代中期以来,计算机技术、电子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猛。财务管理的一场伟大革命—网络财务管理,已经悄然到来。

财务管理发展趋势

现代的财务管理,将继续朝着国际化、精确化、电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而网络财务管理变革则遥遥领先。

当今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拓宽了经济活动的空间,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网络化。容量巨大,高速互动,知识共享的信息技术网络构成了知识经济的基础,企业之间激烈竞争将在网络上进行;二是虚拟化。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加强,开辟了新的媒体空间,如虚拟市场、虚拟银行。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也将随之消失,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在全球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同时,网上收付,使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而财务主体面临的货币风险却大大地增加。相应地,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将随着理财环境的变化而不断革新。网络财务管理主体、客体、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和实践。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传统财务管理;柔性财务管理

一、柔性财务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柔性财务管理是财务管理科学的一个新领域,但尚未引起财务管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充分重视,它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财务管理而言的。一直以来,人们往往只强调带有强制色彩的刚性财务管理,强调遵守和服从各种财务管理制度,完成各项财务指标,否则便给予惩处。显然,这种刚性财务管理具有强制性特征。而柔性财务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诱导性力量,从而实现组织的管理目标,把组织的意志转化为大家自觉的行动。可见,这是一种更加高级,更加人性化、民主化的财务管理,也是一种更加理性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

柔性财务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管理范式相比较,有这样一些显著特征:一是在管理方式上,柔性财务管理注重财务灵活性,而传统财务管理管理则强调集权式或相对分权式。二是在财务管理的主导战略上,柔性财务管理主张多样化战略和市场领先战略,而传统财务管理则主张低成本战略。三是在财务管理思想上,柔性财务管理强调快速反应、柔性化,而传统财务管理则强调规范化、专业化。四是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柔性财务管理实行一体化管理,各工作环节实行并行工程,即强调集成管理,而传统财务管理则实行部门管理、层次管理,各工作环节是按顺序衔接。五是在财务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上,柔性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是“有机”的结构,打破职能部门界限,采取网络结构。而传统财务管理则采取“金字塔”式的层次结构,职能部门界限分明。六是在财务管理的任务上,柔性财务管理采取财务管理、协调、服务、创新的多目标,强调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统财务管理则是单一目标制度,强调建立财务管理的秩序,追求效率、稳定和连续性。七是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上,柔性财务管理需要柔性人才,重智能,强调专业素质与管理素质相结合。传统财务管理则需要专业人才,重技能,强调专业素质与管理素质分离。[1]

二、实施柔性财务管理所需要的条件

1.企业财务管理思想的柔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活动的组织和财务关系的处理从推进式转变为牵引式;二是与牵引式结合的财务关系的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往往是根据企业的计划去组织财务活动,推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柔性财务管理强调的是根据变化的环境,引导企业的财务活动,牵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理顺财务关系。由过去的简单化的债权债务关系变为合作关系,由过去的竞争对手关系变为互利共赢关系。

2.企业财务管理方法的柔性。主要表现为由过去程序化、刚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变为非程序化、柔性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如为了缩短财务预算周期,用并行工程的方法来编预算;改过去的刚性责任中心为柔性责任中心,科技人员在企业内部自由流动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财务管理要采用相应的办法去支持企业的各种创新活动。通过合理加大产品设计的投入,既满足用户的质量需要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降低企业总成本。这些都需要财务管理的方法更加柔性化。

3.企业筹资手段和结构的柔性。柔性财务管理首先表现在筹资渠道和方式上。企业资本的来源、融资手段并非唯一不变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虽然具有多元化特征,但是,就某一特定的企业来说,其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方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且还必须考虑融资的可能。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和条件,灵活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其次,在融资构成和资本期限搭配上应具有柔性。企业筹资必然会考虑新增资本对企业原有资本结构的影响,因为过高的负债,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势必加大企业财务危机和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当企业资本构成中债务资本比重较大,筹资就应该避开债务,尽量选择权益资本。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不同情况,灵活调整资本构成,保持企业合理的资本结构并擅于运用负债经营。在资本期限的搭配上,如长期资本之间、短期资本之间、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之间,也存在着弹性组合和合理搭配问题,这样才有可能尽量减少各种资本闲置浪费、降低融资风险,充分发挥资本合理配置效率。[2]

4.企业资本运用管理的柔性。资本运用管理包括资本投资和资本营运两个方面。资本投资的柔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形式多样化、投资内容多元化、企业可灵活调整投资结构、可进行不同情况的投资战略分析、灵活运用投资策略和方法等。资本营运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经常性的资本收付。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资本收付经常会发生变化,如企业现金需要量的突然增加,存货供应缺货或突然中断,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信用政策的改变等,所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资本营运的柔性,企业也就会随时对资本营运进行相应的调整。

5.企业资本收益分配的柔性。企业资本收益分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法律因素、股东因素、企业因素等,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企业员工和管理当局等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要求,而这些影响因素和相关利益人的利益要求,又会因不同企业、不同时期、不同的经营环境和条件而发生改变,因此,企业应根据可能变化的环境、条件,及时调整自己的收益分配政策。资本收益分配的柔性不仅表现在分配比例、分配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分配政策制定、分配形式的选择上,它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工作,企业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兼顾不同利益人的利益要求,在有利于企业发展、满足各方利益人利益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收益分配政策,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和变化的环境及条件,进行相应的收益分配调整,以保证企业收益分配政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6.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柔性。包括良好的社会风气、领导者形象和管理对象。一个单位的内外部环境的社会风气如果很差,单位的领导者作风不正,要实行柔性财务管理是不现实的,就算实行效果也会很差。而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领导者形象能产生很多正面效应,这正是柔性财务管理所需要的。良好的管理对象,即企业的员工要有比金钱更高的精神追求,要有较强的民主意识,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要有比较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柔性财务管理的基础。[3]

三、我国企业目前实施柔性财务管理的障碍

1.现行财务管理理论缺乏评价的客观性。财务分析评价仅根据财务报表以财务指标为依据,而不对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缺乏灵活性和客观性。对于同一个企业,不同的折旧方法和存货计价就能影响财务报表数据。财务分析如果不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不灵活运用,将使其丧失客观性。

2.组织结构层次过多,不能及时沟通,造成财务管理低效率。由于我国许多企业还是沿用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层次多,关系复杂,靠行政命令控制,信息不畅通,财务管理形象较差,管理费用比较高。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优秀的知识型企业领导和财务总监。许多一般财务管理人员只满足于完成自己份内的工作,对如何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并不感兴趣。管理人员只满足于完成企业下达的财务指标,习惯于和企业讨价还价,并不真正从整体全局角度关心财务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缺乏优秀的企业领导和财务总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好坏与他们关系很大。企业领导和财务总监的目标理想、精神状态、管理水平、经营能力、思维方式对财务管理有很大影响。财务管理柔性化管理的推广和实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型企业领导和财务总监,但目前还比较缺乏。[4]

四、我国企业做好柔性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1.思想观念要从生产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传统刚性财务管理模式与生产导向关系密切,比较关心产品生产和经济生产批量,把价格和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柔性财务管理以市场导向为主,关心顾客的需求,把争取顾客作为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因此,既要重视生产管理,更要重视“顾客关系管理”。

2.财务管理对象要从以资金为主转向以人为主。传统财务管理理论一直把资金作为管理对象,而现在企业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人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财务管理既是对资金的管理,更是对人的管理,人是企业的主体,人管理不好,资金就难以管好。一个企业只有让每一个员工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中来,财务管理才能真正成功。因此,关心员工的尊严和价值实现将成为实施财务管理柔性化管理的前提。企业财务文化的管理方法就是基于这种认识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管理艺术。因此,财务管理要发挥企业员工的天赋和能力,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企业财务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应当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来引导、调控和凝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核心是企业财务精神,财务管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明显呈现出柔性化趋势。

3.组织结构要从纵向转变为横向。柔性财务管理要求企业提高对市场需求反应的灵敏度,要求内部信息高效率流动,内部各部门更加协调合作。而我国纵向的组织结构往往难以适应柔性财务管理的要求,因为它缺乏网络灵活性,信息收集和交流都比较缓慢。建立横向网络组织结构代替纵向金字塔组织结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可以减少成本,还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合作沟通。当然柔性财务管理要发挥协调作用,防止分权失去控制。

4.企业员工将参与企业权益的分配。企业员工不仅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而且已经逐步成为风险的承担者之一,他们承担的风险主要在于被解雇、失业或遭受劳动成果损失以及其他的机会损失等。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下,正是由于企业员工才使得企业的财务资本不断增值,企业员工应该成为企业的剩余权索取者。按照古典经济学的稀缺理论,“生产要素的稀缺性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缔约方谁拥有剩余索取权,拥有剩余索取权的份额”。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必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企业员工成为企业的剩余索取者。这就决定了在分配时,企业员工必将参与企业权益的分配。

5.管理方式要从控制转向引导和激励。传统刚性财务管理往往就是财务控制,企业财务经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保证完成任务,加强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财务控制,对于如何优化各部门和员工的财务行为考虑不够。实践证明,财务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控制,而是引导和激励。在信息时代,只有通过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才能更好地优化人们的财务行为,提升企业的价值。[5]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

在我国企业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建立现代企业模式挺进时,自身却面临着一个严重的挑战,那就是企业财务管理严重滞后,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以会计核算代替财务管理,有些企业决策者甚至对财务的基本概念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财务杠杆等都不了解,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不相符合。事实上,财务管理与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只有充分认识其对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形成以法人治理结构为依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网络,搞好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的控制和管理,防范和减少财务风险,才能真正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一、树立现代财务管理意识,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

1、理顺财务组织结构。企业对各项经济活动控制得好坏,关键取决于其组织是否有效。企业组织结构既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内部条件和财务战略,决定其适宜的组织体制,从而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内部摩擦和降低组织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要结合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特点和区域分布状况,确定统一集中控制还是适度分散管理,建立立体化的组织结构还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按管理控制成本与效率相适应的原则确定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的职务分工、严格的职位设置和严密的授权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做到“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①,确保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运行。

2、强化全面预算的硬约束机制。好的企业预算制度,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产生的管理效益,是检验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预算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企业综合的、全面的管理。从国际惯例看,预算指标在现代企业中被视为强有力的硬约束指标。西方先进企业衡量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程度时,不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是与“预算指标”相比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幅度,因为预算指标经过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测算、论证、汇集,是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是实施管理和控制、考评和奖惩的科学的依据。鉴于全面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执行的强制约束性以及与之配套的奖惩激励机制,其实施后,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②。

3、增强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经营中的风险无处不在,大批企业的衰退都是缘于财务风险的控制不当。因此,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通过对资金筹措、重大投资、营运资金、债务清偿、资产损失和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制度,加强风险预警和识别,及时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化解财务风险或实现损失最小化。

4、建立健全评价和奖惩机制。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在科学合理的效绩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要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的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

5、实现内部财务控制和管理信息化。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赋予了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新的内涵。国际上,跨国大公司的财务管理都是高度集中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母公司可以随时掌握、监控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这种管理、控制能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公司大型化、集团化和跨国经营的一个基本前提。我们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应当紧紧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借鉴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先进经验,使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全面实现信息化,尤其应该注重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观念,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改革、内部控制创新之间的关系,广泛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系统和会计信息电算化系统,大力推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充分应用。

二、改进财务管理的分析方法,运用现代的分析技术,建立数学模型,对过去财务的状况及其未来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为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1、短期预测和决策方法。主要运用了变动成本法、边际贡献法、本量利分析等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短期经营决策问题,比如:保本和保利问题,亏损产品应继续生产还是停产,半成品是直接出售还是深加工,特殊价格的订货是否接受,零部件是自制还是外购等等。

2、长期预测和决策方法。在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现金流量等因素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净现值法、净现值率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方法.这些方法科学地解决了许多长期投资决策问题,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项目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有价证券投资等所有投资方案的评价和抉择。

3、筹资分析法,主要运用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法、边际资本成本法、每股利润无差别点法等方法。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在不同的可行性筹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从而优化资本结构和降低资本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4、风险分析方法。主要运用杠杆原理,通过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和复合杠杆系数的计算,分别分析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企业风险,为企业加强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强化风险管理提供了保证。

5、财务分析方法。一方面,运用主要财务指标分析体系,针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运用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和沃尔评分法进行企业综合财务分析。这就使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置于企业管理层的严密监控之下,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为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6、重组与并购分析方法。主要运用资产价值基础法、市盈率模型、拉巴波特模型、风险分析等方法,进行重组与并购的可行性分析,以避免盲目扩张或重组失败③。

三、企业财富积累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战略决策与风险控制的过程。防范与化解企业财务风险,成为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

1、建立企业财务风险识辨系统

要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防范,首先必须准确、及时地识辨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来讲,企业财务风险的识辨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运用“阿尔曼”模型建立预警系统。这种方法是由美国爱德华。阿尔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基于多元判别模型的财务预警系统。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逐步提取五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的Z计分法模型,综合评价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第二,利用单个财务风险指标趋势的恶化来进行预测和监控。通常,按照财务比率指标的性质及综合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能力的大小,预警企业财务风险的比率主要有:其一,现金债务总额比。它等于经营现金净流量除以负债总额。这个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其二,流动比率。它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比。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该在2以上,但最低不低于1.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有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其三,资产净利率。它等于净利润除以资产总额。它是把企业一定期间的净利与企业的资产相比较,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越高,表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好,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和节约资金使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否则相反。同时,资产净利率又是一个综合指标。企业的资产是由投资人投入或举债形成的,净利的多少与企业资产的多少、资产的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影响资产净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价格、单位成本的高低、产品的产量和销售的数量和资金占用量的大小等。其四,资产负债率。它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并反映企业对债权人投入资本的保障程度。通常该比率应以低为好,但当企业经营前景较为乐观时,可适当提高资产负债率,以获取负债经营带来的收益;若企业前景不佳,则应减小资产负债率,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其五,资产安全率。它是资产变现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差,其中,资产变现率是预计资产变现金额与资产账面价值之比。它主要用来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偿还债务后剩余系数的大小。系数越大,资产越安全,财务风险越小;否则反之。企业可以应用比较、比率分析法来考察其自身历年以来财务比率指标的变化趋势,并借鉴行业指标的平均值与先进企业的指标值来判断本身财务状况的好坏,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控制风险、延缓危机甚至杜绝危机。第三,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别重要的一环。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可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当然,一个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稽核制度,否则即使最先进的预警系统也得不到正常的运转。由于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规模等存在差异,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设计符合其自身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第一,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比如参加社会保险)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建立健全企业风险转移机制。第二,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第三,可以在选择理财方案时,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建立健全风险回避机制。第四,可以建立健全企业的风险基金和积累分配机制,及时足额的增补企业的自有资金,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抗击财务风险的能力④。

3、加强与企业经营管理相适应的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建设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企业领导人员应加强科学决策、集体决策,摈弃经验决策、“拍脑门”决策等主观决策习好,降低财务决策风险⑤。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还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各部门要明确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职责及被赋予的相应权力,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企业应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注释:

①李心合。关于财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1,(1)。

②宋献之。财务理论与机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③曹岗。财务报表分析[M]。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2.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企业财务管理机构与财务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然而,在许多企业中,财务机构的设置还有一定的欠缺,其工作的有效性低、灵活性差。同时,企业中的一些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于适应于当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理论不熟,实践也不丰富。以上这两种情况的出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二、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

由上述可知,我国企业中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研究。本文在此提出了几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面的提高做出一些贡献。

(一)提高企业的建设队伍水平

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主体。所以,在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研究中,首先就要研究财务管理人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不断的使财务管理人员具备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财务管理内容。另一方面,要不断的转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重视知识资本、信息资本,逐步打破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束缚。

(二)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良好的根据。所以,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体系是当下财务管理创新的必由之路。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预算的重视,建立科学的、合理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认真分析和研究。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

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与此同时就会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风险。因此,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防止意外事项影响资金缺失的资金储备量,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要对企业决策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研究,明确其可行性。此外,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从很多其他方面进行,但是不管从哪方面进行,在企业中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体系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制度设计、职位设置、机构设置三个层面的工作。制度设计层面,要坚持预防为主,查处为辅,注重权力间的相互牵制,同时设立必要的补救措施。据此建立起以会计权责的控制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授权批准控制制度等组成的一系列度体系。以上仅仅只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几点方法,然而事实上,企业财务管理涉及的方面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很复杂,所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方法的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因而还需要更多财务管理方面的人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结语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摘要: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本文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计划发展的总体目标。企业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求得生存。因而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它管理的对象就是现金的循环和周转;它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投资、筹资和股利的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人们观念的转变,熟悉的提高,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求,对加强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及会计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抓起摘要:

一、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1、加强岗前培训和后继教育。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后继教育,及时补充和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和技能。

2、强化考核,完善用人机制。对从业人员进行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的考核,将考核结果和专业技术职称的聘任、行政职务任免、奖金发放等挂钩,形成完善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务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处罚力度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平安、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办法和程序。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征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是当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举措,是各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也对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强化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起着重要功能。

2、继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衡机制,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平安完整;另一方面追求通过其对经济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通过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常规、离任、专项等内容的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经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合规、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法纪,保证企业财产的平安,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管理应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作、财务委派、动态监控,确保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准确;坚持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预算、监督、考核、控制、分析、反馈等职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确保最大经济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不断扩展,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较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规范。但是和客观需要相比,财务管理还存一些薄弱环节和漏洞。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积极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财务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可有效地促进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实行会计委派制。通过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可以形成财务管理机制,规范会计运作程序,加强对财务的再监督。为充分发挥会计委派制的功能,对委派会计人员应赋予财务管理权、收支决策权和财务监督权三种权限,同时明确委派会计三方面责任,规定委派会计要对委派机构管理、资金运作发生违规违纪行为负责任,强化他们的监督意识和责任意识。

实行财务公开网络制。在实行财务公开网络制时,必须达到三个方面的工作要求。一是公开形式要多样化,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实行户外公开和微机公开双重管理。二是公开内容真实性。真实是财务管理工作的生命,因此在公开内容方面必须确保公开质量和公开内容真实性。三是公开程序制度化。主要内容分为公开时间、定期性报账手续完备性、开支用途真实性及审批、审核、审计三公开等程序。

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在检查对象上,要突出收费项目较多、收费数额较大,群众反映较强烈的热点项目;在检查内容上,要重点查看收费项目、

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和收费票据,检查有无实行违规的银行账户、票款分离、坐收坐支及私设“小金库”等行为,对查出的新问题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能功能。财务监督工作必须和专项监督检查,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及治理经济发展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并能充分发挥财务监督人员的专业优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切实抓好财会队伍建设。抓好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摘要:一是充分熟悉到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好财务人员的选拔和使用关;二是不断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强化道德教育,教育财务人员能自觉加强个人品质修养和业务技能知识学习,认真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三是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另外要建立新的用人机制,为财务人员打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总地来说,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采取多种形式,多样的有效办法,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新问题、新情况敢于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

参考文献摘要:

[1刘兴云,汪平.《财务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06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资金管理责任会计;标准成本控制;财务总监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按照现代企业两权分离,财务管理可以分为投资者财务管理和经营者财务管理。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在建立其内部财务管理机制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关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要相互平衡协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集团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缺乏时代性。社会主义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面临着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但是,由于在制度和观念上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约束了企业经营者不能将闲散资金自由对外投资,因为无人甘冒风险而承担责任。

2、财务管理缺乏一体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纷纷兼并联合,形成新的大型企业集团。这些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分布较广,内部经济关系复杂,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手段落后。

3、财务管理缺乏动态性。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企业没有事前预算,期中的经营业绩比较难以进行,事中控制无从谈起,事后控制就没有效果。

4、财务管理缺乏监控性。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监控被忽视,财务监控制度不完善,不系统,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监控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监控方法和手段落后,监控效率低。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弱化,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社会监督效果,只有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搞好,才能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才能有利于监督机制的完善,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入手。

一、建立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紧缺问题仍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难点之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效率低下,存在大量高投入、低产出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一些不适当的技术改造,又造成资金浪费,投资难以回收;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往往自身不够条件时,依靠银行贷款扩大再生产,造成资金结构不合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连本息都有无法定期支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2.为控制通货膨胀,国家抑制总需求,引导物价水平下降,直接造成企业收入水平降低,但国企成本未降低,而且前期利息、税收及其他社会负担也未减轻。

3.企业置身于一个秩序混乱的合同市场,合同履行率低,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国企被侵权现象严重。

4.内部缺乏制约机制,企业不管大小,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在资金严重短缺情况下,动用流动资金实施无效益的基本建设;国有企业不顾市场需求,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销不出去。不少国有企业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超过了销售收入的50%,大大超过了正常的储备量,流动资产失去了应有的流动性。

5.国企改革的成本负担重。对国有企业而言,不仅存在国有资产,而且存在国有负债,国有负债,即筹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这也构成了国企改革的成本。我国国企改革的成本包括:离退休、下岗人员安置;医疗、教育及其他福利费用;企业办社会的成本;企业银行债务;其中银行债务构成了企业的显性负债,其他为企业隐性负债,这部分企业要承担隐性社会责任,即安置下岗、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医疗、教育、失业保障等,福利费赤字越来越大,企业不堪重负。

(二)加强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1.建立资金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一是建立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资金管理上最大失误,要在企业内建立投资论证程序,大的项目应请专门的咨询机构参与论证;二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落实资金回收责任制,加快资金回拢;三是建立存货资金控制制度,按需生产、按需采购,把库存量降低;四是财产物资清理制度,发现账实不符或资产贬值要及时处理;五是建立保证制度,避免潜亏因素带来资金沉淀。

2.采用合理的融资方式。从各种融资方式来看,内部融资,不需要实际对外支付利息或股息,不会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量,同时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不发生融资费用,使内部融资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因此内部融资是企业的首选融资方式,只有内部融资仍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企业才应转向外部融资。

3.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资金来源。主要采用“调、并、转”三种方法,调,指结合产业、产品结构来调整资产结构。并,指靠资产重组,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把优势企业扩张和劣势企业兼并结合起来,互利互补。转,指实行股份合作制,对部分中小企业的资产可以实行整体和部分拍卖,有偿转让,用其收入偿还银行贷款。

4.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将学校、医院等单位让给社会来办,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应加强企业账务管理。企业要推行医疗、保险制度、住房制度改革,解决这部分资金。

5.多渠道筹集资金。筹集资金,是指企业通过筹资渠道和资金市场,运用各种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金。传统的筹资方式有吸收直接投资、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发行债主。企业还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转换、债转股、发展融资租赁等开发新的筹资渠道。

二、推行责任会计,实行分权管理

责任会计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客观存在是根据授予各基层单位权力和责任以及对其业绩的计量评价方式,将企业划分成各种不同形式责任中心,并建立起以各个责任中心为主体,以责、权、利相统一的机制为基础,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严密的控制系统,即责任会计制度。

(一)责任会计被推行的原因

随着经营的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一个规模很大的企业里,企业高层管理者既不可能了解企业组织的所有生产经营情况,也不可能为基层经理人员作出所有决策。因此,需要实行分权管理制度。也即决策权随同相同相应的责任下放给基层经理人员,许多关键性的决策由接近这些问题的经理人员作出。然而分权的结果,一方面使各分权单位之间具有某种程度的互相依存性,主要表现为各分权单位间产品或劳务互相提供;另一方面各分权单位为了其自身利益还会采取一些有损于其他分权单位经营业绩甚至有损于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由此可见,在实行分权管理条件下,如何协调各分权单位的关系,使各分权单位之间以及企业与分权单位之间在工作和目标上达成一致,防止各个部门之间为了片面地追求局部利益,致使企业整体利益受到损害等行为的发生,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而责任会计正是适应这种管理要求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

(二)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

1.合理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规定权责范围。实施责任会计制度,首先要按照分工明确、责任易辨、成绩考核的原则,合理划分责任中心,只有确定责任中心,才能明确划分职责,做到分工协作、职责分明。其次必须依据各个责任中心生产经营的具体特点,明确规定其权、责范围,使其能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履行职责。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各责任中心业绩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使企业生产经营总体目标按责任中心进行分解、落实和具体化,作为它们开展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和评价其工作成果的基本标准。业绩考核标准应具有可控性、可计量性和协调性。

3.建立健全严密的记录、报告系统。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记录,以便为计量和考核各责任中心和实际经营业绩提供可靠依据,并能对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业绩起反馈作用。一个良好的报告系统,应当具有相关性、适当性和准确性等特性。

4.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奖惩制度。要制定一套完整、合理,又有效的奖惩制度,根据责任单位的实际工作成果的好坏进行奖惩。做到功过分明、奖惩有据,该制度应做到权责任利的统一。

5.评价和考核实际工作业绩。根据原定的业绩考核标准对各责任中心的实际工作成绩进行比较,据以找出差异,分析原因,判明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成绩,改正不足,及时通过信息反馈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能沿着预定目标进行。

(三)推选责任会计制度的方法

一个企业采用什么样的责任中心,建立什么样的责任会计制度,必须与其组织结构相适应。责任会计视组织为人群的集合,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应为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组织结构形式会直接影响到责任中心的划分和责任会计的动作效果。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和横向组织结构。

1.纵向组织下的责任会计制度。公司的最高管理层独揽大权,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总体的调控,对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运用承担全面的责任。纵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首先要按照责任中心的层次,从最高层的成本中心;然后定期由最基层把责任成本的实际数逐级向上汇总,直到最高层次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2.横向组织结构下的责任会计制度。横向组织结构是根据分权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最高管理层将经营运作的大权适当分散,使其下属的单位、部门也有控制成本、费用、收入、利润和资金的权力,也要为资源的合理使用负责。在横向组织结构下,建立责任会计制度,也要按责任中心的层次,先将全面预算层层分解,形成责任预算。然后建立责任预算的跟踪系统,记录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以及销售收入的实际数,通过编制“业绩报告”的形式逐级向上汇总,一直达到最高层的投资中心。

三、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实现科学的成本控制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制定标准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环节的完整系统。

1.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经过仔细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后制定的,是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因而可以作为控制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成本差异及分析。成本差异分析是标准制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成本差异分析,查明其具体原因才能为实现成本控制开辟道路。

3.差异处理。差异处理是指在期末把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重新结合,最终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的过程。

(二)标准成本制度的作用

1.有利于进行成本的事前控制。预先制定所生产的各种产品应该发生的各项成本即标准成本,作为员工努力工作的目标,以及用作衡量实际成本节约或超支的尺度。

2.有利于加强成本的事中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将成本核算的实际消耗与标准消耗进行比较,及时揭示和分析脱离成本标准的差异,并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3.有利于实现成本核算的事后控制。每月终了按实际产量乘各项目的成本标准,将求得的标准成本同计算出来的实际成本相比较,揭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查明责任归属,评估业绩,从而制定有效措施,以避免不合理支出和损失的重新发生,为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和降低成本的途径指出努力方向。

四、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企业法人治理

国有企业设置财务总监,是从加强法人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出发,重点突出了董事会在企业财务方面的监督、管理职能,目的在于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监控机制。

(一)财务总监制度的优点

1.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为了对企业经营者实行可靠的监督,实施财务总监制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体现了董事会要求,既不干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又保证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落实到实处。

2.财务总监制度体现了财务管理中心论思想。财务总监是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重要组织者,全面行使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权,对经营者进行最直接、有效的监督。财务总督参与企业经营者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等重大管理职能,反映了财务管理中心论的思想。

3.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完善了董事会、企业经营者、财务总监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制衡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抑制经营者权力的无限膨胀,较好地解决了对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的问题。

(二)实施财务总监制度需要解决好的主要问题

1.建立严格的财务总监作用和考核机制。实行财务总监制度,对财务总监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要求很高。对财务总监的选拨和考核既严肃、客观、以正,又富于针对性,同时又不干涉企业经营者的经营自。

2.防止出现新的社企不分现象。对财务总监的监督方式和职责必须明确规定。除涉及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由财务总监和企业经理联签外,财务总监不能干涉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3.做好对财务总监和企业经营者的再监督。在财务总监制度下,仍然存在企业经营者与财务总监作弊,侵吞国有资产的可能。因此,对二者的再监督非常重要。最佳途径是由董事会聘请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定期审计。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1.做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在科技创新和其成果转化过程中使得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定位成为必要和可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调整为:在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取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的良性结构知识流。

2.做好企业财务关系的创新。企业财务关系由内外协调转向侧重于企业内部人本化管理。因此,企业决策阶层及财务人员应当从企业奖励制度、人事选拔等方面去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这将决定企业能否生存,因此成为企业财务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3.做好企业筹资管理。企业在筹资决策时,在筹资渠道与方式的选择上,尽可能把视野放在国际资本大市场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资源和融资方式。更重要的一点是知识、技术创新和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源已成为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价值最大化已从过去以资本筹资为主转向以无形资产筹资为主。

4.做好企业投资管理。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将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重点。在新的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商誉、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和以人才引进和开发为主的人力资产的比例将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无形资产和风险投资必然成为财务管理的新领域。

5.做好企业收益分配。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共享资本收益。其中,物质资本的提供者提供财务资本,凭借资本所有权分配企业收益;直接生产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直接赚取工资收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组织指挥生产,经营企业,不仅获得工资收入,而且也凭借管理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技术创新者一方面获得工资收入,另一方面也要凭借技术知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

6.做好财务指标的分析。反映知识价值的指标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反映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必然将成为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企业的管理者,还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都必将十分关心和重视反映企业知识资本价值的指标。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要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就要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加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

(1)建立资金投入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渠道,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设法筹足项目资金,优化企业资金占用结构;要运用财务预测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匹配结构,并建立客户信用风险财务分析制度和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便于分析和找出资金运行偏差,适时进行资金结构调整。

(2)建立资金结算中心,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一是完善现有企业资金运行形式,模拟银行结算,拓展资金成本的核算内容。二是企业必须保持合理的筹资结构,适度负债经营,形成既要“借鸡下蛋”,又能“以蛋还鸡”的良性循环。三是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信用轻资金信用的现象,务求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形成借——还——借的良性态势。

(3)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集中调度,防止资金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尽可能地把有限资金投放到能够给企业带来最大经济效益的产品中去。同时,企业应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把税后利润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

2.加强成本管理

首先应提高企业成本意识,使每个职工充分认识到降低成本的作用。其次,要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并大力推行责任成本制度,客观评价成本中的业绩,实行成本否决。

掌握成本控制关键点,包括合理确定成本最低、利润最大的产品产销量,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同时开展价值工程活动,把产品的设计、技术进步、成本控制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参与和超前控制。

拓展成本考核范围,健全成本考核体系。财务部门在考核产品制造成本的同时,还要考核产品质量成本和责任成本。在考核有形成本时,还要注意产品的无形成本。要强化成本考核力度,在企业内部划小核算单位,设立责任成本中心。财务部门充分利用财务信息的全面性、权威性,客观公正地评价成本中心绩效,实现成本否决制,使财务部门在全员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网络中发挥核心作用。

3.有效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随着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会计工作从单纯的报账型转变为经营管理型;从以往单纯的事后分析转到事先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这种新模式。作为会计人员要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认识,摆正位置,明确转变会计职能,参与企业决策。

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保证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全面完整。

大胆探索,努力实践,逐步建立和形成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决策工作的程序和方法。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与企业的财务活动密切相关。要保证企业良性发展,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首先要让会计人员熟悉生产的全过程,参与经营活动,协同制定经营策略。其次,会计人员要善于发挥财务信息量大而准确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和环节,进行分析和对比,协同有关部门拟定决策备选方案,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最后,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特别是企业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重视了,才会主动向会计人员交任务、压担子,把会计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依据法律和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其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积极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一)忽视财务管理“核心”地位,理财观念落后。笔者所在的宜宾市一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中道衰微,究其根源就在于此。一方面,中小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投资者同时是经营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中小民营企业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个体、私营性质,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家族化管理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差,管理思想落后,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财务意识淡薄,缺乏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只注重企业的生产活动,不注重财务管理,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二)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一般中小-2-

民营企业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制度的制定多取决于经营管理者本身的喜好等,而且常常在不断的变化中,因此没有一些明确的特点。从这一点来看,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还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造成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基础普遍较弱。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比较起来,其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科学。二是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主要问题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力量薄弱,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三是财务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科学性和规范性差的弊病,具体表现为:重大决策由经理“一言堂”,缺乏必要的可行性预测分析;财务人员日常多是忙于临时性、事务性的工作,而缺乏对企业财务工作的总体规划和有效控制。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使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长期投资问题突出,投资具有盲目性。中小民营企业长期投资具有投资价值大、影响时间长、不容易变现等特征,因此显得极为重要。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长期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一是投资缺乏整体战略意识。对一些中小民营企业来说,所谓的“战略”实质上是一个远景展望,如营业额达到多少,利润达到多少。对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企业优劣势因素及竞争对手的状况等深层次-3-

问题,大多中小民营企业没有认真考虑。所进行的投资项目或是维持生产经营,或是进行技术创新,只考虑了眼前的需要,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没有将其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紧密联系起来,容易造成投资浪费,从而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二是项目投资人员配备不合理。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长期项目投资时,通常的做法是找几个懂一定技术的人员,成立企业发展部,没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就一个很笼统的任务:寻找回报高的项目。新项目投资人员的配置不合理,导致项目投资成功率低下。三是不重视项目管理。中小民营企业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一般尽可能减少人员数量,对于既定的投资项目大多派一两个人进行监督,没有有配备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管理。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思路,结果往往是成本暴涨,投资额增加,项目投资效益下降。四是投资风险大。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民营企业由于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偏低,主要管理人员没有树立风险意识,投资随意性过大导致其投资项目风险更高。

(四)资产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没有资产管理方面的严格制度,管理上人为作用较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第二,对存货没有加以控制,大量库存产品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第三,对应收账款控制不严,造成大量资金回收困难,一般没有严格的赊销政策,在销售状况良好时,没有注意资金的回收,往往到周转不灵时,资金己难以回收,又缺乏有力的催帐措施,往往形成大-4-

量呆帐。第四,重钱不重物,资产保管不利,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没有完善的管理手段,造成出问题时无法核对,资产损失严重。

二、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加强资金平衡工作。首先,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企业必须充分发挥资金调度作用,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使用。应采取有效措施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资金统一安排,严格用款计划,定期召开资金平衡调度会,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着重安排重点项目、紧急项目的资金落实工作。其次,各业务部门每月必须呈报月用款计划,以便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资金。企业的资金设立调度会统一管理,由资金调度员根据会议商榷结果统一安排,确保资金的有效运用。

(二)积极处理沉淀资金,盘活存量资产。中小民营企业存货资金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企业一方面背着沉重的贷款,一方面又存在着许多年不用的材料与设备,资金运用存在不良的问题。如何加快资金流动性,把这部分呆滞资金灵活运用起来,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财务部门应针对物资设备各部门的储备资金占用过大,积压物资较为严重的问题,每年必须集中一定时间进行调查摸底,提出积压清单,及时处理物资和处理积压,办理报废或变卖成为货币资金,对库存物资,财务部门要下达库存资金定额,超过或降低部分按银行同期利率奖罚。

-5-

(三)加强货款回笼,减少费用支出。当前,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着应收帐款及其他应收款逐年逐月增加的问题,使流动资产失去应有的流动性。对应收帐款及其他应付款的管理,首先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清欠工作,对一般欠款户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催还,对重点户列出帐目清单,集中清欠。如清欠工作遇到困难应采取相应整治措施,严禁资金流失。其次,对清欠遇到的困难要积极动脑去积极寻找债务链,采用实物抵债法或多家抹帐方式找到解脱债务链途径,避免或减少坏帐的发生,必要时,可通过诉讼程序来挽回损失。对于货款回收问题,要确定一套清欠工作奖惩机制,提高销售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应收帐款恢复其流动性,减少贷款极其利息。

(四)加强采购管理,压缩采购成本。企业的资金使用大部分用于购进材料与设备上,因此,原材料的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高低,合理采用采购资金,降低采购费用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首先,采购部门(或采购人员)要在保证其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要对采购的物资向供应商询价、压价,列表比较,筛选后选择供应商,并就确定的供应商及其报价填写“物资采购价格审批单”,由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审批。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全面负责企业的价格管理工作,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网上调查和信息收集等,确实做到货比三家、核实无误后下批价格审批单,将比价工作落到实处,压缩企业采购成本,节约资金,提高经济效益。

-6-

(五)加强生产资金、产成品资金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必须熟悉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与生产部门一起制订合理的制品计划,并与生产、技术部门一起研究生产物流的合理性,要合理布局,尽可能缩短工艺流程,使在制品降低到最低程度,生产部门要按单件小批生产,用以销代产的原则严格控制资金的占用,避免在产品资金占用过长而增加资金的投入量。同时,要加强质量成本管理,减少废品损失,减少或避免资金的积压和浪费。对产成品资金要加强管理,对产成品库存量应制定统一标准,一旦超过标准,及时分析原因,对产品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六)严格控制管理费用,节约资金。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对管理费用缺乏必要控制,导致职工差旅费、办公费用等逐渐增多。针对这种情况,财务人员应提出改进措施,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点是使费用与个人利益挂钩。这样,各部门人员就能够转变观念,制定出合理的出差方式及路线。将工资、资金与办公费用是否超标挂钩,也可以节约大量资金。

(七)提高财务人员素质,适应新形势需要。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及新政策,不断充实自己,提高素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发展,财务人员水平也应逐步提高。财务人员应在管好、用好资金上多下功夫。因为,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一方面,企业-7-

为了扩大再生长面临着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还存在着大量游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因此,财务人员要多参加学习,不断充实新知识、新经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总之,中小民营企业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的观念,重视资金的管理,真正把资金视为维护企业的生命线,讲求资金的使用效果,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领导者应重视财务管理,懂得财务管理,抓财务管理,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用到生产经营中去,实现企业资金运动的良性循环,保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使企业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观点》,黄速建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于北京。

2.《现代企业管理精要全书》,刘刚主编,南方出版社2004年出版于海口。

3.《财务管理学》,陆正飞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4.《中外企业管理经典案例》,王勇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于北京。

5.《创新财务理念,提高管理效益》,中国一航金城集团有限公司著,《财务与会计》杂志2007年第06期。

6.《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监管的举措》,王建志等著,《财务与会计》杂志2007年第12期。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1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

1.1网络计算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互联网为进行网络计算提供了核心动力,这一核心动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财务管理由桌面走向网络,在财务管理空间、时间和效率三个方面,同样体现了财务由桌面到网络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在空间方面,使得财务管理从企业总部走向企业全部,从企业内部走向企业外部;在时间方面,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逐渐转变为实时核算,同时使财务管理从静态逐渐走向动态;财务管理在时间、空间方面的转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财务工作介质、工作方式的改变。从本质上说,无论是空间发生改变,还是时间发生改变,都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能力,同时使得财务管理水平也大大提高。

1.2协同业务

在电子商务中,网络财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促进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同。企业在财务与业务之间进行协同,一方面包括企业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另一方面包括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协同,以及与社会部门之间的协同。对于企业来说,内部协同业务通常情况下主要包括对企业全程业务的协同。

1.3远程处理

企业通过网络进行财务处理,其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主管单位的财务监控职责。

1.4集中式在线管理

网络财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集中式财务管理的理想模式,利用网络财务系统,对所有的分支机构,集团企业可以实现集中记账、集中资金调配等。另外,企业主管和财务主管根据动态的会计信息,可以及时地做出准确的反应,组织部署经营活动,同时做出相应的财务安排。

1.5低成本、移动式办公

首先,网络财务改变了会计介质,同时出现了各种电子单据。在网络财务的环境中,提供财务信息的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磁盘数据逐渐向网络页面数据转变。其次,改变了财会的工作方式,在经过授权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可以实现家庭办公,借助信息终端公司职员可以办理相应的业务,利用终端主管人员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使得移动式办公成本大大降低。

2传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2.1财务管理面临新内容

①加快了传播、处理和反馈信息的速度;②进一步提高了积累知识、更新知识的速度;③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寿命周期;④国际资本流动随着“媒体空间”的扩展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以及使用“电子货币”等进一步加快,在瞬间内可以完成资本的决策;⑤在无形资产方面,投入的速度快,而且变化大。

2.2影响传统会计的功能

在网络财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节点,通常情况下只在网上组织开展相应的业务,对于传统的财务计价、财务控制、结算方式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创新。

2.3影响财务信息管理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对于原来只有跨国公司、大型企业才具有的优势和资源等,在电子商务时代普通企业同样可以拥有。在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快速的反应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2.4影响财务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经营,开发国际市场。在开展国际竞争的过程中,需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打破传统的会计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一步解决财务的国际化问题。

2.5安全问题带来新的风险

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财务的风险,其风险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本身固有的风险、网络系统的资源风险等,在传递过程中,这些因素将会对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构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3我国企业采取的对策

3.1更新观念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主管需要更新观念,进一步对网络财务进行管理:

3.1.1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于人的发展与管理观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同时也是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要求。对于企业来说,自身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人发起、操作和管理的,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知识、智慧,以及努力的程度都会对成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1.2风险理财观念在当今社会,风险无处不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因网络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对环境变化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善于捕捉,同时进行科学的预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有预见性地采取防范措施,进一步规避风险造成的损失。

3.1.3信息理财的观念从信息入手,对信息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和利用,同时善于捕捉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决策,并组织开展筹资、投资活动。

3.1.4重视知识、智力资源观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将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经济发展中,智力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正在迅速提升,企业在对网络财务进行管理时,需要知识化、智力化管理。

3.2重新修正财务管理目标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股东财富最大化这是传统财务管理的目标。在工业经济时代,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但是,在网络经济环境下,无形资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对于创造无形资产的人才等智力资源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一方面需要追求股东利益,另一方面需要追求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

3.3拓展财务管理内容

3.3.1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投资决策的关键在企业总资产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以及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关注,并将成为主要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未来收益及市场价值。

3.3.2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破产的风险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于企业来说这是随时面临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投资、融资过程中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准确地预测和评估。对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给予高度的重视。

3.4推出基于Web平台的网络财务软件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物流管理作为一项新的管理模式,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高度关注。作为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领域,物流财务管理成为物流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标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努力期望获得的一种结果,目标可能实现,也可能是虚无缥缈的。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实施物流活动所期望达到的财务结果。财务管理目标有利润最大化和价值最大化两种观点。利润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财务活动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并使之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代表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多,越来越接近企业目标,对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及促进社会进步都有巨大作用。然而,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具有一定局限性,利润最大化没考虑风险因素,很可能让企业蒙受高风险带来的损失;利润最大化很可能是短期行为,无法照顾企业的长远发展。价值最大化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表示各方利益主体在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中受益。价值最大化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充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与风险价值因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短期行为,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价值最大化目标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重视。

二、物流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企业融资比较困难

物流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地域分布广、规模小,导致其融资需求大但融资能力不强的问题。物流企业的信用度较低,金融机构对物流企业发放贷款时常常需要审核很长的时间,而一些较小的物流企业则被拒之门外,所以物流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并不高。其次,金融机构为物流企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如果想要贷款必须付出更多的融资成本,同时由于物流企业投资回收期较长,风险大,银行方面出于对风险的考虑,自然不愿意贷款给这类企业。最后,物流企业的直接融资困难。通过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可以大大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然而证监会对直接融资有十分严格的审批程序,而大多物流企业无法满足这一要求。

(二)物流企业资金管理不科学,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资金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前提,有效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的核心内容。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资金管理的成果决定了其经济效益的高低,也决定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程度。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情况,其显著特征是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运用效率不高,流转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很多物流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管理层依据财务人员编制的相关资料来了解企业资金的总收入、总支出和总结余状况,而这些费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理想效果则无法掌握。二是财务信息编制具有滞后性,导致管理层决策不及时,资金使用效率降低。

(三)财务监管不力

物流企业尤其是集团型物流企业,大多是跨区经营,其遍布全国各地,组织结构复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这些企业中,大量出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不规范、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依靠经验处理工作的情况。其次,物流企业仍然采取事后监控的办法,不能在事前和事中监督,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违法、腐败等现象滋生后无法及时清除。最后,物流企业不论大小,大多都设置了监管部门,制定了严格的监管制度,然而由于制度的实践方法并不科学,导致制度的约束性不强,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能够独当一面的财务人员屈指可数,更不必提下属公司了。

(四)物流企业财务信息严重失真

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任何企业的会计信息必须保持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而,由于物流企业在财务信息的采集上沿用传统手段,即便应用了财务软件,也仅仅完善单一的核算或报表,不能做到随时跟踪,随时校对。再就是物流企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做出不真实的会计报表以掩盖下属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甚至做假账、编假报表的情况也大有所在。

三、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积极拓展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没有充足的资金谈何发展,所以物流企业最紧迫的任务是解决融资困难的现状。物流企业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融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迅速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首先,政府要采取灵活的扶持方式。对于那些长期亏损而又无法挽回局面的物流企业予以取缔,而对于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物流企业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对其进行严格审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定数额的补贴。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出台更好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纳税筹划降低税负。其次,物流企业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一些大型物流企业或国外物流企业合作,通过吸收资金缓解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提高物流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的必要手段,首先应采取更先进的资金管理方法,如使用物流集成信息化模式对物流企业的资金实施优化管理,避免资金的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流动资金管理是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应该借助电子银行等快捷支付手段进行,以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其次,财务报表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财务报表准确性、完整性不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物流企业应从多个渠道了解资金的使用及效果,全面了解企业财务,与会计报表进行校对,对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对资金使用效率有更深刻的认识。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推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管理,财务人员委派制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还使财务管理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三)加大监管力度

结合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一是优化财务管理机构。一般来讲,物流企业的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是设置在一起的,这对一些刚起步的,财务不复杂的企业较为适用,但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拓展,特别是成为集团型物流企业后,这些模式会造成职责不明确的弊端,所以有必要将这两个模式分开设置。二是物流企业要重点建设外部管制制度,现代物流企业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起圆满的财务规章制度,制度行之有效,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守,建立业务处置流程,做好业务流程度,进一步提高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和财务人员的管制力度。三是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可有效保障企业资金的完整性,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物流企业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以提高财务监管效率。四是实施科学的预算管理。科学的预算能够明确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便于物流企业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随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将越来越复杂,而财务监管作为重要且有效的财务控制手段,其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同时财务监管将成为物流企业制约机制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

传统的财务职能重核算、轻管理,所以虽然大多物流企业都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具体的实施上并没有付诸行动。对此,物流企业应对内部财务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会计核算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适当进行压缩以增加预算、稽核、成本、内部等分支机构。通过优化机构配置,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目的。同时,物流企业应重视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现代物流企业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计算机应用、统计指标应用、分析判断等能力,所以物流企业一方面可通过招聘和提高薪资水平来吸引外来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对现有人才进行培训,争取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一、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角色定位:复杂化

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以企业的核心功能为重点,通过网络对各虚拟化的职能部门进行集中协调。它处于虚拟管理的中心,为各成员企业的合作建立奖惩、警示机制,对虚拟经营、虚拟交易所产生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进行管理。

从形式上看,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虚”与“实”并存。因为虚拟企业突破了传统企业有形的组织界限,如同生产、营销、设计等功能在虚拟企业存在,但企业内部却没有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一样,虚拟企业虽具备财务管理的功能,但不设财务部门,也无财务经理,而是外聘顾问和专家等智囊人才参与管理与决策。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一种横向管理,很多中间环节和管理层次减少,价值的产生与确认直接相互对应。

从特点上看,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柔性管理。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灵敏与弹性、跳跃和变化,注重平等与尊重、速度和反应。它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等实现价值由微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财务柔性管理主要体现为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表现为决策目标的选择由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转变,决策程序由“一言堂式的决策”向“群言堂式的决策”转变。奖酬机制的柔性化表现为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注重精神上的嘉奖。

从企业财务战略上看,虚拟企业强调策略性财务,而不特别注重对交易的处理。企业财务战略的特征是:第一,支持性。即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全局性战略的支持系统之一。第二,全员性。即财务战略管理是以全局性战略为主导、以成员企业的协调为依托而进行的全员管理。第三,动态性。即财务战略以变制变,随环境的变动而不断调整。

总之,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是网络化的财务管理,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系统化的财务管理。其功能是确定财务战略和财务目标,处理财务关系,进行财务分析等。

二、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多元化

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没有固定工作地点,也没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它不是股份制企业,所以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虚拟企业既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又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且具有“暂时性”的特征,不可能通过持续经营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所以其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以下几种:

1.价值链最优化。价值链理论认为,企业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其价值链可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虚拟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由各个企业贡献自己核心能力而组成的价值链,各成员彼此发挥自己在价值链上的最优部分(如,最好的生产者负责生产产品,最好的销售者负责销售产品),从而形成一条比任何纵向一体化的传统价值链都优越的价值链条。

2.交易成本最小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网络成为虚拟企业进行交易的虚拟市场。交易前,交易双方都使用一些专门的网络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在网络中直接接触、相互选择,促进了交易的达成。然后,交易双方在网上协商条款、签订合同。同时,买方通过网上的电子证单实现款项的直接划拨,卖方提供商品或劳务。最后,客户将信息反馈到企业的信箱或网站中。若企业的网上技术服务人员得知产品存在问题,便马上派人去进行售后服务。这样,交易前搜索成本显著降低,搜索的时间明显缩短;交易过程中的差旅费等支出减少,交易的签约和执行成本降低;交易后解决问题的时间缩短,售后成本减少。整个过程的交易成本最小。

3.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最大化。资源的互补性奠定了虚拟企业形成的经济基础。虚拟企业以项目为核心通过契约关系共享与互补资源。它包括:资金互补,即为保证产品或项目所需资金到位,各成员企业共同出资;人才优势互补,即虚拟企业通过人才的整合,取长补短,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管理互补,即虚拟企业管理趋向扁平化,管理层次减少,管理目标明确,管理效率提高;市场营销互补,即虚拟企业充分利用各自的营销经验和营销网络,对已开拓的市场份额进行组合、叠加;技术上互补,即技术上密切合作和相互支持。总之,虚拟企业的各个成员组织为虚拟企业贡献出各自的优势资源,共同构成实现市场机遇所需的所有资源,产生强大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使资源综合配置的效益最大。

4.契约关系人利益最大化。虚拟企业是由一系列企业通过外包契约建立起来的动态企业联盟。各成员企业(包括动态联盟中的厂家、商家、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等)形成多边契约关系,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共同对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其原因在于:①他们是虚拟企业的投资者,对企业有核心技术、资金、人才或服务方面的投入。②他们是虚拟企业收益分配的参与者,最终要从企业的合作项目中取得奖金、利润等各种报酬。③他们是虚拟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当企业失败时,他们都会承担一定损失。因此他们是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若虚拟企业价值链最优化、交易成本最小化、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最大化时,虚拟企业的整体收益最大,那么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会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所以,虚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总之,虚拟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上述财务管理目标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成为一个整体。

三、虚拟企业的财务关系:新型化

财务关系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各方面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从构成来看,组建虚拟企业的实体企业众多,除核心企业之外,还有主要成员企业和临时性成员企业。各实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与国家、金融机构、内部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依然是强制与无偿的分配关系、资金融通与结算关系、按劳分配关系。虚拟企业财务关系的新型化突出表现在企业内部关系上。依靠核心企业,各成员企业通过外包契约联结起来,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和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既不同于市场中的交易关系,也不同于传统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科层关系。

如果把市场调节和企业科层管理分别比喻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那么虚拟企业中各组织间的协作关系可以比喻为“企业之间的握手”。从“握手”的结果看,各成员企业彼此奉献自己的核心能力,围绕合作项目进行信息的集成、知识的集成、资源的集成,他们之间不再是你死我活的输赢关系和竞争关系,而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双赢关系。

这种双赢关系的特点是:①阶段性。虚拟企业是以利益(市场机遇)为基础组建的,它随着业务的发生而组成,随着业务的结束而解散,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而虚拟企业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关系具有阶段性。②延伸性。各实体企业之间一次成功的合作能成为下一次继续合作的起点,以此为契机,各实体企业可建立短期或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③灵活性。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便捷的通讯和网络,使企业可以根据某种需要立即执行某种任务,建立或解除某种人事与商务关系,从而使虚拟企业的互利合作关系变得灵活、高效,但同时缺乏必要的约束。

四、虚拟企业的理财手段和方法:网络化

虚拟企业以互联网、内部网以及电子商务为背景进行在线理财活动,其理财手段和方法以网络财务为主。在网络财务环境下:①从空间上看,虚拟企业的事务可以进行远程处理,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客户空间上的物理距离变成了鼠标距离。②从时间上看,在网络财务环境下,虚拟企业可以对财务信息实施“实时传递”,信息传递速度为“瞬间”亚光速;还可以快速实现诸如网上催账、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服务、网上银行、网上理财等辅助功能。数据的及时传递、实时化的动态核算显著提高了虚拟企业的工作效率。③从媒介上看,电子单据和电子货币将得到普遍使用。货币的电子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网上支付、网上结算,既能提高结算效率,又能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降低企业资金成本。

虚拟企业引进网络技术进行财务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企业所选择的网络方案中财务系统功能和其他各业务部门管理系统做到“无缝连接”,以实现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包括与企业内部的协同、与供应链的协同和与社会部门的协同。第二,财务管理的重点应转移到决策与分析上来。要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财务信息资源优化,使企业信息资源具有柔性,提高各种财务信息资源以多种方式被使用的程度,从而实现财务的柔性管理。第三,做好虚拟企业信息流的建设。如:遵循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实现异构环境下应用软件的可操作性。第四,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如,防止病毒和黑客的袭击、关键技术的保密等。

五、虚拟企业的财务评价与考核:系统化

虚拟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一个动态过程,应建立系统化的绩效评估体系。笔者认为,虚拟企业的财务评价与考核应体现两个结合:一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因为各成员企业对虚拟企业整体效益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上的,有些则是无形的或非财务上的,为此应关注新产品研究开发信息、市场调查信息、营销与沟通信息,考核各成员企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和虚拟企业创建速度。特别关注反映企业反应性和可靠性的指标——生产周期、生产速度和按时交货率。要重视风险评估和各企业间的合作,按风险和回报来评估投资机会。二是事前分析与事中考核相结合。事前分析作为基础性工作在虚拟企业越显重要。由于虚拟企业的成功必须依赖各成员企业的业绩,如何选择和选择什么样的合作伙伴是虚拟企业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也是事前分析的重点。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国有粮食企业集团在财务的分配以及权限设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前,我国一般的国有粮食企业集团在权限设置以及资源分配上存在过度集权和过度放权两种问题。过度集权的企业集团往往会忽略旗下的企业的独立法人的权益,对旗下的企业完全约束,缺乏自主性。过度放权是另一种治理体制是把企业治理的权力尽可能地分散在下级治理层,有可能十分轻易产生偏离企业目标的本位主义倾向,使旗下企业之间协调困难。德州粮油集团由于是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因此,存在较为严重的过度放权,只是通过类似政府干预的形式加强对旗下的企业监督管理。德州粮油集团也拟定了多种规章制度、文件加强对旗下的企业和员工进行管理。其决策几乎是由高层的管理人员的行政命令,不少的财务管理工作都受到了各企业的干扰,导致企业的财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整体性和大局观。德州粮油集团的不少的决策者是政府相关人员,政治色彩过于浓重,由于企业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一般不会亲自参与企业的集成工作,导致企业决策的信息不全或者滞后,容易导致信息传递以及决策下达的滞后,最终导致贻误战机。

(二)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缺乏完善的财务控制制度虽然德州粮油集团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实行分权制管理的方式,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财务控制制度,导致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工作变成零散的工作片段。表面上看,集团总公司对旗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有着严格的控制,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完善健全的闭合的管理闭环。集团总公司无法对整个集团进行财务控制,很容易导致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混乱。此外,由于集团总公司财务管理往往会将工作的核心放在对资金的控制管理之中,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制度,最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管理出现问题。集团总公司往往仅仅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笼统的管理,但是,对资金的运转的管理不足,企业很可能存在擅自挪用资金,甚至是侵占国有资产的情况。另外,由于集团总公司缺乏有效的资金控制制度和措施,导致集团总公司的资金很难统一的调配,企业资源分配也不够科学化,导致企业机会成本过高。

(三)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缺乏全局的预算工作以及预算执行工作不少的粮食企业集团在集团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预算工作,即使有些企业集团用于简单的财务预算,也没有对企业的预算进行必要的事中控制。德州粮油集团的财务管理存在虽有事前审批,但主要还是集中于事后控制的问题。集团总公司缺乏必要的财务预算工作,对集团总公司的财务没有进行必要的营业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的预算,并且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可行的预算,导致集团总公司无法对企业日常财务工作进行监督。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粮食企业对企业的年终考核较为重视,所以,集团总公司较为重视企业的事后控制以及年终审计考核,但是没有必要的事前预算以及事中控制,导致企业的事后控制以及年终考核缺乏一定的数据依据,从而缺乏准确性。

(四)国有粮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对于国有粮食企业集团来说,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督主要是来自于政府部门的监督、会计事务所的审计监督以及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等等。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会计事务所的监督有着较强的监督能力,但是,由于政府部门的监督以及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工作并没有贯穿企业集团的日常经营,存在一定的监督的漏洞,因此较为重要的还是企业集团自身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但是,我国不少的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较为散漫,内部审计流于形式。这些企业集团将内部审计仅仅作为国家要求的一项任务来进行,缺乏审计的严肃性。此外,企业集团的财务监督没有做到贯穿企业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财务管理,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督缺乏力度。

二、对国有粮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目标的建议

(一)实现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财务权责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集团旗下的各个子公司的财务进行管理,以便于能够对整个企业财务内容进行了解,以便于有效的进行资源配置,达到促进企业集团共同持续发展的目的。有效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必须要控制好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控力度,不仅要保证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监管,又要保证子公司对自身经营的决策能够有足够的独立自主性。粮油集团总公司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四家企业的自主优势,选择了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分权制管理的模式极端化可能出现过度分散的行为,因此,可以选择针对粮食行业特点的集团集中式权限管理,在保障粮油集团总公司与旗下四个企业的统一性的同时,又不干扰德州市粮油购销储运公司、德州市第五粮油仓库、德州市德城粮食收储中心、德州鹏达粮食物流有限公司四家国有粮食企业日常粮食经营。在企业权益的基础上,明确产权管理,在给予子公司足够的自助权限的前提下,母公司拥有一定的监控权限和措施。

(二)实现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制度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实现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现金流的监督控制,包括库存现金、银行贷款等,并且能够保障企业集团内部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因此,必须要完善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制度。首先,集团总公司必须要有合理的资本结构,并且建立专业化的企业集团财务中心。将企业集团的财务中心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核心控制部门,负责整个集团的财务结算、融资以及企业集团的资金调配工作,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借助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成果,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财务管理手段。例如,集团总公司可以采用“用友U871”来进行联网财务管理。确保企业集团之间的财务信息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传递。

(三)实现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系统化预算机制虽然,现阶段不少的企业集团逐渐的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加深了重视,但是在进行集团管理的过程中,企业集团的预算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我国不少的国有粮食企业并没有做到预算集中管理。各个子公司的独立预算内容并没有统筹到企业集团的预算之中,企业集团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预算内容不了解或者是了解的不够细致,导致企业集团在日常预算监督的过程中无法对子公司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集团总公司应该建立系统化的预算机制,集团母公司应该将各个子公司编制的独立的预算内容集中管理,将各个子公司的预算融入到集团经营预算之中,并且根据整个集团的发展战略对各个子公司的预算进行调控和修改,并依此为标准对各个子公司的日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年终考核的过程中,将预算执行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以提高企业集团上下执行预算的积极性。

(四)实现国有粮食企业集团的内部监督职能我国国有粮食企业现有的财务监督机制较为多元化,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国有粮食企业内部财务监督方面,还有待改进。为了保障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内部监督,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内部审计的独立以及有效性。可以选取专业的审计人员成立审计部,专门负责集团和各个子公司的财务审计工作,并与社会中介审计相结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各个子公司进行财务检查,规范企业集团上下财务工作。加强集团总公司的财务披露工作,保障国有企业财务透明,确保国有企业内部利益分配能够更加的合理、公平。

三、结论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措施

0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健全,资金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筹措、使用、调节、盘活企业资金,使资金在市场经济中保值、增值、顺畅循环并对其加强管理,已成为我们财务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所谓财务管理,就是经过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工作,使企业在获取资金和使用资金方面,尽可能走一条优化的道路,在这条优化的道路上,企业应以最实惠的方式获得资金,以最优良的方式运用资金,并取得意料中的收益。

1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失真,难以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有时合并的会计报表还掩盖了子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受到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致有的企业“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不同的场合报不同的账,账面利润看似不少,但不良资产有增无减,该提不提、应摊未摊、盈亏不实的现象比比皆是。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不但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也影响了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监督的效果。

1.2监控不力,缺乏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利甚至存在内部人控制的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因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由于监督工作不是即时的而是滞后的,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则触目惊心。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1.3资金散乱,使用效率低下

目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需要和内部多级法人资金分散占用现实的矛盾已成为现阶段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一是

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集团旗下各子公司设立的账户少则数百,多则逾千,资金管理严重失控。二是投资决策随意性大,有些企业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盲目投资,热衷于铺新摊子,投资失误多,损失严重,使本来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三是资金沉淀严重,占用不尽合理,货款拖欠居高不下,产成品资金有增无减,周转缓慢,企业信用和盈利能力下降。

2加强财务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充分发挥企业财务监督作用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手段

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体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而财务管理则不同,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目前,企业财务的服务功能发挥较好,而财务监督的职能就差之。在资金运用上,企业开支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存货多,旧的积压未处理,新的积压又出现,造成流动资金占用过多,利息增加;材料采购、差旅费超用量借款增加;产品销售货款难收,应收账款增加较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效率差,投人多,产出少;新产品开发市场调查不够,盲目投产,企业财务管理漏洞较多,费用支出增高等等。企业本来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分析原因:第一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缺乏科学决策;第二是现有财务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主管领导或主管部门说了算,缺乏集体研究,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同时存在;第三是从上至下对财务监督功能未引起重视,财务人员无权抓。

2.2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企业财务支撑能力,即长期偿债能力。从常规来看,企业的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例一般小于50%为宜,70%视为警戒线。如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66.7%,说明该企业每百元总资产中有66.7元是通过借债得到的。表明该企业有一定的长期偿债能力。这种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呢?当全部资产盈利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时,对企业十分有利,否则对企业不利。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体现流动资金,因为流动资金的生命力在于“梳动”,如果停滞就不能增值,企业经济效益就无从谈起。应收账款周转率用来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和财务管理水平。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因为它表明:赊销货款收回的速度较快,购货单位拖欠货款的现象发生较少;坏账损失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可以减少;资金流动性高,应收回的销货款偿还债务,提高了营业的偿还能力。如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225天,这说明企业现金收回的速度慢,过多的营运资产呆滞在应收账款上,说明企业流动资产营运状况不佳。

2.3加强资金管理、降低成本费用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但是,同样的资金给予不同的企业几经周转后,有的企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从此走向辉煌;有的企业则是越花越少,甚至资不抵债濒临倒闭。问题的关键就是资金管理。要落实企业管理以财务为中心,就要将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突破口,围绕资金运动这根主动脉,加大财务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抓好企业资金的源头管理。企业财权管理部门要多收集企业外部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测、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

设法筹足项目资金,优化企业资金占用结构。要用财务预测方法,确定最佳购存点上的资金匹配结构,并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和以货币回笼为中心的销售责任制,便于分析和找出资金运行偏差,适时进行资金结构调整。

资金紧张主要是由融资难和货款拖欠严重而造成的。所以,降低产品成本费用就是降低产品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每一个具体的成本或费用都有具体的内涵。如降低产品销售成本就要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人手,实施科学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搞好财务管理必须从资金管理人手,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认识。资金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资金管理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部各环节运行情况,都直接制约着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资金管理只有多管齐下,齐抓共管,才能真正搞好。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一)贯彻标准化

1.从机组发电效率产生的收入和边际利润角度考虑。每台发电设备不同负荷率下的单位边际利润细分;每台发电设备不同气温下的发电单位边际利润细分;新建、大修、技改不同时间区、间内发电设备的单位边际利润细分。

2.从成本角度考虑。燃料成本方面:单一煤种的煤耗、煤价对应的燃料单位成本细分;多煤种不同比例掺烧情况下的煤耗、煤价对应的燃料单位成本细分;基于以上两种情况下的单位燃料成本细分。修理成本方面:大、中、小修不同等级不同修理项目对应成本细分。材料成本方面:细分电量相关的消耗性材料与设备维护性材料,如钢球、化学水处理、脱硫、脱硝消耗性等材料细分,其他维护消耗性材料细分。管理性费用区分可控、不可控两部分,对可控部分可按管理单位或责任单位建立责任成本细分。

3.设备物资管理方面,为提高资产效率,便于集团式多个电厂资产分类统计和资产相互调剂利用,对所有材料、备品、备件、物资、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编码标准化管理。5.煤炭管理方面,通过对供货渠道细分、运输方式运输成本细分、煤源细分、适用煤种细分、煤炭质量指标细分精益核算煤炭价格和煤炭采购成本。通过库存煤炭数字化管理、堆放细分、配比掺烧实现最大限度控制燃料单位成本。在细分以上内容以后,还应从管理层级从厂部、部室、分厂车间、班组、到责任岗位或人纵向细分,制定标准定额、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根据成本、效益价值产生的来源进行责任单位核算管理,让每个单元岗位贡献与电厂的效益及个人收入挂钩。

(二)业务工作与财务管理高度融合

业务与财务高度融合是精益财务的前提,业务如果不与财务融合业务工作将可能偏离效益导向,财务如不与业务很好地融合财务数据则无法实现准确的相关性、配比性、及时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本文所讲的业务管理主要指价值链以外的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生产运营过程工作、各项为生产服务工作等。具体到火电厂包括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计划管理、燃料管理、物资管理等。财务管理主要包括投资、筹资、资金运营、成本管理、利润分配等价值管理。火电企业由于发售电是同时完成,因此电量生产的过程也是损益同时实现的过程,只有当业务流和价值信息流在过程、环节、层级上高度契合,才能使业务工作的得与失能够即时反映出企业的财务成果变动情况,从而及时修正业务工作的方向,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使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高度融合,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相互实现看板管理,即业务现场人员及时掌握业务对财务成果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业务工作、业务指标对综合财务成果的影响。财务工作范围不再仅仅局限在财务部门内,而是要渗透和延伸到价值链相关业务端的方方面面。

(三)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是精益财务实现业务与财务融合的最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看板管理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系统除了可以让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工作单元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外,还可以通过ERP建设和FMIS建设实现业务驱动财务,财务直通业务的业务与财务融合环境,使不同业务之间、业务与财务之间数据同源、信息同源、时间同步,消除“信息孤岛”、口径差异、信息错配、管理控制滞后等现象,使业务通过财务成果的“看板”进行管理运行。目前,我国火电企业信息化系统已经建立了分散控制系统(DCS)、厂级监控系统(SIS)和管理信息系统(MIS),并且发展的比较成熟,得到广泛的运用。由于DCS、SIS和MIS仅仅是为了实时获取和反映各项数据,这些系统很少考虑财务任务需求和价值管理需求,也没有财务管理和核算功能,更没有建立与财务会计系统相连的数据通道;所以,为了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发电企业开始建立基于SAP、ORACLEEBSR12等一体化运营平台、财务及相关业务资源管理系统。财务及其相关业务资源管理系统是以财务管理系统(FMIS)为核心,运用现有的DCS、SIS和MIS实时数据,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燃料管控系统(FUEL)、物资管控系统(MTL)、设备管控系统(EAM)等信息系统。它运行的原理是以业务驱动财务,财务直通业务。

当业务发生时,DCS、SIS和MIS中的发电量、厂用电量、上网电量、煤耗等实时数据,以及燃料、物资、设备模块驱动事件接受器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递到凭证模块或实时虚拟报表,当财务人员将票据通过财务审核,并进行系统验证时,凭证模块将自动生成的记账凭证通过生成器传递到FMIS中账务系统,管理人员可以同时启用账务处理、报表生成(在财务管理系统生成虚拟实时报表,财务核算系统一个月生成一次正式报表。理论上虚拟报表可实时生成,实务中一般按天生成)、财务分析、决策支持等功能。对财务而言,这是个动态财务会计平台,它使财务信息能够及时反映业务工作形成的财务成果;对电厂而言,这是个一体化信息平台,不仅在部门间、工作单元间、工作上下层级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又是一个管理平台、控制平台、执行平台和决策支撑平台。通过ERP和FMIS建设实现电厂的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财务定额控制管理、目标管理、各单元绩效考核管理等。

二、火力发电企业精益财务系统构建的作用

(一)确保精益管理质量,推动财务管理不断创新

精益财务是精益管理的核心部分,它的推行将极大丰富精益管理的内容,确保精益管理的质量,帮助企业把精益管理建立在效益创造基础之上。与其将精益财务看做是一项要长期推行的工作,不如将其理解为一种不断创新的理念。财务精益管理的标准化细分管理、业财融合、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管理由粗放转向精益,财务工作更兼顾全局、系统、融合、准确、即时,这些是传统财务管理不完全具备的,它的推行必将使电厂财务管理工作沿着价值创造路线不断创新,沿着企业发展之路不断创新。

(二)促使财务工作由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型财务转变

由于精益财务的核心是推行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依靠财务价值管理手段融于业务管理过程,推进各项财务工作细分核算、细分管理、责任倒逼,实现企业价值最大。这就要求企业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让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统一。实现用精益财务手段推动企业资源不断优化配置,使财务工作由核算型财务向价值型财务转变和完善。

(三)夯实了财务管理基础业财融合使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

高度融合,财务管理根植于业务工作之上。通过FMIS系统与燃料、物资、设备、MIS等业务系统直接连接,数据的同源性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同时,使电厂的全面预算工作可实现真正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岗位考核,由制度软控制变系统硬控制。

(四)提高火力发电厂的市场应变能力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时间还不是很长,大部分发电企业应对市场能力还不强,电厂通过精益财务推进建立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等方面的作业细分、成本细分、效益单元细分、燃料管理细分等手段,会大大增强全员的效益意识、成本意识、市场意识,增强电厂决策的实效性、准确性。

三、发电企业精益财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精益财务系统构建中的标准化问题

构建精益财务系统的理想状态是所有的作业都能够进行细分,但是在实务中,所有的作业都准确细分是不现实的。火力发电企业不是流水线作业单位,制造业精益管理的标准化管理成功经验难以借鉴。尤其是占成本70%左右的燃料成本受煤源、煤种、煤质不确定影响,标准化管理难度大,数字化煤场管理的实施也受电厂煤场先天的占地规模影响,如煤场小则无法做到分类堆放储存,不足以进行数字化煤场方式管理。

(二)精益财务系统构建中的信息化问题

信息化和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信息化是实现标准化的手段,精益财务的推进也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的构建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难以很好解决的问题。第一,目前火电企业ERP、FMIS、资源管理系统等与价值链相关的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要让信息系统做到信息流、业务流、价值流完全匹配仍存在一定的难度。第二,目前电力企业大多是使用SAP、Oracle国外的大型数据库平台系统进行开发,界面、操作习惯、术语称呼不太适合实际的工作习惯,使得工作人员快速掌握并且熟练运用的难度较大。第三,SAP、O-racle大型数据库平台非专业的财务软件,如直接在此系统上实现财务功能,可能会出现系统运行不能完全按财务会计规范生成财务数据,带来财务会计制度执行风险。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