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创新力学模型研究范文

企业创新力学模型研究范文

时间:2022-06-15 05:56:35

企业创新力学模型研究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SME)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我国国家统计部门也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划分办法,但所有的标准与经济发展合作组织(OECD)的界定相似,中小企业是泛指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新形势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十分迫切,但同时面临观念意识陈旧、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不足、科技投入力度不够、技术创新机制欠缺等问题[1]。本研究试图在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相关研究

国外有不少学者从微观视角探讨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集中于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s)和障碍因素(ObstacleFactors)。Ghosh和Kwan(1996)在对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客户关系、管理体制和市场营销体系[2]。DeHays和Haeberle(1990)的研究表明,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因素主要有持续的技术开发能力、市场集中能力、领导力、管理机制、管理团队、战略联盟、信息技术战略等[3]。国内学者在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主要侧重于障碍因素的实证分析。例如洪林伟等(2004)从资源限制、战略战术和成长因素的三维模型,对妨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等各种潜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4]。安同良等(2005)在对江苏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时,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要素缺乏、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备等问题[5]。解学梅等(2008)对上海102中小型企业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现状进行调查,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才缺乏、资金缺乏、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缺乏、企业技术和产品易被模仿等成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障碍[6]。除了从企业微观角度外,国内一些学者还从创新体系出发,试图从内外支持系统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理真(2001)认为技术创新体系是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技术创新的收益需要高水平的服务与信誉保障,以市场为主和政府干预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特点[7]。赵林海(2006)依据创新系统的结构与特征,指出应由法律支持体系、联合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服务支持体系、金融体系等方面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8]。不仅如此,一些学者进一步从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和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出发,构建出企业技术创新因素(或体系)的相关模型。刘军等(2005)运用期望理论,从企业技术创新效价和企业技术创新期望两个方面出发,构建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期望模型[9]。陈大龙等(2010)以制造业为例,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因素分为内部动力因素和外部动力因素,为我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10]。综上所述,当前关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因素和创新体系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二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微观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是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问题;二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分析,主要从创新管理系统的视角进行研究。但是,这些影响因素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它们在创新支持系统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尚需要进步探究。事实上,影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是众多,而且彼此相互作用,只有理清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机理,才能更科学地构建企业的创新支持系统,才能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工具。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

2.1力学模型的设计思路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广泛涉及企业行为、企业成长、组织结构及管理等基本内涵。企业成长理论的内核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企业是建立在管理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样,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取决于其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从而持续不断地实现潜在的价值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决定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关健因素,受到了政府、学者的高度关注。尚增健(2002)基于中小企业的成长,认为“渐进式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的必由成长路径[11]。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认为:企业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就如同斜坡上的一个球体,它受到来自市场竞争和内部员工情性而形成的压力,如果没有止动力,就会下滑,为使企业在斜玻(市场)上的位置保持不下滑,就需要强化内部基础管理这一止动力。海尔“斜坡球体定律”揭示了企业发展的加速度与企业发展动力之和与阻力之和的差值成正比,与企业的规模成反比。其公式是:A=(F动—F阻)/M,其中:A代表企业发展的加速度;F动代表企业发展的动力之和;F阻代表影响企业发展的阻力之和;M代表企业的质量,即规模。在综合考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支持系统和成长路径的技术创新特点,借助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本文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从模型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就如斜坡一个球体,其技术创新不仅与自身有关,还受到外部许多作用力的影响。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必然是一个面对竞争压力、发挥成长动力、借助外部推动力和拉力、克服障碍力的过程。同时,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结果有可能促使其技术水平的相对提高,也有可能导致技术水平的相对落后,甚至技术水平的绝对下降。

2.2力学模型相关变量的解释

2.2.1力学模型的维度在图1中,横坐标表示企业经营的粗放型或集约型相对程度,用B点表示;纵坐标表示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用A点表示;由B→A表示企业技术创新的轨道,B点→A点之间的连线与横坐标形成夹角α(很容易理解,夹角α在零度和90度之间)。当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A点固定时,企业由粗放型→集约型转变时形成的夹角α越大,斜坡越陡峭,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越大,但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较短;反之,企业由集约型→粗放型转变时形成的夹角α越小,斜坡越平缓,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越小,但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较长。当企业经营的粗放型或集约型相对程度B点固定时,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时形成夹角α越大,斜坡越陡峭,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越大,且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较长;反之,企业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低时形成夹角α越小,斜坡越平缓,企业技术创新的难度越小,且企业技术创新的路径较短。

2.2.2技术创新的竞争压力C

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Goodstein(1991)在研究医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增减与外部竞争压力时,以医院行业中总体病床数量的变化作为竞争压力变化的指标,可见其对竞争压力的定义比较简单[12]。根据Porter(1985)的观点,企业面临来自行业内其他企业、顾客、供应商、行业外部的潜在进入者、替代产品这五种竞争的压力[13]。很容易理解,企业应对竞争压力变化需要以一定的资源的能力作为基础,企业只能承受一定范围内的竞争压力,如果竞争压力的变化超过企业承受范围,则企业可能被淘汰出市场。关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的调查,有的反映是2.7年,有的显示不足3年,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小企业抗击市场的风险能力比较脆弱,企业的生命周期普遍较短。中小企业有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受到一个向下的C力的影响,即竞争压力(Competitivepressure)的影响。当然,竞争压力的结果有可能把中小企业淘汰出市场,但外部环境的压迫性也有可能促使中小企业的全面创新。

2.2.3技术创新的成长动力E

与竞争压力相对应的是企业的成长动力(Enter-priseGrowthForce),企业成长是企业存在的目标,也是企业使命的体现。企业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资本投入者的原动力、企业家能动力、员工能动力、市场竞争压力四个方面[14],在图1中,中小企业的成长动力形成一个与竞争压力相对应的E力,促使中小企业摆脱困境,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客户价值、成本控制、内部管理等各方面不断提高。一般而言,中小企业一般处于市场竞争的弱势,主要扮演市场补缺者的角色,他们的目标是小市场或大企业不感兴趣的市场[15]。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道路上,中小企业的成长动力形成了企业内部的创新动力,决定了企业创新水平和创新方式。

2.2.4技术创新的推动力D

模型1中的D力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DrivingForce),是由来自企业外界的非营利性支持因素构成,具体包括宏观的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如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等)、政府行为(如科技创新支持计划、研究开发基金、政府主导孵化器等),这些外部的支持性因素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十分重要,特别在企业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过程中,常常是推动和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强大推动力。除此之外,中小企业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同样是技术创新的推动力。当前,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各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人才引进、资金资助、政策扶持等举措,这些非营利性支持因素,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2.2.5技术创新的拉力P

模型1中的P力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拉力(PullForce)。关于P力的解释,主要是来自中小企业外部的以营利为目的各种促进技术创新的相关因素,如风险投资基金、赢利性企业孵化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社会服务机构等。随着产业集聚程度加剧或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企业越来越需要这些来自外部的服务系统,以此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水平。此外,科研院所、高校等提供技术研发外包服务的机构也日渐增多。这些外部拉力系统的提供者可以是企业和私人机构,也可以是风险投资机构和社会团体,他们为中小企业提供创新服务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同时也从外部拉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2.2.6技术创新的障碍力O

如前面文献所述,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存在许多障碍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前面文献所述的“障碍因素”多是中小企业存在的外部的客观因素。Catignon和Robertson(1999)就明确指出企业技术创新采纳拒绝是与创新采纳伴生的创新决策行为,是企业认知到技术不相容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后所做出拒绝技术创新采纳的决策行为[16]。本文认为,除了这些外部的障碍因素之外,中小企业主观上有时也会“技术创新采纳拒绝”,企业做出不采纳技术创新的决策行为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自身创新意义不足、决策者惧怕风险或承担责任,企业采取拒绝或延迟创新的行为;二是企业在经过创新采纳评估后作出理性的放弃创新的行为,是企业认为当前无法或不经济采纳创新技术。模型1中,中小企业的这种外部和内部的多种影响技术创新的力被称为障碍力O(ObstacleForce)。

2.2.7技术创新的“五力协调”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面对竞争压力(Competitivepressure)、成长动力(EnterpriseGrowthForce)、推动力(DrivingForce)、拉力(PullForce)、障碍力(ObstacleForce)的“五力作用”。由此:当P+D+Esinα>O+Csinα时,企业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甚至在技术创新的竞争中更加拉大与同类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当P+D+Esinα=O+Csinα时,企业受到向上的技术创新动力与向下的技术创新阻力相同,企业的技术创新维持在原来的水平。当P+D+Esinα>O+Csinα时,企业的创新动力大于创新阻力,表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其技术创新水平将逐步超过同类企业。为了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效益.

2.3力学模型的核心机制和主客体系统

2.3.1技术创新的核心机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hristensen(1997)提出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innovation)①概念,这是战略管理理论的前沿问题,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市场颠覆(创造一个新的顾客价值网络),另一种是低端颠覆(立足于现有顾客价值网络或主流的顾客价值网络,采取低成本的商业模式而发展壮大)[17]。本文认为,不管是哪种方式,颠覆性创新都着眼于顾客价值,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于竞争对手更能显著地实现顾客的价值,中小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需要有相对持久的竞争优势,而核心产品形成的竞争优势较小且难以持久,如何更好更快地实现顾客的价值成为关键。因此,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是顾客价值(Cus-tomerValue),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始终不能偏离顾客价值这个核心。

2.3.2技术创新的主体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核心系统的是主体和客体系统。由于规模、资金、信息、人才等客观限制因素,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区别于大企业,企业家不仅是技术创新战略战术的制订者,同时又是领导者和组织者,毫无疑问,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领军人物。JillKickul和LisaKGundry(2002)通过对107家小企业家的个性、战略目标选择和技术革新三者之间实证研究,认为积极的个性会直接影响到激进的战略目标,而后者又影响到技术革新的三种类型、目标程序、组织系统和技术革新的边界支持[18]。而Aragon-Sancbez(2005)通过对西班牙1351个中小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后认为,企业经营者的保守、激进、理性思想等个性能够直接影响到技术创新、组织变革、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的管理行为,并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战略[19]。由此,本文认为,企业家及其精神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2.3.3技术创新的客体

技术创新的客体即创新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指进入创新主体实践活动领域并和创新主体发生一定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客观对象。根据熊彼特观点,创新即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其内涵是指新发明的应用,即新发明、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或新制度第一次运用到经济中去的尝试。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涉及材料、产品、工艺、生产手段等不同方面,由于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从外部获取的,因此材料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外部进行的,所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对象(客体)涉及产品、工艺以及生产手段等三个领域。产品的创新可以从产品的整体概念②入手,工艺和生产手段的创新包括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对生产过程的重组,以降低消耗、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2.3.4技术创新主客体系统的协调

由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客体的多样性,也就使得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系统性活动,是由若干个客体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总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例如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小组设计等),必定需要一种协调和沟通系统。许庆瑞(2003)提出基于大企业的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认为大企业的创新是全时、全员、全流程、全价值、全球化的创新[20];郑刚(2009)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小企业实施全面创新管理的总体概念框架,中小企业的全面创新仍然需要全员参与、全时空进行,并且认为全面创新正作为中小企业创新管理的新模式[21]。所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协调系统同样是全时空的,它通过企业全方面的沟通平台、技术创新组织的柔性、技术创新要素投入、技术创新与市场适应等环节实现。

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力学模型的应用

3.1设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轮”

中小企业的成长过程如同斜坡上的球体,技术创新是促使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设计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轮”,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技术创新轮”的“轴心”是“顾客价值”,强调了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始终要顾客价值这个根本,更确切地说要实现“价值创造或价值增加”,这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围绕“顾客价值”的“轴心”,要构建好的主客体及协调系统。尽管中小企业的全面创新理论强调“全104员性”,但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更确切地说,是中小企业所有者对技术创新所持有的精神在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此,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对技术创新的热情,帮助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保持积极的态度。在技术创新的客体方面,要抓住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主要方面,寻求技术创新的突破点。最后,为了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在创新轴心———创新主体———创新客体三者之间需要建立协调系统。为此,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沟通机制、建立信息平台、评估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和产出,保证技术创新与市场对接,确保中小企业较快、较好地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

3.2实施颠覆性创新的竞争策略

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较短,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很高。根据黄海洋(2011)关于颠覆性创新的扩散与中小企业的竞争策略研究,创新问题或需求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推动;二是市场驱动,并且认为颠覆性创新的问题或需求主要来自于市场驱动,产生于主流市场产品的性能过剩,以至于现有消费者不愿为产品性能的进一步提高付出溢价,而其他消费者又不具备消费此类产品的能力[22]。由于颠覆性创新对于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其研究与开发过程相对简单,一般不需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一特点使得中小企业只需要利用现有比较成熟的技术,进行重新组合或简单开发,就可能形成满足非消费市场或低端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所以,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应该主要是面对市场上更简单、更便利和更便宜的产品新需求,开展新市场颠覆或低端颠覆。事实上,一概笼统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实施创新是不太现实的要求,基于非核心技术或非技术的颠覆性创新,才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创新的理性选择。

3.3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渐进式过程

路径依赖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概念,其含义是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与多种因素有关,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并非完全是决策者主观的产物,而是在特定环境结构下的选择。如前文所述,虽然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但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选择技术创新战略时与大企业相比更缺少主动性。中小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集约型或粗放型经营程度,依据所在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决定自身的技术创新内容和创新方式。此外,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渐进式的动态过程。所谓渐进式,是因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始终在追赶行业先进的技术创新水平,其技术创新的主要任务是缩小与行业先进技术创新之间的差距,期望通过自主创新赶超行业技术水平不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目标,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是在知识与技术积累基础上实现局部或改良性的创新。所谓动态过程,是因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受到“五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五种力量”的此消彼长都会影响到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很难按既定的技术创新战略推进,更多是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4总结和讨论

从上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力学模型研究,可以作出如下归纳:一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力学模型”,技术创新轮的“轴心”是“顾客价值”,是“企业家及其精神”的主体系统、技术创新对象的客体系统以及协调创新轴心———创新主体———创新客体三者之间的协调系统。二是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约束决定其“颠覆性创新”的技术创新方式,主要利用“市场驱动”途径发现技术创新的问题或需求,瞄准市场上更简单、更便利和更便宜的产品新需求开展新市场颠覆或低端颠覆。三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面对竞争压力、成长动力、推动力、拉力、障碍力的“五力作用”,本文构建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五力力学模型”,并就“五力协调措施”提出了建设性观点:一是选择成本领先、差异化或专一经营的竞争战略;二是构建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员工激励约束机制;三是营造积极的非营利性支持环境;四是营造积极的以营利为目的外部环境;五是培养企业自身创新意识,科学评估和理性认识具体的技术创新活动。四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个渐进式的动态过程,其创新的内容、方式、水平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的环境,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很难按既定的技术创新战略推进,更多是表现在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本研究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五力”作用强度和作用方向(例如成长动力)尚不明确,特别是技术创新的难易程度的测量还没有说明。此外,下一步需要通过大样本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被举报文档标题:企业创新力学模型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qyfzlw/6032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