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劳动教育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劳动教育设计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教育;问题;对策

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责任。随着新时代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愈发加增,与之相关的第二课堂也逐渐成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然而,尽管我国部分高校在劳动教育上有着一些长期的活动,然而由于目标不明确,操作门槛过低及覆盖面窄等问题使得劳动教育的实际效用偏低。

一、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劳动教育的肤浅化、片面化及功利化。首先,劳动教育的肤浅化主要表现在,在家里孩子只管看书写作业,其它家务都理所应当地由父母承担,学校亦如此,长此以往学生对“劳动”的理解自然出现偏差;其次,劳动教育的片面化主要表现在强调智力至上,只看到劳动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劳动的内在育人价值。传统教育中,往往将课堂教学作为唯一的重心,这样虽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而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却成为短板;再者,劳动教育的功利化表现在将劳动与金钱、利益联系起来,甚至直接进行对等,以致学生参与劳动是出于某种明显的功利性动机,而不是在劳动中历练的本意。不合理的激励机制,过分强调劳动教育的外在价值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劳动教育忽视内在育人价值劳动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类社会的诸多知识、文化、制度等都是从漫长的劳动生产实践中学习而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说过,“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然而,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劳动教育的内涵理解显出片面化和机械化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要么将劳动作为惩戒或体罚的手段,要么单纯地将劳动教育理解为教授新的劳动生产技术。这种对劳动教育单向性的理解忽略与割裂了劳动者与劳动对象间通过劳动建立起的良性互动关系及双方的需求。

(三)劳动教育缺少专业性、时代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高速期,每一天都有着新的变化,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而目前高校现有的传统的能与劳动教育勉强搭上边的活动,其形式内容仍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诸如探访孤儿院、敬老院,做文明倡导员,义务劳动打扫卫生等,这些活动缺乏时代性和新颖性,不仅无法吸引90后、00后的大学生,且由于所从事的是与所学专业无关的事务而效用低下,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研究劳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同及变化的需求是必要的。

(四)劳动教育的普及程度不足随着时代的发展,尽管高校也为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了诸多的机会和平台,如青年志愿者大队、勤工助学岗等。然而,这样的岗位数量极为有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比如高校各个部门或二级院系虽然为学生提供了种类繁多的勤工助学岗,然而这些岗位一来数量极少,二来通常都设置了较为严苛的条件,因此真正能够在这些岗位得到锻炼的只是极少部分学生。同样,学生会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或社会实践的活动往往也只限学生会干部参与,对于广大的普通学生而言,参加这类活动的机会其实并不多。通常而言,由于信息渠道不畅等因素,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活动信息,学校出于安全隐患的考虑,往往也是持消极态度。因此,传统形式的劳动教育很难成为学生的“必做题”,而通常只成为有更高追求的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前提下的“选做题”。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消极思潮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然而劳动者相对于士族阶层而言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像诸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谚语都能体现。与此同时,教育者习惯于将劳动作为惩戒的手段,而惩戒带给人的往往是不愉悦的体验,故而会使人对劳动产生抵制情绪。如此就偏离了劳动教育的本意和初衷,最终导致学生对劳动的意义产生误解,甚至劳动观产生扭曲。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与看待问题的角度已不同于以往。具体讲就是后现代主义对青年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消极影响。目前很难从理论上定义后现代主义,然而可以将其理解为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否定真理的存在或是设定真理有多种可能性,对确定的概念模糊化,反对传统道德的统一性,强调个体主观的感觉等。简单点说,所谓后现代主义实际上就是存在主义、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及价值虚无主义等诸多思潮的混合体。这在我国当前的年轻人群中主要表现在情绪化、颓废迷茫、自我中心、享乐纵欲、物欲至上及对传统道德的叛逆等。因此,当今的大学生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或许并不是那么乐观,这既是劳动教育的障碍,而同时又是劳动教育的目的和必要性所在。

(二)劳动教育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普遍缺乏健全体制的保障。而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缺少健全的劳动教育的保障、激励及考核等机制。体制建设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缺少明确的目标导向。第一课堂一直以来都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而第二课堂通常处于从属地位,这就使得在资金的划拨和分配及政策杠杆都在向着第一课堂倾斜。然而,劳动教育与其它教育活动一样,都离不开经费和政策的支持。在经费短缺,和一切都为第一课堂让路的前提下,无法开展有效地劳动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基于保障机制的缺失,更谈不上有效地激励作用,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反向激励。简单来说,学生参与了劳动教育的活动或项目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明显的益处,或者不参与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如果没有激励机制的诱导,光靠说教不足以达到劳动教育的内在育人效果。再进一步讲,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在对学分设置和考核上普遍缺少劳动教育相关的考核,而考核机制对学生而言恰恰就是其努力的风向标。

(三)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出于上述两层原因的延伸,在现今过度偏好效率和绩效的社会价值取向的诱导下,高校,甚至中小学校在培养人方面普遍专注于表面可量化的指标。比如,就业率、科研成果、财政拨款等都是高校努力争取的目标,而对于不能立时见效的劳动教育则是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加之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私立学校为追求商业效益将人当做考试机器培养,流水线式生产,这早已违背了教育的初衷。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大因素,即应试教育单一的评价机制和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重科研,轻教学是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科研成果、就业率直接关系到高校的招生规模和经费划拨等,是我国高校发展的命脉。在现行的政策背景下,这种现象的产生从客观上讲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高校的扩招使得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加之许多高校缺乏相对充足的现实条件,使得劳动教育更加不容易充分地实现。

三、改善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一)日常思政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强化大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培养其正确的劳动观,最重要的还是要从劳动教育相关课程入手。然而,目前很多大学都没有设置单独的劳动教育课,而主要是在思想品德课中体现劳动教育的内容。然而由于思想品德课涵盖的内容广而重要,因此劳动教育在其中的占比有限。就思政课而言,劳动教育并不是里面最主要或最重要的内容,故而单独倚靠思想品德课难以达到劳动教育的目标。因此,利用专业课程思政和辅导员日常思政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比较符合当前各校校情的途径。其中,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就是将劳动教育内容涵盖到所有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当中,使课堂不再单纯灌输知识,而是以全方位培养人为目的,将课程内容与具体劳动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辅导员除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辅导等工作外,还需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学生管理中。通过主题班会、班级活动、个别访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以第二课堂为载体,强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根据教育部对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及团中央关于建立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议,从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角度做好顶层设计。就当前国内高校,特别是地方院校的实际校情而言,为劳动教育设立专门部门不太现实。然而,今年正值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全国各高校推广之际,将第二课堂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不失为上好选择。具体而言有以下要点需要注意:首先,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此确定第二课堂哪些项目属于劳动教育及各项目的学分设置;其次,在劳动教育的导向上应以激励学生创新创业为主,而不是为了劳动而劳动;再者,在经费上必须要保证固定的划拨,以此满足劳动教育工作中资料费、评审费、差旅费、教师酬金及宣传费等资金需求。

(三)深化校地合作,为劳动教育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该是广义的教育,而不是狭义的教育。仅靠学校及课堂教学等狭义的教育场所及途径并不能完全达到劳动教育的预期目标。因此,深化校地合作,使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的“指挥所”,社会成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实现学校-社会联动式的劳动教育,是未来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级学院根据自己的不同专业寻求与地方企业、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深度合作,拓展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去一线参加生产劳动,让所学专业既能落到实处,又能为社会生产做出一定贡献。因而劳动教育不因只从事简单的义务劳动,而是要与所学专业深度融合。与此同时,在保证专业劳动实践在学生中全覆盖的前提下,将参加专业劳动实践作为学生毕业的必修项目,使劳动教育在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中发挥实际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劳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而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伟大目标的重要途径。以高校为主要依托,以不同专业背景的社会实践平台为重要抓手,使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专业背景深度融合的模式是未来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姜莉莉.大学生劳动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J].读与写杂志,2018(12):55.

[2]王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下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J].德育研究,2018(4):38-39.

[3]高亚伟.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5.

[4]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劳动;教育方针;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I口接班人”,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阐发的又一新思想。这一教育新思想,把劳动教育纳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之中,提出德智体美劳的总体要求,丰富与发展了党的教育方针,对培育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推进教育事业髙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举国上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背景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关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新思想,有着特别的深意,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昭示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伟大使命。揭示这一新思想丰富深刻的内涵,必将为下一步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切实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动力支撑。

一、“五育并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经历了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的不断提炼、完善和阐发。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历代领导人审时度势,根据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国际局势,对教育方针中育人总体要求提出了各具时代引领性和现实指导性的表述。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4月,他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教育必须为j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劳’44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劳动化。”196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髙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简称“髙教六十条”)将此二者结合,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首次正式提出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条教育方针沿用十几年,1978年3月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得到进一步强化,其影响之大、执行时间之长,在共和国教育史上堪称唯一。1978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共召开了六次全国性教育大会。梳理历届领导人在历次全教会上的讲话及同时期颁布的教育纲领性文件,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党和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回答及对劳动和教育关系的阐发。1978年4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我们的学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这就是同志说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同年9月,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进一步重申了对中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规定,纠正了“”时期“”打着“开门办学”旗号,以劳动代替教学,鼓吹“知识越多越反动、劳动越多越革命”,把劳动教育纳入他们同“走资派”斗争轨道的扭曲做法,自此劳动教育驶人规范化发展轨道。1985年5月,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上讨论并于会后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师生,激励他们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奋勇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1987年10月,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加强小学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当前端正办学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求各地组织力量,编好劳动课教材,积极抓好师资配备和培训工作,有步骤地解决劳动场地与设备问题,促使我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这强调了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然而,劳动教育在中小学实践领域依旧受到应试教育的挤压,实则是一个薄弱环节。1994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同时,他又特别提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这一条已经明确写人《纲要》,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一项基本措施。”“事实证明,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社会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学生适当参加—些物质生产劳动,应成为一门必修课,不是可有可无,这一点务必要充分认识和髙度重视。”1995年3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的教育方针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方针争鸣探讨的总结,又推动了依法治教进程,进一步将我国教育事业引上健康发展的轨道。1999年6月,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出台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大会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髙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挑战,素质教育承载着人们的期盼和时代的呼唤应运而生,在强调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同时,“美育”被充实进教育方针。2001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随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髙中设置综新路求索中?泣跆鉍学参著E-mail:xzzk666@163.com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然而,对于如何让《纲要》落地,如何将其转化为一线广大师生的教育实践,彼时还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典型示范。2010年7月13日,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概括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60年这一历史进程时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在讲到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时再次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学生健康的重要性,重申教育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前10年这一时期,学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变得多元,从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国外教育家劳动思想等丰富的研究主题中产生出“劳动教育在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中是否应该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的争鸣。争鸣无疑深化了人们对劳动教育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为重新思考和确立劳动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提供了学理反思。2018年9月,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坚定指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劳动教育纳入“培养什么样的人”总体要求的同时,他还在“怎样培养人”六个重要方面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就将劳动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髙度。纵览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虽然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的大政方针,但旗帜鲜明地将劳与德、智、体、美相并列,纳人教育方针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来表述尚属首次。这是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丰富与发展,更是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倡导劳动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尊重劳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要义。劳动概念和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准确理解与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一把最关键钥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这种客观性体现在,劳动是一种“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化的过程”,对人自身的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马克思通过物质劳动构建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就是物质生产,就是劳动。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时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里所讲的物质生活,就是人类劳动,这种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任何民族都离不开劳动,劳动对任何民族的发展起着根本性作用。1868年7月11日,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劳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卷第四篇第十三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指出:“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详细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髙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进一步开拓了对劳动的认识,劳动不仅有利于提髙社会生产,更有利于为未来社会发展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劳动结合教育,是改造社会“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马克思非常重视劳动的革命性作用,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生产劳动和教育的早期结合是改造现代社会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这表明,马克思充分认识到把劳动融入教育所能起到的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革命性、推动性作用,这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劳动融人教育提供了深刻启迪。把以劳育人思想纳人教育方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动力和优秀品质的传扬

曾指出:“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我国古代神话和传说记截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燧人氏带领劳动人民钻木取火,有巢氏带领劳动人民筑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黄帝制造兵器,大禹治水,无不诉说着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就崇尚劳动的优秀品质。中华民族早期经典《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认为君子当效仿天道的刚强和运行不息,开拓进取,不断奋进。后人遂发展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中华民族还历来推崇“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一勤天下无难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是对“劳动”的推崇和践行,“俭”是对劳动成果的节约与珍惜;“奢”是对劳动成果的浪费、糟蹋,对劳动的鄙视和蔑视。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对劳动的尊崇,以及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我国历史典籍《列子?汤问》记载的《愚公移山》,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崇尚劳动、埋头苦干和坚靭不拔的民族精神和优秀品质。面对拦路的两座大山,愚公不逃避、不抱怨、不怕苦,带领妻儿后代挥起锄头挖山开路,最终实现了移山的梦想。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借用这则典故,号召全党“必须使全国广大人民群众觉悟,甘心情愿和我们一起奋斗,去争取胜利”。正是这种实干、劳动和奋斗,激励和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崇尚劳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创造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建设年代的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塞罕顼精神等。这些精神无不包含着崇尚劳动、持续奋斗的鲜明特质,筑就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正是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始终的劳动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对融于中华民族血液之中的劳动基因的彰显,是对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优秀品质的继承与发扬。

四、“四最”是劳动价值观最自然的抽象和最凝练的表达劳动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突出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五一”前夕,都要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向全国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他在公开场合面向社会各界发表关于尊重劳动的讲话达20余次之多,讲话对象涵盖社会各界,包括劳动模范、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文艺工作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青年学生、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其中推崇劳动的金句频出,歌颂劳动的俗语比比皆是,它们串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生动的系列劳动观,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色彩浓厚、气息淳朴又光芒璀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人就是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典范。他的劳动观直接来源于个人的切身体验。他16岁到陕北农村插队,在劳动中咀嚼艰辛、历练成长。走上领导岗位后,勤勉工作,“案无积卷,事不过夜”。他从艰辛劳动中收获了深刻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一是劳动升华思想。他曾回忆道:“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二是劳动联系现实。他说在插队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源于此、获于此”。青年在劳动中了解了乡亲们需要什么、期盼什么。三是劳动磨炼意志。如他“当年担粪、担麦把肩膀压得又红又肿,背上风吹日晒,皮脱了一层又一层”。四是劳动涵养品德。当年打坝造田除了“一人一天要推200车土”,还要靠人力用木夯用力砸土,一天下来,手上全是泡。泡磨破了,开始流血。但不管多苦多累,“一直拼命干,从不‘撒奸儿’”,乡亲们这样评价。在淳朴的乡村社会,能吃苦意味着能过好光景,不“撒奸儿”意味着靠得住。五是劳动激发并坚定信念。在缺吃少穿的条件下,带领村民修淤地坝、建沼气池、打深水井。2015年10月,他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又一次深情地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是劳动把梁家河刻画成心中一个特殊符号,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情,成为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成为他为民做事信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思想的发源地。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辛的劳动给了坚强的毅力、坚韧的品格、坚定的信念,给了他脚踏黄土地的自信、为民谋幸福的柔情、奋斗中国梦的担当。“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髙、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是他历览前贤对劳动无比深刻的理解,也是他深有感触地对劳动无比自然、贴切、由衷的赞叹与表达。

五、“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美旋律与最强乐章

劳动成就伟业。“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回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党和国家带领全国人民一道敢闯敢干的勇气、自我革新的担当,靠的更是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新时代令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及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国之重器”,之所以能托举出一个为中国人举目可见的中国梦,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实实在在、奋斗不止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指出,广大劳动者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实践,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努力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他谆谆教导广大少年儿童“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帮着做,公益的事争着做,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磨炼意志、锻炼自己”。劳动营造奋斗的生动局面。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劳动就是奋斗的生动体现。劳动实现梦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若想到达幸福的彼岸,除了劳动,舍其取谁?弘扬劳动精神,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书写个人史、书写国家史,无疑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史诗般伟大交响乐中的最美旋律和最强乐章。

六、高扬劳动教育旗帜是教育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到的。这与其他论述一道以“九个坚持”形式,系统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党对教育规律认识达到新的髙度。同时,这是面向教育系统发出的新时代动员令,是他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高度对教育系统提出的新的更髙的要求。学习贯彻落实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他面向教育系统发出的动员令和号召,就要在全系统髙扬劳动教育的旗帜,迅速反应,切实行动,扎实落实,做好科学严谨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制订规范可行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多措并举的劳动教育开展机制,开发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研制科学有效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让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能真正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落地生根,使劳动精神能够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用劳动精神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引导健康方向、带来积极能量、开出美丽之花。以劳动教育的健康有效开展,促进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完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构建。回望来路,我们应感怀“五育并举”大政方针历经60载之曲折不易;展望前程,我们当谨记“劳动教育”所负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历史使命;反观自身,我们须常存育全面发展之人的教育初心。以史为鉴,以梦为马,以心为灯;珍惜当前局面,开拓当前局面,夯实当前局面。让教育人用扎扎实实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开辟出新时代生动的劳动教育新局面,用幸福的汗水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堪当历史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开创新时代教育工作新局面[J].求是,2018(9).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3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把握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深化德育工作改革,强化德育共同体建设,坚持“五育并举”,多角度、全方位推动全县德育工作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

(一)突出德育工作时代性

1.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落地落实落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全面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贯彻落实。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加强党建带团建、队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开学第一课”“童心向党”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活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学校”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仪式感。积极开展“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第二十八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新时代好少年?红心向党”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织学习2020年感动中国人物、卫国戍边英雄人物先进事迹等,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梦”“三爱”“三节”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积极培育德育(少先队)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选树身边的榜样,结合推荐评选各级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

(二)细化学生品行管理

3.规范学生手机管理。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精神,制定学生手机管理具体办法,确保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统一保管、禁入课堂等要求落到实处,并于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全面推行。指导、鼓励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管理家庭公约,言传身教,当好孩子的榜样。

4.组织实施教育惩戒。把学习宣传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并切实抓好《规则》的贯彻落实。近期,要集中做好《规则》学习宣传工作,确保在2021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通过多种形式将《规则》精神和要求传达宣传到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准确理解文件精神、准确把握工作要求,争取做到全覆盖,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和依法治理水平。要围绕教育部《教育惩戒实施指导手册》开展校规校纪的修订工作,健全《规则》提出的校规校纪执行委员会、学生申诉委员会等各种制度,健全教育惩戒实施和监管、救济的工作机制。

(三)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5.坚持“五育”并举。制定《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管理细则》,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学科育人建设,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进体育、艺术等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智育有机融合。

6.深化思政课程建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中小学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团队活动等德育课,以德育例会、活动观摩等形式促进经验交流。贯彻落实中共县教育局党组《关于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五个一”工程的通知》(安教党组〔2020〕12号)精神,评选一批示范精品课,开展一场“平语近人”知识竞赛。

(四)不断深化文化育人

7.推进文明校园创建。今年是文明校园新一届全国、省级(2021-2023年度)申报年、市级(2019-2021年度)届中初评年、县级(2020-2021年度)总评年,各创建申报学校应认真解读评价体系,做好申报、创建的各项工作。要积极推进“无烟校园”“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创建,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公共生活好习惯”“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移风易俗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县委文明办、县教育局将发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将德育、团队、宣传等工作成效纳入文明校园考评重要条件。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等活动,广泛开展汉字听写和诗词比赛,依托团队组织办好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积极推进城市学校少年宫与学校课后服务有机融合试点工作(见泉委文明办[2021]5号),举办2021年度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展演展示活动,推动“一校一品一特色”活动。充分发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志愿服务队的作用,推动中小学生以志愿活动、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深入开展公益服务、技艺学习、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五)创新推动实践育人

9.推进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根据《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县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依托县中小生社会实践基地,完善劳动实践研学项目,组织开展好研究实践教育活动,探索政府指导推动、学校设计研学课程、企业负责基地建设的联合共建模式,开发、评选一批优秀研学课程,打造研学精品线路。

10.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鼓励各校结合实际,精心打造具有我县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特色示范项目。因地制宜拓展校内校外劳动教育资源,遴选一批劳动教育基地,推进学校做到“六个一”:一个劳动教育主题、一个校内外劳动实践场所、一套特色劳动教育教材、一队专兼职相结合劳动教育导师、一批小能手、一周至少一课时。

(六)着力推动队伍育人

11.激活德育管理者团队。依托22个“德育共同体”牵头校(见安教〔2019〕26号附件2),促进各学段德育教育教学、队伍建设和文明校园创建等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有效衔接,鼓励各学校至少与1所跨学段学校携手共建,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资源共享、螺旋上升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完善德育骨干、思政名师(学科带头人)等送课送教常态机制,打通德育工作者培训、培养和成长路径。

12.完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学校首席班主任制度或名班主任工作室,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和班主任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津贴的激励效能。县教育局将组织开展“百名优秀班主任”评选和经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和管理能力。

(七)有效促进心健育人

13.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重点提升全体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的能力。督导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优化课程设置,统筹利用综合实践课、地方课程等课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确保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推动学校为班主任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完善心理咨询室(学情茶话室)。加强学生心理防护,落实24小时教育系统心理热线援助服务。

1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依托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加强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运行心理危机预警、处置、干预与转介制度。完善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工作机制和设施设备,推进薄弱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心理教师挂钩片区学校开展服务和考核工作,全面落实学校心理服务四级管理机制。

(八)持续强化协同育人

15.健全协同育人机制。有序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落实《家长家庭教育基本行为规范》。加强家庭教育培训,促进“家长学校”建设,开展家长读书沙龙、家教讲座和家教论文汇编等,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素养。继续培育一批县市级“家长学校”示范校,通过规范学校家长委员会运行,有效开展家访、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等,密切家校联系,发挥好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强社会资源整合,使家庭、学校、社区(村居)形成育人合力,努力构建全社会育人体系。

16.规范网络育人机制。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落实“三审”制,建好用好管好校园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网络平台和自媒体,丰富校园智慧团建、队建。加强中小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抓好意识形态建设,发挥新时代新媒体网络德育效能。

三、工作要求

(一)创新育人方式

紧紧围绕提出的“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和“六个下功夫(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聚焦长期以来存在淡化德、弱化体和美、缺乏劳的突出问题,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以新的途径和丰富的活动载体推进立德树人工作,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把握育人重心

加强党组织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根据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家庭、社会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学生道德发展、成长成人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4篇

一、突出德育时代性

1.深入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党建带团建、队建,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锻炼强健体魄,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启动百个“名师小讲堂”、百个“红领巾小讲坛”进百校活动,讲堂内容围绕如何给孩子讲和让孩子来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国学”“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疫情防控”“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

2.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等形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仪式感,开展“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第二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广泛开展“中国梦”“三爱”“三节”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认真组织好春节、清明节、五一、六一、七一、国庆节、重阳节及寒暑假等节庆期间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选树身边的榜样,结合少先队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用好红领巾奖章评价表彰新时代好少年,开展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在疫情之下要做好疫情防护知识教育,还应当向学生讲好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规则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爱与感恩教育等几堂课,上好疫情防控这节人生大课。引导鼓励各校培育自己的德育(少先队)特色活动或品牌活动,各校要结合校本德育特色重点开展好中学生责任教育、小学生礼仪教育。

二、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3.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实施《市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南》,完善各小学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引导中小学校转变育人方式。推进体育、艺术等课程改革,促进德育、体育、美育、劳育和智育有机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完善中小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和管理机制,认真制定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建设立德树人、功能齐全、阵地完备、评价合理、特色彰显的德育工作全体系,将德育工作内容细化融入到课程、活动、社会实践等各项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完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将德育、团队工作成效纳入学校年终管理考评体系并规范考评流程,探索“德育先进校”考评机制并作为文明学校和综合考评优秀的前置条件,推进德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5.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加强中小学德育课建设,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实际,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中小学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等德育课,以德育年会、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少先队活动观摩等形式促进经验交流,评选一批优秀德育教学案例。抓实德育校本课程建设,评选打造一批优秀德育校本课程。深入推进学科育人建设,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各学科教学目标之中,开展学科育人微视频评选推广活动。

6.协调落实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法治意识养成,用好安全教育平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合理开设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课程,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禁毒教育,推动培育本土百个“名师小讲堂”讲安全、讲法制送讲进校园。

三、不断深化文化育人

7.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开展好各级文明校园届末总评,对接好评价体系,发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作用。规范志愿者行动。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评选展示一批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培养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全方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促进校风建设。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校园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进校园、心理健康周等活动,开展普通话测试和调查、汉字听写和诗词比赛,依托团队组织办好学生社团,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精神文化生活,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案例征集评选。组织开展第36届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评选和科普报告进校园活动。

四、创新推动实践育人

9.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为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研制《市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实施意见》,探索政府指导推动、学校设计研学课程、企业负责基地建设的联合共建模式,建成一至两个市级中小学生研学营地、基地,开发、评选优秀研学课程,打造研学精品线路。

10.深化社会实践大课堂活动。结合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推动中小学生以志愿活动、雏鹰假日小队的形式深入开展公益服务、科学研究、技艺学习、非遗传承、劳动实践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各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加强社会实践大课堂课程开发与建设,提升实践育人成效。

11.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和特色学校,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精心打造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品牌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喜悦,懂得劳动的艰辛和伟大。

五、强力推动队伍育人

12.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在全市教师中开展“中华文化涵养师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评选市“十佳师德标兵”,组织巡回报告,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健全完善长效治理机制,着力塑造气正风清的教育新生态。

13.激活德育名师和德育管理者团队。探索成立“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统领好德育名校、名师及名师工作室,组建德育专家团队,完善德育名师送课送教常态机制,打通德育工作者培训、培养和成长路径。

14.完善班主任专业成长体系。鼓励各中小学建立首席班主任制度或名班主任工作室,完善研训一体的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机制。督促各校完善班主任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津贴的激励效能,开展“十佳班主任”评选和巡回交流活动,收集编印班主任工作经验、活动案例汇编交流,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六、大力促进心健育人

15.完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一轮提升计划,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重点提升全体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的能力。加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开展心理健康名师走进薄弱校送课活动。以《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为指导,依据各校具体情况,加强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效运行心理危机预警、处置、干预与转介制度。启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项目基地学校建设工作,推进农村和薄弱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

七、持续促进协同育人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5篇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6篇

一、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党建引领”攻坚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党建促校建”

优化“党建促校建”工作项目,做实“党建引领”这篇大文章。召开了全区教育体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制定《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意见》,印发《市南区教育和体育系统学校党支部重大事项研究前置议事规则(暂行)》,《中共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工作规则》《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2020年党建工作要点》,印发指导各党支部规范落实“”等组织生活和工作要求,建立民办教育党建“四张清单”台账,组建民办教育党建指导员的党建指导队伍,建立公办民办党建工作联席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履行重大事项研究讨论前置议事程序,体现党组织主导意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市南教育体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二)纵深推进“三述”,提振干部责任担当

结合“燃烧激情、建功”活动,下发《“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指导标准》,扎实推进“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形成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述、科长队伍重点述、其他干部广泛述的工作机制,全系统开展“述理论、述政策、述典型”83场。下发《关于加强党支部学习的通知》,各党支部深入学习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论述,机关党支部开展集体学习12次,党小组学习24次,各党支部开展学习390余次、研讨交流130余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充分展现出干部教师敢拼敢闯、敢想敢试、敢为人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加强思想引导,守好意识形态阵地

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出台了《中共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意识形态责任制实施细则》及《中共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体系建设责任清单》,定期分析研判教育体育系统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加强对基层的引领,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追责问责,确保意识形态各项任务落实落细、落小。进一步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工作机制,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功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稳妥做好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和突发事件应对,对一些苗头性问题努力做到早预见、早发现,对重大事件及突发性问题提前介入,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四)坚持制度创新,推进工作流程再造

坚持问题导向,勇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持续推进机关流程再造工作。印发《创建“创新务实高效和谐”服务型机关实施意见》,坚持放管结合,简化工作程序,并逐步打破部门壁垒,在协调配合为基层单位提供服务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不断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破解了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活力的困难和问题。

二、立德树人,深化教育治理攻坚

(一)以海育人,打造特色教育高地

优化“以海育人”项目,持续打造区域“以海育人”特色品牌。《基础教育特色课程汇》第二阶段海洋丛书正式进入课堂,完成了《市南区“海之旅”海洋研学指南》编写、修订工作,架构起全域覆盖的特色课程体系。加强《基础教育海洋特色课程汇》课堂实践,创建海洋科学家与学校教师共同任教的“双师”海洋研学教育模式,举行海洋研学专题实践、“云”端海洋研学专题讲堂、海洋VR进课等,深入开展海洋要素融入式教学研究和区域海洋教育评价研究,持续推进市南海洋教育创新实践。实施海洋种子教师培训专项计划,开展每月特色培训,组建海洋教育研究专家团,持续提升教师的海洋课程实施素养。

(二)“悦动课堂”,提升课堂变革成效

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课堂变革的关键问题和解决策略为突破口,深入研究“课程深度建构”和“悦动课堂”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推进高效课堂建设。通过实施“悦动课堂”重点工作项目,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行动活跃起来,让教师的启发式教育行为活跃起来,让课堂的形态与位置活跃起来,让围绕课堂的教学研行动活跃起来,让教学评价活跃起来。完成了29项优秀教学法和教学模式推广,以点带面推进课堂教学变革的深层研究,推动“悦动课堂”教学法和教学模式的成果转化,使一大批有市南特色的新教学模式、新教学形态、新教学法大量涌现。全区22门课程被评为市精品校(园)本课程,187节“悦动教学课例”获评市级优质课,56位教师在市级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悦动课堂”阶段性研究成果作为优秀改革案例典型被推荐参与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区域构建“互联网+悦动”教育新生态的创新做法进行全国推介,在《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会上作为唯一区级代表做典型发言,近10万人同时在线收看。

(三)教育督导,彰显教育治理作为

积极参加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申报工作;迎接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督导评价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2020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查评价,对2020年教育重点工作任务的督查及问题整改评价,对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对中小学进行五年发展规划终结性督导评估,对“劳动实践周”和“家长满意度”项目进行了专项督导。组织20所样本校参加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下发《关于建立学校视导员制度的通知》,在中小学、幼儿园设立视导员岗位,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组织责任督学围绕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加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教,对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专项督导。

(四)互联互通,促动智能教育发展

围绕“研究、引领、服务”三项工作要素,进一步提升全区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构建“市南区人工智能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建立人工智能试点学校,借助电子书包系统开创“PAD+直播”同步课堂授课模式、AI作文创新项目,建设教师专业队伍,不断促进智能教育发展。2020年,100%学校通过省数字校园验收,市南区作为唯一区级代表在教育部互联网学习白皮书会上做典型发言。

(五)学区建设,实现优质均衡突破

深入开展六大学区幼小初衔接教育、职业体验教育,推出《市南区学区幼小衔接教育指南》、20余节幼小衔接课程和12期初小衔接指导,持续促进学区深度融合。《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拓展集团化办学路径,推动集团内教育资源均衡化、优质化发展,探索生源多样、学制灵活、师资共享、基地完善、手段现代的办学模式,通过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构建“一体两翼”教育新格局。

三、德能并举,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以德为先,展现教师队伍风貌

优化“四有好老师”项目,出台《关于市南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了“师德师风月”教育活动,着力提升干部教师的政治思想修养、依法治教能力和教育改革创新能力,省教育厅“我身边的师德标兵”推荐活动中有23名教师上榜。

(二)打通渠道,开拓教师发展路径

启动班主任带头人培训班进行“家校沟通与协同育人”专题培训和“种子教师”培训班,为“以海育人”“互联网+教育”“悦动课堂”重点项目培养攻坚力量,启动市南名师培养工程,遴选第一期市南名师培养工程人选。进一步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适度加大中高级岗位使用率,2020年全区获评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一级教师的数量同比增长较大。持续深化教师交流长效机制,122名教师参与交流。

(三)教育扶贫,托起乡村扶志希望

市南教育始终扎根教育扶贫一线,疫情防控期间,选派20名优秀教师赴贵州平坝、甘肃宕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组团式”支教,9月又派出8名优秀教师前往新疆、贵州两地进行为期一年的长期支教。

四、落实“五育并举”,赋能素养培育攻坚

(一)立德润心,深化爱国爱党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突出“新时代家国情怀”主题,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实践全过程、全学段。承办市“清明祭英烈”活动仪式,组织参与市第二届红色故事讲解比赛,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教活动、“翰墨华韵”师生书法大赛等多个主题教育活动,推出14期“同心战疫——共铸爱与责任的中国力量”系列网络思政课,统筹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德育课程、德育活动、德育队伍、德语实践协同推进的“四新”德育工作体系,深入推进全员导师制,为每名配备成长导师,教育引导学生成长为“爱国守信,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打造“海防教育”品牌,拓展校外国防教育阵地,完善国防课程体系,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大讲堂”,丰富中小学生国防素养,八大峡小学国防教育案例入选“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二)悦学启智,焕发课堂教学活力

全力打造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堂生态,着力转变教育学方式,组织全学科深研课程标准,强化教研员每周入学校研课、授课指导制度,开展基于学生问题、基于信息手段、基于课堂评价等教学研究,激活教师研究热情,促动教学创新研发,有效提升了教师备课、授课、研课水平,促进了学困生转化、作业设计、质量监控、教学评价等工作,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了学业质量水平。全区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基础上,也实现了区片初小质量一体化发展,西片学区课堂建设和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

(三)“康乐健身”,坚实体教融合步伐

积极推进“康乐健身”项目,推进学生体质健康“一生一档”、体质健康作业“一生一策”的模式。疫情期间,录制线上课程1万余节,其中110余节作为优质课程资源推送到学习强国等各大主流媒体,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暑假期间,精心组织胶东城市圈“云上夏令营”,为每一名学生量身打造“康乐健身”体育作业,体育锻炼习惯养成任务清单,采取分管干部负责、体育教师包干、班主任主责、副班主任跟进的方式落实假期体育作业,促进倡导亲子锻炼。积极推广“帆船进校园”“足球进校园”,扎实抓好帆船和足球精英集训,1000余名学生线下参训和3800名学生线上提交作品,选拔组建帆船、帆板、足球精英队参加省、市高水平赛事。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展帆船、游泳、武术、羽乒、足球和田径运动会等10余项区长杯赛事。组织5000余名二年级学生进行窝沟封闭,完成43000余名中小学生“一生一档”视光建档工作及健康体检工作,健康知识培训100%覆盖全体家长、教师和学生,四所学校被评为省健康校园。

(四)“艺海探航”,再添素养提升亮点

疫情期间,推出线上居家艺术活动小妙方,开展“云上艺术跨越时空”的云合唱、云器乐和云作品展艺术活动,不断深化“艺海探航”项目。2020年,嘉峪关学校、文登路小学荣获“省美育特色学校”称号。积极推进科技教育和信息素养教育,加强创新发明、创意设计、信息技术、科学实验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组织参与了全国未来工程师网络大赛、全国科技模型网络赛、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科技节、少年宫公益社团等不断促进青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发展。

(五)以劳铸人,建构劳动育人生态

通过深化“劳动促成长”项目破题劳动教育,出台《关于加强疫情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市南区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南区中小学生居家劳动服务指南》,进一步细化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和重点项目评价指标。居家学习期间,录制劳动教育微视频近300节,开展“劳动小达人战‘疫’记”、“居家劳动实践周”等主题实践活动,筹设“市南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全员、全程、全面、全域”的劳动教育生态圈,逐步实现“以劳铸人”的劳动教育新格局。2020年,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被评为市首批劳动教育实验区。

五、深耕教育服务,推进满意度提升攻坚

(一)阳光招生,再提惠民服务高度

结合2020年公民同招政策的变革,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依法依规、科学统筹、公开透明”的工作原则,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在做好招生“规定动作”的同时,继续优化“一体化”招生入学服务模式,严格落实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招生预警,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最大化的入学安置,顺利完成2020年中小学招生工作。

(二)幼有善育,加大优质普惠供给

全面研判供需,精准扩充普惠学位,着力化解学位困境。2020年符合报名条件的户籍幼儿和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全部有园可上。着力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目前,7所小区配套园已被认定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宁德路幼儿园已完成招生,金海幼儿园已正式开园,天山小区配套幼儿园已签订承办协议。积极推进“乐教兴园”项目,着力解决普惠性民办园持续健康发展问题,研究制定《市南区推进学前教育联盟办园工作方案》深化联盟办园工作,参与率达100%。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家园协同工作,推进游戏实验区建设,打造“慧玩空间”,2020年,2所幼儿园被评选为市级十佳园,7所幼儿园被评为市示范(省一类)园,优质园比例再创新高达,进一步实现学前教育“幼有善育”。

(三)康教融合,缔结特教发展联盟

积极推进特殊教育二期行动计划,落实全纳教育、零拒绝招生要求,不断提升特殊教育服务水平。统筹送教上门、医教结合、随班就读三项改革,签约华东师范大学、潍坊学院等高校,为区域特殊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切实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小学融合教育理论水平。发起特需儿童医教结合项目,建立融合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医学评估、教育评估。编制《市南区随班就读工作手册》,全面做好保学对接、入学摸底、入学鉴定及“一生一案”指导等工作。

(四)规范办学,创优社会教育服务

不断规范民办力量办学,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完善黑白名单,开通一站式网上年检,与培训机构签订《2020年市南区民办学校安全目标主体责任承诺书》和《市南区民办学校规范办学承诺书》,健全巡检机制,开展复工复产清查行动,实施动态管理,进一步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职能。2020年,约谈单位法人8个,查处非法教学点20余个,调节退赔学费纠纷500余起。深化“终身教育365·全民学习360”社区教育,打造“悦享课堂”、“智学市南”数字化学习平台,举办第十五届社区教育节,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整体素质,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社区教育服务。

(五)教育优保,提升教育保障效能

着力做好教育保障,践行“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承诺,全面实施教育保障网格化包干服务,优化采购管理流程提升采购工作效能,强力推进学校建设和设备配备项目。项目建设方面,宁德路小学幼儿园、天山小区配套幼儿园已完工并已移交,海信学校二期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澳门路小学建设项目、金门路小学重建项目教学楼主体封顶,宁夏路第二小学重建项目基本完成内部装修,镇江路小学重建项目进入主体施工阶段,琴岛学校二次采购设备也交付学校使用。校舍维修方面,文登路小学教学楼维修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德县路小学加固维修工程目前已进入工程收尾阶段,同时顺利完成14所学校、幼儿园的防水抢修任务。竭力抓好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加强食材供货商管理,持续提升从业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了全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六)平安校园,推进联防联控升级

积极探索学区片联防联控学校安防体系,加强前置预防消除式安全管理,不断健全前置预防式安全管理机制,全面实现了以校园视频监控指挥中心为核心、一体化安全巡查为基石、安全工作视频例会制度为保障的校园安全智慧技防管理新模式。持续完善优化学校安全工作“三支”队伍的建设,组织模拟不同警情和场景的对抗演练,不断提高安保力量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扎实开展校内校外结合的应急安全体验活动,不断推动校园应急管理精细化建设。

(七)协同育人,拓宽家校共育平台

多途径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疫情防控期间居家学习家校合作的指导意见》,健全家校联系机制,创新“隔空家访”沟通方式,全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全员家访,对4万3千名学生进行家访。选拔市南名师、名校长组建市南区家庭教育专家群,出品“家庭教育父母学堂”网络课程,全面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开展家访月及家长恳谈会活动,通过家长见面会、校长会客厅、学区家长恳谈会、局长面对面等是家长们进一步了解教育政策,明晰教育举措,构建起家校教育合力。

(八)课后服务,创新校内托管形式

坚持“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原则,落实“公办小学全覆盖、申请学生全纳入”要求,妥善解决部分家庭小学生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解决家长后顾之忧。确保政策宣传不滞缓、不走样、零死角;确保每个学生家庭对政策应知尽知;确保每所学校对有托管需求的学生应收尽收。全面推进“弹性离校”,不断优化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在统一托管5点半的基础上,灵活实施接力托管服务,保证学生离校时间弹性化;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立足“十个一”项目,提供以发展特长、培养兴趣、拓展素养为目的的社团活动,采取“教师指导类”“家长志愿类”“社会公益类”等多种形式并行,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九)狠抓整改,落实满意度再提升

组织召开全区中小学校提高群众满意度工作专题会议,强调工作要求,着手开展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全样本的社会化评价,以期提前精准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全面做好家长所关注的教育公平、招生入学、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课后服务、教育减负等各项工作。指导学校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的家访工作,采用见面、电话、微信等多渠道,真诚与家长交流,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持续大力度宣传市南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力度,通过局微信公众号、区委宣传部官方抖音平台及各新闻媒体等多渠道增强教育体育系统各项工作的知晓率。

六、助推区域经济,强化时尚体育攻坚

(一)双招双引,助推全区经济发展

组织成立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大经济发展战区,切实发挥主体力量,全力打好经济发展攻坚战。对行业内规上、规下单位进行全面走访,并设计线上走访填报系统。制定了《市市南区教育和体育局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广泛摸排经济发展资源信息,对重要经济发展信息,局党组各成员亲自对接、跟进。每季度对个人及战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每周召开经济工作专项调度会。积极推进教体行业人员工资指标,工资发放总额较往年同期增长40%,完成任务指标。

(二)时尚运动,完善社会体育格局

不断完善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市办实事项目,对现有1处社区笼式足球场和1处笼式篮球场进行升级改建,建设1处空中综合运动场和2个室内健身吧,利用现有运动场地和空地重点打造了5处城市运动公园。举办市南区首届电子竞技全民赛、健身广场舞网络大赛、冰上趣味运动会、滨海时尚健身季系列活动等时尚体育活动,积极建设时尚健身云课堂,录制并居家健身视频8期,社会反响良好。举办2020年市南区体育产业嘉年华活动。

七、强担当抓落实,打赢疫情防控攻坚

(一)组织有力,投身疫情阻击最前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区教体局在全市教育系统中最早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建立起科学防控工作体系,细化疫情防控工作规范和流程图,每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明白纸,使全系统的疫情防控工作有条不紊、扎实细致。在全市最早启动网格化信息摸排,并将摸排信息主动与11个街道及疾控部门实现对接联动,为全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援。第一时间积极储备防控物资,建立物资储备台账,使防护用品、消杀用品的储备及时、足量,为后续复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局属各单位均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教职工亮出身份,22名干部教师下沉到社区,投入到机场、车站等防控一线,冲锋在前,主动承担起防控工作中的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二)居家教学,深研化危为机新利器

疫情让“居家教学”成为教育新样态。市南教育人早研判、早部署、早行动,确定了以“悦动学习为主线、团队建设为基础、网络技术为载体、测试演练保运转、专能提升做支撑”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互联网+教育”项目,在综合研判区域师资、信息技术条件、学生家庭环境等多方信息的基础上,制定了《市南区居家学习工作方案》,从校情、学情、师情出发,研究制定“一校一案”,有序推进居家教学,家长满意率达到98.89%。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7篇

一、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特殊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事业,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配合和参与,而家长的合作与参与有利于教育的有效进行和孩子的良性发展,学校与社会更要为家长参与教育提供帮助和指导,家长自身也要积极争取机会和权利,并通过提高自身的参与能力,配合学校促进聋童的发展。首先,学校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家长提高参与意识与能力。第二,家长应加强与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将其在家中的表现向老师反映,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孩子的有关问题。第三,父母是聋童教育的最佳合作伙伴,应尽可能的选择最能适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第四,让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及课外活动安排等,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学校及老师进行协商。

二、改革聋校的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劳动能锻炼聋童的肌肉、筋骨、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促进身体发展;能培养聋童智慧、情感、意志和品格。能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锻炼,促进“以目代耳”的代偿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聋童认识活动和智能的发展;能培养聋童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促进其自强自立。根据陈鹤琴提倡“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活教育理念,聋校的劳动教育应作如下设想:

1.家校配合对聋童进行劳动目的和意义的教育。在家中,家长勿包办代替;在学校,教师要敢于放手。通过宣传人类的起源发展与劳动的关系,让学生渐渐产生劳动光荣的意识。通过卫生劳动包干、比赛、奖励等形式,培养聋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品格。

2.训练劳动技能。要教会聋童认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获得初步的生产意识和技能。班级要有计划地安排一些固定性和机动性的劳动,使聋童在做中求进步。

3.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班级劳动是培养自觉劳动习惯的最经常性活动,应通过严格的劳动纪律,培养聋童的劳动习惯和对工作的责任心。

4.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要从生活自理入手,如整理书包、叠被子、洗澡洗衣、打扫房间、洗涤碗筷等,逐步增加劳动难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指导、训练,逐步形成独立意识和自治、自理能力。

三、深化聋校课程教材的改革

运用陈鹤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和聋校教育的基本原则,调整现行的学校课程,完善活动课程,构建技艺课程。通过组织大量的自然考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技艺训练,解决因听力障碍而使聋童受教育机会减少的问题,为其开发潜能认识自我,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同时,要组织人员根据改革要求编写实用性较强的校本教材,包括活动课及技艺课教材,以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课程设置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技艺课程三大类:

1.学科课程。根据实用性、补偿性原则增设笔谈课(含会话课)、阅读课及“信息技术课”、“英语初步课”。在总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用大小结合,长短课结合的形式落实教学内容,以适应聋生的实际要求,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

2.活动课程。根据实践性、操作性、主体性原则,设计适合聋生特点和学校实际的课内外系列活动。

3.技艺课程。将“教学计划”中“美工”与“劳技”从学科类课程中单列出来,与学校新开设的专业技术课合并为技艺类课程。

作者:石聪颖单位:安徽省舒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二)

一、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方式运用

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有效运用,必须进一步加快大学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等领域的深化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对于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有效运用来说,必须采取更加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观念,来助推先进的大学钢琴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因此,对于大学钢琴教学教师来说,必须首先做到大学钢琴教学观念的彻底改变,坚持更加有计划的、分期的、分批的实施在职教师培训教育计划,有条件的大学钢琴教学可以直接、广泛的与国内外相关大学钢琴教学的先进思想和先进观念进行直接的接触。与此同时,建议进一步增加大学钢琴教学教师们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能够更加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加的开阔视野,更加的更新理念。进一步的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创新改革意识,确保能够始终跟上时展的现实要求。建议在现代教育理论视域下,积极开展传统的大学钢琴教学方式方法的深化改革,针对大学钢琴教学课程性质的差异性,因此对于大学钢琴教学方式和方法以及手段也应该相应的采取有区别的改革和创新渠道和方式。由于时代的快速健康发展,对于大学钢琴教学来说必须积极的充分的发挥大学钢琴教学教师的主导重要职能作用,积极采取更加现代化的大学钢琴教学手段和方式,例如积极采用大学钢琴教学数字化环境、大学钢琴教学信息技术、多大学钢琴教学媒体设备等诸多关键因素,来进一步的深度改变大学钢琴教学环境和条件。

二、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学法指导运用

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有效运用,必须进一步在学法指导层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特别是需要注重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准确的把握学学钢琴的全过程。通常认为,任何关于音乐艺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完整构建,必须将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程序、学习的实践以及学习的智力等诸多活动以及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将学学钢琴的主要方法按照动态的原则进行有效的展开。对于大学钢琴教学教师来说,必须扭住重要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大学钢琴演奏技术、大学钢琴演奏技巧、大学钢琴技能把握等诸多领域,都必须紧密结合大学钢琴教学的任务目标,高度重视大学钢琴训练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加强针对大学生对于大学钢琴经典作品中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大学钢琴演奏技巧的充分的深刻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广大学生能够更加的适应的大学钢琴的演奏实际情况所应该具备的钢琴演奏技术层面的能力。对大学钢琴演奏作品的以及大学钢琴演奏技术领域的客观要求必须做到充分的深刻的理解,积极将那些符合学生学学钢琴实际演奏技能和技术能力的认知和认识过程作为主攻方向。因此,不断加强大学钢琴的学法指导,应该更加关注广大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大学钢琴诸多演奏作品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的演奏技术技巧方面的要求,并且及时的开展更加准确的大学钢琴认识把握训练,进一步促进广大学生能够逐渐的养成大学钢琴演奏过程中独立思考的实际能力。建议进一步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大学钢琴指导教学模式,确保广大学生能够更加准确的掌握大学钢琴艺术教学改革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三、现代教育理论在大学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教学组织模式

劳动教育设计范文第8篇

分析一下班会课的历史和现状,不难看出,班主任老师对班会课往往“操心”太多,放得不够,而要想使班会活动发挥它的教育作用,真正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活动,取得教育实效,就唯有把班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提高学生在班会活动中的参与度。班主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给以适当的点拨、指导,而具体的工作要让班委会发动全体学生一起去做。一次有益的班会活动,它的教育性是贯穿于准备、开展这整个活动过程中的。

首先,让学生围绕学校教育中心自己确定班会内容,要求人人献计献策,如果被采纳利用,就授予“班级小主人”的称号。可以说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比如:围绕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下,提出了许多活动内容,有进行家务劳动的“今天我当家”和“家庭劳动卡”活动,有自我服务方面的劳动技能竞赛和包馄饨、野炊等劳动,也有关心他人的“为小弟弟小妹妹包书皮”、为老师做椅垫活动。还有服务社会的打扫公共场所,擦栏杆等公益劳动,可谓全面周到,丰富而充实。又比如:学生围绕“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教育,提议读《吴江英烈》。学生们分成小组寻找知情老人,了解家乡英烈的故事,我和班委会一起设计了一堂生动的班会课--吴江英烈知多少。后来,这个班会活动获得了江苏教育杂志社举办的“三热爱班队活动”征文三等奖。可见,发挥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班会活动是卓有成效的。

其次,让学生组织主持整个活动过程,从内容的选择,节目的编排,程序的安排以及串联词的写作,全部交给学生,但老师始终参与,做好“扶”和“导”的工作。记得学校开展主题班会评比的时候,我班选定了“夸夸我们的家乡”这个主题,方案确定,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有走访老人、了解家乡历史的;有拍摄照片反映古镇新貌的;有搜集图片资料、名胜古迹材料的……更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和学生一起“创作”快板,“改编”了有关歌词,使这个活动自编自导自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又比如:为了祭扫革命烈士墓,学生人人自制了小白花、小花环,人人读一个革命烈士故事。有了人人参与的活动准备,活动时对先辈们的崇敬之情就油然而生了。班会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理解和创造性并因积极投入而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