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康复护理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康复护理管理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1篇

目的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需求程度,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构成及培训要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56例康复患者进行抽样调查。内容包括:①患者基本资料。②护士核心能力要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二级条目。结果康复患者认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二级条目中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前5位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221例次(86.33%)、尊重爱护康复患者192例次(75.00%)、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188例次(73.44%)、心理辅导能力173例次(67.58%)、病区管理能力154例次(60.16%)。结论康复患者认为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技巧、病区管理能力;军人康复患者对专科护士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要求均高于地方康复患者;年龄越高对护士交流能力、心理护理技巧要求也高;高层次文化程度(本科以上)康复患者选择病区管理、法律知识与伦理次数高于低层次文化程度康复患者。

【关键词】

康复患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

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对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在康复团队中的能力要求也逐渐提高。了解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程度,对完善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培训康复专科护士提供依据。本研究于2013-10—2014-12在我院康复中心开展了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及期望度的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年龄≥16岁,住院康复2周以上,意识清楚,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填写问卷,愿意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年龄≥80岁,有语言及沟通障碍,认知异常,意识不清。共调查256例,其中男196例,女60例;年龄16~79岁;军人34例,地方人员222例;来自城市172例,来自农村84例;生活自理(ADL)程度:部分自理104例(2级、3级),不能自理152例(4级)。

1.2方法

1.2.1调查表设计①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②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在文献分析、专家咨询、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质性研究[1]的基础上,拟定创伤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问卷一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调查表,问卷采用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按很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重要“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统计得分,问卷得分越高表明患者需求程度越高;问卷二为子项目调查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维度包括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尊重爱护康复患者、服务意识及责任心3个子项目;理论水平包括康复护理理论、康复专科知识拓展2个子项目;技术水平包括康复护理实践考核、康复治疗前护理评估、康复治疗后护理干预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培训带教能力、心理辅导能力6个子项目;沟通协调能力包括应急处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评判性思维能力5个子项目;专业发展能力包括患者满意度、临床科研能力2个子项目。18个子项目由患者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可以多选,结果统计每个子项目被选的总人次数。

1.2.2调查方法由人力资源部成员发放问卷,如有疑问,由发放问卷人员当场解释,问卷当场回收,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认知情况(表1)康复患者对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理论水平、技术水平、沟通协调能力、专业发展能力5个维度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康复患者对康复护士核心能力各项期望程度的选择情况(表2)

2.3其他通过方差分析得出:性别、地域、ADL自理能力患者对康复护士的核心能力期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军人高于地方患者(F=5.68,P=0.02;F=4.09,P=0.03;F=5.70,P=0.02);不同年龄患者对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的重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P=0.03;F=3.46,P=0.0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病区管理能力、法律知识与伦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0,P=0.02;F=3.50,P=0.02)。

3讨论

3.1康复患者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程度差异性分析本调查显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5个维度,18个子项目中,协调沟通能力选择最多为221例次,占86.33%,说明良好的沟通技能是患者高度需求,也是融洽护患关系、创造良好康复氛围的基础,而且沟通中的互动使护患之间互补、互谅,减少护患纠纷,后续治疗护理得以顺利进行[2]。这与兰美娟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中对尊重爱护康复患者选择占75.00%,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选择占73.44%。分析认为住院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体残疾,自理能力受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康复效果期望值高,护士的尊重与关爱,可建立患者康复自信心。对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需求程度,说明专业技能是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业务能力。康复治疗前的身心准备及治疗后出现的问题解决,是减轻患者痛苦、最好发挥康复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康复护理研究对推动康复护理学科发展,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4]。徐少波等对护士核心能力研究进展进行阐述,评判性思维包括质疑、分析、综合、解释、归纳、演绎、推理、创新等[5]。本体系专业发展能力子项目中,纳入了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本调查结果显示,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选择次数为最低,分别为23.83%和17.58%。分析原因,从患者角度看,科研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概念比较抽象,与患者康复没有直接关系;尤其科研选择,与专家意见差异较大,说明专家更多重视的是专科护士特有的分析、推理、创新等能力对患者的影响,而患者关注的是康复护理效果,通过直觉作出选择,两者差异并不冲突。患者对科研选择多于评判性思维,可能是由于康复中心最近几年科研意识较强,成果较多,又被评为“全军研究型科室”,各项宣传报道、接待参观学习团队较多,且科室浓厚的学习氛围、病例讨论与会诊查房等行为对患者有直接的影响。

3.2康复患者一般资料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要素期望的差异性分析本研究中患者基本资料包括身份、职业、性别、年龄、地域、文化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其中身份、职业、年龄、文化程度对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期望有差异。不同身份患者对协调沟通能力、心理护理技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期望有差异,军人患者高于地方患者,分析认为一是该项目描述比较抽象,二是二者对条目内涵的理解和关注程度不同,地方患者更多关注的是技术、费用等真实体验,而军人患者除了目前康复效果的需求,还会考虑专科治疗护理效果的间接、长远影响,对军队康复学科发展及护士综合水平有一定的评判能力。对于协调沟通和尊重爱护患者能力,兰美娟等[3]研究认为,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与医务人员交流期望,且年龄越大期望值越高。本研究显示,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对护士的沟通交流和尊重爱护期望越高;这可能与这部分患者长期住院,缺少信息来源、获得信息的能力较弱,对关爱、尊重以及康复医学知识的需求更迫切有关系。良好的护理行为是提高护理质量和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的关键[6]。在护士核心能力要求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5]。创伤康复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和残疾,残疾者往往会有自卑感,所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力显得格外重要[4]。专科护士的伦理道德、法律观念以及创造积极的康复环境,可促使康复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体现生命价值。本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对专科护士法律知识与伦理要求也高,认为这与文化水平有一定关系。患者对护士病区管理能力的选择排序(第5位)与专家意见(第18位)差异较大,分析认为二者关注角度不同,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普遍较长,均在3个月以上,除了对康复治疗护理需求外,对住院舒适度、生活方便度、住院环境等要求较多;而专家关注的是护士在康复环境安全中的作用。

4小结

目前,国际上对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上没有统一概念,但都关注了核心能力的多元性,在重点关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态度、自我概念和价值观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提出了要求,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强调关爱、伦理、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对护士的重要性,认为法律和伦理实践是护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我国于2003年,提出了中国护士的核心能力。护理界也存在不同见解,专家大多倾向于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来界定护士的核心能力[6]。本研究调查的核心能力项目,是由我院康复中心依据国内外康复护理实践和专业发展情况构建,通过函询我国军队和地方康复机构管理者和相关学术专家形成的核心能力体系标准,不等于康复患者对护士的能力期望。通过对住院康复患者调查得出结论,康复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重要程度依次为:协调沟通能力、尊重爱护康复患者、康复治疗前后护理干预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病区管理能力、服务意识及责任心、应急处置能力、热爱康复护理事业、健康教育能力、康复护理实践考核、患者满意度、康复治疗前后护理评估、康复专科知识拓展、康复护理理论、法律知识与伦理、带教能力、临床科研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建议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康复专科护士培训的加强要素,从而提升康复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实际需要,不断提高康复护理质量,更好地促进康复护理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静,薛蓓蕾,马修堂,等.创伤康复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1):29-31.

[2]冯佳,俞申妹.流程化沟通方式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96-698.

[3]兰美娟,孟羽飞,王淑卿.患者对护士执业能力期望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7):878-880.

[4]郑彩云,李秀云.实用康复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74.

[5]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护理效果

脑卒中又脑血管意外、脑中风等症状,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是血管阻塞,引起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致使脑组织出现缺氧、缺血所致[1]。脑卒中临床以肢麻、吐字不清、半身不遂、头晕头痛等为主要表现,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实践表明,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康复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2]。本次研究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取62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9年2月为研究时段,抽取62例本院神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的,以不同的护理方案作为分组依据,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5例、16例,年龄在56~83岁之间,平均年龄(69.27±10.11)岁;脑梗死、脑出血分别19例、12例。治疗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16例、15例,年龄在57~84岁之间,平均年龄(70.25±10.01)岁;脑梗死、脑出血分别20例、11例。采用统计学软件对2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本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同意。且参与研究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到院后,以临床体征为依据,行相关检查,明确病情后,均实施针对性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及注意事项讲解,给予生活指导与用药指导,完善常规检查,解答患者与家属疑问。基于此,治疗组增加康复护理:①心理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因受疾病的影响,出现肢体、语言、器官功能等一系列神经功能损伤,如失语、偏瘫等,生活中需要他人协助,甚至有部分患者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现加上失语的影响,易增加心理负担,产生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态,影响康复效果。故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交流,做好康复心理指导;鼓励无失语症状者倾诉其心声,将内心感受倾诉出来,以此为依据,给予针对性心理鼓励与支持,安慰患者,向其讲解良好心态对机体康复的影响;同时,及时将取得的康复效果告知患者,邀请治疗成功者现身说教,提高患者治疗信心,有效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3]。针对抑郁较严重者,播放患者喜欢听的音乐,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流,给予家庭的关心,缓解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在康复护理中,以脑卒中患者实际病情为依据,帮助其做好床上训练干预,即肢体被动训练指导,缓慢过渡至主动训练中;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患肢运动次数。对于有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其舌头、张嘴、吞咽训练;采用电刺激方式、按摩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康复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症状[4];③并发症预防:做好口腔卫生清洁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预防口腔感染等;做好输液护理,预防静脉炎;指导患者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下肢运动干预;④其他护理:强化病情管理,做好血糖与血压监测,预防不事件发生概率;加强康复护理健康宣教,尽快让患者掌握自身康复运动知识。

1.3分析指标

对比2组临床护理效果、康复效果。临床护理效果判定:神经功能恢复超过91%,无残疾为治愈;神经功能恢复在46~90%,出现轻度残疾为显效;神经功能恢复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恢复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为无效。治愈、显效、有效比例之和为临床护理效果。康复效果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NIHSS)、抑郁(SDS)进行评价[5]。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康复效果)用t、平方差(x±s)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x2)、百分数(%)进行检验、表示,2组数据资料(临床护理效果),以P值区间(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护理效果比较

治疗组:治愈1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7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x2=5.167,P=0.023。

2.2康复效果比较

治疗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NIHS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病情较长,病情迁延难愈;且脑卒中还具有起病急骤、病情严重等特点,部分患者还会伴有残疾风险,如治疗不及时或是不当,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影响。临床统计表明,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不断变化,使得脑卒中发病率直线上升,且还趋于年轻化发展。故如何提高脑卒中治疗效果与康复效果,已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问题之一。因脑卒中具有较高致残率与死亡率,临床在治疗中,应配合系统地、专业地及时干预措施,从而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康复护理是一项专业性、针对性高得的护理措施,将其用于脑卒中患者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康复护理干预,提高临床康复效果。通过心理康复护理干预,纠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与护理依从性;通过功能康复训练,改善缺损的神经功能,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通过日常生活康复训练,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通过并发症预防护理,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与预后效果,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给予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对提高护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花,马娜.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临床研究,2019,27(4):167-168.

[2]邓佩玲,侯俊丽.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15):138.

[3]韦健.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13-214.

[4]杨秋菊,袁婉欢,龙四妹,等.探讨神经内科疾病护理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体会和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4):197-198+212.

[5]梁璐,徐玉霞,陆小妍,等.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1):69+82.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护理安全管理

近年来,康复医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既可以评估患者伤情,还能恢复患者的运动机能[1],受到越来越多的医学者关注,但康复科大多为老年、残疾患者,临床护理就显得更为重要,儿童患者在康复科尤为少见,患儿通常在临床护理时会存在不配合治疗的情况,一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通常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患儿在康复期间的护理进行监测,分析影响康复护理的不安全因素,进一步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成为了广大护理人员的研究热点[2-3]。现就本院收治的康复科儿童145例进行康复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本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145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73例,月龄8~60月,平均年龄(2.77±1.80)岁,其中脑神经损伤36例、精神发育迟滞40例、语言发育迟缓32例、臂丛神经损伤29例及其他病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0),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自愿参与本项研究;②患者病情稳定,需进行康复治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及家庭不愿参与本项研究;②不配合临床治疗。本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方法

对本研究中145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因素、环境因素、医护人员因素所占总例数百分比,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针对以上分析的不安全因素,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方面,加强患者健康意识,定期进行心理护理;在环境方面,控制环境清洁干燥,定期修复康复室器材;护理人员方面,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与患者及家庭之间的沟通,观察护理效果,记录患者及家庭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

1.4观察指标

经过两个月护理后,分析记录两组患者护理不安全因素、护理后结果对比及患者及家庭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安全因素占比=该因素患者例数/总患者例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本院收治的145例患者中,不安全因素占比:患者因素占19.31%、社会环境因素占13.79%、护理人员因素占17.24%,见表2。

2.2两组患者护理结果对比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发生跌倒、烫伤概率为13.33%、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坠床、药物中毒概率为2.67%、4.00%、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康复护理下发生跌倒和烫伤的概率为1.4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误吸、坠床、药物中毒,见表3。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比观察组的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5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目前,儿童康复科的护理工作已逐步趋于成熟,做好护理工作不仅仅体现在护理技术上,还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4]。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中:患者因素占19.31%、社会环境因素占13.79%、护理人员因素占17.24%,分析儿童康复科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因素:多数患者家长对其过分溺爱,致使患者在康复治疗时对基本的生活无法自理,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医护人员在康复护理过程中不仅要细心照顾患者,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给医护人员造成极大的压力[5]。关键是儿童康复科比较特别,患者基本不会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害怕打针、吃药及在输液时乱动,导致输液无法正常进行等都会消耗医护人员大量精力,甚至会引起家长误解,发生医疗纠纷,导致护理人员对患者评估不完善,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就无法保障安全有效的护理;②环境因素:患者的住院环境也比较重要,如果地面过湿、地面有障碍物等容易引起患者摔跤,危险处没有明显标识会让患者受伤,这些可能都会加重患者病情。另外,康复科室一些康复设施、辅助安全设施如果有损坏,导致患者在康复治疗时受伤,也会加重患者病情;③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多忙于日常治疗和护理工作,对患者病情观察不够仔细,容易忽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在功能训练前后没有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引起患者在训练后疼痛、韧带拉伤等现象,导致患者康复情况差且训练意识淡泊[6]。另外,有些护理人员缺少护理经验,只重视护理技能,而忽略了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患者会因为害怕而不配合治疗,甚至有些护理人员因为与患者的沟通没有把握分寸,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恐慌,也有可能出现医疗纠纷,康复治疗可能就无法进行。针对以上不安全因素采取护理措施:①减少患者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可以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交流,让他们掌握护理治疗的原则和目的,为患者制定书面康复护理计划书,并及时了解患者和家属在护期间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护理,双方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可提高护理效率。在护理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护理,心理不健康直接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尤其对残疾人的康复护理影响较大,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患者本身才是主要的决定因素[7-8]。②管理病区环境:对清洁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保持地面清洁干燥,在湿地面要放置警示牌。对康复室的器材要定期检查修复,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③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作为医护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对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不仅要注重护理技术,更要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护理措施,比如在患者训练后冷敷避免局部肿胀。护理人员也要加强与患者及家庭方面的沟通,注意说话方式,要换位思考,尊重患者的自尊心和隐私,让患者及家庭以乐观的态度接受护理。医院也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各级医护人员学习相关医疗法规,结合医疗护理缺陷及相关的医疗事件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康复治疗效果,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对照组在常规护理下发生跌倒、烫伤概率为13.33%、12.00%,观察组康复护理下发生跌倒和烫伤的概率为1.43%、1.43%,结果有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50.67%,对照组护理人员可能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对患者平时的锻炼不够留心,才会发生以上情况,但观察组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以上不安全情况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表明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工作可以显著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庭满意度。综上所述,儿童康复科的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但不是无法避免的,护理人员在意识到相关不安全因素后,实施针对性的护理,能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南,张智慧,张立敏,等.康复科住院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见性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51.

[2]孙霎莎,赵敏.儿科护理实践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4):10680-10681.

[3]尚淑梅,崔俊芳.护理安全管理在康复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86-287.

[4]李蕴洁.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文献杂志,2017,4(12):2262.

[5]陈云.细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12):165-166.

[6]崔娜.儿童护理工作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5,28(25):319.

[7]黄珊珊.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637-1639.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脑瘫患儿;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康复;应用探索

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又称脑瘫,是诸如脑部发育异常、脑实质损伤、颅内出血、脑部缺氧引起的脑损伤[1]。常由于先天发育缺陷或后天获得性(窒息缺氧、感染、早产、外伤、黄疸等)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表现为运动障碍,伴或不伴有感知觉和智力缺陷,主要发病率在0.2%~0.35%。影响患儿生活质量,危机家庭幸福,增加社会负担[2-4]。我科在2011年对脑瘫患儿探索开展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经交流学习与经验总结,2014年建立完备的脑瘫患儿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制度并付诸实施[5]。

1临床资料

2014-06—2016-06我科共新收治脑瘫患儿并完成康复护理151例(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6]),均行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为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组(简称A组)。男86例,女65例,年龄0.17~6(2.5±0.6)岁。痉挛型四肢瘫76例,痉挛型双瘫23例,痉挛型偏瘫19例,不随意运动型11例,共济失调型13例,混合型9例。围产期缺氧史63例,颅内出血9例,早产43例,新生儿感染7例,双胞胎8例,妊高征21例。治疗1a后共143例复查。回顾性分析2012-05—2014-05我科新收治脑瘫患儿并完成康复护理119例,男62例,女47例,年龄0.17~8.17(3.4±0.9)岁。痉挛型四肢瘫59例,痉挛型双瘫16例,痉挛型偏瘫18例,不随意运动型8例,共济失调型(ataxia)12例,混合型6例。围产期缺氧史67例,颅内出血18例,早产79例,新生儿感染11例,妊高征29例,为常规护理组(简称B组)(入选标准同实验组)。治疗1a后共94例来院复查。2组患者在年龄与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结果

入院前2组患者动作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a后比较动作质量,个性化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A、B组患儿康复后1a动作质量评估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

3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

3.1辅助器材

姿势矫正器及辅助器、移动辅助器(爬行架、助行架等)、各种类型的矫形器(足、踝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7]。

3.2基本的康复技术

(1)渐增阻力。(2)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3)关节松动技术。(4)减重步态训练。(5)平衡功能训练。(6)核心稳定性训练。3.3物理治疗方法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经颅磁刺激技术、水疗、蜡疗。

3.4治疗方法

(1)心理疗法:包括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治疗,家长的心理疗法参与谈话及阅读方式,患儿采用沙盘游戏心理治疗方法,提高运动能力及社会能力[8]。(2)游戏疗法: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控制和情绪控制,提高患儿主动参与能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9]。(3)音乐疗法: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态康复训练结合节奏感强的音乐,通过诱导患儿即兴表演,提高运动功能与感知力,同时能够帮助患儿集中注意力。部分患儿结合针灸,提高运动能力。(4)马术治疗:通过增加髋关节外展和坐立平衡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康复。(5)作业治疗:促进认知功能发育的治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姿势控制、手功能训练、视觉功能训练、手眼协调能力训练、书写能力训练、游戏活动、进食训练、更衣训练。(6)感觉统合训练:提高患儿视觉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改善立位平衡和步行能力等,对综合能力的提高效果显著。(7)多感官刺激: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诱发患儿的主动运动,不仅提高运动能力、增加智力发育,同时能够稳定情绪、缓解紧张情绪,整体提高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控制力与协调性[10]。

4讨论

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我科开展后,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满意度[11-12]。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核心内容,以患者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整体护理。主要是:实行责任包干,即每名责任护士均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我科以2名康复护士为一康复治疗组,共分3组。患儿入院明确诊断分型后,由护士长分入康复治疗组内(此组完成全程康复治疗),由主管医师、护士长、康复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制定详细康复计划。脑性瘫痪是胎儿婴幼儿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表现为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常伴认知、交流、感觉、知觉、行为障碍和癫痫,以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3]。随着国民生育能力的下降,生育年龄的延迟以及高位高龄产妇的增多,近年来小儿脑瘫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致残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家庭与社会负担[14]。我们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首先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个患儿固定康复护士,具体疗程由医、护、患三方共同制定,所有康复护理均有一人完成,不仅融洽了医患关系,便于治疗的看展,同时,通过我们的分析比较,增加了治疗效果[15]。

重视对患儿家属的护理[16-18],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相关专业知识讲解,同时通过视觉—运动整合能力、站立、爬行、步行、坐位等行为的训练,结合用药干预,显著改善了患儿的发育指数、精细动作、大动作能力,治疗效果同于国内相关报道。类似于医生管理患者的方式,实行主管护士负责制,由两个护士完成对患儿的全过程康复治疗,方便了护患沟通,紧密了医护协调,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增加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但是,由于医生护士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的差别,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困难需客服—护理工作往往是按点上下班,需要护理管理者妥善协调安排护士的班次以及患者分配。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重效果轻过程的方式,由主管护士、患儿家属、主管医师、护士长共同参与,采用连续排班模式(APN排班)、分层级排班模式和弹性排班模式统筹排班[19-22],制定具体康复具体方案,从而安排每个康复护士的班次。责任制整体康复护理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追踪研究。责任制整体护理良好的临床效果逐步显现,目前本人建立了儿科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考核模式对儿科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和对新入职的护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参考文献:

[2]李年.引导式教育对脑瘫患儿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53-155.

[3]汤加利,史惟,郭金颖.学龄期脑瘫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6(29):552-256.

[4]崔巍.河北省脑瘫患儿生存质量状况调查与经济负担评价[D].长春:吉林大学,2017.

[5]王露,刘丽萍,赵庆华.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6,6(31):48-50.

[6]李年.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脑瘫患儿ADL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10):216-217.

[7]朱俞岚,孙莉敏,张备,等.康复网络下康复训练和个性化辅具适配对脑瘫患儿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62-63.

[8]杨玉亭.沙盘游戏疗法在脑瘫儿童心理康复中的应用[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2.

[9]何晓霞.游戏结合针灸、推拿、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疗效观察[D].石家庄:河北医科,2017.

[11]马晓珍.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0(23):61-62.

[12]滕娟,许卫东,肖玲.追踪法在责任制整体护理质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12(30):541-542.

[13]李晓捷,唐久来,马丙祥,等.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19):1520.

[14]李雅楠.脑瘫患儿家庭功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7.

[15]辛冬梅.脑瘫患儿个性化康复和教育方案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5):5405-5406.

[16]杨卫联,郭冀丹.脑瘫患儿父母希望水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5,3(29):293-295.

[17]杜翔,梁松,吴兆芳.父母接受心理干预对脑瘫患儿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5,4(30):265-267.

[18]唐月红.脑瘫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9]杜翔,梁松,吴兆芳.责任制整体护理排班模式的探索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2(29):2781-2783.

[20]陈璐,陈湘玉,八卷直一.护理人员排班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2(31):20-23.

[21]肖潇,邓庭利.优质护理排班模式在精神科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73-175.

[22]马渑霞,汪文利.岗位管理下护理排班模式的改革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6):747-749.

[23]程秋泓,宋葆云,山慈明.护士岗位培训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3):276-279.

[24]张基梅,杜宏,张振宇.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模式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2):920-922.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护理;预防性康复护理;运动训练;镜像训练;心理护理

脑卒中(str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疾病所致的一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脑出血(ICH)、蛛网膜下隙出血(SAH)[1]。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200万,发病率高达120/10万,现幸存脑卒中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2]。脑卒中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肩手综合征就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脑卒中后上肢偏瘫病人。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regionalpainsyndrome,CRPS)Ⅰ型,即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3-5]。肩手综合征是指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侧上肢的肩胛带和手的关节出现疼痛、活动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晚期皮肤和肌肉明显萎缩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于脑卒中后1个月~3个月发生,但也有早至3d,最晚至6个月,约74.1%的病人发生3个月内[6-7]。肩手综合征多见于瘫痪严重的上肢,以病人肩胛区持续性疼痛和运动受限为首发症状,患侧上肢外展、外旋明显受限,继之出现手部疼痛和肿胀,手指屈曲受限,晚期肌肉可明显萎缩,手部关节挛缩畸形[8-11]。脑卒中后伴发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包括肢体的长期固定、女性、害怕移动、吸烟、肩关节半脱位、延迟后肢体激活不动、神经损伤、年龄等因素[12]。肩手综合征多为缓慢发病,在发病前期多不引起病人重视,导致错过治疗最佳时期,一旦发生很难治愈,并加重了脑卒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上的巨大打击,而且给医务人员及病人家属带来负担[13]。据文献报道,防治肩手综合征最有效的手段是早期预防[11],早期治疗可恢复功能,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助于防治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及促进脑卒中的康复,并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14]。如何早期发现以及如何早期治疗,给予病人康复,帮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预防性康复护理

目前,针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多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的良肢位摆放、禁止在患侧肢体输液、避免患肢过度牵拉、正确搬运病人、肢体早期活动等。早期预防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15]。陈巧珊等[9]对200例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体位护理发现,早期体位护理对降低脑卒中病人偏瘫肢体肩手综合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作用。秦娟汝[14]选取182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给予实验组早期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摆放及运动护理,结果表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临床症状,有效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白晓芬[8]研究发现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预防性康复护理措施对于脑卒中后发生肩手综合征病人具有良好的效果,是肩手综合征的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6-17]。

2康复治疗

2.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被认为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18],是治疗的基石[19]。肩手综合征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肢疼痛感,使病人进行肢体锻炼[20]以及减轻水肿[21],包括向心性按摩、向心性加压缠绕法、冰水浸泡法、冷-热水交替浸泡法、经皮神经电刺激、体外冲击波治疗、漩涡浴等,多项研究表明物理治疗可有效减轻肩手综合征带来的患肢疼痛及肿胀[22-23]。孙艳秋等[24]的研究结果证实向心性绕线法配合冰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手肿胀和活动度有较好的疗效。庾慧敏等[25]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病人的肢体功能,改善肩手疼痛、缓解肿胀,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李进福等[26]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病人肩手综合征的相关症状,促进病人上肢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超声波治疗。

2.2康复运动训练

早期康复运动是目前最常用的康复预防护理措施,也是被广泛推荐的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一线治疗方法[27-28]。研究表明,脑卒中病人康复介入越早,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就越低[29]。当病人发生肩手综合征时,患侧上肢疼痛给病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病人不愿意活动患侧上肢,形成疼痛—制动—活动障碍—疼痛的恶性循环。应鼓励病人进行运动,运动疗法的目的在于减轻疼痛及水肿,保持和促进功能。强调早期从小强度运动量开始,后根据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30]。2.2.1主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主要是早期对患手进行负重训练,指导病人用患手或以健手协助患手练习日常生活动作,如做Bobath握手上举、举木棒等,多做手指抓握的活动。被动运动则是病人充分放松肩背部肌肉后,在无痛范围内,给患侧上肢做各个活动范围的被动活动[8]。Bobath疗法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29],主被动运动包括Bobath握手法和Bobath撑手法[31]等,可防止关节挛缩[32]。张艳等[33]研究认为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训练可有效促进脑卒中病人的手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岑晓婷等[34]的干预性研究认为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上肢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马诚等[35]研究认为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后肩痛有显著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但需限制过度的运动,可减少肩手综合征的发生[3]。2.2.2运动想象法运动想象法即是病人把注意力集中于患肢上,尽可能地活动患肢,不能活动时也有意识地运动瘫痪部位,仔细体会并强化各种运动感觉意识,有助于重建受损的运动神经传导通路[14,36]。国外临床研究显示,运动想象法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是一种促进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37]。多将运动想象法作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中的一项重要训练[38]。2.2.3镜像训练镜像训练基于镜像神经元系统理论[39],最初是由Ramachandran等[39]于1992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患肢创建一种正常的错觉,最初为了治疗幻肢疼痛,后来应用于多种情况下协助管理病人病情,这些情况包括脑卒中和手腕骨折后疼痛、手部手术等[40]。镜像训练指将健手置于镜子前,患手置于镜子后,病人通过观察健侧活动在镜中的成像来诱发患侧运动,使双侧肢体同源性肌肉进行对称性运动[41]。研究表明,镜像治疗能够使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的病人在早期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40]。这是一种低廉且方便操作的治疗方式,可以在家中和医院中进行,多在康复早期使用,但对于慢性复杂性区域疼痛病人,效果一般[42]。Pervane等[43]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脑卒中伴有肩手综合征病人,在常规脑卒中康复训练项目上增加镜像疗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的上肢活动度及减轻疼痛感。2.2.4分级运动图像训练分级运动图像训练遵循渐进三级运动图像计划,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肢体疼痛。训练分为三步:第一步单侧训练,即病人正确识别在不同位置的右手和左手的照片;第二步想象手部运动,即病人想象与图片匹配的手部特定姿势而患手不动;第三步镜像视觉反馈,即病人通过观察镜中健手的运动带动患手运动[44]。分级运动图像训练的效果在于能够激活大脑皮层的神经运动网络和提高它们的组织性,进而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45]。一篇关于分级图像运动疗法对于治疗慢性疼痛的效果的系统性综述认为分级图像运动疗法对于减轻疼痛是有效的[46]。

3中医疗法

3.1针刺治疗

芦锁玲[47]的研究认为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实施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效果良好。李志钢[48]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采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及病人生活质量。一项临床双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给予病人针灸及按摩治疗,结果表明标准化的针灸和按摩治疗对于偏瘫后的肩手综合征病人有治疗效果[49]。

3.2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将中药进行加热通过不同的外用给药方式,缓解病人水肿及疼痛,主要形式包括熏、洗、敷、泡、熨、烫等,其中中药配方多由各个医院自己调制[50]。赵树琴[51]研究发现中药泡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并加强护理干预疗效肯定,可显著改善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丁友英[52]采用中药熏蒸治疗配合常规康复和针灸治疗对7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熏蒸治疗配合常规康复和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症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郭友华等[53]研究发现冷热中药交替浸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改善病人偏瘫侧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有利于促进上肢功能康复。

4心理护理

陈晓君等[54]采用等组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选取100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住院病人,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程序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护理方法。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病人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指数和康复知识测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果表明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以激发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病人主体内部的智力潜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病人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5小结

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诊断指标较模糊,临床诊断与治疗没有确切且量化的方法。近年来,广大医务者对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护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尝试了多种康复护理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人的生活质量及肢体的疼痛和肿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改进:①对病人的症状早期识别不到位;②康复护理方法及具体实施方法不一,没有明确的最佳实施方式,且效果观察指标不一致;③健康教育者及康复护理实施者的专业素质不一,针对病人及家属的康复质量不一;④高质量的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较少,没有系统的临床指南指导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李立明.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9):847-853.

[2]宋伟才,吴建鑫,李杨,等.脑卒中发病与年龄、职业、时间、气候等方面关系的统计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4,31(4):648-650.

[3]张通.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4):301-318.

[4]李放.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命名、诊断和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6):565-566.

[6]张皓.肩手综合征[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1):40-67.

[8]白晓芬.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25(4):589-591.

[9]陈巧珊,林燕虹.早期体位护理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19):145-146;148.

[10]崔秋红,张群,徐飞,等.肩手综合征早期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操作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11):114-115.

[11]许树兰,贾平方.脑卒中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3-14.

[13]潘素兰.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防治与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5):122-123.

[14]秦娟汝.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0):2762-2764.

[15]缪丽娟.预防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5(2):37-38.

[16]吴玉娥,郭长琼.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2):148-150.

[17]侯妮娜,吕晓颖,孙永新,等.综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8C):2996-2997.

[21]张建宏.脑卒中后肩部问题[J].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12-714.

[22]熊爱民,梅志彬.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10):17-18.

[23]董玲.康复疗法介入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J].光明中医,2013,28(6):1141-1142.

[24]孙艳秋,徐磊,陈禹,等.向心性绕线法配合冰疗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4,37(4):51;53.

[25]庾慧敏,梁妙英,关江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55-2756.

[26]李进福,张杨,岳寿伟.体外冲击波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6,31(4):255-257.

[28]尧靖.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护理技术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3):264-265;268.

[29]黄丽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护理研究进展[J].内科,2014,9(5):610-612.

[30]李佩凡.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7):41-42.

[31]王志.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1):99-100.

[32]张群,李家宁,罗守滨.脑卒中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综合康复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235-236.

[33]张艳,马婕,陈剑苹.抬高患肢和被动运动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4,29(23):69-71.

[34]岑晓婷,林琳,吴美芳,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4(8):1749-1750.

[35]马诚,成鹏,尹佳.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6):384-386.

[36]唐朝正,丁政,李春燕,等.运动想象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11):832-837.

[38]罗永菊.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14-1916.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骨科;护理效果

骨折指的是患者受外部严重冲击或骨病影响而导致其骨头完整性出现中断,加上现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促使此类病症患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和主要原因[1]。近年来,临床上针对骨折患者均是主张实施手术治疗来改善其临床症状,虽有一定的确切疗效,但其术后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改善及健康恢复进度均会造成不利影响[2]。故针对此类现象患者临床上均是主张加以合理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改善均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目前已被临床所认可[3]。本文现将于本院骨科临床收治的骨折患者中抽出6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康复护理为主要探讨方向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临床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股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出64例,并以每组32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为(39.62±6.13)岁;文化程度:14例大专以上,6例中学,12例小学。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为(40.12±5.98)岁;文化程度:12例大专以上,9例中学,11例小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且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为患者护理方案,观察组选择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受其突发性骨折影响及对手术治疗流程的一知半解,导致患者心理产生过大压力而影响其手术流程的有序展开。故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负面心理开展对应的心理疏导,以温和且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方式将骨折手术治疗流程及预后改善措施对患者进行详细告知,以缓解其不良情绪和提高患者护理配合度。②术前基础护理:必要情况下,在术前取镇静类药物给予患者口服来提高其睡眠质量,告知患者术前相关注意事项,如术前6h、2h分别禁止使用固体、液体食物;术前2d针对出现便秘现象患者取促进其排便通畅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如甘油栓、开塞露等,有利于避免患者术后引发腹胀症状,同时给予相应镇痛措施来缓解其机体应激反应。③术前康复指导: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及咳痰方法,避免其术后受长期卧床影响引发坠积性肺炎,同时讲解患者在卧床期间的肌肉收缩、患肢关节被动练习等锻炼过程及手术体位的正确姿势等,以提升其对手术流程的适应程度。

1.2.2术中护理:护理人员需调整好合理的手术室温度,并做好相关保暖措施来避免患者手术期间机体免疫力出现不必要的下降,同时确保其术中液体输入量的合理性,以防止其局部组织引发水肿症状。

1.2.3术后康复护理:①疼痛护理: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前给予非阿片类药物来达到机体镇痛效果,以缓解其机体疼痛感。②康复锻炼:鼓励患者术后及早开展相应的功能锻炼措施,并以循环渐进的方式来开展相关训练,患者早期护理人员可固定住其患肢,后对其他肌肉组织性行收缩锻炼,同时屈伸、旋转患者腕踝及其患肢远端指关节处作以辅助训练,并叮嘱家属多熬制钙质、维生素及蛋白质丰富的汤品或菜色给予患者进食。术后2~3周作以患者中期锻炼阶段,患者在此阶段骨折部位诱发纤维粘连的可能性较高,故护理人员需着重锻炼其患肢部位的远近关节及全身力量训练,对患者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能起到较好和预防作用。后期康复是患者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重要阶段,其需多进食猪骨汤、鸡汤等,以起到协助患者强筋壮骨的作用,在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过程中,需注重主被动的有效结合,通过帮助患者行全身功能锻炼及适当对其伤肢处行功能锻炼等,有利于缓解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好提高其骨折愈合进度。

1.3观察指标:

患者以医护人员实施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舒适度为依据来采取医院自制调查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评分,95分以上为满意,80~95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统计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便秘、压疮、腹胀等并发症现象,并发症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当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6.88%>78.13%),且χ2=5.14,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期间有1例便秘(3.13%)、1例腹胀(3.13%)症状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6.26%;对照组有2例便秘(6.26%)、3例压疮(9.37%)、3例腹胀(9.37%)症状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两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且χ2=4.26,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针对于本院骨科收治的择期手术股骨骨折患者中主张实施康复护理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护理)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应值,且P<0.05,与郭寰[4]一文中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度相符,表明此类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其中,术前护理人员通过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和讲解手术流程、术后易引发的并发症及相关康复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病症治疗的自我认知程度,有利于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稳定患者情绪波动现象,以减少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次数;术中护理通过落实患者的保温措施来避免其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防止患者术中出现失血过多和引发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等现象,促进其手术安全性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通过及早鼓励患者进行功能康复锻炼、营养供给等措施,有利于调节患者机体正氮指标处于平衡状态,以提高其健康恢复进度[5]。综上所述,采用康复护理模式用于骨折患者护理干预中,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崔瑛.人性化护理应用于骨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1):138-139.

[2]任娟侠,刘晓萍.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6):186-187.

[3]许敏芽.人性化护理在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4):141-142.

[4]郭寰.快速康复护理在骨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5-56.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康复护理;学生;创业

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备受关注[1,2]。尤其是医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问题较为突出[3]。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逐渐兴起的健康产业却为医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就业途径[4]。康复护理作为现今社会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行业前景和充分的创业空间。本研究旨在以我校为例,调查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于2018年9月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护理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135人参与调查,各年级随机抽取45名学生开展调查。

1.2调查方法

采用王柳映[5]研制的大学生创业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通过预实验,将原问卷条目中的“我对公司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修改为“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问卷共24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标准,将“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一般”“同意”“非常同意”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Cronbach'salpha系数为0.887。

1.3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条目得分采用(x±s)表示,不同年级间的得分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得分前5位的条目

条目“我喜欢收看财经类节目”“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我的前瞻性判断力比别人强”“我善于突破常规,大胆实施自己的设想并获得成功”“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动态”得分排序为第1~5位,见表1。

2.2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得分后5位的条目

条目“如果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50%,我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我精力充沛”“我对于外界的变化很敏感”“面对不利环境,我仍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我比别人更渴望信息,并愿意在信息搜索上花更多时间”得分排序为倒数第1~5位,见表2。

2.3不同年级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条目得分比较

共有8个条目在不同年级康复护理专业学生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6个条目“我有强烈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愿望”“我的前瞻性判断力比别人强”“我擅于表达,并能团结他人共同工作”“遇到困难时,我能保持克服困难的决心,并能感染他人”“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面对不利环境,我仍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高年级得分高于低年级;2个条目“我喜欢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对于外界的变化很敏感”低年级得分高于高年级,见表3。

3讨论

3.1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调查得分排序分析

条目“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位列得分前5位,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调查的对象均为三校生生源,其在卫校阶段已学习过护理知识,并且多数同学参加过临床见习和实习,因此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程序有一定了解。也正因为学生有一定的护理基础,我校康复护理专业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这或许是条目“我的前瞻性判断力比别人强”“我善于突破常规,大胆实施自己的设想并获得成功”也位列得分前5位的原因。另外,条目“我喜欢收看财经类节目”“我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社会经济动态”排序靠前,这可能是由于现今咨询发达,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兴趣的内容;并且随着媒体行业竞争的加剧,财经类等节目会在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吸引观众,故而学生对相关题材节目和动态都有所关注。条目“如果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可能性有50%,我认为这件事值得去做”得分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护理工作需要从业者具有冷静、沉稳等职业素养,学生在学校中耳濡目染,认为事情需具有较高的成功性才值得去做。“我对于外界的变化很敏感”位列得分后5位之一,这或许是由于学生虽然对外界经济动向呈现一定的关注态势,但是真正能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地去敏锐感受外界变化尚存在一定的举例。另外,现今大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总体较为优越,在挫折教育等方面有待加强,这或许是条目“面对不利环境,我仍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我比别人更渴望信息,并愿意在信息搜索上花更多时间”等也位列得分后5位的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康复护理行业具有一定的熟悉度,对社会经济形势也较为关心,但在创业素养和胆识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3.2不同年级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创业能力条目得分比较

我校康复护理专业教学基于学生既往的护理基础,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问题讨论、案例分析、上台汇报等教学任务,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汇报发言中锻炼自己的口才,也通过成员间的沟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取得新的收获。此种教学方式在各专业课中均进行开展。这或许是高年级学生条目“我喜欢用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的前瞻性判断力比别人强”“我擅于表达,并能团结他人共同工作”得分高于低年级学生的原因。同时,为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大一、大二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穿插临床护理见习阶段,在大三安排临床护理实习。护理的见习与实习,促进学生对护理工作认知与感悟的提升,加之随着年级增长,专业课的开设逐渐增多,这或许是条目“我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运作程序有较深的认识”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的原因。另外,在校期间,学校通过各种人文课程、职业素养融入环节、团学活动等,努力培养学生对抗挫折与困难的能力,这或许是条目“遇到困难时,我能保持克服困难的决心,并能感染他人”“面对不利环境,我仍然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的原因。条目“我有强烈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愿望”“我对于外界的变化很敏感”高年级学生得分低于低年级。这或许是因为学生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尚未充分适应高中到大学的学习与生活的转变,对新鲜事物具有较高的兴趣。待逐渐进入大学学习状态之后,对外界变化的兴趣和热情有所回落,造成对于学习新鲜事物的意愿略有减退的情况。本研究中,学生通过在校多方面的培训,的确在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等创业素养方面获得一定的提升,然而对于外界变化的敏感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仍需要不断加强。

3.3对策

希望在校期间加强康复护理专业学生对于行业发展一线资讯的了解,通过班团活动、学工讲座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创业素养。酌情增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提升学生对于外界整体动态的敏感性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校期间开展康复护理行业模拟创业、于自主创业的康复护理机构学习等活动。本次研究显示我校现有的办学特点、教学模式,比如注重评判性思维的培养、通过多种活动提升创业素养等有以利于一定程度上提升康复护理专业学生的创业能力。然而结果也表明,在课程教学的同时,及时告知学生行业发展动向、社会经济动态等,或许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包括创业在内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朱玲.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6(8):80-82.

[2]逄红梅.当代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深思考———基于就业管理的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8(1):134-138.

[3]范春,陈旭东,王珏莲.医学类本科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现状调查———以广州地区高校为例[J].高教探索,2014(4):173-176.

[4]陈丽颖,李曼,张代均,等.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学生创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6):858-859,891.

康复护理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药熏蒸;穴位盒灸;中风;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中风又被称之为脑血管意外、脑卒中,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急性脑血流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局限性、持续性或者弥漫性脑功能缺损。中风本身具有高病死率、患病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的特点,即便是成功挽回患者的生命,但患者也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质量。为此,采取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是目前中医康复研究非常重要的研究。我院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通过运用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为2014年1月-2016年6月接诊中风住院患者中选取42例,所有患者均根据《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相关要求确诊。按照随机数字排列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1例,女性9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为(64.28±2.57)岁;观察组21例,女性8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为(65.11±2.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两组患者提供相同的基础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中医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其中药熏蒸联合穴位盒灸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方法:

1.2.1中药熏蒸

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行辨证分型,并结合不同证型给予不同的熏蒸方。气虚血瘀证采用补阳还五汤,风痰瘀阻证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阴虚风动证采用镇肝媳风汤,风痰上充证采用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证采用星蒌承气汤。操作方法:每日对患侧肢体进行1次熏洗。护理要点:在熏蒸过程中避免温度过低、过高,特别是合并有肢体障碍的患者,因其患肢多表现为麻木状态,对温度的敏感性非常低,故熏蒸时尽量将温度控制在(42±2)℃左右;熏蒸时间以(20±5)min为宜,以免过长时间的熏蒸导致患者出现虚脱症状;在进行熏蒸过程中,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以免出现吹风和受寒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熏蒸时的表现,若有水疱或者有过敏情况,必须立即停止熏蒸,给予其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穴位盒灸

根据患者患肢情况,上肢障碍取曲池、内关、手三里以及合谷为主穴,下肢障碍则取阳陵泉、足三里以及三阴交为主穴。另随证型行穴位加减,气虚血瘀证增加血海、气海,风痰瘀阻证增加丰隆,阴虚风动证增加复溜、太溪,风痰上充证增加太溪与太冲,痰热腑实证增加丰隆与解溪。操作方法:取燃烧后艾条将其固定在小型穴位盒灸盒中,并为患肢佩戴保护套,以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灼伤,各穴位需持续进行20min盒灸。护理要点:在实施艾灸治疗前,需为患者解释施灸的主要目的及意义,消除其恐惧心理;在施灸期间需对患者的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对施灸时间或者灸量做出相应的调整;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症状,一旦存在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施灸;中风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在施灸初期,患者会出现疲倦、低热以及口干等症状,无需采取处理措施,继续施灸之后,症状会随之消失;保证室内通风。

1.3观察指标

采用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法对患者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进行测评,其中上肢运动功能测评总分为66分,下肢运动功能测评总分为34分,得分越高即表示其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分析处理,运动功能测评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值检验,若P<0.05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上肢与下肢功能测评结果均有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肢与下肢功能测评结果均有差异(P<0.05)。

3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年有131万人因中风死亡,存活下来的患者中,75%左右均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目前,在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治疗中,仍然以康复治疗为首选治疗措施。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推拿按摩、针刺、中药熏蒸以及灸法等,其基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基础上,结合不同证型给予患者不同的康复护理措施,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中药熏蒸与穴位盒灸是中医康复护理中较常用的外治法,其材料易取,操作非常简单方便,非常适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其中中药熏蒸在将药物煎煮后,通过蒸汽对患肢进行熏蒸,促使药物快速渗入到肌肤中,在熏蒸治疗中,大量的蒸汽聚集在肌肤,使其膜理快速顿开,同时因热气的影响,使得毛细血管因此扩张,从而致使其血流循环加速,从而有效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使得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因此被激发。蒸汽的温热刺激使得毛孔开放,使帮助全身发汗,使得体内的“邪毒”随着汗液排出,故让人感到舒适的同时,也能够达到扶本固元的效果。此外,熏蒸还可实现穴位的刺激,使得机体经气得到刺激,从而使得全身经脉因此调动起来,发挥调节阴阳的效果。药物经过皮肤吸入之后,经由经络血脉系统的调节即可疾病治疗的效果。穴位盒灸结合中风肢体功能特点,取相应穴位,以艾灸进行熏灼,通过温和的热力促使药物吸收,从而达到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功效。

中医认为,在人体脏腑功能中,穴位能够充分反应其体表的特定部位,经络在经过气血的运行通络,具有联系脏腑,沟通表里,湔养脏腑,运行气血的作用。中医认为引起中风主要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有关,加之受到外邪倾袭,饮酒饱食等影响,使得气血受阻,从而导致肌肤经脉失养。灸通过穴位表面,通过温爽、烧灼,以火的温热热力,伴随着经络快速传导,发挥其阴阳、气血、虚实调节的作用,从而人体平衡得到更好的调节,从而发挥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中药熏蒸与穴位盒灸应用效果,在施护中,我们根据中风的不同证型采用不同熏蒸方剂和穴位,更好的发挥辨证施护的中医康复护理理念。根据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中风患者康复护理中,通过运用中药熏蒸与穴位盒灸干预,可实现对患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炳玉,王芳,赵丹,等.穴位盒灸结合中药熏蒸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5,33(06):152-1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