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篇

医院医院护理健康教育是护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为了总结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性,更好的指导健康教育的实践,本文对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内容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作一粗浅探讨。

1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和特点

1.1 概念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和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保护和促进个体和群体健康。护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由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

1.2 特点 ①场所特点:教育的场所是以医院作为健康教育基地,对来医院就医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活动;②教育主体特点:教育的主体是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中,对患者所患疾病和患者的具体健康需求所开展的健康教育;③对象特点:教育的对象是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及其家属;④内容特点: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患者和与患者所患疾病有关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⑤方式方法上的特点:教育的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可以采取聊天式口头教育,也可以采取图文宣传、视听资料和示范训练等多种方式方法;⑥教育目的特点:直接目的是教育患者相关的健康知识,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使医生的诊治方案取得最佳效果,最终目的是不仅使患者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使患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状态。

2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2.1 入院教育:入院教育是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其目的是使住院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积极调整心理状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采用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的方法,调动患者的正性心理,耐心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使其在心理上认同治疗,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2.3 用药护理:药物治疗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护士首先应熟知主要药物的药理作用、观察项目、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达到合理用药,增加疗效;其次指导患者或家属了解所患疾病常用药物的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以及剂量不足或超量应用的危害;第三,输液过程应严格控制滴速。应用口服药物时,要强调服药时间、方法、剂量等。

2.4 饮食指导:合理膳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殊性指导患者合理膳食,如高血压患者宜用低盐饮食等。

2.5 特殊指导:凡需要特殊治疗及护理的患者都应做好相应的教育指导。如对手术的患者应做好术前、术后指导,包括向患者深入浅出的介绍相关的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可能经历的事情及如何应对等。

2.6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向患者进行出院后有关休息、营养、饮食、用药等知识的出院指导,目的是巩固住院治疗及健康教育效果,进一步恢复健康,防治疾病的再次发生。此外,医院护理健康教育还包括体育锻炼指导、生活习惯指导、行为方式指导等内容。

3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3.1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可分为非正式的教育和正式的、有计划的教育。①非正式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是点滴的、不系统的,是以语言教育方法为主的教育方式。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日常护理活动,随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一些必要的健康知识,可以在危重患者抢救时对急需患者配合的问题进行教育。尽管非正式的健康教育内容是点滴的、不系统的,但能对患者急需知道的问题作出应答,解除患者的心理压力;②正式健康教育活动是护理人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地、较为全面的健康教育。正式健康教育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护理教育评估、护理教育诊断、护理教育计划、实施计划、 效果评价。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教育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康复期患者大多数有对病中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的习惯,此期往往有两种极端心理,一是对自己较自信,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而把未来不利的因素考虑的较少,而另一种是把现有的生活看得相当复杂,认为患了精神病会被人耻笑,瞧不起,患者对自己在患病时的异常行为感到羞愧和悔恨,同时也会考虑到和家人、同事的关系,家庭的各个方面的状况等,有的还会想到自己的前途,事业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而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使健康教育扎实有效地开展,以满足患者健康知识的需求,保证患者自身及社会安全。

2 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心理宣教首先要尊重,安慰患者,用真诚、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与患者进行交谈,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让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的疾病知识有所了解,并适度的分析病情的原因,使其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家庭指导 向家属宣教配合治疗的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

2.3 出院指导 协助患者及家属制定出院的家庭计划,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患者整个恢复期。

3 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患者的年龄康复的特点、文化背景、知识层次、接受能力等方面,采取个别教育、群体教育、重点指导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

3.2 口头讲解与指导 护士向康复期精神患者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如疾病的原因,特点及愈等,讲解时极力调节患者的情绪,使患者能接受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并向患者传授正确的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3.3 交谈答疑式教育 应经常与患者谈心,掌握患者康复期的特点,通过交谈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早期治愈出院。

3.4 书面形式教育 将精神疾病的预防康复,保健等知识卡片宣教资进行阅读简解。

4 实施效果评价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自从实施健康教育已取得显著的效果。患者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和护理,还掌握了有关疾病的康复知识,并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复发率。实现了当今护理学提出的以患者为中心,护理要从心理、生理、社会的各方面进行护理的目标。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康复训练;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6月接受个性化康复护理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61-89岁,平均年龄71岁,61-69岁12例,70-79岁14例,80岁-89岁10例,其中股骨颈骨折2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4例,手术采用髋后外侧切口。手术固定方式包括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固定。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6例。

1.2 方法 入院整体评估:患者入院时由总责任护士及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从患者的身体、年龄、文化、生理心理、疾病及全身情况进行评估,并针对老年患者的共同特性及个体差异在医师的指导下与患者及家属一起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对其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进行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重点宣教。

2 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

2.1 心理生理特点及护理 老年患者多有焦虑恐惧、孤独、固执心理,偏瘫及神志不清或丧失自理能力等生理特点。总责任护士每日与患者相处,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患者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业余爱好、家庭情况及经济状况等的不同,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心理护理.积极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

胃肠道特点:老年人脾胃虚弱、胃肠道功能减退,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造成术后组织修复能力低下,易致伤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合并症对饮食方面:我们针对患者的各特殊性遵医嘱请营养师会诊给予正确的饮食指导,偏瘫、意识障碍者进食少或无法进食、食欲下降或经口进食不能满足营养需要量时,我们遵医嘱进行鼻饲或经静脉补充营养及水分。

2.2 术前康复指导 手术前康复指导是有效预防手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方法。我们安排责任护士参与医师查房,进一步了解患者病情,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可以防止肺部感染;练习床上正确抬臀的方法可以防止压疮;术前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以减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神智清醒的患者指导其练习,不能配合者指导家属协助完成。股骨头缺血坏死者还应教会患者及家属手后如何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及点地负重步行练习。用图示展示如何正确使用助行器或拐杖不负重行走等一系列步行训练程序,为术后行走做准备。

2.3 术后康复指导

2.3.1 常规系统性康复训练方法 手术当日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指导其在床上做些简单的康复运动,如上肢运动、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的屈伸、练习深呼吸运动等。术后第2天至第6天督促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训练,同时进行上肢肌力练习,恢复良好的上肢肌力,可使患者术后能较好地使用拐杖。术后第7天至第14天继续功能锻炼可增加仰卧直腿抬高运动,抬高

2.3.2 个体化康复指导 加强康复宣教指导:术后总责任护士及责任护士及时与手术医师联系,再次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在医师指导下根据患者的身体及心理状况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并加强将康复计划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教会家属具体的康复训练细节。并根据计划落实由本人、家属及医护人员主要实施。

康复训练进度:除按原订计划进度外,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差别较大,可以根据患者自己的身体情况及需求适当的调整进度,每一天的训练要根据前一天的训练来调整,直至患者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对其训练方式、进度及强度进行调整。

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如按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可达到较好地执行出院后康复计划的目的。在从事日常家务劳动中,注意避免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注意做到“三不”:不负重、不盘腿、不侧卧,嘱患者术后1、3、6个月来本院复查。

3 结 果

通过实施个性化康复指导,本组36例患者均掌握了适合自身功能锻炼的方法,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及康复疗效主观评价均满意,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通过手术及个性化康复护理,患者获得了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随访半年,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基本能生活自理。

4 讨 论

康复护理是骨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术后康复训练不积极规范,将会出现关节僵硬,韧带挛缩,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更注重心理护理及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中心,训练程度全面考虑,特别是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和对康复的期望值,根据个体差异,循序渐进,以心理康复促进机体康复。通过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我们体会:把系统的康复训练与病人自身的个性特征相结合,制定出灵活、贴切的有针对性导向的康复护理措施,将康复护理从以往的“护士指导什么患者就训练什么”转为“患者适合、需要什么训练护士就指导什么”,更体现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达到使患者获得其自身应有的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延长假体寿命,恢复正常生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宝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功能锻炼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3):573.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对20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开展示范指导、训练、特权强化等,观察3mo~6mo,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经过3mo~6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后,81.95%的患者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8.05%的患者的不正确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75.61%的患者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24.88%的患者重返工作岗位并胜任一般性工作;10.8%的患者能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8.3%的患者能协助亲友经营生意,康复总有效率100%。结论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1],约占住院患者的50%左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开展心理护理,可纠正其不良行为、提高社交功能及劳动技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早日康复。为此,作者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5年6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实施心理护理的205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入组标准:(1)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病情基本稳定。(3)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入组病例中男125例,女80例;年龄16a~51a,平均(36±11.5)a;已婚132例,未婚73例;病程3mo~10a。

1.2方法对入组病例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心理护理,定期组织学习,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患者厌烦住院,期盼早日回家,重返社会以及自卑、怕被人看不起等心理特点,采用示范指导、训练和互教互学、互相督促等方法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强社交与劳动技能康复训练,纠正不良行为及习惯。观察3mo~6mo。

1.2.1示范指导示范指导就是训练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的行为姿势,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能与方法,鼓励患者仿效,改正不良行为及不良习惯。首先,医护人员向患者示范性的讲述与不同人群以及与异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举止,谈话时面部的表情与客人的距离等。示范走、坐、站的正确姿势。同时,讲授衣着整齐,关心他人与讲卫生的重要性。纠正不爱讲话,学会与人交往的方法,督促患者模仿学习。当患者取得一定成绩时则给予反复强化,最终使患者重新掌握正确的行为模式与技能。

1.2.2行为训练训练从行为姿势,日常生活开始。培养患者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躺卧。同时制定详细的生活制度,作息时间。从早晨起床、整理床铺、洗漱、就餐、洗刷餐具、集体活动,到晚上睡前洗脚等全部生活起居。在示范、训练与督促下,由患者自己独立完成。每天分别在上、下午由患者之间相互开展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与技巧。工作人员边检查边指导,鼓励他们互帮互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凡是示范训练做不好或做的不认真的,工作人员则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并协助其完成。指出动作不到位,做不好的原因,教其掌握正确的姿势及语言的基本要领。同时反复强调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重返社会和正常人一样为国家效力,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我们在注重训练患者掌握劳动技能与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更注重训练患者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基本方法。如见到长辈与领导时如何请安问好,和同辈在一起时如何做到文明礼让,在谈及个人经历与家庭情况时如何掌握分寸,在与异性接触时如何做到既大方又得体。训练时间3mo~6mo。

1.2.3特权强化特权强化也是心理护理的一种手段。当患者的行为姿势恢复正常并能自理日常生活,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时,给予一些特殊的待遇。患者经工作人员同意后可以自由出入病房,不穿休养服,自由外出购物。同时将患者的进步告知其亲属,以得到亲属的支持与帮助。患者外出返回病房后将自己外出后的所见所闻及感受与病友进行交流。激励其他患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与训练。在患者及其亲属真诚的要求下,医护人员可以与其按AA制共同进餐,以示医患之间的人格平等。这也是增强患者自信心,消除悲观心理的有效方法之一。特权强化作为一种奖励制度,它对良好行为的建立,不良行为的纠正以及劳动技能、社交功能的恢复、巩固起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实行特权强化不仅能激发患者已经恢复的正常精神功能,同时可以减轻病源性退缩,是强化患者正常生活的激活剂。

2结果

经过3mo~6mo康复期的心理护理、示范指导与训练,本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不随地大小便,不正确的姿势完全纠正,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168例(81.95%);不正确的姿势基本纠正,基本能自理生活37例(18.05%);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155例(75.61%);重返工作岗位能胜任一般性工作51例(24.88%);自己独立经营小本生意22例(10.8%);协助亲友经营小本生意58例(28.3%),康复总有效率达100%。

3讨论

3.1社会的歧视与人们对精神病患者的不理解与偏见,使精神病患者的思想压力增大而导致自杀、自伤及伤人事件的不断发生。因此,了解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恢复期的精神病住院患者常有度日如年之感,当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情绪稳定,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患者期盼出院与家人团聚,渴求重返社会,重新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3]。但患者自认为低人一等,担心家人、亲朋好友及社会歧视等;如何解决患者这些现实的心理问题是康复期患者早日全面康复的关键。

3.2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但能否全面重返社会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应该同情和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与劳动,鼓励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与进步,谅解患者病中不理智的行为与言论,避免再次精神刺激,为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方便。使患者愉快的生活和工作在社会大家庭中,这是康复期精神患者能否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的重要因素。

3.3心理护理在精神康复医学中的作用是药物所不及的。良好的心理护理,是一种精湛的艺术,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但具备必要的医学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修养。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必须熟练掌握精神患者的护理常规与精神患者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精神患者早日全面康复。本资料提示,加强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对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良好行为的建立,提高劳动技能与社交功能的恢复起着十分重要的激活作用[4]。

总之,通过加强心理护理,使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信念上由悲观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消沉变为积极向上,在心理控制上由盲目变为自觉,在接受治疗上由被动变为主动。心理护理能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3

[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5篇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1]。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

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2]。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3]。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6篇

康复护理首先要完成与一般护理相同的目的,即使患者减轻病痛和促进健康。此外还要预防残疾,减轻残疾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康复护理除一般护理内容以外还有:

1.1综合性的康复治疗观察患者的残疾情况以及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向相关人员报告。康复治疗是综合性的,如药物、物理治疗、针灸、运动疗法、作业治疗、按摩推拿等。护士要与各有关人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洞察和了解情况,提供信息,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起到协调作用,以便使整个康复过程得到统一。

1.2预防继发性残疾和并发症如偏瘫患者应预防挛缩畸形的发生,因为挛缩可阻碍康复计划的进展。所以在护理时,要矫正患者姿势,也可指导利用器械辅助矫正等。

1.3学习和掌握各有关功能康复治疗、训练技术配合康复医师及治疗师对残疾者进行功能评价和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和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例如偏瘫、言语障碍者,除言语治疗师集中训练外,护理人员应该利用每一个机会与患者交谈,使言语训练能随时随地的进行,使患者的功能更快得到改善。

1.4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康复护理的原则是在病情允许条件下,训练患者进行自理,即“自我护理”。对残疾者及其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康复知识的宣传,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和帮助,使他们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部分地或全部地做到生活自理,以便适应新的生活,重返社会。

1.5心理护理残疾人和慢性病患者有其特殊的、复杂的心理活动,甚至精神、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康复医护人员应理解患者、同情患者,时刻掌握康复对象的心理动态,及时地、耐心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1.6病房管理康复病房不但是治疗疾病的场所,也是进行某些功能训练的地方。对设施和环境的要求与一般病房要有所区别,以便康复患者能在这个环境里使其功能得到尽快的恢复。

2规范护理管理体系

2.1管理体系及康复指导康复医学科的护理管理是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在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工作。科室设医生组、治疗组、护理组,各组设有负责人,护理组负责人直接对护士长负责。并成立病房康复医疗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实施整体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医疗护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和治疗师组成。主治医生或总住院医师担任组长。对新入院患者,主管医生全面体检,进行功能评定和临床处理。治疗师协助主管医生进行功能评定和具体的康复治疗。护士除进行常规入院处置与常规护理外,也应该掌握患者的功能情况,了解康复治疗过程、方法,并负责患者简单的康复治疗、训练指导,以及实施患者的入院及出院等。

2.2学习与评定科室每周四下午组织召开功能评定会议,由主管医生报告病历,介绍病情及目前功能情况,训练目标及措施。每个患者人院后至少有康复治疗前、治疗中期、治疗后三次功能评定。护士汇报护理评价、护理计划及健康宣教内容,大家进行补充讨论,以完善康复治疗护理方案。

3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

3.1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住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紧张的现状,我们制定出合理细致的护理工作周、日程,对每项常规工作都规定了相应的时间,以便使护理工作既不与医疗工作相碰撞,又能按时完成全天的工作,这样既节省了人员配备,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能力。

3.2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训练和休养环境康复医学科病区,病房的建筑设施,已具备相当优越的环境条件,有中央空调,室温基本保持恒定,病房宽敞明亮,室内的通风、采光都能够达到患者满意的要求。环境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服务质量更重要,首先要求保洁员、护理员随时保持病房的整齐、清洁,送餐到床头,开水在室内随时可取。每周全病房更换床单并进行空气消毒l次,平时床单随脏随换。要求每日护士、护理员打开所有的窗户通风,并逐个整理床单位。安静整齐的病房环境也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心情。

3.3强调以人为本的优质服务要求护士礼貌服务,有问必答,只要患者有疑问,就要回答,直到患者满意为止。有一些解释不清的问题,及时请教上级护士或医生。使用文明用语,即使患者或家属有不对之处,也应耐心解释,直至满意为止,绝不允许与患者发生争吵。根据日间病房特点,日间患者基本上是在做物理治疗,病房内基本无人,为避免患者物品丢失,要求病房内无人时将门锁上,护士随进随开。

3.4护士素质与业务能力的培养

3.4.1护士素质的培养培养护士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表达、沟通能力,有意让护士主持工休会、护理查房、讲课等。引导护士的语言技巧,护士长、上级护士示范讲解、指导帮助。培养护士具有细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

3.4.2业务能力的培养以不同形式开展业务学习,并使其制度化。业务学习是提高护理人员专科业务水平的有效方法。①科室每周定期织织业务学习,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开始中职以上人员授课,以后逐渐扩大到全科所有人员都准备材料,参加讲座,其内容从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康复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康复护理方法和康复医学科常见病的诊断与康复治疗、护理到有关康复医学及相关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从广度和基本的内容不断向深度发展,一人总结材料全科人受益。②要求护理组长参加科主任查房参加科主任每周一、三、五3次大查房。听取对新住院患者和疑难病例讲述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针对不同个体区别对待等。对新病种纵向讲述其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康复功能评估方法、康复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防措施等。及时总结每次查房的内容,并作好记录。坚持不懈地参加查房制度,可以提高专科业务水平,同时也能及时发现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作出修正和处理、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③每月定期组织全科护理组业务学习,内容、形式不定,同时培养护士自学习惯,护士长、上级护士在每次学习后布置思考题,作为下次提问内容。为使护士能及时准确的评价患者的功能情况,要求护士掌握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肌力评定、肌张力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等,护士长经常提问或作为季度理论考试内容。

3.5患者的管理与健康宣教

3.5.1患者的管理要求患者在治疗期间严格遵守病房的规定,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每个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提前安排好,使治疗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由护士长组织召开每月1次的病休座谈会,内容主要是强调和讲解各种规定和注意事项,同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中的意见和建议,并予以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予以及时解决和处理。

3.5.2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康复特点,要求护士一对一进行宣教,入院和出院前各宣教1次,住院期间每周宣教l次,由责任护士来完成,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种及心理特征,进行口头、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治疗方法和转归。宣教内容包括环境、治疗程序及病区特点等,对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家庭背景的患者有针对性给予讲解,力求达到人人都能“三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医疗费用、明白自己的病情和功能情况、明白自己做过什么检查及目的。

3.6严格的护理考核机制在完善了工作程序和各项制度后,由护士长和负责人全面检查督促指导。遵照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控制标准,每周定期对病房护理工作质量、保洁员的工作均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利用周会反馈检查情况,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

4康复护理管理的效果

康复医学科经过逐步完善和强化护理管理、改进工作方法,使护理工作走向人性化、程序化的运行轨道,工作也变得有条有序,处处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管理模式。科室在加强医疗护理管理的前提下,医疗护理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到康复医学科来住院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床位使用率一直居高不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规范化的护理管理,各种完善的制度与考核机制,可提高护理管理水平,促进学科的发展。各级护理人员只要按制度、按规程工作,就能使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同时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与护理质量明显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与护理操作,直接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疗、护理质量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前提,加强护理管理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要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护士必须自己要掌握大量的专科知识。因此,提高护士的康复护理技术水平及基础理论水平是极其重要的。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7篇

【摘 要】目的 探讨住院期间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变化特点及心理护理对策。方法 病人入院后48 小时内由病区心理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计划和措施,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对病人实施健康知识宣教。结果 所有住院肺结核病人由于对结核病的相关知识不了解,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必须由专人负责,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等。结论 健康知识缺乏是结核病患者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的主要原因,精神因素与肺结核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对住院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可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有利于病人康复。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8篇

1 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

1.1 健康教育是护理活动的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不是护士额外的工作,它是护理内容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内容之一。许多护理目标都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实现的,如提高病人适应能力、减少焦虑、肢体功能恢复、自我行为能力的建立、减少并发症,等等;此外,一些健康教育内容也是根据护理工作的需要而设计的[2]。因为健康教育内容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护理人员从所收集到的护理资料中寻找出护理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来确定其健康教育的内容,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获得了优良的护理,提高了满意度。例如对待一位因患癌症而行化疗的病人,护理目标除预防感染、保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应注意保持病人情绪稳定及良好的自我形象,特别是对女性病人这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行化疗之前健康教育时,除要告诉病人化疗后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例如脱发是最常见的症状,甚至眼睫毛和眉毛都会脱落,护士会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冰帽来减少脱发外,还应教会病人如何配备假发,如何使用围巾、帽子以及眉毛的化装技巧等来掩盖身体的部分缺陷。所以说,健康教育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健康教育与临床护理一体化早已是现代护理的一种重要模式。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1998年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健康教育服务部”,不仅为临床整体护理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支持作用,而且提高了护士健康教育技能,改善了医院的社会形象,体现了医院的现代化服务意识[3]。

1.2 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概念不同 从卫生宣教到健康教育是工作模式上的转变。卫生宣教只是用一般的宣传技术和手段传播卫生知识和有关的疾病知识。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全民的健康水平,设立各种活动日,搞大型科普活动,宣传、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在这些活动中护理人员也仅仅承担了参与者、传播者的角色。因此,对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不高。但护理健康教育则不然,它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专业,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心理、社会、行为、教育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以便对病人情况做出全面评估,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健康教育活动中,依照健康教育程序,要承担传播者、计划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既要和病人共同制订健康教育计划,病人实施教育计划时要监督指导,对病人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还要对自己的健康教育能力进行总结。因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建立健康行为,所以,操作体系也应从单纯的知识灌输转变到按照教育程序运作的科学化工作体系上来。

2 护理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2.1 护理程序 100多年的护理发展史已经证明,护理程序是临床护士提高成为专业角色的有效手段。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护理程序,一直是近代世界护理的发展方向。各国接受护理、理解和实践护理程序的程度与范围,决定了护理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护理程序是否已经成为护理实践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护理在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一个标志[3]。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系统化整体护理以来,就一直强调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在护理临床业务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化的工作方式,这就说明护理程序已被确立为我国护理实践的基础,将使我国护理具备一系列的专业特征[4]。

2.2 健康教育程序 1986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公共卫生教育组织,提出了病人教育的5步骤模式:①确立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需求;②建立病人及其家属的教育目标;③选择教育方法;④执行教育计划;⑤评价教育效果。根据这一模式,我国现在执行的教育程序为:①评估:包括病人的学习需求、学习准备、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心理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②诊断:明确教育目标,如入院、住院、手术、出院、特殊检查等不同阶段教育目标,同时还包括与病人共同制定的学习目标,即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③计划:教学计划应根据病人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计划中包括具体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等;④实施:教育计划的实施要特别强调教与学的互动,即护士如何教、病人如何学,要运用综合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工具,力求排除一切影响病人学习的因素;⑤评价:可采用观察法、提问法、问卷法等评价方法,评价病人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病人是否做到知、信、行,护士也需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全面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2]。

2.3 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的关系 健康教育程序是护理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只是护理程序侧重于解决病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健康教育程序则注重调动病人维护自身健康的潜能,激励病人积极参与促进康复的过程[2]。不管哪种程序,每个阶段都不是截然分开的,是自然的连续过渡。在临床,只有将健康教育程序与护理程序紧密结合,才能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提高。中国人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付菊芳等同志对提高血液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方面的经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5]。

3 健康教育具有全程性的特点

3.1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人的生命全过程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郭子恒会长曾说过:对于一个人来讲,从生到死都需要健康指导,都需要健康教育。按照生理年龄,健康教育应贯穿在人的生命的各个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内容。例如:婴幼儿期健康教育的内容除饮食指导、常见疾病及意外伤害的预防外,重点应放在早期教育上,教给孩子的父母培养孩子大脑良好发育的一些方法,如要给予孩子不断充满爱的护理,包括用轻柔的动作触摸孩子,鼓励和倾听孩子的言语,运用音乐与数学运算的方法开发智力,培养母(父)子情感联系,特别是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等;学龄期儿童的重点内容是加强安全教育、预防意外伤害、讲究卫生、保护牙齿、加强营养,以及为青春期的到来做好准备的知识教育等;青少年期的重点内容则是心理行为问题及性知识等,如培养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少出走及自杀现象,特别应告诫他(她)们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及经济情况最好不要有,尤其是不要怀孕;中年期重点则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不酗酒、减少压力和紧张、适当运动、合理饮食保持体重,以及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为此,加强对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倡适合老年人的合理营养膳食和体育活动、建立健全保障老年人安全的各种措施等,均已成为护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2 临床健康教育应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 病人自入院到出院,均离不开护理,因此,健康教育就应贯穿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每一项具体护理行为中。健康教育的形式可选择正式的方式,即根据病人需求按照教育计划系统地进行。例如中国人民总医院自1997年以来逐步建立了糖尿病病人的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系统,得到了广大病人及其家属的欢迎和支持[6]。但是,也可选择非正式的方式,即非刻意安排时间,而是随时随地进行,如协助病人进食时可以进行饮食指导;基础护理时可以讲解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手术前备皮时可以介绍手术前后应注意的事项、配合要点,特别是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的预防等。也就是说可以利用一切与病人接触的机会,因时、因人、因事灵活掌握。这样,不仅体现护士的周到、体贴的爱心,而且还体现了护士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技术,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护理健康教育护士,对开展健康教育更为有利。美国的一些医院就有糖尿病健康教育护士、乳腺癌健康教育护士、疼痛健康教育护士等。随着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备,不久的将来我国各医院也能够做到这一点。

3.3 出院后病人健康教育不容忽视 有些病人,尤其是一些肿瘤病人、神经精神科病人、身体瘫痪病人以及需要长期反复做某种治疗和特殊技术操作的病人,包括他们的家属,都应该成为出院后护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出院后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病友交流会、专题讲座、赠送有关材料等形式,为病人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进展情况、用药知识、护理操作技术、促进康复的方法,等等,以使病人在出院后仍能继续不断接受健康教育,控制疾病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同时也可以密切医患关系,为医院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掌握健康教育规律

当前,我国各医院在开展护理健康教育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和方法,以期达到预定的目标,如口头讲解、利用教育手册、放映音像制品、行为训练,等等。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和方法,均应结合病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活动中遵循以下规律:①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注意个体差异;要重点突出,识别轻重缓急;要具体,易理解,好记忆,便于操作,即应从病人已知道的到未知道的,从熟悉的逐步进入到不熟悉的;从简单的到复杂的,从具体的到抽象的;②尽量调动病人多种感官,如视觉的、听觉的、动手的等,对于一些操作技能,应让病人清楚、明白要领,并能够按照要点正确无误的掌握;③根据不同病人特点,有的时候需要反复多次教育,必要时要让病人复述重点,特别是对于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学习能力较差、年龄较大的病人,更应该多解释、多指导。掌握了这些规律,病人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健康教育效果应落实在病人的行为改变上

5.1 建立健康习惯 目前,知、信、行模式是有关健康教育行为改变运用较多的模式,即通过健康教育,让人们改变知识水平(掌握健康知识),达到态度转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最终达到行为转变(摒弃各种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不健康行为)。

5.2 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健康教育,特别是行为训练,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即可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存质量。例如:一位脑卒中的病人,除了性别、年龄、种族、家庭史、既往史等不能控制的几种因素外,吸烟、酗酒、吸毒等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发病因素。通过健康教育,病人认识到自己所患疾病的表现,如偏瘫、肌无力、语言障碍等,都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问题引起脑功能丧失而发生的,吸烟、酗酒均会对血管及血液产生影响,使血管壁受损、血管弹性改变、血液黏稠度增加、减少血小板存活期等从而导致卒中,而吸烟、酗酒都是可以控制的诱因,也就是说影响疾病的因素与自己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决心戒掉烟、酒,虽然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由于病人掌握了有关的疾病知识,树立了坚定的信念,不仅戒掉了烟、酒,适应了生活中的变化,提高了自我护理能力,而且通过坚持康复训练,瘫痪肢体功能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恢复,提高了生存质量。

6 医护合作,共同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在临床工作中,医疗、护理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项医疗技术的开展,都需要护士的得力支持。健康教育也需要医护密切配合。由于整体护理的开展,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知识结构不甚合理及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对医生更为信任,愿意什么事情都找医生,这种情况应当改变。有些护理人员也不太明确医生护士在健康教育上如何分工。实际上,由于各自的专业特长不一,健康教育角度也不同。医生向病人介绍的内容是以疾病知识、治疗方案为主,如疾病的诊断分型、病理改变、手术的选择、手术效果等;而护士的教育内容多为病人的心理、情绪、用药的基本知识、饮食指导、协助功能恢复等方面[7]。此外,由于护士接触病人时间较长,可以为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更加耐心、细致地讲解。所以,只有医护共同合作、互补,才能提高健康教育水平,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7 必须建立健康教育规范化评价标准和标准化评价体系

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对保障健康教育的实施,获得健康教育的最佳效果,提高病人满意度,具有较好的指导和管理作用。中国人民沈阳部队总医院建立的“健康教育护理查房”制度,是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的一种可操作性方法[8]。但总体上目前我国缺少规范化、科学化、易操作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为了保证和监督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非常有必要建立评价标准体系[9]。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护理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是很健全的。

综上所述,由于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它不仅要求护士具备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与健康教育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护士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为促进护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包家明,顾惠娟.护理健康教育认识误区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6):449.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3~94,259.

[3]郑淑君,张振路,何穗芬.医院健康教育服务部作用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37.

[4]袁剑云,曾熙媛,李庆功,等.我国建立临床护理实践标准的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5~6.

[5]付菊芳,李蕊,白燕妮,等.运用健康教育程序 提高血液病病人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2,16(12):686~687.

[6]范丽凤,潘长玉,田慧,等.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249~252.

[7]双卫兵,程金莲.浅谈整体医疗护理[J].护理研究,2002,16(6):317.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9篇

【关键词】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特点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急诊对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介绍如下。 

1、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

2、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2.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2.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2.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2.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3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4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4.3发表调查:定期向病人发放意见征询表,通过收集信息,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修正制定措施、促进管理。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0篇

一、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二、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三、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几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四、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1篇

一、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二、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通俗性特点: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2.2随机性特点: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3短暂性特点: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2.4综合性特点: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2.5强化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2.6礼貌性特点: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三、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病人的权利与义务: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通过上述七种系统的健康教育形式,使急诊护理工作由单纯的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系统化保健服务转变,通过与病人不断交流,沟通,改善了护患关系,使病人满意率提高。

四、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与病人交谈的方式: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集体交班时提问: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wWw.gWyoO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2篇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现将急诊对留观病人开展的健康教育情况报告如下。

1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目标

通过护士对病人在留观期间的一系列健康教育,使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了预防保健意识,改变了病人的不健康行为,减少了因缺乏预防保健知识,而使所患疾病经常复发,加重了心身负担的情况,缩短了留观天数,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

2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通俗性特点 即健康教育语言、形式、通俗易懂,易接受。由于病人起病急,情绪不稳定,老年病人较多,及病人的文化程度,背景不同,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少用或尽量不用医学术语,遇到必须使用医学术语时,则深入浅出,并辅以相应解释,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2.2 随机性特点 健康教育时注意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由于病人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所患疾病病种不同,我们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非常注意针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视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2.3 短暂性特点 急诊病人的观察期较短,急性病症得到缓解即可出院,门诊随访,而病情较重的病人经过短期的观察后,视病情收治入院或手术治疗,这就需要护士能合理安排工作,既不影响病人治疗,又不延误病人的健康教育工作。

2.4 综合性特点 急诊留观病人中以老年病人居多,而大多数老年病人同时患有两种甚至更多的慢性疾病,责任护士便会向病人传授具有综合性的最新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来消除病人因病重而产生的厌烦心理和自弃情绪。

2.5 强化性特点 针对急诊留观病人中年龄相对老龄化及家属比较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反复强化的宣教方式,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意识、表情,来判断病人是否明白。 2.6 礼貌性特点 针对急诊留观病人的起病急,情绪不稳定,患者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的特点,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表现出对病人充分尊重和友好,真诚相待,耐心负责的态度,决不能自以为是或用说教的语言,切忌生硬等语气。

3 急诊留观病人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病人的权利与义务 主动介绍急诊留观病室的环境,医疗保险方法,便民措施,卫生注意事项,作息制度,安全制度,陪客制度,并告知病人对治疗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3.2 常见的健康教育知识 全面系统的介绍内科、外科、神经科各种常见疾病的有关防病、康复知识。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有关化验检查、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疗法、药物的使用方法、出院指导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目前已制定出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内容。示范教育:为了让病人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病人健康知识的水平及技巧的掌握深浅程度,护士现场对病人进行宣传示范,如帮助长期卧床病人叩背、拍胸,教会病人有效咯痰,指导糖尿病病人测试尿糖方法,插胃管的配合等,每次示范后大家共同讨论、切磋,从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每一位护士的示范宣教能力。

4 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的评价方法

4.1 与病人交谈的方式 责任护士、护士长采用与病人交谈的方式了解和检查健康教育执行的程度和质量。

4.2 集体交班时提问 在交班时不定期请责任护士介绍所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检查责任护士的了解程度,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细节管理;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应用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领域的进步,人群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已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进程。康复医学科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功能障碍患者,安全是康复科住院患者就医期间的基本需求[1]。因为康复科住院患者在机体功能方面所存在的特殊性,故其在住院期间的日常活动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都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保证和提高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对康复科住院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细节管理即于一定的环境中,在管理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对管理所涉及的各个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 控制、超越的过程[2]。为了保证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质量,我们自2013年1月起在康复科实施细节管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前(2012年1月~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为300例,年龄36~95岁。其中男231例,平均年龄65.57岁,女69例,平均年龄71.36岁;实施后(2013年1月~12月)康复科住院患者为322例,年龄21~95岁其中男242例,平均年龄64.25岁,女80例,平均年龄69.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病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自2013年1月起,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细节管理主要包括:①从细节入手,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精心选择合适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做为学习教材,加强对护理服务人员的安全教育。②制订完善康复科护理安全制度和流程并加以细化。以康复科护理风险因素为依据,制订相应的安全制度和流程,注重对各细节的安全护理。③成立康复科环节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实施检查评价,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工作。④全科共同讨论确定安全护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细节管理。

1.3评价指标 ①记录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所出现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例数占总住院人数的比例计算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②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价。使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百分制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90分为非常满意,81~90分为满意,70~80分为一般,70分的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计算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 SPSS 17.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前后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整个护理服务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律以及各类规章制度许可范围以外的身心方面的障碍、损害、缺陷或者死亡[3]。护理管理的重点内容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护理服务存在复杂琐碎、内容繁多的特点,不安全因素较多,如果患者的护理安全得不到保证,将对护理效果产生直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在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意识到,护理安全管理必须狠抓细节管理。我科护理安全的细节管理主要以《2009年患者安全目标》一书中所涉及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为指导,制订并实施了具体的细节管理措施。

提高护理工作者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基础,我们坚持将安全教育制度化、常规化,从细节着手,选择实用性和针对性兼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做为学习教材,重点开展了新员工岗前安全培训,全员安全法规和制度教育,每月组织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议,内容包括安全质量实例宣讲,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措施以及效果追踪。通过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具体实例的教育警示,增强全体护理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主动落实康复科各项护理安全措施的自觉性。

制订完善康复科护理安全制度和流程并加以细化。对规章制度的切实落实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护理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针对康复科护理安全风险因素,制定了查对制度、抢救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等多项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了护理行为,细化了护理工作流程以及环节管理,明确了各项护理服务的安全质量标准,注重对护理服务过程中环节质量的控制,强化细节和过程管理,使涉及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的各环节均处于细节管理的控制范围之内,确保各流程中的每个细节均落实到位。

加强环节质量的监控工作。成立康复科环节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对科室各项护理工作的环节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此过程中对发现的现存或潜在的不安全事件和风险因素进行及 时的查处和反馈,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流程、加强监控,以便减少或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

强化对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的细节管理。护士长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服务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人群,针对讨论结果,制订并实施相应的细节管理措施,如针对患者康复锻炼过程中的安全细节,在患者进行各项功能训练前,实施对患者全身情况的准确评估,根据各项客观评估结果,指导患者实施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

4结论

医疗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护理安全,在医院整个运行过程中,医疗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是由各个环节质量共同组成的,因而只有不断完善各环节的细节管理,才能不断适应医院发展过程中的需要[4]。保证康复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对康复科住院患者的预后以及回归社会,意义重大。本研究结果表明,将细节管理引入康复科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实践中,能够显著降低住院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杨晓静,肖淑利.康复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安全管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 21(10):1128-1129.

[2]聂小容.加强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纠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 40):85-86.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住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健康知识缺乏的住院结核病人会产生消极、多疑、恐惧、悲观等心理状态,精神因素可使结核病患者病情加重,形成病理、生理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采取有效抗结核治疗措施的同时,必须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1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计划 

  1.1 指定兼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人员 

  科内确定2~3 名沟通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主管护师担任病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士,入院后48小时内与病人或者家属进行心理沟通,并请管床医生进行专业指导。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心理护理理论和结核病相关知识培训,帮助她们提供专业护理水平。 

1.2 选择有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阅读、交谈、讨论、问答等形式多样的方法,便于患者接受和取得良好实效。 

1.2.1 将入院介绍、住院须知、出院指导等制成宣传册,分阶段让其阅读,解释重要内容;无法接受宣传册教育者,护理人员将内容讲解给病人及家属。 

1.2.2 利用工休座谈会进行讲座,授课者准备充分,文题清楚,内容简练,语言通俗,避开专业术语。听课者可以就授课内容提问,授课者与大家讨论后作答。 

1.2.3 个别交谈是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的主要教育手段,交谈前应有所准备,掌握交谈技巧,引导病人交谈,及时发现病人的问题,给于心理疏导。 

1.2.4 随时宣教 健康教育并不完全是刻意安排的,它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以满足不同的病人对健康教育的需要。 

1.3 确定主要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内容 

1.3.1 疾病常识教育 

着重向病人介绍结核病的发生、传播及防治措施、预后和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等,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进行健康指导,包括辅助检查注意事项、消毒隔离方法、病情变化的特点及防范措施等,以满足不同病人的心理需要。 

1.3.2 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 

主要通过入院介绍及评估,向病人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生与护士、就餐制度、物品管理、作息时间、便民措施等,使病人尽快熟悉就医环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4 明确具体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目标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忧愁、急躁、烦闷的消极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病人主动配合医生,坚持规则全程使用抗结核药物,有利于病人康复,真正实现对病人“从具体的帮助到精神的依托、从人文关怀到心灵的抚慰、从简单的疾病护理到高层次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的转变,达到提高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不断丰富护士的知识面,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目的。 

2 住院结核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措施 

2.1 根据每个病人的性格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病人入院后,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就是希望医护人员同情帮助自己,把自己的生命康复的希望寄托在医护人员身上。初发病人对肺结核病感到害怕,复发病人又担心不能治愈,而悲观失望,护士应该用良好的神态和语言,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初次发病者要以安抚为主,对复发的病人则着重于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根据长期住院病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肺结核病人病程长,情绪上的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护士及家属应主动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症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的给患者讲述肺结核的病程规律,有时为了能使病人安下心来积极治疗,宁可把治疗周期说得稍长一些。心理护理的关键是控制好病人的情绪,指导帮助病人做到情绪上的自我节制。 

2.3 根据心理学的特点去接近病人 

做好病人的重大生活护理,应细心观察病人的举止、言谈,以了解病人的生活需要和心理特征、病情的由来和经过,抓住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和心理护理措施。 

2.4 根据不同情况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 

当病人病情发生变化时易引起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在亲切安慰的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病人的痛苦,病人的情绪自然会好转。如病人出现发热时应采取相应降温措施控制体温;对咯血者应嘱其侧卧位,并轻拍患者背部有利积血咯出,防止窒息发生;当病人感觉胸闷、呼吸困难时,应帮助病人采取较舒适的体位和遵医嘱给氧来缓解症状。又如部分结核病需要长期接受输液,这对于那些痛阈低的患者来说也常常引起焦虑,甚至害怕打针,因此应安排静脉穿刺技术娴熟的护士为其输液,确保一次成功,减少病人的痛苦;对于病情反复和病程长而失去治疗信心的病人,更要多安慰、多鼓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并及时报告好消息,以增强其信心。 

2.5 根据心理特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康复护理方法特点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脑卒中后抑郁 康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313

脑卒中(急性脑血管病)是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组疾病,卒中后抑郁(PSD)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妨碍其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1]。脑卒中后患者除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外,还常有情感障碍。情感障碍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其中抑郁将使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增加3倍[2]。脑卒中后抑郁(PSD)障碍程度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睡眠紊乱、早醒、食欲丧失、体重减轻及对自身缺乏信心等。程度较重者,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迟滞现象及躯体不适[3]。本研究对PSD患者实施的康复治疗、康复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其抑郁症状,使其主动接受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取得一定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2010年收治患者65例,所有患者全部经CT或MRI检查确诊,并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符合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8分)者65例中,男44例,年龄43~86岁,平均65.98±9.70岁;女21例,年龄44~84岁,平均69.77±9.30岁。患者神志清楚,肢体有不同程度残障,排除既往有精神病病史、智力障碍及明显失语者。

方法: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分管床位的住院医师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定,作为初评,平均康复治疗1个月,出院前该医师再为患者做上述评定,作为末评。①治疗及康复训练:营养脑细胞、改善脑供血、治疗并发症;物理治疗(PT),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提高平衡步态等训练;作业治疗(OT),上肢精细动作、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语言治疗,改善失语、构音障碍、吞咽障碍等;理疗,提高肌力、减轻肌痉挛、关节疼痛、肿胀的辅助治疗等。②康复护理:向患者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肌肉萎缩、关节畸形、足下垂等并发症。指导正确的坐、卧、站、行走的姿势,将患侧肢体保持在最佳功能位置。与治疗师同步,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主动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提高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应用抗抑郁药物的护理,护士应向患者宣教有关药物的性质、用法、剂量及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③心理护理干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具备良好的性格及沟通技巧;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护士要关心、爱护和尊重患者,鼓励患者表明自己的想法,减轻心理压力。实施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发病机理、危险因素、病程进展、治疗、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能够正确认识及对待疾病,减轻心理负担;康复训练过程中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病例,对其治疗过程中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及鼓励,增强其治愈疾病的信心。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 果

44例男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前后HAMD抑郁总评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较严重,经康复后评分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1例女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护理前后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减轻、睡眠障碍,经康复后评分下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PS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改善起很大作用。结果见表1、2。

讨 论

脑卒中作为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疾病之一,由于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对突如其来的躯体功能障碍引起的日常生活自理困难难以接受,加上对预后的害怕和担心,产生恐惧、消极、悲观、绝望等心理反应[4]。患抑郁症的脑卒中患者往往绝望、抑郁、缺乏主动性,生活上过度依赖他人,对治疗丧失信心,不能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应该配合医生加强护理。

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了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心理护理后,抑郁症状有明显改善。可能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后,脑神经功能改善,残障肢体功能逐步提高,抑郁状态也得到改善。笔者认为PSD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改善起很大作用。本研究显示,男女抑郁症患者症状均有改善,HAMD抑郁总评分明显下降;其中,男性脑卒中患者以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迟缓、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后有显著好转,女性脑卒中患者体重减轻、睡眠障碍较重,经治疗也有显著好转;脑卒中男女性抑郁症患者症状有不同特点,康复心理护理要有针对性,康复中男性患者要注重焦虑躯体化、饮食、迟缓、睡眠障碍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女性患者应加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我们认为睡眠障碍、饮食护理在PSD中是心理护理干预重点。

体重减轻是脑卒中后抑郁的一个显著变化。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假性球麻痹症状,以及悲观失望、自卑、自责等抑郁情绪,可使患者拒食,甚至拒绝治疗。所以,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必要时给予喂食或鼻饲,以保证热量供给。本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加显著,这可能与脑卒中患者中独自生活的老年女性缺乏照顾者有关。护士对女性患者饮食上的照顾应给予特别的关注,宜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了解其口味及喜好,给予饮食上的指导,以保持充沛的体力,积极投入康复训练。

本研究还显示睡眠障碍是常见症状,以早醒多见,常伴有睡眠不深与多梦。护士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积极帮助其解决失眠问题,建议患者午后和傍晚适当运动以促进夜间睡眠,睡前不宜多想令人压抑和担心的事情,保持轻松的心情,睡前听音乐、看书对睡眠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研究为观察性的临床调查研究,康复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的评定由分管床位的医生进行,统计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足可说明PSD患者的症状特点。笔者针对上述症状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医生配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提高康复效果。据此今后还可做进一步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忠.缺血性脑血管病[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9.

2 何小英.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方法的探讨[J].现代康复,200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