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

康复治疗方法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方法多媒体应用电化教学

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康复医疗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伤、病、残者身心功能恢复的重要措施。在我国传统康复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气功、推拿、按摩等技术治疗瘫痪、麻木、肌肉关节孪缩等疾病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但是,现代康复治疗的兴起只是近百年的事,在我国现代康复治疗起步较晚,社会上需要大量的康复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也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康复治疗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疗法、康复工程技术等,这么多种类的康复方法不能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要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丰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着形象而深刻的印象。

通过几年康复技术专业的教学实践,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方法应该紧随社会的发展,因为不同时期不同疾病的发病率也不同,所需要的康复手段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随之改变,教学模式也应多样化。

一、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实践教学方法为主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要多增加实践教学,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康复治疗技术的实践教学又包括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尤其是社会实践非常重要。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言的,指在实验室、训练室等实践场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与做结合,手与脑并用,独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获得知识和技能,使其职业能力和各种综合素质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不是其他教学形式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与价值的相对独立的教学形式,是中职教育特色的一个主要体现,在中职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措施与手段。

课堂实践主要是在学校的运动治疗室与器械训练大厅中进行,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与演示让学生反复的练习,使学生们熟练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操作手法和常用康复器械的使用方法,为社会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实践对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到康复医院或者医院的康复科,让学生把课堂学到的康复技术应用到临床中,提高学生们对康复技术的认识。例如:脑卒中患者在我国北方的康复主要针对的就是这样的患者群,脑卒中有典型的痉挛模式,这在课堂是无法讲授和演示的,必须让学生亲眼看到患者去操作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痉挛模式。这样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中所学的内容,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多增加多媒体教学

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因为康复是近些年新兴起的一门学科,有一部分学生对康复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只凭借课堂的讲授是不能足以让学生们充分理解,所以在康复治疗技术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多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们的理解更深刻,也增加了学习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主要的手段。理论教学是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太高,通过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比较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所学理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三、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要辅以电化教学

电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用来表现教学内容,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声像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而不是把它抽象化。电化教材则是声像教材,是和控制教学信息,以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优化。它是把客观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它的形、声、色直接作用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目的,有利于加快学生感知和理解和体现教学价值的综合体系。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辅以电化教学和电化教材的应用,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电化教学也是主要手段,因为在康复治疗中有很多理疗设备,尤其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理疗设备,在学校是不可能有的。这样可以通过电化教学让学生了解理疗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理疗的认识。

总之,在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这些教学方法中以实践为主,多媒体和电化教学为辅。多维化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

如今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这就对我们的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革新,为祖国康复治疗技术发展奉献一份力量,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康复人才。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滑雪;运动损伤;康复方法

中图分类号:G80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2-0122-04

滑雪运动是人们把滑雪板装在靴底上在雪地上进行速度、跳跃和滑降的运动,是一项动感强烈、很富于刺激的体育运动,具有惊险、刺激、优美、动感性强、可参与面广的特点[1]。因此,这项运动是造成运动损伤人数最多的项目之一。

目前,我国对大众滑雪爱好者运动损伤的研究起步较晚,多集中在个案上的研究上,针对性较强,从某个项目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与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较少。如何完善大众滑雪者有效预防、治疗和康复是今后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从多年从事运动康复治疗方法的经验入手,在对滑雪运动项目发生运动损伤规律特点的研究基础上,对滑雪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滑雪运动爱好者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提供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滑雪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方法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黑龙江省图书馆查阅运动医学、人体解剖学、创伤学、康复医疗等方面的书籍,检索关于滑雪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本文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1.2.2访谈法走访运动医学、中医学、理疗按摩以及多年从事滑雪运动方面专家与学者,获取有关滑雪运动损伤与康复治疗方面的成功经验。同时,与滑雪运动损伤人群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滑雪运动损伤后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的感受。

1.2.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及多年运动康复的临床经验分析,进一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滑雪运动损伤康复治疗方法体系。

2结果与分析

2.1滑雪运动损伤的类型、部位特征及损伤机制

通过调研得知,滑雪运动损伤的类型主要是关节扭伤,其次为肌肉拉伤和挫伤,此外还有擦伤、骨折、脱臼和冻伤等。滑雪爱好者的运动损伤具有明显的部位特征,主要集中在膝关节、上肢、头颈部和躯干,其中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所占比例最高,上肢和手腕部运动损伤次之,头颈部和躯干运动损伤所占比例最少,即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下肢>上肢>手腕>头颈>腰臀>躯干。

下肢损伤究其原因,主要由滑雪运动中技术动作僵硬、不协调,下肢力量不足,对滑雪板的控制及对滑雪场地状况不熟悉等因素导致。而技术动作不规范,错误的转弯与身体重心移动或是在摔倒过程中挣扎等,由于违反了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和身体形态结构特点也会导致损伤。

上肢损伤的原因,主要是在高速滑行过程中,因身体失去重心后错误的摔倒方式导致。滑雪要求滑雪者在失控跌倒时,应迅速降低重心,向后坐,不随意挣扎,可抬起四肢,屈身,任其向下滑动,避免头朝下,更要绝对避免翻滚。而很多初学者多由于在摔倒过程中随意挣扎导致上肢损伤。

手腕损伤的原因,主要在于摔倒过程中为了避免摔倒用手先接触地方的方法,这种方法很容易导致手腕挫伤。

头颈损伤的原因,主要由滑雪爱好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摔倒过程中身体发生翻滚现象,致使头部触地造成。

腰臀与躯干损伤的原因,与滑行速度过快与他人相撞,以及滑雪时间过长,造成肌肉疲劳积累、肌肉僵硬,滑雪技术掌握不佳等有直接关系。

2.2滑雪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

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其目的是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活动功能,因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至关重要[3]。目前,针对滑雪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中医药治疗和康复理疗四大类。滑雪运动员的损伤主要以关节损伤和软组织损伤为主,故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和康复理疗为主,辅以非手术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2.2.1膝关节韧带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高山滑雪是由高处向低处的滑降运动,通过转弯、停止、跳跃等各种技巧自由地改变运动方向,有效地控制速度。因此,高山滑雪爱好者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就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主要表现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滑囊炎,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和髌骨劳损等。采取的运动康复手段为:加强屈伸肌群力量配比,并进行髋关节内收、外展和膝关节屈伸训练,训练负荷为60°中等强度下。采取的运动康复方法有:

(1)负重直腿抬高,10~15次。

(2)髋的屈伸、内收、外展,10~15次。

(3)膝等动伸曲练习。

(4)患者坐在床边伸曲练习:股四头肌向心与离心收缩的力量练习,应在膝伸直时停留1~2s,然后在4s内缓慢放下,休息2s后再重复以上动作。

(5)压膝运动:术后踝后垫圆枕,膝关节向上抬高约3cm,随后向下压,使膝关节后侧关节绷紧,膝关节主动下压,进一步牵拉后关节囊,防止后侧关节囊粘连、挛缩。

(6)滑板运动(保护性主动屈膝训练):平卧,下肢伸直抬起,与床成45°夹角,足底与滑板平行,进行膝关节屈曲度的训练,角度小不易滑,角度大滑不下来。膝关节慢慢弯曲,使足底顺滑板下滑。

2.2.2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高山滑雪因为有一定的山体倾斜角度,因此滑雪爱好者摔倒后会向山下滑落,如果一侧肩着地容易导致肩关节受伤。肩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

(1)物理治疗:可以选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短波或超短波,还可以用超声波及冲击波治疗。

(2)运动治疗:术后1天进行伸指、握拳练习;术后3天可根据情况进行摆动练习、耸肩练习以及扩胸、含胸等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30次/组,3~4组/天;术后1周开始活动肘关节,保护下去除三角巾,主动、缓慢、用力全范围屈伸肘关节,20~30次/组,2~3组/天,练习后继续三角巾固定,并作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如肩关节前曲、外展、后伸和肩关节外旋位练习;术后2~3周做肩关节前曲肌力前平举、侧平举练习,负重耸肩练习,手提适当重物练习,练习时稍有疲劳感时可停止练习;术后7~12周进行无痛全关节练习,以增强肌力和能动性运动。2.2.3指骨间关节损伤或手舟状骨骨折康复治疗方法滑雪运动经常会有摔倒现象,特别是初学者中更为常见,很多滑雪爱好者在摔倒过程中手掌触地,导致指骨间关节损伤或手腕强度背曲,桡骨背侧缘切断手舟骨,常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指、腕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原则是采取严格固定。

指关节挫伤是滑雪运动常见的急性损伤之一。除拇指仅有一个指间关节外,其余四个手指都有近侧和远侧两个指间关节,在关节囊的两侧由副韧带紧张。指关节损伤的康复治疗需要在术后5周后,去除外固定,做主动-助动练习,逐渐增加耐受度,循序渐进。

手舟状骨骨折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分两个时期:

(1)早期康复(0~3个月):目的是减轻疼痛或肿胀,早期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避免关节黏连及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骨折固定或骨折后第一天需要进行的是肩关节、肘关节各个方向全范围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手部在疼痛耐受范围内,做握拳、伸拳、对指、对掌主动练习,逐日增加动作幅度和用力程度。

(2)恢复期康复(3个月以后)开始腕、手部ROM(关节活动度)训练:腕掌屈、腕背曲、腕桡侧偏、腕尺侧偏及腕关节主动ROM训练。

2.2.4胫骨骨折的康复治疗方法胫骨骨折是滑雪运动中与他人(或物)碰撞或摔倒后与硬物碰撞中常出现的运动损伤,患者骨折后,为了能尽快恢复小腿的负重功能,必须对骨折断靖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及肢体缩短应予完全纠正,从而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因此应加强本体感觉训练表现,疼痛、肿胀、皮下淤血、功能丧失、出现畸形等。其治疗方法为:停止活动、进行急救、固定包扎。

其运动康复方法:

(1)固定后,即刻指导其作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2)稳定型骨折固定2星期后,在医生指导下作抬腿及屈曲膝关节活动。

(3)3星期后,在夹板继续固定下,可以离床双拐不负重步行。

(4)后期可作搓揉舒筋及蹬车活动。2.2.5扭伤的康复治疗方法扭伤是指四肢关节或躯体部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血管等)损伤,而无骨折、脱臼、皮肉破损等情况。临床主要表现为损伤部位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受限,多发于腰、踝、膝、肩、腕、肘、髋等部位[6]。滑雪运动中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如发生运动损伤,最好要马上处理。处理的原则有五项:保护、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其采取的康复方法主要有:

(1)发生扭伤当天,每3~4h进行15min冷敷(可以缓解肿胀)。请注意不能直接用冰块接触皮肤。

(2)至少让受损肌肉休息一天。

(3)保持拉伤的肌肉处于抬高的位置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2.2.6冻伤的康复治疗方法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性皮肤病,在寒冷的高山上滑雪身体的暴露部位或保暖防护部位不佳处经常会有冻伤现象,多由于滑雪爱好者不懂得防冻常识导致。其冻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有:

(1)冻伤的肢体应迅速在温水中使之温暖,温水处理水温保持在38~43℃,不超过40.5℃,要小心避免烫伤失去知觉的组织。

(2)回暖后,微波测温,激光多普勒流量测定,血管造影或磁共振检查可用于检查周围循环,以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3)温暖后,肢体应保持干燥,暴露于暖空气中,尽可能做到无菌。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滑雪运动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有关节扭伤、肌肉拉伤、挫伤、擦伤、骨折、脱臼和冻伤等。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下肢>上肢>手腕>头颈>腰臀>躯干。

(2)滑雪运动中,发生运动损伤的类型不同、部位不同,其采取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别,在具体的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实施。

3.2建议

(1)滑雪爱好者应加强运动损伤的防范意识,特别是初级滑雪爱好者,应该在充分掌握滑行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滑行难度的尝试,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

(2)各级滑雪场应建立巡护队或雪场安全救护队,对滑雪爱好者在滑雪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及时援助和救治,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率。

(3)滑雪爱好者在从事滑雪运动前,应掌握必要的滑雪运动损伤急救常识,政府部门或滑雪场要为滑雪人员购买保险,并下发滑雪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手册,使滑雪爱好者对滑雪运动损伤有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参考文献:

[1]王仁周,朱志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1924-200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104.

[2]余家阔,等.滑雪运动创伤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医学杂志,2004,23(5):565.

[3]孙宏伟.高山滑雪运动员常见伤病的防治[[J].冰雪运动,2005(6):36-38.

[4]于同,吕岩,张建中.对哈尔滨市滑雪群体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分析[J].冰雪运动,2003(2):51-52.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1治疗方法

42例患者早期经过Barthel氏指数ADL评定为中度障碍以上程度,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按摩、电脑中频以及综合上下肢功能训练(包括上肢功能、仰卧位到床边、坐位平衡、坐位转换、站立平衡、步行训练)

仰卧位:进行上肢伸展和上举练习,患侧下肢有一定的屈膝,适当的足外翻并接触床面,应保持下肢内收和骨盆向前及健侧旋转;如病人有肩痛,训练下肢时,将患侧上肢伸展位于体侧。

坐位:将健侧足放于患侧膝关节下,缓缓带动患肢至床边,健侧上肢肘部支撑床面坐起,初期需有外力辅助。

站位:由坐位站起时,双手交叉于胸前,重心前移,双足蹬地站起,由站位改坐位时,重心后移,双上肢放于体侧,速度不可过快。

行走:初期以被动运动为主。

康复综合训练是以人体功能全面恢复位最终目标,康复治疗不仅仅是促进偏瘫的康复,它还包括预防和治疗合并症,帮助心理康复,增进生活信念,指导家庭生活,改造房屋,促进工作的恢复等。

康复综合训练的原则不是增强肌力,而是改善模式,肌力增强训练对偏瘫患者是有害无益的:如果对中枢性瘫痪进行肌力训练患者除动员联带运动,联合反应,姿势反射等全部原始运动机构外,是不可能发挥很强的肌力的,实际上,我们常常见到许多偏瘫患者是按自己独创的方法或是在不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是更加强化了原始的模式,且很难从中解脱出来,正确的恢复训练是根据正确的指导和刺激,以改善运动模式。

2注意事项

康复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当生命体征不平稳时不宜进行康复训练,训练中间出现以下情况时,应终止训练:

(1)训练中出现中等度呼吸困难,旋晕、恶心、心绞痛;

(2)训练中脉搏数超过140次/分以上;

(3)训练中一分钟出现10次以上的前期收缩活心动过速性、心律不齐、心动过缓;

(4)训练中收缩压升高40mmHg以上或舒张压升高20mmHg以上。

文献报道偏瘫患者如能按康复治疗的要求早期进行系统的训练,90%的患者可以恢复到能够步行,上肢的恢复较下肢困难,实用手的恢复20-30%,辅助手的恢复是30-40%。经过训练使用一侧上肢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日常生活动作。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9)05-0936-02

系统论是20 世纪三四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横向学科,是在总结了许多其他科学成就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所谓系统是由两个以上 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 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观点,从整体出发,辩证地处理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 境、功能与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 ,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医学是研究人体的科学,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论在医学上的 应用是促进整体医学发展的重要方法[1]。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与社会、自 然环境 有着密切联系。发生在人体上的疾病与人体大到宏观系统、器官,小到细胞分子乃至基因都 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用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系统的观点来看人类疾病,偏 瘫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而且致残率高、预后差,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 之一。目前,如何根据不同病因所致的偏瘫或偏瘫的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当的康复治疗方案, 选用最有效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仍是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笔者根据系统 科学方法(简称系统方法)的原理,探讨系统方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 整体性原则的应用

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方法的首要原则。它把研究对象视为有机整体。探索组成、结构、功能及 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它要求我们无论是认识、研究、控制自然对象,还是设计制造人工系 统,都必须从系统的整体出发,探索系统内外环境中和内外环境间的辩证关系。人体是一个 复杂系统, 这个复杂系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对于脑卒中这种疾病来说,导致 脑卒中 的基本病因多种多样,有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血管破裂所致,有因高血压病所致,有心脏病变 所致,有糖尿病引起,有血脂过高引起,亦有全身其他系统器官病损继发所致,而且诱发和 加重脑卒中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主要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糖 尿病、不平衡膳食、缺少运动等有关。系统方法要求从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认识和考察对 象,使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归纳和演绎、局部和整体、个别和一般都协调一致起来。因此 在诊断治疗脑卒中时,一定要根据系统方法原理,从整体性原则出发,以整体为归宿, 把人体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注意脑卒中本身治疗时,还要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及引起脑 卒中的不同病因和诱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位高血压病引起脑出血患者,在治疗脑 出血时发现有血管畸形、血糖、血脂增高,在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要对血管畸形进行病 因治疗,并且还要积极控制血糖、血脂浓度,防止卒中再发;如某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 梗死,除要尽可能使阻塞的动脉再通外,还要积极针对心脏瓣膜疾患进行治疗,同时要 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再形成。在注重整体的同时又要重视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协 调的相互关系,使整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高血压又 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积极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可显著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反过来积极治疗脑卒中,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亦有利于血糖、血压的控制和血管功能的改善 。总之,脑卒中的治疗,从系统整体原则上讲,通过药物及康复治疗的干预或调整子系 统的活动,恢复各子系统之间的平衡,对治疗脑卒中、维持整体的功能和状态应有效。

2 动态性原则的应用

任何系统都不是绝对的、封闭的和静止的,它总是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与外界进行 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受着环境的影响,具有开放性,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系统 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存在着特定的联系,这些联系规定着系统的特性。系统 的联系又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系统的各种联系都是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脑卒中患者亦是 如此,同一脑卒中患者在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是各有不同的,应当动态观察患者 的症状 、体征、相关辅助检查的变化,把脑卒中发展的各个阶段统一加以研究判断,再根据不同 的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某脑梗死患者病情还在急性期(Brunnsrom1,2期),此时患 者肢体还处在软瘫时期,肌力、肌张力较差,往往感觉有障碍,这时治疗除预防合 并症,防止肢体痉挛发生外,还要积极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及指导患者进行一些主动活动,尽 早引出患者的联合反应及共同运动。当此患者病情发展到恢复早期(Brunnsrom2,3期), 这时要给患者进行抑制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治疗,常用综合应用Bobath技术、Brunnsrom技 术、Rood技术,PNF技术及运动再学习进行治疗,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运动 再学习成为这一时期常用技术。当患者恢复到中期(Brunnsrom3,4期),这时治疗以强调 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为主,并结合日常生活活动进行上下肢实用功能训练。经过一段 时间治疗,患者疾病到恢复后期(Brunnsrom5,6期),这时以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 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功能为主[3]。因此,在临床上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要 有动态的 观点,通过密切观察,综合分析,准确判断,根据脑卒中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最佳的治疗手 段。

3 最优化原则的应用

系统的目标往往是多元化的,有些甚至是直接对立的,如何在对立统一中寻求整个系统 最优化总目标的确是非常困难的,由于运筹学的发展和系统工程的建立,为我们提供了许 多具体的实现目标最优化的办法,最优化原则是使用系统方法的目标和要求[4]。 这一原则 要求确定系统最佳目标、取得最佳设计、实现最佳控制,通过系统的最佳运动实现最佳效果, 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统筹兼顾,大力协作,多中取优,从中选择最佳组合,以达到最佳目的,实现 最优成本效益[5]。虽然改善循环,营养脑神经,加强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仍 是目前脑卒中 的基础治疗,但治疗方法较多、作用效果不尽相同,而且各种治疗也存在着各自的弊端,使 用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诱因、患者的局部和全身情况、个体差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 可能的副作用,根据最优化原则,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方法、最佳的组合、最佳的治 疗方式,才能争取最佳的治疗效果。如近来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能显著降低脑 卒中的发生,同时也能防止脑卒中的复发,促进脑卒中的康复,降低病死率。而神经发育学 及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如Bobath技术、Brunnsrom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以及运动再学 习治疗方法,是脑卒中康复治疗中最有效、最常用的技术。

总之,在脑卒中治疗中,应坚持从整体出 发,掌握各要素之间普遍的联系,根据动态的、综合的和最优化的原则,采用最佳的治疗方 案,选用最佳的药物及康复治疗技术组合,才能达到最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恩.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整体医学[J]. 疑难病杂志,2007,6(4):253-255.

[2] 王恩群,张菊会,郭照江,等.从系统论看颌面外科的发展[J] .医学与社会,2003,16(2):15-16.

[3] 南登昆山 .康复医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2-165.

[4] 汪凯.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J]. 医学与哲学,1998,19(4):192 -194.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护理

中风即:脑卒中,以偏身麻木、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要表现,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据最近的流行病学资料,在我国位列人口死亡因素的第2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8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中风所导致的偏瘫患者,全部病例经临床诊断及CT或MRI检查,全部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41例,年龄37~85岁,平均40岁,其中缺血性中风60例,出血性中风偏瘫12例。

1.2方法

1.2.1心理治疗 患者由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神志清醒时患者大都存有恐惧和焦虑心理,表现出抑郁和悲观,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的现象,严重时会出现抑郁甚至濒死感等消极的心理问题。这时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专人看守,有针对性地安慰、疏导、解释、暗示、鼓励、劝告等,帮助患者充分认识疾病,介绍一些治愈病例,消除患者各种疑虑。尽量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他们有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1.2.2针灸按摩治疗 针灸科用来促进患者神志、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取穴以醒脑开窍、通督调神为原则,在头部、颈部及受累肢体取穴。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上肢偏瘫取穴:肩k、肩井、大椎、天宗、合谷、曲池等。下肢瘫取穴:足三里、环跳、秩边、承山、阳陵泉及绝骨。针灸这些穴位时待患者产生酸、麻、涨等感觉时证明对患者能起到效果,以15d为1个疗程。按摩能减轻关节的挛缩和变形,患者俯卧位,以按、压、滚法,先向心性按摩偏瘫肢体,从远端至近端,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对于手足采取拿捏法向心性按摩,1次/d。

1.2.3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 此主要是真的急性期的患者,患者卧与硬质床上,保持正确的卧床姿势,上肢处于伸展位,肘腕、手指诸关节均伸展。下肢为屈曲位,经常变化,防止髋内、外旋。两侧均要进行训练,先做健侧,后做患侧。手法要轻柔、缓慢、有节奏,每个动作3~5次,一次动作3~5s,幅度由小到大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多做与挛缩方向相反的运动,直到主动运动恢复。

1.2.4肢体功能训练 强调患者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做运动,此处针对恢复期患者,训练患者独立做起,先从健侧卧位坐起,再到患侧卧位坐起,从需人帮助到独立坐起。之后进行坐位平衡训练,两腿下垂,坐在床边,待可下地坐椅后,进行站位平衡、迈步和上下台阶训练,上下台阶时注意"健腿先上,病腿先下"的原则。鼓励患者尽早开始自主运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同时对患者进行上肢和手部的训练,让其利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洗脸、刷牙、吃饭、更衣,在训练中注意尽量运用正确姿势,注意用力平缓,尽量达到最大幅度用力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2 结果

经过6个月的康复治疗,该组患者的Bathel的指数治疗前为:(41.6±11.2),治疗后为(71.4±13.5),有了明显提高,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t检验,以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死率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很高,大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进行恰当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取心理治疗、按摩针灸治疗、中药治疗及肢体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Bathel得到了明显提高,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康复。因此,及时、有效、合理的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意义重大,其可减轻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字:乳腺癌;心理情绪;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41-01

乳腺癌是女性身体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乳腺癌患者都得到了身体的新生,但是愈演愈烈的是,很多患者在得到身体健康时并不如医学者们所预料的那般幸福,反而出现了更多的问题,这不仅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威胁,也对医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1 乳腺癌对患者的影响

乳腺癌不仅给患者带来许多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担心?害怕等,而且影响患者对自己身体?体形?乃至个人魅力的评价[1]?医学发展固然使得乳腺癌患者可以继续生活,但是自身的改变却成为她们不可忽略的“缺点”,自卑?排外,她们的生活犹如炼狱在煎熬着她们的身心?有些人甚至在获得身体健康后,因为无法接受改变后的自己选择轻生,再好的设备?再完美的手术方案都无法拯救她们?

很多人以为癌症是绝症,所以从一开始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她们恐惧,紧张,害怕死亡?由于手术,胸部被割掉,她们整天皱眉不展,害怕别人的异样眼光,害怕失去生命的一切,这些情绪使得她们整夜失眠,焦躁不安?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正常或不正常的反应不仅是乳腺癌患者的身体受到折磨,在心理上更是严重,她们会自觉不自觉的放大不良情绪,有人因为常年隐忍,最后爆发一发不可收拾,最后酿成大祸?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在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心理治疗也是必要的?

很多研究表明,患者在得知有乳腺癌后会产生许多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是乳腺癌进展中最频繁出现的精神症状,而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加速了肿瘤的恶化和进展[2]?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患者的负面情绪不仅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还会带来病情的恶化,这样看来,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也属于治疗乳腺癌的一种辅助手段?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学―医学模式的发展,医学不仅关注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率,也开始关心患者的生存质量,那么一系列关于乳腺癌治疗方案也随之诞生,并在社会范围内大为应用?

2 乳腺癌患者心理治疗方法

第一步,就是询,咨询,在为患者解决生理上的病痛期间,医生应该对患者同步进行心理上的咨询,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生对患者病情判断的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与健康?如若患者坚持,可推荐其进行心理咨询,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从而减轻自身压力,获得解放?

第二步,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可以解开其心结,医生的话似乎会更加有说服力,医生对患者要经常性的观察,根据其反应从而得出结论,再对其进行疏导?

对于唤起乳腺癌患者的自信与信心,很多书籍和资料里面都记载了许多方法,如认知疗法,也就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从而达到解决其心理问题的目的;如移情疗法,就是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达到克服其心理不良情绪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脱敏疗法?宣泄疗法?震慑疗法?音乐疗法等等?这些治疗手段都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一概而论有时会适得其反?

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该自主的去引导患者接受心理或生理的治疗,使其脱离原本单独的世界,假如到治疗的行列中来?

在整个过程中,患者自身固然重要,但是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也同样重要,他们的存在有时会使得治疗效果事半功倍?

3 对其他人的要求

作为患者家属,应该支持患者接受治疗,不离不弃,让她感受到来自亲人和朋友的温暖,不应该忽略患者,即使在她身体康复后也不能对其不理不睬?家属还应该配合医生的治疗,及时和医生进行沟通,为医生的治疗提出自己的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作为医护人员,首先是医生,接待患者应热心,术后短时间内,患者多存在抑郁?自卑等倾向,应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介绍相关知识,用语要文明亲切?热心,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3]?解释患者疑问应耐心,耐心回答患者的提问,并对其进行指导,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情况,这样有助于建立患者康复的信心?观察患者应细心,每个患者对于病情的表现也许会存在一定的诧异,这就需要医生或医护人员要细心观察,避免错误发生?护理人员不只以美好的语言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还要组织提供病友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的心理环境,使患者处于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氛围,调动机体潜在力量,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4]?

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及康复过程中存在椒盐的心理障碍已被众多的证据所证明,临床医护人员也日益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

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治疗方法,医学者们还在不断的深入,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很多乳腺癌患者为年轻女性,且年龄还在不断降低,这与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我们应该防微杜渐,从自身做起,早日预防?

作为医学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有针对性的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采取乐观的生活态度,有利于患者相信现代医学有能力治好自己的疾病,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做好术后的康复治疗,为患者早日康复,重新找回自我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唐丽丽?张宗卫.乳腺癌术后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干预[J].中国肿瘤,2000,9(1);29-30

[2] 杨艳杰.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杂志,2005,21(2);212-213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7篇

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在P·T治疗中因听理解的障碍,主动参与性极差,很难达到治疗效果,很多患者因此放弃治疗。现报告3例完全性失语的偏瘫患者引入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即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进行P·T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此3例主要是针对运动功能及语言进行评测,运动功能采用Brunnstrom分级法(简称布氏分级法),语言评测采用钱景公司生产的语言障碍诊治仪ZMZ.1型仪器检测。避免人为误差,相对可靠。治疗方法利用Schuell刺激疗法原则,结合P·T康复方法:用简单的大声指令,配合简明的手势,提示肢体活动方向,叩击需要收缩的肌群。对正确的反应,面带微笑竖拇指说好,以示表扬。反复刺激,模式固定,强化诱导其对P·T训练动作的理解、配合。P·T康复训练方法,以Bobath手法为主,辅以Rood、Brunnstrom等康复方法及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从被动运动、助力运动到主动运动,循序渐进。疗程3个月。

1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67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3个月”就诊于我院脑血管病康复中心。既住有高血压病史6年。头颅CT查示左侧额、颞、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言语障碍,听理解、命名、读、写均不能。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低,深浅感觉障碍,右侧病理征阳性,肢体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0级,右下肢Ⅰ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经系统康复治疗(如前述)3个月,运动功能上肢达Ⅱ级,下肢达Ⅳ级。肌张力增加,肌力上肢3-级,下肢4级。Barthel指数由25分提升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小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与命名也有较大改善。

病例2 女,45岁,以“右侧肢体力弱4个月”就诊我院,平素血压低,90/60mmHg左右。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听理解、命名、读、写均较差。有简单的自发语、刻板的一两个字。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3-级。运动功能检查布氏分级,右上肢Ⅰ级,右下肢Ⅱ级。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前述治疗方案,治疗3个月。右上肢肌力3级,右下肢4级运动功能右上肢布氏分级达到Ⅲ级,右下肢达Ⅳ级。Barthel指数由30分提升至70分。由无站平衡达到良好的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及命名改善较多。可以表达3至4个字的短句。

病例3 女,56岁,以“右侧肢体力弱,言语障碍2个月”入我院。既往高血压6年。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叶大面积梗死。入院查体:语言障碍,听说读写均差。右上下肢肌力1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布氏Ⅰ级。肌张力低,语言评测为重度完全性失语。余略。经系统治疗(如前述)3个月。右上肢肌力达到3级,右下肢达到4-级;运动功能右上下肢达到布氏Ⅲ级,肌张力增高。Barthel指数由0分提高至70分。由无坐平衡达到良好站平衡及少量借助下的步行。语言方面听理解、命名亦有改善。

2 讨论

失语症是因大脑损伤所致的语言障碍,至少有1/3以上脑卒中患者可产生各种语言障碍[1]。完全性失语是病损最严重、治疗难度大且效果差的一种失语症,占失语症的22%[2]。完全性失语属于重度失语群,属非流畅性失语。主要表现为理解和表达都受到损害的一类失语。病变部位,认为是大脑优势半球的sylvius沟周围的语言区域受到广泛破坏。特别是大脑中动脉的梗死是其主要发病原因。临床特征表现为自发语言极少或无命名,复述不能,音读不能,语言、文字理解均受到损害。即所有的与语言有关的理解与表达功能均受到严重损害,只保留了极少数残留语言[3]。上述3例均符合完全性失语。Schuell失语症刺激疗法要求:(1)利用强的听觉刺激。(2)适当的语言刺激。采用的刺激必须能输入大脑,选用适当控制下的刺激,在难度上要使患者感到一些难度,但尚能完成为宜。(3)多途径的语言刺激。多途径输入,例给予听刺激的同时,给予视、触、嗅等的刺激,可以相互促进效果。(4)反复利用感觉刺激。一次刺激得不到正确反应时,反复刺激可能会提高其反应性。(5)刺激应引出反应。一项刺激应引出一个反应。(6)正确反应要强化,以及矫正刺激。患者对刺激反应正确时,要鼓励和肯定(正的强化)。得不到正确反应的原因,多是刺激方式不当或刺激不充分,要修正刺激[4]。基于此,反复给患者易接受的简单命令语言,辅以手势及叩击拟欲产生收缩的肌群,反复刺激,强化,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对正确的反应进行正的强化。完成对患者自主运动的诱发,促进功能康复,同时对其语言的理解,亦有较好的帮助。本文的3例进行了探索性的康复训练,但收效较大,提示了我们完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并不是禁区。

参考文献

[1] 赵瑞祥.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2000,15(6):86-87.

[2] 汪洁,张清丽,吕艳玲,等.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改语版的测验量表-105例患者测验结果的病前总结[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3):111.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ESS;Barthel指数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神经科危重症之一。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达,该病的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但是预后效果仍让不理想[1]。大部分患者虽然抢救成功,但神经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带给患者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家庭造成巨大的负担。临床上对于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往往采用常规的降压、止血、营养脑细胞等,但效果不明显。有相关研究表明[2],给予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伸进功能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的情况,使患者恢复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本文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对部分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诊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20例。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标准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同时伴有嗜睡、躁动或昏迷,疾病早期患者瞳孔缩小,当血肿变大后,脑水肿情况加重,即出现颅内高压,血压水平随之上升。120例患者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5.4±3.8)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包括降压、止血、利尿、脱水以及营养脑细胞。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包括语言、记忆、运动训练及心理。采用Bobath技术,通过抑制异常姿势来促进正常姿势的恢复。

1.3疗效评价 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缺失评分(E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于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0d分别评价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结果

经过1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及E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

3.讨论

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①昏迷期,由于患者昏迷后没有正常的神志,为了预防出现肌肉萎缩,应使其四肢被动接受关节运动,保持肌肉的张力,另外,应告知家属与患者交流,给予并刺激或面部肌肉群的被动活动,给予患者语言刺激[4]。②苏醒期及恢复期,患者苏醒或病情稳定后,仍应继续给予训练,对于语言吞咽有障碍的患者还应保持交流,锻炼患者说话的能力,同时给予患者躯干被动屈曲及旋转训练,避免出现肢体痉挛,可通过桥式运动控制骨盆,帮助患者经常翻身,从坐位、站位、行走综合训练,最终达到生活自理的目的[5]。

神经功能康复疗法可以促进大脑半球功能代偿及重组,使脑皮层的血流量增加,使关节被动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的现象。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功能康复疗法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罗泽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30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9):25-26.

[2]赵海红,张泽,智愚等.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4):31-31,32.

[3]陈吕安,陈治标,陈治军等.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5):273-275.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9篇

【摘 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推进,医学教育教学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也在不断探索最新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产生并广泛应用于医药教育教学中,并取得优异的效果。本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基础教学法;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072-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最早产生于美国并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领域,其英文全名是“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下简称PBL,是由美国医学教授在20世纪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模式,现已广泛应用于欧美等大部分国家的医学院医学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如哈佛大学的所有医学专业都已采用PBL,并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果,PBL自引入我国后引起了我国医学领域的广泛重视,并加大了对其的试验和研究力度,在我国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香港的一些大学中,PBL已成为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占据主导方式的教学方法,并有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方面更是取得了显著效果。下文将就康复治疗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进行详细比较,并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一、PBL教学方法与以往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一是以往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科知识的传授,而PBL教学方法则是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讨论,以问题作为基础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教学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传统教学方法更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实现,而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教师更强调对学生课本知识的单向灌输,只进行单方面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程度很低,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而PBL则采用以问题为基础,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实际解决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在查询资料及寻求帮助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过程,通过PBL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传统的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中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缺乏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而PBL教学法则更重视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学科教学中不仅仅限于该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掺杂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以往的教师与学生间的单向教学模式也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组建小组进行讨论的模式,在学生小组间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间协调分工,在找资料、讨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极大发展。

二、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康复治疗学专业在我国医院类高校的学科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与其他医学专业相比算是比较新的一门专业,尤其是该专业的运动疗法方向在我国的医学类教育教学中更是起步很晚,加之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更强调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因此与其他医学类学科专业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在该专业的教学中效果不明显,而通过使用PBL的教学方法则产生了良好教学效果,因该法很好地适应了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的特点,该法通过以问题的提出的形式,学生成立问题解决小组,小组间学生自主协调分工合作,教师在旁进行指导,充分实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独立寻找资料并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过程中不仅自身的个性能够充分发挥,还能在与其他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巨大发展,创新思维及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效实现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适应了当前社会医学领域对人才素质的需要,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PBL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的教学应用

因PBL教学法在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医学类专业的教学中应用不是非常广泛,但基于其优良的教学效果,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方向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大纲的要求逐步增加PBL教学法教学课时,其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如下:一是教师应依据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及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及生活经验,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设置出难易适中、与学生已有学习生活经验联系紧密且符合大纲要求、充分考虑到课程内容以及结合临床医学应用等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还要围绕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为中心,同时学生分组成立问题解决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可以对本小组分派到的问题进行发言,教师对学生出现疑问的地方加以解惑并引导,为其提供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等;二是学生间自主协调分工,自主查找解决问题所需的参考资料,或是像教师求助为其提供资料线索,然后学生对其所找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再归总所有成员的资料,小组成员共同对所找到的资料结合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及总结,教师在旁边进行轮流指导;三是每个小组将收集并整合后的资料制作成报告形式,形式可以是幻灯片或文本等,问题解决报告采用小组分别进行的方式,在每个小组进行问题解决报告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进行讨论,该小组可以在其他小组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教师的指导基础上对自己的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在全体学生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得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四是根据各小组的问题解决报告及其答辩情况,对其问题实际解决效果进行考核,然后综合分析评估PBL教学方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并针对其不足加以完善,同时也要注意PBL教学方法的可行性等,从而提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其在医学教育教学甚至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综上可知,PBL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合作精神同时在问题的基础上学生能更早接触到临床医学实际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医学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康复治疗专业本科生教学满意度调查及教学设置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8):754-756.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针灸;康复疗法;中风;治疗

随着近年来我国康复医学的发展,中风康复治疗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通过研究,笔者觉得针灸和康复医学在适应证上有着相同之处,在治疗方法与学科理论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下面,就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综述。

1 针灸加康复疗法中风治疗的主要方法

1.1针灸加康复疗法和单一疗法之间的比较一是针灸加康复和单一针灸之间的对比。严伟等在对照组只采取康复训练的基础之上,运用针刺加康复训练来治疗偏瘫痉挛病人。在康复训练中,主要运用以控制痉挛为基础的训练方式进行神经促通。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与下肢肌张力,在运动功能评定及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中的积分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

二是针灸加康复疗法和单一康复之间的比较。茅敏等依据Brunnstrom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运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也就是在康复下实施针刺,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急性中风偏瘫。治疗组在简化了Fugl-Meyer评价法与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的康复评定疗效之后,两组都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即P

三是针灸加康复、单纯针灸及单纯康复等三种疗法之间的比较。陈玉芳等设置了康复组(纯康复训练)、康复针灸组(进行康复加针灸疗法)与对照组(不进行康复及针灸),通过比较,康复组、康复针灸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即P

1.2结合心理康复进行治疗一是心理针灸康复并用和单一针灸之间的对比。吴长岩等运用针刺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功能康复来治疗中风,而对照组则采取单纯的针刺治疗,两组相比较,临床痊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徐玉华等运用针刺结合康复疗法,并配合心理治疗,与单纯地针刺疗法进行对照治疗中风,治疗组的综合疗效要高于对照组,即P

二是心理结合康复和单纯针刺之间的对比。金建军等将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有进展48h的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针刺结合康复组与单纯针刺组,以评定两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与精神状态。前一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平均上升17.57分,证明早期针刺加康复技术对于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具有显著改进。

三是心理治疗加针灸和单纯针灸之间的对比。张红等在对照组进行单纯针灸治疗之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治疗,由权威医师对所采取的针刺治疗进行肯定,起到暗示的作用。随后再按照不同的心理反应过程,即否认期、抑郁反应期和依赖反应期,分别给予不同形式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但是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即P>0.05,显效率要好于对照组,即P

2 针灸加康复疗法中风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针灸和康复治疗的顺序问题。大多数文献未在文中指出针灸和康复治疗的先后顺序问题。少数作者提出先针灸、后康复。笔者觉得应该设置先针灸、后康复,先康复,后针灸,针灸与康复同步等三个观察组进行验证,从而将疗效最佳的一种运用于中风临床治疗。二是针刺过程中的问题。茅敏等认为针刺应在康复下实施。吴强等认为脑卒中后的偏瘫病人舒适之主要表现为上肢屈曲、下肢挺直、髋外展外旋这一痉挛模式。假如就势针刺,在针刺促进其肌张力增强之作用下,有可能会出现加剧痉挛之后果。马奎云等提出,针刺前一定要将患者置于康复,也就是肩关节外展外旋和髋关节内收内旋之,否则固然可提高肌力,但不可防止出现挛缩。董斌贝要求在康复,即良姿位下针刺。这种良姿位是指对抗上肢屈肌与下肢伸肌出现痉挛模式之。在良姿位进行针刺,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肢肌力与肌张力之提高,而且又能抑制出现相应的痉挛模式,从而促使分离运动能够早日出现,这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过研究已发现,良姿位和平常的针刺比较起来,前者要明显地优于后者,即P

3 对针灸加康复疗法中风治疗的展望

综上所述,康复医学中的功能训练方法与疗效评定方法,在针灸加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的过程当中,大多能得到较好的配合与应用,极少会出现厚此薄彼之现象。有不少人在将心理康复训练运用于针康结合治疗中风的实践中,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在治疗上也没有单纯地局限于中风肢体功能的障碍等方面,在语言表达和吞咽功能等方面也有所涉及。还有一些研究者已经意识到早期介入对于中风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在急性期开始实施针灸加康复疗法。相信这一治疗中风的方法还将持续取得发展与进步,从而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董斌贝. 脑卒中病人良姿位针刺的临床疗效[J]. 中国康复,2001(2).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特色 课程 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康复治疗特色专业目标定位

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内容,康复治疗一般是指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康复治疗常与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康复医学最早是从国外引进,以至于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西医化的康复治疗教学。

据《管子・入国》记载,我国在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曾在国都设立“养病院”收养残疾病患者。书中说:凡国都皆有掌养疾,聋盲喑哑跛辟偏枯握递不耐自生者上收而养之疾。官而衣食之,殊身而后止。此之谓养疾。这样把残疾病患者和心理伤残者收容起来,集中进行调养,在我国历史上是一创举。管仲设立的这种养病院,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康复中心。当时的康复没有今天的高科技设备的投入,依然达到了康复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康复治疗更需要突出中国的传统治疗特色。

放眼康复治疗的未来趋势,康复治疗技术和手段的完善与健全可以开辟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实用型大学的竞争力。而中医传统康复治疗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完善康复治疗技术的有效方法,这便是应用型高校康复治疗专业的目标定位与特色所在。

2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大。临床医学水平的提高使许多疾病的生存期延长,残疾的患病率相对增高,各种疾病的恢复期、慢性病、先天性疾病等均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人们对疾病的治疗要求亦不再限于生命的延长,更重视功能的恢复、社会参与能力的恢复以及生存质量的提高。综合性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等机构均需求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尤其是较成熟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康复治疗人才。

目前我国康复医学均是引进西方国家的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有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及心理康复治疗。在临床中,康复治疗几乎涉及了医院的所有科室,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康复治疗,所以康复治疗应用极为广泛,这就给康复治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康复治疗特色专业课程设置

基于康复治疗技术应用极为广泛,且目前临床工作对康复治疗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康复治疗技术的完善与健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现将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技术与西医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治疗技术,达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具有中医传统治疗也有西医现代康复治疗。下面笔者以高职高专三年学制逐年课程设置情况作介绍:

一年级:主要以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导入课程为主,同时专业特色课程要有中医基础类理课程。列如:

二年级:主要以治疗性课程为主(包括中医传统疗法和西医现代康复治疗技术)

4加强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

教学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要想保证康复治疗学这个新专业的教学质量,除了要有教学计划、教材更重要的还要有一个保证临床实践教学的基地,同时还要有能胜任PT、OT专业课教学的师资队伍,如果既无教学基地又缺乏师资,同时又没有康复教育的教学经验,则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是主导、是关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

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设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中医传统治疗的具体方法,如:针灸、拔罐、雷公火疗、放血疗法、水针等传统治疗技术。根据要求设置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民族传统疗法。当然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各高校的学时安排、师资情况以及硬件设施而定。

参考文献

[1] 陈鸣,王伯华,陈烽.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其致残率仍居高不下,达80%以上[1]。此类病人生活质量降低,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促进病人各项功能的尽快恢复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病人的各种功能和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将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治疗的近况作一综述。

1早期康复治疗的机制

脑可塑性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缪鸿石等[2]认为,通过反复的特定的康复训练可使脑损伤区丧失的神经功能由原不承担该区功能的脑区部分代偿。经失神经超敏反应,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及轴突出芽等机制[3]可实现CNS的功能重组。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使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大脑对刺激发生反应性的突触形成,周围神经组织通过轴突的侧枝芽生,可能使临近失神经支配的组织重新获得支配,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使神经反馈回路得以重建。

早期康复针对病灶周围半暗带,通过增加脑血流量(CBF),从而改善短期内尚存活的脑细胞。李飞等[4]的研究证实,早期康复组大脑平均CBF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BF的增加对减少半暗带区神经细胞死亡有益,反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对轴突出芽,潜伏通路和突触的启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早期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

以前普遍认为脑卒中后半年以内开始的康复治疗都属早期康复治疗。目前,康复医学专家普遍认为,只要急性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也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在生命体征稳定后12h开始[5]。对于中枢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过程而言,有研究认为偏瘫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可在发病数日开始,1~3个月可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3个月后恢复减慢,6个月后有90%的病人恢复达到顶点[6]。由此可见,脑卒中后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好。

目前还有学者提出了超早期康复训练。宋成忠等[5]将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超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12h)、早期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24h),观察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显示超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焦虑及抑郁状态有积极的意义,且比较安全。

3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脑卒中康复治疗都是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的,尚没有单纯使用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报道。目前广泛应用的康复疗法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MRP)、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反复抗阻力练习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借助于机械的训练方法。大量文献报道以上康复方法均是有效可行的。程立山等[7]在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基础上,运用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偏瘫患者200例,与单纯静脉滴注和口服药物治疗作对照。结果显示早期康复疗法的康复质量高于对照组。目前国内倾向于常规康复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形成综合的早期康复方式,临床上应用的康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早期康复治疗与药物结合这一方式在国内应用较多,多是早期康复疗法与西药或中药相结合。这一方式的临床疗效也被大家认可。

3.1.1早期康复与西药结合李国辉等[8]用早期康复结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1天开始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14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结果治疗后30d依达拉奉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提高,但依达拉奉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张新等[9]采用早期康复加低分子肝素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52例,显效率(痊愈+显著进步)88.5%,与对照组51.9%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3.1.2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吴佳明等[10]应用早期康复结合中药制剂金纳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与早期康复加低分子右旋糖酐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血脂、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肢体运动功能及ADL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曾凡均等[11]采用早期康复并三七提取物对脑梗塞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取得显著疗效。刘惠宇等[12]采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也取得明显疗效。

在早期康复与中药结合这一方面,还有其它许多方式,如早期康复与中药烫疗、中药足浴等理疗方法的结合。如王恰如等[13]针对患肢有血液循环障碍及易出现患肢的肌张力过高和肌挛缩的特点采用中药烫疗疗法治疗,同时开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治疗,有效地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障碍。

3.2早期康复治疗与针灸结合在早期康复治疗时常将现代康复方法与针灸疗法相结合,如康复结合头针、康复结合体针、康复结合头体针并用,疗效以康复结合头针最为显著[14]。马来莹等[15]用早期康复及针灸治疗脑卒中38例,取得满意疗效,还指出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合理的针灸与现代康复既注重局部,也注重整体,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指导,标本兼治,能促进瘫痪肢体功能恢复。陈增力等[16]通过临床研究探讨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ADL的影响,总结出针刺结合康复给脑细胞早期运动的信息,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的神经内科治疗,并且指出针刺结合康复的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

3.3早期康复治疗与治疗仪器结合张德梅等[17]用早期康复配合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脑卒中25例,治疗组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用康复训练。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开始早期康复训练,同时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治疗,20~30min/次,1次/d,5次/周,总疗程3~6个月。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尚有肌电生物反馈仪、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等等其它诸多仪器,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3.4早期康复治疗与其它方法结合苏国栋[18]将早期康复治疗与高压氧结合起来治疗脑卒中,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高压氧治疗在两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1次/d,10d为1疗程,平均2~3个疗程,康复组在脑梗塞生命体征平稳48h,脑出血病情稳定、神经学体征不再进展10~14d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经过30d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康复组FMA评分和MMSE评分的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王艳玲等[19]用静脉充氧(高氧液)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观察对脑梗塞病人愈后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氧液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改善肢体功能预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的疗效。田贤先等[20]还将点穴疗法和早期康复治疗结合起来用于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优于单纯使用早期康复疗法。此外,与早期康复结合运用的还有推拿、按摩等等。

4早期康复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脑卒中患者大多起病急,无心理准备,得病后对预后情况不了解,病人表现为痛苦、悲观等不良情绪,因此,必须做好心理工作。适当的心理治疗不仅可以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发挥心理防御能力,还可改善、消除病人的抑郁情绪。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开展心理干预,不但能帮助病人改善运动功能,而且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病人的日常自理能力[21]。早期康复训练要注意因人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宜的训练方式,由易到难逐步适应。训练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肌力改善情况。尽量不引起患者疼痛,训练要缓慢进行,勿使患者疲劳,切勿过猛粗暴地活动每个关节[22]。此外,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不同阶段,对异常的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恢复好的关键[23]。

综上所述,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早期康复治疗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第一站,要把握好治疗的时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以促进脑卒中病人各种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21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脑卒中的发病率将继续上升。因此,对于脑卒中的早期康复研究应该更进一步深入,康复的方法可以更加多样化。

【参考文献】

[1]戴红,王威,于石成,等.北京市城区居民脑卒中致残状况及对社区康复的需求[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6):344.

[2]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一)[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5,1(1):1.

[3]缪鸿石.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功能恢复的理论(八)[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7,3(3):97.

[4]李飞,邓时慧,谷德祥,等.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等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996,2(4):152.

[5]宋成忠,崔爱庆,李义召,等.超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身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9.

[6]张昕红.脑卒中的康复治疗[J].医学与哲学,2004,25(7):29.

[7]程立山,高朋杰.早期康复治疗偏瘫的疗效观察[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3,11(3):68.

[8]李国辉,陈惠.依达拉奉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1):51.

[9]张新,蒋居臣.低分子肝素加早期康复综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3,3(3):8.

[10]吴佳明,陈冬青.金钠多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2):985.

[11]曾凡钧,陈宗华,蒋庆华,等.三七提取物并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7078.

[12]刘惠宇,朱丽芳,何小燕,等.早期康复训练并活血化瘀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5):153.

[13]王恰如,刘泰,甘照儒.中药烫疗配合早期运动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作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3):122.

[14]唐强,张慧敏,王艳,等.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2,27(4):302.

[15]马来莹,艾诗奇.针灸及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38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21.

[16]陈增力,蔡红庆.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应[J].现代康复,2001,5(8):119.

[17]张德梅,孟贤芳.神经网络重建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24.

[18]苏国栋.高压氧结合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1(4):221.

[19]王艳玲,桂林,代景儒,等.静脉充氧(高氧液)和早期康复对脑梗死病人愈后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98.

[20]田贤先,赵仲和,林正豪.早期点穴与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8):609.

[21]马平都,陶慧娥,黄国秀.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6,20(8):2098.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3篇

【摘要】 康复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省市县级医院相继建立康复科,各种类型的康复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给各种因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及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技术及优越的治疗环境。社会大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康复治疗的认知与接纳程度,也影响着康复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我们针对社区居民做了其对康复治疗认知度的调查以了解他们对康复的真实想法,通过调查了解到他们对康复治疗只是知道而非正确认识,我们有必要针对该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居民正确了解、认识康复治疗,以利于中国康复事业发展。

【关键词】康复治疗认知度社区居民 宣传教育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60-02

1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于2014年1月~4月在山东省各地进行,主要针对的是社区居民对康复治疗的认知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每份问卷包括15个问题,能让我们对此问题有个大体的了解。

1.1调查统计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1.1.1在444名参与调查的居民中,有337名知道康复治疗,这可以算是较高的认知度。但是通过对这337名居民的深入调查,我们发现12.07仅仅知道康复治疗这个名称,对其毫无了解;42.95%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是护理和复健,11.85认为康复治疗是理疗,仅有35.13正确的认识到康复治疗是针对暂时或永久障碍患者,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减少病伤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以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1.1.2对于居民了解康复治疗的途径来说,将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是听家人朋友介绍,所以说:如果家庭或朋友圈中有一人对康复治疗的理解不甚正确,很容易造成一个小群体对康复的误解,这在一方面反映了对公众加强宣传教育的重要性;17.15通过自己查询了解,这是年轻的居民较常选择的方式;13.58经过医生介绍及5.12经过康复治疗过程了解,还有部分居民通过其他方式去了解康复。

1.1.3对于康复的治疗方法,居民的熟悉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理疗运动疗法传统医学疗法心理疗法言语疗法和作业疗法。对于大多数群众都很熟悉的理疗来说,仅有3.46居民经常尝试,14.29居民偶尔尝试比如颈椎牵引腰椎牵引等操作简单却疗效突出的治疗方法,19.58居民想尝试却不敢,还有62.67的居民从未想过。

1.1.4对于康复的治疗作用,居民普遍认为康复在治疗偏瘫脑瘫骨折及神经损伤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却只有5.51的居民认识到康复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性,还有10.89的居民对康复治疗的作用没有什么了解。

1.1.5对于康复未来的发展,我们了解到 70.05的居民坚信康复治疗的科学性,并且约有一半的居民愿意在有功能障碍时选择康复治疗,他们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更好地建设康复科,让各种功能障碍患者能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早日重返社会。

1.2结果分析

1.2.1大多数居民知道康复治疗,但对康复治疗的认知却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正确理解其实际意义。

1.2.2家人、朋友在康复知识传播过程中担当重要角色,我们应对其加强宣传教育。对于了解康复治疗的其他途径,我们也应该逐一改善。

1.2.3居民对康复各治疗方法比较熟悉,但他们大多数却不敢或从没想过尝试进行理疗等简单的治疗。

1.2.4大多数居民认为康复治疗的作用局限在偏瘫、脑瘫等病症上,对其作用无广泛及充分的了解。

1.2.5虽然居民对康复不甚了解,但他们对康复未来的发展比较支持,我们应对康复的未来充满信心。

2建议

中国是拥有残疾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了2010年末我国功能障碍患者总人数为8502万人,【1】面对如此庞大的数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医院、社区等相关部门应制定各种措施,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功能障碍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理解康复,促进康复的快速发展。

2.1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广泛宣传:如在电视上播放各种宣传广告、在网络上建立各种介绍康复治疗的网站、论坛。

2.2图书馆、书店等场所应多购入一些康复治疗方面的书籍、报刊、影像资料等,增加社区居民对康复治疗方面的认识与了解。

2.3对于医院而言,应更好地建设康复科,完善康复治疗所需的基础设施,提高治疗水平,美化治疗环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2.4对于各科室的医生来说,平常在诊治、照料患者及与患者家属交流的过程中,应尽职尽责地介绍一些正确的康复知识,鼓励功能障碍患者积极接受康复治疗。

2.5完善社区康复中心的建设,针对社区的文化层次、经济水平发展状况等,依靠社区原有的民政和卫生工作网络,帮助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建立和完善地方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网络和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为残疾人及居民提供更完善、贴心的服务。

2.6加强网络就医的建设,让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与医生的在线、留言交流,以使其对自身病情有一个初步判断,然后再与家属讨论决定是否接受及接受哪些康复治疗,省时省力。

3总结

近年来,康复医学在我国生根发芽,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大众开始了解康复治疗,功能障碍患者逐渐接受康复治疗,让我们看到了康复医学发展的美好前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功能障碍患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建立起完善的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起各种类型的社区康复护理中心,培养具有高等素质的康复工作者,为社区功能障碍患者提供方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康复治疗的服务,重拾信心,回归家庭,重返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康复训练;针刺疗法;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作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095-02

偏瘫早期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能够有效改善病情,传统的中医针刺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偏瘫患者的最为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在临床观察中发现,康复训练及针刺疗法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而康复训练和传统针刺疗法之间是不是存在取长补短的作用,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由于缺乏大量的样本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本文就对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索出常规性康复治疗和针刺疗法治疗,在偏瘫早期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提高对脑卒中后偏瘫治疗的认识,加强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治疗与护理的了解,明确脑卒中后偏瘫早期病理的特点,有效并合理的采取正确治疗及护理的方法,这才是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能够更好的恢复之关键所在[2]。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两种治疗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内科治疗加康复训练,另一种治疗方案则是康复训练外加针刺疗法治疗。这是治疗中两种关键的方法。疗效检测也是很关键的,因此,在不同的月份对患者进行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入院后要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初期、中期、末期评定,检测其四肢的功能是否齐全。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通过这样的程序可以改善偏瘫患者的四肢功能。能够使患者尽早康复,由此可见,疗效是最为关键的,也是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

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仅仅依靠针刺疗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因此也不会获得很好的疗效,所以,针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过程中还要加上康复训练,这对患者的康复有决定性的作用,患者恢复的时间会缩短。在对脑卒偏瘫患者进行治疗时,应该重视患者的康复训练,在治疗初期就要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把握最好的时机,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患者下肢功能的缺陷自然就能得到弥补。针刺疗法不仅仅能治疗脑血管病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下面就对相关患者进行临床观察,通过对这些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到针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最好办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0年-2012年,150例偏瘫早期的患者,经过临床诊断,都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50例患者排除精神障碍和骨骼肌肉病变所导致的下肢功能障碍,把他们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康复加针刺疗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150例偏瘫早期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对于康复加针刺疗法治疗组,采用促神经肌肉技术,提高患者的兴奋度,从而提高肌肉的张力,以Brunnstrom技术为主,调动促发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射,促使主动活动的产生。加强患病部位感觉信息的发出,可以采用医疗操或者坐卧运动,以防止患者肌肉萎缩等其他并发症的产生。对于康复加针刺疗法治疗组,在第一个月的时候,主要以体针治疗为主,取下肢取髀关,伏免,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这些穴位。第二个月开始直到治疗末期,进行头针与体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穴位,体针取的穴位同前,体针主要是平补平泻为主, 在头针进针以后进行快速捻转,头针在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和后斜线行捻转2分钟[3],一分钟捻转180次。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方法。

1.3 判定标准

在分组治疗后的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运用Brunnstrom分期和FMA积分法以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评价患者治疗半年后下肢体运动功能是否有恢复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在对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到SPSS 15.0版的统计学软件,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若P

2 结果

将15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经过半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患者下肢行走功能评分比治疗前的时候有很明显的改善,而且治疗组的患者各指标都比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偏瘫早期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并且伴随着运动功能下降,如果患者不进行一系列有效的康复运动训练,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遗症[4],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康复运动教育是有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教育患者能意识到运动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细胞受损之后,毗邻的脑细胞会受到刺激,极有可能引起部分神经受损,甚至丧失功能。

针刺疗法治疗方法对经脉疏通气血起到调和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促进脑皮质电活动。另外,在局部进行不同的针刺疗法,这个方法还能够增减肌张力,激活偏瘫早期患者的肢感觉以及运动能力,对患者的下肢恢复起到促进作用。 针刺疗法能够通过脊髓的初级运动,令中枢瘫痪肌肉达到兴奋点,以防止失用性萎缩,当然还能够通过反复刺激,使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得到恢复,并重建脑部正常的反射弧[5],患者要配合临床康复的治疗,运用机体反射的功能,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皮质功能得以重建,从而最终达到恢复患肢运动功能。

本文针对康复训练及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行分析。治疗组的患者运用针刺疗法治疗并配合康复训练一个月、一季度时下肢 BRU分期、FMA积分及FCA行走功能评分都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6],并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综合康复训练配与针刺疗法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早期针刺疗法治疗配合系统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且针刺疗法治疗现在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值得应用的。所以,为了改善治疗偏瘫患者的效果,应该对针刺疗法治疗引起重视,其次,康复运动也不容忽视,因为康复运动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影响很大,其地位是不可小觑的。事实证明,康复训练及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恢复作用,这种方法优于常规的内科的治疗方法,疗效得到肯定,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永善,朱玉连,杨培君.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7(3):145-147

[2] 高聪、刘鹏、黄松波、董爱勤、吕秀东.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08):499

[3] 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03):652

[4] 徐开径、王爱国、王振华.针刺为主促进腔隙性脑梗塞康复、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9(6):379

康复治疗方法范文第15篇

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总结

 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自2012年12月开始积极筹建,2013年2月门诊投入运行,完善康复科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各项日常诊疗工作。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康复科建设及业务情况

康复医学科现有医师3名,护士1名,延安医院多点执业康复医师1名,科室将现代康复医学、传统中医特色治疗、现代诊疗技术相结合,以针灸、推拿、理疗、运动训练等康复治疗为主,重点开展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等康复治疗。目前治疗设备包括:肋木、姿势矫正镜、哑铃、训练用扶梯、网架、综合训练台、角度尺、TDP烤灯、等张肌力训练仪、腰椎治疗牵引床、六合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等。康复医学科业务收入:5-6万元/月,门诊量:600-700人次/月,且在逐月稳步递增。

二、目前存在的不足

1.患者住院难:患者多数行动不便,因为未设病房,患者只能依靠门诊接送治疗,难以持续康复治疗;

2.康复人员不足:现科室无康复专业的康复医生及康复治疗师;

3.康复设备不足:需要进一步购置,尤其是理疗设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引进多种中医特色治疗的相关设备:痉挛肌治疗仪、神经损伤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多功能艾灸仪、电针仪以及疼痛透疗仪等。

 2.调整治疗时间,根据病人需要,确保病人治疗的连续性。

 3.继续充实适宜的中医治疗方法:如小针刀等。

4.争取扩充更多病种的相关理疗方法

                                                           **市**区人民医院

**市儿童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试点工作总结

 

我院康复医学科在各级领导的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以全面关注、监测儿童发育,为各类发育迟缓儿及残疾儿童康复提供更为系统、全面的支持为服务宗旨,从高危儿随访开始关注特殊问题儿童的康复医学服务,在监测儿童发育的工作上发现特殊问题儿童,及早开展儿童康复,最大限度降低儿童的残疾,提高生活质量。并紧紧围绕我院“云南省儿童康复医学研究中心”、“儿童生长发育与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市嗓音言语疾病诊治研究室”三个省市级研究机构,充分利用康复科、语音科、儿童保健科等学科业务相关点,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开展涉及康复治疗、心理、教育、发育监测等多个领域的跨领域联合康复治疗,对推动**地区及云南省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做着积极的工作。

一、 学科建设及康复医疗服务开展情况:

学科严格按照预定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充分利用我院的专科优势和市场优势,继续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明确稳定,特色鲜明。脑瘫及肢残康复方面:紧紧围绕高危儿监测与小儿脑瘫早期诊断、康复治疗的研究方向,与我院及省市各级新生儿科、妇幼保健院合作,大力开展脑损伤的预防性康复治疗工作,在“高危儿定期评估和早期干预”方面,居省内先进,此项工作弥补了我省对高危儿医学监控的空白。在“早产儿低体重儿脑神经发育状况的早期随访调查及影像学评估方法”方面、在“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早产低体重儿早期预测脑损伤的应用研究”方面、在“早产儿运动、精神行为、感觉发展和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治”方面 和“儿童多重障碍干预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几方面大力开展康复研究工作,为推动**地区建立高危儿监测网,并逐步形成省级高危儿监测网络打下了基础。大力开展康复治疗项目:包括运动疗法(PT);作业疗法(OT);SET训练;各种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治疗(针灸推拿);高压氧等儿童综合性康复手段,开展了BTX-A治疗脑瘫儿童的专项技术。言语康复部方面:紧紧围绕听性言语障碍、唇腭裂修补及术后儿的语音康复、嗓音和言语障碍的评估及矫治的研究方向,大力开展言语康复治疗和研究,弥补了我省对言语语言障碍儿专科康复的空白,在“舌系带过短引起言语障碍的程度与矫正方法的研究” “儿童发声障碍评估和多媒体矫治效果的研究” “构音器官异常引起语言障碍的临床研究”方面居省内先进、国内领先。积极开展康复治疗项目:功能性构音障碍;唇腭裂术后语音康复;口吃矫治;舌系带术后语音康复;长期声音嘶哑(如声带小结、声带肥厚、声带息肉、声带麻痹、声带痉挛、慢性喉炎等等);中重度听力减退引起言语障碍;变声期男生女调;各种心理、生理和言语环境复杂等因素引起不会说话、不愿说话或说话表情异常;中枢神经性引起的语言障碍(如癫痫、大脑发育迟缓、智障、神经分裂症、缺氧缺铁性脑病及神经性肌无力等)。心理康复方面: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儿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紧紧围绕对残疾患儿及家长开展心理康复,探索康复工作中心理康复的作用及应用,提高康复疗效,提高患儿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对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功能、克服障碍,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取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治疗患者的各种心理困扰,包括情绪、认知与行为等问题,采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灵重塑疗法、家庭治疗及访谈等康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性治疗。学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门诊量及业务收入逐年增长20%左右;学科扩展了康复治疗区域达300平米;今年6月建立了康复住院部,设置了护理单元,对住院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全面康复治疗等临床工作,康复科架构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最大限度方便了病人的康复需求,更新和引进了较先进的现代康复治疗设备,特别是情景化、游戏化的主动运动训练设备(步态训练和测试系统以及动态平衡测试和训练系统)。并有计划地进行了与学科建设相关的人才培养,增加了本学科医务人员,招聘了康复医学专科毕业的治疗师,并选拔了优秀的儿科临床医生进行专科培养,努力优化和提升治疗人员队伍,严格资格认证,督促治疗师逐步实现由大专学历过渡为本科学历以上,进行进一步学历教育和提升。科教方面:参与在省市级专业学会、省市级残联相关领域进行本学术或技术领域内的专题讲座多次;成功举办部级继续教育项目“儿童语音和语言障碍早期识别和干预培训班”、“儿童生长发育和行为疾病国际研讨会”,及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项“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新进展研讨班”。成功申请了世界健康基金会两项课题,和上海新华医院合作参与“云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与干预”、“云南省儿科住院患儿营养风险筛查”;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合作参与卫生部行业公益性项目《0-3岁儿童发育迟缓的早期识别与干预》今年作为项目负责向中残联残申报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项,在国家刊物上10多篇。参与了五华区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学科主任作为“五华区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成员之一,每月到社区康复服务站坐诊一次为残疾儿童提供就诊、指导服务,**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作为试点康复机构,通过此方式加强了和残联部门的合作、整合利用了现有康复资源。通过专家的桥梁作用,一方面,医疗机构加大对残疾人康复机构的技术指导,加强了机构间技术交流,实现了共同提高。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在充分评估残疾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的前提下,及时对有康复需求的稳定期、恢复期患儿指导转诊至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实现患儿双向转诊,有条件情况下并争取进入了一些国家项目,提高了康复效果。

今年学科被评为**市第四周期重点学科;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康复中心合作,联合建立成为云南省区“高危儿早期筛查及儿童康复技术协作基地”。

二、存在困难

1、优化的人员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要将学科建立成为全省一流的儿童康复技术资源中心,,一流的专业人员是实现这宏伟目标的保证。目前,人员队伍梯队不合理,缺乏高学历的医师队伍,治疗师人数不足,不能较好满足患儿需求,技术力量也有待更进一步提高,因此,急需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增加研究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员;增加和引进治疗师队伍;加强对人员队伍的专业技术培训。

2、科研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人员队伍的建设与科研工作息息相关,在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优势项目研究,不断提升科研水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优化人员队伍、加强专业人员素质培养和教育

优化的人员队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要将学科建立成为全省一流的儿童康复技术资源中心,一流的专业人员是实现这宏伟目标的保证。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多种形式的培训,巩固和提高现有人员的康复医学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现有人员的潜能。康复医师既有全面的临床诊疗技术,又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等。根据完善康复治疗体系的需要,逐步增加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努力创建一支热爱康复事业、高素质、高水平的康复队伍,实现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的优质、规范服务,推动学科发展。

2、完善康复评估工作

    在康复工作程序中,评价贯穿了康复治疗的全过程,只有对患儿各方面的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准确的设计康复目标、制订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手段。学科自成立以来至今,开展了婴幼儿智能发育水平评估、韦氏智力测验、社会适应能力测定、注意力测试、运动功能测定等多种神经心理测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引进新的评价方法,提升评价质量,为提高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并不断扩展评价覆盖面,以科研项目为出发点,探求早期诊断和预测脑损伤的依据,充实早期干预措施和早期康复的手段,努力完善康复评估工作。

3﹑完善全面的康复组织结构

在康复治疗体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扩大康复治疗疾病覆盖面,将康复中心分为治疗部、住院部两部分,治疗部主要负责PT、OT、ST、理疗、针灸等治疗室的治疗和功能评定、神经心理评估;住院部主要负责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等临床工作,并可协调全院病床周转率,将临床科室需要康复的患儿及时转入我科进行早期康复治疗。

4、扩大康复治疗项目

在康复科结构、体系、人员完善的基础上,以特色专科的形式扩大康复治疗项目。开设0-3岁婴幼儿潜能早期开发专科;开设对儿童时期较为有个性化、游戏化服务的儿童康复治疗项目。

5、加大宣传力度,多学科合作建立医院的大康复,参与建立社

会康复网络。

面向医院开设康复医学专栏,定期开办康复医学讲座,大力宣传康复科开展项目和技术;面向患儿家长定期举办学习班、发放宣传册、图文资料、音响制品等使家庭康复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面向社会,围绕康复科开展项目,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儿童康复医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

6、继续和省残联等相关政府部门联手,对**地区儿童多重障

碍进行调查研究、对儿童康复干预资源进行评估,为构建**地区儿童多重障碍干预康复体系提供可借鉴方案有效参与政府行为建立儿童康复管理、服务网络,继续参与社区康复工作的指导工作。

 

 

**市儿童医院

                                          2013年11月8日

**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康复医疗试点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 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提高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积极传达文件精神,结合**市中医医院实际,开展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强化基础,业务指标再上新台阶。

    2013年一月至十月,康复科共接待门诊病人3261人次,住院病人566人次,业务收入达5452268元。

二.完善康复治疗设备,不断优化硬件资源;

按照**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将建设成为能综合应用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诊疗科室。康复科在原有的康复诊室、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中药熏洗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牵引理疗室、手法治疗室、冷热治疗室、针灸治疗室、中医特色诊室等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了骨质疏松治疗仪、低频治疗仪、SET悬吊工作台等,并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复评定量表,形成了系统的康复诊疗规范,建立健全了质控体系,完善了科室的康复诊疗手段。

三. 继续坚持业务知识的学习,继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团队。

发挥云南省重点专科的优势,成立了“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研究室”。设置了物理康复技术、老年康复技术、儿童康复技术、工伤康复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以对应慢性病,老年化和亚健康人群对康复的需求,并通过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派送人员外出学习,不断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职业技能水平。多次派医生和治疗师到参加全国康复学术交流。

2013年,科室共接收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实习生、各个区县级医院进修生100余名;并将在11月举办部级继教项目“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高级研修班”,同时科室还承办医管局会议“**市康复医疗服务研讨班”。

四.做好科研工作,提高康复医学专业的服务能力

按照**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各试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要加强康复医学的课题研究,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科室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术科研工作中来。我科在认真完成去年课题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共完成论文8篇;此外,康复科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的分中心,目前已参与完成病例8例。

此外,科室积极申报“**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围绕质控中心的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了《**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工作方案》、《**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训练记录规范、诊断标准及流程》、《**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工作评价流程》、《**市中医医院康复诊疗活动评价标准》、《**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小组分工及职责》等。

五.逐步建立通畅的医院内部协调机制,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康复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复医学的兴起是医学发展较高层次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为满足新形势下医院建设发展需要,**市中医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康复发展,在政策、经济均给于很多支持。通过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加强与医院兄弟科室的交流合作,逐步建立起健康有序的康复患者转诊、流动机制;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深入研究,加强交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强化督导,不断总结,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根据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应达到的《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基本标准》和《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要求,康复科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康复设备相对简陋,治疗场地有限,限制了康复科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医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康复科业务范围的拓展,目前运动疗法等大部分康复治疗手段仍为自费项目;因为医保对于住院时间的规定,康复病人,尤其是神经康复的病人普遍存在治疗时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很希望依托政策的支持及我们的努力,尽快完成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

 

    

云南昆钢医院康复医学科2012、2013年工作总结

 

 

2012、2013年是我院面临准备并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关键的两年,康复医学科自成立以来,致力于运用各种康复医疗技术,为因疾病损伤导致身心功能障碍的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帮助患者病情恢复、促进患者最大程度的改善功能,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代偿缺损的功能,帮助患者建立和保持争取的疾病认识与生活观念,为回归家庭和社会做好准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科在2012年仅设有康复医学门诊部,门诊部长年开设物理因子治疗室、中医传统治疗室,为广大门诊患者提供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中医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筛查与预防等康复医疗服务项目。2012年门诊量为48000人次(开单人次为5100人),治疗合计 1336595.00元;自2013年康复医学科成立了住院部,高压氧治疗中心并入康复医学科。住院部设有康复病床35张(计划开设50张),从7月开始收治住院患者,配套建设有康复功能评定室、运动治疗室、物理因子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康复门诊治疗费合计 1673099.00元,同比上年增长了25%;住院部从2013年07月16日开始收治患者至9月30日止,共出院64 人,收入为638658万元;全科总治疗开单人次为9108人,总收入为23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0%,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

我院改扩建二期将于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即时,我科的硬件设施及各项设备将会更加完善。本专科与本院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骨科、中医科等科室深度合作,加强康复医学对各类疾病的早期介入,预防功能障碍的发生。并坚持长期与省内康复医学先进单位合作交流,选大量技术人员前往昆医附二院、省二院等康复医学科进修学习,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持续提供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力量与服务水平创造条件。

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本专科谨记自身职责,为促进康复医学建设贡献力量,此外,本专业长年接收: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卫生职业学院、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院、云南省中医学院等学校实习带教任务。接收基层医院进修人员的学习任务。科室技术水平和教学态度获得进修学院与基层医院的认可。

目前,科内还存在尚需解决的问题,如科室各部门医护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康复设备配置不够欠合理,制约科室进一步发展;科室的行政管理、经营管理水平仍有待提高、医院医疗技术形象虽然得到广泛认同,但是还有很大空间提升。设备缺有:磁疗仪、吞咽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电动pt床、减重步态训练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电热恒温蜡疗仪、电动起立床、冲击波治疗系统等。

 

 

 

                                                         云南昆钢医院康复医学科

                                                           201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