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

康复训练措施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脑血管;早期康复训练;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而此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中,例如高血压以及冠心病等,当疾病发生后则无法根治痊愈,往往采取控制方法,对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心脑血管疾病会对机体器官造成严重损伤,致使机能出现下降趋势,并产生一系列不良情绪等。本研究对我院72例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4岁~81岁,平均年龄(62.1±5.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6岁~82岁,平均年龄(63.4±6.1)岁。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定期巡视,并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2.1心理护理心脑血管疾病为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其生理以及心理均受到沉重打击,从而无法配合医务人员的护理以及治疗,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及沟通,以此来降低患者的压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以及护理依从性。除此之外,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充分了解,对于固执以及好猜忌的患者来说,应选择迂回的方式实行护理。在他们心中通常对自身病情存在一定的判断标准,当结果出现偏差时,就会认为自身的病情较为严重,因此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其自身心理的意向数据,避免加大患者的心理负担。1.2.2康复训练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急性期过后则可以实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护理人员应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训练项目以及训练进度,首先应从轻柔按摩以及被动运动开始,协助患者将其痉挛的肌肉放松,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刺激,减少肌张力,加快患者肌力的恢复速度[2]。在对患者进行按摩的过程中,应以轻柔的动作进行,循序渐进,逐渐加大力度。早期康复训练还可以进行被动运动,例如在病床上进行举手以及伸腿等,但是在进行被动训练时不应加大力度。当身体机能有所恢复时,可以在护理人员或者家属的陪同下进行行走或者站立,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之后,患者可以自行扶墙或者借助拐杖进行行走练习。

1.3评价方法[3]活动水平评测功能独立性评定(FIM):7分则为患者完全独立,6分则为患者存在独立条件,3~5分则为患者存在依赖,1~2分则为患者完全依赖。Barthel测定:内容包含运动、交流以及社会认勉,按照是否需要帮助以及程度分为0,5,10以及15等级,分数共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其独立性越小。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治疗前FIM以及Barthel评分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的FIM与Barthel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2组患者治疗后的FIM以及Barthel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FIM以及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情较为严重,而其康复需要漫长的过程,同时患者具有较为复杂的思想,在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及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4]。并向患者讲解治疗效果较为良好的病例,树立患者的自信心。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盲目加大对患者的康复训练力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也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措施,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对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行相应的控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应多食用动物内脏以及脑髓等具有高胆固醇的食物。与此同时还应对脂肪的摄入进行控制,在进食的过程中应少食用含有猪油以及油脂等食物。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例如水果以及蔬菜等。并对患者食盐的摄入量进行控制,患者每日食用的食盐应不多于5g,而患有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患者其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为1~2g。本文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患者的FIM以及Barthel评分明显好于单纯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康复训练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升其生存质量,使患者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及早康复。

参考文献

[1]王亚萍.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585.

[2]叶定凡,毛新花,桂光琼,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3,6(21):342-343.

[3]刘方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9):2472-2474.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截瘫患者;干预措施

截瘫多是由于各种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后,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的障碍,大小便失禁、及性功能等障碍,继之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心理上、社交上、生活上及职业上诸多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截瘫病人因康复时间长、效果慢,因此,住院治疗和护理是短暂的,而出院后的康复和护理是长期的。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进行创造性生活。而自我管理才是增强截瘫患者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平均39.72岁。

1.2受伤原因:从高处坠落6例,车祸受伤7例,重物砸伤12例。

1.3受伤部位:椎体骨折中,颈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9例。其中完全性截瘫4例,不完全性截瘫21例。

2方法

对截瘫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信息,教会病人监测身体状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截瘫病人的管理需要病人的主动参与,其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2.1截瘫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措施

2.1.1促进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2.1.1.1提高功能锻炼的行为: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技术,康复治疗方案应在患者参加下制定,并且在治疗医师的指导下由患者主动来完成的。在康复过程中与患者交流、讨论与教育,向患者提供医学康复知识与信息,帮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积极主动实施康复训练,达到康复目标。

2.1.1.2提高认知行为能力:对症状进行有效管理,截瘫患者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不仅能主动提出存在的问题,也能与医生护士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亦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截瘫康复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对症状的监测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让病人学会怎样制定目标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改善和情绪控制,进行自我效能训练,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最终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防止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2.1.1.3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采取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应详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等,制定教育计划及内容。根据其文化程度分别以书面、语言和示范等方法进行教育。

如合并症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①压疮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的机制、压疮的好发部位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知识,使患者了解预防压疮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翻身、更换体位。指导家属掌握翻身的要求、方法和棉垫分置减压的方法。无感觉部位禁用冷、热等措施,防止冻伤和烫伤[2]。

②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出现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排尿障碍,尿潴留需要留置导尿。因插导尿管、尿液反流、引流不畅或膀胱中有残余尿等原因,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集尿袋不要高过膀胱的位置。受伤2周内,保持尿管持续开放,以使膀胱内不积存尿液,减少膀胱壁受损伤的机会。2周后,改为间歇性开放[3]。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制定开放导尿管的时间表,3~4h放尿1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冲洗膀胱2次。要鼓励患者多饮水。用按压法训练反射性排尿。指导家属参与留置导尿管的管理及排尿功能的训练。

③肺部感染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患者因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肺内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指导其禁烟。翻身时,叩击背部,有助痰液排出。教会家属叩击背部的方法和要求,以减少肺内并发症。

④肌肉萎缩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每日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按摩,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上肢和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工作,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1.1.4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与掌握如何在残疾的状态下生活、学习有关截瘫的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如何在自己现实的家庭和社区的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熟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学会截瘫的自我管理方法。以利于病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行动计划去解决它。更有利于患者长期保持独立生活能力和回归社会。

2.1.1.5帮助病人积极应对压力:截瘫患者的康复过程是较长且辛苦的,因而 在康复进程中我们要充满爱心地去关心和鼓励患者,为他们在康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苦恼要耐心讲解、鼓励,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开展的各种康复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果

由于我们采取对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长期跟踪及管理,教育,培训,改善了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90%以上病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除四肢瘫痪者外,22.5%能拄拐行走,20%可自坐、翻身,完成床与轮椅的转换,45%建立了自主膀胱,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4讨论

截瘫病人病程长、恢复慢,康复出院后仍处于生活受限状态。因此我们在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训练患者及其家属继续完成康复训练计划,出院后与其保持联系,随时督促病人继续坚持功能训练以及进一步康复等自我管理的方法。为脊髓的恢复提供了条件,成为截瘫病人康复的关键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以代偿丧失的部分功能,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勇气。而为了巩固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进行长期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就成了截瘫患者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最难开展的一项工作,是一项新课题。我院对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信息,教会病人监测身体状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自我管理是截瘫病人的康复、病人今后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成功的关键, 研究截瘫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的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永禧,王宁华,周谋望.康复护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91

[2]贾春风,娄和秀,陈秋光.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1):59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截瘫患者;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13-01

截瘫多是由于各种外伤引起的脊髓损伤后,受伤脊髓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的障碍,大小便失禁、及等障碍,继之出现各种并发症和心理上、社交上、生活上及职业上诸多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1]。截瘫病人因康复时间长、效果慢,因此,住院治疗和护理是短暂的,而出院后的康复和护理是长期的。截瘫患者的康复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增加患者的独立能力,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进行创造性生活。而自我管理才是增强截瘫患者独立能力、生活能力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合并症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脊柱骨折合并截瘫患者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23岁,平均39.72岁。

1.2受伤原因:从高处坠落6例,车祸受伤7例,重物砸伤12例。

1.3受伤部位:椎体骨折中,颈椎骨折6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9例。其中完全性截瘫4例,不完全性截瘫21例。

2方法

对截瘫患者的自我管理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信息,教会病人监测身体状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截瘫病人的管理需要病人的主动参与,其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2.1截瘫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措施

2.1.1促进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2.1.1.1提高功能锻炼的行为: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康复训练技术,康复治疗方案应在患者参加下制定,并且在治疗医师的指导下由患者主动来完成的。在康复过程中与患者交流、讨论与教育,向患者提供医学康复知识与信息,帮助患者了解康复治疗方案,使患者积极主动实施康复训练,达到康复目标。

2.1.1.2提高认知行为能力:对症状进行有效管理,截瘫患者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参与者,不仅能主动提出存在的问题,也能与医生护士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亦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截瘫康复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对症状的监测并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让病人学会怎样制定目标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其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心。通过行为改善和情绪控制,进行自我效能训练,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结果,最终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防止并发症,提高其生活质量。

2.1.1.3给予全面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采取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应详细了解患者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经济情况等,制定教育计划及内容。根据其文化程度分别以书面、语言和示范等方法进行教育。如合并症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①压疮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压疮发生的机制、压疮的好发部位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知识,使患者了解预防压疮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翻身、更换。指导家属掌握翻身的要求、方法和棉垫分置减压的方法。无感觉部位禁用冷、热等措施,防止冻伤和烫伤[2]。

②泌尿系感染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截瘫患者脊髓损伤出现暂时性或长期性的排尿障碍,尿潴留需要留置导尿。因插导尿管、尿液反流、引流不畅或膀胱中有残余尿等原因,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所以,集尿袋不要高过膀胱的位置。受伤2周内,保持尿管持续开放,以使膀胱内不积存尿液,减少膀胱壁受损伤的机会。2周后,改为间歇性开放[3]。指导患者及家属参与制定开放导尿管的时间表,3~4h1次,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冲洗膀胱2次。要鼓励患者多饮水。用按压法训练反射性排尿。指导家属参与留置导尿管的管理及排尿功能的训练。

③肺部感染的预防与健康教育患者因咳嗽无力、排痰困难、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肺内感染。要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指导其禁烟。翻身时,叩击背部,有助痰液排出。教会家属叩击背部的方法和要求,以减少肺内并发症。

④肌肉萎缩的预防与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每日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和肌肉按摩,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上肢和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工作,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2.1.1.4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学会与掌握如何在残疾的状态下生活、学习有关截瘫的基本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如何在自己现实的家庭和社区的条件下进行康复训练。首先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熟悉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学会截瘫的自我管理方法。以利于病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制定行动计划去解决它。更有利于患者长期保持独立生活能力和回归社会。

2.1.1.5帮助病人积极应对压力:截瘫患者的康复过程是较长且辛苦的,因而 在康复进程中我们要充满爱心地去关心和鼓励患者,为他们在康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苦恼要耐心讲解、鼓励,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配合开展的各种康复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3结果

由于我们采取对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长期跟踪及管理,教育,培训,改善了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90%以上病人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除四肢瘫痪者外,22.5%能拄拐行走,20%可自坐、翻身,完成床与轮椅的转换,45%建立了自主膀胱,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减轻了家庭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4讨论

截瘫病人病程长、恢复慢,康复出院后仍处于生活受限状态。因此我们在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训练患者及其家属继续完成康复训练计划,出院后与其保持联系,随时督促病人继续坚持功能训练以及进一步康复等自我管理的方法。为脊髓的恢复提供了条件,成为截瘫病人康复的关键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以代偿丧失的部分功能,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勇气。而为了巩固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进行长期的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就成了截瘫患者康复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最难开展的一项工作,是一项新课题。我院对截瘫患者自我管理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信息,教会病人监测身体状态,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自我管理是截瘫病人的康复、病人今后回归社会,提高其生活质量取得成功的关键, 研究截瘫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的水平,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永禧,王宁华,周谋望.康复护理学,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191

[2]贾春风,娄和秀,陈秋光.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病人的护理[J].吉林医学.2005,26(1):59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庭康复护理;老年髋关节骨折;机能影响

4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24-01

髋部骨折主要是指股骨颈、股骨转子间的骨折,其多发生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因生理年龄增大,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同时行动不方便,在骨折发生时无法灵敏的避让,进而发生髋部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40例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依据是否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措施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组)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61-87岁,平均(69.8±10.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2例,粗隆间骨折8例。观察组(家庭康复护理措施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2-86岁,平均(69.4±10.6)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13例,粗隆间骨折7例。两组髋部骨折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针对髋部骨折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性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做好入院指导和术前沟通、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性训练、加强个人自理能力的训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情况参照Harris评分标准:依据髋部骨折手术患者评分表进行评分,优(90-10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处理,用χ2进行组间百分率显著性比较,以P

2结果

观察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具破坏性的结局,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对于老年患者的心理创伤也是较大的。在接待髋部骨折患者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举止大方得体,态度热情,采用规范的文明服务用语,耐心细致地向髋部骨折患者介绍入院宣教、科室设置情况、髋部骨折患者的大致情况、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在日常工作中耐心细致地解答髋部骨折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消除护理不安全因素。避免和髋部骨折患者产生争执和纠纷,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在髋部骨折患者中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使患者有宾至如归的家庭化感觉,更加配合临床医护工作。一些患者往往由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和个人无法自理,可能出现一些紧张、沮丧、自卑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尽可能帮助患者宣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面对骨折及骨折后功能恢复的信心,从而配合治疗。饮食干预主要对于刺激性的食物,要禁食或少食,尤其要限制辛辣等的食用摄入量,食用蛋白质,尽量少食多糖食物,戒烟、戒酒多食用高能量、高营养价值的食物。术后康复性训练:①肌力训练:在术后麻醉效果没有消失前,适度的进行踝关节背曲性被动训练,在麻醉消失后,做踝关节、屈趾、股四头肌主动性运动。主要是包括屈伸踝关节、收缩股四头肌。②关节的活动性训练: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关节活动性训练,注意活动力度适当,主要以疼痛作为衡量标准,活动幅度逐步加大。术后1周帮助患者对患侧肢体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还可以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训练,髋关节的内收外展训练,膝关节的完全屈曲。③患者的行走训练:术后1周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可以进行坐立位训练,术后2周进行扶双拐的行走训练,然后再用单拐进行逐步的行走训练,逐步延长走路时间和走路的次数。术后四周开始对患侧肢体进行阶段性的负重训练,注意训练强度的保持,主要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尽可能减少康复活动引起的疼痛,逐步开展。术后3个月去拐行走。术后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为髋部骨折患者制定日常生活时间表,训练术后髋部骨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鼓励髋部骨折患者亲自动手穿衣服、梳洗、吃饭、大小便等,将每一项生活项目逐步的分割成每一个小步的步骤逐步的完成。综上所述,家庭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建丽,李怀富,阮国锋,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自我效能的康复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4):172.

[2]李梅芳,罗春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渐进式康复护理[J].山东医药,2011,51(18):14.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5篇

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残障率高达70%~80%,而这种残障不仅仅是身体的如偏瘫、失语等,还包括心理、社会功能障碍,直接影响患者自理和沟通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病人进行符合康复要求的专业护理和各种专门的功能训练,预防继发性残疾,减轻残疾的影响,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康复并重返社会。近年来,我院共收治脑梗塞后遗症康复患者50人,其中患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15例,在进行自然疗养因子等康复的同时,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2006年我院共收治患有脑梗塞后遗症诊断患者50人,其中患多发性脑梗塞后遗症15例,年龄在46~82岁之间,平均年龄66.1岁。左侧肢体肌力减弱、行动困难的19例,右侧肢体肌力减弱、行动困难的20例,有语言障碍的2例,生活不能自理的8例。

2 康复护理措施

早期康复组在患者1~3个月开始康复,延迟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以后开始,两组患者康复治疗主要采用PT、OT等。内容包括:

2.1 关节运动训练

2.1.1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活动。包括滑轮练习、关节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以达到复位、固定、解除肌肉痉挛和挛缩、减少神经压迫、纠正关节畸形的目的。

2.1.2主动运动。包括器械练习和悬吊练习,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2.2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2.2.1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包括刷牙进餐、穿脱衣服等,掌指、指间关节各方向的活动以及掌对指活动、手的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动作练习。

2.2.2感觉知觉障碍的训练

包括偏盲、深感觉、实体觉训练。为了让病人了解自己的缺陷应进行左右两侧活动的训练。

2.2.3认知训练

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组织能力训练,针对患者认知功能受损的领域,采用相应干预措施,应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刺激方法,从简到难,个性化、针对性训练,同时指导家属协助训练。

2.3 言语训练

目的是促进交流能力的获得或再获得。包括听觉的活用,促进言语的理解和口语表达,恢复或改善构音功能,提高语音清晰度等言语治疗。为了补偿功能受限,有时需要装配辅助具,当重度言语障碍很难达到正常交流水平时,应使用替代交流方式如手势、交流板等。

2.4 心理护理

针对治疗过程患者主动性差,意志力减弱,护士应对其进行正面鼓励和强化,对患者指导、劝解和疏导,适应所面对现实环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2.5 并发症的预防

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或固定不动引起的废用现象很多,主要护理措施有:

2.5.1避免长期卧床,鼓励患者床上活动、四肢、躯干,颈项等活动,被动的协助活动。

2.5.2定时翻身、咳嗽、深呼吸,向病人讲清其意义,并协助其完成。

2.5.3鼓励病人尽可能自动地自我活动。

2.5.4预防便秘,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并适当辅以药物治疗。

2.5.5增强病人肌力,指导自己活动,并协助被动活动,预防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2.5.6给与病人富含蛋白质的平衡饮食,少食多餐,多食易消化食物。

3 体会

通过上述各项康复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早日康复的信心,使其积极投入到康复训练中,患者肢体功能比入院时有明显恢复,体力有明显增强,行走步伐明显稳健有力。

在康复护理中,病情各种各样,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在精通护理学中专科护理的同时应展开多学科的学习,这样才能更好、更高质量、全方位的适应护理工作多角色的要求。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6篇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18-02

概述: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1〕。

目前脑血管意外(简称脑卒中)的患病率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水平与抢救技术的提高,死亡率虽下降,但致残率明显增加,这部分患者是康复治疗的主要对象。我院自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39例脑卒中病人护理过程中总结制定措施及效果作一简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9例中男13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59.9岁;汉族59例,回族19例,出生性卒中10例,缺血性26例,两者并存3例。脑外伤后综合征2例;卒中后有偏瘫者26例,仅肌力减退5例。无偏瘫9例,偏瘫并伴有语言功能障碍者6例;病程24h~12周内者34例,12周者5例,住院时间5~168天,平均34.5天。

1.2 康复护理程序将脑卒中分为急性期及恢复后期3期,四个阶段。即:急性期Ⅰ阶段(24h~1周内)Ⅱ阶段(6~12周);恢复后期(12周~1年),各期病情特点及护理措施如下:

1.3 急性期:

1.3.1 Ⅰ阶段;由于出血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不同其表现亦不同,前者主要有发病后伴意识障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呕吐,生命体征尤其是血压不稳定,肢体偏瘫。后者表现为头痛、头晕、瘫肢体麻木无力、倦台、眩晕、流延、饮水时呛咳等,同时有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较前者轻)。

护理对策:

1.3.1.1 绝对卧床,避免搬运,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

1.3.1.2 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供氧以纠正脑缺氧,出血性脑卒中者头部冷敷减少组织耗氧。

1.3.1.3 抢救生命为主,备齐抢救物品及药品应急。

1.3.1.4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如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咳痰、防止呛咳。预防泌尿系感染。

1.3.1.5辅以早期康复护理,血压平稳后行床上肢体被动活动,以促进个功能的恢复,

1.3.2 Ⅱ阶段:患者意识渐清醒,生命体征趋稳,语言运动功能障碍矛盾渐显突出。

护理对策:

1.3.2.1 观察肢体瘫痪的部位、肌力、程序等;

1.3.2.2 早期进行瘫痪肢体的头上被动活动与按摩,活动顺序从肢体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每关节5~6次/日,每次每关节3~5min,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强直和挛缩;

1.3.2.3 鼓励病人床上深呼吸运动,每日做矫型运动(即平卧位挺胸挺腰动作)。不失时机地采取多种有效康复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激光治疗及理疗、针灸按摩等,为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康复奠定基础。

1.3.3 恢复期是康复治疗的有利时期,其临床特点为意识大多恢复,仰郁或烦躁,语言含混、流延、小便失禁。患肢软瘫,肌张力异常,语言运动功能障碍。

1.4 护理措施:Ⅰ阶段:

1.4.1 向病人介绍康复锻炼的意义及训练计划,树立患者信心,配合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

1.4.2 在康复医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康复功能训练(运动疗法)。此时患者在接受了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后,微循环得到改善,做床上患肢被动活动训练如屈伸、内收、外旋,逐次加大活动幅度,并练习床上翻身移动起坐,同时训练健侧以代偿患侧。

1.4.3 每日患肢行温水侵浴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1.4.4 吞咽反射障碍时给予半流饮食,预防呛咳。

1.4.5 语言功能障碍时进行由听到看到说,由字到词,先易后难的语言训练程序,循序渐进。

1.4.6 训练坐、卧及坐位平衡,训练走站转换练习及站立平衡练习,患足负重练习。

1.4.7 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易产生仰郁、焦虑等负性心理,本组中有42例(53.8%),应针对其体心理问题加以疏导,增加其信心,鼓励主动参与,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日康复。

1.4.8 协助排尿反射的建立。

1.5 Ⅱ阶段:

1.5.1 训练站立迈步走步,双人扶助单人扶助弃杖走步上下台阶。

1.5.2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前臂的功能,患肢持物抓握等,进食、洗漱、更衣、解便动作的训练。

1.5.3 进一步强化语言功能的训练。恢复后期:与恢复期相比功能恢复进度明显减慢,以家庭疗养为主,继续运动功能锻炼,注重情志调养。

1.6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以便回家继续有效练习。2.嘱患者定期来院接受功能评估及康复指导。

结果:进行疗效评定。39例中痊愈17例(42.3%),显效9例(25.6%),进行12例(29.5%),无效1例(2.6%),总有效率为97.4%.

2 讨 论

通过对脑血管意外护理探讨说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接受常规合康复治疗的同时,辅以早期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和有效的功能训练,有助于患肢功能最大限度的改善和恢复。本组中早期(24h~12周)来院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及综合治疗的34例中,出院时独立步行或拄杖步行恢复者25例,步行恢复率为71.0%,脑卒中后早期康复护理或床上预防性肢体被动活动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本组中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功能训练的34例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列为常规护理措施。

我院属于边远山区, 医疗条件差,专业康复指导护理正在探讨学习中。在经过专业学习的康复医师指导下,康复护理人员承担护理,指导家属正确康复训练,争取后期尽可能好的恢复。根据脑卒中各期的特点,制定出规范的康复护理程序,有助于摸索一条适于本病的康复护理程序措施,同时便于护理效果检查评定及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7篇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2.1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 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2.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采用与之相符的促进技术,安排科学合理运动量。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服用去甲丙咪嗪、百解忧等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2.3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所谓的吞咽障碍,主要是指患者食道上括约肌、咽喉、双唇、舌以及食道功能遭受损伤之后,导致的进食障碍现象。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其口面肌群进行的感觉刺激、运动训练等方式帮助患者改善吞咽功能障碍的训练模式。具体包括门德尔松手法,主要适用于候部可以上抬的患者,保持上抬位置不变,在吞咽过程中告知患者舌抵硬腭,同时屏住呼吸数秒。另外还要给予患者颈部按摩,向上推其喉结以提高患者吞咽能力。口、下颚、舌训练法主要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鼓腮、闭唇、张口训练等方式帮助其改善口面部肌肉运动情况,患者无法自行做到时可给予被动运动,确保其可以充分口张摄食以及闭口咀嚼运动。

2.4失语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脑卒中损伤发生在患者言语中枢时,就会导致患者失语,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失语症状,严重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语主要包括运行性、命名性和感悟性失语等几种。失语可能会自然恢复,但若进行语言训练则可加快言语训练的速度和进程。语言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失语类型、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口型示范的重要作用,实施面对面教授,通过实物配合手势增强患者理解能力,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2.5心理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 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阶段出现悲观、失望心理的患者应及时与其家属交流、沟通。以便给予患者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5]。

3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及重要性

3.1早期康复护理的实施时间 一般情况下,脑卒中发病之后的3个月内进行康复训练即属于早期康复阶段。越早进行康复护理,患者的整体治疗和功能恢复效果也就越好。康复训练过程中,导致再出血的发生几率并不高,只要脑梗死或者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下,都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介入早期康复锻炼的最佳时间在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平稳,且神经学症状在48~72h内不再出现新发展。

3.2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临床意义 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肌肉大面积萎缩、足下垂或内翻、关节脱位、关节痉挛畸形等并发症,这种作用是其他药物治疗方法替代不了的,此外还能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自我生活能力,切实改善生活质量。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提高整体治疗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4分析康复护理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

在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训练方法,由简单逐渐向困难过度,在训练之时应该对患者反应以及肌力改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训练时缓慢行之,切不可使患者出现疲劳感。

在康复护理过程中应该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原有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进行积极治疗和控制,血脂也要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告知患者要保持规律生活,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其他变化或意外情况应及时就诊[6]。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8篇

关键词:网球;机能监测;康复训练;营养恢复

引言:顶尖网球运动员训练负荷较大且比赛较频繁,如因伤病而长时间停训,应采取那些恢复手段进行康复,尽早让运动员开始康复训练,并且保证运动员训练质量?我们通过对优秀网球运动员术后进行系统的机能监测和科学的恢复措施,探索和实施优秀网球运动员伤后个性化的恢复方案,为今后建立更全面系统的科学恢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优秀女子网球选手,26岁,身高163cm,体重57kg。2012年5月29日在比赛中受伤,诊断为左踝关节后关节囊综合撞击症,7月2日在西南医院进行左踝关节镜下后关节囊切开游离体取出及病变滑膜切除术。8月初开始进行系统康复训练,11月初开始进行2个月的冬训,12月底重返赛场。

(二)手术后康复措施

术后1个月(8月),运动员逐渐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和营养恢复措施。

目标是通过康复及体能训练,达到受伤部位基本无痛训练并预防新的伤病。每周康复训练6天,每天1次,周日休息。具体内容:(1)训练前:20分钟自行车、跑步机等准备活动,心率120~140/分;(2)训练中:每次30~60分钟,以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力量训练为主,结合上肢、腰、腹、背肌力量训练;(3)训练后:冰敷10~15分钟,同时进行拉伸放松(本体促进法PNF:针对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腰背部、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牵拉。每个动作保持5~10秒,重复10~20次);(4)康复治疗:每晚全身按摩放松,配合理疗、水疗和磁疗等治疗。11月初~12月底冬季集训期间,康复训练一般安排在专项训练后进行,训练内容与冬训前基本相同,并加入平衡垫等训练以增加康复训练的难度。冬训计划安排:每周训练6天,周日休息。训练安排:上午9∶00~12∶00和下午15∶00~18∶00进行两次专项训练(场地技战术训练、步伐训练、力量训练等)和康复训练。

根据膳食调查结果及康复制定膳食计划和营养补充方案。恢复原则:(1)保证运动员日常膳食和运动中的能量供应;(2)促进其膳食结构的科学化和合理化;(3)通过营养强化剂(纯乳清蛋白粉、铁剂等),补充膳食中不足的营养素。

(三)测试指标

1、形态学测试

在监测期间,每月测试1次。测量体重、瘦体重、体脂百分比等指标。

2、血液生化测试

在监测期间,每月测试3次。测试时在晨起空腹和安静状态下,肘静脉取血。

3、生理学测试

2012年8、10和12月,每月进行3次功率自行车3级负荷试验(50W、100W、150W),每级3分钟,监测运动结束即刻的心率和1分钟后的恢复心率。

4、膳食调查和营养学指标

2012年8月和10月,对运动员进行2次膳食调查和营养生化指标测试。采用称重法,逐日准确称量并记录烹饪前各种食物的生重和烹饪后的熟重及餐后的剩余量,称量并记录3日每餐各种食物的消耗量,血清铁,白蛋白、总蛋白。

二、数据分析

1、营养学指标

人体营养缺乏主要由于膳食中蛋白质和热能摄入不足引起,临床表现为消瘦等,有时会与贫血或血红蛋白降低同时发生;而且营养生化指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主要营养治疗原则是供给足够的热能和优质蛋白质,补充铁和维生素等。本例运动员术后1个月营养状况不佳,影响其身体健康。经过检测和膳食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是停训后运动员膳食结构不合理,热量供应不够,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如下措施:(1)考虑到运动员食量尚未恢复,建议少量多餐;(2)每餐保证3~5两主食;水果、蔬菜不限量;(3)每小时运动训练补充600ml运动饮料(糖浓度8%);(4)蛋白质补充量为1.5g/公斤体重/天,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类,训练后补充乳清蛋白粉25g,铁剂补充量:30mg/天。经过两个月营养干预,膳食调查、营养学指标和体成分结果表明运动员膳食结构合理、科学,能量供应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得到明显改善。

2、生理学指标

(1)停止训练或训练不足会逆转训练诱导的心肺系统以及代谢等的良性适应状态,而使运动员出现静息心率增高、血容量下降、肌肉质量降低等机能不佳的表现[5]。本研究发现,定量负荷试验中,运动员运动即刻心率较高,甚至无法完成测试而且运动后心率恢复较慢,这说明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还未恢复,可能是因为停训后运动员心肺功能、能量代谢及骨骼肌机能代谢等发生不利变化。(2)2个月系统康复训练和营养恢复使运动员静息心率显著下降;定量负荷试验中,运动心率和恢复心率显著性下降。(3)与术后1个月和康复期相比,运动员的静息心率、同负荷的运动心率和恢复心率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经过系统的训练和恢复措施,运动员已经能耐受大负荷的训练模式,心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在12月底的某项比赛中进行尝试性的参赛,并获得了冠军,也验证了其身体已经具备承受大强度比赛的能力。

三、总结

网球运动员踝关节术后及早进行机能监测、康复训练和营养恢复等,改善了运动员的营养和机能状况,并且提高了其对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运动生化、营养和生理等多学科的介入,有利于分析运动员伤后康复期体能和机能的恢复情况。本研究验证了正交试验得出的最佳配方的客观性,以及适量运动联合补充维生素C、E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冀鹏,王凤阳,贾强,等.维生素C、E与适量游泳对S180肿瘤模型小鼠生存期及血清TNF-α、IL-2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27):216-218.

[2] 冀鹏.初探S180肿瘤小鼠游泳力竭时间及生存规律.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1):54-55.

[3] 岳珍.运动预防癌症研究进展.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2):118-120.

[4] 李媛,李晶晶,胡本容,等.维生素C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医药导报,2006,4(25):323-325.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9篇

关键词:综合康复训练;护理;糖尿病;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是由于各种病因使脑血管发生病变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难点[1],而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诱发因素。糖尿病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脑卒中患者往往多合并糖代谢紊乱。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尤以及梗死最常见。为了解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对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均明显等方面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入选标准 选取我院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组成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干预组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模式实施护理干预,其中包括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心理护理[2]。6个月后观察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

1.3统计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用spss17.0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P

2 结果

血糖控制情况干预组为(66.79 7.95),对照组为(60.13 7.04),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脑卒中最主要的负担是慢性失能而不是死亡,约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护理理念的更新是综合康复训练应用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也是未来护理学发展的方向之一,成功的心理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基础,完善的饮食护理是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的关键,功能锻炼是脑卒中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优质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而综合康复训练护理对于促进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措施包括:广泛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只有上述措施的合理应用,才能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本研究显示:综合康复训练护理模式运用于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中,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活动能力,遵医行为及院外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脑卒中后做好综合康复训练及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和减少患者肢体残疾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脑梗死疾病;康复护理;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脑梗死疾病会对人体的肢体机能及日常自理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为了使患者的四肢机能够尽早恢复,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应运用康复训练措施帮助患者锻炼肢体能力。文中笔者研了康复训练对轻度脑栓塞患者肢体机能复原情况的影响,并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任意抽选2013年12月~2014年6月本科室接收的脑栓塞患者220例,患者岁数在28~79岁,其中有男患者127例,女患者93例。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由于两组患者在性别、岁数等方面十分接近P>0.05,差异无统计意义,因此可以作为实验对比样本。

1.2复健训练措施

1.2.1使用Bobath训练法锻炼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

1.2.1.1训练患者肢体:首先让患者交叉十指,慢慢将手臂向前伸展,并逐渐居高到头部并在头顶停留五秒,然后将手放回原位。患者按照此法锻炼30次/d。患者先将手臂向前平伸,然后将手臂停留于身侧20 cm处。然后运用体重牵引瘫痪的肢体,连续锻炼5 min,坚持15次/d。

1.2.1.2引导患者练习站立 首先护士要帮助患者站立在斜板上,帮助患者矫正O形腿,并自主控制双腿痉挛情况。使用斜板训练每次应持续5 min,15次/d。

1.2.1.3引导患者练习行走 护士要教导患者准确的站立姿势和走楼梯的方法,然后牵引患者尝试缓慢步行。在患者适应后,护士可以让患者尝试使用拐杖自行走路。护士不但要帮助患者锻炼肢体,还要将复健训练方法教给患者家属,使家属能够引导患者进行走路练习。

1.2.2用ADL法训练患者的自理能力 患者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尝试自行穿脱衣物、自行饮水、吃饭。在进食时,患者要练习双手交替握餐具。同时,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清洁身体,使患者尝试自行洗浴。此外,患者要练习坐、卧、立等姿势,并练习从病床移动到轮椅、从轮椅回到病床的方法。

1.3效果评测依据

1.3.1 Barthel评分 肢体机能训练完成情况评分:①≥60分:顺利完成所有训练;②40~60分:大致完成训练;③

1.3.2 Fugal-Meyer评级 ADL基础能力评级标准:①完全恢复:患者能够正常进行日常生活;②中度自理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大致恢复;③重度自理障碍:患者的自理能力完全无恢复。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用(x±s)代表计量,通过t进行验证,χ2表示检验概率,P

2结果

2.1接受护理后患者的Barthel表格评测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60分的患者有86例,40~60分有14例,

2.2接受护理后患者的Fugal-Meyer评测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完全痊愈患者有78例,中度自理障碍有24例,重度自理障碍有4例;对照组完全痊愈患者有38例,中度自理障碍有66例,重度自理障碍有6例,根据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Fugal-Meyer评测显著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临床科室中的康复护理模式是指护理人员按照恢复人意神经技能的医院原理对患者实施贴身护理[1]。这种护理模式用于护理轻度脑栓塞能够取得十分良好的护理效果。实施康复护理首先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创造有助治疗的住院环境,同时采用适当的锻炼方式,帮助患者训练四肢机能,使患者的身体技能能够尽快恢复,重返正常生 活[2]。在上文中笔者通过Fugal-Meyer表格及Barthel及表格以计分形式对脑栓塞患者接受护理后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后,肢体恢复情况显著优于接受常规看护的对照组。因此,在临床心脑血管科室中,应选用康复护理对轻度脑栓塞患者实施看护。

参考文献: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脑卒中;康复;护理;探讨

脑卒中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称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伴随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各种后遗症的恢复率。现将搜集相关资料将康复护理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社区康复护理实施的意义和目的

1.1 脑卒中疾病的危害性

脑卒中是我国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可致社会能力丧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留下程度不等的残疾,如偏瘫、运动困难、知觉障碍、偏盲、失语等。这些障碍往往是药物所无法治愈的,只有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才能取得效果。

1.2 社区康复护理意义

社区康复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更有针对性。对脑卒中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干预,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患者复诊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社区康复护理应注意问题

在社区康复护理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安排力所能及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充实患者的生活。通过鼓励病人从事家务劳动,增强病人的自信心和主动性,不仅可以使已经恢复的肢体功能得到巩固,减轻病人的家庭负担,而且使病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的心理状态和科学的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肢体功能康复方面取得的进展加强了病人及家属对康复的信心,可以形成一个促进康复的良性循环。

2 社区康复措施与方法

2.1 功能康复护理措施

脑卒中的病理形态改变是局灶性的,但引起功能的变化是全脑性的,因而引起脑可塑性变化也是全脑性的。脑卒中后康复不是针对局部的病损,而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脑可塑性理论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以广泛应用,如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患者处于恢复期后即可根据情况出院,进行社区康复治疗和护理,这样既能达到恢复的目的,又可以为患者节约经费。

2.2 恢复期社区功能康复措施与方法

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加强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患肢做主动运动,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功能。在协助被动活动的同时,鼓励患者主动训练;鼓励患者练习翻身及移动身躯。随着病情好转、肌力的恢复,逐渐延长锻炼时间,做好坐起训练、站立训练、徒手训练等;在进行锻炼时应注意防止患者跌倒使病情加重。

2.3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一般发病 3 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但仍应继续进行训练和利用残余功能,防止功能退化,争取最大限度的日常生活自理。使患者尽可能回归社会,可采用定期随访等工作方式,为患者做好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工作。

2.3.1 康复训练

继续进行维持性康复训练,以防止功能退化。

2.3.2 补偿患肢功能

适时使用必要的辅助器具以补偿患肢功能。

2.3.3 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

对功能不可恢复或恢复很差的患者,充分发挥健侧的代偿功能,加强适应性训练和健肌替代法,并利用各种辅助器具或装置如手杖、助行器等防止功能退化,同样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社区适应能力。

2.3.4 重视职业、社会以及心理康复对家庭、社会环境做必要的和可能的改造,使患者在尽快走向社会,使心理得到尽快康复。

2.4 心理康复干预

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除有偏瘫等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存质量。因此,必须对患者及家属讲清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使其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使患者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可予抗抑郁和(或)抗焦虑的药物治疗。

2.5 脑卒中患者语言康复的护理

语言功能丧失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护理中要加强患者日常用语的训练,对患者开口讲话加以鼓励,稍有进步就予以赞扬,以增强患者信心。与失语症患者谈话时力求简练、通俗易懂,言语要慢,对患者的话语要认真倾听,并用肢体语言予以反馈。与伴有认知障碍的患者谈话时,应手势、实物或图片进行配合以使患者理解。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及时的康复训练,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

3 总结

脑卒中后患者肢体恢复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康复锻炼,容易产生关节畸形、挛缩、肌肉萎缩而导致残疾。早期介入康复护理,能够为患者各种功能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有效降低神经功能残疾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有些患者甚至要坚持终身。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操作性极强,社区护理人员在康复医疗中有中坚的、基础的地位,影响着康复治疗成败和质量优劣。近年来,社区康复迅速发展起来,国家亦加大扶持力度,培养社区康复队伍。但康复资源仍十分匮乏而且分布不平衡,各地区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让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尽可能的早期介入,把握好治疗时机,遵循规范的治疗模式,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各项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

【参考文献】

[1]张海容.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01)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急性脑血栓;康复护理

急性脑血栓是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常见的类型,其发病急,且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可导致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对其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研究显示发病早期积极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以及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存质量,而若在治疗期间大部分只注重急性期的治疗转归,很容易错过康复的最佳时机[2]。为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选取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以及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血栓形成病例,其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栓形成诊断标准,均经CT或者MRI证实。其中男76例,女24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6.5岁,其中左侧瘫痪57例,右侧瘫痪43例,排除患有颅内出血,血压≤200/120 mm Hg,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口腔护理以及皮肤护理等。研究组在上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给予其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急性期保持患者正确的身体姿势与变换,进行左、右侧卧以及平卧相结合。积极进行咽部训练以减少患者发生呛咳。根据患者恢复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和强度,循序渐进,遵循机体运动的发育顺序进行训练,按照翻身-坐起-站立-步行的顺序进行功能训练。另外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适当进行肌力增强训练以及运动协调性训练,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以及一些适当的室外活动。两组患者均护理4周,然后对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根据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分计算评分减少比例将疗效分为4个等级,显效:减少 80%以上。有效:减少60%~80%。好转:减少20%~60%。无效:减少不足20%,或者无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好转。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基本自理:评分为60分以上;部分需要帮助:评分为40~60分;完成需要帮助:评分为4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使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积极主动地进行康复护理对其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3]。病情稳定后最好在1~2 d内进行康复性训练,这样不仅可防治合并症,而且可避免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患肢功能减退。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侧支循环以及突触联系的建立,利于对侧大脑半球的功能代偿以及功能重组,另外通过对肢体伸肌的主动活动以及抗阻性训练可有效降低屈肌的张力,减轻患者痉挛和肌腱挛缩的发生,可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避免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从而改善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4]。

通过对本组资料研究显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程度明显好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其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范锦娣.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6):106-108.

[2] 钟志强,王坤,孙伟.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血栓脑梗疗效的观察.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6):73-74.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3篇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经入院确诊治疗后,实施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患者。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36~81岁,男38例,女22例;其中心绞痛32例,心肌梗死后21例,无症状心肌缺血7例。对照组60例为同期住院后未能实施康复护理患者。经随机抽查问卷收集资料,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措施: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训练与护理;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饮食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等级划分:将生活质量分为3个方面12个小项,具体内容:①疾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工作情况、娱乐活动;②日常生活能力:睡眠与休息、生活自理、家务处理、日常活动;③精神状态:心理状态、脾气性格、抑郁或焦虑障碍,记忆力、注意力。达到其中9~12项正常为好,5~8项正常为中,4项以下正常为差。

对冠心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的判断:根据患者对饮食、高血脂、吸烟、糖尿病、高尿酸血症、过重、高血压、遗传、缺乏运动、情绪变化、服药知识等方面的情况,掌握9~12项为基本了解,5~8项为部分了解,4项以下为了解甚少。

结 果

经过对60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使患者增强了配合治疗的信心和重新生活的勇气,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减少,使患者掌握并配合了规范的冠心病康复护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讨 论

冠心病康复护理的概念及内容: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总的康复医疗计划,围绕全面康复目标,在发病初期紧密配合康复医师进行完整的康复护理工作,包括一般基础护理和各种专业护理技术。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标是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再次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括控制危险因素、增加患者相关知识、减少心理焦虑和抑郁,进行医院、家庭和社区3个阶段的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康复护理措施以医疗康复训练为主,针对各种易患因素实施康复教育、饮食调理、高压氧、体外反搏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心理护理,并且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冠心病的康复治疗与护理:冠心病康复治疗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1],即住院阶段、家庭自行康复阶段、返院复评阶段。住院早期的康复治疗,常在监护病房进行,其主要内容包括早期活动、个人生活(如洗脸)、床上进餐、床边大小便、简单的上下肢被动和主动练习等。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并发症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护理,可使平均住院时间由传统治疗护理的48天下降至20天。家庭自行康复阶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针对出院早期患者,在家自行康复锻练60~90天,通过随访进行指导;另一部分是出院后持续康复锻练6~9个月,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在生活方式改变后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护士应根据每位患者病情及个人特点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措施,帮助他们合理安排生活日程及合适的运动程序。返院复评阶段,主要进行康复指标评价,根据每位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修正运动处方,继续康复治疗,还可让患者在康复中心接受为期8~12周的运动治疗,如二阶梯负荷康复治疗方法。阶段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记录患者康复治疗的具体执行情况,评价并提高康复效果,帮助患者修订运动方案,教会患者自我健康维护的方法等。

康复训练与护理: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呼吸训练、室内外步行训练、柔韧性训练、作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2~3]。急性心肌梗死经救治生存的运动训练可增加转患者的体力活动量,改善精神及社会功能、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并能降低由于再次栓塞所致继发死亡的危险性。

心理治疗的康复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行为特点是动机强烈、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常表现为不耐烦。逢锦波等在研究中大致将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为两类:①紧张型:患者表现为恐惧心理、焦虑不安、情绪急躁、精神高度紧张;②松弛型:多见于对疾病缺乏认识而较年轻者,患者表现为无所谓,不在乎的心理,甚至否认或缩小自己的病态感觉或体验。对于前者,在安慰、鼓励的同时向患者强调大多数情况下冠心病是可以控制的,以使患者得到心理支持;对于松弛型患者的教育提高警惕,重视预防和治疗,指导、加速患者角色的适应[4]。

饮食的康复护理: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坚持以低盐、低脂为原则,心功能差的患者饮食中摄入食盐量≤2g/日,禁食咸菜、油条、酱等含盐多的食物,护士应该从感观上增加患者的食欲,如将各种颜色的蔬菜搭配或菜中加少许香油,让患者逐渐适应,并告知患者摄盐过多会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由于摄盐过多导致患者的饮水,加重代谢负担,大量水潴留易引起水肿,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对于心力衰竭的患者,脂肪摄入不应超过3g/日,摄入脂肪过多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如何传授预防保健知识,教会患者正确的康复训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休息等注意事项,是护理工作应重视的问题。护士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时,提供的知识应包括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处理服用药物的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骆柳丽[5]提出了3种教育方法:①计划性教育:护士按典型的教育制定教育方案,有计划地对患者实施宣教,这种方式适用住院时间较长者;②针对性教育:即针对患者的某种心态,护士给予有效指导,这是多数患者较为喜欢的方法;③问答式教育:即护士积累一些科普资料事理成册,让患者阅读并提出问题,由护士给予解答,这是文化层次较高患者比较适宜的方法。

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是目前心脏病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理论到实践要求护理具备丰富的冠心病学、心理学、健康教育学等知识;通过本研究观察发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康复护理以后,极大地增强了患者的信心和勇气,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经过规范合理的康复护理后,也减少了冠心病患者再次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晓莲,廖建梅.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整体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康复,2001,5(9):129.

2 梁英怡.冠心病的社区康复[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12):35-36.

3 庞妙玲,陈爱,袁小玲.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04,10(7):638-640.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4篇

社区康复服务自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至今已在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几千万残疾人享受到了社区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服务顺应了全球残疾的需求,它不仅适应于发达国家,而且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必展中国家,6千万残疾人中约有80%生活在社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在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中,社区康复服务就近就地,经济有效,适应了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因此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势在必行。

1 对象

1.1残疾者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个体结构上以及某种组织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的人。包括肢体、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有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疾残、精神残疾、脏器残疾等。全世界约有残疾者5亿多。

1.2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无论是处在早期还是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只要存在功能障碍,就是康复护理的对象。早期康复主要在医院住院期间进行,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康复则主要是出院以后在康复中心或以社区康复方式进行。

1.3慢性病患者很多慢性病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致使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可帮助其进行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

1.4年老体弱者老年人其肌体的脏器和器官出现功能逐渐衰退,其中年老体弱者的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需要康复护理的帮助,康复护理的措施有利于延缓衰老的过程,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

2 内容

2.1社区残疾预防依靠社区力量,落实有关残疾预防措施,进行残疾预防工作,如给儿童服用糖丸、开展预防接种、环境卫生、保健咨询、营养卫生、安全防范措施及健康教育等Ⅲ。

2.2社区普查残疾依靠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内挨家挨户调查,普查本社区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数、分布、残疾种类、致残原因和残疾严重程度等。客观准确地评估,及时记录报告,为制定预防和社区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3开展康复培训在家庭或社区康复中心,对需要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康复功能训练,培训家属掌握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康复训练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步行训练、儿童游戏活动训练、简单的语言沟通训练等。

2.4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面,主要是指导训练残疾者进行床上活动、就餐、穿衣、沐浴、排便、使用家庭用具、移动体位等。

2.5指导残疾者独立生活

康复训练措施范文第15篇

社区康复服务自1976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倡导,至今已在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几千万残疾人享受到了社区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服务顺应了全球残疾的需求,它不仅适应于发达国家,而且适合于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必展中国家,6千万残疾人中约有80%生活在社区,迫切需要康复服务,在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中,社区康复服务就近就地,经济有效,适应了我国残疾人数量大、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因此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势在必行。

1 对象

1.1残疾者残疾者是指心理、生理、个体结构上以及某种组织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的人。包括肢体、脏器等损害所引起的各类残疾者,有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疾残、精神残疾、脏器残疾等。全世界约有残疾者5亿多。

1.2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无论是处在早期还是恢复期或后遗症期,只要存在功能障碍,就是康复护理的对象。早期康复主要在医院住院期间进行,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康复则主要是出院以后在康复中心或以社区康复方式进行。

1.3慢性病患者很多慢性病患者病程缓慢进展或反复发作,致使相应的脏器与器官出现功能障碍,而功能障碍又加重了原发病的病情,形成恶性循环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可帮助其进行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原发病的进一步发展。

1.4年老体弱者老年人其肌体的脏器和器官出现功能逐渐衰退,其中年老体弱者的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需要康复护理的帮助,康复护理的措施有利于延缓衰老的过程,提高年老体弱者的生活质量。

2 内容

2.1社区残疾预防依靠社区力量,落实有关残疾预防措施,进行残疾预防工作,如给儿童服用糖丸、开展预防接种、环境卫生、保健咨询、营养卫生、安全防范措施及健康教育等Ⅲ。

2.2社区普查残疾依靠社区的力量,在社区内挨家挨户调查,普查本社区残疾发生情况及残疾人数、分布、残疾种类、致残原因和残疾严重程度等。客观准确地评估,及时记录报告,为制定预防和社区康复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2.3开展康复培训在家庭或社区康复中心,对需要进行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开展必要的、可行的康复功能训练,培训家属掌握与日常生活活动密切相关的康复训练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步行训练、儿童游戏活动训练、简单的语言沟通训练等。

2.4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方面,主要是指导训练残疾者进行床上活动、就餐、穿衣、沐浴、排便、使用家庭用具、移动体位等。

2.5指导残疾者独立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