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

康复护理特色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一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166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符合《胃癌诊断标准》。依据国际TNM分期,所有患者胃癌临床分期均为Ⅰ—Ⅱ期。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12—73岁,平均(51. 71±6. 35)岁;胃癌工期32例,胃癌11期51例。观察组男11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52. 31±6. 38)岁;胃癌工期30例,胃癌11期53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支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已确诊为胃癌,并进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者;入院前未接受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者;K arnofsky评分≥80分。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者;有针灸、药熨禁忌证者;影像学显示肿瘤有转移迹象者;术后有胃穿孔、胃出血等并发症者;有幽门梗阻、肠梗阻或慢性肠道疾病者;合并心、肝、肾、肺等重大脏器损伤疾病者;有神经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    

所有胃癌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体温、心功能、肺功能、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征的监测,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同时术中加强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尽量减少患者暴露。

1.2.2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进行围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①健康知识宣教:向胃癌患者及家属介绍术前准备、手术类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手术持续时间范围、手术并发症等。②心理引导:向患者介绍胃癌根治术的成功率,嘱咐患者放松紧张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消除恐惧、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利于手术的进行及术后恢复。    

(2)术中护理:采用胃癌根治术切除胃癌,术中加强保温措施,使用保温毯,尽量减少患者暴露;输液保温至37℃,补液体积镇1500 mI。将无菌蒸馏水保温至37℃,作为冲洗液冲洗腹腔。    

(3)术后护理:①镇痛:术后采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术后21 h停止补液。②用药指导:术后给予吠喃氟尿嚓陡抗癌药物辅助治疗,10—20 mg/(kg.d),溶于500 mI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③饮食指导:观察患者的胃肠反应,嘱术后6h可开始饮水,术后12h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第5d,恢复正常饮食,每日饮食少量多次,以清淡为主。④康复指导:术后1—2 d,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床上翻身、活动四肢、行半坐卧位或斜卧位等活动;术后第3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活动量由小逐渐增大。以上护理均持续7d。

1.2.3中医特色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根据“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中医护理精髓给予中医特色护理。①整体护理:胃癌术后定时监测患者的胃肠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②辨证施护:胃癌术后患者常表现出血疲气滞症状,胃肠功能下降,此时给予营养补充,食物中适当添加黄蔑、山药、山碴等,以助于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缓解血疲气滞症状。③艾灸疗法:在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进行艾灸,即在高于皮肤表面3 cm处用艾条给予温和施灸,直至皮肤出现轻微红晕,每次约20 min,每天1次,以助于康复。④按摩疗法:在足三里、三阴交及两穴中间位置进行按压,力度以感觉酸胀为主,每次持续1 min,每天30次,以助于通络经脉,健胃和脾。⑤敷脐疗法:中医学认为,“脐通百脉”,为神阙穴所居,脐部局部用药易于吸收;将吴茱英放入微波炉加热,以颜色呈咖啡色、外壳稍裂开、味道可闻到芳香药气为度,待温度降至60℃--65℃,熨帖于脐部,以助于肠道功能恢复。以上护理持续7d。

1. 3观察指标    

①胃肠功能评定:观察并记录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评定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②生存质量评定: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中心制定的临床量表评价其生存质量,内容包括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项目,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对食欲下降、便秘、睡眠障碍等症状,分值越低,表明生存质量越高。③并发症发生:观察并记录两组出现肠梗阻、肠出血、吻合日瘦、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 17. 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描述,组间或组内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1)。

2. 2两组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生活质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 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 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 28%(P<0.05)。

3讨论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于全球恶性肿瘤的第四位,死亡率占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困。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式,其效果通常优于传统的药物化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是一种微创外科手术,对早期胃癌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川,但手术依然会对胃部造成创伤,使胃肠功能受损,产生无肠鸣音、不排气、不排便等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肠梗阻、肠出血、吻合日瘦等并发症,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比。术后给予胃癌患者早期护理,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快速外科康复理念是一种术后加强康复程序,围术期通过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干预措施,以减少对患者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有资料显示,胃癌术后给予患者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可明显改善其胃肠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外,利用外科康复理念还可减轻胃癌术后的炎性反应,缓解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中医特色护理是基于“扶正祛邪、既病防变”的中医辨证理论而采用的一系列护理措施,包括饮食疗法、艾灸疗法、按摩疗法、敷脐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紊乱现象,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胃癌术后患者常表现血疲气滞症状,胃肠功能下降,此时应给予营养补充,食物中适当添加黄蔑、山药、山碴等,以助于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缓解血疲气滞症状;在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穴位给予艾灸疗法,以通络经脉,调理脾胃,益气生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激素分泌与神经系统,进而调节胃肠运动;在足三里、三阴交及两穴位中间位置施以按摩,有助于通络经脉,健胃和脾。中医学认为,“脐通百脉”,脐为神17穴所居,脐部局部用药易于吸收,可条达脏腑;采用吴茱英敷脐法,可疏通脏腑经脉,暖肾温脾,调节通气,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中医康复护理 腰椎功能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ANG Yanqiu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Dal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In 78 cases of postoperative patients,according to the sequence of surgery,the odd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and even number of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s routine nursing group. The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in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and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were further implemented in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JOA lumbar function score at 3 weeks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urgery,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ha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promotion.

Keyword:lumbar disc hernia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umbar function;

在骨科的各类疾病当中,腰椎间盘突出是相对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的健康、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均有非常不利的影响[1]。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最快速、直接的方式,不过有诸多的因素可能会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为此我们便需要重视并切实做好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措施,以确保其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39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在术后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取得了相当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的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对其从1~78号进行排序,并将序号为单数的患者划分为康复护理组,将序号为双数的患者划分为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39例。分组后康复护理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41~65岁,平均(50.53±2.53)岁;病程2~6年,平均(2.14±0.56)年;突出位置L4~L5有16例,突出位置L5~S1有8例,突出位置L3~S4有6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4例。常规护理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42~66岁,平均(50.21±2.48)岁;病程1~7年,平均(2.08±0.46)年;突出位置L4~L5有17例,突出位置L5~S1有9例,突出位置L3~S4有5例,突出位置L2~S3有5例,突出位置L1~S2有3例。上述各项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MRI、CT或腰椎X线平片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具备下述手术指征之一:(1)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效但经常复发;(2)马尾神经受压;(3)首次病情发作便具有剧烈的疼痛感,下肢症状突出;(4)病程超过3个月。(3)对本研究完全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恶性病变;(2)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手术禁忌证;(3)精神障碍,不能配合研究。

1.3 方法

对常规护理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如观察患者术后手术恢复情况、遵医给药、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予以对症护理等。对康复护理组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方法如下:第1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小时到第3天。这一阶段主要是指导患者进行卧床锻炼,通过被动抬腿等,保持膝关节伸直位,抬高越30°~60°,抬高到位后保持体位10~20 s,两侧下肢依次进行。同时帮助和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运动,如跖屈、环转和背伸[2]。患者情况允许,鼓励其自主抬腿,自主抬腿时,幅度和频率逐渐增加,以患者自身可以承受为限。第2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4~14天,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强度,并由被动运动转向主动运动。如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贴墙运动,佩戴腰围背靠墙,保持头部、双肩、臀部、足跟贴近或靠墙,每次保持5 min左右,每组3次,每天2组。也可进行伸背运动,指导患者取俯卧位,并用下肘部撑床,保持小腹贴住床面,然后将头部抬起,上半身尽量向后仰,保持10~20 s,每组3次,每天2组[3]。第3个阶段为手术后的第15天开始,无具体结束时间,患者出院或是康复后,也可自主进行锻炼。可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五点式运动,让患者取仰卧位,屈肘、屈髋、屈膝,并用双足、双肘和枕骨作为支撑,使腰背部举起,动作到位后,保持20~30 s,每天3次。再者是伸腰运动,佩戴腰围双手护腰,然后分开双脚,保持与肩部相同的宽度,再将腰向后伸,动作到位之后,停留20~30 s,每天3次。最后是腰背肌飞燕式运动,指导患者去枕平卧,双手放在背后,抬头、挺胸,并伸直膝关节,使大腿、胸头尽量离开床面,动作到位后,保持3~5 s,每天6次。

1.4 观察指标

(1)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计算疗效优良率。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活动功能不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优;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轻微存在,活动稍受限制,治疗效果评为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较为明显,活动受限较大,但可见改善,治疗效果评为可;手术4周后,患者腰腿疼痛等症状无缓解,活动受限依然如初或加大,治疗效果评为差。治疗效果的优良率=(治疗效果评为优的患者例数+治疗效果评为良的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2)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观察。腰椎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方法如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的腰椎功能评分量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满分29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腰椎功能情况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过程当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统计、分析,均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数据记录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

术后4周,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2.2 腰椎功能评分

术后3周、3个月分别对比2组患者的腰椎功能量表评分,康复护理组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腰椎功能评分对比

3 讨论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是病情过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只能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这确实可以对腰椎间盘突出起到快速、直接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如何,却深受护理工作的影响[4,5]。要想真正地巩固和提升手术治疗效果,使患者的腰椎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我们就必须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进一步的康复护理,引导、帮助其进行科学、安全地术后康复锻炼。本研究也切实证明,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患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实施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可以保障和提升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雯.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恢复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61-62.

[2]石爱华,韩霞.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智慧健康,2019,5(15):127-128.

[3]丁红.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行快速康复护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62-163.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3篇

2020年中医院经验做法特色亮点成效

立足群众健康拓展中医特色

为了满足城乡居民就医保健的需求,x省x市中医院在加强全方位纵深发展的同时,紧紧抓住传承弘扬中医药特色这颗初心,拓展中医药服务,努力奋进,砥砺前行。院领导多次强调:“中医是我们的根,中医特色是我们的魂,我们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根铸魂。让中医药服务更好地造福百姓。”x市中医院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多方位形成合力重拳出击,拓展中医特色,传承中医文化。

制定中医诊疗方案突出中医特色病种。医院各科室根据相关病种的特征,总结出每个科室的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制定中医诊疗方案和中医护理措施,突出中医特色治疗,开展治疗效果交流看的品管圈活动,大大提升了中医特色品牌效应。医院脑病科的中医特色优势病种有中风、痴呆、眩晕、头痛,肝病科有胁痛、鼓胀、黄疸,目前,各科室共开展中医特色优势病种50多个,为当地百姓的中医健康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和技术支撑。

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开展中医操作大练兵。医院不仅在医生范畴内普及中医适宜技术,还在护理工作队伍中全面开展中医操作大练兵活动。全院护理人员利用业余休息时间,苦练勤练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由护理部组织进行中医技术操作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挂钩。在护士节,医院主办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竞赛活动,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搬上舞台,以全面、严谨、规范的审视视角,让观众和评委全方位了解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资源下沉中医技术进基层。医院深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与基层医疗机构密切协作、上下联动,建立紧密合作型医共体,让中医资源下沉,中医技术进基层。医院先后在x市孝南区肖港镇、陡岗镇、三汊镇、西河镇,协助当地医疗机构组建康复理疗室,开展中医康复理疗服务,让中医适宜技术和中医药健康服务惠及基层百姓,送到百姓家门口,受到当地医务人员和百姓的好评与欢迎。

细分工,小融合,大康复。医院根据病区、病种特色,开展细分工、小融合、大康复。康复科细化为针灸科、推拿科和康复理疗室。医生根据病人的病症、特征,制定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细分到科室、病种、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治疗师,都做好详尽的规划和安排,如果治疗效果未达到理想预期,那么主管医生将及时与主任、治疗师沟通,进行大会诊,及时修整治疗方案,做好治疗评估,尽可能达到预期的康复效果。

拓展中医特色文化上墙。中医康复专家深入研究中医精髓,在中医康复、中医保健、中医治疗、中医美容、中医饮食等各领域悉心钻研、认真探索,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众多实用、有效、优质的中医健康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形势;军队疗养院;护理;发展思路

随着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疗养观念也得到了更新和发展,过去以休息、旅游、参观为主的康复性疗养,转变为心理调节、疗养保健、健康咨询三结合的“亲情式”整体疗养。“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是军队疗养院担负的重要职责。在未来的作战卫勤保障中,疗养院将作为康复医院,担负部队官兵康复治疗和特勤人员卫勤保障的任务。因此,军队疗养院的护理工作应当以疗养为基础,发挥和利用好疗养院有限的资源,不断提高疗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现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对推进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谈几点意见。

1当前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的挑战

1.1特色项目少,缺乏品牌服务军队疗养院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军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军队疗养院在确保为部队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剩余的卫生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因而大多数疗养院都开展体检、旅游、度假、会议等服务项目,和宾馆相比较,没有自己的业务特色,没有自己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2服务模式落后与服务需求提高之间的矛盾突出

1.2.1康复教育落实不到位在疗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士的重要职责是为疗养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引导疗养员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以达到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的目的。但在对疗养员进行健康教育时往往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疗养员不理解,不按教育内容做,护士保健知识缺乏,教育力度不够,教育方式单一等原因[1],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甚显著,达不到预期目的。

1.2.2缺乏系统有效的心理疏导进入疗养院的老干部是老年人群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戎马一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当他们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随着角色的转换,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人际关系也随之改变,导致他们的性格、心理也有一定的变化而产生失落感、怀旧感、孤独感和忧郁感[2]。因此,要让老干部在疗养期间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愉快地度过疗养时光,心理护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护士的流失,心理疏导专业人员的缺乏,心理护理不容易落实到位。

1.2.3亚健康人群增多我院多年来连续多次接待各军区师团职主官及边防地区基层干部。主官们平时工作忙,精神压力大,睡眠差。基层干部多为团以下干部,长期处于高海拔地区或边防自然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复杂的社会环境等,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调节,从而陷入了亚健康状态。我院自2004年开展了亚健康检查以来,共查出亚健康疗养员3 000多名,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健康指导及疗养员对亚健康状况没有高度重视,得不到及时纠正,达不到疗养目的。

1.3全国疗养院医疗人才状况至2008年,疗养院每年配置医师平均每张病床只有0.075人,配置的护士平均每张病床只有0.109人,这与全国医疗机构的当前职业医师平均每张病床0.425人,注册护士平均每张病床0.409人的配置水平相差巨大。而目前,我院展开疗养用床370张,配置护士35名,临床一线护士29名。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现在疗养院的医护配置之少,已经说明了疗养院的功能已经逐步削减。

2当前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发展面临的机遇

2.1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对疗养院的需求增加老龄化国家的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数的比例超过7%。2008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到12.0%,65岁以上人口占8.3%,这一数字表明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时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很难满足庞大的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和带病老人的服务需求。另外,据卫生部统计,老年人的平均医疗费用是普通人群的4倍。同时,由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等出现了老年慢性病群体幅度增大、老年人患病时间长的特点。目前我国医疗资源还十分有限,老年人不可能长期占有医院医疗资源,而社会上又十分缺乏老年人康复治疗机构,因而人们的目光有可能转向疗养院。而军队疗养院肩负着为部队军人职业病、慢性病的康复疗养的任务,有着康复治疗的传统模式。因此,护理工作应该调整发展方向,加强康复护理人员培训,积极开展康复护理业务,以适应社会需求。

2.2疗养院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疗养因子,是疗养康复的最好资源我院始建于1950年,位于昆明安宁温泉镇螳螂川畔,占地面积11 hm2,驻地海拔1 795 m,属亚热带山地森林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矿泉、森林、风景等自然疗养因子,是我国少数几个四季都适于疗养的著名疗养胜地之一。

温泉是我院最具特色的疗养因子,从东汉开拓至今已开发利用2 000余年,该温泉水属于碳酸钙镁型,水温42~45 ℃,医学上称高热型淡温泉,内含钙、镁、钾、偏碳酸等微量元素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放射性元素,为四季可饮可浴的优质矿泉水。

温泉浴是利用温泉的温度作用、机械作用(静水压力、浮力等)、化学作用等效应作用于机体,通过对神经-体液的调节,促进新陈代谢,改善通气和循环功能,从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体质、缓解疼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目的。

3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3.1提高军队战斗力服务水平在和平时期,军队疗养院应注重战争状态下多发疾病的康复护理,为军队多发病、常见病准备康复设施和培养康复护士,充分做好战伤急救护理,使疗养院真正成为战争时伤病员的康复基地。

3.2服务内容应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疗养期间,科学安排各种活动,对疗养员机体及心理状态开展测评,组织景观治疗、森林浴、矿泉浴、体疗、理疗等各项疗养活动。完善和发展在职干部集体疗养制度,利用亲情、友情缓解军人的心理压力,以达到休假、疗养、保健、学习、交流等目的。

3.3树立服务品牌,创建特色护理项目

3.3.1征求疗养员意见,制定科学的疗养计划在每批疗养员入住后的第3天,召开疗养员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和征求疗养员意见,根据疗养员的需求,制定科学的疗养计划。

3.3.2重视健康体检环节健康体检是疗养员预防保健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是全面评价疗养员健康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应该把疗养员的健康体检作为疗养保健工作的重要环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体检结果应及时反馈,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3.3.3认真落实健康教育制度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理论中提出,卫生工作应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而不应以疾病为中心。因此,摒弃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与生活方式,减少和预防疾病,是疗养院护士的重要责任。

3.3.4结合我院实际,开展特色护理服务项目为了科学安排疗养,丰富疗养员生活,结合我院自然资源情况,根据疗养员的特点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带领疗养员到野外进行生态养生、体疗锻炼和心理疏导;根据疗养员不同部位的关节疾病,开展温泉水疗功能恢复训练等特色护理项目,使疗养制度逐步落实,疗养护理工作逐步趋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

4讨论

新形势下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要不断适应国家和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不仅要圆满完成军队医疗护理保障任务,同时,还要加强护士急救技术、健康教育、康复技能指导等能力的培训力度,解决制约护理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积极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创建服务特色,实行精细化护理服务,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使军队疗养院护理工作向一种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疗养为一体的新模式迈进。

参考文献:

[1]何丽英.老年疗养员健康教育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3):220-221.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5篇

    充分发挥环境和自然疗养因子的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的康复手段和方法,建立室外康复家园,设有休闲亭、石子路、独木桥、各式各样路面的行走小路、攀岩墙等,种植多种花草,环境幽雅、有助于患者身心康复。康复护士定期、不定期组织患者在室外康复家园进行活动,开展康复操、太极拳、日光浴、跳棋、扑克、踩石子等集康复锻炼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

    2建立开放式康复家园

    开放式康复家园是根据患者的需求建立的室内课余康复家园,家园的设计满足了患者对课余康复训练的需求,场地宽敞、光线充足明亮、地面耐磨防滑,内有观赏鱼、绿色植物、音响、桌等设施。开放式康复家园的建立,让不适宜户外活动的患者,也能感觉到患者之间和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这里由护士带领患者做改良式康复操,督促指导患者的课余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在护士和家属的帮助下患者进行手指精细动作的练习如:串珠子、打结、缠毛线等,同时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使患者身心放松,缓解紧张的治疗带来的压力。晚餐后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打扑克、下跳棋、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既锻炼患者的思维能力,又锻炼患者的动手能力,还能减少脑卒中康复患者长期住院带来的负性情绪[6]。

    3定期组织护患联谊会和趣味运动会

    在护理队伍中发掘护士各自潜能,并成立康复中心文艺骨干小组,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如元旦晚会、包粽子比赛、感恩母爱、情满父亲节、军民一家亲共庆八一建军节等一系列联谊会,在文艺节目中穿插趣味运动比赛,轮椅运球、插木钉、推轮椅、轮椅绕障碍、上下台阶等与平日康复治疗有密切关系的比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更好地使其树立康复信心,为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4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

    在为患者提供各种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护士转变角色站在患者的角度定期组织座谈会,鼓励患者家属参加康复小组评价会议,对患者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共同制定下一步康复计划。

    5讨论

    5.1优质服务活动积极有效开展

    患者满意度提高现代管理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在推进康复医学护理科学发展的建设中,一方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部倡导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夯实基础护理,让护士走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是惠民工程,顺应了护理工作的需要,让患者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7];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改革,结合康复专科特色,将成熟的科室康复护理文化深入到每个护士心中,促进护士持续落实好优质服务,自觉为患者服务。康复护士在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在改善患者身体机能、负性心理状态,以及促进残疾患者尽快适应社会和回归社会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患者康复效果明显,满意度明显增加。

    5.2促进优秀人才培养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6篇

Abstract:The change of modern medical science model requires more about medical treatment architectural design.The recovery of acute dysfunction, geriatric diseases and chronic disease suffers are critical in medical science. More and more patients realize the notable influence of recovery centre on the recovery both physical and mental. Modern science doesn't treat patients totally in accordance with biological theory any more but considers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s, soul and mind as a combination. Therefore, this essay presents the research on enviromenal design of recovery centre on the base of the demand of the users and the green-design principle.

关键词:康复模式;绿色空间;康复中心

keywords:Rehabilitation mode; Green space; Rehabilitation center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化的绿色背景下,如何设计出高品质的康复中心绿色空间已迫在眉睫。

2、相关概念

医学模式,指在一定环境下病人由生病到康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采取的治疗方式、应用的医疗设备及药物,以及病人在此期间与医护人员建立的某种合作关系等。他与医疗技术、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时代的医疗技术是否发达、社会经济状况是否良好、科学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是否正确等都不同程度的决定了这个时代所具有的特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从早期的机械医学模式,经历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最后发展到当代的社会——生物——心理医学模式,又进一步发展到社会——生物——心理——主动康复医学模式。现在,已经从被动治疗转向主动康复的过程了。

康复中心更加强调医疗空间所产生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意识的综合评定。随着信息化事业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医疗建筑”应运而生,康复中心在这种新的医学模式下诞生,以绿色技术和数字化技术为新背景。

3、绿色空间设计研究

康复中心的绿色空间包括安全空间、高品质空间和绿色管理三个方面。

安全空间:医疗空间总会产生大量医疗废弃物和病菌,所以设计的根本就是如何为患者营造安全、洁净的治疗空间。除了在平面上做好流线的不穿插,还必须应用相关的技术。如利用氧化电位水技术做好病菌的消毒、通过热解焚烧技术实现医疗废弃物的零排放等。

高品质空间:绿色空间在注重安全、洁净的室内空间的同时,还必须营造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应考虑周边环境、社会发展从室内室外塑造整体的绿色空间氛围。

1)康复中心的室内绿色空间设计

综合来讲就是绿色的、“以人为本”的设计。对任何康复机构来讲,最需要关注的人群是患者,同时包括探视人员及医护人员。

(1)创造绿色、温馨的就医氛围

首先应营造轻松、温馨的就医氛围,消除康复患者的抵触感和恐惧心理,使他们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主动康复治疗;同时通过对建筑细部和室内装饰方面的设计,消除康复患者的不适应感和紧张情绪。某些康复中心室内采用木质护壁镶板,天花板建造得如同星空,旋转式的扫描检查使患者恍如置身太空世界。心理患者使用的交谈室设计成圆形使康复患者感到安全感。这样周到的设计为康复中心赋予了一种自然居所的亲密情感。此外,良好的就医氛围还包括尽可能少的噪声干扰,力求形成良好的院内环境和小气候。

(2)提供绿色的私人空间

病人能单独使用这个私密空间同时能享受高效快捷的医疗救助。这种空间既快速高效,又由病人单独使用,保持空间的相对私密性,有利于避免病人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康复。

(3)提供绿色的公共交流空间

人是社会的生物,是交往的生物。康复病人也希望建立人际关系,保持社会交往。当人生病的时候,特别是慢性病,恢复时间长,甚至有段时间看不到起色,这时的病人就容易焦躁、绝望,产生不利于积极康复的负面心理。多与其他病患交流有助于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树立康复信心。这就需要设计交往空间,如:咖啡厅、休息厅、会客厅等。目前国内的设计,为提高档次,大多注重单人间或套间的设计,这种设计档次很高,保护了病人的私密性,却忽视了病人的心理需求,缺乏公共交往空间。所以绿色的交往空间是指:在康复空间中提供更多的具有场所精神的既私密又聚合的公共交流空间。如:利用中庭布置画廊,或把门厅一角布置得像咖啡馆,院内绿化像公园,小品水系穿插其中,妙趣横生。病患们在其中互相鼓励,积极康复。

(4)绿色的视线设计

康复病人大多时间都在康复病房里,他一方面希望观察户外或者公共环境,同时希望自己在需要医疗救助的时候能够被迅速观察到;另一方面他希望自己不被公共环境的人观察到。这种既公开又私密的视线设计就是绿色的视线设计。设计可以通过病房平面的变化、床位的错开来实现,同时利用这种视线遮挡保护隐私,使他在休息的时不被公共环境观察到。

2)康复中心的室外绿色空间设计

康复中心的室外空间是病患休闲、接受阳光和进行户外其他活动的场所。一般包括:室外活动场地、室外绿化、屋顶花园这三个方面。

(1)专用休闲活动场地

它是针对特殊人群设立的。例如:有传染病且有康复要求的人群,或者需要高级护理的康复人群。设计中,可以在此地修筑小品,利用植物、灌木、鲜花、连廊等围合空间,自然的构筑场地的私密性和舒适性。场地大小应根据使用人数及活动范围而定。

(2)公共活动场地

公共活动场地是为全院康复病人提供的,能开展较多活动量和活动内容的室外场地。它包括:集体活动场地、器械活动场地、垂钓区、种植园等。

集体活动场地设计应注意:场地的开阔和平坦,活动区应以软性地面为主;其它地面铺广场砖,同时修建建筑小品;场地内要多布置绿化,但场地中不应有树木,注意排水;场地旁应有必要的医疗救助设施或紧急呼叫装置。

器械活动场地设计时应注意:应位于公共活动东场地的一隅,避开人流主干道。应以“软”地面为宜,不允许为“硬”质地面,可将器械活动场地设在草坪上或土地上、砂地上,地面应有排水系统。若为铺地则须谨慎选择,注意防滑和崴脚。在场地周边可种植高大乔木,获得绿荫,器械之间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垂钓区和种植园都属于较高档次的服务设施,设计中以康复中心的实际需要而定。

3、绿色管理即智能系统的优化运行。绿色空间不仅仅以建筑技术为承载,更对医疗体系中的各个系统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新建的康复空间庞大而复杂,必须运用成套的先进的智能优化系统来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实时监控,对建筑设备的节能监控,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动态监控。患者也可以利用电子系统随时呼叫医疗救助,达到全方面的高效、安全。

小结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糖尿病;脑卒中;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4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6(b)-081-01

脑卒中偏瘫,不仅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原有疾病的长期折磨,加之肢体功能受损,则精神压力更大,配合心理护理进行治疗尤为重要,我院对70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心理评估,针对个体制定康复护理计划,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70例糖尿病并发脑卒中偏瘫患者,男42例,女28例,年龄41~82岁;脑梗死39例,脑出血31例,均符合以下标准:①首次发病<4 d入院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卒中。②经头颅CT或MRI证实。③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④无意识、感觉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

1.2方法

患者按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于入院当天脑出血48~72 h病情无进展,生命体征稳定即可进行,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护理。

1.3 护理措施

1.3.1分析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地给予耐心合理的心理疏导,使其主动配合治疗。①患者角色行为缺乏:偏瘫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患者突然从一个可以自由活动的人变成只能在床上度日,洗浴、用厕、简单地更换衣着都需要别人的扶助,无论多么坚强的人,都难以承受这种可怕的身心磨难,偏瘫令患者出现特定的情绪反应。②患者角色行为强化:是患者角色适应中的一种变态现象,即由患者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变时仍安于患者角色,有退缩和依赖心理,表现为被动、顺从、依赖、情绪脆弱,甚至带有幼稚色彩。③患者角色行为冲突:患者患病后自我价值感明显受到挫折,尤其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自尊心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伤害。④患者角色行为冲突:病情变化或预后不佳等结果使患者不能承受,常有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等行为表现。

1.3.2肢体康复的护理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护理。发病后注意保持正确的卧位姿式,急性期护理一般采取仰卧或健侧卧位,不得压迫患侧肢体,床上保持良肢位,定时变换体位及瘫痪肢体按摩,在健侧建立静脉通道;四肢大小关节以正常运动方式进行被动运动,鼓励患者用健肢帮助患肢被动运动;患手持橡皮握力圈进行握紧和放松等基本动作训练;恢复期让患者坐于床边练习抬起下肢,为站立行走做准备,开始在家属或陪护人员监护下扶拦行走到独立行走。

1.4 功能测评

偏瘫患者步行能力评价:1级:严重偏瘫,基本不能行走。2级:偏瘫步态,平衡杠内可帮助步行。3级:轻度偏瘫步态,平衡杠内步行。4级:步态基本正常,能独立步行。

2 结果

2.1步行能力评价

本组配合促进技术的肢体康复护理,应用减重步态训练器,电动升降治疗床,上、下肢关节智能训练器等综合康复疗法,经4~6周使瘫痪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治疗前1级25例,2级21例,3级24例;治疗后,1级5例,2级11例,3级40例,4级14例。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科性学科, 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WHO列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并列的四大医学体系之一[1]。康复护理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对象主要是残疾者、老年人、老年病和慢性病患者。康复护理的目的是使残疾者的残存程度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心身平衡,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2]。作为现代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学习和掌握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及技能,以便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识别、了解和解决患者功能维护与促进的问题,在各自领域开展康复护理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丰富康复护理的理论与实践。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尝试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旨在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际操作的技能。现具体介绍如下:

        1参与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式教学方法,它在观念、方法、模式等方面不同于传统式教学, 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已逐步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的教学。

        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互尊互动,共同设计课题。该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3]。

        参与式教学的方法多样化(小讲座、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多变、集思广义、头脑风暴、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参与式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够在紧张活泼、忙碌有序的氛围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受, 并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 在合作交流中生成自己的新经验[4]。从而真正领略到培训的要义, 在行为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将新的理念和做法渗透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鉴于参与式教学的特点、优点、效果,应该更快更好地运用推广、改进、丰富、提高,使这一新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对改进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康复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方法”教学过程

        2.2.1分组:教师可根据班级情况进行分组。我们有意识根据性别、民族进行搭配,每个学习小组10人, 这样可以保证小组讨论效果,保证学习顺利进行。

        2.2.2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部分,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某些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与教师互动学习,互动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设计要明确课时分配、课程内容以及每个章节内容的参与式过程和方法。在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使用各种参与式教学方法。

        首先,使学生明确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例如用“头脑风暴”法,使学生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概念、区别和联系等。

        其次,整个教学中穿插各种“小组活动”的方式,即围绕一个需小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 或是需要讨论才能形成正确、全面认识的话题展开。一般先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布置任务, 然后进行小组活动。

如教学设计“做一天残疾人”活动,由各小组扮演不同类型残疾人,上课之前完成一天的残疾人角色扮演,深入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并考虑我们和社会能为残疾人做什么?创建无障碍服务设施的必要性?如何从自身做起,改进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各小组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写出小组讨论意见,最后推选1名成员在课堂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使学生们充分思考,积极讨论,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这次小组活动,学生们感到相互间协调、配合的重要性,凝聚力有所增强,有的小组甚至深入到临床康复科,更加深刻的理解康复的意义和重要性,对课程产生较强的兴趣。通过辩论和演讲,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和观察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康复护理学课程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9篇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群面临着综合医院难进、养老机构无力、家庭负担沉重的尴尬局面,老年医疗、康复、专业照护等需求日益凸显。成都市慢性病医院通过多年探索“医养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让医院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疾患老人找到了依靠,帮助众多家庭减轻了负担。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医养结合”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院内医护康复一体,打造特色专科,推动医养结合。从2005年始,医院探索并推行针对老年、慢性病失能患者的“医护养康复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床位迅速供不应求。这种模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及政府的肯定,在2011年获原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创新提名奖”。医院分析老年疾病谱,针对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对人群、家庭及社会造成压力、急需改善和关爱的病种,将老年康复医学科、老年痴呆科、临终关怀科作为医院的三个特色专科重点打造。

第二阶段:专业医护走出去,结盟社区养老机构,升级医养结合。2014年,医院积极思考、探索“新型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出“走出去,用医疗资源覆盖养老机构和社区,推进医养融合”的发展思路。一是横向形成“医养协作”联盟,开展专业“医养融合”服务。

二是成立护工培训鉴定基地,向外输送专业照护人员。针对老年患者特殊性,医院成立护工管理办,将护工纳入医院一体化管理。三是老年大学走进医院。设立老年大学分校,配有书法绘画、功娱治疗、心理咨询室等设施,开设音乐、太极、养生等课程,以丰富老年患者的精神生活。四是建设特色中医药种植园区。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五是利用“互联网+”,建社区“智能健康小屋”。与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尝试在多家社区共建“智能健康小屋”(现建成2家),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健康管理。利用便携式仪器采集社区老年人有关监测数据,通过健康指导服务与健康指标数据之间的交互达成个人健康管理目标,实现医院对社区和养老院老人的动态健康管理。六是实行跨领域科教联动,提升人才素质和保障。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的迫切需求,使老年医学和老年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尽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照护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鉴于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老年健康、医疗、护理、康复、照护、临终关怀和培训等方面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效,成都市政府给该院增挂“成都市老年服务示训中心”,以培养更多的老年健康及管理所需各类人才。对内,医院倡导培养员工爱心。老年医疗的特殊性,除基本医疗保障外,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爱心;对外,携手成立爱心助老基金。2014年医院携手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以“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冠名的爱心助老基金,向社会各届募集基金专门用于助老、助医等慈善项目;面向社会,招募成立志愿服务联盟。目前已拥有一支超过5千名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和不定期来医院为住院老人进行志愿服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倡导正能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22-02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2]。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 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2 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完美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 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3]。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1篇

【摘要】 目的探讨手部深Ⅱ°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B组采用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关键词】 手部深Ⅱ°烧伤 创面愈合康复护理 体会

Ⅱ ° hand deep burn wounds aft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of healing

ChenDongYing

【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eep Ⅱ ° burns hand of patients after coagulant 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Methods in December 2006 to dec 2010 in our hospital clinic of deep Ⅱ ° burns hand with 86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f A and B, each 43 cases. Group A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he group B to summarize ou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care. Compare two sets of the recovery of patient care effect. The results of the group B patients recover effect was better than A group of patients, h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opponent Ⅱ ° burn patients deep wound healing after the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ts effect is satisfactory, can make the wound recovery speed greatly speed up, so that patients recover time significantly shortened, ease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in the future,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it to use and promotion.

【 key words 】 deep burn wounds hand Ⅱ ° healing rehabilitation nursing experience

烧伤是一种突发不可预测和预防的病症,可以致使机体出现一系列连锁的的应激反应现象[1],具体临床表现为[2]:对生理功能的损害、对患者心理的严重打击和机体外观的破坏性改变, 因此,对于一个烧伤病例的治疗其成功与否的关键不仅在于是否使创面达到愈合的效果和保住患者的性命这两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得到更快更好的恢复,并且很好的改善被烧伤所破坏的部位的外观,使其最大程度上恢复到烧伤前的状态[3]。对于手部烧伤且存在残余的创面的病人来说, 其疤痕以下经常会聚集复杂菌株,这些菌株对很多抗生素类药物会产生抗药性, 很难对感染进行有效地控制, 使住院时间变长,大大加重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经济负担。病人常常因为无法接受换药所带来痛苦感, 而导致其不愿意配合治疗或者恐惧治疗。因此对该类患者在其创面愈合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4]。为了对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的创面愈合后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护理体会,为今后临床对该病进行更加到位的康复性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方法,我们进行了本次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和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并对护理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现将相关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1例;患者年龄在25至82岁之间,平均年龄43.8岁。两组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病例86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3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B组采用新型的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总结有效的康复护理方法,并对护理的相关体会进行总结。

1.3相关护理:A组:对患者的手部的各关节的活动度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整个训练要按照从腕关节的掌屈、背屈,到掌指关节的屈伸,再到握拳、对指训练的顺序依次进行。并且每天涂疤痕霜两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半年到一年。

B组:在A组康复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适当离子喷雾并对疤痕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力度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新愈合的创面在按压时一定要注意力度,新愈合的上皮较娇嫩,易碰破和起水疱,开始按摩时需用轻手法的按压、摩、揉等,随着疤痕组织的不断老化,不断加重按摩力度,可增加推、搬、提拿、捏、扣击等手法。按摩频率要慢,手法要柔和,施术要准确,开始按摩时勤换部位,切勿在一个部位长时间按摩,以免发生水泡和损伤新生的上皮,并于按摩前局部涂擦液状石蜡,以减少按摩系数,避免造成损伤,每次按摩时间都要保证在半小时以上,而后涂疤痕霜每日2次或用美皮护外贴,外戴压力手套,坚持半年到1年直至疤痕萎缩变白。

1.4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完全平复,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已经消失,没有痛痒的感觉出现;显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明显平复,疤痕凸出在0.5至1.5mm之间,疤痕颜色为粉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已经明显减少,偶尔会出现痛痒的感觉;有效:患者原有的疤痕已经略有平复,疤痕凸出在1.5至2mm之间,疤痕颜色为红色,毛细血管扩张的现象略有减少,痛痒感觉也有所减轻;无效:患者原有疤痕的平复效果不明显,颜色仍为红色,创面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迹象[5]。

1.5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差异性显著(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在烧伤以后手部康复的护理过程应特别对以下几点采取注意[6]:①功能锻炼与早期喷雾加按摩二者要交替着进行,一般情况一天就做一项,能避免长时间按摩导致新生的组织遭到破坏,对继续有计划的治疗有不良影响。②在瘢痕组织相对稳定的过程中,二者能够一起进行,分别加大功能锻炼时间和按摩力度,进而对治疗效果能够提高,治疗时间也会缩短,患者的痛苦也能减轻。③在按摩过程中出现的瘢痕反复起泡破溃、疼痛、功能恢复的不稳定等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按摩以后出现局部片状的出血点,这原来是生成条件和破坏瘢痕结构的外观反应,但会引起一部分患者对其误解以及产生一些顾虑,以为是瘢痕严重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及时有效的疏导,消除其悲观的心理,都是康复护理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④康复护理主要在于坚持,对家属和患者双方面的工作都要做好,使康复护理工作能够落到实处。⑤对康复人员的操作技能进行提高。

综上所述,对手部深Ⅱ°烧伤的患者的创面愈合后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其效果令人满意,可以使创面的恢复速度大大加快,使患者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予以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志杰,刘春龙,王俊,等.持续被动活动结合康复治疗预防及改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5):432―433.

[2] 何智勇,牛宇植,尹剑,等.中草药制剂在烧伤创面的应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8,29(5):433―446.

[3] 刘文阁,李素娟主编.瘢痕预防治疗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2(13):45―52.

[4] 李清华,吕淑珍.踝关节创伤康复器在烧伤后功能恢复护理中的早期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3):80―81.

[5] 卢军玲,路琳.面部烧伤患者皮肤康复过程中的心理调查分折[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2―263.

[6] 李曾慧平,林国徽,刘颂文.烧伤康复及增生性瘢痕处理之科研发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1):89―91.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骨折;老年患者;中医;健康教育;疼痛;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0-0146-03

老年人受到自身身体机能的影响,一旦发生骨折,极易导致疼痛和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自身的正常生活[1]。为了促进老年骨折患者的恢复,需要做好相应的临床护理。但常规护理往往无法获得满意的效果,将中医理论应用于对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之中,则可以更好地针对患者的病因和病情等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本研究中笔者即探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8例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61~88岁,平均(69.7±1.3 )岁。骨折部位统计:股骨颈骨折35例,尺桡骨骨折32例,肱骨骨折20例,胫(或)腓骨骨折8例,股骨骨折3例。骨折类型统计:单纯骨折55例,不稳定骨折25例,稳定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8例。受伤原因统计:车祸伤55例,自行摔伤30例,其他原因13例。排除合并神经、血管受损者及合并骨肿瘤和严重脏器等疾病者。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骨折类型、年龄、受伤原因和骨折部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访视和健康教育,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与交流,保证治疗和护理的正常进行。术后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和常规饮食指导等,并于术后1~2 d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予以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包括:①治疗前。在患者入院之后,即及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健康教育。老年患者在入院之后,大多会受到疾病以及陌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焦虑和紧张、烦躁等情绪。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异常情志的出现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医认为“忧思悲观,后情志内伤”,以及“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要注意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对患者的情志干预等,对患者的情志失调种类予以辨别,并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志疏导。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患者自身疾病及手术治疗相关情况介绍给患者,以引导患者增强治疗的信心,放松心情,解除心理负担。积极指导患者学习各种放松的技巧,并指导患者家属配合护理人员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从而更好地引导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各项工作,保证后续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②治疗后。在完成相应的手术之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及时将患者送回病房。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做好对患者的拍背和排痰等基础护理。注意维持良好的病房环境,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和饮食指导,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受到骨折损伤以及手术创伤的影响,患者机体会出现异常的变化,存在中焦滞化及血气亏损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指导患者科学饮食,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在病情稳定之后,适当食用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以维持良好的机体气血状态,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促进骨折的愈合。如果患者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术后出现明显的血气亏损现象,则可以指导患者在饮食过程中联合食用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包括当归、枸杞以及肉桂等,以维持良好的气血状态,促进术后恢复。③恢复期。在术后的功能恢复阶段,护理人员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掌握必要的锻炼要点和注意事项等,并指导患者学习科学的康复锻炼方法,以加快骨折的愈合,促进患肢的功能恢复。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相关内容来评估治疗效果。其中:①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功能活动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经X线片检查可见骨折骨性愈合;②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功能活动均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经X线片检查可见骨折临床愈合;③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得到一定的改善,功能活动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经X线片检查可见骨折迟缓愈合;④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较之治疗前均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功能活动未恢复,经X线片检查可见骨折迟缓愈合。最终统计时,痊愈和显效以及有效均计入总有效率中。(2)患者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利用四级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0分为无疼痛;1分为轻度疼痛,可耐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和休息;2分为中度疼痛,需要药物处理;3分为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正常休息。(3)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以及便秘和压疮等。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χ2检验,患者的疼痛评分予以t检验,并用(x±s)表示。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效果分析

观察组痊愈25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经统计比较,治疗前两组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分析(x±s,分)

2.3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经统计比较,观察组分别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出现便秘;对照组有1例出现肺部感染,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2例出现压疮,3例出现便秘,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明显好转。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75%(P

3讨论

老年骨折患者受到自身身体机能的影响,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较易出现疼痛和各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随着医疗护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要求。而通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康复锻炼时期对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则可以更好地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在患者入院之后,即要注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患者会存在情志异常现象,不利于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等[3]。为此,要注意对患者的情志失调种类予以辨别,并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情志疏导,从而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为患者之后的手术治疗以及术后恢复等创造良好的条件[4]。骨折术后患者大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现象。中医理论认为,骨折患者体内会出现气血异常,形成血瘀,导致气血运行失常。骨折对机体的气血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气血在体内瘀积不散,因此导致疼痛情况的出现[5]。为此,在手术之后要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并注意从中医角度分析患者的机体状况。要认识到骨折损伤以及手术创伤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影响,导致中焦滞化以及血气亏损的出现[6]。术后初期在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要注意指导患者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各种油腻的食物[8]。在病情稳定之后可以指导患者适当食用一些含钙量较高的食物,以维持良好的机体气血状态。通过有效的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达到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的效果[9]。到术后恢复的后期阶段,已经有骨痂的形成,这一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作为支持,以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气血状态,对于存在血气亏损的患者,可指导其在饮食过程中联合食用一些补气养血的食物以促进术后恢复[10]。另外在术后的功能恢复阶段要做好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并严格控制锻炼强度以促进功能恢复[11]。

通过一系列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不仅增强了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还有效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他学者研究报道[12],通过对四肢骨折老年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入院时的各种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疼痛耐受力,并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提示对老年骨折患者,通过实施治疗前、治疗后以及康复期全方位的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的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通过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启玲,杨春梅. 中医体质学说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153-15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76.

[3] 王素琴,赵书丽. 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146-147.

[4] 尹朝霞. 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3):140-141.

[5] 段志娟. 健康教育指导在骨盆骨折患者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82-83.

[6] Shyu YI,Liang J,Tseng MY,et al. Comprehensive care improves health outcomes among elderly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 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3,68(2):188-197.

[7] 金晶. 临床路径在髋臼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6):108-109.

[8] 詹美芳. 健康教育路径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0,27(27):110-111.

[9] 李晓菊. 中医临床路径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0-12.

[10] 朱艳梅. 中医体质辨识理论对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 49(20):2521-2524.

[11] 殷小芳. 中医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骨折卧床排尿困难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9):260,266.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3篇

1.1开展医院健康教育的时间我国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教育体系。从1994年我国引进系统化整体护理之后,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化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开展。从最先开展的北京协和医院、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单位在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同时便制定了标准健康教育计划,并开展了健康教育的探索工作。1999年程金莲等[2:647]对山西省四所省级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但从开展时间的调查看,回答刚刚开展的占25.1%,回答开展了3a者仅占19.8%,未开展者占16.2%。说明目前的健康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

1.2护士的健康观1999年黄津芳等[3:501]对东北三省10所中心医院护士健康教育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对护士的健康观调查设计了护士必须掌握的4个基本概念,即健康、疾病、健康教育、健康程序,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5.6%、90.8%、77.9%、40.4%。由此可见,护士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比较清楚,但对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尤其对教育程序的概念,有半数以上护士回答不出,提示加强护士健康教育概念的学习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

1.3护士对教育角色认知情况黄津芳等[3:501]的研究(1999年)显示,虽然93%护士认识到获得健康教育知识是病人的权力,但在为病人履行教育义务方面,有1/3的护士持否认态度;内科护士健康教育意识的责任感不如外科护士强(P<0.01)。说明护士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比较薄弱。

1.4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职能国际护士学会在1997年批准修改的《国际护士道德守则》中明确指出:护士的基本职责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4]。要履行好护士的职责,健康教育不仅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手段之一[5]。从黄津芳等[3:502]的调查(1999年)结果看,护士认为最佳教育者是专职教育人员(70.4%),而病人认为是医生(73.1%),双方均把护士排列在第2位。程金莲等[2:646]的调查(1999年)显示:83.8%护理人员已开展了健康教育,11.5%护理人员认为医院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的职责,88.5%护理人员认为是医生和护理人员共同的职责。这种角色认知的偏差,将会给护士开展健康教育带来困难。在我国医院的现行体制下,如何发挥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开展病人健康教育尚待解决和研究的课题。

1.5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1.5.1病人对健康教育意义的认识随着健康教育效应的不断扩大,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对健康教育的需要已向更高层次转变。范淑萍等[6]调查(1999年)结果显示:病人住院期间希望得到医护人员传播健康知识的占82%,认为接受健康教育很重要或重要的占99%。可见,住院病人已将健康需求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认为获得健康知识的需求比其它需求更为重要。石敏等[7:492]报道,99.1%以上病人认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说明病人的健康意识较强,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较为迫切。

1.5.2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石敏等[7:493]于1997年报道,健康教育内容应针对病人不同病种、年龄、职业而不同,例如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对急救常识教育的需求达100%;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病人对饮食调护常识教育的需求达98.3%。陈爱萍等[8]的调查发现,76.7%病人想知道所用药物的作用,且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

1.5.3病人对健康教育方式、方法的需求一般来说,对于共性问题可采用按计划、循序渐进的群体教育,对不同个体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同一疾病不同治疗方案等的病人应结合个体教育,给予专门、针对性的指导,根据病人文化素质、生活背景、个人信仰、经济状况等进行选择,对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可将有关资料整理成册或卡片,也可选择音像资料,利于病人反复阅读。对无阅读能力者,可通过听广播获取有关知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并重复答疑、示范,使病人加深理解,促进其康复技能的掌握。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个别教育是病人反映最好的一种方式。郭明贤等[9]调查显示:109人次需求医护讲解和演示,88人次喜好听录音,其它方法需求少于半数。外科病人最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依次为护士个别指导、观看录像、应用病人教育手册和病人现身说法[10:271]。邓维英[11]总结出适合儿科特点的“适时宣教、按需宣教、反复宣教”的健康教育方法。对喉癌病人采取文字卡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提问与讨论相结合、求教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12:58]。总之,教育形式应有针对性,即教育要因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因人而异。

1.5.4病人对出院随访的需求内科病人认为出院随访有必要的占78%,不太必要的占17.5%,不必要的占4.5%。对出院随访的认识反映了病人特别是内科慢性病病人愿意与医护人员保持长期合作关系,这不仅利于病人对医学知识的咨询,也给病人康复以重要的心理支持[7:493]。外科病人出院后咨询需求已趋于多样化,主要是开展健康教育处方、电话咨询和返院咨询等形式。这种主动性的需求趋势为医院转变职能、面向社会开展健康教育,实现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0:271]。司惠芳等[13]调查结果提示,脑卒中病人对出院后的随访要求不高,这可能与其对随访工作信心不足,对该病易复发特点认识不足,以及重治疗、轻预防等观念有关。

1.6健康教育效果的研究

1.6.1健康教育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有增效作用贾长宽等[14](1999年)对68例糖尿病(DM)病人在住院期间均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观察组继续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停止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病人DM知识积分升高,糖代谢控制好。王芳等[15]报道,健康教育配合临床用药使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改善,尿素氮、肌酐水平恒定,加强了疗效,减少了住院天数和血液透析频率。商怀珍[16]通过对18例腭裂儿童及家长采用综合性教育方式,并对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进行评估,结果腭裂儿童的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5.2%提高到训练后的94.8%。戴喜玲等[17]报道,从开展精神病病人健康教育以来,病人的住院治疗期缩短,治愈率上升,复发率下降,病人回归社会家庭的适应性显著提高。

1.6.2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指病人行为与所给治疗方案的一致程度,即遵从程度[18]。有人认为不依从是当今医学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19]。刘建萍等[20]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高血压基本知识与服药依从性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健康教育,对照组病人的健康信念综合信任度为33.00%,实验组为61.67%;对照组完全依从性为15.5%,实验组为40.75%。既提高了病人的健康信念,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1.6.3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有人认为,病人满足感的重要性大于效果与效率[21]。因而用满意率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是切实可行的。通过对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病人的医学知识得以增长,预防保健能力得以增强。柏亚玲等[12:59]报道,开展健康教育后,病人满意率明显提高,达标率为99.4%。刘斌[22]报道,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后,由于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病人熟悉自己的护士,共同建立一种指导与合作和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0%,病人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1%。阎凤玲[23]的调查数据显示:整体护理病房满意率由92.6%上升到98.7%。

1.6.4健康教育对医院的影响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潜能得到展示,提高了护士在病人心中的威信,护士自我实现的价值得以体现。满意率的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临床护理效果的提高,都会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起着良性的积极的影响,为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1普及护士现代护理观的教育目前,临床护士多数接受的是中等教育,且教育内容偏重于医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加之长期在传统医学模式下工作,对现代护理观认识不足[24:52]。董霞[25]等调查显示:护士对护理观的认识整体水平差距较大,认识水平较好的仅占8.66%,而50.4%认识水平在较差以下。这一结果提示,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已相对滞后于护理模式的转变,严重地制约了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推进,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护理管理者要自觉地学习现代护理理论,更新观念,将现代护理理论纳入护理继续教育项目,有系统、分层次地进行健康教育,采取短期培训、业余自学、定期考核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方法,使护士真正树立现代护理观。

2.2明确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规范化培训和护士注册法学习,强化护士履行教育义务的法律意识,增强责任感,充分认识护士是病人教育的主力军。

2.3提高护士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程金莲等[2:645]调查提示:85.5%护理人员感到缺乏健康教育知识。影响护士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因素是缺乏教育知识(55.5%)[3:502]。因此,应根据护士的教育需求特点,努力抓好3个层次的教育培训,一是学校教育,在护校中尽快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为临床培养有教育能力的适用型人才;二是继续教育,把护士教育能力的培训纳入国家继续教育大纲,规定不同职称教育培训基地,编写健康教育教材;三是临床带教,为不同职称、学历和年资的护士确定临床教育职责,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学历和高年资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带教作用,提高护士教育水平。

2.4建立健康教育质量考评指标在系统化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成为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护理部应建立健康教育的考评指标,对病区健康教育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并将考核结果列入护理质量管理体系[24:53]。

2.5重视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投入少、效果好的治疗方式顺应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大趋势,对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医疗纠纷、降低保健费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医院应该适当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规范健康教育内容,根据病人不同的特点与需求制成各种健康教育手册、幻灯、录像等,对住院病人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24:53]。

2.6开展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我国护理科研工作与先进国家相比,规模小,层次低,护理理论、政策和护理科研严重滞后,这是制约我国护理科学发展的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推行整体护理模式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的开展为护士从单纯护理角色向多种角色转变提供了舞台,预防保健与护理工作一体化模式与为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创造了机遇。健康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护士角色认知偏差问题,护士在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都有待于护士角色多元化研究论证解决。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4篇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①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③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医学|教育网搜集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康复护理特色范文第15篇

全科诊疗――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全面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是深入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的紧迫工作。

以家庭医生式服务为契机,提升全科服务能力

家庭医生式服务充分体现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优势和特点,使“六位一体”服务不断延伸和深化,通过签约与居民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程度,引导更多的居民到社区就诊,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中心通过发展信息化为家庭医生式服务提供保障,电子化签约使签约过程便捷、高效。签约档案与健康档案相关联并将慢病患者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切实保证了签约工作的落实。另外,中心与天坛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已经通过网络实现。这些工作大大提升了全科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卫生服务是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角色。

依托对口支援关系 加强全科医师培养

与天坛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除预约会诊外利用其强大的专业优势加强对社区全科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教学工作,对社区医务人员起到了良好的带教作用。2012年实现了网络双向转诊,使患者的双向转诊工作真正做到了便捷、高效。

社区护理――打造全国社区护理品牌

以社区护理的开展为细化社区卫生服务的突破口,将社区护理的工作范畴拓展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等领域中,尤其在慢病管理中发挥主动、亲和力强等特点,打造社区护理品牌,使社区护士逐渐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生力军。

建立社区护理基地,促进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有利于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各项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促使居民的卫生保健意识及健康水平提高的同时,使学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意识及工作能力得以提高,达到双赢的效果。

2003年,中心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一级医院护理专业(本科)社区护理教学基地,自基地建立以来带教协和护理学院护理研究生8人、护理本科生336人、中专、网络大专班实习生327人。2009年、2010年分别在北京、安徽成功主办了全国第一届和第二届社区护理学术峰会,推动了我国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

预防保健――规范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规范化预防保健门诊建设。2011年中心按照规范化计免门诊的要求对现有的预防保健科进行整体装修改造扩建,改善儿童预防接种的就医环境。另外,2011年计划引进公共卫生相关专业优秀人才3名,进一步扩展服务项目、细化服务职能,不断提升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2012年4月底改造一新的预防保健门诊接受了总理的视察,预防保健工作受到了市、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行规范化的妇幼保健服务。健康人群的延伸,在中心业务用房扩建的基础上完善“社区健康教室”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针对健康人群开展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与区CDC协同建设丰台区预防保健门诊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北京市一流的规范化预防保健门诊,落实社区治未病的理念。

中医康复理疗综合科――挑战传统,创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