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放射医学技术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放射医学技术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1篇

研究性教学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主张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将教学视为师生的求知探索过程,对于发展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整合能力非常重要。事实上,实验教学在学生动手能力、探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中,科学实验常常包含其中[1]。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研究者的论述和实例中获得。借鉴这些理论,依托苏州大学“放射医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我们提出了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理念,并进行了一些教学探索。

2实验核医学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

相对于验证性实验教学,研究性实验教学更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积极性参与。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将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于教师而言,他们不能再拘泥于满堂讲解/讲授的方式,而是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根据实验自身和学生的表现而非课程任务来安排与协调实验活动。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自主查询资料、自主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验研究活动,汇集、交流学习成果等[2]。考虑到该研究性实验教学课程的实施所需时间的跨度和连贯性,我们将该课程时间设置在学生假期,依托暑期社会实践、暑期学术活动周、大学生科研创新等活动来实施。此外,考虑到学生学业任务的要求,我们将实验课程学分与理论课程学分相对独立,完成一项研究性实验课题既可给予相关学分,形成在“学分制”教学下的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具体而言,我们这种研究性实验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准备-组织实施-成果评价。

2.1规划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知识构成、学术水平和他们对实验的愿望。因为,任何课程内容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之上。在这一阶段,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沟通、研讨是必需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分别从放射医学、核医学、药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中遴选出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课题小组,推选出负责人;然后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所掌握实验技能的具体情况,大家相互讨论,以此确定课题小组成员在课题中的具体分工。最后,由指导教师介绍开展该研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的意义,明确研究内容、注意事项;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和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验本身的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制订实验研究的实施方案。在此阶段,教师可以同时展示其他类似研究性实验的实例,培训学生,掌握相关基础实验技术,并完成基本实验技能的过关考核。

2.2组织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为实验教学的核心,主要任务在于完成对前期制定实验方案的完善,顺利开展具体的实验操作活动,完成实验报告。这一阶段要求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有序而完整地操作实验,要求教师则做好辅助和咨询工作。具体而言,其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让学生查阅专业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实验研究的设计。二是开展研究: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设计方案,开展实验研究,翔实书写实验记录。三是研究报告:在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实验研究的结论,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研究报告。

2.3成果评价与完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前面实验阶段的总结,要求指导教师在阅读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研究报告进行讨论交流,并接受答辩和评估,从而实现更加完善的教学与实验操作方案。和前面的阶段相同,这个阶段也要求师生共同参与。具体而言,我们在对研究报告的评价中,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查研究成果报告的质量:一是内容:包括设计的全面性和分析的正确性;二是方法:包括方法的科学性和资料的多源性;三是书写:包括结构的规范性和语句的通畅性。重在考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有独特的观察视角、储备知识是否充实、所用方法是否科学、能否有合理的科学设想[3]。由于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每个阶段之不同,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进行了细化,并突出不同的侧重点。例如:①在课题设定阶段,考查学生设定课题的能力;②在收集相关资料、调整研究方案阶段,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③在开展课题研究阶段,考查学生的课题探究能力;④在自我评价阶段,考查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⑤总结、汇报、交流阶段,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等。所以,这种评价既包含了对实验操作质量的评价,又包含了对学生能力的测评,避免了以往只强调研究报告的局限性。

3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成果及其面临的困惑

我们已经实施了实验核医学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活动长达七年,不仅局限在放射医学专业学生,而且在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中也成功实施。不仅对本科生,对非放射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实施了该研究性课程。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3.1研究性实验教学的成果

3.1.1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扎实学习往往需要自我学习。被动式的学习常常是记住之后马上就会遗忘。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佳,还斫丧兴趣。当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教学时,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大大提高。对于原来不理解的知识面,他们会积极查阅资料,或咨询同学与老师。经过长久的观察,我们发现,在基本概念、基本的能力和一些实验的准备、具体操作方面,学生都比以前有所提高。这一点,在后期的考评中教师大都感受明显。

3.1.2科研热情增加,科研意识提高学生不再将自己视为教师语言指挥的工具,而是作为教师的帮手和实验的主体来对待。在研究性实验中,他们了解科研过程的艰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和教师、同学们的共同活动,他们感受到自己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团队的重要性。在与教师一起经历了科研的过程,他们也帮助教师查阅相关资料,这有助于他们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同时,自己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术、实验仪器,增加了他们将走向社会的竞争力。七年来,课程组教师指导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1项、江苏省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3项、莙政学者计划项目2项,参与学生共计49人,7篇,其中SCI论文2篇。

3.1.3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由于学生作为一个有利的帮手,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不再视他们为负担,而愿意将一些问题交给他们去做。由于实验不再是简单的重复,学生也有了很大的兴趣。因此,师生合作会产生一些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师生的情谊。通过研究性实验教学,教师重新理解了教学,不再认为教学就是无用功;此外,由于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感受到非常大的成就感,教学的热情自然提高不少。显然,当师生相互都在努力时,可想而知教学的质量一定会得到提升。因此,这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3.2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2.1实验时间与教学进度的矛盾尽管我们在假期进行,极大地解决了这个方面的矛盾。但是,有时由于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实验时间还是常常受到影响。此外,学校的教学计划往往有着比较刚性的规定,一门课程紧接着一门课程,因此,并不允许我们有更大的灵活性。由于是研究性实验,因此比较花费时间,这往往要挤占更多的教学进程。在今天这个讲求“短平快”的时代,我们也遇到一些障碍。因此,如何协调这个矛盾,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工作。

3.2.2实验条件和实验理想的差距由于学校对于实验设备和管理的规定,以及实验的具体时间限制,加之学生实验这一部分投入的不足,有时候教师与学生设想的理想状况却受到实验现实条件的制约。有时候,由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轻慢”,或者药品的不足等因素,一个实验设计需要重新更改,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3.2.3教师素质方面的掣肘研究性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就需要教师一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素质,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此外,他们要有对学生实验操作的热情。这些都意味着他们要改变自身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意味着他们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认真备课。这些对于一些教师而言,特别是那些刚上岗的年轻教师而言,有着很大的挑战。毕竟,现在许多老师并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培训。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是深化研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也是我们目前紧迫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3.2.4教材的统一性与灵活性的困境研究性实验教学需要好的教材,但我们面临的事实是,这样的教材少之又少。这就意味教师和学生需要自编教材。然而,任何一个教师都有限制,会被固定化,而研究性教学要求一定的灵活性,并根据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结合一些专家、学者,并在充分听取学生实验需要的基础编撰合适教材,也是一项面临的任务。

4几点建议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CT肺动脉成像;辐射剂量;管电压;对比剂

肺动脉栓塞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疾病[1]。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tomographypulmonaryangiogra-phy,CTPA)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治中应用广泛[2],但X线对受检者存在潜在致癌危害,且大剂量的对比剂可能对受检者肾脏造成损害,故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摄入量。迭代重建算法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影像噪声,提高信噪比(SNR)[3-5]。以往采用双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研究中的管电压和碘对比剂摄入量大多较高,本文探讨采用更低的管电压和低碘对比剂摄入量在CTPA中的可行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16年4月期间因临床需要而行CTPA检查的100例病人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77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0~72岁。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碘对比剂过敏;重度肥胖者。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检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设备与方法

采用Philips公司BrillianceiCT256层螺旋CT。深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2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法确定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扫描正位定位像后,将扫描层面定位于肺动脉主干水平(约气管分叉下1cm处),以5mL/s的流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射对比剂10mL[7],随后以相同流率注入20mL生理盐水,扫描延迟时间0s,管电压80kV,曝光量30mAs,层厚10mm,扫描时间1s,扫描间隔1s。采用同层重复扫描,当扫描层面肺动脉主干密度下降时停止扫描。兴趣区(ROI)选在肺动脉主干,绘制肺动脉主干时间密度曲线,获得肺动脉主干的峰值时间。CTPA扫描先以5mL/s的流率注射对比剂20mL[6],随后以相同流率注射20mL生理盐水,增强扫描延迟时间=肺动脉主干峰值时间+2s[6]。实验组:管电压为80kV,对比剂采用碘海醇(含碘300mg/mL),总量为30mL;对照组:管电压为100kV,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含碘370mg/mL),总量为30mL。2组其余参数相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DoseRight:Z-DOM),准直128×0.625mm,螺距0.993,矩阵512×512,重建层厚0.9mm,重建间隔0.45mm,iDose4迭代重建算法(Level4)。

1.3影像质量评分

[7]所有数据传输至PhilipsEBW4.5工作站。由2名具有放射诊断10年经验的医师采用5分法评价影像质量:清晰显示第6级肺动脉分支为5分;清晰显示第5级肺动脉分支为4分;清晰显示第4级肺动脉为3分;清晰显示第3级肺动脉分支为2分;显示叶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及肺动脉主干为1分。评分≥3分能满足诊断要求。

1.4客观评价

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左右上叶肺动脉、左右下叶肺动脉的CT值,ROI范围略低于血管管腔面积,取其平均值为肺动脉强化CT值。在肺动脉主干层面,胸前空隙左、中、右3个区域测量标准差,ROI面积约为10mm2,取其平均值为噪声值。计算SNR(SNR=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1.5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扫描完成后,分别记录有效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其中,ED=k×DLP,k=0.017mSv•mGy-1•cm-1[7]。碘摄入量(g)=碘对比剂浓度(mg/mL)×碘对比剂用量(mL)/1000。1.6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2组间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扫描范围、有效管电流、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SNR、ED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组性别、年龄、BMI、有效曝光量、扫描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

2.2影像质量

2组影像质量评分均≥3分,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图1),2组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高于对照组,SNR低于对照组(P<0.05)(表2)。

2.3辐射剂量及碘摄入量

实验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3)。实验组的碘摄入量(9.0g)较对照组(11.1g)降低了18.9%。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肺动脉强化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8-9]。管电压的降低会使X线光子穿透能力下降,组织结构对X线衰减增加,达到探测器的光子数量减少,导致影像噪声增加。此时,可采用迭代重建算法来降低影像噪声值,提高影像SNR[3-5],本研究2组均采用迭代重建算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噪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9]。进一步分析显示,实验组的SN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也有研究显示80kV组与100kV组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种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与设备、对比剂和迭代重建算法的选择不同有关。本研究的2组影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影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主要有降低管电压、加大螺距、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等,本研究中2组均采用了较大螺距(0.993)和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胡等[10]研究显示,在CTPA中采用100kV管电压较120kV管电压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且影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本研究采用了更低的管电压,结果显示2组影像质量评分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实验组CTDIvol、DLP、E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55.4%、48.2%、53.8%(P<0.05),提示采用低管电压行CTPA检查是可行的。降低管电压可提高对比剂的CT值,增加强化血管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11]。对比剂碘摄入量越大,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越高[12]。因此,在CTPA检查中应尽可能减少对比剂碘摄入量。本研究采用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和浓度来降低受检者的碘摄入量。结果显示,在影像满足诊断要求的基础上,实验组碘摄入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了18.9%,提示采用低碘对比剂行CTPA检查是可行的。郑等[13]研究显示,采用“双低剂量”行CTPA扫描的影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实验组的对比剂碘摄入量(10.8g)明显低于对照组(14.0g)。而本研究的对比剂碘摄入量(9.0g)更进一步降低。综上所述,采用80kV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碘摄入量行CTPA检查是可行的,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参考文献:

[1]马晶晶,袁涛,全冠民.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技术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5,36:557-561.

[7]何长久,胡仕北,许国辉,等.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结合迭代重建算法在低剂量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6,36:857-861. 

[9]富青,余建明,孔祥闯,等.128层螺旋CT肺动脉低管电压成像的临床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4,34:62-66.

[10]胡莹莹,孙士龙,孙宏亮,等.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方案的优化研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5,29:22-26.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3篇

PET/CT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应用范围逐渐向全世界普及,与之对应的放射防护成为摆在放射工作研究者面前的难题。笔者旨在总结国内外有关PET/CT放射防护现状的基础上,对PET的放射防护进行详细分析并指出当前防护现状中的不足。

1PET与PET/CT

PET是当今影像学领域最先进的技术之一,代表了现代核医学影像技术的最高水平,被称为“活体分子生物学或生化断层显像”,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方面,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具备的独到之处。PET是由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如82Rb、11C、13N、15O、18F等发射正电子进行显像。这种正电子在组织中穿过一定距离(数毫米)后,与一个负电子相撞,发生湮灭辐射,发出方向相反、能量相等(511keV)的两个γ光子,该两个γ光子同时激活处于相对位置(180°)的两个探头,并在计算机的辅助下重建影像,显示注入体内的正电子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在各种组织、脏器的断层分布,并间接反映其代谢特征[1]。但是PET缺点是影像分辨率低、γ光子穿过人体时能量衰减明显,而CT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二者结合即为PET/CT;因为能提供解剖与功能的完美图像备受医学界青睐。

2PET/CT辐射产生过程及主要防护措施

PET/CT检查包括较多环节,需要一个完整的建筑单位来安装整套设施。包括加速器室、药物合成室、药物分装室、质控室、注射室、药物摄取室(扫描等待室)、扫描室、诊断室以及候诊室。PET/CT中心要求一台回旋加速器来制造放射性核素,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是18F、11C。放射性核素与葡萄糖、蛋白质、DNA等结合在合成热室内完成,分装后经过无菌处理注射作者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62作者简介:李卫国(1979~),男,山西吕梁人,主治医师,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李全太,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入人体,经过一定时间药物摄取期后进行PET/CT扫描成像做出诊断。产生放射线的源有[2]:①回旋加速器,回旋加速器在制造放射性核素时会产生中子、α、β等粒子以及中子慢化产γ射线。②未屏蔽的放射性药物(存在于分装与运输阶段)。③已注射PET放射性药物的病人成为移动的放射源。④患者卫生间,患者排泄物具有放射性。⑤密封刻度源,质量保证体模。⑥CT扫描仪。⑦放射性废物。放射防护即是针对这些源,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尽可能地封闭射线。主要措施包括:PET/CT中心的选址适宜、布局合理、足够的墙体、门、楼层厚度等屏蔽,还有快速的操作过程,减少受照时间,另外符合实践的管理体系是辐射安全的重要保证。

3PET/CT防护要求

防护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职业人员、受检患者及公众受到的照射剂量,为此,PET/CT中心必须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相关制度,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充分的防护知识,患者亦需要充分配合。

PET/CT放射防护要求:①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负责小组,保证相关人员接受的射线剂量尽可能少,形成合理的诊治流程,并能解决意外泄漏事故。②PEC/CT中心尽可能独立存在,如与其他机构在同一建筑内,则应该远离妇产、儿科等敏感单位;保证不受周围其他辐射源的影响[3];落址环境放射水平处于当地本底水平③布局合理:根据区域放射水平高低,划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和非控制区[4],相应区域内的人员不可反复来往,工作人员在专属区活动,患者所在的注射室、摄取室专用卫生间、扫描室等房间距离较近,减少患者活动范围;药物注射前的患者及工作人员无需经过控制区即可间;控制区不可有无关人员滞留、经过,避免与其他科室直接相通。④尽量减少放射线的产生,应用半衰期短的药物、采取较短时间的操作。⑤工作人员应该经过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减少制备、传送、注射药物操作时间,快速引导患者完成相应步骤。⑥各辐射源所在房间如加速器室、药物摄取室、扫描室的地墙、上、下楼板必须有足够厚度,将屏蔽外的辐射剂量率尽可能降到约束值水平。⑦放射性废物必须经过充分衰变后转移、排放。⑧放射源所在区域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增加射线衰减距离。

4防护评价的方法

4.1选址、布局及各功能单位防护评价根据以上要求,对PEC/CT中心的选址、布局进行评价。

4.1.1加速器室加速器室需要安装通风设备,足够的排风功能,如:1330m3/h,将产生的瞬时放射源如中子、α粒子、β粒子、放射性气溶胶等及时排出。加速器应该有良好的自屏蔽,使相关人员所受剂量在国家规定的限值内,束流路径上减少可被活化的金属的材料的应用;应有连锁装置并经常检查其运行正常与否;配备废液池,限制废液直接排放[5]。

4.1.2合成热室、分装室、质控室拥有自动化系统完成药物合成、分装、质控是非常理想的。如无自动系统,应配备操作中使用的铅屏风、铅衣、铅手套、铅眼镜、长距离操作工具等有效防护装备。

4.1.3注射室注射器铅外套、防护小车、屏风。

4.1.4PET/CT扫描室PET/CT扫描机头应尽量远离控制室,减少操作员受到的辐射剂量。

4.1.5放射性废水排放至少两个足够体积如5m3废水处理池交替使用,废水池内的水需存放超过10个半衰期后排至室外。

4.1.6有适当面积和空间各功能单元应该有相当的空间,增加放射线的距离衰变,减少屏蔽防护成本。

4.2屏蔽厚度要求在PET中心建设前需进行预评价,需要计算室外达到剂量约束值时屏蔽材料的厚度。计算方法可借鉴参考文献[6]。

4.3常规监测评价在常规检查或控制评价时,按照以上要求及数值对PET/CT中心现场进行评价,防护效果需用X、γ巡测仪、中子仪检查,选择PET中心内外有代表性的多个关注点进行剂量当量率检测,并记录下来以备分析。职业人员的接受的有效剂量可用热释光剂量仪或电子计量仪等仪器测量,满足剂量约束值即可。

4.4其他防护评价PET/CT中CT部分发出的X射线因能量低、穿透能力低于患者体内发出的光子,其防护不单独考虑,另外加速器产生的气溶胶、放射性气体半衰期短,室内通风良好,对相关人员辐射剂量影响小,可以忽略不计。但应定期监测通风设施并监测各种粒子产生的剂量。

5当前的防护现状

当前的众多文献调查结果证明职业人员和公众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值均在国家标准范围内[7];赵海敏、朱朝晖、金河天[8-10]等人对对某些PET/CT中心、加速器室、工作人员及公众进行调查发现相应的测量值均符合国家限值。但监测时选择的关注点大多不全面,如毗邻机构,尤其是垂直上、下的房间内人员的剂量很少受人关心。有的PET/CT中心无自动装置制备、合成药物,需要人工操作,而操作中使用铅防护衣帽、围裙和铅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对γ射线基本无防护作用,许多医院工作人员使用了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可起到一定作用;研究表明在使用防护注射车和屏蔽注射器进行操作,可屏蔽大部分剂量[11],屏蔽注射器可降低25%的手受照剂量[12]。另外减少工作负荷、减少检查患者数目,减少患者在PET/CT中心的滞留时间,是业内普遍认可的有效减少少待积剂量的方法。普通的隔离工具如外壳手套、长距离工具可以避免体表污染。

6PET/CT检查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PET/CT中心建设前必须经过严格的预评价,并按预评价建议规划、建设;合理的管理制度必须得到贯彻,遵守检查流程;当前从业人员大多为其他专业人员改行,对PET/CT防护知识不足,应做好从业人员的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工作[13]。提高操作技巧以减少操作时间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方式;不可忽视对患者的检查前培训,熟练操作流程,很快配合摆位等操作,有助减少放射时间;仪器性能改善,自动化提高,以及成像软件发展都有希望减少辐射剂量。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案例为基础的学习;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培养具有坚实理论知识、较强临床实践能力、较高综合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1]。肿瘤放射治疗学学科内容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医学物理学,涉及面广、授课内容多、较难理解和掌握。为此,我们在本科放射医学方向的学生中进行了一些积极而有效的教学尝试和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临床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分三部分,即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临床放射治疗学。肿瘤放射治疗学授课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如何设计并实施一个正确的放疗方案并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2]。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非常重要,是临床放疗学的基础,但又相对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以典型临床案例的代入式、引导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因此,对三部分的授课时数和内容需要做适当调整,在理论授课中突出放射治疗学的核心地位,配合临床案例,放疗计划的组成,穿插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又时刻向学生灌输辐射防护意识,强调制定放疗计划时的防护意识,使学生掌握放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理解肿瘤放疗原则,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教学形式的改革

肿瘤放射治疗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授课内容难以理解。如何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化,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兴趣,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CBL与LBL结合的教学实施。传统以大课授课为主的教学法本质是以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以课堂讲授(lecture-basedlearning,LBL)作为教学活动的途径,以知识传授作为教学活动的目标,其优点在于节约教学资源,传授知识全面、系统,但缺点是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培养。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是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将学生置身于临床实践氛围,学生提高自行采集个案、整理问题、自学思考、分组讨论、总结展示等环节,充分调动起学习热情,不仅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还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适应新形势下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将CBL与LBL结合引入肿瘤放疗学的临床教学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切实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例如,食管癌是临床常见肿瘤,发病率高,局部晚期患者治疗以放射治疗为主,食管癌放疗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放射治疗学授课的重点之一。由于放疗操作中遵循严格的防辐射原则,放疗参观受到严格限制,学生们亲自实践操作的机会大大减少,为此,我们采用授课、标本、视频与计算机模拟教学和临床实际病例的摆位、定位观摩相结合:在LBL授课环节,教师针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和放疗方案的设计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使得学生对该肿瘤的放疗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在随后的CBL教学中,我们选取一名老年男性患者,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进食哽噎感就诊,他的早饭从普食-软食-半流质-流质转变,通过进行一系列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最后诊断为上段食管癌。在经过详细放疗前准备后行局部根治性放疗,放疗过程中饮食再次从流质-半流质-软食进行转变,同时也出现一些放疗反应。教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病史推断出相应的诊断,熟悉食管癌治疗原则及掌握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常规诊疗处理过程。在此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组织案例书写,编写模拟情境,引入标准化病人(SP)来扮演患者并拍摄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录像资料,合理设立引导问题,形成了一整套含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教师版、学生版、评价量表的完备案例。学生通过小组分析该实际案例,就放疗计划和实施的各方面发现并回答问题,在下次课中进行交流展示并实际观摩放疗科直线加速器的运行、病人摆位等。通过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习了食管癌的基础理论知识,对食管癌的放疗有了深刻的理解和生动形象的认识,同时增强了中英文文献查阅自学的能力、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CBL和LBL这两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相得益彰:对教师来说,授课内容聚焦紧凑,围绕临床典型案例备课,精力不再分散[4],而且在精心备课LBL的过程中,要创新课件设计、积极引入多媒体展示;在实施CBL的过程中,案例紧密结合临床,自身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也得到较大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对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显著提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用科学的头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发了科研意识,培养了独立思考、创新进取的精神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总之,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我们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必须随之改革和调整。医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在临床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不断总结经验,切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墨,斯琴高娃.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医药,2018,22(4):793-794.

[2]秦颂兵,周菊英,徐晓婷,等.多媒体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肿瘤放射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7):709-711.

[3]钟仁明,林承光,周继丹,.肿瘤放射治疗技术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39-42.

[4]任川,何榕,刘书旺,等.C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125-126.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5篇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图片多、信息量大,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彰显出以下的优越性:(1)提高授课效率:由于医学影像学涉及面广,包含了医学领域中的大部分学科,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介绍的周边知识较多。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就可节约教师大量写板书和在黑板上画图的时间,而且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包含更多的信息,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知识,明显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将单调、枯燥的理论和知识形象、生动地体现在静态和动态的图像中,使学生能够以高度集中的精力,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获得信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明显增强了教学的效果。(3)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多媒体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授课内容综合化、逻辑化,将理论与实践密切地结合在一起,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解力,也提高了学生形象记忆和立体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观察组织器官的形态功能、立体结构等图像,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会更好地促进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加速医学教育现代化进程。

2加强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效果

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是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的良好机会。为了保证效果阅片实践课,采取了分级教学的方式,即将学生分为10~20人1个组,每组由1名助教负责。主要采用学生自习的方法,根据理论课堂讲过的诊断要点,对照影像照片思考影像显示的问题、可能反映的疾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先由助教负责答疑,使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实习教师在讲解时,将理论与看片结合在一起;一种疾病的片子讲过几次以后,就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诊断,以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学生将疾病征象归纳、总结并做出初步诊断后反馈给教师,教师再讲解、总结,最后学生再回到实践中去对比自己的诊断与教师诊断的区别,直至掌握对该种疾病影像学的诊断。这样做浓厚了学习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3让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即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ngsystem,PACS)即经通讯网络获得、存储、管理和显示放射医学图像的集成信息系统。PACS的建立结束了临床放射、影像科室的胶片时代,使医学影像资料的储存和管理发生了彻底的变革。医学影像在计算机中以数字信号形式压缩并存储于存储介质中,极大地方便了医师、教师、学生的查询和收集汇总。利用PACS,教师只需记录医学影像资料的病种编号即可从影像信息库中成批量地调出所需资料,非常方便。数字储存的图像信息保存时间长,保存效果好,不会随时间的延长导致图像质量降低或图像报废。我院已于2013年建设了PACS,同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投影系统和可容纳30人的电化教室,并通过多台计算机形成了一个局域网。教师可以从PACS中直接调出数字影像做为教学片,并可先带领学生集体阅片,对共同的阅片难点和疑点做具体讲解。学生在与PACS联网的计算机上调出数字图像进行预习和复习。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介入超声学;微创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生物学、自然科学与工程学、医学等多专业结合的典型的交叉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研究组织器官病变机理,并通过相关技术手段对疾病提供诊断、治疗、预防的有效方法。不久的将来,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现有技术的不断演变、改进,新技术的发明、医疗整合及精准医疗的出现会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未来医学对于操作的微创性、精准性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越来越精,生物医学的发展无疑会对医学的发展展现其巨大的创造力和推动力。

1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

1.1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始终贯穿于整个医学发展,是医学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1985年由英国Payne和Wickham等最早提出了“微创操作”的概念[1]。而“微创外科”的概念是在微创概念的基础上出现的,其本质是腔镜技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实则就是对患者采用最小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归“微创技术”,如介入超声、介入放射、内镜、腔镜及微创化手术等。而这些微创技术创造、发明,都是在生物学、工程学及医学等多学科的融合下完成的。

1.2内镜技术

我国内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国内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是纤维内镜。伴随科学技术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和腔镜技术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进一步发展及完善,诊疗过程也越来简便、微创化,是微创技术发展中最为全面和成熟的,如目前有更轻便的胶囊内镜等,无处不体现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性。

1.3腔镜技术

腔镜技术的发展在过去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有了质的飞跃,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自1992年我国荀祖武首次开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之后,腔镜技术在国内发展迅猛,直到今天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外科领域[2],目前国际及国内更流行的有3D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2生物医学工程在影像及介入医学的应用

2.1影像介入技术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影像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尤其是透视引导下的微创技术更是发展迅猛。根据透视设备的不同,透视微创技术主要包括在X光/CT引导、超声引导和MRI引导下开展的透视微创治疗技术。而介入超声因其设备轻便、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青睐。

2.2介入放射学

介入放射学技术是在1895年由Haschek和Lindenthal两位教授在行血管造影后首次提出并应用的,此技术出现后就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的热潮。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介入放射学因其创伤小、效果好等特点,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医疗机构都成立有不同规模的、单独的介入科,介入治疗在国内外已成为部分疾病的常规诊治措施,甚至取代了外科手术。

2.3CT引导下的微创-数字技术与医学的融合

生物医学不仅在诊疗设备、三围图像重建及数字医学等方面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而且在诊疗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成果的取得恰恰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的[3]。主要体现为CT辅助的立体定位技术,例如CT定位引导下组织穿刺活检、脑血肿清除及腰间盘突出的定位。

2.4超声引导微创技术

我国在半个多世纪前超声学已应用于医学临床诊断,相对于其他医学影像学,超声有其诸多优势(如无放射性、无创伤、费用低廉、设备简单、报告迅速、便于多次随访等),而且还可以动态观察机体或脏器情况,对体内病理改变比较直观,故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乳腺、肝脏及肾脏等疾病进行微创治疗也得到良好效果。目前介入超声治疗在临床越来越被受到重视,尤其在小肿瘤的治疗优势更明显,其不仅代表了21世纪现代医学发展的方向,而且还展现了其定位精准、疗效显著、微创安全的医学发展模式。介入超声学在临床的应用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学术活力的医学科学体系。近10余年,由超声科、医学工程学科专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门新型学科技术,正在被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及骨科等更多的临床医师所应用,这不仅使得介入超声学得到更迅速的传播和承认、在肿瘤及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超声引导下肿瘤的射频消融术对探针的要求比较高,而目前对金纳米材料的研究成了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性质,在疾病的诊断、食品检测、肿瘤的显像与放射治疗、靶向载药、药物控释、以及对有机物的选择性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4~7]。面对学科发展之迅速。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发展新技术、开展新业务,同时也要求我们技术操作更科学、合理、规范、个体化[8],而这些恰恰需要有生物医学工程的参与,才能创造出更多、更精、更无创的医疗设备。

3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3.1生物医学工程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合作

微创技术需要永无止境的追求。个人觉得相比于“能治病”,“会治病”更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要要培养一种临床思维模式,这正如我们需要通过“微创”在客观上建立另一种临床思维模式,即微创技术的创新-微创医学的长远发展[9];在微观上,借国家医改大好政策,展望未来5~10年微创技术将会进一步发展及普及,如现有各种微创技术的全面、系统提升,以及不同技术间的融合及新技术的创新发展。但是,微创医学发展到今天仍挑战巨大,特别是学科之间竞争激烈,这些可以在医疗资源及专业主导地位的分配反映出来,故使我们不仅要更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而且要促使基础、临床及预防医学和其他多个学科之间的合作,更进一步加快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中创造新方法、制造新设备的步伐,最终使各个学科受益,各个患者、医生受益。

3.2医疗整合

近些年临床各亚专科、亚专业的进一步细化,国内医学的发展模式也是以“能分则分、能细则细”为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诊疗水平,同时伴随的是医学知识及诊疗实践出现碎片化、机械化的问题。那么如何可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状况以及未来医学到底该如何发展?樊代明、郎景和等多名院士及著名医学专家在2016年中国整合医学大会的发言称: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不仅要进行医学整合,而且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我们为保障人类健康而具备新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新的医学观念,而不是像目前仅具备的单纯“能看病”。所谓整合医学,前提必须是以人的整体为基础,根据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实将各医学专业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知识和各专科最有效的治疗加以有机整合,使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更符合、更适合的新的医学体系,医疗服务不仅使得心身并举、防治结合,而且要达到医养共进、人病同治的目的。国民全面健康,医学发展必须要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及预防医学等多学科整合,医学又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所以凡是涉及和人或人类健康有关的学科或科学都应该用来更好的为医学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而生物医学工程正是这样一门学科。同时把各种先进知识、有效实践经验进行合理、不同程度的整合,使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形成生命医学高度融合的乘法效应。

3.3精准医疗

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5年1月30日在国情咨文演讲,宣布美国正式启动“精准医学”研究计划[10]。早在2011年,由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及美国科学委员会就共同发出了“精准医学”的倡议[11~13]。其最高规模4大研究机构的联手倡议,为未来的医学指明方向,代表精准医学就是未来的医学发展方向。医学发展史上发展的3个里程碑分别是经验医学、实验医学和循证医学。而过去的研究模式以试验为主导的[14,15],这不仅和临床距离大,而且根本无法达到临床需求。而以临床为主导的新研究模式恰恰是目前所提出的精准医学,精准医疗的发展必然要应用更精准的医疗仪器及设备,而精准设备及仪器的研发恰恰需要生物医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16]。展望未来,所有疾病的治疗最终都将走向精准医学,医学的发展一定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同呼吸、共命运”。

参考文献:

[3]罗长坤.当前生物医学发展特征及其对科技创新方式的启示[J].医学与哲学,2014,35(1A):1-4.

[4]张磊,刘晓燕,沈晶晶,等.纳米颗粒在抗癌药物可控靶向释放中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3,25:1375-1382.

[5]曹丰晶,胡玉才,王卓,等.金纳米颗粒在疾病诊断和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材料进展,2012,31:31-35.

[6]凌萍,张旭光,涂或.纳米金在肿瘤显像与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2011,35:59-62.

[7]王亮,孟祥举,肖丰收.负载型纳米Au催化剂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10,39:827-833.

[8]马和平.微创介入放射学的临床实践与展望[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489-491.

[9]王永光.微创、微创外科与微创医学[J].中国医刊,2004,39(1):57-59.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7篇

[摘要]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方法。该文旨在研究简化调强放射治疗(simplified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sIMRT)与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技术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对10例NPC患者以相同处方剂量和目标条件分别设计9野IMRT和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和剂量适形指数(confmityindex,CI)与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index,HI),不同危及器官(ganatrisk,OAR)剂量参数、机器总跳数(MU)和总子野数。结果:IMRT和sIMRT的CI、HI分别为0.647、0.057和0.633、0.071(t=2.14,P=0.062;t=-6.21,P=0.000),sIMR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略差于IMRT,但两种治疗计划均能满足临床剂量学的要求。两种计划中各OAR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22,P=0.053~0.621)。sIMRT计划的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均少于IMRT计划。结论:鼻咽癌s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覆盖与IMRT计划相当,均匀性略差于IMRT;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相当,但sIMRT技术可显著减少机器总跳数和总子野数,对患者数量大的治疗中心提高治疗效率具有较高的优势。

[关键词]

鼻咽癌;放射疗法;简单调强放射治疗;剂量学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研究显示,放射治疗是目前治疗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手段[1]。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技术是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放疗技术,它克服了三维适形技术的局限,可实现靶区处方剂量的进一步提高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的减少。但是IMRT技术子野数目过多、面积过小必将增加治疗时间和误差。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sIMRT)是针对IMRT的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调强简化技术,它保留了IMRT大部分剂量学优势[2-4]。简化调强放疗是指单射野的平均子野数目小于等于5个,子野面积大于等于10cm2,子野机器跳数大于等于10MU的调强放疗技术,总子野数相对少,治疗时间短,同时也能减少在一般调强放疗中所带来的小子野和低跳数照射带来的不确定因素[5-7]。该技术已经在食管癌、直肠癌和宫颈癌等病种上广泛应用[8-9]。本研究旨在探讨sIMRT技术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可行性,并与IMRT进行比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院10例鼻咽癌患者,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5岁。其中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3例。全组病理均为低分化鳞癌。

1.2影像采集所有患者仰卧位,热塑面膜固定,采用飞利浦BigceCT扫描。

1.3靶区定义与勾画由临床医生在每例患者CT图像上勾画鼻咽和淋巴结计划大体肿瘤体积(planninggrosstumvolume,PGTV)、亚临床病灶与高危淋巴引流区域的临床靶体积1(clinicaltargetvolume-1,CTV1)以及预防照射的CTV2。将GTV外放8mm作为PGTV,CTV1外放5mm作为计划靶体积1(planningtargetvolume-1,PTV1),CTV2外放5mm作为PTV2,PGTV、PTV1和PTV2的处方剂量依次为66、60和54Gy。靶区以外的危及器官参考ICRU83号报告进行定义和勾画[10]

1.4治疗计划设计10例患者计划都采用同步加量技术,分30次同期完成治疗,并对每例患者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进行逆向优化设计以下两种计划。各靶区与危及器官的计划剂量约束条件如下:各PTV的V95%≥100%且V105%≤10%(Vx%为接受x%处方剂量照射的计划靶体积的百分比);脊髓最大剂量D1cm3(1cm3体积接受的最高剂量)<45Gy;脑干最大剂量D1cm3<54Gy;腮腺D50%(50%体积最多能接受的剂量,以下类似)<30Gy;视神经和视交叉最大剂量D1%<54Gy;晶体最大剂量D1%尽可能低。IMRT和sIMRT均采用9个360°范围内均分机架角度的共面调强射野,其中IMRT计划限定最大子野个数为80个,最小子野面积为5cm2,最小子野机器跳数为5MU,sIMRT计划限定最大子野数目为40个,最小子野面积为10cm2,最小子野机器跳数为10MU。计划设计均在飞利浦Pinnacle38.0计划系统进行,采用瓦里安ClinaciX直线加速器的6MV光子线进行实验,计划设计的优化算法为直接机器参数优化(directmachineparameteroptimize,DMPO)算法。

1.5计划评价计划的比较是基于剂量分布和采用1cGy和1cm3的分辨率生成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两种计划的处方都归一至96%的PGTV接受66Gy。根据ICRU83号报告,采用近似最大剂量D2%、近似最小剂量D98%和中位剂量D50%来评估靶区剂量分布,并引入适形性指数[11](confmityindex,CI)和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index,HI)评估计划质量。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IMRT和sIMRT的治疗计划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靶区剂量分布图1示例(T2N1期)了两种计划在横断面的剂量分布。10例患者IMRT和s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均能达到临床要求。在均匀性方面,IMRT组各靶区的D2%和D98%更接近于处方剂量值,IMRT计划的剂量均匀性略好于sIMRT;在适形性方面,在PTV1上,IMRT计划在PTV1上的适形性略优于sIMRT,在PGTV、PTV2上,两种计划均匀性指数相当(表1)。

2.2OAR剂量分布IMRT和sIMRT都达到了临床基本要求。对各OAR的保护,两种计划中各OAR剂量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2.22,P=0.053~0.621,表2)。

2.3总子野数和机器跳数sIMRT计划的总子野数显著少于IMRT计划的总子野数(39.6个和77.8个,t=46.94,P=0.000),s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相对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有所减少(698.9MU和853.9MU,t=7.54,P=0.000)。由于各计划子野机器跳数与治疗时间呈正相关,sIMRT计划的治疗时间少于IMRT计划的治疗时间。

3讨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放疗进入了精确放疗时代。自从Brahme等[12]提出逆向调强技术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IMRT已发展为一种精确的放疗技术[13]。其最大特点是可达到良好靶区剂量分布,同时降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从而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率。鼻咽癌因紧邻周围器官或组织,IMRT已成为鼻咽癌放疗的主要手段。但由于IMRT技术采用多叶光栅(multileafcollimat,MLC)形成多个子野,子野数过多,面积过小引入剂量不确定性因素[5],机器跳数过多,放疗时间较长,患者舒适度下降使不自主运动概率显著增加,可能会导致疗效下降。黄曼妮等[8]介绍了sIMRT技术用于宫颈癌放疗的情况,结果显示sIMRT既能减少治疗时间,又能较好保留IMRT的优点。笔者选择复杂的鼻咽癌病例进行IMRT与sIMRT技术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sIMRT在靶区内剂量均匀度上不能完全等效IMRT,但两种治疗计划均能达到临床要求,总体上,两种计划保护OAR能力相当。在总子野数上,采用sIMRT技术相对IMRT技术显著减少了子野数目,子野数目的大幅度减少有利于缩短计划执行时间,治疗时间的减少不仅可提高科室加速器的使用效率,而且能减轻患者不舒适感,减少患者分次内位移,提高治疗剂量分布精度和治疗效果。从总MU数上来看,相对sIMRT计划的子野面积,IMRT计划的子野面积过小,导致需要更多的子野和更多的机器跳数,增加了患者治疗时间,也导致患者接受较多漏射剂量的可能性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经IMRT治疗后第二原发肿瘤的危险性越来越引起重视,研究发现,患者非靶区的漏射和散射和所用的机器跳数成正比[14],本研究显示sIMRT计划的机器跳数比IMRT有所减少,因此漏射到全身的放射剂量将减少。综上所述,相对IMRT技术,在鼻咽癌外照射中,采用sIMRT技术在满足临床要求的剂量分布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了总子野数,降低了机器跳数,提高了治疗效率,具有性价比高的优势。

[参考文献]

[1]KAMMK,CHAURM,SUENJ,etal.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nnasopharyngealcarcinoma:dosimetricadvantageoverconventionalplansandfeasibilityofdoseescalation[J].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3,56(1):145-157.

[2]耿辉,戴建荣,李晔雄,等.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应用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5):411-415.

[3]SHEPARDDM,EARLMA,LIXA,etal.Directapertureoptimization:aturnkeysolutionfstep-and-shootIMRT[J].MedPhys,2002,29(6):1007-1018.

[4]TERVOJ,KOLMONENP.Amodelfthecontrolofamultileafcollimatinradiationtherapytreatmentplanning[J].InverseProbl,2000,16(6):1875-1895.

[5]AZIMIR,ALAEIP,HIGGINSP.TheeffectofsmallfieldoutputfactmeasurementsonIMRTdosimetry[J].MedPhys,2012,39(8):4691-4694.

[6]CHARLESPH,CRANMER-SARDISONG,THWAITSDI,etal.Apracticalandtheeticaldefinitionofverysmallfieldsizefradiotherapyoutputfactmeasurements[J].MedPhys,2014,41(4):1-8.

[7]SHARPEMB,MILLERBM,YAND,etal.Monitunitsettingfintensitymodulatedbeamsdeliveredusingastep-and-shootapproach[J].MedPhys,2000,27(12):2719-2725.

[8]黄曼妮,李明辉,安菊生,等.简化调强技术在宫颈癌外照射中应用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9,18(3):217-220.

[9]朱卫国,周轲,陶光州,等.简单调强高剂量或常规剂量放射治疗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1,31(4):460-464.

[10]ICRU.Prescribing,recdingandreptingphoton-beam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CRURept83[R].Oxfd:OxfdUniversityPress,2010,36-50.

[11]VAN’TRIETA,MAKACA,MOERLANDMA,etal.Aconfmationnumbertoquantifythedegreeofconfmalityinbrachytherapyandexternalbeamirradiation:Applicationtotheprostate[J].IntJRadiatOncolPhys,1997,37(3):731-736.

[12]BRAHMEA.Optimizationofstationaryandmovingbeamradiationtherapytechniques[J].RadiotherOncol,1988,12(2):129-140.

[13]李龙根,徐志勇,胡伟刚.直接机器参数优化技术在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6,16(12):1038-1042.

放射医学技术范文第8篇

长期以来,我军各医学院校为培养部队实用人才做了巨大努力,但实际上未能达到目的,本人对我军部队9个师医院和15个团卫生队调查表明,从事口腔医疗的28名专业人员中,只有2名经过军队院校培养,通过进修、师承训练的有8人,其余为地方中专培养。实际上,部队医疗实用人才是卫生专业军士,卫生专业军士培养时间为1~2年,使用时间为10~15年。兵役制度改革后,部队卫生士官已成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军长期以来没有设立卫生专业军士学历教育。目前部分卫生士官业务技能不过硬,且大部分卫生士官在转改前处于相对独立的岗位上,担任骨干的不多,缺乏教学、组织训练经验。对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伤情、伤类变化特点及战场救治技能的掌握更加匮乏。部队对卫生士官的培训还处于自发组织阶段,甚至部分单位由于人才、教材、场地和经费等方面的原因,使卫生士官培训工作处于等待和观望阶段。

军事医科大学建立卫生专业军士学校,可以首先承担一线和特种部队的卫生专业军士训练,研究卫生专业军士训练内容和方法,卫生专业军士包括口腔医学、检验医学、放射医学、康复医学、药剂学等专业。我军采用建立卫生专业军士学校来训练卫生专业军士,可以提高卫生专业军士训练质量。搞好卫生士官的培训工作,对于稳定卫生士官队伍、缓解基层单位卫生技术力量不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立军事医学专业训练教程和阶梯

目前,我军专业技术干部政策已发生根本转变,其发展趋势是凡是地方大学能够培养的人才,军队将不再培养,己有的机构和学校将逐步缩编和减员,这符合国际现代军事发展战略。现在我军己在地方大学实行国防生制度,每年有大批来自地方大学医学院校的国防毕业生,从事我军军队医疗工作。但是,这些来自地方大学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未经过军事医学训练。我军急需军事医科大学建立军事医学专业教育,培养来自地方大学医学院校毕业生的军事医学理论和技能。军事医学理论和技能的专门教育应该是每一位军队执业医师的必要条件。军事医学专业训练时间0.5~1年。面向社会,直接征集现职或经过地方大学医学院校的院校毕业生,到我军军事医科大学经过军事共同科目和军事医学集训后,充实到部队基层卫生单位。

建立团卫生队队长和师医院院长训练教程和阶梯

团卫生队是我军平战时能够进行确定性急救和预防保健的最小单元,目前,我军团卫生队队长来源于师医院医师和团卫生队医师的选择,团卫生队队长的知识结构和普通医师有明显不同,应当经过军事医科大学3个月的团卫生队队长专业训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内容以组织指挥、管理教育、教学法和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师医院是我军平战时能够进行确定性医疗和预防保健的部队单元,目前,我军师医院院长来源于师医院医师和团卫生队医师的选择,师医院院长的知识结构和普通医师有明显不同,应当经过军事医科大学3个月的师医院院长专业训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

建立师卫生科科长和军卫生处处长训练教程和阶梯

师卫生科是我军平战时能够进行确定性卫生勤务指挥的最小单元,目前,我军师卫生科科长来源于师医院医师和团卫生队医师的选择,师卫生科科长的知识结构和普通医师有明显不同,应当经过军事医科大学3个月的师卫生科科长专业军事任职训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内容以卫生勤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主。军卫生处是我军平战时能够进行确定性卫生勤务指挥的最小单元。目前,我军卫生处处长来源于师卫生科科长和军卫生处助理的选择,军卫生处处长的知识结构和师卫生科科长和军卫生处助理有明显不同,应当经过军事医科大学3个月的军卫生处处长专业训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内容以卫生勤务组织指挥、卫生勤务管理教育等。

建立研究生学历教育教程和阶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