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篇

河南省舞钢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河南省舞钢市462599

【摘 要】目的:探讨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的应用;方法:通过DICOM格式将放射医学影像数字化治疗传输到各个临床科室的电脑中,临床医生利用DICOM阅图软件在电脑中来进行诊断和图像后处理;结果: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和局域网来对影像资料进行传输,能保证资料完整无损,通过DICOM阅图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能让图像清晰显示、信息真实以及内容丰富,让图像质量提高。结论:在临床中应用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可以让医生的阅片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观察,图像资料更加完整,减少浪费,让成本有效降低,让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应该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应用在科学技术和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放射医学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广泛应用,临床各个科室中的图像显示、存储和传递也实现了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片化。但是因为受到网络通信技术图像传输和数据存储的影响,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并没有实现图像传输的网络化和无片化,胶片依然是临床观看图像的主要方式,导致数字化影像设备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另外因为医疗检查费用的下降,胶片基本上不会另外收费,从而引起胶片滥打的情况,造成医疗成本的增加,对医疗活动的正常运转造成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主要对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材料主要包括数字化影像设备、移动存储介质(光碟刻录机或者U盘)、院内局域网络系统或者电脑;DICOM专用阅图软件(PS软件)。

1.2方法

通过DICOM格式将放射医学影像数字化治疗传输到各个临床科室的电脑中,临床医生利用DICOM阅图软件在电脑中来进行诊断和图像后处理。具体的传输方式如下:如果医院以建有局域网,同时各个临床科室中的电脑和局域网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中存储放射科数字影像资料,将院内局域网和该电脑连接,该电脑要保证常常开机的状态,将其他电脑的权限设置为只读,这样局域网中的各台电脑就能对影像资料进行调阅,同时可以采用PH软件在显示终端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从而来保证临床阅图的实际需求。如果医院没有连接局域网或者部分没有连接局域网的电脑,就可以利用移动存储介质来进行传输。

2结果

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和局域网来对影像资料进行传输,能保证资料完整无损,通过DICOM阅图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例如调节窗位、窗宽、缩小或者放大、多幅拼图以及图像对比度的反转等,能让图像清晰显示、信息真实以及内容丰富,让图像质量提高。

3讨论

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传统的X射线摄像技术对于现代临床治疗和诊断的实际需求已不能有效满足,传统X射线摄像技术的主要方式是利用胶片进行存储、显示以及传递。而作为现代放射医学影像的发展,必将以全数字化放射学、远程放射医学和全数字化图像引导为主。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可以让医学图像的采集、存储、传递方式得到有效改善,逐渐或者完全实现胶片的取代,为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的实现打下良好的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同时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临床医生对于亲自阅片的愿望也更加强烈,胶片的数量不断增加,胶片支出成为了医院支出成本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很多胶片在医生看一眼之后就丢弃,从而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浪费情况[2]。在临床中应用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投资小,而且能够反复利用,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另外传统胶片的自身容量有限,对于多种窗、多图像和多部位的技术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而移动存储介质则能够存储很多的图像,从而有效满足容量的实际需求;传统胶片不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放射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图片的质量,导致图像的对比度、清晰度和黑白度不能有效满足临床诊断的实际需求,从而出现漏诊和误诊的情况,而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则可以利用PS软件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医生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图像的各个区域,让图像更加清楚,让图像能适合医生的个人阅图习惯,从而让临床诊断率提高[3]。

总之,在临床中应用放射医学影像无片化技术可以让医生的阅片需求得到有效解决,同时能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对图像进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观察,图像资料更加完整,减少浪费,让成本有效降低,让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得到有效提升,应该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对平板型数字化的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研究[J].影像技术,2012,05:34-35.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措施

在我国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医学技术也在迅速进步,尤其是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医疗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影像板扫描仪、影像阅读打印等系统进行严格管理,提升影像质量。

1 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组成分析

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是由影像板、影像板扫描仪与影像后处理等系统组成,其工作原理就是将影像投影在影像板上面,然后进入扫描仪,通过激光扫描技术阅读数据,同时,利用光电途径将数据转换成为数字信号,在影像后处理站处理之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结果,供给医生对其进行观察。目前,医疗机构在应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全面理解其组成理念,无法提升影像质量,甚至会出现临床医疗问题。因此,技术人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组成理念的理解:

1.1影像板 影像板是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化合物,包括Eu2等,属于一种晶体结构,在实际使用期间,可以有效记录影像,打破了传统胶片记录影像的局限性,重复使用次数大于一万次[1]。

1.2影像板扫描仪 此类技术可以将影像板记录的影像数据,准确的阅读出来,对于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的影响较大。影像板扫描仪是影像信息转换的重要依托,可以将其转化成为不同亮度的像素,将平面图像转化成为二维点阵。同时,影像板扫描仪会通过模拟数据方式,将每一个影像像素转化成为数据,将二维点阵转化成为矩阵,然后将矩阵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系统中,在对数据进行运算之后,得到不同的影像。影像板扫描仪具有较高空间分辨率优势,可以清晰反映出影像图形,明确影像指标的灰极度。同时影像板扫面衣还可以将数字化转化程度体现出来,扫描速度较高。对于空间分辨率而言,如果影像不清晰,影像板扫描仪就会利用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显现出影像。对于灰极度而言,影像板扫描仪会通过数字图像反应影像的呈现效果[2]。对于矩阵而言,影像板扫描仪可以通过亮化的扫描技术,形成良好的像素点阵,然后利用相关模拟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化的矩阵。此类运行方式,主要通过计算机实现,因此,必须要对像素点阵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处理,才能提升影像板扫描仪的应用质量,体现出真实的影像数据信息。对于扫描速度与缓冲平台而言,缓冲平台容量较为重要,影像板扫描仪的处理能力可以通过缓冲平台容量体现出来,大型的影像板扫描仪在一个小时就可以达到100板的扫描效果。技术人员在应用此类技术之前,必须要将扫描IP板放置在缓冲平台上,然后利用机械自动扫描,充分发挥影像板扫描仪IP板功能作用,提升数据输送的自动化效率,以便于下一次对其进行应用[3]。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控制组合结构的应用质量,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严格的管理工作下,提升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增强其发展效果。

2 打号系统与预视系统的管理

在医疗机构技术人员应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打号系统与预视系统的管理。然而,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期间,无法提升打号系统与预视系统的管理效率,难以根据其实际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导致影像质量降低,因此,技术人员必须注重以下工作流程:打号系统就是将与影像有关的文字信息记录下来,技术人员必须要保证文字信息的准确性。技术人员必须通过电脑键盘输入文字信息,同时,还可以在医院信息库中调取所需要的信息,在此期间,技术人员不需要将全部信息都输入,只需要输入一些关键信息或者词语就可以搜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对于预视系统而言,由于影像后处理系统功能较为全面,技术人员可以利用打号系统输入投照,在投照打号的时候,通过投照关键词的搜索,系统就会自动筛选出相关软件包,然后对影像进行处理,医生就可以ζ浣行预,进而得到良好的数字影像[4]。

3 影像阅读与打印管理

数字化反射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需要技术人员重视影像阅读与打印的管理。当前,我国一些医疗机构在应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过程中,不能提升影像阅读与打印管理工作效率,难以优化起管理体系,无法提高影像放映质量,导致临床治疗工作受到影响。因此,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影像阅读与打印系统的管理。首先,技术人员要全面分析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设备类型,并且选择配套的阅读与打印系统。其次,为了提升图像质量,增强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应用效果,技术人员可以利用PACS网络,对其进行终端输出处理,进而提升检验工作效率。最后,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控制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提升影像管理效率[5]。

4 系统网络化管理

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要求技术人员重视系统网络化管理工作。目前,我国部分医疗机构在应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技术的时候,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网络化管理,难以提升影像质量,无法保证医疗服务的有效性。这就需要技术人员重点关注系统网络化管理工作。首先,在网络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对于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的要求也开始提升,技术人员必须要全面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重视系统网络化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其次,技术人员要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清晰度,提升影像的质量,增强信息处理效果,同时,还要增加系统网络的兼容性。再次,技术人员在系统网络化管理的时候,还要根据DIcOM使用标准的分析,制定完善的技术应用制度,借助CT、MRI、DSA等图像处理技术,对工作站数字设备进行浏览。最后,在构成影像的时候,技术人员要建立放射科影像存档系统与通信系统,利用存档系统与通信系统对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进行处理,进而提升影像图片质量,优化影像处理体系,进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在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与管理中,技术人员必须制度完善的技术应用制度,利用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技术人员的技术行为,全面提升数字化放射医学影像质量。

参考文献:

[1]邵为景.探讨放射技术工作的全面质量控制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5(4):94-95.

[2]董海斌,宋少娟,张翼,等.战区医院放射科现状调查与提升卫勤保障能力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2):106,111.

[3]蒋宇宏,张东友,宋少辉,等.探讨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质量管理的方法与流程[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4,12(1):100-101.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3篇

现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医疗诊断、治疗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加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就是众多医学技术的一种,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括X线、CT、MR、超声、窥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临床对影像学数据信息分析技术需求的增高,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产生与发展[1]。医学影像信息学指基于临床医学影像存储与通信,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临床影像分析、数据处理的技术管理系统,主要发挥收集和处理患者放射科的登记、分诊、影像诊断报告以及放射科的各项信息查询等临床医疗信息的作用[2]。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技术逐渐实现了数字化、无胶片化。临床实例分析结果显示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相辅相承,共同促进、共同完善,本文主要对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的关系展开探讨,以下是本次研究全部内容。

1.资料

1.1三维CT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医学放射成像技术能够简单、直观的反应患者身体内部脏器、骨头等病变情况,极大的提高了临床诊断准确度及精密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存储量大、分析速度快等特点逐渐应用于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技术的结合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信息的数字化转变,简化了医学影像分析难度,提高了图像分析的准确度,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放射成像图片的质量,并且有助于医学影像图像数据的系统化管理,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有助于医学信息系统化管理[3]。

具体应用实例包括三维CT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其图像分辨率、数据采集速度、射线利用率、人体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向着更高、更快、更高、更低的方向发展,现代临床应用的锥型束螺旋CT即随着平板(2D)检测器的发展,影像学的发展逐渐解决了传统医学放射成像不能解决的全身或者较长身体部位的检查问题,锥型束螺旋CT重建算法极大的提高了医学影像质量[4]。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实时X线平板(2D)检测器技术逐渐成熟,克服了传统组合断层成像数据采集速度慢、噪声干扰和几何失真等问题,获得高质量的实时数字X-线图像,丰富和发展了临床数字放射摄影和真三维CT图像信息采集[5]。

1.2多源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受信息采集时间、螺旋速度等限制,很难对运动心脏的临床数据进行采集。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以及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人类生活方式及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患者及临床医学对医学影像的需求及要求不断增长,这些均在极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学工作者对医学影像技术的改革,为了克服传统螺旋CT成像检测技术的上述不足,科学工作者逐渐将医学影像信息学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领域,2005年SOMATOM Definition双源螺旋CT检测器应用而生,该检测技术解决了单源螺旋CT检测器不能解决的心脏及冠状动脉情况的观察,但是双源螺旋CT则不存在精确重建的算法,为了克服这一技术问题,多源锥束成像装置应用而生,这一技术发展得益于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实现了快速、精准控制多个X射线管,进而实现了同时获取多投影角下的投影数据信息,这重建[6]。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向着更加快速、精准、方便的方向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医学影像信息存储量,同时能够实现影像信息的远程分析。

1.3电子扫描CT与医学影像信息学

电子扫描CT是采用扫描电子束X射线进行医学影像信息采集的医疗器械,该设备依靠阴极X射线管发射的电子束沿轴线加速与聚焦进行的顺序触发式扫描,能够应用于动态心脏检查。但是传统电子扫描CT成像检测器上不能装防散射栅叶片,因此不能保证医学图像质量由于散射而受到影响,同时检测器上香蕉形的放射剖面严重降低了系统的几何剂量效率,此外传统X线管的功率比较低,一般不适用于大体形的病人应用,受环境影响较大[7]。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逐渐克服了电子扫描CT的上述不足,综合了锥束螺旋CT与电子扫描CT的共同优点,对电子扫描CT设备进行改造,设计了一个供小动物成像用的电子束微型,并改进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电子扫描CT图像质量差、几何效率低、信噪比大等缺点。电子扫描CT的发展同时刺激了椎束变螺旋CT理论的发展。

2.讨论

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对医学放射图像的数字化分析与存储,这一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节省了医疗成本,同时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存储节省了存储空间,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而且克服了传统图像储存存在的图片因长时间存放而褪色、失真等问题,降低了医院信息管理费用,而且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导致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导致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极大的增大了医院的经济收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简化了医生的工作内容,有助于提高医院的诊断水平及准确度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医院对典型病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及管理,同时实现了全面的医疗技术交流,有助于医学技术的成熟与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放射成像与医学影像信息学间相辅相承,共同发展。医学影像信息学的发展一方面无形的促进了医学放射成像技术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医学放射成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像信息学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医学技术的快速、精准、方便、廉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徐崇强.数字化X线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13-115.

[2]曹厚德.医学影像网格技术―医学影像数据共享的新动向[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2):115-116.

[3]李小虎,束宏敏,李晓,等.医学影像学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发展变化方向[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3(10):30-36.

[4]张建年.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42-143.

[5]谢显孝,张勇.数字化X线成像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9,(2):75-76.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字】放射科工作;放射技术;应用意义;应用影响。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也随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以“质量”为核心的时代,人们对各个行业的质量要求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医疗领域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放射科一直都是医院比较重要的部门,随着各种医疗新技术和新手段的出现,放射技术也就更多的应用在了各种医疗场所中。就目前的应用状况来讲,放射技术的理论模式还不够先进,医院对其重视程度也不够,这严重的制约了放射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本文就从放射技术在放射科工作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入手,重点分析一下放射技术的重要影响以及应用放射技术的意义。

2 放射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应用要点

2.1 通过放射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成功的制出高质量的x线胶片:放射技术是放射科工作中的主体部分,只有通过相应人员灵活的应用放射技术才能获取所需的高质量的医学影像并使之符合甲级片要求。为了充分的发挥放射技术的作用,医院必须保证放射科的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及业务水平,能够充分的在工作中运用放射技术,其次,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预先制定的工作流程自习仔细的进行工作,首先要审核好患者的个人信息和摄影位置,准确的为患者编号,接着在摄影时要根据患者的拍摄部位而选取合适的摄片位置,最后还要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来选取曝光条件。综上所述,放射技术对高质量x线片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工作人员娴熟的操作技能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2 放射技术为准确的诊断提供了保证:通过放射技术制出的高质量x线片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从这一点上来看,所生产出的x线片必须满足位置正确,条件适宜,范围适当等要求,这样才可以清楚的显示患者发病部位的具体的组织结构从而显示病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为任何情况的病人拍片都要保证有适当的密度,对比度,锐利度,较低的失真度,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医生分析病情。医生根据x线片分析病情时要结合病理学,解剖学,组织器官学以及临床医学等多种知识,再加上对病人临床反应的具体观察才能准确的做出诊断并及时的对症治疗。相反,可以想象,如果所得的x线片质量较低那么即使是医学功底很深的专家也不能对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同时一些效果不好的x线片还很容易误导医生,使之做出错误诊断,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放射科技术人员必须重视自己的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保障。

3 提高放射技术的重要措施

3.1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是提高放射技术的基本措施,只有从工作人员入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放射技术的应用水平,使之适应现代化医学的脚步。近年来,有大量影像设备引入到放射科的工作中来,如DR,CT,DSA等等。这使得放射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的放射学到现代的高科技的影像学的转变。随着图像处理技术和PACS技术的普遍应用,对放射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不仅需要他们具有简单的x射线拍摄技术还必须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以及操纵高科技影像设备的技能,因此也就必须要全面的提升放射科技术人员的素质,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要详细的了解人体身体的各个部位以及相应的投照条件。(2)技术人员要掌握并有效执行放射防护条例,在进行放射操作时要保护好自己及患者的安全。(3)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英语水平,进而提升技术人员的处理图像和使用设备的能力,这是因为大多数处理语言和操作语言都是以英文的形式出现的。(4)进一步提升技术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其可以熟练的使用查询,处理,存储及打印等操作。(5)使技术人员掌握对现代高科技设备维护和使用的相关知识,提升其业务水平。

3.2 提高x线片质量,为放射诊断奠定基础:放射科的x线片质量对诊断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放射技术作用的一个检验环节,因此提升x线片的质量非常重要,医院可以采取质量检查体系,从对比度,清晰度,准确度。投影范围,摄影位置等多个方面对x线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的完善放射技术,提高x线片质量。

参考文献:

[1]L. Bresolin;G.S. Bisset 3rd;W.R. Hendee;F.A. Kwakwa;李志明;;关于放射科住院医生物理学教育计划的方法和资源:调查结果[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09年01期

[2]于天林;;探讨医学影像设备的管理与维修[A];山东医学会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热点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bstract: With progress of technology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akes consider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osition in the medical field will be even more important .this paper shows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the achievement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accomplished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and discuss what will be the next hot area.

Key words: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develop;hot area

宇宙之万物,无不由分子组成。而组成分子的原子,则是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旋转的电子组成。人们通过对分子,原子的研究, 终于在1895年伦琴发现了X-ray,这是20世纪医学诊断学上最伟大的发现。X-RAY透视和摄影技术作为最早的医学影像技术,直到今天还是使用最普遍且有相当大的临床诊断价值的一种医学诊断方法。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包括原理、方法、装置及程序),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 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日臻完善

1981年6月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15届国际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了数学化X线成像技术的物理概念及临床应用结果。使医学影像技术步入了数字化的新纪元。事实上,医学影像技术的数字化趋势在近10多年已渐趋明晰。时至1998年,体现国际医学影像技术最高水平的“北美放射学年会”,不论从学术报告及展览中均体现出医学影像设备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新型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 严汉民. 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与临床应用[J]. 医疗设备信息,2003,18(8):1—2、12

[2] 杨秀琼. 医用图像诊断装置进展[J]. 世界医疗器械,1995,1(1):45—48、58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放射科;医技人员;业务素质;能力提升

放射科技术人员在根据临床请检进行常规和特殊摄影,配合诊断人员进行治疗的机器操作,确保摄影质量,并配合诊断人员共同完成应急抢救工作[1]。放射科医技人员的工作是客观的将患者身体本身的状况,通过影像技术客观、精确的可视化,为诊断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工作内容侧重实际影像机器操作技术,不对病理结果进行判断。由于医技人员不直接对影像结果进行诊断,仅仅是起到诊断医生的辅助作用,但放射影像结果直接会影响到主诊医生判断的准确性,工作职责重大。放射科医技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同等重要,其业务能力也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服务质量。

1放射科医技人员的重要性

1.1代表医院窗口形象 放射科是医院的窗口部门之一[2]。由于工作面对社会人员数量大、种类多,与医院多科室存在协同治疗的关系。射科医技人员作为放射科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形象也代表了医院的工作特点和服务作风。患者及家属对放射人员的评价和宣传,其他同行对医院的宣传,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和行业形象。

1.2直接面对患者关系 放射科医技人员直接服务于患者,在工作中需要与患者直接沟通,并协助其调整姿势,向其讲解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及家属在治疗过程中本身存在心里焦虑等因素,在面对面沟通中,稍不注意会发生误解和冲突[3]。一旦发生医患冲突,医技人员首当其冲。医技人员如何处理冲突,关系到冲突是否会进一步升级或者化解,这也对医院的服务质量形成影响。

1.3医生诊断根据来源 放射科医技人员所形成的影像资料将不可见的身体内部结构可视化,是诊断医生进行准确诊断的重要依据。医技人员的工作态度和操作规范,直接关系到影像资料是否准确、清晰的反应医生关注的问题,这也将直接关系到医生诊断的准确性。

1.4服务全院临床科室 放射科形成的医学影像资料已成为诊断普遍应用的手段,几乎大部分的临床科室都需要放射科的影像资料作为诊断依据。放射科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从事机器操作的医技人员的工作,几乎间接为全院临床科室服务。

2医技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

2.1优秀的专业技能 放射科医技人员的专业技能关系到影像资料的准确和清晰度。尽管医技人员机器的操作和成像具有固定的工作流程,但成像效果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设置方法,均会导致效果差异。放射科医技人员不仅要精通操作,对成像和机器运作基本原理也应有一定的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2.2过硬的心理素质 由于放射科医技人员工作量大,在单调重复的机器操作工作中容易产生情绪上的不耐烦。同时直接面对患者及家属[4],放射科医技人员往往会直接面临医患矛盾。对于自身的情绪以及外在引起的情绪波动,医技人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自我调整,否则会引起相关的矛盾冲突升级,不利于医院的服务形象。

2.3负责的工作态度 放射科医技人员是医院医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合理权益,而工作态度是服务质量保障的根源。只有具备而来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能确保技术上准确、态度上热情。

2.4良好的沟通技巧 在工作中,放射科医技人员需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患者及家属的关系、与临床科室主诊医生的关系、与本科室诊断医生的关系等。良好的沟通技巧,可有效化解跟着误会和冲突,尤其是跟患者沟通中最为重要[5]。实际工作表面,很多矛盾冲突都是由误解而来,而这其中沟通不畅是主因。

3医技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升途径

3.1不断的自我学习 放射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技术不断的更新进步。放射科医技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且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本身,相关理论知识也要学习。理解原理,才能更好的进行技术操作。除了相关的专业学习,放射科医技人员还应注重工作技巧的学习,如沟通的技巧等。

3.2注重工作中的总结 放射科医技人员工作有着明显的重复性特征,尽管可能造成工作本身单调乏味,但反复的操作可以让技术从量变发生质变。在工作过程中,放射科医技人员要进行积极的总结,不断的提升业务能力,并积极的对传统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

3.3积极参与交流 不同人、不同单位对放射操作技术的认识不同,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除了与其他医技人员交流外,还应注重于放射科诊断医生和临床科室医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在工作中针对性更强。

3.4重视进修和培训 通过与其他医院的交流以及相关的培训,可以更好的了解放射技术的最新动态,引导自身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提升。

4结论

放射科医技人员由于其实用技术的特点,其重要性往往被轻视。放射科医技人员的由于直接面对社会人员,形象和业务能力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质量,其重要性并不比其他岗位低。这就要求放射科医技人员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工作素质。通过积极的自我学习和工作总结,并注重与身边和外部交流,多渠道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这对自身的职业发展乃至医院的服务质量提升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宽国,张道利,王长明.医技科室的特点及其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2,1(4):254-255.

[2]韩旭,徐东风,宗华.放射科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09,32(5):68-69.

[3]王明旭.医患关系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一、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二、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结语: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马新群;施婷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2]吕发勤;唐杰;罗渝昆;武荣;田江克;于腾飞;谢霞;;肢体肌肉挤压伤的超声造影成像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届全国肌肉骨骼超声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实际应用;技术改进

【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119-01

引言:医疗影像技术的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经济的进步,网络时代的革新掀起了各行各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医学影像学是医疗领域重要的医疗技术,通常应用于放射科、B超,彩超、CT、核磁共振等科室。而现阶段很多医院仍处于使用最多的常规X线机,只是医学影像技术的模拟方式,除了部分使用了影像电视X线机外,绝大多数都只能用胶片记录,对拍摄的图像处理、存储传输都受到极大的限制,给医生诊断病例上也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在医学领域中,医院应该在医学影像技术方面有所突破,把医学影像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让医学影像以数字方式输出,使这些影像数据可直接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从而导致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1医学影像技术的实际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领域里有其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分析:一是,医学影像技术室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无论是在农村医疗条件差的地方,也可远处医疗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及时传患者的信息、医学图像和诊疗信息等,实现了远程医疗的发展。二是,用在医院放射科部门。医院的放射医疗室最需要有足够的图像显示技术,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高速通信网络的辅助下,实现把影像和静止图像同传的能力。三是应用在医院内部的图像分发系统里,特别是在急诊室和特护房。随着网络计算机的信息系统的引入,医学影像技术将信息集成在操作模式中,在信息提取中更为便捷。无论医学影像技术在那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都能起到它关键的作用。

2医学影像技术方面的技术改进

X射线是医学发展技术中最早的图像装置,应用中可以让医生顺利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为医生诊断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但影像技术也在不断的探索中进行改进,超声、磁共振、单光子等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的大量涌现,在医学影像技术上也有所突破,让医生在出示诊断中提供更为详细、精确的信息依据。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正逐步替换传统的屏片摄影,医学影像技术的得到了全新的突破和发展,实现将数据远距离传输,远程诊断,提高了患者诊断病例的效率,而现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改进还是需要的,新型的分子影像技术,正在一点点渗入到医学影像技术革新中,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了曙光,为治疗彻底治愈某种疾病提供了可能;同时磁源成像技术也是医学影像技术的一个改进,用于检测心脏或脑,从而得到心磁图,脑磁图;单光子发射成像和正电子成像也是核医学的两种技术,也是根据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来景象体内诊断;对人体加电压,检测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阻丝电导率变化的图像,也叫阻抗成像,因其分辨率高,对人无害的特点,开始实现其实际应用;还要光学成像等等,以上的几种技术都是医学影像技术的研究热点,是要以最安全、最大经济效益出发点,将医学影像技术达到更为先进的技术,造福人们。

3结语

通过对以上医学影像技术的分析,可以看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仍需要一个渐进的推广过程,近年来,临床手术和治疗方面正在朝着微创或无创的方向发展,这种技术的实施是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辅助的,为,微创、无创手术或治疗的精准定位打下了基础,通过接下来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改进,一系列的如磁共振谱(MRS)、正看电子发射成(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等等技术的发展,将会对医学治疗技术有更大的突破,对脑、肺等各个部位的成像都能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不仅给医生一个很大的治疗帮助,同时还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省时省力,减少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提供了治疗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洪军,成建萍,司同,等.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应用评价[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三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高峰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9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

主管单位: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2-1671

国内刊号:61-1107/R

邮发代号:52-9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5

期刊收录: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实用放射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西安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坚持以术性为前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面向基层,突出实用的办刊宗旨,全面报道X线、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X线摄影(DR)、DSA、CT、MRI、介入放射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是医学影像学发展和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本刊受到广大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和喜爱,读者和作者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刊现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临床医学"特种医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选入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来源期刊。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现代;影视技术;放射医学;研究;应用分析

放射是一门医学学科,放射医学又被称为“核医学”与“原子医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其产生与发展是以辐射为基础的,一般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1]。从临床内容上将,放射学科主要包括造影、C注、摄像、透视、传统X光线诊断、放射毒理学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0月~2013年5月肿瘤科患者6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6~62岁不等,平均年龄52.4岁,病程0.5~4.2年不等,平均病程2.4年;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8~63岁不等,平均年龄54.3岁,病程1~5年不等,平均病程2.5年。

1.2 一般方法

60例肿瘤科患者中,7例患者为生殖系肿瘤、13例为乳腺癌患者、15例为消化道恶性肿瘤、5例为性淋巴瘤、3例患者为头颈部肿瘤、12例患者为肺癌、5例患者为颅内肿瘤。采用传统的检查方法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检查实验组患者,对比两组检查方法的准确率。

1.3 统计学分析

与两组患者相关的数据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借助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用%描述;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借助t检验的方法比较组间差异,用±描述。对比结果以P0.05,认为统计学方面无意义。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比较两组肿瘤科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具有可比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在肺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肿瘤检测、恶性淋巴瘤检测、乳腺癌检测、头颈部肿瘤检测方面,还是在颅内肿瘤检测方面,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现代影像技术实验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灵敏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经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核能产生之后,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放射医学的产生就是以核能为基础的。放射医学具有研究发展难度大、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德国科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了X光[2],医学界用其进行人体检查,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医学影像学,现代影视技术在医学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临床诊断角度看,传统的放射医学一般通过对比黑白图像来判断人体疾病的,图像的密度比较小,不利于人眼分辨[3],医师不能准确快捷的获得人体内部信息及其病情的变化情况。利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检验效果,提高医师的诊断水平,最终提高早期肿瘤的准确性。

本研究中,采用传统的方法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检查实验组患者,检测结果出来后,无论是在肺癌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生殖系肿瘤检测、恶性淋巴瘤检测、乳腺癌检测、头颈部肿瘤检测方面,还是在颅内肿瘤检测方面,与采用传统方法的对照组相比,采用现代影像技术实验组的检测准确率更高、灵敏度更强、特异性更好。经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CR和CT两种现代影像技术可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与效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能够帮助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肿瘤科手术,研究在放射医学中应用现代影像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周荣报.现代影视技术在放射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07(10):64- 65.

[2] 王津京,陈玉荣.在放射医学研究中应用的卫生影视技术[J].中国医学装备,2009,03(23):20- 22.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1篇

关键词:X线摄影 成像

一、X摄影成像技术的发展概况

从事普放诊断,首先要了解普放诊断史,掌握诊断的原理和方法技术。1895年伦琴发现的X射线在二十世纪被医学界广泛应用。X线成为诊断和治疗方面最有效的手段。它以绝对的可靠性引导着医师的诊治。普通放射诊断是现代医疗机构确诊病人患病的重要手段。今天,每一个有声望的医院无论大小,都要有一个X线部门,并备有做疾病诊断和治疗所用的设备和装置。

普放诊断原理主要依据X线成像原理。它与X线的性质、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有关,X线能穿透人体是由X线的性质所决定的。X线成像原理是:X线的基本特性和人体组织器官密度与厚度之差导致各个不同密度的组织相邻排列,吸收及透过X线的量不同,产生透视或照片上的影像。凡是密度大的部分(例如骨骼)吸收X线最多,通过X线很少,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密度较小的部分(例如空气或是软组织)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这使X射线技术立即为外科所采用,用于骨折、骨病的诊断及异物的识别。

医院配置X线装置后内部器官的检查也迅速采用了X线技术。由于X线可被不致密的器官或骨予以部分阻断,故在X线片上可将软部分识别。肺部检查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支气管和肺中的异物,能借此找到其准确的所在部位。胸部X线检查成了临床检查的常规,现已在学校和军队中发现了上千个早期无症状的结核病例。X线检查在大多数的重复健康检查中成为必要的措施。骨和关节的放射学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普放诊断还应用在脊髓体和椎间盘疾病病理分析,齿部的X线摄影,肾和其他结石以及病理性钙化的X线诊断等方面。

影像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以及占医学信息比例最重的医学影像信息的资源共享是大势所趋。1981年日本富士公司推出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ComputedRadiograph,即CR)。CR技术采用影像板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记录X射线,再用激光激励影像板,通过专用的读出设备读出影像板存储的数字信号,之后再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成像。到1997年,又出现了直接数字化X射线成像技术(DierCtRadiogrPahy,即DR),DR技术的探测器可以迅速将探测到的X射线信号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出,而不需要RC中的激光扫描和专用的读出设备。

X光成像技术在医疗、安检、工业探伤、无损检测等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传统的X光成像技术采用的是模拟技术,X光影像一旦产生,其图像质量就不能再进一步改善,且其信息为模拟量,不便于图像的储存、管理和传输,限制了它的发展。X光图像的数字化不仅可利用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改善图像质量,并能将各种诊断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同时显示,进行互参互补,增加诊断信息。同时数字化X光图像可利用大容量的磁、光盘存贮技术,使临床医学可以更为高效、低耗及省时省地、省力地观察、存贮和回溯,甚至可通过电话网络或internet把X光图像远距离传送,进行遥诊或会诊。

二、X摄影成像技术原理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在荧屏上或胶片上形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其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由于存在这种差别,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上的X线量即有差异。这样,在荧屏或X线上就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因此,X线影像的形成,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线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这样才能穿透照射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必须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这样,在穿透过程中被吸收后剩余下来的X线量,才会是有差别的;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线,仍是不可见的,还必须经过显像这一过程,例如经X线片、荧屏或电视屏显示才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线影像。

三、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Radiography.CR)]。(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Derices.CCD)为基础的探测器。(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放射治疗;X线照片;造影片

[中图分类号]R812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09)08(b)-072-02

放射治疗是医院肿瘤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其放射治疗的质量主要由技术质量、诊断质量及治疗质量三者融为一体。因此,影响它的质量的因素也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和医院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放射治疗相关的影像设备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和质的飞跃,如CT、DSA、CR等先进设备的广泛应用,使放射治疗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也将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影响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对放射治疗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控制,使之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现结合笔者的工作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2008年2~6月所摄的普通X线片与造影片中按顺序抽取1 000张照片作为分析材料,其中,普通X线片800张,造影片200张;男613例,女387例;年龄20~81岁,平均46.5岁。

1.2 分析方法

由3位高年资技师对两组材料进行分析按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X线照片质量评级标准评定甲、乙、丙级片和废片。进行逐日、逐人、逐项评价,分类统计甲、乙、丙级片和废片并予以记录。并对每例评为乙级、丙级的CR影像出现的主要缺点进行统计。当意见不一致时,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1 000张照片中,甲级片667张,占66.7%;乙级片245张,占24.5%;丙级片69张,占6.9%;废片19张,占1.9%,总体水平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放射科照片质量评级标准。笔者对被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和分类:摄影条件不当造成降级的23张,占26.1%。其中因摄影条件选择不当、操作失误导致降级共计65张,占73.9%。说明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责任心等人为因素是造成照片质量降级的主要因素。

3 讨论

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指保证放射治疗的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按国际标准准确安全的执行。其主要内容包括质量评定,即按照一定的标准度量评价整个治疗过程的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其具体过程是指通过对治疗设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检测和维修,对放疗部门规范指标进行监督评价,并采取必要措施,使之保持最佳水平,以达到质量保证的要求,并逐步完善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放射治疗安全和有效的关键。对放射治疗机构施治剂量的测量与对比是提高整个放射治疗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诊断质量是影响放射治疗质量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组评为丙级和废片的88张照片原因分析,73.9%的原因是因为工作不细心、操作不规范所致,26.1%是放射技术中遇到的新问题,其他由于后处理不当造成。加强责任心,规范操作规程,制订数字化影像质量标准,加强新技术理论学习,合理应用后处理功能,是保证图像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的重要环节,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质量。

3.1 严格质量控制程度

质量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就不会有有效的管理。因此,为了保证放射科质量管理,首先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网络。科室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各个工作点设立质控医师,具体负责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根据科室的工作任务、性质和特点,分别建立相应的质控制度、标准和工作程序,并落实责任制,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的质控记录,定期汇总评价,强化质控意识,完善自我检查和监督。

3.2 强化对放射设备的控制

许多临床研究证实,尽管肿瘤的类型和临床分期相同,但在不同放疗部门的5年存活率有着明显的差别,如果靶区剂量偏离最佳剂量的±5%,就有可能使原发肿瘤失控和并发症增加。为此在放射治疗中,要加强对放射设备的控制。干式激光打印机配用于放射时,由于激光胶片本底灰雾较高应注意相关摄影技术条件的选择。一般而言,应尽量选用低KV值,这样可减少胶片灰雾,并有效提高影像对比度。

3.3 统一评片标准

根据“21世纪医学影像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暨放射诊断QA、QC第3届全国学术会议”研讨制订的《4个部位7种影像质量标准草案》指导性文件精神,以一张标准X照片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的部位与位置、适当的密度和对比度、良好的锐利度和较小的失真度)和一般准则(满足要求、注释全准、无技术操作缺陷、用片分格射野得当、布局美观、密度适中等)为评片基础。我们为此应根据此条例制订详尽的高质量、高起点、适合本单位条件的评片标准。

3.4 全面提高技术员的素质

在放射治疗中,技术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我们为此要求技师按《大型医用设备使用人员直线加速器技师考试大纲》自学,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对新分配工作的技术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后独立操作。选送技术员外出进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做到人人熟悉机器的操作、功能和性能,培养强烈的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准确录入患者信息,规范摆位,去除异物,合理选择条件,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后处理方式处理图像。

总之,放射治疗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疗效的关键。近年来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在日常检测和治疗中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落实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制度,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才能确保治疗的精确度。

[参考文献]

[1]于金明,殷蔚伯,李宝生.肿瘤精确放射治疗[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39-346.

[2]胡逸民,杨定宇.肿瘤放射治疗技术[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20-133.

[3]吴开良,蒋国梁,王鹏,等.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靶体积确定的影响因素[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3,12(3):188-191.

[4]余厚军.X线数字摄影(成像)技术原理与应用之一:间接数字化摄影[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2,18(7):620-622.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3篇

核医学是利用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进行临床诊断治疗疾病以及生物学研究的一门学科, 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已成为举世公认的独立学科。核医学成像技术与超声成像技术、X线CT(X-CT)技术、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是当今医学诊断的四大影像技术, 在临床诊疗中均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超声、X-CT、MRI所获得的影像基本为解剖结构成像, 图像清晰。而核医学成像是以核素示踪技术为基础, 以组织吸收功能的差异为诊断依据, 以放射性浓度为重建变量, 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探针和显像剂、示踪剂引入机体后, 探测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靶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发射的γ射线, 并以影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不仅可以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 更重要的是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受体密度的信息, 甚至是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 因此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这也是核医学成像最有特色之处。近年来, 由于同时反映功能代谢和解剖形态的新型核医学显像仪器的问世, 将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和正电子反射型断层仪(PET)即SPECT/CT,PET/CT, 改写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由于引入放射性及仪器分辨率的限制不能提供病变细微结构的历史, 这是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从事核医学工作, 其主要任务是利用核射线诊断治疗疾病, 并开展医学研究, 在工作中接受过量射线照射会对身体造成一定损伤, 因此做为核医学工作人员必须注意对核射线的防护。

用于核医学显像及治疗的放射性药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包括伤口)侵入, 核医学工作人员操作时应戴口罩防止气溶胶或放射性灰尘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同时应穿隔离衣, 戴套袖和围裙进行操作。进入高放射性区应穿易于清洗的橡胶或塑料鞋, 以便污染时易于清洗, 戴医用乳胶手套, 分清正反面, 以防止交叉污染。操作液体放射性物质时, 应在塑料、不锈钢、玻璃或搪瓷的台面或盘内进行。操作r放射性核素时, 根据其剂量大小在工作人员和放射源之间设置铅砖、铅玻璃等防护屏, 操作β放射性核素时, 应使用原子序数较小的材料(如玻璃、有机玻璃等)制成的防护屏和戴防护眼镜, 以保护脸部和眼部。

核医学临床检查中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大多为r源, 半衰期短, 剂量较大, 每天重复次数多, 且患者注射核素后将成为活的放射源, 因此必须注意外照射的防护, 给患者摆放时要熟练操作程序, 尽量减少同患者直接接触时间。接受核素治疗的患者, 尤其甲癌患者, 其活动范围应限制在病房内, 患者的排泄物应使用指定厕所, 患者的一切用具及衣物均应看作被污染品, 未经监测不出病房, 待其放射性剂量降至允许水平时, 方可到公共场所。医护人员在患者周围停留时间应限制在最低限度, 对施用核素治疗的患者作手术时, 应尽可能推迟到血液中放射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 并尽量将放射性浓集的器官屏蔽起来。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4篇

1.基层医院放射科现状

在我国基层医院,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基层医院放射科中,普遍存在设备陈旧、简陋、档次低下等现象。一般仅有1~2台常规X线机、透视X线机、一台CT机、1~2台洗片机,很少有MR、DSA等大型医疗设备。所从事的基本上是常规X线检查和普通CT扫描检查。这些医院如果一次性更新数字化设备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对目前尚处于发展中的基层医院来说是不现实的。怎样利用现有设备,结合医院具体实际,通过简单途径实现有效的放射数字化,是摆在基层医院放射科的现实问题。

2.放射科数字化优势

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投照技术误差,即使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影像,数字化图像最突出的优点是分辨率高,图像清晰、细腻,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长度、面积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数字化X线成像比传统胶片成像所需的X射线剂量要少,因而它能用较低的X线剂量得到高清晰的图像,从而减轻X射线对病人及医护人员的辐射危害。同时,由于它改变了已往传统的胶片摄影方法,使医院放射科取消原来的胶片管理方式,而采用计算机无片化档案管理,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和场地,并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数字化X线影像的出现,结束了X线图像不能数字传输的历史,为医院进行远程专家会诊和网上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数字化放射设备

3.1 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omputed radiography,CR)是由日本富士公司于七十年代研制,八十年代推出,九十年代上市的数字化摄影系统。它是将X线摄照的影像信息以潜影的形式记录在影像板(image plate,IP)上,经激光扫描仪读出IP板上的潜影,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传入计算机作图像处理形成高清晰度的放射影像的数字化设备,CR的关键构件是可以重复使用几万次的IP板,取代原始的X线胶片,具有费用相对低廉、使用灵活、移动性强,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对传统工作流程修改小,投入少,图像清晰等优点[2]。其缺点是对效率提升不太高。但是,基层医院检查流量小,所以引进CR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3.2 数字X线摄影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平板薄膜晶体管(TFT)或电荷藕荷装置(CCD)和X线吸收器共同完成对含有人体解剖和病理特征的X线信息的抓取并生成数字图像。与CR比较,DR分辨率更高,成像速度更快,能极大的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但价格昂贵,不能兼容现有X光机,且其养护、维修等后续费用较高[3] 。

3.3 PACS/RIS系统 医学影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CS)和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是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而迅速发展起来的,旨在全面解决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输和管理以及放射信息管理的综合系统。它主要分为医学图像获取、大容量数据存储、图像显示和处理、数据库管理、放射信息管理及高速网络传输系统,所以说PACS/RIS是传统医学影像技术、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的新生事物。其核心组件有服务器、登记及图像报告工作站及网络系统。

3.4 激光胶片打印机 医用激光胶片打印机是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医学成像领域不可缺少的数字影像输出设备。分干式和湿式两种,干式激光胶片打印机以其占地面积小、无需水源、显影液及暗室、无环境污染、维护比较简单、故障率低而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空间分辨率和灰阶等级越来越高,打印速度越来越快,成像效果完全可与湿式激光胶片打印机相媲美,是未来激光胶片打印机的发展趋势。

4.放射科数字化目标与原则

4.1 放射科数字化目标:放射数字化包括成像设备数字化以及图文信息数字化,既实现放射科医学图像采集数字化及病人信息数字化,包括病人登录、检查列表、图像浏览、报告打印及科室管理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组建相应规模的PACS/RIS系统,甚至可实现PACS/RIS与HIS的整合,实现放射科全数字化模式,释放科室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服务水平。

4.2 放射科数字化原则:CR与DR的选配及PACS/RIS系统的组建应根据放射科的实际状况, 如设备现状、实际需求、工作量大小、经济状况、医院特点及发展规模来考虑。CR、DR各有优势,不能盲目不加分析就论定谁好谁坏。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考察,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使用效能,以取得最佳的诊疗效果和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要量体裁衣,最好的未必就是最合适的[4] 。

5.放射科数字化实现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放射科影像采集的设备有CR、DR,报告书写与图像阅读、存储等后续工作有PACS/RIS系统或图文报告工作站,影像硬拷贝有激光胶片打印机。对于医院规模小、现有X-光机的性能良好、目前效率能够满足医院未来3~5年的需要、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购买CR,并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工作流程,利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满足所有放射检查的数字化。而对于医院规模大,发展快,现有X-光机设备陈旧,对工作效率的提升需求高,可考虑够买DR。DR的工作效率远高于CR , 由于DR工作效率高,可以直接或间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提高医院形象。但是应该考虑单一的DR能否满足科室各项检查完全数字化,如果仅仅部分检查项目数字化,还是会带来不少麻烦。同样,如果病人量小,对于基本信息录入和报告输出与图像存储,可以利用信息登记工作站利用图文报告工作站,图文数据离线备份可以采取刻盘的方式。对于医院规模大,病人量大,各种影像科室的依从性大,则要考虑引进PACS/RIS系统,只有这样,科室数字化、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进行模块化岗位分工,更有利于效率的提升,优化生产力[5] 。而激光胶片打印机则是放射科数字化后必须的胶片输出设备。

数字化放射是二十一世纪放射影像学发展的主流。无胶片化及无纸化的新型放射科模式终将取代传统放射科模式。基层医院应破除传统观念,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数字化挑战,积极探讨适应自己医院实际情况的数字化放射策略及模式,推动放射科数字化发展进程,同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加强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影像质量,更好的为临床诊断服务。

参考文献

[1] 缪兢陶. 全数字化放射科的观念、策划及管理[J]. 上海医学,2001 , 2(24):459-262.

[2] 林穗生,许小强. CR、DR的工作原理及选择应用[J].医疗保健器具,2007,2:22-23.

[3] 黄桦,朱纯生,郑晓林. CR和DR的选购方案评析[J].中国医疗前沿, 2008,3(13):28-29.

[4] 李乐升.试述CR、DR的工作原理和比较应用[J]. 医疗装备, 2008,21(3): 8-9.

放射医学影像技术范文第15篇

不为人知的“核战场”

核医学是一种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诊断、治疗疾病的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科学。核医学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兴学科。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是核医学的最基本技术。核医学的成像取决于脏器或组织的血流、细胞功能、细胞数量、代谢活跃程度和排泄引流等因素,是一种功能代谢显像。而CT、MR、B超等检查主要是通过显示脏器或组织解剖形态学的变化来诊断疾病。

没有硝烟的“核战场”

可以说核医学检查是非常安全的。引起各种影像检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三个:1.显像剂、造影剂、对比剂等药物的化学成分影响,主要是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2.放射性造成的辐射;3.进行检查时操作过程中造成的损伤与痛苦,甚至危险。而核素示踪技术非常灵敏,所用的放射性药物中化学成分微量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所以不会引起任何过敏及毒性反应发生,其次诊断所用的核素主要发出的是γ射线,其特点是穿透能力强,而对身体的损伤小。比如,做核医学膀胱尿返流显像,患者所接受的吸收剂量仅仅是X线膀胱造影检查的1%。X线检查对患者都是安全的,何况核医学检查呢。再有就是核医学检查的过程仅仅是静脉注射或口服放射性药物,体积非常小,没有插管等操作造成的损伤、痛苦与风险。

尽管如此,核医学还是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以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核医学的用武之地

能了解心脏、肾脏、肝脏、胆囊、甲状腺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能了解心肌、脑、肺等脏器的血流灌注;能了解和判定肿瘤的存在以及淋巴转移和骨转移等等一切有关脏器与组织的功能、血流和代谢。做不同的检查,了解的功能代谢目的不同,使用的放射性药物品种也不同,种类非常多;而标记的放射性核素常常是很少的几种。

1.骨显像:骨显像是核医学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占核医学显像工作量的1/3。它是将亲骨性的放射性药物由静脉注入体内,再通过特殊的仪器设备进行全身成像的一种技术。它能够比较清楚地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所以对各种骨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有着很重要的价值。临床上应用最多、最重要的是可以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对于一些容易早期发生骨转移的恶性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等患者治疗前的分期是必不可少的检查。

2.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是一种影像学的诊断方法,它具有简单、无创伤、安全、诊断准确性高等优点。通过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以观察到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及心肌细胞的功能状态,也就是说可以直接看心肌是否有缺血存在。

3.肾动态显像:利用肾动态显像可以了解肾脏的功能以及肾功能受损程度,也可以判断尿路是否存在梗阻。肾动态显像还能够计算出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有效血浆流量(ERPF)。GFR和ERPF是两个很重要的判断肾功能的参数值。